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阅微草堂笔记翻译

阅微草堂笔记翻译

2022-09-01 08:46:36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绿色银耳汤”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1篇阅微草堂笔记翻译,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整理后的阅微草堂笔记翻译,希望能帮助大家!

阅微草堂笔记翻译

篇1:阅微草堂笔记原文翻译

表叔王碧伯妻丧,术者言某日子刻回煞。全家皆避出。有盗伪为煞神,逾垣入,方开箧,攫簪珥;适一盗又伪为煞神来,鬼声呜呜渐近。前盗遑遽避出,相遇于庭,彼此以为真煞神,皆悸而失魂,对仆于地。黎明,家人哭入,突见之,大骇;谛视之,乃知为盗。以姜汤灌苏,即以鬼装缚送官,沿路聚观,莫不绝倒。

原文——《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

注释

1.术者,古称阴阳家,巫人之类。

2.回煞,这是迷信说法。煞,凶神。人死后,有一天死者的鬼魂要回家一趟,但是要由煞神(凶神)押着回家,称做回煞。鬼魂回家的日子,阴阳家能推算出来。

3.垣:墙。

4.箧,藏物的小箱子,多为竹篾编制。

5.攫,抓取。簪珥,首饰。

6.遽:皇,心神不安。 遽,急速。

7.谛,仔细审察。

8.盗,小偷。

9.伪,假装。

10.逾,越过。

11.适,恰巧。

12.仆:倒地,扑倒。

篇2:阅微草堂笔记原文翻译

(纪晓岚)表叔王碧伯的妻子死了,有阴阳家推算出某日夜里11点到1点钟(子刻)王碧伯妻子的鬼魂要回家一趟。这时,全家人都必须出门避开。到了子刻,一名盗贼打扮成煞神的样子,翻过墙进到屋里,刚把藏物的小箱子打开,捞到簪子耳环首饰,恰巧另一名盗贼也扮成煞神进到这家,还学着呜呜的鬼叫,渐渐接近。先进到屋里的盗贼心中害怕,慌慌张张逃了出来,两个人在庭院里相遇,彼此都把对方当做真的煞神。狰狞的`面目、怪异的衣饰,吓得心跳剧烈,魂魄出窍。顿时,面对面昏倒在地。天亮以后,一家人哭哭啼啼回转家门,见到庭院里昏倒两人,仔细一看,大为惊吓;再仔细察看,才知道这两个人都是盗贼。于是灌下姜汤使他们苏醒过来。随即将扮成煞神的两个盗贼,不动原样地捆缚起来,押送到官府。一路上,聚拢了许多观看的人群,见到盗贼的这般模样,简直把大家都乐坏了。

篇3:《阅微草堂笔记》简介

《阅微草堂笔记》简介

《阅微草堂笔记》是和《聊斋志异》一样有着重要影响的文言小说集。由于纪昀当时特殊的身份,加之为人通达、学识渊博而诙谐,另外他在叙述故事时采用了“追录见闻、忆及即书”(《滦阳消夏录序》)的写实手法,所以艺术风格独特。

《阅微草堂笔记》共24卷,约40万字。包括《滦阳消夏录》6卷、《如是我闻》4卷、《槐西杂志》4卷、《姑妄听之》4卷、《滦阳续录》6卷。该书写于乾隆五十四年(1789)至嘉庆三年(1798)之间。该书是纪晓岚十年心血的结晶,又是倾向。。如《滦阳消夏录》(六)第十则,作者就借山中“鬼隐士”之口,生动地描绘出幽冥世界亦如人间世道,充满了轧和追名逐利,揭露了官场的黑暗腐朽相互倾。《滦阳消夏录》卷四则写“有两塾师临村居,皆以道学自任”。在公开场合,他们“剖析理欲,严词正色,如对圣贤”,暗里却互相勾结,丧尽天良,谋夺寡妇田产。

另外,《阅微草堂笔记》中还有不少篇章揭示了处于社会下层普通百姓的生活状况及悲惨境遇。《阅微草堂笔记》有不少故事章节揭露了封建社会官场的腐朽和黑暗,道学家的虚伪和卑鄙。如官吏的营私舞弊、草菅人命;有的貌似正人君子,道貌岸然,其实一肚子男盗女娼,卑鄙下流。诸如此类,都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那个光怪陆离的时代。作为乾隆皇帝的一个文学侍臣,纪晓岚虽缺乏直面惨淡人生的勇气,但他忠实记录传闻的写作精神及其正义感,在某种程度上也透露了他的是非观念和善恶标准。《滦阳续录》(五)就讲到一件既令人心酸又使人深思的事情。河北沧州有个董华,家里穷得无立锥之地,以卖药卜卦为生,“一母一妻,以缝纫浣濯佐之,犹日不举火。”适逢这年又发生了大饥荒,更使董家雪上加霜,全家人奄奄待毙。无奈之下,董华只好“鬻妇以求活”。在这则故事里,作者对那名“万不得已而失身”的女子没有丝毫的指责之意,反添几分同情和理解,真实形象地展现了当时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另外诸如《姑妄听之》卷二“河中寻兽”之类富有哲理的小故事,也往往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纪昀虽把《阅微草堂笔记》视为“消遣岁月”(《滦阳消夏录序》)的.一部闲书,甚至也很难与《聊斋志异》相媲美,但它不蹈旧辙,自成一家,风格独特,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纪晓岚治学为人皆讲求宽容,表现了一代通儒的博大胸怀。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就说他“其处世贵宽,论人欲恕,故于宋儒之苛察《阅微草堂笔记》如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所说,有“过于议论”之嫌,“不安于仅为小说,更欲有益人心”,但其中不少形象化的寓言和讽喻性的故事还是颇为生动风趣的,甚至能给人以启发和教益。《如是我闻》卷三写一“相见辙讲学”的翰林官员,别人也以为他“崖岸高峻”,美名在外。没想到,他也竟会因没有及时接受来宾的送礼而“怅怅惘惘特有违言,若有所失,如是者数刻”——人物表里不一的个性特征和心灵世界,着实让人难以忘怀。……且于不情之论,世间习而不察者,亦每设疑难,揭其拘迂。”

篇4:《阅微草堂笔记》对联

禾麻地废生边气;

草木春寒起战声。 卷1“平定王孝廉执信”,云唐彦廉作

阴碛日光连雪白;

风天沙气入云黄。 卷1“平定王孝廉执信”

山沉边气无情碧;

河带寒声亘古秋。 卷1“平定王孝廉执信”,云于举总镇联

鸾翮嵇中散;

蛾眉屈左徒。 卷1“景州李露园基塙”,李梦中得联

参天黛色常如此;

点首朱衣或是君。 卷1“福建汀州试院”,祠联

赫赫科条,袖里常存惟白简;

明明案牍,帘前何处有朱衣。 卷5“李又聘先生言”,熊孝感题聚奎堂

黄金结客心犹热;

白首还乡梦更游。 卷5“癸巳、甲午间”,扶乩者赠董曲江

乔车二幕友,各乘半轿而行;

卢马两书生,共引一驴而走。 卷6“阳曲王近光言”,上联为赵孙英所出,下联为乩判词

地迥不遮双眼阔;

窗虚只许万峰窥。 卷6“余督学福建时”,浮青阁联

深山迟见日;

古寺早生秋。 卷7“王菊庄言”,鬼语

钟声散墟落;

灯火见人家。 卷7“王菊庄言”,鬼语

猿声临水断;

人语入烟深。 卷7“王菊庄言”,鬼语

林梢明远水;

楼角挂斜阳。 卷7“王菊庄言”,鬼语

苔痕侵病榻;

雨气入昏灯。 卷7“王菊庄言”,鬼语

鸺鹠岁久能人语;

魉魉山深每昼行。 卷7“王菊庄言”,鬼语

空江照影芙蓉泪;

废园寻春蛱蝶魂。 卷7“王菊庄言”,鬼语

举世尽从忙里老;

谁人肯向死前休。 卷7“钱塘陈韩纬言”,陈友联

秋花不比春花落;

尘梦那如鹤梦长。 卷7“外叔祖张公紫衡”,泄云洞联

白鸟多情留我住;

青山无语看人忙。 卷8“宛平何华峰”,孤松庵联

花幽防引蝶;

云懒怯随风。 卷8“宛平何华峰”,佛轴联

草草莺花春似梦;

沉沉风雨夜如年。 卷9“亡侄汝备”,梦中得联

狂奴犹故态;

旷达是牢骚。 卷10“海宁陈文勤公言”,宋盛阳赠联

云中鸡犬刘安过;

月里笙歌炀帝归。 卷11“钱塘俞君祺”,钟忻湖联

浮沉宦海如鸥鸟;

生死书丛似蠹鱼。 卷11“事有先兆”,纪昀自题联

秋入幽窗灯黯淡;

魂归故里月凄清。 卷11“戈孝廉廷模”,鬼联

当年始祖初迁地;

此日云孙再造家。 卷12“明永乐二年”,姚安公题联

事能知足心常惬;

人到无求品自高。 卷15“冯御史静山家”,陈白崖自题联

檄雨古潭瞑;

礼星寒殿开。 卷15“郑太守慎人言”,鬼联

一庭芳草围新绿;

十亩藤花落古香。 卷15“京师花木最古者”,倪穟畴

水清讵免双鳌黑;

秋老难逃一背红。 卷15“宋人咏蟹诗曰”,咏蟹联

万古齐州烟九点;

五更沧海日三竿。 卷17“胶州法南墅”,南墅吟元人诗联

无欲常教心似水;

有言自觉气如霜。 卷18“丁药圃言”,刘念台题御史台

蹑履颇笑谢康乐;

化鹤亲见徐佐卿。 卷18“王昆霞作《雁宕游记》一卷”

独行潭底影;

数息树边身。 卷18“景州高冠瀛”,贾长江集联

久戍人偏老;

长征马不肥。 卷22“刘香畹言”,郭元振题鬼颊

素娥寒对影;

顾兔夜眠香。 卷22“科场拨卷”

倚树思吴质;

吟诗忆许棠。 卷22“科场拨卷”

一水涨喧人语外;

万山青到马蹄前。 卷22“科场拨卷”

云中路统巴山色;

树里河流汉水声。 卷22“科场拨卷”

天下文章同轨辙;

门樯桃李半公卿。 卷22“先师介野园先生”,于文襄

三间东倒西歪屋;

一个千锤百炼人。 卷23“门联唐末已有之”,张明经自题门联

芳草无行径;

空山正落花。 卷24“狐能诗者”,狐题画联

篇5:文言文阅微草堂笔记

文言文阅微草堂笔记

阅读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卷十五》中的选段,完成第912题。(7分)

有樵者山行遇虎,避入石穴中,虎亦随入。穴故嵌空而缭曲,辗转内避,渐不容虎,而虎必欲搏樵者,努力强入。樵者窘迫,见旁一小窦,仅足容身,遂蛇行而入,不意蜿蜒数步,忽睹天光,竟反出穴外。乃力运数石,窒虎退路,两穴并聚柴以焚之。虎被熏灼,吼震岩谷,不食顷死矣。此事亦足为止不止之戒也。

10. ①解释加点的.词语。(1分)

遂蛇行而入_____________

②下面句中加点词语含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穴故嵌空而缭曲 而虎必欲搏樵者

B. 两穴并聚柴以焚之 以其境过清

C. 虎被熏灼 将军身被坚执锐

D. 乃力运数石 乃重修岳阳楼

③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不意蜿蜒数步,忽睹天光。

④ 选文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2分)

参考答案:

10.①像蛇一样(1分) ② D(2分)

③示例:没想到曲曲折折地爬了几步,忽然看到了光亮(天空)。(2分,大意对即可酌情得分) ④示例:人要懂得控制自己的欲望,不能坚持的事情,不要强求继续下去(要当止则止)。(或:人要懂得控制自己的利欲,用不正当的手段谋取利益,必为之所害。)(2分,其它合乎题意者也可)

篇6:阅微草堂笔记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阅微草堂笔记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里有丁一士者,矫捷多力,兼习技击、超距之术。两三丈之高,可翩然上;两三丈之阔,可翩然越也。余幼时犹及见之,尝求睹其技。使余立一过厅中,余面向前门,则立前门外面相对;余转面后门,则立后门外面相对。如是者七、八度,盖一跃即飞过屋脊耳。后过杜林镇,遇一友,邀饮桥畔酒肆中。酒酣,共立河岸。友曰:“能越此乎?”一士应声耸身过。友招使还,应声又至。足甫及岸,不虑岸已将圮,近水陡立处开裂有纹。一士未见,误踏其上,岸崩二尺许,遂随之坠河,顺流而去。素不习水,但从波心踊起数尺,能直下而不能旁近岸,仍坠水中。如是数四,力尽,竟溺焉。

盖天下之患,莫大于有所恃。恃财者终以财败,恃势者终以势败,恃智者终以智败,恃力者终以力败。有所恃,则敢于蹈险故也。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9.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尝求睹其技         睹:观看

B.不虑岸已将圮 虑:料想

C.但从波心踊起数尺 踊:跃起

D.有所恃,则敢于蹈险故也 蹈:用脚踢

解析:D项,蹈,“踏,践行”引申为“冒”。

答案:D

10.下列句子中,对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兼习技击、超距之术    习:练习,学习

B.素不习水习:习惯

C.盖一跃即飞过屋脊耳 跃:跳起

D.友曰:“能越此乎?” 越:跨过

解析:B项,“习”应解作“通晓,熟悉”。

答案:B

【参考译文】

乡里有个叫丁一士的人,强壮敏捷很有力气,兼会格斗、轻功的武艺。两三丈的高度,可以轻松地跃上;两三丈宽的距离,也可以轻松越过。我小时候,还见过他,曾请求看看他的本领。他让我站在过道里,我面向前门,他先站到前门外面对着我;等我转过身子面向后门时,他已经站到后门外面对着我了。像这样反复了七、八次,原来(在我转身的时候),他一跳就飞过屋顶了。后来,他路过杜林镇,遇到一位朋友,请他到桥旁酒店中喝酒。酒喝足了,他们站在河边眺望。朋友对他说:“你能跳过这条河吗?”丁一士应声一耸身就跃过去了。朋友招呼他回来,他又应声跳过来。可是,脚刚刚到岸边,不料河岸已经快崩毁了,靠近水的陡直地方断开了一条裂纹。丁一士没有看到,不小心踏在它上面,河岸崩裂了二尺多,于是随着崩倒的河岸掉到河里,顺流冲走了。他素来不熟悉水性,只能从波涛中间窜起几尺高,只会直上直下窜动而不能游向岸边,仍旧掉到河中。如此跳跃多次,力气用完了,终于淹死在河里。

天下的祸患,没有比有所依仗再大的`了。依仗财物的终因财物而失败,依仗势力的终因势力而失败,依仗才智的终因才智而失败,依仗力量的终因力量而失败。这是因为有所依仗,就敢于冒险的缘故。

篇7:《阅微草堂笔记》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阅微草堂笔记》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董家庄佃户丁锦,生一子曰二牛。又一女赘曹宁为婿,相助工作,甚相得也。二牛生一子曰三宝。女亦生一女,因住母家,遂联名曰四宝。其生也同年同月,差数日耳。姑嫂互相抱携,互相乳哺,襁褓中已结婚姻。三宝四宝又甚相爱,稍长,即跬步不离。小家不知别嫌疑,于二儿嬉戏时,每指曰:“此汝夫,此汝妇也。”二儿虽不知为何语,然闻之则已稔矣。七八岁外,稍稍解事,然俱随二牛之母同卧起,不相避忌。

会康熙辛丑至雍正癸卯,岁屡歉,锦夫妇并殁。曹宁先流转至京师,贫不自存,质四宝于陈郎中家——不知其名,惟知为江南人——二牛继至,会郎中求馆僮,亦质三宝于其家,而诫勿言与四宝为夫妇。郎中家法严,每笞四宝,三宝必暗泣;笞三宝,四宝亦然。郎中疑之,转质四宝于郑氏,而逐三宝。三 宝 仍 投 旧 媒 媪 又 引 与 一 家 为 馆 僮 久 而 微 闻 四 宝 所 在 乃 夤 缘 入 郑 氏 家 数 日 后 得 见 四 宝 相 持 痛 哭 时 已 十 三 四 矣。郑氏怪之,则诡以兄妹相逢对。郑氏以其名行第相连,遂不疑。然内外隔绝,仅出入时相与目成而已。后岁稔,二牛、曹宁并赴京赎子女,辗转寻访至郑氏。郑氏始知其本夫妇,意甚悯恻,欲助之合卺而仍留服役。其馆师严某,讲学家也,不知古今事异,昌言排斥曰:“中表为婚礼所禁,亦律所禁,违之且有天诛。主人意虽善,然我辈读书人,当以风化为己任,见悖理而不沮,是成人之恶,非君子也。”以去就力争。郑氏故良懦,二牛、曹宁亦乡愚,闻违法罪重,皆慑而止。后四宝鬻为选人妾,不数月病卒。三宝发狂走出,莫知所终。

或曰:“四宝虽被迫胁去,然毁容哭泣,实未与选人共房帏。惜不知其详耳。”果其如是,则是二人者,天上人间,会当相见,定非一瞑不视者矣。惟严某作此恶业,不知何心,亦不知其究竟,然神理昭昭,当无善报。或又曰:“是非泥古,亦非好名,殆觊觎四宝,欲以自侍耳。”若然,则地狱之设,正为斯人矣。

(取材于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十五)

【注】1夤缘,本指攀附上升,后喻攀附权贵,拉拢关系,向上巴结。

9.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甚相得也 得:契合

B. 然闻之则已稔矣 稔:成熟

C. 则诡以兄妹相逢对 诡: 假装

D. 后四宝鬻为选人妾, 鬻:卖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二儿虽不知为何语 四宝虽被迫胁去

B. 然俱随二牛之母同卧起 笞三宝,四宝亦然

C.而诫勿言与四宝为夫妇 见悖理而不沮

D. 郑氏以其名行第相连 以去就力争

11.下列对文中语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家不知别嫌疑

屋子小不知道怎么躲避嫌疑

B.会康熙辛丑至雍正癸卯,岁屡歉

适逢康熙辛丑年到雍正癸卯年,年年歉收

C.是成人之恶,非君子也

这是促成别人做坏事,不是君子的行为

D.三宝发狂走出,莫知所终

三宝发疯跑出去,没有人知道他去哪儿了

12.请用斜线(/)给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断句。(3分)

三 宝 仍 投 旧 媒 媪 又 引 与 一 家 为 馆 僮 久 而 微 闻 四 宝 所 在 乃 夤 缘 入 郑 氏 家 数 日 后 得 见 四 宝 相 持 痛 哭 时 已 十 三 四 矣。

13.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6分)

1郑氏故良懦,二牛、曹宁亦乡愚,闻违法罪重,皆慑而止。(3分)

2惟严某作此恶业,不知何心,亦不知其究竟,然神理昭昭,当无善报。(3分)

14.文中结尾处,有人评价严某“是非泥古,亦非好名”,你是否同意上述观点?请结合文章简要说明。(6分)

参考答案

9. B【解析】熟悉。3分。

10. A【解析】A.连词,虽然。B.转折连词,然而/代词,这样C.连词,并且/连词,却D.连词,因为/介词,拿。3分。

11. A【解析】小户人家不懂得分开来消除疑忌。3分。

12.三 宝 仍 投 旧 媒 媪 /又 引 与 一 家 为 馆 僮 /久 而 微闻 四 宝 所 在/ 乃 夤缘 入 郑 氏 家 /数 日 后/ 得 见 四 宝/ 相 持 痛 哭/ 时 已 十 三 四 矣。

【评分标准】断对两处得1分,断错两处扣1分。共3分,扣完为止。

13. (1)郑氏本来就善良懦弱,二牛、曹宁也是愚笨的乡民,听说违背法令罪行重大,都吓得停止了这件事。

【评分标准】“故”“良”“懦”“乡愚”“慑”“止”共2分,错2词扣1分。全句大意1分,共3分。

(2)只是严某做出这种罪孽的事,不知什么想法,也不知他的结局。但是,天理昭昭,应该不会有好报的。

【评分标准】“恶业”“心”“究竟”“善”共2分,错2词扣1分。全句大意1分,共3分。

14. 参考示例:

我不同意上述观点,本文讽刺了严某的道学家思想和无知的丑态。(1分)“泥古”中的“古”,指古代婚礼规定中表亲不能通婚;泥古,就是指严某不知当下已经没有这一规矩而仍坚持古训。“好名”中“名”,指名声,名望。好名,指严某以读书人自居,通过阻止三宝四宝成亲来维护礼法来获得“君子”的声望。(4分)本文中“讲学家也,不知古今事异”“然我辈读书人,当以风化为己任”等句子鲜明地表达了作者对严某丑恶嘴脸的深恶痛绝。(1分)

【评分标准】共6分。表述观点(1分),结合文本理解“泥古”“好名”(4分),结合句子阐述作者态度、观点(1分)。意思对即可。如学生答及同意上述观点,只要自圆其说,即可给分。

【参考译文】

董家庄有一个佃户叫丁锦,生了一个儿子叫二牛。又生了一个女儿,招曹宁做倒插门的女婿,他帮助丁家人干活,关系处得很好。二牛生了个儿子叫三宝。女儿也生了一个女孩,因为住在娘家,就随着排下来取名四宝。这两个小孩出生在同年同月,只差几天罢了。姑嫂一起看护、哺养这两个孩子,在襁褓中就已定了儿女亲家。三宝四宝又很友爱,渐渐长大后,两人便形影不离。小户人家不懂得分开来消除疑忌,在两孩子玩耍时,常指着说:“这是你丈夫,这是你媳妇。”两孩子虽然不懂是什么意思,但是,听多了就已经习惯了。到了七八岁,渐渐懂事了,但是两个孩子都跟着二牛的母亲同睡同起,相互间也不避忌。适逢康熙辛丑年到雍正癸卯年间,连年歉收,丁锦夫妇相继去世。曹宁先流落到京城,穷得养活不了自己,便把四宝典卖到陈郎中家——不知叫什么名字,只知道是江南人——二牛接着来到京城,赶上陈郎中寻找馆童,也把三宝典卖给了陈家,并告诉三宝不要说他和四宝已定为夫妻。陈郎中家法严厉,每当打四宝时,三宝一定悄悄地哭;打三宝时,四宝也是这样。陈郎中生疑,把四宝转卖给郑家(有人说,就是“貂皮郑”家。),并赶走三宝。三宝又投奔介绍他来陈家的老太太,老太太又把他介绍到一家去当馆童。时间长了,他暗中听说四宝生活的地方,便通过拉拢关系来到郑家。几天后,才见到四宝,两人抱头痛哭,当时两人都十三四岁了。郑氏觉得奇怪,两人就谎称是兄妹相逢。郑某根据他们名字排行相连,就不怀疑了。但是,内宅与外宅隔开,两人只能在进出时彼此看看罢了。后来年成好了,二牛、曹宁一起到京城赎子女,辗转寻访到了郑家。郑氏才知道两孩子本来定为夫妻,心里很同情他们,想帮助操办婚礼后仍留他们在家中劳动。郑家的馆师严某,是一个道学家,他不了解如今世情与古时不同,提出异议说:“中表结婚是违背礼法的,也是律令禁止的.,触犯了它上天要惩罚。主人的想法虽然好,但是,我们读书人,应当把端正风俗教化作为自己的责任,看到违背常理扰乱人伦的事却不阻止,这是促成别人做坏事,不是君子的行为。”他用辞职相要挟。郑氏本来就善良懦弱,二牛、曹宁也是愚笨的乡民,听说违背法令罪行重大,都吓得停止了这件事。后来四宝被卖给一个后补官员做妾,没几个月,四宝病逝了。三宝发疯跑出去,也不知去哪儿了。有人说:“四宝虽然被胁迫去,但她毁了容貌不停哭泣,实际上没与后补官同房。可惜不能知道详细情况罢了。”如果真是这样,这两个人在天上或在人间,必定能相见,一定不会闭上眼睛不能再见面啊。只是严某做出这种罪孽,不知什么想法,也不知他的结局。但是,天理昭昭,应该不会有好报的。有的人又说:“这不是严某拘泥于古法,也不是追求好名声,大概是对四宝有非分之想,想用四宝来侍奉他自己罢了。”如果这样,那么设立的地狱,正是为这种人预备的。

篇8:《阅微草堂笔记》阅读答案

《阅微草堂笔记》阅读答案

沧州酒,阮亭先生谓之“麻姑酒”,然土人实无此称。著名已久,而论者颇有异同。盖舟行来往,皆沽于岸上肆中,村酿薄醴未必佳也。土人防征求无餍,相戒不以真酒应官,虽笞捶不肯出,十倍其价亦不肯出。沧州制府尚不能得一滴,他可知也。

其酒非市井所能酿,必旧家世族,代相授受,始能得其水火之节候。水虽取于卫河,而黄流不可以为酒,必于南川楼下,如金山取江心泉法,以锡罂沉至河底,取其地涌之清泉,始有冲虚之致。其收贮畏寒畏暑,畏湿畏蒸,犯之则味败。其新者不甚佳,必置阁至十年以外,乃为上品,一罂可值四五金。然互相馈赠者多,耻于贩鬻。又大姓若戴、吕、刘、王,率多零替,酿者亦稀,故尤难得。或运于他处,无论肩运、车运、舟运,一摇动即味变。运到之后,必安静处澄半月,其味乃复。取饮注壶时,当以杓平挹;数摆拨则味亦变,再澄数日乃复。姚安公尝言:饮沧酒禁忌百端,劳苦万状,始能得花前月下之一酌,实功不补患;不如遣小竖随意行沽,反陶然自适。盖以此也。

其验真伪法:南川楼水所酿者,虽极醉,膈不作恶,次日亦不病酒,不过四肢畅适,恬然高卧而已。其但以卫河水酿者则否。验新陈法:凡置阁二年者,可再温一次;十年者,温十次如故,十一次则味变矣。一年者再温即变,二年者三温即变,毫厘不能假借,莫知其所以然也。

董曲江前辈之叔名思任,最嗜饮。牧沧州时,知佳酒不应官,百计劝谕,人终不肯破禁约。罢官后,再至沧州,寓李进士锐巅家,乃尽倾其家酿。语锐巅曰:“吾深悔不早罢官。”此虽一时之戏谑,亦足见沧酒之佳者不易得矣。

(选自清代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有改动)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皆沽于岸上肆中                   肆:店铺

B.耻于贩鬻                      鬻:卖

C.次日亦不病酒               病:损害,祸害

D.寓李进士锐巅家                   寓:居住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而论者颇有异同                   而今安在哉

B.以锡罂沉至河底               作《师说》以贻之

C.数摆拨则味亦变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D.恬然高卧而已                          河东凶亦然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体现沧州酒奇特的一组是

①皆沽于岸上肆中                     ②其收贮畏寒畏暑,畏湿畏蒸

③酿者亦稀,故尤难得                     ④一摇动即味变

⑤虽极醉,膈不作恶,次日亦不病酒       ⑥百计劝谕,人终不肯破禁约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①③⑥      D.②⑤⑥

12.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沧州酒虽然久负盛名,但说起沧州酒来,人们的看法并不相同,这是因为真正的好沧州酒并不容易买到。

B.沧州酒不是普通人家能够酿造出来的,必须是世代相传的酿酒世家,才能够把握好水与火的关键环节。

C.姚安公认为,饮用沧州酒禁忌太多,喝来有点得不偿失。不如打发小童去随便买壶酒喝,更觉陶然自乐。

D.董曲江的叔叔董思任非常喜欢喝酒,他任沧州知府时,知道好酒不该由官府享受,直到罢官之后才得以尽情喝酒。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土人防征求无餍,相戒不以真酒应官,虽笞捶不肯出,十倍其价亦不肯出。(4分)

②一年者再温即变,二年者三温即变,毫厘不能假借,莫知其所以然也。(4分)

③此虽一时之戏谑,亦足见沧酒之佳者不易得矣。(2分)

阅读答案:

9.C

10.A

11.B

12.D

13.(10分)

(1)当地人为了防止官府无休止地征酒,便相约不卖正宗沧州酒给官府的人。即便是挨打也不肯拿出来,出十倍的价钱也不卖。

评分标准:4分,每句1分,译错一处扣1分;不通顺扣1分。

(2)放了一年的酒,温两次味就变了;放了两年的,温三次味就变了;一丝一毫不能作假,没有人知道这是什么原因。

评分标准:4分,每句1分,译错一处扣1分;不通顺扣1分。

(3)这虽然是一时的玩笑话,也足以看出沧州的美酒真是不易得到呀!

评分标准:2分,每句1分,译错一处扣1分;不通顺扣1分。

篇9:《阅微草堂笔记》读后感3-12-20

《阅微草堂笔记》读后感3(-12-20)

《阅微草堂笔记》读后感3( 2010-12-20) 【原文】沧州刘士玉孝廉,有书室为狐所据。白昼与人对语,掷瓦石击人,但不睹其形耳。知州平原董思任良吏也,闻其事,自往驱之。方盛陈人妖异路之理,忽檐际朗言曰:公为官,颇爱民,亦不取钱,故我不敢击公,然公爱民乃好名,不取钱乃畏后患耳,故我亦不避公。公休矣,毋多言取困。董狼狈而归,咄咄不怡者数日。刘一仆妇甚粗蠢,独不畏狐。狐亦不击之,或于对语时,举以问狐。狐曰:彼虽下役,乃真孝妇也,鬼神见之犹敛避,况我曹乎。刘乃令仆妇居此室,狐是日即去。 沧州有一个叫刘玉士的孝廉,有一间书房被狐仙占据。白天都敢和人说话,投掷瓦片、石头伤人,唯独看不到其形状。知州董思任是个平素为官不错的人,听到这事,自愿过去想把狐仙驱走。刚对其讲道理,诉说人妖异路,忽然听到屋檐上有人朗声说到:公为官颇能爱民,也不乱取钱,所以我不敢用东西砸你,但是公爱民,只是为了贪图名声,不取钱,也只是害怕后患而已,所以我也不会回避你。你好自为之,别在多言,自取其辱。董狼狈而归,好多天都郁郁寡欢。 但是刘孝廉有一个仆妇,虽然粗蠢,但是独独不畏惧狐仙。狐仙也不敢用东西砸她。偶尔问狐仙为何这样?狐说:你虽然为下役,但是是一个真正的孝妇,鬼神见到你避之犹恐不及,何况吾辈呢?于是刘令仆妇居住到此屋,狐仙当天就离开了。 生我者,父母也。百事孝为先。这个仆妇虽然愚钝,但知道孝顺,鬼怪神狐都避之惟恐不及。但当今社会,能做到孝顺的有多少人呢?90后,80后,甚至70后,能够自己做到独立养家,已是不易,多少人能天天和父母在一起生活?连“常回家看看”都成了奢望,这是什么样的社会啊?不要说国外亲情淡薄,现在有着几千年中华传统美德的'中国又蜕变成什么样子了? 有空了,多回家看看,和父母聚聚,父母求的不是儿女能够给他们多少钱财,而是儿女健康,能和他们多拉拉家常,仅此而已。前几天有篇文章,说我们成年后,离家后,一辈子还能与父母同住多久,这个问题真好啊!能一起多久?用天计算吧。 还有,竞争异常残酷的社会,独身子女政策等等也没有起到什么好作用。但是,说到根本,孝还是得传承!

篇10:《阅微草堂笔记》读后感1-12-18

《阅微草堂笔记》读后感1(2010-12-18)

冬,余孤身寓居河南新乡,晚上颇有时间,闲来重读纪昀《阅微草堂笔记》,于世态炎凉,颇有感慨。古往今来,人殊不同,道却相同。虽笔记以记录鬼狐怪故事为主,但于民生之疾苦,吏治之黑暗,社会之时弊,世态之炎凉,人性之卑微,颇多针砭。借《阅微草堂笔记》的故事,对照当今之中华,余也发一回牢骚,咏叹一下社会吧。 《阅微草堂笔记》读后感1(2010-12-18) 先来看段作者简介吧: 纪昀(1724-1805),清代文学家。生于清雍正二年(1724年)六月,卒于嘉庆十年(18)二月,历雍正、乾隆、嘉庆三朝,享年八十二岁。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谥文达。直隶河北献县人。学问渊博,长于考证训诂,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任总纂官,并主持写定了《四库全书总目》200卷。因其“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嘉庆帝御赐碑文),故卒后谥号“文达”,乡里世称文达公。   纪昀画像 《阅微草堂笔记》以文言文为主,读起来颇有些费力,如一一进行翻译,浪费时间。愿读书不愿闻其详,也是一种境界吧。个人的理解如有偏颇,也在情理之中。先来看一段盛时彦的序言: 【原文】:文以载道,儒者无不能言之。夫道岂深隐莫测秘密不传,如佛家之心印,道家之口诀哉!万事当然之理,是即道矣。故道在天地,如汞泻地,颗颗皆圆,如月映水,处处皆见。大至于治国平天下,小至于一事一物一动一言,无乎不在焉。文,其道之一端也。文之大者为六经,固道所寄矣;降而为列朝之史,降而为诸子之书,降而为百氏之集,是又文中之一端,其言足以明道;再降而稗官小说,似无与于道矣。然汉书艺文志列为一家,历代书目亦皆著录,岂非以荒诞悖妄者?虽不足数,其近于正者,于人心世道亦未尝无所裨欤!河间先生以学问文章负天下重望,而天性孤直,不喜以心性空谈标榜门户,亦不喜才人放诞诗社酒社,夸名士风流。是以退食之余,惟耽怀典籍,老而懒于考索,乃采掇异闻,时作笔记,以寄所欲言。滦阳消夏录等五书m诡奇谲无所不载,惭箜肆无所不言,而大旨要归于醇正,欲使人知所劝惩,故诲淫导欲之书,以佳人才子相矜者,虽纸贵一时,终渐归湮没,而先生之书,则梨枣屡镌,久而不厌。是则华实不同之明验矣。顾翻刻者众,讹误实繁,且有妄为标目如明人之刻冷斋夜话者,读者病焉。时彦夙从先生游,尝刻先生姑妄听之,附跋书尾,先生颇以为知言,迩来诸板益漫漶,乃请于先生,合五书为一编,而仍各存其原第,篝灯手校不敢惮劳,又请先生检视一过,然后摹印。虽先生之著作不必藉此刻以传,然鱼鲁之舛差稀于先生教世之本志,或亦不无小补云尔。嘉庆庚申八月门人北平盛时彦谨序。   文以载道,读书明理。但道岂在深山老林,密而不传,在佛家的经书里,道家的口诀里吗?万事万物自然的规律,就是道!道在天地,像水银倒在地上,每颗都是圆润的,像月亮映在水上,处处可见。大到治国,平天下,小到一事一物,一言一行,无所不在。老子说:道法自然。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在高山流水,也在屎尿。   历来,文字记载的东西,无非是一种“道”而已。不论是六经、二十四史、诸子百集,甚至稗官野史,记载的东西都是作者理解的'“道”。有人觉得稗官野史,小说之类的东西与“道”无缘,无非是博人一笑而已,但越是浅显易懂的东西,其蕴含的道理岂不是越深刻,岂不是越容易让人理解?虽然有人觉得《阅微草堂笔记》记载的东西都是些神鬼狐怪的内容,但其要旨不正是要使人归于醇正,知道规劝和惩治?   现代的人,趋于浮躁,不读书,不明理,纸醉金迷,心灵没有慰藉,信仰缺失,只信当世,不怕报应,于是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如果能知道报应不爽,“人心一动,神明知之”,或许,社会会更加和谐,生活会更加美好!

篇11:《阅微草堂笔记》读后感4-12-21

《阅微草堂笔记》读后感4(2010-12-21)

【原文】爱堂先生言,闻有老学究夜行,忽遇其亡友,学究素刚直,亦不怖畏,问君何往,曰:吾为冥吏,至南村有所勾摄,适同路耳,因并行至一破屋。鬼曰:此文士庐也,问何以知之,曰:凡人白昼营营,性灵汩没,唯睡时一念不生,元神朗沏,胸中所读之书,字字皆吐光芒,自百窍而出,其状缥渺缤纷,烂如锦绣。学如郑孔,文如屈宋班马者,上烛霄汉,与星月争辉;次者数丈,次者数尺,以渐而差,极下者亦萤萤如一灯照映户牖,人不能见,唯鬼神见之耳。此室上光芒高七八尺,以是而知。学究问,我读书一生,睡中光芒当几许?鬼嗫嚅良久曰:昨过君塾,君方昼寝,见君胸中高头讲章一部,墨卷五六百篇,经文七八十篇,策略三四十篇,字字化为黑烟,笼罩屋上,诸生诵读之声,如在浓云密雾中,实未见光芒,不敢妄语。学究怒斥之,鬼大笑而去。 爱堂先生讲,听说有个老学究夜行,忽然遇到其一个已故的朋友,学究素来刚直,也没有什么害怕的,问其去哪里。回答说,我现在已是在冥间当差,到南村勾魂,恰好与你同路。于是二人同行恰至一破屋。鬼说:这是文人的住所啊。学究问你为何知之,答曰:凡间之人白天自顾营生,性情和灵性泯灭,只有睡的时候毫无杂念,元神清爽明朗,胸中所有读过之书,字字皆吐光芒,从白窍中出来,看起来飘渺缤纷,比锦绣还要绚烂。博通儒家经典的郑玄、孔安国(均为汉代人),文才盖世的屈原、宋玉,班固、司马迁(屈原、宋玉,是战国时代的文学家;班固、司马迁,是汉代的史学家、文学家)其住所上的光芒冲天,能与星月争辉;次者数丈,再下数尺,越下来越差,最差的就像一只萤火虫在房间内一样,人看不清楚,只有鬼神才能看见。这间房屋上光芒高有七八尺,于是知之。 学就问,我读了一辈子的书,睡觉的时候光芒高多少丈呢?鬼嗫嚅半天才道:我昨天路过你的'私塾,正好你刚刚睡觉,见你胸中“高头讲章一部,墨卷五六百篇,经文七八十篇,策略三四十篇”字字化为黑烟,笼罩屋上。你的弟子们朗读的声音,就像在浓云迷雾中一样,实在没有见到什么光芒啊,我不敢妄语。学究怒斥之,鬼大笑而去。 这个故事姑妄听之,十之八九是为了讥讽当时迂腐的读书人而瞎编的。但有一点,读书明理,如果不能明理,读再多的书又有何用?现在我对人的评价,先是智商,然后才是情商。这个好像越来越根深蒂固了。虽然自己的智商并不高,但是的确不喜欢比自己还低很多的人。对话困难,鸡同鸭讲,哎,费力气啊。另外就是职业素养,以及是否系统的接受过商管训练,工作方法和思路是否清晰、对路,这些比单纯的业务技能更加重要。 希望自己今后能多读书,也能够做到光芒万丈,呵呵。

【阅微草堂笔记翻译】相关文章:

1.《阅微草堂笔记》读后感6-12-24

2.阅读了《猎人笔记》的优秀读书笔记

3.阅读后感

4.杜甫草堂简介

5.走进杜甫草堂

6.草堂寺作文

7.杜甫草堂记

8.杜甫草堂导游词

9.蝶恋花·阅尽天涯离别苦翻译及赏析

10.成都杜甫草堂简介

下载word文档
《阅微草堂笔记翻译.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