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职场人眼中经典奥运人物

职场人眼中经典奥运人物

2022-10-16 08:26:05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我现在只想尖叫”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职场人眼中经典奥运人物,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职场人眼中经典奥运人物,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职场人眼中经典奥运人物

篇1:职场人眼中经典奥运人物

从零到零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他是让世界为之侧目的“体操王子”,收获了3金2银1铜,成为中国在一届奥运会上获奖牌最多的运动员,是全国人民心中的偶像;1988年汉城奥运会,他带伤上阵,在自己的强项吊环和跳马上先后失手,鲜花和掌声变成了讽刺和责难,人们不能接受“王子”的失误,更看不到由于体操队青黄不接,一个老将被迫撑场的心酸和责任,

然而他是李宁,一切皆有可能。

1988年汉城奥运会后李宁退役,进入了商界。一切从头的学习和努力,让国人记住了健力宝饮料和以其姓名命名的“李宁牌”体育用品,如今“李宁牌”已经成了中国体育用品最著名的品牌。

“成功只代表过去,未来要从头开始。”李宁在春节年会上冷静地对沉浸在公司上市喜悦气氛中的“李宁人”说。

从体育竞技场到商业竞技场,人们记住的永远只是获胜后的荣耀之光。残酷的竞技法则告诉我们:每一次的胜利后,等待着的是更激烈更让人喘不过气的挑战。

“让我们从头再来”,这是李宁很爱说的一句话。每一块金牌都是从头再来。

从零到零,前者是一无所有的“零”,后者是回归圆满的“零”。每一次成功的终点都是为了下一次更好的起点。

篇2:职场人眼中经典奥运人物

没有比脚还长的路

亚特兰大,5000米赛道。

发令枪一响,黑黑瘦瘦的她,在一群人高马大、神色高傲的老外中,显得那么貌不惊人。谁也不知道,此时的她正拖着病体,甚至还要应对下一场10000米的比赛。连她自己对这个项目都没有抱太大希望,自然也没有准备庆祝胜利的国旗。一圈、两圈、三圈……她奇迹般地从拥簇着的大部队中脱颖而出,第一个冲向终点,14分59秒88!情急之下从看台上找到了一面五星红旗。于是身披国旗,绕场飞奔的经典画面由此定格,“东方神鹿”王军霞,一个被世界记住的名字。

长跑,是枯燥的,长跑者,是孤独的。但人生何尝不是一次长跑?无论身边是否有人陪伴扶持,生活之路终归还要靠自己跑完。当面对一成不变的沿路风景,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孤独,不抛弃不放弃,这就是勇者。没有比脚还长的路,只有不愿前进的脚。

篇3:职场人眼中经典奥运人物

她成了他们的纪录

她是奥运会上空前,也很可能是绝后的传奇。

1992年西班牙巴塞罗纳奥运会上,来自中国四川省南充的女子射击运动员张山在男女运动员混合参加的飞碟射击比赛中,以200发200中的惊人成绩摘得金牌,不但使“百发百中”的传说成为现实,更成为了第一位,也是最后一位在男女混合比赛项目中获胜的女子运动员。

那一天,“女儿当自强”,张山站在最高领奖台上,身边的两名男运动员仰视这一传奇。

西方国家最小心翼翼而又津津乐道的“政治正确”,再一次发挥出矫枉过正的能力。在张山之前,没有女性夺得过双向飞碟的射击冠军,而在张山之后,国际射击联合会开始禁止女子运动员参加男子项目的比赛,美国亚特兰大夏季奥运会取消了女子飞碟射击比赛,因此张山也失去了在奥运会上卫冕的机会。直到悉尼奥运会,女子飞碟项目才第一次被列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不再年轻的张山在那届奥运会上名列第八。

然而,所有热爱奥运的人都依然记得伟大的张山,她是那个“击败男人的女人”,她成了他们的纪录。

虽然张山已然是一段传奇,但她依旧没有停下脚步。,张山40岁了,在今年3月11日举行的国家射击选拔赛女子双向飞碟第一轮比赛中,张山与其他四位世界冠军为唯一一张奥运入场券展开了激烈的角逐,但最终仅获得第四名,实际上已经被关在了北京奥运会的大门之外。即便如此,张山仍然表示:“不能参加北京奥运自然遗憾,但是我还可以争取下一届奥运会,我要做的仍然是积极训练,保持好自己的状态。”

政治正确更多时候是场笑话,自我正确才是成就传奇的基石。

篇4:职场人眼中经典奥运人物

成者为王败者为雄

奥运赛场上除了激动、荣誉之外,还有悲情。比如占旭刚。

雅典奥运会,三次试举均告失败,没有任何成绩,甚至在电视转播里的镜头都不到3分钟。那个曾经夺冠后高举双臂大吼一声威震全场的大力士,那个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霸王,却以这样的方式结束了他的运动生涯。但是,霸王留给我们的已经超出了他取得的成功或是失败。在任何竞争面前,只要倾尽权力,我们都有理由相信,成者为王败者为雄!

30岁的年龄、30多处的封闭针、满身的伤痛……这些都没有阻止占旭刚再次回到熟悉的体育场,没有打消他再次冲击奥运冠军的高涨士气。但是再强悍的英雄,面对迟暮总是有太多的身不由己。即使如此,中国举重奥运史上最光辉的一页仍旧会为他而书写,20悉尼奥运会上那堪称中国举重奥运史上最经典的一幕被永远定格。

“举不起来,死在这里算了!”没有任何修饰的豪言壮语,点燃了多少人的无限激情。从70公斤级到77公斤级是一种无奈,从抓举落后7.5公斤到挺举史无前例的207.5公斤是一种精神,当年只是为了户口能农转非才练举重的占旭刚做梦也没有想到,蝉联两届奥运冠军,他做到了!

不渴望获得冠军的运动员决不是一个好运动员。但比金牌更重要的是精神。金牌可以显示一个国家的体育水平,但是体育精神却可以激励一个民族,世世代代!

向所有在五环旗下谱写壮歌,书写传奇的英雄们致敬!

篇5:职场人眼中经典奥运人物

失败者胜利者

奥运会是一个盛产激情与悲情的地方。相比之下,制造悲情的人更让我印象深刻。犹记前的亚特兰大奥运会女足决赛,中国女足“铿锵玫瑰”全场占尽优势,却最终惜败于老对手美国队。当时自己不能够接受也解不开这个心结,一切并不像爸爸或者小学老师灌输的那样:有付出就会有收获、有实力就会赢……

其实,绝不能说中国女足没有收获,奥运银牌对许多人已是至高荣誉。但在竞技体育界,这样的例子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很直接很实在地发生在每一个项目。金牌的数量永远无法满足渴望得到的人们。在这个意义上,胜利者永远只有一个。而失败者不见得比冠军缺乏付出,甚至是能力与天赋。

这有点像“好人没有好报”。生活中我们也常遇到这样的窘竟:勤奋努力遭人排挤;热情待人遇人曲解;寒窗苦读,却遭遇就业寒流;刚正不阿,却捞不到任何好处……但如同“有些球赢了就像输了,而有些球输了却像赢了”形容的一样,所谓的胜利与失败只是表象,而当遭遇人生低谷或者背离某些社会认同价值的时候,为人处事的原则仍将行得通,仍可以为自己证明。

再次回想起来,当中国女足走上亚军领奖台上的那一刻,没有配乐、没有字幕,也没有煽情的主持,数以亿计的观众发自肺腑地点头、鼓掌、叫好。她们会和冠军一样被人们牢记。

篇6:职场人眼中经典奥运人物

她是一个传奇

说起邓亚萍,也许人们会认为她是个传奇。她的传奇不是因为她曾获4枚奥运会金牌,14次获得世界冠军头衔,连续8年女乒世界排名第一;而是因为她身高仅1.50米,手脚粗短,但她凭着苦练,无所畏惧的胆色和顽强拼搏的精神,13岁就夺得全国冠军,15岁时获亚洲冠军,16岁时在世界锦标赛上成为女子团体和女子双打的双料冠军,她是世界上唯一一位蝉联奥运会乒乓球单打金牌的运动员。

运动生涯的结束并不代表邓亚萍个人传奇的结束,后,她先后到清华大学、英国剑桥大学和诺丁汉大学进修学习,并获得英语专业学士学位和中国当代研究专业的硕士学位,

她从一位念不清ABC二十五个英文字母的英文盲,成为站在世界讲坛上演讲全英文的论文《从小脚女人到奥运会冠军》的学者,全篇论文约有4.5万字。

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曾经说过:“邓亚萍是世界杰出的年轻运动员之一,她非凡的成绩是其艰苦努力与天才、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尊重奥林匹克伦理观相结合的结果。”

在她的传奇背后,有着她的刻苦与不服输,如果没有刻苦作为行进的基石,任何成功都是空中的楼阁,沙石上的大厦。这个世界是浮躁的,这个职场也是浮躁的,浮躁的只剩下虚弱的自信了。抛开那些虚华的自信吧,真正地从内心,从现在,从我们的自身开始认认真真地做一件事,做一份工作,做一个人,书写我们自己的传奇。

篇7:职场人眼中经典奥运人物

冠军并非是完美的

8月28日,一个让亿万中国人兴奋异常的日子里,诞生了一个让亿万中国人引以为傲的跨栏之王――刘翔。雅典奥运会田径赛场、第四跑道、12秒91……,这一系列的关键字都成为了中国奥运短跨项目历史上的辉煌印证。“谁说黄种人不能进入短跨项目的前三名?谁说我们中国人不能拿奥运会田径比赛的金牌?今天我的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从此我会开始我的传奇,到的北京奥运赛场我一定还要为中国再夺金牌!”听着刘翔获胜后那振奋人心的话语后,又有谁能不为之动容呢?

从此,刘翔成为了全民英雄,每一次新纪录、每一次冠军,都成了人们对他的期待。对于广大民众来说,似乎突破纪录、赢得冠军都是他应该做到的。因此,当刘翔遭遇到某次失败后,一些微词就悄然出现了。面对这些,刘翔却显得非常淡然,“这很正常。每年或每一天都有年轻选手涌现,年轻一代总会超越前一代的。”

事实上,无论是冠军选手还是优秀人才,别人总是用一种近乎完美的标准去衡量他们,这是美好的愿望,同样也是一种苛求。当他们背负着大家的期盼去完成某项使命时,他们的压力是何其巨大,有时候我们是否也该尝试着去理解、宽容他们,因为任何冠军都不是完美无暇的。

篇8:职场人眼中经典奥运人物

做一头敢爱敢恨的“猛兽”

雅典奥运会,年仅20岁的罗雪娟在50米蛙泳项目中艰难封后。这是中国体育代表团时隔2届奥运之后,再次获得女子游泳比赛的金牌。赛后接受记者采访时她比喻自己“像猛兽一样”,这个比喻令人肃然起敬,这与她温宛清秀的外表丝毫不搭,也很少会有青春少女这样将自己打比方,这完全来源自那颗敢爱敢狠、自信真实、追求梦想毫无保留的强悍之心。

然而,耿直的性格令她是非不断――意味深长的“我感谢那些憎恨我的人”,发人深思的“我身后的泳池不干净,而我是干净地走出来的”,以及与羽坛万人迷鲍春来的恋情,与恩师张亚东之间的激烈摩擦,使得人们进一步加深她近乎口无遮拦直言不讳的一面却似乎逐渐淡忘了她的本职工作。讽刺的是,当北京奥运临近,人们再次拾起对罗罗夺金的满怀期许时,她却毅然向外界宣布退役,虽然这次是言不由衷的。更讽刺的是,问题出在她那颗坚定的心脏。

简直是天妒英才!当众人为罗罗的运动生涯过早结束而纷纷扼腕之时,停留在脑海的却已不仅是泳池里的极速与清秀的形象,更有那直击灵魂的人格魅力。事业上的成功固然可喜,但人生不应只局限于此。有话敢说,有梦敢做,活得真实,才能活得精彩。年轻人如猛兽般渴望成功,也别忘敲敲胸脯酷酷地说一句:“我就是这样子”。

篇9:职场人眼中经典奥运人物

Impossible is nothing

从小与家人就很爱看女排的比赛,原因在于女排不如男排刚猛,回合多,显得精彩。也由于当时中国女排的成绩斐然,电视台转播几乎是每场不落。记忆中,当时排坛的四大天王除了中国,还有古巴、俄罗斯以及美国。他们几乎瓜分了世界上任何国际排球赛事的冠军。但若真要分个高下,中国队无疑一枝独秀、冠绝全场――前无古人地获得5连冠。

但如果说这些铭刻历史的伟业使国人为之骄傲不已,那对后来从事女排事业的运动员却是一种莫大的精神压力。而成绩,总不会一根直线悬在最高处。面对欧美选手超常身体素质的冲击,战绩下滑再所难免。直至20雅典奥运会,中国女排出人意料地闯入决赛,并不可思议的在落后2局的极其不利情势下,连扳三局,最终逆转夺得阔别的奥运金牌。那一刻,习惯了中国女排起起落落的球迷来说,这场比赛已超越了纯排球技战术上的胜利。金牌则是对女排队员执着追求、不抛弃不放弃的最好褒奖。

从5连冠霸业到逆转登顶,两者经历过程中若有丝毫的松懈与放弃,均无法达到最终的成就。而后一次,更是依靠精神底蕴的支撑以弱胜强、释放潜力,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联想到我们在职场中的表现:面对诱惑举棋不定,遭受挫折怀疑自己,目标彷徨信念不强,默认规则不愿突破,爱想当然,爱说“不可能”、“这是不对的”。但常常又挂念成败,执着于胜负。这样的状何足已让我们一败涂地,自毁前程。更可悲的是,我们偶尔也会觉醒意识,却苦于无良药医治。如果是这样,请将女排精神怀在内心,把自己当作一个奋力鱼跃救球的运动员,在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引领下不断完成自救与积累,这就是“打不死”精神,而成功只将是水到渠成。

篇10:两成职场人因奥运推迟跳槽

据最近公布有5000人参与的网上调查数据显示:奥运期间,89.5%的职场人士通过网络、彩信手机报等新兴媒介关注赛事信息每日超过1小时,有51.7%的职场人以即时通讯的方式与同事交流奥运话题,而20.1%的职场人更因奥运推迟“跳槽”,

两成职场人因奥运推迟跳槽

被职场人称之为“金九银十”的9-10月是各企业招聘的旺季,部分职场人可能在8月份已作好准备跳槽的计划,但据以上新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由于北京奥运会的召开,有占总人数20.1%的职场人推迟了“跳槽”计划,

同时,奥运会所带来得众多商机也使得一些临时性的兼职工作应运而生,部分职场人依靠自身优势,搭奥运顺风车,获得了兼职机会。

调查结果显示,每天关注奥运相关资讯超过一个小时的职场人超过了七成,其中花费1-3个小时的职场人比例达到了48.6%,花费3-5个小时关注奥运资讯的职场人比例为21.1%,而在各种获得比赛资讯的方式中,网络以89.5%的比例拔得头筹,其次为电视和报纸,分别占总人数的73.7%和24.8%。值得一提的是,彩信手机报作为一种新兴媒体,也以16.5%比率成为奥运期间职场人了解奥运资讯的重要途径之一。此外,从51.7%的职场人选择即时通讯所显示的信息,我们也可管窥即时通讯逐渐上升为当下职场人拉近人际关系、拓展人脉之重要途径的趋势。

同时,数据还显示,有占总比例68.9%职场人选择了“打算正常上班,但是会用工作间隙关注比赛进展”来缓和自己感兴趣的赛事与工作时间的冲突,七成职场人会选择在工作间隙关注比赛进展,以达到工作、观赛两不误。

【职场人眼中经典奥运人物】相关文章:

1.两成职场人因奥运推迟跳槽

2.职场雷人语录

3.职场人访谈计划表教师

4.“职场切糕”人成就职场达人

5.职场人面试:三分钟学会自我介绍

6.职场人常犯的无心之过

7.国外职场人减压法

8.职场人的谈话技巧

9.新时代职场人共享焦虑症

10.职场人须知生存法则

下载word文档
《职场人眼中经典奥运人物.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