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导游词优秀作文
“pc73456”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6篇潮州导游词优秀作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潮州导游词优秀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潮州导游词优秀作文
正月初五的一大早,我就妈妈拉上车按照原计划去潮州。即使很困,却挡不住要去旅行的兴奋。
上高速后,两旁的柏树如哨兵一般屹立在烈日之中;起初天上的乌云也消去了;取而代之的是蔚蓝的天空。三个半小时,漫长的车程顺利结束,终于到了……
老爸拜访完他的老同事后,我们就一起去玩了。幸运的是我们赶上了瓷展。当地最著名的瓷展,以前只闻其声,不见其物的,现在终于有机会大饱眼福了。
刚进到大门我们的眼睛就被粘住了:每个玻璃罩下面都有精美的瓷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件青花瓷,它那纹痕非常精美,图中的龙栩栩如生,像是快要飞出来了,不禁让我想起画龙点睛的故事,细看这条龙的眼睛仿佛闪现出耀眼的光芒。再看看那白瓷,冰晶玉洁,无一丝纹痕,那无瑕的外表宛如一面镜子,好像能照透这世间的一切。转眼又看到玉瓷,感觉又比白瓷略胜一筹,晶莹剔透的外表使人爱不释手,那纵横交错的纹痕使人不免有点怜香惜玉,却又带着点奇异的美感。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他们馆的镇店之宝的玻璃罩下,“青白釉传色泽美,方圆形似器容珠。”它是青花瓷和玉瓷的结合体,纹痕更是精美,那是由绿宝石磨成的粉抹上去的,绿得犹如茫茫草原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雨过天晴云破处,者般颜色做将来。”那冰清玉洁的外表犹如小雪过后的泛着点点绿波的山坡,给人一种猝不及防的感觉……不知不觉地,随着解说员的精彩解说中,我们把整个会场中的瓷器都看了个边,走出大门后仍沉浸在这些瓷器的美好中。
看完瓷展,很快傍晚了,我们又来到了当地著名的夜市长廊。这条街非常长,店铺和店面数不胜数,无数的游客在这里,场面异常壮观,加上那数码投影机的烘托,变得无比热闹。我们在这条街兜兜转转,这儿的糖葫芦色泽诱人,香气扑鼻。这儿的臭豆腐也不一般,“臭”气扑鼻,简直能与长沙臭豆腐相媲美。再看看这儿的风景,桥边的丝带在黑夜独放自己的光彩,假山也屹立在公园中心,俯瞰周围的一切。那条虚拟狗宛如一个天使从天而降,遨游在天际之中,不知不觉已经凌晨了……
我回到家已经第二天10点多了,我瘫倒在床上,回想着这两天的点点滴滴:如果有机会,我还会再次到“瓷都”游玩,挖掘更多有趣的事物,感受瓷器的美好。
篇2:潮州导游词优秀作文
十八梭船二十四洲。何年孤月照庭楼。黎明桥市人生沸,夜半冰壶灯火悠。画栋雕梁成绝唱,墩浮拱孔尽风流。笑询仙佛留连处,点滴全都百姓修。这首诗描写的是广济桥,广济桥位于潮州城内。春节,我们全家慕名来到潮州这座古城。
经过几小时的路程,我们终于到了潮州那好玩的地方。
潮州的古城虽然比不过长城,但那有坚硬的城墙,维护着潮州这座古城。城墙长得像一条长龙,有广济门、斗水门……进了门就有好多有名的小吃,应有尽有。哈哈,最著名的就是那有名的鱼丸啦还有那水果拼盘。还有那的肠粉,真有特色,围成一个圆形框,上面插根葱,真像一个圆圆的小肉包啊。你们是不是口水都留出来了?
最有特色的就是那广济桥了。那里人山人海,大家都想来看看它,两岸是石桥,中间是用十八艘船连在一起的,上面插着许多小旗子,都是那描写广济桥的名句。该桥特色是中间的浮桥,潮州人称梭船。广济桥于南宋乾隆七年始建,初为八十六艘梭船及一个桥墩,以后逐步修筑,至明嘉靖九年形成了“十八梭船二十四州的格局”。浮桥开启时,有通航及泄洪功能,闭合时,则连接东西两岸,便利通行。故桥梁学家茅以升先生称誉道,广济桥是“世界上最早的起闭式桥梁”。这么一座具有特色的桥梁,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对交通运输起到重要的作用。该桥与北京卢沟桥,河北赵州桥,泉州洛阳桥并称为中国四大明桥。
此次潮州行受益匪浅,认识了古代城楼,领略了特色广济桥,品尝了潮州美食,真是不枉此行。
篇3:潮州导游词
各位游客:上(下)午好!
龙背山森林公园欢迎大家的光临。我是公园的导游__,大家可以叫我小_。今天能为各位游客讲解,也是一种缘份,我会尽我所知为大家讲解,也希望各位能喜欢我的导游讲解。
首先迎接我们的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壮观景象,这一规模宏大的人造瀑布,由四组高5米,长178米的瀑布群组成,人称“华东第一大瀑布”。
下面,我们要坐电瓶车先浏览一下公园的生态环境。公园占地550公顷,近万平方米的草坪以及桂花园,杜鹃园,蔷薇园坐落在青山绿水之间,使园内白天鸟语花香,绿树成荫,野鸭自由戏水,和平鸽悠闲散步;晚上蛙声缠绵,蛙叫,虫鸣的交响曲使人进入甜蜜的梦乡。
在我们的右侧是砚池,笔墨纸砚的砚,我们聪明勤劳的宜兴人,千百年来,饱蘸砚池水画出了一幅幅锦绣江南鱼米之乡的美丽画图。
公园是一座融观赏、餐饮、健身、休闲、娱乐和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园。那么,为什么叫龙背山森林公园呢?龙背山,有两种说法。一说龙背山原名红荡山,是铜官山向东连绵起伏的筱岭山、龙潭山、沧浦山、梅岭山等蜿蜒至东氿之滨十多个小山丘的总称。它犹如一条长长的青龙卧伏在阳羡古城南郊,故称“龙背山”。另有一说:相传在晋朝,宜兴出了一条蛟龙,经常发蛟水祸害百姓,其时,南山出了一只白额猛虎,也常伤人;加上一名恶少周处危害乡邻,宜兴人称之为三害。单说这条蛟龙有一年发了一次特大的蛟(我们宜兴人称山洪暴发为发蛟。)大水一直淹到铜官山脚下,洪水退后,留下两个大水塘,各有三亩地左右大,久旱不涸,终年不竭,据传是蛟龙的两只前爪抓出来的。后来,蛟龙,猛虎被周处斩杀了,但这一带蜿蜒起伏的山冈形似蛟龙伏着的背脊,故称“龙背山”。那两个水塘则叫做“上龙潭”和“下龙潭”。
前面我们要经过的是桂花园,园中种植了金桂,银桂,丹桂,四季桂等名种。
杜鹃园在迎接我们了,园内种植了中鹃,西鹃,台鹃(也叫毛鹃),日本鹃等几十个品种。
不知不觉间,我们的车要到站了,请大家带好随身物品,别遗忘在车上。下面我要带大家参观科教名人馆,历史名人馆,艺术名人馆和文峰塔。
龙背山历来就是宜兴人心目中的“风水宝地”、“活龙地”。宜兴民间流传着这样的歌谣:“龙背山有四只脚,坟墓葬到一只脚,代代高官封侯爵,荣华富贵千锺禄。”历代名臣贤将都想在这里占一席之地。因此,龙背山区的名人墓葬比比皆是。据不完全统计,象徐溥,吴炳,胡松年,蒋之奇,吴仕等人的墓就有30多处,连三国时吴主孙策的母后也葬在龙背山的梅花墩。到了明代,龙背山的风水就更好了,明嘉靖年间,宜兴知县方逢时(又叫方孝岳),深知天文地理,他看到龙背山确是“活龙地”的风水宝地,宜兴不但要出状元,宰相,还可能要出几代帝王。出于忌妒,他便命人在龙背山上挖了一条沟,破了此处好风水。从此,龙脉断了,龙头被砍了。所以,你若问龙背山的龙头在哪儿?谁也说不清。当然,这只是传说,宜兴历代人文荟萃,人才辈出确是史实。
篇4:关于潮州导游词
中国2113多处地方都有名为“广济5261桥”的桥梁建筑,4102其中广东省潮州1653市广济桥最为著名。潮州广济桥俗称湘子桥,位于潮州市东门外,为古代闽粤交通要道。与赵州桥、洛阳桥、芦沟桥并称“中国四大古桥”,为中国第一座启闭式浮桥。
广济桥,在潮州城东门外,横卧在滚滚的韩江之上,东临笔架山,西接东门闹市,南眺凤凰洲,北仰金 广济桥
[1]城山,景色壮丽迷人。 广济桥以其“十八梭船二十四洲”的独特风格与赵州桥、洛阳桥、卢沟桥并称中国四大古桥,曾被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誉为“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
有民谣:“潮州湘桥好风流,十八梭船二十四洲,二十四楼台二十四样,二只牲牛一只溜”。
篇5:潮州经典导游词
凤翔峡“凤峡留春,龙潭献瑞;翔云拱日,丽景怡情”。景区从山下的山门进去,一步一步向上攀登才能到达凤湖村前的玉湖休闲区。进山门,过岩隙,踩着盘山新开出来铺着鹅卵石的水泥小道,景区在陡峭的小道悬崖边架设一条长长的金属护栏,游人借助护栏一边欣赏清新旷远的峡谷,又可采抽几张好照片。凤翔峡保留着原生态之美,山谷间的吊桥、凉亭也是朴素无华。两边山坡绿荫如盖,绿的碧绿,蓝的翠蓝,在阳光照耀下,呈现出斑斓的色彩。峡谷间乱石纵横,奇岩兀立,泉水喷涌,银珠飞瀑,水潭幽深。顺着卵石小道愈往上行,山势愈险,许事地方是陡立的峭壁,上了年纪的人要走完全程很不容易。我们走得很艰难,但也沉醉在大自然的宁静恬美之中。凤翔峡集凤凰山脉峡谷壮秀景色于一身,也是凤凰山脉中较具代表性的峡谷瀑布群。“扶阴听瀑”、“晶廉溅玉”、“苍龙饮峡”、“银河落汉”等瀑布组成了凤凰山脉独特的自然生态水系瀑布群。
从珠帘倒挂的“晶帘溅玉”到飞流直下的“银河落汉”瀑布,一路赏心悦目。经竹林到澄心阁,翻过猴寨,过龙潭,终于到达了山顶的休闲区。山涧谷道几里路,我们走了两个钟头。在娱乐区玉湖榭餐厅午饭后,我们坐上观光游览车,回程的观光道绕着凤翔峡,眺望峡谷,远处飞流的瀑布水气升腾,恰似一泓白茫茫的湖水。由此,凤湖村原来有个好听的名字叫白水湖。
篇6:潮州经典导游词
潮州凤凰天池,位于中国 广东 潮州 潮安 凤凰 凤凰山顶部,海拔1325米,主峰海拔1391米。天池面积约76亩,总面积1122亩,是由于地壳的凹陷或断层形成的。有传说是天庭西王母娘娘嬉游沐浴之处,古称“浴仙池”。
因池高接天,人迹罕至,且云雾氤氲,风景优美。登上天池,心与高山云雾一起放开,池池已具负盛名,被正式列入“潮州新八景之一”,素有“南国第一天池”美称。
潮州凤凰天池,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人文历史、自然风光等吸引了无数游人前来登山游玩。水如明镜,顷刻万事杂念随风而去,顿觉神清气爽。
天气晴朗时,可见粤东屋脊——凤鸟髻遥遥相对,俯可看韩江、饶平汤溪水库、田野村庄、梯田式茶园尽收眼底;若遇云雾,四周云涌雾动,恍如身在仙境,游赏价值极高。如今,潮州凤凰天池已具负盛名,20被正式列入“潮州新八景之一”,素有“南国第一天池”美称。潮州凤凰天池,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人文历史、自然风光等吸引了无数游人前来登山游玩。
篇7:精选潮州开元寺优秀导游词
开元寺的占地面积约为1.7万平方米,是一座宫殿式四合院建筑。整座寺院至今保留着唐朝的建筑格局,寺内的各主要建筑体现了宋、明、清各时代的建筑风格。开元寺是广东四大名寺之一,是粤东地区规模最大的古刹,20___年7月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开元寺的主要建筑由南向北依次为金刚殿、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在中轴线的东西两侧分别是地藏阁和观音阁。
金刚殿建于明朝,殿内供奉着两大金刚,他们是寺院的守护神,其中一位叫做密迹金刚。密迹金刚就是这五百金刚卫队的卫队长,在密迹金刚对面的是那罗延天,传说他是印度的大力神。潮州开元寺的两大金刚都是闭口端坐,手拿金刚圈。
天王殿是我国仅存的宋代单檐歇山顶建筑,在建筑上具有极高的价值。据文献记载,日本奈良东大寺的大佛殿的建筑式样是南宋明州建筑师陈和卿带到日本的。日本建筑史学界对这座建筑给予极高的评价,说它引起了日本建筑的第二次革命,为日本建筑界带来新的技术和结构风格。大佛殿完工之后不久,陈和卿就去世了。他临终时留下遗言,说大佛殿是参照中国某佛殿的式样而建,但他没有说出具体是参照哪一寺院的建筑而建。为了寻找大佛殿的“根”,中、日两国建筑界的学者用了大量时间走遍了中国各地的各所寺院,但都一无所获。直到1992年,同济大学教授陆秉杰来到潮州,经过他的实地验证,最终把“大佛殿”的根确定在潮州开元寺的天王殿。这一发现轰动了中日两国的建筑界和考古界!
天王殿在建筑上有三个特点:第一,整座建筑有32根柱子,这些柱子都是木石结合,下端为石柱,上端为木柱。第二,天王殿东西两侧的山墙没有用石柱而是用砖砌,整个屋顶的屋顶重量由两侧山墙承载。第三,在柱子上端为层层叠叠的斗拱连接屋顶,从下往上望,这些复杂的斗拱好像一朵朵盛开的莲花,在民间把这种斗拱叫作“莲花托”。
在天王殿内正上方一块牌匾上面写着“开元镇国禅寺”六个字,其中的“镇国”两字不是一般寺庙都可以用的。潮州开元寺之所以可以用“镇国”两字,据说是因为明朝初年倭寇侵犯我国沿海各府。但因倭寇信佛,只犯沿海而不敢犯潮州城,指挥俞良辅就以为开元寺能镇境保国而请封开元寺为“镇国禅寺”并得到了朝廷的批准。这就是开元寺“镇国”两字的由来。 在天王殿正中间供奉的是弥勒佛。据佛经说,弥勒佛是未来世的佛祖,是现在世佛祖释迦牟尼佛在未来世的接班人。
在天王殿东西两侧供奉的是四大天王。开元寺的四大天王与其他寺院的四大天王在造型上有所不同,开元寺的四大天王都是四平八稳的坐着,开元寺的北方多闻天王手中的法器是宝塔,而奇特寺院的多闻天王手中的法器一般是“伞”。这是因为开元寺是“镇国禅寺”,四平八稳的端坐和宝塔含有“镇国”的意思。
在弥勒佛背后,面向大雄宝殿的是韦驮菩萨。韦陀是南方增长天王手下的一个神将,因为护法有功被列为三十二神将之首,亲受佛祖的法旨,保护出家人,护持佛法,所以称为“三洲感应”。
在天王殿北面是开元寺的中庭,即大雄宝殿前的广场。中庭的南边有两株菩提树,菩提在印度语的意思是“智慧”,因此菩提树也叫“智慧树”。现在开元的这两株菩提树是50年代从厦门南普陀寺移植过来的。
在中庭的东西两侧有4座方形的石塔,叫做“阿育王式塔”。四个塔代表“四大部洲”,即东胜神洲、南赡部洲、西牛贺洲、北俱卢洲。
在中庭北端大雄宝殿前有两座石经幢。据考证,这两座经幢是唐朝建寺时的原物,也是目前潮州现存最早的石雕作品。
中庭北面是开元寺的核心建筑大雄宝殿。现在的大雄宝殿为清朝光绪年间重修时的建筑。
在大雄宝殿正中供奉的是佛教的教主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是佛教的创始人,他创立的佛教的基础教义是“四谛”,所谓“谛”就是“真理”意思。四谛就是“苦、集、灭、道”。
在释迦佛东边的是药师佛,他是东方“净琉璃世界的教主”。在释迦佛西边的阿弥陀佛,他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
在大雄宝殿东西两侧供奉的是十八罗汉。
在释迦佛的背面是“飘海观音”。
在飘海观音左右两侧分别是侨陈如和优波离两位尊者。他们都是释迦牟尼的学生。据传,侨陈如是释迦牟尼成佛后在鹿野苑开始传法的第一个学生,而优波离则是释迦牟尼的学生中对佛教的戒律理解得最好,并能自觉的遵守,因此释迦牟尼让他负责佛教戒律方面的工作。
大雄宝殿北面是开元寺的藏经楼,这里珍藏着开元寺1000多年来收藏的众多珍贵的文物。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开元的镇寺之宝---清朝乾隆皇帝钦赐给潮州开元寺的雍正版《大藏经》。这部《大藏经》刻于清朝雍正十三年(1753年),当时共刻印了10部,先后颁赐给全国十大寺院收藏,全书共7246卷,用汉、满、藏、蒙四种文字刊行。开元寺能够成为其中的一个收藏寺院,由此可以看出开元寺在中国各佛寺中的地位。
地藏阁中供奉的是地藏菩萨和十大阎王。门口有一块写着“莫不尊亲”四个字的匾额,意思是“尊重父母双亲才是真正的行孝”。在地藏阁内正面端坐的就是地藏菩萨。在地藏阁左右两侧分别是十大阎罗,阎罗是地狱的统治者。
观音阁内供奉的是观世音菩萨。由于观世音能救苦救难,有众多的信众。在中国的观世音大多都是这种形象。其实菩萨是金刚身没有性别之分的。在南朝后,为更好的体现大慈大悲和方便妇女供奉,产生了女身观世音像。
在观音阁内左右两侧供奉的是18尊观世音的化身像。观世音为了度化众生,示现“三十二应化”形象。在观音阁内的18尊化身像就是“三十二应化像”中的十八种。现在,在观音阁内供奉观音18化身像的在全国可能就只有开元寺一家了!
篇8:精选潮州开元寺优秀导游词
开元寺位于正定常胜街西侧,原名净观寺,始建于东魏兴和二年(540),隋开皇十年(591)改名解慧寺。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奉沼改今名。至清后期,因年久失修,寺院废毁,殿堂塌落,仅存钟楼和须弥塔。
钟楼为砖木结构的二层楼阁式建筑,平面呈正方形。面阔、进深各三间,建筑面积135平方米。单檐歇山顶,上布青瓦,通高14米。其大木结构、柱网、斗拱都展示了唐建筑艺术风格。甚至上层木构件还有相当部分保持了唐原貌。这是我省现存年最早的一座木结构钟楼,也是北方时较早的一座。1988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落架重修。钟楼上挂铜钟一口,高2.9米,口径1.56米,厚15厘米,造型古朴,为唐遗物。
须弥塔,俗称砖塔、方塔,坐落于钟楼西侧。塔身建在高约1.5米的正方形砖砌台基上,塔平面为正方形,密檐九级,举高39.5米,塔身第一层较高,下部砌石陡板一周,各面两端均浮雕一尊雄劲有力的力士像。石腰线以上全部由青砖砌筑。正面辟石券门,门框刻以花瓶、花卉图案,门循浮雕二龙戏珠。门楣上端镶嵌长方形石匾,上面镌刻“须弥峭立”四个楷书大宇。每层砖砌迭涩檐,四角悬挂风锋。塔身宽度自第二层开始收缩,外观清秀挺拔,简朴大方,颇似西安唐小雁塔,是叠涩出檐塔的典型作品。
塔内第二层上部原作木斗八藻井,惜已毁坏。今塔内呈空筒式,内壁垂直,上下贯通。第二层以上的八层,虽然各设一方形小窗,但无台阶攀登。
刹座、仰莲、覆钵均系砖砌,四周置铜境,光亮夺目。其上,系金属质刹杆、宝殊。宝珠多达四枚,显得格外挺拔关于须弥塔建造时,地方志记载不详,未足凭信。根据现存实物并结合历史记载推断,此塔可能始建于唐贞观十年(公元636年),唐乾宁五年(公元8)重建。后虽经历维修但依然保持唐建筑特点。
篇9:潮州简介导游词优秀作文
潮州历史悠久,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自隋朝设立潮州以来,长期是粤东潮汕地区郡、州、路、府治所在地。
建制之前
潮汕南澳象山文化遗址距今约80,是新石器时代早期南方海洋文化的代表,是目前粤东潮汕考古发现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4]。
潮汕潮安池湖的贝丘文化,距今约6000年,潮汕在新石器时代繁荣时期的状况。
潮汕普宁虎头埔窑群代表了4000多年前潮汕文化发展的高峰期,证明潮汕地区在新石器时期就有着自己的先进文化,经过与不同文化的交流、碰撞和综合,从而得以壮大。虎头埔窑群的发现推翻了以往所持的“粤东地区是蛮荒之地”的观点[5]。
潮汕饶平浮滨文化遗址距今3000年,是商代的商文化遗存。[6]
秦汉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秦始皇将所夺取的岭南地区,设“桂林、象、南海”3个郡,潮州属南海郡揭阳县(一说揭阳戍),揭阳县因揭阳岭而得名。
西汉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建制南海郡揭阳县,揭阳县统领今潮汕地区全境、梅州及福建闽南漳州的云霄、东山、诏安、漳浦、平和5县一带。
晋、南北朝
东晋咸和六年(331年),南海郡东部析置东官郡,揭阳县境析置海阳、潮阳、海宁和绥安4县,属东官郡。
东晋义熙九年(4),东官郡海阳县北部五营地设置义招县,原揭阳县境设置义安郡,义安郡统领海阳、潮阳、海宁、绥安、义招5县,治所驻海阳县(今潮州市),管辖范围今潮汕地区全境、梅州及福建闽南漳州的云霄、东山、诏安、漳浦、平和5县一带。义安便是潮州的前身,义安名称共用了260年。
南朝齐永明元年(483年),义招县析置程乡县,义安郡统领海阳、潮阳、海宁、义招、程乡5县,治所驻海阳县。
隋唐
隋开皇十年(590年),原义安郡境立潮州,统领海阳、绥安、海宁、潮阳、义招、程乡6县,治所驻海阳县,管辖范围仍是今潮汕地区全境、梅州及福建闽南漳州的云霄、东山、诏安、漳浦、平和5县一带。因地临南海取“潮水往复之意”,首命名“潮州”,潮州成为潮汕地区的政区名称始于此,以后1400多年都沿用。
隋炀帝大业三年(公元6),全国罢州复郡,潮州复改为义安郡,隶东扬州,再次划入福建;唐武德四年(6)第二次称潮州。
唐承隋制,仍称潮州,辖海阳、潮阳、程乡3县,治所驻海阳县。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割泉州南部(此时泉州州驻地为今福州)和潮州一部分合置漳州。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全国改州为郡,潮州因此易名为潮阳郡。唐开元十年,西元751年,从江南道改为岭南道管辖。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再度改称潮州,至此潮州之名完全定型。
宋元
宋代仍称潮州,北宋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复置揭阳县,统领海阳、潮阳、揭阳3县合称“潮州三阳”,治所驻海阳县。
元至元十六年(1279 年)改潮州为潮州路,仍统领海阳、潮阳、揭阳三县,治所驻海阳县,属广东道宣慰使司,元贞元年(公元1295年)梅州隶入潮州路。
明清
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改潮州路为潮州府,辖海阳、潮阳、揭阳、程乡4县,治所驻海阳县,属广东承宣布政使司,县邑扩容,海阳、潮阳、揭阳3县析置了饶平(别称饶阳)、惠来(别称葵阳)、澄海(别称莲阳)、普宁(别称洪阳)、大埔(别称茶阳),合称潮州八阳也称潮州八邑,程乡县析置了平远、镇平2县,崇帧六年(1633年)潮州府统领海阳、潮阳、揭阳、饶平、惠来、澄海、普宁、平远、程乡、大埔、镇平共11县,潮州府商民经商于海内外各大商埠,并设立潮州会馆,名号潮州八邑。
清承明制,仍称潮州府,仍辖11县,治所驻海阳县(今潮州市)。
清康熙22年(1683年),潮汕商人在苏州建潮州会馆,在会馆正门口立碑刻文:“本馆系潮州府属8县商民所组织,专谋本帮商业之利益”。这是潮商和潮州八邑最早正式称谓书面体现之一[7]。
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程乡县、平远县、镇平县3县另设立嘉应州,嘉应州统领兴宁、长乐、平远、镇平4县加上本属的程乡县合称“嘉应五属”。
清乾隆三年(1738年)析置丰顺县,潮州府统领海阳、潮阳、揭阳、饶平、普宁、惠来、澄海、大埔、丰顺9县,均是从北宋潮州的海阳、潮阳、揭阳潮汕民系3县析置,名称均带有“阳”字,即海阳、揭阳、潮阳、澄海别称莲阳、普宁别称洪阳、惠来别称葵阳、饶平别称饶阳、丰顺别称新阳、大埔别称茶阳。由于北部山区的大埔县居民是客家人,故置丰顺县后仍称潮州八邑。丰顺建县的同时期,潮汕商帮达到一个鼎盛时代。随着潮州八邑的名号被四海口碑相传,潮州八邑成为了潮汕的代名词和界定标准。潮州八邑即是潮汕民系、潮汕商帮和潮汕地区,是今海内外潮汕人最广泛认同的界定标准。
1840年随着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爆发,进入中国近代史,1850年清代爱国政治家林则徐逝世于潮州府普宁县行馆。
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定潮州府澄海县沙汕头为通商口岸,汕头港于1860年开埠,是近代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港口城市之一,20世纪30年代,汕头港口吞吐量曾居全国第3位,商业之盛居全国第7位,是粤东、闽西南、赣东南的交通枢纽、进出港口和商品集散地[8]。
19,从潮州府治所地直达汕头埠的潮汕铁路筑成,配置“潮汕号”机车头并通车,由此有“潮汕”新名词,潮汕名称广为人知是在1907年5月孙中山亲自领导的潮汕黄冈起义。1907年5月22日,因由孙中山指派华侨潮裔许雪秋及同盟会嘉应州主盟人何子渊等人领导发动的潮汕黄冈起义爆发,这次武装起义意义重大,但当时的《南洋总汇报》却大肆指责孙中山勾结“潮汕会党”,策动黄冈起义。 “潮汕”之名由此见之报端,逐步广为人知。
民国
民国初,废潮州府,改置潮州安抚使,驻汕头;后改潮梅镇守使、潮循道、东江行政专员公署等,曾一度改驻潮安县潮州城。
1921年之后,汕头建市设立市政厅,成了粤东地区继潮安县潮州城之后的另一地域亮点。
1936年改设为广东省第五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46年改为第六区,1949年4月析为第七(和第八)区,治所均驻潮州城。
解放后
1949年解放后设潮汕专区、治所驻潮安县,管辖潮安、饶平、南澳、澄海、潮阳、惠来、普宁、揭阳8县。
1952年置粤东行政区,行政公署驻潮安县,管辖原潮汕专区所属潮安、饶平、南澳、澄海、潮阳、惠来、普宁、揭阳8县,原东江专区所属惠阳县、紫金、河源、龙川、海丰、陆丰6县,原兴梅专区所属的梅县、蕉岭、大埔、丰顺、五华、兴宁、平远7县等21县,范围今汕头、潮州、揭阳、汕尾、梅州、惠州、河源7市。
1955年9月,粤东行署治所由潮安县迁往汕头。1956年改粤东行政区设为汕头专区(汕头作为潮汕地区的政区名称始此),治所驻汕头市,汕头管辖潮安、饶平、潮阳、普宁、澄海、南澳、揭阳、惠来、梅县、丰顺、大埔、五华、兴宁、平远、蕉岭15县,范围今汕头、潮州、揭阳、梅州4市。海丰、陆丰2县1958年属汕头专区。
1965年07月,兴梅7县从汕头专区析置梅县专区,汕头专区管辖范围今汕头、潮州、揭阳、汕尾4市。
1970年改汕头地区专员公署设为汕头地区革命委员会,汕头地区管辖范围今汕头、潮州、揭阳、汕尾4市。
1983年改汕头地区革命委员会设为汕头市,同年9月海陆丰改属惠阳地区(1988年1月海陆丰设今汕尾市),汕头市管辖范围今汕头、潮州、揭阳3市。
1991年汕头市经济特区扩围批准,同年12月国务院调整潮汕地区行政区划,原汕头市分置为今潮州、揭阳和汕头3市(合称潮汕三市),统称潮汕地区,潮州市升格为地级市,管辖新设立的湘桥区(原潮安县析置)、新恢复的潮安县和原汕头市管辖的饶平县。
篇10:潮州简介导游词优秀作文
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1074.07亿元,突破千亿大关,比上年增长6.9%。全市人均生产总值40555元,突破四万元,比上年增长6.7%,按平均汇率折算为6007美元。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为74.26亿元、547.8亿元和452.0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3%、5.6%和8.9%。服务业(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首超第二产业,增速比第二产业高出3.3个百分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51.9%。分县区看,潮安区GDP增长7.2%,枫溪区GDP增长7.2%,湘桥区GDP增长6.6%,饶平县GDP增长6.8%。
从产业机构看,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7.2:51.5:41.3调整为6.9:51:42.1,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3.6个百分点,成为支撑全市经济增长的主动力。从行业机构看,高技术制造业、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2.6%和6.4%,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分别为7.8%和19.8%,占比分别提高0.9个和1.6个百分点;现代服务业增加值213.64亿元,增长10.3%,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为47.3%,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
20,全年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772.7亿元,增长7.2%,增幅高于GDP增幅0.3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占GDP的比重为71.9%,比全省水平高出18.1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对GDP增长贡献率达74%,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其中,民营工业增势良好,全市民营工业实现增加值409.22亿元,增长6.5%,占全市工业比重达79.8%。规模上民营工业实现增加值261.86亿元,增长7.2%,增速比全市规上工业高出0.8个百分点,对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79.5%,占规上工业比重达70.8%。年,全市民营单位数为10.16万家,比上年增加1.34万家,增长15.1%;其中,私营企业1.73万家,增长11.9%,个体户8.18万家,增长14.3%。
2017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65.08万人,比上年增加0.48万人;城镇化率64.5%,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人口出生率16.9‰,死亡率7‰,自然增长率9.9‰。年末户籍总人口275.5万人,比上年增加1.52万人。全市新增城镇就业18733人,失业人员再就业4163人,促进创业1271人,组织劳动力培训949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6%以内。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3%,涨幅比全省低0.2个百分点。八大类消费品价格六升一平一降,其中,医疗保健类价格涨幅最大,同比上涨6.2%,推动CPI同比上涨0.38个百分点;居住类价格上涨1.8%,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涨2.7%,交通和通讯类价格上涨1%,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价格上涨2.2%,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价格上涨1.1%;食品烟酒类价格则与上年同期持平,衣着类价格则下降0.5%。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为101.8%,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为101.7%。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4.59亿元,增长1.9%。其中,税收收入30.18亿元,增长0.9%;非税收收入14.42亿元,增长4%。全市各项税收总收入95.87亿元,增长6.1%。国税国内税收收入57.78亿元,增长11.6%;其中,工业增值税29.59亿元,增长0.8%;地税税收总收入30.91亿元,增长4%。2017年12月,广东省政府发布《广东省沿海经济带综合发展规划(2017-2030年)》,潮州被定为地区性中心。
篇11:关于潮州景点导游词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韩江之滨的韩文公祠。唐宪宗元和十四年(公元8),韩愈因“谏迎佛骨”,被贬谪潮州。韩愈在潮州期间祭鳄释婢,兴学劝农,历代潮人都很怀念他的功绩,韩祠内有一块碑刻:“若无韩夫子,人心尚草菜。”便是对他极高的评价。
祠堂前广场有一座古书形的石雕,上面刻写了韩文公在《进学解》中的两句名言:“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意思是说:勤奋是事业精进的前提,深思是行为成功的保证。
韩祠正门,上面写着“韩文公祠”四字,是1984年胡耀邦总书记视察潮州所留下的手迹。韩祠依山而建,层次分明,前落是韩祠的主体,后落是侍郎阁,现在我们拾级而上,石阶一共有51级,是纪念韩愈51岁时到潮州。韩祠前原有韩愈手植橡木,民间传说:橡木开花的多少,可以预示当年科举考试录取率的高低。韩祠橡木后来成为潮州八景之一。
韩祠始建于北宋咸平二年(公元9),ZUI初建在金山,后来迁到州南七里,南宋淳熙十六年(公元1189年)才迁到这里,算起来也有八百多年的历史了。韩祠现存有历代官员文人所留下的37块石刻。其中,“三启南山”,是原广东省委书记林若所书,出自苏东坡的《潮州昌黎伯韩文公庙碑》之句“公之精诚能开衡山之云”,另一层意思是指他一生中曾三次来到广东。
韩文公一生倡导儒家思想,并以儒家“道统”继承者自居,他提倡“仁政”,反对暴虐,“抵排异端,攘斥佛老”。他到潮州之后极力兴办久废了的乡校,还把自己的俸银捐出来支持教育,并起用当地贤士赵德主持教育工作,让读书风气长久发扬下去。
这边的一副楹联,上联是:辟佛累千言,雪冷蓝关,从此儒风开海峤;下联是:到潮才八月,潮平鳄渚,于今香火遍嬴洲。上联说他来潮州的缘由及到潮之后使读书的风气遍及海滨。下联说他到潮州只做了八个月的官,但驱除鳄鱼,功德无量,历代都没有忘记他。
正殿左侧有碑刻:“功不在禹下”,出自韩文公自己的文章,本来是韩愈称赞孟子的话,但后人反过来用这句话来赞美他。他来潮州之后除办学校,驱除鳄鱼、释放奴隶之外,还积极发展农桑,修筑水渠,就象古代大禹一样。
更深一层的含意是:意识形态中的异端邪说也有如洪水猛兽一类的灾害,而治理洪水,不管是自然界的还是思想界的,关键在于疏导而不能一味地堵塞。韩祠左侧的“天南碑廊”是当今我国书家和政要称颂韩文公的诗文碑刻,可见韩愈的影响力并非潮州一方。
ZUI后我们一起登上后面的侍郎阁,登高望远,饱览潮州古城的风姿。、
我的讲解到此结束了,谢谢大家!
篇12:关于潮州景点导游词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潮州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DAVID。
潮州市地处祖国南疆,位于韩江中下游,是广东省东部沿海的港口城市。东与福建省的诏安县、平和县交界,西与广东省揭阳市的揭东县接壤,北连梅州市的丰顺县、大埔县,南临南海并通汕头市和汕头市属的澄海区。全市总面积3679平方公里,其中陆域3146平方公里,海域533平方公里,海(岛)岸线长136公里。
1991年12月7日,潮州市经国务院批准升格为地级市,隶属广东省。潮州市现辖潮安县、饶平县、湘桥区、枫溪区管委会。全市常住人口268.37万人,户籍人口262.78万人。聚居的少数民族有畲族约人。旅居海外的潮籍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约230万人。
潮州市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终年常绿,四季宜耕。年平均气温21.4℃。
全市地势北高南低。山地、丘陵占全市总面积的65%,主要分布在饶平县和潮安县北部。主要山脉有粤闽交界的武夷山系——嶂宏山脉支脉和潮梅交界的莲花山系——凤凰山脉。凤凰山脉主峰凤凰大髻,海拔1497.8米,是潮州市的最高山峰。韩江自西北向东南斜贯潮州城区和潮安县,黄冈河自北向南贯穿饶平县境。
【行政区划】
下辖湘桥区、枫溪区、潮安县和饶平县, 共有9个街道、41个镇。 市政府驻湘桥区枫春路。
湘桥区9个街道: ※ 凤新街道 湘桥街道西湖街道金山街道 太平街道 南春街道西新街道桥东街道 城西街道 1个镇:意溪镇;区人民政府驻凤新街道
饶平县22个镇: ※黄冈镇大埕镇所城镇 柘林镇海山镇汫洲镇 钱东镇 樟溪镇 浮山镇 汤溪镇三饶镇联饶镇 新圩镇 新丰镇 饶洋镇上饶镇建饶镇 高堂镇 浮滨镇 新塘镇东山镇和一个林场(韩江林场)。县人民政府驻黄冈镇
潮安县19个镇 ※ 庵埠镇文祠镇凤凰镇铁铺镇磷溪镇官塘镇江东镇 东凤镇 龙湖镇枫溪镇彩塘镇金石镇浮洋镇 沙溪镇 凤塘镇 古巷镇 登塘镇 赤凤镇 归湖镇;县人民政府驻庵埠镇
枫溪区:1995年12月枫溪撤镇建区(县级区)辖4个居委会和26个村委会,成立枫溪区管委会,是潮州市的派出机构,行使县级区的职权。
【历史沿革】
潮州历史悠久,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考古材料证实,潮州至少在50前就有人类居住。远古时代,土著畲族先民便创造了口头文学——畲歌仔。潮州的先民属闽族和闽越族。自秦汉以后,中原汉族后裔大部分从闽南的莆田迁入潮州。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平定南越;设象郡、桂林、南海三郡,地域属南海郡,始载入版图,但此时到唐朝今天的潮州汕头一带汉族人稀少,从唐朝后期开始汉人数量才有较快增长。西汉元鼎六年(前1),属南海郡揭阳县地,潮州最早的建制始于东晋咸和六年(331年)在南海郡东部析置东官郡,东晋义熙九年(4)分东官置义安郡。这义安便是潮州的前身。义安郡这个名称一共使用了260年。
隋文帝开皇十年(590年),全国撤郡设州,义安郡属循州之义安县,是年,升立州,因地临南海取“潮水往复之意”,首命名“潮州”,义安县为州治。 后人也有诗句:“潮之州,大海在其南”。 “潮州”名称的正式出现,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以后1400多年来,基本都是沿用这个名称。
隋帝大业三年(6)罢州复郡,潮州曾一度改为潮阳郡。唐武德四年(6)第二次称潮州,在唐朝的时候,潮州的疆域是很大的,可以说,东到泉州(此时泉州为今天的福州,今天的泉州在唐朝久视年间(西元700年)才最后设州)北到江西赣州,南到大海,西到惠州。唐朝的垂拱二年(公元686年),从潮州到泉州,各割出一部分,设置了漳州。
现在,潮州话可以通行漳州,漳州下面的云霄、诏安、东山、漳浦、平和等县市,也都有潮剧团,演出潮州戏,可见,两地的历史渊源,是连在一起的。由此可见,唐朝时候的潮州,原来是曾经跟福建的福州和江西的虔州接壤的。韩江的一个源头,是在汀州的新罗县(今龙岩市长汀县),另一个源头,是在循州的兴宁县(今紫金县,兴宁县今属梅州)。可以想象,韩愈那个时候的韩江,除了汀州段和循州段外,是完全在潮州自己的地域里流行的。唐天宝元年(742年)改称潮阳郡,唐天宝3年,(闽中)割潮州归岭南,唐乾元年(758年)再复潮州。元朝的时候,潮州称为潮州路,明洪武二年( 1369年)改路始置府制,称潮州府。崇帧六年是潮州府辖县最广之年,辖海阳、潮阳、揭阳、饶平、惠来、澄海、普宁、平远、程乡、大埔、镇平共11县。
隋唐以后,随着战乱、戍边、远谪和民族大迁移,大批中原汉人南来,带来了先进的中原文化,经宋、明数代,人文渐盛,名贤辈出,潮郡被誉为“海滨邹鲁”。南宋末年,因逃避战乱,十几万闽南的莆田人移民到现在的潮州汕头,见潮汕莆田渊源。莆田移民,从语言来看,潮州话与现今的莆仙方言有差异。原因在于留在莆田的莆田人继续受到福州省城话的影响,原先使用的方言-闽南话受闽东方言影响,莆仙方言成为有闽南语底子的又带有闽东色彩的混合兼过渡型的闽语。
到了清末民初,潮州的概念已经基本定型,海内外潮州人共有的潮州,也基本上定型在这个基础上。这时潮州的辖县一共有9个:就是潮安(海阳)县、潮阳县、揭阳县、惠来县、普宁县、澄海县、饶平县、丰顺县、大埔县,还有汕头埠和南澳岛。 这9个县还有汕头和南澳的人民,历史上统称为潮州人。关于潮州人称谓的界定,依据就是上面所说的9个县和汕头、南澳。后来,也有把丰顺和大埔剔出去,但是近代史上的一些历史名人,如丰顺的丁日昌,人们还是习惯把他作为潮州人。
二十世纪初,汕头埠逐渐成为潮州府属的滨海重镇,这里工商繁华,已崛起成为连接穗、港、沪及海外的新兴港口。 19梅县松口人张煜南等看准这里有巨大的发展潜质,便倾力组建潮汕铁路有限公司,兴建从潮州府所在地直达汕头埠的铁路。 19,潮汕线铁路筑成,同时又配置“潮汕号”机车头并通了车。由此有“潮汕”新名词。 1907年5月22日,由孙中山指派许雪秋及同盟会嘉应州主盟人何子渊等人领导发动的潮州黄冈起义爆发,因寡不敌众,力战6日而败;27日下午,起义军宣布解散,总指挥陈涌波、余既成被迫走避香港。 这次武装起义意义重大,但当时的《南洋总汇报》却大肆指责孙中山勾结“潮汕会党”,策动黄冈起义。 “潮汕”之名由此见之报端,逐步广为人知。“潮汕”这片土地也逐步为外界所瞩目。
1921年之后,汕头建市设立市政厅,属广东省政府领导,成了粤东地区继潮州城之后的另一地域亮点。 到了1949年,潮州的疆域仍然比较大,它包括了现在的汕头市、揭阳市;从管辖上,也包括了梅州市和汕尾市。
中国解放后二次大的疆域调整,造成了二个“潮州”的概念,一个是广义的潮州概念,一个是狭义的潮州的概念。
广义的潮州,也就是历史上的潮州,此定义已有上千年历史,主要包括现在潮州市、汕头市和揭阳市以及丰顺县等。共同的生活习惯,共同的民风民俗,共同的文化背景,共同的语言环境,共同的价值取向,共同拥有了潮州人的称谓。(广义潮州的概念里面,包含了狭义潮州族群的概念,是指汕头、潮州、揭阳三个地级市与丰顺县讲潮州话的民众。另外陆丰市甲子镇、甲东镇、甲西镇,讲惠来口音的潮州话的民众,属于广义潮汕人的概念,不属于狭义潮州人概念)
目前的潮州市,是在1991年12月将原来的副地级市升格的。作为地级市,潮州现在管辖潮安县、饶平县、湘桥区和枫溪区。湘桥区也就是通常民间称呼的府城、潮州城。 但是,无论是国内还是海外,关于潮州的概念,还是倾向于广义的潮州,甚至就是广义的潮州。可见,历史是阻隔不断的,也是不可代替的。
如今潮州成为潮汕地区三个地级之一,本地人较为注意把潮汕与潮州分别开来。如说“潮州方言”、“潮州功夫茶”等,而不再冠以“潮州”了,如此说法有失学术意义上的公允。 不过,海外潮人迄今为止仍喜欢称自己为潮州人,海外各地潮人会馆也都称为“潮州会馆”,这大概是沿续习惯称呼。
潮州市气候概况
潮州境内主要山脉,有粤闽交界的武夷山系—嶂宏山脉支脉和潮梅交界的莲花山系—凤凰山脉。凤凰髻为粤东最高峰,海拔1497米。主要河流有韩江和黄冈河。韩江自西向东南斜贯潮州城区,流经潮安县,在澄海入海;黄冈河自北向南流贯饶平全境,于黄冈镇东风埭入海。两江河为潮州提供丰富的水资源。
全境地势北高南低,北部多山,中部为丘陵地带,南部为韩江冲积平原。山地丘陵占全市总面积的65%,主要分布在饶平和潮安北部。北部山区适宜茶叶种植和杉、桐、栎、柯等林木生长;丘陵及低山区主要适合竹、橄榄、桃、李、梅、菠萝和薯类的生长;韩江冲积平原肥沃的土地利于水稻、甘薯、花生、大豆、萝卜、柑、杨桃、香蕉等的栽培。历史上已是“稻得再熟,蚕也五收”的福地。
潮州市处低纬度,濒临南海,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为21.4℃,日照为1986.1小时,雨量为1685.8毫米。极端最高气温为39.6℃,极端最低气温为-0.5℃。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终年常绿,四季如春。
春季(3~5月份)是过渡季节,气温和降水均处在上升时期。正因为这个时候是冷暖天气交替的变化季节,所以它的不稳定性很大。有的年份会出现春光明媚的春天,而有的年份却会出现持续的低温阴雨倒春寒天气;在某些年份因为雨季来得迟,可能出现持续性的干旱。但从常年的情况来看,雨季在4月份便开始了,各地先后进入前汛期。
夏季(6~8月份)由于受海洋气团的影响,普遍吹偏南风,带来丰沛的雨水。6月份是广东前汛期的降雨高峰期,各地出现暴雨的机会甚多。同时,每年的6~10月又是热带气旋影响广东的主要时段,影响广东的热带气旋,有89%以上出现在这个时段内。年中最热的月份是7月,全省的月平均气温达到28~29℃。极端的最高气温曾出现过42℃(1953年8月12日,韶关市)。潮州市多年来的极端高气温为38.7℃,出现在1953年8月12日。
秋季(9~11月份)冷空气开始影响广东,潮州气温逐渐下降。此时多晴朗天气,少降水,开始进入干季。热带气旋活动的次数减少。11月份虽不是热带气旋最活跃的季节但仍有出现的可能。
冬季(12~2月份)普遍盛行东北风或北风,来自北方既寒冷又干燥的空气,经过长途跋涉以后,增温、增湿,强度大为减弱,到达广东时风速已经变小、气温偏高,所以潮州冬季较温暖。但个别年份在寒潮来临时,也可出现霜冻天气。冬季是潮州市的干季,降水较少,多晴好天气,光照充足。1月份为最冷月,月平均气温为9~16℃,南北部的温差达7℃以上。极端的最低气温曾记录到零下7.3℃ ,潮州市多年来的极端最低气温为0℃。在潮州,冬季虽有南下的冷空气影响,但因所处纬度较低,1月份平均气温仍有13.5℃,故并无气候意义上的冬季。
【概述】
开元寺位于潮州市区开元路中段。据《潮州府志·寺观》的记载:开元寺的前身是创建于隋唐之际的荔峰寺。唐朝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唐玄宗为庆祝自己的生日,下令全国81州郡各选一大寺,以其年号为名,当时潮州就把“荔峰寺”改名为“开元寺”。
现在开元寺的占地面积约为1.7万平方米,是一座宫殿式四合院建筑。整座寺院至今保留着唐朝的建筑格局,寺内的各主要建筑体现了宋、明、清各时代的建筑风格。开元寺是广东四大名寺之一,是粤东地区规模最大的古刹,7月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开元寺的主要建筑分布在寺院的中轴上,由南向北依次为金刚殿、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在中轴线的东西两侧分别是地藏阁和观音阁。
【金刚殿】
金刚殿建于明朝,殿内供奉着两大金刚,他们是寺院的守护神,其中一位叫做密迹金刚。传说,释迦牟尼佛外出传法时,常有五百金刚随行护卫,密迹金刚就是这五百金刚卫队的卫队长,因为金刚殿空间有限,不能把这五百金刚全摆出来,所以只能由他们的卫队长来作代表。在密迹金刚对面的是那罗延天,传说他是印度的大力神。潮州开元寺两大金刚与其他寺院的金刚在造型上有所不同。一般寺院的密迹金刚是开口,手持金刚杵,那罗延天则是合口、持棒。而开元寺的金刚都是闭口端坐,手拿金刚圈。
【天王殿】
天王殿是我国仅存的宋代单檐歇山顶建筑,在建筑上具有极高的价值。据文献记载,日本奈良东大寺的大佛殿的建筑式样是南宋明州建筑师陈和卿带到日本的。日本建筑史学界对这座建筑给予极高的评价,说它引起了日本建筑的第二次革命,为日本建筑界带来新的技术和结构风格。大佛殿完工之后不久,陈和卿就去世了。他临终时留下遗言,说大佛殿是参照中国某佛殿的式样而建,但他没有说出具体是参照哪一寺院的建筑而建。为了寻找大佛殿的“根”,中、日两国建筑界的学者用了大量时间走遍了中国各地的各所寺院,但都一无所获。直到1992年,同济大学教授陆秉杰来到潮州,经过他的实地验证,最终把“大佛殿”的根确定在潮州开元寺的天王殿。这一发现轰动了中日两国的建筑界和考古界!
天王殿在建筑上有三个特点:第一,整座建筑有32根柱子,这些柱子都是木石结合,下端为石柱,上端为木柱,前排柱子与后排柱子在式样上又有所不同。第二,天王殿东西两侧的山墙没有用石柱而是用砖砌,整个屋顶的屋顶重量由两侧山墙承载,这和我国传统的用柱来承载屋顶重量的做法又有所不同。第三,在柱子上端为层层叠叠的斗拱连接屋顶,从下往上望,这些复杂的斗拱好像一朵朵盛开的莲花,在民间把这种斗拱叫作“莲花托”。
在天王殿内正上方一块牌匾上面写着“开元镇国禅寺”六个字,其中的“镇国”两字不是一般寺庙都可以用的。潮州开元寺之所以可以用“镇国”两字,据说是因为明朝初年倭寇侵犯我国沿海各府,当时潮州的城池损毁尚未修复,不能够抵御倭寇侵犯。但因倭寇信佛,只犯沿海而不敢犯潮州城,指挥俞良辅就以为开元寺能镇境保国而请封开元寺为“镇国禅寺”并得到了朝廷的批准。这就是开元寺“镇国”两字的由来。
在天王殿正中间供奉的是弥勒佛。据佛经说,弥勒佛是未来世的佛祖,是现在世佛祖释迦牟尼佛在未来世的接班人。在我国的寺院内供奉的弥勒造像有佛像、菩萨像和化身像三种。开元寺天王殿供奉的是弥勒佛的化身像,即“大肚弥勒佛”。
在天王殿东西两侧供奉的是四大天王。开元寺的四大天王与其他寺院的四大天王在造型上有所不同,开元寺的四大天王都是四平八稳的坐着,而其他寺院的多闻天王手中的法器一
般是“伞”。为什么会是这样,这是因为开元寺是“镇国禅寺”,四平八稳的端坐和宝塔含有“镇国”的意思。
在弥勒佛背后,面向大雄宝殿的是韦驮菩萨。据说,四大天王每个天王手下各有八名神将,韦陀是南方增长天王手下的一个神将,因为护法有功被列为三十二神将之首,亲受佛祖的法旨,周统东、西、南三洲巡游护法事宜,保护出家人,护持佛法,所以称为“三洲感应”。
【中庭】
在天王殿北面是开元寺的中庭,即大雄宝殿前的广场。中庭的南边有两株菩提树,菩提在印度语的意思是“智慧”,因此菩提树也叫“智慧树”。传说,释迦牟尼是在菩提树下打坐,冥思苦想了七日七夜,终于大彻大悟成佛的。现在开元的这两株菩提树是50年代从厦门南普陀寺移植过来的。
在中庭的东西两侧有4座方形的石塔,这种形式的塔叫做“阿育王式塔”。四个塔代表“四大部洲”,即东胜神洲、南赡部洲(我们现在所居住的世界)、西牛贺洲、北俱卢洲。
在中庭北端大雄宝殿前有两座石经幢。据考证,这两座经幢是唐朝建寺时的原物,也是目前潮州现存最早的石雕作品。由于年代久远,经幢上的字已经被岁月侵蚀得模糊不清了。
【大雄宝殿】
中庭北面是开元寺的核心建筑大雄宝殿。现在的大雄宝殿为清朝光绪年间重修时的建筑。 在大雄宝殿正中供奉的是佛教的教主释迦牟尼佛,我们中国人一般都把他叫做“如来佛”。释迦牟尼是佛教的创始人,他创立的佛教的基础教义是“四谛”,所谓“谛”就是“真理”意思。四谛就是“苦、集、灭、道”。当代中国佛教界将佛教的宗旨归纳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庄严国土,利乐有情”。
在释迦佛东边的是药佛,他是东方“净琉璃世界的教主”。据说,众生只要诚心诵念他的佛号就能够消灾去病!在释迦佛西边的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也称为“弥陀”,他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在中国佛教徒大多数都希望来世能够降生在西方极乐世界。据说,常念“南无阿弥陀佛”是来世降生在西方极乐世界的法门之一。
在大雄宝殿东西两侧供奉的是十八罗汉。佛经上说,这些人已经永远进入涅槃,不再生死轮回,并且留在人间替佛祖弘扬佛法。
在释迦佛的背面是“飘海观音”。
在飘海观音左右两侧分别是侨陈如和优波离两位尊者。他们都是释迦牟尼的学生。据传,侨陈如是释迦牟尼成佛后在鹿野苑开始传法的第一个学生,因此被佛教徒尊为“比丘第一”;而优波离则是释迦牟尼的学生中对佛教的戒律理解得最好,并能自觉的遵守,因此释迦牟尼让他负责佛教戒律方面的工作。
【藏经楼】
大雄宝殿北面是开元寺的藏经楼,这里珍藏着开元寺1000多年来收藏的众多珍贵的文物。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开元的镇寺之宝---清朝乾隆皇帝钦赐给潮州开元寺的雍正版《大藏经》。这部《大藏经》刻于清朝雍正十三年(1753年),当时共刻印了10部,先后颁赐给全国十大寺院收藏,全书共7246卷,用汉、满、藏、蒙四种文字刊行。从经书的数量可以看出经书的珍贵,开元寺能够成为其中的一个收藏寺院,由此可以看出开元寺在中国各佛寺中的地位。
【地藏阁】
地藏阁中供奉的是地藏菩萨和十大阎王。在地藏阁门口有一块写着“莫不尊亲”四个字的匾额,这四个字的意思是“尊重父母双亲才是真正的行孝”。在地藏阁内正面端坐的就是地藏菩萨。传说,他曾经为救其母脱离地狱之苦发下誓愿“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所以人们也把他称为“大愿菩萨”。在地藏阁左右两侧分别是十大阎罗,阎罗是地狱的统治者。
【观音阁】
观音阁内供奉的是观世音菩萨。由于观世音能救苦救难,在这个充满苦难的人世间,得到众生的爱戴,有众多的信众。我们现在看到的观音像是一位慈祥端庄的妇女,在中国的观世音大多都是这种形象。其实菩萨是金刚身没有性别之分的。在南朝后,为更好的体现大慈大悲和方便妇女供奉,产生了女身观世音像。
在观音阁内左右两侧供奉的是18尊观世音的化身像。据佛经说:因为众生对佛理的接受程度不同,所以观世音为了度化众生,示现“三十二应化”形象。在观音阁内的18尊化身像就是“三十二应化像”中的十八种。现在,在观音阁内供奉观音18化身像的在全国可能就只有开元寺一家了!这也是开元寺又一个与众不同之处。
篇13:关于潮州景点导游词
潮州西湖,山倚湖苍翠,湖傍山青黛。昔时是潮州古城的护城濠,俗称“城壕池”。今天随着城市建设重心的西移,这里已成为古城区与新城区绿色的分水岭,也是名城腾辉一脉相承的纽带。在贯彻实施“保护古城区,建设新城区”的城建方针中,两者当互相兼顾、齐驱并进。假若潮州的城建规划已定位在山水园林式之中,那么,西湖便是古城区一片碧绿的园林肺叶,堪称新世纪环保城市的绿色明珠。
西湖古昔是韩江的支流,也是崩堤冲成的瘦大湖。据《方舆纪要》载:“绵亘十余里。”到了唐代筑了北堤,才把它与韩江切断,成了宽阔长形的大湖。唐肃宗乾元年间(758-759年),皇帝下诏,天下临池带郭处设置放生池八十一处,这西湖便是其中一处(过去西湖山麓尚刻“放生”二字,现在湖心亭南侧有一池,称为放生池)。因与西湖依傍的葫芦山,对护卫古城有天然屏障的作用,历代官府均重视对它的修筑、浚疏。值得一提的是南宋时知军州事林驃及知州林光世,他们对西湖和葫芦山都有不少建设。林光世还写了篇《浚湖铭》留世。到了元代,潮州战乱把西湖景物毁了不少。在洪武初年又因潮州大修城墙,采用去大批石块,还把湖填了一半,称作城壕。后来曾陆续重建一些景观。到了清朝,因屡遭兵燹,西湖景物,又多数被毁。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还在西湖山筑腰城,防御“三藩”之乱。刘进忠的反清,又使西湖变成挖壕沟、围栅栏、设炮台的兵家要塞。到了民国时更被军阀洪兆麟占为私家园——“洪园”。故有人把西湖的简史概括为:始于唐、著于宋、毁于元、盛于明、芜于清,民国不清不明,于今湖绿波平。
这里除了极富有诗情画意的“西湖渔筏”的景致之外,沿湖滨至山下,名胜古迹,楼台亭榭,比比皆是,有的天然成趣,有的人工雕琢,总要把西湖妆扮成“秀色可餐”的园林。且每个景均有一个雅称,如“古洞佛灯”、“水仙夜月”。“梅庄新雪”、“紫竹钟声”、“钓台秋色”等等。现已多数无踪迹可寻,但那些动人的传说仍为人们津津乐道。颇具传奇色彩的是“活人洞”和寿安岩下的仙客留题。在北岩的“李公亭”后,有一个狭长的石洞,高不及3米,洞内却可容十多人。从靠“李公亭”一端进去,沿着狭长的洞道向北到另一出口,洞壁上还镌刻有逸史诗,这个洞便叫“活人洞”。据说明万历年间(1592年),有人到此游玩,正为拟这个洞名而三思,忽见有一个孩子掉人湖中,赶快下去把他救起,于是便把此洞命名为“活人洞”。洞内还有记叙当时事件的石刻题记:“万历壬辰九月三日,郡人林乔松、张志可,刘兴学、陈明登此,午见苍童渡溺湖中,拯活书。”这也许是小孩的亲属为鸣谢这四个“英雄”而刻的。 寿安岩在活人洞东北边,结构奇特,怪石重叠,古树浓荫,似一座大型园林盆景。岩上刻有“寿安岩”三字和一些记事石刻。最有趣的是岩前石壁平直,有如刀切。在这石壁上刻有两行诗:“有客重来山柏翠,何人不及洞湖清”。岩前一块大石横倒,上面刻了明朝十二个举人的名字,也有人称“举子石”,这些名字也是横卧着,粗看是自然的倒斜,实际上却隐含了一个耐人寻味的传说。据说这块横倒的大石,原是连在寿安岩上的。由于这里风景十分优美,明
末有十二个举子看中了这风水宝地,便把自己的功名刻在岩前平石上,想因此留芳千古。可是后来清兵人关,明朝亡国,这些举子中大多数在国难当头,山河破碎之时,为了功名利禄,投靠清廷,做清朝的官吏。当时,潮州还处于不清不明的时期,潮人每过此地,便指着石中降清者痛骂。久了,连岩石也感到同这些人连在一起十分羞耻。相传在康熙年间,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雷鸣电闪,“轰隆”一声,把岩石崩裂了,那刻着十二举子的石头,就像遭刀劈一样,从高处跌落在岩脚,半截埋进泥土里,这些名字也就需横看才行.在石块裂开后的切口,潮人看到前述的两句诗。粗读好像一般的咏景诗,但仔细品味,却别有寓意:“山柏翠”与“山破碎”音相近,“洞湖清”与“痛胡清”又谐音。看看字迹,又仿似在岩石崩裂前就刻在里面的。究竟清代谁敢刻这首藏有“反骨”的诗,谁也说不清,故大家只能称之为“仙客留题”罢了。其实这只是一个附会的传说,十二举子里有明万历年间壬午举人林熙春,他是癸未进士,官至工科给事中、户部左侍郎,荣归乡里后造福地方,兴修水利,倡建江东急水塔等,为人民办了很多实事、好事,到80岁去世,并没有为清廷效力。
畅游西湖,不妨到芙蓉池走一走,这里曲径通幽,荷花溢香,颇具苏州园林的韵味。在芙蓉亭北端有“奇石馆”,展示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奇趣。亭桥西侧现为西湖园林管理处,旁边小屋的左墙壁特别厚,壁上有蓝色嵌瓷的“寿安古墙”四大字,这古墙足有360多年的沧桑史迹,也隐含着一段传奇的故事。
宋初,这地方原是州学地址,后州学搬进府城的金山,此处便成了“净慧寺”。元朝净慧寺被兵毁,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重建,改名寿安寺。有一年海阳知县高某怀疑自己的妾与寺中和尚私通,怀恨在心,便暗中把妾毒死,寄棺于寺中,并扬言棺木中有陪葬的珠宝。后又请一个死囚伏于寺中,把珠宝盗出置于寺僧人住所,知县带兵伏击,率兵勇围寺,逮捕了寺僧,判他们盗棺中珠宝罪,并毁了寺院,仅存一面墙。清代又有人靠着这面墙重建一个小庙,名为九天娘庙。民国13年(1924年)九天娘庙塌。而今,这里成为游人品尝西湖鱼及潮州菜的风味小吃馆。沿着这菜馆向北10多米处,便是西湖最为闻名的“处女泉”。处女泉泉洞如井,有三尺深,泉水极其清冽甘甜。在湖山开辟之前,因这里原是个山坡,泉眼在山坡草丛中正如深居幽谷羞于见人的处子,故被称为“处女泉”。潮人多喜欢品饮工夫茶,专雇人来此挑泉水,据说用此泉水烹茶特别甘淳溢香,别无杂味。过去潮人林大川在此品茶,有诗曰:“不知陆羽来到此,品作人间第几泉?”更使处女泉名声鹊起。现在园林职工在此经营潮州极品凤凰单枞茶座,名茶配上最上等的泉水,使游人在此品茗,既清神益思,又歇息舒畅,一边欣赏西湖奇光异趣,一边品赏潮州工夫茶艺,同时,又能听到一些西湖的今古奇观、轶闻传说,令人流连忘返。
篇14:关于潮州景点导游词
开元寺位于潮州市区开元路中段。开元寺的前身是创建于隋唐之际的荔峰寺。唐朝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唐玄宗为庆祝自己的生日,下令全国81州郡各选一大寺,以其年号为名,当时潮州就把“荔峰寺”改名为“开元寺”。
现在开元寺的占地面积约为1.7万平方米,是一座宫殿式四合院建筑。整座寺院至今保留着唐朝的建筑格局,寺内的各主要建筑体现了宋、明、清各时代的建筑风格。开元寺是广东四大名寺之一,是粤东地区规模最大的古刹,20xx年7月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开元寺的主要建筑由南向北依次为金刚殿、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在中轴线的东西两侧分别是地藏阁和观音阁。
金刚殿建于明朝,殿内供奉着两大金刚,他们是寺院的守护神,其中一位叫做密迹金刚。密迹金刚就是这五百金刚卫队的卫队长,在密迹金刚对面的是那罗延天,传说他是印度的大力神。潮州开元寺的两大金刚都是闭口端坐,手拿金刚圈。
天王殿是我国仅存的宋代单檐歇山顶建筑,在建筑上具有极高的价值。据文献记载,日本奈良东大寺的大佛殿的建筑式样是南宋明州建筑师陈和卿带到日本的。日本建筑史学界对这座建筑给予极高的评价,说它引起了日本建筑的第二次革命,为日本建筑界带来新的技术和结构风格。大佛殿完工之后不久,陈和卿就去世了。他临终时留下遗言,说大佛殿是参照中国某佛殿的式样而建,但他没有说出具体是参照哪一寺院的建筑而建。为了寻找大佛殿的“根”,中、日两国建筑界的学者用了大量时间走遍了中国各地的各所寺院,但都一无所获。直到1992年,同济大学教授陆秉杰来到潮州,经过他的实地验证,最终把“大佛殿”的根确定在潮州开元寺的天王殿。这一发现轰动了中日两国的建筑界和考古界!
天王殿在建筑上有三个特点:第一,整座建筑有32根柱子,这些柱子都是木石结合,下端为石柱,上端为木柱。第二,天王殿东西两侧的山墙没有用石柱而是用砖砌,整个屋顶的屋顶重量由两侧山墙承载。第三,在柱子上端为层层叠叠的斗拱连接屋顶,从下往上望,这些复杂的斗拱好像一朵朵盛开的莲花,在民间把这种斗拱叫作“莲花托”。
在天王殿内正上方一块牌匾上面写着“开元镇国禅寺”六个字,其中的“镇国”两字不是一般寺庙都可以用的。潮州开元寺之所以可以用“镇国”两字,据说是因为明朝初年倭寇侵犯我国沿海各府。但因倭寇信佛,只犯沿海而不敢犯潮州城,指挥俞良辅就以为开元寺能镇境保国而请封开元寺为“镇国禅寺”并得到了朝廷的批准。这就是开元寺“镇国”两字的由来。
在天王殿正中间供奉的是弥勒佛。据佛经说,弥勒佛是未来世的佛祖,是现在世佛祖释迦牟尼佛在未来世的接班人。
在天王殿东西两侧供奉的是四大天王。开元寺的四大天王与其他寺院的四大天王在造型上有所不同,开元寺的四大天王都是四平八稳的坐着,开元寺的北方多闻天王手中的法器是宝塔,而奇特寺院的多闻天王手中的法器一般是“伞”。这是因为开元寺是“镇国禅寺”,四平八稳的端坐和宝塔含有“镇国”的意思。
在弥勒佛背后,面向大雄宝殿的是韦驮菩萨。韦陀是南方增长天王手下的一个神将,因为护法有功被列为三十二神将之首,亲受佛祖的法旨,保护出家人,护持佛法,所以称为“三洲感应”。
在天王殿北面是开元寺的中庭,即大雄宝殿前的广场。中庭的南边有两株菩提树,菩提在印度语的意思是“智慧”,因此菩提树也叫“智慧树”。现在开元的这两株菩提树是50年代从厦门南普陀寺移植过来的。
在中庭的东西两侧有4座方形的石塔,叫做“阿育王式塔”。四个塔代表“四大部洲”,即东胜神洲、南赡部洲、西牛贺洲、北俱卢洲。
在中庭北端大雄宝殿前有两座石经幢。据考证,这两座经幢是唐朝建寺时的原物,也是目前潮州现存最早的石雕作品。
中庭北面是开元寺的核心建筑大雄宝殿。现在的大雄宝殿为清朝光绪年间重修时的建筑。
在大雄宝殿正中供奉的是佛教的教主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是佛教的创始人,他创立的佛教的基础教义是“四谛”,所谓“谛”就是“真理”意思。四谛就是“苦、集、灭、道”。
在释迦佛东边的是药师佛,他是东方“净琉璃世界的教主”。在释迦佛西边的阿弥陀佛,他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
在大雄宝殿东西两侧供奉的是十八罗汉。
在释迦佛的背面是“飘海观音”。
在飘海观音左右两侧分别是侨陈如和优波离两位尊者。他们都是释迦牟尼的学生。据传,侨陈如是释迦牟尼成佛后在鹿野苑开始传法的第一个学生,而优波离则是释迦牟尼的学生中对佛教的戒律理解得最好,并能自觉的遵守,因此释迦牟尼让他负责佛教戒律方面的工作。
大雄宝殿北面是开元寺的藏经楼,这里珍藏着开元寺1000多年来收藏的众多珍贵的文物。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开元的镇寺之宝---清朝乾隆皇帝钦赐给潮州开元寺的雍正版《大藏经》。这部《大藏经》刻于清朝雍正十三年(1753年),当时共刻印了10部,先后颁赐给全国十大寺院收藏,全书共7246卷,用汉、满、藏、蒙四种文字刊行。开元寺能够成为其中的一个收藏寺院,由此可以看出开元寺在中国各佛寺中的地位。
地藏阁中供奉的是地藏菩萨和十大阎王。门口有一块写着“莫不尊亲”四个字的匾额,意思是“尊重父母双亲才是真正的行孝”。在地藏阁内正面端坐的就是地藏菩萨。在地藏阁左右两侧分别是十大阎罗,阎罗是地狱的统治者。
观音阁内供奉的是观世音菩萨。由于观世音能救苦救难,有众多的信众。在中国的观世音大多都是这种形象。其实菩萨是金刚身没有性别之分的。在南朝后,为更好的体现大慈大悲和方便妇女供奉,产生了女身观世音像。
在观音阁内左右两侧供奉的是18尊观世音的化身像。观世音为了度化众生,示现“三十二应化”形象。在观音阁内的18尊化身像就是“三十二应化像”中的十八种。现在,在观音阁内供奉观音18化身像的在全国可能就只有开元寺一家了!这也是开元寺又一个与众不同之处。
篇15:潮州凤城导游词作文
潮州别称为凤城,尽人皆知。但为什么要这么称呼?什么时候开始有这个称呼呢?康熙《潮州府志·城池》谓:“明洪武三年(1370)指挥俞良辅辟其西南,筑砌以石,改门为七,谓之凤城。”言之凿凿地把潮州别称凤城的“专利”归于明初的俞良辅。后来的府志、县志皆沿其说,几成不刊之论。不过,这个结论其实并不确切。
南宋·王象之《舆地纪胜》云:“[潮州]潮阳、义安、凤城、鳄渚、揭阳、海阳。”引号内之地名皆为潮州之古称或别称,其中已包括“凤城”。而祝穆《方舆胜览》卷三十六[潮州·事要]亦说:“郡名:潮阳、古瀛、凤城(以凤凰山得名)、金城(以是州旧属于金氏)、鳄渚(以鳄鱼名)。”更把潮州别称凤城的原因说得清清楚楚。
王象之撰《舆地纪胜》之年代难以确定,而《方舆胜览》作者自序称该书成于宋理宗“嘉熙己亥(三年,1239年)仲冬”,可见,仅凭此书记载,潮州别称凤城的时间,起码要比俞良辅修潮城早出131年。
《方舆胜览》[形胜]还说:“……凤凰山,在海阳县,昔有爰居(按,《尔雅·释鸟》郝懿行疏:‘〈爰居〉似凤凰')来集,因名之。”查北宋王存《元丰九域志》卷九[潮州·古迹]中,已列有“越王走马埒、古义招县、凤凰山……”诸名目。元丰是宋神宗年号,起止在1078-1084年。其时凤凰山已被视为“古迹”,可知其得名甚早。既然凤城是“以凤凰山得名”,那么元丰年间潮州城自然可称为凤城。如果这个推论能够成立的话,称凤城的上限时间又可前推155年。潮州在宋代已别称凤城,我们还可以举出许多旁证:
《永乐大典·卷5345》引黄补《博陵家塾赋》:“凤城,越东之佳地也;林君,凤城之伟人也。”黄补是宋高宗绍兴年间进士,在潮州还写过一首《韩木》诗,他把“越(粤)东佳地”潮州称为凤城,是身历其境者之口吻,比起足迹未至潮州的王象之、祝穆的记述,更加亲切、确凿。
《方舆胜览·潮州》[四六](即辑录的骈偶文)中有句曰:“演纶鳌禁,剖竹凤城。”《永乐大典》在引录时注明是出自《李公甫回张潮州启》。按,李公甫是官至中书舍人、宝章阁待制李刘的字;张潮州指嘉定元年(1208)住潮州知州的张镐。上引八个字的二句话,却有三个典故:演纶,谓起草诰命;鳌禁,是对翰林院的美称(鳌山是传说中的仙居。翰苑在禁城内,地位清贵,入翰苑有如登仙);剖竹,谓受到委任(古代授官封爵,以竹符为信,剖分为二,一给本人,一留朝廷)。译为白话,意为:翰苑中的官员为皇帝起草了诰命,你于是接受委任状来到潮州。题目有“张潮州”,正文用“凤城”,其间的对应关系,不容置疑。
《永乐大典》还引录了龚茂良《代潮州林守谢宰执》书:“鱼佩虎符,香自凝于燕寝;凤城龙首,患何有于鳄溪?”潮州林守,是宋孝宗隆兴二年 (1164)知潮州军州事林元忠,时龚茂良任提点广东刑狱,两人都是福建兴化人,龚遂帮新任州官的老乡代写一封答谢宰相的书信。上述对句中的鱼佩虎符,指官员出入宫殿时悬挂于腰绶上的金属信物。原作虎形,唐高祖为避先祖李虎的名讳改成鱼形,后来成为定制。天子有六寝,燕寝是可供起居与听政的正寝,因有别于朝见百官的正殿,亦称寝殿。下半句的“龙首”有二层含义:一指山(汉代萧何曾择龙首山建未央宫);一指状元,亦泛指进士考试的“三鼎甲”(状元、榜眼、探花。乡贤王大宝在建炎二年高中榜眼,应在龙首之列)。了解了典实,二个骈句的意思便显豁了:“您宰相大人经常出入皇上的寝殿,连腰间的符佩也凝聚着宫中的御香;我治下的凤城已是人杰地灵,溪流中哪里还有鳄鱼为患?”标题点明“潮州林守”,正文标出“凤城”,与上一例有异曲同工之妙。
篇16:潮州凤城导游词作文
8月4号,我和爸爸以及他的朋友乘坐飞机来到了揭阳潮汕国际机场。坐上导游的接机大巴后,我们便蛮有兴趣的问导游:“潮汕是不是揭阳的一个市呀?”导游告诉我们:“不是这样的,他们都是地级市,揭阳是一个工业城市,而潮州和汕头都是旅游城市。我们今天先去潮州游玩一下。”
到了潮州,导游介绍说:“在潮州当然要品尝一下这里的美食。我们这里最好吃的当然要属裸粉、裸面、裸饼和牛肉丸了。”到了饭店,我二话不说便已经狼吞虎咽起来。原来这里的裸相当于都是面食之类,虽然里面没放什么东西,但还是软软的,特别好吃。吃完饭后,我们来到韩江。韩江,顾名思义它是以韩愈的名字命名的。它流过潮州和汕头后流入大海。
离开韩江,我们来到韩愈晚年居住的地方。韩愈到这个地方后,便释放奴仆,除掉妖魔鬼怪为百姓造福。之后他办了学堂,教这里的人读书。他最后种了两棵树,一棵完好无损,一棵已经被雷打成了两半。后人为了纪念韩愈又种下了一棵树。
离开韩愈纪念馆,我们来到了下一个景点潮州古城。它有四个城门组成,分别是上水门、下水门、竹木门、广济门。古时候上水和下水门都是水路,竹木门是货路,而广济门是陆路。导游说:“我们潮州有三宝,第一宝是老香黄,第二宝是老药桔,第三宝是黄皮鼓。它们可以治喉咙痛,头痛等。”等进了潮州古城,我看见满大街都在卖潮州三宝、木雕、小吃。导游还告诉我们:“古城看起来崭新崭新的,是因为它在民国时期翻新过了。”
一个小时后,我们离开潮州便去了汕头。
【潮州导游词优秀作文】相关文章:
1.潮州家乡作文
2.潮州红桃?@作文
3.作文 潮州亮起来
4.优秀导游词
8.沙湾导游词优秀
9.优秀导游词范文
10.长兴导游词优秀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