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世浮生中的一朵莲花散文
“Kuchurin0203”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4篇尘世浮生中的一朵莲花散文,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尘世浮生中的一朵莲花散文,希望对大家的学习与工作有所帮助。
篇1:尘世浮生中的一朵莲花散文
尘世浮生中的一朵莲花散文
人生天地间,难免会遇到各种繁芜丛杂、盘根错节的矛盾,你就像颠簸于波涛汹涌的大海上的一叶扁舟,任你使出浑身解数,也逃脱不出造化所形成的这张密不透风的罗网。这让我不仅想起了那位“生而皓首”骑青牛扬长而去的老子。
对老子的初识是在中学的一次语文课上,我的那位身材瘦削、学问渊博的老师讲课之余随口就引用了“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语句,不讲出处,不作解读,铃声一响,夹起书本,开门就走。我正是刨根问底的年龄,自然找了他好多次,然而,老师也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上得大学,钻进图书馆,苦心研读,做笔记,制卡片,总算对老子的东方智慧有所知晓,至于更深的要义,还是有些懵懵懂懂。
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老子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神秘人物。就连他为什么被称为“老子”,也成了他令人望而生畏的一部分。司马迁说他活了160岁或者更为久远的200岁,这不是“老”子,又是什么?学者葛玄不知从哪里得出他“生而皓首”的说法,这难道还不 “老”吗?到了后人张守节注释《史记》时更为叫绝,干脆说老子的母亲怀胎81载而生子,自然更是“老子”。传说终归是传说,对于圣人的敷粉,自古而然,不过,这倒更让我们对这位哲学巨人生出无限的景仰之意。
这位神龙见首不见尾的老子是在两年多年前的一个午后走出守藏室的,他抬起智囊般硕大的头颅,看到太阳正在一步一步地朝西边深不可测的高远的天空游移。他笑了笑,额际间密密的皱纹竟舒而不展。他就那么伫立着,如一截枯干的木头。我们不知道他在想什么,或者没有想什么。
其实,我们都错了,他正在思考周室的安危。作为守藏室之史,他怀着虔敬的心情读完了周代所有的藏书。先民的战争与杀伐、流泪与欣喜、悲愁与安乐,他了如指掌。读透了历史,自然能预知未来。山河将崩,九州幅裂,就连他的守藏室也将随历史的烟尘消逝得无影无踪,他感到从未有过的恐惧和孤独逼上心头。已是夕阳在山,残阳如血般洒落在毫无生机的大地上,他黯然转过身,悄悄又回到屋内。
解燃眉于倒悬,还是弃绝尘世,飘然而去?我们的这位智者陷入了深思。周室礼崩乐坏,诸侯纷争,争疆裂土,那些打着救民于水火幌子的王霸者何时才能满足他们的私欲?与尔为武,蝇营狗苟,又岂是我辈所心甘情愿!走吧,离开这喧扰的俗世,去找一个理想的乐土,那里才是我诗意的栖居的地方。
说实话,写到这里,我心里着实有些凄冷。伟大的先民们啊,你们到底做了些什么,竟然把这位伟大的哲人逼得走投无路,最后只得骑着青牛弃我们而去?如果我没有说错,老子那时的心境比我还要凄凉,是浸透骨子里的那种。他知道,他将要抛在身后的是一个时代、一个民族,他更知道,从此,要么千古流芳,要么落个世代骂名。不,“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那就顺遂自然吧。老子摇摇头,又点点头,终于决定明天骑青牛而去。
正当老子要远离尘世、迷失于茫茫流沙之中时,在一条崎岖蜿蜒的小路上,冉有正驾着车马缓缓而行,车上坐着的正是那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孔子。“丘治《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自以为久矣,孰知其故矣。以干者七十二君,论先王之道,而明周召之迹,一君无所用。”这是当年孔子去东周洛阳拜见老子见面所说的第一段话,个中甘苦,孔子自知。然而,老子的`苦口婆心的劝说,并没有打消孔子执着救世的念头,他就是要力挽狂澜,就是要让这个社会归于“仁”,归于“道”。
两位哲人,同出乱世,一道一儒,成就了中国哲学的两大流派。据司马迁说,老子出生于楚苦县厉乡曲仁里,这样说来,以老子为代表的楚地道家文化、以孔子为代表的齐鲁儒家文化和以韩非子为代表的三晋法家文化岂不正是中华文化三足鼎立的雏形吗?
那天一大早,老子就让学生庚桑楚把青牛喂得肚饱腰圆,随后就心情沮丧地骑上它,踽踽独行于洛阳尘土飞扬的大道上。冰冷的晨风吹得他的脸有些疼痛,他已全然不顾。看看出了城,回望洛阳,心潮翻滚,思绪飘飞,从此,他将遁迹荒野,心随风雨,回归自然。
是函谷关的关尹帮了我们的大忙,如果没有他,五千言的《道德经》将不会存世,司马迁很难再找出史料来为老子立传。那位胖胖的关尹很可爱,可爱得让我们心生嫉妒。他告诉老子,你要么不出关,要么出关但必须把你的学问留下。老子原来出关主意已定,自然无牵无挂,他愤然挥笔,洋洋洒洒写下千古绝唱《道德经》,然后,掷笔于地,骑上那头已等得心烦气躁的青牛,飘然而去,前方,正是流沙茫茫,荒野古原。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日不敢为天下先。”每每读到这些散发着生命活力的金句,我都会立即对老子产生出无限的神往和敬仰之情。任何哲学都是时代的产物,有精华,自然也会有局限。对老子这位哲学巨人,我们难道还会再苛责他呢?
人生天地间,难免会遇到诸多错综复杂的矛盾,要想幸福地活在当下,我们不妨想一想老子和他的哲学,他就像尘世浮生间的一朵莲花,会让我们的灵魂变得纯洁,会让我们的境界得以升华。
篇2:看,山间那朵莲花散文
看,山间那朵莲花散文
我喜欢倾诉,或是对着他人或是对着自己。最后的形式,就是把所有的语言注入文字,努力的让它更有色彩,更有生命力!我喜欢聆听,静静的,哪怕只是一个人。也愿意坐在风中或是雨里。哪怕身边只剩花草呢哝,最后的形式,就是把所有的声音装在心里,谱成一首阳光的心曲……
——题记
在云南的一座山里,盛开着一朵美丽的莲花。她就是我小姑姑——美莲。(我其实有三个姑姑,而今天我最先写下的是我小姑姑。因为我记事的时候,大姑二姑早已婚嫁,所以心里的记忆,小姑姑占了太多的比例。)
说起姑姑,我心里有说不出的酸楚。小姑姑其实也是个苦命的孩儿。姑姑是五九年出生的。生在那个吃野菜都难找的年代,活着本已是一种困苦,可姑姑六岁时又遇我奶奶不幸病逝。那个动荡的岁月,处处鸡犬不宁人心惶惶。所幸的是祖辈成分是贫农,没有被殃及太多无端的灾难。但一群孩子突然没有了母亲的呵护,姑姑的童年就更是雪上加霜。
奶奶走的时候,给爷爷撇下六个孩子---仨儿子仨姑娘。最大的十七,也就是我父亲,最小的不到两岁,也就是我小叔叔,小姑姑是老五。爷爷唯恐自己的六个孩子再受委屈,一直没再娶妻,就这样在那个饥饱不定的日子里,硬是一个人拉扯着六个孩子,所以小姑姑和小叔叔的童年生活自然就少了母爱的滋味儿。
姑姑说:我父亲是大哥,兄弟姐妹里最心疼小姑姑和老叔的就是我父亲。后来到了小姑姑上学,一家人的日子,还是煎熬在温饱难解的阶段。姑姑甚至连时常穿着的一件土白布衣服也不知是哪个哥姐穿过的。而让姑姑最开心的就是自己有一双漂亮的鞋子。那是奶奶留下的一双粉色绣花鞋。可是姑姑很多时候都不舍得穿。因为只有那双鞋子才能让姑姑模糊地想起奶奶的样子。所以到后来我记事的时候,我还见过那双奶奶的鞋。姑姑说:儿时的冬天热天都是一件衣服,也不觉得冷。经常光着脚丫奔跑在哥哥姐姐的前后,快乐着哥姐单纯的快乐,幸福着自己简单的幸福!
我出生的时候,小姑姑十一岁。妈妈生下我时,是姑姑替我那正在上班的父亲去十里外的外婆家报喜。返回的时候,瘦小的姑姑帮着外婆挑着好多鸡蛋和几只大公鸡,对外婆来说,那些牵挂女儿月子的营养品似乎还不是很多,而对幼小的姑姑,却是重担一副。姑姑摇摇晃晃地一路挑着,途中和外婆一路歇了好几起。
真正能记起我和姑姑点点滴滴的记忆时,我已经有六、七岁。姑姑那会儿已是窈窕淑女。圆圆的脸盘,高挑的个子,浓眉大眼双眼皮,挺挺的鼻梁,长长的辫子时而搭在前胸,时而甩到肩后。天天美滋滋地穿着一条旧却干净的的确良粉裙儿。人如其名,像极了那支荷池里的莲花,亭亭玉立。真不愧爷爷奶奶给起的那声名字叫“美莲”。
姑姑是个懂得上进的女孩,尽管生活贫穷,还是在家人的支持下读完了五年小学,两年初中和两年的高中。爷爷虽然早已托人给我父亲找了份工作,又送二叔去参军,但是因为小姑姑和小叔叔上学(我母亲当时已经带着三个孩儿)。家里只剩有限的劳力,所以紧巴巴的日子,一年下来根本就走不进余粮户的队伍,时常吃不饱穿不暖。也就是因为这样,姑姑心里有太多压力,虽然学习一直很用功,但高考的时候,发挥有点失常,离录取分数线还是差了几分。
家里人都很希望姑姑金榜题名能有出息,但最终因为家庭负担过重,姑姑到底还是放弃了复读考大学的机会。那天,姑姑在阁楼里伤心地大哭。幼小的我不知道“大学”是个什么理念,只是悄悄的隔着门缝偷看着一直在哭的姑姑。我不知道那天姑姑哭了多久,只知道我醒来的时候已经睡在了姑姑的床铺。也就是从那天起,姑姑哭完后就收藏起了她所有的书,和我父亲一起去了单位做了临时工。无论是长相和学历,姑姑当时在村里到底也算是出类拔萃。所以后来姑姑又被选去了大队参加了通信民兵的培训。做了无线发报的发报员。再后来的日子里,又积极努力申请加入了共青团;申请入了党,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小姑姑是个心灵手巧的姑娘,不光学会烧火做饭洗衣裳,还学会了裁剪、绣花,做鞋、织毛衣。我每天都会跟在姑姑后面打转,因为姑姑不仅天天抽空给我梳小辫儿扎蝴蝶结,还会偶尔给我做新衣服和新鞋。姑姑怕橡胶小皮筋撕扯到我的头发,常常会用五颜六色的毛线把皮筋缠住。然后再给我梳上各种各样的小辫子。我一直记得姑姑缠小皮筋的样子,用一只手的手指撑开皮筋圈,把毛线的一头与皮筋栓好,另一只手随着套皮筋的手指来回伸动而陆续放线头,那动作熟练且优美。用姑姑缠好的皮筋扎在小辫上格外的舒服。而让我印象最深的还是上一年级的第一学期。我每天背着叔叔用过的小书包和小黑板,穿的是姑姑给我做的红绸子上衣、格子布的喇叭裤和飞机鞋。姑姑还会在我每天洗完脸的时候,奖励一些香味浓浓的“百雀灵”抹在我的脸和手上。也许是因为姑姑自己没有了读书的机会,希望我能上好学,所以姑姑对我格外的照顾。
小姑姑也是个有主见的人。我十二岁的时候,姑姑已经是大姑娘。党中央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了土地承包到户。姑姑也不需要抢工分了,于是和伙伴们一起打工去了那个和缅甸搭边的边境地方。姑姑因为不太习惯那个热带地方的气候,没多久就回了家。而且身后还跟来了一个走路有点发跛的朋友。我也不知道那个跟着姑姑来家里的叔叔是什么来头,只是觉得他带来的水果糖好像比父亲买的多了些清香的味道。后来叔叔告诉我那是芒果和菠萝的味道。水果糖很好吃,但是那个带着糖来送姑姑的人住了几天就走了。因为他喜欢姑姑,可是在姑姑心里他只是最好的工友。尽管他后来不断的给姑姑来信,而姑姑每次回信都是婉言拒绝。记得每次拒绝信都是姑姑在昏暗的煤油灯下写好,再让我周末的时候用歪歪斜斜的字体抄写一遍邮寄出去。
姑姑失去了上大学的梦想,只能对爱情寄予期望。小姑姑的婚姻实属有情人终成眷属的一类。八十年代初,在我们那儿的农村,自由恋爱还不是很普遍。但那时的姑姑就已经不喜欢别人给她保媒拉纤,姑姑信奉自由恋爱。我不太了解姑姑和姑父怎么样开始谈恋爱,但我知道姑姑很爱姑父。姑父第一次来家里的时候就很闪眼。白皙的脸盘,温和的目光,一身白色西装包裹着瘦高却挺拔的身材。不光长得干净帅气而且说着一腔脆得悦耳却又有点拐弯儿的保山话。我害羞的不敢上前打招呼,只是在院子一角远远的看着远道而来提亲的姑父和他的家人。
我父亲从小看着姑姑长大,怕姑姑嫁到山区会受苦。于是鸡蛋里挑骨头,嫌弃姑父家住在山区,高低不同意姑姑嫁过去。而善良帅气的姑父命中有贵,遇上爷爷是个善解人意通情达理老岳父。爷爷说“幸福不分区域,日子过好了,在哪儿都是享福。”因为没有阻止住姑姑追求爱情。父亲一直没有顺过气,直到姑姑结婚那天,父亲依然板着个脸硬是没让我去送亲。
姑姑临走时送我了一件红色的衣服,含泪看了我一眼,又环视了一下那个把她养大的家和来贺喜的乡亲们,转身就上了迎亲的客车。我假装坚强不哭,悄悄跟在送亲队伍后头,最后一个人躲进了房后的蚕豆地,洁白的蚕豆花一串串的数不胜数,有点像我当时的'眼泪。我在地里待到黄昏,我不敢让父亲看见我舍不得小姑姑的泪珠。
第一次住姑姑家,已经是家里分家另过日子以后的事。说起来也是一件很让我伤感的事儿。
爷爷一个人含辛茹苦的,到底还是养大了六个孩子。连小叔叔初中毕业后也参军去了部队。但爷爷直到六十多岁还在党校的伙房工作,挣些钱帮着家里过日子。爷爷希望孩子们的生活越来越好过。然而,生活还是难免有不尽情的苦。刚刚退伍回来结了婚的二叔却得了中风的毛病。一个二十七八岁,血气方刚的小伙,就这样在爷爷面前倒下,成了半边身子不会动的残疾。爷爷无奈之下只好把院里的两处房子留给了生病的二叔和还未退伍成家的小叔,让我那身为长子的父亲凭着一份工作白手起家,带着我们姐弟三人另过。父亲理解爷爷心里的苦衷,和我母亲一起动手搭起了一间小屋,就开始了新的生活。
借钱、建房,成了我父母的头等大事,也就是从那时候起,我不仅没有了小姑姑的呵护,也没有了往日那种无忧的无虑的生活。除了每天放学帮着母亲做些家务,周末还得拿着农具到村外的小河捞沙子挣零花钱。青春期的女孩儿,撞上了劳累不休的父母,常常让我的心情火花四溅。每当此时,常常喜欢一个人,躺在屋后的田埂。久久的望着西下的太阳;望着深邃的夜空;望着那颗最小的星星。五味杂陈的眼泪让我想起姑姑。似乎除了小姑姑,我找不到其他地方可以去倾诉。似乎只有在姑姑的面前,我才有勇气敞开我最柔软的那份茫然与孤独。终于有一天,我拿着自己挣的钱,一个人偷偷去了那个有小姑姑新家的保山。
我不知道姑姑家离市里的车站有多远,我也不知道姑姑的家住在周围的哪座山。出了站口,我真的不知道自己该去哪方。只能握紧口袋里的几十块钱徘徊在那个陌生的大街上……
人的一生,如果在不知所措的时候遇到朋友和亲人,那是一种莫大的幸运!是的,就在我的身体和灵魂都在孤独游行的时候,我突然遇到了我其实不是很熟悉的一个朋友。朋友在亲戚家做工,借着她对这个城市有些许熟悉,一路帮我打听到了姑姑家的方向,几经周折,我和朋友来到了小姑姑家的门口。姑姑看着突然出现的我们,脸上有太多的惊诧。我看着不太熟悉的姑父,收起了在眼里打转的眼泪。但还是在姑父走出大门的时候和姑姑悄悄说起了一路走来的缘由。我希望在姑姑家附近找份工作,让自己生活在姑姑左右。我最终还是忍不住哭了,姑姑也哭,两个人坐在厨房眼泪不住的流!
小姑姑是个善解人意的人。没有当着我的面和姑父说穿我离家出走的事。背地里却悄悄和姑父商量好第二天让姑父回老家给我父亲报信儿。姑姑知道我很委屈,但更担心父母找不到我着急。
一颗流浪的心就这样暂时栖息在了姑姑的胸口。我没忘记自己是姑姑娘家的亲戚,第二天送朋友回城里的时候,悄悄给姑姑和她的婆家买了小礼。一往一返,我也渐渐熟悉了从城里通往姑姑家的那条路。
口袋里的钱在我来回往返找工作的途中所剩无几,我还是没有在市里找到一份让姑姑和姑父可以放心的活。望着姑姑家门口的水库,心和水面一样波光粼粼。任性的我有点想家了!
面对突然说想回家的我,姑姑捏了捏口袋,掏出了她仅有的几块钱,我看了一眼,最终没有接过姑姑手里的票子,只是背着行囊踏上了回家的路。
一个人走完姑姑家到街上的那段山路,再坐车来到城里已是下午。花两块钱买完了第二天回家的车票,口袋里也只剩下两块钱。我只能再次去找我的朋友借宿,不巧的是朋友离开了她家亲戚。我站在朋友亲戚家门口,再一次感受着孤独和无助的感觉。还好朋友的亲戚留下了我。我一宿不敢睡着,因为错过发车时间我已经没有了多余的钱买票。我一夜都在想念着刚刚分别的小姑姑。直到窗外有小鸟的叫声响起,我才悄悄起床,融进了那些起早赶路的人流。那天,因为夜里有姑姑可以想念,我没有误车,用仅有的两块钱在站口吃了一碗保山米线。然后带着一种说不出的感觉,回头看了看姑姑家的方向。
姑姑是个爱心十足的女人,嫁了一个自己喜欢的也喜欢自己的男人。小姑姑一直用自己的爱融洽着自己婆家的大家庭。送子娘娘却没有对如此热爱生活的姑姑有格外的眷顾。然而,追求幸福的方式有很多种,姑姑用自己的爱和善良感动上天,几年以后喜得一子,弥补了爱情留给姑姑的遗憾和空白。
表弟的出现,宛若一轮旭日东升,那可爱的笑脸时刻荡漾在姑姑一家的身边。姑姑对表弟倾注了所有的爱。爱到令我嫉妒!表弟,从此成了姑姑生活圈中的一个点。姑姑和姑父,每天都不辞辛苦的围着那个“点”转。直到表弟长大娶妻生孩儿,姑姑的爱依然在孙女幼小的心空展现。
小姑姑一直是个孝顺的女人。孩子小时日子艰苦,就常常背着表弟,带着给爷爷的礼物从小路步行好几十里山路,回家看望爷爷。在自己后来出门打工好几年的日子,也一直坚持让公婆吃住在家里。姑姑笑着对公婆说“老人就是她的镇宅之宝”。后来,姑姑用自己和姑父多年的努力,拆除了旧房,在原来的地基盖好了小楼。又从小叔子家接回了公婆一起住到了楼房里。几十年的日子就这样蹒跚着过来了,即便粗茶淡饭,姑姑也把公婆当成自己爹娘。姑姑说:人的善良和美德都是相互的,当初嫁到姑父家的时候,虽然公婆自己有六个儿子两个女儿,但依然对姑姑这个儿媳妇象自己亲生的孩子一样关心和疼爱。现在,公婆老了,姑姑也对他们似自己的亲生父母。说起姑姑的孝心,着实让村里的很多老人羡慕。小姑姑的公公现已病故,婆婆也已是九十岁高寿,却依然幸福的生活在姑姑身旁,姑姑说“自己从小没有母亲,婆婆就是亲娘。”
姑姑还是一个坚强的女人,因为多年的劳累留下隐疾,前几年的一个夜里突然晕倒在地,在姑父和家人的帮助下住进了市里医院,两个月的急救室生活,姑姑终于捡回了一条命。在身体尚有好转的时候又回到了那个小山村,姑姑想念她的家乡,想念那个有她快乐生活的地方。
小姑姑也是个随和而且懂得感恩的女人,感恩所有走过自己的生命的人,无论是亲人还是邻里。大家都愿意和姑姑相处。姑姑常常会抽空织些漂亮的工艺品,或者种些有药理作用的植物,送给邻里乡亲。尽管我父亲当初不愿意姑姑嫁给姑父,可姑姑还是常常回去看望我的父母。不时的给我父母织衣添裤。姑姑说“虽然家里没了爹娘,但是长哥为父长嫂是母……”
今年八月,我去看姑姑。姑姑那年近百岁的婆婆——我的亲奶奶,笑咪咪的坐着躺椅晒阳阳。那双罕见的三寸金莲,让姑姑包裹得妥妥贴贴,看着就秀气、舒畅。姑姑笑着用手机把婆婆的小脚照下来发到自己朋友圈晒。让大家常常也可以幸福着姑姑和老婆婆的幸福,快乐着她们的快乐。
前几天,姑姑电话里突然聊起说老奶奶有些不舒服,不吃不喝,浑身浮肿。姑姑拖着自己有病后还未完全康复的身体,除了每天照顾好孙女上学,还每天为老人清洗、端屎送尿伺候生病的老婆婆。姑姑在电话里很难过的说:“家里有个老寿星,是晚辈莫大的福气!我真的很害怕她突然离我而去……”是的,姑姑很担心哪天老人就突然离她而去。因为婆婆是她大半生唯一朝夕相处的母亲。
想一想,远在北方的我,离开小姑姑又快三个月了,每当我面对自己家里那瘫痪多年的婆婆,脑海里闪现的总是在姑姑家时,姑姑一个劲儿给亲奶奶碗里夹肉夹菜的那幅画面。姑姑每次电话都叮咛我说:“好好孝顺老人吧,好好生活!任何一个人走进我们的世界,都是前世注定的缘分,不管是邻里还是亲人!”
我知道,遥远的我不能常常陪在姑姑的身边,可是我相信自己会永远记住,记住在云南有个叫“保山”的地方,住着我美丽大方、心灵手巧、温和善良的姑姑;一个平凡却很热爱生活、懂得孝顺也懂得感恩的女人。我会在远方,送给姑姑最美好的祝福!祝福我那美如莲花的姑姑每天快乐幸福,每天平安健康!
篇3: 做尘世深处的那一朵荷散文
以清雅的身姿立于人海,看众生百态,不惊不苦,不恼凡俗,就在污秽的淤泥中,用慈悲的心态,收容这世间所给的一切。
浅夏,微凉。
一缕风在人间逗留,吹落荷的目光,点点滴滴碎在水面上,她看见自己的倒影,被荷叶虚搂着,那些沉默不语的深情扎根在黝黑的土壤里,带着期许而生。
我是路过她生命的人。
花开浅夏,淡淡的香气缠绕住一些久远的回忆,一个个带着悲喜的梦不断闪现,却不能让平静的`心再起波澜,荷花的香气让人自然而然想到纯净,想到这世间美好的东西,一如看她清丽的容颜生不出亵渎之心,那样纯粹和安宁。
我在尘世倦怠的心,有时如被水漂洗过那般无力,湿哒哒的想要阳光来温暖,与荷的剪影擦肩而过的瞬间,终于明白一种姿态可以生来高雅,可以在污秽的人间育自己的芳香,可以不被红尘拖累,不受他人干扰。
今生,太多梦在阳光下破碎。
一路飘来荡去,有时如风中的落叶,海上的浮萍;有时如阳光下的沙砾,荒原上的野草;有时如暴雨中的花朵,沙漠中的骆驼。人有千姿百态,用一种姿势存活太难!
而我内心想要的就这么简单,如同荷花一样,那般清清淡淡,那般高雅无尘。可是人呀,为了适应周边生存的环境,总是做着自己不得已的改变,去追寻自己认为看似快乐的东西,却将一颗本心遗落在茫茫人海里,等到回头来寻找时,再也寻不见。
妄念太多,反而忘了自己最初想要什么。
红尘陌上,相聚别离总是让人措手不及,我们总是很轻易的接纳欢喜,却难以承受分离带来的痛苦。其实,在来去如风的日子里,你我皆是过客。
看过一朵花的盛开,看那绚烂的生命带给世间诸多美好,在它凋零时便忍不住叹息,而那么美丽无常的宿命又有几人能够把握好尺度?
荷花的凋零却一如她盛开时的姿态,不悲不苦,仿佛来尘世走一遭,看过了这人世喧哗,尝尽个中滋味,然后飘然而去,如同没有来过的样子。
可又怎么没来过呢?那一颗莲心不是最好的证明吗。
苦也好,喜也罢,都抵不过命运。这个过程给人足够的时间去感悟,荷花的生命虽然短暂,却能在凋零前将本心留住,优雅而来,优雅而去。
今生,我是她的过客。来世,惟愿陪她盛开凋零在尘世深处。
篇4:愿生命化作那朵莲花的散文
愿生命化作那朵莲花的散文
记忆中是小学毕业那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有幸师从河北日报美术编辑耿凤阁老师,学习国画。老师的大写意国画作品《一尘不染》,让我初次认识莲花,了解到莲有着出污泥而不染洁身自爱的高贵品格。喜欢上了莲,学着画莲。
上了初中一年级,朱自清先生的代表作《荷塘月色》,赋予莲花新的内涵。“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那弥散在空气中的莲香,沁人心脾。美若仙境般月光下的荷塘,教人流连忘返。爱独处的我,对心中那方荷塘,那份宁静与圣洁,有着无限的神往和遐想。
从政以后,仕途的风风雨雨,潮起潮落,峰回路转,有血也有泪,让我尝尽人世间的甘苦沧桑。曾几何时,迷茫,彷徨。路在何方?那年,电视剧《封神榜》片尾曲《愿生命化作那朵莲花》,那句悠扬的歌声“愿生命化作那朵莲花,功名利禄全抛下”,让我如释重负,冥冥中使我找到了生命的归宿。莲,又称荷,睡莲科,属多年生水生宿根草本植物,其地下茎称藕,能食用,叶入药,莲子为上乘补品,花可供观赏。古人称荷花为鞭蓉、水芙蓉、水芝、水芸、水旦、水华等,溪客、玉环是其雅称,未开的花蕾称菡萏,已开的花朵称鞭蕖,乃我国十大名花之一。“莲”不仅音同“廉”,莲质也如廉。莲根生于泥潭污秽之中,但却能蕴育出的清怡的`莲花、淡定的莲叶、厚实的莲蓬、内敛的莲子,玉洁的莲心、直白的莲藕。莲的“不染”、“不妖”,正是廉的品质写照。明代的一位先贤曾说:“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廉则吏不敢慢,公则民不敢欺。”莲的“中通外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则正是廉的魅力所在。莲品即廉品,莲是花中的君子,而具有廉品的人则是人中君子也。周敦颐以莲喻廉,道出了“廉”的真正内涵,故《爱莲说》实可称之为《爱廉说》。人因廉而正。人之正,不在于人的能力有多强,水平有多高,而在于立身洁白的崇高品质。君子得其廉,为民劳苦而忧尽天下事,虽不得财,但得民心。对于为官者来说,廉字当头、洁身自好更是为人处世之根本。古往今来,有多少廉者模范,虽人已去却志长存。海瑞公正为官无私无畏,于成龙做官一世心系百姓,周恩来秉公用权两袖清风……
莲,花之君子。廉,力量之源,为政之道!
愿生命之莲茁壮成长,硕果累累,香满华夏。
【尘世浮生中的一朵莲花散文】相关文章:
1.浮生散文
2.莲花戒散文
3.浮生的优美散文
5.尘世之美优秀散文
10.青春中一样的宠散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