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表达?简明
“鸣笛”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语言表达?简明,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语言表达?简明,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篇1:语言表达・简明
语言表达・简明
吴六国《考试说明》要求“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这既是语言表达的目标,也包含着若干语言表达的技能。这里只谈语言表达的简明。
一、什么是简明
简明,就是简要、明白。简要,就是用较少的文字,把主要的意思说出来,不重复,不嗦;明白,意思清楚明白,不会令人费解或误解。概括起来说,简明就是用尽可能少的语言,传递尽可能多的信息,达到尺可能高的准确和可理解度。
现代社会里,一切工作,一切活动,都要求快节奏,高效率,运用语言也不例外。用语简明,就是达到运用语言高效率的一个基本条件。用语重复嗦,或者表达的意思不明白,都会影响表达效果。
例1:还有一种立体的会说话的图书,也很吸引人。它们的插图都是立体的。当你把书打开的时候,书里的人和动物马上会站起来,跃然纸上,栩栩如生。
这段文字说明的意思是,有一种立体的书能够活动。但是语言的够简明。“立体”的书和插图都是“立体的”,字面重复;“会活动”和“会站起来”,“吸引人”和“跃然纸上”,栩栩如生,意思重复;“当你把书打开的时候”,语言累赘。它可以修改如下:
还有一种书,插图是立体的。打开书,书里的人和动物会站起来,跃然纸上,栩栩如生。
修改后的文字,语言简洁,意思也很明确。
二、怎样做到语言表达简明
1.围绕中心,抓住要点
要做到语言简明,首先是每一句话都要围绕既定中心,不要节外生枝。不过仅仅围
绕中心还是不够的,还应该抓住要点。俗话说“简明扼要”,从表达上说,只有扼住“要”,才能做到简明。
例2:这种笨重的汉书使用起来是极不方便的。据说,秦始皇每天批阅的简牍文节有120斤重。西汉的时候,东方朔给汉武帝写了一篇文章,用了3000片竹筒,是由两名身强力壮的武士抬到宫庭里面去的。汉武帝把竹简一片一片地解下来看,足足用了两个月的时间才看完。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简牍文书“笨重”使用“不方便”。首句提出看法,接下去两句用两个事例说明这一看法。文字较简洁,意思很明确。最后一句是顺着第三句说下来的,并不全是说明“笨重”“不方便”的,因此应把它删去。
2.善于概括 巧用指代
无论是书面表达还是口头表达,都不能总是具体叙述而不作必要的概括。只有把必要的叙述和概括结合起来,表达才能简明。再者,运用必要的复指成分,也是表达中不可少的。不用复指成分,就会嗦。
3.避免重复 删除多余
鲁迅在谈到自己的写作经验时曾说过:尽量删除可有可无的文字。这是确保表达简明的又一方法。
例3:读下面的一则报道,本着语言文字要简明的原则,完成文后两题。
科学院举行超对称性和超引力学术讨论会
为加强基础理论工作和准备参加国际性粒子物理会议,中国科学院最近在郑州举行全国超对称性和超引力问题学术讨论会。对超对称性和超引力的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
“超对称性”和“超引力”是70年代在国际上才引入物理学中的新概念。在这次会上,介绍了当前国内外对于超对称性和超引力问题研究的情况,展开了热烈、自由的学术讨论,在某些问题上提出了一些新见解。
(1)应删除的两处语句是(写画线处的序号)
(2)应简略的一处语句是(写画线处的“序号”) ,这句可改为
这是一则完整的报道,有标题,有导语 ,有主体。一般说来,标题应是导语 内容的概括,导语 应是主体部分内容的概括。据此,这篇报道的标题概括地叙述了举办单位、会议内容、会议性质,因而①是必须有的,不能删除。导语 共有两句话。第一句概括叙述了会议的目的、举办单位及时间、会议的内容和性质,因而②不是可有可无的。但是,因为第一句已经表达了导语 该有的内容,再来一句说明会议的.内容,便同前一句重复,所以②是必须删除的,否则就显得嗦、累赘,而不简明。主体部分首句交代“超对称性”和“超引力”问题的由来,因而④是不能删除的。因为标题、导语 都已经说明会议是“学术”讨论会,所以⑥的“学术”是与上文重复的,可有可无的,应当删除。再看主体部分的⑤。因为上句已经出现了“超对称性”和“超引力”这两个概念,⑤处再一处出现,读来显得重复累赘,但又不能删除。倘使删除,是介绍国内外的什么情况又不明确,因此应该改用指代性词语作复指,如改为“对于这两个问题”,就会既“简”又“明”。有同学认为⑦应该删除,这是不对的。因为它是对这次学会讨论会所取得成绩的评价,没有最后这一分句,报道的主体部分便不完整。
这道高考题比较集中地反映出要做到语言表达简明应从三个方面作努力:一是围绕中心、抓住要点;二是巧用复指,善于概括;三是避免重复,删除多余。
当然,从中学生的表达来说,还要避免滥用修饰,滥加形容。
三、怎样避免表意不明
表意不明,令人误解或费解,是常见的语病,也是与“简明”的要求相违背的。怎样避免?
1.少用单音节词,多用双音节词。
有些单音节的多义词,一不小心,就会造成歧义。如“县里通知赵乡长15日前去汇报”一句中,“前”是多义词,可以理解为“15日之前”去汇报,也可以理解为“15日前往”县里去汇报工作。如果要表达的是前一个意思,应改用“之前”;如果要表达后一种意思,就在改用“前往”,并删除“去”。
2.调整语序,交代明确。
语序不当,交代不明,也会造成歧义。如“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偷偷地把这笔钱分别存入了两家银行”一句可以作多种理解,如果只是“背着总经理”,可以改为“他背着总经理,偷偷地和副总经理一道,把这些钱存入了两家银行。如果是“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可以改为“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把这笔钱偷偷地存入两家银行。还有其他理解、其他改法,这里不一一分析。
3.指代清楚,如实直说。
句中停顿的位置是否恰当,指代是否清楚,也影响着句意的表达。譬如:“这个精致的灯笼将作为今天得分最高嘉宾的礼品赠送给他。”这一句表达很不清楚。“作为嘉宾的礼品”,既
篇2:语言表达・简明
语言表达・简明
吴六国《考试说明》要求“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这既是语言表达的目标,也包含着若干语言表达的技能。这里只谈语言表达的简明。
一、什么是简明
简明,就是简要、明白。简要,就是用较少的文字,把主要的意思说出来,不重复,不嗦;明白,意思清楚明白,不会令人费解或误解。概括起来说,简明就是用尽可能少的语言,传递尽可能多的信息,达到尺可能高的准确和可理解度。
现代社会里,一切工作,一切活动,都要求快节奏,高效率,运用语言也不例外。用语简明,就是达到运用语言高效率的一个基本条件。用语重复嗦,或者表达的意思不明白,都会影响表达效果。
例1:还有一种立体的会说话的图书,也很吸引人。它们的插图都是立体的。当你把书打开的时候,书里的人和动物马上会站起来,跃然纸上,栩栩如生。
这段文字说明的意思是,有一种立体的书能够活动。但是语言的够简明。“立体”的书和插图都是“立体的”,字面重复;“会活动”和“会站起来”,“吸引人”和“跃然纸上”,栩栩如生,意思重复;“当你把书打开的时候”,语言累赘。它可以修改如下:
还有一种书,插图是立体的。打开书,书里的人和动物会站起来,跃然纸上,栩栩如生。
修改后的文字,语言简洁,意思也很明确。
二、怎样做到语言表达简明
1.围绕中心,抓住要点
要做到语言简明,首先是每一句话都要围绕既定中心,不要节外生枝。不过仅仅围
绕中心还是不够的,还应该抓住要点。俗话说“简明扼要”,从表达上说,只有扼住“要”,才能做到简明。
例2:这种笨重的汉书使用起来是极不方便的。据说,秦始皇每天批阅的简牍文节有120斤重。西汉的时候,东方朔给汉武帝写了一篇文章,用了3000片竹筒,是由两名身强力壮的武士抬到宫庭里面去的。汉武帝把竹简一片一片地解下来看,足足用了两个月的时间才看完。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简牍.文书“笨重”使用“不方便”。首句提出看法,接下去两句用两个事例说明这一看法。文字较简洁,意思很明确。最后一句是顺着第三句说下来的,并不全是说明“笨重”“不方便”的,因此应把它删去。
2.善于概括 巧用指代
无论是书面表达还是口头表达,都不能总是具体叙述而不作必要的概括。只有把必要的叙述和概括结合起来,表达才能简明。再者,运用必要的复指成分,也是表达中不可少的。不用复指成分,就会嗦。
3.避免重复 删除多余
鲁迅在谈到自己的.写作经验时曾说过:尽量删除可有可无的文字。这是确保表达简明的又一方法。
例3:读下面的一则报道,本着语言文字要简明的原则,完成文后两题。
科学院举行超对称性和超引力学术讨论会
为加强基础理论工作和准备参加国际性粒子物理会议,中国科学院最近在郑州举行全国超对称性和超引力问题学术讨论会。对超对称性和超引力的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
“超对称性”和“超引力”是70年代在国际上才引入物理学中的新概念。在这次会上,介绍了当前国内外对于超对称性和超引力问题研究的情况,展开了热烈、自由的学术讨论,在某些问题上提出了一些新见解。
(1)应删除的两处语句是(写画线处的序号)
(2)应简略的一处语句是(写画线处的“序号”) ,这句可改为
这是一则完整的报道,有标题,有导语,有主体。一般说来,标题应是导语内容的概括,导语应是主体部分内容的概括。据此,这篇报道的标题概括地叙述了举办单位、会议内容、会议性质,因而①是必须有的,不能删除。导语共有两句话。第一句概括叙述了会议的目的、举办单位及时间、会议的内容和性质,因而②不是可有可无的。但是,因为第一句已经表达了导语该有的内容,再来一句说明会议的内容,便同前一句重复,所以②是必须删除的,否则就显得嗦、累赘,而不简明。主体部分首句交代“超对称性”和“超引力”问题的由来,因而④是不能删除的。因为标题、导语都已经说明会议是“学术”讨论会,所以⑥的“学术”是与上文重复的,可有可无的,应当删除。再看主体部分的⑤。因为上句已经出现了“超对称性”和“超引力”这两个概念,⑤处再一处出现,读来显得重复累赘,但又不能删除。倘使删除,是介绍国内外的什么情况又不明确,因此应该改用指代性词语作复指,如改为“对于这两个问题”,就会既“简”又“明”。有同学认为⑦应该删除,这是不对的。因为它是对这次学会讨论会所取得成绩的评价,没有最后这一分句,报道的主体部分便不完整。
这道高考题比较集中地反映出要做到语言表达简明应从三个方面作努力:一是围绕中心、抓住要点;二是巧用复指,善于概括;三是避免重复,删除多余。
当然,从中学生的表达来说,还要避免滥用修饰,滥加形容。
三、怎样避免表意不明
表意不明,令人误解或费解,是常见的语病,也是与“简明”的要求相违背的。怎样避免?
1.少用单音节词,多用双音节词。
有些单音节的多义词,一不小心,就会造成歧义。如“县里通知赵乡长15日前去汇报”一句中,“前”是多义词,可以理解为“15日之前”去汇报,也可以理解为“15日前往”县里去汇报工作。如果要表达的是前一个意思,应改用“之前”;如果要表达后一种意思,就在改用“前往”,并删除“去”。
2.调整语序,交代明确。
语序不当,交代不明,也会造成歧义。如“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偷偷地把这笔钱分别存入了两家银行”一句可以作多种理解,如果只是“背着总经理”,可以改为“他背着总经理,偷偷地和副总经理一道,把这些钱存入了两家银行。如果是“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可以改为“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把这笔钱偷偷地存入两家银行。还有其他理解、其他改法,这里不一一分析。
3.指代清楚,如实直说。
句中停顿的位置是否恰当,指代是否清楚,也影响着句意的表达。譬如:“这个精致的灯笼将作为今天得分最高嘉宾的礼品赠送给他。”这一句表达很不清楚。“作为嘉宾的礼品”,既可以理解为送给嘉宾的礼品,也可以理解为嘉宾送人的礼品;句中的`“他”指代也不明,作为前一义时,可以理为“嘉宾”,作为后一义时,可以理解为“别人”。这个句子可以这样改:这个作为礼品的精致的灯笼,将送给今天得分最高的嘉宾。也可以改为:这个精致的灯笼是嘉宾准备的礼品,今天谁得分最高将送给谁。这样的修改,意思都是明确的。
这个例子让我们知道,为“简”而简,有时会事与愿违,表意反而不清楚。
四、典型题分析
1.下面一段话中有重复嗦的地方,在不影响原意的情况下,必须删除的有哪三处?把要删除部分的序号填在下面的横线上,只填3个。
一个人之所以会变坏的原因,除了受到坏的影响外,更重要的是他自己没有把握自己,受了坏人的影响,才逐渐变坏的;如果这个人能把握住自己,能抵制多方面的 各种 坏的影响,那么,他还会变坏吗?
删除部分: 、 、 。
这是第32题,考查通过修改使语言简明的能力。答案是:①(或②)、⑥、(⑨或○10)。
这段语言材料来自中学生作文,有不少多余的话,不够简明。“一个人之所以会变坏的原因”中,“之所以”与后面的“原因”,都是表原因,重复,两处必须删除一处。由于③处已说了“受到坏的影响”,所以⑥处“受了坏的影响”显得重复,必须删除。⑨处“多方面的”和○10处“各种”,都有表示不止一种的意思,因此两处中必须删除一处。
解答考题要注意“必须删除”的要求。如⑦处“才会逐渐变坏的”其实也可删除,但这不是“必须”删除的。如果将②③④三处一起删去,整个句子似乎也通,但原句“除了……外,更重要的……”这层意思也被删去了。这就不符合题目。“不影响原意”的要求了。
2.为使下面画线的语句简洁、顺畅并保持原意,需要删掉一些词语。在删改时哪些词语是必须保留的?将其序号填在横线上。
记得在一次期末考试中,在考完了语文后,我感觉相当不错,兴奋了很长的时间。
必须保留的词语是:
这是全国春的第25题,必须保留的是②③④⑦⑨。
这道题的材料也是来自高中生的作文。本题换一个角度考查语言表达要简明。材料的语言不够简洁,需要删改。但是,不论如何删改,其中表害原意的词语是不能删的,如“一次”“期末”“考试”“考完”“语文”。“保留原意”是修改语句中十分重要的要求。准确把握原意,是作出正确修改的前提,也是语言表达能力训练中一项重要内容。
3.下面一句话中,编号的地方有些是可删去的。请将可删去的序号写在题后横线上。
由于人体脂肪的密度远小于人体肌肉蛋白和水的密度,所以减掉一公斤脂肪后所减去的体积远大于由脱水而减少的体积。
可以删去的是
这是春季试卷的第25题。可以删去的是①②③⑤⑥⑦。
原句是一个因果关系的复句,脂肪密度远小于肌肉蛋白和水,是“因”,减掉脂肪的效果好,是“果”。①②③⑤⑥⑦可以删去是显然的。⑧不可以删,删去则文句不通。
五、练习与答案
1.为使下面画线的语句简洁、顺畅并保持原意,需删掉一些词语,在删改时哪些词语
是必须保留的?将其序号填在横线上。
站在讲台上的是一位曾经在北大工作了三年的年轻学者,他穿着一件大而黑的衣服,用
右手持教鞭,正在就关于当前的学术研究问题与会者作专题报告。
答:必须保留的词语是
2.下面一段话中的词语,在不影响原意的情况下,可以删除的有哪四处?把可以删除部分的序号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①在实际生活中,人们②大都有这样的体验:③常常有④那么一些文化产品,由于缺乏吸引力和感召力⑤而被人们拒绝接受,难以发挥⑥其应有的作用。只有健康而积极的内容与新颖而独特的形式达到完美结合并⑦由此产生强烈吸引力和巨大感召力的文化产品,⑧才
篇3:语言表达简明复习指津
语言表达简明复习指津
“简明”就是简要明晰,以最经济的语言传达尽可能多的信息,使人能明白无误地理解,不会产生歧义。综观高考题,对这一考点的考查体现了以下特点:题型以主观题为主,客观题为辅;考查形式趋向综合化,往往和其他考点一起考查,如20高考安徽卷第18题:请在保留主要信息的基础上,将下面一则手机短信压缩到15字以内。
我正在车上,环境嘈杂,通话不方便。9点到达目的地。等我到了目的地,会给你打电话,你也可以给我打电话。
这是考查语言表达简明的新题型。原文有很多次要信息,要根据表达需要把这些次要信息剔除。答案示例:车上不便通话,9点后联系。
对这一考点的复习,考生如果明确了赘余和表意不明的类型,就一定能命中十环。
一、明确赘余类型,力求表达简洁
1.滥用虚词而赘余
虚词在句中起的是“润滑剂”的作用,对虚词的赘余,考生尤其要“明察秋毫”。如:
①各级财政部门要提高科学管理水平,特别是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经费的管理上,要做到心中有数,全盘考虑,周密安排。
(年高考广东卷)
句中“对……上”赘余。类似的`还有:近乎于、来自于、被应邀等。
2.不明词语意思而赘余
有些词语本身已含有某种意思,但在句中又使用了一个和该词语意思重复的词或短语,这就造成了表达不简洁。如:
②艾滋病有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等三大传播途径,我们需要采取紧急行动制止它的传播,否则不采取紧急行动,将会迅速蔓延,给人类健康带来巨大的威胁。
(2006年高考湖北卷)
句中“否则”意即“如果不是这样”,与“不采取紧急行动”语意重复,表达不简洁。
类似的还有:十分优异、共同协商、非常嗜好(酷爱)、过度酗酒、前来光顾、可以堪称、留下的遗毒、继续再接再厉、过分的溢美之词、从心底发出的肺腑之言、众目睽睽的注视之下等。
3.顾此失彼而赘余
前后用词重复,顾此失彼造成赘余,使表达不简明。如:
③近年来,龙口市各行政村以南山精神为动力,在农村建设中励精图治、辛勤耕作,描绘着家园未来美好的远景。
(2006年高考山东卷)
句中“远景”指“将来的景象”,前面已用了“未来”,再用“远景”就使表达不简洁。类似的还有:关键……起主要(决定)作用、由于……的结果、约近65%左右、主要原因是……造成的、暂时充当一个临时角色、超过4600万人以上、报告厅里的座位真是座无虚席等。
二、明确歧义类型,力求表达明晰
1.多义词或多义短语造成歧义。如:
①请问,那些精美的图书是送第一中学图书馆吗?
句中“送”是个多义词,既可理解为“赠送”,又可理解为“运送”。
2.指代不明造成歧义。如:
②今天老师又在班会上表扬了自己,但是我觉得还需要继续努力。
(高考全国卷II)
句中“自己”指代不明,使句子有两种理解:一是老师表扬了老师自己,二是老师表扬了“我”。
3.修饰关系不明确造成歧义。如:
③提高早餐质量十分重要,早餐营养应提供占人体每天所需总量三分之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因而我们对待早餐一定不要马虎。
(2006年高考四川卷)
句中“三分之二”既可理解为只是“维生素”的定语,又可理解为“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定语,这是由于修饰关系不明确而造成的歧义。
4.随意省略造成歧义。如:
④曾记否,我与你认识的时候,还是个十来岁的少年,纯真无瑕,充满幻想。
(2006年高考浙江卷)
句中“还是个十来岁的少年”省略了主语,使得该句既可理解为“我”或是“他”“还是个十来岁的少年”。
5.结构层次切分不一造成歧义。如:
⑤李浩等同志认为杜甫有浓厚的门第等级观念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这个句子由于层次切分不一,使得句子表意不明,既可理解为这个观点是李浩等同志提出的,这个观点是值得商榷的;又可理解为这个观点是别人提出的,李浩等同志认为这个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总而言之,尽管高考对这一考点的考查新题迭出,但如果把握了赘余和歧义的类型,考生就能游刃有余,巧妙应对。
篇4:语言表达简明(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语言表达简明(苏教版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明确考点与及做到简明的要求
(2)、明示简明的考题类型及应试技巧
(3)、能够做到不说废话、正确使用词语、合理安排句子。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简明”内容的学习,学会续接句子、消除歧义、选择表意是否明确的句子和删减修改使之简明等几种高考命题的解决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增强表达信心
教学过程:
一、考点要释
何谓简明?简明就是用最经济的语言材料传递最大的信息量,达到最高的准确性,收到最佳、最大的表达效果。①不罗嗦重复,不说多余的话。--简简单单
②表述要清晰,明白易懂。 --明明白白
二、语言简明主要表现
1、不罗嗦
例1:为使下面画线的语句简洁、顺畅并保持原意,需要删掉一些词语。在删改时哪些词语是必须保留的?
记得在 ① 一次 ② 期末 ③ 考试 ④ 中 ⑤ ,在 ⑥ 考完 ⑦ 了 ⑧ 语文 ⑨ 后 ⑩ ,我感觉相当不错,兴奋了很长时间。
2、不费解
例2:阅读下面一句不好的译文,回答:地方法院究竟允许不允许在学校附近修建剧场?)
地方法院今天推翻了那条严禁警方执行市长关于不允许在学校附近修建任何等级的剧场的指示的`禁令。
3、不歧义
例3:下列个句中,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这个精致的灯笼将作为今天得分最高的嘉宾的礼品赠送给他。
B.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分别存入了两家银行。]
C.这次考试不难,但由于他准备得不够充分,差点儿就没及格。
D.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的工作一定要有新的起色。
4、不杂糅
例4:这次网络短训班的学员,除北大本校人员外,还有来自清华大学等15所高校的教师、学生和科技工作者也参加了学习。
三、语言表达简明方法
要想做好“语言表达的简明”类型的题目,我们必须加强分析能力的培养,首先应多读书,培养语感;再次要多练习,熟能生巧;最后在练习中还要归纳一些技巧。具体说来,我们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1、仔细辨析并列短语的各个成分之间是否有关系交叉或重复的,如有则酌情删除。
2、对语段中混入的冗余的语句,可用话题提取法加以排除。
3、对歧义造成的语意不明,可以有针对性地采用如下方法:
①变换词语法。它主要运用于因多义词的词义不确定造成的歧义,多音字的读音不确定造成的歧义,兼类词的词性不确定造成的歧义。如:“他好说话”,只要把“好”改成“喜欢”,“好”就消除了歧义。
②语境消除法。如:“我要热饭”,后面再加一句“不要冷饭”,即可消除歧义。
③标点法。如:“中国队打败了美国队获得了冠军。”只需加一标点,成了“中国队打败了美国队,获得了冠军。”就可以消除歧义。
四、能力训练
五、小结本课内容:
语言表达简明是学习语文的一种要求,也能呀我们的语言增加美感。除了简明,还有哪些要求呢?这个问题留给大家思考,并请预习下面内容。
篇5:语言表达技巧
情景再现
情景再现定义:在符合稿件需要的前提下,以稿件提供的材料为原型,使稿件中的人物、事件、情节、场面、景物、情绪。。。在朗朗读者脑海里不断浮现,形成连续活动的画面,并不断引发相应的态度、感情,这个过程就是情景再现。
(一)理清头绪:脑海里连续活动的画面----开头是?----接下来的变化?---如何发展?---结果?---那里是特写?---要心中有数,不温不火。
(二)设身处地:处于事件的情理之中,主要是获得现场感,产生“我就在”的感觉。
(三)触景生情:是情景再现的核心,朗读中特别强调积极的反映,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一个具体的“景”的刺激,马上引起具体的“情”,又要完全符合稿件的要求。
(四)现身说法:既然稿件中的情景始终“再现”,那么,把这情景再现的过程转述出来,朗诵者在脑中再现了文章中的情景,经过自己的消化吸收,加工制作,使听众产生某中情景的再现,从中受到感染。
内在语
定义:是指那些在朗读中文章的语言所不便表露、不能表露或没有完全表露出来和没有直接表露出来的语句关系和语句本质。(即话里有话、弦外之音)
内在语的两大功能:揭示语句本质和语言链条
内在语的六种基本类型:发语性内在语、寓意性内在语、关联性内在语、提示性内在语、回味性内在语、反语性内在语
对象感
定义:对象感就是,朗读者必须设想和感觉到对象的存在和对象的反映,必须从感觉上意识到听众的心理要求愿望情绪等并由此而调动自己的思想感情,使之处于运动状态。
面对屏幕是在“目中无人”的环境中,朗读者要努力做到“心中有人”。对象感正是被朗读者用来作为使思想感情处于运动状态的一种手段,一种途径,属于某种联想想象的东西。
在朗读中感受到受众的存在,时时处处为他们着想,感觉到他们的确在听、在想,产生感情上的共鸣。
停连重音
一、停连定义:顾名思义,有停顿、有连接才能更好的传神达意。在朗读中,语言的层次之间、段落之间、语句之间,总有休止中断的地方,时间有长短,都属于停顿范畴;有些不休止、不中断的地方,特别是有标点符号不休止、不停顿的地方,就是连接。
(二)重音定义:一篇稿件有许多表达独立意思蕴涵一定情感的语句组成,对那些重要的,主要的词或词组,朗读时,要着重强调,以便突出的明晰的表达出具体的语言目的和具体的思想感情。我们着重强调的词或词组就是重音。
语气
语气是朗读表达技巧之一。它是思想感情运动状态支配下语句的声音形式。语气有两方面构成:(1)一定的具体思想感情(2)一定的具体声音形式;二者相辅相成,前者决定后者,后者对前者有反作用。
具体的思想感情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1)语气的思想感情(2)语气的分量;这是语气的灵魂。
语气的声音形式可以说是语气的躯体,语气的感情色彩和分量将通过恰当的声音形式体现出来。
节奏
节奏是朗诵创作过程中所运用的一种重要表达技巧。主要表现在有声语言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回环往复。把握节奏,首先要引发思想感情,使之处于运动状态;重要的是把握有声语言的变化,这变化不同于停连、重音,也不同于语气,要着眼于“回环往复”。
运用节奏技巧,掌握的几种方法:
(1)欲抑先扬、欲扬先抑
(2)欲停先连、欲连先停
(3)欲轻先重、欲重先轻
(4)欲快先慢、欲慢先快
【语言表达?简明】相关文章:
5.简历,越简明越好
6.简历格式简明清晰
10.语言表达创新题型热身训练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