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天坛导游词
“liu260liu”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7篇优秀的天坛导游词,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整理后的优秀的天坛导游词,希望大家能够受用!
篇1:天坛导游词优秀
天坛是中国帝王的专用祭坛,历朝历代帝王在国都都有类似的专用建筑,用来祭天。
这里看到的是明、清两代的天坛。
古人见到天高远莫测,虚空浩渺,它日明月辉,斗转星移,冬去春来,寒来暑往,行云布雨又雷迅风烈。既有一定规律,又变化万千。对人类来说既可以赐福,又可降灾,是决定世间万物的至高无上的主宰。连人间的最高权威者——皇帝,也只好自称为“天子”。
在科学尚不够发达的古代,“祭天”最主要是表达对大自然的崇拜与尊重,同时也表达了古人想掌握大自然的愿望。另外,“祭天”也是一种礼仪,通过严肃、繁细的礼仪,突出帝王的地位,强调帝王是上天的代表,是王权神授,从而强调帝王在人间至高无上的统治地位。
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它位于北京正阳门外东侧,占地面积273公顷,南为方形,以象征“天圆地方”。周围筑坛墙两道,将全坛分为内坛、外坛两部分。内坛又分为南北两大部分,北部叫“祈谷坛”,南部是“圜丘坛”。天坛正是“祈谷坛”、“圜丘坛”两坛的总称。
一、圜丘棂星门外
“圜丘”有两道坛墙围护,每道墙均设有四组棂星门,共二十四座,称“云门玉立”。穿过棂星门,可以看到一座圆形汉白玉石台——圜丘。圜丘始建于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石台共分三层,在我们登坛的过程中您可以亲自数一数,每层究竟有多少级台阶?
二、圜丘台上
我们终于登上了最高层,也就是第三层台面。您可能已经注意到,每登上一层都同样要踏过九级台阶,我们在低头看看这台面上所铺的石板,中心一块圆形的叫“天心石”,其外共环砌着九圈巨大的扇形石板,从中心向外第一圈是九块,以后每圈依次是九的倍数,直到最外面的第九圈,恰好是八十一块。好!让我们抬起头来看一看台面周围的石栏板,各方向也都是九块;再仔细看中层和下层石栏板,各方向依然为九的倍数。圜丘上下到处蕴藏着“九”这个神秘的数字,究竟是为什么呢?
原来,根据古代因阳五行之说,天属阳,地属阴;奇数属阳,偶数为阴。所以理所当然“九”这个阳数中最大的数就是“天数”了。
再注意这下大上小的三层圆形石台的直径,如果测量一下就会知道,它上层直径是九丈;中层直径是十五丈;下层直径是二十一丈,不仅全为阳数,而且三层台面直径相加之和等于四十五丈,恰为“九五”之数,连皇帝也为此称为“九五之尊”。这样巧妙的设计,使虚无缥缈的天,通过重叠的圆形和无数个“九”的组合,体现了古代匠师们的高超技艺。
好了,讲了这神坛的奇妙建筑,我再给您介绍一下祭天大典的情景:每年冬至日是皇帝举行祭天大典的日子。大典时,这台面北侧供奉“皇天上帝”神位,其东西两侧依次供奉皇帝列祖列宗的神位。台南广场上排列着庞大的乐队、舞队。皇帝身着祭服,在庄重的中和韶乐的衬托下,跟随导引官的恭导登上祭坛。乐奏九章,典仪九程。九项礼仪进行完毕,各神位前所供的贡品分别送到燔柴炉焚烧,以示送到天上,大典就全部结束了。于是,皇帝回到紫禁城 等待上天的降幅。
需要特别一提的是,这台面中心的“天心石”,也就是皇帝恭读“祝文”的所在石板。它有一种奇特的声学现象,在这里“读祝”声音特别洪亮,犹如加装了扩音器一般。至今,这声学现象仍不减当年,您不妨也站在上面试一试,体会一下那神奇的效果。
三、琉璃门外
我们面前这座建筑群叫“天库”,它的三座琉璃门砖体均为澄桨石磨砖对缝精心砌筑,顶上覆盖天 青色琉璃瓦。檐下梁枋斗拱不用木材,全部是琉璃烧制,造型考究,巧夺天工。
四、天库院内
这座圆形院落就是“天库”,是平时供奉“上天”及诸神位的地方。大典时将神位请上圜丘,平时就供奉在这里。我们眼前耸立的就是“皇穹宇”大殿。它始建于明嘉靖九年,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皇穹宇大殿是一座圆形单檐的伞形建筑,高17米,直径达19米,高大又十分精巧玲珑。它上有一个蓝色琉璃屋顶,正面是木雕菱花门窗。建筑饰最高等级的合玺彩画,整体坐落于一座3米高的圆形汉白玉石须弥座上。登殿台阶中镶嵌着一块巨大的“二龙戏珠”汉白玉浮雕。双龙一左一右,一升一降,栩栩如生,为古代雕刻佳作。好!让我们沿着东侧石阶登上大殿。
五、皇穹宇大殿
这座大殿以内外两环大柱承重,各为八根,殿鎏金斗拱向内收缩,承托圆形的天花藻井。藻井中心绘金龙图案,叫“金龙藻井”,是非常精美的艺术作品,给人庄重祥和的感觉。
殿内正北位有一圆形石座,踏过九级石阶,在最高位置陈列的金龙神龛内供奉着“皇天上帝”神版,称正位。殿内东西两侧供奉的清朝前八先皇的神版,这些神位叫做“配位”。它们分别是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另外,天库内东西两侧建有配殿,分别供奉着“日月星辰”和“风云雷雨”诸神神位,称“从位”。
六、回音壁、三音石
下面,我给您讲一讲这天库中名列中国四大声学建筑之首的“回音壁”。两个人分别站在院内东西两座配殿后面,面北讲话,虽然相距四、五十米,又有两座配殿相隔,却能够清楚的听到对方的声音,就像打电话一样,十分有趣。原来,这砖墙弧状的墙体是由坚实的澄浆砖磨砖对缝,精工砌制的。墙面坚硬光滑,是声波良好的反射体,还有精确的圆弧曲率的作用,因此保证了在墙一端发出的声波,沿着墙面连续反射向前传播而且损失又极小,所以能清晰的传到另一端听者的耳边。
“三音石”是皇穹宇殿前正前方的第三块石板,如果您站在那块石板的中心,只要用力击掌一次,您就能听到从四面八方传来的三次回音。“三音石”也因此而得名。
七、九龙柏
天坛内共有柏树六万余株。其中,百年以上的古柏就有四千株,它们是神坛的衬托。我们面前的这株古柏是一株五百多岁的桧柏。有趣的是它那直立粗大的树干和其它古柏的纹理不同,树干表层沟壑扭曲形成的造型,犹如九条蟠龙缠绕嬉戏,升降沉浮。这就是传说中的“九龙迎圣”的古迹。
八、成贞门
我们又回到了这条轴线上,面前这座高大的砖券门名叫成贞门,是圜丘和祈谷坛两坛的分界。好!现在我们一道穿过这座成贞门,进入天坛的北部——祈谷坛。它是皇帝每年孟春(农历正月)上辛日举行“祈谷礼”的场所。
九、丹陛桥
告别圜丘坛,我们走在一条宽阔的大道上,它将两个独立的祭坛连接起来,并组成统一的一条轴线,也是皇帝登上祈谷坛的唯一通道。
丹陛桥桥面纵向以石条划分为左、中、右三条路面。中间最宽的大理石路叫“神路”,是上帝专用的,任何人不能使用。皇帝只能使用东侧的砖路。西侧的砖路为大臣所用。 这个礼制规定和刚才我们看到棂星门是完全一致的。走出一段路,我们会想到这分明是一条大道,为什么叫做“桥”呢?首先,它比两侧地平面平均高出四米,在前面的大道下边有一条券洞式的通道,是让牛羊从那里通过。它们将被赶到500米外的“宰牲亭”宰杀,然后制成祭祀供品。这个通道也被人叫做“鬼门关”。
说话间我们已经走出了一大段路程,您是否感觉到这条大道北高南低?您不妨回头望望走过的路,这种感觉就更加明显了。沿路向北走,在古柏的簇拥下,使您步步登高,不断向上,一步一步向天庭走去。
十、具服台
现在您看到的这座石台叫“具服台”,也叫更衣台。它的面积25米见方,据说在“祈谷礼”大典前,皇帝就早早来到这里等待。届时,具服台上临时支搭一方形黄段子的屋帐,俗称“小金殿”。皇帝步入屋帐,脱去身上明黄色的龙袍,换上专用的天青色祭服,洗手恭候大典开始。典礼结束仍步行回到这里,更衣后起驾回宫。
十一、祈年门
我们来到了祈年门,透过祈年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祈谷坛的中心建筑——祈年殿。好!请随我走进门内稍停一下,听我给您介绍一下祈谷坛。
祈谷坛是一组庞大的建筑群,它包括祈年门、祈年殿、东西配殿、皇乾殿等一系列建筑。我们面前的祈年殿是一座宏伟而极富中国风格的独特建筑,鎏金宝顶。三层出檐的圆形攒尖屋顶覆盖着象征“天”的蓝色琉璃瓦,层层收缩。檐下木结构均饰以最高等级的“和玺彩画”。其门窗采用菱花图案,高贵庄重。下为三层圆形汉白玉精雕的石基座,层层向下,向外展开,看上去上下形状统一而富于变化,色彩对比强烈而又不失和谐。我们自上而下的欣赏,使人感觉宏伟壮丽、神圣庄重;自下向上看去又给您层层旋转、上升腾飞之感,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今天,祈年殿的光辉形象已成为古都北京的象征。祈谷坛的环境给人以上届的氛围,难怪天坛英文译名的意思为“天上的庙宇”、“上帝的宫殿”。
十二、祈年殿前
祈年殿座落在直径90米,高6米,占地约4000平方米的巨大的三层圆形石基座上。在中间台阶上分别装饰着一块巨大的石浮雕,它叫做“殿前丹陛石刻”。三层石雕有着不同的内容:下层主题是“瑞云山海”图案;中层为“双凤山海”;上层是“双龙山海”图案。现在,请您把视线向石基的左侧展开,就会发现石基的各层石栏的望柱头和出水口的装饰内容和丹陛石刻相对应。这三个主题寓意凤飞祥云之上,是古人对“天”的美好想象。另外,石基座各层台面的朝南方位都陈列有铜制香炉,典礼开始时在炉内燃烧起檀香木块,一时香烟升起,异香四溢,正可谓“千尺炉烟天外转,不是天宫四天宫”。
十三、祈年殿上
登上这汉白玉高坛,我们终于踏上了上帝的宫殿——祈年殿。请您走近些,我们来瞻仰一下这神圣宝殿的内景。大殿殿顶凿井满饰龙凤和玺彩画。青绿为底,飞金走彩,富丽堂皇。整个建筑斗拱支架,卯榫叠插,堪称中国木结构建筑的杰作。
承托这三层巨大屋顶重量的是殿内的28根大柱。中间四根高19.2米,叫“龙井柱”,代表四季春、夏、秋、冬;在龙井柱外围是12根金柱,代表一年的12个月;最外围与门窗相连接的12根檐柱,代表一日的12个时辰;外围两层大柱共24根,象征农历的24节气;殿内的28根大柱则代表28星宿。您看,殿内的结构充满着对“天”的认识和寓意。
我们再注意一下大殿地面的中心,那里有一块直径为88.5厘米的圆形大理石。这块石板上有清晰的天然墨色纹理。珍贵的是这纹理竟和殿顶藻井中心的“龙凤呈祥”浮雕图案相同。这一为人工雕刻,一为天然形成,一上一下垂直相对,相映成趣,是镇殿之宝。
让我们把视线移到殿内的陈设上来。这是按照清代咸丰年间的历史原貌来进行恢复的。殿内正面的雕龙宝座上供奉的是满汉合璧的“皇天上帝”神版,后护金龙屏风。两旁石台上奉安的是清朝前八代皇帝的神牌。以先祖先黄配祀上帝,用以强调“敬天法祖”的思想。神版前是供桌,上面陈列着古代的祭器,里面装有各种祭品,案前的木匣里还陈放着一头小牛犊,所陈供品十分丰盛。
祈谷大典是在农历正月上辛日清晨进行,那时天还没亮,神坛内外点燃坛灯用以照明,殿内则更是灯火辉煌,烛光摇曳,隆重而又神秘。
大殿开始时,207名乐舞生列队殿外月台上,霎时鼓瑟齐奏,钟磬齐鸣,八佾起舞,韶乐中和。在典雅祥和的氛围中,皇帝身着蓝色祭服,恭谦诚肃的步入神殿,向皇天上帝和列祖列宗行“三跪九叩”的大礼,祈求上天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然后将所有供品送到祈年门外东侧的燔柴炉和铁燎炉内焚烧,以示送上天庭。大典完毕,皇帝起驾回宫。
好!祈年殿是我们欣赏古坛神韵的高潮,也是这次天坛游览的尾声。下面,我们将沿着一条长300米的长廊走向公园东大门。
十四、长廊
这条长廊自东至西共有七十二间,是将宰杀牺牲的宰牲亭以及制作祭品的神橱连接起来的运输通道,用以保持祭品的清洁,不被风沙雨雪所污。
好!参观到此结束了,让我再一次感谢您的光临,并请您把天坛的祝福带给您的家人和朋友。欢迎再次光临,祝您一路平安!
(本文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篇2:天坛导游词
游客们,你们好!我是今天为你们服务的导游,我叫王又立,大家可以叫我王导。今天我要陪伴大家共同游览西藏的布达拉宫,下面由我简单为大家介绍一下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建于公元7世纪,建造了999间房屋,现占地4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达13万平方米。宫体主楼有13层,高115米。它下面是玛布日山,传说是当时吐蕃王松赞干布为迎娶唐朝的文成公主而建的。松赞干布建立的吐蕃王朝灭亡之后,古老的宫堡也大部分被毁于战火。直到公元17世纪,五世建立噶丹颇章王朝并被清朝政府正式封为地方教首领后,才开始了重建布达拉宫,时年为公园1645年。以后历代又相继扩建,才成就了布达拉宫今天这样的规模。
听了我的介绍,大家应该大体明白布达拉宫了吧!现在是上午9时整,两小时候到布达拉宫旅馆见,请不要违反游园规定,同时希望你们能在旅途中发现更多的奥秘。
【天坛导游词【荐】】
篇3:天坛导游词
一、天坛简介
(一)涉及内容
1、天坛的“世界之最”判定语
2、天坛的建造时间
3、天坛的位置
4、园内概况
5、历史沿革
(二)介绍位置:天坛南门内简介牌前
(三)导游词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来到了天坛,首先我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天坛是世界上现存的规模最大的古代皇家祭祀性建筑群,它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及祈雨的地方.天坛完工于公元14,位于紫禁城的东南方向,全园占地273公顷,是紫禁城面积的4倍。在中轴线上有三组非常重要的建筑,自南向北依次是圜丘坛、皇穹宇及祈年殿。另外,园中西侧有斋宫等建筑,全园遍植古松、庄严肃穆,是一处非常理想的祭祀场所。
在明代,天坛初建之时,实行天地合祭,不仅祭天,而且祭地,其位置便是今天祈年殿所在的祈谷坛上。后来,在京城的北面设地坛,专门祭地,又在祈年殿的南侧修建了圜丘坛及皇穹宇,专门祭天,从而形成了今天的格局及规模。19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天坛也未能幸免于难。侵略者在此胡作非为,盗走并破坏无数珍贵文物,犯下不可饶恕的罪行。
最后一个在这里祭天的人是窃国大盗袁世凯,但天不随人愿,袁某只做了83天皇帝瘾便一命归西了。解放后,国家多次拨款重修天坛,但不再是为了祭天,而是为了给世人、给世界留下一份遗产。
天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遗产目录。好!下面我就带大家参观。
二、圜丘坛
(一)涉及内容
1、圜丘坛的作用
2、建造时间及地点
3、建筑特色
4、周围的陈设
5、天心石
(二)介绍位置:圜丘坛门内东南角
(三)导游词
各位!现在我们来到了圜丘坛景区,其实呀,它才是真正的“天坛”,因为这里才是皇帝在冬至祭天用的祭天台。圜丘坛建于明嘉靖年间,即公元1530年,位于整个院落的南端,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圜丘坛院落中的陈设。请看西边,那里有一杆很高的木杆,它叫望灯杆,是祭天的时候挂灯笼用的。各位也许要问:祭天挂什么灯笼呀?当然要挂啦!因为当年祭天的时间不是在白天,而是在日出前七刻,即零晨四点一刻。您想想,在漆黑的冬夜,老百姓都在被窝里熟睡的时候,皇帝来祭天,也真是够辛苦的,挂个灯笼照个亮,不过分吧?不过,皇帝照亮,非同一般,那必须是“吉灯高照”。那么现在请大家猜一猜这座灯竿有多高?现在我来宣布正确答案:灯杆的高度是九丈九尺九寸,为什么不再加点凑够10丈呢?肯定有原因,不错,请各位先猜猜看,待会儿我再告诉大家。不仅灯杆不一般,那灯笼也不一般,高有两米,直径两米六,够气派吧!但最不一般的还得说那灯笼中的蟠龙通霄宝蜡,长有一米三,直径三十厘米,可连续燃烧12个小时,既不用剪蜡花,也不流蜡油,是当年皇帝祭天的专用宝蜡。
再看看东边的这个绿色建筑物,它的名字叫燔柴炉,是在祭天大典结束后,焚烧祝板及祭品的地方。这是铁镣炉,在进行大典的时候炉内燃烧松杆、松柏,同时还烧些檀香木,一时间火光冲天,香烟缭绕,不但增加了神秘庄严的气氛,而且在寒冷的冬夜给皇帝带来了一丝暖意,真是一举多得呀!
现在,言归正传,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圜丘坛,它是一座三层的圆形石台,为什么要将祭天台设计成圆形呢?因为古代人们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既然是祭天台,自然要设计成圆形了。普通人看这座祭天台是用大理石建制的,但设计者们是用数字“九”建成了这座神秘的祭天台,现在我们一起来找找那些神秘的“九”看它们藏在何处。
(走近圜丘坛,在圜丘坛的近前)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在这儿咱们不妨来个脚踏为实,请大家一边登上这一组台阶,一边数数这组台阶有多少级(自地面层到底间层,因为这里人少,面积大)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正好九级(把客人带到底层平台的东侧)。往上还有两组台阶,每组也是九级,整个圜丘坛东、南、西、北各开一口,每个登坛口都有上、中、下三组台阶,每一组台阶都是九级,现在我们已经找到了12个“九”了。我们再找找看,脚下底层祭坛的坛面直径21丈,没有“九”,中层直径15丈,也没有“九”,顶层“九”丈,有一个“九”,如果把三层直径相加,便是四十五,五九四十五,不但有“九”还有“五”,象征皇帝的“九五”之尊。真是巧夺天工!那么,别的地方还有“九”吗?有!请各位更上二层“九”,我们到最上层看一看。
(在圜丘坛顶端,东侧无人处)
各位,现在有没有感到“九”的气味儿更浓了?大家请看坛面中心,有块圆形石块,它叫天心石,被一层一层的扇形石板所环绕,这第一环是九块,第二环是二“九”一十八块,第三环是三九二十七块,直到最边上一环为九九八十一块。再看一看中层,它由十个九块开始至十八个九块,底层至十九个九块至二十七个九块,即三层坛面,每层铺九环石板,每环石块又都是九的倍数,自一倍至二十七倍,这样,上、中、下三层坛面共铺石板3402块,即378个“九”。
还记得吗?刚才我们看到的望灯杆高九丈九尺九寸,燔柴炉两侧台阶各九级,皇帝还嫌不够,祭天时还要向皇天上帝敬酒,可见皇帝对九的崇敬,为什么?咱们下坛再说。
(天心石讲解)
各位请看,在祭天台中心有一块突起的圆形石块,它叫“天心石”,又叫“亿兆景从石”,为何叫天心石呢?据说这块石头是宇宙的中心,是皇帝与天上诸神们相互交流的“天界”,故心有灵犀者,便可在此与“神”交流一番。那为什么又叫“亿兆景从石”呢?“亿兆”是多的意思,“景从”是象影子一样随从,所以说白了“亿兆景从石”就是“一呼百应石”,这是一组奇妙的声学现象,即当你站在圆心石上,轻声说话时,声音不仅宏大,而且有共鸣及回音。那么,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现象呢?请看,由于坛面十分光洁平整,声波传到周围的石栏杆后能迅速地被反射回来,据声学专家测验,从发音到声波再回到圆心石的时间仅为0.07秒,说话者根本无法分清它是原音还是回声,所以有一呼百应的感觉。当皇帝站在天心石上说话的时候,感到不仅有神助——声音宏亮,又有人助——一呼百应,身为人君者便把这一呼百应的回声当成是天下万民对自己的无限忠心及一致响应。以前只有皇帝才能站在这里说话,现在我们也可以蹬上天心石许下一个美好的愿望。不过,别贪心,每人只能许下一个心愿,现在我们推举一名德高望众的朋友为我们大家许个愿吧!
(九的揭密,在走下圜丘坛后的东北侧讲解)
各位朋友,现在是我们解开“九”的秘密的时候了,我问问大家,自然界最大的东西。
篇4:天坛导游词
уважаемые туристы, здравствуйте, меня зовут ван хх, вы можете звать меняВан гид. я гид из туристического агентства. будьте добры, следуйте моим стопам.наш сегодняшний достопримечательность - всемирно известный храм неба впекине.
И вот, мы пришли в храм молитвы. храм – это первое здание храма неба, в нем33 метра высотой около 11 этажей. 24 августа 1887 года гроза переменилась, и, ксожалению, храм молитвы был разрушен и сожжен. ибо столбы его - - сандаловоедерево, и дерево в нем велико.
Ниже мы прибыли в “небесный склад”, в небе три звуковых камня, он был вжелтом своде, как только на первый три звуковых камня стрелять, эхо, выстрел навторой трезвый камень, Эхо два раза, на третий трезвый камень стрелять, Эхо трираза, так что они называют “три звуковых камня”.
в желтом своде есть стена эха, вы стоите на одном конце, прикрепляя к стенетихо говорить, другой конец, если ухо прикреплено к стене, чтобы услышатьаномально ясно, и стереоэффект о! Это доказывает, что китайский народ уже может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акустикой 520__ лет назад. Разве не мудро?
А теперь мы пришли на купол, где две Защитные стены, лестницы и древниестатуи.
туристы, теперь вы свободны смотреть, но внимание, не путать картины, сдетьми для туристов, пожалуйста, трубы для ваших детей, через два часавстретимся у входа в храм неба.
【天坛导游词【推荐】】
篇5: 天坛导游词
尊敬的女士们、先生们、小朋友们:
好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天坛公园,很荣幸能够成为大家的导游,我代表飞翼旅行社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首先呢,我简单的做个自我介绍,我叫xxx,大家可以在接下来的旅途中叫我xx,好的,在我们开启天坛之旅前呢,我想先跟大家强调几点,最近呢,由于属于旅游的旺季,所以咋们天坛公园的游客非常的多,很容易走散,所以希望大家能跟紧我手中这把引导旗,不要走丢,如果大家在游览中走散的话,请及时与我联系,拨打我的手机,我的手机号是xxxx好的,那么大家可以看到我身后呢,就是天坛的北门了,现在呢,大家就跟我走,开始今天的天坛之旅吧。
此刻在我们眼前的就是圜丘坛了,历代封建皇帝啊对祭天活动都极为的重视,每年都要两次亲临天坛祭天。第一次呢是在农历正月十五,至到祈年殿举行祈谷礼,第二次呢是在冬至日,来到现在我们眼前的圜丘坛,禀告五谷业已丰收,感谢天帝的保佑之恩。圜丘坛在建筑形式上,有着许多神奇有趣的说法。大家可以看到眼前的圜丘坛共分三层,每层四面各有台阶九级。如果有细心的朋友可以发现,各层铺设的扇形石板,都是九或九的倍数。不仅如此,圆台的上层直径为9丈,中层直径为十五丈,下层直径为21丈,合起来45丈,不但是九的倍数,而且还有“九五”之尊的含义。那么为什么要用九或九的倍数来设计建造祭坛呢?原因呢有以下俩点,第一呢、据神话传说,皇天上帝是住在九重天里的,所以用九或九的倍数来象征九重天,以表示天体的至高与至大。第二点呢、在我国古代把单数(奇数)看作阳
数,而将双数(偶数)视为阴数。天为阳、地为阴。天坛是用来祭天的,只能用阳数进行建筑。而“九”又被视为“极阳数”,所以这是最吉祥的数字啦。
好,现在我们继续往前走。眼前的这座殿宇就是皇穹宇了,它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了。我们进里面一探究竟,大家可以看到他的建筑结构呢为砖木结构,它的奇特之处在于整个殿宇只用八根檐柱支撑,顶无横梁,而是由众多斗拱所支撑的,不可不谓神奇。殿内正中的石台宝座,是放置皇天上帝神牌的地方;宝座前左右俩侧的石台,是放置皇帝历代祖先牌位的地方。殿外的东西配殿,为供奉日月星辰和云雨风雷诸神牌位之所。走到这里后不知道大家有没注意我们周围的这圈围墙?这就是颇负盛名的回音壁。回音壁,顾名思义它的有趣地方就在于它的回音了。如果两个人分别站在院内东西配殿后的墙下,均面部朝北对墙低声说话,可像打电话一样互相对话,很有可能是微信语音的发源地啊,哈哈,开个小玩笑,好的,我们继续往前走。我们现在从皇穹宇的西面出来,在这里有一株古柏,名为九龙柏,是国家著名的古树之一,树干纠结扭曲,宛如九条盘旋而上的蟠龙,故由此得名。大家看上面挂着的红色的标志牌,这种标牌的颜色其实也是有讲究的,标志红牌表示一级古树,标志绿牌表示二级古树,据传这棵古柏生长于建坛之前,已有近千年历史,所以挂红牌来展现它的价值。
好的,我们继续往前走,
现在我们眼前的便是祈年殿和祈谷坛了,这里是明清两代皇帝孟春祈
谷的圣地。我们往里走,大家一进里面就可以看到殿内的柱子很是雄伟哈,殿内柱子的数目,据说是按天象设立的。里层的四根鎏金通天柱,叫做“龙井柱”,象征春夏秋冬四季。中层的12根朱红金柱,象征一年12个月。外层的12根檐柱,象征一天的12个时辰。中层12根金柱和外层12根檐柱相加为24根,象征一年中的24个节气。金柱、檐柱和龙井柱相加为28根,象征周天28星宿。再加大殿宝顶藻井周围的8根童柱,共计36根,象征36天罡。宝顶中心的雷公柱,象征着天帝的"一统天下”。从这里呢大家也可以发现,一些建筑物的建筑风格也是有着其建造年代历史烙印和文化思想的。
好的,游客朋友们,这里是天坛的东门了,我们今天的天坛之旅呢到此就落下帷幕了,希望今天上午在我的带领下大家在这里玩的愉快。现在呢,给大家30分钟的休息时间,30分钟后我们还在这里集合,前往下一个景点。好的,大家可以解散自由活动了。谢谢
篇6: 天坛导游词
北京天坛是明朝永乐皇帝建成的祭天圣坛,也是我国现存最大的一处坛庙建筑。天坛公园土也广大,古柏参天,建筑精美。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天坛导游词,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天坛导游词1
大家好,我是这次旅游的导游,我姓xx,大家可以叫我xx导!
现在快到目的地--北京天坛,所以我先给大家将一些注意事项:“礼貌、卫生、秩序、眼看手勿动、禁止乱涂乱画”这五点,记得哦!
乘客们,旅游景点已到,请大家有秩序的下车!现在我们来到了天坛的正门,这里是皇帝前来祭祀时进出的大门。现在,就让我一一地为大家介绍吧!
天坛,11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它位于北京城南端,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天地之神和祈祷五谷丰收的地方。天坛不仅是中国古建筑中的明珠,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瑰宝。
天坛东西长1700米,南北宽1600米,种面积为273万平方米。天坛包括圜丘和祈谷二坛,围墙分内外两层,呈回字形。北围墙为孤圆形,南围墙与东西墙成直角相交,为方形。这种南方北圆,通称“天地墙”,象徽古代“天圆地方”之说。
以上就是天坛的故事,时间不早了,现在,大家自由参观拍照吧!--转眼间,我们的北京天坛一日游又结束了,大家有秩序的坐车回家吧!
篇7: 天坛导游词
各位亲爱的旅客朋友们:
“你们好!我叫钦宸永,是你们这次天坛之旅的总导游,大家可以叫我钦导,很高兴能为大家服务”。天坛位于北京天桥南大街,永定门内东侧。始建于明成祖永乐公元14,原名:“天地坛”,占地273万平方米,是我国现存最大的祭祀性建筑群。它规模宏伟、富丽堂皇,天坛不仅在中国建筑史上占有重要位置,也是世界建筑艺术的珍贵遗产。天坛以五大奇建筑而闻名中外:一为祈年殿,俗称无梁殿;二为回音壁;三为三音石;四为对话石;五为圆丘坛,即祭天台。
天坛的主要建筑祈年殿,每年皇帝都在这里举行祭天仪式,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它是一座三重檐的圆形大殿,高38米,直径3272米,宝顶鎏金,碧蓝琉璃瓦盖顶。
标签:
篇8: 天坛导游词
尊敬的女士们、先生们、小朋友们:
大家好!
我是今天的导游,大家可以叫我小盛。今天我们要参观的是天坛,它是世界著名文化遗产之一。今天,我很高兴和大家共同欣赏它美丽的景色和建筑,共度这段美好的时光,预祝大家玩得愉快!
天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的场所,始建于明永乐20年(1420年),以后经过不断的扩建,至清乾隆年间建成。它从建成开始,一直是皇帝祭天的专用祭坛,一直延续了490年,直到1920年辛亥革命封建帝制结束,它也完成了它的使命。1920年被辟为公园,从此后“任人游览”。1957年被列入北京市第一批古建筑文物保护单位。1961年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坛公园现有面积为205万平方米,保存有祈谷坛、圜丘坛、斋宫、神乐四组古建筑群,有古建筑92座600余间。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形制最完备的古代祭天建筑群。天坛有3500余株古松柏、古槐,树龄逾数百年。
天坛不仅是古代皇帝的祭坛,也是悠久的祭天文化的结晶,其宏伟的建筑、苍翠的古树、丰富的文物收藏既记载了古代先民的企盼和希望,也记载了封建帝王的睿智、昏庸和腐朽。
各位亲爱的游客朋友们,我们今天的游览就要结束了。非常高兴能与大家共同度过这段美好的时光。对我今天的导游有什么不满意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
篇9:天坛导游词
大家好,我就是今天带领大家游览北京天坛的导游,我姓陈,你们可以叫我陈导。
大家注意,我们现在在位于北京南部,东城区永定门内大街东侧的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天坛的内部。现在请跟我一起去细细游赏这北京的天坛吧!
天坛是全国文明风景旅游示范点,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也就是14,在清乾隆、光绪的时候曾重新修建,是明、清两代帝王祭祀皇天和祈五谷丰登之场所。天坛有坛墙两重,形成了内外坛,坛墙南方北圆,有“天圆地方”之说。主要建筑在内坛,大家随着我的手指朝南方看,那儿有圜丘坛,再向北边看,那有一座祈谷坛,这二坛同在一条南北轴线,非常奇特。
大家请往这二坛中间看,有一条甬道——————单陛桥,它又称神道,长就有360米、宽有30米,把这两坛连成一个整体。游客们,让我们继续往前走,来到圜丘坛外壝北侧,绕过皇穹宇,现在,我们已经来到回音壁了。
回音壁是皇穹宇院落周围的圆形围墙,墙高3。72米,厚0。9米,墙身用山东临清砖磨砖对缝,蓝琉璃筒瓦顶。当我们分别站在东西配殿的后面靠近墙壁轻声说话,虽然距离这么远,但是可以非常清楚地听见对方讲话的声音。————————故称回音壁。
现在大家可以自由活动,拍照留念,一个小时后在这集合。感谢大家听我的讲解,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
篇10:天坛导游词
游客们:
你们好,今天我们要去参观皇帝们曾经祭天的地方?——天坛。天坛是明朝永乐皇帝为祭天而建的祭坛。
当我们来到欢的高坛时,我们会立即开始登坛,但你要注意数每层的台阶。当你到达顶端时,你会发现祭坛上的所有台阶都是九或九的倍数。这些是巧合吗?当然不是,因为九是一个很正的数字,工匠们用这个数字给牟秋坛。高贵”意义。
说到神坛奇观,我给大家介绍一下祭天大典。每年冬至,皇帝都会在这里祭天。在这个仪式上,特别提到皇帝站着读朱文的地方就是这块天心石。是天坛三大声学现象之一。在这里朗读的时候,声音很大。游客可能希望体验它,并像当年的皇帝一样,把他们美丽的愿望告诉天堂。
今天的观光旅行即将结束。我希望这次在天坛的经历将成为我北京之行的永恒记忆。同时,请将天坛的祝福带给家人和朋友。
篇11:天坛导游词
大家好!欢迎参观北京的天坛。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天坛的历史。我叫尤思远。可以叫我游刀。
现在我们在天坛前。天坛是古代皇帝拜佛、祈福的地方。位于故宫南部,正阳门以东。始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14),是中国古代明清皇帝祭天的地方。总面积2公顷。天坛(天坛1961),国务院宣布天坛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请不要落后。现在看的是土丘。圆山,位于云南省的半个省,建于嘉靖九年(1530年),面朝南,四周是红色的宫墙,用绿色的琉璃瓦和庸俗的墙壁装饰。子墙周围有一扇大门。北门叫成镇门,又叫北天门;东门叫太原门,西门叫广利门。南前门被称为赵恒门。每一扇门都标有满汉结合的门。每个名字的第一个字按顺序排列为元、衡、李、贞、元,代表万物之始。
谢谢你。今天我一个小时的天坛讲解结束了。谢谢大家的支持和信任。请不要破坏文物,不要大声喧哗。希望给你五星好评。
篇12:天坛导游词
暑假去了天坛公园,那里一排排高耸的枝叶繁茂,给人一个很好的环境。
来到回音壁,只见几个人聚在一起,互相呼唤。在他们身后,回声像波浪一样滚滚而来,一个接一个。我觉得很有意思,就加入了他们。我屏住呼吸喊道:“我爱中国。”突然,“我爱中国,我爱中国……”层层呼应,蜂拥而来,真是名副其实的回音壁!
一阵微风吹走了我旅途的疲劳。微风也吹走了“欢迎来到北京”古老的北京张开双臂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暑假去了天坛公园,那里一排排高耸的枝叶繁茂,给人一个很好的环境。
来到回音壁,只见几个人聚在一起,互相呼唤。在他们身后,回声像波浪一样滚滚而来,一个接一个。我觉得很有意思,就加入了他们。我屏住呼吸喊道:“我爱中国。”突然,“我爱中国,我爱中国……”层层呼应,蜂拥而来,真是名副其实的回音壁!
一阵微风吹走了我旅途的疲劳。微风也吹走了“欢迎来到北京”古老的北京张开双臂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篇13: 天坛导游词
尊敬的各位游客:
大家好!今天我们要游览的是北京天坛。北京天坛是世界上现存的规模最大的古代皇家祭祀性建筑群。它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及祈雨的地方。它是我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游览时请大家自觉保持它的清洁。
天坛公园现有面积为205万平方米,保存有圜丘坛、皇穹宇、祈年殿等古建筑群,有古建筑92座600余间。现在我们就沿着天坛建筑的中轴线向北行进,首先看到的就是古代皇帝祭天的圜丘坛。圜丘坛又称祭天台,是一座露天的三层圆形石坛,为皇帝冬至祭天的地方。坛周长534米,坛高5.2米,分上、中、下三层。坛面用艾叶青石砌就。坛面除中心石是圆形外,外围各圈均为扇面形。顶层中心的圆形圜丘有两道围护墙,外方内圆,符合天圆地方的说法。
现在我们继续沿着中轴线行走,面前的建筑叫做皇穹宇,是供奉圜丘坛祭祀神位的场所。皇穹宇三个字分别代表了“至高无上”“天”“宇宙”的意思,更加显示出它的神圣和至尊。回音壁就是皇穹宇的外墙,围墙十分平滑,可以传声,在传递途中对声音损失极小,只要对着墙说话,就算相隔四五十米,见不到面,都可以清晰地听到对方说话。各位游客朋友们,天坛不仅是中国古代皇帝的祭坛,其宏伟的建筑、巧妙的设计还记载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勤劳。
各位亲爱的游客朋友们,今天的游览到此结束。非常高兴能与大家度过这段美好的时光。
篇14:天坛导游词
天坛公园,是明清两代皇帝每年祭天和祈祷五谷丰收的地方。天坛以严谨的建筑布局、奇特的建筑构造和瑰丽的建筑装饰著称于世。总占地面积约270万平方米,分为内坛和外坛。主要建筑物在内坛,南有圜丘坛、皇穹宇,北有祈年殿、皇乾殿,由一条贯通南北的甬道--丹陛桥,把这二组建筑连接起来。外坛古柏苍郁,环绕着内坛,使主要建筑群显得更加庄严宏伟。坛内还有巧妙运用声学原理建造的回音壁、三音石、对话石等,充分显示出古代中国建筑工艺的发达水平。天坛公园,是中国保存下来的最大祭坛建筑群。
天坛有坛墙两重,形成内外坛,均为北圆南方。当初,为了把天地的形象表现在墙上,以象征“天圆地方”之说。外坛墙的东南北三面原制无门,只西面临永定门内大街有门两座:北门是明代旧有的,称“祈谷坛门”;南门是乾隆十七年(1752年)增建的,称“圜丘坛门”。两门均为三间拱券式,绿琉璃简瓦歇山式顶。时下的外坛北门和东门,都是1975年以后增建的。内坛中间还有一道东西向的隔墙,它算作圜丘坛的北墙。这段隔墙在两轴线部位成弧形向北凸出,绕过皇穹宇外墙而与东西内坛墙相连接,将祈谷、圜丘两坛隔成两个区域。
内坛的圜丘位南,祈谷位北,均在南北中轴线上,中间由长360米、宽30米的神道(丹陛桥)连成一个整体。圜丘坛内主要建筑有圜丘台(祭天台)、皇穹宇(奉神殿、神库与神厨、宰牲亭)等;祈谷坛内主要建筑有祈年门、大祀殿(祈年殿)、东西配殿、皇乾殿、长廊(附七星石)、神库与神厨、宰牲亭等。
天坛是祈谷、圜丘两坛的总称,有两重坛墙环绕,将坛域分为内、外坛两部分,均为南方北圆。坛内祭祀建筑集中于内坛,内坛四面设门。连接两坛的的轴线,是一条长360米、宽28米、高2.5米的砖石台,称为“神道”又称“海墁大道”,也叫“丹陛桥”。它寓意着上天庭要经过漫长的道路。圜丘坛建筑群位于中轴线的南端,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皇天上帝的祭坛。圜丘坛之北是皇穹宇。祈谷坛位于中轴线的北端,主体建筑即祈年殿,坛中还有祈年门、皇乾殿、东西配殿、燔柴炉、瘗坎、砖门等建筑,附属建筑有72连房、神厨、宰牲亭等。圜丘坛、祈谷坛的附属建筑多在其东,这种布局使天坛西部坛域开阔。内坛西天门内偏南位置建有一城濠环绕的宫城,名“斋宫”,是皇帝祭祀把前“斋戒”期间居住的宫室。
篇15:天坛导游词
各位游客,我们今天所要参观的就是以前皇帝祭天的地方――天坛。
明朝永乐皇帝迁都北京以后,在北京南城仿照南京的大祀殿建立了这作用于祭天的圣坛,占地面积达到了273万平方米。主建筑是大祀殿,也就是今天祈年殿的位置上。天坛有外坛墙和内坛墙,北面是圆形,南面是方形,取意天圆地方。在一开始,祭天和祭地都是天坛,直到明嘉靖年间在北城修建了地坛,才分开的,并且新增了圜丘坛,用于孟冬祭天,把原来的大祀殿改为大享殿,专门用于孟春祈谷,当时殿宇屋顶已经是三重檐了,从上至下的蓝黄绿三色瓦分别代表了天地万物。而在乾隆年间,有将大享殿改为现在的祈年殿,而将屋顶瓦片都改成了蓝色的琉璃瓦。从而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筑群。
可是这样一个祭天圣地,却也曾经在1860年时遭到英法联军的洗劫,继而在19的时候又遭到了八国联军的蹂躏。在19袁世凯登基的时候也曾经在天坛上演了一出祭天的闹剧。在19,天坛最终还是以公园开放。解放以后天坛不仅成了著名的旅游景点,而且还是北京城市绿地的组成部分,来这里的不光是旅游者,还不乏一些专门为了强身健体的老人们。
现在就让我们沿着当年皇帝登坛的路线开始此次游览。
现在我们正沿着天坛建筑的中轴线向南行进,将要看到的就是古代皇帝祭天的圜丘坛。圜丘有两道围护墙,使外方内圆,符合天圆地方的说法。每道墙都有四组棂星门,从东面依次是泰元、昭亨、广利、成贞,每组三门,共有24座,称为“云门玉立”。大家可以注意到,棂星门的大小都不一样,这是因为中门是上帝专用的,所以高大;皇帝只能从左侧的门进入;而其他的官员只能从右边最小的门通过。而门外的一座平台就是皇帝在祭天大典之前更换祭服和盥洗的地方,叫做具服台。来到了圜丘坛下,我们马上要开始登坛了,不过我请您留心每层坛面都要有多少台阶。到了最高层,大家也就都发整理...
它是一座建筑艺术价值非常高的殿宇,总体呈圆形,下边是高2.85米的圆形须弥座,为青白石筑成,有东南西三个方向的出陛,也就是台阶,而在南向出陛还有二龙戏珠的丹陛石。上边是蓝色筒瓦单檐攒尖鎏金宝顶。而在殿内还有八根檐柱和八根金柱,大殿上架没有横梁承托,全都是靠各类斗拱层层上叠来支撑,步步收缩,从而形成了精美的穹隆圆顶。这里边还运用了物理学中的杠杆原理。这组建筑不仅十分精美,而且还有回音壁和三音石,这和刚才我们说的天心石合称天坛三大声学现象。回音壁就是皇穹宇的外墙,围墙建造的磨砖对缝,十分的平滑,是很好的声音载体,可以传声,在传递途中对声音损失极小,只要对着墙说话,就算相隔四五十米,见不到面,都可以清晰的听到对方说话。而三音石则是皇穹宇大殿正前方的三块石头,您站在第一块石头上拍手可以听到一次回音,第二块石头可以听到两次,而第三块就可以听到三次回音,所以称为三音石。在后来也有人把它叫做三才石,取天地人三才的意思。
也许您刚才就已经注意到了,天坛有非常多的柏树,不错,它就好像北京一个天然的氧吧。而在这许多古柏当中,有一株500余岁的桧柏,就是回音壁西墙外的这棵九龙柏。它的树干纹理非常的奇特,布满了沟壑,而且旋转扭曲,好像9条蟠龙缠绕嬉戏,所以叫它九龙柏真是一点也不过分。
在游览过了圜丘坛和皇穹宇之后,我们就即将走进祈谷坛了,而现在我们脚下连接两个祭坛的就是丹陛桥,也叫做海墁大道,而它也是皇帝登上祈谷坛的唯一通道,长360米,桥面上分为三条道,中间的是神道,东边是御道,西边的就是王道。而它作为通道为什么又要称为桥呢?这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说路面南低北高,步步高升,好像与天相连接的桥;而另一种就是说路面下边建有进牲门,类似立交桥,所以称之为桥。说到进牲门,就是在祭祀前,牛羊都要通过桥下的一个券门被赶到500米外的宰牲亭宰杀,制成供品,所以这个通道也被叫做鬼门关,因为一进去就有死无生了。
好,回到正题,现在呈现在您面前的就是祈谷坛的完整建筑群。前面的这个石台是具服台,在每年孟春祈谷祭祀之前,皇帝照例还是要来到这里搭建幄次,盥洗更衣,所以这里还有小金殿之称。
到此,祈谷坛的主体建筑祈年殿就出现在我们面前了。祈年殿下的基座是三层的圆形石台,而在正面三层石台阶中,分别装饰着巨大的浮雕,叫做殿前丹陛石雕。从下之上内容分别是:瑞云山海,双凤山海,双龙山海。各层排水孔的图案和浮雕的内容也是对应的。东西两旁的配殿个有九间,原来是安放从祀牌位的地方,不过在家靖年间,把它们挪到了先农坛,所以现在这里也就没有什么实际用途了。而祈年殿本身就是一座极具中国特色的独特建筑。圆形三重檐攒尖屋顶向上层层收缩,都是用蓝色的琉璃瓦覆盖,以此来象征天。顶部是鎏金宝顶,抬头仰视,便是龙凤藻井,中心是龙凤成祥的图案。而巨大的三层殿顶就是靠殿内的28根落地柱支撑的,中间的四柱名叫龙井柱,东南西北方向分别代表了春夏秋冬;而龙井柱外围的12个红漆金柱所分割出来的12个开间,则分别代表了一年的12个月份;外面两环的24个开间有分别代表了一年的24个节气;同时,这28根大柱,也代表了天上的28个星宿。据说这祈年殿是仿照古代明堂设计建造的。在感叹殿内建筑的同时,也让我们把注意力逐渐转移到殿内的陈设上来。这里的陈设是按照清朝咸丰年间原状恢复的,正面的雕龙宝座上供奉着的是满汉合璧的皇天上帝神版,左右两侧的'石台上供奉的是清朝前八位皇帝的牌位。
和每年的祭天一样,这里是用来祈谷的地方。在祭祀的当天,有乐队在殿外月台上奏乐,身穿祭服的皇帝虔诚步入神殿,向牌位行大礼,祈祷上苍,然后把供品送到祈年门外东边的燔柴炉和燎炉焚烧,送上天宫。祈谷礼节和祭天的差不多。
到这里,祈年殿也差不多讲完了,而它还有一个附属建筑,作用和皇穹宇差不多,也是存放祈谷坛祭祀神主的地方,就是祈年殿北侧的皇乾殿。
现在我们从祈谷坛的东门出来,可以看到一条连檐通脊的长廊,共有七十二间,俗称七十二连房,它不仅用来连接神厨神库,而且也是祭祀时运送祭品的通道,在长廊的东头,就是宰牲亭,就是前面所说过了鬼门关的牲畜要道这里来屠宰。而在长廊的东南方向,有八块巨大的青石,称为七星石,都是风水镇石。可是这里命名有八块石头为什么叫七星呢?原来明代在这里放的的确是七块石头,而最小的那一块则是清代增添上的。关于七星石的说法每个朝代都不同。在明代,有个道士和皇帝说祈年殿的方位不好,不利于国家,所以就在这里放了象征着北斗七星的七块石头。而在清代,康熙皇帝为了给满族爱新觉罗氏寻找从东北如主中原的理论依据,就派人考察山脉,发现泰山是长白山的余脉,所以就在原来七块石头的东北方有放了一小块儿青石,象征东北长白山,如果按这种说法,那八块石头就应该叫做七峰东岳。
暂且不管他们怎么定论了。今天的观光游览就要结束了,在天坛的这段时光希望能成为您北京之游中的永恒记忆。同时也请您把天坛的祝福带给您的家人朋友。
篇16:天坛导游词
在座的各位好!我是贝儿旅行社的导游员,我叫selina,大家可以叫我小s,在这八天中,我将陪伴大家共同走过北京各个旅游景点。也希望未成年人听了我的讲解,能增加更多知识。
今天,我们游天坛,天坛:一共有三大看点:祈年殿、回音壁和圆谷。先说一下,北京天坛占地总面积为272万平方米,整个面积比故宫还大一些呢。对了,先说祈年殿有两大主景点:祈年殿和一个像小庙的小屋子,里面有祈年殿的切割模型图和天坛建筑建成的过程。出了西门,来到皇帝走过的路,接着我们来到了天坛的第二大景点(皇穹宇)回音壁。上第一个台阶只有一次回声;第二个台阶有两次回声,第三个台阶有三次回声。大家可以冲着墙喊一喊,说不定站在远处就可以听到回声呢。大家玩够了吗?好,我们继续前进。现在,我们所在的是圆谷。大家可以看到,那个瞭望台是用汉白玉石做成的,其实,我觉得圆谷没趣极了。呵呵!
各位,我想通过刚才的讲解,您一定对天坛有所了解吧!
篇17:天坛导游词
天坛是世界文化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明保护单位。于北京正阳门,东南方自,为明清两朝皇帝祭天,求雨和祈,寿年专用祭坛,是世界上现在规模最大,最完美的古代祭天建筑群。总面积273平方米。1918年作为公园正式对外开放。
天坛是王屋的主峰,高峰耸寺深古纵横,一峰突起,万峰臣伏,唯我独尊,从南向北看中间高,两边低,好似屋顶像王者之屋,称王屋山。天坛原名叫琼林台,因皇帝在山顶设坛祭天,后人为了纪念,该为天坛。为了纪念皇帝老师华盖对皇帝指点,把天坛峰前的山叫华盖峰。
坛为三层圆形石台,坛区占地20万余平方米。因此;明清时期北京的天坛与历朝代郊坛有一脉相承的渊源。
天地坛遂改称为天坛。消沿明制,天坛一称沿用至今。从乾隆八年1743年起,对天坛建筑进行了多次修理,天坛终于形成了南北两坛,规制严谨的盛郎风貌。
【关于天坛导游词8篇】
【优秀的天坛导游词】相关文章:
1.天坛导游词
2.北京天坛导游词
4.天坛日语导游词
8.天坛作文
9.优秀导游词
10.天坛风景小学生作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