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泄自己的情绪人生哲理
“新款尸体”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1篇宣泄自己的情绪人生哲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宣泄自己的情绪人生哲理,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并能积极分享!
篇1:宣泄自己的情绪人生哲理
宣泄自己的情绪人生哲理
有个朋友在公司里的人缘很好,他性情很好、待人和善,几乎沒人看他生气过。
有一次我经过他家,顺道去看看他,却发现他正在顶楼上对着天上飞过来的飞机吼叫,我好奇的问他原因。
他说:“我住的`地方靠近机场,每当飞机起落时都会听到巨大的噪音。后來,当我心情不好或是受了委屈、遇到挫折,想要发脾气时,我就会跑上顶楼,等待飞机飞过,然后对着飞机放声大吼。等飞机飞走了,我的不快、怨气也被飞机一并带走了!”
回家的路上,我不禁想着,怪不得他脾气这么好,原来他知道如何适时宣泄自己的情绪。
一味的压抑心中不快,并不能解决问题。
在生活步调紧凑繁忙的现今社会中,人人都应学习如何舒解自己的精神压力,如此才能活出健康豁达的人生!
一些压力是必须的,就像船,必须要有些东西去压船,才能航行。
篇2:压力大如何宣泄自己的情绪
转移注意力
情绪没有宣泄,对人的身心健康都有影响,但是如果向别人倾诉觉得没有用,心理暗示也觉得没有效果。那么此时你可以转移一下注意力,有些人心情不好的时候会大吃一餐,我们除了可以借鉴这个,还可以去大自然看看美丽的风景。
心理暗示
不开心了,可以多鼓励自己。心情说到底都是心里在做怪,如果改变心里的想法,或许就没有了情绪。而自我的心理暗示是最快捷的方式,有情绪的时候可以给自己一些积极的提示,告诉自己这没有什么的,睡一觉又是新的一天。
向别人倾诉
有了情绪,不要闷在肚里,但也不要随便的撒野,如果我们有一个好的听众的话,那么这是最好不过的,如果感觉不开心,心情低落的时候,可以向好朋友倾诉。好朋友作为旁观者的角度,或者比你看得更清晰,当你讲完之后,可能情绪就没有了。
情绪,每个人都会有,但是每个人掌控它的力度都不一样,有些人任由它放肆,有情绪就发脾气;而有些人则会知道如何宣泄,既不闷在里面,也没有将它发泄在其他人身上,而是想着办法如何宣泄。这是一种健康的人生,一种良好的态度,我们应该也要做到。
篇3:宣泄自己的情绪哲理故事
宣泄自己的情绪哲理故事
有个朋友在公司里的人缘很好,他性情很好、待人和善,几乎沒人看他生气过。
有一次我经过他家,顺道去看看他,却发现他正在顶楼上对着天上飞过来的'飞机吼叫,我好奇的问他原因。
他说:“我住的地方靠近机场,每当飞机起落时都会听到巨大的噪音。后來,当我心情不好或是受了委屈、遇到挫折,想要发脾气时,我就会跑上顶楼,等待飞机飞过,然后对着飞机放声大吼。等飞机飞走了,我的不快、怨气也被飞机一并带走了!”
回家的路上,我不禁想着,怪不得他脾气这么好,原来他知道如何适时宣泄自己的情绪。
一味的压抑心中不快,并不能解决问题。
在生活步调紧凑繁忙的现今社会中,人人都应学习如何舒解自己的精神压力,如此才能活出健康豁达的人生!
一些压力是必须的,就像船,必须要有些东西去压船,才能航行。
篇4:请宣泄负面情绪
请宣泄负面情绪
不是什么时候都适合谈论绝望、阴暗的事情,但是我觉得,总是表现得很开心,也是一种不幸。如果您是那种无论何时都能够开心展露灿烂笑容的人,希望您能继续保持。而我,肯定做不到。
哭吧,太悲伤了
一日复一日,我听到和感受到了那么多令人悲伤和害怕的事情。有时候,我会认真地考虑,以后再也不读报纸了。我不喜欢这个出现在报纸大标题中的世界,一个个贪婪、虚伪和精神错乱的个体,用虚假的信息吸引了公众的注意力。
而我的注意力应当给予那些能够激发我同情心的人,尤其是老年人。没有人会变年轻,请您让我说,变老不是什么美好的事情。我有个80岁高龄的女性朋友瑞娜,她经常让我知道,她想死,我相信她心里真这么想。她身体非常脆弱,丈夫早已离世,孩子太忙,根本不能给予她最想要的东西――陪伴。对她来说,时间悄悄流逝,一分钟又一分钟,而我观察着她的痛苦, 感同身受。
不久前的一个周末,我拜访了一些熟人,其中有我一个朋友的父亲阿尔尼。他因为神经疾病被禁锢在轮椅中。他向我们说起他对死亡的渴望,午饭时,我们的话题转向变老的痛苦和怎样以不同方式度过时间最后的馈赠。这不是乐观的谈话,不是人们在这个晴朗的下午希望听到的,但是阿尔尼很感激我们能开诚布公地和他谈论这个话题。
我处在一个需要照顾父母的人生阶段。我的母亲有阿兹海默症,她的孩子分散在全球各地。因此,每天的照顾就成为我父亲的任务。这个他52年前娶回家的美丽、健康的女人变成了现在的样子,着实让他心碎。我们总是沉浸在对快乐时光的回忆中,然而我们从未忘记,现在的生活对他来说是一片苦海。他常常忍不住眼泪,我会和他说:“哭吧,爸爸,太令人悲伤了。”然后我们一起哽咽一会儿,直到我们感觉自己好一些了。有人和我们一起感受痛苦,会是巨大的帮助,因为在这痛苦的时刻,我们是两个人。我有一些朋友,他们认识的人中只有少数几个能在这种情况下支持他们,大城市的这种孤寂让我觉得害怕。
我知道,我是非常敏感的人。我看到的,首先是一个破坏殆尽的世界,在此基础上,我会感谢那些发生在我身上的美好:我的丈夫试图用我最爱的甜点哄我开心,我亲爱的弟弟给我发来一封怪诞的邮件引我发笑,我的朋友为了和我一起喝杯茶、聊聊天而翘班。
我感到自己正逐渐变得强大,也开始置身于快乐的人中间,试着把爱和关心传递下去。我知道,我周围的人那么容易受伤,他们会和我一样,无比难过,而我试着向他们每个人伸出手。我把帮助他们当成我的工作,不只是倾听他们,也鼓励他们将自己的悲伤表达出来。一个真正悲伤的人,并不需要有人和他说“不要这么在意”,他需要有人倾听他的话,理解他。
伪装快乐的大人,攻击性强的孩子
当天空布满阴霾,大人们用理智和经验应对,那么孩子们呢?
12个孩子的父母坐在小凳子上讨论一个大问题。这周,卢卡咬了他同班的两个孩子。上个月,这个两岁半的'男孩抓花了一个孩子的脸。卢卡的妈妈听着老师述说孩子的每一项过错,头只能越垂越低。一个被咬孩子的父亲说:“很明显,卢卡有攻击问题。我建议,请教一位儿童心理医生,这种性格需要治疗。”
“这种对孩子百分之百温顺性格的要求还在滥杀无辜。”对此,64岁的著名丹麦教育专家杰斯佩尔・朱尔这样说道。他认为这不是个例,而是存在于现代教育中的大规模扭曲现象:在幼儿园和中小学中,将恼怒、沮丧等负面情绪表露在外的孩子受到歧视的趋势愈演愈烈。朱尔对此感到愤怒,他发表了一篇题为《为什么攻击性对我们和我们的孩子必不可少》的社论文章,认为家庭和教育机构以一种不健康的方式压制着孩子们的负面情绪。“孩子们能从伪装快乐、平和的大人那里学到什么?友好?爱?热情?同情?”他得出的答案是:不敢呈现出一定程度合理攻击性的大人,教育出的孩子很有可能害怕任何冲突,无法接受,更别说尊重其他人的负面性格,从而让孩子的“精神健康、自我价值观念和自信承受风险”。
尤其是男孩,常常感到深深地痛苦。教育工作者大部分是女性,常常认为小男孩有性格问题。有专家认为“中小学教育的女性化使男孩受到了歧视”,女教师偏爱乖巧女孩,男孩常常被送去上普通中学和特殊学校,他们被诊断为注意力缺乏综合症的几率是女孩的至少两倍。
虽然一见诸报端就引起巨大轰动的青少年杀人案件,常常给人一种现在的小孩越来越暴力的印象,但事实并非如此。近年来德国青少年暴力犯罪率下降了14.6%。在学校中,孩子的攻击案件也没有增加,只有8~12%的青少年会经历叛逆期。
这一切要归功于德国来在中小学,有时甚至从幼儿园就开始实行的预防计划的积极发展。柏林教育专家沙德提供了一系列如《小孩的顽固和愤怒》这样的课程。她认为,过去这些年,父母角色不断迷失。现代父母总是以关爱、理解和温柔的态度对待后代,希望和孩子关系平等。他们正处在一个过渡时期,用应急举措对过去的专制教育方式做出反应,却从一个极端陷入另一个极端。“有些家长总是害怕清晰地说出‘不’。”沙德说,“他们太过害怕因此不被自己的儿女喜欢。”沙德极力建议父母,诚实地向孩子表达自己的心情,不要隐藏像生气这样的负面情绪。“拿出勇气来!而且,反正您的孩子能看穿您的表演。”
[编译自德国版《读者文摘》、《焦点》]
篇5:雨后的宣泄人生哲理
雨后的宣泄人生哲理
好久没有接触阳光了,感觉像是雨果把自己关到阴暗的地下室一样,又像是那些失去自由之身的包身工。我想这样身心疲惫的生活已不复存在了,因为阳光又照射到我的脸上,似乎希望之门又为我打开了。好想拥抱大自然,呼吸泥土的芬芳,沐浴阳光的温暖,在没有喧闹的家中迎接美好的明天。
原本认为自己喜欢中医,可实际上自己只是喜欢不得病的感觉,被各种东西迷失了自己,不知道该向那个方向前进。脑海中灌输不进去什么,我在怀疑自己的存在。原本认为自己肯安于现状,可周围一切都在影响你,让你学着改变,而我正是在如何改变中痛苦焦虑。原本认为自己做的不错,可当自己眼界更开阔时,才发现自己是如此地无知。
我不知道自己是否被环境打造的失去了自我,但唯一确定的是我变得懒惰、自私了,摒弃了崇高。突然想到屈原的白芷、荷花,许多能散发诱人香味的花草,在他面前我是如此愚笨、卑微。镜中那个可以挽救我的'自己,快出来吧,不要拿我的生命开玩笑了。李白,我羡慕你所处的时代,虽仕途不顺,但无拘无束、豪放不羁、梦游天姥、攀登蜀道、抒发豪情、桃园叙乐、畅谈天地、惬意潇洒,或许我不能了解你心中的苦闷,但至少在后人眼中你是如此的乐观向上、无畏权贵。
现在即使我不够快乐,也不要把眉头深锁。人生短暂,不要再去栽培苦涩。
篇6:面对灾难如何合理宣泄情绪
面对灾难如何合理宣泄情绪
面对突发事件,感到心理压力大时,应当与亲朋好友多沟通,让情绪得到合理的宣泄,大胆说出你的恐慌。这时最好选择电话、上网等方式沟通。说出自己的想法,通过交流来减轻内心的不安。坦然面对和承认自己的心理感受,不必刻意强迫自己抵制或否认在面对灾害和突发事件时产生的害怕、担忧、惊慌和无助等心理体验,尽量保持平和的心态。切不可以烟酒来排遣压力,更不可有发怒等不良情绪出现。同时,启动科学的心理调节措施,进行一些能让自己放松的活动,如听音乐,看小说,写日记,收拾家务等等让自己感兴趣的一些小事情,转移自己的情绪,并保持良好的睡眠。
家里有老人或者孩子,可能会出现一些反常的表现:易怒、兴奋、不安、絮叨,甚至联想到以前的一些负性事件等。这时,家人要尽量理解,最好能够在一起,以增强相互的依赖和安全感。要充分尊重他们的情绪反应,使他们感受到被重视和信任,从而充满自豪与信心,以降低不良情绪的影响几率,用自己的信心去鼓励和激发亲人。
如何应对痛失亲人哀伤?
每一段哀恸历程都是沈重的,而如果亲人的死亡是突如其来的,是完全在意料之外的,那N这样的冲击往往较可预期的死亡(如亲人是因为癌症病故等)更加的令人难以承受,也使得哀恸反应可能会更强烈,哀恸的历程会持续更久,而这次大地震所造成的意外死亡正是如此。
失去亲人会使人产生高度的情感失落,包括悲哀、愤怒(怨恨逝者弃己而去,或埋怨自己在某些方面的过失)、愧疚、自责、焦虑、疲倦、无助感、孤独感、惊吓、苦苦思念。
在哀痛之余,很多人还会梦魇和自责,想象原本可以把亲人秋出来,然后把亲人的死亡当成自己的过错。这时候心理干预是很重要的,需要安抚生还者的情绪,让他们明白是自然灾害夺去了他们的亲人,而不是他们的错。
同时,生还者应该早日坚强起来,学会适应逝去的亲人已经不存在的新环境,扮演一个以前所不习惯的新角色,并掌握以前不具备的一些生活技巧,从而适应新的环境。如果不能认识到环境已经改变,从而重新界定生命的目标,就容易长期陷入痛苦中不能自拔,对健康是极不利的。
就如一位丧子的母亲所写:“直到最近,我才注意到生活中有些事物仍为我开放,让我快乐。我仍会为我的孩子哀悼,我对他的爱的回忆会永远活着,但是生活会继续下去,不管怎样,我必须健康地活下去。
篇7:男人情绪宣泄的方法
男人情绪宣泄的技巧
1、做自己想做的事。
做自己最想做的事,比如,看书、画画、唱歌,或者去游乐园都是个不错的选择。
选择正确发泄情绪的方式, 酗酒、飙车、破坏东西等都是一些不正确的愤怒发泄方式,这样的表达方式常常会带来对他人或自身的伤害。健康的发怒是一种机制,一定保证不要让自己受伤害, 也不要伤害别人。愤怒其实往往和攻击行为并不能相提并论,愤怒是心理正常的反应,而攻击行为却是一种过度的反应,往往会带来不可预料的后果。
2、大声喊。
找一僻静处大声吼唱,排除郁闷;或找一个假想敌,狠狠地臭骂、暴打他一顿 ,以解心头之恨。虽然有时有些阿Q式,但是有效。
倾诉。应该勇于倾诉,向亲人、向朋友、向同事倾诉。敢于直面人生的是真勇士,敢于披露自己弱点的人是勇敢者,敢于倾诉自己郁闷的人亦不是弱者。通过倾诉,人的紧张心理可以趋于平静,烦闷情绪能够得到化解。
3、书写。
把自己的愤怒用语言写下来,当你写完的时候,你内心的愤怒也就悄然而逝了。
4、痛快的哭。
哭是一种最好的宣泄情绪的方法,既不害人也不害己,哭完了,你会感觉全身轻松。
5、运动宣泄。
打球,跑步,跳绳,到运动场上,畅汗淋漓的踢一场球或者跑上10圈,会很快的缓解你愤怒的情绪。运动,把愤怒转移到运动或运动对手身上去可以把愤怒合理化进行表达。
发泄情绪小妙招
1.学会倾诉
当遇到不开心的事时,不要一个人生闷气,而应学会倾诉。每个人都有几个知心朋友,大家聚一聚,一壶清茶、一杯咖啡,就事论事地把烦恼说出来,听听他们的意见;或交流一些趣闻轶事,大家开怀一笑,不良情绪也就烟消云散了。
2.放声高歌
音乐是人的朋友。不同的音乐会带来不同的心境,古典乐的厚重让你沉静,轻音乐的明快助你一扫忧郁;听听自然的声音,如森林里的鸟鸣声、大 海拍打礁石的海浪声,都有助于缓解不良情绪。除了听音乐,唱歌的效果也很好。拉几个好友去KTV高歌一曲,唱歌时有节律的呼吸运动可以缓解紧张。当然,要 注意选歌,比如失恋了就别选苦情歌,否则内心产生共鸣,会让你更伤心。
3.换个环境
心情不好时,千万别闷在屋子里,否则不良情绪会弥漫整个房间,让你越发不快乐。赶紧走出去,侍花弄草、观赏鸟语花香,或挥毫书画、垂钓河边,这些以静制动的宣泄方式能助你缓解焦躁情绪,以静雅的心态平息怒气。
4.大声痛哭
痛哭是释放不良情绪的好方法。医学研究发现,人在伤心时流出的泪水可以排毒,并能减轻压抑情绪。当然,如果遇事就哭,时时悲悲戚戚,反而会加重不良情绪。
另外,适当换换衣服的颜色和风格、给自己放个假、有意识地暗示自己常微笑等,都是调节沮丧情绪的好办法。
篇8:博客成为上班族情绪宣泄地
内行里人早就告诉我,博客的访问量,是上班时间多,休息时间少。对此我一直将信将疑。这倒不是怀疑对方的权威,而是觉得荒唐:博客是闲暇的佐料,上班忙得四脚朝天,谁有工夫看博客?但是,这次通过对五一长假和前后的几个周末的观察发现:不管怎么荒唐,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
上班日博客火得爆棚,一过节或者周末就那么几个人来,闹得我也懒得贴文章了。
细想这个发现,实在兴味无穷。过去计划经济时代,坐办公室的人是“一杯茶,一支烟,一张报纸看半天”,大家无所事事,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生产力低下。如今,中国眼看就成了世界第三经济大国,这一成就,还不是大家拼死拼活干出来的?刚刚看了报道,说白领们尤其辛苦,有70%每天工作超过10个小时,基本没有休息日,比过去的“劳模”有过之而无不及。这样的“过劳模”,好不容易赶上个休息日,大概要赶紧补觉,他们不看博客并不奇怪。问题是,什么人在上班时间来看博客呢?当然不是民工及体力劳动者。因为能在工作时间上网的至少是那些坐办公室的人,当然还必须是老板看得不紧的人。
不管是谁,反正博客属于上班文化。不用说,个人博客的访问者,一大部分是“粉丝”,这些人非常固定,而且常常说些好听话;另有一些是关心我所谈论的问题,大家不时辩论一下,“过招儿”;还有相当一部分骂客,你讲什么他们都要骂你。有几位,是常任骂客,大概是看你不惯,盯着你骂,而且给你起了固定的外号(当然是最难听的那种);还有一部分则属于骂骂咧咧的“流动人口”,来无影去无踪,不过火气不减常任骂客。
固定的骂客,是针对我个人的,不过这种人毕竟很少。最多的则是谩骂的“流动人口”。他们骂起来没头没脑,有时甚至连文章也没有看清楚。显然,他们不是针对我个人,只是有口气想出,然后拿我这里当出气筒。比如,不久前我写了篇《税表上的国际竞争》,主要讲美国的纳税业正在向印度等国外包,这是笔好生意,油水比制造业大,建议中国设法参与竞争。于是一群骂客没头没脑地冲上来,说我崇洋媚外,看不起中国,更有的声言印度比我们穷多了,有什么好学的等等。过几天我又贴出一篇文章,建议中国不要匆忙加入大飞机制造业的竞争,因为技术优势不足,结果又出来一帮人,骂我是卖国求荣,存心要把市场让给别人。
如果你设想一下,这些留言是从表面上安安静静的办公室发出的,你就会庆幸自己没有坐在这样的办公室里。我过去曾反复声明:怨气宜宣不宜堵。网络语言不够文明固然不好,但不能因为要文明就侵犯了人们的言论自由。让大家把怒气发泄出来,心理重新获得平衡,日常生活反而文明些。我倒希望我的博客里骂声连天,但办公室里大家彼此相当文明。不过,这种骂声总还是体现了我们社会的一个侧面。用我的话来说,这可能就是“中产阶级的愤怒”。他们是坐办公室的优越阶层,但是总觉得自己在老板手下忍气吞声,压力太大,工作负担太重,心里充满怨恨。于是,老板一不在,就冲到网上宣泄一番。
柏拉图说,闲暇培养美德。文化在某种意义上,也是闲暇的产物。但我们的博客文化却有所不同。对许多人而言,博客成了上班族的宣泄,离培养美德的文化,似乎还差得远。
出处:中国青年报篇9:职工情绪宣泄的引导和调控
关于职工情绪宣泄的引导和调控
当前重视对职工情绪宣泄的`引导和调控十分必要 1.情绪宣泄呈越来越多的趋势.情绪宣泄是一种常见的心理和行为.一方面,它有利于宣泄者释放焦虑和不满、平衡心理和精神,真实地反映职工的情绪和心态,从而为企业加强职工思想疏导、制定正确政策产生积极的作用.
作 者:刘春兰 卢明 作者单位:唐钢集团宣化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刊 名:冶金企业文化 英文刊名:YEJIN QIYE WENHUA 年,卷(期): “”(6) 分类号: 关键词:篇10:私人情绪人生哲理
私人情绪人生哲理
总有一些时候,人会有一些摆不上台面的情绪滋生,无关风月,不痛不痒,你说它是无病呻吟也好,假装深沉也罢,它就像被窝的温度,缓慢升温,带着独有的气味,在漫漫长夜伴你长眠。 这种情绪的转换颇为奇妙,打过网游的朋友应该能明白,上一秒你给击毙,下一秒你就原地满血复活,它带着你一颗忐忑的心上下波动,让你的心跳有了强烈的生命力。因此,你不再是一个手脚僵硬的行尸走肉,它带给你心的温度,包裹你的思绪,让青春年华都有了明显的起伏,直线虽然率直明确,但未免太过无趣,这样的小起小落,曲线前进,生活才能过的有滋有味。
它没有民族情节那样的高傲,也没有小偷小摸那般猥亵。它滋生于你内心温柔的角落,由感性的光芒点亮,却又伴随理性的成长戛然而止。它像暗恋一般,始终不是大家闺秀,出得厅堂,下得厨房,明亮的熠熠生辉。最多也就算个小家碧玉,带着一抹羞涩的笑,从小巷深处走来,亭亭玉立,喜欢的人自然能懂,不懂的人也见怪不怪。 它不是新买的`衣服和鞋帽,可以拿来到处炫耀,这里的细节处理的好,那里的走线十分严密,甚至还可以和好友交换穿着,增加感情。它只不过是一床最舒适的棉被,因着它,你可以在夜里流泪,也可以抓着一角偷笑。它最擅长的是朴实的陪伴,经不起的是别人的评价。你可以因为别人的称赞而买一件衣服,但你无法因为别人的称赞而买一床棉被,它内里是羽绒还是棉花,是薄是厚,全凭你的决断,因为最终的柔软由你独享,它像鞋子一样,是否合适自己心知肚明。 这样的私人情绪有很多,迷茫,担心,厌恶,烦闷,惊喜,感伤,愉悦等等等等,当然还有爱意。它始终说不清,道不明,不被别人感同身受己,只有自己内心明了。它来源于生活的缝隙,陪你年岁渐长,同食人间烟火。
别小看它,这世上唯独它,可以海枯石烂,地老天荒直至永垂不朽。你沧桑了,它却未必。
篇11:让孩子自信有助宣泄坏情绪
当孩子发脾气、大哭大闹、不讲道理时,你是用威严去镇压,还是会好好倾听他们呢?家长与孩子对调角色,让他们在游戏中担任强有力的角色,而你自己扮演弱小无能的角色。哪怕每周只有半小时,也要腾出这段“专门时间”,让孩子做做主。这样孩子就会感到有足够的自信,来向你表露他们的想法。你不但做到了很好的倾听,而且在玩耍大笑中,有效地帮孩子解压。
比如孩子想和爸爸玩打针游戏(最近他刚挨过一针)。爸爸就要一反平日的矜持,样子可笑地佯装逃跑,或滑稽地叫喊:“不!不要!求求你!”孩子肯定会大笑,然后追着你一定要打到为止。等他心满意足地打到了,就会特别有成就感,无形中自信心也更强了,也许今后再打针的时候都不会再哭了。
相反,总有家长在游戏中也扮演着强者,孩子给你“打针”,你却非常冷静地说:“一点不疼,没什么害怕的。”想借此让孩子也坚强起来,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因为家长也明白,打针哪有不疼的,这样等于在欺骗孩子。倒不如“演”出他的真实感受,让他产生共鸣。
也许有家长会问:游戏中让孩子做主,怎么把握这个度呢?度小了达不到效果,度大了又变成了放纵。只要在孩子安全的范围内,应尽可能满足孩子的要求。如果在游戏中家长能放松地扮演弱小角色,让孩子扮演强者,孩子很可能会一边起劲地玩,一边放声大笑,他们的所有坏情绪也会随之被抛到九霄云外。
【宣泄自己的情绪人生哲理】相关文章:
1.看轻自己人生哲理
2.和自己争人生哲理
3.梦的宣泄散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