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归绝句其二》元稹
“ifleu”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3篇《西归绝句其二》元稹,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西归绝句其二》元稹,希望大家喜欢!
篇1:元稹《西归绝句其二》
五年2江上3损容颜,今日春风到武关4。
两纸京书5临水读,小桃花树满商山6。
【注释】
西归绝句:元和五年(810)元稹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八年(813)徙唐州从事,十年(815)春,自唐州还长安。《西归绝句》即返京途中所作。
五年:元稹自元和五年被贬,十年还京,先后共五年。
江上:指江陵。
武关:在今陕西商县东。
两纸京书:作者自注说:“得复言、乐天书。”
商山:在今陕西商县东南。
【白话译文】
版本一
多年江上的生活风蚀了容颜,今日到了武关才终于如沐春风一般。在水边不断读着京城的来信,商山上仿佛也开满了桃花。
版本二
五年来在江边的艰苦生活让容颜变的苍老残损,今天终于收到了如春风一般的好消息。在水边阅读京里友人寄来的信,只觉得商山上的桃树全开满了花。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元和十年(815)元稹自唐州(今河南省唐河县)奉召还京途中。诗题下原注:“得复言、乐天书。”诗中抒发的便是归途捧读友人书信的兴奋喜悦之情。
【赏析】
诗的首句“五年”忆昔日之愁。诗人本在帝都长安任监察御史,由于得罪权贵,元和五年(810)被贬为职位卑微的江陵府(府治在今湖北江陵)士曹参军。人世间的屈辱沉沦,长江边上的风风雨雨,使他身心交瘁,不由得发出“五年江上损容颜”的慨叹。
次句“春风”露今日之喜。诗人奉召还京,沿唐河,浮汉水,越武关(在今陕西省商县东),溯丹河,水陆兼程,时序又正是春天,更觉喜出望外,心情舒畅。“今日春风到武关”,蕴含着双关的意思,一是指自然的春风,二是作者奉诏回京,途中又接到两位朋友的书信时的喜悦。可见,此句诗正是在叙事中衬出诗人此时欣喜的心情。
一、二两句,直叙其事,遣词造境平而无奇。然而,三句“临水”一转,顿起诗情;四句“小桃”一结,更饶画意。原来,诗人欲以巧胜人,故意先出常语,而把力量用在结尾两句上,终使诗的后半部分胜境迭出。
奉召西归,是一喜;途中又接到李复言、白居易寄自长安的书信,更是一喜。君恩友情,交织心头,这就加添了“两纸京书”的感情容量。“临水”二字一点,全诗皆活,意境毕呈:清清流水,照见了诗人此时欣喜的神色;粼粼波光,映出了诗人此刻欢乐的心情。诗中不着一字,而诗人捧读音书时盼归念友的那种急切、兴奋、激动、喜悦的情状,跃然纸上。试想:如果把“临水读”,改成“舱内读”或“灯畔读”,那诗中的气氛情韵、意境就完全不一样了。
结句又偏不进一步从正面写喜悦之情,却一下子跳到商山(今陕西省商县东)小桃花树上,以景语收住全篇。诗人临水读罢友人书信,猛一抬眼,忽见岸上嫣红一片,惊喜中不禁吟出:“小桃花树满商山”!这桃花,开在山上,也开在诗人心田。至此,全诗戛然而止,画面上只留下一片花光水色。不言人的心情如何,只用彩笔点染商山妍丽春色,而人的愉快之情已自流露。
这首诗以叙事抒情,以写景结情,别有一种独特的风致和情韵。临水读,见桃花,是诗人这次春江舟行中实有之事,并非故意造境设色。然而,诗人摄取这两个特写镜头,恰到好处地表现出特定场合下的特有心情。诗句清而不淡,秀而不媚,柔和隽永,色调和谐,成功地显示了这首绝句所特有的一种清丽之美。
拓展阅读:杜甫和元稹
人的际遇是很古怪的事情,你无法知道在人生的某个拐角谁在那里等着你。也许他是猛虎,正呲牙咧嘴择你而食,吃干抹净;也许他是贵人,正等你来拿东风,拿好不谢。元稹在来得路上等到了杜甫,金风玉露一相逢,送他上蓬莱。
杜甫生前文名寂寥,一生坎坷多灾,穷困潦倒死不瞑目。临终前的愿望仅仅葬归故乡河南,安息祖父杜审言陵旁,无奈客死他乡魂落湖南死不安息。他的子孙既无大才又无大能,如果没有元稹,又逢中唐乱象,杜甫很可能再无杜甫。
杜甫生前最高官职做到左拾遗,七八品的小官。拾遗这个官职的地位又很特殊,专挑皇帝的毛病,这在封建时代,是个吃力不讨好的官位。杜甫在这个位置上干了没多久就卷铺盖滚蛋了。他没有李白的幸运,深得帝王宠幸,也没有李白的名气,誉满天下。他仅仅是唐朝众多诗人中写诗的一位,就像今天抱着文学梦的大多青年,最终的结局写自己的东西让自己欣赏。
杜甫生前是不幸的,死后又是幸运的。幸运的是他遇到了元稹,这个官到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伯乐。是他推了杜甫一把,把杜甫从泥土中掘了出来,推到了世人面前。这一推,就推出了一位诗圣,让李白不再孤峰独耸、无敌寂寞。
杜甫能被元稹推出来,源自元稹为杜甫写的.墓志铭。杜甫死在湖南,葬在湖南,他的梦想却是能够葬回河南老家。无奈他的儿子们无能为力,只能先让杜甫入土为安客居他乡。到了杜甫的孙子辈杜嗣业,终于能够完成了爷爷的夙愿,迁归故里叶落归根。如果杜嗣业仅仅把杜甫的尸骨迁回老家,这也许只是平常的一幕迁葬,杜甫依然无法出头。杜甫走运在他的孙子杜嗣业找了一个牛人元稹,让他给爷爷写个墓志铭。这下厉害,杜甫瞬间被照亮,惊爆了中唐诗人的朋友圈。
这就是【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元稹何许人也?竟有这么大本事能捧红一位逝去多年的无名诗人?元稹年少成名,后官至丞相,由他吹捧的人焉有不火之理?就像上司说哪个人好一样,即使那个人不好你也得说好,况且杜甫还是真的好。那么,元稹是怎么吹捧杜甫的呢?
至于子美,盖所谓上薄风骚,下该沈宋,古傍苏李,气夺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使仲尼考锻其旨要,尚不知贵其多乎哉。苟以为能所不能,无可不可,则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元稹说了一大通,其实就一个意思:这么多诗人中就杜甫最牛,谁都比不上他。
中国人历来有矫枉过正的毛病,自己喜欢的东西恨不得全天下人都喜欢,自己不喜欢的东西恨不得全天下人都痛恨。元稹喜欢杜诗,便极力推崇杜诗。所以他又说:时山东人李白,亦以奇文取称,时人谓之“李杜”。余观其壮浪纵恣,摆去拘束,模写物象,及乐府歌诗,诚亦差肩于子美矣。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则李尚不能历其藩翰,况堂奥乎!元稹又说了一大通,也是一个意思:李白跟杜甫比差远了。
杜甫死后遇见了元稹,真是他的大幸。如果他遇到的仅仅是和他一样的官居左拾遗喜欢他的诗,他的诗能否在晚唐战乱中留存都很难说。
按说元稹一个写【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情诗的诗人,怎么会喜欢杜甫这个喜欢写现实的诗人?元稹写情诗,也写情文,莺莺传就是他的情文。但元稹写的最多的也是现实主义的诗歌,这一共同点既是他喜欢杜甫诗歌的基础,也是中唐时代的特点。安史之乱,大唐由盛唐转入中唐,诗人昂扬开阔的开拓气象消失,开始转向了关注社会民生的现实。杜甫的现实主义刚好暗合了时代潮流,迎合了诗人口味。
杜甫遇见了元稹,有他的际遇,当然也有他的实力。如果他的诗并不好,或者并没有那么好,只怕就是皇帝吹捧,也不过是过眼云烟的烟花之火罢了。
人生际遇难料,也许,我们都在等一个人。
篇2:《西归绝句其二》元稹
五年2江上3损容颜,今日春风到武关4。
两纸京书5临水读,小桃花树满商山6。
【注释】
西归绝句:元和五年(810)元稹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八年(813)徙唐州从事,十年(815)春,自唐州还长安。《西归绝句》即返京途中所作。
五年:元稹自元和五年被贬,十年还京,先后共五年。
江上:指江陵。
武关:在今陕西商县东。
两纸京书:作者自注说:“得复言、乐天书。”
商山:在今陕西商县东南。
【白话译文】
版本一
多年江上的生活风蚀了容颜,今日到了武关才终于如沐春风一般。在水边不断读着京城的来信,商山上仿佛也开满了桃花。
版本二
五年来在江边的艰苦生活让容颜变的苍老残损,今天终于收到了如春风一般的好消息。在水边阅读京里友人寄来的信,只觉得商山上的桃树全开满了花。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元和十年(815)元稹自唐州(今河南省唐河县)奉召还京途中。诗题下原注:“得复言、乐天书。”诗中抒发的便是归途捧读友人书信的兴奋喜悦之情。
【赏析】
诗的首句“五年”忆昔日之愁。诗人本在帝都长安任监察御史,由于得罪权贵,元和五年(810)被贬为职位卑微的江陵府(府治在今湖北江陵)士曹参军。人世间的屈辱沉沦,长江边上的风风雨雨,使他身心交瘁,不由得发出“五年江上损容颜”的慨叹。
次句“春风”露今日之喜。诗人奉召还京,沿唐河,浮汉水,越武关(在今陕西省商县东),溯丹河,水陆兼程,时序又正是春天,更觉喜出望外,心情舒畅。“今日春风到武关”,蕴含着双关的意思,一是指自然的春风,二是作者奉诏回京,途中又接到两位朋友的书信时的喜悦。可见,此句诗正是在叙事中衬出诗人此时欣喜的`心情。
一、二两句,直叙其事,遣词造境平而无奇。然而,三句“临水”一转,顿起诗情;四句“小桃”一结,更饶画意。原来,诗人欲以巧胜人,故意先出常语,而把力量用在结尾两句上,终使诗的后半部分胜境迭出。
奉召西归,是一喜;途中又接到李复言、白居易寄自长安的书信,更是一喜。君恩友情,交织心头,这就加添了“两纸京书”的感情容量。“临水”二字一点,全诗皆活,意境毕呈:清清流水,照见了诗人此时欣喜的神色;粼粼波光,映出了诗人此刻欢乐的心情。诗中不着一字,而诗人捧读音书时盼归念友的那种急切、兴奋、激动、喜悦的情状,跃然纸上。试想:如果把“临水读”,改成“舱内读”或“灯畔读”,那诗中的气氛情韵、意境就完全不一样了。
结句又偏不进一步从正面写喜悦之情,却一下子跳到商山(今陕西省商县东)小桃花树上,以景语收住全篇。诗人临水读罢友人书信,猛一抬眼,忽见岸上嫣红一片,惊喜中不禁吟出:“小桃花树满商山”!这桃花,开在山上,也开在诗人心田。至此,全诗戛然而止,画面上只留下一片花光水色。不言人的心情如何,只用彩笔点染商山妍丽春色,而人的愉快之情已自流露。
这首诗以叙事抒情,以写景结情,别有一种独特的风致和情韵。临水读,见桃花,是诗人这次春江舟行中实有之事,并非故意造境设色。然而,诗人摄取这两个特写镜头,恰到好处地表现出特定场合下的特有心情。诗句清而不淡,秀而不媚,柔和隽永,色调和谐,成功地显示了这首绝句所特有的一种清丽之美。
拓展阅读:元稹简介
元稹(779-831),字微之,河南(河南府,今河南洛阳)人,唐朝著名诗人。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十世孙,父元宽,母郑氏。
元稹聪明机智过人,年少即有才名,与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结为终生诗友,二人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诗作号为“元和体”,给世人留下“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千古佳句。
元稹其诗辞浅意哀,仿佛孤凤悲吟,极为扣人心扉,动人肺腑。元稹的创作,以诗成就最大。其乐府诗创作,多受张籍、王建的影响,而其“新题乐府”则直接缘于李绅。名作有传奇《莺莺传》、《菊花》、《离思五首》、《遣悲怀三首》等。现存诗八百三十余首,收录诗赋、诏册、铭谏、论议等共100卷,留世有《元氏长庆集》
代表作有《菊花》、《离思五首》(其四)、《遣悲怀三首》、《兔丝》、《和裴校书鹭鸶飞》、《夜池》、《感逝(浙东)》、《晚春》、《靖安穷居》、《送致用》、《宿石矶》、《夜坐》、《雪天》、《酬乐天得微之诗知通州事因成四首》、《织妇词》、《夜别筵》、《山枇杷》、《所思二首》、《斑竹(得之湘流)》、《竹部(石首县界)》、《白衣裳二首》、《鱼中素》、《酬许五康佐(次用本韵)》、《一至七言诗》等,其中《菊花》、《离思五首》(其四)和《遣悲怀三首》(其二)三首流传很广,尤其是《离思五首》(其四)这一首极负盛名。该诗写久藏心底的不尽情思,因为与情人的曾经相识而自此对其他的女人再也不屑一顾(“取次花丛懒回顾”),诗中的比兴之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语言幻美,意境朦胧,十分脍炙人口。而《遣悲怀三首》表达对亡妻的不尽思念,写得悲气袭人,令人不由得一掬同情之泪,其中第二首的结句“贫贱夫妻百事哀”为世所熟诵。微之其集与居易同名长庆,今编诗二十八卷(全唐诗中卷第三百九十六至四百二十三)。
篇3:西归绝句其二》元稹
五年2江上3损容颜,今日春风到武关4。
两纸京书5临水读,小桃花树满商山6。
【注释】
西归绝句:元和五年(810)元稹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八年(813)徙唐州从事,十年(815)春,自唐州还长安。《西归绝句》即返京途中所作。
五年:元稹自元和五年被贬,十年还京,先后共五年。
江上:指江陵。
武关:在今陕西商县东。
两纸京书:作者自注说:“得复言、乐天书。”
商山:在今陕西商县东南。
【白话译文】
版本一
多年江上的生活风蚀了容颜,今日到了武关才终于如沐春风一般。在水边不断读着京城的来信,商山上仿佛也开满了桃花。
版本二
五年来在江边的艰苦生活让容颜变的苍老残损,今天终于收到了如春风一般的好消息。在水边阅读京里友人寄来的信,只觉得商山上的桃树全开满了花。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元和十年(815)元稹自唐州(今河南省唐河县)奉召还京途中。诗题下原注:“得复言、乐天书。”诗中抒发的便是归途捧读友人书信的兴奋喜悦之情。
【赏析】
诗的`首句“五年”忆昔日之愁。诗人本在帝都长安任监察御史,由于得罪权贵,元和五年(810)被贬为职位卑微的江陵府(府治在今湖北江陵)士曹参军。人世间的屈辱沉沦,长江边上的风风雨雨,使他身心交瘁,不由得发出“五年江上损容颜”的慨叹。
次句“春风”露今日之喜。诗人奉召还京,沿唐河,浮汉水,越武关(在今陕西省商县东),溯丹河,水陆兼程,时序又正是春天,更觉喜出望外,心情舒畅。“今日春风到武关”,蕴含着双关的意思,一是指自然的春风,二是作者奉诏回京,途中又接到两位朋友的书信时的喜悦。可见,此句诗正是在叙事中衬出诗人此时欣喜的心情。
一、二两句,直叙其事,遣词造境平而无奇。然而,三句“临水”一转,顿起诗情;四句“小桃”一结,更饶画意。原来,诗人欲以巧胜人,故意先出常语,而把力量用在结尾两句上,终使诗的后半部分胜境迭出。
奉召西归,是一喜;途中又接到李复言、白居易寄自长安的书信,更是一喜。君恩友情,交织心头,这就加添了“两纸京书”的感情容量。“临水”二字一点,全诗皆活,意境毕呈:清清流水,照见了诗人此时欣喜的神色;粼粼波光,映出了诗人此刻欢乐的心情。诗中不着一字,而诗人捧读音书时盼归念友的那种急切、兴奋、激动、喜悦的情状,跃然纸上。试想:如果把“临水读”,改成“舱内读”或“灯畔读”,那诗中的气氛情韵、意境就完全不一样了。
结句又偏不进一步从正面写喜悦之情,却一下子跳到商山(今陕西省商县东)小桃花树上,以景语收住全篇。诗人临水读罢友人书信,猛一抬眼,忽见岸上嫣红一片,惊喜中不禁吟出:“小桃花树满商山”!这桃花,开在山上,也开在诗人心田。至此,全诗戛然而止,画面上只留下一片花光水色。不言人的心情如何,只用彩笔点染商山妍丽春色,而人的愉快之情已自流露。
这首诗以叙事抒情,以写景结情,别有一种独特的风致和情韵。临水读,见桃花,是诗人这次春江舟行中实有之事,并非故意造境设色。然而,诗人摄取这两个特写镜头,恰到好处地表现出特定场合下的特有心情。诗句清而不淡,秀而不媚,柔和隽永,色调和谐,成功地显示了这首绝句所特有的一种清丽之美。
拓展阅读:元稹纪念馆
元稹是唐代著名诗人,虽然他的诗名比不上初唐四杰,更不及人人称颂的李杜,但他年少时就机敏过人,和白居易在同一年考中进士,并结为终生诗友,他之所以在海内外产生了巨大影响力也正是因为他和挚友白居易开创了新乐府运动,被后人尊称为“元白”。元稹纪念馆的地理位置处于四川省达州凤凰山的半山腰上,背靠凤凰山,面向达州城。
元稹纪念馆整个主体建筑是仿照唐代的风格,配予两千平方米的广场、浮雕护栏和青石石阶,使整个纪念馆显得非常大气宏伟,令人耳目一新。步入元稹纪念馆,一览无余的便是元稹的塑像和他被贬达州时创作的彪炳史册的长篇叙事诗篇《连昌宫词》,前来参观游览的市民纷纷在此合影留念。
其主要展示区分为四部分:元稹传略、元稹与通州、元稹的文学成就、元稹的影响及传承。沿着凤凰山的黄角树一直走到公墓路,就可以直达“元稹诗廊”,抬头可以看见“元稹诗廊”的牌匾及两侧的元稹名诗名句,横匾额的书法字体是行书,笔法苍劲有力,给人以厚重质朴之感,侧联则是隶书书写,凝练张开,给人以端庄古雅之意。在这座纪念馆的主长廊中,一块块石碑整齐有序的排列着,团扇斗方,错落有致,青石白字,落落大方,处处流露出清雅古朴的意境,让无数游客为之陶醉。
【《西归绝句其二》元稹】相关文章: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