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岛32年》推荐观后感
“光影之间”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3篇《孤岛32年》推荐观后感,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后的《孤岛32年》推荐观后感,供大家阅读参考。
篇1:《孤岛32年》观后感
王继才32年不为所动,和妻子在默默守岛相濡以沫,守卫开山岛,成为第五任开山岛“岛主”。
爱国需要奉献。王继才接到守卫我国“黄海前哨”开山岛的任务,自此就把守岛卫国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妻子也辞去了小学教师的工作,陪伴左右。每天升旗、巡岛、观天象、护航标、写日志,数十年如一日地重复着这些工作。坚守32年,他仅有5个春节离开孤岛与家人团聚;坚守32年,亲人去世时,他错失相见最后一面的机会;坚守32年,他甘于清贫度日,义正辞严地拒绝投机分子巨额诱惑;坚守32年,他用坏了10多盏煤油灯,记满了40多本航海日志,听坏了20多台收音机。
奉献了自己三十二年的岁月。王继才在岁月的深处写下滚烫的赤子之情,充分彰显了新时代奋斗者的品格与力量。
人生需要信仰。“开山岛虽小,却是国家领土,必须升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只有看着国旗在海风中飘展,我才觉着这个岛是有颜色的。”这是王继才生前说过的话,散发着他对于保护国家领土主权完整的浓烈热情。王继才将守岛卫国作为自己的人生信仰。
王继才坚守的不只是一个小岛,更是对祖国的深情与大义。没有气壮山河的豪言,也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怀揣朴素的爱国情感,他以海岛为家、与海水为邻、和孤独为伴。“守岛就是守家,国安才能家安。”如此的家国情怀,支撑起保家卫国的民族脊梁。
篇2:《孤岛32年》观后感
自1986年7月,当地人武部找到王继才,希望他去开山岛守岛,他毫不犹豫的答应了,瞒着家人一个人上了岛,妻子王仕花在他上岛的第48天知道了消息,于是辞了教师的工作,跟王继才二人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守卫孤岛整整32个年头。
哲人说,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实际上是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王继才曾说,“家就是岛,岛就是国,我会一直守到守不动为止。”32年,11680天,王继才携手妻子,将枯燥、孤独的日子过成了光辉壮丽的英雄史诗,平凡而伟大,朴素而崇高。一天的奋斗或许不难,一年的奋斗却弥足珍贵,王继才32年的奋斗就是一股扣人心弦的精神力量。王继才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开山岛是我国的领土,我一定要把它守好”的承诺,他把一生奉献给了祖国的海防事业。
王继才夫妇的事迹让我非常感动,他们虽然没有城市的喧哗,但是拥有情系国防的情怀;虽然没有便捷的交通和丰厚的物质生活,但是锻炼着毅力、展现着顽强的精神;虽然没有让旁人羡慕的高收入,但是得到了国家的肯定和全国人民的尊重。我们感同身受,作为基层工作的我们需要立足本职工作,顾全大局、克服困难、坚持不懈,才能被群众肯定,才能实现自我价值。
当然当前基层工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学风不浓、动力不不足、效率不高、活力不强、工作不细、本领不硬等问题,我们作为服务在一线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真正的融入到群众中去。年轻干部走入基层,首先要主动融入,要作好吃苦的思想准备,就算是在最艰苦、最清贫的岗位,也要任劳任怨,以苦为乐。
二、要有坚定的信念。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成为人民的政党,是因为共产党员都有一个信念,那就是为人民群众服务,有坚定的信念才有进步。
三、要勤奋学习。基层干部本非拙一类,要是加以勤奋,前景可想而知。刀不磨要生锈,头脑经常不用,遇事不思考,智力也会弱化,勤于学习,善于思考,才能取人长补己短,在基层有更大的收获。
四、要做到持之以恒。基层干部要深入人民群众,深入调研,持之以恒。要持之以恒的了解人民所想,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向人民群众学习,不断积累基层工作经验,储备自身能量。做到每天进步一点点,也才更有不断探索和学习的动力,最终也才能做到沉得下去,上得上来。
篇3:《孤岛32年》观后感
今天在党小组会议上,我观看了王继才烈士的先进事迹——《孤岛32年》,非常震撼。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这世上总有那么一些人,穷尽一生去为亿万人坚守。开山岛,位于我国黄海前哨,这个面积极小,甚至在地图上都找不到的小岛,却成了王继才、王仕花夫妇一生守护的阵地。1939年,日军攻占灌**岸,就是以开山岛为跳板,因此,它的地理位置对于海防来说相当重要。1985年部队撤出开山岛后,岛上成立了民兵哨所。当时岛上没有电也没用淡水,除了几排空荡荡的营房,满眼皆是寂寥。灌云县先后派出过10多个民兵,可最长的只待了13天。直到1986年7月,26岁的王继才上了岛。这一去,就是32年。
这32年,是艰苦的32年,更是光荣的32年。王继才夫妇用他们的实际行动告诉世人:做一件事容易,一辈子做一件事不容易。
王继才夫妇的事迹深深打动了我。在这个人心浮动的时代,有多少人能仅凭理想、信念的支撑,守住那份清贫与艰苦?那句“你数你的钞票,我守我的国土”,是多么的掷地有声。
王仕花的选择,让同样身为教师的我汗颜。我曾问过自己:如果是我,我会做出怎样的选择?我想,我会像她一样支持丈夫的选择,但我可能自己做不到一生坚守一座岛。她对开山岛的守护,由起初的对丈夫的支持与陪伴,到之后的以岛为家,彰显了教师的情怀。
是的,我们每个人心中,都应有一座“开山岛”。它是我们的信仰,是我们为之努力的一切,是我们毕生追求的奉献。我的“开山岛”,就是我的岗位,就是我热爱的事业。也许这一生,我就是个默默无闻的人,但我愿意,像王继才夫妇那样,穷尽一生,只做好这一件事。32年,当我在键盘上打下这个数字的时候,只花了几秒钟的时间,但人生并没有几个32年,而对于将人生定格于58岁的王继才同志而言,他只有一个32年,他用这生命中唯一的32年,甚至用他的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守岛。
这短暂而漫长的岁月里,他经历了多少磨难和苦痛,我无法确知,他经受了多少风雨和打击,我无法感同身受。但毫无疑问的一点是,当一个人把一生献给一件事的时候,他必然是了不起的,当一个人能直面苦难,抵住诱惑,放弃天伦之乐,却主动选择了清苦的工作的时候,他必然是伟大的。
这种伟大,让人不敢相信,却又不得不信。我更相信,王继才同志是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他也用他的实际行动做到了把自己的一切献给党,献给共产主义事业。他无愧守岛英雄的称号,爱国奉献,也必将成为新时代的价值风尚!
结合自身,我想我还有很多的事情可以做,教育也应该是一个孤守清贫,用自己的一生去做好的事业。
篇4:《孤岛32年》观后感
周末在家我观看了由中共江苏省委组织部发布的纪录片《孤岛32年》,纪录片仅用短短12分钟记录讲述了王继才同志在开山岛默默守岛三十二年的感人事迹,王继才三十二年如一日守护祖国海防边疆,最终生命定格在去执勤的路上,榜样的力量感人至深。
影片开始,由王继才的妻子王仕花讲述了初到岛上的艰辛,作为连云港人的我,听到乡音内心感到无比亲切,无比自豪,不仅仅是生活环境的艰苦,仅有0。013平方公里的开山岛寸草不生,伴随王继才的还有孤独和内心的恐惧,所以当王仕花第一次去到岛上时,她就决心辞掉教师工作,陪伴丈夫一起守岛,他们舍弃小家为了大家、国家,抵御住了金钱的诱惑,违法分子的威胁,一件事做一辈子不容易32年来他们用了190多面被风雨撕破的国旗,40多本海防日志,1部手摇电话机,20多台听坏的收音机,10多盏用坏的煤油灯,这些物品见证了王继才为守护祖国边疆默默奉献的32年,他用自己的生命兑现了对祖国的诺言,无怨无悔的坚守和付出,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华章,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们要学习千千万万的王继才们的爱国奉献精神,使之成为新时代奋斗者的价值追求。
篇5:《孤岛32年》观后感
没有淡水、没有电,整日与孤独相伴,面对这种生存环境,大部分人可能都无法忍受,但有一对夫妻在这种环境里生活了三十二年,相濡以沫,守卫孤岛,用平凡的人生完成了不平凡的使命。7月27日,王继才同志在执勤时突发疾病离世,但他负重前行、爱过国初心给我们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
舍家为国,无私奉献。“我要一直守到守不动为止。”这是王继才同志对自己的承诺,更是他对国家的承诺。开山岛民兵哨所所长这个位置先后换了十几位民兵,最终却只有他默默坚守三十余载,妻子更是毅然上岛相守,父母病重不能床前侍奉,儿女成长不能伴其左右,就连妻子临盆也只能在岛上将就。他不是不能离开开山岛,但他的满腔热忱和爱国使命让他舍“小家”毅然守岛,为“大家”守疆护土。
爱党护国,不忘初心。“开山岛虽小,但必须每天升起国旗。”王继才同志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了他的承诺。开山岛气候恶劣,台风肆虐、阳光强烈,国旗很容易褪色破损,王继才夫妇自己掏钱买了300多面国旗,仍然坚持每日举行升旗仪式,用旧了190多面国旗。在他心里,升国旗不只是一个仪式,更是他对党的不忘初心,对国的深切责任,他用无怨无悔的坚持和付出书写了自己的人生华章。
爱岗守岛,心系重责。“就算哪天我走了,也要在岗位上走”。王继才同志坚持每天写巡查日记,多次向上级报告涉嫌、偷渡的违法事件并成功破案。在王继才眼里,开山岛不只是一个普通的岛,更是自己的家,守护开山岛不只是一个普通的工作岗位,更是自己实现人生价值的平台,他将孤独和寂寞化为对岗位的认真和负责,为国防事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知易行难,作为基层党员干部,我们的环境远比开山岛好的多,我们的工作远比守岛护国简单的多,但我们肩负的责任却不比王继才同志的少,我们要时刻坚定理想信念、坚定宗旨意识、坚定发展方向,面对困难时绝不犹豫、决不含糊,决不动摇,沉心静气在平凡的岗位上磨练出不平凡的品质。
篇6:《孤岛32年》观后感
一座岛、两个人、三十二年,他们无悔坚守,用青春阐释爱国守土的热血情怀。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对王继才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王继才同志守岛卫国32年,用无怨无悔的坚守和付出,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华章。我们要大力倡导这种爱国奉献精神,使之成为新时代奋斗者的价值追求。
爱国奉献,是一种态度,是一种行动,更是一种信念,当用一生去书写。王继才的一生,充盈着爱国情怀和满怀奉献精神。为了一份承诺,为了五星红旗每天冉冉升起,为了祖国的海防事业,始终践行“岛就是家,岛就是国”的信念。王继才夫妇以海岛为家、与海水为邻、和孤独为伴,在没有淡水、没有电、面积不足20亩的开山岛上,勤勤恳恳、默默坚守32年。在岛上的32年期间,王继才夫妇每天坚持两个必须:必须保证岛上有人值班,必须完成守岛日记的记录。虽然无人监督,但是王继才夫妇始终严格要求自己,从上岛之日开始记录,中间从未间断。正是这种对岗位的热爱,对工作的热忱,出色完成了组织交给的守护开山岛的任务,用青春阐释爱国守土的热血情怀,用信念和奉献书写了壮美人生。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伟大精神汇聚磅礴力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只有像王继才的爱国奉献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才能在时代洪流中书写精彩人生。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奋斗者,应当积极向王继才学习,学习他的无私爱国奉献精神,无论在什么岗位,无论在什么地方,无论在什么时候,我们都要从自身工作出发,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履职尽责、敬业奉献、忠诚担当,要脚踏实地,认认真真做好手中的事,踏踏实实干好身边的活,真心真意服务好身边的群众,尽我所能的奉献自己的力量,为祖国的核电事业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造福社会。
篇7:《孤岛32年》观后感
当今社会,在人们为了自己的家庭更加幸福,生活更加便利而不断忙碌的同时,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不顾个人的得失,坚守在国家和人民最需要他们的地方,舍弃小家,换来了国家的和平安康比如说电教片《孤岛32年》中出现的'王继才夫妇。
开山岛,位于我国黄海前哨,这个面积极小,甚至在地图上都找不到的小岛,却成了王继才、王仕花夫妇一生守护的阵地。这32年,是艰苦的32年,更是光荣的32年。王继才夫妇用他们的实际行动告诉世人:做一件事容易,然而一辈子做一件事却并不容易。三十二年的坚守,王继才始终初心不变,妻子为了他辞去安逸的教师工作,和他一起在孤岛上面对一切艰难困苦。有国才有家,安国才能安家!王继才夫妇以他们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中国共产党党员。
王继才夫妇在开山岛上,每日观察着开山岛周边的一切,从未松懈,也从未有过放弃的念头。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但从他成为开山岛的一名哨兵开始,他就已经成为了国家安全与和平的象征。他守卫着国家的领土为此放弃了个人的得失,这样的精神感动着华夏人民。这样的行为已然成为了所有党员同志的榜样。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感动之余,王继才同志的事例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作为90后的刚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我们需要在自己工作的岗位上发光发热,爱岗敬业无私奉献,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出一份力量。
篇8:《孤岛32年》观后感
近日,我们社区党委组织我们社区的党员同志们通过**先锋网一起观看了视频《孤岛32年》,通过观看学习,让我从一名先进共产党员身上学到了很多。
一、忠诚于党、忠诚于革命事业的崇高理想。王继才同志几十年如一日,一直坚守在条件艰苦的小孤岛上,为了心中的那份信念,即份崇高理想,他默默无闻的忠诚于革命事业,奉献了自己的全部精力。在王继才身上,我看到了一个共产党人的革命意志,不管条件多么艰苦,他的理想念始终如一。从王继才身上我不由的想到我们身边,一些党员虽然生活条件不错,但却少了像王继才一样的革命精神,有的人好高骛远,贪图享受,有的人意志动摇,不思进取,对于这些现象,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要和这样的现象作斗争,克服麻痹思想,永远始终如一,才能让我们党的革命事业永葆青春与活力。
二、舍小家为大家,不计个人得失的革命精神。远离了战争时代,王继才没有忘记我们的革命事业远没有胜利,他始终牢记新时代的中国大发展要每一名共产党员的尽心付出。王继才为了革命事业,放弃了个人家庭的良好物质生活,把革命事业放在前面,虽然妻子和孩子也跟着受了苦,但他的付出受到了大家的尊敬,受到了党和人民的表扬。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要从王继才身上看到他的优秀品质,向他学习,为了革命事业永不计较,永往直前。
篇9:《孤岛32年》推荐观后感
0.013平方公里,508级台阶,32年的日夜坚守巡逻,200多面被海风吹坏的五星红旗。这,就是黄海前哨的孤岛--开山岛,就是王继才和王仕花的家与国。
1986年7月,26岁的民兵营长、共产党员王继才登上了这座坐落在我国黄海前哨的孤岛,妻子王仕花随后而来,夫妻俩一守便是32个春秋。32年来,岛上的五星红旗被海风吹坏了200多面,每天升旗、巡岛、观天象、护航标、写日志,夫妻二人用双脚一寸寸丈量着脚下0.013平方公里的土地。因风大浪急,无法下岛的王继才在岛上亲手接生了自己的儿子;因守岛有责,夫妻俩30多年来仅5次与家人过年团聚;因坚守原则,夫妻俩先后报告了9起涉及、偷渡等违法事件线索。王继才曾说:“别看这岛小,它是我们祖国的海疆,守岛就是守国门、守边疆。国旗升起来,才觉得这座岛是有颜色的。岛再小,也是国家的领土,岛上插着国旗,别人就知道有人守着,国旗是国家主权的象征。岛就是国,旗帜就是阵地,我要让国旗永远在岛上高高飘扬。”“岛虽然不大,它是祖国的一部分,守岛就是守国,国安才能家宁。”
今年7月27日,王继才在岛上执勤时突发疾病,经抢救无效去世,终年58岁。那一天,相伴35年的夫妻没有来得及见最后一面。丈夫去世后,王仕花向人武部递交申请,请求继承丈夫的遗志,继续守岛。“这座岛,我和王继才住了32年,守了32年,现在他走了,我要继续守岛,继续升旗,让五星红旗永远在岛上飘扬。”这是王仕花的心愿,“因为他的承诺,就是我的承诺。”
在弘扬抗战精神及建国抱负的现象级萌物动漫《那年那兔那些事儿》中,播放到抗美援朝的志愿军兔子在暴风雪中挺立的画面时,旁白这样说到:“我们在这里吃炒面配雪,是为了祖国的亲们能为甜咸豆腐脑战上十页!我们在这里钻防空洞,是为了祖国的亲们不用钻防空洞,亲们,你们的梦想,交由我来守护吧!”每每看到这里,泪水总会不经意盈满眼眶,简单的话语中,有战争的残酷无情,更有革命先驱的无畏奉献。
如今,王继才同志继承着革命先辈们的爱国奉献精神,用32年无悔青春,面对海风大浪,日夜不辍地守护着孤岛,守护着海疆,守护着国门。同那些吃炒面配雪的革命先辈们一样,为祖国奉献出自己的青春年华,只因为背后便是我们的国土、有着我们的亲人,守住了岛就是守住了国,国安才能家宁。
《孤岛32年》观后感
篇10:《孤岛32年》观后感
开山岛位于我国黄海前哨,临近日本、韩国公海交界处,面积仅0.013平方公里,距最近的陆地江苏省连云港灌云县燕尾港约12海里,岛上野草丛生,海风呼啸,人迹罕至,生活条件极其艰苦。
1986年,江苏省军区成立开山岛民兵哨所,当地人武部找到了灌云县民兵王继才,让他担起守岛重任。王继才一口答应,瞒着家人登上开山岛。在那之后,王继才的妻子王仕花也辞掉了小学教师工作,以哨员的身份陪伴丈夫一同守卫海岛,一守就是30年。夫妻俩每天在岛上升起五星红旗,监测海上、空中情况,救助海上遇险人员,记录海防日志。
然而,7月27日,在黄海前哨坚守32年的王继才突发急病,经抢救无效,不幸逝世,他的离去,没有带走一片朝霞一朵浪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为国守岛人,他的事迹和精神感动了中华大地。王继才生前说:“我要永远守在开山岛,守到守不动为止。”家是岛,岛是国,守岛就是保家卫国。他做到了,整整32年,与妻子以海岛为家,与孤独相伴,不懈坚守,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王继才用自己的一生践行了“开山岛是我国的领土,我一定要把它守好”的铿锵誓言,将青春献给了守护祖国的海防事业。致敬英雄平凡人生,最美华章。“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却仍然活着。”英雄已逝,他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王继才夫妇守护孤岛,工作生活,养育子女,平凡的日子没有波澜壮阔,32年的青春年华都在平淡中度过。这是因为他心中有家国,不为私利计。平凡的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守护家国谱写不平凡的人生华章。
致敬是尊崇,更需要去学习并践行。新时代需要王继才的爱国奉献精神,他是我们新时代奋斗者的楷模。改革开放40年以来,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同时社会各类矛盾凸显,加上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国际竞争白日化。虽不是战争年代需扛枪上战场,但每一位中国人有责任也有义务为国家发展民族振兴贡献力量。不需要干出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我们需要像王继才一样,坚守平凡岗位,为国为民,默默奉献,谱写人生华章
我们的行业种.种,岗位种.种,无数人总会面对同样的两难选择,但是永远不要低估亿万国人对党和人民、对组织、对集体、对岗位的忠诚和热爱之心。他们和王继才一样,讲政治、顾大局,他们不讲条件、不计得失,他们心中有国家、有组织、有事业、有敬畏。
篇11:《孤岛32年》观后感
最近我观看了王继才这位孤岛老兵的先进故事,深受感动。32年来,从一位风华正茂的青年军人成长为固守海疆的一代老兵,他用32年的时间诠释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32年也许对有的人是小半辈子的事,而对于有的人就是一辈子。深夜提笔,我不禁好奇,是什么支撑这位老兵和他的妻子坚守孤岛32年?有的人选择离开,甚至很多人都选择离开,但最终总有人选择留下,而支持这位老兵的是一份信仰,是一名普通共产党员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的信仰,是巩固海疆守我国土的信仰。
王继才守护的孤岛名叫开山岛,位于我国黄海前哨,灌河口外9.5公里处,面积仅两个足球场大,归江苏省管辖,是一个国防战略岛,地理位置对于海防国防十分重要。岛上无人无电无淡水,野草丛生,海风呼啸,人迹罕至。1985年部队撤编后,设立民兵哨所,但因条件艰苦,先后上岛的10多位民兵都不愿长期值守。王继才、王仕花夫妇从1986年7月15日起接受了守岛任务,从此与妻子以海岛为家,与孤独相伴,在孤岛上默默坚守,为国守岛三十二年,把青春年华全部献给了祖国的海防事业。
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从王继才的事迹中对“尽职尽责”有了更深的理解。切实增强纪律观念,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将纪律要求贯彻到自己的一言一行中,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爱岗敬业,做到尽职尽责。严格按照党员标准要求自己,在工作上做到专心致志,开拓进取,坚持科学的态度和求实的精神,不断提高自己的责任感,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深入实际,联系群众,倾听群众意见,破除急躁情绪,迎难而上,讲团结,讲奉献,传递正能量,脚踏实地的投入到工作中去,努力提高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树立强烈的时间观念、效率观念,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王继才夫妇32年如一日,升旗、巡岛、护航标……这是多么让人震撼的平凡。我们当下的党员要把这种爱国奉献、不怕艰苦的精神融入对社区居民的日常服务中。王继才的事迹告诉我们,即便是最平凡的岗位,也能书写出不平凡的人生华章。
篇12:《孤岛32年》观后感
眼因多流泪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愈温厚。王继才夫妇用自己平凡的一举一动演绎了别样的人生,王继才夫妇在日常的生活中饱尝着心酸和泪水。一盏煤油灯、一个煤炭炉、19台收音机陪他们渡过了32个寒来暑往,直到青丝变成白发,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开山岛位于我国黄海前哨,面积仅0.013平方公里,岛上无电无淡水,野草丛生、怪石嶙峋,一句“石多水土少、台风四季扰、飞鸟不做窝、渔民不上岛”顺口溜,正是这个地方恶劣生存环境的真实写照。这里常有鼠、蛇、蛤蟆出没,四周一片浩瀚的海域,夜晚阴风惨惨,让人心惊胆寒、孤苦难耐,可它却是我国的东大门,军事战略地位十分重要,1939年日军侵略我国就把此地作为跳板,而且各种自然资源丰富,因此这里必须有人把守,曾经换了4批10多个民兵,不是跑了就是疯了,此地生活的艰难不言而喻。
1986年7月15日,那个阴雨绵绵,荷花盛开的盛夏,当地人民武装部亲手把王继才送上开山岛,初来咋到的王继才看见眼前这片荒凉的景象,流下无比绝望的泪水,为摆脱漫漫长夜和内心的恐惧,不会喝酒熏烟的他,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喝掉30瓶白酒、抽掉60包烟,打发那些担惊受怕的时光。48天后,妻子王仕花上岛来探望丈夫,看见骨瘦如材、一脸黝黑、浑身发臭的丈夫,她鼻子一酸,流下心疼的泪水,毅然决定回去辞掉小学教师的职务,与丈夫一起在岛上相依为命,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由于这里与世隔绝,生存环境恶劣,加上寒冷潮湿,使夫妻俩常年备受病痛的折磨,夜阑人静,开山岛上充溢着他们疼痛的呻吟。有时海上狂风肆虑,食物进不来,大人小孩时常饥肠辘辘。原本年纪轻轻的他们,脸上早已刻满时间的风霜,岁月狠狠地打在他们脸庞,留下深入沟壑的皱纹,让人看见后都忍不住落泪。
王继才夫妇为守好开山岛,尝遍人间冷暖,记得有一次儿子王志国即将出生,海上寒风呼啸,一望无际的海面上没一只船出没,内心焦虑、束手无策的他,只能通过对讲机连线对岸的妇产科大夫,教他接生,他用一把开水烫过的剪刀,剪断妻子与儿子连接的脐带,儿子就这样呱呱坠地。为照顾年幼的两个孩子,他只有对不起大女儿,无情地中断了大女儿的学习生涯,看着大女儿双眼蓄满伤心的泪花,在骨肉亲情面前他是如此的揪心,但一切得为守岛戍边让路。在母亲人生的弥留之际,生为人子的他,本该侍奉在母亲身旁尽孝,可是母亲离世时,他都未能见上最后一面是他人生最大的痛。他平时守岛工作繁忙,他答应大女儿:“等你出嫁的那一天,爸爸一定牵着你的手,让你幸福地走进婚姻的殿堂。”可是大女儿结婚的那一天他没如约而至,为守护好开山岛,这一庄严的神圣使命,他不能离开,只能在岛上抚摸着自己与女儿的合照,任由泪水爬满深陷的眼窝。一个人静下来时,他觉得自己这一辈子上对不起年迈父母、下对不起妻儿,夜深人静,常常偷偷一个人躲在墙角一隅哭泣。
王继才不论狂风爆雨,32年如一日早晨5点升国旗,早晚巡逻是他每天必不可少的规定性动作,他觉得在祖国的土地上只有每天冉冉升起鲜艳的五星红旗,才是祖国的土地,以防止别国人前来破坏。为避免夫妻俩巡逻不掉下悬崖,用一根绳子系对方的腰上,以防有一方摔下悬崖,在驻岛巡防的这些年月里,王继才曾多次滚下悬崖摔断三根肋骨,有人用美色、金钱诱惑他都不为之动容,甚至有违法分子威胁他的生命,王继才临危不惧,因为脚下是中国的国土,他必须誓死捍卫。
王继才用年仅59岁的青春岁月生动诠释了对党和人民海防事业矢志不渝的忠诚,在病危时,他最牵挂的仍然是开山岛和祖国海防事业的安全,他的一举一动正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争做神圣国土的守护者”的生动实践。儿子王志国和女儿王相在父亲谆谆教导下,父亲离世后,接过父亲守岛戍边的接力棒,继续用自己年轻的生命捍卫党和国家海防安全。我们身处雪域西藏的边防战士和其他各族儿女将牢牢铭记习近平总书记对我们的殷殷嘱托,让王继才英烈守岛为国、无私奉献的戍边精神在雪域高原薪火相传,现在西藏各族群众竞相争做戍边卫国的先锋,竭尽所能守护好祖国边疆的一草一木,以自己实际行动来报答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我们的特殊关怀。
观后感
篇13:《孤岛32年》观后感
一朝上岛,一生卫国。王继才的一生,是以孤岛为家,与海水为邻,和孤独做伴的一生,他和妻子把青春年华献给了祖国的海防事业。1986年,也是在7月,26岁的生产队长兼民兵营长王继才接到任务,第一次登上这个无人愿意值守的荒岛,人们都说,去守岛就是去坐“水牢”,但王继才最终决定服从组织安排,留了下来。妻子王仕花不忍丈夫一人受苦,选择辞去工作,和丈夫一同守岛。整整32年,夫妻俩过了20多年没有水没有电,只有一盏煤油灯、一个煤炭炉、一台收音机的日子。台风大作,无船出海,岛上的煤用光了只能吃生米;没有人说话就在树上刻字或是对着海、对着风唱歌;没有人接生就只能丈夫自己接生;植物都不能在岛上存活,一斤多的苦楝树种子撒下去只长出一棵小苗;儿女在岸上无人照看,家中失火导致孩子差点儿丢命;大女儿结婚时,化了5次妆都被泪水打湿,进礼堂时,一步三回头,可父母却迟迟没有来……生活虽然苦,心里虽然苦,可王继才夫妇几十年如一日守着小岛,升旗、巡岛、观天象、护航标、写日志……每天的巡查日志堆起来已有一人多高,每个凌晨五星红旗都会冉冉升起,每次遭到上岛犯罪分子威胁甚至殴打也从不屈服。为了守岛,夫妻俩尝遍了酸甜苦辣,32年,11680天,枯燥、孤独、无助,每一天都重复着相同的日子,但王继才心中有一个信念:家就是岛,岛就是国,守岛就是卫国。
当王继才夫妇守岛事迹跨过黄海海面,伴随着各级媒体广泛宣传报道,人们才知道了开山岛,认识了王继才和王仕花,来自各方的关切也越来越多。岁月流转中,开山岛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岛上的情况越来越好,太阳能和风力发电解决了用电难题,电视机、空调等家电一应俱全,6间旧营房做了重新整修,盖上了卫生间和浴室。夫妻俩在岩缝间的“巴掌地”里种活了青菜,栽活了100多株小树苗,把石头岛变成了绿岛。可就在这个和当年上岛时一样炙热的7月,老王却永远离开了。
每次上岛,我在船上,总能远远看到王继才那身迷彩越拉越近,船还未靠岸,他就冲着我招手,岛上那面鲜亮的五星红旗,依旧在夫妇俩身后迎风飘扬。
“以岛为家,苦而乐哉。”岛上房间的门楹上,新贴了副对联,夫妻俩拉着我往后山走,说是要让我看看岛上的新面貌。沿着嶙峋的山岩拾级而上,在小岛岩缝间的“巴掌地”里,竟整整齐齐地长着几排青菜!转眼一看,旁边几株瓜苗也探出头来。王继才说:“我把岛上的泥土聚集到这里,好生‘服侍’,终于在岛上种上了菜。”王继才负责种菜种瓜,王士花则忙着种树。不久前,她刚栽下了50株苦楝树的树苗。“没想到今年竟然成活了16株。”王士花笑着朝我“显摆”,说自己之前花了大半天走遍小岛,把成活的树苗数了个遍:“现在岛上有132棵树了。”
从岛上的灯塔往下看,光秃秃的小岛真是多了许多绿意,夫妻俩在海岛生活的苦涩中探索出乐趣来:用心栽植的小树苗、用水泥修筑的硬化路、两只活蹦乱跳的小白狗应了王士花那句“你们看这是岛,我们看就是家”。
向王继才、王仕花夫妇致敬!!!
【《孤岛32年》推荐观后感】相关文章:
1.生命的孤岛散文诗
7.观后感
8.观后感.
9.边城观后感
10.《万里长城》观后感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