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终结读后感
“可能是郑柏旭”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历史的终结读后感,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后的历史的终结读后感,供大家阅读参考。
篇1:《历史的终结》读后感作文400字
《历史的终结》是一篇知识之作,不如说是勇气之作,或许也是顺应美国人心的时代之作。不过,福山也许应该对下述问题作更为详尽的讨论。
首先,针对当今世界各种新权威主义大行其道,并日益找到自己政治合法性的理论基础,福山需要更具体的观察分析与批判。
第二,福山以自由主义和资本主义为名,把自由和平等(民-主)一体化。但是我们知道,自由和平等两大价值是时常冲突的,并在各自优位中形成派别对峙。那么,诸种派别对峙仅仅都是美国的人民内部矛盾吗?还是或多或少和自由主义以外的社会形态与价值理论发生联系。
第三,福山没有言明,但却罗列了所有他所认为的“自由民-主”国家,这种对于自由民-主社会形态的指标性认定是否恰当?
最后,虽然康德、黑格尔都提到了历史终结,但是随着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后古典时代很少有人再从哲学层面讨论历史的终结性。因此,福山以一种完全不同于古典哲学的经验方式对德国古典哲学家的知识接续恐怕难以避免貌合神离之嫌。
[《历史的终结》读后感作文400字]
篇2:年终终结
六条年终终结
岁尾到了,列位职场人都有任务总结要写。身在外企的你能够不成防止要用英语做文章,那么一篇好的英文小我任务总结要怎样动手呢?六步帮你轻松搞定! Six-Step Process to Conducting a Year-End Review of Your Career 六步写好年关小我任务总结 The end of the year is often a time of many events -- wrapping up business for the year while also wrapping holiday presents. This article presents something you can give to yourself -- something that you can get done during the holiday lull or over some vacation days -- a quick and easy process for examining what you've accomplished in your career this year and where you want to go with it next year。 岁尾工作多,一边忙着节日送礼,一边还要忙着做年关总结。你可以把这篇文字作为送给本人的一份礼品。你可以挑个节日闲暇工夫,或许爽性用几天假期对曩昔一年的任务做个回忆,还瞻望一下下一年的方案。 Of course, you may have already done at least some preliminary work on reviewing the year -- especially if your employer hands out year-end bonuses or conducts year-end performance reviews -- and if so, that's a good place to start your year-end review。 你能够曾经做过一些根本的回忆了,特殊是在老板给你发年关奖的时分,或许是在做全年业绩报告请示的时分。假如是如许的话,那就更好了,你可以在此根底上开端你的小我年关任务总结。 But unlike your on-the-job performance review, 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suggest you consider conducting an even more important assessment -- taking stock of your career. Now is the perfect time to review where you are, where you've been, and where you want to go。 然则,这个总结和你做的业绩报告请示分歧,它是用来察看评价你的职业生活生计的,具有更主要的评价功用。目前是时分开端回忆你的职业生活生计了,你目前处于什么地位,你都做过些什么,你将往何处去。各行各业年关总结模板大全 Before you begin your assessment, take a moment to ask yourself the most important question: Am I happy and fulfilled by my job and career? No matter how successful you've been in the past 11 months, if you are fundamentally unhappy with your work, spend the vast majority of your year-end review focusing on self-assessment and discovering your career passion。 在你开端评价之前,花点工夫抚躬自问一下这个最主要的问题:我的任务和职业能让我感应高兴和知足吗?假如你任务得不高兴,那么无论曩昔一年你获得了几多成就,你都应该在年关总结中,花鼎力气去做自我评价并找寻你的任务热情。 Don't rush your review. Consider using a weekend or one or more of your vacation days to reflect on your career. You don't need to -- and probably shouldn't -- complete all six steps in one sitting. Break it up over several days if you like。 不要急着去写总结。可以用一周甚至更久去好好考虑回忆一下你的职业生活生计。你不需求,也最好不要一会儿就把这六步悉数完成。渐渐来,一步一步来。 Step One: Review Career Goals. Did you set any goals for your career this year -- formally or informally? Most people have some idea of what they want to accomplish next in their careers, such as getting a promotion and/or raise or perhaps achieving better work/life balance. Setting some goals is an important activity because goals help provide the focus you need to move your career forward -- and to avoid distractions or activities that may slow your career progress (or worse, devalue you). So, if you had any goals for this year, answer these questions: 第一步:回忆职业目的。本年你有没有为本人定下过职业目的,无论是正式的照样非正式的?大大都人都邑为本人的职业定个目的,比方取得升职加薪, 或许能更好地均衡任务和生涯。设定目的是很主要的,由于它可以使你集中留意力,而不费心,或许减慢你的'职业历程(甚至更坏,使你失落价)。假如你曾经为本年 的任务定下过目的,那就答复以下几个问题: * Did I achieve my career goals? 我到达我的职业目的了吗? * Am I satisfied with what I did relative to my goals? 我对本人做的与职业目的相关的工作称心吗? * Did anything happen to change my goals over the course of the year? 在曩昔的一年里,有没有什么工作改动了我的职业目的? * How should I modify my goals for next year? 我该怎样样去完美我下一年的职业目的? Step Two: Review Your Career Year. What have you done this year? This step is about documenting your career progression and identifying key achievements. Thinking about all you've done over the past 11 months or so, ask yourself these questions: 第二步:回忆一年任务。你本年都做了些什么? 这一步是用来理清你的职业开展进程的,而且明白你都获得了哪些主要成果。细心想想你曩昔的11个月里都做了哪些任务,或许答复下列问题: * What have I accomplished? 我获得了哪些成果? * What new skills have I acquired? 我学会了什么新的技艺? * What have I learned? 我学到了些什么? * What opportunities were gained and lost? 我获得了哪些时机,又落空了哪些时机? * How am I better today than I was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year? 目前的我比本年年头的我好在了哪里? Step Three: Develop Your Career Synopsis. Where are you in your career? Review all aspects of your career and examine where you stand at this juncture. Some questions to ask yourself: 第三步:完美你的职业概要。你处于职业生活生计的什么地位?对你的职业生活生计进行具体的评价,而且确定你目前所在的地位。你可以问本人下面这些问题: * Am I where I should be in my career? 我有没有到达本人职业生活生计应该到达的地位? * What has helped or hindered my progression? 是什么协助了或许障碍了我的职业开展? *Am I happy with my current employer? 我对目前的雇主能否称心? * What are my strengths and weakness? 我的优势和劣势是什么? Step Four: Envision Your Future. What's your next career step? Take some time to plan for next year (and perhaps beyond), picturing the path you want your career to take. Again, here are some questions to help you: 第四步:瞻望你的职业前景。你职业生活生计的下一步是什么?花点工夫制订下一年(甚至更久远)的方案,在脑中画出一幅你将来职业生活生计的蓝图。这里也为你预备了一些问题: * What do I want to be doing more of in my career? 在接下来的任务中,我要多做些什么? * What do I want to be doing less of in my career? 在接下来的任务中,我要少做些什么? * What's the next step in my career?我职业生活生计的下一步是什么?* When should I be taking this next step? 我什么时分要迈出下一步? * What's my ideal/ultimate career dream? 我最终的职业胡想是什么? Step Five: Action Steps for Your Future. How will you get to that future career? Make a list of what you need to do -- career goals for the coming year -- to get to where you want to be next in your career. These might be things such as building your network, gaining additional experiences, changing employers, strengthening your career brand, or pursuing additional training/education/certifications. Questions to ask yourself: 第五步:若何举动完成将来规划。你要若何完成将来职业规划?列张表,写清晰你要做些什么,也就是你下一年的职业目的,你下一年想要到达职业生活生计的哪 一阶段。这些工作包罗树立你本人的外交圈,取得更多的经历,换老板,强化你的职业品牌,或许参与更多的培训、进修,多取得些资历证书。问本人这些问题: * What do I need to prepare myself for this next step? 要到达下一步,我要做些什么预备? * Do I need to find a new employer to make the next step? 要到达下一步,我是不是应该换一个雇主? * How do I position myself for this next step? 关于下一步,我是若何给本人定位的? Step Six: Share Your Career Vision. Are your career goals and action plans feasible? Schedule a meeting with your mentors and to get reactions to your plan, as well as advice for achieving it。 第六步:分享你的职业愿景。你的职业目的和举动方案能否可行?和你的导师约个工夫,看看他人对你的方案作何回应,也听听他们的定见。 Final Thoughts 结语 Once you've completed these six steps, you should not only know yourself and your career better, but have some specific goals and action steps to help you progress along a career plan。 一旦你完成了以上六步,你不单对本人和本人的职业生活生计有了一个更好的调查,并且为接下来的职业规划确定了明白的目的和举动步调。 Another benefit from completing this year-end review is that the results from part of the analysis should assist you in updating your resume if you have not been keeping it current as the year progressed. Even if you are extremely happy with your employ篇3:《永恒的终结》读后感
小仙女推荐的――《永恒的终结》,的确是本很好的书。两个角度来讲,哈伦和永恒时空。就像很多小说,网络的也好、名著也罢,作者赋予主人公的人物特色,总会让人觉得他是个英雄。
时空技师哈伦,精准的观察力、敏锐的思维力、因为身份的原因吧,孤独成癖。这样子的人总是让我觉得最有吸引力,然后便是唏嘘了。与诺伊的相遇是他觉得最幸运的事吧,坠入爱河、不顾身份、不计一切。
我不知道怎样描述出作者写得无数个因果链,环中环,计中计,永恒中的永恒,真实外的真实。但的确,从一个一无所知的时空新手到最后成为扭转一切的人,他的精明、果决、无力、疑惑与幸福,坦坦荡荡、遮遮掩掩、犹犹豫豫,不想被永恒时空操纵、不想被隐藏世纪玩弄,但夜晚过后,清晨来临,因果链闭合,其实还是宿命的安排,挣不脱,逃不过,纵使你告诉我两个人亦如观测,在原始世纪,悄无声息、幸福美满。
再来说说永恒时空。从一开始就觉得它的存在有问题,因为有时空悖论,但作者用他强大的逻辑、缓缓道来,顺理成章地让人相信它的存在,合理性与必要性,读后感现实变革、微量变革、时间力场、时空壶、自己遇到自己、全时理事会、阴谋与算计……它的存在、隐藏世纪的存在、基本现实的存在,改变与被改变,胆战心惊与相安无事,最终的最终,从诺伊的口中,不能把基本现实中的人挟裹在保温瓶里、不能阻挡他们探索世界的野心。
即使会有灾难,会有恐怖,会有核原子的使用、会有耐药菌的蔓延,但所有这一切,都必须,这个地球自己去承担,必须这个地球上基本现实中的人类去承担,他们足够可以,创造美好的未来。
其实,现在我有种深深的无力感,我写的文字、描述出来的感觉,根本不足以阐述作者如此恢弘的作品,但是人类,但是能力,但是野心,一样都不能少,外太空之外,地球之内,都是自由。
无论是人类还是时空,这两个词就是最好的自由。
篇4:《终结拖延症》读后感
之前一次参加果壳的赠书写书评的活动又一次赤裸裸的见证了我的拖延症,本来对读书很有感觉并且没事儿就爱写写书评的我,当一周变成期限,有了明确的deadline和任务要求,有责任感的重压之后,我又一次失败了,赶在截止时间的最后一秒,生拉硬凑一篇,连自己都没有勇气再看一遍我写的是什么玩意儿,这次结果没有支持我的拖延症,因为它没有“并没有那么差”。
拖延症现在成了流行词,而且成了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就像小的时候,谁说他考了托福,不管考得怎么样,我都觉得他是潮人,因为那是多么潮的考试啊。长大了,一个心理系的同学在描述一个人的时候用了“aggressive”,我当即觉得自己又土了,都用这么洋气的英文形容一个人多帅气啊。看电视多了,知道得抑郁症成为了忧国忧民思前想后的高等人的病,可惜我又一次落后了。这次,我紧随了时代和潮流的脚步,我终于在人们面前高呼,我有“拖延症”,然后喜滋滋的看着他们羡慕的神情,这第一说明了我大多数时候比较优秀,我是懂得自我反思的人,我慢慢的有了一点高深心理学的修养,我们有独特的有暗号的系统,估计骷髅会也不外如是。
《终结拖延症》拿到手里的一刻,很激动,因为我反复的check了书单,确定里面没有我。然后在收到书的当天下午,看到了第二批赠阅的名单,妥妥的落着我的名字。封面的包装很好,容易亲近,蜗牛背上沉重的钟表壳,拖拽着秒针不想让它移动的小人都意味着一个拖延症患者最无奈的对象――时间。
书的整体结构很简洁,没有太多的前因后果,简单叙述一下之后,就是满满的实用性的方法,全翻完后,我意识到这就像一本工具书一样,因为整体来看它逻辑完整,但是即使分开来,每个章节段落都可能成为可参照的范本和模式,直接拿来套用,然后成为一个个小小的Tips,成为范本。
此书有很好的互动模式,比如总是会留出强迫读者思考的部分,就是在文章介绍的方法下,留出题目和答案的位置,基本上是强迫读者思考,这对于拖延症患者来说,我想是一个很好的办法。比如我,我羞愧的承认自己一个空格都没填,所以在看完书的今天我都觉得有什么事儿没完成,书没看透,然后情绪很糟糕,觉得提交这个书评的很底气不足。
此外,书里很多地方都用灰底不规则的方框圈着相应用到的“战拖小贴士”,每个小贴士都是直接可以拿来执行的战拖步骤,简洁明了,直截了当。
关于书目设计上一个很大的不足是很多关键性的内容放在表格里面,我觉得,编者和设计者的本意可能是让交互性更强,阅读更直观,突出对比和逻辑的顺序――但是,老实说,大段的中文放在格子里是很不讨喜的做法,字体的必然变小,长段话的无重点,放在表格里让人的可阅读性大大变差,特别是步骤多的时候,框框就变成了满眼的乱七八糟,这个不好,不好~
引言只是一个简单的概述,题目就是关于整个书的概述“三管齐下,终结拖延症”,然后三部分就是这“三管齐下”的分而述之,然后每个方法里面又分为一到两章具体的解释了这些方法。
大学的时候,学过项目化管理,然后再读过很多战拖的书之后,基本上可以把战拖的步骤概括了,也就是,无偏见的接受自己――觉察到问题――订立计划――行动――行动过程中的调节与检测――接纳进行的程度――自我实现,然后,调节与检测贯穿始终,成为一个循环的过程。虽然简单,但是方法就被扩展的比较多,这也就是无外乎思想下的方法的`问题了。《终结拖延症》和其他的拖延症书最大的不同,大概就是为读者提供了很多的方法,不在东拉西扯为什么,怎么样,是什么,而是直接的告诉你,怎么办!
看书的过程中,我得到的最浅显的经验是,想到一点,就赶紧找时间找地方写下来,因为有了这个书评的要求,我长了记性,以前总是我在当时以为自己能记住,结果在写的时候发现我思维的闪光点全不见了,这搞得我更加沮丧,然后就写不出来了。我想这大概也可以套用在其他拖延的事情上,有时候拖一拖,反而思路更跟不上,情绪更加沮丧,彻底觉得自己要完蛋了……
看完了,再一次决定自己要行动起来,为什么我觉得说再一次说的这么悲凉。
愿所有战拖队友一起努力,一起加油。希望咱们也成为老师布置完作业,当天就完成,然后在礼拜天看着赶作业的人们,心里顿生优越感的人!
篇5:《终结拖延症》读后感
在《终结拖延症》里,作者威廉・克瑙斯(WilliamKnaus)提出了”三管齐下“的方法,分别从思维认知、情绪管理和行为实践三个方面来讨论如何破除这些障碍,如何有效战胜拖延。
首先,先来看看,常见的拖延思维有哪些:
1)”时间有的是,明天再开始“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这句已经在义务教育里已经背的滚瓜烂熟的诗句,在计划和行动开始之初,总会被遗忘,究其原因在于:我们总认为时间还很多,离最后期限还很远。尤其是面对那些我们认为会对自己有用,应该去做的事情时,总会把行动无限期往后推迟。
2)”我不知道如何下手,还是先准备准备吧。“
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准备充分是很有必要的,但同时”准备“也会成为一种逃避、开拓的借口,因为准备得越充分,内心对未来就越有把握,心中就越踏实,因而面对的恐惧和焦虑就会少点。这是人的本性,无法避免。可是,就算准备得越充分,也不能让我们对未来有更多的把握感和操纵感,因为总会有不可预知的意外和干扰来打破行动和计划的进行。
3)”为了把事情做得更好,我要准备得更充分。“
这与上面一点类似,不过在完美主义者当中较为常见。但是我认为,相对于拖延思维来说,完美思维对完美主义者的思维产生的负面影响更大。
4)”我觉得我会失败.....“
有些人拖延一些事情是为了不想面对失败的结果,因为一开始他们觉得就算努力去做,还是无法完成,会面临失败的局面。而他们的”成败价值观“是这样的控制他们:努力了还是会失败,这体现了自己的无能;而如果自己拖延不去做,或是到最后期限才去行动,那么即使面临失败的结果,他们觉得自己并非是一个Loser,因为他们认为自己还未使出全力,还有余地。
不管你是否有拖延的行为,是否存在拖延思维,最重要的是觉察到自己正在拖延!对拖延的觉察是战拖的第一步。如果一个人明明在拖延,却否认自己在拖延,并继续拖延下去,这才是最可怕,最自欺欺人的地方。而在本书当中,作者建议:通过写拖延日志增进对拖延的觉察。拖延日志就是记录拖延的详细情况,如拖延的事情,拖延的结果,拖延的借口(内心独白),拖延的情绪变化等等。当具备对自己思维的觉察力时,我们就可以在拖延思维出现之时,通过自己激励、自我辩论,同时利用新的思维模式去替代拖延思维。以坚持跑步为例,”今天先不跑吧,今晚恰好有好声音,先看完吧,明天再开始跑步吧!“→”没关系,好声音晚上9点30分才开始,我可以先出去跑30分钟,然后再回来,时间正好,而且我明天可以再看重播,这样就可以省去广告时间了,所以还是今天开始跑步吧!“
其次,就算我们开始迈出了第一步,拖延也还是纠缠我们不放。在我们还未建立完全针对某个习惯的神经通路或是新的战拖思维时,旧有的拖延思维为了求生而挣扎,不断地给我们的情绪和内心增加压力,让我们烦躁不安、焦虑难耐,甚至它像一个顽皮的小孩,在心中制造一个声音,强烈要求我们拖延或是停止手头上的事情,力求分散我们的注意力,然后趁虚而入,使拖延死灰复燃。
针对拖延引发的焦虑、恐惧和厌恶的情绪,书中的建议就是培养对这些情绪的忍耐能力,进而锻炼出”情绪肌肉“,这确实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但是却很痛苦,也很影响工作和生活。因为往往这些情绪出现时,我们越是强忍着,越是在心中做挣扎,做内心独白,自我激励,都会让我们分散对当下的注意力,如果那时恰好你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去完成工作,你会因无法静下心来而抓狂。所以我认为,强忍不是通用的办法,适时地放下手头的工作,静下心,深呼吸,利用灵修的方法,去与自己的情绪相处,同时在拖延日志上记录下来,待情绪稳定后回到工作中,这样的效果或许好很多。
最后,书中提到的战胜拖延的行动技巧基本和之前分享的战拖技巧差不多,现在再来回顾一下:
1)确定一个清晰、具体、可量化的目标;
2)将目标分解成短小具体的步骤来完成。如果是创造性的活动,就分解成机械性的活动;
3)不必准备太充分,一旦发现自己在准备上花太多时间,就跳过准备,直接行动,Justdoit;
4)停下完美主义,给自己足够的时间,一点一点地做,同时记录自己的改变和变化;
5)消除一切干扰,如关掉手机,关掉电视、拔掉网线......集中注意力;
6)利用仅有的10分钟时间;
7)先做5分钟,再做5分钟.......继续这样下去,你会慢慢找到状态的;
总得来说,这本书比《拖延心理学》更注重实践操作,但是操作的方法和步骤并不是那么容易理解,因为书中提倡通过记录和书写来觉察和反思自我,许多内容只有做了才会明白,才能理解,也就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建议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尝试一下。
另外,再补充一点,那就是时间管理和拖延的关系。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拖延并不属于时间管理的范畴,而且拖延的产生并不完全是时间管理里不到位,可以说时间管理在其中作用的很小。而时间管理只针对那些最不拖延的人有效,对于经常拖延,不经常管理时间和自己的人,无效。
篇6:《终结拖延症》读后感
《终结拖延症》提出了一整套目前来看最完整的改善方案,很多“拖儿”们也许都只实践过其中某个部分,或认知,或情绪,或行为,然而必须承认拖延是复杂人体创造出来的复杂症候,不是某一个方面的调理就可以改善的,除了认知情绪行为,身体和环境因素也不容忽视,对付拖延症,本书的理念就是多管需齐下,拖延也需要“鸡尾酒”疗法。
书中提出的认知部分主要强调的是对习惯性拖延思维的反思与分析,“五步改变法”是种很好的方案,读者若能静下心来体验和实践,彻底改变不断谴责自己的习惯,无疑使拖延从根本上弱化,内化的过程是辛苦的,但是却是攻克拖延症所必须的,建立了正确的认知体系,并不断保护,让她在心灵深处成长壮大,会发现原来自己真的不算什么“拖延症患者”,生活也会因此美好而平和了许多。
情绪方法中关于马和骑手的论述也非常发人深思,的确,有时理智被拖延的习惯带的脱离了赛道,拖延者就是那个勒不住缰绳的苯骑手,锻炼自己的情绪肌肉调整不舒服的感觉,让自己和状况并存的条件下启动是很重要的,书中这段有很多语句一语中的,“你不希望感到不适或显的智力低下”…。的确深刻的指出了拖延者心中隐藏的根本原因,拖延评估汇总表(P91)阐述的拖延的种类和指导也对情绪锻炼和读者脆弱的神经的磨练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行为部分的关键词是“分心”,与其说是“分心行为”不如说是“分心习惯”,这也许是从我们很小的时候就陪我们一起长大在思维中沉淀多年的坏毛病,书中提出了解决方法,但读者更应该自己探讨适合自己的方法。时间管理的确未必有用,不过思维喊“停”到真可以试一试。“逆向规则”是很有意思的预期方法,它强调预先勾勒出成功的景象。除此之外,更多具体的小方法,跬步千里,五分钟计划……。方法都是好方法,读者自己选择实践与坚持才是改变的根本。
客观的说,决不是恭维,本书的翻译很有水准,也足见译者群体的语言根基,毕竟他们是高学历的青年知识分子。但真诚的说一句,曲高难免和寡,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本书的普及性,显然,喜欢读网络小说的年轻人更需要通俗易懂,一句话能直插心窝子里的表达方式,否则即便看了也很难留下深刻的印象。
从作者的角度来讲,书中的诸多理论与方法还略有点繁琐,对一个被拖延症搞的焦头烂额,一脑门子官司的重症患者,在心情阴翳,毫无斗志的严重拖延状态下,很难马上运用书中的招数,也就是说,虽然开出了长久的综合药方,却不是可以救急的“速效救心丸”,当然,对付“拖延症”恐怕没有什么“速效救心丸”。另外,国外心理学家的西方文化背景使此类书籍在对中国读者的具体应用指导上的怎么都显的不够自然,中国人的文化底蕴和思维传统使拖延症也具有很强的本土特色,比如中国孩子从很小就面临着竞争、学业就业等压力,中国人的体面与中庸等处理问题的态度是外国学着无法体会和分析的了的,然而,本书的出版还是很有意义的,希望此类书籍的翻译出版能够带动国内心理学医学等学者,乃至社会对拖延的思考和关注,吸引更多的人来研究探讨战胜拖延的方法,帮助“拖儿“们解决烦恼无疑会对社会做出很大贡献。
篇7:《终结拖延症》读后感
书中提出的认知部分主要强调的是对习惯性拖延思维的反思与分析,“五步改变法”是种很好的方案,读者若能静下心来体验和实践,彻底改变不断谴责自己的习惯,无疑使拖延从根本上弱化,内化的过程是辛苦的,但是却是攻克拖延症所必须的,建立了正确的认知体系,并不断保护,让她在心灵深处成长壮大,会发现原来自己真的不算什么“拖延症患者”,生活也会因此美好而平和了许多最新《终结拖延症》读后感最新《终结拖延症》读后感。
情绪方法中关于马和骑手的论述也非常发人深思,的确,有时理智被拖延的习惯带的脱离了赛道,拖延者就是那个勒不住缰绳的苯骑手,锻炼自己的情绪肌肉调整不舒服的感觉,让自己和状况并存的条件下启动是很重要的,书中这段有很多语句一语中的,“你不希望感到不适或显的智力低下”….的确深刻的指出了拖延者心中隐藏的根本原因,拖延评估汇总表(P91)阐述的拖延的种类和指导也对情绪锻炼和读者脆弱的神经的磨练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行为部分的关键词是“分心”,与其说是“分心行为”不如说是“分心习惯”,这也许是从我们很小的时候就陪我们一起长大在思维中沉淀多年的坏毛病,书中提出了解决方法,但读者更应该自己探讨适合自己的方法。时间管理的确未必有用,不过思维喊“停”到真可以试一试。“逆向规则”是很有意思的预期方法,它强调预先勾勒出成功的景象
除此之外,更多具体的小方法,跬步千里,五分钟计划…….方法都是好方法,读者自己选择实践与坚持才是改变的根本。
客观的说,决不是恭维,本书的翻译很有水准,也足见译者群体的语言根基,毕竟他们是高学历的青年知识分子最新《终结拖延症》读后感读后感。但真诚的说一句,曲高难免和寡,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本书的普及性,显然,喜欢读网络小说的年轻人更需要通俗易懂,一句话能直插心窝子里的表达方式,否则即便看了也很难留下深刻的印象。
从作者的角度来讲,书中的诸多理论与方法还略有点繁琐,对一个被拖延症搞的焦头烂额,一脑门子官司的重症患者,在心情阴翳,毫无斗志的严重拖延状态下,很难马上运用书中的招数,也就是说,虽然开出了长久的综合药方,却不是可以救急的“速效救心丸”,当然,对付“拖延症”恐怕没有什么“速效救心丸”。另外,国外心理学家的西方文化背景使此类书籍在对中国读者的具体应用指导上的怎么都显的不够自然,中国人的文化底蕴和思维传统使拖延症也具有很强的本土特色,比如中国孩子从很小就面临着竞争、学业就业等压力,中国人的体面与中庸等处理问题的态度是外国学着无法体会和分析的了的,然而,本书的出版还是很有意义的,希望此类书籍的翻译出版能够带动国内心理学医学等学者,乃至社会对拖延的思考和关注,吸引更多的人来研究探讨战胜拖延的方法,帮助“拖儿“们解决烦恼无疑会对社会做出很大贡献。
综上,书是好书,招是好招,但’“拖延症”是慢性病,治疗康复需要很长的时间,能否有具体的重大改善,需要长久的照顾呵护,需要“拖延症”患者自身的悟性和造化了!
篇8:《终结拖延症》读后感
之前一次参加果壳的赠书写书评的活动又一次赤裸裸的见证了我的拖延症,本来对读书很有感觉并且没事儿就爱写写书评的我,当一周变成期限,有了明确的deadline和任务要求,有责任感的重压之后,我又一次失败了,赶在截止时间的最后一秒,生拉硬凑一篇,连自己都没有勇气再看一遍我写的是什么玩意儿,这次结果没有支持我的拖延症,因为它没有“并没有那么差”。
拖延症现在成了流行词,而且成了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就像小的时候,谁说他考了托福,不管考得怎么样,我都觉得他是潮人,因为那是多么潮的考试啊。长大了,一个心理系的同学在描述一个人的时候用了“aggressive”,我当即觉得自己又土了,都用这么洋气的英文形容一个人多帅气啊。看电视多了,知道得抑郁症成为了忧国忧民思前想后的高等人的病,可惜我又一次落后了最新《终结拖延症》读后感最新《终结拖延症》读后感。这次,我紧随了时代和潮流的脚步,我终于在人们面前高呼,我有“拖延症”,然后喜滋滋的看着他们羡慕的神情,这第一说明了我大多数时候比较优秀(几乎所有拖延症的书开篇都告诉你,你不是失败者,你是为了追求优秀),我是懂得自我反思的人,我慢慢的有了一点高深心理学的修养(除了你们这些拖延的家伙,谁没事儿懂ADHD?,我这可不是看《心理学与生活》知道的),我们有独特的有暗号的系统,估计骷髅会也不外如是(没人整天凑在一起这么神秘和整天自我反省吧?)
《终结拖延症》拿到手里的一刻,很激动,因为我反复的check了书单,确定里面没有我。然后在收到书的当天下午,看到了第二批赠阅的名单,妥妥的落着我的名字。封面的包装很好,容易亲近,蜗牛背上沉重的钟表壳,拖拽着秒针不想让它移动的小人都意味着一个拖延症患者最无奈的对象DD时间。
书的整体结构很简洁,没有太多的前因后果,简单叙述一下之后,就是满满的实用性的方法,全翻完后,我意识到这就像一本工具书一样,因为整体来看它逻辑完整,但是即使分开来,每个章节段落都可能成为可参照的范本和模式,直接拿来套用,然后成为一个个小小的Tips,成为范本。
此书有很好的互动模式,比如总是会留出强迫读者思考的部分,就是在文章介绍的方法下,留出题目和答案的位置,基本上是强迫读者思考,这对于拖延症患者来说,我想是一个很好的办法比如我,我羞愧的承认自己一个空格都没填,所以在看完书的今天我都觉得有什么事儿没完成,书没看透,然后情绪很糟糕,觉得提交这个书评的很底气不足。
此外,书里很多地方都用灰底不规则的方框圈着相应用到的“战拖小贴士”,每个小贴士都是直接可以拿来执行的战拖步骤,简洁明了,直截了当最新《终结拖延症》读后感读后感。
关于书目设计上一个很大的不足是很多关键性的内容放在表格里面,我觉得,编者和设计者的本意可能是让交互性更强,阅读更直观,突出对比和逻辑的顺序DDDDDDDD但是,老实说,大段的中文放在格子里是很不讨喜的做法,字体的必然变小,长段话的无重点,放在表格里让人的可阅读性大大变差,特别是步骤多的时候,框框就变成了满眼的乱七八糟,这个不好,不好~
//剧透部分,慎入:
引言只是一个简单的概述,题目就是关于整个书的概述“三管齐下,终结拖延症”,然后三部分就是这“三管齐下”的分而述之,然后每个方法里面又分为一到两章具体的解释了这些方法。
大学的时候,学过项目化管理,然后再读过很多战拖的书之后,基本上可以把战拖的步骤概括了,也就是,无偏见的接受自己DD觉察到问题DD订立计划DD行动DD行动过程中的调节与检测DD接纳进行的程度DD自我实现,然后,调节与检测贯穿始终,成为一个循环的过程。虽然简单,但是方法就被扩展的比较多,这也就是无外乎思想下的方法的问题了。《终结拖延症》和其他的拖延症书最大的不同,大概就是为读者提供了很多的方法,不在东拉西扯为什么,怎么样,是什么,而是直接的告诉你,怎么办!
//剧透完了,我又不想写了,突然很想看bosco的视频T-T
看书的过程中,我得到的最浅显的经验是,想到一点,就赶紧找时间找地方写下来,因为有了这个书评的要求,我长了记性,以前总是我在当时以为自己能记住,结果在写的时候发现我思维的闪光点全不见了,这搞得我更加沮丧,然后就写不出来了。我想这大概也可以套用在其他拖延的事情上,有时候拖一拖,反而思路更跟不上,情绪更加沮丧,彻底觉得自己要完蛋了……
看完了,再一次决定自己要行动起来T-T为什么我觉得说再一次说的这么悲凉。
愿所有战拖队友一起努力,一起加油。希望咱们也成为老师布置完作业,当天就完成,然后在礼拜天看着赶作业的人们,心里顿生优越感的人!
篇9:《终结拖延症》读后感
在这个小组,看到有很多人在哭诉自己的拖延症,当然也有很多人在这个小组里和拖延症搏斗,而且还专门有这个小组专门建立的网站---战拖会。
但是对我来说,我当时的感觉是:哇,原来拖延不是一种习惯,而是一种症状啊。
这是我当时的想法,于是一年前的我很快的买了组里推荐的战胜拖延症的书,后边的详细事情我不用再叙述了,如果你和我一样,那么你也猜得到,一年过去了,这本书我连第十页都没有读到!
据说我买的那本书书当年被称为“战胜拖延症1”,而我一直到拖到了这本书的续集“战胜拖延症2”出来后,还没有看完它,这大概是一个拖延症绝好的一个例子吧。
昨天在地铁上看网易阅读里的电子书,看拖延症续集(大概是)的试读内容,当看到里面说到改变拖延观念的一个办法,就是要像美国的24戒酒协会那样,首先承认自己酗酒,承认自己有很严重的拖延症,承认自己拖延成瘾是战胜拖延的第一步;其次要放低自己对战胜拖延的乐观态度,但是要加强自己对继续拖延后果的认识。
看到这里,我忽然觉得自己对抗拖延的方法确实是完全错了, 因为我一直以自己是一个做事认真的形象来欺骗自己,而不肯承认自己做事情一直在拖延。
仔细想想,我的拖延症真的很厉害的独孤求败啊:
- 喜欢买书却拖了不看,两年里家里的书已经买了两三百本了,昨天又买了10本书,可今年认真看的书不超过10本。
- 准备写的一本小说,已经拖了四年了,写了不到200个字。连开头都不算最新《终结拖延症》读后感最新《终结拖延症》读后感。
- 一直想换工作,拖了三年了还没有换,而那个工作实在是一点发展的机会都没有了。
- 个人定的计划,从来没有完成过,周计划坚持到第三天就放弃了。
- 孩子都可以打酱油了,买的孩子如何才能正确的打酱油的育儿书,还没有看完。
- 在职读的学位论文拖了三年去年才写完通过,要不是因为时间到了不写学位就作废了,估计能拖个十年。(后遗症是,现在偶尔还做噩梦被吓醒--该毕业了,竟然有好几门自己没有考试。好在这一年频率低了,每一两月才做一次)
- 其实还有很多很多,我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写了最新《终结拖延症》读后感读后感。。。
但是我可以欣慰的告诉大家,我昨天把这本书看完了:
买了一年多的书,看了一年都没有看完,今天一个下午花了两个小时看完了。如果你问我看了这本书有什么效果,我只能说一点效果都没有。
因为这伴随一个人好多年的习惯,怎么可能在看完书两个小时后就完全消失了呢?如果可以再看完一本书就能解决很多人困扰多年的问题,这也是不太现实的事情。
所以如果你买书的时候,就要下定决心花几个月去和拖延症做斗争,而不是在看完后大呼上当:这本书对我的拖延症一点帮助都没有!
篇10:帝国的终结读后感
帝国的终结读后感
读完《帝国的惆怅》,就顺带着看了《帝国的终结》,这两本书其实内容有部分重复,尤其是涉及到帝国制度的形成、发展以及缺陷的文字。
值得重点阅读的是最后两章,“内在矛盾”与“共和之路”。帝国的产权问题导致了固有的制度无法通过改革使之重新充满生命力。比起产权明晰的、成熟的现代共和国制度,帝国的缺点必然使它走向终结。
民主与民本,国民与臣民,法治与法制,宪政与限政等的区别是很多人不太清楚或者明明清楚,却故意装着不清楚的概念。不理清楚这些,就不会领会共和国的实质。最后一章对共和制度的基本精神阐述的很明晰:“民主关注的重点是授权,宪政关注的重点是限政。”(第288-289页)民主授权,宪政限法,协调二者的`是共和,它们必须是三位一体的关系。一个名副其实的共和国,必然是民主、共和、宪政的。看完全书,这是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一点论述。一直以来我也弄不太清楚它们之间的关系,直到看了此书才稍有领悟。
最后,作者认为,在这个没有丝毫共和传统的国度里,建立共和制度“必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第301页),要“摸着石头过河”。其实,要彻底摆脱帝国思想的影响,首先必须建立现代常识意识。国学不必全盘反对,但是应当在宏观上去掉某些有消极意义的古代社会特有等级观念(例如三纲五常、愚忠、无法治观念、官本位思想等等),只继承那些对个人修养和社会行为有实在好处的观念,并且要用符合现代世界共同价值的形式去阐释它(例如仁爱、恻隐等)。这就是易先生所说的继承传统文化的三要素:“抽象继承”(我认为也可说是”抽离继承“)、“现代阐释”和“共同价值“。
只有用传统文化结合现代共同价值,才能催生出成熟的共和国,让帝国彻底终结。
篇11: 《永恒的终结》读后感
永恒需要终结,否则噩梦将进行到底。
现实应该被改变吗?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在现实里我也每个人都希望能把过去的遗憾弥补,都希望曾经犯过的错误都是大梦一场。可惜没有时间的溯回,还好没有时间的回溯。
现实是有无数个现实,每个微小的变革,即最小必要变革,都会导致基本现实长出无数枝条。可现实却只有一个,那么我们所在的现实是真正的现实吗?永恒之人是否又真正的处于真的现实之中。
也许对于永恒之人来说,一个中庸的,轻松的,绝对安全的现实才是真正的现实吧!永恒之人把这个世界称之为“福祉”。是福祉吗,永恒之人每次所做的变革都只是利用计算机列阵计算的结果,即使是从多个模拟现实中寻找到最优结果。可正如诺依所言,每次变革都会有着最微小的误差,没有谁可以完全避免,就像是宿命。可是计算机不也是人类发明的吗?它所做的只是把速度提升了,它能与大脑所相比吗?人的思维是可延伸的,它让我们充满了想象力,可以跨越时空,追寻本真。
看过《蝴蝶效应》,主角每次穿越到过去改变当时的现实都只会导致另一事实的连锁反应,最终让现实的结果越来越糟。小说永恒之人选择了“绝对安全”,而把灾难、折磨、痛苦都剔除在外,从而导致星际航行技术的一次次夭折,人类也就只能在太阳系里偏安一隅,永生永世地被困在狭小的笼子里,最后被绝望灭绝。
人痛苦的根源在于欲望,但欲望也给了人类去追求的动力。痛苦,无奈,病痛,哪一样是完全一无所用的?我们要终结地是时刻安逸轻松的生活,毕竟人在山顶称为“仙”,人在底谷只是“俗”。
篇12: 《永恒的终结》读后感
这是一篇科幻小说,是作者美国科幻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1955年出版的一部以时间旅行为题材的科幻小说。
之所以看这本书,是因为之前招财大牛猫推荐过(好像他认为是最好的科幻小说)。书不厚,200多页,大概两三个小时就能翻完吧,我觉着还行,不过倒也没觉得叹为观止(可能小说我读得太少了…)。有人评论说,这本书的内核不在于科幻,而在于透过科幻故事讲述了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哲学层面的思考。
点睛之笔大概是最后几页的这段吧:
在消弭人类灾难痛苦的同时,永恒时空也消除了人类走向辉煌的可能。只有经过严酷的考验,人类才能不断前进,走向发展的高峰。危险的环境和危机感,才是驱使人类不断进步,不断征服新事物的根本动力。你能理解吗?你能否理解,在消除人类生活中时时伴随的陷阱和苦痛的同时,永恒时空剥夺了人类自我发展、自我寻求克服困难的答案的权利?要知道,要想取得进步、持续发展,要紧的不是避免困难的出现,而是战胜困难,你明白吗?
把上面这段话的主语“人类”换成个体似乎也毫无违和感啊。
成长的过程似乎必然伴随着疼痛和汗水(有痛不一定就苦,也有人痛并快乐着)。
顺利潜伏着危机,挫折却蕴育着希望。没有一种选择,仅有好处而无风险。
人生果真是充满着辩证啊。
这似乎可以作为我们判断的直觉:当我们不知道如何选择和决策时,我们究竟愿意选择哪条路?看似轻松的路(当然是大多数人的选择),却很可能最终导向了死胡同。所以听到过很多次这句话,“做难而正确的事”,大概就是这个道理吧。
【历史的终结读后感】相关文章:
1.历史读后感
2.历史的读后感
3.幼师年度终结总结
5.叶子的终结曲作文
7.历史的教训读后感
8.历史的选择读后感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