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

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

2022-06-16 08:07:50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穿山寨JK甲”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整理后的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希望大家能够受用!

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

篇1:《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多少用减法计算,能正确解决类似的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与同伴进行交流,培养初步的数学应用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导入新课

1、口答。

△△△△△△△△

○○○○○

(1)△有个,○有()个。

(2)()比()多()个,()比()少()个。

小结:△和○这样一个对着一个排,就能让我们一眼看出△比○多3个,○比△少3个。

2、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就运用这样的方法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说明:学生在一年级上学期已经初步学会了比较的方法。这节课教学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多少的实际问题,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比较策略。组织必要的复习,可以唤醒学生的已有经验,为新课学习做必要的准备。]

二、引导探究,解决问题

1、出示情境,呈现问题。

谈话:小朋友喜欢玩游戏吗?我们先去看看红红和明明在做什么游戏。(多媒体出示情境图)

提问: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再问: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可能提出:他们一共抓了多少个花片?谁抓的花片多,多多少个?)

指出:一共抓了多少个花片,我们已经会解答了。那么,怎样解决谁抓的花片多,多多少个呢?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探讨的问题。(揭示课题)

2、引导探究,解决问题。

提问:从画面上你能一眼看出红花片比蓝花片多多少个吗?

再问:你有什么办法,能一眼就看出红花片比蓝花片多多少个呢?请小朋友在小组里说一说你想怎样做,再用花片摆一摆,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学生分组讨论,并在小组内活动。

交流:你们组是怎样摆的?怎样想的?(学生可能想到的方法有:数出两种花片的个数,再比一比;把两种花片排一排、比一比等)

分小组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师生共同评价。

指名演示。

追问: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是怎么排的吗?为什么要一个对着一个排?

小结:要知道红花片比蓝花片多多少个,我们只要把两种花片排一排、比一比就可以了。

[说明:通过师生谈话,巧妙地呈现问题,使学生产生了排一排的内在需求。而让学生亲历排一排的操作过程,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知了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的算理。]

提问:如果现在红花片和蓝花片有很多,我们也用排一排、比一比的方法,方便吗?为什么?那怎么办呢?

指出:当花片的个数很多时,用排一排、比一比的方法就不方便了。我们还可以通过列式计算来解决这个问题。

讨论:怎样列式计算?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交流:求红花片比蓝花片多多少个,就是求什么?(就是求13个比8个多多少个,要求13个比8个多多少个,就要从13个里去掉8个。)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3-8=5(个)。

让每个学生说说思考过程。全班口答。

提问:你知道蓝花片比红花片少多少个吗?

小结:红花片比蓝花片多5个,蓝花片就比红花片少5个。

[说明:通过如果现在红花片和蓝花片有很多的设问,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怎样列式解答这一问题。整个教学过程,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在分组讨论、交流学习的过程中,积累了数学活动的经验,习得了解决问题的策略,获得了学习成功的体验。]

3、游戏活动,巩固算法。

谈话:小小的游戏中竟然藏着这么有趣的数学问题呢!让我们也来做一做这个游戏吧。

(1)学生分组游戏:抓一抓,比一比,说一说,算一算。

(2)汇报交流。

[说明:让学生亲历游戏活动,动手抓一抓,比一比,动口说一说,算一算,动脑想一想,再次体验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思考方法和过程。]

4、试一试,强化理解。

出示试一试的情境图。

提问: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

学生独立解答,然后同桌相互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引导学生体会:求男生比女生少多少人,就是求20人比24人少几人,所以用减法计算。)

全班交流。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24-20=4(人)。

提问:这道题还可以怎样问?

5、小结: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或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多少,实际上都是求两数相差多少,都可以用减法计算。

[说明:放手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通过组织交流,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多少,实际上都是求两数相差多少,都用减法计算,从而发展学生初步的比较、推理能力。]

三、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1、想想做做第1题。

教师口述小猴和小熊采玉米的故事,出示情境图。

(1)让学生说一说图意,找出条件和问题。

(2)提问:这道题可以怎样解答。

(3)学生列式解答。

2、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题目。

(1)学生说图意,找出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2)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3)交流:你是怎么算的?为什么这样算?

(4)提问:题目中的问题还可以怎样问?

3、想想做做第3题。

出示题目。

(1)让学生用三句话说一说题意。

(2)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3)交流。你是怎么算的?怎样想的?

(4)这道题的问题还可以怎样问?

小结:虽然提出的问题不同,但都是求的什么?(都是求小兔和小熊跳绳的下数相差多少)

4、想想做做第4题。

出示两个小朋友对话的情境。

(1)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个用减法计算的问题吗?

学生根据情境图提出不同的问题。

(2)提问:你会列式解答这些问题吗?

(3)交流:你是怎么算的?为什么这样算?

(4)提问:这些问题都用什么算式来解答?

[说明:利用现实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设计练习,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发展数学思考。]

四、总结评价,内化知识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到了哪些本领?

五、开放练习,学会运用

出示:我们班有男生18人,女生19人。8岁的有14人,9岁的有25人。

提问:根据上面的条件,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提出问题后,要求学生自由选择1~2个问题进行解答。

篇2:《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教案

【教学内容】

一年级(下册)第61~62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多少用减法计算,从而会解决日常生活中类似的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情趣以及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出示图①。提问:今天这节课,我们先请小朋友玩一个猜一猜的游戏。这里有红色、蓝色两根纸条,猜一猜哪根纸条长?

学生自由猜测。可能有学生猜测蓝纸条长,可能有学生说不一定。

演示:去掉遮住纸条的纸,如图②。提问:现在知道哪一根纸条长吗?学生可能凭观察还不能形成统一的意见,再追问:有什么办法能让我们知道到底哪根纸条长吗?

结合学生回答,教师将图②中的两根纸条调整成如图③。提问:为什么红纸条和蓝纸条的一端要对齐?通过比较,你们发现哪根纸条长?谁能把红纸条比蓝纸条长的部分指给大家看看?

学生指图,教师小结:要知道两根纸条的长短,可以比一比,比较时,一端对齐,这样就能一眼看出哪根纸条长,长多少。

2、出示图片:第一排3只小狗;第二排5只小猫。

提问:小狗和小猫的排列有什么特点?(一个对着一个)“小猫比小狗多2只”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

小结:对齐后排一排,比一比,我们很容易看出谁比谁多,谁比谁少。

二、自主探究,领悟算法

1、动手操作,探究算法。

出示例题抓花片图。

谈话:老师给大家带来两位新同学,他们是恬恬和毛毛,瞧,他们正做抓花片的游戏呢。你能从图上一眼就看出哪一种花片抓得多,多多少呢?(不能)为什么不能?(太乱了)那能不能动手排一排,让别人一眼就看出红花片比蓝花片多多少?

学生操作活动,教师巡视,指名在黑板上操作。

组织交流:你是怎样排的?你能把红花片比蓝花片多的部分指给大家看一看吗?

学生指出后教师板书:红花片比蓝花片多5个。

谈话:刚才我们用排一排的方法,解决了问题,你能列一个算式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说出算式后,教师板书:13-8=5(个)。追问:为什么用减法算?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黑板上贴的画片,明确:红花片比蓝花片多多少,就是求13比8多多少,要从13里去掉8。(结合学生回答,教师在黑板上排列的花片图中标注数据,添画虚线。)

同桌间互相说一说:求红花片比蓝花片多多少,为什么列式13-8进行计算?

谈话:我们用红花片与蓝花片比,知道红花片比蓝花片多5个,你知道蓝花片比红花片少几个吗?(蓝花片比红花片少5个。)

指出:红花片比蓝花片多5个,也就是蓝花片就比红花片少5个。如果列式计算蓝花片比红花片少几个,你会吗?

学生口答算式后,指出:也是从13里去掉8。

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什么是两数相差呢?教师指着学生排的花片提问:13与8,它们相差几?(学生回答“5”)用什么方法算呢?

2、游戏调节,寓学于玩。

同桌两个小朋友每人抓一把花片比一比,谁抓的多,多几个。

学生汇报后,追问:两人抓的花片相差多少?

三、尝试练习,理解新知

出示“试一试”图。

谈话:游戏结束了,让我们看看恬恬、毛毛现在做什么呢?瞧,他们正参加合唱排练呢。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能提哪些数学问题?怎样列式?

先让学生在同桌间互相口述,再组织反馈。

根据学生回答,逐一出示学生提出的不同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算式。(①女生和男生一共多少人?②女生比男生多多少人?③男生比女生少多少人?)

提问:这几个问题中,哪些是求两数相差多少的问题呢?

再问:为什么“女生比男生多多少人”和“男生比女生少多少人”这两个问题所列的算式一样?

小结:“求女生比男生多多少人”和“男生比女生少多少人”,这两个问题,都可以说成“男生和女生相差多少人”,都是从24里去掉20。

四、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谈话:今天小动物们正在开运动会,小朋友想不想看一看?

1、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小猴和小熊正在进行“摘玉米”比赛呢!谁能把这幅图的意思说一说?

学生说图意,在课本上列式解答。

提问:你是怎样算的?为什么这样算?

2、出示“想想做做”第3题:接下来是什么比赛呢?请小朋友先看图,再说一说知道了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学生列式解答,教师提问:根据求出的“小兔比小熊多多少下”,你还知道什么?

3、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让学生根据图意提出问题,再独立列式计算。

4、谈话:这节课,小朋友学得很认真,请回忆刚才动物运动会中出现了哪些小动物?

学生回答“小猴、小熊、小兔”,教师分别出示动物图像。统计全班小朋友在这三种小动物中最喜欢哪种小动物的人数(每人只能选一种),再组织学生根据统计的结果提出与本课学习内容有关的问题。

五、总结交流,体会收获

谈话:你能说说这节课的学习有哪些收获呢?

篇3:《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说课稿

《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说课稿

《求两数相差多少》是苏教版数学第二册第四单元的内容,学生在学习这一内容前,已熟练掌握了简单的减法计算,理解了减法的意义。初步具有了用一一对应的形式排列,直观地比出两种物体的个数谁多、谁少,多几个、少几个的经验。因此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1、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个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或少多少)用减法计算,能用此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动手实践以及与同学合作学习的态度。

一、课始,安排的说话练习和看图填空这两个复习内容,为新课做好铺垫。

二、例题教学时,出示情境图的问题后让学生摆一摆、画一画、算一算来表示出5是怎么得来的,在呈现资源上我有意识的先通过有序排与无序排之间的比较直观的体现出有序排能一眼看出多出的个数,再通过画一画和刚才有序排的资源进行比较得出一一对应的概念,第三部分是算式的理解,借助多媒体学生理解为什么要减去8,从而理解算理。紧接着安排学生用相同的方法求出蓝花片比红花片少的问题。通过这两个问题的比较发现不管是求多多少还是少多少都是求两数相差的问题,都可以用相同的减法算式表示,只要从大数里面去掉跟小数同样多的部分就是两数相差多少。随后安排的游戏活动,很好的巩固了这一方法。

三、巩固练习:主要通过赶羊进圈的一个情境,把书中的试一试和想想做做都放在这个情景境中,在练习中不断的巩固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或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多少,实际上都是求两数相差多少,都可以用减法计算。

纵观全课,基本上做到了“帮”——“扶”——“放”的.过程,使学生能较顺利的完成此课的学习任务。当然,在本课的教学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1、例题教学时,做到所有学生自己试着摆一摆、排一排花片,但时间不够宽松,如果更多点时间让学生边摆边说,对学生理解一一对应更有益。

2、没有让所有的学生都有说的机会。让学生玩抓花片的游戏后,只是个别的交流,可以让同桌互相交流说说,让学生在课堂上多一些锻炼的机会。

3、让学生说说“13-8=5(个)”的意思,如果我换成问:为什么要去掉8?学生对问题的解决方法的理解可以更彻底一些。

篇4:数学“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教案

苏教版数学“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教案

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 民主路小学 陈艳红 教学内容:第61页例题和“试一试”,第62页“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经历探索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或少多少用减法计算,从而会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类似的简单实际问题。 2、  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培养学习数学的情趣以及应用数学的意识。 学具、教具准备:教师和学生准备红花片13个,蓝花片8个。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 这节课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可口的水果,请看图:7个苹果、5个梨。 出示问题: 苹果比梨多个,梨比苹果少()个。 你是怎么比出来的?你发现什么?(苹果比梨多几个,梨就比苹果少几个) 二 探究方法 1 出示主题图,引导观察。 提问:从图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你能解决哪些问题?书上要求我们解决什么问题?(出示问题:哪一种花片抓得多?多多少个?) 2 探索例题的解决方法。 (1)提问:哪种花片抓得多? (2)你有什么方法知道红花片比蓝花片多多少个吗? (3)拿出你们准备的红花片和蓝花片,用摆一摆、比一比的方法解决“红花片比蓝花片多多少个?”要让我一眼就能看出比较的`结果。 (4)学生操作,集体交流,在黑板上摆。 3 提问:如果现在红花片有90个,蓝花片有80个,我们也用排一排的方法来比出多少,方便吗?那怎么办呢? 指出: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可以通过列式计算来解决。这道题该怎样列式呢? 4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求红花片比蓝花片多多少,就是求13比8多多少,也就是从13里面去掉8,用减法计算。 5 学生口头列式,师板书: 13-8=5(个) 13、8、5各表示什么? 6 你知道蓝花片比红花片少多少个吗? 引导学生说出:红花片比蓝花片多5个,也就是蓝花片比红花片少5个。 7 小结: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或者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多少,实际上都是求两个数相差多少,都用减法列出相同的算式来计算。 三 变式练习1 出示问题:“红花片去掉几个就和蓝花片同样多?” 学生试做,集体订正,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出示问题:“蓝花片再添上几个就和红花片同样多?” 学生试做,订正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四 巩固练习1 书上第61页“试一试” 说出三句话,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 书上第62页“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列式计算,口答。 提问:这个计算结果还能回答什么问题? 3 出示条件: 棒棒糖35块  巧克力10块  棉花糖20块 你能提出求相差多少的问题吗?

篇5:《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评课稿

虽然四位教师在对于此节课的教学重难点的理解和把握上各有各的特点,但纵观四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都具有以下特点:

教师们都认为从一年级上学期开始,学生就初步学习比一比,学生对比较两个数量的多与少有着比较丰富的生活经验并形成了灵活多样的比较策略,所以在新课的`导入时都创设了“摆花片”的情境,或采用书上的例图,或师生共同抓花片摆一摆,引导学生发现数学问题,并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学习两数相差多少的计算方法。

在整个新授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在亲历“操作——思考——交流——概括”的过程中,领悟了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和结构,从而积累了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感受了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理解了用减法解决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方法。

在学生已基本掌握了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之后,教师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较好的体现了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

篇6:求两数相差的实际问题评课稿

第一,让学生从几个实例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教材受篇幅限制,只用一个例子就要求学生概括出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的算理、算法。教师在设计中注意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学实际的需要,通过复习题、例题、练习题,逐步引导学生边思考边归纳,从而真正理解算理、掌握算法。这样做,显然符合编者意图和学生的实际。

第二,让学生产生求知的需要。教学某个知识,如果先让学生产生内在的需要,显然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朱老师在设计中注意这样做。例如,怎样才能一眼看出哪种花片抓得多?多多少个?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把两种花片一一对应排一排,让学生感到“一一对应排一排”这个方法是“一眼看出”的需要。又如,引导学生从一一对应排一排的方法看出两数相差多少,过渡到利用计算的方法算出两数相差多少,教师提出问题:当红花片、蓝花片很多时,用排一排、比一比的方法方便吗?为什么?怎么办?这样设计,显然也是让学生产生学习用计算方法求两数相差多少的需要。

第三,详略得当,重点探讨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的实际问题。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多少的实际问题,同前者方法一样,仅是回答不同而已。所以朱教师采用让学生从实例中领悟甲比乙多几,就是乙比甲少几的思路,然后引导学生自己解决,这样处理,显然是合适的。

【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相关文章:

1.相差多少的教学反思

2.【小学数学兴趣教学精选教例】求两个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人教版教案设计)

3.求近似数四舍五入法的说课稿

4.《求近似数》教学设计及反思

5.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教学反思

6.求近似数、四舍五入法参考教案二

7.人教版求小数的近似数教学设计

8.第七册比较数的大小 求近似数 教学建议

9.《实际问题》二年级教学反思

10.“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教学设计

下载word文档
《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