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一课一练
“oppr”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岳阳楼记》一课一练,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岳阳楼记》一课一练,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岳阳楼记》一课一练
《岳阳楼记》一课一练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谪守 属予作文 浩浩汤汤 一碧万顷 山岳潜形
宠辱偕忘 薄暮冥冥 噫 樯倾楫摧 霏 汀
二: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不以物喜 岳阳楼之大观也 而或长烟一空 作文以记之
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 或异二者之为 江湖之远
浊浪排空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此乐何极 先天下之忧而忧
长烟一空 然则北通巫峡 感极而悲者矣 前人之述备矣
百废具兴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去国怀乡 宠辱偕忘
增其旧制 属予作文以记之
朝晖夕阴 春和景明 连月不开 沙鸥翔集 谪守
长烟一空 吾谁与归 微斯人 居庙堂之高
处江湖之远 进 退 前人之述备矣
波澜不惊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或异二者之为
不以物喜 日星隐曜 至若 若夫
浮光跃金 静影沉璧 薄暮冥冥
三:翻译句子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4、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5、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6、微斯人,吾谁与归
四、选择
1、从全文看,作者对“感极而悲者矣”和“其喜洋洋者矣”这两种人抱什么态度
A否定“感极而悲者矣”,肯定“其喜洋洋者矣”。
B对两种人都抱肯定态度。
C肯定“感极而悲者矣”,否定“其喜洋洋者矣”。
D对两种人都抱否定态度。
2、“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是指
A“迁客骚人”和“商旅”
B “淫雨霏霏,连月不开”和“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C“去国怀乡……感极而悲者矣”和“心旷神怡……其喜洋洋者矣”
D“居庙堂之高”和“处江湖之远”
3、 读第五自然段,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
A“居庙堂之高”的意思是居住在高高的庙堂里。
B“处江湖之远”的意思是在遥远的江湖间漂泊流浪。
C这段文字运用了引用和排比的修辞手法。
D“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明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
五、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一)第一段运用的表达方式是 ,其中 写出了滕子京的政绩(即重修岳阳楼的原由)。
重修岳阳楼的盛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前人之述备矣”与________________形成照应。
(二)第二段重点写岳阳楼及其周围的景色,引出迁客骚人各不相同的“览物之情”。其中描写洞庭湖浩瀚之景的句子是 。说出“迁客骚人”可能有不同情怀的句子是 ,这句话起到 作用。(结构上)
从空间角度写洞庭湖湖面广阔的句子是 ;从时间角度写洞庭湖景色的句子是 。
“迁客骚人”情感变化的原因是 和 。
(三)第三四段分别从阴、晴两种不同的天气引出人们的感受,表现出迁客骚人因物而悲或喜的心情。其中写“悲”的句子是 ;
写“喜”的句子是 ;写天气阴冷的句子是 ;写天气晴朗的`句子是 。
描写微波时水面月光的句子是 ;描写无风时水中月影的句子是 。
从花鸟草鱼落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第五段从迁客骚人引发进一步的 (表达方式),正面阐述作者的观点,借“古仁人”来抒发自己 的旷达胸襟和 的政治抱负,这是全文的中心,前文的叙事、写景、抒情都是为了抒发这一政治抱负服务的。
文段中“进”照应________,“退”照应________。
在文段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喜—________ 民—________进—________ 忧—________
(五)第六段的写作时间,目的是为了 。
篇2:《兰亭集序》一课一练及答案
《兰亭集序》
课标导航
(1) 知识目标:了解序文的特点,掌握实词“修、期、致、临、次”等词的意义;背诵全文。
(2) 能力目标:体会文章精练优美、自然清新的语言;借助注释疏通文意,理清文章的思路结构,提高文言阅读能力;
(3) 情感目标:理解作者在文中由喜到悲的感情变化,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含的积极情绪。
预习知新
1. 字音填充
癸( )丑 会籍( )( ) 修禊( ) 流觞( ) 管弦( )一觞( )游目骋( )怀 放浪形骸( ) 曾( )不知 临文嗟( )悼( ) 趣( )舍万殊 彭殇( ) 虚诞( ) 若合一契( )
一、 词语解释:
1、 足以极视听之娱 极:
2、 是日也,天朗气清 是:
3、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致:
4、 少长咸集咸:
5、 茂林修竹修:
6、 及其所之既倦 既:
7、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兴:
8、 向之所欣 向:
9、 致:1、所以兴怀,其致一也致:
2、家贫,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致:
10、 次:1、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次:
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陈涉世家》)次:
11、 期:1、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期: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邹忌讽齐王纳谏)期:期年:
3、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陈太丘与友期)期:
12、 修:1、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修:
2、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修:
3、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岳阳楼记》)修:
13、 列坐其次 其次:
14、 亦将有感于斯文 斯文:
15、 引以为流觞曲水 以为:
16、 所以游目骋怀 所以:
17、 解释下列“之”字的用法:
①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之”:
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之”:
③仰观宇宙之大。“之”:
④放浪形骸之外。“之”:
⑤向之所欣。 “之”:
⑥每览昔人兴感之由。“之”:
⑦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之”:
⑧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之”:
⑨暮春之初。 “之”:
⑩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 “之”:
(/wenxue/)
《兰亭集序》
课标导航
(1) 知识目标:了解序文的特点,掌握实词“修、期、致、临、次”等词的意义;背诵全文。
(2) 能力目标:体会文章精练优美、自然清新的语言;借助注释疏通文意,理清文章的思路结构,提高文言阅读能力;
(3) 情感目标:理解作者在文中由喜到悲的感情变化,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含的积极情绪。
预习知新
1. 字音填充
癸( )丑 会籍( )( ) 修禊( ) 流觞( ) 管弦( )一觞( )游目骋( )怀 放浪形骸( ) 曾( )不知 临文嗟( )悼( ) 趣( )舍万殊 彭殇( ) 虚诞( ) 若合一契( )
一、 词语解释:
1、 足以极视听之娱 极:
2、 是日也,天朗气清 是:
3、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致:
4、 少长咸集咸:
5、 茂林修竹修:
6、 及其所之既倦 既:
7、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兴:
8、 向之所欣 向:
9、 致:1、所以兴怀,其致一也致:
2、家贫,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致:
10、 次:1、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次:
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陈涉世家》)次:
11、 期:1、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期: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邹忌讽齐王纳谏)期:期年:
3、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陈太丘与友期)期:
12、 修:1、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修:
2、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修:
3、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岳阳楼记》)修:
13、 列坐其次 其次:
14、 亦将有感于斯文 斯文:
15、 引以为流觞曲水 以为:
《兰亭集序》一课一练及答案(5)《兰亭集序》一课一练及答案(5)16、 所以游目骋怀 所以:
17、 解释下列“之”字的用法:
①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之”:
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之”:
③仰观宇宙之大。“之”:
④放浪形骸之外。“之”:
⑤向之所欣。 “之”:
⑥每览昔人兴感之由。“之”:
⑦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之”:
⑧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之”:
⑨暮春之初。 “之”:
⑩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 “之”:
《兰亭集序》
课标导航
(1) 知识目标:了解序文的特点,掌握实词“修、期、致、临、次”等词的意义;背诵全文。
(2) 能力目标:体会文章精练优美、自然清新的语言;借助注释疏通文意,理清文章的思路结构,提高文言阅读能力;
(3) 情感目标:理解作者在文中由喜到悲的感情变化,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含的积极情绪。
预习知新
1. 字音填充
癸( )丑 会籍( )( ) 修禊( ) 流觞( ) 管弦( )一觞( )游目骋( )怀 放浪形骸( ) 曾( )不知 临文嗟( )悼( ) 趣( )舍万殊 彭殇( ) 虚诞( ) 若合一契( )
一、 词语解释:
1、 足以极视听之娱 极:
2、 是日也,天朗气清 是:
3、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致:
4、 少长咸集咸:
5、 茂林修竹修:
6、 及其所之既倦 既:
7、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兴:
8、 向之所欣 向:
9、 致:1、所以兴怀,其致一也致:
2、家贫,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致:
10、 次:1、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次:
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陈涉世家》)次:
11、 期:1、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期: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邹忌讽齐王纳谏)期:期年:
3、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陈太丘与友期)期:
12、 修:1、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修:
2、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修:
3、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岳阳楼记》)修:
13、 列坐其次 其次:
14、 亦将有感于斯文 斯文:
15、 引以为流觞曲水 以为:
16、 所以游目骋怀 所以:
17、 解释下列“之”字的用法:
①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之”:
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之”:
③仰观宇宙之大。“之”:
④放浪形骸之外。“之”:
⑤向之所欣。 “之”:
⑥每览昔人兴感之由。“之”:
⑦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之”:
⑧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之”:
⑨暮春之初。 “之”:
⑩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 “之”:
2. 词类活用
1、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贤:少长:
2、 死生亦大矣 大:
3、 足以极视听之娱极:
4、 映带左右 带:
5、 一觞一咏 觞:
6、 引以为流觞曲水 流:
7、 所以游目骋怀 游: 骋:
8、 齐彭殇为妄作齐:
9、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一:
4.通假归纳
1、悟言一室之内( )通( )
2、虽趣舍万殊( )通( )
5.句式判断
1、死生亦大矣 句式特点:
2、(众人)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句式特点:
3、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句式特点:
6.名句必会(留空填充)
1、 ,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 ,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亦足以畅叙幽情。
2、是日也, , 。 , ,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3、夫人之相与, 。或取诸怀抱, ;或 , 。
4、虽 , ,当其 ,暂得于己, ,不知老之将至。
5、 ,齐彭殇为妄作。
7.常识应知
1、序,文体的一种,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性文字。其作用在于推荐介绍某人著作,说明写过程过、写作目的、主要内容或说明一些同书本有关的事情,帮助读者更好地去阅读或理解。如 。后又有宴集序、赠序等。古人宴集时,常同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人作序,为宴集序,如 ;后虽无聚会,也作文相赠,以表惜别、祝愿、劝勉之意,就是赠序。如 王羲之《兰亭集序》,又名《兰亭序》、《临河序》、《禊序》、《禊贴》,为宴集序。
2、古代纪年方法:年号纪年和干支纪年。所谓“天干”就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这十个字;“地支”则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这十二个字。纪年的方法,从“天干”中的“甲”开始,配“地支”中的“子”依次搭配,得出: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等等六十个组合,俗称作“六十花甲”。这种“天干地支”纪年法,六十年为一周期。如:是庚辰年;是辛巳年;……
3、修禊:中国古代民间的一种风俗,古人视季春三月是万物萌生的时节,早在周代,人们在三月的第一个巳日到河边以香草浸水沐浴,祛病除邪,《诗经》、《周礼》中都有记载。孔子的得意门生曾点将春禊视为其志,得到孔子的赞赏。“莫(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论语·先进》)三国魏以后春禊定在三月三,活动内容也改为在水边宴饮、赋诗等。
4、东晋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和谢安、孙绰等42位文人学士、社会名流,在浙江山阴的兰亭作“修禊”之会。各人分坐于曲水之旁,借着宛转的溪水,以觞盛酒,置于水上。他们一边喝酒一边作诗,也发表一些议论。大家即兴写下了许多诗篇,推举王羲之写一篇序。王羲之遂乘兴作《兰亭集序》,文采灿烂,隽妙雅迪,书法更是遒媚劲健,气势飘逸,被后世推为“天下第一行书”。
文本探究
1. 整体感知
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友人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会聚兰亭,赋诗饮酒。王羲之将诸人名爵及所赋诗作编成一集,并作《兰亭集序》,记述流觞曲水一事,并抒写由此而引发的内心感慨。
文章首先记述了集会的时间、地点及与会人物,言简意赅。接着描绘兰亭所处的自然环境和周围景物,语言简洁而层次井然。描写景物,从大处落笔,由远及近,转而由近及远,推向无限。先写崇山峻岭,渐写清流激湍,再顺流而下转写人物活动及其情态,动静结合。然后再补写自然物色,由晴朗的碧空和轻扬的春风,自然地推向寥廓的宇宙及大千世界中的万物。意境清丽淡雅,情调欢快畅达。但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有聚合必有别离,所谓“兴尽悲来”当是人们常有的心绪,尽管人们取舍不同,性情各异。刚刚对自己所向往且终于获致的东西感到无比欢欣时,但刹那之间,已为陈迹。人的生命也无例外,每当想到人的寿命不论长短,最终归于寂灭时,更加使人感到无比凄凉和悲哀。作者在前段叙事写景的基础上,加以议论和抒情。在表现人生苦短、生命不居的感叹中,流露着一腔对生命的向往和执着的热情。王羲之与魏晋时期一般谈玄文人不同,在此序中明确地指斥“一死生”、“齐彭殇”是一种虚妄的人生观,这就明确地肯定了生命的价值。
这篇文章具有清新朴实、不事雕饰的风格。语言流畅,清丽动人,句式整齐而富于变化,以短句为主,在散句中参以偶句,韵律和谐,乐耳动听。
2.要点探究
1、《兰亭集序》中兰亭的景色突出了什么特征?与作者的情有何关系?
2、《兰亭集序》中表达的思想和老庄思想一致吗?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1—4题。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永和九年,岁在癸丑 岁:时间
B、足以极视听之娱 极:穷尽
C、晤言一室之内 晤言:对面谈话
D、终期于尽 期:期望
2.句中“之”字用作代词的一句是( )
A、暮春之初 B、不知老之将至
C、及其所之既倦 D、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3.翻译横线上的的句子
(1)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2)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4.下列对语段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从时间、地点、缘由、人物、环境,以及人物的心情等方面较具体地写了兰亭集会的盛况。本段以写盛会始,以抒感慨终;以做“修禊”为名,以行快乐为实。
B、第二段写了两种人:一个是喜欢“静”的人,一个是喜欢“躁”的人。两者性格乃至行为上有很大的不同,人世观上没有相通之处。
《兰亭集序》一课一练及答案(5)阅读答案C、探索人生哲理,发表对人生忧乐和生死问题的看法,亦即所谓“畅叙幽情”。
D、文章借快乐年华的易逝的感叹,借生命长短存灭,不是主观所能左右的感叹,借古人“死生亦大矣”的感慨,引出作者对人生的痛惜,充分肯定了“死生之大”的观点。
(/wenxue/)
阅读下面三篇序文,回答文后的问题:
有别庐在河南县界金谷涧中,或高或下,有清泉茂林,众果松柏、药草之属,莫不必备。又有水碓、鱼池、土窟,其为娱目欢心之物备矣。时征西大将军祭酒王诩当还长安,余与众贤共送往涧中,昼夜游宴,屡迁其坐。或登高临下,或列坐水滨。时琴瑟笙筑,合载车中,道路并作。及住,令与鼓吹递奏。遂各赋诗,以叙中怀。或不能者,罚酒三斗。感性命之不永,惧凋落之无期。
故具列时人官号、姓名、年纪,又写诗著后。后之好事者,其览之哉…… (石崇《金谷诗序》)
辛酉正月五日,天气澄和,风物闲美。与二三邻曲,同游斜川。临长流,望曾城,鲂鲤跃鳞于将夕,水鸥乘和以翻飞。彼南阜者,名实旧矣,不复乃为嗟叹。若夫曾城,傍无依接,独秀中皋,遥想灵山,有爱嘉名。欣对不足,率共赋诗。悲日月之遂往,悼吾年之不留。各疏年记乡里,以记其时日。(陶渊明《游斜川诗序》)
夫天逝者万物之逆旅①,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②假我以文章。会桃李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群季俊秀,皆为惠连③。吾人咏歌,独惭康乐④。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不有佳作,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李白《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
[注]①逆旅:客舍 ②大块:大自然 ③惠连:南朝谢惠连,与族兄谢灵运并称“大小谢” ④即谢灵运
5.下列句子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
①其为娱目欢心之物备矣(齐备) ②道路并作(写作) ③以叙中怀(内心情怀) ④又写诗著后(显著) ⑤鲂鲤跃鳞于将夕(跃起露出鳞片) ⑥各疏年记乡里(分条陈述) ⑦良有以也(诚、确实) ⑧序天伦之乐事(排列) ⑨群季俊秀(即群弟) ⑩何伸雅怀(抒发)
A、②④⑧ B、①③⑥
C、⑤⑦⑩ D、④⑦⑨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的意义用法不同的的一项是( )
A、悲日月之遂往
B、序天伦之乐事
C、众果松柏、药草之属
D、后之好事者
7.不属于介词“于”的省略的句子是( )
A、昼夜游宴 B、合载车中
C、独秀中皋 D、独惭康乐
8.找出《金谷诗序》《游斜川诗序》中有与《兰亭集序》“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同怀的的语句。
(1)《金谷诗序》
(2)《游斜川诗序》
9.翻译:
(1)或登高临下,或列坐水滨
(2)吾人咏歌,独惭康乐。幽赏未已,高谈转清
10.对上面三序的比较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从《金谷诗序》到《兰亭集序》《游斜川诗序》,处处可见对时光易逝的敏感、对人世无常的哀伤、对生命短暂的无奈,韶光易逝,岁月难留。不难看出,感时伤怀在魏晋文学表达中已占了相当大的分量。
B、石崇、王羲之、陶潜文中所以着列同游诗作及年里、名号,为的是留记当日那一段欢悦时光,据以抵免凋落遂往的悲慨。重在抓执今朝、是日之“乐”,而有意忽忘明日甚或一世、千载之“忧”。
C、写阳春,而称“召我以烟景”;叙大块,而曰“假我以文章”,用夸张手法,拉近物我,融和天人。“开琼筵以坐花”,扣紧题目“桃”字;“飞羽觞而醉月”,又切中题目“宴”字。
D、与同类作品相比,《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确实是别开生面。同样写游宴,却完全摆脱了“即喜而复悲”的陈套,给人以乐观情绪的感染,表现一种旷达的情怀。
参考译文
永和九年,岁星在癸丑,三月初三日,我们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集会,举行祓禊活动。许多著名人士统统来了,年轻的和年长的都聚集在一起。这专访有高峻的山岭主,茂盛的.树林,外长的竹子。还有澄清的急流,在左右映衬环绕,引来作为流觞的曲水。大家依次坐在水边,虽然没有琴、瑟、箫、笛演奏的盛况,但边喝酒边赋诗,也足够畅叙衷情。这一天,天色晴朗,空气清新,和风温暖。抬头看到天空的广阔,低头看到万物的众多,藉此放眼观赏,开畅胸怀,可以尽情享受耳目的乐趣,确实是欢乐的。
人与人的相处,时间很短暂。有的把自己的抱负倾吐出来,和朋友在一间房屋里谈论;有的凭借爱好的事物寄托志趣,过着放纵性情的生活。虽然各人谋求的和抛弃的千差万别,性格的安静和浮躁也不一样,可是当他们对接触到的事物感到高兴,被自己暂取得,就愉快地自满起来,不知道衰老即将来到。等到他们对谋求或者取得的事物已经厌倦了,尽情就随着事物的改变而改变,感慨也随之而来了。从前所喜欢的,在极短的时间内已经变为陈旧的事物,还不能不因此而产生感慨。何况寿命长短,跟着自然界变化,终究要走向结束。古人说:“死生也是一件大事啊。”难道不令人悲痛吗!
每次我看到从前人产生感慨的原因,同我们好像契约一样相合,没有不对着前人的文章悲伤感叹,可是心里又不明白会这样。本来就知道把死和生看作一样是虚妄的,把长寿和短命看成等同是荒诞的。后来的人看现在,也象现在的人看从前一样,这是多么可悲啊!所以我把与会的人一个一个地记下来,并且把他们所作的诗抄录下来。虽然时代不同,事情也两样,但是人们产生感慨的原因,那情景还是一样的。后代阅读的人,也会对这些诗文有所感慨吧。
篇3:《桃花源记》一课一练练习题
《桃花源记》一课一练练习题
21.桃花源记
一、积累与运用
1.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1)豁然( ) (2)俨然( ) (3)阡陌( )(4)发髻( )
(5)邑人( ) (6)诣太守( )(7)垂髫( )
2.按拼音填汉字并解释所填字的意思。
A.xián( )来问讯 B.便yāo( )还家 C.yuán( )溪行
D.xún( )病终 E.欣然ɡuī( )往 F.后suì( )无问津者
3.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A.舍: ( ) ( )B.着: ( ) ( )
C.间: ( ) ( )D.率: ( ) ( )
4.给下列各句中的古今异义词横线并写出其古义及今义。
A.阡陌交通 古义: 今义:
B.率妻子邑人 古义: 今义:
C.来此绝境 古义: 今义:
D. 芳草鲜美 古义: 今义:
E.无论魏晋 古义: 今义:
5.填空。
(1)本文的作者是著名诗人 ,名 ,字 ,生活在战乱频繁的 朝。文章虚构了一个 的世外桃源,描绘了一幅 的生活图景,反映了广大人民 的愿望。
(2)《桃花源记》以 为线索,按照 桃源, 桃源, 桃源, 桃源的顺序来叙述了渔人的所见所闻,层次清晰。
(3)文中突出“桃源”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是: ;文中突出社会生活平静的句子是: ;文中突出“桃源”人和平劳动、幸福生活的句子是: 。
6.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A.问 所 从 来 B.后 遂 无 问 津 者 C.此 人 一 一 为 具 言 所 闻,皆 叹 惋。
7.下面各句加点词都有不同解释,选出正确的一项。
(1)复前行,欲穷其林。( ) A.穷苦,贫困 B.极端 C.穷尽,走到头
(2)得其船,便扶向路。( )A.扶助、帮助 B.用手支持 C.沿着,顺着
(3)此中人语云( ) A.语言 B.告诉 C.说
(4)处处志之( ) A.作标记 B.标记 C.意志
(5)屋舍俨然( ) A.好像 B.整齐的样子 C.严肃的样子 D.严厉的样子
(6)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A.延长 B.推迟 C.聘请、请 D.伸展
二、阅读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 )见渔人,乃大惊,问( )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 )还家,( )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皆出酒食。( )停数日,( )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解释词语。
俨然: 属: 阡陌: 垂髫:
要: 绝境: 遂: 惋:
2.将“渔人”、“村人”两词语准确填入文中括号内。
3..用语段中的原句回答。
(1)表现“村人”热情待客的句子有: 。
(2)村人见渔人后,“大惊”“问所从来”是因为他们 。
(3)表现“村人”都来关心渔人的句子是: 。
(4)“村人”来桃花源的原因是: 。
(5)“村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原因是: 。
4.从上面语段中理出“渔人”的行踪。
.
5.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回答其叹惋的'原因是( )
A.为渔人费了这么多的周折才找到自己而叹惋。
B.为自己住在这里消息闭塞,竟不知道外界有这么大的变化而叹惋。
C.为外界社会的**、黑暗,人民生活的痛苦而叹惋。
D.没有想到时间过得这么快,都已经是晋朝了。
6.作者生活在东晋末年,当时社会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说说为什么桃花源是当时的理想社会?我们今天应当怎样评价?写一段话表明你的看法。
篇4:《青山不老》一课一练习题
《青山不老》一课一练习题
《青山不老》一课一练
16、青山不老
温故知新1、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读音,并用另一个读音组词记载(zǎizài)
险恶(wùè)
归宿(sùxiù)
不禁(jīnjìn)
2、读句子,回答问题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①“另一种东西”指的是
②为什么说“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3、某公园张贴一则告示:除了你的脚印,什么都别留下;除了你的记忆,什么都别带走。
⑴这则告示告诉游人什么呢?
⑵它写得好不好?说出你的理由。
含英咀华
种树老人死了,死后没有一副棺材。
种树老人什么东西都没有留下,只留下了一片树林。
种树老人长得很丑,很矮,一辈子没有结婚,也没有孩子,临死的时候,对远方来的侄子说:“死了,就在沙丘刨个坑,把我埋在树林里,千万不要用什么棺材。”侄子照他的话做了,做完就走了。
老人对树像对自己的孩子,从舍不得毁坏,哪怕自己住的棚子没一根檩条,哪怕自己吃不上饭,生不起火,也没有毁过一棵树。老人对自己的树又有一种天生的灵性,仿佛那就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哪怕有一点惊动,老人都能快速地赶过去,用自己的头,自己的斧子,自己的大黄狗,把树保护起来。
十年过去了,村里人都盖上了新房,用起了拖拉机。只有老人仍住在自己的土棚子里,领着黄狗转来转去,修树剪树,看调皮的松鼠,快乐的.喜鹊,爱叫的乌鸦……直到,直到老人死去。
来年春天,老人的坟上长出了一棵树,矮小但很粗壮。人们都说:那是种树老人。
老人种了一辈子树,把自己也种进了树里。
1、哪些句子写出了“老人对树像对自己的孩子”,请用“
”从文中画出来。
2、文章写道
“种树老人死了,死后没有一副棺材。”
“种树老人什么都没有留下,只留下了一片树林。”
“村里人都盖上了新房,用起了拖拉机,只有老人仍住在自己的土棚子里。”
这些记叙采用了
的表现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
3、“老人的坟上长出了一棵树,矮小但很粗壮。人们都说:那是种树老人。”这句话与上文的哪句话相应?其深刻含义是什么?
照应的句子:
深刻含义:
4、“老人种了一辈子树,把自己也种进了树里。”联系全文看,这表现了什么?
篇5:一分钟一课一练习题
一分钟一课一练习题
一、hā qiàn hǎ dá yuán yuè bāo ɡōnɡ nào zhōnɡ ( ) ( ) ( ) ( ) ( )chí dào tàn qì yànɡ zǐ bān zhǎnɡ ( ) ( ) ( ) ( )
二、选字填空。 元 圆 园
1.我们学校的花( )有很多花。
2. 宵节的晚上,我们全家人在一起吃( )宵。
3.月亮像个大( )盘。 鸽 歌 哥
4.我有一位好( )。
5.白( ) 在天空自由地飞翔。
6.音乐老师的'( ) 声很优美。
三、我会照样子,填上合适的词。1)搬桌子 ( )地 ( )水 ( )车 ( )土2)喂小鸡 抬( )捕( ) 捉( ) 抓( ) 四、我会连。钅 尺 欠 合 门 中 市 又 井口 辶例:叹 (叹气) ( ) ( ) ( ) ( ) ( ) ( ) ( ) ( )
篇6:王羲之《兰亭集序》一课一练及答案
《兰亭集序》
课标导航
(1) 知识目标:了解序文的特点,掌握实词“修、期、致、临、次”等词的意义;背诵全文。
(2) 能力目标:体会文章精练优美、自然清新的语言;借助注释疏通文意,理清文章的思路结构,提高文言阅读能力;
(3) 情感目标:理解作者在文中由喜到悲的感情变化,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含的积极情绪。
预习知新
1. 字音填充
癸( )丑 会籍( )( ) 修禊( ) 流觞( ) 管弦( )一觞( )游目骋( )怀 放浪形骸( ) 曾( )不知 临文嗟( )悼( ) 趣( )舍万殊 彭殇( ) 虚诞( ) 若合一契( )
一、 词语解释:
1、 足以极视听之娱 极:
2、 是日也,天朗气清 是:
3、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致:
4、 少长咸集咸:
5、 茂林修竹修:
6、 及其所之既倦 既:
7、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兴:
8、 向之所欣 向:
9、 致:1、所以兴怀,其致一也致:
2、家贫,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致:
10、 次:1、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次:
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陈涉世家》)次:
11、 期:1、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期: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邹忌讽齐王纳谏)期:期年:
3、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陈太丘与友期)期:
12、 修:1、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修:
2、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修:
3、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岳阳楼记》)修:
13、 列坐其次 其次:
14、 亦将有感于斯文 斯文:
15、 引以为流觞曲水 以为:
16、 所以游目骋怀 所以:
17、 解释下列“之”字的用法:
①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之”:
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之”:
③仰观宇宙之大。“之”:
④放浪形骸之外。“之”:
⑤向之所欣。 “之”:
⑥每览昔人兴感之由。“之”:
⑦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之”:
⑧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之”:
⑨暮春之初。 “之”:
⑩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 “之”:
2. 词类活用
1、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贤:少长:
2、 死生亦大矣 大:
3、 足以极视听之娱极:
4、 映带左右 带:
5、 一觞一咏 觞:
6、 引以为流觞曲水 流:
7、 所以游目骋怀 游: 骋:
8、 齐彭殇为妄作齐:
9、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一:
4.通假归纳
1、悟言一室之内( )通( )
2、虽趣舍万殊( )通( )
5.句式判断
1、死生亦大矣 句式特点:
2、(众人)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句式特点:
3、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句式特点:
6.名句必会(留空填充)
1、 ,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 ,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亦足以畅叙幽情。
2、是日也, , 。 , ,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3、夫人之相与, 。或取诸怀抱, ;或 , 。
4、虽 , ,当其 ,暂得于己, ,不知老之将至。
5、 ,齐彭殇为妄作。
7.常识应知
1、序,文体的一种,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性文字。其作用在于推荐介绍某人著作,说明写过程过、写作目的、主要内容或说明一些同书本有关的事情,帮助读者更好地去阅读或理解。如 。后又有宴集序、赠序等。古人宴集时,常同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人作序,为宴集序,如 ;后虽无聚会,也作文相赠,以表惜别、祝愿、劝勉之意,就是赠序。如 王羲之《兰亭集序》,又名《兰亭序》、《临河序》、《禊序》、《禊贴》,为宴集序。
2、古代纪年方法:年号纪年和干支纪年。所谓“天干”就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这十个字;“地支”则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这十二个字。纪年的方法,从“天干”中的“甲”开始,配“地支”中的“子”依次搭配,得出: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等等六十个组合,俗称作“六十花甲”。这种“天干地支”纪年法,六十年为一周期。如:是庚辰年;是辛巳年;……
3、修禊:中国古代民间的一种风俗,古人视季春三月是万物萌生的时节,早在周代,人们在三月的第一个巳日到河边以香草浸水沐浴,祛病除邪,《诗经》、《周礼》中都有记载。孔子的得意门生曾点将春禊视为其志,得到孔子的赞赏。“莫(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论语·先进》)三国魏以后春禊定在三月三,活动内容也改为在水边宴饮、赋诗等。
4、东晋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和谢安、孙绰等42位文人学士、社会名流,在浙江山阴的兰亭作“修禊”之会。各人分坐于曲水之旁,借着宛转的溪水,以觞盛酒,置于水上。他们一边喝酒一边作诗,也发表一些议论。大家即兴写下了许多诗篇,推举王羲之写一篇序。王羲之遂乘兴作《兰亭集序》,文采灿烂,隽妙雅迪,书法更是遒媚劲健,气势飘逸,被后世推为“天下第一行书”。
文本探究
1. 整体感知
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友人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会聚兰亭,赋诗饮酒。王羲之将诸人名爵及所赋诗作编成一集,并作《兰亭集序》,记述流觞曲水一事,并抒写由此而引发的内心感慨。
文章首先记述了集会的时间、地点及与会人物,言简意赅。接着描绘兰亭所处的自然环境和周围景物,语言简洁而层次井然。描写景物,从大处落笔,由远及近,转而由近及远,推向无限。先写崇山峻岭,渐写清流激湍,再顺流而下转写人物活动及其情态,动静结合。然后再补写自然物色,由晴朗的碧空和轻扬的春风,自然地推向寥廓的宇宙及大千世界中的万物。意境清丽淡雅,情调欢快畅达。但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有聚合必有别离,所谓“兴尽悲来”当是人们常有的心绪,尽管人们取舍不同,性情各异。刚刚对自己所向往且终于获致的东西感到无比欢欣时,但刹那之间,已为陈迹。人的生命也无例外,每当想到人的寿命不论长短,最终归于寂灭时,更加使人感到无比凄凉和悲哀。作者在前段叙事写景的基础上,加以议论和抒情。在表现人生苦短、生命不居的感叹中,流露着一腔对生命的向往和执着的热情。王羲之与魏晋时期一般谈玄文人不同,在此序中明确地指斥“一死生”、“齐彭殇”是一种虚妄的人生观,这就明确地肯定了生命的价值。
这篇文章具有清新朴实、不事雕饰的风格。语言流畅,清丽动人,句式整齐而富于变化,以短句为主,在散句中参以偶句,韵律和谐,乐耳动听。
2.要点探究
1、《兰亭集序》中兰亭的景色突出了什么特征?与作者的情有何关系?
2、《兰亭集序》中表达的思想和老庄思想一致吗?
成功体验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1—4题。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永和九年,岁在癸丑 岁:时间
B、足以极视听之娱 极:穷尽
C、晤言一室之内 晤言:对面谈话
D、终期于尽 期:期望
2.句中“之”字用作代词的一句是( )
A、暮春之初 B、不知老之将至
C、及其所之既倦 D、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3.翻译横线上的的句子
(1)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2)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4.下列对语段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从时间、地点、缘由、人物、环境,以及人物的心情等方面较具体地写了兰亭集会的盛况。本段以写盛会始,以抒感慨终;以做“修禊”为名,以行快乐为实。
B、第二段写了两种人:一个是喜欢“静”的人,一个是喜欢“躁”的人。两者性格乃至行为上有很大的不同,人世观上没有相通之处。
《兰亭集序》一课一练及答案(5)阅读答案C、探索人生哲理,发表对人生忧乐和生死问题的看法,亦即所谓“畅叙幽情”。
D、文章借快乐年华的易逝的感叹,借生命长短存灭,不是主观所能左右的感叹,借古人“死生亦大矣”的感慨,引出作者对人生的痛惜,充分肯定了“死生之大”的观点。
阅读下面三篇序文,回答文后的问题:
有别庐在河南县界金谷涧中,或高或下,有清泉茂林,众果松柏、药草之属,莫不必备。又有水碓、鱼池、土窟,其为娱目欢心之物备矣。时征西大将军祭酒王诩当还长安,余与众贤共送往涧中,昼夜游宴,屡迁其坐。或登高临下,或列坐水滨。时琴瑟笙筑,合载车中,道路并作。及住,令与鼓吹递奏。遂各赋诗,以叙中怀。或不能者,罚酒三斗。感性命之不永,惧凋落之无期。
故具列时人官号、姓名、年纪,又写诗著后。后之好事者,其览之哉…… (石崇《金谷诗序》)
辛酉正月五日,天气澄和,风物闲美。与二三邻曲,同游斜川。临长流,望曾城,鲂鲤跃鳞于将夕,水鸥乘和以翻飞。彼南阜者,名实旧矣,不复乃为嗟叹。若夫曾城,傍无依接,独秀中皋,遥想灵山,有爱嘉名。欣对不足,率共赋诗。悲日月之遂往,悼吾年之不留。各疏年记乡里,以记其时日。(陶渊明《游斜川诗序》)
夫天逝者万物之逆旅①,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②假我以文章。会桃李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群季俊秀,皆为惠连③。吾人咏歌,独惭康乐④。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不有佳作,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李白《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
[注]①逆旅:客舍 ②大块:大自然 ③惠连:南朝谢惠连,与族兄谢灵运并称“大小谢” ④即谢灵运
5.下列句子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
①其为娱目欢心之物备矣(齐备) ②道路并作(写作) ③以叙中怀(内心情怀) ④又写诗著后(显著) ⑤鲂鲤跃鳞于将夕(跃起露出鳞片) ⑥各疏年记乡里(分条陈述) ⑦良有以也(诚、确实) ⑧序天伦之乐事(排列) ⑨群季俊秀(即群弟) ⑩何伸雅怀(抒发)
A、②④⑧ B、①③⑥
C、⑤⑦⑩ D、④⑦⑨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的意义用法不同的的一项是( )
A、悲日月之遂往
B、序天伦之乐事
C、众果松柏、药草之属
D、后之好事者
7.不属于介词“于”的省略的句子是( )
A、昼夜游宴 B、合载车中
C、独秀中皋 D、独惭康乐
8.找出《金谷诗序》《游斜川诗序》中有与《兰亭集序》“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同怀的的语句。
(1)《金谷诗序》
(2)《游斜川诗序》
9.翻译:
(1)或登高临下,或列坐水滨
(2)吾人咏歌,独惭康乐。幽赏未已,高谈转清
10.对上面三序的比较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从《金谷诗序》到《兰亭集序》《游斜川诗序》,处处可见对时光易逝的敏感、对人世无常的哀伤、对生命短暂的无奈,韶光易逝,岁月难留。不难看出,感时伤怀在魏晋文学表达中已占了相当大的分量。
B、石崇、王羲之、陶潜文中所以着列同游诗作及年里、名号,为的是留记当日那一段欢悦时光,据以抵免凋落遂往的悲慨。重在抓执今朝、是日之“乐”,而有意忽忘明日甚或一世、千载之“忧”。
C、写阳春,而称“召我以烟景”;叙大块,而曰“假我以文章”,用夸张手法,拉近物我,融和天人。“开琼筵以坐花”,扣紧题目“桃”字;“飞羽觞而醉月”,又切中题目“宴”字。
D、与同类作品相比,《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确实是别开生面。同样写游宴,却完全摆脱了“即喜而复悲”的陈套,给人以乐观情绪的感染,表现一种旷达的情怀。
参考译文
永和九年,岁星在癸丑,三月初三日,我们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集会,举行祓禊活动。许多著名人士统统来了,年轻的.和年长的都聚集在一起。这专访有高峻的山岭主,茂盛的树林,外长的竹子。还有澄清的急流,在左右映衬环绕,引来作为流觞的曲水。大家依次坐在水边,虽然没有琴、瑟、箫、笛演奏的盛况,但边喝酒边赋诗,也足够畅叙衷情。这一天,天色晴朗,空气清新,和风温暖。抬头看到天空的广阔,低头看到万物的众多,藉此放眼观赏,开畅胸怀,可以尽情享受耳目的乐趣,确实是欢乐的。
人与人的相处,时间很短暂。有的把自己的抱负倾吐出来,和朋友在一间房屋里谈论;有的凭借爱好的事物寄托志趣,过着放纵性情的生活。虽然各人谋求的和抛弃的千差万别,性格的安静和浮躁也不一样,可是当他们对接触到的事物感到高兴,被自己暂取得,就愉快地自满起来,不知道衰老即将来到。等到他们对谋求或者取得的事物已经厌倦了,尽情就随着事物的改变而改变,感慨也随之而来了。从前所喜欢的,在极短的时间内已经变为陈旧的事物,还不能不因此而产生感慨。何况寿命长短,跟着自然界变化,终究要走向结束。古人说:“死生也是一件大事啊。”难道不令人悲痛吗!
每次我看到从前人产生感慨的原因,同我们好像契约一样相合,没有不对着前人的文章悲伤感叹,可是心里又不明白会这样。本来就知道把死和生看作一样是虚妄的,把长寿和短命看成等同是荒诞的。后来的人看现在,也象现在的人看从前一样,这是多么可悲啊!所以我把与会的人一个一个地记下来,并且把他们所作的诗抄录下来。虽然时代不同,事情也两样,但是人们产生感慨的原因,那情景还是一样的。后代阅读的人,也会对这些诗文有所感慨吧。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兰亭集序翻译以及赏析 王羲之
2.兰亭序全文 王羲之
3.《兰亭集序》赏析 王羲之
4.王羲之《兰亭序》下落何方
5.关于王羲之兰亭序集字对联
6.王羲之的兰亭序集对照翻译
7.王羲之兰亭序集主旨探究
8.王羲之兰亭序集作者介绍
9.兰亭集序王羲之真迹
10.王羲之《兰亭集序》赏析·
篇7:《尊严》的一课一练试题
《尊严》的一课一练试题
一、在下面括号里填上动物的名称,组成成语。
( )吞( )咽 画( )点睛 井底之( )( )假( )威 亡( )补牢 守株待( )( )头不对( )嘴 对( )弹琴 打草惊( )
二、选词填空
竟然 显然 果然
1.他( )是累极了,一沾床就睡着了。
2.爸爸本身就是天气预报,昨天他刚喊腰酸,今天就下雨了。
3.这样宏伟的建筑,()只用十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
欣赏 观赏 赞赏
4.杰克逊大叔十分( )地望着这位年轻人,知道他是一个有尊严的人。
5.老师很( )我的绘画作品,还鼓励我要继续加油。
6.昆明花博会展出的奇花异草吸引国内外众多游客前来( )。
三、读下面描写年轻人神态、动作或语言的句子,注意带点的词语,写出你自己的理解
例: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说:“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听到没有活干,很失望,虽然他很饿,但是坚持要用劳动换取食物。
1.这是一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的年轻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我现在就做,等做完了您的活儿,我再吃这些东西!”年轻人站起来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年轻人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答题列宁读书列宁读书的时候,十分认真。他常常向自己提出许多问题。
例如:这本书是什么时候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中心思想是什么等等,都要弄个一清二楚,才肯放手。他读过的书还要写出自己的意见。他的意见总是很中肯的。列宁对课外书籍的选择也是很严格的。他从来不读没有价值的书。在列宁的房间里,无聊消闲的书籍一本也找不出来。
1.按“读书认真”和“选书严格”这两个意思把这段话分成两层,用“/”标在文中。
2.用“_____”画出每一层的中心句。
答案
一、在下面括号里填上动物的名称,组成成语。(狼)吞(虎)咽 画(龙)点睛 井底之(蛙)(狐)假(虎)威 亡(羊)补牢 守株待(兔)(驴)头不对(马)嘴 对(牛)弹琴 打草惊(蛇)
二、选词填空竟然 显然 果然
他(显然)是累极了,一沾床就睡着了。
2.爸爸本身就是天气预报,昨天他刚喊腰酸,今天(果然)就下雨了。
3.这样宏伟的建筑,(竟然)只用十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 欣赏 观赏 赞赏
4.杰克逊大叔十分(赞赏)地望着这位年轻人,知道他是一个有尊严的人。
5.老师很(欣赏)我的绘画作品,还鼓励我要继续加油。
6.昆明花博会展出的奇花异草吸引国内外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三、读下面描写年轻人神态、动作或语言的句子,写出你自己的理解例: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说:“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听到没有活干,很失望,虽然他很饿,但是坚持要用劳动换取食物。
这是一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的年轻人。______这句外貌描写,形象地写出了哈默当时的饥寒交迫,生活艰难。
2.“不,我现在就做,等做完了您的活儿,我再吃这些东西!”年轻人站起来说。____ _哈默的话表明了他不付出劳动就不肯接受施舍的坚决态度。
3.年轻人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来。_____ 这一动作,表现了哈默饥饿的程度,更体现了他之前不肯接受食物的精神之可贵,即使到了饥饿极点的时候,也要坚持先干活再吃饭。
四、阅读答题列宁读书列宁读书的时候,十分认真。他常常向自己提出许多问题。例如:这本书是什么时候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中心思想是什么等等,都要弄个一清二楚,才肯放手。他读过的书还要写出自己的意见。他的意见总是很中肯的。/列宁对课外书籍的选择也是很严格的。他从来不读没有价值的书。在列宁的房间里,无聊消闲的书籍一本也找不出来。
1.按“读书认真”和“选书严格”这两个意思把这段话分成两层,用“/”标在文中。
2.用“_____”画出每一层的中心句。
篇8:《诚实和信任》一课一练习题
《诚实和信任》一课一练习题
一、听说你写的钢笔字不错,想不想展示一下呢?
chénɡ zhànɡ lí zé
( )实 故( ) ( )米 ( )任
zhǐ qiàn jì lián
地( ) ( )意 邮( ) ( )系
二、选词。
居 然 果 然
1. 去年我无意中扔在院子里的桃核,今年春天( )发芽了。
2. 天气预报说今天有雨,现在( )下起雨来。
毕 竟 究 竟
1.观看“神州五号”飞船上天的人们,都想知道飞船( )是怎样制造
出来的。
2.爷爷感慨地说:“我( )年纪大了,腿脚有点不利索了。”
三、比一比,再组词。
境( ) 检( ) 侮( )
镜( ) 捡( ) 悔( )
诚( ) 晓( ) 谦( )
城( ) 绕( ) 歉( )
四、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地址( ) 环顾( ) 居然( )
驱车( ) 歉意( ) 搁下( )
五、读课文,回答问题。
⒈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红车也有责任?而“我”又是怎样认为的?你认为这样做合适吗?
⒉这篇课文为什么用“诚实和信任”作为题目?想想看,还可以用什么作题目?
六、课文内容还能回忆起来吗?试试看,你准行!
“我很后悔,居然没有问他的姓名、地址,也不知道他的`年龄、职业,但他的话却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他的话”是哪句话?请你摘抄在下面“ ”上。
七、自问自答。
仔细读下面画“ ”的句子,联系课文内容,先问一个为什么?再将自己的理解写在“ ”上。
“没有关系,已换上了。我打电话是向你表示感谢的。” 提出的问题:
自己的解答:
八、把自己最喜欢的关于“诚实和信任”的一句话写下来,做成书签,送给好朋友。
九、记住名人的话。
⒈您必须保持诚实人的立场,这时常是冒险的人需要的勇气。
——奥斯特洛夫斯基
⒉举大体而不论小事,务实效而不为虚名。
——苏轼
⒊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是最老实的人,因为只有老实的人才能经得起事实和历史的考验。
——周恩来
⒋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陶行知
十、“小明走在放学的路上,忽然发现前面地上好像有张一百元的人民币,他忙快步走过去捡起来,仔细端详了一番,呀,没错,真是一张一百元的人民币,这下,小明可不知所措了……”
你觉得小明该怎么做?
篇9:四年一课一练语文答案
四年一课一练语文答案
一课一练是我们的课外习题之一,各位同学,下面就是四年一课一练语文答案,请看:
四年一课一练语文答案
题目:
1.欧阳修,字( ),号( ),六一居士,北宋文坛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
2.( ),字明允,号老泉。“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子( )、( )合称“三苏”。主要作品有《嘉右集》。作品以史论、政论为主。
3.( ),字子瞻,号( ),“唐宋八大家”之一,在书法上与蔡囊、黄庭坚、米蒂并称“宋四家”。主要作品为《赤壁赋》《石钟山记》《题西林壁》《水调歌头》《念奴娇》等,结为《东坡七集》。
4.( ),字务观,号放翁。人称“小李白”。主要作品为《书愤》《示儿》《钗头凤》等。结为《剑南诗稿》《渭南文集》、《老学魔笔记》。
5.辛弃疾,字( ),号( ),与( )并称“苏辛”。人称“词中之龙”。主要作品为《稼轩长短句》。
【参考答案】
1. 永叔 醉翁
2. 苏洵 苏轼 苏辙
3. 苏轼 东坡居士
4. 陆游
5. 幼安 稼轩 苏轼
篇10:《电脑住宅》一课一练习题
《电脑住宅》一课一练习题
一、我能读准画线字的读音。
①仓( )库里储( )存着许多物品,包括一些烹( )饪器具。
②经过警察叔叔的综( )合判( )断,盗( )窃嫌疑人应该是本地人。
二、火眼金睛
仓( ) 储( ) 烹( ) 栋( ) 综( )
苍( ) 诸( ) 享( ) 练( ) 踪( )
三、我会选
既……又…… 即便……也……
只有……才…… 只要……便……
(1)电脑住宅外的风向标能将气象资料输入电脑,电脑根据这些资料,就能为主人提供一个( )节能( )舒适的家居环境。
(2)如果你是“未经登记”的陌生人,( )得到主人的允许,大门( )会打开。
(3)厨房里有一套教人做菜的电脑装置,( )工序很复杂的'菜,( )难不倒它。
四、我会说
多神奇的电脑住宅呀,如果你就是这座电脑住宅的小主人,你愿意把你最感兴趣的一处地点介绍给你的爸爸妈妈和好朋友听吗?快试试看吧,要说清楚它是怎样工作的呦!
五、我会写
你想让神奇的电脑也走进你的生活吗?如果现在给你一台电脑,你想让它在你们家发挥怎样神奇的功能,使你的家更舒适呢?快把你的想法写下来吧!
【《岳阳楼记》一课一练】相关文章:
1.一课一练答案
2.岳阳楼记翻译
3.《岳阳楼记》课件
4.岳阳楼记名句
5.岳阳楼记课件
6.岳阳楼记读后感
7.岳阳楼记教案设计
9.岳阳楼记练习题
10.岳阳楼记教案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