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归,西归于武陵,西归的意思,西归赏析
“隔壁家的小明”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西归,西归于武陵,西归的意思,西归赏析,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后的西归,西归于武陵,西归的意思,西归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西归,西归于武陵,西归的意思,西归赏析
西归,西归于武陵,西归的意思,西归赏析 -诗词大全
西归作者:于武陵 朝代:唐 体裁:五律 不系与舟闲,悠悠吴楚间。羞将新白发,却到旧青山。
一叶忽离树,几人同入关。长安家尚在,秋至又西还。
篇2:西归诗歌
西归诗歌
窗外有清风,水田,大白鹅
萝卜,南瓜藤,小白菜和沟渠
还有农家小院,一辆电摩
小树林里有云雾升起,微雨飘落
那戴斗笠揣手的人,安详自在走着
梯田层叠,山峦起伏,晨光初露
那小村庄的屋舍也显得错落有致
袅袅炊烟,沁透着稻香,在四处飘扬
谁家的小水牛,欢乐地行走在绿草间
它没有鼻环,两耳竖立,尾巴自然垂下
那些远山的风景,由土石和树木垒砌而成
还有那挂着彩灯的庙宇,满是油绘的壁画
成群簇拥着的竹林,开满了不知名的小花
那些高松,摇曳身姿,如巨人耸立
棕色的河水,在山间蜿蜒,穿过桥洞
蛰伏的沟壑,阡陌纵横,参差交错
屯居在半山的人家,孩童在屋檐下玩耍
裹藏在秋雨里的土地,有的'金黄,有的翠绿
我在想,在那青松云海间
我是一只高傲的鹤
我在想,在那小桥流水间
我是一只自在的鱼
我在想,在那农家小巷里
我是一个无忧的孩子
渐渐地,又一场小雨
渐渐地,又一阵清风
渐渐地,又一地秋意
我站在窗前,迷蒙了双眼
听他们喧闹,看他们忙碌
我站在窗前,什么都在想
又不知在想些什么
我站在窗前,还是被锁在窗内
不得而知。
篇3:《西归绝句之二》 元稹
五年2江上3损容颜,今日春风到武关4。
两纸京书5临水读,小桃花树满商山6。
【注释】
西归绝句:元和五年(810)元稹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八年(813)徙唐州从事,十年(815)春,自唐州还长安。《西归绝句》即返京途中所作。
五年:元稹自元和五年被贬,十年还京,先后共五年。
江上:指江陵。
武关:在今陕西商县东。
两纸京书:作者自注说:“得复言、乐天书。”
商山:在今陕西商县东南。
【白话译文】
版本一
多年江上的生活风蚀了容颜,今日到了武关才终于如沐春风一般。在水边不断读着京城的来信,商山上仿佛也开满了桃花。
版本二
五年来在江边的艰苦生活让容颜变的苍老残损,今天终于收到了如春风一般的好消息。在水边阅读京里友人寄来的信,只觉得商山上的桃树全开满了花。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元和十年(815)元稹自唐州(今河南省唐河县)奉召还京途中。诗题下原注:“得复言、乐天书。”诗中抒发的便是归途捧读友人书信的兴奋喜悦之情。
【赏析】
诗的'首句“五年”忆昔日之愁。诗人本在帝都长安任监察御史,由于得罪权贵,元和五年(810)被贬为职位卑微的江陵府(府治在今湖北江陵)士曹参军。人世间的屈辱沉沦,长江边上的风风雨雨,使他身心交瘁,不由得发出“五年江上损容颜”的慨叹。
次句“春风”露今日之喜。诗人奉召还京,沿唐河,浮汉水,越武关(在今陕西省商县东),溯丹河,水陆兼程,时序又正是春天,更觉喜出望外,心情舒畅。“今日春风到武关”,蕴含着双关的意思,一是指自然的春风,二是作者奉诏回京,途中又接到两位朋友的书信时的喜悦。可见,此句诗正是在叙事中衬出诗人此时欣喜的心情。
一、二两句,直叙其事,遣词造境平而无奇。然而,三句“临水”一转,顿起诗情;四句“小桃”一结,更饶画意。原来,诗人欲以巧胜人,故意先出常语,而把力量用在结尾两句上,终使诗的后半部分胜境迭出。
奉召西归,是一喜;途中又接到李复言、白居易寄自长安的书信,更是一喜。君恩友情,交织心头,这就加添了“两纸京书”的感情容量。“临水”二字一点,全诗皆活,意境毕呈:清清流水,照见了诗人此时欣喜的神色;粼粼波光,映出了诗人此刻欢乐的心情。诗中不着一字,而诗人捧读音书时盼归念友的那种急切、兴奋、激动、喜悦的情状,跃然纸上。试想:如果把“临水读”,改成“舱内读”或“灯畔读”,那诗中的气氛情韵、意境就完全不一样了。
结句又偏不进一步从正面写喜悦之情,却一下子跳到商山(今陕西省商县东)小桃花树上,以景语收住全篇。诗人临水读罢友人书信,猛一抬眼,忽见岸上嫣红一片,惊喜中不禁吟出:“小桃花树满商山”!这桃花,开在山上,也开在诗人心田。至此,全诗戛然而止,画面上只留下一片花光水色。不言人的心情如何,只用彩笔点染商山妍丽春色,而人的愉快之情已自流露。
这首诗以叙事抒情,以写景结情,别有一种独特的风致和情韵。临水读,见桃花,是诗人这次春江舟行中实有之事,并非故意造境设色。然而,诗人摄取这两个特写镜头,恰到好处地表现出特定场合下的特有心情。诗句清而不淡,秀而不媚,柔和隽永,色调和谐,成功地显示了这首绝句所特有的一种清丽之美。
篇4:元稹《西归绝句》
元稹
五年江上损容颜,今日春风到武关。
两纸京书临水读,小桃花树满商山。
翻译
五年来在江边的艰苦生活让容颜变的苍老残损,今天终于收到了如春风一般的好消息。在水边阅读京里友人寄来的信,只觉得商山上的桃树全开满了花。
诗词赏析
诗的首句“五年”忆昔日之愁。诗人本在帝都长安任监察御史,由于得罪权贵,元和五年(810)被贬为职位卑微的江陵府(府治在今湖北江陵)士曹参军。人世间的屈辱沉沦,长江边上的风风雨雨,使他身心交瘁,不由得发出“五年江上损容颜”的慨叹。
次句“春风”露今日之喜。诗人奉召还京,沿唐河,浮汉水,越武关(在今陕西省商县东),溯丹河,水陆兼程,时序又正是春天,更觉喜出望外,心情舒畅。“今日春风到武关”,正是于叙事中衬出诗人此时欣喜的心情。
一、二两句,直叙其事,遣词造境平而无奇。然而,三句“临水”一转,顿起诗情;四句“小桃”一结,更饶画意。原来,诗人欲以巧胜人,故意先出常语,而把力量用在结尾两句上,终使诗的后半部分胜境迭出。
奉召西归,是一喜;途中又接到李复言、白居易寄自长安的书信,更是一喜。君恩友情,交织心头,这就加添了“两纸京书”的感情容量。“临水”二字一点,全诗皆活,意境毕呈:清清流水,照见了诗人此时欣喜的神色;粼粼波光,映出了诗人此刻欢乐的'心情。诗中不着一字,而诗人捧读音书时盼归念友的那种急切、兴奋、激动、喜悦的情状,跃然纸上。试想:如果把“临水读”,改成“舱内读”或“灯畔读”,那诗中的气氛情韵、意境就完全不一样了。结句又偏不进一步从正面写喜悦之情,却一下子跳到商山(今陕西省商县东)小桃花树上,以景语收住全篇。诗人临水读罢友人书信,猛一抬眼,忽见岸上嫣红一片,惊喜中不禁吟出:“小桃花树满商山”!这桃花,开在山上,也开在诗人心田。至此,全诗戛然而止,画面上只留下一片花光水色。不言人的心情如何,只用彩笔点染商山妍丽春色,而人的愉快之情已自流露。
这首诗以叙事抒情,以写景结情,别有一种独特的风致和情韵。临水读,见桃花,是诗人这次春江舟行中实有之事,并非故意造境设色。然而,诗人摄取这两个特写镜头,恰到好处地表现出特定场合下的特有心情。诗句清而不淡,秀而不媚,柔和隽永,色调和谐,成功地显示了这首绝句所特有的一种清丽之美。
作者简介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汉族,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
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德宗贞元(785-805)中明经及第,复书判拔萃科,授校书郎。宪宗元和(806- 820)初授左拾遗,升为监察御史。后得罪宦官,贬江陵士曹参军,转通州司马,调虢州长史。穆宗长庆(821-824)初任膳部员外郎,转祠部郎中知制诰,迁中书舍人、翰林学士。为相三月,出为同州刺史,改浙东观察使。
文宗大和(827-835)中为尚书左丞,出为武昌节度使,卒于任所。与白居易倡导新乐府运动,所作乐府诗不及白氏乐府之尖锐深刻与通俗流畅,但在当时颇有影响,世称“元白”。
后期之作,伤于浮艳,故有“元轻白俗”之讥。有《元氏长庆集》60卷,补遗6卷,存诗830余首。
篇5:《西归绝句之二》元稹
五年2江上3损容颜,今日春风到武关4。
两纸京书5临水读,小桃花树满商山6。
【注释】
西归绝句:元和五年(810)元稹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八年(813)徙唐州从事,十年(815)春,自唐州还长安。《西归绝句》即返京途中所作。
五年:元稹自元和五年被贬,十年还京,先后共五年。
江上:指江陵。
武关:在今陕西商县东。
两纸京书:作者自注说:“得复言、乐天书。”
商山:在今陕西商县东南。
【白话译文】
版本一
多年江上的生活风蚀了容颜,今日到了武关才终于如沐春风一般。在水边不断读着京城的来信,商山上仿佛也开满了桃花。
版本二
五年来在江边的艰苦生活让容颜变的苍老残损,今天终于收到了如春风一般的好消息。在水边阅读京里友人寄来的信,只觉得商山上的桃树全开满了花。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元和十年(815)元稹自唐州(今河南省唐河县)奉召还京途中。诗题下原注:“得复言、乐天书。”诗中抒发的便是归途捧读友人书信的兴奋喜悦之情。
【赏析】
诗的首句“五年”忆昔日之愁。诗人本在帝都长安任监察御史,由于得罪权贵,元和五年(810)被贬为职位卑微的江陵府(府治在今湖北江陵)士曹参军。人世间的屈辱沉沦,长江边上的风风雨雨,使他身心交瘁,不由得发出“五年江上损容颜”的慨叹。
次句“春风”露今日之喜。诗人奉召还京,沿唐河,浮汉水,越武关(在今陕西省商县东),溯丹河,水陆兼程,时序又正是春天,更觉喜出望外,心情舒畅。“今日春风到武关”,蕴含着双关的意思,一是指自然的春风,二是作者奉诏回京,途中又接到两位朋友的书信时的喜悦。可见,此句诗正是在叙事中衬出诗人此时欣喜的心情。
一、二两句,直叙其事,遣词造境平而无奇。然而,三句“临水”一转,顿起诗情;四句“小桃”一结,更饶画意。原来,诗人欲以巧胜人,故意先出常语,而把力量用在结尾两句上,终使诗的.后半部分胜境迭出。
奉召西归,是一喜;途中又接到李复言、白居易寄自长安的书信,更是一喜。君恩友情,交织心头,这就加添了“两纸京书”的感情容量。“临水”二字一点,全诗皆活,意境毕呈:清清流水,照见了诗人此时欣喜的神色;粼粼波光,映出了诗人此刻欢乐的心情。诗中不着一字,而诗人捧读音书时盼归念友的那种急切、兴奋、激动、喜悦的情状,跃然纸上。试想:如果把“临水读”,改成“舱内读”或“灯畔读”,那诗中的气氛情韵、意境就完全不一样了。
结句又偏不进一步从正面写喜悦之情,却一下子跳到商山(今陕西省商县东)小桃花树上,以景语收住全篇。诗人临水读罢友人书信,猛一抬眼,忽见岸上嫣红一片,惊喜中不禁吟出:“小桃花树满商山”!这桃花,开在山上,也开在诗人心田。至此,全诗戛然而止,画面上只留下一片花光水色。不言人的心情如何,只用彩笔点染商山妍丽春色,而人的愉快之情已自流露。
这首诗以叙事抒情,以写景结情,别有一种独特的风致和情韵。临水读,见桃花,是诗人这次春江舟行中实有之事,并非故意造境设色。然而,诗人摄取这两个特写镜头,恰到好处地表现出特定场合下的特有心情。诗句清而不淡,秀而不媚,柔和隽永,色调和谐,成功地显示了这首绝句所特有的一种清丽之美。
拓展阅读:《得乐天书》元稹
得乐天书
远信入门先有泪,妻惊女哭问何如。
寻常不省曾如此,应是江州司马书!
【赏析】
元稹于公元8(唐宪宗元和十年)旧历三月贬谪通州(州治在今四川达县)。当年八月,他的挚友白居易也从长安贬谪江州(今江西九江)。相同的命运把两颗心连得更紧。元稹的谪居生涯是很凄苦的。他于闰六月到达通州后,就害了一场疟疾,差一点病死。瘴乡独处,意绪消沉,千里之外,唯有好朋友白居易与他互通音问。他后来写的长诗《酬乐天东南行诗一百韵》的序言中,追述了通州期间与白居易的唱酬来往。序文最后说:“通之人莫可与言诗者,唯妻淑在旁知状。”所谓“知状”,指知道他与白氏诗信往返,互相关切的情状。这段话,对读者理解这首诗,很有帮助。
这是一首构思奇特的小诗。题目是《得乐天书》,按说,内容当然离不开信中所言及读信所感。但诗里所描绘的,却不是这些,而是接信时一家人凄凄惶惶的场面。诗的第一句“远信入门先有泪”,是说,诗人接了乐天的江州来信,读完后泪流满面。第二句笔锋一转,从妻女的反应上着笔:“妻惊女哭问何如。”诗人手持远信,流着泪走回内室,引起了妻儿们的惊疑:接到了谁的来信,引起他如此伤心?这封信究竟带来了什么噩耗?妻女由于困惑,发而为“惊”、为“哭”、为“问”。可她们问来问去,并没有问出个究竟。因为,诗人这时已经伤心得不能说话了。于是,她们只好窃窃私语,猜测起来:自从来到通州,从没见什么事使他如此激动,也从未见谁的一封来信会引得他如此伤心。够得上他如此关心的人只有一个──白乐天。这封信,八成是江州司马白乐天寄来的了。
小诗向来以直接抒情见长,几句话很难写出什么情节、场面。元稹这首小诗,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写出了场面、情节,却不直接抒情。他在四行诗里,画出了“妻惊女哭”的场景,描绘了“问何如”的人物对话,刻画出了“寻常不省曾如此”的心理活动,而诗人万端感慨,却只凝铸在“先有泪”三字中,此外再不多说。全诗以素描塑造形象,从形象中见深情,句句是常语,却句句是奇语。刘熙载《艺概》说:“常语易,奇语难,此诗之初关也;奇语易,常语难,此诗之重关也。香山用常得奇,此境良非易到。”其实,用常得奇者,岂止白香山为然,香山的好友元微之,早就越过这道“重关”了。
篇6:元稹《西归绝句之二》
五年2江上3损容颜,今日春风到武关4。
两纸京书5临水读,小桃花树满商山6。
【注释】
西归绝句:元和五年(810)元稹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八年(813)徙唐州从事,十年(815)春,自唐州还长安。《西归绝句》即返京途中所作。
五年:元稹自元和五年被贬,十年还京,先后共五年。
江上:指江陵。
武关:在今陕西商县东。
两纸京书:作者自注说:“得复言、乐天书。”
商山:在今陕西商县东南。
【白话译文】
版本一
多年江上的生活风蚀了容颜,今日到了武关才终于如沐春风一般。在水边不断读着京城的来信,商山上仿佛也开满了桃花。
版本二
五年来在江边的艰苦生活让容颜变的苍老残损,今天终于收到了如春风一般的好消息。在水边阅读京里友人寄来的信,只觉得商山上的桃树全开满了花。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元和十年(815)元稹自唐州(今河南省唐河县)奉召还京途中。诗题下原注:“得复言、乐天书。”诗中抒发的便是归途捧读友人书信的兴奋喜悦之情。
【赏析】
诗的首句“五年”忆昔日之愁。诗人本在帝都长安任监察御史,由于得罪权贵,元和五年(810)被贬为职位卑微的江陵府(府治在今湖北江陵)士曹参军。人世间的屈辱沉沦,长江边上的风风雨雨,使他身心交瘁,不由得发出“五年江上损容颜”的慨叹。
次句“春风”露今日之喜。诗人奉召还京,沿唐河,浮汉水,越武关(在今陕西省商县东),溯丹河,水陆兼程,时序又正是春天,更觉喜出望外,心情舒畅。“今日春风到武关”,蕴含着双关的意思,一是指自然的春风,二是作者奉诏回京,途中又接到两位朋友的书信时的喜悦。可见,此句诗正是在叙事中衬出诗人此时欣喜的心情。
一、二两句,直叙其事,遣词造境平而无奇。然而,三句“临水”一转,顿起诗情;四句“小桃”一结,更饶画意。原来,诗人欲以巧胜人,故意先出常语,而把力量用在结尾两句上,终使诗的后半部分胜境迭出。
奉召西归,是一喜;途中又接到李复言、白居易寄自长安的.书信,更是一喜。君恩友情,交织心头,这就加添了“两纸京书”的感情容量。“临水”二字一点,全诗皆活,意境毕呈:清清流水,照见了诗人此时欣喜的神色;粼粼波光,映出了诗人此刻欢乐的心情。诗中不着一字,而诗人捧读音书时盼归念友的那种急切、兴奋、激动、喜悦的情状,跃然纸上。试想:如果把“临水读”,改成“舱内读”或“灯畔读”,那诗中的气氛情韵、意境就完全不一样了。
结句又偏不进一步从正面写喜悦之情,却一下子跳到商山(今陕西省商县东)小桃花树上,以景语收住全篇。诗人临水读罢友人书信,猛一抬眼,忽见岸上嫣红一片,惊喜中不禁吟出:“小桃花树满商山”!这桃花,开在山上,也开在诗人心田。至此,全诗戛然而止,画面上只留下一片花光水色。不言人的心情如何,只用彩笔点染商山妍丽春色,而人的愉快之情已自流露。
这首诗以叙事抒情,以写景结情,别有一种独特的风致和情韵。临水读,见桃花,是诗人这次春江舟行中实有之事,并非故意造境设色。然而,诗人摄取这两个特写镜头,恰到好处地表现出特定场合下的特有心情。诗句清而不淡,秀而不媚,柔和隽永,色调和谐,成功地显示了这首绝句所特有的一种清丽之美。
拓展阅读:《梁州梦》元稹
梁州梦
梦君同绕曲江头,也向慈恩院院游。
亭吏呼人排去马,忽惊身在古梁州。
【创作背景】
此诗为《使东川》二十二首之一。时在公元8(唐元和四年)元稹监察御史任上。诗前注云:“是夜宿汉川驿。梦与杓直、乐天同游曲江,兼入慈恩寺诸院。倏然而寤,则递乘及阶,邮吏已传呼报晓矣。”唐代诗人广交游,重友谊,例多酬唱赠答之作。但若论彼此私交甚深,历时之久,唱和之多,则无出元白右者。“每到驿亭先下马,循墙绕柱觅君诗。”(白居易)“休遣玲珑唱我诗,我诗多是别君词。”(元稹)双方以诗代柬,形影相随,泪笑歌哭,情同身感。此番元稹使东川。仍不绝诗柬往还,白居易有和作十二首。当元稹在兴元府作《梁州梦》当天,白居易在长安也写了《同李十一醉忆元九》:“忽忆故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梁州。”李十一即李杓直,他们相携同游曲江、慈恩寺,触景生情,念及元稹;而元稹亦竟梦魂相随,千里神交。诗与本事“合若符契”,这简直可写入唐人传奇了。《聊斋》之“三梦记”一类故事,就受到这一本事的启迪。
【赏析】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醒时萦绕心头情事,由于压抑往往变得更为强烈,便借梦境或幻觉来表现,这就是所谓潜意识。《牡丹亭》的“惊梦”,杜甫的《梦李白》,都是此种潜意识作用,文学上屡有反映。
此诗为元稹感梦而作。第一、二句“梦君同绕曲江头,也向慈恩院院游”,写入梦。元稹与白居易中进士后又同于公元3(贞元十九年)制举“拔萃”登科。按唐朝惯例,进士录取放榜,皇帝即在曲江赐宴,然落登慈恩寺大雁塔题名留念。曲江、慈恩寺向为长安名胜,平时更少了骚人宴饮,墨客流连。元稹和白居易也曾有多次游寺。此诗先把往昔经历的画面剪辑成梦。慈恩寺为高宗李治纪念生母长孙皇后所建,有十三院落。“院院”不仅加强“景深”,也深化了偕游情趣。此是虚景,虚中有实。三、四句“亭吏呼人排去马,忽惊身在古梁州”,写出梦。伴随亭吏的吆喝,画面从慈恩寺梦中情景,转为梁州驿亭醒时惊觉。此是实境,实中有虚,前后相映成趣。“排去马”为此诗艺术构思关键,上承“院院游”盎然游兴,下承惊醒时索寞意绪,先让时间交迭产生错觉,又把空间拉开扩大距离。此种“大跨度”“大写意”结构方法,具有跌宕对比的强烈艺术效果。
此诗平平叙事,无惊人之笔,委婉情致全蕴蓄记叙中,体现唐诗“本色”特点。王昌龄《从军行》:“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首两句也是平谈叙事,不见感情起伏。第三句“更吹羌笛关山月”,为战士独坐所闻,叙事是顺接,感情则急转。至第四句“无奈金闺万里愁”,那突至猝发的跌宕变化,迷漫而不可排遣的两地思念,迅速笼罩住整个抒情画面,城堞、秋风、黄昏、羌笛顿时有了活跃的生命与跳动的旋律,前人所谓“气象”“兴趣”大抵指其浑成、真挚而言。元稹“忽惊身在古梁州”,也同样表现了浑融真醇情性与蕴藉无尽风流。
篇7:元稹 西归绝句
(唐)元稹
五年江上损容颜,今日春风到武关。
两纸京书②临水读,小桃花树满商山
【注释】①本诗作于元和十年春元稹从被贬地奉诏环境途中。②书:信,这里指元稹的`好友李复言和白居易的书信。
9.诗歌前两句都是通过叙事来抒情,其中第一句对第二句起到了 作用(2分)
10.景语皆情语,第四句以景语收住全篇。请用自己的话,对此句加以描述。(4分)
参考答案:
9.(2分)反衬(或衬托)
10.(4分)(诗人临水读罢友人书信)猛一抬头,忽见岸上嫣红一片,放眼远眺,只见商山开满桃花,春色妍丽,喜悦之情更为浓郁。
篇8:西归绝句,西归绝句元稹,西归绝句的意思,西归绝句赏析
西归绝句十二首,西归绝句十二首元稹,西归绝句十二首的意思,西归绝句十二首赏析 -诗词大全
西归绝句十二首作者:元稹 朝代:唐 体裁:七绝 双堠频频减去程,渐知身得近京城。
春来爱有归乡梦,一半犹疑梦里行。
五年江上损容颜,今日春风到武关。
两纸京书临水读,小桃花树满商山。
同归谏院韦丞相,共贬河南亚大夫。
今日还乡独憔悴,几人怜见白髭须。
只去长安六日期,多应及得杏花时。
春明门外谁相待,不梦闲人梦酒卮。
白头归舍意如何,贺处无穷吊亦多。
左降去时裴相宅,旧来车马几人过。
还乡何用泪沾襟,一半云霄一半沉。
世事渐多饶怅望,旧曾行处便伤心。
闲游寺观从容到,遍问亲知次第寻。
肠断裴家光德宅,无人扫地戟门深。
一世营营死是休,生前无事定无由。
不知山下东流水,何事长须日夜流。
今朝西渡丹河水,心寄丹河无限愁。
若到庄前竹园下,殷勤为绕故山流。
寒窗风雪拥深炉,彼此相伤指白须。
一夜思量十年事,几人强健几人无。
云覆蓝桥雪满溪,须臾便与碧峰齐。
风回面市连天合,冻压花枝著水低。
寒花带雪满山腰,著柳冰珠满碧条。
天色渐明回一望,玉尘随马度蓝桥。
【西归,西归于武陵,西归的意思,西归赏析】相关文章:
6.西飏简介
7.西泰山导游词
8.黄西语录
9.西栅导游词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