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业再遇成长性命题
“Culumus”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空调业再遇成长性命题,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空调业再遇成长性命题,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篇1:空调业再遇成长性命题
空调价格到底涨还是不涨,成为今年初以来,摆在不少企业案头的一道难题,《中国企业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不少二三线企业都在酝酿市场涨价,甚至连苏宁等渠道商都放出了“空调等白电将要涨价”消息。不过,美的、格力两大寡头在市场价格上的按兵不动,令很多存在涨价想法和计划的企业都被无限期拖后。
价格,再度让不少国内空调企业陷入“左右为难”的困局中。降价面临着巨大的成本和利润压力,不降又面临着巨大的市场竞争和份额流失的压力。这也意味着,国内空调业或将迎来新一轮以“价格”为导火索的市场洗牌。
与多年前的“大规模下低价恶战”的洗牌模式相比,已步入成熟期的行业和主流企业进入到了“适度规模化下的成本控制战”,考验的是企业对社会资源的整合能力以及市场商业环境的应对能力,
未来,原材料上涨和政策调整带来的价格上涨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不过,随着空调销售旺季的到来以及众多家电连锁巨头们的降价促销还将会继续上演。这必然会迫使空调企业们在价格问题上继续保持谨慎低调的态度。
在规模、盈利等条件均遭遇瓶颈制约的背景下,国内空调企业惟一的应对办法,只能是“调整产品结构”,通过“推变频、出新品”等手段达到消化价格压力的目的。今年初以来的全国化的变频空调热,也再度成为众多企业在节能空调热退烧后的主攻方向,短期内也成为众多企业“调结构”的突破。
与节能定频空调不同的是,美的、格力当前已在变频空调市场上树立了“品牌、技术、规模、服务”等诸多竞争的高门槛,特别是在规模与技术上,一直是众多二三线空调企业在中短期难以企及,亦无法像在“延长保修时间”等服务竞争上可以如法炮制和快速跟进。同时,还会在“变频空调价格”上再度令不少空调企业会“坐立不安”。
接下来,变频空调价格是涨或跌,对于不少企业而言,都不是好消息。毕竟在变频化的浪潮下,企业同样要面临既要生存又要发展的两难命题,而惟一的突破口自然是“做大规模、做强技术、整合资源、调整结构”。
篇2:空调业:风姿依然绰约?
就在空调业屡屡传出销量下滑的同时,另一面却传出相反的消息,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产量同比增长20%,销售量同比增长44%,出口同比增长了100%以上,达到了1500万台,库存同比下降133%,截至8月底只有300万台。
但是,无论是哪一方的观点,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今年空调业销售额明显下降、利润持续走低。空调业年华将逝,已逐渐向低利润行业迈进。
主题:销量增、利润降
12月,广东某空调品牌1.5P空调售价为2300元,到了今年3月份却只有1800元,短短3个月500元就蒸发掉。
应该说,此品牌的行为仅是20空调市场的一个缩影。由于受到市场客观因素以及各行业竞争无序化的影响,空调价格一降再降,行业赢利水平下滑严重,短短半年利润就下降了20%-30%。
在价格持续走低的情况下,空调的销售量却出现了大幅增长。7月下旬持续暴热天气让空调卖“疯”了。仅南京苏宁,周末两天的零售量就突破了1.5万套,南京五星则有8000多套,如果不是因为售后服务不能保证而限售,整个南京的空调零售量将在几天内呈爆炸式增长。
在企业的产销量同期取得突破性增长的同时,企业的赢利能力和赢利水平正遭受着重大考验。
产品:变频唱罢健康来
纵观年空调市场,开场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的莫过于“真假变频”之争。早在209月初,新科就率先发动“珠峰行动”,降低旗下变频空调的价格,拉开了新年度变频空调之争的序幕。
海信作为国内较早从事变频空调研发推广的企业之一,动作更是不断。在今年3月份推出“巨变”行动,将旗下变频空调价格全面下调。与此同时,东洋(TOYO)又在广州发难,称目前国内变频空调能效比均未达到5.0,只能称为准变频。短时间内,有关国内变频空调真假之争的文章扑面而来,
如果不是非典疫情的影响,变频这场战役还将继续下去。谁也没想到非典令前两年淡出市场的“健康空调”焕发了“第二春”:一时间海尔氧吧空调、长虹大清快空调、新科克灵技术空调成为消费者竞相购买的焦点。
海尔在这一段时间抢占先机,将旗下所有跟健康有关的家电产品重新定位,“抑菌杀菌”成为海尔所有健康产品的新卖点。
面对市场上形形色色的“杀菌”、“氧吧”、“换新风”等空调健康技术,其功能能否真正实现、能够持续多长时间、杀菌效果究竟如何,消费者往往是一头雾水。6月11日,中国家电协会首次对目前国内的健康空调进行了推荐,夏普、海尔、新科、长虹等9家企业的部分产品获得了首批抗菌、抗病毒空调称号,中国家电协会此举可谓将健康空调推上了一个新台阶。
竞争:价格之外探新路
随着空调业步入微利时代,以及市场竞争的日趋理性化,人们不禁要问,除了价格战,空调企业还会什么?
空调企业应走产品创新之路,避免产品同质化,打造差异化经营路线。在今年许多企业大打价格牌之时,以海尔氧吧为代表的健康空调产品开创了一片新天地。目前在健康空调领域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企业不到15家。
此外,全面开拓国际市场,避免竞争形式同质化,也可有效规避价格恶战。今年的出口全线飘红,许多空调厂家尝到了进军国际空调市场的甜头。
中国作为空调业制造大国,可充分利用我们的优势资源,通过OEM、外销等形式,既有效释放了企业的生产能力,同时还避免了在国内市场上参与无休止的价格游戏。
原载:《家电周刊》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电子邮件:swjian531@tom.com
关于作者:
沈闻涧:沈闻涧,服务于国内某大型家电企业,从事市场营销、公关策划工作。对国内家电、IT行业等问题有着独到的看法和鲜明的思路。曾在多家财经、家电开设专栏,探讨家电未、IT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之路,为国内新生代营销策划人。电子邮箱:swjian@126.com查看沈闻涧详细介绍 浏览沈闻涧所有文章
篇3:跌了 空调业拿什么战
大跌之后,必然是企业经营策略的大调整,这或将是中国空调业的主旋律。
相对于冷年、冷年国内重点城市空调销售量分别实现31.45%、20.45%增长,冷年国内空调业一改上升势头,国内重点城市空调市场销售量和销售额分别出现25.12%、19.36%大幅下跌。更为重要的是,面对已经拉开大幕的冷年,空调企业的增长压力空前巨大。
8月28日,《中国企业报》记者从国家信息中心主办的“2012中国空调行业发展高峰论坛”上获悉,受制于外部经济疲软、库存压力、政策衔接不畅等问题的影响,国内空调业的高增长戛然而止,整个产业都需在调整中突围。
8月30日,空调巨头美的空调率先以行业首创的“一晚1度电”节能科技,一举推出7大系列21款挂机和4大系列12款柜机的全直流变频新品阵营,再次拉开国内空调业的产业突围大幕,并将重点再次聚集全直流技术的全力出击。
这场经过20多年的酝酿,基于4年前打响的变频空调普及战和1年前实施的全直流升级战的新战略,将空调业带入重视“变频技术创新”和“消费者实际使用需求”的复合式竞争阶段,也推动美的空调从全球最大变频制造商向全球最强变频技术整合商的战略转型,还提前为中国空调业在“十二五”期间的升级转型提前指明方向 :以全直流升级战略,探索出一条“利润与规模、产业与企业、技术与产品”的多轮驱动新路径。
空调转型剑指全直流
今年以来,空调市场销量的应声下跌,引发了不少企业的经营转型和变革。《中国企业报》记者看到,早在9月,在推动了国内变频空调的快速普及之后,美的空调再度启动新一轮的“全直流升级”战略,最终实现企业发展、产业升级、节能贡献和用户体验提升等四大要素的共赢局面,
面对当年国内空调业的整体发展形势,中国家电协会副理事长王雷提醒,“前两年空调业高速增长势头不可能再现,整个行业都趋于平稳发展阶段,企业必须要继续加大转型升级、产品结构调整的力度和速度,更要避免无谓的价格战对空调产业转型升级的不利影响”。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主任助理蔡莹也建议,“企业应该更加重视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市场策略,在质量、节能、人性化设计和工艺等方面多下功夫,进一步改善产品结构和提升行业整体水平”。
当年,变频空调对定频空调的更新换代,除给整个中国空调产业带来了全产业链的升级,还首次开启国内空调企业以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的新幕,促使国内空调产业竞争从低价格、概念炒作向新技术、品质功能的持续跨越。
今年以来,全直流升级战略的实施,则进一步拉动国内空调企业在节能技术上的持续提升,也进一步明确未来空调业的转型升级方向。在空调业内人士看来,“通过在变频普及过程中,完成变频全产业链核心竞争能力建设的美的空调,如今在全直流变频升级过程中,表现得更加有实力、有底气。这也直接促成企业今年在全直流变频市场上的绝对领跑”。
据国家信息中心和中国家电网联合发布的《2012冷冻年度中国空调市场白皮书》显示:2012冷年,国内变频空调销售量占有比例由2011冷年的38.45%上升为47.30%,销售额占有比例由44.74%上升至52.70%,继续保持2010冷年以来销售比例逐步上升的势头。变频空调销售额占比大于销售量占比,这意味着我国空调产业基于变频普及开始逐步改善并提高各项经营质量。
基于从变频普及到全直流升级战略的持续推动并实施,上半年美的电器实现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达20.9亿元、同比增长5.7%。其中,空调产品的毛利率同比增长4.2%,达到22.19%,转型升级已初见成效。
在全直流对变频空调升级战略的背后,不只是一次简单的产品技术升级,而是整个空调产业创新步伐的加速。作为中国变频空调“技术创新领跑者”和“行业升级倡导者”的美的空调,有责任也有义务担负起引领整个空调产业升级转型的重任。
篇4:中国空调业步入彷徨期
中国的空调厂家大多都不是踏踏实实在做企业,他们是在投机、谋取暴利,目的最终只有一个――赚钱,
赚钱作为企业的基本任务,本来是无可厚非的,但现实的发展情况却是当企业遭遇“赚钱”与“行业发展”两者的矛盾时,他们会毫无疑问的向赚钱而靠拢。
我并不是在这里危言耸听,细细看就会发现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出现绝不是偶然。
空调业在我国的发展不过短短二十多年时间,但中国空调业的成长发展却机遇性的碰到了中国社会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阶段,这种体制的转型带来的影响为空调行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经济背景,同时也为空调业未来市场竞争格局打下了伏笔。
在现在看来,空调业中国有资本仍然占据着较大的份额,但是为数不少的私营资本的介入,为整个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和发展动力。这在很大程度上注定了空调业纵使价格战打的再乱,也不会重步彩电业恶性价格竞争的后尘,同时这也使得空调业像一支无头苍蝇,找不着北。
目前,许多空调厂家自作聪明,提出了“变频、回流、健康、高效”等诸多发展方向,为中国空调业指路。
这种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发展现状让业内人士感到欣慰,而我们同时也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任何厂家的实际运作都是围绕销售而言的,大的一点的企业在考虑销售增长的同时会讲究利润率,而大多数企业却只会考虑增量,能卖多少是多少。一切工作的重点就是销售,而销售质量的好坏则可以不计。
此时,我们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市场上会陆续刮起“价格风”、“概念风”、“健康风”、“技术风”、“服务风”,而且是一阵就接一阵,空调行业总有看不完的好戏,所有这一切无非是企业为了促进销售所打造出来的一种噱头。
但企业面临到即能赚钱,又能够促进行业发展步伐而获得社会声誉的时候,他们当然愿意名利双收。
变频空调的发展被一些厂家所看好,称其为未来空调市场的发展方向,其最大的理由便是邻国日本的变频市场占有率已经达90%以上。这种逻辑看上去也比较合理。
而实际的情况却是,变频空调的技术相对普通定频空调要高,目前各厂家之间对普通空调的技术已经没有太大的差别,一个空调厂家若想在短时间内迅速提升品牌知名度,较为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推广变频空调,迅速拔高在行业中的地位,
变频化突然使中国空调业找到了良好的自我感觉,在海信、新科等企业的极力推广下,刹那间空调行业就要跨入变频时代了。
聪明的人不只有海信,TOYO本来一个并不被人所熟知空调企业,短时间内看到了这其中的内容,迅速地跟变频唱起了对台戏,贴切的说,率先在行业确立了竞争对手,通过打压别人抬高自己的办法让TOYO品牌在业界传开,同时也让消费者从两个方面看到了我国变频发展的另一面:目前,国内变频空调能效比都没有达到5.0,只能称为准变频,同时消费者还看到TOYO的副总抡起大锤象征性的砸烂了一台TOYO准变频。似乎,这位老总很有当年海尔张瑞敏抡锤砸冰箱的气概。
TOYO的这一击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海信前不久就通过在网上召开新产品的新闻发布会的形式,向市场推出了两款能效比达5.0的变频空调,这正是海信从正面的回击。
在笔者看来,海信此举并不明智,此举无疑向人们证明了:TOYO所言极是。我在想,如果不是TOYO,海信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才能推出高能效比的变频空调。
对于变频空调事件,海信、TOYO无疑成为赢家,毕竟谁也不知道未来空调的发展究竟是什么情况,但是海信似乎明确了中国空调市场的发展方向,点燃行业发展的启明星。
对于这件事情比较后悔的还是科龙,科龙虽然早就去年4月份就提出了变频空调对人体有磁幅射的,在欧美等国属于禁品。此言论在根本事实站不住脚根的情况下,使得科龙被批的无所藏身。科龙虽然赶了一个早集,却没有找准方向和目标,落了个鸡飞蛋打,后悔。
关于作者:
沈闻涧:沈闻涧,服务于国内某大型家电企业,从事市场营销、公关策划工作。对国内家电、IT行业等问题有着独到的看法和鲜明的思路。曾在多家财经、家电开设专栏,探讨家电未、IT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之路,为国内新生代营销策划人。电子邮箱:swjian@126.com查看沈闻涧详细介绍 浏览沈闻涧所有文章
篇5:十大命题拷问中国车业
十大命题拷问中国车业
今年以来,国家对汽车产业一系列利好政策出台,密度之高,力度之大,在中国汽车发展史上前所未有;不过就在这一轮的汽车消费高潮悄然酝酿之际,中国汽车却遇到了新的隐忧,十大命题拷问中国汽车业.
作 者:李永均 作者单位: 刊 名:时代汽车 英文刊名:AUTO TIME 年,卷(期): “”(5) 分类号: 关键词:篇6:空调业“珠三角玩法”不灵了
随着中国空调行业洗牌的加速,行业整体的格局发生了重大的变革,中国空调市场珠江三角洲与山东半岛“南北鼎立”的局面已被打破,整盘棋局显现出“北盛南衰”的失衡,我们挖掘这种现象背后隐藏的规律性因素,或许能对中国空调业敲响警醒之钟,
南派技术实力缺失,北派自主创新能力强。从技术层面上来讲,北派空调自主创新能和整体技术实力明显优于南派空调企业。广东海关截至到11月份的统计数据显示,由于欧盟ROHS与WEEE绿色双指令的强制实施,导致广东空调在欧销售遭遇重创,与去年同期相比,对欧出口量和价值额分别下滑了39.9%和33%,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北派企业对欧出口同期大幅增长,分别比去年同期上升了42.3%和24.5%。北派空调企业能在欧盟实施技术壁垒后出口量不降反升,反映了其在品牌、技术和质量上的巨大优势。面对欧盟同样的技术门槛儿,出口量“北升南降”充分印证了“北盛南衰”的失衡现象。
南方无好“酒”,库存惹人愁。最近行业中流传一种“白酒观”的论调,南方有空调企业将自己比喻为空调行业中的优质白酒,实则不然。真正优质白酒表现在质好价高、产品的溢价能力强,消费者愿意购买。从目前南方一线品牌20第三季度财报来看,南派企业已陷入一种困顿的尴尬局面,产品均价明显低于北派空调品牌的同时,库存和应收账款却急剧攀升。低价“白酒”却乏人问津,很显然这不是优质“白酒”。
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南派几家主流空调品牌的库存和应收账款总额已经超过100亿元,自我配套的产业链优势已被巨大的库存抵销。过去有观点说“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现在是没有及时变现没有体现价值形成库存的产品也是废品,这些数量庞大的“废品”将对整个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注入“恶性细胞”,形成产业链各个环节之间的呆账的大量出现。白酒行业以酒的陈酿时间长短作为衡量产品优劣的重要指标,难道南派空调品牌也要把大量空调产品存放在仓库里当优质白酒一样存放几十年吗?好酒是越放越香,而空调产品毕竟不同于白酒,库存越多时间越长,企业的经营风险系数就越大。
巨大的库存包、应收帐款以及应付帐款袱使珠三角地区空调企业陷入了一种“有规模无经济”的效益怪圈,
珠江三角洲的巨大库存将给企业带来企业巨大的“潜亏”,随着仓库中产品贬值速度的加快,这个“潜亏”的数字还将继续成倍数地放大。这个时代不缺乏供给,但缺乏有需求的供给,单纯讨论产能确实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产能竞争力的发挥必然建立在品牌竞争力之上,要想发挥有竞争力的规模效应,还必须需要品牌、技术、设计和质量控制等这些软价值的支持。
空调业“珠三角玩法”不灵了。目前,单靠低价冲市的珠三角空调企业在这种越发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已显得不合时宜。早先的珠三角空调经济圈是用组合外围低价生产要素来获取资源,这一阶段的玩法衍生了整个产业链的配套体系,例如压缩机和电机生产企业的集体扎堆,这形成了珠三角空调企业的成本优势,但目前这一成本优势碰到了“天花板”,其发展遭遇到内外困境,其实,这种模式在早先是一种优势,但延续到现在则不能不说是企业发展的一种短视!现在的市场模式悄然发生了变化,“珠三角空调玩法”已显落后。随着消费者品牌意识的增强和生活水准的提高,中国空调业目前出现了一个怪现象:低价格产品卖不动了。务实的北系空调企业是品牌、技术、质量派,玩的是“品牌经济”,而珠三角空调品牌的“成本经济”看来不能继续玩下去了。
本文未经许可严禁任何形式的。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联系电话:0532-85953987,电子邮件:brandl@sina.com
关于作者:
罗清启:现为帕勒咨询资深董事,并兼任多家跨国家电企业的中国营销顾问。联系电话:0532-85897296,电子邮件:luoqingqi@126.com查看罗清启详细介绍 浏览罗清启所有文章 进入罗清启的博客
篇7:空调业将呈现五大走势
不经意间,2011冷年空调市场竞争的大幕已悄然拉开,
面对刚刚过去的2010冷年,国内空调业出现的久违大幅度增长、难逢的全国性高温天气、持续奏效的国家政策拉力,国内空调企业各个都赚了个“衣钵满体”。
不过,面对2011冷年的市场开局,业界却出现了多种不同的声音:一种观点认为是空调业将会大起大落,新年度空调企业的日子不好过;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空调业还将继续保持一定的增长,但增速会放慢;第三种观点则认为市场竞争将从要规模向要效益转变,国内空调企业将迎来新拐点。
《中国企业报》经过采访多位行业专家、企业人士、经济学家,试图对2011冷年空调行业的发展趋势以及未来热点进行解读,以供参考和分析。
趋势1:市场还将继续稳中有升
2010冷年,国内空调市场的销售规模、增长速度均创下了近5年的新高。对此,业界普遍认为这主要得益于国家宏观政策的刺激、暴热天气的拉动、房地产市场增长及二次购买刺激需求以及国内企业借势而动发动大型促销等多重力量推动。
不过,对于2011冷年市场发展,业界却普遍持谨慎乐观地态度,认为会出现增长乏力、甚至下滑以及整个市场会出现低迷、需求萎缩等情况。不过,众多分析人士却指出,目前阻碍国内空调市场继续增长的瓶颈并不存在,整个市场还将继续保持增长,但增速会有所放缓。
在政策层面,家电下乡、以旧换新政策还将继续,且分别在农村和城市已经成为刺激市场需求、二次购买、更新换代的重要拉动因素。而“高能效空调补贴”虽然将于2011年5月底取消,但仍将在上半年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企业层面,目前国内空调市场已形成以美的、格力、海尔、志高、奥克斯、海信科龙等几大品牌领跑的新格局,近年来上述企业均保持着比较平稳的发展,成为推动市场发展的重要且成熟的力量,而且以海尔、志高、奥克斯为代表的企业,在销售规模上还存在进一步大幅度提升空间,
在市场层面上,我国城市空调市场已步入了二次购买、换新的高潮期,同时全国范围内的房地产市场刚性需求仍在二三级市场上保持着稳定的发展,此外农村市场在家电下乡政策的稳步推动下,已出现“放量增长”局面。
趋势2:企业面临双频布局新考
不可否认,继2009冷年后,变频空调在2010冷年继续保持着较为快速的增长步伐,与定频空调的市场格局已经呈现3∶7的新态势。可以预见,在美的、海尔、海信科龙、格力、奥克斯等企业的强势推动之下,变频空调在2011冷年的发展速度将进一步加快。
业界普遍认为,2011冷年国内空调市场的变频与定频两类产品的市场占比将会出现5∶5的新格局。这意味着,在新冷年内,所有空调企业无论是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都必须要在变频空调的产品研发、市场推广等方面建立相应的市场布局。
特别是对于一些中小企业而言,双频时代的新布局将是一次新考验。这意味着企业必须要将有限的技术研发力量、市场推广费用以及营销网络等资源,分散到两大类产品上。同时,还要面临如何对定频和变频进行资源分配的问题以及未来变频空调何时会越超定频空调的时间节点考验。
实际上,相对于空调厂商和消费者早已习惯的定频空调,变频空调在产品性能、售后服务、市场售价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不同点,而相对于三菱电机、东芝、大金、松下等日资企业早在多年前已经拉开的变频布局大幕,对于格力、格兰仕、长虹、TCL等正在匆忙转型或尚未转型的国内企业而言,这到底是机会,还是压力呢?尚待时间的检验。
显然,双频时代的市场布局将再度将成为考验国内空调企业实力、进行市场格局二次裂变的新契机,也成为整个国内空调业在2011冷年的最大热点。
【空调业再遇成长性命题】相关文章:
1.相遇,再遇随笔
3.命题作文题目
4.普通话命题
6.空调使用管理制度
7.空调保养计划书
10.空调采购合同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