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下玉竹穿山龙人工栽培技术研究论文
“冲绳流浪猫”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3篇杏林下玉竹穿山龙人工栽培技术研究论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杏林下玉竹穿山龙人工栽培技术研究论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篇1:杏林下玉竹穿山龙人工栽培技术研究论文
杏林下玉竹穿山龙人工栽培技术研究论文
发展经济林下特色产业已成为山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必然选择。世界各国对“回归自然”和化学药物毒副作用的认识不断加深,中医中药和以药用植物为主要原料的保健品日益受到青睐。
一、研究背景
1资源优势营口市中草药资源十分丰富,曾是中古中草药历史上四大集散地之一,享誉海内外,在中草药生产上具有重要地位。据调查统计全市各类野生中草药材达600余种,可入药的植物资源最多的有玉竹、白鲜皮、威灵仙、苦参、北豆根、穿山龙、茵陈蒿、车前草等60余种。气候适宜、雨量充沛、为栽植中草药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空间。
2市场前景中药养生治病已成为一种现实的趋势,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不仅利用中医中药治病,而且还在高等院校开设中医药专业,因此对中草药药材的需求也在快速递增。由此可见,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发挥主导产业的`潜能,从种植业起步,做强做大林下中草药产业,必然会在广阔的中草药药材市场上有所作为。
二、生产技术方案
(一)林下玉竹栽培
1形态与生长习性玉竹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30cm~60cm,茎似小竹竿,叶光莹如竹叶,地下根茎长而多节,故有玉竹、地节之称。玉竹喜凉爽、潮湿、蔽荫环境,耐寒、怕积水和强光直射,选择土壤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土壤为佳。一般温度在9℃~13℃,根茎出苗,18℃~22℃时现蕾开花,19℃~25℃地下根茎增粗。生产周期为3年。
2林下栽培技术
(1)选地整地。林下种植玉竹的特点选择在背风向阳、凉爽,排水良好,土质肥沃数宗的杏树园内。在杏林内选择较平坦地带,清理林下杂草,杂柴,达到七分阳三分阴,在嫩梗嫩叶期打上灭生性除草剂,施入有机肥作基肥,每亩用量为2500kg~3000kg,均匀地撒在地面上。播种区按上下坡度作床,将土深翻30cm,细耙做畦,畦宽1.0m~1.30m,沟宽25cm~30cm、深15cm。
(2)繁殖方法。①种子繁殖;②根状茎繁殖。
(3)管理。栽后当年不出苗,翌春出苗后,及时除草,第一次可用手拔或浅锄,避免锄伤嫩芽;第二年春及时撤掉没腐烂的覆盖物,保持畦面无杂草;第三年根茎已密布地表层,只宜用手拔除杂草,秋天或第四年春天可起苗移栽。玉竹最忌积水,在多雨季节到来以前,要疏通水沟以利排水。
(4)采收与加工。玉竹种植一年后即可收获,但产量低,大小还不到规格。2~3年生的玉竹收获最好,产量高,质量好。四年生的产量更高,但质量下降,纤维素增多,有效成分下降。因此选择栽后二、三年,于8月中旬采挖。选雨后晴天、土壤稍干时,用刀齐地将茎叶割去,然后用齿耙顺行挖根,抖去泥沙,按大小分级,放在阳光下暴晒3~4天,至外表变软,有黏液渗出时,置竹篓中轻轻撞击根毛和泥沙,继续晾晒至由白变黄时,用手搓擦,如此反复数次,至柔软光滑、无硬心、色黄白时、晒干即可。
(二)林下穿山龙栽培
1形态与生长习性穿山龙,多年生缠绕藤本植物。根状茎横生,圆柱形,多分枝,栓皮层显著剥离。茎左旋,近无毛,长达5m。单叶互生,叶柄长10cm~15cm,宽9cm~13cm;叶片掌状心形,变化较大,茎基部叶长10cm~15cm,宽9cm~20cm,边缘作不等大的三角状浅裂,中裂或深裂,顶端叶片小,近于全缘,叶表黄绿色,有光泽,无毛或稀疏的白色柔毛,尤以脉上较深。穿山龙生于半阴半阳的山坡灌木丛中、稀疏杂木林内,喜肥沃、疏松、湿润、腐殖较深厚的壤土,适应性强,耐严寒,耐旱性极强。
2林下栽培技术
(1)选地整地。应选择土质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的稀疏林内壤土,土壤酸碱度以微酸性至中性为宜,忌选土壤黏重、排水不良的低洼易涝地种植。入秋整地最好,整地前施入腐熟农家肥,深翻25cm~30cm,整平,按宽1.2m~1.5m、高15cm~20cm做畦,长度不限。
(2)繁殖方法。①种子繁殖;②根状茎繁殖。
(3)管理。小苗出土后长至10cm左右,生长出3~4片真叶时,应疏去过密的弱苗、病菌,保留强壮的幼苗,株距5cm。小苗生长1年后,于秋季地上植株枯萎后进行移栽,或在第2年春季化冻后移栽,按行距40cm、株距20cm开沟摆苗,覆土5cm厚压实。应做到见草就除,保持苗床无杂草,也可用乙草胺封闭灭草,避免草荒。移栽后植株伸蔓时应搭架、领蔓,以免植株互相缠绕,造成通风不良,使病害产生,影响植株的光合作用。
(4)采收与加工。穿山龙移栽后3年即可采收,春秋均可采挖,但春季采收的薯蓣皂甙元含量不高,因春季为营养生长期,采挖的不多,收购的也少,9~10月采收的较为普遍。采收时将地下根茎全部刨出,加工时去掉须根及残皮,切成小段,采用晒干、阴干、烘干等方法,为缩短干燥时间,现以晒干、烘干为主,避免干燥时间过长,易发霉变黑,影响药材产量及品质。
三、综合效益分析
1社会效益分析近几年来,我国中药出口取得稳定增长,出口比例不断增加,亚洲、欧洲、非洲和南美洲是主要出口市场,可见国际上对中药的认可度越来越高,出口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市场潜力和前景十分可观。杏林下玉竹、穿山龙种植充分发挥本地区资源优势,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培育与壮大了区域优势主导产业,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规模经营,对促进与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作用。
2环保效益林下中草药种植依托森林资源开发与建设,在管理与经营林下产业的同时,对森林资源也起到重要的保护作用。表现在有效防止对森林资源的滥砍滥伐,有效遏制森林火灾及森林病虫害的发生。同时,为了更好的发展林下产业,林农保护森林资源的意识也将逐步提高。变要我保护为我要保护,极大提高保护森林资源的自觉性与责任感。森林资源的有效保护,对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篇2:太子参林下无公害栽培技术研究论文
太子参,又名孩儿参、童参等,是石竹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可以入药,又有“人参之子”的称号。太子参对于人体健康大有益处,可以益气生津、补益脾胃,多用于脾虚体虚、食欲不振、自汗口渴以及肺燥干咳等症状,同时是健胃消食片等的主要原料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太子参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因此,市场价格不断攀升。近年来,太子参种植倍受人们关注。基于此,对有关太子参林下无公害栽培技术进行研究。
1太子参概况
1.1植物特征
太子参为多年生草本,其株高7~20cm,块根呈现出长纺锤形,茎细弱,下部多呈现紫色,接近方形,上部为圆形、绿色。叶对生,下部叶为匙形或者是倒披针形,上部叶为卵状披针形至长卵形,其茎端的叶常4枚相集,呈现出“十”字形排列方式。花腋生,萼片四,白色。蒴果接近球形,成熟时自行裂开,种子呈扁圆形。
1.2生长习性
太子参喜温和、湿润以及相对凉爽的气候,忌高温天气和强光暴晒。同时,怕干旱和积水,耐寒冷,在气温低于15℃时可以发芽生根,当气温大于30℃时,则会停滞生长。适合比较疏松而且富含腐质的砂质土壤生长,2-3月出苗,4-5月植株生长比较旺盛,地下茎逐节发根、伸长以及膨大,5-6月为果期,6月种子成熟,6月下旬后地上的茎叶逐渐枯萎,叶片开始脱落,大暑时,太子参植株开始枯萎,参种腐烂,新参在土中分散开来,进入越夏休眠期。
篇3:太子参林下无公害栽培技术研究论文
3.1地块选择
太子参林下种植尽可能选择地势高、干燥、不积水的地块,山地尽可能选择低山,东、西、北的阴坡或者是半阳坡;丘陵地块地势坡度不要太陡,陡度要小于20°;平地尽可能配备畅通的排水设施,并作高畦种植,附近设排水沟,保证大雨之后地块不积水。土壤方面必须是沙壤土或者壤土,并且具备一定的排灌条件;需要注意的是,纯沙土、重黏土以及涝洼积水、重盐碱地等均不可进行太子参的栽培。有关太子参栽套种需要的光照条件,保证栽培地隐蔽度大约为50%,既不能过于隐蔽,也不可没有光照。
3.2整地
种植地需要深耕20cm,畦宽为0.8m~1.4m,高度为25cm,畦面呈龟背形,沟宽度为30cm。太子参整地要精耕细作,确保土层疏松。种植前15h用50%辛硫磷乳油800倍液喷到畦面上,然后把表土翻入土层,避免产生地下害虫。由于参根细小、分叉多而且畸形,因此产量不多。太子参忌重茬,之前作物最好是甘薯或蔬菜。待前作收获之后,以每667m2施入腐熟厩肥2500~3000kg,施过磷酸钙或者草木灰20kg作为基肥,然后深翻25~30cm,确保整细耙匀。
3.3繁殖方法
太子参繁种方法主要有块根繁殖、种子繁殖以及扦插繁殖等,太子参套种生产一般使用块根繁殖的方法。块根繁殖一般在每年的10月上旬一直到地面封冻之前均可进行栽种,在选好的树林内施肥、耕细耙匀后确保两边离树墩的距离为50cm左右,树木行中做高15~20cm,宽度为130cm的弓背形畦,畦间距为33cm为宜,行距为15cm,在畦上开深度为7cm~10cm的沟,开沟后撒入基肥,稍微覆盖些土,按照株距为6cm把种参平放进去,种参头尾相接。然后依此类推,耧平后稍填压,每667m2地约需种参50kg。此外,需要注意种参的选择,在留种地内边起收边选择,尽量选择芽头完整、参体肥大、整齐无伤以及无病虫害的块根当作种参。如果块根断缺芽头则无法使用,且太子参的产量和栽种深度的影响有直接关系,栽种太深和太浅都不太合适。
3.4田间管理
3.4.1中耕除草太子参的幼苗生长比较缓慢,可以使用小锄进行浅锄1~2次,如果有草就立即拔除,确保田间无杂草。5月上旬植株己封行,可以停止除草。
3.4.2排灌由于太子参的生长习性(怕涝、怕旱、怕高温),生长过程中要保持在湿润、畦面不积水,块根膨大期间必须勤浇水,以促进块根可以快速生长发育。
3.4.3施肥太子参以施基肥为主,追肥与否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对于苗壮、土层肥沃以及基肥比较充足的'地块不必追肥,防止出现枝叶徒长的情况;如果太子参幼苗瘦弱,可以在4月上旬使用稀释的人畜粪约6t/hm2加磷酸二铵75kg/hm2进行混合浇灌。
3.4.4半野生管理在林间、林下栽培的太子参,也可以让其自然生长,注意水肥管理,视长势的具体情况而定。
3.5病虫草害防治
太子参病害包括病毒病、叶斑病以及根腐病等,虫害方面主要是针对白蚁、蝼蛄以及地老虎等,虫害防治要坚持以预防为主进行综合防治的原则,最好选择生物农药。化学防治要尽可能避免使用高效、低毒以及低残留的农药,在太子参采收之前的30d内切忌使用农药。病毒病防治办法:要减少病毒传染,保证种苗无毒。一旦发现病毒病,则可以使用病毒必克进行防治。叶斑病的防治办法:首先,对病株残叶进行清除,在其发病初期可以使用宝丽安1000倍液喷雾进行防治;在中后期可以使用70%的代森锰锌800倍液进行防治。根腐病的防治办法:太子参收获之后彻底清除其枯枝残体,集中堆积进行烧毁;发病初期可以使用50%多菌灵1000倍液对病株进行浇灌。
3.6采收加工
待每年6月太子参的地上部分逐渐枯萎,即可采挖。收获过程中要确保参体完整。采挖的鲜参使用清水将其洗净,在充足的日光下进行暴晒,大2~3d后及时翻动,扬去须根后即成生晒参,可以当作药材商品进行出售,太子参是以身干、无须根、大小均匀以及色微黄者为入药良材。太子参也可以放置在室内通风比较干燥的地方进行摊晾1~2d,确保根部完全失去水分变软,然后使用清水将其洗净,再放入沸腾的开水锅中进行浸烫2~3min,取出摊晒至干脆后将其装入箩筐,轻缓振摇撞去参须后可得烫参。
3.7留种
起参时,尽量选择参体肥壮、芽头饱满以及没有病虫害的块根当作种参,将其放置在室内较阴凉处沙藏,确保湿润,15d左右翻动1次。栽种时,可以将其取出后再次挑选。太子参与果树改造地套种,可能早期经济效益不明显,套种太子参可以达到以耕代扶、以短养长的作用。一般而言,太子参生长周期比较短,而且见效非常快,生长8~10个月即可收获,平均产量达100kg/667m2,收入约3万元/667m2。
4结语
结合太子参套种助农增收实际情况,对太子参林下无公害栽培技术进行研究,以期提升太子参的栽培技术水平。
【杏林下玉竹穿山龙人工栽培技术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10.砖砌体施工技术研究论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