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基础训练答案

基础训练答案

2022-06-02 05:00:1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可爱的老鹰”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基础训练答案,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整理后的基础训练答案,希望大家能够受用!

基础训练答案

篇1:8年级地理基础训练答案

【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东西干湿差异显著答案】

预习起航 自主梳理

一、1、(1)大;低 (2)青藏高原;高温;小;秦岭;淮河 2、(1)积温 (2)寒温;中温;暖温;亚热;热; 高原气候;亚热;暖温

二、1、(1)多;少;多;少;东南沿海; 西北内陆 (2)多;少;大 2、(1)干湿 (2)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干旱区

自主思考

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因素:纬度因素;冬季风。 影响我国降水分布的因素:海陆位置影响降水空间分布规律;夏季风影响降水时间分布规律。

名师导航

同类变式 D 演练巡航 基础自测 1、2、3、4、5、 CCBAA 6、7、8、9、10、 BDCBA 11、12、13、// BBC//

能力提升 14、(1)B;D (2)16~24;-40~-32;48~64 (3)东西 (4)A (5)南北温差大;越往北气温越低 15、(1)分布不均,南多北少,东多西少,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2)800;半湿润 (3)400;干旱

【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答案】

预习起航 自主梳理

一、1、(1)辽阔;大;高低悬殊;多样 (2)①季风;热带季风;亚热带季风; 温带季风;②温带大陆性; ③高原山地气候 2、(1)季风;旱涝 (2)①东南;西南;太平;印度; 温暖湿润; ②西北;东北;亚欧大陆内部; 寒冷干燥;东南;西北

二、1、大;低 2、多;小;少;大 3、低;少雨 自主思考 有利影响:世界绝大多数农作物、动植物都能在我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区; 形成不同的自然景观和旅游资源。 不利影响:高原、干旱气候区不利于农业发展。

名师导航 典型赏析 D 同类变式 B

演练巡航 基础自测 1、2、3、4、 BCAD 5、6、7、8、 ADDC 9、10、11、12、 DDBC 能力提升 13、(1)BD (2)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 14、(1)夏;太平;印度;温暖湿润 (2)C (3)夏秋;东南沿海;西北内陆 15、(1)三;季风 (2)热带季风;海南 (3)高原山地 (4)亚热带季风 (5)秦岭一淮河 16、(1)逐渐降低;纬度 (2)地形 (3)C (4)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外流河为主答案】

预习起航 自主梳理 一、1、(1)海洋;长江、黄河、珠江;怒江、 雅鲁藏布江;额尔齐斯河 (2)小;低;大;高;长;大;小;无; 短;小;大;有 (3)东部 2、(1)塔里木河 (2)高山积学融水;三地降水;大;大;小 (3)西北 自主思考 ①流量:外流河流量较大,内流河流量较小且流量日变化明显; ②河流补给形式:外流河大气降水补给为主,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③注人海洋与否:外流河注入海洋,内流河不注入海洋; ④外流河多而长。内流河少而短且多为季节性河流。

名师导航 同类变式 B 演练巡航 基础自测 1、2、3、4、 DDCC 5、6、7、8、 AADD 9、10、11、/ DDB/

能力提升 12、(1)内流区;1/3;5% (2)松花江;淮河;珠江;黄河;雅鲁藏布江;额尔齐斯河;塔里木河;青海湖;鄱阳湖 (3)①③④⑦⑨ 13、(1)长江;长江是我国水量的河流;珠江;珠江位于我国南方,是我国水量第二大的河流; 黄河;冬季有结冰期,但冰期比松花江短;松花江;冬季有较长的结冰期,且在春季有短暂的汛期 (2)沪;粤;鲁;黑龙江 (3)ABCD (4)因为珠江位于我国南方,黄河位于我国北方,南方降水较多,所以珠江虽然流程短、 流域面积小,但是河流水量较大。北方地区降水较少,所以黄河流水量较小 14、(1)乙;丙;甲;太平洋;外流河 (2)河流流量的大小 15、(1)喜马拉雅山;天山;塔里木盆地;黄土高原 (2)1月份0℃等温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等 (3)青藏;太平;西高东低

篇2:四上语文基础训练答案

四上语文基础训练答案

一、看拼音写词语。

yáo wàng jīng yíng zì rán zī yuán

(遥望 ) ( 晶莹 ) ( 自然资源 )

kuàng wù ēn cì jié zhì

( 矿物 ) ( 恩赐 ) ( 节制)

kū jié làn yòng wēi xié

( 枯竭 ) ( 滥用 )( 威胁 )

zhǐ wàng shè xiǎng yí mín

( 指望 )(设想 ) ( 移民 )

pò suì mù dǔ shèng jié

(破碎 ) ( 目睹 )( 圣洁 )

jùn mǎ xióng yīng chán chán liú shuǐ

( 骏马 )( 雄鹰 ) ( 潺潺流水 )

huí dàng zī rùn shàn dài

( 回荡 )( 滋润 ) ( 善待 )

sōng zhī bǎo guì zī yǎng

( 松脂 ) (宝贵 ) ( 滋养 )

juàn liàn hé’ ǎi kě qīn

( 眷恋 ) ( 和蔼可亲 )

shǎn shǎn fā guāng yīng’ ér

( 闪闪发光 ) ( 婴儿 )

二、多音字注音。

1.一片扁(biǎn)豆叶像一叶扁(piān)舟在河面上漂着。

2.难(nàn)民的生活很困难(nán)。

3.完成这项重(zhòng)要工程项目真是困难重(chóng)重。

4.茶几(jī)上放着几( jǐ)个苹果。

5.凶恶(è])的鳄鱼令人憎恶(wù),它们吞食动物时看了让人恶(ě)心。

6.由于走露(lòu)了消息,这个地下组织暴露(lù)了。

7.画报上刊载(zǎi)了一些载(zài)重汽车的图片。

8.解决这个问题更(gèng)好的办法是更(gēng)改规章制度。

9.他在日薄(bó)西山时,用薄(báo)纸片包着薄(bò)荷叶回家了。

10.一个战士降(jiàng)落后被俘,但是他坚决不投降(xiáng)。

11.山民在树木参(cān)天的大山里寻找野生人参(shēn)。

12.老师把考试卷(juàn)卷(juǎn)起来了。

三、近义词。

交错( 交织)慷慨(大方 )移居(迁移 )

设想( 假想)即使(纵使)恩赐(赐予 )贡献(付出)

感叹( 感慨)遥望( 眺望 )残忍( 残酷)

承载(装载)凶恶(凶残 )居然(竟然 )相悖(背离)

充足(充实) 灾难(灾祸 )枯黄(枯竭)

滋养(滋润 )浓密(浓稠)圣洁(神圣)

幽香(清香) 眷念(爱恋)  凶猛(凶暴)

险恶(凶险 )领悟(领会) 盘踞( 占据)

恭敬( 谦恭) 劲挺( 挺拔) 生机勃勃( 生意盎然 )

苟延残喘 ( 苟且偷生 ) 面目全非( 面目一新 )

罪魁祸首  ( 元凶巨恶 )

四、反义词。

渺小(伟大) 无私(自私) 慷慨( 吝啬)

保护(伤害)  加速( 减慢) 精心(敷衍 ) 冰冷(火热)

残忍(仁慈 ) 厄运(好运) 锐减(增加 )

糟蹋 ( 珍惜) 相悖(一致)

片面(全面)  错误( 正确) 充足(贫乏)

清澈(浑浊)  浓密(稀疏) 希望(失望)

放弃(坚持) 喜爱( 讨厌) 勇敢( 懦弱 )

宏伟(微小)  凶猛(柔弱) 恭敬(无礼 )

治理(扰乱 )面目全非 (完好无损)

生机勃勃 (死气沉沉)

五、形近字组词。

痕(痕迹) 枯( 枯竭 ) 慨(慷慨 )

恨(悔恨) 估( 估计 ) 概(概括)

呜( 呜咽) 喘( 喘气 ) ( 相悖)

鸣( 鸟鸣)  端( 端庄)  勃(勃发 )

宠(宠爱 ) 峦(山峦 )  临(临近)

庞( 庞大) 恋(眷恋) 监(监督)

涛(波涛 ) 锹(铁锹) 裁(裁剪 )

铸(铸就) 揪(揪住)  栽(栽种 )

六、根据要求写出成语

(一)根据意思写出成语。

大水滚滚流动的样子,指话很多,说起来没完。

( 滔滔不绝)

2. 形容江河奔流直下,流得又快又远。

( 一泻千里 )

3. 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

( 震耳欲聋 )

4. 形容接连不断地到来。

( 络绎不绝 )

5. 借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 世外桃源 )

6. 留恋得忘记了回去。

( 流连忘返 )

7. 只剩下一口气,形容临近死亡。

( 奄奄一息 )

8. 比喻共同经历患难。

( 风雨同舟 )

(二)写出与下列成语意思相同的`成语

画蛇添足( 多此一举 ) 得意忘形( 洋洋得意 )

有条不紊( 井然有序 ) 聚精会神(专心致志 )

(三)以诗句的第一字为成语的开头,写出完整的成语。

千(千里一碧 ) 山( 山清水秀 )鸟(鸟语花香)飞(飞黄腾达 )绝(绝无仅有)

风( 风靡全球)雪( 雪中送炭 )夜( 夜长梦多 )归( 归心似箭 )人(人海茫茫 )

七、给带点的字选择注释,把序号写在括号里。

1.生:①生疏;②具有生命力的;③果实没有成熟;④发生;⑤没有煮过或煮得不够。

(1)天气忽冷忽热的,同学们要及时增减衣服,防止生病。 (④)

(2)学习新课前,我们通常要预习本课的生字。 (① )

(3)巴西总统为大瀑布举行了别开生面的葬礼。 (② )

(4)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就无处生存。 (② )

(5)有一些蔬菜,生吃才有营养。 ( ③ )

(6)长在树上的柿子是生的,不能吃。 ( ⑤ )

2.扎:①刺;②钻;③驻守。

(1)爱华是个书迷,他总是一头扎进书堆里,一看就是两三个小时。 ( ② )

(2)我给月季浇水、整枝,不小心给树枝上的刺扎破了手。 ( ① )

(3)曹操命令救死扶伤在山上安营扎寨。 ( ③ )

八、运用修改符号在原句上修改病句。

朱明和李力出席了这次作文比赛。

2.这篇文章的词汇和句子都很丰富。

答案 1、 朱明和李力参加了这次作文比赛

2、这篇文章的词汇很丰富

3.我的作业已经完全做好了一半。

4.随地吐痰的人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

答案 3、我的作业已经做好了一半

我的作业已经完全做好了

4、随地吐痰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

篇3:会计基础训练题及答案

会计基础训练题及答案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A[解析]重要性、相关性、可比性都属于新准则规定的信息质量要求,而明晰性不包含在其中。

2. B[解析]因为②和③两笔业务的发生都是资产内部的一增一减,而只有①是引起资产与负债的同时增加,故期末的资产总额为160 30=190万元。

3. C[解析]成本类科目主要是“生产成本”和“制造费用”账户,而管理费用和营业费用都属于损益类账户,“待摊费用”属于负债类账户。

4. B[解析]该笔业务应编制的会计分录为借记应收账款117000元,贷记主营业务收人l00000元和应交税金一应交增值税(销项)17000元,两贷一借的分录,故应是B。

5. A[解析]预收账款是根据销货合同向购货单位预先收取的款项,由于在收款时,产品还未销售,故它属于负债,收款后需要将来以产品或劳动偿还。

6. D[解析]A.B.C都属于明细科目,而“累计折旧”属于一级科目,即为总分类科目。

7. B[解析]“应收账款”账户是资产类,借方记其增加额,贷方记其减少额,余额一般在借方。

8. A[解析]费用类账户的结构与资产类账户相似,借方登记其增加额(费用发生额),贷方登记其减少额或转销额。

9. D[解析]归还银行借款业务一方面引起银行存款(资产的减少),另一方面也使负债减少(银行借款减少),故应为D。

10. C[解析]该未达账项属于银行已入账记了存款的'减少,而企业未入账(未记减少),故应当在企业日记账上减去该笔金额,进行调节。

11. C[解析]因为预付下年度报刊杂志费应编制的会计分录为借记“待摊费用”,贷记“银行存款”,即该笔业务引起了货币资金的减少,故应为C。

12. A[解析]因为该错误是记账凭证无错误,只是据凭证记账时发生了记账笔误,且只是金额错误,故更正方法应为A。

13. B[解析]因为如果“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账户为借方余额,则表明发生亏损,故应以负数填列。

14. A[解析]由于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登记的原始依据和内容相同,故应采用平行登记法。

15. C[解析]“累计折旧”是固定资产的备抵账户,它的设置就是为了求得固定资产的实际余额(即净值)。

篇4:世说新语基础训练题及答案

世说新语基础训练题及答案

1、解释句中加点的字词:

A、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期:___________________ 行:___________________

B、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过:___________________ 乃:___________________

C、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委:___________________ 去:___________________

D、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惭:_________ 引:_________ 顾:_________

2、补全下面句中的省略成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________(朝代)人________(姓名)组织编写的。

4、“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________”、地点“________”人物________事件“_______”等要素。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期日中,过中不至”这一句话点明了不守信用的'人是客而不是陈太丘

B、“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中“儿女”指的是谢太傅的儿子和女儿

C、“未若柳絮因风起”这句话的意思是:还不如化做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D、“尊君”、“家君”,前者是敬词,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后者是谦词,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6、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

⑴ 与友期约________

⑵ 去后乃至________

⑶ 撒盐空中差可拟________

⑷ 俄而雪骤________

7、《咏雪》一文结尾谢太傅对两个人的回答的优劣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十分耐人寻味,请简要说说你对此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约定时间 外出 B、超过 才 C、舍弃 离开 D、惭愧 拉 回头看

2、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友)过中不至,太丘舍(友)去,(太丘)去后(友)乃至。

3、南朝宋 刘义庆

4、时间寒雪日 地点内集 人物谢太傅与儿女 事件讲论文义

5、B

6、⑴ 约定 ⑵ 才 ⑶ 化 ⑷ 一会儿,不久

7、答:此题答案为开放性的。①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 ②“笑”前喻,“乐”后喻 ③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篇5:课文有的人基础训练附答案

课文有的人基础训练附答案

1.填空:

①本课的副标题是________,用副标题的作用是________

②本课中最能体现鲁迅精神的诗句有________

③对比、反复是这首诗突出的写作特点。第一小节突出了两种对立的人,用________与________对比,词语反复如:________;句子反复如:________

④“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用两个短语恰当表示“刻”“烂”在诗中的意思。刻:________,烂:________

2.这首诗从哪些方面把两种截然不同的人作了对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下面三句诗的修辞手法,正确的一项是

①(有的人)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有的人)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②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③有的人情愿做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 ]

a.对比、反复;比喻;拟人

b.对比、夸张;引用;夸张

c.对比、反复;引用;比喻

d.对比、排比;引用;比喻

4.对下列诗句停顿/重音、括号内感情处理错误的一项是

[ ]

a.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嘲讽)

b.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赞颂)

c.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热情赞颂)

d.群众把他/抬得/很高,很高。(崇敬、赞扬)

5.第四节中“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 ]

a.因为这种人特别自私,为自己的利益而活着,所以别人就不能活。

b.因为这种人侵害别人的利益,所以别人就不能活。

c.因为这种人为满足个人的穷奢极侈,欺压剥削别人,侵害别人利益,别人就不能好好活着。

d.因为他是人民的敌人,所以别人就不能活。

6.诗第三节中“不朽”的引号在句里起什么作用

[ ]

a.表示假设和引用

b.表示特定称谓和引用

c.表示反语和否定

d.表示着重和强调

参考答案

1.①“——纪念鲁迅有感”,补充写作的内容和原因。②“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③生;死 有的人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④刻:永远铭记 烂:短暂消失。(根据文意引申) 2.(略) 3.c 4.d 5.c 6.c

篇6:六年级上册科学基础训练答案

第一课 病毒 我想研究的问题

1.病毒是一类什么样的生物? 2.病毒有多少种? 探究与体验

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及预防措施 引起的疾病有鼻炎,鼻窦炎,肺炎,气管炎,支气管发炎,感冒时间长了,预防用点板蓝根,屋内用点84消毒液,通风换气等。

一、我的收获 1.填一填。

(1)流感、狂犬病、麻疹 (2)菌丝 (3)左边:(菌褶)(菌丝)右边:(菌盖)(菌柄)(地下菌丝) 2.小法官。 (1)错;(2)对;(3)对;(4)错;(5)错 3.我会选。 (1)C;(2)B;(3)B;(4)C 二、生活中的科学。

1.答:这些根瘤是根瘤菌,它可以固定空气中的氮素,直接供给大豆发育所需要的氮素营养。

2.答:为了消灭病毒杀死细菌。 3.答:因为晾晒可以防止衣物发霉。 三、探究能力

答:如何预防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如何利用有益的细菌?食用菌如何种植? 四、反思回顾

1.答:我学到: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球菌、杆菌、螺旋菌是细菌的三种基本形态,它是一类单细胞的生物;蘑菇有菌盖、菌褶、菌柄、菌丝、地下菌丝五部分组成。和小伙伴合作的很愉快。

2.答:野外采摘的蘑菇如何识别有毒还是无毒?一看颜色;二看形状;三看分泌物;四闻气味。

二.细菌

我想研究的问题

1.细菌是一种什么样的生物呢? 2.细菌有什么特点? 3.细菌是如何繁殖的?

4.细菌与人类有怎样的关系? 探究与体验

我的交流:细菌有球菌,杆菌,螺旋菌,它个体微小。

我的发现:细菌是一类单细胞的生物,个体微小,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我的方案:查资料,调查 我的记录:

我的发现:细菌适应能力极弱,种类繁多,分布广泛,与人类的关系极其密切。 我的收获:(1)分别是球菌,杆菌,螺旋菌

(2)细菌是一类单细胞生物,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3)腐生细菌

(4)72次 108次 三、馒头发霉了 我想研究的问题

1、馒头为什么会发霉呢?2、馒头在什么条件下会发霉 探究与体验 观察实验

馒头等物品发霉的原因

我的猜想:天热的时候馒头容易发霉,馒头发霉可能与温度有关,受潮湿的时候馒头容易发霉,馒头发霉可能与湿度有关。

我的方案:取四片同样的馒头,分别标上1.2.3.4号,将1.3号馒头分别滴上水,2.4号不滴水,用4个透明塑料袋分别密封好4片馒头,将1.2号放在温度较高的阳台上,3.4号放在温度较低的室内。每天按时观察,把观察的现象和出现的部位记录下来。

我的发现:馒头在潮湿高温的情况下容易发霉。 如何防止物品发霉?

我的交流:许多食品、衣物、日常用品等,如果不妥善保管就会发霉坏掉造成损失。 我的发现:为了防止食品、衣物等易发霉的物品,应该放在通风降温的地方,用防腐剂真空包装等方法防止发霉。

我的收获

1、有食物、衣物、日常用品 2、真菌

3、真菌既不属于植物又不属于动物的一类生物。 4、患病,有益的 2、生活中的科学。

真菌对人类的生活既有有利的一面,又有有害的一面,你知道有哪些? 有利的一面:利用真菌制作食品、调料、药品等 有害的一面:会使人类或其它生物患病 四、食用菌 我想研究的问题

蘑菇的结构特点是什么? 2、 如何区别有毒蘑菇? 3、你知道的食用菌有哪些?

探究与体验 观察实验

蘑菇的生活环境

我的交流:蘑菇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 我的发现:蘑菇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 蘑菇的结构特点。

我的方案:观察我们常见的蘑菇。

我的发现:蘑菇有菌盖、菌褶、菌柄、菌丝、地下菌丝五部分。 我的收获 1.填一填

(1)孢子(2)菌丝(3)菌盖、菌褶、菌柄、菌丝、地下菌丝(4)阴暗、潮湿(5)银耳、木耳、猴头、平菇、金针菇

2.生活中的科学。 如何识别有毒蘑菇?

答:一看颜色;而看形状;三看分泌物;四闻气味。 单元活动 一、我的收获 1. 填一填

(1)流感、狂犬病、麻疹(2)青霉、曲霉酵母菌(3)左边:菌褶、菌丝;右边:菌盖、菌柄、地下菌丝

2.小法官(1)错(2)对(3)对(4)错(5)错 3.我会选(1)C(2)B(3)B(4)C 二、生活中的科学 1.这些根瘤是根瘤菌,他可以固定空气中的氮素,直接供给大豆发育所需要的氮素营养。 2.为了消灭病毒杀死细菌。 3.因为晾晒可以防止衣服发霉。 三、探究能力

如何预防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如何利用有益的细菌?食用菌如何种植? 四、反思回顾

1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球菌、杆菌、螺旋菌是细菌的三种基本形态,它是一类单细胞的生物;蘑菇是由菌盖、菌褶、菌柄、菌丝、地下菌丝五部分组成的。很小伙伴合作解决问题很愉快。

2.野外采摘的蘑菇如何识别有毒还是无毒?一看颜色;而看形状;三看分泌物;四闻气味。

五、蜡烛的变化 我想研究的问题

2、怎样做面塑或泥塑? 蜡烛的变化

我的猜想:蜡烛加热后会有变化。

我的方案:取一根蜡烛,点燃后会有烟。 我的记录:

蜡烛点燃的现象:蜡烛燃烧时会产生烟。

蜡烛加热的现象:蜡烛加热后,不仅形状发生了变化,还会产生了新的物质。

我的发现:蜡烛加热只是形态发生变化,蜡烛燃烧不仅形态发生了变化,还会产生新的

物质。

我的收获 1、填一填。

(1)形态 纸折叠 铁熔化 (2)形态 新物质 木块燃烧

(3)面粉 馒头 形态 新物质 2、小法官

(1)对 (2)对 3、生活中的科学

面塑和泥塑只改变了形态,鸡蛋放入醋不仅改变了形态,还会产生新的物质。 六、食盐和水泥 我想研究的问题

2、物质变化与人类生活有哪些关系? 食盐的变化

我的猜想:溶解的食盐还能变成食盐。

我的方案:取一个烧杯放入适量的水和食盐进行均匀搅拌,倒入铁盘中,放在酒精灯上加热,铁盘里的溶液又变回了食盐。

水泥的变化。

我的猜想:水泥加入水就变成了固体。

我的'方案:取适量的水泥放入盘中,加入水搅拌,变成固体状。 我的记录:水泥加入水后变成固体状。

我的发现:水泥加入水后变成固体状,不能再变回水泥。 我的收获 1、填一填。 (1)可逆变化 (2)不可逆变化 2、小法官。 (1)对 (2)对 (3)对 3、我会选。 (1)C (2)B 七.铁生锈

我想研究的问题

1. 铁在什么条件下容易生锈?2.铁为什么会生锈? 探究与体验 观察实验

我的猜想:铁在潮湿环境下容易生锈

我的方案:取三个同样的铁钉,分别放入水中、空气中和一半在水中一半在空气中,注意观察变化。

我的发现:铁生锈的必须条件是氧气、水同时存在。 我的记录(二)

我的发现:铁生锈的必须条件是酸或碱或盐。 我的收获:1.(1)酸、碱、盐(2)对、错、对 八、牛奶的变化 观察与思考 我想研究的问题

2、为什么不能空腹喝牛奶? 观察实验

我的猜想:牛奶与一些食品放在一起会变味道。 我的方案:把牛奶和糖放在一起,尝试会变甜。

我的发现:有的颜色变了,有的味道变了。

我的收获 1、填一填。

(1)不能空腹、过期的不要喝 (2)酸性,醋、柠檬汁 2、小法官

(1)√ (2)√ (3)× 3、生活中的科学

(1)牛奶营养丰富,在保温瓶内存放过久,瓶内温度逐渐下降,降到适当温度时,细菌会大量繁殖,3~4小时后牛奶就会酸败变质,喝了容易腹泻、消化不良或食物中毒。

(2)牛奶中的蛋白质需经过胃与小肠消化分解成氨基酸才能在小肠吸收,而空腹喝奶时胃排空很快,蛋白质还来不及吸收即被排到大肠,不但造成了营养的浪费,而且蛋白质还会在大肠内腐败成为有毒的物质。空腹喝牛奶,也会因没有碳水化合物产生的能量,致使牛奶中的蛋白质“被迫”转化为热能,而起不到营养滋补的作用。

拓展与应用

早、晚是喝奶的最佳时机,早餐时喝奶,给一天的活力提供充分的营养保证;晚上喝牛奶,不但有助于睡眠,而且有助于人体对其营养成份的吸收。

单元活动 一、我的收获 1、小法官。

√ √ √ × × × 2、选一选 A C C B A B

二、生活中的科学 1、刷油漆,涂机油

2、第一步没有生成新物质,第二步生成了新的物质。 三、探究能力

生活中有哪些物质会产生新的物质? 四、反思回顾

1、铁容易生锈的环境有潮湿。 2、为什么不能空腹喝牛奶 九、静止和运动 我想研究的问题

2、生活中哪些物体是运动 我的记录

我的发现:生活中有的物体是静止的,有的物体是运动的。 我的方案:1、准备小车 、人体、桌面 2、拉动小车,看车上的人体变化位置

我的收获 1、位置 2、 参照物

3、 公路 、客车 十、距离和时间 我想研究的问题

怎样描述物体运动状态

2、物体运动的时间和距离的关系 物体运动的快慢

4、估算从家到学校的距离 探究与体验 观察实验

我的方案:测量小车沿直线运动时,时间和距离的关系 我的记录

我的发现:小车沿直线运动时,时间和距离成正比例关系

我的收获1、一个物体运动的状态,一般从时间,距离、方向、速度

2、相同的时间内,跑的距离越远,运动速度越快;跑相同的距离,用的时间少,速度越快,用的时间多,速度越慢。

十一、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我想研究的问题

2、汽车刹车时,乘客的身体为什么向前倾 2、快速抽取纸片,鸡蛋会怎样 探究与体验 观察实验

快速抽取鸡蛋下面的纸片,鸡蛋状态的变化 我的猜想抽出纸片时,鸡蛋会掉进杯子内 我的方案:快速抽取纸片,观察实验现象

我的发现:鸡蛋要保持静止状态,所以掉进被子里 行驶中的小车,遇到障碍物时,车上木块状态的变化 我的猜想:车上的木块会向前倾倒下来

我的方案:用小车、木块来做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我的发现:车上的木块会向前倾倒下来 我的收获 3、填一填

(1)坐在向前行驶汽车上的乘客,在汽车急刹车的时候,身体会不由自主的向(前)倾斜。因为乘客在汽车刹车一刹那间身体保持向(前)运动的状态。

(2)当没有外力作用时,静止物体有保持原来(静止)状态的性质,运动的物体有保持原来(运动)的性质。

(3)物体具有保持原来运动或着静止状态的属性,这种属性称为(惯性),所有物体都有(惯性)。

8、小法官

3、运动的物体有惯性,静止的物体没有惯性。(错) 4、汽车开始行使时,乘客的身体会向前倾斜。(错) 5、跳远运动中,运动员跳出去是因为惯性的原因。(对) (2

)我会选

(3)一摞象棋,以极快的速度打击中间的一个棋子,整摞棋子(会)倾倒。 (4)泼水的时候,因为(惯性)水才能脱离水盆 (5)下列关于物体惯性的说法,(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有惯性) 十二 物体的运动方式 我想研究的问题

1 物体时怎么样运动的?2、物体运动方式都有哪些? 探究与体验 观察实验

怎样让物体运动起来?

我的方案:对物体施加外力,如推力,让它摆动等等

我的发现:生活中,不同物体的运动方式存在差异

我的发现:生活中,不同物体的运动方式存在差异 我的收获

1、移动、转动、滚动、摆动、 孤立多种简单 2、摆动 移动

3、滚动 转动 移动 十三、动物的运动

2动物都是怎么样运动的?

3动物在水中和陆地运动有什么不同? 4动物用什么器官运动? 我的交流:

动物在水中的运动方式

我的交流:鱼、虾、青蛙在水中的运动方式是游泳。 我的发现:水中生活的动物是以游泳为主要运动方式的。 动物在陆地上的运动方式

我的交流:马、牛、鸡、鸭等家禽都靠四肢在地上行走奔跑,毛毛虫、蛇等爬行动物靠蠕动。

我的发现:在陆地环境生活的动物运动方式包括奔跑、行走、跳跃、爬行、蠕动等。. 动物在空中的运动方式

我的交流:蝴蝶,鸟,虫靠翅膀飞行。

我的发现:动物在空中的运动方式主要是飞行。 马在慢步走、小跑、奔跑时四肢运动情况

我的交流:马在慢步走、奔跑、小跑时四肢的运动让其前进。

我的发现:马是四肢运动的动物,四肢的常规运动方式是对角线换步法,即左前右后,右前左后的交替循环。

同一种动物在不同环境中的运动方式

我的交流:鸭子在水中的运动方式是游泳,在陆地上的运动方式是行走。 我的发现:同一种动物在不同环境中的运动方式是不同的。 我的收获

1游泳是生活在水里的动物适应水环境的运动方式;动物在空中的运动方式主要是飞行。在陆地上的动物的运动方式主要有爬行、行走、奔跑、跳跃;

2对角线换步法 3飞行 游泳 单元活动

一、 我的收获 1大 小

2静止的 运动的 3距离 时间

4摆动 滚动 转动 移动 5惯性 6爬行 2小法官

1B C 2A 3B 4A

二、 生活中的科学

1. 答:以船为参照物,水,沿岸的景物是运动的 坐在船里的人是静止的

2答:青蛙在水中的运动方式是游泳,在陆地的运动方式是爬行 (整理单位:郑山街道小学教研室) 六年级科学第四单元

14课 白天与黑夜 我想研究的问题

2.白天与黑夜一样长吗? 观察实验

我的交流:地球始终在转动,昼夜不停。

我的发现:地球的自转,我们往往不大容易能感觉到。 昼夜更替的原因是什么? 我的猜想:由于地球的转动 我的方案:做模拟实验

我的记录:用地球仪和一盏亮着的灯,来做模拟实验。 我的发现:地球的自转形成昼夜更替。 我的收获。

1. 地球 2.哥白尼 3.自转 4. 24 地球的自转 15.昼夜与生物 我想研究的问题

2.有哪些生物喜欢夜晚活动呢? 探究与体验

收集自己一天中身体活动的各项数据。

昼夜更替对植物有没有影响?

我的猜想:一定有。

我的发现:牵牛花的开放闭合和时间有很大关系。 我的收获:

1林勒阿斯 不同的 2规律 规律 我会选

(BDEF) (AC) 16.四季更替 我想研究的问题

2.四季为什么要循环? 探究与体验

四季更替带来的变化

我的交流:形成了春夏秋冬 我的发现:春夏秋冬,不断循环 四季更替是怎样产生的?

我的猜想:是由于地球的公转

我的方案:用地球仪和一盏灯来模拟四季的形成。 我的记录:

由于地轴的倾斜角度始终不变,所以,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过程中,所以,太阳的倾斜角度始终在有规律的变化,这就形成了寒来暑往。

我的收获

1.公转 倾斜 倾斜角度 1年 公转周期 2地球的公转 17.弯弯的月亮 我想研究的问题 2.什么是上弦月? 探究与体验

我的猜想:由于月球的转动

我的方案:做模拟实验。模拟地球、太阳、月球的转动。

我的记录:把太阳贴在黑板上。每一个人都是地球,月球绕着我们的脑袋转动。太阳是点亮的一盏灯。

我发现:月相是月球在公转过程中形成的。 我的收获: 1. 月相

2. 卫星 地球 一个月

3. 太阳光 地球 月球 面向 背向 部分 小法官 1× 2√ 我会选 C

18日食和月食 我想研究的问题 2.日食是怎样形成的 探究与体验

我的猜想:日食绝不是被天狗之类的东西给吃掉的。 我的方案:利用三球仪模拟日食的形成

我的发现:发生日食时,三个天体大致在一条直线上,月球在中间。 月食是怎样形成的:

我的猜想:月食也绝不是被天狗之类的东西给吃掉的。 我的方案:利用三球仪模拟日食的形成

我的发生:月食时,三个天体大致在一条直线上,地球在中间。

我的收获:地球 , 太阳 , 月球,太阳,地球, 地球,地球 , 地球。 19登上月球 我想研究的问题

2.月球适合人类生存吗?3.怎样才能登上月球呢?4登月球难不难? 观察实验:

我的交流:月球离地球很遥远,月球不适合地球生存。 我的发现:月球不适合人类生存。

我的交流:人类对月球的了解很缓慢,因为月球太遥远。 我的发现:是人类对地球认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我的交流:至少应该准备足够的氧气、水和食物。 我的发现:即使准备得很充分,一开始一定也很艰难。 我的收获:

1.380000 地球 49 2不平明亮 阴暗

3很大 120℃ ――180℃ 4 空气 液态水 生物 单元活动

一、 我的收获

1,地球的自转 地球的公转 月球的公转 2 规律 昼夜更替 规律 3. 西 东 东 4 伽利略 小法官

1.×2√3×4× 我会选

1 BA 2 CA 3C 4A 二.生活中的科学

1.白天活动:燕子 喜鹊 羚羊 斑马 夜间活动:猫头鹰 老鼠 蝙蝠 蟋蟀

2.可以。根据月相的变化规律和月亮在天空中的位置是可以推算出农历的。 3春中,夏长,秋收,冬藏。

第五单元 20蚯蚓找家 我想研究的问题 2.蚯蚓怎样生活呢? 观察实验:

我的猜想:蚯蚓喜欢长在潮湿的地方

我的发现:蚯蚓喜欢阴暗 我的猜想:蚯蚓喜欢潮湿

我的方案:一堆湿土 一堆干土 各有四只蚯蚓 我的发现:蚯蚓喜欢潮湿 我的收获: 1 阴暗 潮湿

2 环境里 阳光 温度 水分

3 北极熊 雨 骆驼 毒箭蛙 相互依存 我会选 1B2A3D

21变色龙 我想研究的问题

2变色龙为什么要变色? 观察实验 青蛙:保护色 乌贼:保护色 毒箭蛙:警戒色 竹节虫:拟态

我的发现:动物保护自己方式很多。 我的收获:

1保护色 警戒色 拟态 水里的鱼用保护色法 我会选 1A2B3A4C

22植物向哪里生长 我想研究的问题

2植物怎样生长?3地球上共有多少种植物?4植物可以分为几部分? 观察实验:

我的猜想:植物具有向光性

我的方案:把一株植物用箱子罩起来,只留一个小孔 我的记录:

我的发现:植物具有向光性

植物向地性模拟实验

我的猜想:把玉米种子贴在培养皿里,玉米尖都向着中间,再竖起来

我的记录:

我的猜想:植物具有向水性

我的方案:土壤一半湿润,一半干燥 我的发现:植物具有向水性 我的收获:

1向地性2向光性3向水性

4向肥性5向地性 向光性 向水性 向肥性 小法官 1×2√ 我会选 1B2A

23密切联系着的生物界 我想研究的问题

2 生物之间为什么会有联系呢?3动物和植物之间有什么联系?4动物和动物之间有什么联系?

观察实验:

我的交流:其他生物肯定会有变化

我的发现:甚至会有不少物种会随着消失 我的交流:用一种动物来抑制另一种生物 我的发现:这种方法最科学。 我的收获:

1 食物链 2食物网 生物界 3 植物 食肉动物

4 草→蚱蜢→青蛙→蛇→老鹰 小法官 1.×2.√ 我会选: 1.B2.B

24珍惜动植物 我想研究的问题

2珍稀动植物为什么越来越来少?

观察实验

我的交流:是由于人类的大肆捕杀

我的发现:再不保护,很多动植物都会灭绝 我的交流:建立自然保护区

我的发现:保护动植物的措施越来越多。 我的收获:

1.大熊猫 扬子鳄 大鲵 麋鹿 2.银杉 水杉 金花茶 桫椤 3. 1000 4.金花茶

5.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自然保护 小法官

1√2√3×4× 我会选 1.D 2.C

25生物的启示 我想研究的问题

2生物能给我们什么帮助? 观察实验:

我的发现:圆筒纸承受能力强。 我的记录: 我的发现:生物给人带来很多启示 我的收获: 1.仿生

2.生物性能 建立模型 模型检测 开发产品 我会选

1A 2B 3A 单元活动 我的收获 1.潮湿 阴暗 2.植物 食肉动物 3.结构 功能 4.环境 保护色 小法官

1√ 2√ 3√ 4× 5× 6× 7√ 8× 9√ 10√ 我会选

1A 2B 3C 4B 二、生活中的科学

1.答:因为向阳的枝叶得到的阳光多,光合作用多,就生长快,就茂盛。 2.答;引来毛毛虫的天敌,如麻雀、喜鹊,百灵鸟等。

篇7:考研英语阅读基础训练及答案

考研英语阅读基础训练及答案

Text 1

There are a great many careers in which the increasing emphasis is on specialization. You find these careers in engineering, in production, in statistical work, and in teaching. But there is an increasing demand for people who are able to take in great area at a glance, people who perhaps do not know too much about any one field. There is, in other words, a demand for people who are capable of seeing the forest rather than the trees, of making general judgments. We can call these people “generalists.” And these “generalists” are particularly needed for positions in administration, where it is their job to see that other people do the work, where they have to plan for other people, to organize other people’s work, to begin it and judge it.

The specialist understands one field; his concern is with technique and tools. He is a “trained” man; and his educational background is properly technical or professional. The generalist -- and especially the administrator -- deals with people; his concern is with leadership, with planning, and with direction giving. He is an “educated” man; and the humanities are his strongest foundation. Very rarely is a specialist capable of being an administrator. And very rarely is a good generalist also a good specialist in particular field. Any organization needs both kinds of people, though different organizations need them in different proportions. It is your task to find out, during your training period, into which of the two kinds of jobs you fit, and to plan your career accordingly.

Your first job may turn out to be the right job for you -- but this is pure accident. Certainly you should not change jobs constantly or people will become suspicious of your ability to hold any job. At the same time you must not look upon the first job as the final job; it is primarily a training job, an opportunity to understand yourself and your fitness for being an employee.

26. There is an increasing demand for ________.

[A] all round people in their own fields

[B] people whose job is to organize other people’s work

[C] generalists whose educational background is either technical or professional(B)

[D] specialists whose chief concern is to provide administrative guidance to others

27. The specialist is ________.

[A] a man whose job is to train other people

[B] a man who has been trained in more than one fields

[C] a man who can see the forest rather than the trees(D)

[D] a man whose concern is mainly with technical or professional matters

28. The administrator is ________.

[A] a “trained” man who is more a specialist than a generalist

[B] a man who sees the trees as well as the forest

[C] a man who is very strong in the humanities(C)

[D] a man who is an “educated” specialist

29. During your training period, it is important ________.

[A] to try to be a generalist

[B] to choose a profitable job

[C] to find an organization which fits you(D)

[D] to decide whether you are fit to be a specialist or a generalist

30. A man’s first job ________.

[A] is never the right job for him

[B]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his final job

[C] should not be changed or people will become suspicious of his ability to hold any job(B)

[D] is primarily an opportunity to fit himself for his final job

Test 2

At the bottom of the world lies a mighty continent still wrapped in the Ice Age and, until recent times, unknown to man. It is a great land mass with mountain ranges whose extent and elevation are still uncertain. Much of the continent is a complete blank on our maps. Man has explored, on foot, less than one per cent of its area. Antarctica differs fundamentally from the Arctic regions. The Arctic is an ocean, covered with drifting packed ice and hemmed in by the land masses of Europe, Asia, and North America. The Antarctic is a continent almost as large as Europe and Australia combined, centered roughly on the South Pole and surrounded by the most unobstructed water areas of the world -- the Atlantic, Pacific, and Indian Oceans.

The continental ice sheet is more than two miles high in its centre, thus, the air over the Antarctic is far more refrigerated than it is over the Arctic regions. This cold air current from the land is so forceful that it makes the nearby seas the stormiest in the world and renders unlivable those regions whose counterparts at the opposite end of the globe are inhabited. Thus, more than a million persons live within 2,000 miles of the North Pole in an area that includes most of Alaska, Siberia, and Scandinavia -- a region rich in forest and mining industries. Apart from a handful of weather stations, within the same distance of the South Pole there is not a single tree, industry, or settlement.

31. The best title for this selection would be ________.

[A] Iceland

[B] Land of Opportunity

[C] The Unknown Continent(C)

[D] Utopia at Last

32. At the time this article was written, our knowledge of Antarctica was ________.

[A] very limited

[B] vast

[C] fairly rich(A)

[D] nonexistent

33. Antarctica is bordered by the ________.

[A] Pacific Ocean

[B] Indian Ocean

[C] Atlantic Ocean(D)

[D] All three

34. The Antarctic is made uninhabitable primarily by ________.

[A] cold air

[B] calm seas

[C] ice(A)

[D] lack of knowledge about the continent

35. According to this article ________.

[A] 2,000 people live on the Antarctic Continent

[B] a million people live within 2,000 miles of the South Pole

[C] weather conditions within a 2,000 mile radius of the South Pole make settlements impractical(C)

[D] only a handful of natives inhabit Antarctica

26. [B]27. [D]28. [C]29. [D]30. [B]

31. [C]32. [A]33. [D]34. [A]35. [C]

() ■

篇8:语文基础训练试题及答案《出师表》

语文基础训练试题及答案《出师表》

基础训练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理解下列古今词义的区别。

①秋 古义________今义________ ②开张 古义________今义________

③痛恨 古义________今义________ ④卑鄙 古义________今义________

⑤感激 古义________今义________ ⑥谨慎 古义________今义________

2.理解下列形容词的活用。

①以光先帝遗德 ②恢宏志士之气 ③亲贤臣,远小人 ④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⑤攘除奸凶

3.理解下列句子中“以”的用法

①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②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③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④先帝不以臣卑鄙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①益州疲弊________ ②引喻失义________

③陟罚臧否________ ④躬耕于南阳________

⑤尔来二十有一年矣________ ⑥庶竭驽钝________

5.翻译下列句子。

①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基础训练

1.①时刻;秋天(季节) ②扩大:店铺开业 ③痛心遗憾;深切的憎恨 ④低微而鄙俗;品行恶劣,不讲道德 ⑤被感动并受到激励;因对方的帮助对他产生感激之情 ⑥认真、慎重;做事耐心。 2.①光,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发扬光大”。②恢宏,形活动,“发扬光大”。③亲,亲近,形活动远,疏远,形活动。④良实,形活名,“善良诚实的人”。⑤奸凶,形活名。 3.①以,连词,表示行为的目的,相当于“来”。②以,连词,表行为结果,相当于“以致”。③以,连词,表行为目的,相当于“来”。④以,介词,表原因,相当于“因为”。 4.(略) 5.①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兴旺发达的原因。②这就是我用来报达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③来显示陛下公平严明的论理。

篇9:基础训练2

基础训练2

一、教学要求

1.准备拼读音节;完成形近字组词;近义词选词填空及一字多义的练习。

2.阅读短文,理解内容,给短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3.完成理顺排列错乱的句子的练习。

4.写一件感人的事,要求将事情的经过写清楚。

二、教学时间五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字词句部分

一、教学第一题

可先让学生各自拼读,比较每组上下两个音节里的韵母有什么不同,再指名读,看能否正确读出来。

二、教学第二题,形近字组词

先让学生比较每组字的异同点,再组词。

参考答案:

暮(暮色) 钞(钞票) 板(木板) 淘(淘气) 句(句子)

治(治疗) 幕(幕布) 抄(抄写) 版(出版) 陶(陶冶)

旬(上旬) 冶(冶炼) 愧(惭愧) 昂(高昂) 担 (挑担)

渐(逐渐) 沸(沸腾) 洒(洒落) 魂(灵魂) 仰(敬仰)

坦(平坦) 崭(崭新) 佛(佛像) 酒(米酒)

三、教学第三题,选词填空

可先让学生说说两个词在意思上的区别再填写。

第一组,“因此”用于交待结果,“因为”用于说明原因。第1句应填“因为”,第2句应填“因此”。

第二组,这两个词都有“不安全”的意思,但“危急”除此之外还有紧急的意思。第1句应填“危险”,第2句应填“危急”。

四、教学第四题

先读句子,然后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想想加点词的意思,最后说说它们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第1题中的“老”,在上句中是“经常、总是”的意思,在下句中指年岁大。

第2题中的“别”,在前句中是“不要”的意思,在后句中是“佩戴”的意思。

第3题中的“浓”,在上句中的意思与“淡”相反,指含某种成分多,在下句中是“强烈”的意思。

第4题中的“竖”,在上句中是“直立”的意思,在下句中是指汉字自上而下的一种笔形。

第二课时

教学阅读部分。

一、阅读题目,明确要求

请同学们把题目读一读,说说有哪些要求?(①分段,归纳段意;②回答问题。)

二、读通短文,指导分段

1.请同学们把短文轻声读一遍,遇到生字多读几遍,要求把课文读通。

2.默读短文,思考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讨论归纳。

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①陈毅和其他几个青年来到重庆,登上朝天门码头的最高处,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

②陈毅见到河中停泊的外国军舰,非常气愤。

③联系船票的人告诉大家去上海分别有日本人、英国人和中国人办的三家公司的船,乘坐外国轮船公司的船能得到赠送的洋货。乘坐中国船则什么也没有。

④大家在坐船的问题上争论起来。

⑤听了陈毅的话,大家一致决定坐中国船去上海。

3.将意思相近的自然段归并,划分段落。

讨论归纳。

第一段(一、二自然落):陈毅到重庆后,看到河中停泊的外国军舰非常气愤。

第二段(三―五自然段):听了陈毅句句在理的话,大家一致决定宁坐没有赠物的中国船,也不坐能得洋货的外国船。

三、理解短文内容

1.默读第一自然段,看看这个自然段向我们交待了些什么?(事情发生的时间是196月,地点在重庆,主要人物是陈毅。)

2.轻声读第二自然段,看看陈毅在码头上看到了什么?他是怎么说的?

结合学生回答解释下列词语:

“列强”过去指世界上同一时期内的各个资本主义强国。“铁蹄”比喻侵害人民的残暴行为。“蹂躏”指践踏,比喻用暴力欺压、侮辱、侵害。

3.默读第三自然段,看看去上海有哪几家轮船公司的船?外国公司的船是怎样吸引乘客的?

4.轻声读四、五自然段,看看有没有不理解的词语。

结合解释下列词语:

“五四”运动:指1919年5月4日,北京300O多学生示威游行,要求取消卖国的二十一条,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遭到北洋军阀政府镇压。各地学生纷纷响应,运动迅速扩大到全国。这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标志。

欺侮:就是欺负。

声援:指公开发表言论支援。

气节:指坚持正义,在敌人面前不屈服的品质。

在理:合乎道理,有理。

5.陈毅为什么不同意坐外国船去上海?为什么大家觉得陈毅的话句句在理?(在北京青年高举爱国旗帜,全国人民积极响应,抵制洋货,反对侵略,爱国热潮一浪高过一浪的'时候,是坐中国公司的船,还是坐外国公司的船,体现出是否有爱国心,不是小事。)

教学作文部分第一题

可先让学生轻声读题,了解事情的大概,接着根据事情的发展及时间的推移试排,最后反复读几遍检查有无不妥之处。

正确答案应为③①⑥⑤④②。

第三、四、五课时

教学作文部分第二题

一、阅读题目,明确要求

1.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经历过或见过许多感人的事,今天我们就写一件让你感动的事。

2.请同学们把题目读两遍,看看这一次作文有哪些要求,在关键的词语下加上着重号。

3.讨论归纳题目要求。

选材要求:

①内容范围“让你感动的事”,应主要是别人所做,“我”或是作为旁观者,或是作为与所写事情有关连的人,但不能写主要由自己所做的事。

②数量范围写一件事。

写的要求:

①先想后写。

②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

二、指导选材

1.讨论第二组教材中《峨眉道上》《苦柚》《渡船》三篇课文所写的这类事情是否符合选材要求。

讨论归纳,这三篇课文所写事情均符合选材要求。

2.我们同学曾经历或看到过哪些感人的事情呢?

学生汇报。

三、指导写清事情经过

1.以《苦柚》为例谈如何把事情经过写清楚。默读《苦柚》看看作者是怎样将事情的经过写清楚的?作者是分几步来写的?(①看到姑娘;②询问柚子;③买下柚子;④奖励姑娘。)要将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就要想好把经过分哪几步来写。

2.回忆让自己感动的事,想想经过部分可以分成几步来写。

学生汇报。

四、汇报事情的感人之处

说说这件事的什么地方最让你感动?

五、指导学生理清作文顺序

要求分开头、中间、结尾三部分,中间部分要求分几步写清楚。

六、介绍范文

七、学生.写作文,教师巡回指导

八、作后讲评

(其中指导、作文两课时,讲评一课时)

基础训练2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请注明出处!

篇10:基础训练3

基础训练3

一、教学要求

1.通过看拼音写汉字的练习,复习汉语拼音:通过写近义词,积累词语;通过理解多义字的练习,学习结合语言环境理解字(词)义;通过改病句的练习,注意克服语义重复的毛病。

2.练习说自己做过的小实验,要求将实验用具和材料说清楚,将实验过程说具体。

3.阅读并理解短文,概括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并给第一自然段分层,概括层意。

4.写家里添置的一种电器或一种农具,要求围绕外形、用途等来介绍。

二、教学时间六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字词句部分

一、教学第一题,看拼音写汉字

可先让学生拼读音节,然后再联系词语填出汉字。注意读准平、翘舌音和前、后鼻音。答案如下:

(郑)重其(事) (意)味深(长)

(依)(依)不舍 (肃)然起(敬)

(傲)然(屹)立 (津)(津)有味

二、教学第二题,写出近义词

可先引导学生理解所列词语的意思,再写出意思相近的词。

参考答案:

安静 寂静 宁静

鼓舞 鼓励 鼓动

强烈 猛烈 剧烈

坚强 顽强 坚毅

三、教学第三题

应首先引导学生读句子,然后再说说加点词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参考答案:

第一组中的“请”,在上句中是“清楚”的意思,在下句中是“清澈”的意思。

第二组中的“笔”,在第二句中是量词,在下句中指笔画。

四、教学第四题,修改病句

可以第1句为例,分析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修改,在学生明确问题出在语意重复上之后,再让学生自己修改余下的病句,最后汇报。

参考答案:

1.去掉“无数”域“千千万万”。

2.去掉“第一个”或“首先”。

3.可改成“老师表扬了班里的好人好事。”

4.去掉“总是”或“经常”。

第二课时

教学听话・说话部分

一、阅读题目,明确要求

1.请同学们把题目轻声读两遍,看看题目中提出了哪些要求。

2.讨论归纳。主要的要求有以下几点:

①说一项自己做过的小实验。

②想好了再说。

③将实验过程说具体。

二、启发学生回忆做过的实验

什么叫小实验?(指一些简单易做,原理容易理解的实验)那么你做过哪些小实验呢?可列举些小实验帮助学生回忆。如:火烧纸锅、水浮硬币、凸透镜实验等。

三、汇报小实验

1.在你做过的实验中印象最深的是哪次实验?

2.回忆一下做这一项实验,需要哪些实验材料,要用哪些实验用具。

3.指导将实验过程说具体。

①你做的这项小实验是分几步来做的?先做什么?再做什么?结果怎样?

②介绍范例,了解分步说的方法。

例1

听老师说蚱蜢的鼻子不在它的头上,我很好奇,便捉了只蚱蜢带回家,做了一个小实验。我找来一个盒,倒上了水。我先把蚱蜢的头浸在水里,没有发现任何反应,几分钟过去后,蚱蜢好像没事一样,只是它的腹部一鼓一鼓的。接着,我又把蚱蜢倒了个个儿,把蚱蜢的腹部浸在水里,这下可不得了,只见蚱蜢的腿乱蹬,翅膀乱抖,嘴里还难受得直吐泡,好像在向我求饶。我还是耐心地等了几分钟,渐渐地,渐渐地,蚱蜢的腿不蹬了,翅膀也不抖了,嘴也不再吐泡了。我这才小心地把蚱蜢从水中取出来。噢,原来它已经死了。我终于知道了,蚱蜢的鼻子的确不在它的`头上,而在它的腹部。

例2

实验开始了,我先用量杯往一个玻璃缸里倒了一份水,又倒了两份酒精,混合在一起,把一块手绢泡在里面。然后,用夹子夹起手绢,用火柴把它点着。手绢上的火苗越烧越旺,可是手绢却丝毫无损,连颜色还是那么鲜艳。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因为杯子里装的不是普通的水,而是一份水和两份酒精的混合液。点着以后,一部分酒精和水逐渐蒸发成气体,从液体变成气体需要很多的热量,这样就大大降低了火焰的温度。所以手绢不会被烧着。

③“寻找蚱蜢的鼻子”和“火烧手绢”这两个实验,作者是分几步来做的?

④模仿以上例子,分步说说自己做的实验。在说实验过程时,可分别用上“首先……接着……然后……最后……”这样的句式。说完实验过程后可再说明一下结论或原理。

4.如果其他同学也想做你做的这项实验,那么,你能告诉他们做这项实验需要注意些什么吗?

5.指名几位同学完整汇报实验情况,教师对照题目要求讲评。

四、教师.总结

对照要求.总结本次说话练习的情况。

说明:如自己做过小实验的同学不多或淡忘了,本课也可改为由教师做一个小实验(如纸锅烧水)指导学生边观察边说。

第三课时

教学阅读部分

一、默读题目,明确要求

1.请同学们把题目默读一遍,看看有哪些要求。

2.归纳。

①说出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②给第一自然段分层,并概括每层大意。

二、阅读短文,概括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1.轻声读短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将短文读通。

2.默读,用“――”分别画出两个自然段的中心句。

三、给第一自然段分层,概括每层大意

1.默读第一自然段,看看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共5句话)

2.看看每句话的意思,想想这一自然段可分为几层?

讨论归纳。

可分三层。第一层(第一句话):总写手绢是人人不可缺少的卫生用品。第二层(二、三两句)具体说明随身带手绢既是讲究个人卫生的需要,又是一种文明礼貌的表现。第三层(四、五两句):以沙眼的发生为例,说明随身带手绢的重要性。

也可分为两层。第一句为第一层,二至五句为第二层。

3.小结分层方法。

在给自然段分层时,应先看看共有几句话,每句话讲的什么;再想想整个自然段讲了几层意思,进行分层;最后总的看看这样分是否合理,理由是否充足。

四、补充练习

学习运用上述分层的方法给下面两个自然段分层并概括每层的意思。

画笔盒

打开我的抽屉,一个装饰精美的画笔盒呈现在眼前。画笔盒的封面是一幅有趣的童话画面:淡蓝色的背景,米老鼠哥哥一边瞪大眼睛瞧它的模特儿――大黄狗帕拉图,一边用手中的笔画着。调皮的米老鼠妹妹趁他回头看大黄狗时,用大手套把画抹掉了。打开盒子,6个身着彩衣的小姐妹排得整整齐齐的,肩并肩地躺着。它们是红、黄、蓝、绿、紫、黑6种颜色的画笔。我和这盒画笔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早已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字典

字典是我的好朋友,也是我的好老师。一次,我正在预习课文,突然,一个生字“簇”把我难住了。于是,我赶快请来了好朋友――字典,查了起来。首先查竹字头,然后再查11画,终于在64页上找到了“簇”这个字。原来它不念zú,而念cù,意思是聚成一团。从这以后,我对查字典更感兴趣了。

第四、五、六课时

教学作文部分(以第一题为例)

一、启发谈话,揭示文题

1.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同学的家庭一定也发生了不少变化,添置了许多东西,是吗?能说说你家都添置了哪些东西吗?

2.刚才很多同学提到家里买了一些电器,今天的作文课我们就来写一种家里近年来添置的电器。

二、阅读题目,明确要求

1.请同学们把作文部分的第一题认真地读几遍,看看这次作文有哪些要求。

2.讨论归纳。

选材要求 写一种电器

写的要求 ①先说再写。②围绕电器的形状、特点、用途(功能)等来写,突出其中一两个方面。③介绍得清楚明白。

三、指导选材

请同学们从近年来自己家里添置的电器中选出一种作为写的题材。可以是题目中的电风扇、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也可以是取暖器、空调机、吸尘器、电脑、消毒柜、微波炉、电烤箱等。

四、指导构思

1.对于电器,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按什么顺序来介绍呢?请同学们看两个例子。

电饭煲

一进门,我就看见桌上放着一个新鲜东西,我怀着好奇的心情走到跟前一看,这东西有一个橙黄色的外壳,壳上安了两只“耳朵”,壳内装着一个铝锅,锅盖的中间有一块圆形的透明玻璃。外壳下方有一个像“嘴巴”一样的东西,里面伸出两颗“门牙”,还有一对红玻璃“眼睛”。“眼睛”上方贴有一个雅致的商标,清楚地印着两个字――佳

【基础训练答案】相关文章:

1.8年级地理基础训练答案

2.五年级下册语文基础训练答案

3.基础训练6

4.基础训练题

5.基础训练七作文

6.第十册基础训练 2

7.会计基础训练题

8.小学语文基础训练教案

9.基础训练2 第一课时

10.基础训练1 一、教学要求

下载word文档
《基础训练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