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读后感:书与感800字
“狗唛”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初二读后感:书与感800字,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后的初二读后感:书与感800字,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篇1:初二读后感:书与感800字
正如赵丽宏所说:“一个时代的优秀文学作品,是这个时代的缩影,是这个时代的心声,是这个时代千姿百态的社会风俗画和人文风景线,是这个时代的精神和情感的结晶。优秀的文学作品,传达着人类的憧憬和理想,凝聚着人类美好的感情和灿烂的智慧。”人类成长进步的路上一直有书香陪伴。
书籍,是人类成长进步的见证,他承载了人类绚丽多彩的文化与智慧,酝酿着人类五味杂陈的情感,证明了人类的进步起源,书存在的重要性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
让我记忆最深刻的还是那本封面呈鲜红色的书……《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是以贾府兴衰和贾府后代凄美的爱情故事为基础的一本言情小说,与其他小说不同,《红楼梦《以贾宝玉的角度给世人展现出了封建制度的枯燥乏味,当时人们对荣华富贵的向往以及古代妇女的悲惨命运,并揭示了清王朝的封建腐朽以及世事的变化无常。
当年堂前的吟诵海棠,中秋的吃蟹赏菊,雪中的赏梅吃鹿肉,元妃大观园省亲时是多么得繁华诗意有趣,可是如今一切皆化为泡影,这不禁让人感叹。中秋佳节”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的谶语终成真。眼看他高楼起,眼看他高楼塌,人去楼空,只剩一片荒芜之地,可叹世事变化之大,正如
初二:江未
篇2:旅游书读后感800字
曾经拜读过巴金先生的《家》、《春》、《秋》、《寒夜》、《憩园》、《春天里的秋天》、《第四病室》等作品。对作家以探索青年人追求理想和信仰的道路,揭露封建家庭制度的弊害,以及对社会专制制度罪恶愤概而共鸣。先生的描写热烈真诚,文字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尤其对生活中的小人物,深感同情和怜惜,表现出深厚的人道主义,不禁使人掩卷而思。
一直以为巴金先生的作品都是大部作,近期在博悦读书会的组织下,我们又拜读了巴金的《旅途随笔》散文集,它是继《海行杂记》之后又一部重要游记随笔集。此部随笔集犹如一杯清茶,粗读略显清淡,而细品则在脑海勾勒出中国三十年代半殖民地半封建南方几省的空间形态、历史风貌和民众生态。
巴金先生年轻时是信奉无政府主义理念,在当时中国黑暗专制白色恐怖的统治和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咄咄逼人战争阴云笼罩下,借助劳动实践和民众教育等方式来推行无政府主义,其社会乌托邦设想显得尤为幼稚和无奈。在随笔集《西班牙梦》的记叙中,我们就可感略到一位远赴西班牙参加革命的青年朋友的经历,并将投身暴力革命的无政府主义者和久居书斋的无政府主义者进行对比,得出“从革命民众的行动里学到一点东西,其真确性总要比那些玄学的产物高过若千倍罢,这样获得的知识总要比从书本中得来的知识宝贵过若千倍罢”的感想。
许多普通人外出旅游和度假不外乎游山玩水,吃喝玩乐,从感官上和舌尖上得到满足。而巴金先生在序言中将旅行动机的自我展示方面,称述为一场知识分子走向民间的旅行,他写到“我并不是因为喜欢‘名山大川'才开始旅行的,虽然我也很想知道各个地方人民的生活状况。”,其实是表现出三十年代知识分子对社会现实的关怀。通过朋友的安排和招待,巴金重新评估了友情、道德和社会关系的价值。因此,在《朋友》中,写出对朋友的感激之情,“友情这个东西在我过去的生活里,就像一盏明灯,照彻了我的灵魂的黑暗,使我的生存有了一点点光彩,这盏灯就是友情”。在随笔集的再版题记里再次写道:“这本小书是为朋友们写的。它是一个纪念物。但它也是一个凭证。我诚心地把它献给朋友。他们可以留着它,看几年后我是否会违背书中一些约言,去做一个朋友们所鄙弃的人”。
篇3:旅游书读后感800字
巴金是“一代文学巨匠”、“语言大师”。《旅途随笔》巴金先生的第二本游记,它记录了巴金先生一九三三年南方旅行的见闻,也写了他对朋友们的感激之情。这里的“南方”是指香港、广东、福建等地,通过巴金先生的笔,我们追随他的足迹,看到20世纪30年代中国南方一带的社会剪影。
有幸两次参加了博悦读书会组织的关于这本书的品读。第一次,在巴金故居的藏书楼,那个静谧的夜晚,我从教师的角度,谈了对于作品《鸟的天堂》,我的阅读感受和教学这篇课文时的一些设计。第二次我们在很雅致的茶馆——遇到你要的时光,大家都穿上了中装,戏称穿越到了民国时期,我们在书香茶香中再次感受巴金先生的文字的魅力,也分享了自己旅行的一些趣事、囧事、感人的事。
当我喜欢一部作品时,我会更愿意去靠近作者,了解作者。我在想象着巴金先生写书的时候,和旅行时的心情,他出发旅行的初衷。特别开心的是巴金先生本人为书作序,于是在序里我找到了所有的答案。看着序言,旅行是在一九三三年,心里快速地做个减法,那年巴金29岁。年轻的他带着一颗爱朋友的,感恩朋友的心出发的。这序就像他打开心扉,写给朋友们的一封信。
序中写道:“在这个世界上我并不是孤独的,我有朋友,我有无数的散处在各地的朋友。 我常说我是靠朋友生活的,这并不是一句虚伪的话......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句:我是靠着友情才能够活到现在的......”
读着这样的肺腑之言,喜欢文字涂鸦的我深有感触,没有爱和感恩,生活中的很多美好是发现不了了。
序中先生谈到旅行的目的,他说“朋友们给我的东西的确是太多,太多了。然而我拿了什么东西报答他们呢?我是一个心地贫穷的人,我所能够献出来的,就只有一些感谢的表示。所以我要到各个地方去看朋友们的亲切的面孔,向他们说一些感谢的话,和他们在一起度过几天快乐的时间......”我并不是因为喜欢“名山大川”才开始旅行的,虽然我也很想知道各个地方人民的生活状况。
所以巴金先生这次是感恩之旅,但是正是这场知识分子走向民间的旅行,让我们看到了当时底层人民的生活和当时的社会风貌。
看完序言,看到了巴金先生的真心和感恩,看懂他这次旅行的初衷,随后我们跟着他的《旅途随笔》出发吧。
人生旅途也让我们带着真心和感恩去发现更多的美好和感动。
篇4:旅游书读后感800字
“下面是山谷,谷里长满了丛丛的绿树;我们再望过去,还看见一片浅蓝色的海水,海水平静,三四只帆船点缀在那里,像几个黑点。远处是一些岛屿,最远的颜色最淡。天也是浅蓝色,天边有云。有时候望过去,我很难分辨出天和水的界限,云和岛的界限;天和水差不多,岛屿又很像云。”这是巴金在《旅途随笔》中用质朴的文字、诗意的笔调,生动描写1933年初到香港看到的景色。这也是我眼中,车鹏飞笔下水墨画《湖天春晓》里的景色,由近及远色彩由深到浅,风景由清晰到朦胧。诗意盎然又意趣横生,有异曲同工之妙。
作为蜚声中外的文学大家,巴金的小说脍炙人口、震撼人心。巴金的散文随笔也是独具匠心、情景交融,不同凡响。年年岁岁景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巴金来到香港的前一年,经历了熟悉的上海被日本人轰炸的惨景,对上海的回忆时时折磨着他。香港,对少年时的我而言,是一个遥不可及的地方,是地图上用括号特别注明被英国占领的地方。,当我踏上香港这片土地,白天在太平山山顶上眺望香港全景,晚上在璀璨的灯光中夜游维多利亚港,虽是初次来到,却是感到亲近。可能它和上海有过类似的遭遇,并且都属“东方之珠”有关吧!
香港的山水依旧,香港的云海依旧。然而行走在此景中的人感受到的心境不同。当年的巴金是“我每走到一个新地方,就像回到我那个在上海被日本兵毁掉的旧居一样。”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沉沉的乡思哀愁、浓浓的家国情怀。如今,我们穿行于香港的高楼大厦之间,好象穿越了时间隧道。全然没有了巴金那个年代对战争的担忧和阴影,而是看到今日之香港,人们以更快的节奏,谱写着多彩生活之曲!
篇5:美德书读后感800字
记得肖复兴说过“读书,可以寻找一块洁净地的宿营地,能安置我们的灵魂,可以寻找一方明亮清澈的夜空,让我们的梦能毫无顾忌的尽情的飞翔。”这段时间以来,我阅读了大量的书籍,其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美德书》。
这本书让我逐渐的走向了光明美好的道德世界,也让我从一个个有趣的故事中认识到了道德的所在和它的价值。本中书通过了很多的神话故事以及诗篇,还有寓言、童话等引人入胜的丰富内容,让我充满好奇心,睁开了秩嫩的双眼,展望人生中的道德观。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它拥有许多传统美德是中国人民最宝贵的财富。看了《中华美德故事?俭朴篇》里有一个春秋时鲁国宰相季文此文来源于文秘写作网的故事。我觉的季文此文来源于文秘写作网虽身居高位,却以俭为荣,他穿的是久洗的旧衣;吃的是普通饭菜;住的是简陋的屋此文来源于文秘写作网;坐的是瘦马破车。他还经常叮嘱家人说:“不要讲排场,搞浮华,有粗茶淡饭吃喝,衣服不脏不破就好了。”在他三十多年的宰相生涯中,保持着一贯的节俭作风。要知道,节俭难,而三十年如一日地节俭更难,更何况是堂堂一国之宰相呢!
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往今来,无数历史名人以他们的光辉榜样赋予“节俭”更丰富、深刻的意义。唐朝的魏征是历史上有名的诤臣,曾先后二百多次上书指谪唐太宗的过失,他提出欲“求国之安”必“戒奢以俭”的观点。___身为将军,经手的款项数以百万计,但他的财产却只有几件汗衫和破袜此文来源于文秘写作网;骁勇善战的抗日将军左权,更以一段“将军补鞋”的故事被传为佳话。
这样的例此文来源于文秘写作网还可以举出许多,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即身居显赫之位而以俭为本,以俭自约,读后不由令我们肃然起敬。正是这无数事实,证明了“节俭”是人们不可或缺的美德。“戒奢以俭”是“修身齐家”必不可少的一个要诀,更是“治国平天下”必不可少的“法宝”。一个人一个企业乃至一个国家,如果想有所为,就决不能只顾装点自己的生活,把奢侈享乐作为目的,而必须以勤俭朴素作为自己的道德准则,并且身体力行。
还记得看过这样一篇文章说是我国有个考察团访问日本,参观了日本屈指可数的大财团“丰田”公司。细心的参观者发现卫生间里每个抽水马桶的水箱中都放有几块砖,十分惊奇。公关人员见到客人面带异色,笑着解释说:放砖是为了缓解水流速度,节约用水量。节俭,是丰田公司事业成功的一大因素。在水箱中放砖头,按中国人说法算是十足的“小家此文来源于文秘写作网气”,而日本丰田公司正是靠这“小家此文来源于文秘写作网气”发“家”致富,走向成功,成为国际知名大企业的。
“勤俭自强”是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之一。所以我们做教师的不能只喊着要学生们弘扬美德、勤俭节约;要让勤俭节约成为他们的生活习惯,影响他们的一生。
篇6:美德书读后感800字
中华美德,是每一个中华人民都必备的;中华美德,也是中华民族千年以来传承的不朽文化,可以说,中华美德是中华人民的象征、特点。
中华美德有许许多多,尊老爱幼就是美德,懂得助人为乐就是美德,懂得无私奉献就是美德,当然,懂得与他人分享更是一种美德。回想中华上下五千年,还 真有着名人和他人分享的故事呢。相信“孔融”这个名字大家不陌生吧,他的故事应该都耳熟能详吧——东汉鲁国,有个叫孔融的孩子,他很懂事也很好学。他有五 个哥哥和一个弟弟,兄弟几人相处得十分融洽。有一天,孔融父亲的朋友带来一盘梨给孔融兄弟们吃。父亲让孔融分梨,孔融看了看盘子中大小不一的梨,他毫不犹 豫地拿了一只最小的梨子。爸爸看见孔融的行为,心里很高兴,于是他故意问孔融:“盘子里这么多的梨,又让你来分,你为什么不拿大的,偏偏只拿一个最小的 呢?”孔融回答说:“我年纪小,应该拿个最小的,大的应该留给哥哥吃。”爸爸接着问道:“你弟弟不是比你还要小吗?照你这么说,他应该拿最小的一个才对 呀?”孔融说:“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应该把大的留给小弟弟吃。”《孔融让梨》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懂得与他人分享。
读了这个故事,我觉得分享是快乐的。假如你一人吃大餐,虽说你觉得大餐很美味,但是你是独自一人品尝,少了一位和你一起享用的伙伴。你们两人共同享 用,一起聊天,说说笑笑,多开心!假如你和别人在争抢某一样食品,争得面红耳赤的,那你们何不共同享用呢?所以,有时大家在一起分享,会别有一番风味的!
人们为什么需要美德?因为拥有了美德,社会会更加美好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会更加融洽。美德从哪儿来?美德从生活中而来。你给了乞丐一元钱,你拥 有了“助人为乐”的美德;你在公交车上起身给老人、小孩让个座,你拥有了“尊老爱幼”的美德;你把东西和别人一起分享,你拥有了“懂得与他人分享”的美 德……
读了这个故事,我更近一步地认识到“要懂得与他人分享”,因为“分享是快乐的”。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我一定会懂得与他人分享!
弘扬中华美德,引领幸福成长!
篇7:美德书读后感800字
我们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在浩翰的历史长河中,出现了许许多多可圈可点的历史人物。这部书通过一个个历史人物故事,向我们展示了勤奋好学、热爱祖国、自强不息、诚信不渝、勤劳节俭、尊师敬老等种种中华传统美德。
书中《勤奋好学》篇讲述了一些历史人物勤学苦练、刻苦读书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我印象最深的是孔子,他是个大思想家、教育家,也是一个谦虚好学的学生。他向师襄子学琴,同一首曲子,他不停地练呀练呀,连续几个月,从清晨练到深夜,手指尖都沁出了血,最后终于领悟到乐曲的深奥之处,连老师也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战国时代的纵横家苏秦每次读书到深夜,倦意袭来时,就拿起锥子狠扎自己的大腿,他发奋苦读,使学业大进,终于成功地说服六国君主,合纵攻秦。还有西汉大学者匡衡凿壁借光、元代大画家王冕痴狂学画、明朝文学家宋濂抄书苦读,等等。
这些故事我很喜欢,也从中知道了一个道理:只有勤学苦练,付出艰辛的汗水,才能获得成功。历史上那些很有学问、事业辉煌的人,都具有勤奋好学的优良品德。他们在生活很困难、条件很恶劣的情况下,能够咬紧了牙关,克服许许多多的困难,以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刻苦读书,这难道不是我们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学习和发扬的传统美德吗?勤奋好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具备的品德。我们在学习科学文化的过程中,要发扬孜孜不倦、勤学好问的精神,才能读好书,才能自强、自立,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我对匡衡凿壁借光这个故事印象极其深刻。匡衡是西汉著名的经学家,他一直很勤奋,可是由于家境贫寒,家里买不起灯油,一到晚上他就无法看书。但是他天生非常聪明,他灵机一动,想到可以借助邻居家的灯光看书。于是,他在墙角偏僻的地方处凿了一个小小的窟窿,顷刻间,灯光流入房间,匡衡连忙凑到那一小块宝贵的亮光处,专心的看起书来。从此以后,他白天看书,晚上就盘腿坐在地上学习。他博览群书,终于成了一代学者。
中华民族的强大就是因为无数勤奋刻苦的人成就了自我,进而成就了国家,年轻的学生也一定要重视学习,打好基础,为中华民族的昌盛而努力学习。
“书山有路勤为径”,我们只有艰苦跋涉,奋勇攀登,才能到达一个又一个知识和品德的高峰!
篇8:科技书读后感800字
科技书读后感800字
浩瀚的宇宙,神秘的地球,以及那些目前为止人类尚不足以弄明白的事物总是像磁铁般地吸引着有着强烈好奇心的人们.无论是年少的还是年长的,人们总是去不断的学习,为的是能更好地了解我们周围的各种事物.身为二十一世纪新一代的青年,我们有责任也更有义务去学习,了解,研究我们所处的环境.为此出于强烈的好奇心,利用暑假难得的机会我认真地读了霍金先生写的《时间简史》一书,读完之后掩卷长思,细细的领略其中的哲理,让人耳目一新.
就我而言,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唯物论者,对于那些神怪之类的说法很是反感,而对于能用科学理论解释奇异事物的书刊杂志便很感兴趣.对于霍金先生写的这本《时间简史》便很是有一口气看完的冲动,但是由于自己认知水平有限,不得不一字一句地慢慢理解,可仍然还是有不少地方弄不明白.也难怪就连霍金先生在某一场合也曾说过,能够读懂全书的每一句话的人,就已经够格攻读引力物理博士学位了.虽说只学到了点皮毛,但对自己的知识面还是个很大的扩充并对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了不小的提高,这让我不觉得对霍金先生深厚的学术造诣敬佩不已.首先,这本书是以普及科学知识为目的的著作,他教会了我们如何正确地看待世界以及我们周围的许许多多的奇异的事情,让我们学会了用科学的眼光来看待事物,而不是遇到难懂的事物就盲目的相信迷信之类的歪理邪说.任何事情的存在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就比如人人讨厌的蚊子,我想没有一个人会同意上帝创造蚊子这种生物,但是它又的确是我们地球生物圈中的一分子,肯定有它存在的道理,我们不能因为自我的关系而剥夺另一种生物存在的权利.看待事物要用科学的眼光,同样对待学习我们也要用科学的方法.怎么说呢,科学史上的每一个重大发现无不都是科学家们大胆假设小心论证而发现的,因此在学习方面我们也应该贯彻这种思想方法,不仅是在学习计划的制定上而且也应该在学习方法的应用上.一个周全的严密的学习计划对于学习的时间安排是十分合理的,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是有句谚语,“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而好的学习方法,将有助你的听课,自学,以及课后的复习,预习,这些对于大学生而言是相当重要的.更重要的.是,如果我们能养成这样一种好的习惯,对于将来工作会有相当大的帮助.今后的社会是一个快速发展,信息广泛交流的人才展示平台,而严密的思维逻辑以及科学的做事方法便是其中的两件法宝,可以帮你在茫茫人海中脱颖而出,在人生的舞台上尽情地展现自我,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其次,过去我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任何事情我都把它想得很完美.因此很长一段时间,我对那些试图证明世界绝对准则的文章很感兴趣.尤其在学习方面体现得相当明显,对于我而言,每学到一个新的知识的时候,都感到莫名的兴奋,因为他们能用很简单的几个公式来指导我们生产和生活方面的种种问题,感到很是神奇,因此对科学家们很是崇拜.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丰富,才发现世界远不是我想象得那么简单,几个“公式”就能涵盖.概括的来说,简单中孕育着变化,而变化中又体现着规律.人们总是在不断地,想方设法地去寻找那“隐藏”的规律.很幸运的是,某些规律被我们发现了,但更多的还是未知的事物.世界到底有没有绝对准则 还是仅仅是个巧合 所有的问题我们目前尚还不得而知.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们不断的探索才有可能解开这一个一个的谜团.而对于我们来说,它给我们的启发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就像是学习,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你无法在学习上达到最高峰,因为没有最高峰.你有的只能是不断的去和别人竞争,和自己较劲,唯有此你才能在自己的学习上取得好成绩.同样,工作中也是如此,成功的企业者他们比平常人多的就是一个强烈的竞争意识.在当今激烈的社会环境下,“适者生存”,谁都不想被社会所淘汰,谁都想有所作为,那么竞争就在所难免,这也会不断的促使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一举两得.
再次,就是读完了全书之后,脑中一直萦绕着许许多多的问题.宇宙到底有没有过大爆炸 宇宙到底是否曾经是一个无限小的点 宇宙到底是不是在无限的膨胀还是最后会坍缩,还是最后趋于稳定 宇宙到底在时间上要不要有个开端 宇宙是无限的还是有尽头 到底广义相对论正不正确 人类到底还能在创造出什么样的理论去解决什么样的难题 人类能否发明出时光机回到过去或是来到未来 2222年人类的科技又将会达到什么样的地步 人类最远能到达宇宙的什么地方 黑洞到底是什么样的 难道光速真的就是速度的极限,以致于黑洞成为人类无法逾越的鸿沟 物质的最小部分又是什么 ……所有的问题接踵而来,让人应接不暇.但是这种种的问号又是那么的有趣,那么的吸引我们的目光,让人浮想联翩.可能这一切一切的问题,你或许现在就能给出一个“满意”的答案,可是谁又能知道,你给出的答案或许就像是从比萨斜塔上落下的那两个不等重的铁球不同时落地的“真理”呢 可能仅仅在当时的情境下被人们所认可,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将会有更多的伽利略站出来,告诉你不是这样的;也会有更多的哈勃望远镜向你展示,原来宇宙真的并不像你想象中的那样,而是真真切切的正如你眼前所视,此时你可能会有所迷惑,到底什么才是真理 没有人能给你一个满意的答案,正如没有人能预测你的未来会怎么,一切都要交给时间.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人类就能进行太空旅行,或许仍然在浩瀚的宇宙面前无所适从……
最后,从这本著作中,我深深的了解到科学上的很多重大的进展都是许多伟大的科学家们不盲目的追随权威,而是有自己的思想和见解,有时甚至冒着生命的危险,提出自己的理论,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对于现今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社会,大学被赋予的历史使命将不同于往,它肩负着培养出下一代有着卓越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可以说今后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将更多的是人才之间的竞争,不管是从经济方面还是武力方面,以往的传统观念将不利于更快速的发展,有时甚至会起到阻碍的作用,因此创新将是今后发展的又一个新的历史潮流,我们国家只有站在风口浪尖,紧握乾坤旋转,才能永久的屹立在东方.这样的历史使命对于21世纪的大学生而言是不可推卸的,首先应该很庆兴的是我们赶上了这样一个好的时代,有这样一个好的环境来进一步求学,拓展自己的知识,开阔自己的眼界,活跃自己的思维,培养自己的能力.其次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样一个好的条件来努力学习,在学习方面我们也不应该盲目相信课本上的条条框框,而是带着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见解来求知问道.我们也应该多多向老师求教,毕竟老师的知识和阅历还是很丰富的,这对于正处在年轻气盛的我们而言是弥足珍贵的.要成为未来的建设者,书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应该多多读一些课外杂志,多学一些知识,对于自己的提高也是极其有好处的.同时在校学习的期间我们也应该逐步的走进社会,感受社会,了解社会,这对于将要走进社会的我们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的,这也能更真切地给我们有竞争的意识,培养自己多方面思考问题的能力,亦即创新思维的培养.
一本好书不仅能教给别人知识,更主要的是能让读者有所思有所感,《时间简史》就是这样一本让人有所思有所感的好书.而对于这本书的作者霍金先生,我更是被他的人格魅力所折服,他的生平是非常富有传奇性的,在科学成就上,他是有史以来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他的贡献对于人类的观念有着深远的影响.然而他的贡献竟然是在他之久被卢伽雷病禁锢在轮椅上的情况下做出来的,这才是真正空前的——他将不可能变成了可能.身体的不幸让霍金体会到了地狱般的煎熬,然而他却以孜孜不倦的科学精神在自己的地域中缔造了人类的天堂.不幸中的大幸,正如霍金本人自述:“幸亏我选择了理论物理学,因为研究它用头脑足矣.”这正证明了约翰·弥乐顿的名言:“头脑是他自己的住所,他在其中可制造地狱的天空,也可制造天堂的地狱.”
篇9:《与时光书》读后感
《与时光书》读后感
《与时光书》读后感文/许凯老师
时间都去哪儿了?时间是你我亲密的情人,抑或是你我绝好的对手,我们从第一声啼哭开始,时间就站在我们的对面,不偏不倚,不激不愠,不声不响,不离不弃。
有时候隔着一纸空气,在壁上哒哒哒地敲门;有时候怒放在玉兰花的蕊心,不管有没有人驻足;有时候像钙一样流失,多喝牛奶也难补上;有时候成土里发芽的梦,等待雨露的滋润;有时候像肋间疼痛,封闭针也无效;有时候是联合收割机,在合适的时间收割合适的对象;有时候是一面镜子,面对面的裸露真实。无论是对面迎面侧面还是背面,说无形就无形,说有形又有形。它们像一团光,照亮我们;也像一片黑,笼罩住我们。
与时间的自由搏击,是你我能理解这个世界之后,便开始了的作业。拆解时间,在它们的浩瀚里试图找到更多金矿甚至钻石。但时间却是冷漠的,也是小气的,金矿越挖越少,钻石越来越贵。
与时间的对抗,或许该摆低姿态,放平心气,不卑不亢,不怨不艾。(www.fwsir.Com)时间挖出的坑,总想把你我轻而易举地陷下去。而我们,是否可以找出它们的破绽,或露出的马腿?
筑自己的城堡,种自己的'花园,品自己的风味,展自己的光彩。在时间的延长线上,不妨做一朵迎春花样的细小花朵,管他有没有人来欣赏采摘。如此,当时间再给我们一记无情的后手拳,我想,我们还是那个顽强站立的人。
篇10:《与妻书》读后感
“吾至爱汝,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赴死也……”这是林觉民在起义前一晚忍痛写下的《与妻书》被誉为“天下第一情书”。这是林觉民与陈意映深情而凄美的爱情见证。
了解他们的故事后,所有人都会为他们彼此的爱而动容。他们之间本可一起白头偕老,只可惜“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腐败、混乱的国家燃起了林觉民的一腔爱国热血,决心参与起义。林觉民到日本留学,两人只得隔海相望。怎奈松岗明月三千里,天不许归期!
可惜世人心结难解,哭了无数有情人。两人相隔两岸,越是不见,越是相见;越是相见,越是不敢……陈意映于林觉民来说是何等重要。千头万绪,不必言明,她已是他红尘中牢不可破的牵绊。所以出于他对她的爱,让他敢于英勇就义赴死。
于是,那个人就这么走了,除了思念和回忆,什么也没留下。死前的一个晚上,他最牵挂的,还是他的意映,正照应了那一句话:你还会在我心里,但我不会在你身边。她朝思暮想的那张脸,那个人,终究是见不到了。流年就是那样无理残忍,稍有踟蹰,它就偷梁换柱,叫人撕心裂肺,再难回头……
人情纵似长情月,算一年年,能得机会圆?或许民国时期的爱情大都是这般……既称尘缘,便似喧嚣,来尔复往,不可追矣。
老舍先生说:“从前车马很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从前没有胭脂,女子的脸也只为心爱的人而红。”林觉民也是如这般,爱一个人,用了一生;用了一生,爱一个人。也许在林觉民死后,陈意映也曾幻想他还在身边,两人对着月亮一起细想……只可惜早已天各一方。
缘长可,短可。盈盈浅笑,翩舞惊鸿,难抵心中离别愁。君忧妻悲情难诉,借酒浇愁心尤苦,卿深夜楼阁人影孤。不知世间何人影成双……墨砚成空,残烛摇曳把相思尽数焚去,随风飞过万丈尘寰,古松刻下的往昔,终成了断不尽的飘摇跌宕。
白首深情是岁月的善举。于是时间奔流,得以见证人间在漫长岁月里所有的永恒与不朽。
篇11:《与妻书》读后感
读了林觉民的《与妻书》,让我再次感受到了爱情的真谛,我感觉把它评为“中国第一情书”当之无愧,读完《与妻书》才让我真正体会到什么叫“没有完美的爱情,只有经典的爱情”!虽然他们的爱情如此短暂、如此悲惨,却足以令世人为之流泪!
不会不记得那一篇写在白手帕上作别的遗书,好男儿为国抛头颅、洒热血,奔赴刑场的前夜,用最浓的情意,写下对妻子全部的爱恋。“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每每读至此处,喉头便被噎住,忍不住眼眶就红起来,通篇都是“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的缱绻情长,在血色腥风中,开出一朵绝美的情花。
不是不爱,是太爱,爱到不能同生共死。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陈意映之前是尽知丈夫的危险,不舍得独活的,然而,她终究还是孤独的活下来,为了林觉民留下来的那个遗腹子,一个人,在剩下的岁月里,将短暂的欢爱,咀嚼成苍白的回忆。她的余生,永远被定格在193月11日的一篇《与妻书》,是林觉民人世的绝笔,是陈意映苦难的开始,她的一辈子,从此就延伸于数不完的夜和载沉载浮的凌迟中,永生永世,为那个名字辗转不眠。想来,陈意映不是没有怨的。若能与林觉民同赴黄泉,对她而言该是件幸事,至少也是种解脱。而她不能,她只能将青春一点点放于寂寞中褪色、老去,把缱绻的一时,当作被爱的一世。寂寞越深的时候,回忆就越清晰,残酷就是这样冰冷的一把刀、一根刺、一张网、一道墙,生生将灵魂抽离,看青丝变白发,红颜成黄花。只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十四个字,又怎能道得尽一个女子少年丧夫的苦痛和凄凉呢?
当然,林觉民也不是没有痛的,有谁会知道一个二十四岁的青年的灵魂在那一晚上经历了怎样的挣扎?有谁会知道他在那一晚上的复杂心情?恐怕没有人能够真正体会的到!但是,从一篇《与妻书》中足可以看出那晚上他经历了生不如死的痛苦,也可以看出一个青年革命者多情的一面。在没读《与妻书》之前,可能大多人会觉得林觉民就是一个一心为革命、根本不在乎自己妻子的.勇士,当读完了《与妻书》之后,我才发现,原来他并不是那样一个人,他也是一个有亲情、懂爱情的人,只是他太爱了,以至于上升到了对全中国人民的爱:“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爱汝至,所以为汝谋者惟恐未荆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卒不忍独善其身。”从中已经把他对全国人民的爱表达得淋漓尽致!怎能不说他是一个多情的人?
乱世中的爱情,终是不忍独善其身,也方显其爱之深,相思之切,然而最终却无法两全,国家不幸,个人之安逸又来自于何方?这是必然,但又是无奈的,生活在乱世之中,身为一名中国人,又能如何,为了革命纵使烦乱又怎样,倾吾所有又何妨?于是,为了全国人民能够安康,为了所有情人能够幸福,他毅然抛家弃子,勇于挑起救国救民的重担!当然不只是林觉民一个人,还有千千万万像他一样的革命者,他们如此舍小家,顾大家,除了责任,还有信仰!信仰让他们舍生忘死,信仰让他们不顾一切,信仰让他们无所畏惧,信仰让他们勇往直前!他们相信,中国革命一定会成功!战场上,血流成河,硝烟弥漫,他们穿梭在枪林弹雨中,他们无怨,亦无悔,无数的人倒在血泊中,他们倒下了,但在他们身后,又站起来了无数人,又有无数人前仆后继。他们只希望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人民的清醒,换来国家的富强!
就像宋庆龄所说的那样,中国是一只沉睡的狮子,可它已经沉睡太久了,现在是该醒过来了,是该重头收拾旧山河了!那种不齿于列邦,被轻于异族,任人宰割的时代终要结束!历史一页页的翻过,那么多的名字,轻轻蒙上了薄尘。然而,终究会有一个名字不会被我们忘记,有那么一段血色的爱情,冷凝成黛色的泪滴,挂在长满青苔的石头墓碑,见证血雨腥风中,两个人的生死契阔。只看那百年黄昏,褪色成黯淡的一页薄笺,空庭夜冷,十丈红尘转瞬就落成了青苔的记忆。
陈意映读书不多,但把手帕承载的情却读得淋漓尽致。如果我们能够体悟明白,人生有一段这种哭不出来的情,掩饰在作者生前死后已经交割清楚的前提下,我想二十四岁的生命一夜就会成熟,在刑场上的林觉民内心肯定出奇的平静,人格也无比伟岸。
《与妻书》形式上是一封家书,实际上是一篇感情真挚,说理深刻,感人至深的抒情散文。它反映了一个民主主义革命战士高尚的内心世界,表达了革命者的生死观和幸福观,体现了革命者无私奉献的大无畏精神,他们相貌如玉,然而肝肠如铁,心底光明如雪,为了自己心中的光明,愿意为之而赴汤蹈火,万死不辞,还记得黄兴说的:“我们就是要用我们的血去浇灌自由之花”。林觉民也曾说过:“吾辈此举,事必败,身必死,然吾辈身死之日,距光复起义,必不远矣。”于是广州起义,于是武昌起义,于是辛亥革命,以至于新中国的诞生,没有他们就没有新中国,没有他们就没有今天全中国人民的幸福生活,是他们拯救了中国,是他们拯救了整个中华民族!古人说“人必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他们的死又岂是一座泰山所能衡量的!他们肩负了光复整个中华民族的伟大使命,是他们使九州大地燃起了希望的火花,是他们使九州大地又充满了生机,是他们使九州大地又充满了活力!他们是中国当之无愧的功臣!
篇12:《与妻书》读后感
《与妻书》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写给爱妻的绝笔信。我具体不记得第一次看到这篇文章是什么时候了,那时候由于阅历和情感的积淀肤浅,似乎也读不出什么味道。以后反复读过好几次,今天再读时,忽然意识到该写点什么了。
回想80多年前的那份真爱,我想只要是一个人,一个有血肉有情义的人,无不为这篇文章的真挚而动容,为这种至诚的大义之爱而感喟。
《与妻书》起笔非凡,书信的开头就表现出了作者高超的驾驭语言的能力。“意映卿卿如晤”,是这份绝笔信的开头。“意映”是作者爱妻的名字,即陈意映,而“卿卿”是作者对爱妻的尊称。“卿卿”二字一般是用于妻子对丈夫的尊称,作者用在此,可见对妻子的敬佩与尊重。林觉民是知识分子,曾东渡日本留学,归国后,在家人的介绍下,他和陈意映结为连理,二人恩爱情长,后因林觉民加入爱国同盟组织,常年奔波在外,不曾照料妻子,因而心中一直存在着内疚与亏欠。在今壮志未酬事业未竟之际,他不能忘怀的还是自己的爱妻,而爱妻的形象已超过了单纯的夫妻之爱,为了称呼他,他用了“卿卿”二字。此二字比“亲爱的”多了敬重,比“尊敬的”多了亲切。“如晤”即好像会面的意思。由于革命的原因,作者与妻子聚少离多,有时候好几个月不曾见面,今天在狱中恍若梦中一般,想起了爱妻的音容笑貌,好像看到了她的倩影,仿佛回到了爱妻的面前。当然这一见面就有好多话要说,要对自己挚爱的妻子说,而这些话是拖欠爱妻的,是以前从未说过的,在以前也是不可能说出口的,因为爱的表露永远都是在生离死别时。
这是一封家书,这是一封百年情书,但这又不是一封普通的情书、家书,字里行间闪烁着革命志士牺牲一已之利,“为天下人谋永福“的光辉思想和高尚情操。为了安慰妻子,为了使妻子能够理解他“以天下人为念”的博爱情怀,在信中,他反反复复地倾诉自己对妻子的真爱,说明正是将此至爱之情推及到天下人,所以忍心舍生取义的道理。作为妻子,她明白了个人“亲情”要服从革命需要的道理;作为妻子,她明白了为天下人幸福可以牺牲个人一切的道理。多么深明大义的妻子啊!
【初二读后感:书与感800字】相关文章:
1.《与妻书》读后感
5.感谢你初二作文
6.存在感读后感
7.读后感的感
8.年感读后感
9.夏感读后感
10.书读后感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