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问题分析:我的孩子为什么这么软弱
“对角巷的茄子”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家庭教育问题分析:我的孩子为什么这么软弱,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家庭教育问题分析:我的孩子为什么这么软弱,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家庭教育问题分析:我的孩子为什么这么软弱
最近经常在幼儿园和一些辅导机构做家长课堂,前段有位妈妈满面愁容地向我咨询,自己家8岁的男孩子在学校老是被女生同桌欺负,比如,不经过他同意就拿他的铅笔。有一次两个人打架,女同桌甚至用铅笔尖扎他眼睛,幸亏他躲了才没被扎住。家长的问题是她该怎么教育儿子和他的同桌。从妈妈的语气可以听出她非常的愤怒焦急。同样作为妈妈我很理解她的心情,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孩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
同桌为什么会老欺负他?首先,我对待你的态度是由你来决定的,你对待我的态度是由我来决定的。这句话乍一听好像很不可思议,但事实确实如此。现在来分析为什么是这样。举例说明,假如A和B是刚分到一个班的新同学,在相处中A做了一件事,B感觉很不舒服,但是B并没有告诉A,那A下次有可能还会这样,而B还是会觉得受伤。如果第一次B觉得不舒服时就告诉了A自己的感受,那么A下次就有可能改变自己对待B的方式。所以,当别人以我们不喜欢的方式对待我们时,我们可以选择勇敢地说出自己的感受并告诉对方,如果对方还是没有改变,我们可以单方面选择结束这个关系。
其次,从妈妈的叙述中可以看出孩子没有自己的界限或者说界限感很弱,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因为孩子一直以来都没有建立自己的界限,妈妈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肯定有极多的控制,不会给孩子自由选择的权利,这样孩子怎么能建立界限感?试想一个在家里都不能硬气的孩子,在外面能硬气的起来吗?思想感受层面他不清楚什么是他的,什么是别人的,他也不会表达,甚至他大多时候的状态都是浑浑噩噩的,为什么会这样?当我们的需求没有被满足,我们就会有情绪,当这样的事一再发生,我们就会有很多情绪,我们无法专注,因为有很多情绪让我们不安。很多时候我们都如惊弓之鸟,特别父母中有爱指责类型者时,这种状况更甚。儿童只有心安才可以顺利地成长,发展出自己应有的一切能力。所以如果这个妈妈真的想让孩子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的男子汉,需要在生活中把孩子选择的主动权还给孩子,这样孩子可以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同时他在情绪方面也不会有太多的压抑。亲子关系也会越来越顺畅,越来越好。如果继续这样控制下去,孩子很可能在青春期有极大的反弹,因为压的越紧,反弹必然越大。所谓的逆反,所谓的代沟就是这样形成的,到那个时候家长需要付出的更多。当然妈妈这个改变的过程,不会那么舒服,也需要一个过程。但请相信只有父母好好成长,孩子才会越来越好。
关于妈妈说到的另一个问题,怎么教育他同桌?这个事还是交给女孩的父母比较好,我们改变自己都不易,何况是别人呢?不过在男孩还没有成长起来之前,可以和老师交涉或者换座位。但这不是根本的解决之道,真正的解决之道只有让孩子成长,成为他自己本来的样子 !
篇2:《弟子规》与青少年家庭伦理道德教育问题分析
《弟子规》与青少年家庭伦理道德教育问题分析
一、引言
《弟子规》又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李毓秀所著,文中主要列举了为人子弟在家、外出、待人、处世的基本礼仪与规范,教导子弟要养成忠厚的家风与淳朴的民风,因此该文被当时的清代朝廷高度重视,并将其作为幼学教学必读的教材。《弟子规》充分传承了先圣孔子的智慧与美德,其中包含了大量的思想修养,其独具特色的伦理道德与教育思想,对于今天的青少年家庭教育依然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二、《弟子规》在现代家庭伦理道德教育中的作用
《弟子规》中讲述了孝、谨、信、泛爱众、而亲仁[1]。道理虽然很浅显,但是实施起来却实为不易。尤其是在普遍存在的信任危机、道德危机中,成年人都普遍养成了有悖于传统美德的品格与习性,如此怎能在家庭教育中教导自己的孩子养成良好品德?而《弟子规》中有很多的内容都传达了家庭教育的信息,从最基本的孝道开始,在传统社会观念中,家庭是人们最先接触到的人机关系,家是建立血缘与情感基础的桑田,孩子的性格与品行,会随着家庭这个环境慢慢改变。在环境中,孩子学习如何与人交往,学习手足之爱、母子与父子之爱。很多出现人格障碍的孩子其最可能的原因是从小在不良的家庭教育环境中长大,孩子在家庭中因为没能感受到爱,使得其丧失了原有的价值观。而《弟子规》中讲述的孝道,对父母,子女以及人格的修养与品行都有较大的警示作用,这些行事规矩都有利于家庭形成“真实”、“诚信”、“孝顺”的品质。并且《弟子规》中倡导的秩序,也是当今家庭教育甚至社会教育中最缺失的,如果从小就让孩子诵读《弟子规》,能够让孩子增强对家庭的认同,从小就养成良好的品质与道德修养,养成勤奋学习、从小懂得尊重人。而从小养成的品德,往往会伴随孩子的一生,使孩子在长大成人后对形成良好的生活与处世习惯,使孩子一辈子受益无穷。《弟子规》中还十分讲究教育的方法,比如“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就体现做人做事的先后顺序,教导孩子首先要懂得孝道,然后才有诚心,继而发展为对众人的关爱,将做人、做事与做学问统一起来,随着在实践中相互依存,能够将孩子引入到一个正确发展的道路中。
三、传统家庭伦理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传统家庭教育以长期的封建体制与小农自然经济为导向。在古代中国,家庭教育的智能居首位,将家庭视为个人社会化的首要场所。在传统的家庭教育中,将家庭成员的道德教育作为首要任务及最终目的,但是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单位,通过家庭教育虽然能够有效的传播民族传统文化,但是家庭教育的教学现状却在限制其应用教育职能的发挥,甚至在某些家庭教育中还出现负面效应与职能错位的问题[2]。具体表现为:第一,在家庭的教育观念上,往往一方面承载着“光宗耀祖”、“望子成龙”的价值观念,出现男尊女卑的性别歧视,而另一方面又受现实社会文化的影響,使得各种非原有道德的文化进入到家庭中,使家庭文化有意无意之间受到某些反文化的影响,让家庭道德教育出现教育方向失衡与教育空白的问题,致使家庭成员畸形发展;第二,在家庭的教育职能方面,家庭成员往往不能正确利用大众传媒工具,而其传递大量不必要甚至有害的信息,使得家庭成员的思想观念及道德品质发生变化;第三,由于当前社会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道德约束体系,道德标准经常发生变化,这就导致家庭教育在伦理道德的培养上往往会陷入一个茫然无措的状态,会严重影响家庭血缘关系以及家庭教育职能的发挥;第四,受当前人才选拔制度与学校教育的影响,家庭教育的智能在不断下降,这增加了家庭成为利用消极态度甚至反文化的态度来尽可能的在孩子面前塑造自我,成为影响孩子心智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由此可见,现存的家庭教育模式无论在教学观念、价值观以及教育职能上都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因此为了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建立新型家庭教育模式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新家庭教育模式的构建上,借助《弟子规》中所规范的标准与做人原则,进一步剖析古代家庭教育模式,对现阶段青少年家庭伦理道德培养有重要意义。
四、《弟子规》教学思想在当代家庭伦理道德中的实施策略
《弟子规》在我国古代就被积极推广,其中所蕴含的通俗、易懂、易行的特点,正好弥补了孩子生性上理解不足的`缺陷,并且内容中蕴含的大量思想修养、待人接物以及饮食起居规范,是规范孩子道德与品质的重要参考。当前,在进行青少年道德教育中,就可以借助其中所蕴含的伦理道德,作为青少年启蒙教育的重要参考,使之为青少年思想品德成长与教育实践提供帮助。
(一)在家庭中灌输蒙以养正、道德为先的教育理念
在现代的青少年伦理道德教育中,必须充分利用好家庭教育的优势,通过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使青少年能够逐渐养成重视伦理理法的优良品质[3]。另外,家庭教育还应懂得应用之道,因为只重视而不知道如何使用,是不可能形成良好的家庭伦理教育环境的。
(二)教导孩子养成勤奋严谨、生活有序的行为习惯
思想品德与行为习惯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其养成是一个长期、循序渐进与日积月累的过程。思想品德与行为习惯贯穿于青少年日常生活与待人处世中。在这两种品德中,《弟子规》认为在家庭教育中应逐步让孩子养成生活有序、讲究个人卫生与珍惜时间的习惯,并且珍惜时间是其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因此要求孩子“朝起早、晚眠迟;老易至、惜此时”;而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弟子规》中也给出了明确的指示“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洗手”,正确的生活习惯,能够让孩子从小就树立并养成正确的生活习性。
(三)让孩子多诵读经典,熏陶出良好品德
文学经典是我国先贤与先圣智慧的结晶,这种经典能够经过几千年的流传,必然有其独到以及价值所在,因此孩子在学习各种知识与才艺之余,家长也应教导其诵读中国的传统经典文学。孩子在诵读经典过程中,能够逐渐被其中的文化所熏陶,主动去思索与理解其中的道理以及观点,达到思维锻炼与品德发展的目的。选择文学经典,应选取那些百读不厌,对孩子终身受用的书,比如《弟子规》、《三字经》、《论语》等先贤文学经典,辅助孩子学习,并让孩子的朗诵能力及记忆能力得到提高。
(四)教导孩子学会感恩、学会尊重
在《弟子规》中,反复阐释了“入则孝、出则悌、泛爱众”等道德品质,其中“入则孝”属于感恩教育,“出则悌”属于尊重教育,“泛爱众”是关心教育[4]。
孝是道德形成的基础,也是一切教化得以实现的根基,在古代家庭思想中,提倡“百行孝为先”,这不仅是因为孝是一种基本的家庭美德,更是一种责任。在当代家庭,独生子女往往会在家庭中受到过多的关爱,逐渐会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很多学生用着父母的钱,却对父母没有一丝的感激,这实则是家庭教育出现畸形,为使孩子养成孝顺父母的良好品质,应将《弟子规》中的“入则孝”作为家庭教育的根本。
五、结语
总之,《弟子规》与当代青少年家庭伦理道德教育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在探索将其转化为现代家庭道德教育的同时,我们应剔除其中的糟粕,取精华,让古圣先贤的智慧在孩子心中萌芽,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贵梅,谭英,李庆风.《弟子规》和现代人际交往规范研究综述[J].现代交际,,(04).
[2]樊继轩.儒家“孝悌文化”与大学伦理道德教育——在大学伦理道德教育中融入“孝悌文化”的思考[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1,(06).
[3]李香平.论蒙学教材在青少年教育中的当代价值与理性继承——以《三字经》、《弟子规》为例[J].中国青年研究,,(02).
[4]邵龙宝.《弟子规》与现代家庭教育[J].运城学院学报,,(04).
篇3:八种家庭教育问题最易毁掉孩子
八种家庭教育问题最易毁掉孩子
(1)模具制造类型
有许多父母接受这种教育。这种自以为是的父母总是认为他们的想法不会错,并且总是认为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而爱自己的孩子。对儿童的要求非常严格,儿童会得到详细的指导。他们的生活习惯、活动范围、阅读方法、兴趣爱好,甚至高考专业的选择和毕业工作的类型都受到强制性的指导。
殊不知,人是万物的灵魂,他最大的力量是善于思考、学习和在学习中创造。然而,这种教育模式实际上抹杀了儿童的自主学习和创造能力。在这种模式下,不可否认的是,一些孩子已经取得了成就,但更多的孩子已经成为模具产品,克隆父母的'原始形状,独立思考和创造人类的能力已经从这些克隆产品中消失。龙生龙,凤凰生凤凰,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在这种模式下,恐怕龙凤鼠的后代都是“老鼠”!
(2)温室栽培类型
经济条件的改善和儿童数量的减少使父母有更多的精力来教育和训练他们的孩子。对于出生在困难时期的父母来说,把它握在手中,含在嘴里,给孩子最好的学习和成长条件,弥补他们时间的不足,是一种常见的做法。
孩子的食物,要担心,总是担心孩子缺锌和缺钙;孩子们应该担心他们的衣服,关心和关心。从儿童房空间的空调到外出武装牙齿的设备,所有这些都体现了父母的爱。孩子们应该担心他们的旅行。家长也应该请假陪他们在学校附近春游。孩子们应该担心他们的交流。根据靠近朱者赤和墨西哥的人是黑人的原则,儿童只能与“优秀”的人交流(大多数人是根据他们的学习成绩)。孩子们需要更多地担心他们的学习,从产前教育到培养他们作为孩子的艺术素质(如学习钢琴和绘画),到选择学校和老师,所有这些都反映了他们父母的“智慧”。他们仍然需要担心孩子的毕业、职业选择、工作选择和爱人的选择。据说他们已经尽了最大努力去死。
但我没想到人的思维是有限的,自然的本性是无限的。这造成了许多肥胖儿童和厌食症患者,免疫力极其低下的儿童,一大群厌氧菌学者,以及没有能力离开父母的儿童。温室里的花禁不住有点风雨。在“温室”中长大的孩子没有父母就无法适应社会。最后,父母不得不哀叹他们不能和这个世界一起生活!
(3)按压式
这种模式在儿童阅读过程中更常见。教育的社会性和个体的特殊性之间必然存在矛盾。在当前形势下,高等教育和高中教育没有普及,大学生就业率很低,迫使家长对孩子提出过于严格的要求,让他们的孩子能上名校,有更好的未来。
即使学校能减轻负担,父母也不能让孩子减轻负担。即使是小学生的作业,家长都要求孩子完成两三套。然而,学校面临的生存压力和教师面临的考试压力也使学校减负成为一种假象。在平时,孩子们被迫学习到晚上10点以后,而在假期,有各种补习班和特殊班等着被挤到极限的孩子们。教育主体的不合理设置和教育模式的缺陷正在扼杀儿童的创造力,而父母非但没有试图补救,反而助长了这种局面,成为扼杀儿童天性和创造力的帮凶。
(4)经济刺激类型
物质社会,创造物质的方式,都是以经济为中心,教育模式也已经工业化,许多家长的教育模式也是“看钱”!考试第一,奖励多少,考试前10名,奖励多少,在很多家庭里,都成了制度!许多父母基本上用钱来“遥控”他们的孩子。小脑袋,最后只能容纳一个巨大的“钱”字,自己洗衣服,可以,拿钱来;为了帮助你做作业,你可以拿钱。帮爸爸买包烟,是的,拿钱。
(5)原始放牧类型
这种模式常见于工作家庭或问题家庭。父母忙于工作而无暇顾及他们的孩子,或者他们的婚姻破裂了,他们只是忽略了他们的孩子。当然,也有现实的家长认为学习是没有用的,孩子可能进不了大学,大学毕业后可能找不到工作,如果不学习,他们也可以赚很多钱,甚至成为歹徒和“出人头地”!让它死去吧!这种模式的后果是将教育的责任完全转移到学校和教师身上。虽然有“教育无所不能”的理论,但世界上没有无所不能的老师!
(6)自己的萝卜类型
俗话说,自己的萝卜大。是的,情人眼里出西施。天才在于父母的眼中。一个人自己的孩子什么都擅长,而且略显突出。在一些父母眼里,这是一个天才的举动。即使不好,对其他孩子也不好。这对老师、学校、社会和自己的孩子都不好。这种情况,我相信读者已经看到了,其危害,不在这里。
(7)鼓吹暴力
一些家长仍然主张使用武力解决问题。尤其是当孩子们淘气不听话的时候,仍然有很多人会生气,给他们的孩子打耳光。长大后很难消除提倡暴力解决问题的心理阴影、逆反心理和不良影响。受过暴力训练的孩子要么非常叛逆,要么非常懦弱,但有一个共同点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很少不提倡使用武力解决问题!
(8)《大话西游》唐僧式
这部分父母相对温和,但他们有偏见。当语言劝说不能解决问题时,就不可避免地要脱口而出。例如,《大话西游》中的唐僧唱佛经。这两个孩子受不了了,不得不上吊自杀。事实上,一些家长确实唠叨得太多,但他们没有意识到这样做不仅无助于孩子的教育,而且会适得其反。
篇4:父母:为孩子的教育问题感到困惑?从小就要培养孩子这三个能力!
对于父母来说,最关注的是孩子的教育问题,父母总想给孩子最好的,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那么,父母要如何做才能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呢?最重要的是要让孩子从小培养这三个能力,父母们快来看看吧!
作者|艾米
一、培养孩子自立的能力
从生活中简单的事开始,孩子感兴趣的事情,父母要放手让孩子去做,不要扼杀孩子在玩中学会自己动手的天性,可能有的父母会担心孩子把事情搞砸了,弄得家里乱七八糟,就不要孩子动手去做,与其怕孩子把家里弄脏弄乱,看到孩子独立完成了一件事情,渐渐地有了自立的能力,不是更幸福吗?
二、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
想要让孩子学会主动思考,父母就要经常给孩子提出一些问题,让孩子的大脑处于活跃状态,有助于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当孩子有新奇的想法时,父母不要否定孩子,允许孩子标新立异,这也培养孩子思维能力的重要表现。
三、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
假期父母多带孩子去外面玩,让孩子与外界接触,扩大孩子的交往圈子,一方面能够让性格比较内向的孩子得到锻炼,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孩子社交能力。例如:父母可以带孩子去超市,孩子自己想要买什么东西就自己跟售货员交流,当孩子买到东西时,父母要夸一夸孩子,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这样孩子更想与人交流,对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是有很大的帮助。
篇5:强化家庭素质教育为孩子铺就成才路
强化家庭素质教育为孩子铺就成才路
强化家庭素质教育为孩子铺就成才路一、家庭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摇篮,是他们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是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的延续和深化。随着教育制度改革,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重视,素质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家庭教育的配合,家庭教育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开展家庭教育工作不仅是符合国家有关教育法规的要求,也是满足我国社会发展长期规划的需求。国家制定的《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对家长教育子女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方面作了相应的规定。每位家长在家庭教育中不仅担当孩子启蒙教育的重任,而且还要帮助孩子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自学习惯,使之成为一个全面发展对社会有用的人。因此,家庭教育对学生形成良好个性和未来人生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
二、家庭素质教育中存在的误区
1. 重视学习,轻视个性发展
时下,家长们一见面,谈论最多的话题就是孩子的学习情况,比如孩子学习成绩如何,在班上的排名如何,能不能考上重点学校等。把成绩作为衡量子女学习表现的唯一标准。而对孩子的心理、情感、个性发展等关注得很少,使得孩子心理调适能力不强,遇到矛盾、苦恼及困惑的情感,常常压抑在心里,不能很好地调整,以至于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严重的已影响到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2. 重视结果,忽视学习过程
许多家长看重的是孩子的学习分数,在班上的名次,轻视对学习活动的指导。如果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大多归咎于孩子努力不够,贪玩。为促使孩子能提高成绩,就不断施加压力,使其更加努力,久而久之,这样做不仅不能使孩子提高成绩,而且还会导致孩子厌学情绪。在孩子的学习教育过程中,不仅重视结果,更要关注学习过程,了解孩子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学习心态,不以成绩优差,或喜或悲,要帮助孩子摸索好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潜能,通过不断努力,达到提高成绩的目的。
3. 重视自身保护,忽视道德教育
在道德教育上,有些家长教育孩子在学校行为要大胆,不要被欺侮,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为人做事做到“不吃亏”,局限于对孩子的保护性上。而在忠孝、诚信、友爱、尊重、容忍、责任心等方面的教育严重不足。以至于一些孩子对是非混淆不清,对人,对事缺乏责任感。
三、家庭素质教育中应遵循的原则
1. 与学校教育目标一致及同步的原则
随着现代社会对人才要求越来越高,作为重要教育者的学生家长,应该更新教育观念,对传统的.家庭教育观和教育方法进行必要的反思和修正,变“望子成龙”为“望子成才”,由“单纯依靠学校教育”转变到“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同步进行。家长要配合学校合力教学,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共同演奏好素质教育的交响乐章。
2. 尊重、民主、友爱的原则
现代社会是两代人共同成长的社会,教育是两代人之间的相互影响。教育不再是成年人对未成年人独享的权利,孩子也可以影响教育家长。家长应当允许儿童对所受教育、影响做出自己的选择,成年人应当把属于孩子的权利还给孩子,把孩子作为独立的人看待。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尊重孩子,学会赏识孩子、鼓励孩子,发扬民主,向孩子学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孩子的良师和益友。
3. 一切有利于孩子全面健康发展的原则
首先,要培养孩子具有健康的心理。要培养孩子坚强的意志,高度的自制力,宽容、谦虚、善良、正直的品质等。只有拥有了健康的心理,才能拥有健康的思想、健康的目标,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对社会对人民有用的人。其次,要多关注孩子的学习内容。让孩子多看书、看好书、多观察、多思想,开阔视野。既要帮助孩子学好课本知识,更要帮助孩子掌握实际生活的能力。家长要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引导孩子全面发展,增强生存的本领。
4. 家长以身示范的原则
父母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首先,要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思想道德素养。二是要加强自身的文化知识修养,不断提高文化知识素质。三要认真学习有关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和科学,提高家庭教育质量。
四、搞好家庭素质教育的建议
1. 家长要不断学习,家长应具备家庭素质教育的系统知识
家长要学习一些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了解新的教育观念和先进教育经验,提高自己教育孩子的水平。任何一个家长都不可能是万能的,都有不懂的领域,当遇到自己不懂的领域时,要研究寻求帮助的渠道和人员,借助书本,借助电脑,参加一些家庭教育讲座,学生家长会等,相互交流经验,更多地了解孩子。
2. 家长要多鼓励孩子,培养孩子积极的心态
对于孩子成长中不可避免的错误和缺点,作为家长要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宽容,耐心帮助、积极引导。对于孩子的进步,要大声称赞,给予充分肯定;对于孩子的“闪光点”,要给予赞赏和鼓励,增强其自信心。家长也应以身作则,对孩子表现不好的地方,永不气馁,要给予孩子正确引导,帮助孩子及时调整心态,提高化解生活难题的能力。
3. 家长应与学校经常进行交流与沟通
没有家庭教育配合的学校教育,或者是没有学校教育配合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培养出时代所需要的人才。如果我们的家长也配合学校和老师,在家庭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学习习惯、学习传统,形成“学习型家庭”,那样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效结合,会形成强大的合力。培根早就说过:“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掌握在掌权者手里,不如说握在父母手里。”父母爱孩子,就要提高父母的素质,“学习型家庭”中的父母素质会不断提高的。家长果真意识到这样,学校的教育也就会大幅度提高,教师的工作也会更富有情趣。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特别在信息社会里,必须确立“万物皆备于我”的大教育观念,整合一切教育资源,教育的功能才会得到更全面深刻的彰显。
总之,家庭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为人父母一定要摒弃那种“吃穿靠家长,教育、学习靠老师”的陈腐观念,增强家庭教育的意识,自觉地担负起对孩子从小进行素质教育的重任。家长在教育过程中,不仅要充分尊重孩子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而且还要不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及时沟通交流,化解矛盾。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家庭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素质教育才能事半功倍。
(河南省潢川二中)
篇6:为孩子创造愉快和谐的家庭气氛
为孩子创造愉快和谐的家庭气氛
有的家庭,气氛比较紧张,夫妻经常吵架,婆媳不和。心理学家们认为,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里长大的孩子,容易出现不良行为。4岁孩子的心智尚未成熟,心理承受能力很差,极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如果周围环境使他愉快,长期如此,他就会养成乐观、向上、开朗、活泼的性格;如果外界环境长期使他压抑、恐惧、不愉快,他就易形成悲观、胆怯、退缩的个性。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紧张,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父母之间吵架,对孩子的'感觉来说是一场灾难,他会感到恐惧,感到不安全。如果孩子经常处在这种缺乏安定感的环境中,就会精神紧张,并在行为中反映出来。例如有的孩子不愿意把自己的玩具借给别的孩子玩,有时这是一种精神紧张、缺乏安全感的表现,孩子怕别人不还给他,对别人缺乏信任。
家庭和睦,父母之间互敬互爱,家庭气氛充满笑声和欢乐,对孩子来说是非常必要的。
篇7:我为家庭做贡献作文
家是一个充满爱的地方,家是一个充满幸福和温暖的地方,每个人都有家,每个人都应该为家庭做贡献。我也有一个和睦的家庭。家庭的和睦就从家里点点滴滴的小事体现出来,我来讲讲我为家庭做的贡献吧!
有一天晚上,爸爸妈妈都不在家。只有我和弟弟一起在家里。已经七点半了,可爸爸妈妈还没回来。弟弟已经很饿了,家里的`零食也吃完了。我想:反正我也很饿,要不然做点东西给弟弟吃吧。我先想到的是方便面,就去厨房拿。但是方便面已经在吃完了,我转过头来,准备走。突然看见了家里还有很多鸡蛋没吃呢。突然想起我可以给弟弟煎几个鸡蛋。所以就问:“你想不想吃煎鸡蛋?家里还有鸡蛋。”弟弟说:“不想吃煎鸡蛋,给我煎几个火腿肠吧!″我打开冰箱想拿几个火腿肠,但是发现火腿肠只剩半根了,根本就不够吃。我就准备再煎两个鸡蛋。我打碎鸡蛋放到锅中。突然想到了一个办法:火腿肠切成小块塞到鸡蛋中。于是立马切了火腿肠。做好以后,弟弟开心的吃了起来。吃完之后连连叫好。而且也不饿了。我心里觉得很有成就感。也算是给家里做了点贡献。
【家庭教育问题分析:我的孩子为什么这么软弱】相关文章:
9.家庭财务分析报告
10.我的家庭为主题作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