母语是药经典散文
“Fran”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母语是药经典散文,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母语是药经典散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母语是药经典散文
母语是药经典散文
朋友今天回欧洲,我们在机场话别,都有些不舍。
我们拥抱,说再见,都有些泪眼阑珊。
我们从不同的大学毕业,然后在同一所大学任教,认识了26年。
后来,朋友远嫁欧洲,在那里生活了。
今年夏天我们约起一起去德国南部度假,她们夫妇从荷兰开车5个小时,到德国中部的海德堡接我们。
当我看到她的时候,吓了一跳,她好瘦。
我们两个立刻坐在后座,两个男士正副驾驶。他们说他们的,我们说我们的,我们两个只顾说话,对窗外的风景都视而不见。
我们聊啊聊啊,抢着说各自的情况,认识的朋友,自己的喜乐烦恼。
忽然,朋友看看表,说:哎呀,我们两个才见面半个小时,我都笑了好多次了。比我在家里一天笑得还多!
啊啊?
说四川话好舒服啊!说母语,我觉得身心都轻松了!朋友又抢着说,见到你们之前,我心里好像压了个大石头,沉甸甸的,说四川话,好像石头也没有了!
朋友的家庭是中西合璧,儿子在她的影响下,今年高中毕业后就到成都来学汉语。她的先生是典型的欧洲中产阶级,热爱家庭,爱护妻儿,收入稳定,花园洋房,她自己也在荷兰的中文学校教书,安定而幸福。儿子刚出生,她就坚持和儿子说中文,儿子不仅中文不错,也非常热爱中国。
但是,朋友说,即便每天可以和儿子说普通话,感觉也不一样,因为那不是她的母语。
有时候,她觉得好累,和儿子说中文,和丈夫说英语和荷语,和儿子丈夫时说荷语,她在三种语言之间穿梭,就是没有母语,时时有被围困的感觉。
何况,无论荷语还是英语,对她都是外语,好些时候,她觉得无法像说母语那样,很精妙地表达和沟通。
如果遇上不愉快的事情,沟通上,就产生了隔阂,有时候,说的忍无可忍的时候,她就会说四川话,只要一说四川话,丈夫就知道她生气了,立刻噤声。
这次刚回来,也有不习惯,空气太脏,环境太吵闹,交通不方便,但是,说母语,吃川菜,会朋友,逛小镇,按摩洗脚,看中医,每天嘻嘻哈哈,人也长好了,情绪也高涨起来。
我说,荷兰环境那么好,福利那么好,家里自己有花园,而且房子对面就是一个巨大的.森林公园,空气透明得像洗过一般,你就好好享受吧!
是,荷兰有的这里没有,这里有的,荷兰又缺。乡情乡音,好重要,你晓得,母语对我是药啊!所以,过几年我就想回来,回来就像充电。
恩,确实是,当身在异乡,说着鸟语的时候,母语的本能就会变得无比强大。那种说母语的快感,那种像呼吸一样自然的母语,真的就是人的魂魄,不弃不离,缠绕终生。
古人说,鱼和熊掌,不能得兼。
也许,人生,就是这样悖论。
篇2:散文母语的殇
散文母语的殇
何为语言?必定被冠以各种答案,诸多答案一致认可语言的工具属性,沟通之工具。常看到文本里描述某人掌握多种语言,我自是崇拜万分。我来自未被全然汉化的少数民族,母语先于汉语被使用,童年时期母语世界里的记忆在入学时被打破。国民教育体系里没有母语的课程,这应该是中国几十个有语言、没文字的少数民族共同的殇。经历3年左右双语教学,明白了汉语世界里的规则,随着年级升高,外在环境的认知拓展过程即是个体母语退守过程。我不曾抱怨语言学习给我带来麻烦,相反工具性的适用功能让我收获许多汉语主体文化的多彩世界。传播学一直认为:文化是一个变动过程,多样化是一个相对环境而言,传播的结果导致同质化。此背后的隐喻:文化的变迁也是一个强势对弱势的规律性融合过程。由此,我似乎看到后现代主义之中对元叙事的反驳力不从心;人类学对异文化的研究也是偃旗息鼓;民族学大部分时候也被认为是自娱自乐;料想,一个有本土关怀之人的情感来源于对特殊环境的'经历,一般而言,这样的关怀包含了对变迁的反思,含有主体性的情感与客体性的担忧。
回望,依着民族性乡土而产生的语言及语言体系逐年式微,全球化与城市化语境下,任何角落无不在文化终结中产生新文化的融合、重构,语言自然也是这样。语言代际传递属性逐渐被国民教育终结,乡土性成为一种集体想象。偌大的和睦原生家庭,多种语言交流成为常见现象,“新三代”语言流动成为普遍。第一代全然民族语言(母语),第二代母语与汉语各一半,母语是为了上一代固守,汉语为了下一代发展;第三代,全然汉语,基本遗忘了母语;即是必然,也不去评判,只有情节的难以释怀。
汉语之于我,环境下习得十分便利,由母语般流畅至超越母语,这一路自在自为。若判定国界,后来的英语的陪伴总少不了考试,初一直博士,从未分离。英语带来另外一个世界的思考,无论怎样比起他人我学得容易,因汉语也是我的外语。
旁观,芸芸学子,为这外语花去太多精力,自是叹息。
若语言是工具,我自思为可选与不可选,若实际情况为必选,那该语言应是生存必备,不再是工具。
同质与多元就语言而言是悖论,在二者张力之中展开的讨论涉及太多事象,个人思考如同是针尖之舞:站不住,展不开!
篇3:药的散文
药的散文
列车一过保定,雪骤然大了起来。车窗的玻璃上厚厚的一层水雾。我对面的座位上坐着一对儿小情侣。坐在靠近过道的位置上的是一个十八九岁的男孩,戴着耳机,似乎沉浸在音乐声里。
暖气很足。我有些困意,正迷迷糊糊间,耳边忽然传来一阵秋虫清脆的歌声。啊,原来我梦到了秋天的田野。那一望无际的秋庄稼呀,弥漫着成熟果实的'馨香,诱惑着虫儿们忘情的歌唱。啊,我奔跑、寻找……对不起,对不起!一个女孩道歉的声音,拽着我忽地从田野穿越回列车。我睁眼一看,原来对面的女孩,不小心把听音乐的男孩的耳机线拽脱了,声音喷洒而出。
男孩涨红了脸,默默地从怀里掏出了一个小葫芦,上面有镂空的花纹。拔开塞子,从里面掏出一只绿色的小虫。蝈蝈?不对,那只蝈蝈已经死了。虫鸣依然在车厢回旋,清脆欢快。男孩从怀里又掏出一个物件。手机,是手机播放的。这是我爸的药。我爸在北京住院,医生说恐怕熬不过这个冬天。他现在就想听听蝈蝈的声音,说听了就好了,这是他的希望。他每年把秋蝈蝈养起来,到冬天再卖。我爸就是靠这把我养大的。可是我爸这一病,今年的蝈蝈全死了。我只好带上一只死的,然后用手机下载了蝈蝈的叫声,希望到北京能糊弄一下我爸,让他不要带着遗憾……男孩眼里有了泪光,不好意思,打扰到你们了。没有没有,你别用耳机,外放吧,我们一起听,一起给你父亲祈祷……
篇4:山药不是药散文
山药不是药散文500字
我以前不知道山药是什么东西,看著名字,以为是药材,还以为是红薯、马苓薯,分不清啊。后来只听人家说,略知一二,还是不明白,云里雾里的。
有一次去超市,偶然看到山药,很是惊奇,喜出望外。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便买了来。山药长得并不怎么好看,土褐色的皮,圆柱形,像棍子,身上还有好多的须根,有的'还带有一些土,一段段的,两头露出白肉来。
因为第一次炒山药,便买了肉,想炒得好吃一点。肉切了片,过了油,很嫩。我把山药去了皮,切成片,雪白的,还有粘丝。没想到比土豆还黑的快,我赶快把切好的山药放到水里,又放了一点醋,山药就慢慢地又变得如白玉了。我把山药放在开水里焯好,沥干水,在锅里放油,等油热了放葱姜蒜,炒,再倒入山药翻炒,然后放入肉片,再翻炒,炒到汁收尽,再放入,盐,味精,就出锅了。品尝着上了桌的山药,清脆爽口,细腻滑嫩,十分香甜。每夹起一片山药,就有粘稠的细丝拉起,就如藕丝一样。山药不但好吃,还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如健脾益胃、助消化,滋肾益精,益肺止咳,延年益寿,还有降低血糖、预防心血疾病等等。
又看到雪小禅在《岁月忽已晚》中写道:
她给他发短信:山药切丁,然后和黑芝麻粉,冰糖熬成浓稠糊状可以治白头发……
原来山药不是药却胜似药啊。山药是真的好。只是山药的皮会让皮肤过敏,切完了山药要好好地洗手啊,不然碰到身上,就会痒啊。
如今的生活普遍提高了,做菜已经由过去的单一转为多样化了。做菜不仅讲究色香味美俱全,更注重的是营养价值。我们只有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才能做出更好的美味佳肴来,才能享受生活带来的乐趣。
看到一本书的名字《唯美食与爱不能辜负》,美食,真的很喜欢。美食若爱,爱就如美食,欲罢不能。
篇5:我的母语流浪散文
我的母语流浪散文
人前抱怨惹是非。于无人处,于幽幽月华纷披肩头之际,于时而婉转平和时而罩着月色春水一般流泻的韶乐妙音之中,用母语,把心事轻诉说。
大概十多年之前吧,我在某杂志上读到一句话:在母语里流浪。在这个世界上,凡是带母子的字眼要算最亲切最值得信赖的了——面对母亲你什么不能说呢?
一个常年心无旁骛的在母语里流浪的人,像那些以文字为生的作家们,是最幸福的。他们自然有自己的苦楚,有时甚至是可怕的苦,如那个西北著名硬汉,死在《平凡的世界》上的路遥。然而就整个殷勤巴结生活的芸芸众生而言,他们的苦,大抵只能算是幸福给的'苦了。
这样的幸福的苦,热衷于摆弄文字的人都是有所体验的。当你忘记了世界上的一切凝神于思维表达,如果你一边还听着优美的音乐,那你的确像一个佛教徒在修炼。假如你一时灵感惠临,思路酣畅淋漓,那你就像在江河中嬉戏了。这大约就是在母语里流浪的妙美感觉吧。
是的,感觉的确是妙美的。
记得在一个春风沉醉的晚上,我趴在床边,守着一两个月大的女儿,一夜之间提笔写完了短篇小说《寻找白马王子》。小说写完后在厂报上发表反应还不错,一位分管宣传的副总甚至以为是一位作家写的,这真令我有点受宠若惊的飘飘然了,况且,那优厚的稿费也是令我由衷惊喜的——七八十元,这是迄今为止我最高的稿费了。而今,我再也得不到这样高的稿费了。岂止是得不到呢?是真的没有了。那一篇篇写在站的散文小说,只能算心甘情愿在母语里流浪了。
那篇与我女儿几乎同龄的小说《寻找白马王子》啊,我到现在还记得那个春风沉醉的晚上的幸福感觉。
篇6:老舍散文《药集》
老舍散文《药集》
今年的药集是从四月甘五日起,一共开半个月——有人说今年只开三天,中国事向来是没准儿的。地点在南券门街与三和街。这两条街是在南关里,北口在正觉寺街,南头顶着南围子墙。
喝!药真多!越因为我不认识它们越显着多!
每逢我到大药房去,我总以为各种瓶子中的黄水全是硫酸,白的全是蒸溜水,因为我的化学知识只限于此。但是药房的小瓶小罐上都有标签,并不难于检认;假若我害头疼,而药房的人给我硫酸喝,我决不会答应他的。到了药集,可是真没有法儿了!一捆一捆,一袋一袋,一包一包,全是药材,全没有标签!而且买主只问价钱,不问名称,似乎他们都心有成“药”;我在一旁参观,只觉得腿酸,一点知识也得不到!
但是,我自有办法。桔皮,干向日葵,竹叶,荷梗,益母草,我都认得;那些不认识的粗草细草长草短草呢?好吧,长的都算柴胡 ,短的都算——什么也行吧。看那柴胡 ,有多少种呀;心中痛快多了!
关于动物的,我也认识几样:马蜂窝,整个的干龟,蝉蜕,僵蚕,还有椿蹦儿。这每一样的药名和拉丁名,我全不知道,只晓得这是椿树上的飞虫,鲜红的翅儿,翅上有花点,很好玩,北平人管它们叫椿蹦儿;它们能治什么病呢?还看见了羚羊,原来是一串黑亮的小球;为什么羚羊应当是小黑球呢?也许有人知道。还有两对狗爪似的东西,莫非是熊掌?犀角没有看见,狗宝,牛黄也不知是什么样子,设若牛黄应象老候瓜,我确是看见了好几个貌似干倭瓜的东西。最失望的是没有看见人中黄,莫非药铺的人自己能供给,所以集上无须发售吧?也许是用锦匣装着,没能看到?
矿物不多,石膏,大白,是我认识的;有些大块的红石头便不晓得是什么了。
草药在地上放着,熟药多在桌上摆着。万应锭,狗皮膏之类,看看倒还漂亮。
此外还有非药性的东西,如草纸与东昌纸等;还有可作药用也可作食品的东西,如山植片,核桃,酸枣,莲子,薏仁米等。大概那些不识药性的游人,都是为买这些东西来的。价钱确是便宜。
我很爱这个集:第一,我觉得这里全是国货;只有人参使我怀疑有洋参的可能,那些种柴胡 和那些马蜂窝看着十二分道地,决不会是舶来品。第二,卖药的人们非常安静,一点不吵不闹;也非常的和蔼,虽然要价有点虚谎,可是还价多少总不出恶声。第三,我觉得到底中国药(应简称为“国药”)比西洋药好,因为“国药”吃下去不管治病与否,至少能帮助人们增长抵抗力。这怎么讲呢?看,桔皮上有多么厚的黑泥,柴胡 们带着多少沙土与马粪;这些附带的`黑泥与马粪,吃下去一定会起一种作用,使胃中多一些以毒攻毒的东西。假如桔皮没有什么力量,这附带的东西还能补充一些。西洋药没有这些附带品,自然也不会发生附带的效力。那位医生敢说对下药有十二分的把握么?假如药不对症,而药品又没有附带物,岂不是大大的危险!“国药”全有附带物,谁敢说大多数的病不是被附带物治好的呢?第四,到底是中国,处处事事带着古风:咱们的祖先遍尝百草,到如今咱们依旧是这样,大概再过一万八千年咱们还是这样。我虽然不主张复古,可是热烈的想保存古风的自大有人在,我不能不替他们欣喜。第五,从今年夏天起,我一定见着马蜂窝,大蝎子,烂树叶,就收藏起来;人有旦夕祸福,谁知道什么时候生病呢!万一真病了,有的是现成的马蜂窝……
逛完了集,出了巷口,看见一大车牛马皮,带着毛还没制成革,不知是否也是药材。
载一九三二年六月十一日《华年》第一卷第九期
篇7:撮土为药散文
撮土为药散文
土生万物,可以养人。
土地上生玉米麦子,可以做糊汤,做面,做蒸馍。水晶萝卜一拔一洗,吭哧一口,脆嫩水灵,解渴解饿。就连土上生的野草马齿苋,扯了清水一洗,开水一捞,用醋一烹,再放上油盐,也是一味上品的下酒菜:喝一杯酒,尝一口野菜,清鲜鲜的。
可是,土却不可以吃。
我小时一直这么认为。
终于有一天,我明白自己错了:土也可以吃,因为土是一味药。
伏龙肝
这是中药名,挺唬人的。那个老中医说时,我在旁边听着。那时,我还小,最怕喝中药的,苦不堪言。听了医生的话,我心中暗自高兴,眨着眼睛望着娘,幸灾乐祸地心想,有本事去弄龙肝啊。
我以为,娘会知难而退,带着我回去的。
谁知,娘一点也没显得为难,问老中医:“回去就煎?”
老中医捋着胡子慢条斯理地点点头。回家,娘就忙碌起来,在灶膛里戳着,烧火,煮水,还扯了一根葱一切,还放了两片姜。不一会儿,一碗水拿来,水中,放着两块灶心土。我问伏龙肝呢,娘说就是灶心土。
我不喝,我有些吐,喝土干嘛啊?
娘冷着脸,拿了一根棍子放在一边。无奈,我只有憋着气喝了。记忆中,这水不好喝,也不太难喝。
第二天,我竟然不吐了,呼哧呼哧喝了两碗糊汤,还胀得咯儿咯儿打嗝。从此,我记住了,伏龙肝就是灶心土,能治呕吐。
长大后,从书上得知一个典故:北宋一个皇子有病,吃饭就吐,哇哇的。皇帝急了,让一名宫中的名医治疗。名医望闻问切后,开始用药,以灶心土为主。皇帝听了很不高兴。可是,药喝下去,效果极佳。
原来,喝灶心土的并非我一人,古代的皇子也喝。
灶心土,一般新盘的灶不行。其土,得用老灶,时间愈久的愈好。不用担心土入水里变成泥汤,这种土早已烧成陶土,不会散开的。煮水时,放几片姜,效果会更佳。只是,有人还放葱,究竟有什么作用,至今不解,是做药引子,还是为了好看?
问其他人,大多摇头不知。
看来,得问老中医了。可是,老人已逝去多年,坟上树木已经一握了。撮土为药
百草霜
听听百草霜的名字,就感到挺有诗意的。第一次听说这味药,我还以为是纯白色的,从各种枯草上刮下来的霜呢。其实,蛮不是那么回事。
百草霜,就是锅烟子。
锅烟子,我一直以为只能做墨写字。我小时,家里穷得很,看别人用毛笔蘸墨一笔一划写字,黑而雅致,很是羡慕,于是,回家刮了锅烟子,装入瓶中,倒了水,用葛藤捶烂做笔写。我邻家一老人,擅写毛笔字,见了后大夸我,将来一定会成为书法家。我听了很高兴,练得更带劲了。
二十多年过去,我不但未成书法家,字是越写越糟,惨不忍睹,真愧对老人的夸奖了。
知道锅烟子是药,是十几岁后的事情了。一天,我们几个孩子在一块儿玩儿,一个叫冬成的突然跌了一跤,头上磕了一个口子,血直涌。他奶一见,喊声天哎,刮了一把锅烟子按在伤口上,白布一缠,如战场上下来的伤员一般。不几天,伤口就好了!不过,他也因此得了个“伤员”的绰号。
他白着眼睛不许我们喊,我们偏喊,还编顺口溜大声吼:“伤员伤员,和我一块儿玩。不玩拉倒,跟着马儿一起跑。”他气得追着打我们,我们早已跑得不见影儿了。
从此,我知道锅烟子能止血。一次,我额头碰破了,出溜一声钻进厨房,刮了锅烟子就准备往伤口上摁。娘见了忙挡住,告诉我,伤好了就是个黑疤子,找媳妇不。
我眨巴着眼睛道,冬成都这样的。
娘说:“人家那是在头发里面,有黑疤子谁能看见?”说完,带我去了不远的医院,药水一洗,贴块纱布。
后来想想也是,自己险些给自己毁了容。
乌龙尾
乌龙尾,又叫烟珠,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倒挂尘名乌龙尾、烟珠。”我私下里认为,倒挂尘与烟珠是有区别的。倒挂尘,顾名思义,是房梁久未清扫,有蛛丝灰尘倒垂下来。烟珠,是凝结了蒸汽和油汽的倒挂灰尘,用手一捏,很腻手的。
当然,我是外行,仅仅怀疑而已。
烟珠的名字,我认为比乌龙尾的好听,显得雅洁,有诗意,一听,就有一种珠圆玉润的感觉。古人将生活艺术化,给灰尘竟然取了这么一个诗意的名字。
烟珠有祛毒作用,准确地说,应是拔毒。
农村人长疖子了,马上将烟珠弄一些,和油渣一拌,贴在疖子上。几天之后,疖子就消了,去了哪儿,谁也不知。有时想想,中药就是神。
老家过去有一个风俗,孕妇一旦胎动,家人马上去找接生婆。接生婆来了,啥话不说,弄了烟珠,还有百草霜,用酒一兑一搅,让孕妇喝下。然后,接生婆才坐下来,接过主家做的黄酒荷包蛋,慢慢地吃着喝着。
主家看见接生婆如此悠闲,一个个也都心静了,包括孕妇。不一会儿,“哇”的一声,娃娃就出生了,一家人见了又是忙碌又是欢喜。
接生婆也一面念叨着观世音的好,一面一脸喜色地抱着婴儿,如自己有了胖孙子一般。
长大后,一日无事,偷得清闲,拿着一本厚厚的《本草纲目》,坐在阳台上,在三月的日光下静静地读着,看见烟珠和百草霜,不知怎么的,一时热泪涌出,心中暗想:我出生时,不知是哪位老人做的接生婆,不知娘当时喝烟珠没有。
烟珠和百草霜以酒服下,是为了止血的吧?撮土为药
东壁土
东壁土是一味中药,而且,中医们对这一味药的要求很严,必须是东边墙壁上的。我第一次听到,感到很稀奇,也有些好笑——西壁上的就不可以吗?
那时,我已经进城,已经远离故土。问这句话,不是为了拧劲,纯粹为的是讨教。
对方是小城名医,一脸高古,摇了摇头。据他分析,东壁的土迎接朝起之日,西壁的土迎接西下之日。至于后檐墙,一般无日;前檐墙迎接的是过午之日。总之一句,东壁土最为合适,有一种蓬勃之意。这话说的`有点玄乎,我不懂。
他接着解释,日光好的地方长庄稼旺,反之则差,就是此理。
我听了暗自点头,中药药理,细说起来很有深理在内的。
以东壁土为药,在小时我也见到过。过去,我们那儿野蜂极多,上坡扯葛藤叶喂猪,在葛藤纵横中,稍不注意,就会拌动蜂巢,为蜂所蛰。
这时,被蛰的人回家,会弄一点东壁土用水一拌,贴在肿处,借以消毒。
东壁土能美容,还能治粉刺。
《红楼梦》中,史湘云脸上长了桃花癣,托贾宝玉在外面弄了蔷薇硝来医治。贾环见了也想要,可是送宝玉蔷薇硝的芳官不肯给,给了他一点茉莉粉,结果惹恼贾环母亲,来到怡红院大闹一场。这里的桃花癣就是痤疮,如果不用蔷薇硝,用东壁土也是可以医治的。她们为什么不用东壁土呢?大概女孩爱美,抹一脸黄土,与粉面朱唇不配吧?老家人整日与土为伴,当然无此担心。
和那位医生谈及东壁土不久,特意在古书上查找,发现一古方中谈到用东壁土而不用南壁土的原因:“盖东壁先得太阳真火烘炙,故治瘟疫。初出少火之气壮,及当午则壮火之
气衰,故不用南壁而用东壁。”此说,与那位医生所言暗合。
另外,白瓷研末服用,可以除云翳;蚯蚓泥可以治腮腺炎。人如果下白痢,久治不愈,别担心,将古砖烧热,用布包着,放在椅子上。人坐在上面,让热气徐徐进入腹部,小腹内热烘烘的,很见效果。用古砖之法在老家没见过,是老家人不知这一单方,还是知道,却找不见古砖。至于痢疾,是经常患的。
这些药,也算是土吧。
土与日光,或者与火结合,就可以入药。中医以自然万物治病,让人的神心与自然协调,达到一致,走向和谐。病,也自然而然好了。
这点,不是化学药品能做到的。
人常言,是药三分毒,这句话可用于化学药品,中药则无此虞。因为,百草、火、土和日光是人必须的,借土而生,食草而活,人只有在和土与草的交往中才能达到天人合一,才能自然舒畅。
篇8:草本药香散文
草本药香散文
有一种人,低温,微凉。
有一种植物,带着药香。
遇到过许许多多的人,见到过许多鲜艳的花,听过很多动人的故事。唯独,那具有药香的清雅,与人,与己,都是难忘。
浓烈的过于稠密的东西,总是容易让人产生倦意。清静与一方雅致的.,不知觉得让人宽松而久留。越来越不太热衷于热闹闹的喧嚣,耳际身旁,一笑方可。
唯独,那种浑身带着凉意的东西,入心,入骨。
那些行走尘世,带着孤寂清香的人,难忘,入迷,欢喜。
热闹很容易,孤独很难。
入夏,苦瓜上市。林清玄写到:在所有的蔬菜里,苦瓜最美。我们读那篇叫着《白玉盏》,懂得人说,作者只写出了苦瓜的实用价值,而忽略了苦瓜的药用价值。
苦瓜的美,在于它具有天生的药香。
记得端午节时,与女友们采摘艾蒿。艾草淡淡的药香,在鼻息下流淌。铺开艾草,满室清香,带着一股药味。听老年人说,把艾草放在窗台上,可以驱蚊。用无纺布装起采摘的艾草,置于卧室,真的少了蚊虫。
日日闻着艾草的药香入睡,睡意更深。
还有那一杯苦菊,略带苦味,下口处,吞咽时一种享受。快意清晰的在苦味中,散开就是一首小诗。
盛夏,莲子佛心。那份微苦,细细咀嚼,却生出甜来。有喜欢的人送给女孩子,几多莲子,一份苦心,味长心善。
开出的药方里,莲子也是一味。
这些带着苦味和药香的东西,很像是经过世事的人,在苦中历练出淡然的姿态。
低温,微凉的人,天生带着神秘的气质,让人着迷。
与这些人相处,会让人很舒适。即使优秀,也没有压迫感,总是能如春风般的温暖。与之相处,甘苦都能与共。
我把这类人,化成药品类。
这种人,能治愈生活中的伤痛。
恒温,持久。
因为懂得生活的苦,所以明白了所有的好。
其实,人是需要具有一些植物的特性,微苦,适量。
篇9:宽容是一剂药
宽容是一剂药
宽容就像一种药,医治人们的心灵;宽容就像双面胶,粘合人们破碎的友谊;宽容更是一种花,成为友情的寄托。
四年级的那天始终像梦魔一样挥之不去,可它更是一段真挚友谊的开始。
记得那是一个清晨,阳光照耀着大地,也照在了我身上。我快步走进高大的教学楼,跑上楼梯,待到拐过拐角,面前的情景着实令我大吃一惊:昨天“丢”了的钥匙竟然在那几个“冤家对头”手里!我心里一惊:钥匙怎么在他们手里?要知道他们可是以淘气和善于戏弄别人而在班里著称啊!要是被他们……突然,耳旁响起一阵炸雷般的喊声:“喂,你的钥匙还想要吗?”我抬头一看,原来是死对头之一——张书乐在向我喊话。“你如果不要,我们就帮你仍了!”嗬,他的帮凶高文棣也加入进来了。他们每次都是一方唱罢,一方又登场,真是烦不胜烦。
不过这次他们实在有点做过了头。于是我也向他们喊道:“你们把钥匙还我行不?”“不行!”说完他们一溜烟跑进了教室。我气急败坏,一边高喊:“把钥匙还我!”一边发疯似的向教室跑去。
一进班,教室里就炸了窝,那几个“淘气包”一见我进来,便闹开了。我奔向了拿着我钥匙的段瑶,想抢回钥匙。可还没等我跑到那里,钥匙便被扔向了张书乐。我穿过重重课桌,钥匙却被迅速地转移了出去。我火冒三丈,可还是对那宛若知更鸟般在空中上下翻飞的钥匙无能为力。
正巧这时,高大的班主任大步流星地走进了教室。此时,所有人都停住了,那只“小鸟”像是被击落了,“啪”的一声落到地上。我好像遇到了大救星,急忙奔向老师,向他诉说了整个事情的经过。听完我的故事,老师眉头皱得紧紧的,最后说了一句:“真有这事?”“当然了!”我略带哭腔地回答到。“嗯……”,老师略思索了一会儿,便把张书乐叫来了。“张书乐,你把人家惹得都快哭了,还不向人家道歉?”“他自己保管不善丢了钥匙,关我什么事?我也只是拿来玩玩……”听了这番话,本来就窝了一肚子火的我更抑制不住心中的`怒气,戳指怒骂:“你……你自己犯了错还赖到别人头上,什么人!”“你要是再不认错,我就请你的家长来一块聊聊!”老师也气急败坏,被迫拿出了最后一招——请家长。“请家长?!”一听到这个词,张书乐之前的神气劲儿立刻减了一半。“怎么样?你……”我刚要“乘胜追击”,转念一想:算了,他能有勇气面对老师已经不错了,请家长岂不对他打击太大?再说了,“退一步海阔天空”,跟他斤斤计较岂不是小人的表现?于是,思考了一会儿,我马上改口,说只要他认错,这事我就先原谅他。张书乐一看可以不请家长,还有台阶可下,于是立刻向我道歉。为了显示出我的大度,我拍了拍他的肩头说:“得了,看在你诚心诚意向我道歉的份上,咱们冰释前嫌,旧账一笔勾销,怎么样?” “真的?” “当然!拉钩!” “拉钩!”……随着我和张书乐的两根小指钩在一起,我和张书乐便由“冤家对头”变成了一对——朋友。
是啊,宽容就像一种药,医治人们的心灵;宽容就像双面胶,粘合人们破碎的友谊;宽容更是一种花,成为友情的寄托。同时,宽容还像磁铁,原来针锋相对,互相排斥,但只要其中一个转个圈,便立刻互相吸附,亲密无间。
【母语是药经典散文】相关文章:
1.撮土为药散文
2.老舍散文《药集》
3.挫折是一味药作文
5.母语作文600字
6.《药》 之一
7.药读后感
9.重阳节祝福父母语
10.什么是散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