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立夏节气是农历几月几日

立夏节气是农历几月几日

2022-05-30 06:53:43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番茄味薯片”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立夏节气是农历几月几日,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立夏节气是农历几月几日,希望你喜欢,也可以帮助到您,欢迎分享!

立夏节气是农历几月几日

篇1:立夏节气是农历几月几日

2021立夏是什么时间

公历5月5日14点39分,农历辛丑年三月二十四号

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干支历巳月的起始。“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立夏的“夏”是“大”的意思,“立夏”是指春天播种的植物到这时候已经直立长大了。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夏季是许多农作物旺盛生长的最好季节。时至立夏,万物繁茂。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南北跨度大,各地自然节律不一。立夏时节,我国只有福州到南岭一线以南地区是真正的“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的夏季;而东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区这时则刚刚进入春季。若按中国现代气候学(候平均气温)的划分标准,日平均气温稳定升达22℃以上为夏季开始。

立夏风俗有哪些

1、秤人

立夏吃罢中饭,有秤人的习俗。古诗云:“立夏秤人轻重数,秤悬梁上笑喧闺。”人们挂起一杆大木秤,秤钩悬一根凳子,大家轮流坐到凳子上面秤人。

2、喝粥

根据当地史料记载,我国古时每年“立夏”节气,民间形成了吃粥、挂蛋等习俗。民间传说立夏这天喝立夏粥可保一年平平安安、无病无灾,

3、吃立夏饭

立夏这一天,按照中国人的传统习俗,要变着花样吃各种饭,乌米饭、豌豆糯米饭……主料都是最最平常的米饭,但因为加进了各种时令的料,变换出不同的颜色

4、尝新

很多地方有“立夏尝鲜”之俗。人们品尝时令食物,以求健康吉祥。

5、做夏

立夏季节,福州风俗流行煮鼎边“做夏”。鼎边糊(又称锅边糊),用米浆涮锅边烧煮而成,配以虾米、虾油、葱菜、金针、黑木耳、蚬子,或少量香菇、蛏干等海鲜清汤,其味极为荤美可口。

6、食面食

我国北方多种植小麦,立夏正是小麦上场时节,因此北方大部分地区立夏时有制作与食用面食的习俗,意在庆祝小麦丰收。立夏的面食主要有夏饼、面饼和春卷三种。

7、喝茶

我国江西、扬州等地有立夏饮茶的习俗。夏天酷暑炎热,经常喝茶,尤其是偏凉性的绿茶,可以让暑气顿消,起到清热解暑、利尿排毒的作用。

8、迎夏

古代,人们非常重视立夏。还有习俗说立夏日不迎夏,会有病灾缠身。

立夏节气的谚语有哪些

立夏不热,五谷不结(浙)。

立夏到夏至,热必有暴雨(鲁)。

立夏后冷生风,热必有暴雨(鲁)。

立夏汗湿身,当日大雨淋(粤)。

立夏蛇出洞,准备快防洪(陕)。

立夏小满青蛙叫,雨水也将到(云)。

立夏小满,江河水满(赣)。

立夏见夏,立秋见秋(晋)。

立夏大插薯。

清明秫秫谷雨花,立夏前后栽地瓜。

立夏芝麻小满谷。

立夏的玉米谷雨的谷。

立夏种绿豆。

地头岩头坝窝头,春种芝麻秋打油。

季节到立夏,先种黍子后种麻。

立夏前后种络麻。

立夏种麻,七股八杈。

立夏前后,种瓜点豆。

立夏种姜,夏至收“娘”。

立夏栽稻子,小满种芝麻。

四月插秧(早稻)谷满仓,五月插秧一场光。

先栽浅,后栽深,春秧就插三五根。

早秧七_,晚秧四五六。

早一把,晚七根,糯稻田里打独身。

立夏三日正锄田。

锄板响,庄稼长。

棉花听着人的脚步长。

要想庄稼好,田间锄草要趁早。

种在犁上,收在锄上。

锄下有水也有火。

夏天不锄地,冬天饿肚皮。

干锄湿,湿锄干,不干不湿锄个暄。

早锄地暖,深锄不板,多锄旱涝双保险。

头遍锄不好,到老一地草。

留苗多少看地力,兼顾品种下霜期,千万不搞一刀齐(棉)。

不密不稀,三千六七,薄地还可五、六、七(千)。

棉花不要多,三千六百棵。

早中耕,地发暖,勤中耕,地不板,深中耕根多苗壮节间短。

狠锄行间,细锄行边,匀搂株间,保墒保暖。

锄头早,僵瓣少。

篇2:立夏节气是几月几日

5月6日 03:52:35,

农历 20三月十八 星期三

立夏节气吃鸡蛋要适量

夏季人体消耗大,应该注意补充营养素。俗话说,“立夏吃鸡蛋,石头能踩烂”,意思就是说,吃了鸡蛋人特别有劲。鸡蛋清是优质蛋白质,鸡蛋黄里富含卵磷脂,鸡蛋是非常好的营养食品。

尽管鸡蛋的经验价值高,但是鸡蛋不是吃越多就越好。多吃鸡蛋容易造成营养过盛、导致肥胖。增加肝脏与肾脏的负担。而蛋白质过剩会使尿素制造系统负荷过重,食入过多蛋白质,还会在肠道产生大量的氨、羟、酚等化学物质,对人体的毒害很大。很可能会出现易出现腹部胀闷,头晕目眩、四肢乏力、昏迷等症状,也就是常说的“蛋白质中毒综合征”。

所以立夏节气吃鸡蛋要适量,每天吃一个到两个就可以了。另外,鸡蛋吃法是多种多样的,有煮、蒸、炸、炒等。就鸡蛋营养的吸收和消化率来讲,煮、蒸蛋为100%,嫩炸为98%,炒蛋为97%,荷包蛋为92.5%,老炸为81.1%,生吃为30%~50%。由此看来,煮、蒸鸡蛋应是最佳的吃法。

篇3:2022年春分节气是农历几月几日

目录

2022春分是哪一天

春分节气含义

春分节气习俗

春分有哪些适合的蔬菜可以吃

2022春分是哪一天

2022年03月20日,星期六,农历二月初八,若详细时间则是17:37:19。虽然我们普遍在日历上看到某个日期会标注节气,但认真考究的话需要详细到分秒的,因为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回归黄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而产生的路径,由于地球是椭圆形,所以时快时慢,运动轨迹有所变化,每一年的时间都是不固定的,因此我们要关注具体的时间点。

〈〈〈返回目录

春分节气含义

在气象学的意思为这一天日夜等长,因为太阳的直射点在赤道,一年之中,只有春分和秋分时节,白天和黑夜时辰是一样的。古代的人们也早就发现了这一点,《明史·历一》有言:“分者,黄赤相交之点,太阳行至此,乃昼夜平分。”另外还是作为平分春季的节气,因为以前的春天划分依据是立春到夏至,共有九十天,春分就是处在中间点。又有“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等称呼。

〈〈〈返回目录

春分节气习俗

1、竖蛋

春分成了竖蛋游戏的最佳时光,故有“春分到,蛋儿俏”的说法。

2、吃春菜

“春分吃春菜”。“春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春碧蒿”。逢春分那天采回的春菜一般家里与鱼片“滚汤”,名曰“春汤”。

3、送春牛

春分随之即到,其时便出现挨家送春牛图的。其图是把二开红纸或黄纸印上全年农历节气,还要印上农夫耕田图样,名曰“春牛图”。

4、粘雀子嘴

春分这一天农民都按习俗放假,每家都要吃汤元,而且还要把不用包心的汤元十多个或二三十个煮好,用细竹叉扦着置于室外田边地坎,名曰粘雀子嘴,免得雀子来破坏庄稼。

5、春祭

二月春分,开始扫墓祭祖,也叫春祭。扫墓前先要在祠堂举行隆重的祭祖仪式,杀猪、宰羊,请鼓手吹奏,由礼生念祭文,带引行三献礼。

6、祭日

在周代,春分有祭日仪式。此俗历代相传。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春分祭日,秋分祭月,乃国之大典,士民不得擅祀。”

〈〈〈返回目录

春分有哪些适合的蔬菜可以吃

1、春笋

说到吃春,不得不提的就是春笋。春笋脆嫩鲜美,可嚼出清香和甘醇来,被誉为“素食第一品”,笋的营养价值也很高,其纤维素、蛋白质含量都比较高,而且富含B族维生素、矿物质等,具有消食、化痰、解毒、利尿的作用。特别是纤维素含量很高,常食有帮助消化、防止便秘的功能。

2、黄豆芽

春分时,正是黄豆芽大量上市的季节。黄豆芽性寒味甘,可以健脾养肝,恰好符合春季养肝补脾的特点。同时,春天不少人会缺乏维生素B2,出现口角发炎的情况,黄豆芽中富含维生素B2,有助于预防口角发炎。

3、香椿

春分这个时候的香椿,香味浓郁,鲜嫩清脆,口感和营养都是最好。中医认为,香椿味苦,性寒,有清热解毒、健胃理气功效。它的味道芳香,能起到醒脾、开胃的作用。香椿还是治疗肠炎、痢疾、泌尿系统疾病的良药。

4、韭菜

春分时节值得一吃的还有韭菜。俗话说,韭菜有“春食则香,夏食则臭”之说。这时的韭菜嫩、鲜,最好吃。从韭菜的营养成分含量来看,其中含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并没有特别之处,但韭菜中的膳食纤维丰富,能增进胃肠蠕动、保持大便通畅,预防便秘。

〈〈〈返回目录

篇4:2022芒种节气是农历几月几日

目录

2022年芒种节气是在哪一天

芒种节气习俗

芒种的由来

2022年芒种节气是在哪一天

芒种是在每年阳历的6月5日左右,太阳黄经为75度,当日正午,用圭表测日影,影长为古尺二尺四寸四分,相当于今天的0.585米,夜晚观测北斗七星的斗柄正指向巳的方位,也就是南偏东,这个阶段一般在农历四月底或五月初,又叫午月。据记载:“斗指巳为芒种,此时可种有芒之谷,过此即失效,故名芒种也。”就是说,芒种节气是最适合播种有芒的谷类作物,如晚谷、黍、稷等。芒种也是种植农作物时机的分界点,由于天气炎热,己经进入典型的夏季,农事种作都以这一时节为界,过了这一节气,农作物的成活率就越来越低。农谚“芒种忙忙种”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返回目录

芒种节气习俗

挂艾草

天气越来越热,蚊虫孳生,容易传染疾病,故5月有“百毒之月”之称。古时门楣悬艾草,为的是驱赶蚊虫。又因为此节气正逢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前后,家家户户在门楣悬挂菖蒲,藉以避邪驱毒。所以,古时又称五月为“蒲月”。

而此节气中的习俗,便大多与端午节庆混为一体。俗谚说:“未呷端五粽,破裘不敢送。”意思是说端午节后,才真正人夏天。

开犁节

浙江省云和县有“开犁节”,在农历二十四节气的芒种节那天举办。在云和梅源一带流传着这样的传说:牛是天庭的司草官,因为同情人间饥荒,偷偷播下草籽,但结果导致野草疯长拯救了牲畜,而农田被野草淹没使农人无法耕种,上天为了惩罚牛,指令其下凡犁田,直至今日。开犁是云和梅源一带山区农民启动春耕的时令体现,过去把“开犁节”叫做“牛大王节”。

煮梅

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节,三国时有“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典故。青梅含有多种天然优质有机酸和丰富的矿物质,具有净血、整肠、降血脂、消除疲劳、美容、调节酸碱平衡,增强人体免疫力等独特营养保健功能。但是,新鲜梅子大多味道酸涩,难以直接入口,需加工后方可食用,这种加工过程便是煮梅。

芒种时节有煮梅的食俗,这一食俗在夏朝便已经有了。正月开花的梅树在此时已经结出梅子。由于梅子味道酸涩,很难直接入口,所以需要加工后才可食用。这种加工过程便是煮梅。煮梅的方法有很多种,简单的一种是用糖与梅子一同煮或用糖与晒干的青梅混拌均匀使梅汁浸出,也有用盐与梅子一同煮或用盐与晒干的青梅混拌均匀使梅汁浸出,比较考究的还要在里面加人紫苏。

我国北方产的乌梅很有名气,将其与甘草、山楂、冰糖一同煮,便制成了消夏佳品——酸梅汤。如果在里面加入桂花卤然后冰镇后再饮,则味道更佳。现在有很多加工的梅干蜜饯,如话梅、奶梅及甘草梅等,都很受人们的欢迎。四千多年来,梅子一直是人们夏季里重要的一种果品。

<<<返回目录

芒种的由来

每年的6月5日左右,太阳到达黄经75°时为芒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意指大麦、小麦等有芒作物种子已经成熟,抢收十分急迫。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也正是播种最忙的季节,故又称“芒种”。

春争日,夏争时,“争时”即指这个时节的收种农忙。人们常说“三夏”大忙季节,即指忙于夏收、夏种和春播作物的夏管。

所以,“芒种”也称为“忙种”“忙着种”,是农民朋友的播种、下地最为繁忙的时机。

我国古代将芒种分为三候:“一候螳螂生;二候鹏始鸣;三候反舌无声。”在这一节气中,螳螂在上一年深秋产的卵因感受到阴气初生而破壳生出小螳螂;喜阴的伯劳鸟开始在枝头出现,并且感阴而鸣与此相反,能够学习其它鸟叫的反舌鸟,却因感应到了阴气的出现而停止了鸣叫。

芒种是表征麦类等有芒作物的成熟,是一个反映农业物候现象的节气。时至芒种四川盆地麦收季节已经过去,中稻、红苕移栽接近尾声。大部地区中稻进入返青阶段,秧苗嫩绿,一派生机。“东风染尽三千顷,折鹭飞来无处停”的诗句,生动的描绘了这时田野的秀丽景色。

到了芒种时节,盆地内尚未移栽的中稻,应该抓紧栽插;如果再推迟,因气温提高,水稻营养生长期缩短,而且生长阶段又容易遭受干旱和病虫害,产量必然不高。红苕移栽至迟也要赶在夏至之前;如果栽苕过迟,不但干旱的影响会加重,而且待到秋来时温度下降,不利于薯块膨大,产量亦将明显降低。农谚“芒种忙忙栽”的道理就在这里。

<<<返回目录

篇5:节气小常识:立冬农历是几月几日

节气小常识:立冬农历是几月几日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干支历戌月的结束以及亥月的起始;即太阳位于黄经225°,立,建始也,表示冬季自此开始。冬是终了的意思,有农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来的含意,中国又把立冬作为冬季的开始。那么你知道立冬农历时间是什么时候吗?20立冬是哪一天吗?年立冬是什么时候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2014年立冬时间。

2014年立冬时间:2014年11月7日(农历九月十五)

从日历网的日历上可以清楚的看到2014年11月7日是立冬节气。

立冬简介

立冬节气,高空西风急流在亚洲南部地区已完全建立。此时高空西风南支波动的强弱和东移,对江淮地区降水天气影响很大。当亚洲区域成纬向环流,西风南支波动偏强时,会出现大范围阴雨天气。此外,纬向环流结束和经向环流也会建立,并有寒潮和大幅度降温。

立冬前后,中国大部分地区降水显著减少。中国东北地区大地封冻,农林作物进入越冬期。中国江淮地区的“三秋”已接近尾声,中国江南则需抢种晚茬冬麦,赶紧移栽油菜,中国南部则是种麦的最佳时期。另外,立冬后空气一般渐趋干燥,土壤含水较少,中国此时开始注重林区的防火工作。

计算“立冬”节气位置的公式

(Y*D+C)-L

公式解读:Y=年数后2位,D=0.2422,L=闰年数,21世纪C=7.438,20世纪=8.218,

举例说明:2088年立冬日期=[88×0.2422+7.438]-[88/4]=28-22=6,11月6日是立冬。

例外:2089年的计算结果加1日。

立冬养生

立冬后,就意味着冬季正式来临。草木凋零,蛰虫休眠,万物活动趋向休止。人类虽没有冬眠之说,但民间却有立冬补冬的习俗 在寒冷的天气中,应该多吃一些温热补益的食物这样,不仅能使身体更强壮,还可以起到很好的'御寒作用。

南方热补

在我国南方,立冬人们爱吃些鸡鸭鱼肉,在台湾立冬这一天,街头的“羊肉炉”、‘姜母鸭’等冬令进补餐厅高朋满座。许多家庭还会炖麻油鸡、四物鸡来补充能量。

北方饺子

在我国北方,特别是北京、天津的人们爱吃饺子。为什么立冬吃饺子?因为饺子是来源于“交子之时”的说法。大年三十是旧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故“交”子之时的饺子不能不吃。人们已经逐渐恢复了这一古***俗,立冬之日,各式各样的饺子卖得很火。

篇6:大雪节气是农历几月几日

20大雪节气是几月几日

农历二零二零年,十月廿二,新历年12月06日,星期日

大雪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1个节气,同时也是冬季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冬时节的正式开始,也意味着严寒的来临。其时视太阳到达黄经255度。《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大雪,十一月节,至此而雪盛也。”大雪的意思是天气转冷,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时更大了,并不指降雪量一定很大。

大雪节气的含义是什么

“大雪”节气,通常在每年的12月7日(也有个别年份的6日或8日)。太阳黄经达255度时,为二十四节气之一的“大雪”。大雪,顾名思义,雪量大。古人云:“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到了这个时段,雪往往下得大、范围也广,故名大雪。

大雪节气,通常在每年的12月7日(个别年份的6日或8日),其时视太阳到达黄经255度。《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至此而雪盛也。”大雪的意思是天气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时更大了,并不指降雪量一定很大。相反,大雪后各地降水量均进一步减少,东北、华北地区12月平均降水量一般只有几毫米,西北地区则不到1毫米;大雪,雪的大小按降雪量分类时,一般降雪量5.0-10毫米。

这时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最低温度都降到了0℃或以下。往往在强冷空气前沿冷暖空气交锋的地区,会降大雪,甚至暴雪。可见,大雪节气是表示这一时期,降大雪的起始时间和雪量程度,它和小雪、雨水、谷雨等节气一样,都是直接反映降水的节气。

大雪节气的特点是什么

1、大雪

大雪节气就是预示着天气寒冷,降雪的可能性变更大,雪量增加。,强冷空气往往能够形成较大范围降雪或局地暴雪。降雪的益处很多,特别是有利于缓解冬旱,冻死农田病虫,有利于冬季旅游的开展。但降雪路滑,化雪成冰,容易导致民航航班延误、公路交通事故和车道拥堵;个别地区的暴雪封山、封路还会对牧区草原(称为白灾)人畜安全造成威胁。

2、降温

大雪节气是每年的12月6或7或8日,天气寒冷,气温将显著下降。我国强冷空气最多的月份是在11月。北方大部分地区12月份的平均温度约在–5℃~–20℃之间,南方的强冷空气过后,有时也会出现霜冻。寒冷对体弱者和老年人的健康十分不利。

3、雾霾

12月份,在刚刚迈入冬季的江南,早晨气温比较低时,或是在雨雪过后,近地面湿度大,还有可能出现成片的大雾区。北方城市的雾霾天气也会打个照面。

4、凌讯

冬季,内蒙古包头河段结冰封河,而偏南的兰州河没有封河,河水流向已经封河的河段,由于封河的河段上的冰层和凌坝阻挡了上游下来的河水,迫使水位抬高,易在包头河段产生水漫河堤的灾害。如果强冷空气来的晚,12月就容易引发流凌灾害,值得关注。

篇7:2020小雪节气是农历几月几日

2020小雪节气几月几日

11月22日,星期日,农历十月初八

小雪,二十四节气中第20个节气。此时,太阳到达黄经240°,位于赤纬-20°16'。阴气下降,阳气上升,而致天地不通,阴阳不交,万物失去生机,天地闭塞而转入严冬。小雪后,北国将有雪落,濛濛扑面;南国则呈“荷尽菊残,枯叶霜枝”之景,便是入冬之初景象。

小雪至,风如约。在我国广大地区西北风开始成为常客,气温逐渐降到0℃以下。但大地尚未过于寒冷,虽开始降雪,但雪量不大,故称小雪。

小雪是什么节气

小雪节气是每年是11月22日或者是23日,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小雪节气期间,夜间的北斗星的斗柄是指向了北偏西的方向,晚上八点以后,可以在户外观看,另外,北斗星还可以帮助寻找到北极星的坐标,有着导航的作用。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讲道:“十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意思说,农历十月天气寒冷,降水形式由雨变为雪,但雪下得次数少,雪量也不大,所以称之为“小雪”。

小雪节气后,会比入冬时的气温要低一些,到了这个节气时,很多的地区气温会有所下降,慢慢的降到了零摄氏度以下,当然也常常会有东北风的现象,其实小雪节气前后是没有进入到最寒冷的时候,只是开始了有降雪,并且雪量并不是很大,称为小雪,但是阳气会有所下降,阴气上升,引起了天地不通,阴阳不交等,在黄河以北的地区会有初雪出现,人们要做好防寒保暖。

在黄河的中下游,初雪与小雪节令基本上是一致的,虽然有下雪,但是雪量一般都不会太大,并且是夜冻昼化的现象,如果是冷空气比较强,暖湿的气流也比较活跃的情况下,不排除有大雪出现。

小雪节气习俗

吃刨汤

小雪前后,土家族群众又开始了一年一度的“杀年猪,迎新年”民俗活动,给寒冷的冬天增添了热烈的气氛。吃“刨汤”,是土家族的风俗习惯;在“杀年猪,迎新年”民俗活动中,用热气尚存的上等新鲜猪肉,精心烹饪而成的美食称为“刨汤”。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石牌镇的土家族农民,用刚刚杀年猪的新鲜猪肉,在家中烹饪土家族传统美食“刨汤”,准备用来款待亲朋好友。

晒鱼干

晒鱼干,晒鱼干是小雪节气的习俗,小雪时台湾中南部海边的渔民们会开始晒鱼干、储存乾粮。雪时台湾中南部海边的渔民们会开始晒鱼干、储存乾粮。乌鱼群会在小雪前后来到台湾海峡,另外还有旗鱼、沙鱼等。台湾俗谚:十月豆,肥到不见头,是指在嘉义县布袋一带,到了农历十月可以捕到“豆仔鱼”。

小雪节气期间晒鱼干做法:

1、剖割。剖割分别有三种形式背剖、腹剖和腹边。主要是依据你选择的鱼类的大小来进行选择哪种方法的。背剖适用于鱼大肉厚的。剖割时从鱼背鳍下第二鳞片进刀,刀快要到鱼头骨时,使刀柄微斜在头骨正中切开。除去鱼内的内脏及牙墩,把脊骨的血污及多余部分除去。如果鱼身较大采用另一种下刀方式,应在脊背骨下及另一边的肉厚处,进行剖割,这样有益于盐水浸透。对于小鱼而言我们要选择腹剖。

2、洗涤。特别要注意必需在血液凝固前,进行清洗血污、粘液。清洗过后让鱼的水分流干,在放入先以准备好的卤液中,浸泡3~5个小时。

3、盐腌,根据不同重量的鱼来选择盐的分量,一般每100千克鱼用盐18~24千克。也要根据季节不同分量也不一样,冬、春季偏少,夏、秋季节要多一些。腌制的时候,将盐均匀的敷在鱼身上,这样做有利于味道都是一样的。然后置于腌池内,肉面向上,鱼鳞要向下,鱼头要稍放低,鱼尾轻斜向上。

4、晒干,鱼出卤时,用卤水洗干净鱼身上的污渍,然后放在鱼架上,记住鱼鳞要向上,晒上1~2小时后,在把鱼肉向上晒。暴晒过后进行微凉晒3~4小时,经过2~3天鱼挤不出水分,鱼就干燥了。

篇8:芒种节气是农历几月几日

2021年芒种节气是在哪一天

2021年06月05日,星期六,农历四月廿五

芒种是在每年阳历的6月5日左右,太阳黄经为75度,当日正午,用圭表测日影,影长为古尺二尺四寸四分,相当于今天的0.585米,夜晚观测北斗七星的斗柄正指向巳的方位,也就是南偏东,这个阶段一般在农历四月底或五月初,又叫午月。据记载:“斗指巳为芒种,此时可种有芒之谷,过此即失效,故名芒种也。”就是说,芒种节气是最适合播种有芒的谷类作物,如晚谷、黍、稷等。芒种也是种植农作物时机的分界点,由于天气炎热,己经进入典型的夏季,农事种作都以这一时节为界,过了这一节气,农作物的成活率就越来越低。农谚“芒种忙忙种”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芒种节气习俗

挂艾草

天气越来越热,蚊虫孳生,容易传染疾病,故5月有“百毒之月”之称。古时门楣悬艾草,为的是驱赶蚊虫。又因为此节气正逢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前后,家家户户在门楣悬挂菖蒲,藉以避邪驱毒。所以,古时又称五月为“蒲月”。

而此节气中的习俗,便大多与端午节庆混为一体。俗谚说:“未呷端五粽,破裘不敢送。”意思是说端午节后,才真正人夏天。

开犁节

浙江省云和县有“开犁节”,在农历二十四节气的芒种节那天举办。在云和梅源一带流传着这样的传说:牛是天庭的司草官,因为同情人间饥荒,偷偷播下草籽,但结果导致野草疯长拯救了牲畜,而农田被野草淹没使农人无法耕种,上天为了惩罚牛,指令其下凡犁田,直至今日。开犁是云和梅源一带山区农民启动春耕的时令体现,过去把“开犁节”叫做“牛大王节”。

煮梅

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节,三国时有“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典故。青梅含有多种天然优质有机酸和丰富的矿物质,具有净血、整肠、降血脂、消除疲劳、美容、调节酸碱平衡,增强人体免疫力等独特营养保健功能。但是,新鲜梅子大多味道酸涩,难以直接入口,需加工后方可食用,这种加工过程便是煮梅。

芒种时节有煮梅的食俗,这一食俗在夏朝便已经有了。正月开花的梅树在此时已经结出梅子。由于梅子味道酸涩,很难直接入口,所以需要加工后才可食用。这种加工过程便是煮梅。煮梅的方法有很多种,简单的一种是用糖与梅子一同煮或用糖与晒干的青梅混拌均匀使梅汁浸出,也有用盐与梅子一同煮或用盐与晒干的青梅混拌均匀使梅汁浸出,比较考究的还要在里面加人紫苏。

我国北方产的乌梅很有名气,将其与甘草、山楂、冰糖一同煮,便制成了消夏佳品——酸梅汤。如果在里面加入桂花卤然后冰镇后再饮,则味道更佳。现在有很多加工的梅干蜜饯,如话梅、奶梅及甘草梅等,都很受人们的欢迎。四千多年来,梅子一直是人们夏季里重要的一种果品。

芒种的由来

每年的6月5日左右,太阳到达黄经75°时为芒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意指大麦、小麦等有芒作物种子已经成熟,抢收十分急迫。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也正是播种最忙的季节,故又称“芒种”。

春争日,夏争时,“争时”即指这个时节的收种农忙。人们常说“三夏”大忙季节,即指忙于夏收、夏种和春播作物的夏管。

所以,“芒种”也称为“忙种”“忙着种”,是农民朋友的播种、下地最为繁忙的时机。

我国古代将芒种分为三候:“一候螳螂生;二候鹏始鸣;三候反舌无声。”在这一节气中,螳螂在上一年深秋产的卵因感受到阴气初生而破壳生出小螳螂;喜阴的伯劳鸟开始在枝头出现,并且感阴而鸣与此相反,能够学习其它鸟叫的反舌鸟,却因感应到了阴气的出现而停止了鸣叫。

芒种是表征麦类等有芒作物的成熟,是一个反映农业物候现象的节气。时至芒种四川盆地麦收季节已经过去,中稻、红苕移栽接近尾声。大部地区中稻进入返青阶段,秧苗嫩绿,一派生机。“东风染尽三千顷,折鹭飞来无处停”的诗句,生动的描绘了这时田野的秀丽景色。

到了芒种时节,盆地内尚未移栽的中稻,应该抓紧栽插;如果再推迟,因气温提高,水稻营养生长期缩短,而且生长阶段又容易遭受干旱和病虫害,产量必然不高。红苕移栽至迟也要赶在夏至之前;如果栽苕过迟,不但干旱的影响会加重,而且待到秋来时温度下降,不利于薯块膨大,产量亦将明显降低。农谚”芒种忙忙栽"的道理就在这里。

【立夏节气是农历几月几日】相关文章:

1.妇女节是农历几月几日

2.重阳节是农历几月几日

3.端午节在农历几月几日

4.七夕节是每年农历的几月几日

5.建军节是几月几日

6.重阳节是几月几日

7.清明节是几月几日?

8.感恩节是几月几日

9.万圣节是几月几日?

10.元旦节是几月几日什么时候

下载word文档
《立夏节气是农历几月几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