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读后感800字
“本阿弗莱克”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8篇《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读后感800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读后感800字,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篇1:《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读后感800字
读了《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一文后,我深有感触。原来,自己心目中的母亲河竟是一条祸河!
原来可以和江淮流域媲美的黄河,因植被缺少,人口增多,人类疯狂开垦土地、砍伐树木等种.种原因,而变化了。两千年间,竟决口了1500次,改道26次,折磨得两岸百姓叫苦不迭。
这篇文章令我想起了几年前,我在报纸上看到的关于黄土高原发生严重水土流失的一则新闻。我由衷地感受到了人类无限制开垦土地,破坏植被而造成的悲惨后果。现在,黄土高原已经光秃秃的了;可谁又能想到绿色曾是这里的主色调呢?风一吹,黄土高原上的黄沙弥漫大地,经过一波三折,这座高原的环境可以说是从天堂到了地狱。
黄河的变化为我们敲响了警钟,黄河因为人们的恶行,开始残暴起来。据资料显示,黄河原是人类的发源地,我们的祖先选择在这里生活是因为这儿气候温暖,景色秀丽,十分适合人类居住。可现在呢?这一切已经荡然无存,从古至今,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是黄河会年年冲破堤坝,残害无辜人民。作为一个中华人民,看着母亲河的种.种变化,怎能无动于衷呢?
这一残酷现实,反映了人们破坏森林的严重后果。在此,我想向全世界呼吁:“如果再不行动起来,保护森林。毁灭的不只是黄河,整个美好世界也会变得荒无人烟!”
篇2:《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读后感800字
总是听大人们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我一直想去黄河那里看一下,可是读了《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这篇课文,让我大吃一惊,原本在我心中美好的黄河,怎么会变成这样?
黄河在近间决口1500多次,改道26次,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苦难,黄河开始变得凶猛暴烈起来。据科学家研究,黄河发生变化有两方面原因。一是,自秦朝以后,黄土高原气候转寒,暴雨集中。加上黄土本身结构散,很容易受侵蚀而崩塌,助长了水土流失,使大量泥沙进入黄河。二是,社会原因。
长大以后,我要做一个科学家,把黄河治理好,关键是要把泥沙管住,不能让它随心所欲地流进黄河。要使人人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破坏森林是不折不扣的自杀行为,要合理规划利用土地,同时还要大量修筑水利工程。这样数管齐下,一定能防止水土流失。
那一天,黄河还会变成中华民族的摇篮。
篇3: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读后感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总是听大人们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我一直想去黄河那里看一下,可是读了《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这篇课文,让我大吃一惊,原本在我心中美好的黄河,怎么会变成这样?
黄河在近20间决口1500多次,改道26次,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苦难,黄河开始变得凶猛暴烈起来。据科学家研究,黄河发生变化有两方面原因。一是,自秦朝以后,黄土高原气候转寒,暴雨集中。加上黄土本身结构散,很容易受侵蚀而崩塌,助长了水土流失,使大量泥沙进入黄河。二是,社会原因。
长大以后,我要做一个科学家,把黄河治理好,关键是要把泥沙管住,不能让它随心所欲地流进黄河。要使人人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破坏森林是不折不扣的自杀行为,要合理规划利用土地,同时还要大量修筑水利工程。这样数管齐下,一定能防止水土流失。
那一天,黄河还会变成中华民族的摇篮。
篇4: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读后感
黄河,是祖国人民的骄傲,我们为拥有黄河感到荣幸。以前的黄河物产丰富,让人们享有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使人们长期在那儿生息繁衍,创造了灿烂的历史文化。
如今的黄河已变得脏兮兮,身上的服装已变黄,这都是人类不爱护环境,破坏森林,砍伐树木造成的,现在的黄河已变得像生命垂危的老人一般,形容枯槁,奄奄一息。在无奈的地下了头。我心中的黄河
黄河在无私的给人类做出了巨大贡献,可得到的这样的后果,可悲啊!所以我们一定要爱护环境,使黄河的悲剧不再重演,我们一定要爱护伟大的母亲河――黄河!
篇5: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读后感
今天,我学习了《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这一课,这一篇课文让我感触很大。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黄河在今年来的“表现”。在数万年到数千年前,黄土高原乃至黄河流域,自然条件是很好的,可与今日的江淮流域相媲美。可是,后来黄河变了,它开始变得凶猛残暴起来,折腾的两岸百姓叫苦不迭。黄河原本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而现在却成为了中华民族的忧患。据科学家研究,黄河发生变化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自秦朝以后,黄土高原气候转寒,暴雨集中。二是人口迅速增长,无限制的开垦放牧,使森林毁灭,草原破坏。
科学家们认为黄土高原地区应该坚持以牧,林为主的经营方向,并让人人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破坏森林是不折不扣的自杀行为。我们要爱护一草一木,而且要多种一些草,花,树木,要有限制地开垦放牧。我们要从小事做起,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只要我们保护好环境,我相信,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便会再一次地成为我们的摇篮。
篇6: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读后感
读了《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这篇课文后,我知道了:黄河虽然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但是,近两千年来,决口了1500多次,改道26次,使人大吃一惊。数百年前,黄河流域的自然条件很好,那时气候温暖,森林茂密、土地肥沃,简直是无可挑剔的!我们的祖先,才选择在这里生息繁衍。但是,后来,黄河变了,变成凶猛暴烈,使两边的百姓叫苦不迭。黄河,成了我们的忧愁。其实,问题还在于黄河底下的沙石,因为它们,使黄河的水位越来越高,导致河水泛滥成灾。
主要,还是因为气候变暖,黄土结构松散,是大量的泥沙进入了黄河。
二是人口很快地增长,植物被破坏,引起了严重的水土流失。读了这篇课文后,我想到土地肥沃、森林茂盛是最能使黄河堤坝不决口的。因为树,它有根,而且它的根很长,抓得很近,不容易被冲走。如果黄河的两边有一排树,像我们城市里一样,每隔几米,就有一棵树,基本上看不到东西。天长日久,树长大了,根抓地很紧了,土地肥沃了……黄河的水自然会好起来。因为,周围的树不仅绿化了环境,而且起到了防护林的作用,还降低了噪音,何乐而不为呢?还有,黄河的泥沙并不是说完全没有用,用这些泥沙可以加固什么建筑物,还可以在泥沙地下建底下隧道,多好啊!其实,这跟我们的城市也有关。随着科技的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房子啊,高楼大厦……越来越多,当然,房子是不可能在空中的,是要开垦土地的。土地被占得越来越多,开垦的荒地也多,那么造成的水土流失就越严重。因为水土流失多了,那么改道的次数也会越来越多,就会越来越频繁。科技发达了,但是,不能使黄河这些河流受到威胁,受到污染。因为如果像黄河这样,黄土高原的天然保护层没了,水肮脏了,我们喝什么呢?我认为,如果要改变黄河,使它恢复原样,就要朝持牧、林为主的经营方向,一定要保护大自然,保护森林资源,让黄河周边的植物尽快恢复。我相信,如果我们不去破坏大自然,而且人人懂得:破坏大自然是一个对自己不折不扣的自杀行为。在合理的利用土地。这样数管齐下,一定能实现防止水土流失,黄河变好的梦想。
篇7: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读后感
黄河是我国的第二长河。干流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24万平方公里。也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每年都有4亿吨泥沙淤积在河床中,致使河床每年平均增高10厘米,极易造成水灾。为什么黄河有这么多的沙子呢?我迷惑不解的翻到了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这篇课文。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黄河变化的过程,变化的原因及其治理的方案,告诉人们要保护大自然,保护环境,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黄河在数千年到数万年前自然条件是很好的,可是人们为了吃上饭就开垦荒地,越多垦荒,泥沙也就越来越多。
读了这篇文章,我觉得应该多种树,不能让水土流失,也应该保护这条伟大的母亲河!
篇8: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林林
1、了解黄河的过去和现在,知道黄河变化的原因及其内
在的联系,培养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2、理解“摇篮”“生息繁衍”“忧患”“植被”“水土流失”到 等词语的意思。
3、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4、朗读课文。
课文第二段写黄河的变化是教学的重点。
理解造成黄河变化的原因是教学的难点。
中国地图;小黑板。
第一课时
一、启
1.用电教手段出示有关黄河的画面,配乐,导言揭示课题:在我国广褒的国土上,一条条河流日益奔流着,从不停歇,它们为大自然弹奏着万物生机的交响曲,慷慨无私地哺育着两岸的人民。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关于黄河的文章。教师板书课题后学生述说课题。
2、学习本课要达到什么目的?请大家学习“学习要求”。
3.学生自读自学程序与方法,讨论安排学时。
二、读练一――自学程序与方法一、二、三
学生按平常整体理解课文的程序与方法自学,结合上下文理解字词,教师巡视、辅导。
三、知一
1.指导学生重点述说生词学习情况,教师加以点拨。
2.学生述说分段情况,说明理由,教师加以点拔。
(课文可分为四段。第一段是第1自然段,概括他讲黄河给两岸人民带来苦难;第二段是2、3自然段,讲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第三段是第4--6自然段,讲黄河变化的'原因;第四段是第7自然段,介绍设计治理黄河方案)
四、读练二――自学程序与方法四
1.教师提示学法:①先读课题,找出课题中的一个重点词。②读课文,了解黄河发生了什么变化?弄清黄河发生变化的两个原因及其关系,读课文,说说科学家设计的治理黄河的方案。
③完成旁批中的问题。
2.学生读想划批说写,教师行间巡视,个别辅导。
五、知二
1.学生读第一段后述说。(“表现”的意思是所做的事情。“摇篮”在课文里的意思是发源地。从、2oo年,15oo多次,26次这几个数字可以看出黄河给两岸的人民所造成的灾难是深重的。)
教师点拨:这一段用数字说明了黄河给人们带来的灾难。我们在说明一种事物时也要经常运用列数字法,把事物说具体。这样,使文章很有说服力。
六、结
七、作业
抄写生字词。朗读课文,想一想,黄河变化的两个原因之间有什么关系。
第二课时
一、复习
听写词语;
指名背诵第九课。
二、继续学习课文。
1、学生读第二段后述说。第二自然段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句子,把画线的句子改为陈述句,应该这样写:像这样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不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通过联系上下文,从上述几个数字可看出黄河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通过联系下文的五自然段也可以知道黄河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从第三自然中的气候温暖、森林茂密、土地肥沃、自然条件很好表明,黄河所以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
2、“不禁”的意思是“抑制不住,禁不住”,在课文里表现出作者的强烈情感。
3.学生读第三段后述说。这段主要讲黄河变化的原因。黄河造成灾难的直接原因是堤坝决口或改道。深层原因是黄河含沙量大,从68倍、16亿吨、12亿吨、4亿吨等可看出。造成堤坝决口的原因是:①黄土高原气候变化和黄土本身结构松散;②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
从4000吨、550万亩知道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是极其严重的。从最后两句中的几个“越”字可看出人类对自然的破坏造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教师点拨:请同学们回顾一下刚才的学习过程,我们从课题人手紧紧抓住“变化”这个词,弄清了黄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及其变化的原因,这恰恰又是文章的重点所在,我们把这种阅读理解课文的方法叫课题人手,找准题眼,围绕题眼展开阅读法。
4.学生读第四段后述说,通过读这一段,知道科学家设计的治理黄河的方案有四点:一是坚持林、牧为主的经营方向;二是保护好森林资源尽快恢复植被;三是合理规划利用土地;四是大量修建水利设施。学了这篇课文,我们觉得应该自觉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
教师点拨:10月28日,黄河小浪底工程顺利截流,它翻开了治黄史上的新 篇章。有条件的可以放有关黄河小浪底工程截流的录像资料。
三、练知
1.完成课后习题,学生自做,教师辅导。
2.学生完成后,教师出示答案,学生自检。
第二题:比喻,拟人
第三题:随心所欲(想要、希望)不折不扣(折扣)叫苦不迭(屡次)土地肥沃(肥)生息繁衍(繁殖)忧患(忧虑)频繁(多)
第四题:①(只有)把泥沙管住,不让它随心所欲地流进黄河,(才)能把黄河治理好。
②(因为)水土流失使土壤肥力显著下降,(所以)农作物大量减产。
四、结
1.学生自说本课学习所得,教师加以评价肯定。
2.表扬先进,指出努力方向。
附板书设计:
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自然条件变化
摇篮 苦难 原因
人为破坏
治理方案 ①牧林为主 ②保护森林
③合理使用土地④兴修水利
上传时间:-5-26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请注明出处!
篇9: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读后感500字
在小时候,我听爸爸妈妈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我便很想去看一看,今天学了这篇文章后,我的心情十分沉重,黄河竟在间竟决口1500多次,改道26次,我感到很奇怪,为什么这样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竟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呢?
学完了这篇课文,我才懂得;在数千年到数万年前,黄河气候温暖,森林茂密,土地肥沃。我们的祖先才选择了那里生息繁衍。但是,后来黄河变了,它开始凶猛暴烈起来,因此,黄河成了中华民族的忧患。黄河变化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自然原因,二是人为原因。
我下定决心以后要当科学家,让黄土高原坚持牧,林为主的经营方向,并且要人们多植树造林,这样,我们的母亲河一定会变好。
篇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读后感作文精选
近几2来黄河的变化让我们大吃一惊,以前温柔亲切的母亲河,现在在变成了凶猛爆裂的悬河。我想以前的黄河应该这样的吧!黄河里的水清澈见底,可以看得见河底里的沙石,还可以看见几条小鲤鱼在河里游,岸边的芦苇在不停的摇摆着,月季花映着翠绿的芦苇,显的格外矫健,小鲤鱼在水里嬉戏,这好像一幅美丽的画卷,只能小心翼翼的看,生怕破坏了这美丽的画卷。
可是黄河近几年的表现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天灾人祸黄河涨水淹没田地,黄河都脱不了关系。近200年来,黄河竟决口1500多次,改道26次,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有一位农民在黄河盛了一碗水,有一半都是泥沙。
这些的原因有了点,第一点是黄河每年从中上游到下游的沙总重量达16亿吨,其中12亿吨被放在大海,4亿吨则陈在下游河道中,所以才会涨洪水。
第二点是,黄土高原气温转寒,暴雨集中,导致黄土松软,很容易使大量的泥沙进入黄河,人口增多,无限制的开垦放牧,使林毁灭,草原破坏,黄土高原失去天然的保护层,引起了严重的水土流失。
第三个原因是黄河的附近有一些工厂,把一些废水排到黄河里,导致黄河很多垃圾。
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多种植树木,不要乱砍伐树木,就算砍完了要赶紧种上,让那些倒废水的工厂全赔关门。
我希望黄河会变成以前那样温柔可亲。
篇11: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读后感作文精选
我看了语文书里一篇《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的文章,里面写了黄河来的“表现”。
原来黄河水平如静,清澈见底,可后来因黄沙随心所欲的流进黄河,这些黄沙越积越多使河床逐年增高,造成大水灾。也因人类无限制的开垦放牧,绿色的植被大量减少,使森林毁灭、草原破坏……作者还运用了列数字的方法更加突出了黄河含沙量如此之大。
本文通过描写黄河由好变坏的过程和原因,告诉我们要保护好森林资源,保护好环境。大家行动起来,一起拯救黄河吧!
篇12: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读后感作文精选
如果有人问我,你最喜欢哪篇课文?我便会不假思索地回答--《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这时,会有人问:“黄河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吗?难道它以前不是这个样子的?”。其实,黄河在数千年到数万年前,黄土高原乃至黄河流域,自然条件是很好的,可与今日的江淮流域媲美。但是,后来它变了,它开始变的凶猛暴烈起来了,折腾得两岸百姓叫苦不迭。黄河成了中华民族的忧患。这时为什么呢?是人类还是大自然的误失,把原来温顺的黄河变得凶猛暴烈起来?人们为这一系列问题忙活了几十甚至几百、几千年。新中国成立后,科学家已经为治理黄河设计了方案,“越垦越穷,越穷越垦”的这种方法是不对的,他们认为黄土高原地区应坚持牧、林为主的经营方向。一定要保护好森林资源,使失去的植被尽快恢复。
乱扔垃圾是不对的,砍伐树木更是不对的,如果没有这些树木、植被,恐怕我们都要被淹没好几次了,从现在开始,让我们来一起保护它们吧!
篇13: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读后感作文精选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总是听大人们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我一直想去黄河那里看一下,可是读了《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这篇课文,让我大吃一惊,原本在我心中美好的黄河,怎么会变成这样?
黄河在近间决口1500多次,改道26次,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苦难,黄河开始变得凶猛暴烈起来。据科学家研究,黄河发生变化有两方面原因。一是,自秦朝以后,黄土高原气候转寒,暴雨集中。加上黄土本身结构散,很容易受侵蚀而崩塌,助长了水土流失,使大量泥沙进入黄河。二是,社会原因。
长大以后,我要做一个科学家,把黄河治理好,关键是要把泥沙管住,不能让它随心所欲地流进黄河。要使人人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破坏森林是不折不扣的自杀行为,要合理规划利用土地,同时还要大量修筑水利工程。这样数管齐下,一定能防止水土流失。
那一天,黄河还会变成中华民族的摇篮。
篇14: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读后感作文精选
学了《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一文,我感到十分震撼!在我的心目中,她是一条历史上举世闻名的大河,她养育了伟大的中华民族,滋润着勤劳的炎黄子孙;可她却收到了如此大的破坏,成了中华民族的忧患。
黄河流域的黄土高原,饱经风雨,流入黄河;大量的水土,随着河床不断升高的黄河洪水而流失;黄河先天的环境,经过漫长的一波三折,可以说是从天堂到地狱。
黄河的惨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如果我们也像黄河沿岸居民那样无限制开垦,无止境的砍伐,如此富饶的江南地区,繁华的江淮流域,将会受到比黄土高原更残酷的摧残,将会迎来比黄河流域更严峻的考验。身为中华儿女,你可以视而不见吗?身为炎黄子孙,你可以袖手旁观吗?
如今,黄河的灾难,时时刻刻都牵挂着中华儿女的心。为了把黄河统治好,科学家们研究,周密安排。因为在中华儿女心中,黄河是他们的摇篮,更是他们的母亲;在炎黄子孙心中,洪水泛滥,是泛滥到他们心头。
希望黄河的悲剧不要在上演了,盼望泛滥的洪水能够消停。举国上下团结一致,共同面临灾难,并肩做战。
篇15: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读后感作文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读后感作文
(一)
以前,我只知道黄河的凶猛暴烈。自从学了《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这篇课文后,我才知道:“早在数千年到数万年前,黄土高原乃至黄河流域,自然条件是很好的。那儿气候温暖,森林茂密,土地肥沃。因此我们的祖先才选择这里生息繁衍。”可为什么到了现在黄河却成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一大祸害呢?其中,除了自然原因外,我们人类的破坏是造成黄河变化的另一主要原因。由于人类无限制地开垦放牧,使森林毁灭,草原破坏,绿色植被遭到严重毁坏。因此引起了严重的水土流失。“每年,黄河流域每平方公里就有四千吨宝贵的土壤被侵蚀掉,相当于一年被破坏耕地五百五十万亩。”
我大吃一惊:“哇噻!五百五十万亩到底有多大呀?如果这种情况一直继续下去,许多年后,我们的国家会变成什么样的呢?我们的后代该到哪儿去居住呢?”
说到黄河,我就想到自己的家乡。记得爷爷告诉过我,在他们小的时候,山上密密麻麻的都是树,密得连人都挤不过去。可是现在,村子周围的山上都是光秃秃的,连一棵象样的树木都找不到了。遇到多雨的时候,山上到处滑坡,泥石把人们的菜地填平了,把绿油油的禾苗淹埋了,把家乡的马路也堵塞了。泥水还把路面冲得坑坑洼洼,人坐在汽车上就象坐在花轿上一样,一颠一跛的,容易晕车的人,非把肚子里的东西吐光不可。再看看那河水,一片浑黄,长年下来,真不知道带走了家乡多少肥沃的`土地。怪不得人们的庄稼是越种越差呢!
亲爱的乡亲们,请你们别再上山滥砍乱伐了!现在,你们虽然得到了一些小小的利益,但是,你们将来失去的或许就会是最美丽的家园!
(二)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这篇文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给予我很多很多的启迪。
黄河流域气候温暖,森林茂密,土地肥沃,哺育了我们中华儿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很久很久以前,黄河像一位温柔、慈祥的母亲。茂密的森林是她那绿色的外衣,肥沃的土地是她那柔嫩的肌肤。她为中华民族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让华厦子孙在幸福、美好、甜蜜的生活里一代又一代地生息繁衍。
可是,后来她的儿女不懂得保护森林,爱护黄河母亲的外衣。他们无限制地砍伐、开垦、放牧,使森林毁灭,让黄河失去了天然的保护层,撕碎了黄河母亲的外衣,把母亲柔嫩的肌肤暴露在烈日风霜之中。随着岁月的流逝,母亲的肌肤干裂了,萎缩了,殷红的鲜血从母亲身上无数的伤口中流淌出来。母亲憔悴了,伤心了,泪水喷涌而出。那悲愤的泪水化作洪水猛兽,冲毁河堤,冲向农田,给中华儿女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黄河啊,母亲!您的儿女已经彻底醒悟。我们为过去的无知感到愧疚,我们不再砍伐树木,我们要营造更多的森林,为母亲重新编织一件更美丽,更鲜艳的外衣。用我们一颗颗炽热的爱心精心呵护母亲,不要让母亲在受伤害。我们不愿再让母亲落泪,我们愿永远看见您灿烂的笑脸。
(三)
读了这篇课文,使我觉得我们人类自己又可悲,又可恨!可悲的是:我们人类以前只懂得开垦荒地,而不懂得植树造林。可恨的是:人们居然把原来这么美丽的生态环境给破坏了!
我想,把这篇文章写出来一定绝不只是告诉大家关于黄河的历史,还告诉了我们如果我们还是像以前的人一样不好好保护环境的话,其他江淮流域也一定会变得很糟。怎样糟呢含沙量越来越多;酸雨越来越多;江水渐渐升高;洪水次数越来越频繁;环境越来越差;房屋倒塌;死亡人数越
来越多那将会是什么样的情景啊!除了地狱还是地狱,比地狱还地狱。
可想而知,保护环境是多么的重要,但还是有许多人不注意环保;但还有许多人觉得这根本是一件无关重要的事难道那些关于环保的宣传是一些无用的垃圾吗只是拿来装饰的吗
也许,许多人都没有想到不保护环境的情景;也许是现在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大家只懂得享受,只会伸手向大自然要资源,却不懂回报大自然。资源总有用完的一天,我们要清醒了,想一想再这样下去我们将要面临怎样的恶果呢
我想,我们都要牢记历史地教训,不要让像黄河那样悲惨的情景再次重演。
篇16:《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的练习题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的练习题精选
【句段集锦】
1、按课文内容填空。
读了课文后,我知道由于人们无限制,遭到严重破坏,导致黄土结构更加
,更容易受和崩塌,造成恶性循环,更严重。
2、给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越是减产人们就越要多开垦荒地越多垦荒水土流失就越严重这样越垦越穷越穷越垦黄河中的泥沙也就越来越多
因而黄河决口改道的次数也就越来越频繁
【课文链接】
把黄河治理好,关键是要把泥沙管住,不能让它随心所欲地流进黄河。新中国成立后,科学家已经为治理黄河设计了方案。他们认为黄土高原地区应坚持牧、林为主的经营方向。一定要保护好森林资源,使失去的植被尽快恢复。要使人人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破坏森林是不折不扣的自杀行为;要合理规划利用土地,同时还要大量修筑水利工程。这样数管齐下,一定能防止水土流失黄河变好的梦想一定能成为现实。
1、把黄河治理好的办法是:
2、人们明白的'道理是:
3、“随心所欲”的意思是
A心里想的事情,一定能办成。
B一切由着自己的心意,想怎么办就怎么办。
篇17: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案
1、了解黄河的过去和现在,知道黄河变化的原因及其内在的联系,培养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2、理解“摇篮”“生息繁衍”“忧患”“植被”“水土流失”到等词语的意思。
3、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4、朗读课文。
课文第二段写黄河的变化是教学的重点。
理解造成黄河变化的原因是教学的难点。
中国地图;小黑板。
第一课时
一、启
1.用电教手段出示有关黄河的画面,配乐,导言揭示课题:在我国广褒的国土上,一条条河流日益奔流着,从不停歇,它们为大自然弹奏着万物生机的交响曲,慷慨无私地哺育着两岸的人民。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关于黄河的文章。教师板书课题后学生述说课题。
2、学习本课要达到什么目的?请大家学习“学习要求”。
3.学生自读自学程序与方法,讨论安排学时。
二、读练一――自学程序与方法一、二、三
学生按平常整体理解课文的程序与方法自学,结合上下文理解字词,教师巡视、辅导。
三、知一
1.指导学生重点述说生词学习情况,教师加以点拨。
2.学生述说分段情况,说明理由,教师加以点拔。
(课文可分为四段。第一段是第1自然段,概括他讲黄河给两岸人民带来苦难;第二段是2、3自然段,讲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第三段是第4--6自然段,讲黄河变化的原因;第四段是第7自然段,介绍设计治理黄河方案)
篇18: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案
1.教师提示学法:①先读课题,找出课题中的一个重点词。②读课文,了解黄河发生了什么变化?弄清黄河发生变化的两个原因及其关系,读课文,说说科学家设计的治理黄河的方案。
③完成旁批中的问题。
2.学生读想划批说写,教师行间巡视,个别辅导。
五、知二
1.学生读第一段后述说。(“表现”的意思是所做的事情。“摇篮”在课文里的意思是发源地。从2000年、2oo年,15oo多次,26次这几个数字可以看出黄河给两岸的人民所造成的灾难是深重的。)
教师点拨:这一段用数字说明了黄河给人们带来的灾难。我们在说明一种事物时也要经常运用列数字法,把事物说具体。这样,使文章很有说服力。
六、结
七、作业
抄写生字词。朗读课文,想一想,黄河变化的两个原因之间有什么关系。
第二课时
一、复习
听写词语;
指名背诵第九课。
二、继续学习课文。
1、学生读第二段后述说。第二自然段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句子,把画线的句子改为陈述句,应该这样写:像这样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不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通过联系上下文,从上述几个数字可看出黄河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通过联系下文的五自然段也可以知道黄河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从第三自然中的气候温暖、森林茂密、土地肥沃、自然条件很好表明,黄河所以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
2、“不禁”的意思是“抑制不住,禁不住”,在课文里表现出作者的强烈情感。
3.学生读第三段后述说。这段主要讲黄河变化的原因。黄河造成灾难的直接原因是堤坝决口或改道。深层原因是黄河含沙量大,从68倍、16亿吨、12亿吨、4亿吨等可看出。造成堤坝决口的原因是:①黄土高原气候变化和黄土本身结构松散;②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
从4000吨、550万亩知道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是极其严重的。从最后两句中的几个“越”字可看出人类对自然的破坏造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教师点拨:请同学们回顾一下刚才的学习过程,我们从课题人手紧紧抓住“变化”这个词,弄清了黄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及其变化的原因,这恰恰又是文章的重点所在,我们把这种阅读理解课文的方法叫课题人手,找准题眼,围绕题眼展开阅读法。
4.学生读第四段后述说,通过读这一段,知道科学家设计的治理黄河的方案有四点:一是坚持林、牧为主的经营方向;二是保护好森林资源尽快恢复植被;三是合理规划利用土地;四是大量修建水利设施。学了这篇课文,我们觉得应该自觉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
教师点拨:1997年10月28日,黄河小浪底工程顺利截流,它翻开了治黄史上的新篇章。有条件的可以放有关黄河小浪底工程截流的录像资料。
三、练知
1.完成课后习题,学生自做,教师辅导。
2.学生完成后,教师出示答案,学生自检。
第二题:比喻,拟人
第三题:随心所欲(想要、希望)不折不扣(折扣)叫苦不迭(屡次)土地肥沃(肥)生息繁衍(繁殖)忧患(忧虑)频繁(多)
第四题:①(只有)把泥沙管住,不让它随心所欲地流进黄河,(才)能把黄河治理好。
②(因为)水土流失使土壤肥力显著下降,(所以)农作物大量减产。
四、结
1.学生自说本课学习所得,教师加以评价肯定。
2.表扬先进,指出努力方向。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读后感800字】相关文章: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