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作文写出真情实感
“该吃饭了❛‿˂̵✧”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21篇如何让学生作文写出真情实感,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如何让学生作文写出真情实感,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欢迎大家分享。
篇1:如何让学生作文写出真情实感
如何让学生作文写出真情实感
一、感受生活,在生活中孕育情感
叶圣陶说:“写作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章。”叶圣陶先生还说:“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叶圣陶先生的话形象地说明了生活与作文的关系。我们要抓住作文训练这个“流”,就必须从生活这个“源”中汲取营养和素材。所以,要想学生在作文中写出真情实感,就必须教会学生面向社会,关注生活,要以饱满的热情和自己独特的眼光与视角去观察周围的客观事物,并建立感情,再将这感情融进写作中,写出自己的独特体验,这样写出的文章就不愁没有感情,没有感染力。
生活的每一天都会发生许多事,当然有的大有的小,有的重要有的不重要,甚至有些事看起来很平淡不起眼,如果我们不去用心品味,也许过去了它全然不留一点痕迹,导致作文时提笔便觉无事可写、无话可说。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做一个有心人,用心去感悟生活。凡事都仔细琢磨品味一下,经常与身边的亲人、朋友、教师、同学等进行换位思考。换个角度思考问题、看待事物,往往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为了让学生能从生活中收集写作素材,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笔者从七年级开始就要求每个学生写周记,周记的内容一定要从生活中选材,有教师命题,也可让学生自由发挥,写本周中印象最深的事情。经过三年不间断的训练,批阅每周的周记成了笔者期盼的一件乐事,因为学生作品中已显露其真性情,吐露其真感情了,个别语文基础好的同学已尝试稚嫩的小说创作了。每次布置周记,笔者都精心选题,关注学生生活及内心感受,力求每次周记都让学生有话可写、有情可抒。
实践证明,从生活中选材,让学生在作文中说真话,抒真情,写实感,学生才会愿意写作,热爱写作,让写作成为学生精神生活的一部分,这也是学生学习做人的一种历练。
当然,要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的好文章,决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多读勤思的好习惯,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我们的写作教学也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唤起学生的内心体验,才能让学生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笔者认为,我们的写作教学只有让学生把握住表达真情实感这一底线,才能让写作真正成为学生丰富情感、审视自我、完善自我的精神手段。
二、写作技巧的.培养
有了可写的生活素材之后,要想写出洋溢着真情实感的好文章的关键还在于要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对材料进行艺术加工。加工材料的方法有很多,第一,要合理地运用事件,去粗取精,选择事例中最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环节作为重点来详写,次要一点的环节略写,与中心无关的干脆不写。文字的功夫在于精而不在于多,不能随意地堆砌材料,所以要大胆取舍,无用而多余的笔墨要删之毫不留情。第二,要适当地铺垫和渲染。一件相同的事如果发生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背景下,往往会有不同的结果,写作效果可能会大相径庭。这就需要我们为事件创设必要的前提或环境。例如朱自清的散文《背影》,父亲买橘子的情节之所以催人泪下,是因为作者把这一细节放在家里连遭不幸的背景之下来刻画的,父亲那深深的舐犊之情便跃然纸上。在成功铺垫的同时,别忘记了恰当的景物描写往往能渲染气氛,巧妙地烘托人物的心理。第三,综合运用各种描写方法来塑造人物形象。一个成功的人物形象一定是有血有肉的,他就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个体,要让他自己在读者面前充分的展示。通过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诸多方面,让读者感受到一个栩栩如生的血肉丰满的形象。当然,描写时要力求抓住人物的特征,表现其鲜明的个性,有个性才有生命力。
我们在作文评讲时,通常也会读一些优秀的或认为有某方面典型问题的学生作品。试问我们在读学生作品时是否尊重了学生的个人意愿。笔者总是从欣赏的角度来看待学生的作品,不管水平如何,毕竟是学生辛勤劳动的付出。
三、鼓励和肯定学生在作文中写出真情实感
素材和技巧都具备后,作为教师要做的就是多鼓励学生写出真情实感,哪怕他只有一句话或一个词值得你去读,我们也应该从欣赏他的那句话、那个词开始评价。在评价时千万不要对学生的人格作评价,我们应该去尊重每一个孩子,欣赏每一个孩子,轻轻地呵护孩子幼小的心灵。
作为教师,我们不应禁锢学生的思维,而应逐步引导学生“写自得之见”,“抒自然之情”。写作理应是对学生自我感悟、自主表达、自我展现等愿望的满足,只有让学生融入自由、开放、宽松的写作氛围之中,才能够指导学生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作文。同样的话题,同样的材料,一个人给自己、给他人送来的是乐观的阳光,而另一个人给自己、给他人带来的却是悲观的乌云。这两种情况其实就是我们在作文中表达心中情感时出现的两种完全不一样的“真实”。后一种“真实”是一种消极的真实,是我们不值得提倡和鼓励的“真实”。因为作文是一种有责任的行为,它不仅要对我们自己的心灵成长负责,也更要对别人的心灵愉悦负责。
真情实感是好文章的重要标准之一。只有情真意切的文章,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否则,就犹如剪彩为花,刻纸为叶,尽管精致,却缺乏生命活力。如果学生在写作时缺乏真情实感,就只能从主观上拔高题意,表决心、谈志愿;或是“为赋新词强说愁”,满纸苦闷、彷徨、伤感;或是感情冷漠,调侃一切;或是胡编乱造,博人欢心。
真情实感可以使学生感动,感动的过程是心灵净化的过程。如果学生经常处于感动之中,他们身上真、善、美的种子就会发芽、开花、结果。
在作文课上,笔者经常鼓励学生写真事,抒真情,大胆表现自我。现在,笔者所教的学生已经基本上杜绝了抄作文选,说套话、假话等现象。大家在作文中畅所欲言,一吐为快。学生写出了“我是超人”的趣事,写出了“恼人的家长会”的憾事,也写出了“我要自由”的真情,写出了“假如可以不做作业”的实感。学生不断地从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中观察、体验、感受,不断地用自己的心写出了自己的童趣,用自己的文笔写出了自己的心灵,写出了许许多多真实感人的好作文。
作文的重要目的之一是抒写对心灵的感受。而怎样把心灵的感受既表达得痛快淋漓,又适当有度,这里面其实有一对看似对立的法则:写进去,走出来。所谓“写进去”,无非两方面:一是写真写实,即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得真实,让人可信,从而引起人的共鸣;二是写深写透,即把情感的最深处表达出来,不仅要获得理解,而且要引起深度的理解。这样看来,做到“写进去”,其实就是提倡我们用心作文。作文写不进去,就给人以假的感觉,再好的生活,再好的情感也只是一纸肤浅的汉字而已。
为什么又要“走出来”呢?因为,作文是心灵的产物,既是生活的发言人,也是生活的向导。所以,我们的作文可以是“心情簿”,但千万不能成为“牢骚簿”。不论什么样的事情,不论什么样的情感,我们最终都该有一个正确的、客观的判断,把这种经过正确判断后的情感表达在作文中,给自己、给他人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感染和引导,这才是我们始终不渝的追求。这种既让情感“写进去”,又让自己“走出来”的作文,才是心灵的作文,是文字的阳光。
因此,要学生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就应该多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侧面去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给予学生写作心灵的自由,肯定他们在文章中所流露出来的真情实感,提倡有创意的表达,强调写作习惯、写作素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学生热爱写作,并且写出真实感人的文章。
篇2:中考作文指导:怎样写出真情实感
中考作文指导:怎样写出真情实感
同学们可以看手中的材料,病例文:
清晨,天空飘着鹅毛大雪。我背着书包,顶着西北风,向学校走去。我刚到十字路口,忽然看到一个七八岁的小孩从一条胡同里跑出来,小孩的妈妈在后面紧紧地追赶。这时,正好有一辆汽车飞快地开到了小孩的跟前,眼看就要把小孩撞到车轮底下。在这千钧一发的关键时刻,我就毫不犹豫地冲上前去,把小孩抱到马路边。“嘎”地一声,汽车在距离我不到一米的地方停了下来,小孩脱险了。
马路上的行人纷纷把我们包围起来,异口同声地说:“这孩子,真不愧是小雷锋!”听到了大家的夸奖,我的脸“唰”地红了。
得出结论:这样虚构的故事情节,会引起读者的反感。根本不会有人相信它是真实的,更谈不上真情实感了。用同学们的一句话说:这也太假了!
所以要同学们作文中尽量写自己的真实经历,真实见闻,原因就在于此。
2、真情实感源于细致描写。
(第二点,真情实感来源于人物的细致描写,我们看下面的`优秀例文。)
优秀例文:
(1)我匆匆吃完饭,背起书包准备换鞋上学。妈妈拦住了我,想叮嘱几句,也许是怕我烦,她迟疑了一下,只说了句“带的午饭要吃掉”,就帮我打开了门。我穿鞋时,妈妈在一旁站着,总想着帮我做点什么。于是,她把我的那把小伞撑开,看是不是好使,接着又合上,合到恰当的位置,保证我一按就能打开。妈妈做完这些,见我鞋带还没系完,索性就蹲下来帮我系好鞋带。妈妈有些胖,看得出她蹲得很吃力,就那么一会儿功夫,脸就涨得通红。
(2)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解开了,他高兴。
结论:对人物的细致描写不仅能使文章生动形象,更能让读者感受到你内心的情感。这是作文真情实感的表现工具。
3、真情实感来源于对环境的描写、气氛的渲染。
(1)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暮色开始四合。在一片寂静中,我伏在岩石上,恐惧和疲乏使我全身麻木,不能动弹。
——莫顿·亨特《走一步,再走一步》
(2)我一个人慢慢地走在路上。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战。
——张之路《羚羊木雕》
结论:对环境的描写极好的渲染了事件发生的气氛,烘托了人物内心的真实感受。在作文中,能够运用环境描写和景物描写来为自己的主题服务,这是作文更高的要求,也可以理解为是学生习作向文学作品过渡的一种体现。
篇3:为使学生写出真情实感,我骗了学生一次
为使学生写出真情实感,我骗了学生一次
我的作文教学及研究故事系列之七 为使学生写出真情实感,我骗了学生一次 84――85学年一年教学中,印象深的有这样一次“骗”学生的经历。 我送走了一届毕业班以后,利用暑期的时间,我开始思考学生的.作文问题,觉得,学生在表达真情实感方面,问题不小。我买了一本刘勰的《文心雕龙》(译本,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的),研究如何表达出真情实感。 其中,有一句话叫“情动辞发”。读书后,觉得,学生“情”没动,怎么达情? 怎么才能让学生“动情”呢?我思考了很久。 开学了,我接任了一个新的毕业班。我终于当了班主任。由于第一次当班主任,我对学生很好的,加上我上语文课“很动听”,于是很快和学生们建立了感情。 一个月以后,学校分配来了一位新教师。学校要她跟我的班级听课。我想出了一个主意。 那是下午。新分来的张老师第一次到我班上听课。 我走进了教室,先介绍新来的张老师,然后,告诉他们:“由于工作需要,高老师明天就要调走了,接任你们班语文课的是这位张老师。”说到这里,我故意顿了一顿,观察学生的反应。这下可捅了马蜂窝,几个女孩马上占了起来:“老师,我们不让你走。”于是全班都乱了起来,纷纷要求我留下。我接着“骗”他们:“不行的,这是领导的安排……。好了,大家坐好,今天,高老师给你们上最后一节作文课,讲一下如何表达真情实感”。 我开始在黑板上写标题。但是,当我转过身时我听到后面传来了轻轻的啜泣声。我再转过身,看了一下大家,好多学生伏在了课桌上。“别哭,这可是上课呀!”我劝了一句。没想到,这一劝更麻烦了,哭声大了起来。于是,班里哭声一片。 我好不容易把学生的哭声止住,开始讲课了。教室里静悄悄的。没有一点声音。一张张挂着泪珠的小脸,望着我。我深深地感动了,声音很低低讲着课。20分钟,我讲完了。这时,我郑重的宣布:“高老师犯了一个错误――我骗了你们。”之后,我告诉他们,作文要写出真情实感,生活当中,就得动情。就像今天,你们动情了。我很感动。但要求你们把今天这节课的经过写下来。看能不能写出真情实感。 作文上来了,效果当然好了。 不过,为这件事情挨了一顿批评。我喜滋滋地将这次作文教学的经历写了下来,给教研室主任看,没想到他们说:这怎么行呢?这是欺骗学生。老师怎么能这么做呢? 到底可不可以?到现在,我也没琢磨透。篇4:为使学生写出真情实感,我骗了学生一次
我的作文教学及研究故事系列之七 为使学生写出真情实感,我骗了学生一次 84――85学年一年教学中,印象深的有这样一次“骗”学生的经历。 我送走了一届毕业班以后,利用暑期的时间,我开始思考学生的作文问题,觉得,学生在表达真情实感方面,问题不小。我买了一本刘勰的《文心雕龙》(译本,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的),研究如何表达出真情实感。 其中,有一句话叫“情动辞发”。读书后,觉得,学生“情”没动,怎么达情? 怎么才能让学生“动情”呢?我思考了很久。 开学了,我接任了一个新的毕业班。我终于当了班主任。由于第一次当班主任,我对学生很好的,加上我上语文课“很动听”,于是很快和学生们建立了感情。 一个月以后,学校分配来了一位新教师。学校要她跟我的班级听课。我想出了一个主意。 那是下午。新分来的张老师第一次到我班上听课。 我走进了教室,先介绍新来的张老师,然后,告诉他们:“由于工作需要,高老师明天就要调走了,接任你们班语文课的是这位张老师。”说到这里,我故意顿了一顿,观察学生的反应。这下可捅了马蜂窝,几个女孩马上占了起来:“老师,我们不让你走。”于是全班都乱了起来,纷纷要求我留下。我接着“骗”他们:“不行的,这是领导的安排……。好了,大家坐好,今天,高老师给你们上最后一节作文课,讲一下如何表达真情实感”。 我开始在黑板上写标题。但是,当我转过身时我听到后面传来了轻轻的.啜泣声。我再转过身,看了一下大家,好多学生伏在了课桌上。“别哭,这可是上课呀!”我劝了一句。没想到,这一劝更麻烦了,哭声大了起来。于是,班里哭声一片。 我好不容易把学生的哭声止住,开始讲课了。教室里静悄悄的。没有一点声音。一张张挂着泪珠的小脸,望着我。我深深地感动了,声音很低低讲着课。20分钟,我讲完了。这时,我郑重的宣布:“高老师犯了一个错误――我骗了你们。”之后,我告诉他们,作文要写出真情实感,生活当中,就得动情。就像今天,你们动情了。我很感动。但要求你们把今天这节课的经过写下来。看能不能写出真情实感。 作文上来了,效果当然好了。 不过,为这件事情挨了一顿批评。我喜滋滋地将这次作文教学的经历写了下来,给教研室主任看,没想到他们说:这怎么行呢?这是欺骗学生。老师怎么能这么做呢? 到底可不可以?到现在,我也没琢磨透。
篇5:让评语写出学生的个性
让评语写出学生的个性
■从面向家长转为面向学生
■从片面评价转为对学生素质的全面评价
■从枯燥的评语转为色彩斑斓的评语
■从结论性评语转为形成性评语
老师如何给学生写评语,其实是一门艺术。我国历来缺少对学生评语的专门研究,但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却是带普遍性的。华东师范大学陈桂生教授新近主编了一本书———《到中小学去研究教育———“教育行动研究”的尝试》,其中,“教育性评语”被列为一项专门的课题。
从2月开始到2月,由华东师大教育系教授、博士生、研究生和江苏省无锡市扬名中心小学教师共同组成的“教育研究自愿者群体”,对“教育性评语”进行了为期两年的探索和试验。
他们的试验目标非常明确,就是要实现从面向家长的评语到面向学生的评语的转变;从片面评价的评语到关于学生素质全面评价的评语的转变;从枯燥的评语到色彩斑斓的评语的转变;从结论性评语到形成性评语的转变。
两年的试验暂时画上了一个句号,然而探索者们的发现、思考和由此形成的一些有价值的意见,给我们今天的这场讨论提供了许多非常有益的启示。
评语为谁写?写给谁看?
试验之初,课题小组通过抽样调查对扬名小学4个班的原有评语进行实证研究时,得到了若干个发现。
第一个发现:4个班所有的评语均采用“该生……”的提法,这几乎成了一种固定的评语写作模式。
专家认为,这是一种典型的面向家长的评语,目的是为了让家长了解自己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以便和班主任配合,更好地教育孩子。学生在这里,被视为介于学校与家长之间的“第三者”。
而真正面向学生的评语,无论是语气还是行文都应该使学生意识到,评语是老师对自己的评语,是为自己而写的评语。
第二个发现:评语的内容笼统、趋同,用语枯燥、贫乏,语词的重复使用率之高令人惊奇!
其中一个班级,52名学生,52份评语,所有评语加在一起共用语词462个。被使用最多的11个语词分别是:
尊敬老师、团结同学、遵守纪律、上课专心听讲、希今后戒骄戒躁,争取更大的进步、按时完成作业、学习态度端正、学习成绩较好、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劳动积极、有集体荣誉感。
这些语词使用频率总和为312次,占全班评语总语词个数的67.5%!而在这11个语词中选择5~8个语词作为学生评语的共有13份,有些语词在不同学生的评语中竟能一字不差地反复出现。
与此同时的一个有趣发现是,不少学生记得最清晰的、最喜欢的往往是那些最符合、最代表他个性特征的那些句子,比如“你体弱多病”,你“虎头虎脑”,“你是一个粗心大王,好好的试卷上常常因为你的粗心而得不到满意的分数”,“你个子虽小,却有惊人的爆发力,所以体育一向是你的特长,同学们每次都非选你当体育委员不可”等等。
调查结果证实了以往评语中带共性的问题:评语主要面对家长,而不是面向学生,忽视对学生的教育意义;在评语结构中,偏重对学生行为的评价,忽视对学生个性的评价;评语一般化,往往不符合学生实际,不同学生的评语之间差别甚小;评语用语贫乏,流于俗套,不足以打动学生。总之,以往的评语缺乏教育性。
力求写出“这个人”来
评语写作如何改进?多年从事教育科研工作的陈桂生教授曾将之概括为三原则:
一是写给学生看:只考虑对学生个人的影响,不考虑别人的印象。
二是写出“这个人”:让学生知道他自己以及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
三是写这个人的“新起点”:包括新的进步或退步,新的生长点,即在他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的联结点上对他作出评价。
陈教授举了一个生动的例子,那是著名哲学家黑格尔当年从神学院毕业的时候,他的老师给他写过一则评语:
“黑格尔,健康状态不佳,中等身材,不善辞令,沉默寡言,天赋高,判断力健全,记忆力强,文字通顺,作风正派,有时不太用功,神学有成绩,虽然尝试讲道不无热情,但看来不是一个优秀的传道士,语言知识丰富,哲学上十分努力。”
老师以平静的语气,真实客观地刻划出了黑格尔“这个人”,他的个性、能力、取向以及弱点和不足。可以说,这份评语就是在写黑格尔,写给黑格尔看的。
今天看来,这份评语仍有一定的借鉴价值。可以设想一下,如果我们每一份评语只是针对“这一个”孩子而写的,那些与众不同、充满个性化的描述、那些丰富多彩、色彩斑斓的语言也就会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
在写出“这个人”的同时,具有教育意义的评语是不可忽略的,这应该是评语的核心。
与传统的评语不同,“鼓励”成为评语的基调。老师运用发展的眼光,通过鼓励的方式与学生交流,对学生的发展和所取得的成绩表示认同,使学生形成健康的自我认识,更好地把握自己未来的发展。
与笼统的希望也不同,体现一定“教育性”的具体意见显得更为重要。这些有价值的、有针对性的建设性意见,对学生成长是很有帮助的。
围绕“教育性评语”试验目标,课题小组对试验班级的老师提出了评语写作的具体要求:针对性要强;内容要具体;评价要准确;以鼓励为主;用语要活泼、简洁;在鼓励之中指出缺点。同时要求老师针对评语中提到的关于学生的优缺点和今后努力的方向,采取一系列教育措施,真正达到促进学生不断进步的目的。
观念新则评语变
试验的过程是教师教育观念不断更新、教育艺术不断提高的过程。
为了考察老师评语准确性提高的程度,试验过程中,课题组采取了“猜猜看”的办法,以班级的自然小组为单位,让一个学生读评语,其他学生猜老师写的是谁。
两轮试验下来,结果是令人欣喜的。4个班级中第二轮评语的猜对率比第一轮提高近20个百分点。其中有一个班,学生的猜对率竟高达90%。
为了准确把握面对评语的学生心态,课题小组设计了几个问题让学生回答:
“你还记得上学期老师给你写的评语吗?”
“你看了评语后,当时想了些什么?”
对于第一个问题,在第一轮试验中,150个孩子的回忆率为55.8%,其中能把自己的评语要点回忆出来的学生只有36名;而在第二轮试验中,148个学生的回忆率为62.5%,能把评语要点完全回忆出来的学生有79名。
可见,老师评语写作的改善,是有积极作用的。大部分学生不再“无动于衷”,开始真正把评语当回事了。
对于第二个问题,绝大多数学生的回答是要继续保持老师所提到的优点,并要克服老师所指出的缺点。在两轮试验中,属于这种情况的学生都占到2/3强的比例。一些过去自我感觉比较差的同学谈了自己心理发生的变化:
“当我拿到成绩单时心里很紧张,老师会讲什么呢?我看了以后才松了一口气。老师表扬了我很多的优点,我很高兴。但是有一点是我的缺点,我一定要改正。”
“我看了老师的评语以后,脸上有了笑容。因为老师第一次给我这样的评语。我想,我以后一定要听从老师的教诲,认真学习,不辜负老师、爸爸、妈妈对我的期望。”
老师们评价的语言自自然然变得丰富起来了。
以前老师撰写评语一般没有性格这一项指标,而现在针对学生写评语,“性格”的描述就成为老师必写的一个方面。
同样一项“能否按时完成作业”的评语指标,老师能根据不同同学的情况具体区分为:“不完成作业”、“交上来的作业令人感到舒服”、“你的一篇篇答案正确的作业,因你的字而大打折扣”,“作业的准确率高,书写很工整”等等。
就连学生是否“遵守纪律”,老师也不会一言以蔽之,而会将守纪的程度、课内与课间、一贯与偶尔、主动与被动等不同层次的差别细致地区分开来。
发生在扬名小学的显著变化可以说明,只要观念转变,老师评价的眼光、评价的语言也都随之可以改变。同时也使我们看到,与其坐而论道,不如拿出实实在在的教育行动来,因为建设远胜于批判! 有了天骄网,优秀的您更出色!
篇6:多措并举,让学生写出佳作
多措并举,让学生写出佳作
多措并举,让学生写出佳作山东嘉祥孟姑集闫楼小学 张福迎
在习作教学中,教师费尽口舌,详细讲解了写作要领,学生绞尽脑汁,搜肠刮肚,写出来的习作还是言之无物。
结合我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要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除了教给学生写作方法外,更重要的是必须在教学中让学生写真人真事,发挥其主动性,这样学生才有内容可写,写出的文章才有真情实感。 一、从生活中取材,写出真情实感 生活是学生写作文取之不尽的源泉,教师在教学中因势利导,启发点拨,激发学生表达的愿望,使学生愿意写,有东西可写。在辅导学生写观察日记的时候,我布置学生每人选择一种自己喜爱、熟悉的动植物,进行连续的、多角度的观察活动,最后写成一篇观察作文。我还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自己拟题目。学生在练笔的过程中,始终充满了愉悦的情绪。学生的兴趣爱好广泛,写作的题材也很丰富,如写植物的有《大蒜》《夜来香》《吊兰》等题目;写动物的有《可爱的猪宝宝》《金鱼》等。
开展这类活动,由于学生观察的对象是自己喜爱的东西,感情深,把观察到的东西用文字记下来的欲望也就更强烈了。 一 与实践活动结合,激发兴趣 学校每周都要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为我们的习作教学带来了许多意想不到的益处。我们开设的剪纸课吸引了许多心灵手巧的孩子,每到周二,学生都早早地来到活动室,盼望学到新的花样、方法。学生兴致勃勃地参与,气氛热烈。我不失时机地启发引导学生,使剪纸课成为练习说写的天地。
课堂卜,你看不到紧锁的双眉,看不到闲置的笔,听不到干巴巴的.词语。学生得心应手地表达着亲身的体验和心中的快乐。 三、批改习作要创新 如果教师教给学生批改习作的方法,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批改同学的习作,一样能取得不错的效果。
在小组批改的过程中,学生共同学习,思考老师对这次习作的要求,再对照要求分析同学的习作,哪些做得好,哪些不尽如人意……尽管学生的某些看法还不成熟,有的不太合理,但经过了老师的指导与点拨后,学生批改习作的能力会逐步提高,对提高自己的习作能力也有帮助。 四、教师当好引路人 当学生望着作文题目不知所措时,教师应该“搀”着学生,把自己丰富的写作经验教给学生,为学生指明一条写作道路。比如在写《未来的……》这一习作时,有些同学不知如何下手,这时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说说自己所选的物品有哪些功能,在使用过程中有哪些不方便之处,你准备怎么改进这件物品。学生通过思考与交流,就会茅塞顿开。
在适当引导的基础上,教师还要充分放手让学生多动脑筋。教师只有充分发挥了“引路人”的作用,才能使学生走上自己的写作轨道,提高习作能力。 五、说写并重 有的教师不重视说,其实说是作文训练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重视说,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因为学生说的过程,就是组织素材的过程,只不过没写在纸上罢了。
说作文有两个好处:一是锻炼学生的口语能力,让每个学生都能清晰、完整、有序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二是发挥优等生的长处,带动后进生。 六、多读书,多积累 我校的蒲公英图书馆,专门为学生配备了优秀的课外书,特别适合他们阅读。因此,每天我都鼓励学生借书、读书,还要求他们动笔摘抄词句,写书评、读后感,开读书会、故事会等活动。学生积累的素材多了,习作时就会得心应手。
总之,我们要不断地改进习作教学的方法,才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学生才能写出言之有物,感情真挚的佳作。
篇7:让每个学生写出自己的文字(网友来稿)
让每个学生写出自己的文字(网友来稿)
zhifang
“六。一”那天,初一年级的学生的心里特不平静,初逝童年的学生满怀不舍,稚嫩的眼眸里闪着晶亮的童真!他们在课余涩涩地回忆往年、尤其是,六年级时和老师、同学欢度最后一个儿童节的情景;还侥幸踩在童年“尾巴”上的学生则紧皱眉头,呵!他们还没充分适应初中紧节奏的学习生活呢!而且,他们更因为学校、班级没为此举办文艺活动而闷闷不乐呢!年龄大点的学生则在这个特别的日子“故显深沉”,开始用“大人”的眼光 憧憬未来了。。。。。。
于是,我以《“六。一”心事》为题,让学生畅意地书写这一天的感慨。十几、二十分钟的沉默后,钢笔尖“刷刷”地运动起来!流露的文字欢畅地流泻。。。。。。
然而,我很快发现后进生杨涛、谭俊、郭国松趴下了他们的头,一个字也没写。我一一走过去,轻轻地问他们为什么不写,他们的回答如出一辙--写不好,觉得没什么可写的。于是我让他们随意地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话题写,如杨涛平素贪玩、好吃,我总爱喊他“杨涛涛”,因为他太可爱了,总是一副长不大的“小糊涂虫”的样子!我说:“你可以回忆小时侯吃糖的经历写《记忆中的棒棒糖》,也可以写《乖乖小兔的`故事》啊,他腼腆地笑了,以为我找他逗乐子呢!我很认真地告诉他我是认真的,而且给他开了个头,他的兴致来了,高高兴兴地写了下去。。。。。郭国松平时酷爱流行音乐,表演活动很积极,有一次我还在上课的时候发现他躲着抄歌词呢!于是我问他想不想当歌星,他笑着说:“想啊,想极了!”他两眼放出异样的光彩来,美美地沉浸在对美梦的幻想中了。。。。。。一会儿看去,哇噻,他写好几页了都!而对于性格孤僻的谭俊,我就让他想象自己家里那只懒猫因好吃懒做被逐出家门后流浪的经历以《懒猫流浪记》或另以《一只聋耳朵老鼠的故事》来写,他渐渐地觉得思路开阔了,也伏桌写了起来。。。。。
在教师耐心的提示、引导下,后进生们也能找到自己拿手的话题来写,完全可以一次次突破字数为0的极限!在批改作文时我发现,嘿!小家伙们真挺会想呢!写得很有意思!试想,要是因文题统一而束缚孩子思维的话,那后进生的写作水平岂不永远停滞不前?所以啊,教师在细心地发现学生的窘况后,巧妙地变一下心思,也可以化空白为神奇的哟!呵呵,保不定这之中还能诞生第二个郑渊洁、福楼拜呢!
篇8:作文,如何让学生写出精彩的文章 (七年级)
作文,如何让学生写出精彩的文章 (人教版七年级)
在新课改理念下的作文教学中,语文老师如何激发学生创作的灵感,解决作文难的问题,从而让学生写出精彩的文章呢?
一、激发写作欲望,培养写作兴趣。
人做事往往是凭兴趣的,对自己感兴趣的事,做起来就卖力;对自己不感兴趣的事就不乐意做,甚至敷衍了事。写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脑力劳动,缺乏兴趣和爱好是无法下笔的。爱因斯坦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语文老师应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与兴趣。
二、重视实践,鼓励学生深入生活。
常言道:“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为了使学生有“米”下锅,语文老师要鼓励学生深入生活,多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
1、 引导学生主动积极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为写作增添素材。
生活的绚丽多彩,来自于它的复杂组合与瞬息万变,抓住这些,是学会感悟的基础,而抓住的前提是认真细致的观察。观察是“审视”,也需要投入,诚心的积极认真的投入,这种投入不仅是形式上的参与,更是心理距离的缩短,思想情感的融通和语言行为的协调。
2、深入思考,感悟生活,让作文升格。
思考就是感悟,感悟包含了体验、咀嚼、顿悟。深入思考,才能不断问为什么,从而让小事情表现大主题,小人物也可以表现得很丰满,小角度可以展现全局,小细节可以尽显本质,也就是说洞察生活中潜在或显现的思想意义,从平凡的生活中看出不平凡的意义,悟出闪光点,悟出事物的内在价值。
3、走出课堂,调查研究,“觅食”于丰富的社会生活
通过深入社会调查研究,学生获得亲身体验,积累丰富的表象材料,为日后的写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同时可以获得写作灵感,触发写作动机,提高感悟社会生活的能力。
三、重视阅读,广闻博览,提高语言修养与人文内涵。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也是一种体验生活,感悟人生的方法。一个人作文水平的高低,与他的知识面、信息量、认识事物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语言驾驭能力、写作技巧的掌握等等有密切的关系。而这些能力的获取和提高,大多来自于我们广泛的大量的阅读。语文老师要鼓励学生多读名著,多读有较高品位的文学作品,以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和人文内涵。在课堂上老师要多留一些时间指导学生诵读课文,领会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品味作者是如何构思的,作品是如何表情达意的,作家是如何锤炼语言?,然后再把精彩的章句画下来熟读背诵,这样日积月累,提起笔来也就会顺手多了。除了抓紧课堂阅读教学之外,语文老师还必须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拓宽视野,发展思维,增加知识,把已学知识转化为能力。
四、勤练笔,在多写多练上下功夫。
天才出自勤奋,天道酬勤。仅仅靠生活的经历还是不够的,学生从小要养成勤奋好学的习惯,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及时地写下来。作文是综合性很强的训练,要让学生的训练落到实处。我们不能把作文训练仅仅限制在课堂里,搞封闭式的训练。光靠在课堂里,按照教材编排的七、八次作文训练,那是远远不够的,无法有效地对学生进行作文教学,从而达到提高写作水平的目的。因此,我们还重视激发学生在课外作文的兴趣,使学生把作文作为一件乐事,勤写勤练。如通过在班里办班报、鼓励学生为学校广播站写稿件,开展读书报、评书报、剪书报评比活动,每周进行一次即兴作文比赛、鼓励学生自觉地写日记、写观后感、读后感,组织学生参加各项征文比赛,为少儿读物写稿、开展社会调查、收集信息等途径,让学生在广阔的天地里勤练勤写,让“巧妇能为有米之炊”,从而使学生写出精彩的文章来。
五、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
语文教师进行作文教学时,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
一、构思要奇
作文,首先要别出心裁。当多数人普遍注意到某一主要方面时,你可以从另一方面把被掩盖的问题提出来,这样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题目要新
俗话说:“佛靠金装,人靠衣装。”作文要靠题装。标题是文章的“眼睛”,“题好一半文”,好的标题能收到标新立异、先声夺人的.效果。在拟题时可巧妙的运用一些修辞、比喻、拟人、反问等。如:以保护生态环境为题的作文,有的学生作文题目是《鱼与水的对话》,使呆板枯燥的文题变得生动、形象、鲜活有趣。还可以借鉴学过的课本,例如以“成长”为题的作文,有一位学生用《别了,电视机》为题,成功的借鉴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写法,来写自己升入中学后,随着课程的增多,不得不和电视告别的过程,题目新颖,引人入胜。
三、面孔要亲
有些学生作文不是太严肃就是居高临下,拉大了自己与读者的距离。我们写作文应该给读者以和蔼可亲、平易近人而又智慧的面孔,让人读起来,感觉似曾相识,犹如邻家大姐。这样的文章,才会让人倍感亲切,换句话说,就是要写自己身边的人和事,挖掘其中的深刻内涵。
四、感情要真
作文要写真实情感。要想写出真情实感,必须学会自己观察、体验、感悟,亲身经历自然界中的人、事、物、景,写出的文章才会有血有肉有灵气,才能真正打动别人。
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只要培养了学生对作文的兴趣,不断增加学生的生活积累,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勤写多练,写作就不再成为他们的负担,就一定能实现新课标提出的让学生乐于表达、自由表达、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从而大面积提高了学生的作文水平。
柯岩
篇9:六年级学生写出优秀文言文作文
六年级学生写出优秀文言文作文
潇湘晨报株洲讯1月4日上午,株洲市天元区白鹤小学,六年级学生余晗睿走进校长办公室,他整一整衣服后,端正地坐在沙发上,言谈举止较11岁同龄人略显成熟。一次考试中,余晗睿40分钟内写出一篇作文,以文言文形式引经据典地阐述家庭教育对阅读和习惯的重要性,这篇600余字的作文迅速走红网络。
走进办公室前,余晗睿一个礼貌的举止让校长刘容印象深刻。刘容说,走廊里有不少学生嬉戏,余晗睿绅士地伸出左手,给同行的她和老师挡出一条通道,“这孩子很注重礼仪。”
“下午还有考试,爸妈12点准时来接我。”接受采访之前,余晗睿抱歉地告知记者,“只有10分钟时间。”其间,他始终挺直腰杆坐在座位上,双手交叉放在膝盖处。对于自己的作文在网上走红,他自己也觉得诧异。
12月上旬,余晗睿去外地参加一次考试,语文试卷作文的主题是关于“家庭教育”,材料围绕“阅读”、“习惯”展开论述。简单构思后,余晗睿40分钟内写出了《父母之教》,开头便点明了他的观点:“孩子之美,源父源母。父母之教,最为重。”
“伴,人之情也。读书,明理也。习惯,所以修身养性也。此皆父母之教也。”余晗睿说,父母的陪伴是他快乐的源泉。五岁那年起,爸爸每晚讲解三字经小故事,他在父母的引导下,开始接触国学古诗词,“书中蕴含了太多哲理,越读越着迷。”在余晗睿看来,“阅读,富人也。”
11岁能写出一篇好的文言文作文,除了父母引导外,坚持、自律和专注也是必备的。每晚7-8点,余晗睿会抽出一个小时去阅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书籍,后来读的书愈来愈多。课余他还会看《百家讲坛》等讲座。
目前,余晗睿正在读《古文观止》。通过熟读古文,他明白了许多修身养性、为人处世的道理,“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余晗睿说,新年新目标是:读更多的国学古诗词书籍。
别使唤孩子学这学那,自己却在刷微信
11岁的孩子,是如何爱上古文的?
这与孩子的父母有很大的关系。余晗睿的爸爸余建平是一名自由职业者,妈妈郭赛林自余晗睿出生后就辞去了教师工作,成了一名“全职太太”。
让儿子从小接触古诗词,余建平认为,“国学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里面蕴含了太多做人的哲理,启蒙教育对于塑造一个人的品格和习惯极为重要。”
“我没有别的爱好,只是把打牌、进KTV的'时间留给了孩子而已。”余建平说,家庭教育中,父母以身作则最为关键。使唤孩子学这学那,家长自己在旁边刷微信、看电影的行为,这是他最反感的事情。郭赛林说,“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成功结合,孩子才会变得优秀。”
作为母亲,郭赛林不想对处在青春期的儿子过多说教,她希望儿子自己能明白一些事理,这就是古人所说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她也感谢老公的耐心引导,儿子才慢慢地对古诗词感兴趣。
郭赛林对陪伴的理解,并非简单的坐在孩子身边。她说,家里距学校步行10多分钟,自己会陪儿子上下学,“边走边聊,答疑解惑”,行走的过程中通过聊天解决问题。她认为,四年级以下的孩子,家长应树立权威,指引孩子朝更好的方向走。待孩子大一些,家长可以成为孩子的朋友。
家长兴趣上引导,孩子越学越有味
“学校家庭教育方向目标若一致,就会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刘容说,学校倡导孩子多积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文化传统知识,同时阅读优秀经典的古诗词作品。教学中重点引导学生多积累多阅读,这和余晗睿所接受的家庭教育是相通的,“有益于他的兴趣可持续性。”
刘容说,学校有很多展示平台,为孩子们提供展示才华的机会,学校同时也通过组织各种活动,注重培养学生“腹有诗书气自华”。谈及余晗睿,刘容是一脸的自豪,“金牌主持人、校园解说员……他全面发展,学得又轻松。”学校提供很多锻炼平台,培养学生自信心,另外兴趣爱好层面,也要求每个孩子有一门艺术爱好,一两项健身技能,“他会吹长笛,还擅长篮球、足球、围棋、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等。”
学校也组织学生阅读古诗词,但“学校家庭必须合一,互相促进互为补充。”刘容说,小学生对古诗词感兴趣的不多,靠内容或家长强制去吸引很难,“家长兴趣上引导,孩子本身去领悟,会越学越有味。”
篇10:如何指导学生写出真实的作文
深入生活,积累素材
艺术,来源于生活。作文,同样如此。试想,如果学生只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不接触生活,不了解生活,不深入生活,不懂生活,又怎能写出活生生的人,活生生的事,活生生的作文呢?如今学生尤其是小学,生活圈子很小。每天就是家里--学校--家里,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只能看见四角的天空”。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认识、了解、深入、体会生活,让学生通过观察,用自己的眼睛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分辨生活中的假、丑、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心去体会人与人之间的真情,感受生活中的温暖。同时,教师还应注意多组织一些如社会调查、小记者采访、助老助残、郊游等有意义的活动,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写作素材供学生使用。
广泛阅读,开阔视野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虽然“行万里路”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等原因,暂时无法做到。但以当今的物质生活条件来说,做到家里“百卷书”或“千卷书”甚至“万卷书”,并非难事。关键就在于学生是否有“读万卷书”的主观意识和“破万卷书”的能力。要培养学生“读万卷书”甚至“破万卷书”,首先要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阅读的好处。当学生的阅读兴趣被激发起来之后,教师还应当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使学生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同时对于阅读的范围,教师也应加以指导,防止学生误入歧途。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事半功倍,不仅开阔学生视野,而且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适当点拔,指导写法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那么,有“米”下锅,是不是就一定能做出“好饭”呢?答案是否定的,这其中还有个方法的问题。具体到写作也同样如此:即使有了坚实的生活基础,有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学生也未必就能写出真实的、具有生活气息的好作文来。要想让学生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真实地表达出来,教师必须对学生加以精心指导,适当地传授一些写作方法如:按一定顺序认真观察事物;抓住外形和生活习惯描写动、植物;根据具体事件反映人物性格品质;充分开展联想和想象等等。
客观评价,正确引导
学生写出作文了,应如何评价呢?笔者认为首先应以是否真实为依据来评价,其次才看写得好不好。讲评作文时,教师要树立一种观念:即没有了“真”,写得再新颖、再独到,也是徒有虚表,也不值得赞扬,更不值得推广。相反,只要学生说真话、写真人、叙真事、抒真情就值得表扬,更值得推广。不仅如此,在具体的讲评中,教师还应该时时、处处以“真”为本,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写作观,纠正以往那种热衷于抄范文、说假话的“不正之风”,切切实实在“真实”二字上下功夫。
另外,教师还应该彻底抛弃应试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从实际出发,从学生的现有水平出发,实事求是地、客观地评价学生的习作。切不可“求胜心切”,盲目提高写作要求,或过低地评价学生的习作,从而挫伤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更有甚者,还会将孩子好不容易树立起来的对说真话、写真事的向往彻底打消,使其重投编造、虚构甚至抄袭作文的怀抱,这将使我们前功尽弃!
综上所述,只要学生树立正确的写作观念,深入生活,广泛阅读,并在教师的逐步引导下掌握一定的行之有效的写作方法,师生共同努力持之以恒,就一定能重新赋于作文以鲜活的生命力。让我们一齐为重塑作文的生命而努力吧!
篇11:如何指导学生写出真实的作文 作文指导
当前中学生作文普遍存在着虚构编造的现象。翻开一本本作文簿,打一张张试卷,假话、空话触目可见。在学生的笔下,千人一面、千人一腔、千人一事……令人触目惊心!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指导学生说真话,写真人,叙真事,抒真情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深入生活,积累素材。
艺术,来源于生活。作文,同样如此。试想,如果学生只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不接触生活,不了解生活,不深入生活,不懂生活,又怎能写出活生生的人,活生生的事,活生生的作文呢?如今学生尤其是小学,生活圈子很小。每天就是家里--学校--家里,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只能看见四角的天空”。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认识、了解、深入、体会生活,让学生通过观察,用自己的眼睛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分辨生活中的假、丑、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心去体会人与人之间的真情,感受生活中的温暖。同时,教师还应注意多组织一些如社会调查、小记者采访、助老助残、郊游等有意义的活动,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写作素材供学生使用。
二、广泛阅读,开阔视野。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虽然“行万里路”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等原因,暂时无法做到。但以当今的物质生活条件来说,做到家里“百卷书”或“千卷书”甚至“万卷书”,并非难事。关键就在于学生是否有“读万卷书”的主观意识和“破万卷书”的能力。要培养学生“读万卷书”甚至“破万卷书”,首先要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阅读的好处。当学生的阅读兴趣被激发起来之后,教师还应当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使学生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同时对于阅读的范围,教师也应加以指导,防止学生误入歧途。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事半功倍,不仅开阔学生视野,而且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适当点拔,指导写法。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那么,有“米”下锅,是不是就一定能做出“好饭”呢?答案是否定的,这其中还有个方法的问题。具体到写作也同样如此:即使有了坚实的生活基础,有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学生也未必就能写出真实的、具有生活气息的好作文来。要想让学生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真实地表达出来,教师必须对学生加以精心指导,适当地传授一些写作方法如:按一定顺序认真观察事物;抓住外形和生活习惯描写动、植物;根据具体事件反映人物性格品质;充分开展联想和想象等等。
四、客观评价,正确引导。
学生写出作文了,应如何评价呢?笔者认为首先应以是否真实为依据来评价,其次才看写得好不好。讲评作文时,教师要树立一种观念:即没有了“真”,写得再新颖、再独到,也是徒有虚表,也不值得赞扬,更不值得推广。相反,只要学生说真话、写真人、叙真事、抒真情就值得表扬,更值得推广。不仅如此,在具体的讲评中,教师还应该时时、处处以“真”为本,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写作观,纠正以往那种热衷于抄范文、说假话的“不正之风”,切切实实在“真实”二字上下功夫。
另外,教师还应该彻底抛弃应试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从实际出发,从学生的现有水平出发,实事求是地、客观地评价学生的习作。切不可“求胜心切”,盲目提高写作要求,或过低地评价学生的习作,从而挫伤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更有甚者,还会将孩子好不容易树立起来的对说真话、写真事的向往彻底打消,使其重投编造、虚构甚至抄袭作文的怀抱,这将使我们前功尽弃!
综上所述,只要学生树立正确的写作观念,深入生活,广泛阅读,并在教师的逐步引导下掌握一定的行之有效的写作方法,师生共同努力持之以恒,就一定能重新赋于作文以鲜活的生命力。让我们一齐为重塑作文的生命而努力吧!
蔡殿龙
[如何指导学生写出真实的作文 作文指导]
篇12:拓宽文路 激发兴趣 写出真情实感--作文教学的点滴体会
甘新东 拓宽文路 激发兴趣 写出真情实感(网友来稿)
湖北省竹溪县实验小学 甘新东(442300)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学生长期以来感到作文难,无事可写,无话可说。如何挖掘出学生感兴趣的素材、激发他们的写作情趣,使他们热爱生活,用文字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是我们语文教师的责任。近几年,我们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新颖的讲评方式能激发习作兴趣
习作课的气氛轻松、愉快、才能使学生的思想不受限制和束缚,才会有自由的表达他们思想。习作课要鼓励学生敢想、敢说,要成为他们自由表达思想的开放型课。一堂作文课,往往是对上次作文的讲评和对这次作文的辅导。讲评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教师讲评,亦可学生自评、互评,还可以进行“习作擂台赛”。读自己的习作,向其他人挑战,被挑战者也上台读,请学生中的评委打分、点评,然后评出本次擂台赛的擂主。并佩以绶带或由教师颁发小奖品。这样以来,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了、情绪调动起来了,课堂气氛自然也就活跃了。上次写得不好的同学摩拳擦掌,准备下次试目以待,上次写得好的同学又要迎接新的挑战,还需努力。这个讲评活动,像一把火点燃了学生心中的创作的激情。这激情像奔腾的江水冲走了阻塞学生文思的暗焦与沙石,这激情使学生进入我手写我心的表达真情实感的愉快的创作境界。
二、丰富的生活内容是习作取之不尽的素材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
大自然是人生最美的课堂,它以神奇的笔锋为我们创造了多彩美妙的世界,这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习作源泉。不说各地壮美秀丽的自然景观,单就是春、夏、秋、冬、刮风、下雪、下雨、炎热的气候就有写不完的内容。一次习作课前,春雨绵绵、淅淅沥沥的下了好几天,走进教室,我问大家,下了这么几天的春雨,你们有什么感触?开始只有个别同学发言,我又接着问:“你们喜欢春雨吗?为什么?”大家都说喜欢,因为春雨让植物生长,使城市干净、空气清新。“那么,花、草、树木、青蛙、燕子喜欢春雨吗?他们又是如何喜欢的呢?”学生的思路打开了,大家说:小草探出头欣赏春雨。柳条跳起迎春舞,花儿张开笑脸迎接春雨,青蛙为春雨唱赞歌。今天,请大家以《春雨》为题,把你们对春雨的喜爱,通过对动植物的描写表达出来。学生兴趣昂然,抓起笔把心中的爱倾吐出来了,连最差的学生也有话可说了。
今年夏天,我正上语文课,突然天空乌云密布,狂风四起,大雨倾盆,接着天空下起了冰雹,打得门窗叭叭作响,还有的冰雹跳进了教室。六年级的孩子长这么大还没见过冰雹,兴奋地捡起这些透明的冰体欣赏起来,这时我没有批评孩子,而是放下书,让他们到走廊去观察,然后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虽然这种天气对农作物是不利的,但孩子们见到下冰雹是新鲜的、好奇的、惊喜的,所以这篇文章中表达了他们这样的情感,我没有去改变他们看法,我认为这是他们的真情实感,是最可贵的东西。
2、教师观察儿童的生活,把他们生活有意义的内容提炼成习作的素材。
仔细观察儿童的生活,你会发现一个规律,一段时间内变换一种玩法,有些是不健康的,有些是危险的,有些也是有意义的。对前两种情况应加以引导、阻止,后者可成为习作内容。《小当家》方便面中的卡片在孩子中风迷,赢卡片、换卡片、集卡片是男孩子的业余爱好。看看那些卡片尽是《三国演义》、《水浒传》中的英雄人物,我不是简单的没收和撕毁,而是加以引导:如果大家这么喜欢画片上的人物,回去翻翻书,谁能说说你喜欢的人物他们各有什么特点呢?咱们开个班会来说一说《水浒传》中的英雄。侃过以后,选出你最喜欢的一张,写一个人物小传,一下子《李逵小传》、《林冲小传》、《武松小传》等出来了,虽然不尽完美、但也写出了孩子们眼里的“浪里白条”、“及时雨”、“玉麒麟”等,这种因势利导的方法既调动了孩子的写作的兴趣,又把他们的“旋风卡”活动引入正确的方向。
3、引导学生观察采访生活中熟悉的人物。
儿童生活在人群中,有的人是与之朝夕相处的,可你让他写出文章来,却抓不住特点,“我”的父亲同“他”的父亲没有多大区别,都是浓眉大眼,工作勤奋、关心我学习的父亲。如何抓住特点写出特色来呢?动笔之前,我让学生先对所写的人(父亲或母亲、或老师、同学)进行调查了解,先当“记者”采访方方面面的人。例如:写《我的父亲》,可采访爷爷、奶奶,了解父亲小时的情况;采访母亲,了解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丈夫;采访父亲的同学、同事,了解父亲的为人及工作情况等等,写出采访记录,再加以整理,就会写出一个活生生的,有特点,有个性的、有血有肉的父亲了。
三、精美的课文是随文练笔的范例
文质兼美的课文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典范。课文学完以后,对课文的某些内容进行练笔,既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可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例如,学了《田忌赛马》,让学生以《话说齐威王从得意洋洋到目瞪口呆》,写出齐威王由赢到输的心理变化过程;学了古诗,把写景的古诗改写成借景抒情的散文;学了《灯光》写由一个物体引起你对往事的回忆的文章,学了《景阳冈》续写武松一步步挨下冈后的情景;学了《琥珀》,让学生就自己的某个工艺品或一幅画想象出一个动人的故事;学了《开国大典》,仿其写法《记一次庆祝大会》;学了《我的战友邱少云》看插图,仿课文写法,想象邱少云当时被火烧身时的神态、动作及内心活动;学了《凡卡》以《梦醒以后》为题续编故事;学了《八只小猫》仿写自己喜爱的工艺品,抓住工艺品的外形进行合理想象。学了《鱼游到了纸上》,以《一个举止特别的青年》为题写聋哑人爱鱼达到忘我的境界;学了《心愿》以《中国迷》为题写小维勒尼克一家,等等。
四、丰富的想象是习作最大的空间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想象是习作的翅膀,是创新思维的依托,想象作文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儿童思维活跃受限制少,在这个阶段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对于发展创新思维极有帮助。中年级可以让学生编写童话故事:①给故事的开头编童话;②给两个词编童话;③根据两件事编童话;例如桌子和板凳的对话等等。高年级写《后的我》、《假如我是××》、《我驾飞船去太空》、《这里有火险》、《妈妈突发急病了》、《孤岛日记》。这则日记,除了要写主人翁被困孤岛的心情和被救的快乐之外,还要画出想象中的孤岛环境,发求救信号及愉快登船等情景图,两节课下来,学生根本没有写完,有一位同学说:“老师,照我这样想下去,一个本子也写不完。”我内心一阵惊喜,被学生极大创造力震撼了,让他们回家继续写,有人竟写了六、七千字,编的故事生动形象,情节迭荡起伏,扑朔迷离,简直可以做电影脚本。
由于进行以上的尝试和探索,我对作文教学也有了极大的兴趣,学生的作文观也大有改变,学生说:“张老师出的题很有趣,我们不再像以前那样无话可说,我们在作文本上可以倾吐内心的话,我们的思想也不受限制,我们的想象力更丰富了。”还有的同学在日记上写到“我们班的作文课十分轻松,没有拘束感,没有压力,充满了生机、活力,让我感到作文很快乐。”
作者邮箱: gxd_333@163.com
[拓宽文路 激发兴趣 写出真情实感--作文教学的点滴体会]
篇13:让学困生也能写出优秀的作文
让学困生也能写出优秀的作文
王勇敢
(江苏省新沂市堰头中学)
摘 要:鉴于长期以来学困生习作困扰广大语文教师这一难题,笔者深刻反思,改变看待问题的角度,从教师自身寻找原因,结合教学实践,探索了几种行之有效的作文指导方法――范文仿写法、填空补写作文法、小组合作作文法。
关键词:作文指导;范文仿写;填空补写;小组合作
作文教学一直都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引导学生写好一篇高质量的作文也一直是广大语文教师的愿望,更是学困生的终极目标。学生作文一直不尽如人意,特别是班级中的学困生,对于如何完成一篇高质量的习作仍然不知所措,主要存在的情况不是内容简单,就是空话连篇,无病呻吟;不是叙议混乱,就是事件的简单堆砌。无数教育同仁为之绞尽脑汁,大有江郎才尽之势。长期以来,我们把问题的症结归咎于我们的学生缺乏生活体验、读的书少、练笔少……后来的广大教师向学生推荐了中外名着,加强了练笔的次数。时光流逝,仿佛我们学困生的习作取得的进步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
其实,我们不妨静下心思,细想一下这一问题的症结所在,是我们的学生确实不会写,有没有我们做教师的原因。好比,一块上好的玉石籽料却雕刻不出一件上乘的艺术作品,不是玉石的原因,更是雕刻大师的事。也如病人久医不愈,医方是否得当。鉴于上述情况,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为此做了一些尝试,长期坚持,收效很好,在此与各位同仁分享一下。
一、范文仿写法
范文仿写,显而易见就是用优秀的范文作为学困生写作的模板。既然学困生写不出好的作文,不如就让他们参照优秀的例文进行仿写。人的成长本身就是一个模仿的过程,人的不断模仿就是人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过程。
对于仿写,学生是十分乐意接受的,必然会产生不一样的写作热情。要注意的是教师要引导好例文的`选取。要选取一些文体特征鲜明、结构明朗、贴近生活的文章。例文可以来源于教材中的文本。比如,在引导学困生进行“写人叙事”作文教学时,就可以以魏巍的《我的老师》为范文,进而引导学困生仿写每一节,更换成属于自己的内容,将文中的人改写成自己熟悉的人,()将文中的事改写成自己熟悉的事。当然,仿写不是生搬硬套,这里需要教师的讲解、引导,让学困生能在仿写内容表面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学习到文章的入文、过渡、行文、详略、收尾等诸多方面。也可以从优秀的作文选中选取,开始可以是教师指定,练习一段时间之后不妨让学生自选。在仿写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将仿作在课堂展示一下,让他们获得习作的成就感。
仿写不是目的,是借助仿写让学生掌握写作的能力,进而自己写作,正如学生练字一样,不也有“描摹临创”吗?
二、填空作文法
填空作文法是针对部分学困生作文中语言贫乏、刻画粗糙、结构脱节等现象而采取的一种练习方法。
针对上述几种情况,教师可以制作一些填空作文小练习:在学困生作文里相应的位置留下一些横线,并在横线后面用括号注明应该填写的内容,诸如环境描写、人物刻画、议论抒情等,进而引导学困生一起完成。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一些修辞方法,运用精美的语句,使文章精彩起来。
填空作文法无疑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写作的难度,将整体写作的难度转化成一个个可以解决的小问题,学生是十分乐意接受的。多次的练习,学生自然就能在作文中有所进步。
三、小组合作共完成
班级中确实存在写作能力极差的学生,对于这部分学生不妨采用“小组合作共同完成”的方式。俗话说“二人智慧胜一人”,让他们两两自由结合,也可以让他们和一些优生结合。在共同写作中,教师可以安排其中的一名学生为主写,另一名学生为副写,让他们再共同讨论如何选材、入文、组织语言、过渡和收尾。在实施的过程中要避免学困生之间相互推诿、偷懒现象的出现。班级里的学困生毕竟是少数群体,教师可以深入合作小组中去引导他们开展活动。
小组合作、共同完成是学困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过程。在共同学习的过程中并展现出个人所不具有的能量,必将受到很好的学习效果。
四、教师给予鼓励
每个学生都是渴望被赞美的,无论是成绩好的学生还是成绩差的学生。写作文对于很多孩子来说都是头疼的,写成流水账老师是不满意的,写的很有水平,但又无从下手。但是,无论孩子写的是什么,都是他的本真感受,作为第一阅读人的老师,碰到不尽如人意的作文时,一定不要批评或者给0分,而是从其中挑选值得夸奖的地方,哪怕是正确的标点运用、一个新的词汇的运用,也一定要给予夸奖、鼓励。这样,夸奖和鼓励共用,才能拉近你和孩子的距离,当其在内心开始接纳你,你说的建议他就会好好去做。提高写作水平那就只是早晚的事了。
不要吝啬我们的夸奖,一句夸奖可能带给我们意想不到的结果。
学困生的作文指导要本着首先打消学生害怕作文的心理,要将作文这一难事简单化,让学生乐于完成,让他们感受到写作原来可以如此轻松。学困生通过上述几种方法的练习,自然会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写作能力,久而久之对如何写好作文就会有更好的认识,相信下面的独立写作就为之不远了。
编辑 薄跃华
篇14:让学生快乐作文
让学生快乐作文
上学期开始,我们班进入了三年级的教学。三年级有着与一、二年级不同的教学任务。其中,最难的,就要数写作文了。虽然有着一、二年级看图写话的经历,但真正写起作文来,才发现一些原来能说会道的小朋友们忽然不知道怎么说了。文中的词语不优美,句子不生动,甚至找不到话说。作文明显出现了两极分化,这些让人十分头疼。我也努力想过解决的方法,可效果都不明显。
直到有个单元出现了一个命题:用几种动物写一个童话故事。结果我发现这个单元的练习比以前任何一个单元的练习都要写得好,即便是平常找不到话说的孩子也能复述一两篇读过的童话故事,并照着写下来。虽然这不符合要求,但也是一种进步啊,让我不禁思考为什么会这样?后来想想看,学生现在正处于童年阶段,他们的思维,喜好都和大人们不同,加之现在家长常常工作比较忙,没时间和精力带他们去接触周围的环境,去体验、观察生活,他们缺乏观察,自然对于写物、写景的文章找不到话说。而童话则不同,他们从小就在接触童话,这是对他们影响深刻的东西,所以他们有话可说。只是他们现在有一部分还处于对已知的童话故事的复述上,没有自己动脑筋去想。我问他们为什么?他们的回答都是太难。这让我一下子想到,或许他们平时找不到话说,是不是因为对作文有一定的畏惧心理。我想可能有这个原因,所以我想了一个办法,用了一节课的时间作了一件事情。我请了四个小朋友写了五种动物的名称在黑板上,一个小朋友因为是《哈利.波特》的影迷,所以她写了狗巫师和老鼠巫师的名字,另外三个小朋友分别写了猫、松鼠、兔子三个动物。一分钟之后,我用这五个动物编了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叫《狗巫师和老鼠巫师》,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这个童话故事在小朋友的心里影响很深刻,我趁机告诉他们写童话并不难,是一件快乐的事,只要你开动脑筋。于是我留下了作业,第二天收作文上来的'时候,我发现了许多好的童话,带来了不小的惊喜。有写《毛毛虫的梦》的,有写《龟狗赛跑》的,还有写《猫鼠大战》的。最令我惊喜地是有几个小朋友居然写了《狗巫师和老鼠巫师》的续集,这时我恍然大悟,不是他们找不到话写,而是他们缺乏对生活的观察。发现这点后,我立刻让学生平时注意观察生活。而且我还发现我们班的小朋友喜欢写童话故事,现在我有时叫他们写一篇童话或命题叫他们口述一篇,他们会非常高兴,而且交上来的作文质量也不错,现在他们对于写作文也有些兴趣了,而且渐渐敢说,自然也就有话可说了。
让学生们快乐作文,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篇15:让学生畅快作文
让学生畅快作文
河南 焦作 ●王普林
很多学生在作文时,感到生活范围狭窄,材料有限,用词不当,无啥可写,每次作文抓耳挠腮还是挤牙膏似的写不出什么东西。针对诸多教师遇到的共同问题,笔者在教学中努力做到以下几点,力求畅通学生写作思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
一、营造和谐宽松的写作环境,培养学生作文兴趣
教师作为作文教学的组织者,要把自己作为学生的朋友,置身于学生之中,心理上与学生沟通,感情上与学生融合,引导学生从社会、家庭、学校、劳动锻炼诸方面表现自己的感受见闻,不限文体,不限字数,学生自己命题,只要有话可写就行。开始让学生记叙、说明、议论一件简单小事,逐渐记录一个复杂事件,每次作文学生要记录自己的作文字数,然后引导学生作文一次比一次长一点,复杂一点。因为作文一次比一次长,每次写一个有趣的、有话可说的事件,这样,学生的作文能力得到逐渐加强。
二、积累写作材料,储存写作资源
培养学生读书兴趣,从读趣味书籍入手,如《奥特曼》《智慧背囊》《我的小发明》等,这些书籍通俗易懂,故事性强,可读性强,学生易于理解,乐于阅读。然后引导学生读《十万个为什么》《中小学生优秀作文》《作文通讯》等读本,扩大学生写作视野。直到引导学生读《伟人的足迹》《科学家的成长》等书籍。从理想、志向方面教育学生长大为国家建设作贡献,进而树立学生为中华繁荣富强而读书的信念。通过阅读,记录,坚持写日记,摘抄名言警句,记录精美片断等,为学生写作积累大量的储备。
三、求异促新,拓宽学生作文界限
帮助学生在审题、立意、构思的整个过程中,突破常规思维的.束缚,使思维沿着不同的方向扩散,得出不同凡响的材料。那么,怎样求异呢?(1)同一题材多角度选材。例如;学生在写我的学校时,多会写学校的建筑美、老师的品德美、学生的心灵美,学校充满温馨,学校是我们的乐园等,但是,如果把学校能为我们做点什么,同学之间的矛盾如何化解,学校能开展更多的什么活动等充实到作文中,那么,学生的作文就会更富特色,更富新意。(2)一反常态,反向思考。运用反向思考的方法思考问题,常常得到意想不到的新观点。如,歌颂清洁工的辛勤劳动时,命题为《清洁工不清洁》;写道路拥挤时,命题为《宽马路不宽》;写水管管道破裂,没人修时,命题为《水管没水》等。(3)开放性思考培养,提高学生合理想象作文能力。如给学生“馒头、汽车、农田”等词语,让学生写一段话,锻炼学生联想能力。再比如:“0”的断想,启示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0”像深深的老井,像一盘冷月,像一轮红日,像中秋的月饼,像餐桌上的碗碟,像一只飞速旋转的车轮等,进而,拓宽学生写作视野。
四、真情实感流露,倾泻内心激情
指导学生把内心深处感触最深的东西写出来,既能抒发自己的情怀,又能和大家同喜同乐。如有位同学写了一篇《妈妈,你回来吧》的文章,那是自己上小学三年级时,由于家里穷,爸爸妈妈吵架离婚,妈妈回外婆家住。有一天课间,妈妈从十几里外的外婆家步行来到了学校,给他送来了吃的、穿的,还给了他一些钱,嘱咐他好好学习。作为八、九岁的孩子,多么希望和妈妈多呆一会儿,他和妈妈约定,放学后,一块去外婆家。但当放学时,天下起了雨,一眼望去却不见了妈妈的踪影,他在风中呼喊,妈妈你在哪里?他在雨中高呼,妈妈,你回来呀!一个一段时间缺失母爱的孩子,一个风雨中呼唤妈妈的孩子,一段刻骨铭心的往事,娓娓道来,催人泪下,感人肺腑,真情实感,打动人心。在吐真言,写真情的要求下,同学们有事可写,有情可抒,作文效果很好。还有一篇文章,题目是《偷吃》,写的是收种的季节到了,妈妈煮了十几个鸡蛋,等下地干活回来时吃。可今天中午放学回家,爸爸妈妈从地里干活还没回来,我又饥又饿,于是想起了妈妈煮的鸡蛋,打开橱柜门拿一个吃。啊,咸鸡蛋,真好吃。又打开橱柜门,再拿一个。自己心里想,再吃妈妈肯定要教训我了。突然“砰”的一声门响,啊,肯定没戏了,爸爸妈妈回来了。但定睛一看,原来是家里的猫撞开了门,噫,不碍事,再吃一个。接着,梆梆梆的敲门声,这回肯定是爸爸妈妈回来了,呀!还不是,是邻居张大妈串门,大人不在家,扭头就走了。再吃一个。过晌午了,爸爸妈妈终于回来了,问我:“吃了几个鸡蛋?”我说:“四个”。妈妈说:“小馋嘴,吃多了不好”。这次偷吃,学生记叙得一波三折,张弛有致,读了扣人心弦,有趣有味,让人击节叫好。真情实感的流露,彰显了青少年有趣的内心世界,成就了一篇篇动人心魄的好文章。
五、所见所闻,落笔成文
指导学生无论旅游,走亲串友,赶集,逛商场,参加报告会、文艺晚会,都要注意观察,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写成一段话或一篇小文章,为作文储存材料。
篇16:让学生畅快作文
比如,要求学生写山水游记、状物绘景类的作文,可播放供学生进行观察写作的自然山水风光录像片,指导学生逐一观察,对所要表现的客观事物形成完整、深刻的印象。学生有了生动可感的写作材料,下笔成文也就比较容易了。初稿完成后,可重播被观察过的录像,并让学生用自己的作文与片中的解说词进行比较,找出观察写作中的疏漏和对客观事物认识上的不足,再进行补充修改。由此而写出的作文,质量往往比采用传统作文指导方法,由学生自由写出的作文要高出许多。
七、注重“引用”指导,增加作文文采
从文章的题目到开头再到结尾,都可以巧妙穿插引用,从而使文章文采斐然。引导学生引用诗句,可使文章锦上添花,绚丽多姿。引用成语,可使行文准确、生动。引用格言可使文章活泼、明快。引用名人名句,给人亲切感,感染力。引用故事,富有情趣,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引人入胜。引用谚语,形象鲜明,音调和谐,便于记忆、背诵。因此,恰当地运用引用,确实能铸就妙语美文,大增学生作文秀色。
总之,作文训练方法多了,作文材料储备多了,学生愿意作文,不怕作文,乐于作文,放开想象的翅膀,吐真言,写真情,学生一定能写出有特色、有魅力的文章,畅快作文。
(焦作市博爱县阳庙中心校沈鹿宿学校)
篇17:让学生爱上作文
几年来,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不少学生怕上作文课,一提起写作文不是愁云满面,就是满脸茫然。我积极思考,努力探索,不断实践,找到一些方法,有利于学生写出声情并茂、有血有肉的习作来。
一、读中学写,读写结合
1、从阅读中学习文章的结构和表达方法
作为教师要有意识地把作文指导渗透到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每学习一篇课文后,注意对该文的结构和写作方法进行分析。在教学中持之以恒地把写作指导渗透到阅读教学中,长期的潜移默化不知不觉中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2、联系课文,适当摹仿,仿中求创
中外作家历来强调创造,但在学习写作的初级阶段可以适当摹仿。记得一次写作《参观湖滨公园》时,学生不知道开头怎样写,这时就可以引导学生摹仿课文《第一次跳伞》中的第一自然段。虽然公园里没有“机场”、“飞机”等景物,但可以有“蓝天上飘浮着朵朵白云,正从东方升起的朝阳”啊,学生眼前一亮,立刻提起笔来。在指导仿写的同时也注意求创,写出具有自己特色的习作。
3、加强朗读、背诵训练,培养语感
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文章源于积累”。只有语言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才可能文思如涌,笔下生花。在教学中,必须加强朗读训练。还要适当增加背诵的量,使学生把课本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储备起来,提起笔来就不会犯难了。
4、做读书笔记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要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做好课内课文的读书笔记,但这还远远不够,还要指导学生大量阅读课外读物,并作好读书笔记。阅读时摘录书中的优美词语,妙语妙句,精彩片段……并反复吟诵,只有经过长期积累,语言才会丰富,写作时大量生动的语句就会涌向笔端。
二、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精神状态下,绕有兴趣地学习,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是小学作文教学的第一步。
1、让学生写熟悉的内容,以“趣”激趣
作文命题应开放,出宽题,紧紧围绕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以他们周围的
人或事、景或物作为作文内容,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使学生感到有一种表达的愿望,有一种冲动把自己想说的意思表达出来。
2、以成功的喜悦,激发写作欲望
要使学生坚持不懈地自觉作文,最关键的是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并逐步养成习惯,满怀乐趣地去学习。哪怕学生写得很不成功,也要给予鼓励性的评价,甚至把一些质量不高的作文修改好后在课堂上讲读,以此激发学生特别是学困生的作文兴趣。在作文评语中给予鼓励,为作文中的优点“喝彩”。
3、办好班级的习作园地。把优秀的篇张、片段张贴在上面,供全班学生学习、欣赏。还可以鼓励学生向报刊投稿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4、开展形式多样的作文活动,激发写作兴趣
小学生好奇心强,爱表现。形式多样的习作活动能调动学生的习作兴趣。为了表现自己,在课外时间他们就会趣味盎然地寻找或写出自己满意的习作。小学生喜欢表现自己,好胜心强,开展竞赛活动,给他们更多的参与和表现机会。这样不但可以调节以往习作所形成的氛围,激发学生“我要写”的兴趣,还可以大面积地提高习作的质量。
三、练是关键,练说练写
习作教学的总要求中,突出了练笔的重要性。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在教学中练是关键,练说练写,“练”是帮助学生打开作文之门的金钥匙。如何引导学生“练”呢?
1、紧扣生活,练说练写丰富多彩的生活素材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我们身边每天都发生着不计其数的新鲜事,对此我们要善于做生活笔记。在训练时,要积极引导学生捕捉所见、所闻、所做、所感,如四季的景色、城市的新貌、人们的生活变化、花草树木、自然界中的鸟兽鱼虫、来往的亲戚朋友……身边的人、事、景、物无处不在。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之人,睁大好奇的眼睛观察生活,用心倾听花开的声音。拿起笔来描写这丰富多彩的生活。
2、练说真话,练写真情实感
作文说的就是真人真事,写的就是真情实感,我在指导学生习作时,注意培养学生养成说真话,写真事的习惯,这对培养学生踏踏实实做人至关重要。
在具体教学中,对于写得“真”的作文,给予高分鼓励,充分肯定。对于不说真话,不写真事的正确引导他们意识到说假话,写假事是错误的。引导学生把心放到所处环境中,去感受,就会抒发出最真挚的情感。
从美文中吸取营养,从生活中发现素材,多写多练,热爱生活,用真心感受生活,描写生活,用真情赞美生活。相信孩子们一定能让妙笔生花的。
篇18:如何让学生写好作文
注重平时积累
(一)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
“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比如:在教完《颐和园》这课后,就为学生以后写熟悉的景物作铺垫。
(二)通过写日记来积累,
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佳最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比如:每组织学生看完一场电影,搞完一次大扫除,都可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
注重学以致用,结合实际及时指导
小学生的知识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及时指导很重要。大家都知道《十里长街送总理》是一篇饱含深情的文章,我在教完这篇课文后,举行了一次“我思念的××”为主题班会活动。要求学生把自己最思念的亲人(不管是生离的,还是死别的)用几句话描述出来。(同学们踊跃发言,其中有一位女同学是这样说的“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啊,转眼间一年的中秋节又到了,半年前与妈妈分别的情景又浮瑞在我的眼前,记得妈妈要去广东的前一天夜晚,我总跟在跟身旁,她出去我跟着,她睡觉我伴着,而且我还紧紧地捏着她的手,生怕她即将离去。第二天,我早早地起床了,发现妈妈提着包已跑出了家门,我连头也没梳,散着发就在后面追,我边追边喊,妈妈也边跑边抹泪。到了夜晚,我觉得房子里空荡荡的,怎么也睡不着,只好抱着妈妈睡过的枕头闻闻她留下的体味)这样的描写最感人,学生也能说真话、实话。
模仿入门,例文作文教学法
有人提出,作文训练应当经历“掌握作文特点――掌握写作方法――不断练习中提高作文能力”三阶段,本人对此非常赞同。那么如何做到“掌握作文特点”“掌握写作方法”呢,这就要发挥例文的强大作用。在长期的工作中,笔者总结了一套尤其适合农村小学生的例文作文教学法,现用一具体实例来谈谈。有个“××人二三事”的作文习作,在指导前我在网上一下找了23个各具特色的同类型的例文,然后运用多媒体资源,在电脑中将它们逐一出示,对每篇例文条分缕析,层层驳茧,重点放在讲解例文特点,分析作者如何围绕人物选事,最后把所有例文概括成四类结构类型。这种例文作文教学方法看似老套而又缺少创造性,而它在小学作文训练的初、中期却非常有效,它可以运用在每次作文训练的过程中,学生很容易上手,但这种方法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时间、精力和智慧。
注重作文的评价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十分重要。评价得当,能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因而对学生的文章不能千篇 一律,也不能一棒打死。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基础差的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应该及时表扬。(记得有一次,我发现一个平时作文很差的学生在文章中准确地用了一个表示时间过得很快的词“刹那间”,于是我在批语中这样写道:今后能多看点书,认真作好记录,教师相信你的作文会更上一层楼!)这样做,能让一些差生得到鼓励,看到希望。
总而言之,作文教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种艺术,它有着固有的原理和方法可循。教师必须在教学理论中不断探索,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启发,不断总结经验,才能对学生有所裨益。
篇19:浅谈如何让学生爱上作文
张静
语文散发着墨香,语文课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而提高语文素养的关键在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但一谈到上作文课,学生谈虎色变,语文教师一筹莫展。师生心中无物,心中无山水。
究其原因,对于学生来说:1 学生大脑里储存的美词、美句、美文较少。心有余而力不足。这就像盘,里面是空文件,怎能向人展示出内容来呢?2学生的懒惰思想,写作文时怕吃苦、怕动脑子。3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积累习惯。感觉学习时间紧,各科挣时间。长此以往,没有养成文化积淀。
对于语文教师而言,作文课没有现成的路要走,教师上作文课很盲目。只是一味的出示作文题目,并简单的进行指导、点评,就让学生自己去写。难怪学生乏味,害怕写作文。那么怎样扭转学生写作文时的恐怖、畏缩心里及语文教师作文课上的倦怠感呢?我经过这一年的上下求索,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我们两班的学生特别喜欢上语文课,特别是喜欢上作文课。他们的写作水平也有质的飞跃。具体做法如下:
一 阅读、积累、背诵,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胸有成竹。
作文难,缘于学生积累少,不少学生作文空洞无物,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平时积累太少。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诗词歌赋拨动人得情思,让人心旷神怡。古今中外的经典名著可以陶冶人得情操,开拓心灵的沃土。一些文学杂志、名著大作、满分作文。以最时尚的信息展示给读者,激起读者智慧之花。以小组比赛的形式开展积累。1 每周开设一节阅读课,并以小组比赛的形式,评出摘抄、积累最多的小组。选两组优秀者并以奖励。2 每两周开展一节美文背诵擂台赛,评出优秀个人、优秀小组,并进行奖励。学生为了展示个人魅力、才情他们背诵名家名作、满分作文、小说、诗词歌赋等。通过这种活动,在背诵积累中,也提高了写作能力。3 每上语文课之前,小组以竞赛的方式展示两句古诗,一句名言和一个成语典故。要求小组展示古诗的作者、出处、诗意、诗句所蕴含的哲理及感情。名言展示有关理想、读书、惜时、奋斗、成长、爱国……成语典故的展示时学生最喜欢的,小组代表把成语课前写到黑板上,并写出时间、地点、人物及成语所蕴含的哲思。然后再语文课上展示成语典故的由来。当堂齐背和抽查背诵相结合的方式。为了提高展示古诗、名言、成语典故的质量。我设置分值,满分10分,每月取两优秀小组予以奖励。为小组荣誉而战,各小组热情高涨。学生展示的古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名言:“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狄更斯 ”、“友谊需要真情实意,而不是一颗心对另一颗心的敲打。----------鲁迅”。 成语:乐不思蜀、空中楼阁、尔虞我诈
二 经营好作文课,使作文课有趣、有系统性,让学生乐此不疲。
上好每节作文课,对每位语文老师来说是一大挑战。因为作文课,不像语文课文那样有教案,有参考资料,还有课件及音响资料。作文课没有现成的道路,没有固定的模式,从网上或书本中搜集的作文资料,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如果照搬照抄,学生感到目标不明确、不系统。单调、乏味的空洞理论学生不喜欢,针对这一现象,我用心深思,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作文课。遵循一个原则: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浅入深,有层次有系统性。这一学年有两个学期,第一学期围绕一个中心:即训练学生在文章中细节描写的穿插运用。第二学期围绕“如何写好记叙文?”这一中心,学生大多不喜欢枯燥理论,大多喜欢听故事,在有趣的故事中掌握写作技巧。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学期
(一)如何进行人物的外貌描写。1 人物外貌描写要有一定顺序,先整体后局部,从上到下的顺序。2 抓住人物的性格和内心情感写人物外貌。3 抓住人物的性格写外貌。4 妙用修辞(每一环节都有作文资料插入,学生感兴趣)。(二)让人物自己说话,怎样进行人物的细节描写?(人物细小的动作、简短的话语、细致的表情,如: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种表情、一个特点用描写等方式把它放大,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三)放大细节,使叙事有趣味性。(通过读搞笑小说《,阿亮的灰色遭遇》,学生在娱乐中体会到放大细节的趣味。(四) 巧用细节,使文章叙事生动.1 在语言描写时加入人物的神态描写.2 在语言描写之前加入修饰词.3 在语言描写之后加入动作描写.(通过搞笑小说《我与他的故事》学生感受到巧用细节的魅力。
第二学期
(一)抓住六大要素,使叙事完整,妙笔生花。1 抓住记叙文六要素,要写得诗情画意些。2 详写“经过”,使叙事生动。3 巧用细节描写,让叙事有情趣。(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抒情等方式表现真实生活的一种文体。分类: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以叙事为主的记叙文;以写景为主的记叙文。范文《左手 右手》 。
(二)扮靓记叙文语言,让你的文章文采飞扬。1 妙用修辞手法润色记叙文语言。(1)运用比喻增添文章的诗意美。(2)运用拟人增添文章的灵性美。(3)运用 排比,增添文章的气势美。(4)引用古诗、名言增添文章的古典美。2 巧用四字短语,装饰记叙文语言。(红灯绿酒、悲天悯人、耳提面命名、心无旁骛、不可救药、丢盔弃甲)插入四字短语,提升文章的文化含量。3 运用细节描写,使人物鲜活,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范文小说《我与他的故事》
(三)巧设悬念,使叙事波澜起伏。1 悬念的位置:(1)在文章的开头(好处:让文章眉目传神)(2)在文章的情节发展中(好处:让文章波澜起伏)2 写出事件的波澜,就是写出事情的曲折变化。3悬念最终被揭开,要求(1)要用(2-3)处悬念。(2)文章运用修辞手法和细节描写。
三 上好美文赏析课、日记赏析课。
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不是孤立进行的,写作与美文阅读、赏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经典美文的阅读、赏析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为此,我们班每周开设一节美文赏析课,每周由小组推荐美文,美文被选中的小组被评为优秀小组,课堂上以小组比赛的方式进行小组赏析、点评。表现出色的小组获得优秀。学生特别爱上美文赏析课,积极性很高。美文的赏析可以从首尾的圆合、线索的类型,在小说之前加入修饰词,出色的语言描写(推荐美文有《老照片的故事》、《恋恋花草》、《手比头高》 、《杏黄黄,麦黄黄》、《天上的星星》《成长中的那扇窗户》
这一学期我指导学生写日记,写出高质量的日记,从培养习惯入手,从注重数量到注重日记的质量,每学期的第一个月要求每位学生每天必写一篇日记,第二个月开始一直到学期末,采取分层次日记,根据每个人的写作水平的高低,我让他们拉开距离,能力强者每周七篇,中等着每周五篇,能力弱者每周三篇。实行星级标准,不论哪个层次阶段都能获得三颗星(优)、两颗星(良)、一颗星(及格),务必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就感。每两三周,我规定一个写作范围及打分标准,如(1-3)周要求叙事完整,字数200字左右,(4-6)周要求叙述完整故事,加入一两处细节描写,字数250字左右,(7-9)周要求叙述完整故事,加入一两处细节描写,并拟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300字左右。(10-12)周要求叙述完整故事,加入细节描写,拟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并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和成语,字说400字以上。这样以次类推。如果单纯叙事当天发生的事,由于中学生整日活动在教室、操场、食堂三点一线中,生活学习难免单调,从日记内容上可以要求学生:(一)叙事类日记:将司空见惯的平常小事写的有情趣、有感悟,从而发现生活中的美(叙事类日记要求画出记叙文六要素和细节描写。(二)感悟类日记:写出读后感。(如读名著、名人作品后的感受)也可写课堂上学习知识的感受(要求语言要有诗意美,并画出有关句子。(三)景物类日记:描写美丽的自然景物。(要求运用感官描写及修辞手法并划出,把质量作为评比标准,每篇日记注明写作类型,用铅笔划出每种类型日记所要求的细节描写句子、感官描写句子、修辞手法句子及具有诗意美的句子)。学生写的日记有《邂逅夕阳》、《说不出的悲伤》、《快乐体育课》、《令人惊心动魄的考试》、《黑夜活动记》、《难忘的weekend》、《傻人有傻福》
简而言之,通过开展课前积累古诗、名言、或成语,调动了学生开展语文积累活动的积极性,激发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广泛涉猎书籍,并进行美文背诵擂台赛,开拓了他们的视野丰富了他们的知识,提升了他们的文化含量。心中有好词好句写文章时可以文思泉涌,信手拈来、抛砖引玉。坚持写日记,可以使他们形成用心感悟生活,发现生活中美的好习惯,并积累写作的灵感。进行美文赏析,既提高了他们阅读理解的能力,有深化了合作技巧。将写作与阅读完美结合,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当然我的以上做法也有不完善的地方,我会继续努力,争取更大进步!
[浅谈如何让学生爱上作文]
篇20:中考作文指导:如何让学生在中考中写出美文
其实,“用语准确”,简单的说,就是把每一个句子写得基本符合语言的要求,围绕中心说通顺,能够恰当表达自己真实的感情,具有一定的感染力;“生动形象”,就是语言形象化,要求学生能把客观事物(人、事、景)的特征描写出来,给人如见其人、其景,如闻其声的感觉。可是目前中学生作文存在语言干瘪空洞,不形象生动,缺乏感染力的问题。怎样才能让学生在中考中写出“文采飞扬”的作文呢?我认为老师平时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引导学生。 一、融进描写,让语言充满新鲜美
融进描写是文章“文采飞扬”的主要手段之一。“描写”就像精美的装饰物件,能把语言打扮得摇曳多姿、精妙亮丽,把客观事物(人物和各种景物)的具体状貌、细节特征,有声有色有形地再现出来,给读者一种如见其人、其景,如闻其声的感觉,留下难忘的印象。
如鲁迅先生写故居中的“百草园是乐园”,围绕一个“乐”,通过描写把自己观察到的“景物”一古脑儿全变成了鲜活的文字,恰当运用修饰语和动词不仅再现了百草园的自然风物: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油蛉低唱,蟋蟀弹琴,斑蝥喷雾;还写出了百草园带给人的无尽的欢乐,这里有好看的、好听的、好玩的、好吃的,可以玩蜈蚣、摘桑椹,真是其乐无穷!使人深深感到百草园就是乐园,这样写,就具体、生动,给人以新鲜感。
描写中只要用语新奇,充满创造性,就能突出语言的新鲜美,比如:“记忆化作一只多情的蝴蝶盘旋在童年的天空,久久不肯离去。”“或许是今天的天气实在太冷,我们彼此间的语言也被冻僵了。”“传入我们耳朵的都是平平仄仄的鸟语”等,这些语言新鲜别致,让人满口生香。又如写“一枚硬币落在地上”,这样写就不形象、生动,如果描写成“有枚硬币,从桌子上滚了下来,在地上叮叮噹噹地跳着”,这样表达效果就大不一样,既有生动的动态,更有清脆响亮的声音,使读者能从视觉、听觉同时清晰地感觉到这一事物,所以印象就特别深刻。
古今中外的语言大师们都很重视描写,重视语言的鲜活。“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朱自清《春》)“去牧场听牛儿哞哞地叫,羊儿咩咩地叫——走过小桥去听潺潺的流水声”,(金波《盲孩子和他的影子》)“蝈蝈在窃窃自语,又像是干皱的薄膜隐隐约约的窸窣作响。”(法布尔《绿色蝈蝈》)它们分别写活了春天百花盛开万紫千红的世界,不同事物的声音形象,并唤起了人们对该事物形象的联想,收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
二、善用修辞,让语言充满情趣美
修辞的作用在于修饰和调整语言,它对于美化语言能起到得天独厚的作用。有人称修饰为“魔杖”,说它点到哪里,哪里的语言就亮堂起来。山川有奇趣,才能引人入胜,科学研究有奇想,才能燃烧智慧的火花。写文章也要善于运用各种艺术技巧和方法,使语言产生一种妙趣横生、楚楚动人的艺术力量。如《安塞腰鼓》大量运用排比、比喻、反复,把场面写得壮阔雄伟,文章气势恢弘,句子铿锵激越。再如:“丹顶鹤像一位国际时装模特,优雅地站在‘t型舞台’上,向人们展示它那修长的腿。”所以在作文中如果能恰当运用修辞手法,就可以使语言精彩纷呈、充满灵性,从而增强表达效果。
如作家王鲁彦在《听潮》一文中写道:“海在我们脚下沉吟着,诗人一般。那声音仿佛是情人的蜜语那样芳醇;低低地、轻轻地。像微风拂过琴弦,像落花飘零在水上。”这段话运用了一连串充满诗情画意的比喻、拟人,层层铺排,以动写静,用文字塑造声音的形象美,让人展开无限的遐想,使人的各种感官互相串通,全方位去感受退潮时大海的静谧美。适当运用修辞手法,还有助于人物性格的刻画。安徒生在童话《皇帝的新装》一文中用夸张和对比的手法开头,写皇帝酷爱穿着打扮,竟然到了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的地步;几乎每时每刻都消磨在更衣室里,为了穿得漂亮不惜花掉所有的钱;他甚至从不关心他的军队,只关心自己的新衣服。这里运用夸张手法,在辛辣的语言中蕴含着莫大的嘲讽,既充满灵性,而且有着很强的穿透力,一开始就使读者对这个不称职的皇帝的骄奢淫逸和爱慕虚荣的性格有所认识,而且顺理成章,成功地推出了下面整个骗局。
语言大师老舍先生说过:“文字要生动,必须利用幽默。”写作中,如能增添幽默,那么语言就会充满情趣。幽默是语言风格中的一种独特景观。幽默的语言不仅轻松活泼、趣味横生,而且能显示出作者的睿智、聪明和成熟。所以恰当运用一些技巧使语言显得幽默俏皮,就能增加语言的灵动美。如“初三,忙。早晨慌慌忙忙,中午匆匆忙忙,晚上急急忙忙”。“门外三个家伙,一个虎头虎脑,一个呆头呆脑,一个贼头贼脑。”又如小说《第八颗是智牙《把医生决定三日后拔出病牙说成是“缓期执行”,把医生误拔了好牙说成是“有一颗无辜的牙齿,辛辛苦苦工作了几十年,今天被搞成‘冤假错案’了”。这些句子活泼灵动,极富创意,个性鲜明,充满审美张力,让人久久回味。
三、巧用妙句,让语言饱含意蕴美
语言的意蕴美,就是凝练优美,含蓄而又意蕴独具。在写作中适当引用一些诗文、名言、格言、谚语乃至优美清新的歌词等,这既可展示作者深厚的文化积累、又可扩大文章的容量,增强语言的辞采。
如《那是一首歌》中这样写道:“有一首歌叫婉约,在我的童年唱响。……有一首歌叫做清丽,落在我少年的心上……有一首歌叫做豪放,在我的今天唱响。‘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英气,‘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才气,‘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的霸气,将歌唱响到了高亢的极点。‘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在历史的长河边,我听到了这样的歌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在夕阳西下时,我听到了这样的歌声。‘虽九死其犹未悔’,在汩罗江畔,我听到了这样的歌声。历史就这样被浓墨重彩地书写,唱响了天、地、人,只想起飞,只想起飞。于是我要说文学也是一首歌,是一曲不同于一般意义的歌,它更深沉,更有内涵,更有味道。在它的歌声里,你听得到忠义,奋进,洒脱,怅恨,它是人生的百味曲。这是一首我最心爱的歌,它同样的抒情不同的笔调,同样的情义不同的风格,让人浮想联翩。千年的厚重将我沉醉,不想醒来,不想醒来……”(重庆中考语文作文题)这段文字十分得体地引用了古今诗人的名句,准确地书写出“婉约”“清丽”“豪放”的不同风格,水到渠成的得出了“文学是一首歌”这一结论,充分展示考生阅读面广、知识丰富、文化底蕴丰厚的优点。所以恰当引用诗文,可以丰富文章的内涵,使文句典雅华丽,增强了语言表达的力度和深度。
恰当运用格言,也能使语言鲜活亮丽起来,用格言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含有贬义的,用来批评错误思想等,如“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挂羊头,卖狗肉”,“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等。另一种是含有褒义的,用来正面说明道理,如“吃一堑,长一智”,“不如虎穴,焉得虎子”,“荷花虽好,也要绿叶相扶”,“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等。这些长期流传在民间的谚语和格言既精练含蓄又具体形象,一经运用就使文章显得鲜艳活泼,并深入浅出地说明道理,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如中考作文《我的天空》,考生在结尾写到:“高尔基曾经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李大钊也曾说:‘书是引导人生走向光明的灯烛。’不错,正是因为有了书,我才看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有了书,我才知晓了一个个伟人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从书中,我学会了做人的深刻道理。如果没有书,我的生活就不会阳光灿烂。于是我总结出:‘书是我成长过程中的阳光雨露。’”这位学生引用了高尔基、李大钊的名言,不仅准确地表达了文章的中心,还突出了深刻的意蕴:“书是我成长过程中的阳光雨露”。
写作中要锤炼语句,使其含义深刻,给人以启迪,富有哲理,耐人寻味。如下面的句子:“坏日子,要飞快地去‘度’,好日子,要停下来细细品尝。”(《热爱生命》)“既然生命有了一个不寻常的开头,就应当有一个不寻常的结尾。”(《秋魂》)“喜欢读北大的书,更喜欢读北大的人。”(《十三岁的际遇》)“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紫藤萝瀑布》)有时候,有些句子看起来很平淡,但细细咀嚼,意蕴醇厚,足见其深刻,给人以启迪。如《皇帝的新装》,当骗局接近尾声的时候,让一个孩子真切地喊出:“他什么衣服也没穿呀!”这个纯真的声音戳穿了事实的真相。正是这一针见血的一句话使得作品的揭露与幽默达到了一个新的质的高度,把喜剧推向了高潮。
总之,使学生中考作文语言“文采飞扬”的方法有很多,这里仅略述一二。但要想使学生的作文语言生动、形象,亮丽起来,关键是老师要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广积博学,鼓励学生积极实践,在具体使用的过程中去体味,揣摩,感悟,直到心领神会,逐步掌握,练好了内功,也许真的就能写出文采飞扬的文章来。
篇21:让你写出雅思作文开头的3种方法
雅思的作文是真的不好写,但你要相信万事开头难,只要开了一个好头,高分也就变成了没那么困难的事了。
一、雅思写作导入之追根溯源法
即从题目给出的话题中找出这个现象产生的原因来扩展背景句。
这种方法适合大多数的话题,考生要尽量在考前做练习,这样在考试就可以得心应手了。
请看下面的例子:
There are social,medical and technical problems associated with the use of mobile phones. What forms do they take?Do you agree that the problems outweigh the benefits of mobile phones?
这个题目中给出的话题是mobile phone,所以考生可以从它产生的原因来考虑,就是科技的繁荣,而科技的繁荣,手机的广泛使用是在20世纪末,这样背景句就有内容可写了。
当然要通过相应的句型来写了。如 … (time) witnessed …
这个背景句就可以写成:The late 20th century witnessed the boom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which gave rise to a series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s,including the mobile phone.
再看一例:
Nowadays, some universities offer students skills that assist them to find employment,but some people believe that the main function of a university should bide students with access to knowledge for its sake. What is your opinion?
这个问题需要讨论大学是提供职业技能或知识。
从传统的角度来看,大学是传授知识的场所,为什么教的技能,所以这里的考生也认为通过努力和彻底的搜索方法找到,我们当然可以认为是因为工作已经成为当今教育的目标之一,很多大学教授技巧。
当然,它是根据句式,可以用来引导原因状语从句。
参考:As job-hunting has become one of the main purposes of university education,the majority of the universities tend to offer vocational trainings to prepare the students for their future career.
二、雅思写作导入之重述法
即对关于这个话题的当前现状的重述。
请看一例:
Nowadays,people are facing more and more work-related stress. State the possible reasons for this phenomenon and make some recommendations about how to combat it。
本题的话题关于压力,那考生可从当前社会现象来考虑这个问题,考生不难想出当下对压力这一现象的情况,即很多人都在承受着或多或少的压力。可用it is generally believed that … 形式主语的句型。
参考:It is generally believed that white-collar as well as blue-collars workers are suffering from psychological and physical stress stemming from work.
三、雅思写作导入之定义法
即通过对话题词的定义的介绍,这种方法有一定难度,考生需要有渊博的知识,才能做到对名词的解释,但对特别明显的词语,考生可借鉴这种方法。
请看一例:
The main purpose of public libraries is to provide books should not waste their limited resources and space on providing expensive hi-tech media such as computer software,videos and DVDs. To what extent do you agree or disagree with this statement?
Background 句型介绍: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发现在内容上是有方法了,不难从内容上找材料,可是如果句型积累不多的话,写出来的句子也是无法得到高分的,所以接下来,为大家介绍下常用的高分句型。
1). It is generally believed
It is the case that …
It is apparent that … 等形式主语
Eg It is generally believed that white-collar as well as blue-collar workers are suffering from psychological and physical stress stemming from work.
2). It is … that …
It is … who … 强调句型
Eg.It is the traditions in Beijing that attract many foreign tourists.
下面是考官范文里的句子:
It is the interaction of the two that shapes a person's personality and dictates how that personality develops.
3). 时间引导的叙述句型
Lately,the problem of unemployment has been brought to popular attention that governments at all levels place it on the agenda as the first matter.
4). 状语前置
下面是剑6的高分范文中的句子:
In spite of this,the obvious benefits of computer skills for young children cannot be denied.
Just like movie stars,they live extravagant lifestyles with huge houses and cars.
【如何让学生作文写出真情实感】相关文章:
2.真情实感的作文
4.写出体会
9.让学生作主
10.让学生感动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