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全省大学生签约率仅30%
“吃瓜使我快乐”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广东:全省大学生签约率仅30%,下面就是小编整理后的广东:全省大学生签约率仅30%,希望大家喜欢。
篇1:广东:全省大学生签约率仅30%
广东:全省大学生签约率仅30%
年后大学生就业形势依然不容乐观!截至目前,广东全省大学生签约率仅为30%,有意向签约率约为40%,签约进程明显低于上届同期水平。记者日前获悉,省高校就业指导中心将首次增设春季系列校园招聘会,预计将增加4万多个就业机会。
上周六日,年后首场应届毕业生招聘会文科类和理工科专场先后在广工大学城校区开锣。两场招聘会共有601家单位,提供1.2万个岗位,吸引了约3.3万名毕业生进场。其中,文科类专场251家企业携5000个岗位进场,比去年岗位缩水1000个,共有1.5万人竞争,平均每3个人抢一个饭碗。理科类专场350家企业携7100个岗位,有1.8万人进场。“按照往年的就业结果统计,理科类就业比文科类要好,今年也不例外。”该负责人介绍,从总体的就业形势分析,文科生稍逊一筹,但在起薪方面,文、理科并无较大差距,但比年前提高约300元,“专科生起薪大约在2800元,本科生则大约在3300元。”
广东省教育厅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统计,截至目前全省大学生签约率大约在30%左右,而有意向签约的大学生则占总数的40%,比去年同期略有下降。据教育厅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省高等就业指导中心将首次增加“春暖校园”的.系列招聘活动,预计增加4万多个就业机会。“目前确定的是会增加华师的农村从教专场和北师大珠海校区的两场招聘会,接下来还会在华工等高校增加约十几场,争取年后与年前的招聘会场次持平。”
篇2:广东50万高校毕业生求职 本科生签约率仅7.61%
广东50万高校毕业生求职 本科生签约率仅7.61%
严峻
供:预计今年广东求职的高校毕业生将超50万人,达历史新高。
求:进场用人单位数量相比去年减少20%以上,进场用人单位招聘岗位数相比去年也减少20%以上。
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除了严峻,还是严峻!昨日广东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公布的一系列数据令人心惊:截至3月10日为止,广东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的签约率为7.61%、专科毕业生的签约率为8.43%、毕业研究生的签约率为14.87%,相比同期下降了50%以上。
高校毕业生较去年增14%
广东20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33.1万人,相比去年增长14.2%,再加上外省来粤求职人数,以及之前办理了暂缓就业的大学生和今年被企业裁减人员中的高校毕业生,预计今年广东求职的高校毕业生将超过50万人,达到历史新高。
根据省教育厅统计,从广东已经举办的36场招聘会来看,进场的用人单位质量明显下降,参与招聘会的金融、经济、房地产等类型企业大幅减少,进场用人单位数量相比去年减少了20%以上,进场用人单位招聘岗位数相比去年也减少了20%以上。
学生急盼政府“救就业”
华南理工大学软件专业大四毕业生李真说,相比起来软件行业所受冲击没有金融和制造业大,但是就业情况依旧令人迷惘。他们班上有38名同学,目前签约的仅有五六人。李真本人在做两手准备,考研的同时也在一些重大招聘场次上投简历。他说,大家都知道今年的严峻,就业期望已经一调再调,只求“先就业后择业”。
面对这场“就业危机”,不少毕业生非常焦灼。大四学生小张(化名)来自某重点大学,失眠一年多终于熬不住去心理医院门诊求医。小张说,刚上大三他和其他同学都已开始紧张,很多人都是一手准备考研一手准备找工作。平时除了上课泡图书馆,还要想办法去实习找兼职,以积累社会经验为找工作打好基础。即便如此,大家信心不大,深感前路迷茫。
广东省教育厅表示,高校毕业生普遍存在较明显的就业焦虑心理,他们对就业的期望值已在不断调适,但希望政府采取措施、出台新政策扶持就业的愿望非常强烈。
“长期的高就业率掩盖了问题”
省教育厅副厅长直言:“教育部门拿不出说明就业形势严峻的科学数据,使政府关注的重心落在农民工问题上。”
广东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其表示,广东不会出台新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但会在落实和细化原有政策上推出新的举措。同时他透露,省教育厅将委托各大高校到学生一线作调研,准确掌握大学生对政府出台促就业政策的预期,并在2~3周内形成政策建议,以促进相关部门制定出台以人为本的扶持大学生就业的.新举措。
针对解决大学生下基层就业的问题,罗伟其希望对下基层大学生的落户政策能再宽松一点;政府应出台激励企业接纳、培养大学生的政策,让大学生有机会下企业实习,在实习过程中转变就业观念,从而愿意在中小企业就业。
昨日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并无省领导出席,这是否说明了省领导并不重视高校就业问题?对此主管就业的省教育厅副厅长李小鲁直言,他拿不出什么政策来让领导大力度推动高校就业,请领导到会意义并不大。而客观来说,多年来广东地区就业情况的宽松,使得省领导在这个问题上容易保持乐观态度,虽然媒体一直宣传就业难,但领导们对严峻形势还是比较缺乏理性认识。但更重要的责任还在教育部门。李小鲁说,教育部门拿不出说明就业形势严峻的科学数据,致使政府关注的重心落在农民工问题上。
李小鲁也批评了高校抓就业的不足。广东高校长期来的高就业率掩盖了问题,许多高校领导、就业中心虽然认识到形势严峻,但还没能在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改革。就业紧张问题不会在短期内缓解。(记者卢文洁 通讯员赖红英)
广东5至7月
千场招聘会进校园
今年5月至7月的高校毕业生求职高峰时段,广东省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将会同教育主管部门以及高校,在校园组织举办1000场现场招聘会和100场就业指导校园巡讲活动。据介绍,省劳动与就业保障厅正在研究制定广东省关于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指导文件,将出台系列优惠政策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
篇3:江苏大学生签约率30% 常州工学院就业率超南大
江苏大学生签约率30% 常州工学院就业率超南大
昨天,江苏省教育厅公布了20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白皮书。其中数据显示,老百姓心目中的好学校未必就业率最高,而平时不起眼的高校就业率却出人意料地名列前茅;而所谓的“热门”专业毕业生在职场却屡屡受挫,相反,一些听起来十分陌生的冷专业毕业生却早早找到了“婆家”。
年就业率略有下降
2008年江苏省高校毕业生总数42.9万人,比增加7.4万人。截至2008年9月1日,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81.22%,比20同期略有增高。但总体来看,2008年高校毕业生年终就业率比年略有下降。截至2008年12月31日,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年终就业率为94.95%,比2007年略降约两个百分点。
“这并不能代表就业情况不如2007年,毕竟2008年毕业生总数增加了7万多人。”昨天,南京一位高校就业专家分析,因为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并没有太大增长,因此,就业率略降也是有所预见的。
年签约率目前30%
记者昨天还从有关权威渠道了解到,目前江苏省已实行毕业生就业情况月报制度。至今年2月20日,江苏省2009年高校毕业生的签约率为30%。
“我们学校目前签约率近40%。”昨天,一所部属院校的就业办负责人透露,今年的就业形势比去年要严峻,学校工科的就业率还不错。但金融危机对就业的冲击还是显而易见的,比方说计算机专业,往年就业都还可以,但受金融危机影响,现在就业也不是太理想。而偏文科专业更是如此,管理类、经济类专业签约率都不高。不过,等考研分数线公布后,学生考上研究生的就算已经就业,到那时,各大高校的就业率都会往上蹿一蹿。
你知道吗?
两个就业率,哪个最值钱
答:初次就业率才能看出真功夫
南京大学2008年就业率为86.32%、96.01%,一所高校怎么会有两个不同的就业率?原来,它们一个是初次就业率,一个是年终就业率。
“主要的区别就是统计时间不同。”专家告诉记者,初次就业率的统计是截至当年的9月1日,说白了,就是学生毕业离校后的就业状况。而年终就业率截至当年的12月31日。正因为如此,年终就业率一般才比初次就业率高出一大截。
“初次就业率才能看出真功夫。”南京一所高校招生就业处负责人直言不讳,别看一些高校的年终就业率高得惊人,这都是表象的,并不能代表他们的就业很火爆。相反,初次就业率才更真实。因为有的.专业毕业生还没毕业,就被用人单位订走了;而有的毕业生毕业几个月了,才拖拖拉拉找到工作――这就很能说明问题。
初次就业率高,并非就牛
答:协议就业率和升学出国率含金量才高
那么,初次就业率高的大学就“牛”了?“可不能简单地这么看。”南京一所高校就业办主任对这样的排名并不赞同。他说,就业率里还有名堂经:就业率一般是由协议就业率、灵活就业率、升学出国率三部分相加而成。一所高校的就业情况好不好,关键是看两个数据――协议就业率和升学出国率。
他说,含金量最高、最实在的还是“协议就业率”,也就是毕业生和单位正式签订就业协议的;其次是“升学出国率”,主要是考研成功或出国的毕业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两个数据越高,说明学校的就业层次、稳定性越高。
而所谓的灵活就业率可能就含有不少“水分”了,自主创业、自由职业等都包括在里面。“灵活就业率越高,可能学生就业就越不稳定。”
为什么呢
矿大就业率高苏大就业率低
越是知名的高校,就业率自然会越高了,这是很多人理所当然的想法。可白皮书上清楚地说“不”。相反,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学校在就业上却有着骄人的成绩。
中国矿业大学的初次就业率最高,达97.22%,而在本科院校中并不冒尖的常州工学院紧邻其后,以96.99%的成绩列居第二。这在高校招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看来,并不稀奇。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老师告诉记者,“常州工学院的专业设置以工科为主,如机械类、材料专业、测控技术、电气自动化专业,这些都是市场供不应求的。”
而中国矿业大学就业率最高也有其特殊的原因,专家告诉记者,“矿业类的专业是学校特有的,这个专业其他学校也无法开设,学生自然容易就业。而且这所高校地处苏北的徐州,学生的就业期望值相对要低一些,很多学生愿意留在苏北工作,不挑不拣,工作当然好找。”
相比之下,历年高招中都非常火爆的苏州大学今年初次就业率只有53.23%,而南京财经大学的初次就业率为67.79%。“这类高校偏文科的专业过多,市场已经‘吃’不下文科生了。”一位就业专家告诉记者,以苏大为例,这是一所综合院校,有文科、师范、医学类等各种门类的专业,其理科就业状况不错,但是文科就业不算太理想,影响了最终排名。
为什么呢
大气就业率高法学就业率低
四年前,张同学以高分考进了工商管理这个热门的专业,四年后的他却在职场频频受挫,难寻饭碗。“真是搞不懂,当初怎么有那么多人考这个专业。”小张百思不得其解。
根据白皮书的统计,一些所谓的“热门”专业就业其实很糟糕。比如,法学类就业率68.20%,工商管理类77.01%,新闻传播学类70.69%。
“工商管理、新闻、法学等等专业都是几年前大热的专业。”高校就业负责人分析,当初很多高校就冲着考生的报考热情开设了这类专业,导致目前这类专业人才过剩。相反,一些看起来生冷的学科就业率却遥遥领先。大气科学类94.18%,地矿类97.45%、水利类92.89%、航空航天类93.83%。“这些专业就业好是因为都是特色的专业。”他还分析,这类专业主要是高校依托行业背景设置的,有的还是为行业订单培养的,自然就业不愁。
相关新闻
现在什么人才最宝贵?营销!
快报讯(记者项凤华)招聘会的参与企业数量,历来是衡量人才市场“冷热”的重要指标。记者昨天从省市人才市场获悉,今年2月以来,营销、IT、财务类人才十分走俏。
据悉,目前人才需求数量较大的前十个专业(职位)依次是:销售、工程机械、电子电器、财务审计、IT、生产制造、人事行政、物流、服务、建筑。
专家建议,在目前就业困难的情况下,不妨采取灵活多样的就业方式,比如到基层一线就业,到中小企业一线就业,到西部边远地区一线就业;先就业后择业。
毕业生往南京跑苏北“入不敷出”
“你们这所学校在哪儿?”风景优美、设施完备,看着招聘展位上的学校实景图,小丁心动了,准备掏出包里的简历。“在建湖。”招聘人员热情地回答。“建湖”两个字刚蹦进小丁的耳朵,正掏简历的手立马停止了动作。“啊?我的家乡啊?那算了。”小丁匆匆走开。
小丁是建湖人,在南京读大学。找工作时,她就给自己下了明确的目标:只想在南京工作,苏北地区坚决不考虑。据了解,像小丁一样倔强的毕业生其实并不算少数。
“南京就业的压力其实最大了。2008年全南京市一共接受了7万多名毕业生,而实际上南京当年的本地生源还不到3万人。”南京一位高校就业负责人一个劲地感慨,这么多人挤在南京,哪有那么大空间啊?同样的情况在苏南地区上演着:无锡市2008年本地毕业生约3万人,接受毕业生达34875人;苏州毕业生44350人,接受毕业生56138人;常州毕业生20942人,接受了24463人。可是,在苏中、苏北地区却都是截然不同的景象,几乎所有城市都是“入不敷出”。盐城地区最为明显,2008年有毕业生34323人,但最终只有20994名高校毕业生愿意“屈尊”到盐城工作。
“高考填志愿、考公务员、找工作都一样,大家都一窝蜂往南京等苏南各地挤。”这位就业办负责人特别呼吁,其实,大家不妨把触角伸长,在偏远地区发展的空间才会更大。
填报志愿不能完全看就业率
听说有这么一本统计高校就业率的白皮书,今年的高考考生家长王先生十分高兴,“今年填志愿有着落了,哪个专业就业率高,我就填哪个!”
高校的招生就业专家都给王先生泼了冷水,“填报志愿要慎重参考就业率。”昨天,南京一所高校就业处处长分析,现在就业好的专业,四年后也未必热。市场需求是不断变化的,不少专业的就业率也会出现比较大的波动。
哪些专业的就业率会波动?作为就业专家的他分析,一些常见的工科专业,就业情况波动就会很小,如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工程、水利工程、土木工程等等,随着技术的发展,这些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将很大;而文科中一些偏软的专业,就业状况也不是太稳定,比方说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行政管理等等。
篇4:大学生签约率近两月上升
大学生签约率近两月上升
独立调查机构“麦可思人力资源信息管理咨询公司”昨日(1日)发布的调查显示,截至8月25日,2009届大学毕业生的全职工作签约率为57%,较上月的49.5%上升了7.5个百分点,
这次调查从今年7月26日开始,8月25日结束。收回独立IP地址的2009届大学毕业生有效答卷共26065份,其中本科11917份,高职高专14148份。
调查显示,1月,应届大学生全职工作签约率只有18%左右,2、3月份有了部分上涨,4月、5月、6月基本稳定在40%左右,
从7月份开始,签约率有了快速上升。
专家分析,签约率的快速上升,可能和当前中国经济快速回暖有关。
从被调查者所在各省/市的签约情况来看,上海以67%的比例仍居榜首。四川与甘肃签约率以64%并列第二。四川签约率从3月起一直居于前列,应该与灾后重建对应届毕业生的'需求的刺激有关。
而浙江、广东等发达地区,由于金融危机影响,签约率回升略慢于其他省份。截至8月25日,浙江省签约率为56%,广东为55%。
从被调查者所在专业来看,2009届能源动力类、地矿类、测绘类等本科专业签约率仍然很好。总体而言,签约率排在前20位的本科、高职高专专业中仍以理工科类专业居多,其中工科专业更显优势,而往届就业热门的经管类专业仍旧榜上无名。
篇5:广东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仅1%
广东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仅为1%!12日,由广东省就业服务管理局、华南农大、智联招聘联合举办的“大学生就业创业大讲堂—就业有位来”活动上,省就业服务局副局长唐圣章透露,广东大学生创业成功率远低于全国2%的平均水平,比江浙、上海4%的成功率更低。
唐圣章说,国家和广东省对创业扶持是不遗余力的,但创业者应该考虑创业质量问题。
新企业同比升近四成
在鼓励创业、创新的大背景下,国家、广东省以及广州市,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激励、扶持举措,比如免场租,给社保补贴,商事登记享受快捷、免费的服务等。
南粤大地掀起了空前高涨的创业热情。广东省就业服务局的统计显示,今年前4个月,广东促进创业7.58万人,带动就业22.38万人,全省小额担保贷款发放2.19亿,比前一年增长了67.5%。今年来自工商部门的统计显示,一季度全省新登记企业13.14万户,同比上升37.96%。
按照广东创新驱动战略规划,预计到“十三五”末,广东研发投入将占GDP的2.8%,技术自给率将达到78%,鼓励创新、创业将成为新常态下就业工作的必然选择。
欧美创业成功率20%
不过,唐圣章介绍,目前广东创业仍面临创业融资难、门槛高、创业能力偏低、服务不足、热情不高等系列问题,创业成功率总体偏低,创业带动就业的稳定性亟须提高。
据介绍,广东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仅1%,而欧美平均水平为20%。
唐圣章介绍,广东将继续加大力度扶持创业,每年投5亿成立基金吸引社会力量关注创业。省政府出台的《关于进一步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意见》,降低了创业门槛与成本,政策支持力度空前。
据介绍,去年,广东登记未就业大学生24744人,其中生源地为广东的0人,目前已有89.7%完成了就业。
篇6:广东仅7.61%本科生签约同比大降逾半
严峻
供:预计今年广东求职的高校毕业生将超50万人,达历史新高。
求:进场用人单位数量相比去年减少20%以上,进场用人单位招聘岗位数相比去年也减少20%以上。
本报讯(记者卢文洁通讯员赖红英)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除了严峻,还是严峻!昨日广东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公布的一系列数据令人心惊:截至3月10日为止,广东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的签约率为7.61%、专科毕业生的签约率为8.43%、毕业研究生的签约率为14.87%,相比同期下降了50%以上。
高校毕业生较去年增14%
广东20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33.1万人,相比去年增长14.2%,再加上外省来粤求职人数,以及之前办理了暂缓就业的大学生和今年被企业裁减人员中的高校毕业生,预计今年广东求职的高校毕业生将超过50万人,达到历史新高。
根据省教育厅统计,从广东已经举办的36场招聘会来看,进场的用人单位质量明显下降,参与招聘会的金融、经济、房地产等类型企业大幅减少,进场用人单位数量相比去年减少了20%以上,进场用人单位招聘岗位数相比去年也减少了20%以上。
学生急盼政府“救就业”
华南理工大学软件专业大四毕业生李真说,相比起来软件行业所受冲击没有金融和制造业大,但是就业情况依旧令人迷惘。他们班上有38名同学,目前签约的仅有五六人。李真本人在做两手准备,考研的同时也在一些重大招聘场次上投简历。他说,大家都知道今年的严峻,就业期望已经一调再调,只求“先就业后择业”。
面对这场“就业危机”,不少毕业生非常焦灼。大四学生小张(化名)来自某重点大学,失眠一年多终于熬不住去心理医院门诊求医。小张说,刚上大三他和其他同学都已开始紧张,很多人都是一手准备考研一手准备找工作。平时除了上课泡图书馆,还要想办法去实习找兼职,以积累社会经验为找工作打好基础。即便如此,大家信心不大,深感前路迷茫。
广东省教育厅表示,高校毕业生普遍存在较明显的就业焦虑心理,他们对就业的期望值已在不断调适,但希望政府采取措施、出台新政策扶持就业的愿望非常强烈。
“长期的高就业率掩盖了问题”
省教育厅副厅长直言:“教育部门拿不出说明就业形势严峻的科学数据,使政府关注的重心落在农民工问题上。”
广东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其表示,广东不会出台新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但会在落实和细化原有政策上推出新的举措。同时他透露,省教育厅将委托各大高校到学生一线作调研,准确掌握大学生对政府出台促就业政策的预期,并在2~3周内形成政策建议,以促进相关部门制定出台以人为本的扶持大学生就业的新举措。
针对解决大学生下基层就业的问题,罗伟其希望对下基层大学生的落户政策能再宽松一点;政府应出台激励企业接纳、培养大学生的政策,让大学生有机会下企业实习,在实习过程中转变就业观念,从而愿意在中小企业就业。
昨日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并无省领导出席,这是否说明了省领导并不重视高校就业问题?对此主管就业的省教育厅副厅长李小鲁直言,他拿不出什么政策来让领导大力度推动高校就业,请领导到会意义并不大。而客观来说,多年来广东地区就业情况的宽松,使得省领导在这个问题上容易保持乐观态度,虽然媒体一直宣传就业难,但领导们对严峻形势还是比较缺乏理性认识。但更重要的责任还在教育部门。李小鲁说,教育部门拿不出说明就业形势严峻的科学数据,致使政府关注的重心落在农民工问题上。
李小鲁也批评了高校抓就业的不足。广东高校长期来的高就业率掩盖了问题,许多高校领导、就业中心虽然认识到形势严峻,但还没能在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改革。就业紧张问题不会在短期内缓解。
广东5至7月
千场招聘会进校园
据新华社电今年5月至7月的高校毕业生求职高峰时段,广东省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将会同教育主管部门以及高校,在校园组织举办1000场现场招聘会和100场就业指导校园巡讲活动。据介绍,省劳动与就业保障厅正在研究制定广东省关于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指导文件,将出台系列优惠政策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
篇7:北京大学生就业签约率偏低的背后
北京大学生就业签约率偏低的背后
3月16日,在北京女大学生专场招聘会上,应届毕业生在寻找合适的岗位。
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699万人,比增加19万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学毕业生最多的一年。,或许成为史上最难就业年――
俗话说:“皇帝的女儿不愁嫁!”现如今,这句话已成了传说。近日从20北京毕业生就业推进工作会上传出信息,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签约率为28.24%,其中研究生36.59%,本科生26.6%,专科生16.84%。
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699万,比20增加19万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学毕业生最多的一年。作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风向标”,北京地区大部分毕业生还在为“饭碗”苦苦寻觅。年,或许成为史上最难就业年。
岗位待遇和重要性不如往年
再过两个月,应届大学生就要离开学校奔赴工作岗位了。然而,在这个学子对未来充满无限憧憬的时刻,许多人却忧心如焚:手里缺少一张“offer”。
在近日召开的北京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上,北京市教委副主任付志峰表示,近年来,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上升,今年共有22.9万人,比去年增加约9000人,就业压力较大。虽然用人机构较早启动了招聘工作,但岗位数量和质量均有所下降。其中,民营企业提供的岗位数量下降较多,而大部分用人机构提供的岗位待遇和重要性也不如往年。
据了解,目前北京毕业生就业签约率高于平均数的高校有29所,其中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电子科技学院签约率超过60%,9所高校签约率不到5%,主要集中在艺术类院校和高职院校。
付志峰认为,今年就业签约率不高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考研考博的最终结果没出来,这部分毕业生占很大比例;二是专科、高职毕业生还在顶岗实习,签约的高峰一般在7月份。另外,艺术类院校毕业生灵活就业比例较大,签约率较低。
用人单位岗位需求下降
显然,今年大学生就业签约率偏低,不止北京,上海、广东也只有二三成。
北京市人力社保局副局长张祖德认为,近期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就业岗位需求减少,传统就业岗位趋于饱和,使得岗位需求数量下降。另一方面,部分毕业生对就业和事业的结合度以及对岗位的.要求都提高了,这也相应增加了就业压力。
据统计,今年北京生源毕业生为8.4万人,比去年减少了1.2万人,降幅12.5%。2013年北京市属各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需求人数为9.8万个,同比减少了1.6万个,总量降低了14%。加上民营企业因经济增长放缓,也减少了岗位需求,这导致2013年北京地区大学生就业难度加大。
业内人士分析,大学生就业难除了有经济形势和需求变化等原因,也有一些结构和观念的原因。北京生源毕业生适应市场的意识不强,择业标准过高,不愿到基层就业,甚至“有业不就”。
北京将积极开发就业岗位
今年,北京市人社局、北京市教委加大与高校的合作,确保北京本地生源就业率不低于95%,有就业意愿的北京家庭经济困难生源将全部实现就业。
据了解,自2013届毕业生招聘工作启动以来,北京高校就业指导中心已举办83场毕业生双选会,参会用人单位6799家,共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18.4万余个;北京地区各高校共召开大型校园招聘会398场,提供32万多个岗位。同时建立了高校毕业生生源信息发布机制,结合北京地区毕业研究生数量增长的实际,还增加了研究生就业双选会场次。
北京市人社局有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北京将积极开发就业岗位,尤其开发更多传统企业和小微企业的智力密集型岗位,并完善小微企业吸收毕业生的金融、税收、社保补贴、档案管理等政策;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城乡基层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就业;鼓励文化创意产业、资源节约型产业吸纳相关专业人才。
目前北京市正全力推进大学生就业,在举行大型招聘会的同时,将举办更多小型化、专业化的招聘会,满足不同层次的就业需求,让毕业生自由流动、自主择业。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马林表示,将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到京外就业,到中小企业就业,用创业带动就业,设立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一站式”服务平台和“绿色通道”。对于有就业愿望而没有落实就业去向的毕业生要进行重点帮扶。
篇8:沪高校毕业生签约高峰未现 部分学校签约率仅两成
沪高校毕业生签约高峰未现 部分学校签约率仅两成
每年的三四月都是高校毕业生的签约高峰,但今年2013届毕业生的签约高峰并未如期而至。记者采访发现,今年上海多数高校目前的签约率只达到2成左右,毕业生普遍感觉到就业的寒意。部分高校负责就业的老师坦言,今年就业形势堪比金融危机。
2013年上海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17.8万人,与去年持平。但从各高校反馈的数据来分析,由于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金融和制造业等往年的招聘大户今年都缩减了招聘的数量,多数外资企业也减招甚至不招。
就业形势不好毕业生考研出国增多
28日,55家企业在华东政法大学设摊招聘,提供了近500个就业岗位。华政商学院专门将学院今年所有应届毕业生的资料集订成册,发放给有意向的企业挑选。而国际法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寿新宝则带着学生的'简历来为学生找“婆家”。寿新宝说,一些学生在实习,无法赶回学校来,所以就帮着看看,有适合的就推荐。他表示,由于今年就业形势转寒,学院应届毕业生选择考研和出国深造的人数占到了差不多一半,比往年增加了一成多。“金融单位是我们学院的就业大户,但今年却很少有主动到学院里来要人的,还有外资企业也是,招聘的人数明显下滑,学生也都感觉到了寒意,有的也就铁了心考研或出国深造。
从其他一些高校反馈的信息看,今年上海高校应届毕业生选择出国深造和考研的人数整体在增加。上海一高校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分析,每年一旦就业形势不好,考研人数就会上升。
中医药专业就业转暖企业更注重工作能力
中医药专业就业面窄一直是让毕业生们发愁的问题,但今年却出乎意料转暖,目前,半数以上毕业生已找到意向单位。在前天举行的上海中医药大学2013届春季校园招聘会上,有近百家用人单位现场设摊,提供了约个岗位,其中养生保健类企业占了半数以上,成为中医药专业毕业生的需求大户。
一家保健机构开出了一经录用月薪达4000元以上的优厚条件。相关负责人说:“中医、养生现在是很时髦的事情,学中医的学生当保健医生,以后将是一个很高端的职业。”一家五星级酒店在现场招聘中医推拿、理疗专业的毕业生。酒店的招聘人员表示,他们非常看好中医药大学毕业生良好的专业背景。
学校研工部副部长段艳霞分析,医疗卫生、营养保健、体育康复等健康服务类产业的兴起,给中医药院校学生提供了就业空间,而且养生类企业对于专业对口的要求更高,主要关注的是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工作能力。
面对今年的就业形势,华东政法大学就业办主任黄巧荣给出了建议。她认为,大学生在找工作之前,应调整心态和期望值。大学生仅是一名普通求职者,学历仅是一个参考条件,应该更加务实地找工作。
篇9:沪高校总签约率目前仅3成 高校“开处方”提前就业
沪高校总签约率目前仅3成 高校“开处方”提前就业
据《新闻晨报》报道,今年大学毕业生就业遭遇“滑铁卢”。迄今为止,上海高校总签约率只有近3成,几乎可称“最难就业季”。据统计信息显示,今年全国共有699万名全国高校毕业生,比去年多19万,尽管上海毕业生人数和去年持平,但由于上海是全国大学生求职最热门的城市,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为此,本市一些高校在大学里开出“就业训练工厂”,模拟企业工作环境,提前让学生进行体验式实习。
就业期望薪水高于实际
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在哪里?从教育部发布的一系列信息来看,今年就业形势严峻的主要原因,包括国内外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国内就业人数增加及就业结构性矛盾。
但一些长期从事高校就业工作的“老法师”认为:除了大环境的影响,最重要的一点是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和现实有差距,一边是大学生毕业即可能面临失业,而另一边却是招聘企业难以招到中意的毕业生。“大学生就业,个人素质最重要。技能强、个人素质好的毕业生,到哪里都吃香。”
来自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对2012届毕业生的调查显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期望薪水与现实存在差距。从毕业生的期望薪水分布情况来看,本科生集中在2000元-5000元/月,高职生集中在2000元-3000元/月。硕士生集中在3000元-4000元/月及5000元/月以上的两个高峰,而博士生多期望薪水在5000元以上。分别比较各个学历层次毕业生的期望薪水与实际薪水,除高职毕业生的集中区域均落在2000元-3000元/月的`区间上之外,其他各个学历层次实际薪水的分布都较期望薪水的分布都有一定的差异,集中表现在高收入段的差异。
本科生按专业实际薪水的中位数排名,软件工程排第一,薪水在6000元左右;保险、工商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金融学等专业的薪水大致在5000元左右;而地理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历史学等专业的平均月薪在2500元左右。硕士生生物医学工程的薪水最高,平均月薪达到1.3万元,其次是电路与系统、概率论与数据统计。
高校“开处方”提前就业
各高校签约率高、平均薪水较高的专业,大多集中在应用类专业。大多数招聘企业传达出的讯息也显示:学历固然重要,但他们更看重学生的个人素质和技能。
“现在招聘企业对毕业生专业对口率要求高的主要集中在硕士生和博士生阶段,对本科生的要求更多是在技能上,很多企业不愿花大量时间来培训毕业生,希望招聘来的人上手快,所以应届毕业生就业要比有一两年工作经验的难很多。”上海东海学院校长项家祥表示。
为此,本市的一些高校“开处方”,在大学里开“就业训练工厂”,模拟企业工作环境,让学生进行体验式实习。东海学院去年在校内辟出场地,成立了两家会计事务所,由教师担当事务所的领头人,承接小企业的财务做账的活,学生从大三开始进入事务所实习,由教师手把手的教。“学生只要考出会计上岗证,就可开始做账,从做账到报税等一系列工作,学生全部亲历,进入企业后,立马就可上手,大大缩短了培训期,很受企业欢迎。”项家祥说,学院会计专业的学生一般从大二开始就准备考上岗证,50%的学生大三就能拿到证书。今年东海学院还将引进一家传媒公司,动画专业的学生可直接进入该公司实习。截至目前,东海学院今年的签约率已达到67%。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也在校内开出了“就业训练工厂”,模拟猎头公司的运营模式,设置了信息部、组织部、市场部。该校就业办主任经晓峰介绍,训练工厂主要针对的是校内就业困难的学生,比如沟通能力、专业技能欠缺的学生。他们可直接进入真实的工作环境,寻找工作机会。同时,工厂还将教授一些办公室用品的实际操作,比如传真机、复印机的使用,文档如何归类等等。“就业训练工厂”培训体系由三个阶段组成,总培训时间最长为3个月。每期有30个工位,学员找到工作即可离开工厂。
【广东:全省大学生签约率仅30%】相关文章:
6.签约发言稿
7.签约合同
8.签约主持词
9.读后感30
10.签约的主持词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