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先生上课》散文
“美好时光”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闻一多先生上课》散文,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后的《闻一多先生上课》散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汪曾祺散文《闻一多先生上课》
汪曾祺散文《闻一多先生上课》
闻先生性格强烈坚毅。日寇南侵,清华、北大、南开合成临时大学,在长沙少驻,后改为西南联合大学,将往云南。一部分师生组成步行团,闻先生参加步行,万里长征,他把胡子留了起来,声言:抗战不胜,誓不剃须。他的胡子只有下巴上有,是所谓“山羊胡子”,而上髭浓黑,近似一字。他的嘴唇稍薄微扁,目光灼灼。有一张闻先生的木刻像,回头侧身,口衔烟斗,用炽热而又严冷的目光审视着现实,很能表达闻先生的内心世界。
联大到云南后,先在蒙自呆了一年。闻先生还在专心治学,把自己整天关在图书馆里。图书馆在楼上。那时不少教授爱起斋名,如朱自清先生的斋名叫“贤于博弈斋”,魏建功先生的书斋叫“学无不暇”,有一位教授戏赠闻先生一个斋主的名称:“何妨一下楼主人”。因为闻先生总不下楼。
西南联大校舍安排停当,学校即迁至昆明。
我在读西南联大时,闻先生先后开过三门课:楚辞、唐诗、古代神话。
楚辞班人不多。闻先生点燃烟斗,我们能抽烟的也点着了烟(闻先生的课可以抽烟的),闻先生打开笔记,开讲:“痛饮酒,熟读《离骚》,乃可以为名士。”闻先生的笔记本很大,长一尺有半,宽近一尺,是写在特制的毛边纸稿纸上的`。字是正楷,字体略长,一笔不苟。他写字有一特点,是爱用秃笔。别人用过的废笔,他都收集起来,秃笔写篆楷蝇头小字,真是一个功夫。我跟闻先生读一年楚辞,真读懂的只有两句“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也许还可加上几句:“成礼兮会鼓,传葩兮代舞,春兰兮秋菊,长毋绝兮终古。”
闻先生教古代神话,非常“叫座”。不单是中文系的、文学院的学生来听讲,连理学院、工学院的同学也来听。工学院在拓东路,文学院在大西门,听一堂课得穿过整整一座昆明城。闻先生讲课“图文并茂”。他用整张的毛边纸墨画出伏羲、女娲的各种画像,用按钉钉在黑板上,口讲指画,有声有色,条理严密,文采斐然,高低抑扬,引人入胜。闻先生是一个好演员。伏羲女娲,本来是相当枯燥的课题,但听闻先生讲课让人感到一种美,思想的美,逻辑的美,才华的美。听这样的课,穿一座城,也值得。
能够像闻先生那样讲唐诗的,并世无第二人。他也讲初唐四杰、大历十才子、《河岳英灵集》,但是讲得最多,也讲得最好的,是晚唐。他把晚唐诗和后期印象派的画联系起来。讲李贺,同时讲到印象派里的pointlism(点画派),说点画看起来只是不同颜色的点,这些点似乎不相连属,但凝视之,则可感觉到点与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讲唐诗,必须本人既是诗人,也是画家,有谁能办到?闻先生讲唐诗的妙悟,应该记录下来。我是个大大咧咧的人,上课从不记笔记。听说比我高一班的同学郑临川记录了,而且整理成一本《闻一多论唐诗》,出版了,这是大好事。
我颇具歪才,善能胡诌,闻先生很欣赏我。我曾替一个比我低一班的同学代笔写了一篇关于李贺的读书报告,——西南联大一般课程都不考试,只于学期终了时交一篇读书报告即可给学分。闻先生看了这篇读书报告后,对那位同学说:“你的报告写得很好,比汪曾祺写的还好!”其实我写李贺,只写了一点:别人的诗都是画在白底子上的画,李贺的诗是画在黑底子上的画,故颜色特别浓烈。这也是西南联大许多教授对学生鉴别的标准:不怕新,不怕怪,而不尚平庸,不喜欢人云亦云,只抄书,无创见。
一九九七年三月十二日
载一九九七年五月三十日《南方周末》
篇2:汪曾祺的散文《闻一多先生上课》
全文先概括后具体,有总有分,结构谨严。
前三个自然段,交代背景,概括写闻一多先生的思想个性。先写西南联大的形成,接下来写闻先生的外貌与治学,为下文写闻先生上课作铺垫。
后六个自然段,点题,具体写闻一多在西南联大的上课。这里采用总分的形式来写,先总写闻先生开设了楚辞、唐诗、古代神话三门课,后分写这些课。
写闻一多,既体现了其学者的鲜明形象,也凸现了其民主战士的精神风貌。
流亡大学,这段历史浸渍着民族的血与泪,也体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以及追求知识与真理的精神。从长沙到蒙自,再到昆明,闻一多们把刚毅不屈的精神带到了讲堂,带向了胜利。汪先生写闻一多传神处:一是山羊胡子与上髭,一是灼灼目光。“抗战不胜,誓不剃须”,凿凿之言,拳拳之心,天地可鉴。那稀疏的山羊胡子与近似一字的浓髭,体现了一个民族的刚毅不屈;尤其是那目光,时刻审视着现实,体现了闻先生时刻关注着国家与民族的命运,“炽热而又严冷”这对看似矛盾的语言,既写出了闻一多的爱国热忱,又写出了他对现实的忧虑。这些细节描写,凸显了闻一多先生崇高的思想。
这是民主战士的风骨!
写闻一多学者的形象:先写闻先生专心治学,用朱自清与魏建功的书斋名,来衬托闻先生谨严的治学,再写他上楚辞、唐诗、古代神话三门课,体现闻一多先生知识的渊博与教学理念及方法的先进。如上古代神话课:先是渲染,许多人从偌大的昆明城涌来,听他的课,接着用“图文并茂”四字,写出了闻一多先生教古代神话的独特方法,称赞了闻先生讲课的思想的美,逻辑的美,才华的美,最后全用了六个四字句,详细介绍闻先生上课的过程,赞美之情溢于言表。文章结尾段,富有戏剧色彩,写作者自己得到老师的垂青,也突出了闻先生灵活的教学思想“不怕新,不怕怪,而不尚平庸,不喜欢人云亦云,只抄书,无创见”。
这位性格强烈坚毅,思想深刻,专心治学,个性十足,有强烈爱国情怀,并且教学严谨,方法灵活,学识渊博,鼓励创新,提倡学风自由的学者形象,便突兀于眼前。
文章剪裁得当。如写闻先生讲授唐诗,讲初唐四杰,讲大历十子(中唐诗人),再讲晚唐诗,而尤其讲得好的又是晚唐,晚唐中重点又介绍李贺。这样点面结合,详略得当,不仅使文章主次分明,重点突出,内容充实,也使文章更有变化,给人全面而深刻的印象。
篇3:汪曾祺的散文《闻一多先生上课》
1.对现实的龌龊极为痛心,对日寇的入侵极为痛恨,故而“严冷”;内心却流淌着对祖国 “炽热”的爱。
2.①强烈坚毅;
②治学专心;
③写字爱用秃笔,一笔不苟。
3.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比如,写闻一多的语言:“痛饮酒,熟读《离骚》,乃可以为名士”,就是直接描写;而写他教古代神话,“不单是中文系的、文学院的学生来听讲,连理学院、工学院的同学也来听。工学院在拓东路,文学院在大西门,听一堂课得穿过整整一座昆明城”就是侧面描写。
4.对学生很有吸引力,上座率高
5.他把胡子留了起来,声言:抗战不胜,誓不剃须。
专心治学,把自己整天关在图书馆里
6.因为他写的报告分析的准确形象,说法新奇,闻一多等西联很多教授都很赏识 这种学生。
7.学生们一个个坐得端端正正,目不转睛地看着闻一多先生。闻一多先生也是全神贯注,在教室里踱着步子,慢慢品读着课文。学生们认认真真得听讲,仔仔细细得做笔记,就像春起的小苗,接受着闻一多先生知识的灌溉。
篇4:汪曾祺的散文《闻一多先生上课》
1.文章第一段说“有一张闻先生的木刻像……很能表达闻先生的内心世界”,你能说说,这里表达了闻先生怎样的“内心世界”吗?
2.结合选文概括,本文突出了闻一多先生哪些特点?
3.选文为了突出闻一多上课的风采,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4.结合文意解释第6段中画线词语的含义。叫座:
5.选文1至2段用了两个事例来体现“闻先生性格强烈坚毅”,请简要概括着两个事例。
事例一:
事例二:
6.汪曾褀为同学代笔些的读书报告为什么会受到闻先生的赞赏?
7.请你发挥想象,把闻一多先生教古代神话时学生听课的情景 描写出来。(要求:用一种修辞手法和一个成语,60字左右)
篇5:闻一多先生上课阅读答案
【阅读小提示】
闻一多先生是我国现代文艺界、学术界重量级人物。他的《红烛》《死水》等诗歌曾经激励一代人对中国的命运进行思考;他的《最后一次讲演》更是让许多人热血沸腾;他治学严谨,学问精深、广博。本文是闻先生的弟子、当代著名作家汪曾祺回忆闻先生的文章,虽只是千字短文,但人物个性鲜明,从中我们不难感受到一位可亲可近的爱国诗人、学者的形象。
【正文】
闻先生性格强烈坚毅。日寇南侵,清华、北大、南开合成临时大学,在长沙少驻,后改为西南联合大学,将往云南。一部分师生组成步行团,闻先生参加步行,万里长征,他把胡子留了起来,声言:抗战不胜,誓不剃须。他的胡子只有下巴上有,是所谓“山羊胡子”,而上髭浓黑,近似一字。他的嘴唇稍薄微扁,目光灼灼。有一张闻先生的木刻像,回头侧身,口衔烟斗,用炽热而又严冷的目光审视着现实,很能表达闻先生的内心世界。
联大到云南后,先在蒙自呆了一年。闻先生还在专心治学,把自己整天关在图书馆里。图书馆在楼上。那时不少教授爱起斋名,如朱自清先生的斋名叫“贤于博弈斋”,魏建功先生的书斋叫“学无不暇”,有一位教授戏赠闻先生一个斋主的名称:“何妨一下楼主人”。因为闻先生总不下楼。
西南联大校舍安排停当,学校即迁至昆明。
我在读西南联大时,闻先生先后开过三门课:楚辞、唐诗、古代神话。
楚辞班人不多。闻先生点燃烟斗,我们能抽烟的也点着了烟(闻先生的课可以抽烟的),闻先生打开笔记,开讲:“痛饮酒,熟读《离骚》,乃可以为名士。”闻先生的笔记本很大,长一尺有半,宽近一尺,是写在特制的毛边纸稿纸上的。字是正楷,字体略长,一笔不苟。他写字有一特点,是爱用秃笔。别人用过的废笔,他都收集起来,秃笔写篆楷蝇头小字,真是一个功夫。我跟闻先生读一年楚辞,真读懂的只有两句“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也许还可加上几句:“成礼兮会鼓,传葩兮代舞,春兰兮秋菊,长毋绝兮终古。”
闻先生教古代神话,非常“叫座”。不单是中文系的、文学院的学生来听讲,连理学院、工学院的同学也来听。工学院在拓东路,文学院在大西门,听一堂课得穿过整整一座昆明城。闻先生讲课“图文并茂”。他用整张的毛边纸墨画出伏羲、女娲的各种画像,用按钉钉在黑板上,口讲指画,有声有色,条理严密,文采斐然,高低抑扬,引人入胜。闻先生是一个好演员。伏羲女娲,本来是相当枯燥的课题,但听闻先生讲课让人感到一种美,思想的美,逻辑的美,才华的美。听这样的课,穿一座城,也值得。
能够像闻先生那样讲唐诗的,并世无第二人。他也讲初唐四杰、大历十才子、《河岳英灵集》,但是讲得最多,也讲得最好的,是晚唐。他把晚唐诗和后期印象派的画联系起来。讲李贺,同时讲到印象派里的pointlism(点画派),说点画看起来只是不同颜色的点,这些点似乎不相连属,但凝视之,则可感觉到点与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讲唐诗,必须本人既是诗人,也是画家,有谁能办到?闻先生讲唐诗的妙悟,应该记录下来。我是个大大咧咧的人,上课从不记笔记。听说比我高一班的同学郑临川记录了,而且整理成一本《闻一多论唐诗》,出版了,这是大好事。
我颇具歪才,善能胡诌,闻先生很欣赏我。我曾替一个比我低一班的同学代笔写了一篇关于李贺的读书报告——西南联大一般课程都不考试,只于学期终了时交一篇读书报告即可给学分。闻先生看了这篇读书报告后,对那位同学说:“你的报告写得很好,比汪曾祺写的还好!”其实我写李贺,只写了一点:别人的诗都是画在白底子上的画,李贺的诗是画在黑底子上的画,故颜色特别浓烈。这也是西南联大许多教授对学生鉴别的标准:不怕新,不怕怪,而不尚平庸,不喜欢人云亦云,只抄书,无创见。
(选自江苏文艺出版社《人间草木》一书,汪曾祺·筑文)
【阅读训练】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炽热( ) 女娲( )
枯燥( ) 胡诌( )
2.文章第一段说“有一张闻先生的木刻像……很能表达闻先生的内心世界”,你能说说这里表达了闻先生怎样的“内心世界”吗?
3.“能够像闻先生那样讲唐诗的,并世无第二人”,作者这样说的理由是什么?
4.结合全文概括,本文突出了闻一多先生哪些特点?
5.文章为了突出闻一多上课的风采,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阅读答案】
1.chì wā zào zhōu
2.对现实的龌龊极为痛心,对日寇的入侵极为痛恨,故而“严冷”;内心却流淌着对祖国“炽热”的爱。
3.他讲晚唐诗,把晚唐诗和后期印象派的画联系起来。这一点十分独到,也很难有人做到,只因为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既是诗人,也是画家。
4.①强烈坚毅;②治学专心;③写字爱用秃笔,一笔不苟;④上课讲演结合、图文并茂、条理严密、文采斐然、引人入胜。
5.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比如,写闻一多的话“痛饮酒,熟读《离骚》,乃可以为名士” 以及讲课“图文并茂”等特点,就是直接描写;而写他教古代神话,“不单是中文系的、文学院的学生来听讲,连理学院、工学院的同学也来听。工学院在拓东路,文学院在大西门,听一堂课得穿过整整一座昆明城”就是侧面描写。
篇6:闻一多先生上课阅读答案
闻一多先生上课
汪曾祺
①闻先生性格强烈坚毅。日寇南侵,清华、北大、南开合成临时大学,在长沙少驻,后改为西南联合大学,将往云南。一部分师生组成步行团,闻先生参加步行,万里长征,他把胡子留了起来,声言:抗战不胜,誓不剃须。他的胡子只有下巴上有,是所谓“山羊胡子”,而上髭浓黑,近似“一”字。他的嘴唇稍薄微扁,目光灼灼。有一张闻先生的木刻像,回头侧身,口衔烟斗,用炽热而又严冷的目光审视着现实,很能表达闻先生的内心世界。
②联大到云南后,先在蒙自呆了一年。闻先生还在专心治学,把自己整天关在图书馆里。图书馆在楼上。那时不少教授爱起斋名,如朱自清先生的斋名叫“贤于博弈斋”,魏建功先生的书斋叫“学无不暇”,有一位教授戏赠闻先生一个斋主的名称:“何妨一下楼主人”。因为闻先生总不下楼。
③西南联大校舍安排停当,学校即迁至昆明。
④我在读西南联大时,闻先生先后开过三门课:楚辞、唐诗、古代神话。
⑤楚辞班人不多。闻先生点燃烟斗,打开笔记,开讲:“痛饮酒,熟读《离骚》,乃可以为名士。”闻先生的笔记本很大,长一尺有半,宽近一尺,是写在特制的毛边纸稿纸上的。字是正楷,字体略长,一笔不苟。他写字有一特点,是爱用秃笔。别人用过的废笔,他都收集起来,秃笔写篆楷蝇头小字,真是一个功夫。我跟闻先生读一年楚辞,真读懂的只有两句“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⑥闻先生教古代神话,非常“叫座”。不单是中文系的、文学院的学生来听讲,连理学院的、工学院的同学也来听。工学院在拓东路,文学院在大西门,听一堂课得穿过整整一座昆明城。闻先生讲课“图文并茂”。他用整张的毛边纸墨画出伏羲、女娲的各种画像,用按钉钉在黑板上,口讲指画,有声有色,条理严密,文采斐然,高低抑扬,引人入胜。闻先生是一个好演员。伏羲女娲,本来是相当枯燥的课题,但听闻先生讲课让人感到一种美,思想的美,逻辑的美,才华的美。听这样的课,穿一座城,也值得。
⑦能够像闻先生那样讲唐诗的,并世无第二人。他也讲初唐四杰、大历十才子、《河岳英灵集》,但是讲得最多,也讲得最好的,是晚唐。他把晚唐诗和后期印象派的画联系起来。讲李贺,同时讲到印象派里的点画派,说点画看起来只是不同颜色的点,这些点似乎不相连属,但凝视之,则可感觉到点与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讲唐诗,必须本人既是诗人,也是画家,有谁能办到?闻先生讲唐诗的妙悟,应该记录下来。我是个大大咧咧的人,上课从不记笔记。听说比我高一班的同学郑临川记录了,而且整理成一本《闻一多论唐诗》,出版了,这是大好事。
⑧我颇具歪才,善胡诌,闻先生很欣赏我。我曾替一个比我低一班的同学代笔写一篇关于李贺的读书报告—西南联大一般课程都不考试,只于学期终了时交一篇读书报告即可给学分。闻先生看了这篇读书报告后,对那位同学说:“你的报告写得很好,比汪曾祺写的还好!”其实我写李贺,只写了一点:别人的诗都是画在白底子上的画,李贺的诗是画在黑底子上的画,故颜色特别浓烈。这也是西南联大许多教授对学生鉴别的标准:不怕新,不怕怪,而不尚平庸,不喜欢人云亦云,只抄书,无创见。
1.请给选文中加点字注上汉语拼音。
①灼灼 ②炽热 ③袅袅
2.选文①~②段用了两个事例来体现“闻先生性格强烈坚毅”,请简要概括这两个事例。
事例一: ;事例二:
3.汪曾祺为同学代笔写的读书报告为什么会受到闻先生的赞赏?
4.请你发挥想象,把闻一多先生教古代神话时学生听课的情景描写出来。(要求:至
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和一个成语,60字左右)
参考答案:
1.①zhuó ②chì ③ni o 20.叫座:指闻先生讲课非常有吸引力,来听课的学生很多。
2.事例一:抗战期间蓄须明志。 事例二:不离图书馆专心治学。
3.因为汪曾祺对李贺诗歌特点的分析准确形象,说法新颖有创意,没有人云亦云,闻先生等许多西南联大的教授就赏识这样的学生。
4.开放性题目。描写要符合题目要求,内容具体,语言生动。
篇7:《闻一多先生上课》阅读答案
《闻一多先生上课》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
闻一多先生上课
汪曾祺
①闻先生性格强烈坚毅。日寇南侵,清华、北大、南开合成临时大学,在长沙少驻,后改为西南联合大学,将往云南。一部分师生组成步行团,闻先生参加步行,万里长征,他把胡子留了起来,声言:抗战不胜,誓不剃须。他的胡子只有下巴上有,是所谓“山羊胡子”,而上髭浓黑,近似“一”字。他的嘴唇稍薄微扁,目光灼灼。有一张闻先生的木刻像,回头侧身,口衔烟斗,用炽热而又严冷的目光审视着现实,很能表达闻先生的内心世界。
②联大到云南后,先在蒙自呆了一年。闻先生还在专心治学,把自己整天关在图书馆里。图书馆在楼上。那时不少教授爱起斋名,如朱自清先生的斋名叫“贤于博弈斋”,魏建功先生的书斋叫“学无不暇”,有一位教授戏赠闻先生一个斋主的名称:“何妨一下楼主人”。因为闻先生总不下楼。
③西南联大校舍安排停当,学校即迁至昆明。
④我在读西南联大时,闻先生先后开过三门课:楚辞、唐诗、古代神话。
⑤ 楚辞班人不多。闻先生点燃烟斗,打开笔记,开讲:“痛饮酒,熟读《离骚》,乃可以为名士。”闻先生的笔记本很大,长一尺有半,宽近一尺,是写在特制的毛边纸稿纸上的。字是正楷,字体略长,一笔不苟。他写字有一特点,是爱用秃笔。别人用过的废笔,他都收集起来,秃笔写篆楷蝇头小字,真是一个功夫。我跟闻先生读一年楚辞,真读懂的只有两句“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⑥闻先生教古代神话,非常“叫座”。不单是中文系的、文学院的学生来听讲,连理学院的、工学院的同学也来听。工学院在拓东路,文学院在大西门,听一堂课得穿过整整一座昆明城。闻先生讲课“图文并茂”。他用整张的毛边纸墨画出伏羲、女娲的各种画像,用按钉钉在黑板上,口讲指画,有声有色,条理严密,文采斐然,高低抑扬,引人入胜。闻先生是一个好演员。伏羲女娲,本来是相当枯燥的课题,但听闻先生讲课让人感到一种美,思想的美,逻辑的美,才华的美。听这样的课,穿一座城,也值得。
⑦ 能够像闻先生那样讲唐诗的,并世无第二人。他也讲初唐四杰、大历十才子、《河岳英灵集》,但是讲得最多,也讲得最好的,是晚唐。他把晚唐诗和后期印象派的画联系起来。讲李贺,同时讲到印象派里的点画派,说点画看起来只是不同颜色的点,这些点似乎不相连属,但凝视之,则可感觉到点与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讲唐诗,必须本人既是诗人,也是画家,有谁能办到?闻先生讲唐诗的妙悟,应该记录下来。我是个大大咧咧的人,上课从不记笔记。听说比我高一班的同学郑临川记录了,而且整理成一本《闻一多论唐诗》,出版了,这是大好事。
⑧我颇具歪才,善胡诌,闻先生很欣赏我。我曾替一个比我低一班的同学代笔写一篇关于李贺的读书报告—西南联大一般课程都不考试,只于学期终了时交一篇读书报告即可给学分。闻先生看了这篇读书报告后,对那位同学说:“你的报告写得很好,比汪曾祺写的还好!”其实我写李贺,只写了一点:别人的诗都是画在白底子上的画,李贺的诗是画在黑底子上的画,故颜色特别浓烈。这也是西南联大许多教授对学生鉴别的'标准:不怕新,不怕怪,而不尚平庸,不喜欢人云亦云,只抄书,无创见。
19.请给选文中加点字注上汉语拼音。
①灼灼 ②炽热 ③袅袅
20.结合文意解释第⑥段画线词语的含义。
叫座:
21.选文①~②段用了两个事例来体现“闻先生性格强烈坚毅”,请简要概括这两个事例。
事例一: ;事例二:
22.汪曾祺为同学代笔写的读书报告为什么会受到闻先生的赞赏?
23.请你发挥想象,把闻一多先生教古代神话时学生听课的情景描写出来。(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和一个成语,60字左右)
参考答案:
19.①zhuó ②chì ③ni o
20.叫座:指闻先生讲课非常有吸引力,来听课的学生很多。
21.事例一:抗战期间蓄须明志。事例二:不离图书馆专心治学。
22.因为汪曾祺对李贺诗歌特点的分析准确形象,说法新颖有创意,没有人云亦云,闻先生等许多西南联大的教授就赏识这样的学生。
23.开放性题目。描写要符合题目要求,内容具体,语言生动。
《闻一多先生上课》阅读答案
篇8:汪曾祺《闻一多先生上课》原文及练习
①闻先生性格强烈坚毅。日寇南侵,清华、北大、南开合成临时大学,在长沙稍驻,后政为西南联合大学,将往云南。一部分师生组成步行团,闻先生参加步行,万里长征,他把胡子留了起来,声言:抗战不胜,誓不剃须。他的胡子只有下巴上有,是所谓“山羊胡子”,而上髭浓黑,近似“一”字。他的嘴唇稍薄微扁,目光灼灼。有一张闻先生的木刻像,回头侧身,口衔烟斗,用炽热而又严冷的目光审视着现实,很能表达闻先生的内心世界。
②联大到云南后,先在蒙自呆了一年。闻先生还在专心治学,把自己整天关在图书馆里。图书馆在楼上。那时不少教授爱起斋名,如朱自清先生的斋名叫“贤于博弈斋”,魏建功先生的书斋叫“学无不暇”,有一位教授戏赠闻先生一个斋主的名称:“何妨一下楼主人”。因为闻先生总不下楼。
③西南联大校舍安排停当,学校即迁至昆明。
④我在读西南联大时,闻先生先后开过三门课:楚辞、唐诗、古代神话。
⑤楚辞班人不多。闻先生点燃烟斗,打开笔记,开讲:“痛饮酒,熟读《离骚》,乃可以为名士。”闻先生的笔记本很大,长一尺有半,宽近一尺,是写在特制的毛边纸稿纸上的.。字是正楷,字体略长,一笔不苟。他写字有一特点,是爱用秃笔。别人用过的废笔,他都收集起来,秃笔写篆楷蝇头小字,真是一个功夫。我跟闻先生读一年楚辞,真读懂的只有两句“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⑥闻先生教古代神话,非常“叫座”。不单是中文系的、文学院的学生来听讲,连理学院的、工学院的同学也来听。工学院在拓东路,文学院在大西门,听一堂课得穿过整整一座昆明城。闻先生讲课“图文并茂”。他用整张的毛边纸墨画出伏羲、女娲的各种画像,用摁钉钉在黑板上,口讲指画,有声有色,条理严密,文采斐然,高低抑扬,引人入胜。闻先生是一个好演员。伏羲女娲,本来是相当枯燥的课题,但听闻先生讲课让人感到一种美,思想的美,逻辑的美,才华的美。听这样的课,穿一座城,也值得。
⑦能够像闻先生那样讲唐诗的,全世无第二人。他也讲初唐四杰、大历十才子、《河岳英灵集》,但是讲得最多,也讲得最好的,是晚唐。他把晚唐诗和后期印象派的画联系起来。讲李贺,同时讲到印象派里的点画派,说点画看起来只是不同颜色的点,这些点似乎不相连属,但凝视之,则可感觉到点与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讲唐诗,必须本人既是诗人,也是画家,有谁能办到?闻先生讲唐诗的妙语,应该记录下来。我是个大大咧咧的人,上课从不记笔记。听说比我高一班的同学郑临川记录了,而且整理成一本《闻一多论唐诗》,出版了,这是大好事。
⑧我颇具歪才,善胡诌,闻先生很欣赏我。我曾替一个比我低一班的同学代笔写一篇关于李贺的读书报告——西南联大一般课程都不考试,只于学期终了时交一篇读书报告即可给学分。闻先生看了这篇读书报告后,对那位同学说:“你的报告写得很好,比汪曾祺写得还好!”其实我写李贺,只写了一点:别人的诗都是画在白底子上的画,李贺的诗是画在黑底子上的画,故颜色特别浓烈。这也是西南联大许多教授对学生鉴别的标准:不怕新,不怕怪,而不尚平庸,不喜欢人云亦云,只抄书,无创见。
【练习】
1.请给下面的加粗字注上汉语拼音。
(1)灼灼( ) (2)炽热( ) (3)袅袅( )
2.结合文义解释第⑥段画线词语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①~②段用了两个事例来体现“闻先生性格强烈坚毅”,请简要概括这两个事例。
事例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事例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汪曾祺为同学代笔写的读书报告为什么会受到闻先生的赞赏?
篇9:闻一多先生作文
闻一多先生是一位著名的学者,同时也是一位民主战士。先生曾经说过:“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同时,在革命时期,闻一多先生则是“说了再做”,并因此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闻一多先生在迁往西南联大任教授时,就开始留胡须,并立誓:若中国不民主,不和平,他就不剪胡须!所以人们常常在校园中,看到他留着长长的胡须,随风着风在胸前飘荡。它浓密而茂盛,就如先生对祖国的爱,热烈而深沉。
当全国抗战爆发时,闻一多先生立刻投身于反对独裁、支持民主的战争中。他不怕牺牲,在李公仆的追悼会上,公然大骂特务,并愤然的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而这时,闻一多先生的名字早已被列入国民党暗杀的名单中。在追悼会结束的当天晚上,先生就被特务枪杀,永远的沉睡在这纷乱世界。
闻一多的学生臧克家评价他的老师:口的巨人,行的.高标!先生一生刚正不阿,表里如一,他是后人的一面旗帜,正是此后有许许多多如闻一多先生这样的革命者站出来,冲上前,我们的祖国才取得了最后的胜利!我想,若闻一多先生能看到中国现在的富强,一定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闻一多先生上课》散文】相关文章:
10.闻一多的诗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