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试题练习之欧姆定律
“常磐”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中考试题练习之欧姆定律,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中考试题练习之欧姆定律,希望你喜欢,也可以帮助到您,欢迎分享!
篇1:中考试题练习之欧姆定律
欧姆定律
(201X,乌鲁木齐)如图2-2-46所示的电路中,当ab两点间接入4Ω的电阻时,其消耗的功率为16W。当ab两点间接入9Ω的电阻时,其消耗的功率仍为16W。求:
(1)ab两点间接入4Ω和9Ω的电阻时,电路中的电流;
(2)电源的电压。
欧姆定律
(201X,安徽)实际的电源都有一定的电阻,如干电池,我们需要用它的电压U 和电阻r两个物理量来描述它。实际计算过程中,可以把它看成是由一个电压为U、电阻为0的理想电源与一个电阻值为r的电阻串联而成,如图2-2-45甲所示:
在图2-2-45乙中R1= 14W , R2= 9W。当只闭合S1时,电流表读数I1=0.2A ;当只闭合S2时,电流表读数I2=0.3A,把电源按图甲中的等效方法处理。求电源的电压U 和电阻r。
通过上面对物理中欧姆定律知识的题目练习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完成了吧,希望同学们对上面涉及到的知识点都能很好的掌握。
欧姆定律
如图2-2-43所示电路,电源电压U0不变,初始时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在最右端,但由于滑动变阻器某处发生断路,合上电键后滑片P向左滑过一段距离后电流表才有读数。且电压表读数U与x、电流表读数I与x的关系如图2-2-44所示,则
(1)根据图象可知:断点位置在x等于 cm处,电源电压U0等于 V;
(2)电阻R等于多少欧姆?
(3)从断点处滑片P向左滑动的过程中,该滑动变阻器滑片P每滑动1cm的阻值变化为多少欧姆?该滑动变阻器电阻丝没有断路时的总电阻值是多少欧姆?
并联电路:
(1)、I=I1+I2
(2)、U=U1=U2
(3)、1/R=1/R1+1/R2 [ R=R1R2/(R1+R2)]
(4)、I1/I2=R2/R1(分流公式)
(5)、P1/P2=R2/R1
串联电路:
(1)、I=I1=I2
(2)、U=U1+U2
(3)、R=R1+R2 (1)、W=UIt=Pt=UQ (普适公式)
(2)、W=I2Rt=U2t/R (纯电阻公式)
(4)、U1/U2=R1/R2 (分压公式)
(5)、P1/P2=R1/R2
篇2:欧姆定律练习
欧姆定律练习
一、熟悉公式以及单位对应
1.一盏白炽电灯,电阻为807ω,接在家庭电路中,求通过这盏白炽电灯的电流。(0.27a)
2.一种指示灯,电阻为6.3ω,通过的电流为450ma时才能正常发光,要使这种指示灯正常发光,应加多大的电压?(2.8v)
二、落实电阻是导体的性质
3.在220v的电源上,接一盏灯时,测得通过灯丝的电流为0.45a,求这盏电灯的电阻,若把这盏等接在110v的电源上,通过灯丝的电流有多大?(设灯丝电阻不变)(489ω)(0.225a)
4.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是2v时,导体中的电流是0.5a,如果电压增大到3v,导体中的电流变为多大?(0.75a)
电源的电压一定,把电阻为8ω的电阻丝甲接在电源两极间,通过它的电流是3a,如果将电阻丝乙接在电源上,通过它的电流为2a,求电阻丝的电阻是多少?(12ω)
三、电表的选择
5.一条电阻线,容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2a,将它接到36v的电源上,通过的电流是0.5a,这条电阻丝能不能接到220v的电源上使用?(3.06a)(不能)
6.一个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是3v,它的电流是0.5a,如果电压是5v时,能不能用量程是0——0.6a的电流表来测量通过这个电阻的电流?(0.83a0.>6a)(不能)
7.电路里串联着一个5ω的定值电阻和电流表,电流表的示数是0.8a,能不能用量程为0——3v的电压表来测量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4v>3v)(不能)
四、思考
8. 如图,r1=6ω,通过r2的电流i2=0.5a,通过r1和r2的电流之比是2:3,求r2的阻值和电源电压。(4ω)(2v)——并联电路
9.如图,电源电压是9v,电灯l两端的电压为6v,其电阻值是12ω,电流表的示数是1.5a,求通过电灯l的电流和电阻r的阻值(0.5a)(6ω)——电流表在干路、l和r并联后和滑变串联
篇3:欧姆定律练习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流通过导体时,沿电流方向电势逐点降低
b、由r=u/i可知,一段导体的电阻跟他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通过的电流成反比
c、由i=u/r可知,通过一段导体的电流跟加在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d、对一段导体来说,比值u/i恒定,不随u或i的改变而改变
2、某电压表最大测量值为6v,某电流表最大测量值为8ma,一电阻通过2ma电流时,电压为2v,如果通过的电流变为6.5 ma时 ( )
a、此电压表、电流表都不能用来测量 b、此电压表、电流表都能用来测量
c、电压表能测量、电流表不能测量 d、电压表不能测量、电流表能测量
3、小灯泡伏安特性曲线斜率的物理意义是( )
a.小灯泡灯丝电阻的倒数
b.小灯泡灯丝的电阻
c.小灯泡灯丝电阻率的倒数
d.小灯泡灯丝的电阻率
4、白炽灯接在220v电源上能正常发光,将其接在一可调电压的电源上,使电压逐渐增大到220v,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流将逐渐变大
b、电流将逐渐变小
c、每增加1v电压而引起的电流变化量是相同的
d、每增加1v电压而引起的电流变化量是减小的
二、填空题
5、一电阻加10v电压时,通过的电流是200ma,当通过的电流是100ma时,它两端电压是_________,这个电阻的阻值是__________。
6、若加在某导体两端的电压变为原来的 时,导体中的电流减小了0.4a。如果所加电压变为原来的2倍,则导体中的电流为 。
三、计算题
7、某金属导体两端电压为24v,30s内有36c的电荷量通过导体的横截面,则
(1)每秒钟内有多少个自由电子通过该导体横截面?
(2)导体中电流多大?
(3)该导体的电阻多大?
8、某电流表的满偏电流为10ma,一电阻两端电压为6v时,通过的电流为2ma;若这个电阻加50v的电压时,能否用所给的电流表测量通过它的电流?某电阻加50v的电压时,流过它的电流为10ma,那么这个电阻的阻值是多少?
9、a、b两地相距40km,从a到b两条输电线的总电阻为800ω,若a、b之间的某处c的两条输电线发生短路,为查明短路地点,在a处接上电源,测得电压为10v,电流这时为40ma,则短路处c点距a多远?
【课题探究】
10、小鸟落在110kv的高压输电线上,虽然输电线的电压很高且电线裸露着,但小鸟却安然无恙,这是为什么?
篇4:中考语文练习试题
一次次的考试是一次次的不断积累,希望大家可以把知识点总结在一起。中考语文练习试题大家练习一下吧。
一、积累与运用(共32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狭隘(yì) 云翳(yì)吹毛求疵(cī)
B、枭鸟(xiāo) 鹭鸶(sī)中流抵柱(dǐ)
C、雎鸠(jiū) 阴霾(mái)断壁残垣(yuán)
D、荣膺(yīng)荫庇(yīn) 浩瀚无垠(yín)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妈妈在抽屉里翻来覆去好几遍,可还是没有找到自己的身份证。
B、登山节期间,天气晴好,来泰山旅游的中外游人络绎不绝。
C、易中天老师在演讲中时时旁征博引,妙语连珠,简直令同学目不暇接。
D、泗洪湿地自然保护区大堤上高高低低的树木鳞次栉比,观鸟台就坐落在绿树浓荫中。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营造健康文明的网络文化环境,清除不健康信息已成为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
B、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常常能够使我们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悟出人生的真谛。
C、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重视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基础。
D、他上课认真听讲,下课一有工夫不是看语文、语文等书,就是看报纸,全班同学没有一个不说他学习不积极。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合乎规范的一项是?(2分)
A、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
B、“好吧。”他在心里想,“谁爱怎么读就怎么读,我不管了。”
C、贵州的黄果树、龙宫、重庆的武隆、四川的乐山均是旅游胜地。
D、“鸥鸟亦知人意静,故来相近不相惊。”在轰轰闹闹的现代生活中,厌烦了城市嚣音后,人们自然格外向往富春江那千金难买的宁静。
5、将下列句子重新排列,填入横线中与前后句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文字。(只填写序号)(2分)
一个真正的读者应具备基本的判断力和鉴赏力,能够辨识一本书的优劣,本能地拒斥劣书,倾心好书。
一旦你的灵魂足够丰富和深刻,你就会发现,你已经上升到了一种高度,不能再容忍那些贫乏和浅薄的书了。
○1只要坚持这个标准,灵魂的品质和对书的判断力就自然会同步得到提高。
○2这种能力部分来自阅读的经验,但更多地源自一个人灵魂的品质。
○3当然,灵魂的品质是可以不断提高的,读好书也是提高的途径,二者之间有一种良性循环的关系。
○4重要的是一开始就给自己确定一个标准,每读一本书,一定要在精神上有所收获,能够开启你的心智。
6、默写填空(14分)
(1)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2)宁为百夫长,―――― 。(3)――――,对影成三人。(4)云横秦岭家何在―――――― ―――― (5)―――――― ,――――――――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6)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 。
(7)―――――――――― ,甲光向日金鳞开。(8)――――――――白露未霜。所谓伊人,――――。
(9)令初下,群臣进谏,―――――――――――― ;数月之后,―――――――― 。
(10)锦江春色来天地,―――――――――― 。
7、名著阅读(4分)
(1)《格列佛流记》讲述的是英国船医格列佛因海难等原因流落到小人国、―――――――― 、―――――― 、以及马(慧S)国等地的经历。
(2)《简爱》的作者―――――――― 。这部小说以―――――――― 叙述,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亲切感人。
8、“争创全国文明城,争做文明优雅生”综合实践题 (4分)
文明在学校。学校开展“写温馨提示,做文明学生”活动,请参照示例,分别为下面的校园公共场所写一句温馨提示语。(句式不拘,字数不超过15字)
示例:草坪――小草也有灵,脚下请留情。
a.图书馆――― 。
b.洗碗池―― 。
二、阅读(48分)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2分)
《雨中片段》
○1放学后,女儿没有地方可去,又担心我接不着好,便跑到我必经的路口去会我。
○2天气有些阴冷,下着小雨,女儿光着脑袋,一动不动地站在雨中等着我出现。我看到她时,她已由一只活泼的小鸟变成了落汤鸡。
○3本想责怪她为什么不躲到一边避避雨,但看到她那个样子,我什么也说不出来。女儿毕竟只有七岁,我能想得出她内心的焦急,一是担心我接不到她,二是怕被街头来来往往的人群挡住视线,望不着我。现在又有几人能执着地站在一场雨中,一动不动地等她要等的人?何况女儿看到我的时候,不仅没埋怨这恼人的雨,反而喜出望外地扑向我,一个劲地喊:“妈妈,我终于看到你了!”女儿这个样子,使我想到自己多年未淋过一场雨,甚至多年没见过一个人被雨淋得淋漓尽致的情景了。
○4雨,曾经给了我许多美好的记忆。
○5儿时的雨,来不及想象,来不及躲避,说来就来了。放学后,我们经常护着书包拼命往家赶,夹着嘻嘻哈哈的追闹声,全然没觉得一场雨会给人的心情带来忧愁。回到家,母亲一个劲地拉长她的衣角在我头上擦了又擦,既不怨天也不责怪我们,眼里只有自责与心疼,因为那时家里根本没有一把像样的伞。当母亲触摸我的脑袋时,我顿感心里暖暖的,恨不得能多淋几次这样的雨。我们姐妹很多,那个年代能在母亲面前撒娇,好像是件非常奢侈的事。
○6暴雨已经来了,在地里干活的父母已被雨浇个透湿。裤管卷得高高的,雨中的父亲一边往家跑,一边“哦哈嘿,哦哈嘿。”很有节奏地喊着。那个时候,他们也都还年轻,年轻得使我们记不起那些年月里生活有多艰难,只记得他们每次从雨中赶回来时,陡然间家里溢满了温馨。一家人都在,哥哥姐姐们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只管玩耍,因为有父母在呢!母亲会闲下来,低着头安心纳她的鞋底或缝缝补补;父亲会摆弄他心爱的二胡笛什么的,奏出的旋律传出远远的,跟随茫茫的雨雾婉转起伏,隐约迷离,仿佛整个村子在舞蹈,变得婉约、优雅起来。
○7还有些雨,不大不小,反正知道它要来了,左邻右舍都手忙脚乱地一起来帮忙。谁家晒在外面的稻谷麦粒,谁家的棉被衣物,那是一定要赶在雨前抢收完毕的。一阵紧张的忙乱后,大雨就来了。粮食、衣物一丁点儿也没被淋,大家你看着我,我看着你,那一刻,有简单、满足、胜利、幸福的笑容写在脸上。
○8乡村的一场及时雨后,会有泥土、绿叶散发出清新的味道。能看到天边拱出美丽的彩虹,能听到欢快鸟儿一阵清亮的歌唱。干涸已久的田渠、沟壑、池塘顿时灌满了琼浆。乡村人最愿看到的是种子突然冒出了芽尖尖儿。本是蔫了下去的秧苗与一场雨相遇后,一根根一簇簇都有棱有角的鲜活起来了。
○9那个时候的雨好像会和很多人、很多事、很多情感牵连在一起的。
○10时过多年,我在慢慢地老去,对雨的感受愈发迟钝了,甚至时常根本就不愿看到一场雨的到来。每天都要看天气预报,提前添衣带伞,仿佛雨来的时候,是它独自的行为,与我的情感一丁点儿关系都没有。
○11我甚至开始怀疑自己,是否还有勇气,像七岁的女儿一样站在大街上去淋一场属于自己心中的雨?
9、本文○5― ○8段作者回忆了儿时下雨的四个美好片段。根据你的理解,仿照示例,在空白方框里填写相应的小标题(2分)
10、说说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好在哪里(4分)
(1)我们姐妹很多,那个年代能在母亲面前撒娇,好像是件非常奢侈的事。
(2)本是蔫了下去的秧苗与一场雨相遇后,一根根一簇簇都有棱有角地鲜活起来了。
11、结合语境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父亲会摆弄他心爱的二胡笛子什的,奏出的旋律传出远远的,跟随茫茫的雨雾婉转起伏,隐约迷离,仿佛整个村子在舞蹈,变得婉约、优雅起来。
12、根据你的理解,从行文结构、表现手法、文章主题等方面任选一个角度,谈谈“雨”在文中的作用。(3分)
(二)(13分)
《舌尖上的乡愁》
○1无论怎样的匆忙,不管聚散与悲欢,纯粹的美食伴随着每天三次舌尖上的提醒,总会让我们停下脚步,围坐一起,味不分咸淡,菜不分南北,在酣畅火热或孑然一身中,孜孜不倦地追寻每一口美食。这一场场别具风味的盛宴不停流转在每个不同的角落,即使用化学式分析分解食物的构成,想看出其中的端倪,也无法参透真正的美味。我们只能用舌尖体会,感受着生命中的最新鲜味道。
○2美食对于中国人,似乎总是凝结了精神和肉体上的二重享受――古朴的食材承载着血亲之间的取舍关联。它承载的不仅是味蕾上的感官刺激,更是灵魂深处的涤荡和牵引。虽然地域的辽阔造就了各地饮食的差异。但即便差异再大,饮食中也有种味道是相似的。乡音跟味觉,就代表故乡的味道,总是熟悉而顽固。
○3我是抵挡不住这种味道的诱惑的,抑或是“好吃不懒做,能吃不体宽”的缘故,这种熟悉而顽固的味道,让我对家中美食的喜好更是欲罢不能。
○4工作在外,不能常伴父母身边,最本真的感受即是思亲、念家,就会常想起家里的一碗饭一桌菜,泛起的乡愁,在舌尖酝酿。这些感受与体验,在作家那里写成了文字,在诗人那里吟成了诗,在妈妈那里变成了唠叨,煮成了饭,炒成了菜。父母朝五晚九,餐风饮露,为的不过是一家人能吃饱穿暖,能好吃好喝一顿,能安逸舒适睡上一觉。
○5跳跃于我舌尖上的记忆,莫过于妈妈一手焖炖的清汤排骨。去菜场买来最好的肋排,配以笋片、墨鱼、花生,清泉洗之,烈油烹之,文火烧之,巧搭成一锅营养均衡、鲜嫩爽口的佳肴。尝一口,齿颊留香,是青丝换了华发都不会忘却的记忆。吞没口中的涎,脑海里开始一帧帧闪现,仿佛一切都是那样的清晰,让我清楚地看见妈妈系上围裙,忙碌的身影,还有那碗鲫鱼汤。几尾野生的鲫鱼,撒上几滴鲜奶,几片豆腐,文火慢炖,就可以熬成一锅靓汤。抛些提神的香菜,翠泽的葱花,肉质细嫩,汁液浓郁。
○6而所有的美食,都是时间沉淀下来的火候和手感。越是弥足珍贵的美味,外表 看上去往往越是平淡无奇。妈妈懂得美味需要耐心地等待,也感谢大自然给予的恩赐。只有妈妈最明白自家胃口,她所挑拣的新鲜香菇肉质肥厚,伞盖匀称,剪去蒂,洗净放置竹篮里,借助阳光和风,肥美的香菇慢慢散失水分,鲜美的味道一点点凝聚。这便是最好的增味口,跟其他海鲜和菜肴搭配,提鲜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持食材的本味。
○7眼见妈妈辛苦劳作奉献精彩的烹饪过程,我会迫不及待地第一个品尝来自妈妈创造的美味。不懂得人生厚味的人,只会喜欢舌尖上的厚味。我那时虽然不懂什么叫人生厚味,却知晓了家中美味。等一切的辛劳的换来一顿喷香的饭菜,家人围坐一起的时候,沉甸甸的爱融聚在一锅美味之中。朴素而有力量的幸福,是回荡在舌尖上的福报。
○8滚烫而粗糙的甜蜜,储存在心底的思念和期盼,简简单单的美食,纯纯粹粹的世间真情。美味之所以值得回味,只是因了那一饭一粥皆由满满的温情和爱意慢慢熬煮煨炖,用一生的时光盛好等待。
○9最珍贵的等待,也许就是餐桌上另一副碗筷的归属吧。
13、填空:本文的文学体裁是A―――――――――― ;以第B?――――――――人称的口吻来叙述;段○5和段○6中画线句分别运用了C―――――――― 和D ――――――的表达方式。(4分)
14、段○3在文章的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2分)
15、段○4中的“这些感受与体验”在本段具体指代什么?(2分)
16、谈谈段○7“不懂得人生厚味的人,只会喜欢舌尖上的厚味”这句话中,两个“厚味”的不同含义。(2分)
17、文章以“舌尖上的乡愁”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6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土,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8、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
○1曾: ○2拂:
19、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20、本文的论证方式是立论还是驳论?文中画线句用了哪一种论证方法?(2分)
(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17分)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之,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蹋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21、请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鄙:? (2)小惠未蹋民弗从也? 蹋
(3)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牺牲:? (4)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靡:
2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公将驰之? 登轼而望之? 望其旗靡
A? B? C? D?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辍耕之垄上? 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其真无马邪
2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4本文详略得当,详写了? ,略写了?? ,这样安排的作用是:
(4分)
25、鲁国在长勺之战中能以弱胜强的关键因素是什么?请联系社会现实,谈谈你的看法(3分)
三、写作(50分)
请从下列两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题目一:我不再
要求:
○1将题目补充完整,如填孤独、自卑、天真、害羞、等待、贪玩、空想、贫穷、想爸爸、赶时髦、拥有宁静、相信眼泪、低人一等、放纵自己??????? ;
○2写成600字左右的记叙文;
○3书写工整、规范。
题目二:没有太阳的地方,昏暗一片;没有太阳的时候,凄冷酷寒。太阳升起,光明无限;太阳升起,生机盎然。
请以《升起心中的太阳》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
○1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除诗歌外);
○2文内不能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信息。
中考语文练习试题大家对待任何一次考试都要当成中考,这样才能在中考中正常发挥。
[中考语文练习试题]
篇5:中考英语练习试题
Topic 1文化 Culture
1-1
中文提示:
1. 第一次见面,英国人通常会说“你好”或者“很高兴见到你”,与你握手。
2. 在公共场合,他们举止得体,他们认为插队是无礼的行为,他们总是排队;在家中他们也非常有礼貌。
3. 入乡随俗,当我们在一个陌生的地方,我们的行为举止应当像当地人一样。
英文部分:
British people usually say “hello” or “nice to meet you” and shake your hand when they meet you for the first time. They behave politely in public. They think it’s rude to push in before others. They always queue. They are very polite at home as well. When in Rome, do as the Romans do. When we are in a strange place, we should do as the local people do.
1-2
中文提示:
1. 我们能在很多地方,比如医院、博物馆、街道、公园见到各类公共标志。它们通常颜色鲜明,用图形表达。
2. 大多数公共标志能给我们提供有用的信息。它们能帮我们找路,告诉我们周围的地点;它们提醒我们远离危险,告诫我们不能做某事,比如,在艺术博物馆里我们总能看到“禁止拍照”的标志。
英文部分:
We can see different public signs in places like hospitals, museums, street, and parks. They are often bright in colour and have pictures on them. Most of them give us useful information. They help us find our way and tell us about the places around us. They keep us safe from danger and warn us not to do something, for example, we can always see the sign “No photos” in an art museum.
篇6:中考英语练习试题
Ⅰ. 从所给的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 )1. ―Must we clean the classroom now?
―No, you ______.
A. must B. needn’t
C. should D. can’t
( )2. You ______ be careful with fire when you have a picnic in the forest.
A. will B. must
C. can D. may
( )3. ―May I go surfing alone, Dad?
―No, you ______. It is dangerous.
A. may not B. can’t
C. needn’t D. don’t
( )4. ―Should I call Mary here right away?
―No, you ______. She is on the way here.
A. mustn’t B. can’t
C. may not D. needn’t
( )5. ―______ you mind closing the door?
―No, not at all.
A. Would B. Can
C. May D. Should
( )6. I said I _____ do anything for him.
A. would B. will
C. have to D. need
( )7. ―It’s a secret between us. Don’t tell anybody else.
―______.
A. I do B. I don’t
C. I will D. I won’t
( )8. ―You must come to the meeting on time.
―OK, I ______.
A. must B. have to
C. will D. should
( )9. At the age of seven, I ______ speak a little English.
A. have to B. could
C. can D. should
( )10. Many of the stars ______, because they are far away from us.
A. may not see B. can’t be seen
C. mustn’t be seen D. needn’t see
( )11. ―Could I call you by the first name?
―Yes, you ______.
A. will B. could
C. might D. can
( )12. ―Must I return the book tomorrow morning?
―No, you ______. You ______ keep it for three days.
A. mustn’t; may B. mustn’t; must
C. needn’t; can D. needn’t; must
( )13. ―May I go out to play basketball, Dad?
―No, you ______. You must finish your homework first.
A. mustn’t B. may not
C. couldn’t D. needn’t
( )14. ―Can you go swimming with us this afternoon?
―Sorry. I ______ look after my little sister at home.
A. can B. may
C. would D. have to
( )15. ―Would you like to go fishing with me this afternoon?
―I’d love to, but I’m afraid I ______. I have too much work to do.
A. can’t B. mustn’t
C. needn’t D. may not
( )16. ―What a nice day!______ we go hiking?
―Good idea.
A. Shall B. Must
C. Need D. Will
( )17. We ______ keep the new traffic law and learn how to protect ourselves.
A. may B. should
C. can D. could
( )18. ―Must I come at four?
―Oh, no, you ______.
A. don’t B. mustn’t
C. don’t have to D. can’t
( )19. ______ you get me some paper, please?
A. Shall B. May
C. Need D. Will
( )20. ―May I put my bike here?
―No, you ______. You ______ put it over there.
A. may not; may B. needn’t; must
C. mustn’t; should D. won’t; should
( )21. You ______ come to the meeting this afternoon if you have something important to do.
A. need to B. don’t need
C. need D. needn’t
( )22. ―______ I borrow your book?
―Sure. Here you are.
A. May B. Should
C. Must D. Would
( )23. You are late again! You ______ be earlier next time.
A. can B. should
C. may D. would
( )24. ―Please don’t use the teacher’s computer.
―I’m sorry. I ______ do it again.
A. needn’t B. won’t
C. mustn’t D. can’t
( )25. Tom bought a ticket, though he ______ enter the cinema free.
A. should B. would
C. may D. could
Ⅱ. 按要求完成下列各句,每空一词(含缩写)。
1. My brother can play chess. (改为一般疑问句)
_______ _______ brother _______ chess?
2. You should do the dishes. (改为否定句)
You _______ ________ the dishes.
3. Could I open the window? (作肯定回答)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4. May I smoke here? (作否定回答)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5. He must do it himself. (同义句转换)
He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it himself.
6. My sister can ride a bike.(用when she was 10 years old改写句子)
My sister _______ _______ a bike when she was 10 years old.
7. You must sell your car.(改为一般疑问句并作肯定和否定回答)
_______ _______ sell my car?
Yes, you _______. / No, you _______.
8. The boy is able to write with his left hand.(同义句转换)
The boy _______ _______ with his left hand.
答 案
Ⅰ.
1-5 BBBDA
6-10 ADCBB
11-15 DCADA
16-20 ABCDC
21-25 DABBD
Ⅱ.
Can your, play
2. shouldn’t do
3. Yes, you can
4. No, you can’t / mustn’t
5. has to do 6. could ride
7. Must I; must; needn’t
8. can write
篇7:《黔之驴》练习试题
《黔之驴》练习试题
《黔之驴》出自柳宗元的作品《三戒》,《三戒》想象丰富、大胆,在诙谐中带着智慧,幽默中不乏哲理。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给加点字注音。
窥之远遁()虎大骇()黔之驴()
好事者()益狎()跳踉()且噬己()
2.与“驴不胜怒”的“胜”意思相同的是哪一项?()
A.美不胜收B.百战百胜C.引人入胜D.不胜其烦
3.下面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哪一项不正确?
A.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驴)以入。B.至则无可用,(驴)放之山下。
C.(虎)以为(驴)且噬已也,甚恐。D.然(虎)往来视之,觉(驴)无异能者。
4.解释下列加点的多义词。
(1)然①慭慭然()(2)因①虎因喜()
②然往来视之()②因跳踉大嘲()
(3)去①乃去()(4)益①稍近益狎()
②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②益习其声()
(5)以为①以为神()(6)则①至则无可用()
②以为且噬己也()②非显者刺,则门钥不得出()
5.分别从老虎和驴的角度写出课文给你的启迪。
从老虎的角度:
从驴的角度:
6.“黔驴技穷”的故事流传至今,已成为人们熟知的.成语。请模仿下面对成语“揠苗助长”的释义,试解释“黔驴技穷"的意思。(要求:成语故事情节须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不能全文翻译,100字左右)
【揠苗助长】春秋时宋国有个人,嫌禾苗长得太慢,就一棵棵地往上拔起一点,回家还夸口说:“今天我帮助禾苗生长了!”他儿子听说后到地里一看,苗都死了。(见于《孟子·公孙丑》)后用来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而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黔驴技穷】
二、阅读理解、分析
(一)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1)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呜,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2)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咽,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7.解释下列加点词。
船载以入()()庞然大物()蔽林间窥之( )
稍出近之()()憖憖然()虎大骇()
以为且噬己也()()远遁()觉无异能()
益习其声()()蹄之()稍近益狎()()
荡倚冲冒()()()()计之曰()断其喉()
技止此耳( )( )( )尽其肉()乃去()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虎见之,宠然大物也,以为神。
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愁愁然,莫相知。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
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9.请用选文原句在下面横线上写出老虎逐渐接近驴的过程。
虎见之→→→→
10.仔细阅读课文,注意文中是怎样表现虎的心理变化的,写出表明虎的心理的词语。
11.“稍出近之”、“稍近益狎”两句中的“稍”是什么意思?这2个字对表现“老虎”有什么作用?
12.选文用词精炼而传神,请以“蔽林间窥之”中的“窥”为例作具体分析。(2分)
13.有同学说,文中的老虎连驴都害怕,是只“胆小虎”。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说说理由。
14.把第二段分为三层并概括出各层大意。
15、认真阅读课文,分别用1个词或短语来概括驴子与老虎的性格特点。
篇8:中考物理复习之欧姆定律知识点总结
中考物理复习之欧姆定律知识点总结
欧姆定律
1.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公式:(I=U/R)式中单位:I→安(A);U→伏(V);R→欧(Ω)。1安=1伏/欧。
3.公式的理解:①公式中的I、U和R必须是在同一段电路中;②I、U和R中已知任意的两个量就可求另一个量;③计算时单位要统一。
4.欧姆定律的应用:
①同一个电阻,阻值不变,电阻大小与电流和电压无关,但加在这个电阻两端的电压增大时,通过的电流也增大。(R=U/I)
②当电压不变时,电阻越大,则通过的电流就越小。(I=U/R)
③当电流一定时,电阻越大,则电阻两端的电压就越大。(U=IR)
5.电阻的串联有以下几个特点:(指R1,R2串联)
①电流:I=I1=I2(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②电压:U=U1+U2(总电压等于各处电压之和)
③电阻:R=R1+R2(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如果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串联,则有R总=nR
④分压作用:R1/R2=U1/U2
6.电阻的并联有以下几个特点:(指R1,R2并联)
①电流:I=I1+I2(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②电压:U=U1=U2(干路电压等于各支路电压)
③电阻:1/R总=1/R1+1/R2(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和)如果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并联,则有R总=R/n
④分流作用:I1:I2=1/R1:1/R2
篇9:八年级物理《欧姆定律》复习试题
八年级物理《欧姆定律》复习试题
一、欧姆定律
1.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①提出问题:电流与电压电阻有什么定量关系?
②制定计划,设计实验:要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即:保持电阻不变,改变电压研究电流随电压的变化关系;保持电压不变,改变电阻研究电流随电阻的变化关系。
③进行实验,收集数据信息:(会进行表格设计)
④分析论证:(分析实验数据寻找数据间的关系,从中找出物理量间的关系,这是探究物理规律的常用方法。)
⑤得出结论: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欧姆定律的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3.物理表达式I=U/R。
4.说明:①适用条件:纯电阻电路(即用电器工作时,消耗的电能完全转化为内能);
②I、U、R对应同一导体或同一段电路,不同时刻、不同导体或不同段电路三者不能混用,应加角码区别。三者单位依次是A、V、
③同一导体(即R不变),则I与U成正比 同一电源(即U不变),则I与R成反比。
④ 是电阻的定义式,它表示导体的电阻由导体本身的长度、横截面积、材料、温度等因素决定。
R=U/I是电阻的量度式,它表示导体的电阻可由U/I给出,即R与U、I的比值有关,但R与外加电压U和通过电流I等因素无关。
5.解电学题的基本思路。
①认真审题,根据题意画出电路图;
②在电路图上标出已知量和未知量(必要时加角码);
③选择合适的公式或规律进行求解。
二、伏安法测电阻
1.定义:用电压表和电流表分别测出电路中某一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就可以根据欧姆定律算出这个导体的电阻,这种用电压表电流表测电阻的方法叫伏安法。
2.原理:I=U/R。
3.电路图:(如图)
4.步骤:①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
连接实物时,必须注意 开关应断开
②检查电路无误后,闭合开关S,三次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分别读出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填入表格。
③算出三次Rx的值,求出平均值。
④整理器材。
5.讨论:⑴本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改变被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分压),同时又保护电路(限流)。
⑵测量结果偏小是因为:有部分电流通过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大于实际通过Rx电流。根据Rx=U/I电阻偏小。
⑶如图是两电阻的伏安曲线,则R1R2
三、串联电路的特点
1.电流:文字: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都相等。
字母:I=I1=I2=I3=In
2.电压:文字: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电压之和。
字母:U=U1+U2+U3+Un
3.电阻:文字: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路电阻之和。
字母:R=R1+R2+R3+Rn
理解:把n段导体串联起来,总电阻比任何一段导体的电阻都大,这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
特例:n个相同的电阻R0串联,则总电阻R=nR0 。
4.分压定律:文字:串联电路中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与其电阻成正比。
字母:U1/U2=R1/R2 U1:U2:U3:=R1:R2:R3:
四、并联电路的特点
1.电流:
文字:并联电路中总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电流之和。
字母:I=I1+I2+I3+In
2.电压:
文字: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都相等。
字母:U=U1=U2=U3=Un
3.电阻:
文字:并联电路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支路电阻倒数之和。
字母:1/R=1/R1+1/R2+1/R3+1/Rn
理解:把n段导体并联起来,总电阻比任何一段导体的电阻都小,这相当于导体的横截面积增大。
特例:n个相同的电阻R0并联,则总电阻R=R0/n。
求两个并联电阻R1.R2的总电阻R=
4.分流定律:文字:并联电路中,流过各支路的电流与其电阻成反比。
字母:I1/I2=R2/R1
【中考试题练习之欧姆定律】相关文章:
2.高中政治练习试题
4.欧姆定律测试题
5.欧姆定律教案
6.欧姆定律课件
8.语文模拟试题练习
10.生物中考试题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