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一练答案
“rockylj”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一课一练答案,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一课一练答案,欢迎大家收藏分享。
篇1:《兰亭集序》一课一练及答案
《兰亭集序》
课标导航
(1) 知识目标:了解序文的特点,掌握实词“修、期、致、临、次”等词的意义;背诵全文。
(2) 能力目标:体会文章精练优美、自然清新的语言;借助注释疏通文意,理清文章的思路结构,提高文言阅读能力;
(3) 情感目标:理解作者在文中由喜到悲的感情变化,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含的积极情绪。
预习知新
1. 字音填充
癸( )丑 会籍( )( ) 修禊( ) 流觞( ) 管弦( )一觞( )游目骋( )怀 放浪形骸( ) 曾( )不知 临文嗟( )悼( ) 趣( )舍万殊 彭殇( ) 虚诞( ) 若合一契( )
一、词语解释:
1、足以极视听之娱 极:
2、是日也,天朗气清 是:
3、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致:
4、少长咸集咸:
5、茂林修竹修:
6、及其所之既倦 既:
7、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兴:
8、向之所欣 向:
9、致:1、所以兴怀,其致一也致:
2、家贫,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致:
10、次:1、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次:
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陈涉世家》)次:
11、期:1、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期: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邹忌讽齐王纳谏)期:期年:
3、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陈太丘与友期)期:
12、修:1、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修:
2、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修:
3、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岳阳楼记》)修:
13、列坐其次 其次:
14、亦将有感于斯文 斯文:
15、引以为流觞曲水 以为:
16、所以游目骋怀 所以:
17、解释下列“之”字的用法:
①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之”:
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之”:
③仰观宇宙之大。“之”:
④放浪形骸之外。“之”:
⑤向之所欣。 “之”:
⑥每览昔人兴感之由。“之”:
⑦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之”:
⑧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之”:
⑨暮春之初。 “之”:
⑩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 “之”:
(/wenxue/)
《兰亭集序》
课标导航
(1) 知识目标:了解序文的特点,掌握实词“修、期、致、临、次”等词的意义;背诵全文。
(2) 能力目标:体会文章精练优美、自然清新的语言;借助注释疏通文意,理清文章的思路结构,提高文言阅读能力;
(3) 情感目标:理解作者在文中由喜到悲的感情变化,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含的积极情绪。
预习知新
1. 字音填充
癸( )丑 会籍( )( ) 修禊( ) 流觞( ) 管弦( )一觞( )游目骋( )怀 放浪形骸( ) 曾( )不知 临文嗟( )悼( ) 趣( )舍万殊 彭殇( ) 虚诞( ) 若合一契( )
一、词语解释:
1、足以极视听之娱 极:
2、是日也,天朗气清 是:
3、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致:
4、少长咸集咸:
5、茂林修竹修:
6、及其所之既倦 既:
7、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兴:
8、向之所欣 向:
9、致:1、所以兴怀,其致一也致:
2、家贫,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致:
10、次:1、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次:
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陈涉世家》)次:
11、期:1、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期: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邹忌讽齐王纳谏)期:期年:
3、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陈太丘与友期)期:
12、修:1、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修:
2、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修:
3、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岳阳楼记》)修:
13、列坐其次 其次:
14、亦将有感于斯文 斯文:
15、引以为流觞曲水 以为:
《兰亭集序》一课一练及答案(5)《兰亭集序》一课一练及答案(5)16、所以游目骋怀 所以:
17、解释下列“之”字的用法:
①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之”:
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之”:
③仰观宇宙之大。“之”:
④放浪形骸之外。“之”:
⑤向之所欣。 “之”:
⑥每览昔人兴感之由。“之”:
⑦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之”:
⑧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之”:
⑨暮春之初。 “之”:
⑩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 “之”:
《兰亭集序》
课标导航
(1) 知识目标:了解序文的特点,掌握实词“修、期、致、临、次”等词的意义;背诵全文。
(2) 能力目标:体会文章精练优美、自然清新的语言;借助注释疏通文意,理清文章的思路结构,提高文言阅读能力;
(3) 情感目标:理解作者在文中由喜到悲的感情变化,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含的积极情绪。
预习知新
1. 字音填充
癸( )丑 会籍( )( ) 修禊( ) 流觞( ) 管弦( )一觞( )游目骋( )怀 放浪形骸( ) 曾( )不知 临文嗟( )悼( ) 趣( )舍万殊 彭殇( ) 虚诞( ) 若合一契( )
一、词语解释:
1、足以极视听之娱 极:
2、是日也,天朗气清 是:
3、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致:
4、少长咸集咸:
5、茂林修竹修:
6、及其所之既倦 既:
7、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兴:
8、向之所欣 向:
9、致:1、所以兴怀,其致一也致:
2、家贫,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致:
10、次:1、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次:
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陈涉世家》)次:
11、期:1、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期: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邹忌讽齐王纳谏)期:期年:
3、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陈太丘与友期)期:
12、修:1、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修:
2、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修:
3、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岳阳楼记》)修:
13、列坐其次 其次:
14、亦将有感于斯文 斯文:
15、引以为流觞曲水 以为:
16、所以游目骋怀 所以:
17、解释下列“之”字的用法:
①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之”:
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之”:
③仰观宇宙之大。“之”:
④放浪形骸之外。“之”:
⑤向之所欣。 “之”:
⑥每览昔人兴感之由。“之”:
⑦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之”:
⑧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之”:
⑨暮春之初。 “之”:
⑩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 “之”:
2. 词类活用
1、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贤:少长:
2、死生亦大矣 大:
3、足以极视听之娱极:
4、映带左右 带:
5、一觞一咏 觞:
6、引以为流觞曲水 流:
7、所以游目骋怀 游: 骋:
8、齐彭殇为妄作齐:
9、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一:
4.通假归纳
1、悟言一室之内( )通( )
2、虽趣舍万殊( )通( )
5.句式判断
1、死生亦大矣 句式特点:
2、(众人)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句式特点:
3、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句式特点:
6.名句必会(留空填充)
1、,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 ,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亦足以畅叙幽情。
2、是日也, , 。 , ,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3、夫人之相与, 。或取诸怀抱, ;或 , 。
4、虽 , ,当其 ,暂得于己, ,不知老之将至。
5、,齐彭殇为妄作。
7.常识应知
1、序,文体的一种,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性文字。其作用在于推荐介绍某人著作,说明写过程过、写作目的、主要内容或说明一些同书本有关的事情,帮助读者更好地去阅读或理解。如 。后又有宴集序、赠序等。古人宴集时,常同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人作序,为宴集序,如 ;后虽无聚会,也作文相赠,以表惜别、祝愿、劝勉之意,就是赠序。如 王羲之《兰亭集序》,又名《兰亭序》、《临河序》、《禊序》、《禊贴》,为宴集序。
2、古代纪年方法:年号纪年和干支纪年。所谓“天干”就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这十个字;“地支”则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这十二个字。纪年的方法,从“天干”中的“甲”开始,配“地支”中的“子”依次搭配,得出: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等等六十个组合,俗称作“六十花甲”。这种“天干地支”纪年法,六十年为一周期。如:是庚辰年;是辛巳年;……
3、修禊:中国古代民间的一种风俗,古人视季春三月是万物萌生的时节,早在周代,人们在三月的第一个巳日到河边以香草浸水沐浴,祛病除邪,《诗经》、《周礼》中都有记载。孔子的得意门生曾点将春禊视为其志,得到孔子的赞赏。“莫(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论语·先进》)三国魏以后春禊定在三月三,活动内容也改为在水边宴饮、赋诗等。
4、东晋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和谢安、孙绰等42位文人学士、社会名流,在浙江山阴的兰亭作“修禊”之会。各人分坐于曲水之旁,借着宛转的溪水,以觞盛酒,置于水上。他们一边喝酒一边作诗,也发表一些议论。大家即兴写下了许多诗篇,推举王羲之写一篇序。王羲之遂乘兴作《兰亭集序》,文采灿烂,隽妙雅迪,书法更是遒媚劲健,气势飘逸,被后世推为“天下第一行书”。
文本探究
1. 整体感知
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友人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会聚兰亭,赋诗饮酒。王羲之将诸人名爵及所赋诗作编成一集,并作《兰亭集序》,记述流觞曲水一事,并抒写由此而引发的内心感慨。
文章首先记述了集会的时间、地点及与会人物,言简意赅。接着描绘兰亭所处的自然环境和周围景物,语言简洁而层次井然。描写景物,从大处落笔,由远及近,转而由近及远,推向无限。先写崇山峻岭,渐写清流激湍,再顺流而下转写人物活动及其情态,动静结合。然后再补写自然物色,由晴朗的碧空和轻扬的春风,自然地推向寥廓的宇宙及大千世界中的万物。意境清丽淡雅,情调欢快畅达。但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有聚合必有别离,所谓“兴尽悲来”当是人们常有的心绪,尽管人们取舍不同,性情各异。刚刚对自己所向往且终于获致的东西感到无比欢欣时,但刹那之间,已为陈迹。人的生命也无例外,每当想到人的寿命不论长短,最终归于寂灭时,更加使人感到无比凄凉和悲哀。作者在前段叙事写景的基础上,加以议论和抒情。在表现人生苦短、生命不居的感叹中,流露着一腔对生命的向往和执着的热情。王羲之与魏晋时期一般谈玄文人不同,在此序中明确地指斥“一死生”、“齐彭殇”是一种虚妄的人生观,这就明确地肯定了生命的价值。
这篇文章具有清新朴实、不事雕饰的风格。语言流畅,清丽动人,句式整齐而富于变化,以短句为主,在散句中参以偶句,韵律和谐,乐耳动听。
2.要点探究
1、《兰亭集序》中兰亭的景色突出了什么特征?与作者的情有何关系?
2、《兰亭集序》中表达的思想和老庄思想一致吗?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1—4题。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永和九年,岁在癸丑 岁:时间
B、足以极视听之娱 极:穷尽
C、晤言一室之内 晤言:对面谈话
D、终期于尽 期:期望
2.句中“之”字用作代词的一句是( )
A、暮春之初 B、不知老之将至
C、及其所之既倦 D、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3.翻译横线上的的句子
(1)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2)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4.下列对语段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从时间、地点、缘由、人物、环境,以及人物的心情等方面较具体地写了兰亭集会的盛况。本段以写盛会始,以抒感慨终;以做“修禊”为名,以行快乐为实。
B、第二段写了两种人:一个是喜欢“静”的人,一个是喜欢“躁”的人。两者性格乃至行为上有很大的不同,人世观上没有相通之处。
《兰亭集序》一课一练及答案(5)阅读答案C、探索人生哲理,发表对人生忧乐和生死问题的看法,亦即所谓“畅叙幽情”。
D、文章借快乐年华的易逝的感叹,借生命长短存灭,不是主观所能左右的感叹,借古人“死生亦大矣”的感慨,引出作者对人生的痛惜,充分肯定了“死生之大”的观点。
(/wenxue/)
阅读下面三篇序文,回答文后的问题:
有别庐在河南县界金谷涧中,或高或下,有清泉茂林,众果松柏、药草之属,莫不必备。又有水碓、鱼池、土窟,其为娱目欢心之物备矣。时征西大将军祭酒王诩当还长安,余与众贤共送往涧中,昼夜游宴,屡迁其坐。或登高临下,或列坐水滨。时琴瑟笙筑,合载车中,道路并作。及住,令与鼓吹递奏。遂各赋诗,以叙中怀。或不能者,罚酒三斗。感性命之不永,惧凋落之无期。
故具列时人官号、姓名、年纪,又写诗著后。后之好事者,其览之哉…… (石崇《金谷诗序》)
辛酉正月五日,天气澄和,风物闲美。与二三邻曲,同游斜川。临长流,望曾城,鲂鲤跃鳞于将夕,水鸥乘和以翻飞。彼南阜者,名实旧矣,不复乃为嗟叹。若夫曾城,傍无依接,独秀中皋,遥想灵山,有爱嘉名。欣对不足,率共赋诗。悲日月之遂往,悼吾年之不留。各疏年记乡里,以记其时日。(陶渊明《游斜川诗序》)
夫天逝者万物之逆旅①,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②假我以文章。会桃李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群季俊秀,皆为惠连③。吾人咏歌,独惭康乐④。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不有佳作,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李白《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
[注]①逆旅:客舍 ②大块:大自然 ③惠连:南朝谢惠连,与族兄谢灵运并称“大小谢” ④即谢灵运
5.下列句子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
①其为娱目欢心之物备矣(齐备) ②道路并作(写作) ③以叙中怀(内心情怀) ④又写诗著后(显著) ⑤鲂鲤跃鳞于将夕(跃起露出鳞片) ⑥各疏年记乡里(分条陈述) ⑦良有以也(诚、确实) ⑧序天伦之乐事(排列) ⑨群季俊秀(即群弟) ⑩何伸雅怀(抒发)
A、②④⑧ B、①③⑥
C、⑤⑦⑩ D、④⑦⑨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的意义用法不同的的一项是( )
A、悲日月之遂往
B、序天伦之乐事
C、众果松柏、药草之属
D、后之好事者
7.不属于介词“于”的省略的句子是( )
A、昼夜游宴 B、合载车中
C、独秀中皋 D、独惭康乐
8.找出《金谷诗序》《游斜川诗序》中有与《兰亭集序》“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同怀的的语句。
(1)《金谷诗序》
(2)《游斜川诗序》
9.翻译:
(1)或登高临下,或列坐水滨
(2)吾人咏歌,独惭康乐。幽赏未已,高谈转清
10.对上面三序的比较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从《金谷诗序》到《兰亭集序》《游斜川诗序》,处处可见对时光易逝的敏感、对人世无常的哀伤、对生命短暂的无奈,韶光易逝,岁月难留。不难看出,感时伤怀在魏晋文学表达中已占了相当大的分量。
B、石崇、王羲之、陶潜文中所以着列同游诗作及年里、名号,为的是留记当日那一段欢悦时光,据以抵免凋落遂往的悲慨。重在抓执今朝、是日之“乐”,而有意忽忘明日甚或一世、千载之“忧”。
C、写阳春,而称“召我以烟景”;叙大块,而曰“假我以文章”,用夸张手法,拉近物我,融和天人。“开琼筵以坐花”,扣紧题目“桃”字;“飞羽觞而醉月”,又切中题目“宴”字。
D、与同类作品相比,《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确实是别开生面。同样写游宴,却完全摆脱了“即喜而复悲”的陈套,给人以乐观情绪的感染,表现一种旷达的情怀。
参考译文
永和九年,岁星在癸丑,三月初三日,我们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集会,举行祓禊活动。许多著名人士统统来了,年轻的和年长的都聚集在一起。这专访有高峻的山岭主,茂盛的.树林,外长的竹子。还有澄清的急流,在左右映衬环绕,引来作为流觞的曲水。大家依次坐在水边,虽然没有琴、瑟、箫、笛演奏的盛况,但边喝酒边赋诗,也足够畅叙衷情。这一天,天色晴朗,空气清新,和风温暖。抬头看到天空的广阔,低头看到万物的众多,藉此放眼观赏,开畅胸怀,可以尽情享受耳目的乐趣,确实是欢乐的。
人与人的相处,时间很短暂。有的把自己的抱负倾吐出来,和朋友在一间房屋里谈论;有的凭借爱好的事物寄托志趣,过着放纵性情的生活。虽然各人谋求的和抛弃的千差万别,性格的安静和浮躁也不一样,可是当他们对接触到的事物感到高兴,被自己暂取得,就愉快地自满起来,不知道衰老即将来到。等到他们对谋求或者取得的事物已经厌倦了,尽情就随着事物的改变而改变,感慨也随之而来了。从前所喜欢的,在极短的时间内已经变为陈旧的事物,还不能不因此而产生感慨。何况寿命长短,跟着自然界变化,终究要走向结束。古人说:“死生也是一件大事啊。”难道不令人悲痛吗!
每次我看到从前人产生感慨的原因,同我们好像契约一样相合,没有不对着前人的文章悲伤感叹,可是心里又不明白会这样。本来就知道把死和生看作一样是虚妄的,把长寿和短命看成等同是荒诞的。后来的人看现在,也象现在的人看从前一样,这是多么可悲啊!所以我把与会的人一个一个地记下来,并且把他们所作的诗抄录下来。虽然时代不同,事情也两样,但是人们产生感慨的原因,那情景还是一样的。后代阅读的人,也会对这些诗文有所感慨吧。
篇2:王羲之《兰亭集序》一课一练及答案
《兰亭集序》
课标导航
(1) 知识目标:了解序文的特点,掌握实词“修、期、致、临、次”等词的意义;背诵全文。
(2) 能力目标:体会文章精练优美、自然清新的语言;借助注释疏通文意,理清文章的思路结构,提高文言阅读能力;
(3) 情感目标:理解作者在文中由喜到悲的感情变化,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含的积极情绪。
预习知新
1. 字音填充
癸( )丑 会籍( )( ) 修禊( ) 流觞( ) 管弦( )一觞( )游目骋( )怀 放浪形骸( ) 曾( )不知 临文嗟( )悼( ) 趣( )舍万殊 彭殇( ) 虚诞( ) 若合一契( )
一、词语解释:
1、足以极视听之娱 极:
2、是日也,天朗气清 是:
3、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致:
4、少长咸集咸:
5、茂林修竹修:
6、及其所之既倦 既:
7、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兴:
8、向之所欣 向:
9、致:1、所以兴怀,其致一也致:
2、家贫,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致:
10、次:1、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次:
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陈涉世家》)次:
11、期:1、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期: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邹忌讽齐王纳谏)期:期年:
3、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陈太丘与友期)期:
12、修:1、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修:
2、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修:
3、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岳阳楼记》)修:
13、列坐其次 其次:
14、亦将有感于斯文 斯文:
15、引以为流觞曲水 以为:
16、所以游目骋怀 所以:
17、解释下列“之”字的用法:
①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之”:
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之”:
③仰观宇宙之大。“之”:
④放浪形骸之外。“之”:
⑤向之所欣。 “之”:
⑥每览昔人兴感之由。“之”:
⑦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之”:
⑧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之”:
⑨暮春之初。 “之”:
⑩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 “之”:
2. 词类活用
1、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贤:少长:
2、死生亦大矣 大:
3、足以极视听之娱极:
4、映带左右 带:
5、一觞一咏 觞:
6、引以为流觞曲水 流:
7、所以游目骋怀 游: 骋:
8、齐彭殇为妄作齐:
9、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一:
4.通假归纳
1、悟言一室之内( )通( )
2、虽趣舍万殊( )通( )
5.句式判断
1、死生亦大矣 句式特点:
2、(众人)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句式特点:
3、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句式特点:
6.名句必会(留空填充)
1、,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 ,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亦足以畅叙幽情。
2、是日也, , 。 , ,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3、夫人之相与, 。或取诸怀抱, ;或 , 。
4、虽 , ,当其 ,暂得于己, ,不知老之将至。
5、,齐彭殇为妄作。
7.常识应知
1、序,文体的一种,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性文字。其作用在于推荐介绍某人著作,说明写过程过、写作目的、主要内容或说明一些同书本有关的事情,帮助读者更好地去阅读或理解。如 。后又有宴集序、赠序等。古人宴集时,常同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人作序,为宴集序,如 ;后虽无聚会,也作文相赠,以表惜别、祝愿、劝勉之意,就是赠序。如 王羲之《兰亭集序》,又名《兰亭序》、《临河序》、《禊序》、《禊贴》,为宴集序。
2、古代纪年方法:年号纪年和干支纪年。所谓“天干”就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这十个字;“地支”则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这十二个字。纪年的方法,从“天干”中的“甲”开始,配“地支”中的“子”依次搭配,得出: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等等六十个组合,俗称作“六十花甲”。这种“天干地支”纪年法,六十年为一周期。如:20是庚辰年;20是辛巳年;……
3、修禊:中国古代民间的一种风俗,古人视季春三月是万物萌生的时节,早在周代,人们在三月的第一个巳日到河边以香草浸水沐浴,祛病除邪,《诗经》、《周礼》中都有记载。孔子的得意门生曾点将春禊视为其志,得到孔子的赞赏。“莫(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论语·先进》)三国魏以后春禊定在三月三,活动内容也改为在水边宴饮、赋诗等。
4、东晋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和谢安、孙绰等42位文人学士、社会名流,在浙江山阴的兰亭作“修禊”之会。各人分坐于曲水之旁,借着宛转的溪水,以觞盛酒,置于水上。他们一边喝酒一边作诗,也发表一些议论。大家即兴写下了许多诗篇,推举王羲之写一篇序。王羲之遂乘兴作《兰亭集序》,文采灿烂,隽妙雅迪,书法更是遒媚劲健,气势飘逸,被后世推为“天下第一行书”。
文本探究
1. 整体感知
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友人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会聚兰亭,赋诗饮酒。王羲之将诸人名爵及所赋诗作编成一集,并作《兰亭集序》,记述流觞曲水一事,并抒写由此而引发的内心感慨。
文章首先记述了集会的时间、地点及与会人物,言简意赅。接着描绘兰亭所处的自然环境和周围景物,语言简洁而层次井然。描写景物,从大处落笔,由远及近,转而由近及远,推向无限。先写崇山峻岭,渐写清流激湍,再顺流而下转写人物活动及其情态,动静结合。然后再补写自然物色,由晴朗的碧空和轻扬的春风,自然地推向寥廓的宇宙及大千世界中的万物。意境清丽淡雅,情调欢快畅达。但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有聚合必有别离,所谓“兴尽悲来”当是人们常有的心绪,尽管人们取舍不同,性情各异。刚刚对自己所向往且终于获致的东西感到无比欢欣时,但刹那之间,已为陈迹。人的生命也无例外,每当想到人的寿命不论长短,最终归于寂灭时,更加使人感到无比凄凉和悲哀。作者在前段叙事写景的基础上,加以议论和抒情。在表现人生苦短、生命不居的感叹中,流露着一腔对生命的向往和执着的热情。王羲之与魏晋时期一般谈玄文人不同,在此序中明确地指斥“一死生”、“齐彭殇”是一种虚妄的人生观,这就明确地肯定了生命的价值。
这篇文章具有清新朴实、不事雕饰的风格。语言流畅,清丽动人,句式整齐而富于变化,以短句为主,在散句中参以偶句,韵律和谐,乐耳动听。
2.要点探究
1、《兰亭集序》中兰亭的景色突出了什么特征?与作者的情有何关系?
2、《兰亭集序》中表达的思想和老庄思想一致吗?
成功体验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1—4题。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永和九年,岁在癸丑 岁:时间
B、足以极视听之娱 极:穷尽
C、晤言一室之内 晤言:对面谈话
D、终期于尽 期:期望
2.句中“之”字用作代词的一句是( )
A、暮春之初 B、不知老之将至
C、及其所之既倦 D、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3.翻译横线上的的句子
(1)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2)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4.下列对语段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从时间、地点、缘由、人物、环境,以及人物的心情等方面较具体地写了兰亭集会的盛况。本段以写盛会始,以抒感慨终;以做“修禊”为名,以行快乐为实。
B、第二段写了两种人:一个是喜欢“静”的人,一个是喜欢“躁”的人。两者性格乃至行为上有很大的不同,人世观上没有相通之处。
《兰亭集序》一课一练及答案(5)阅读答案C、探索人生哲理,发表对人生忧乐和生死问题的看法,亦即所谓“畅叙幽情”。
D、文章借快乐年华的易逝的感叹,借生命长短存灭,不是主观所能左右的感叹,借古人“死生亦大矣”的感慨,引出作者对人生的痛惜,充分肯定了“死生之大”的观点。
阅读下面三篇序文,回答文后的问题:
有别庐在河南县界金谷涧中,或高或下,有清泉茂林,众果松柏、药草之属,莫不必备。又有水碓、鱼池、土窟,其为娱目欢心之物备矣。时征西大将军祭酒王诩当还长安,余与众贤共送往涧中,昼夜游宴,屡迁其坐。或登高临下,或列坐水滨。时琴瑟笙筑,合载车中,道路并作。及住,令与鼓吹递奏。遂各赋诗,以叙中怀。或不能者,罚酒三斗。感性命之不永,惧凋落之无期。
故具列时人官号、姓名、年纪,又写诗著后。后之好事者,其览之哉…… (石崇《金谷诗序》)
辛酉正月五日,天气澄和,风物闲美。与二三邻曲,同游斜川。临长流,望曾城,鲂鲤跃鳞于将夕,水鸥乘和以翻飞。彼南阜者,名实旧矣,不复乃为嗟叹。若夫曾城,傍无依接,独秀中皋,遥想灵山,有爱嘉名。欣对不足,率共赋诗。悲日月之遂往,悼吾年之不留。各疏年记乡里,以记其时日。(陶渊明《游斜川诗序》)
夫天逝者万物之逆旅①,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②假我以文章。会桃李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群季俊秀,皆为惠连③。吾人咏歌,独惭康乐④。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不有佳作,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李白《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
[注]①逆旅:客舍 ②大块:大自然 ③惠连:南朝谢惠连,与族兄谢灵运并称“大小谢” ④即谢灵运
5.下列句子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
①其为娱目欢心之物备矣(齐备) ②道路并作(写作) ③以叙中怀(内心情怀) ④又写诗著后(显著) ⑤鲂鲤跃鳞于将夕(跃起露出鳞片) ⑥各疏年记乡里(分条陈述) ⑦良有以也(诚、确实) ⑧序天伦之乐事(排列) ⑨群季俊秀(即群弟) ⑩何伸雅怀(抒发)
A、②④⑧ B、①③⑥
C、⑤⑦⑩ D、④⑦⑨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的意义用法不同的的一项是( )
A、悲日月之遂往
B、序天伦之乐事
C、众果松柏、药草之属
D、后之好事者
7.不属于介词“于”的省略的句子是( )
A、昼夜游宴 B、合载车中
C、独秀中皋 D、独惭康乐
8.找出《金谷诗序》《游斜川诗序》中有与《兰亭集序》“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同怀的的语句。
(1)《金谷诗序》
(2)《游斜川诗序》
9.翻译:
(1)或登高临下,或列坐水滨
(2)吾人咏歌,独惭康乐。幽赏未已,高谈转清
10.对上面三序的比较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从《金谷诗序》到《兰亭集序》《游斜川诗序》,处处可见对时光易逝的敏感、对人世无常的哀伤、对生命短暂的无奈,韶光易逝,岁月难留。不难看出,感时伤怀在魏晋文学表达中已占了相当大的分量。
B、石崇、王羲之、陶潜文中所以着列同游诗作及年里、名号,为的是留记当日那一段欢悦时光,据以抵免凋落遂往的悲慨。重在抓执今朝、是日之“乐”,而有意忽忘明日甚或一世、千载之“忧”。
C、写阳春,而称“召我以烟景”;叙大块,而曰“假我以文章”,用夸张手法,拉近物我,融和天人。“开琼筵以坐花”,扣紧题目“桃”字;“飞羽觞而醉月”,又切中题目“宴”字。
D、与同类作品相比,《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确实是别开生面。同样写游宴,却完全摆脱了“即喜而复悲”的陈套,给人以乐观情绪的感染,表现一种旷达的情怀。
参考译文
永和九年,岁星在癸丑,三月初三日,我们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集会,举行祓禊活动。许多著名人士统统来了,年轻的.和年长的都聚集在一起。这专访有高峻的山岭主,茂盛的树林,外长的竹子。还有澄清的急流,在左右映衬环绕,引来作为流觞的曲水。大家依次坐在水边,虽然没有琴、瑟、箫、笛演奏的盛况,但边喝酒边赋诗,也足够畅叙衷情。这一天,天色晴朗,空气清新,和风温暖。抬头看到天空的广阔,低头看到万物的众多,藉此放眼观赏,开畅胸怀,可以尽情享受耳目的乐趣,确实是欢乐的。
人与人的相处,时间很短暂。有的把自己的抱负倾吐出来,和朋友在一间房屋里谈论;有的凭借爱好的事物寄托志趣,过着放纵性情的生活。虽然各人谋求的和抛弃的千差万别,性格的安静和浮躁也不一样,可是当他们对接触到的事物感到高兴,被自己暂取得,就愉快地自满起来,不知道衰老即将来到。等到他们对谋求或者取得的事物已经厌倦了,尽情就随着事物的改变而改变,感慨也随之而来了。从前所喜欢的,在极短的时间内已经变为陈旧的事物,还不能不因此而产生感慨。何况寿命长短,跟着自然界变化,终究要走向结束。古人说:“死生也是一件大事啊。”难道不令人悲痛吗!
每次我看到从前人产生感慨的原因,同我们好像契约一样相合,没有不对着前人的文章悲伤感叹,可是心里又不明白会这样。本来就知道把死和生看作一样是虚妄的,把长寿和短命看成等同是荒诞的。后来的人看现在,也象现在的人看从前一样,这是多么可悲啊!所以我把与会的人一个一个地记下来,并且把他们所作的诗抄录下来。虽然时代不同,事情也两样,但是人们产生感慨的原因,那情景还是一样的。后代阅读的人,也会对这些诗文有所感慨吧。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兰亭集序翻译以及赏析 王羲之
2.兰亭序全文 王羲之
3.《兰亭集序》赏析 王羲之
4.王羲之《兰亭序》下落何方
5.关于王羲之兰亭序集字对联
6.王羲之的兰亭序集对照翻译
7.王羲之兰亭序集主旨探究
8.王羲之兰亭序集作者介绍
9.兰亭集序王羲之真迹
10.王羲之《兰亭集序》赏析·
篇3:四年一课一练语文答案
四年一课一练语文答案
一课一练是我们的课外习题之一,各位同学,下面就是四年一课一练语文答案,请看:
四年一课一练语文答案
题目:
1.欧阳修,字( ),号( ),六一居士,北宋文坛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
2.( ),字明允,号老泉。“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子( )、( )合称“三苏”。主要作品有《嘉右集》。作品以史论、政论为主。
3.( ),字子瞻,号( ),“唐宋八大家”之一,在书法上与蔡囊、黄庭坚、米蒂并称“宋四家”。主要作品为《赤壁赋》《石钟山记》《题西林壁》《水调歌头》《念奴娇》等,结为《东坡七集》。
4.( ),字务观,号放翁。人称“小李白”。主要作品为《书愤》《示儿》《钗头凤》等。结为《剑南诗稿》《渭南文集》、《老学魔笔记》。
5.辛弃疾,字( ),号( ),与( )并称“苏辛”。人称“词中之龙”。主要作品为《稼轩长短句》。
【参考答案】
1. 永叔 醉翁
2. 苏洵 苏轼 苏辙
3. 苏轼 东坡居士
4. 陆游
5. 幼安 稼轩 苏轼
篇4:《乡愁》一课一练附阅读答案
《乡愁》一课一练附阅读答案
学习目标:
1、理解台湾同胞思念祖国大陆的深情;
2、体会诗歌的形象性;
3、品味诗歌凝练的语言。
重点知识及能力讲解:
乡愁是一种难以表现的情绪,要将这种情绪表达出来,只有借助具体的形象。因此,理解诗歌的形象性是本文的重点。
难点知识及能力讲解:
诗歌篇幅短小,但凝练的语言能表达丰富的意境。要想品味诗歌的内涵,必须从语言入手。因此,品味凝练的语言成为本课的难点。
预备练习
1、常识填空
《乡愁》的作者 ,是台湾著名 , 。这是一首 诗。乡愁指 。
2、辨析形似字,分别组词。
枚( ) 峡( ) 幕( ) 湾( )
玫( ) 侠( ) 墓( ) 弯( )
课堂达标训练
1、回忆《乡愁》,在括号内填量词,在横线上填形容词(叠词)
一( ) 的邮票 一( ) 的船票
一( ) 的坟墓 一( ) 的海峡
2、常识填空
①乡愁,本是一种难以表现的情绪,诗人从广远的时空中提炼出 , , , 等四种意象,借助它们把乡愁表现得深刻感人。
②这首诗抒发了强烈的 之情,表达了华夏儿女对 的强烈愿望。
l 课堂提高训练
1、设喻联想,化抽象感情为具体形象,是本诗的一大特色,极富感染力,请填空:
§1,把乡愁化作 ,表现对母亲 ;
§2,把乡愁化作 ,表现对妻子 ;
§3,把乡愁化作 ,表现对自己 ;
§4,把乡愁化作 ,表现诗人强烈的 。
2、欣赏优美、精彩的诗句,简答问题
①“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把乡愁比作邮票,能引发什么联想?
②“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用“浅浅”形容海峡,包含了哪些意味?
课堂检测
语段研读
小时侯,乡愁是 。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 。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呵,乡愁是 。
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 。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1、《乡愁》一诗的作者是 (地名)著名爱国诗人 。
2、在诗中横线上补全诗句
3、从全诗看,诗歌的前3节抒发的'是思念 、的儿女之情,最后1节抒发的是思念 的爱国之情。
4、“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浅浅”是不深的意思,对其深层含义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说明台湾与大陆相距并不遥远;
B、由于特定的历史原因而造成的不统一的状况应该结束;
C、台湾与大陆不能密切往来,这实在是令人痛心的事情;
D、诗人伫立台湾,远望大陆,面对“浅浅的海峡”却无可奈何。
课外强化训练
1、这首诗属于( )
A散文诗 B抒情诗 C叙事诗 D寓言诗
2、诗中表时间的词语是 、、、,四个词语在内容上交代了 ,又 ,使全诗井然有序。
3、古人作品中写乡愁的名句有很多,唐朝李白的《静夜思》是一首代表作,请写出其中的两句:
床前明月光, 。举头望明月, 。
你是否联想到古人以“月”为触发点,写思乡之情的诗句:。
4、诗人把乡愁比作 、、、,你能写出两个新鲜的比喻来形容乡愁吗?
乡愁是 。
乡愁是 。
5、赏析:
乡 愁
席慕蓉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惆怅,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别离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故乡在席慕蓉的印象中是 ,是 ,她把乡愁比作 ,表现诗人 。
三 乡愁
预备训练:略
课堂达标训练:1、略 2、邮票 船票 坟墓 海峡 思乡爱国 祖国统一
课堂提高训练:1、邮票 思念,船票 不舍之意, 坟墓 孝子之心,海峡 爱国之情。 2、①联想到写信、寄信、倾诉思念之情;联想到诗人对母亲、对家乡的思念;联想到儿子对母亲的牵挂等。②海峡浅台湾与大陆山水相连;海峡浅浅,隔不断台湾同胞对祖国的思念;海峡不深,然人为阻隔台湾与祖国的血肉联系,实在令人痛心。(说得有道理即对)
课堂检测:1、略 2、略 3、母亲和妻子儿女 祖国大陆 4、D
课外强化训练:1、B 2、小时侯 长大后 后来 现在 3、略 4、略。5、略。
篇5:《夸父追日》一课一练的阅读题及答案
《夸父追日》一课一练的阅读题及答案
知识积累
一、比一比,组词语。
导( ) 继( ) 旅( ) 狼( )
异( ) 断( ) 旋( ) 狠( )
二、读一读,连一连。
充满 追赶 伏下 霎时 几屡
fú chōng shà lǚ zhuī
三、语言积累,找出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
发展练习
台湾神游
中秋节的夜晚,一轮明月高高地悬挂在深蓝色的天空中。我注视着它,好像看见美丽的嫦娥仙子正坐在桂花树下,遥望着美好的人间,思念着久别的亲人。晚饭后,我们全家围坐在电视机旁,今晚的节目有些特殊,不管是新闻,还是歌舞、电视剧,大都表现了台湾人民思念故土、盼望祖国早日统一,和祖国人民想念台湾骨肉亲人的主题。
看完电视,我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入睡。望着那轮皎洁的圆月,我好像乘着飞机,飞到了美丽的台湾省。在飞机上我俯视全岛,它真像一座美丽的海上公园。接着,飞机降落在台湾岛东部,这里大部分是山地。远远望去,有险峻的奇峰、悬崖,飞奔的急流、瀑布,平静的湖泊,茂密的森林,景色优美。
台湾岛上还有世界闻名的游览区——日月潭。于是我慕名前去,饱览那湖光山色。我坐在汽车里,看到重峦叠嶂,潭水碧蓝,波光如镜,朵朵白云在翠峰山间飘浮。当夕阳把最后的余辉射向湖面时,日月潭烟霞四起,轻纱般的薄雾在湖面上飘来荡去,我陶醉在这美丽的景色之中。
我又来到了台湾西部平原。我了解到这里盛产甘蔗、水稻,还有香蕉、菠萝、桔子等。随后,我又赶往北部海边,参观了著名的海港——基隆。这里拥有多种矿产资源和水产资源,看到这一切,我心里情不自禁地赞叹道:“台湾真是名不虚传的宝岛!”
“喵——”小花猫一声叫唤,把我从美丽的幻境中唤醒过来,但我的思绪久久不能平静。为了祖国的'统一大业,为了让宝岛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我要贡献一份力量!
夜更深了,中秋节之夜的月亮更圆更亮了。我想:此时台湾的少年朋友也在月光之下神游祖国的大陆吧。我相信,总有一天,海峡两岸的人民会团聚在一起,祖国一定会统一的。我怀着这美好的愿望进入甜蜜的梦乡。
积累
1、积累词语。读一读。
慕名 陶醉 情不自禁 波光如镜
世界闻名 湖光山色 重峦叠嶂 名不虚传
2、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 )的悬崖 ( )的瀑布 ( )的圆月
( )的湖泊 ( )的森林 ( )的奇峰
3、作者梦中神游都去了那些地方?
感悟
从作者的神游中,你觉得台湾是一个怎样的地方?
能力拓展
神话故事真有趣,你还知道一些神话、传说吗?讲给你的同学父母听。
篇6:白杨礼赞阅读题答案一课一练
白杨礼赞阅读题答案一课一练
一、基础训练
1.《白杨礼赞》作者 ,原名 ,“礼赞”的意思 。
2.根据下列词语的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⑴若不是(文学素养深的人偶然间所得到的),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 )
⑵无边无垠,(平坦得像磨刀石),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 )
⑶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成为一束,绝不(树枝从树干的旁边斜伸出来)。( )
⑷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驰骋,冲杀突击),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
3.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汽车在望不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一条黄绿错综的大毡子。(比喻)
B、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着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只觉得它是树?(反问)
C、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它是树中的伟丈夫。(拟人)
D、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面对它们,你的恹恹欲睡的情绪又将如何?我那时是惊奇地叫了一声。(比喻,设问)
4.填空:
作者采用 的手法,托物言志,抓住白杨树的外形特点,借白杨树的不平凡形象,赞美 ,歌颂他们 的精神。
5.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是本文的抒情线索,请从生长环境,外部形态,内在气质三个方面具体说说白杨树的不平凡。
生长环境“不平凡”:
外部形态“不平凡”:
内在气质“不平凡”:
6.请你对下面句子中划线部分作简短的说明。
⑴而另一种味儿在你心头潜滋暗长了。
“另一种味儿”指:
⑵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
“极强的生命力”指:
7、象征产生于联想,看到白杨树,作者联想到北方的农民,看到下面的事物,你会产生怎样的联想呢?请任选以下两个事物加以说明。
⑴小草:
⑵帆:
⑶粉笔:
⑷放风筝的线:
二、同步解读
⑴然而刹那间,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有一排——不,或者只是三五珠,一珠,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的话,那你的恹恹欲睡的情绪又将如何?我那时是惊奇地叫了一声。
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⑶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达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⑷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⑸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中的伟丈夫。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珠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⑹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的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⑺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挺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吧,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8.第一段为什么不直接写白杨树,而是把突出点放在“我”的情绪转变上?
9.第三段对白杨树的描写,请分析其描写的角度和中心。
10.第五段可分为两个层次,请按下面的划分概括内容:
第一层:
第二层:
11.第五段第一层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举例说明。
12.第五段第二层,文章用了四个反问句,其问法有什么变化?意思是怎样加深的?
13.说说反问句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14.第六段写了什么内容?其作用是什么?
15.将白杨树与楠木对比,作用是( )
A、用贵族化的楠木反衬白杨的平凡而伟大。
B、用平凡而伟大的白杨树反衬楠木贵族化的丑态。
C、抒发对贱视民众、顽固倒退的人们的愤恨鄙弃之情。
D、抒发对楠木自居高贵的批判之情。
16.联系开头:“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请指出结尾与开头的关系和表达作用。
17.指出第二段和第四段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
篇7:《古诗》一课一练课后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古诗两首》一课一练课后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古诗两首》习题精选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示儿
一、拼音漫游廊。
1.你能写出这些生字吗?
jì nǎi lu
家 翁 阳
2.下面红色字的读音只有一组全对,请用“V”标出。
忽传 涕泪 衣裳 漫卷 即从
(1)cuán tì sāng juǎn jí ( )
(2)chuan tì shangjuǎn jí ( )
(3)zhuàn dì sang jiǎn jì ( )
(4)zuàn dì shāngjiǎn jì ( )
二、汉字游览园。下面红色的字有多种解释,你能根据句子内容选择正确的解释吗?(只把序号写在括号里)
1.“但”的解释有:A.只B.但是C.姓
(1)但悲不见九州同( )
(2)但爱鲈鱼美( )
(3)我爱听歌,但不爱唱歌。( )
2.“却”的解释有:A.后退B.推辞C再
(1)却看妻子愁何在( )
(2)我见他诚意相邀,就没有推却。( )
(3)山高路险,令人望而却步。( )
3.“漫”的解释有:A.到处都是B.不受约束;随便C.广阔,长
(1)漫卷诗书喜欲狂( )
(2)漫山遍野都是英勇的战士。( )
(3)我们度过了漫长的一夜。( )
4.“定”的解释有:A.平静B.平定C.决定
(1)王师北定中原日( )
(2)他一直心神不定( )
(3)开会时间定在明天上午( )
三、词语多味店。对本课的两首古诗你已经掌握得很好了吧,请补充诗句,解释加点诗句的意思。
1.死去元知万事空, 不见 。
2.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 。
四、句子快乐堡。
1.慧眼辨真伪。下面说法对的打“√”,错的打“×”。
(1)诗中“却看妻子”与现代语言“丈夫妻子”中的“妻子”意思相同。( )
(2)《示儿》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都表达了爱国之情,但诗人的心情一悲一喜,完全不同。( )
(3)《示儿》一诗是诗人临终时作的诗,相当于遗嘱。( )
2.你能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吗?
(1)《示儿》的作者是( ),他是( )代的爱国诗人这首诗写出作者终生遗憾的是( ),他无限希望的是( ),表达了诗人渴望( )、( )的强烈的爱国热情。
(2)《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 )代诗人( )的诗。这是他“生平第一首( )诗”。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因( )而无比欢快的心情。
五、阅读体验林。
大材小用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这首《破阵子》写得慷慨激昂,铿锵雄壮。南宋杰出爱国英雄、伟大词人辛弃疾(jī jí)就是这样一腔热血力主抗金,始终不渝(yú yù)地坚持自己的报国之志。
然而,在官场中,仗义执言的辛弃疾却屡受排挤和中(zhōng zhng)伤,以至不得不退隐山林。
后来,辛弃疾曾经一度出任浙东安抚使、镇江知府等职,并与绍兴诗人陆游结为好友。一天,辛弃疾兴冲冲地来到陆游家,欣喜地说:“皇上召(zhào zhāo)我到京城去,说要我谈谈对北伐抗金的意见!”
“哦?有这样的事?太好了,看来你终于可以实现自己的抱负了!”陆游高兴地说,并且即兴挥毫,写了一首长诗,诗中有两句是:“大材小用古所叹,管仲萧何实流亚。”意称辛弃疾现在只做个浙东安抚使实在是“大材小用”了。
1.请你划去文中( )里不正确的读音。
2.这篇短文有许多词语值得积累,如:一腔热血,仗义执言……,你能从短文中积累四个你喜欢的词语吗?
3.请你在文中找到与下列词语意思相近的-“好朋友”填在括号内。
诬蔑——( )隐居——( )兴奋——( )
4.将“他不得不退隐山林”不改变句子意思换一种说法。
肯定句:
反问句:
5.短文中指谁被“大材小用”,为什么?
6.辛弃疾的《破阵子》值得一读,请你查找资料找到它,抄下来,并力争把它默写下来。
课外延伸
一、拼音漫游廊。请根据文意和注音填写汉字。
陆游虽然shì 世了,但是他这首充满血泪的《示儿》诗以及其他许多爱国诗篇,却永远liú 传在人间,为广大人民传sng ,直到今天还震hàn 着我们的心灵,激发起我们对投降派的憎恨和对祖国的热爱。
二、汉字游览园。帮助小明辨别“州”和“洲”。
《示儿》这首诗中有一句“但悲不见九州同”,小明总是把“九州”写成“九洲”,爸爸告诉小明“九州”就是指中国,现在我们国家的一些地名中还有“州”,如:杭州、苏州、兰州等。“洲”有水字偏旁,是水中的陆地的意思。现在世界上亚洲、欧洲、非洲、美洲……的“洲”就是水中大陆的意思。请判断下面句中红色的字的正误,对的打“V” ,错的打“x” 。
1.河南省的省会是郑洲。( )
2.新西兰是位于大洋州的一个美丽的国家。( )
3.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们分别来自五大洲。( )
三、词语多味店。
1.请在诗句中填上漏掉的方位词。
(1)劝君更尽一杯酒,( )出阳关无故人。
(2)即从巴峡穿巫峡,便( )襄阳向洛阳。
(3)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 )。
(4)( )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 )。
(5)( )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晴。
2.你能说出下列诗句描写的是什么景物。
(1)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
(2)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
(3)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四、熟语奇趣屋。把意思相关联的成语和诗句连起来。
别具一格青山正补墙头绿
翩翩起舞万紫千红总是春
珠联璧合映日荷花别样红
捧腹大笑谁持彩练当空舞
丰富多彩漫卷诗书喜欲狂
五、句子快乐堡。
1.陆游在《示儿》这首诗中,最能表达他的心愿的两句诗是:
, 。
2.你心中理想的自然环境是怎样的?请借用古诗文中的名句来表达,写出连续的两句。
, 。
3.我们学过的古诗中,有不少诗句写到了“月”,如“明月别枝惊鹊”,请你写出两个含“月”的诗句。
(1) (2)
六、阅读体验林。
“字字皆辛苦”
唐朝的李绅,自幼丧父,家境贫困。母亲为了把他教育成人,就亲自教他读书作文。李绅天资聪明,又十分好学,因此,十五岁的时候就能写出挺不错的诗来。‖
为了读书,李绅寄居在一个环境幽静的寺庙里。后来,因为他在佛经没有字的纸页上写诗,被和尚赶出了庙门。‖
李绅离开了寺庙,无处可归,过着漂泊流浪的生活。尽管生活十分艰苦,但他从来也没有停止过读诗和写诗。‖
李绅的写作态度很认真。他每写完一首诗,都要十几遍,甚至几十遍地诵读、修改,直到满意为止。其中《悯(mǐn)农》诗就是经过这样的千锤百炼才写成的。李绅从小和劳动人民生活在一起,亲眼看到农民冒着酷暑,顶着烈日锄草,很辛苦。于是他决心写一首诗,来表达对农民的同情。他苦苦思索了三四天,经过十几次修改,才写成了《悯农》诗。他写《悯农》诗时,正值酷暑盛夏,天气闷热,蚊蝇叮人,人们都摇扇乘凉,唯有李绅坐在蒸笼似的小屋里埋头写作。
他脸上、身上满是汗水,衣衫全湿透了,两只细瘦的胳膊被蚊子叮了一个又一个疙瘩。然而,他把这一切全置之度外!想啊 改啊 改啊 想啊 悯农 诗终于写成了其中一首是:“ , 。 , 。”
这首诗短小精悍,通俗易懂,很快就流传开了。人们在赞美这首诗的'同时,对李绅刻苦认真写作的态度更是赞叹不已,说他写的诗“字字皆辛苦。” ‖
1.查字典,填空。
“悯”字不认识,应用( )查字法,先( ),再( )。知道这个字读“mǐn”可用( )查字法,先( ),再( )。字典里意思是“同情”,“悯农”的意思是 。
2.给第4小节没有标点的内容,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并在文中横线上默写《悯农》一诗。
3.回答问题。
(1)李绅为什么要写《悯农》诗?
(2)人们说李绅写(悯农》诗“字字皆辛苦”,该如何理解?
4.这篇文章主要写了 。
七、语林趣话苑。
相传三位演员在一次演出完后,一同来到一家酒楼。酒过三巡,甲演员想起《白蛇传》里的祭塔,又联想到塔里点灯一事,出了一句上联:“塔内电灯,层层孔明诸格亮;”乙演员思忖片刻,对道:“池中栽藕,节节大白理长根。”丙演员想起《哪吒闹海》里三太子被剥皮抽筋,老龙王敖广到处寻找的事,也对了一句:“敖广举火,步步照云找子龙。”你能指出以上对联中隐含了哪个朝代哪些人物吗?
答案:
一、
1.家庭乃翁洛阳
2. (2)chuan tì shangjuǎn jí (V)
二、汉字游览园。下面红色的字有多种解释,你能根据句子内容选择正确的解释吗?(只把序号写在括号里)
1.“但”的解释有:
(1)但悲不见九州同( C.姓 )
(2)但爱鲈鱼美(A.只)
(3)我爱听歌,但不爱唱歌。( B.但是 )
2.“却”的解释有:
(1)却看妻子愁何在( C再 )
(2)我见他诚意相邀,就没有推却。(B.推辞)
(3)山高路险,令人望而却步。( A.后退 )
3.“漫”的解释有:
(1)漫卷诗书喜欲狂(B.不受约束;随便 )
(2)漫山遍野都是英勇的战士。(A.到处都是)
(3)我们度过了漫长的一夜。(C.广阔,长)
4.“定”的解释有:
(1)王师北定中原日( A.平静 )
(2)他一直心神不定(B.平定)
(3)开会时间定在明天上午( C.决定 )
三、略。
四、
1.
(1)诗中“却看妻子”与现代语言“丈夫妻子”中的“妻子”意思相同。(×)
(2)《示儿》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都表达了爱国之情,但诗人的心情一悲一喜,完全不同。(√ )
(3)《示儿》一诗是诗人临终时作的诗,相当于遗嘱。( √ )
2.略。
五、
大材小用
1.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这首《破阵子》写得慷慨激昂,铿锵雄壮。南宋杰出爱国英雄、伟大词人辛弃疾(jí)就是这样一腔热血力主抗金,始终不渝(yú yù)地坚持自己的报国之志。
然而,在官场中,仗义执言的辛弃疾却屡受排挤和中(zhng)伤,以至不得不退隐山林。
后来,辛弃疾曾经一度出任浙东安抚使、镇江知府等职,并与绍兴诗人陆游结为好友。一天,辛弃疾兴冲冲地来到陆游家,欣喜地说:“皇上召(zhào)我到京城去,说要我谈谈对北伐抗金的意见!”
“哦?有这样的事?太好了,看来你终于可以实现自己的抱负了!”陆游高兴地说,并且即兴挥毫,写了一首长诗,诗中有两句是:“大材小用古所叹,管仲萧何实流亚。”意称辛弃疾现在只做个浙东安抚使实在是“大材小用”了。
2.略。
3. 诬蔑——(中伤 )隐居——( 退隐)兴奋——(欣喜 )
4.略。
5.略。
6.略。
课外延伸
一、
陆游虽然逝世了,但是他这首充满血泪的《示儿》诗以及其他许多爱国诗篇,却永远留传在人间,为广大人民传诵,直到今天还震撼着我们的心灵,激发起我们对投降派的憎恨和对祖国的热爱。
二、
《示儿》这首诗中有一句“但悲不见九州同”,小明总是把“九州”写成“九洲”,爸爸告诉小明“九州”就是指中国,现在我们国家的一些地名中还有“州”,如:杭州、苏州、兰州等。“洲”有水字偏旁,是水中的陆地的意思。现在世界上亚洲、欧洲、非洲、美洲……的“洲”就是水中大陆的意思。请判断下面句中红色的字的正误,对的打“V” ,错的打“x” 。
1.河南省的省会是郑( 州)。
2.新西兰是位于大洋( 洲)的一个美丽的国家。
3.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们分别来自五大洲。
三、
1.略。
2.你能说出下列诗句描写的是什么景物。
(1)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柳树 )
(2)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枫树)
(3)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瀑布 )
四、
五、略。
六、
1.略。
2.略。
3.
(1) 李绅从小和劳动人民生活在一起,亲眼看到农民冒着酷暑,顶着烈日锄草,很辛苦。于是他决心写一首诗,来表达对农民的同情。
(2) 李绅的写作态度很认真。他每写完一首诗,都要十几遍,甚至几十遍地诵读、修改,直到满意为止。
4.这篇文章主要写了李绅认真的创作态度――字字皆辛苦。
七、略。
篇8:四年级语文下册燕子一课一练(无答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燕子一课一练(无答案)苏教版
燕子
一、看拼音写词语。
jùn qiào jù lǒng lü? gu? h?n jì yìng ch?n
( ) ( ) ( ) ( ) ( ) jī l íng qīng kuài hu? pō yuán yùn yì jiān
( ) ( ) ( ) ( ) ( )
二、查字典,填空。
1.翼尖”的“翼”是 结构的字。“翼尖”的意思是 。
2.聚”按部首查字法,应查 部 画。“聚拢”的近义词是 ,反义词是绿色圃中3.烂漫”在词典中有两个意思:①颜色鲜明而美丽;②天真自然,毫不做作。“烂漫无比的春天”应选第 个意思。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一身( )的羽毛,一对( )的翅膀,加上( )的尾巴,这就是( )的小燕子。
这段话主要描写了(
第一文库网)2.在( )中,在( )下,燕子( )在天空中( ),“唧”的一声,( ),飞到( );还有几只( )过湖面,剪尾或翼尖偶尔( )水面,那小圆晕便( )。 这段话主要描写了( )
四、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二三月间,微风轻轻地吹拂着,毛毛细雨从天上(洒落 飘落)下来。千万条柔柳展开了鹅黄色的嫩叶。青的草,绿的芽,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烂漫无比的春天。小燕子从南方(飞 赶)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趣。
1.用“”划去这段话中用得不恰当的词,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当。
2.用“ ”画出本段中所写的景物,用“~~”画出景物的特点。
篇9:07尊严一课一练(附答案)的深入反思
07尊严一课一练(附答案)的深入反思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07尊严一课一练(附答案)_案例_教后感_课文_教学实录_教学反思_课堂实录,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一 我会读,还能写出相应词语。
kuǎn dài jiāng yìng zūn yán pí bèi bù kān
( ) ( ) ( ) ( )
二 下列词语中有四对反义词,请你把他们抄写在下面的括号中。
批评 巨大 身强力壮 狼吞虎咽
微小 赞赏 细嚼慢咽 骨瘦如柴
( )( ) ( )( )
( )( ) ( )( )
三 填一填,读一读。
( )的目光 ( )的脸色
( )的微笑 ( )的衣服
四 我能按照要求把句子换一说法。
A.年轻人把大叔递过来的食物吃了个精光。
改成用被字的句子:
B.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
改成没有不字的句子:
五 按照课文内容填空。
哈默与其他难民不同的是,他要求 ,如果不 ,就不。用 去换取报酬,这是一种尊严,也正是哈默与众不同的人格
篇10:说明文《动物游戏之谜》一课一练附答案
说明文《动物游戏之谜》一课一练附答案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嬉闹(xī) 坠地(zhuigrave;) B.聒噪(guograve; zagrave;o) 默契(qigrave;)
C.陡峭(qiagrave;o) 嚼舌(jiaacute;o) D.衔恨(xiaacute;n ) 汲取(jiacute;)
2.请指出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
A.“唉”!作家叹道,“红尘之中,人海茫茫,要找出个不知姓名的陌生人来,这不是大海捞针吗?”
B.“你这可不行,”战士一面理着筐绳,一面真像老战士似的批评起来:“这样毒的太阳,你光着膀子,一会儿就晒爆皮了,可痛啦。”
C.他和青年们谈话的时候,不爱使用教训的口吻,从来不说“你应该这样”、“你不应该那样”一类的话。
D.晴朗的天空,你正在欣赏“齐鲁青未了”,忽然一阵风来,“荡胸生云层”,转瞬间,便像宋之问在《桂阳三月述怀》里说起的那样,“云海四茫茫。”
3.下面四句话中都用了引号,其作用相同的两句是()
A.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B.中国的成语只有“人生识字忧患始”,这一句是我翻造的。
C.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判断什么情况是“过”,什么情况是“不及”,才能使我们的工作做到“恰到好处”。
D.“绝望”没有了,“悲观”消失了,他成了一个热爱生命的积极的人。
4.指出下列各项中括号用错的一项( )
A.他后来又到城里拉关系,买来自由党的'“银桃子”(徽章)。
B.这种“文不甚深,言不甚俗”(蒋大器《三国志通俗演义序》)的文词,使具有一般阅读能力的人都能看懂。
C.写研究性文章跟文学创作不同,不能摊开稿纸搞“即兴”。(其实文学创作也要用素养才能“即兴”。)
D.恩格斯说:“语言是从劳动当中并和劳动一起产生出来的(《自然辩证法》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139页)。”这是揭示语言起源的唯物主义的观点。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 )
A.“陈泰康农科小组”的同志们为改造黄河故道盐碱地,筚路蓝缕,舍家忘我,一干就是5年,终于取得了突破性成果。
B.季岚峰违规操作是要批评的,但他自尊心特别强,又是初犯,批评时不要太尖锐,隔靴搔痒点到为止就行了。
C.王毅和焦大平是“紫云英”男篮的两个主力队员,他俩既是同乡又是同学,两小无猜,在场上配合得非常好。
D.白居易在地方为官时很注意接近民众,不管是乡间农妇还是下里巴人,他都能谈得来,从他们那里得到了很多创作素材。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认识沙尘暴,了解沙尘暴,是为了从科学的角度达到对沙尘暴进行预防,以减少沙尘暴造成的损失。
B.我省出版界积极组织精品图书参展,宣传本省在加入WTO的新形势下,加快产业化发展的新思路和新举措。
C.对WTO问题的关注,过去主要集中在行业、企业等方面所面临的压力和挑战,多是从微观层面考虑问题,而对于经济体制等宏观问题却思考甚少。
D.希望这几位平凡的女性,能带给广大读者以深思—尤其是广大姐妹。在信息时代,如何做一个现代女性。
二、阅读下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阅读“在缅甸的热带丛林里……它们是在表演吗?”原文,回答问题。
7.这是叶猴在玩的什么游戏?游戏的种类有哪些?
8.为什么“它俩相互推挤,好像竭力要把对方推下树去,可被推的一方总是抓住树枝,巧妙地跳开去,绝不会失足坠地……”?
9.从以上两段文字中找出动物游戏时非常欢乐的句子。
参考答案:
一、1.B 2.C 3.C D 4.D
5.A(B意为“说话作文”等不中肯,抓不住关键;C“两小无猜”指一男一女;D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学艺术)
6.B
二、7.此时的叶猴,在玩的是“战斗游戏”。研究动物行为的科学家,按照动物游戏的形式,把它们分成三种基本的类型:单独游戏、战斗游戏、操纵事物的游戏。
8.因为它们在进行“战斗游戏”。在玩“战斗游戏”时,它们(叶猴)互相亲密地厮打,看似战斗激烈,其实极有分寸;它们配合默契,绝不会引起伤害;它们对伙伴十分信赖,能严格地自我控制,使游戏不会发展成真的战斗。
9.①两只叶猴跳荡着、嬉闹着。
②一群北极渡鸦发出欢快的聒噪声。
篇11:六年级语文上册麋鹿一课一练(无答案)
六年级语文上册麋鹿一课一练(无答案)苏教版
麋鹿
一、看拼音写词语
zhǎo zé bá shè mì shí è yùn piāo bó bú dìng
( ) ( ) ( ) ( ) ( )
qiǎo wú shēng xī xiāo shēng nì jì diān pèi liú lí
( ) ( ) ( )
二、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 )声( )迹 悄无( )( ) ( )一( )二 ( )( )厄运 望而生( )
漂泊( )( ) 林( )草( ) 颠( )流( ) 轻( )敏( )( )( )多姿
三、填空
1、《麋鹿》介绍了我国珍稀动物麋鹿的 , 和 ,体现了国家对保护野生动物的 。
2、麋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称为“_________”
3、最大的麋鹿保护区:
4、珍贵的国家保护动物还有:
1、写出两句描动物的诗句。
(1)______ _____,______ _____。
(2)_____ ______,_______ ____。
2、如果你是一名动物保护志愿者,你将设计一条什么样的宣传语来号召大家来保护动物。
四、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一段话。
我写的一遍作文“我爱故乡的`梧桐树”在作文比赛中中奖了。晚上,我激动地心情翻
开日记本,想象着发奖时的情景就像过电影一样一幕幕地出现在眼前。当时,老师殷切
地对我说:六年级语文上册麋鹿一课一练(无答案)苏教版“希望你再接再励,争取更大的成就”。
篇12:小学一年级语文2学写字一课一练练习题及答案
小学一年级语文2学写字一课一练练习题及答案
《学写字》一课一练
跟我一起写一写。1.读一读。
点要一肚有三角,横像桥水上座,竖如棒下一滴水,撇像叶随风飘,
2.照着上面,练一练。
3.看拼音,写汉字。
shān tǔ
二、看小熊猫写了哪些字?(8分)
下列生字中,你认识哪些字,请涂上漂亮的颜色。
三、下列生字和哪幅图对应?在它后面的`圆圈里涂上红色。
四、小熊猫教小兔认字。(在正确读音后画“ ”)(16分)
(yòng xīn) (běn zi)
(yòng xīng)(běng zi)
(wǒ men) (pí máo)
(wuǒ men) (qí máo)
五、认识下面的词语吗?把一类的词语用相同颜色的图案圈起来。
蜜蜂电脑 铅笔
冰箱橡皮 蚂蚁
六、看看空白的地方应该用哪个词?选一选。
1.我想你 2.写字 3.用心 4.看不懂
蜜蜂不会( ),它在树叶上咬了三个洞,表示( )。蚂蚁也不会( ),它也在树叶上咬了三个洞,表示( )。后来,它俩下决心要( )写字。
参考答案
一、1.略 2.略 3.山 土
二、略。
三、
四、yòng xīn běn zi wǒ men pí máo
五、蜜蜂、蚂蚁 电脑、冰霜 铅笔、橡皮
六 2 1 2 4 3
【一课一练答案】相关文章:
7.人生一课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