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筹笔驿,筹笔驿李商隐,筹笔驿的意思,筹笔驿赏析

筹笔驿,筹笔驿李商隐,筹笔驿的意思,筹笔驿赏析

2022-06-22 08:21:39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说的就是你”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筹笔驿,筹笔驿李商隐,筹笔驿的意思,筹笔驿赏析,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后的筹笔驿,筹笔驿李商隐,筹笔驿的意思,筹笔驿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筹笔驿,筹笔驿李商隐,筹笔驿的意思,筹笔驿赏析

篇1:李商隐 筹笔驿

朝代:唐代

作者:李商隐

原文:

猿鸟犹疑畏简书,风云常为护储胥。

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

管乐有才真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

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余。

赏析:

筹笔驿,古地名,旧址在今四川省广元县北。相传三国时蜀汉诸葛亮出兵伐魏,曾驻此筹画军事。很多诗人留下了以筹笔驿为题材的怀念诸葛亮的作品。公元855年(大中九年)李商隐罢梓州幕随柳仲郢回长安,途经此驿,写下这首咏怀古迹的诗篇。此诗同多数凭吊诸葛亮的作品一样,颂其威名,钦其才智;同时借以寄托遗恨,抒发感慨。不过此篇艺术手法上,议论以抑扬交替之法,衬托以宾主拱让之法,用事以虚实结合之法,别具一格。

诗写诸葛亮之威、之智、之才、之功,不是一般的赞颂,而是集中写“恨”字。为突出“恨”字,作者用了抑扬交替的手法。首联说猿鸟畏其军令,风云护其藩篱,极写其威严,一扬;颔联却言其徒有神智,终见刘禅投降,长途乘坐驿车,被送往洛阳,蜀汉归于败亡,一抑;颈联出句称其才真无愧于管仲、乐毅,又一扬;对句写关羽、张飞无命早亡,失却羽翼,又一抑。抑扬之间,似是“自相矛盾”,实则文意连属,一以贯之。以其威智,霸业理应可成,然而时无英主,结果社稷覆亡,一恨;以其才略,出师理应告捷,然而时无良将,结果未捷身死,又一恨。末联“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馀。”是说,昔日经过锦里(成都城南)诸葛武侯庙时,吟哦诸葛亮的《梁父吟》,犹觉遗恨无穷。而所谓“恨”,既是写诸葛亮之“遗恨”,又是作者“隐然自喻”。以一抑一扬的议论来表现“恨”的情怀,显得特别宛转有致。

古典诗歌中,常有“众宾拱主”之法。李商隐这首诗的首联,用的就是这种手法。出句“猿鸟犹疑畏简书”。是说,猿(一本作“鱼”)和鸟都畏惧诸葛亮的军令,说明军威尚存;对句“风云长为护储胥”是说,风云还在护卫诸葛亮的营垒,说明仍有神助。正如范仲温《诗眼》所说的:“惟义山‘鱼鸟’云云,‘简书’盖军中法令约束,言号令严明,虽千百年之后,‘鱼鸟’犹畏之;‘储胥’盖军中藩篱,言忠义贯于神明,‘风云’犹为护其壁垒也。诵此两句,使人凛然复见孔明风烈。”这里没有直接刻画诸葛亮,只是通过猿(鱼)鸟风云的.状态来突出诸葛亮的善于治军。猿鸟风云的状态在作者想象中,是由诸葛亮引起的反应,这些都作为“宾”,用以突出诸葛亮军威这个“主”。这些作为宾的自然景物。是拟人化,有某种特别的象征意义。猿鸟风云,作为筹笔驿的实景,还起到渲染气氛的作用,使人有肃穆之感;但是并不是单纯的气氛描写,而是化实为虚,实景虚用,以宾拱主,直接突出“孔明风烈”这一主体。

李商隐好用典故。宋魏庆之《诗人玉屑》卷七云:“李商隐诗好积故实。”他爱把古人罗致笔下,自由驱使,不问时代先后,都可以在他的诗境中同时出现。“管乐有才真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此题所咏乃诸葛亮,则此联对句中的关羽、张飞为其同时人,是今;管仲是春秋时人,乐毅是战国时人,远在三国之前,是古。用事以古今成对,出句以古人比拟诸葛亮,对句实写诸葛亮同时人关、张,即以古对今,以虚对实,而且对得极为自然。其所以如此,是因为诸葛亮“每自比于管仲、乐毅”(《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故以管仲、乐毅直指诸葛亮便是很自然的事了,所以所谓“管乐”可以说虽“古”犹“今”,虽“虚”犹“实”,与关、张对举,可称为“奇”,然而却又不足为奇。

篇2:李商隐的《筹笔驿》

李商隐的《筹笔驿》

猿鸟犹疑畏简书,风云常为护储胥。

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

管乐有才原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

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余。

【作品赏析】

筹笔驿,古地名,旧址在今四川省广元县北。相传三国时蜀汉诸葛亮出兵伐魏,曾驻此筹画军事。很多诗人留下了以筹笔驿为题材的怀念诸葛亮的作品。公元855年(大中九年)李商隐罢梓州幕随柳仲郢回长安,途经此驿,写下这首咏怀古迹的诗篇。此诗同多数凭吊诸葛亮的作品一样,颂其威名,钦其才智;同时借以寄托遗恨,抒发感慨。不过此篇艺术手法上,议论以抑扬交替之法,衬托以宾主拱让之法,用事以虚实结合之法,别具一格。

诗写诸葛亮之威、之智、之才、之功,不是一般的赞颂,而是集中写“恨”字。为突出“恨”字,作者用了抑扬交替的手法。首联说猿鸟畏其军令,风云护其藩篱,极写其威严,一扬;颔联却言其徒有神智,终见刘禅投降,长途乘坐驿车,被送往洛阳,蜀汉归于败亡,一抑;颈联出句称其才真无愧于管仲、乐毅,又一扬;对句写关羽、张飞无命早亡,失却羽翼,又一抑。抑扬之间,似是“自相矛盾”,实则文意连属,一以贯之。以其威智,霸业理应可成,然而时无英主,结果社稷覆亡,一恨;以其才略,出师理应告捷,然而时无良将,结果未捷身死,又一恨。末联“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馀。”是说,昔日经过锦里(成都城南)诸葛武侯庙时,吟哦诸葛亮的《梁父吟》,犹觉遗恨无穷。而所谓“恨”,既是写诸葛亮之“遗恨”,又是作者“隐然自喻”。以一抑一扬的议论来表现“恨”的情怀,显得特别宛转有致。

古典诗歌中,常有“众宾拱主”之法。李商隐这首诗的首联,用的就是这种手法。出句“猿鸟犹疑畏简书”。是说,猿(一本作“鱼”)和鸟都畏惧诸葛亮的军令,说明军威尚存;对句“风云长为护储胥”是说,风云还在护卫诸葛亮的营垒,说明仍有神助。正如范仲温《诗眼》所说的:“惟义山‘鱼鸟’云云,‘简书’盖军中法令约束,言号令严明,虽千百年之后,‘鱼鸟’犹畏之;‘储胥’盖军中藩篱,言忠义贯于神明,‘风云’犹为护其壁垒也。诵此两句,使人凛然复见孔明风烈。”这里没有直接刻画诸葛亮,只是通过猿(鱼)鸟风云的状态来突出诸葛亮的善于治军。猿鸟风云的状态在作者想象中,是由诸葛亮引起的反应,这些都作为“宾”,用以突出诸葛亮军威这个“主”。这些作为宾的自然景物。是拟人化,有某种特别的'象征意义。猿鸟风云,作为筹笔驿的实景,还起到渲染气氛的作用,使人有肃穆之感;但是并不是单纯的气氛描写,而是化实为虚,实景虚用,以宾拱主,直接突出“孔明风烈”这一主体。

李商隐好用典故。宋魏庆之《诗人玉屑》卷七云:“李商隐诗好积故实。”他爱把古人罗致笔下,自由驱使,不问时代先后,都可以在他的诗境中同时出现。“管乐有才真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此题所咏乃诸葛亮,则此联对句中的关羽、张飞为其同时人,是今;管仲是春秋时人,乐毅是战国时人,远在三国之前,是古。用事以古今成对,出句以古人比拟诸葛亮,对句实写诸葛亮同时人关、张,即以古对今,以虚对实,而且对得极为自然。其所以如此,是因为诸葛亮“每自比于管仲、乐毅”(《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故以管仲、乐毅直指诸葛亮便是很自然的事了,所以所谓“管乐”可以说虽“古”犹“今”,虽“虚”犹“实”,与关、张对举,可称为“奇”,然而却又不足为奇。

篇3:古诗筹笔驿李商隐

chóu bǐ yì

筹笔驿

lǐ shāng yǐn

李商隐

yuán niǎo yóu yí wèi jiǎn shū , fēng yún cháng wéi hù chǔ xū 。

猿鸟犹疑畏简书,风云常为护储胥。

tú líng shàng jiāng huī shén bǐ , zhōng jiàn jiàng wáng zǒu chuán chē 。

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

guǎn lè yǒu cái zhōng bù tiǎn , guān zhāng wú mìng yù hé rú 。

管乐有才终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

tā nián jǐn lǐ jīng cí miào , liáng fù yín chéng hèn yǒu yú 。

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余。

李商隐阅读答案

1、后两联用什么手法表现情感?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2、前两联概括了诸葛亮生前的那些事迹?对全诗情感的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内容分析。

参考答案:

1、①用衬托、拟人等手法表现情感。②用昏君庸臣葬送大好河山徒留遗恨衬托诸葛亮的忠诚与功绩,寄托对他的怀念之情。用拟人手法写檐下流水,借景抒情,原本无情的流水也变得如此多情,日日夜夜傍驿流着,仿佛在怀念诸葛亮,更何况人。③这样写把抽象的情感写的具体形象,委婉深沉,耐人寻味。

2、①事迹:走出南阳辅佐刘备,北伐运筹帷幄,赤壁之战借助天时地利大捷,时运不济事业受挫。②作用:这些史实中寄寓了诗人对诸葛亮忠智的`赞扬,对其命运的感慨,奠定了全词的情感基调。

篇4:筹笔驿原文及赏析

筹笔驿原文及赏析

原文:

抛掷南阳为主忧,北征东讨尽良筹。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千里山河轻孺子,两朝冠剑恨谯周。

唯余岩下多情水,犹解年年傍驿流。

赏析:

此诗一开头就联系诸葛亮,再联系筹笔驿作出高度的总括:“抛掷南阳为主忧,北征东讨尽良筹。”诸葛亮因刘备三顾茅庐去请他,他抛弃了在南阳的隐居生活,为主公刘备分忧,出来辅佐刘备建功立业。北征东讨的运筹帷幄,他的计谋都是好的。这里主要是北征,筹笔驿是为伐魏运筹,是北征;东征是陪衬,不是指打东吴。刘备去打东吴,诸葛亮是反对的,他没有东讨。这里实际上是“南征北伐”,不说“南征北伐”而说“北征东讨”,因为上句已用了“南”字,为避开重复,所以这样说。

二联“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时来句当战赤壁之战,当时孙权、刘备两家的兵力,联合起来也不能与曹操大军相比。只是倚靠了长江之险,曹操北方的军队不习水战。又靠了东风,好用火攻来烧毁曹军的战船取胜,这是利用天时地理来获胜,所以说“天地皆同力”。时运不济,像李商隐诗里说的:“关张无命欲何如?”关羽、张飞都早死了,不能帮助诸葛亮北伐,英雄也不由自主。

三联“千里山河轻孺子,两朝冠剑恨谯周。”诸葛亮死后,魏将邓艾率军攻蜀,谯周劝后主投降。后主听了他的话投降了。蜀国千里山河,孺子阿斗轻轻地断送了。两朝冠剑:指在刘备和后主两朝的文臣武将,主要是指诸葛亮,他既管政事,又管军事,是两朝冠剑。他如有知,一定是恨谯周的。

末联归结到筹笔驿:“唯余岩下多情水,犹解年年傍驿流。”在驿亭的岩下水,还在傍驿流着,好像在怀念诸葛亮。

这首诗先想到诸葛亮,写他的出山和北伐,肯定他的用兵“尽良筹”,这就跟筹笔驿的规划军事结合。既然是“尽良筹”,怎么他的出师有利有不利?这就开出二联,归于时运,时来才有利,运去就难办了。三联归到运去,于是孺子抛弃山河,谯周主张归降。归结到岩下水的多情。这里把诸葛亮规划的胜利和挫折归于时运。李商隐《筹笔驿》:“管乐有才真不黍,关张无命欲何如?”也认为北伐的所以不能成功,由于关张无命,不能帮助他北伐,也归结命运。温庭筠《经五丈原》:“下国卧龙空寤主,中原逐鹿不由人。”他称蜀国为下国,称魏国为中原,含有上国的意思。下国和中原对抗,含有大小强弱不同的.意味,所以说“中原逐鹿不由人”,即认为偏处西南的弱小的下国要跟中原强大的魏国逐鹿,是不由人力的,即诸葛亮的北伐要用蜀国来统一中原,也非人力能达,这就不把北伐的不能成功归之于时运或天命了。这样的看法胜过两篇《筹笔驿》的看法。

就写筹笔驿说,李商隐诗的开头:“猿鸟犹疑畏简书,风云长为护储胥。”何焯批:“起二句即目前所见,觉武侯英灵奕奕如在。”看到筹笔驿上的猿鸟还像在畏筒书,风云长期在保护营栅,极力写出诸葛亮的英灵如在。这个开头是既切题又推尊诸葛亮,写得非常有力,不是罗隐的多情永傍驿流所能比的。

篇5:李商隐《筹笔驿》翻译赏析

李商隐《筹笔驿》翻译赏析

筹笔驿

李商隐

猿鸟犹疑畏简书,风云常为护储胥。

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

管乐有才真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

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余。

题解:

李商隐常常借对历史人物的怀咏来表达自己感时伤世的情怀,贾谊、王粲、汉高祖、诸葛亮等人便成为他诗歌中常见的题材。这首《筹笔驿》和《武侯庙古柏》都是写诸葛亮的名篇。

诗文解释:

猿鸟现在还害怕诸葛的军令,风云聚集守护着军营的壁垒。空教诸葛挥笔筹划,终于刘禅还是被传车送走。才智不亚于管仲和乐毅,关羽和张飞都不济,又能怎么办呢?那年我经过成都武侯祠,吟 唱完了梁父吟,感到更多的遗憾。

词语解释:

忝:愧。

关张:关羽和张飞。

句解:

猿鸟犹疑畏简书,风云长为护储胥

诗人来到筹笔驿,面对诸葛的遗迹,肃然起敬:六百多年过去了,猿猴和飞鸟还犹豫着不敢靠近,似乎依然畏惧诸葛亮森严的军令;风起云涌,聚集变幻,像是为古人长久护卫着当年的军营壁垒。“犹疑”,畏缩不前的样子。“简书”,即文书,因古人把字刻在竹简上而称之,这里专指军令文告。“储胥”,篱笆,栅栏,这里指军营的壁垒。

“猿鸟”、“风云”作为筹笔驿的实景,渲染了一种肃穆的气氛。由于作者对诸葛亮的敬仰,自然环境的描写中融入了个人浓厚的感情。说猿、鸟都畏惧诸葛亮的军令,是赞扬其治军严明,至今军威尚存;说风云还在护卫营垒,是肯定诸葛亮为一代英杰,风云仍为之变色。

这两句以虚写实,尚未正面着笔就已经使人复见诸葛孔明的.风烈神威。“善言情者,但写景而情在其中”(清·况周颐《蕙风词话》),李商隐的这两句诗就是极好的代表。

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

可是,诸葛亮大挥神笔,运筹帷幄又有什么用呢?不争气的后主刘禅最终还是投降做了俘虏,被驿车押送到洛阳去了。“上将”,犹主帅,指诸葛亮。“传车”,是古代驿站的专用车辆。后主刘禅是皇帝,这时坐的却是传车,隐含讽刺之意。魏元帝景元四年(263),邓艾伐蜀,后主刘禅出降,全家东迁洛阳,出降时也曾经过筹笔驿。

这两句,诗人的感情突然由景仰变为激愤。尽管诸葛亮有非凡的军事才能和卓越的政治远见,尽管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可最终的结果呢?诗人在种种赞叹之后,继之以痛惜之情。

管乐有才真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

诸葛孔明真不愧有管仲和乐毅的才干,可是关羽和张飞早死,他又能怎么办呢?

“管乐”,指古代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家管仲和乐毅。管仲是春秋时期齐国的相国,曾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乐毅是战国时期燕国的名将,曾大败强大的齐国,帮助燕昭王成就大业。诸葛亮隐居南阳时,常常自比为管仲和乐毅,出山后果然奠定了魏、蜀、吴天下三分的局面,为蜀汉立下不朽功劳。诗人以肯定的语气说:诸葛亮真不愧有管仲和乐毅的才干。“忝”,愧。

可是紧接着诗人又来了一个转折:诸葛才高,纵使有千般能耐、万般雄心,可是关羽和张飞早早丧命,失去了得力臂膀,又能怎么样呢?后主孱弱,手下得力大将又相继战死,诸葛亮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艰难地支撑着局面。诗人既为他势单力薄、不得天助感到惋惜和同情,也是在暗中赞叹他独撑局面、能力非凡。

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余

“锦里”,在成都城南,祭祀诸葛亮的武侯祠就建在那里。李商隐大中五年曾前往拜谒。《梁父吟》本是古代的一首挽歌,歌词悲凉慷慨。诸葛亮早年躬耕南阳时“好为《梁父吟》”,借以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今天我们见到的《梁父吟》托名为诸葛亮所作,未必是当年他所吟诵的。诗人在这里用“梁父吟”指代自己寄托政治感慨的诗篇,即《武侯庙古柏》一诗。

昔年诗人经过锦里瞻仰武侯祠时,曾经写下了为诸葛亮抱恨的诗篇;今日经过丞相出师的故地,深感余恨未尽。是啊,这区区纸笔怎能道尽武侯的千古遗恨,怎能述尽自己的吊古伤今、感时伤世的情怀。这最后一联,同时寓有诗人怀才不遇、彷徨无依的感慨。正如纪昀所说,此诗“结局隐然自喻”。

评解:

这首诗最大的特点在于善于用抑扬交替的手法,在对比中显示诸葛亮之威、之智、之才、之功,然而这种种铺垫最后都是为突出一个“恨”字。

首联说猿鸟畏其军令,风云护其藩篱,是极写其威严,是扬。颔联却说他徒有神智,终见后主投降,蜀汉归于败亡,是抑。颈联出句称他无愧于管仲、乐毅,又是一扬。对句写关羽、张飞无命早亡,诸葛亮失去羽翼,又是一抑。抑扬之间,更见遗憾之深。正如何焯所说:“议论固高,尤在抑扬顿挫处,使人一唱三叹,转有余味。”抑扬顿挫的唱叹和大开大阖的议论归结到最后是“恨有余”的浩叹。因此,本诗蕴含着“大厦将倾,一木难支”的宿命悲凉,有着浓重的末世情怀。

除了悲剧意味这种鲜明的个性特色外,以咏叹贯穿始终的本质上的抒情性,也使本诗一看即为商隐诗。从字面上,本诗抒情、议论、叙事、写景几种表现手法都有,并且议论更为突出。作者往往以个别虚词点缀其间,以见言外不尽之意。如“徒令”、“终见”,前后呼应,蕴藏着诗人深沉的感慨;“真不忝”的极度推崇和“欲何如”的苍凉追问,同样也蕴含着诗人惋惜、激愤与无奈相交织的情感。

《筹笔驿》沉郁顿挫、笔力雄健,看似与杜甫的《蜀相》一脉相承,实际上有更多的个人情感和身世之悲。

赏析:

筹笔驿在今四川广元县北,相传三国时蜀汉诸葛亮出兵伐魏,曾驻此筹划军事。大中九年(八五五年)李商隐罢梓州幕随柳仲郢回长安,途经此驿,写下这首咏怀古迹的诗篇。诗人在这首怀古诗中抒发了自己对诸葛亮的崇 仰之 情,赞颂了诸葛亮的才能与功业,并为诸葛亮的壮志未酬婉惜。全诗写景叙事,议论、抒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具有高度的艺术感 染力。

筹笔驿,地名,唐代绵州绵谷县境内,在今天的四川广元县北。相传诸葛亮出师伐魏时,曾驻扎在此筹划军事,挥笔书写公文,因而名为“筹笔”。驿,是驿站的意思。

大中九年(855),柳仲郢结束东川节度使的任职,被征为吏部侍郎。李商隐随他一块回长安,途中经过筹笔驿,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咏怀古迹的诗篇。该诗的主题虽然与大多数凭吊诸葛亮的作品相似,亦是盛赞其政治、军事才能,抒写“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的遗憾,在为其事业未竟深表惋惜的同时,寓有自己志向不遂的感慨;但在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上有其独到之处,自成面貌。

篇6:《筹笔驿》阅读答案

李商隐

猿鸟犹疑畏简书②,风云常为护储胥③。

徒令上将挥神笔④,终见降王走传车⑤。

管乐有才原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

他年锦里经祠庙⑥,梁父吟成恨有余。

【注】

①筹笔驿:旧址在今四川省广元北。相传诸葛亮出兵攻魏,在这里筹划军事。大中十年(856年)冬,李商隐罢梓州幕随柳仲郢回长安,途经筹笔驿,创作此诗。

②简书:指军令。

③储胥:指军用的篱栅。

④上将:指诸葛亮。

⑤降王:指后主刘禅。传车:古代驿站的.专用车辆。

⑥锦里:在成都城南,有武侯祠。

阅读练习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首联把猿鸟、风云比作诸葛亮的敌人,说他们至今还畏惧诸葛亮治军的神明,以此衬托诸葛亮的军事才能,为下文内容作铺垫。

B、颔联采用对比手法,说明诸葛亮尽管有运筹帷幄之才,还是无法挽救蜀国的败亡,不争气的后主刘禅最终还是投降做了俘虏。

C、颈联分析蜀国败亡原因――尽管诸葛亮才比管仲和乐毅,但无奈大将关羽和张飞命短,只凭诸葛亮一人之力,也无法力挽狂澜。

D、尾联说明写作缘由,作者往年经过锦里诸葛武侯庙时,触景生情,吟诵起诸葛亮的《梁父吟》,顿时觉得遗恨无穷。

E、该诗具有鲜明而独特的艺术特点,运用典故和象征等手法,意韵深微;语言风格上和《锦瑟》相似,具有雄浑豪迈的特点。

15、诗歌末句“恨有余”中的“恨”包含了作者哪些感情?除了“恨”,该诗还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感情?(6分)

答案:

14、A、E(答A得3分,答E得2分。A项“把猿鸟、风云比作诸葛亮的敌人”有误,应为“把猿鸟、风云人格化(比拟)”;E项“雄浑豪迈”有误,应为“慷慨悲凉”)

15、(1)①表达了对诸葛亮未能实现统一中国愿望的遗憾之情。②寄托了自己怀才不遇(或抱负无法得到实现)的苦闷之情。(每点2分)

(2)①表达了作者对诸葛亮的政治军事才能的崇敬(或赞赏)。②告诫当朝统治者要汲取历史教训。(答对其中一点得2分)

篇7:《筹笔驿》原文及译文

猿鸟犹疑是惊畏丞相的严明军令,风云常常护着他军垒的藩篱栏栅。

诸葛亮徒然在这里挥笔运筹划算,后主刘禅最终却乘坐邮车去投降。

孔明真不愧有管仲和乐毅的才干。关公张飞已死他又怎能力挽狂澜?

往年我经过锦城时进谒了武侯祠,曾经吟诵了梁父吟为他深表遗憾!

《筹笔驿》赏析:

筹笔驿,古地名,旧址在今四川省广元县北。相传三国时蜀汉诸葛亮出兵伐魏,曾驻此筹画军事。很多诗人留下了以筹笔驿为题材的怀念诸葛亮的作品。公元855年(大中九年)李商隐罢梓州幕随柳仲郢回长安,途经此驿,写下这首咏怀古迹的诗篇。此诗同多数凭吊诸葛亮的作品一样,颂其威名,钦其才智;同时借以寄托遗恨,抒发感慨。不过此篇艺术手法上,议论以抑扬交替之法,衬托以宾主拱让之法,用事以虚实结合之法,别具一格。

诗写诸葛亮之威、之智、之才、之功,不是一般的赞颂,而是集中写“恨”字。为突出“恨”字,作者用了抑扬交替的手法。首联说猿鸟畏其军令,风云护其藩篱,极写其威严,一扬;颔联却言其徒有神智,终见刘禅投降,长途乘坐驿车,被送往洛阳,蜀汉归于败亡,一抑;颈联出句称其才真无愧于管仲、乐毅,又一扬;对句写关羽、张飞无命早亡,失却羽翼,又一抑。抑扬之间,似是“自相矛盾”,实则文意连属,一以贯之。以其威智,霸业理应可成,然而时无英主,结果社稷覆亡,一恨;以其才略,出师理应告捷,然而时无良将,结果未捷身死,又一恨。末联“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馀。”是说,昔日经过锦里(成都城南)诸葛武侯庙时,吟哦诸葛亮的《梁父吟》,犹觉遗恨无穷。而所谓“恨”,既是写诸葛亮之“遗恨”,又是作者“隐然自喻”。以一抑一扬的议论来表现“恨”的情怀,显得特别宛转有致。

古典诗歌中,常有“众宾拱主”之法。李商隐这首诗的首联,用的就是这种手法。出句“猿鸟犹疑畏简书”。是说,猿(一本作“鱼”)和鸟都畏惧诸葛亮的军令,说明军威尚存;对句“风云长为护储胥”是说,风云还在护卫诸葛亮的营垒,说明仍有神助。正如范仲温《诗眼》所说的:“惟义山‘鱼鸟’云云,‘简书’盖军中法令约束,言号令严明,虽千百年之后,‘鱼鸟’犹畏之;‘储胥’盖军中藩篱,言忠义贯于神明,‘风云’犹为护其壁垒也。诵此两句,使人凛然复见孔明风烈。”这里没有直接刻画诸葛亮,只是通过猿(鱼)鸟风云的状态来突出诸葛亮的善于治军。猿鸟风云的'状态在作者想象中,是由诸葛亮引起的反应,这些都作为“宾”,用以突出诸葛亮军威这个“主”。这些作为宾的自然景物。是拟人化,有某种特别的象征意义。猿鸟风云,作为筹笔驿的实景,还起到渲染气氛的作用,使人有肃穆之感;但是并不是单纯的气氛描写,而是化实为虚,实景虚用,以宾拱主,直接突出“孔明风烈”这一主体。

李商隐好用典故。宋魏庆之《诗人玉屑》卷七云:“李商隐诗好积故实。”他爱把古人罗致笔下,自由驱使,不问时代先后,都可以在他的诗境中同时出现。“管乐有才原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此题所咏乃诸葛亮,则此联对句中的关羽、张飞为其同时人,是今;管仲是春秋时人,乐毅是战国时人,远在三国之前,是古。用事以古今成对,出句以古人比拟诸葛亮,对句实写诸葛亮同时人关、张,即以古对今,以虚对实,而且对得极为自然。其所以如此,是因为诸葛亮“每自比于管仲、乐毅”(《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故以管仲、乐毅直指诸葛亮便是很自然的事了,所以所谓“管乐”可以说虽“古”犹“今”,虽“虚”犹“实”,与关、张对举,可称为“奇”,然而却又不足为奇。

《筹笔驿》创作背景:

大中十年(856年)冬,李商隐罢梓州幕随柳仲郢回长安,途经筹笔驿而作的一首咏怀古迹的诗。诗中极力推崇诸葛亮才比管仲、乐毅,却未能完成统一大业,后主刘禅终于成为亡国之君,自是遗恨千古。这沉痛的历史慨叹,和晚唐政局相关。沉郁悲壮,韵唱深至。

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篇8:《筹笔驿》原文及译文

李商隐〔唐代〕

猿鸟犹疑畏简书,风云常为护储胥。

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

管乐有才原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

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余。

篇9:《筹笔驿》阅读答案

1、

①事迹:走出南阳辅佐刘备,北伐运筹帷幄,赤壁之战借助天时地利大捷,时运不济事业受挫。

②作用:这些史实中寄寓了诗人对诸葛亮忠智的赞扬,对其命运的感慨,奠定了全词的情感基调。

2、

①用衬托、拟人等手法表现情感。

②用昏君庸臣葬送大好河山徒留遗恨衬托诸葛亮的忠诚与功绩,寄托对他的怀念之情。用拟人手法写檐下流水,借景抒情,原本无情的流水也变得如此多情,日日夜夜傍驿流着,仿佛在怀念诸葛亮,更何况人。

③这样写把抽象的情感写的具体形象,委婉深沉,耐人寻味。

篇10:《筹笔驿》阅读答案

鱼鸟犹疑畏简书,风云常为护储胥。

徒令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

管乐有才原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

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余。

《筹笔驿》习题

1、前两联概括了诸葛亮生前的那些事迹?对全诗情感的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内容分析。(5分)

2、后两联用什么手法表现情感?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筹笔驿,筹笔驿李商隐,筹笔驿的意思,筹笔驿赏析】相关文章:

1.众筹策划书

2.五松驿,五松驿李商隐,五松驿的意思,五松驿赏析

3.众筹项目计划书

4.众筹感谢信范文

5.众筹策划书广告语

6.众筹项目策划书

7.水滴筹记美文

8.众筹饭店协议书

9.个人众筹合同

10.弋阳县驿,弋阳县驿陆游,弋阳县驿的意思,弋阳县驿赏析

下载word文档
《筹笔驿,筹笔驿李商隐,筹笔驿的意思,筹笔驿赏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