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的经典古代传说故事
“雨水”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除夕的经典古代传说故事,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除夕的经典古代传说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
篇1:除夕的经典古代传说故事
除夕的经典古代传说故事
传说古代有一只四角四足的恶兽——夕,因冬季大雪覆盖而短缺了食物常到附近的村庄里去找吃的,因其身体庞大、脾气暴躁、凶猛异常,给村民带来了很大的灾难。每到腊月底,人们都整理衣物扶老携幼,到附近的竹林里躲避夕。
这一年,村里的人们在收拾东西逃走的路途中遇到一位年纪约七八岁的孩子,饿倒在路旁。有位好心的老婆婆将孩子救醒,并要这孩子一起上山躲避恶兽——夕,这个聪明的孩子便与老婆婆一起跟着村子里的人来到了村后的竹林里。
由于冬季在竹林里寒气逼人,大家冷得纷纷伐竹盖房、烧火取暖。这个被老婆婆救来的孩子就好奇的问大家,“我们这竹林离村子那么近,就不怕夕会来到这里吗?”,有位老人回答他说:“我年小的时候就随乡亲们来这里躲避夕,雪很大的那几年因为它饿极了也追来过,可是它每次都看到乡亲们在这竹林里伐竹就匆匆忙忙的走了。”
这个孩子想了想告诉大家,“我有办法除掉‘夕’让大家从今以后不用每到腊月里就出来逃难。”大家听后都非常高兴,纷纷问该怎么办?这个聪明的孩子告诉大家,多砍一些竹节带着,今夜全村人都可以回家!在你们各家的门外挂一块红布,就好了,等到明天天亮之后夕就再也不会来了。
乡亲们半信半疑的听着这个孩子的话,由村里的老者带着各自回了自己的家。很快入夜了,村民们由于害怕“夕”会来没有人敢睡觉,除都在自家的门外悬挂了红布条之外,就来到村中间的空地上,守着一些从竹林里带回来的一些碎的竹节。天气寒冷大家点了火堆取暖,饿了就拿些吃的出来……。
子夜便听到一声震天的巨吼,大家恐惧的缩做一团。这时那个聪明的孩子突然间站出来告诉大家说:“我去把他引来,然后大家就往火堆里扔我们守了一夜的碎竹节。”还没等还好心的老婆婆伸手去拽,这个孩子已经来到了村口,孩子看到夕正在往村里硬闯,破坏了很多东西,于是他大声的叫到,你每年都来,害得百姓不能安居乐业,今天我一定要给你点厉害!!
“夕”听到孩子的叫声,便循着声音追来过来,可是它看到家家门墙都挂着红红的布条就没敢进,于是顺着孩子的声音忍着挨饿的肚皮来到了村中央的空地这里。这时孩子大声地说“乡亲们,往火里扔碎竹节啊!”,可是大家因为害怕早已经站在那里礓住了,这个瞬间“夕”用他的角把孩子挑了起来重重的甩在了地上。
村民们听到孩子落地的声音反应过来,纷纷往火里扔起了竹节。由于是砍伐不久,湿湿的竹节遇到旺火纷纷爆裂,噼里啪啦的响了起来!“夕”听到这响声掉头鼠窜,没有再损坏村里的东西。
天亮起来了,“夕”被人们扔到火里的竹节爆裂时发出的声音吓跑了,住户家因为门前挂的红条,夕没有进所以保住了,人们心中却高兴不起来。因为那个救了这个村庄的聪明的孩子被“夕”挑死了。而这一天就是正月初一。这个聪明的孩子,他的名字就叫做“年”。
因为“夕”没有死,所以每年的腊月卅十,大家都守着碎竹节等待着,希望早日除掉“夕”。可是一年年过去了,谁也没有再见过“夕”,有的只是大家为防止“夕”的到来燃放的爆竹与门前挂的红布条,然而却给我们留下了这个传说与过年的习俗。
除夕之夜有什么习俗讲究
一、如果要打扫居室的话,请就在除夕那天做好,如果居室有不想要的东西,也在这天移出为好,打扫时请把角落等打扫干净为好,特别是家中的财气位,要弄得明亮光洁,生气勃勃,同时要谨记正月初一严禁洒扫与倒垃圾,会把家里的福气财运扫光光,若真要动扫帚,记得由外往内扫,这样不会把财气扫走。
二、放爆竹,春节燃放爆竹之俗始于汉代。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也是为自己趋除不利运势,迎来好运的习俗。只是要注意安全,特别是小朋友
三、饮食上在初一避免吃稀饭,这天若吃稀饭,这一年外出会被雨淋,甚至大雨会将田土冲垮。此外,吃稀饭是贫穷的象征,初一吃稀饭,恐怕之后都得过着穷困生活。还有在初一时尽量不动刀剪针线,一旦有差错【如戳到手】会招致破败等不吉利的事,也有可能把财路剪断,忌洗衣,因为水神生日是初一、初二,因此这二日不宜洗衣。
四、正月初一打破碗碟杯盘,意谓着这年会有“破运”,补救方式是用红纸包起,口中念“岁岁平安”等吉祥话,并放在神案上数天,即可化解灾难。
五、如果放橘树或吉祥物的话,建议放在财气位,就是入门的左边或右边对角线的位置,该位置最好不要是走道通路,而是能形成一个角落聚财之象,在这上面摆放一些吉祥物,就有增加财源的机会。
除夕的习俗有哪些
1、吃年夜饭
除夕夜的年夜饭也叫团圆饭,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因为正值冬天,北方人常常在饭桌中间设置火锅,因此也称围炉。
北方人年夜饭的菜色中常包括水饺、鱼、年糕、长年菜等。因为水饺状似金元宝,有富贵之意;鱼这道菜不能吃完,因为在汉语中“鱼”和“余”同音,有“年年有余”的吉祥意思;年糕则有“年年高升”之意;吃长年菜则有长寿的意涵。华南则多有鸡、烧肉、发菜、蚝豉等,因为“发菜蚝豉”与“发财好市”谐音。江南的典型年夜饭必有鱼,丰盛汤锅。
按照老礼,除夕夜传统的座次是“尚左尊东”、“面朝大门为尊”。年宴的首席为辈分最高的长者,末席为最低者。如果是请客,首席为地位最尊的客人,主人则居末席。首席未落座,其余都不能落座,首席未动手,大家都不能动手。
2、不汲水
过年有“不汲水”的禁忌,家有水井的人家要在除日黄昏前“封井”,给水井加上木盖,供奉糕点以后焚香拜祭,三日后方可开盖复用。
3、祭祖
祭祀祖先是除夕的第一件大事。在我国很多地方,这一天,民众都会在家中摆上丰厚的饭菜,点燃香烛,家长率领子孙们叩拜。北方一些地方的农村还会在家中焚烧纸钱。大年三十傍晚时分,在祖宗像前点上香烛,倒上美酒,摆上菜肴,全家人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表达“慎终追远”的感情。等各位先人用过年夜饭之后,人们才开始享用。
4、给压岁钱
古人对压岁钱非常讲究。所用铜钱要大钱、新钱,再用红绳穿成各种形状。有的穿上百枚铜钱,取其“长命百岁”之意;有的则穿成鲤鱼、如意、龙形等吉祥形状,取“钱龙”、“钱余”之意,以期带来吉祥如意。除了长辈送小儿“压岁钱”之外,有的地区还有送“压岁果”的习俗。除夕夜,长辈会把橘子、荔枝等瓜果放在小孩枕边,取“吉利”寓意来祝孩子来年大吉大利。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的“压岁钱”更为直接纯粹,一般都用精致的红包装上红红的票子,然后分给孩子,讨个红红火火的好彩头。
5、踩岁活动
除夕夜,我国民间还要举行踩岁活动,即在院内将芝麻秆粘上用黄纸卷成的元宝形,攒成一捆,谓之“聚宝盆”。然后,全家人用脚将其踩碎,以“碎”谐“岁”,并借用芝麻开花节节高之吉祥寓意,祝愿家道兴旺,表达对新的一年的祝福和祈盼。
篇2:古代经典传说故事
古时候,海南岛有菠萝树,有荔枝树,有芒果树,但没有椰子树——那么,椰子树是怎么来的呢?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海南岛有一个猎人,他手执神弓,肩背箭袋,每日到森林去打猎。话说这猎人可是个特别厉害的神射手,他的箭百发百中,所以啊,他想要森林里的哪个猎物,就能得到哪个猎物。
一天,他清早出门,走进山林,在山林看到一群绿孔雀,他左手拉弓,右手搭箭,可是,他瞄准孔雀,看了好久,却没有把箭射出去。
“如果这一箭射出去,就会有一只绿孔雀要死掉。”猎人想,“孔雀太美丽,我不能射死它们。我要把它们捉回去,再修一个园子,把它们好好养起来。”
猎人把紧绷的弓弦松开,把整副弓箭轻轻挂在身旁的菠萝蜜树上,这样他就空出了两只手,可以轻便地跑上前去。
看见猎人过来,孔雀拼命逃跑。可是,绿孔雀跑上山坡,猎人就追上山坡;绿孔雀跑上山顶,猎人就追上山顶;最后,那群绿孔雀跑呀跑,跑到海滩上。猎人穷追不舍,也追到了海滩。
这可怎么办呢?前面是大海,后面是猎人,孔雀无路可逃了。走在最前面的绿孔雀没办法,只好一头钻进沙里,后面的绿孔雀也学着它的样子,一只接一只往沙滩钻,孔雀钻呀钻,钻呀钻,不一会,孔雀头和孔雀身子都钻进沙土里了,只剩下婆娑的绿尾巴,高高翘起,看上去就像一片美丽的绿树林。
猎人追上前来,紧紧抓住一只孔雀的尾巴,用力向上拔,想要把那孔雀拔出来。但是,那孔雀拼尽全力,紧紧抓住大地,任凭猎人怎么拔,它还是纹丝不动。
“我不着急,我可以等。”猎人大声说:“你们钻进沙地里,一定会憋坏的。我说你们肯定憋不了几天。我就在这里守着,你们一出来我就会捉住你们——还是快点出来吧!”
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到了第三天,孔雀偷偷探出头来透气,见那猎人搭了一间小木屋,正寸步不离守着它们呢。
一看到孔雀探出头来,猎人高兴坏了,他飞一般扑过来,要捕捉那孔雀。
孔雀连忙把头钻回地里,两只爪子紧紧抓住大地,不敢再贸然出来了。
第四天,第五天,第六天……孔雀有时还会偷偷探出头来透气,但每次探头,猎人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扑上前去。
就这样,一直过了九九八十一天,绿孔雀在沙地里待习惯了,它们不再探头出来透气了,它们头上和身上的羽毛渐渐变成根须,露出来的孔雀尾巴渐渐变成树叶。
就这样,孔雀变成了椰子树。
篇3:古代经典传说故事
森林边,有一片沼泽地,沼泽地里有一只小青蛙和两只大雁。它们比邻而居,关系十分友好。
秋天来了,树叶落了一地,大雁夫妇商量着迁徙的日期,它们要飞往南方。
青蛙听说大雁要远飞,心里十分舍不得,因为它是很怕孤独的。
“呱呱,呱呱,大雁大哥,大雁大嫂,你们走了,谁陪我一起游泳,谁跟我一起玩耍?”青蛙越说越伤心,它伤心得落下泪来了。
“要是你跟我们一起去就好了,可惜你没有翅膀,不能飞。”两只大雁觉得很遗憾。
青蛙沉思片刻,突然灵机一动,说:“我想出一个好办法!呱呱——你们瞧,这里不是有一根棍子吗?呱呱——它看上去真结实。大雁大哥你衔住棍子左端,大雁大嫂你衔住棍子右端,我衔住棍子中央。呱呱——就用这根棍子,你们带上我一起飞。呱呱——这么一来,我不就可以跟你们一块儿去旅行了吗?”
“这办法好,青蛙你真聪明!”大雁同意了。
第二天,它们出发了,两只大雁衔住棍子的两端,青蛙衔住棍子中央,飞到蓝天上。因为是第一次飞行,青蛙很高兴,但它沉住气,不吭声,只是紧紧地咬住木棍子。
大雁飞呀飞,飞呀飞,飞过大山,来到一个村子的上空,有个庄稼人看见它们,招呼种田人观看:“喂,大伙儿快看呀,天上那两只大雁,他们用一根棍子带着个青蛙在飞呢!竟然能想到这么好的办法,大雁真聪明啊!”
青蛙听了,觉得很郁闷,心里直嘀咕:这明明是我想出来的办法,怎么能说大雁聪明呢?但它忍着不说话,紧紧咬住木棍子。
大雁继续往南飞,飞呀飞,飞过田野,来到另一个村子,有个男孩抬头看见他们,大声招呼同伴观看:“快看呀,快看呀,天上两只大雁用个棍子带着个青蛙在飞呢!居间能想到这么好的办法,大雁真聪明啊!”
青蛙听了,心里更郁闷了,心想:这明明是我想出来,怎么能说大雁聪明呢?但它还是忍住不说话,紧紧咬住那根木棍子。
大雁又再往前飞,飞呀飞,飞过大湖,来到第三个村子,这村子正在办喜事,敲锣打鼓,热闹着呢!有个厨子在烧火煮汤,一抬头看见天上的大雁和青蛙,笑着招呼大伙看:“哈哈,快看快看,天上两个大雁用个棍子带着个青蛙在飞呢!居然能想出这么好的办法,大雁可真聪明!”
青蛙实在忍不住了,大声朝那厨子喊:“这办法是我——”
话没说完,青蛙就从天上掉下来了。
有人说,它正好掉进厨子的汤锅里;也有人说,它掉进那村子的小池塘,后来就一辈子待在那里了。
篇4:古代传说故事
一、镇院之宝
松泾镇原先有一座仁济道院,院内有两件镇院之宝,这两件宝贝并非金银,而是两部几百年历史的道家典籍。
1939年冬天的一个清晨,道院的住持玉清道长带着小徒弟纯净做完早课,忽然一阵急促的撞门声打破了道院的宁静,玉清道长心里一惊。
自从松泾镇被日寇侵占以后,镇上天天发生日本侵略军烧杀抢掠的恶行,玉清道长的心揪紧了,他对自己的生命安危倒不担心,担心的是院中藏着先师留下的两部道家典藏,这可是中华瑰宝,绝不能落入鬼子之手!为了做长期坚守的打算,他先后遣散了道院中的闲杂人员,让他们各自逃命,仅留下自己和两个徒弟纯真和纯净三人。前几日,玉清道长发现风声越来越紧,日军巡逻队一日几次在道院周围巡查,看来,他们马上要对道院下手了。正好此时道院里粮食将尽,于是他派大徒弟纯真出院,一则买粮,二则物色安全之地,准备将宝籍转移出去。如今纯真未归,门外却来了不速之客,看来日本鬼子要动手了!
果然,门一打开,冲进了五六个荷枪实弹的日本兵,为首的正是“猪头”队长。其实,这家伙叫咨窦太郎,阴险毒辣,圆脑袋上长了一个朝天鼻,两只小眼睛,外加一对招风耳,镇上老百姓背后给他起了外号叫“猪头”队长。此时,猪头队长用手将身后的士兵一拦,踏上一步,假作斯文地咧嘴一笑:“道长早安,部下粗鲁,打扰了!”
玉清道长双手抱拳举在胸前行了个道教之礼,不卑不亢地答道:“不知队长驾到,有失远迎,贫道得罪了。”说着也不往里让客。
猪头队长见了,倒也不发火,而是自找台阶哈哈一笑说,他这次来访,一则核查一下院里的人员,发放“良民证”;二则知道院里食品困难,特地送些牛肉、洋面。玉清道长回答,道院里共剩三人,大徒纯真出院买粮尚未归来;赠送的牛肉、洋面断不敢收,牛肉是道家四不吃之物,代表忠孝节义之忠,绝不能破戒的,另外道家吃惯米粥,洋面也是无福消受。猪头队长倒也没有定要硬送,就哼哼哈哈地在道院里前前后后兜了一圈后走了。
等纯净关上院门以后,玉清道长马上把纯净叫到内室,玉清道长呷了口茶后开口了:“徒儿,国难当头,宝籍危险了……”“师父……”道长一摆手继续说道,“猪头队长今天来的目的很清楚,他是来探听虚实的,我们必须做好准备。”说着压低了声音,小声吩咐起来。
也就在此同时,猪头队长回到队部,布置手下军曹,在仁济道院门前的大路上,设置了三道关卡,在没有拿到道院的两部宝籍之前,一个人也不准通过。鬼子的这个安排,玉清道长还蒙在鼓里,他还在院中等他的大徒弟纯真赶回来,以便当晚师徒三人按计划转移宝籍呢!
二、各自布局
冬天日短,天很快暗了下来,纯净有些按捺不住了:“师父,看来师兄他赶不回来了,要不趁着天黑,我掩护您,您老人家抱着宝籍离开道院吧!”
玉清道长望了一眼窗外的夜空,摇了摇头说:“不,纯真走时,我吩咐他不管有没有物色到安全之地,五天内必须回院,今天是第五天,他必定会回来的。再说没有找到妥善的收藏之地,我俩莽撞将宝籍转移出院,这不是更中了猪头队长的敲山震虎之计吗?”纯净觉得师父说得有理,就又悄悄地摸到道院的大门,一边等候师兄的归来,一边凑着院门的门缝,望着外面的动静。
玉清道长此时也从蒲团上站起,他从容不迫地打开靠墙的书柜,从里面捧出一只红木扁匣,又找出一块黄布,仔细地包扎起来,然后又把它送到隔壁纯净的卧室藏好。正在这时,纯净心急慌忙地奔了进来,气喘吁吁地说:“师父,师父,不好了,院门前的大路被日本鬼子封锁了,我看到他们的手电光,听到他们的口令声了!”玉清道长嘴里说道:“别急,别急,心慌误事。”心里也不免一惊,他已明白,纯真为什么到现在还不回来的原因了,鬼子已把路封死了,他原先打算今晚由他和纯净掩护,让赶回来的纯真带着宝籍连夜转移的计划已行不通,只能另想他法了。
忽然,夜空中传来“啪啦”一声,靠后墙的格子长窗无风自开,紧接着一条黑影从窗外飘然而入,随着一声“师父”,玉清一看,大徒弟纯真已立在他的面前了。
原来,白天纯真匆匆归来,发现院门前的大路已被封锁,只得在外躲到天黑,改从道院后面的七里荡踏水进来。好在自小练就一身太乙轻功,十余丈的水面踏水而过,仅仅打湿了鞋子及三寸布袜。玉清道长已顾不得细问徒弟此行经过,只是开口道:“宝籍收藏之处可已寻妥?”纯真点头道:“师父放心,徒儿已找到稳妥之处,明日只要将宝籍安全带出道院,定能万无一失。”玉清听了,心里松了一口气,点点头,招呼两个徒儿凑在一起商量起来。
师徒三人商量了半个时辰后决定,今日休息一晚,明日天亮后,如果鬼子门前的封锁线不撤,那么只有等到夜深人静之时,让纯真背了宝籍从道院后面七里荡踏水而出。为了养精蓄锐准备明天的行动,道长就吩咐两个徒儿早点休息,自己一人端坐在蒲团上,闭目做起晚课来了。
再说,镇东栅日本占领军队部里的猪头队长此刻也没有睡。他得到命令,最近就要调防。他在驻守松泾镇的一年半中,人也杀了,房也烧了,老百姓的金银财物也抢得差不多了,只是仁济道院的镇院之宝却还没有到手。别看他长得猪头狗脸,中国的传统文化懂得可不少,他深知这两部道家典籍的价值,东西尚未到手,他怎肯罢休。他知道,硬要,那道长肯定不会乖乖交出;强搜,那道院几十间房子,哪里能搜出来?所以他今天假借核查“良民证”人员,进道院兜了一圈,本意是敲山震虎,让道长受惊后将宝籍转移出院,他可设卡截获,谁知候了许久,未见道长中计,他坐不住了,决定抓紧时间再施一招。于是,将手下的军曹叫来,叽里咕噜用日本话吩咐一番,军曹“哈依”“哈依”领命而去。
三、喋血护宝
不一会儿,正在打坐的玉清道长被一阵猛烈的撞门声惊得站起,他当即喊了一声:“纯真、纯净,快来!”喊声未落,两个徒儿已赶到他的面前。道长略一思索说道:“不好!鬼子半夜又杀上门来了,纯真,你已归院之事不能让鬼子知道,赶快藏到房梁的匾额后面,不管下面发生什么事情,不准露脸!要知道保住宝籍是你的唯一责任,纯净和我一起应付鬼子。”纯真张了张口,迸出一声:“师父,我……”玉清不让他说下去,用手推了一把纯真:“快走!”纯真无奈,纵身往上一蹿,整个身子已稳稳落在房梁。此时道长似乎猛然想起一事,随手将自己坐的蒲团抓起,将手一挥,“唰”,蒲团飞起,梁上的纯真伸手接住,身子一缩,隐在匾额的后面。
外面还没等纯净把院门打开,七八个鬼子已破门而入,凶神恶煞似的把道长师徒架住,为首的军曹操着生硬的中国话对着道长吼道:“你的听着,快快的把私藏着的两部书交出来!不交要刺啦刺啦!房子也要统统烧掉!”玉清道长气得脸色煞白,冷冷地答道:“我听不懂你的话!”军曹从士兵手里接过火把,在道长面前晃了几晃继续威逼道:“听不懂?假的!两部书不交,先把你俩烧死!”道长还是面无表情地答道:“烧死我,也还是听不懂你的话!”气得军曹把火把要往道长衣服上凑。
就在这危急关头,忽然身穿日本和服的猪头队长从后面冒了出来,他挤到前面,一把将军曹推开:“不许对道长无礼!”然后转身对着他的手下吼道:“不讲礼貌的不行,你们统统的给我滚到门外,没有命令,不准进来!”军曹和那荷枪实弹的六七个兵都退到了大门外。满面堆笑的猪头队长左手握着右手,抱拳对道长行了个教礼:“道长受惊了,我的向你赔礼!”说着,像变戏法似的在宽大的和服衣袖中掏出一罐茶叶,“道长,这是你们江西龙虎山的‘毛尖’,大大的好茶叶!我想和你单独饮壶茶可好?”说到“单独”两字时,一面用了重音,一面那双小眼睛盯着站在道长身后的纯净。道长听懂猪头的意思,微微一笑,回头吩咐纯净:“门外侍候。”
屋内只剩下两人,空气似乎缓和了不少。然而,两人的心里却各自紧张地盘算着。猪头队长心中想着的是:今天晚上软硬兼施一定得让那道长把那宝籍交出来。玉清道长想的是:今天晚上,鱼死网破也要让纯真将宝籍安全转移出院……想到这里他心定了,就顺着猪头队长要饮茶的话说道:“队长有雅兴,贫道侍候。”说着拿出一套紫砂茶具,又捧出一罐三年陈的雪水,点燃了炭炉,将雪水烧开,泡上一壶“毛尖”茶,斟了两杯,用手一让,说:“队长,请!”
猪头队长狡黠地一笑,顺手拿起道长面前的那杯,凑在嘴边等道长先饮,玉清道长也不计较,端起对方面前的那杯一饮而尽。猪头队长放心了,也有滋有味地品起茶来。接着,猪头队长远兜圈子,从茶叶谈到龙虎山,从龙虎山谈到道教,又从道教讲到仁济道院,最后图穷匕首见,要道长把院藏的两部宝籍献出来:“道长,你也清楚,当前中国兵荒马乱,这两部宝籍只有让我们大日本皇军保管才能安全留存后世,道长认为如何?”
玉清道长呷了一口茶答道:“佩服队长对中国道教文化了解得这样深!可是这两部书是我们道家的珍宝,是中国的珍宝,它只能留在道家,留在中国!不劳外人费心了吧!”
“道长不听劝告,那我只能直说了,今晚是‘交书留人,不交书不留人’!”说着,猪头队长两只小眼睛盯着道长,观察对方的反应。
玉清道长也不急着答话,他站起身走到柜子前,打开柜子,取出一个小瓷瓶,用一个挖耳扒大小的小匙,舀出一匙橙红色的粉末,倒在自己喝的茶杯里,拿起茶壶,把滚热的茶水洒入茶杯,随着热气腾起,一股幽香飘然袅袅。道长端起茶杯欣赏似的抿了一口:“好茶!”
猪头队长指着桌上的小瓷瓶问道:“这是什么东西?”
道长答道:“队长不懂了?这叫‘茶引’,茶引放入第三泡的茶水中,这才是喝茶的最高境界!”
猪头队长被道长的“品茶经”迷住了,一下子竟把索要宝籍的来意丢在一边:“那,我也来点!”说着自己动手,学着道长的样子给自己也舀了匙“茶引”,然后跟着道长把那喷香的茶水饮入肚内。
说时迟那时快,不到一分钟的时光,猪头队长猛然觉得腹中剧痛,双手颤抖,连声说道:“不好,不好,有毒—来人呀!”守在门外的军曹和士兵闻声冲了进来,一面扶住鼻孔流血的猪头,一面架住了道长。道长哈哈一笑,挣开架住他的日本兵,用手抹去嘴角的鲜血,一字一句地说道:“你不是说‘不交书不留人’吗?哈哈,‘不交书,不留人’!徒儿快走—”身子慢慢地坐了下去……
也就在这时,纯净背着黄布包从隔壁卧室奔出,头也不回地从道院大门奔去。军曹一见,急忙放下倒毙的猪头队长,一边开枪,一边向纯净追去。
趁着这个当口,梁上的纯真纵身跳下,蹲在师父的面前,含着泪将师父睁着的双眼抹上,心里喊道:好师弟!他将师父扔给他藏着宝籍的蒲团小心地捆在衣服里,蹿出后墙格子长窗,扑向七里荡,消失在黑暗中。
道长和纯净死了,仁济道院被烧了,而那两部宝籍却留了下来,据说它就是现在被有关部门收藏着的道家典籍。
篇5:古代经典传说故事
古代经典传说故事篇一
古时候,海南岛有菠萝树,有荔枝树,有芒果树,但没有椰子树——那么,椰子树是怎么来的呢?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海南岛有一个猎人,他手执神弓,肩背箭袋,每日到森林去打猎。话说这猎人可是个特别厉害的神射手,他的箭百发百中,所以啊,他想要森林里的哪个猎物,就能得到哪个猎物。
一天,他清早出门,走进山林,在山林看到一群绿孔雀,他左手拉弓,右手搭箭,可是,他瞄准孔雀,
篇6:古代传说故事
阿清是东街的杂耍艺人,每到华灯初上的时候,阿清就支起摊位,和自己的伙伴阿远一起表演飞刀绝技,靠着路人打赏的一些小钱来维持生活。
大家最喜欢的表演是阿清的拿手绝活—蒙眼飞刀,阿清会用布条蒙住双眼,手拿一把薄如柳叶的飞刀,而阿远则在不远处背靠一块大木板。只见阿清一甩臂,手里的飞刀“啪啪啪”像箭一般射了出去,再看阿远,身体左右两边的木板上扎满阿清掷出的飞刀,刀尖入木三分。围观的人群爆发出热烈的掌声,阿清解下布条,拿着小盆吆喝:“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捧个人场。”此时,他们得到的赏钱是最多的。
阿清投掷飞刀可以说百发百中,这源于他从小的刻苦训练。
这一天,阿清和阿远像往常一样早早出门支起摊位,突然,一大队士兵从远处奔跑而来,嘴里大喊着让开,为后面骑着高头大马的人开道。路上的行人纷纷作鸟兽散,东街的老乞丐因为双腿残疾行动不便,艰难地用双臂挪动着自己的身躯,哪里比得过骏马奔驰的速度。
眼看马蹄离老乞丐越来越近,就要踩上的时候,一个石块准准地打在马鼻子上,马嘶鸣一声,前腿高抬,才没有踩到老乞丐。但骑在马上的人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了,受惊的马重重地把他甩在地上,打了好几个滚儿才停下来。
地上的人爬起来,拍拍身上的土,怒不可遏:“是谁扔的石块?”
“小民无意冒犯大人,请大人恕罪。”
“你……你等着吧。”
阿清扶起老乞丐,说:“云伯伯,您没事吧?”
老乞丐捂着胳膊,满脸感激地说:“多亏阿清了,我只是擦破了点儿皮,救命之恩无以为报,今晚你惹到了城中权贵,请受老身一拜。”
夜色渐浓,阿清和阿远收了摊位,回到租住的地方准备休息。这时,老乞丐找上门,说:“阿清,我思来想去,这个东西就送给你们吧。”老乞丐递过来一个木盒子。
“云伯伯,这是什么东西啊?”
“这可是宝贝呦。”
阿清打开盒子,里面整整齐齐地放着两枚燕子形状的青铜符。
老乞丐指着盒子里的东西说:“这是飞燕符,把它挂在任何东西上,那东西就像有生命一样,不管你想把东西扔向哪里,那东西都能乖乖地找到目的地。”
阿远惊奇地问:“这世间有这么神奇的东西吗?”
老乞丐说:“口说无凭,我们试一试就知道了。”他拿出一枚飞燕符,拴在一把飞刀上,说道,“回阿清的老家吧。”
只听“嗖”的一声,飞刀就没有了踪影。
阿清看得发愣,老乞丐挪动着身体走了,边走边说:“至于信还是不信,你们回到老家就知道了。”
回到老家,阿清和阿远看到一把飞刀稳稳地插在阿清老家的门上,飞刀上挂着一枚小小的飞燕符。阿清知道老乞丐送给自己的确实是宝物,小心翼翼地把飞燕符从刀上解下来,收进木盒子里。
躺在床上,想起老乞丐的话,阿清和阿远辗转反侧。
阿远问道:“阿清,你说这飞燕符真的什么东西都能找到吗?”
阿清想了想说:“不清楚,但现在—云伯伯随意扔的飞刀真的插在老家的门上了。”
阿远沉默了一会儿,问:“那你说,如果把飞燕符带在身上,它能让我找到自己的亲生父母吗?”
阿清翻了个身,说:“我不知道,明天帮你准备盘缠和干粮,试一试。”
第二天,阿远带着一枚飞燕符找父母去了。
第三天下午,阿清被两天前大马扬蹄掀翻在地的王涯大人抓走了。
阿清被带到衙门的后堂,跪在地上,抬起头看见王涯和知府大人。知府指着阿清说:“你一介草民,竟敢冲撞王大人,两天前王大人的坐骑被你的石子惊吓,最后将王大人跌落在地。你可知罪?”
阿清道:“大人,小民冤枉啊!”
知府说:“王大人身负皇命,缉拿朝廷要犯,如今因你背部受伤,无法及时完成任务,来人啊,把阿清押入大牢。”
阿清苦苦哀求,但没有任何效果,最后被衙役拖进了牢房中。
第二天,阿清叫住狱卒,说:“狱卒大哥,能帮个忙吗?”
狱卒不耐烦地问:“你要干什么?”
阿清从怀里掏出二两碎银子,说:“大哥,我有要事求见知府大人。这点儿小意思,请你先拿着。”
过了半个时辰,知府来了,阿清说:“大人,如果我能抓住王涯大人想要缉拿的要犯,您能放了我吗?”
知府上下打量了一下阿清,说:“难道你有线索?”
阿清连忙跪在地上,把飞燕符的神奇告诉了知府。知府半信半疑地说:“谅你一个耍把戏的也不敢欺瞒本官。说说吧,这飞燕符如何能抓住犯人?”
“我需要两个风筝。其中一个是一般的风筝,另一个风筝需要三个人那般大,在腹部做一个铁架,一定要结实。”
知府惊异地看了看阿清,最后还是点点头,说:“我会吩咐手下人去纸鸢铺定做的,你还有什么要求?”
阿清补充道:“在牢房里,我无法施展飞燕符的法术,必须要放我回家才行。”
知府摸摸胡须说:“好。”
没过几天,知府带着一队人马,拿着两只风筝,押送着阿清回到他的家中。阿清找到藏好的木盒,从里面拿出剩下的一枚飞燕符,挂在小风筝上,对领兵头领说:“你要追的逃犯姓甚名谁,只要告诉风筝,风筝就会带你找到的。”
头领对风筝说:“去找朝廷头号罪犯颜玉清。”然后,他将风筝扔上天,只见风筝在空中打了个转儿,向相反的方向飞去。头领连忙对手下说:“快,跟上风筝。”
知府看着远去的风筝,对阿清说:“抓不到犯人,你就继续坐大牢!”说着,留下一队士兵看守阿清,自己和随从们打道回府了。
果然,风筝飞了两天就找到了朝廷正在抓捕的颜玉清。知府大人用风筝缉拿逃犯的事情一下子传遍了京城,王涯听说了飞燕符的神奇,非常生气,因为自己的功劳被阿清夺去了。
“大人莫急。”王涯身边的手下说,“听那阿清说还有一枚飞燕符,让小的帮你抢过来。”
王涯听后,拍手称好,说:“那就快行动吧。”
王涯的手下带着一队士兵,径直赶到了阿清的住处。
“开门。”他们拍打着紧闭的木门大喊道。
“别敲了,这个地方没人住了。”一个声音从房顶上传来。
他们抬头一看,阿清正抓着大风筝,大声说:“回去告诉你们的主子吧,我走了。”说完,跑了两步,大风筝带着阿清飞到了空中,转了一圈儿后,向远方飞去,门外的一群人看得目瞪口呆。
原来阿远用那枚飞燕符找到自己的亲生父母后,又把飞燕符拴在飞刀上,说了一声:“请赶紧回到阿清的老家吧!”如今,阿清从门上拔下阿远送来的飞燕符,坐上大风筝,轻轻说了一声:“走了,去找阿远了!”
篇7:古代传说故事
古时候,人们时常受到洪水的侵害。大禹主动请缨,率领民众,与自然灾害中的洪水斗争。面对滔滔洪水,大禹从前人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对洪水进行疏导,他带领群众凿开了龙门,挖通了九条河,经过十年的努力,终于把洪水引到大海里去,地面上又可以供人种庄稼了。他和老百姓一起劳动,戴着箬帽,拿着锹子,带头挖土、挑土,禹常年脚长年泡在水里连脚跟都烂了,只能拄着棍子走。;大禹为了治理洪水,长年在外与民众一起奋战,置家庭于不顾。
【除夕的经典古代传说故事】相关文章:
1.古代妖怪故事传说
2.世界古代传说故事
6.除夕传说的作文
9.冬至传说故事
10.中秋节传说故事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