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差异说课稿
“dsfsss”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差异说课稿,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差异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差异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教什么?)
结构分析(知识树展示)
本章(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内容是中国地理总论部分和中国区域地理部分的衔接点。作为中国区域地理学习的开篇部分,本章主要从以下三部分进行了宏观介绍:一是介绍区域的基本概念;二是从宏观角度整体认识“中国的四大地理区域”;三是采用两两对比的方式,掌握四大地理区域的一般特征。
本节内容在第五章及八年级地理教材体系中的地位见下图(知识树):
内容分析(知识树展示)
本节教学内容所涉及的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同属我国的东部季风区,与西部地区有着明显的差异。在内容选择上,教材并没有将区域内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一一罗列,而是采用对比的方法,阐述了南北方气候、植被、地形、河流等自然地理特征以及农业生产、传统民居及交通方式、文化习俗等人文地理特征。
在最新制定的《初中地理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中要从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环境的复杂性。因此教材中突出了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的分析,并明确区域人文特征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这对培养学生思考和解释复杂的地理现象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节内容要点结构分析见下图(知识树):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运用地图指出南北方地区的界线和范围,并能说出在地形、气候、植被和河流等方面的自然地理差异。
(2)能例举出南北方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日常生活(吃、穿、住、行)及文化习俗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能通过各种地图(地形图、气温与降水量图、河流流量图、各种景观图),收集、比较、归纳南北方自然与人文地理特征。
(2)运用已学过的气候、地形、植被、农业生产等知识,理解自然地理各要素相互联系,以及人文地理特征受自然环境影响这一基本地理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初步形成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因地制宜的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2)尊重中国不同地区的文化和传统,增进多元文化理解的能力
学情分析
——已具备的知识与技能
通过第一节的学习,已初步掌握了区域的基本知识(如什么是区域、区域的级别、区域划分的标准和一般方法),并了解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和范围。
通过上册教材的学习,已初步掌握了中国地理概括及地形、气候、河流和湖泊、农业等一般特征。
——已有的生活经验
通过电视新闻、各种杂志、报纸和身边的家人、朋友的介绍,以及自己旅游体验,对我国南北方有着很多感性认识:如冬季南北方巨大的气候差异;植被景观上的差异;饮食上的差异等。
——可能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困难
综合理解形成南北方自然与人文差异的原因及内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对于学生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进一步理解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南方和北方地区主要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
难点:南方和北方地区各地理因素的差异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
二、教学设计(怎么教?)
教学模式
采用:启发式合作教学模式。在教学中会综合采用对比分析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和归纳法四种教学方法。
采用这种模式的主要意图基于以下两点:一是运用已有知识、已有生活经验,让学生主动建构;二是突出师生、生生之间的经验、知识的分享与交流。
教学环节
【课前准备,收集资料】
教师:准备课件
环境:多媒体教室(有内部网络,能满足资料分享)
学生:收集反映南北方不同自然及人文景观的'图片、文字及影像等资料。
分组:根据班级人数分成四组,每组内部分为两组,一组代表北方地区,另一组代表南方地区。
【导入新课】——3分钟
从《晏子使楚》的故事入手。
楚王安排酒席招待晏子时,有楚国武士押着一个囚犯,从堂下走过。
楚王看见了,问武士:“那个囚犯犯的什么罪?他是哪里人?”
武士回答说:“犯了盗窃罪,是齐国人。”
楚王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儿?”
晏子面不改色说:“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树一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道理,齐国人在齐国安居乐业,但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
楚王听了,只好赔不是。
教师从故事提出问题:
1.我国南北方有什么不同的自然环境会影响水果的生长?
2.除了影响到水果的生长之外,对于当地人们的日常生产和生活方式有什么影响?
通过设问的方式,激发学生探究热情,也以问题的形式带出了本节课的重点: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
【合作探究,教授新课】(37分钟)
{第一部分,南北方地区的自然差异}(20分钟)
1.展示《北方地区区域图》、《北京年内气温与降水量图》、《黄河流量过程线图》、《北方温带落叶阔叶林》,指导学生读图、阅读课本资料,以小组为单位在教师的指导下,思考回答下列问题:(7分钟)
(1)北方主要包括哪些省份?
(2)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界线大致在哪里?
(3)北方地区有哪些主要地形区?
(4)北京最冷月平均气温在几度左右?年降水总量大约多少毫米?
(5)在气候的影响下,北方植被可能有什么特点?(冬天会不会落叶?)
(6)北方有哪些主要的河流和湖泊?
(7)黄河最大流量大约有多少?出现在什么时候?为什么?黄河有无结冰期?可能在哪些月份?
教师引导学生对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进行归纳、概括,并与学生一起提炼学习南方地区自然特征的框架知识:位置、气候、地形、水文(河流与湖泊)、植被。
2、展示《南方地区区域图》、《广州年内气温与降水量图》、《长江流量过程线图》、《南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图》,指导学生读图、阅读课本资料,以小组为单位学生自主探究、思考回答下列问题,在问题设计中突出比较法。(7分钟)
(1)北方主要包括哪些省份?
(2)南方地区主要以哪些地形为主?和北方相比有什么不同?
(3)广州最冷月平均气温在几度左右?年降水总量大约多少毫米?与北京相比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为什么有明显差异?
(4)南方植被与北方植被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5)南方地区有哪些主要河流和湖泊?其数量与北方相比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6)长江最大流量大约有多少?与黄河相比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考虑一下长江有无结冰期?为什么?
3.小结,指导学生快速完成下表(2分钟)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分界线
气候特点
1月平均气温(0℃以上/以下)
年降水量(多/少)
主要地形
典型植被
河流
流量(大/小)
有无结冰期
4.总结归纳:南北方自然差异的主导因素是什么?(4分钟)
展示框图
组织学生讨论:影响南北方自然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并进一步引导:“我们通常有一句俗语: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说明了自然差异往往会造成人文方面上的差异。”(目的:过渡到第二部分南北方地区的人文地理差异)
{第二部分,南北方地区的人文地理差异}(17分钟)
小组内部分成两组,利用课本上图片、材料,教师提供资源(越剧红楼梦选段、河北梆子六盘山选段、《苏园六纪》片段)以及学生事先收集的各种图片、视频、文字资料等信息,了解南北方地区在农耕制度、传统民居、饮食、传统交通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引导学生从地形、气温、降水、河流等方面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并完成下表:
南北方的差异
主要形成原因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农业生产
土地利
用类型
主要农作物
作物熟制
传统运输方式
传统民居
其他文化传统
戏曲唱腔
选作
园林建筑
饮食习惯
……
……
【巩固小结、拓展延伸】(5分钟)
通过讲解,提问,板书等进行课堂总结。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并布置课后小论文的研究与撰写,题目是《如何开展南北方战略合作?》
资源开发
原则:结合地方特色,将师生收集的资源与教材提供的资源进行整合利用。
意图:将师生共同体验引入课堂,从声、图、影像等全方位增加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感性认识
主要运用在:课堂导入环节中引入故事《晏子使楚》;人文特征差异中引入越剧、河北梆子、苏园六纪等声像资源。
课堂评价
主要采用两种评价方式:一是课堂提问,对基本知识点、技能点进行当堂检测。二是布置开放式作业《我是如何理解“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如何开展南北方战略合作?》,对课堂知识体系进一步深化。
板书设计
篇2:《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说课稿
一,说教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在编排上本节是八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在第一节时,学生已经学习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材的第二和第三节是在第一节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四大地区的区域特征。本章内容是后面各章内容学习中不可缺少的基础知识。又南北方地区平时大家了解较多,所以将南北方地区放在西北和青藏地区之前学习,有利于在掌握本课基础知识的同时,学习认识地理区域的`方法。
在内容上本节所涉及的南北方地区同属我国的东部季风区,与西部地区有明显的差异,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对于区域内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特征并没有一一罗列,而是用比较的方法,对南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2,教学目标
根据地理课标准的要求我设置了本节课的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在地形,气候和河流流量等方面的明显差异。
(2)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受不同的自然环境影响,在人文方面存在的明显差异。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
(2)通过分析南北地区人文差异产生的原因,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发展认识人地关系的思维能力。
德育目标
通过图片,资料,视频等了解南北方地区的自然,人文特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主要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
难点: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差异性与自然因素的关系。
二,教法学法分析:
1,教法分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教师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课精心设计了信息整合课件,创设出全新的氛围,尽可能地尊重学生,鼓励学生,相信学生,引导学生,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对要学的新知识有了期待感,化被动为主动,让学生们在快乐的氛围中主动探讨,合作交流,由旧到新,循序渐进,让学生学会自觅知识,自得方法,使他们乐学,也会学。
2,学法分析: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在课堂中,学生们主动参与到课堂中,人人动手动脑,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发挥每个同学的自主性,使得学习的过程很愉快,同时又渐进地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有张有弛,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学生将不再觉得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理解知识,消化知识的速度和程度也会大大提高,从而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
三,说教学程序
学生已学习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主要地形区的分布,行政区划以及温度和降水量图的判读,所以在本堂课我通过:导入→合作探究,教授新课→巩固小结→反馈练习等环节来实现教学目标。
(一)导入新课
从《晏子使楚》的故事入手,说的是:齐国的晏子到楚国,楚王想戏弄他,故意将一个犯人从堂下押过。楚王问:此人犯了什么罪回答:一个齐国人犯了偷窃罪。楚王就对晏子说,你们齐国人是不是都很喜欢偷东西晏子回答:淮南有橘又大又甜,一移栽到淮北,就变成了枳,又酸又小,为什么呢因为土壤不同。从故事提出问题,我国南,北方的在自然环境是怎样的呢它们之间有什么差别呢为什么会影响水果的生长南,北方不同的自然特点除了影响到水果的`生长,对于生活在当地的人们又有什么影响呢通过设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原因的热情,也以问题的形式带出了本节课的重点,也就是要学的内容。
(二)合作探究,教授新课
本节课是信息整合课,每两个同学就有一台电脑,所以本节课我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分组,让学生讨论结果,教师再巡回指导来进行新课的学习。这样可以达到个别同学能力的锻炼与全班参与相结合,避免了重视个体,实现了人人参与,营造出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第一部分,南北方地区的自然差异
1,学生读中国地形图,四地的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中国年降水量图,根据图下面所设的问题读图,讨论,寻找答案,从而了解南北方地区的地形特点,气温和降水量上的区别以及河流径流量的差异
2,提问:南北方地区在自然方面有什么区别,让学生讨论后回答,老师进行引导和归纳总结。
(过渡)用“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说明自然差异往往会造成的人文方面上的差异,进而过渡到第二部分南北方地区的人文地理差异。
第二部分,南北方地区的人文地理差异
在人文地理差异这部分,与第一部分不同的是在学生通过图片,视频,文字资料等信息了解南北方地区在农耕制度,传统民居,饮食,传统交通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后引导学生从地形,温度,降水,河流等方面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发展认识人地关系的思维能力。
(四)巩固小结
在学习中学生对重难点的把握还不够准确,因此最后用多媒体展示课堂笔记,让学生参照课堂笔记,回答课前导入时所提出的问题,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
(五)在小结完后通过反馈练习达到反馈,巩固的作用。
四,亮点
本节课目的性强,层次感强,实践性强,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用合作交流学习经验的形式让学生们学得自在,真正的成为了课堂的主人。
篇3:《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说课稿
◇教学背景
教学背景包括教材内容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四部分。
一、教材内容
《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这节课的课程标准要求:
1.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2.运用资料比较南北方地区的差异
3.说出南北方自然地理环境对各自生产、生活的影响。
二、学情分析
其次说学生的情况。对于初二的学生来说,南、北方地区的差异并不陌生,尤其是去过南方旅游的同学对于这两个区域的差异更是知之甚多。不过,这些只是他们的感性认识,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归纳概括总结的能力还不是很强,对于南、北方的差异还不能上升到理论水平,也就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但是经过一年半地理的学习,他们已经初步具备读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在老师的引导和帮助下,还是能够顺利完成本节课的内容。
三、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标和对学生学情的分析,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
1.运用地形图指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范围;
2.明确每个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特征。即南方多雨、北方偏旱;南方河流大,北方则小;冬季南方温暖北方寒冷;南米北面;南船北马。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气温图、降水图、河流流量图和材料,分析总结南、北方的区域地理特征;
2.利用填图游戏、小组活动、比较、归纳等方法学习区域地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四、重点难点
重点:1南北方地区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2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
难点:南北方地区的差异性与自然因素的关系。
◇教学环节分析
1.教法与学法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教学内容,本节课采取传统的板图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尤其是电子白板的使用,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优化地理教学进程。
在学法上主要采用游戏填表、小组合作和分组辩论的学习方法。本节课我根据学生的特点把学生分成五个小组,让他们围绕着课堂任务分工合作,在活动中相互探讨交流,从而获得知识、技能和情感体验,使得主导学习成为一个愉快的过程,同时又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教学过程设计
我把整节课分成7个环节,即1.“祥云”在南还是北(导入)2.我行我秀,绘绘清(明确界线);3.地理要素“回家”聚(自然地理特征);4.南方北方有差异(人文地理特征)、5水果故乡在哪里?(自然因素对生产生活的影响);6、图表突出地不同(巩固练习)7、我写南腔北调集(课后探究)。
第一,“祥云”在南还是在北?
通过奥运火炬在中国传递城市路线图的闪现,以及相关城市主要景观图片展示来导入,让学生说出哪些是他心目中的南方城市或北方城市,南、北方的地理界限在哪里,哪些是本地图上的南方或北方城市。
第二,我行我秀 绘绘清
教师在白板上画出带有大兴安岭、阴山、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秦岭—淮河的中国轮廓图,让学生在图上画出四大地理区域的界线。不但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南北方的位置、范围、界线,而且也锻炼了学生的绘图能力。
第三,地理要素“回家”聚
由于图片比文字更具吸引力,在这个环节我在屏幕上拖出植被、气温降水图、河流等一系列图片,让学生说出这些图片可以分成几类,哪些属于南方地区,哪些属于北方地区,说明原因。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中国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对这部分知识归纳总结比较容易,而且通过讨论的方法不但能突破本节课的南北方自然环境的特征这个难点,还能够提高学生的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的能力。
为了及时的反馈与巩固这部分知识,我设计了一个小游戏——“回家”,把文字拖到相应的表格里,通过这个活动,不但学生掌握了知识,而且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这一角色。
秦岭—淮河以北
秦岭—淮河以南
地区
气温
降水
地形
植被类型
第四,我写南腔北调集
对于本节课的南北方的人文特征这一知识点。我把全班同学分成:传统体育、诗词、乐器和剧种、建筑、农耕制度五个小组,学生通过探究、讨论得出南北方地区在这些方面的差别,然后发布结果,其它小组进行补充。在分组时我十分注重学生的特点,例如喜欢体育运动的男孩子较多,就把他们分成一组;学校乐队队员的和喜欢音乐的同学就归为乐器和剧种这一组;而农耕制度这一组多是来自郊区的学生。这样分组能够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使学生能够在活动的过程中体验到自己的重要性,使每一个同学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知识。
第五,水果故乡在哪里?
这部分内容是本节课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设计了一个活动,从超市买来的几种水果,让同学们说出哪些是南方水果,哪些是北方水果。并设置讨论问题:在我们当地的果园种植南方的果树会硕果累累吗?为什么?活动中气氛活跃,教师因势利导,指导学生得出人类生产生活受自然环境影响的结论。这样不但遵循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地理理念,而且也轻松的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在学生讨论之后播放视频,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这一知识点。
第六,图表突出地不同
发给学生一个表格,在三分钟内完成,之后同桌之间相互交流,找出同桌的错误,并加以改正。通过这样的活动巩固了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北 方 地 区
南 方 地 区
土地利用类型
主要农作物
作物熟制
传统运输方式
传统民居
传统运动
第七,南方北方有差异
设置“意由未尽”的探究作业,让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写出带有南北()的词语。
这一作业的安排不但可以让学生总结出南、北方的差异,而且体现了地理课标中构建开放式地理课堂这一理念,充分体现出地理与其它学科的整合。
三、教学评价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采取了多种形式评价,例如:在学生回答问题后老师给出适当的评语,“发现闪光点” “鼓励自信心”,在学生填写交流人文环境差异表格时,学生之间进行互评。
篇4:初二地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说课稿
初二地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讲的课题是《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下分析: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在编排上本节是八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在第一节时,学生已经学习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材的第二和第三节是在第一节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四大地区的区域特征。本章内容是后面各章内容学习中不可缺少的基础知识。又南北方地区平时大家了解较多,所以将南北方地区放在西北和青藏地区之前学习,有利于在掌握本课基础知识的同时,学习认识地理区域的方法。
在内容上本节所涉及的南北方地区同属我国的东部季风区,与西部地区有明显的差异,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对于区域内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特征并没有一一罗列,而是用比较的方法,对南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2,教学目标
根据地理课标准的要求我设置了本节课的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在地形,气候和河流流量等方面的明显差异。
(2)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受不同的自然环境影响,在人文方面存在的明显差异。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
(2)通过分析南北地区人文差异产生的原因,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发展认识人地关系的思维能力。
德育目标
通过图片,资料,视频等了解南北方地区的自然,人文特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主要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
难点: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差异性与自然因素的关系。
二,教法学法分析:
1,教法分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教师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课精心设计了信息整合课件,创设出全新的氛围,尽可能地尊重学生,鼓励学生,相信学生,引导学生,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对要学的新知识有了期待感,化被动为主动,让学生们在快乐的氛围中主动探讨,合作交流,由旧到新,循序渐进,让学生学会自觅知识,自得方法,使他们乐学,也会学。
2,学法分析: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在课堂中,学生们主动参与到课堂中,人人动手动脑,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发挥每个同学的自主性,使得学习的过程很愉快,同时又渐进地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有张有弛,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学生将不再觉得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理解知识,消化知识的速度和程度也会大大提高,从而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
三,说教学程序
学生已学习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主要地形区的分布,行政区划以及温度和降水量图的判读,所以在本堂课我通过:导入→合作探究,教授新课→巩固小结→反馈练习等环节来实现教学目标。
(一)导入新课
从《晏子使楚》的故事入手,说的.是:齐国的晏子到楚国,楚王想戏弄他,故意将一个犯人从堂下押过。楚王问:此人犯了什么罪回答:一个齐国人犯了偷窃罪。楚王就对晏子说,你们齐国人是不是都很喜欢偷东西晏子回答:淮南有橘又大又甜,一移栽到淮北,就变成了枳,又酸又小,为什么呢因为土壤不同。从故事提出问题,我国南,北方的在自然环境是怎样的呢它们之间有什么差别呢为什么会影响水果的生长南,北方不同的自然特点除了影响到水果的生长,对于生活在当地的人们又有什么影响呢通过设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原因的热情,也以问题的形式带出了本节课的重点,也就是要学的内容。
(二)合作探究,教授新课
本节课是信息整合课,每两个同学就有一台电脑,所以本节课我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分组,让学生讨论结果,教师再巡回指导来进行新课的学习。这样可以达到个别同学能力的锻炼与全班参与相结合,避免了重视个体,实现了人人参与,营造出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第一部分,南北方地区的自然差异
1,学生读中国地形图,四地的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中国年降水量图,根据图下面所设的问题读图,讨论,寻找答案,从而了解南北方地区的地形特点,气温和降水量上的区别以及河流径流量的差异
2,提问:南北方地区在自然方面有什么区别,让学生讨论后回答,老师进行引导和归纳总结。
(过渡)用“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说明自然差异往往会造成人文方面上的差异,进而过渡到第二部分南北方地区的人文地理差异。
第二部分,南北方地区的人文地理差异
在人文地理差异这部分,与第一部分不同的是在学生通过图片,视频,文字资料等信息了解南北方地区在农耕制度,传统民居,饮食,传统交通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后引导学生从地形,温度,降水,河流等方面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发展认识人地关系的思维能力。
(四)巩固小结
在学习中学生对重难点的把握还不够准确,因此最后用多媒体展示课堂笔记,让学生参照课堂笔记,回答课前导入时所提出的问题,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
(五)在小结完后通过反馈练习达到反馈,巩固的作用。
四,亮点
本节课目的性强,层次感强,实践性强,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用合作交流学习经验的形式让学生们学得自在,真正的成为了课堂的主人。
篇5:八年级地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上午好!
我今天要说的内容是八年级地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我将从以下几点说起。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在编排上本节是八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在第一节时,学生已经学习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材的第二和第三节是在第一节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四大地区的区域特征,本章内容是后面各章内容学习中不可缺少的基础知识.又南北方地区平时大家了解较多,所以将南北方地区放在西北和青藏地区之前学习,有利于在掌握本课基础知识的同时,学习认识地理区域的方法.
在内容上本节所涉及的南北方地区同属我国的东部季风区,与西部地区有明显的差异,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对于区域内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特征并没有一一罗列,而是用比较的方法,对南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2、教学目标
根据地理课标准的要求我设置了本节课的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在地形,气候和河流流量等方面的明显差异.
(2)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受不同的自然环境影响,在人文方面存在的明显差异.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
(2)通过分析南北地区人文差异产生的原因,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发展认识人地关系的思维能力.
德育目标
通过图片,资料,视频等了解南北方地区的自然,人文特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主要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
难点: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差异性与自然因素的关系.
二,教法学法分析:
1,教法分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教师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论依据)。本节课精心设计了信息整合课件,创设出全新的氛围,尽可能地尊重学生,鼓励学生,相信学生,引导学生,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对要学的新知识有了期待感,化被动为主动,让学生们在快乐的氛围中主动探讨,合作交流,由旧到新,循序渐进,让学生学会自觅知识,自得方法,使他们乐学,也会学.
2,学法分析: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在课堂中,学生们主动参与到课堂中,人人动手动脑,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发挥每个同学的自主性,使得学习的过程很愉快,同时又渐进地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有张有弛,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学生将不再觉得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理解知识,消化知识的速度和程度也会大大提高,从而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
三,说教学程序
学生已学习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主要地形区的分布,行政区划以及温度和降水量图的判读,所以在本堂课我通过:导入→教授新课→巩固小结→反馈练习等环节来实现教学目标.
(一)导入新课
从《晏子使楚》的故事入手,说的是:齐国的晏子到楚国,楚王想戏弄他,故意将一个犯人从堂下押过.楚王问:此人犯了什么罪回答:一个齐国人犯了偷窃罪.楚王就对晏子说,你们齐国人是不是都很喜欢偷东西晏子回答:淮南有橘又大又甜,一移栽到淮北,就变成了枳,又酸又小,为什么呢因为土壤不同.从故事提出问题,我国南,北方的在自然环境是怎样的呢?它们之间有什么差别呢?为什么会影响水果的生长?南,北方不同的自然特点除了影响到水果的生长,对于生活在当地的人们又有什么影响呢?通过设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原因的热情,也以问题的形式带出了本节课的重点,也就是要学的内容.
(二)教授新课
第一部分,南北方地区的自然差异
1,学生读中国地形图,四地的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中国年降水量图,根据图下面所设的问题读图,讨论,寻找答案,从而了解南北方地区的地形特点,气温和降水量上的区别以及河流径流量的差异
2,提问:南北方地区在自然方面有什么区别,让学生讨论后回答,老师进行引导和归纳总结.
(过渡)用“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说明自然差异往往会造成人文方面上的差异,进而过渡到第二部分南北方地区的人文地理差异.
第二部分,南北方地区的人文地理差异
在人文地理差异这部分,与第一部分不同的是在学生通过图片,视频,文字资料等信息了解南北方地区在农耕制度,传统民居,饮食,传统交通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后引导学生从地形,温度,降水,河流等方面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发展认识人地关系的思维能力.
(三)巩固小结
在学习中学生对重难点的把握还不够准确,因此最后用多媒体展示课堂笔记,让学生参照课堂笔记,回答课前导入时所提出的问题,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
(四)在小结完后通过反馈练习达到反馈,巩固的作用.
四,亮点
本节课目的性强,层次感强,实践性强,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用合作交流学习经验的形式让学生们学得自在,真正的成为了课堂的主人.
篇6: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本学期总第44课时本单元第 12 课时授课日期 课题第二节 南方地区课型新授教 学 目 标 1、 知道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2、 知道湿润的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特点 3、 理解以水田为主耕作业的形成条件和主要农作物分布 4、 知道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四川盆地耕作业特点重 点 难 点湿润的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特点 以水田为主耕作业的形成条件和主要农作物分布 教 具电脑、投影仪、背投 教 法电化教学教 学 过 程步 骤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时 间一 二导入新课: 展示《中国地理区域图》,突出北方地区的范围,由此导出南方地区的范围,引导学生“越过秦岭—淮河一线,我们来到另一个地区——南方地区。” 讲授新课: 了解一个区域,首先要知道它的位置、范围、主要地形、河湖、气候、人口、民族等基本概况。 (一)基本概况 1、 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2、 南方地区的主要地形区 3、 南方地区的主要河流和湖泊 4、 南方地区人口和民族状况如何 这些概况对气候有何影响? 5、南方地区的北界在哪里?学生思考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学生读图《南方地区在全国的位置图》和《南方地区地形图》,分析问题。5 35步 骤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时间三6、秦岭—淮河一线大致与我国1月平均气温多少度的等温线相当?与我国多少毫米等降水量线一致? 7、南方地区最冷月平均气温在几度以上?降水量在多少毫米以上? 8、南方地区属什么气候?有什么特点? (二)鱼米之乡 回答下列问题: 1、 南方地区的主要农作物是什么?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2、 南方地区的耕作制度有什么特点?其原因是什么? 3、 南方地区盛产淡水鱼类的原因是什么? 4、 南方地区为什么有“鱼米之乡”的美称? 课堂总结 本节课,大家主要了解了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人口、民族、主要地形、河湖、气候等基本概况。学生完成课本“做一做”第1题。 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和《南方地区农业与农作物分布图》 学生自已总结。5板书设计: 第二节 南方地区 土 位置、范围和面积 一、基本概况 人口和民族 主要地形区、河湖、气候 二、鱼米之乡 教后记: 这节课把南方地区的地理知识,根据教学目的精心设计成问题,指导学生按照题目来阅读课文、插图和其他展示材料,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利于提高学生的地理素质水平。
篇7: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第二节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第二课时)[导入新课]复习提问:南、北方的自然差异有哪些?(回答:略)今天我们在此基础上,了解两区域在人文方面的差异。[讲授新课]放录像片段:分别介绍北方、南方地区的耕地类型、主要农作物及熟制、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及交通工具、民居的特点等。根据片中讲述,完成活动!(大屏幕显示)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农耕制度
土地利用类型
旱地为主
水田为主
主要农作物
小麦、大豆等
水稻、油菜等
作物熟制
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一年二熟至三熟
传统运输方式
陆路运输为主,多用汽车、马车
水运
传统民居
坡度较小、墙体较厚
屋顶坡度大,墙体高
其他不同
在完成“其他不同”这一项内容时,分成几个小组,最后由组长发表组里的集体观点,学生们会从:饮食、服饰、音乐等方面说出两区域的差异,教师要总结、点评。大家想一想,造成这些人文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呢?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思考,然后提问。提问时第一个同学回答完后,其他的同学则主要让其说出与前面同学的不同之处,最后教师总结,大屏幕显示:
南方、北方差异类型
差异特征
主要原因
农耕制度
土地利用类型北方:旱地为主南方:水田为主
地形、气候
主要农作物北方:小麦、大豆等南方:水稻、油菜等
气候
作物熟制北方: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南方:一年二熟或一年三熟
气候
传统运输方式北方:陆路运输为主南方:水运
地形、气候
传统民居北方:坡度较小,墙体较厚南方:屋顶坡度大,墙体高
气候
其他不同
在“其他不同”这一栏中,主要针对前面提出的几项,分析其形成原因,关于这些原因,首先由同学回答,之后教师要做好点评,“去伪存真”。活动:(课本第10页活动第2题)橘树是喜温作物,移栽到淮河以北,因地理环境发生了变化,热量不足,所以树木本身及果实发生了变化。活动:(课本第10页活动第3题)北方地区冬季寒冷,所以寒假较长。南方地区夏季更热,所以暑假较长。[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了解到人类活动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由于南、北地区自然环境的差异,两地人文方面的差异也较大,这些反映了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知识要点与检测[反馈练习]1.填空(1)北方地区的土地利用类型以 为主。(2)南方地区的土地利用类型以 为主。(3)北方地区的主要农作物是 、 等。(4)南方地区的主要农作物是 、 等。2.判断(1)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作物熟制的差异主要是由两地的热量差异引起的。(2)北方传统民居的墙体较厚,主要是因为此地冬季寒冷。(3)南方传统民居墙体高,而屋顶坡度与北方地区传统民居相同。(4)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在南、北方地区基本没有差异,说明自然环境对现代建筑没有影响。参考答案:1.(1)旱地 (2)水田 (3)小麦 大豆 (4)水稻 油菜2.(1)√ (2)√ (3)× (4)×※板书设计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主要原因
农耕制度
土地利用类型
旱地为主
水田为主
地形、气候
主要农作物
小麦、大豆等
水稻、油菜等
气候
作物熟制
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一年二至三熟
气候
传统运输方式陆路运输为主,多用汽车、马车
水运
地形、气候
传统民居
坡度较小、墙体较厚
屋顶坡度较大,墙体高
气候※活动与探究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当中,你又发现了什么有关南、北方地区的人文差异,注意收集整理,并试着解释其成因。
篇8:八年级地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本学期总第43课时本单元第 11 课时授课日期 课题第二节 北方地区课型新授教 学 目 标 1、 学生了解我国广大领土因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经济发展等情况的不同,形成各具特色的若干地理区域。 2、 使学生了解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面积、人口、民族等基本情况 3、 使学生记住北方地区的主要地理事物的特点与分布 4、 使学生理解北方地区旱作农业的形成条件和本区农业生产的地域分异重 点 难 点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面积、人口、民族等基本情况 北方地区旱作农业的形成条件和本区农业生产的地域分异 教 具电脑,背投,投影仪 教 法提纲教学教 学 过 程步 骤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时 间一 二导入新课: 由于各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与人文地理的特点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若干地理区域。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学习有关中国区域地理的知识。 讲授新课 (一)基本概况 1、 位置、范围和面积 2、 人口和民族 (二)黄土地和黑土地 展示彩图:黑土地上的农业生产和华北平原上的农业生产 1、 旱作农业的形成条件 2、 三大地形单元的农业生产学生读图11、1,回答我国可分为哪几个区域?位置如何? 学生指图说出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山脉、河流。步 骤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时间三主要农业地形单元发展耕作业的有利条件主要农产品5黑土地东北平原地势坦荡,土壤肥沃小麦、玉米、大豆、高梁、甜菜黄土地华北平原土层深厚、疏松,土壤排水性好,夏季雨量充沛、秋季光照充足小麦、棉花、花生黄土高原开发历史悠久谷子(三)本区发展农业的主要限制因素——水 总结 利用板书总结本节所学内容,指出重点并加以强调。板书设计: 第一节 北方地区 一、基本概况 1、位置、范围和面积 2、人口和民族 二、黑土地和黄土地 1、 旱作农业的形成条件 2、 三大地形单元的农业生产教后记: 本节教学目的比较明确、具体,切合实际,教学策略的选择也比较恰当,教学方法颇具创新性,注重学法指导,有利于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以及教学内容的呈现和教学目的的实现。
篇9:高中地理教案: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比较
高中地理教案: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比较
教学要求
1.明确秦岭―淮河一线是划分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界线。
2.通过阅读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比较图,明确区域主要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
3.通过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和人文特点的比较,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差异,以及受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的差异。
4.训练学生学会用比较法和归纳法学习区域地理。
结构分析
教材的第二节和第三节是在第一节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四大地区的区域特征。本节运用比较的方法,分析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区域特征,内容涉及“总论”中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中国地形的分布和特点、中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中国主要的河流以及中国的农业生产等知识。
1.本节教学内容所涉及的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同属我国的东部季风区,与西部地区有明显的差异,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对于区域内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特征并没有一一罗列,而是用比较的方法,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2.本节教材对应《地理课程标准》中以下要求: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运用地图指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说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建议
【课时安排】
建议本节安排2课时。
【引入新课】
1.中国区域地理知识是在中国总论的基础上讲述的,因此,所涉及的内容中很多都是学生已经学过的。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抓住这一点,尽量采用简明生动的启发方式,帮助学生形成对区域知识的构建。
2.可以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入手,直观地感到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差异。我国地域辽阔,区域差异明显,在教学中要突出区域特色。
【北方与南方的自然差异】
1.展示不同区域的图片资料,让学生直观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差异。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播放录像资料。提出问题:从图片或录像资料中看到南方和北方有哪些差异?如何用科学的地理方法表述它们?为什么会有差异?
2.这部分教材中的图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景观图,包括图5.9中的“北方温带落叶阔叶林”和“南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图5.10的“东北林海雪原”、图5.11的“海南岛热带风光”。另一类是地理图表,包括分层设色的中国地形图,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四城市的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长江和黄河的流量过程线图,这部分教学活动应注重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
3.指导学生分别阅读哈尔滨和北京的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引导学生得出“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的气候特征。再将这样的特点与武汉和广州的气候进行对比,认识到南方比北方冬季气温高,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而且年降水量多。同时为分析河流流量的特点和植被的特点打下基础。填活动1表格。
4.由降水的特点引导到河流流量分析。首先让学生明白我国东部季风区的河流来源主要是靠天然降水补给,由于南方地区的降水量比北方地区多,所以造成了长江流量比黄河流量大。进一步帮助学生发现,河流流量的变化与降水的变化之间的关系:总的来说,河流的流量随着降水的变化而变化,降水量增加,河流的流量增大,反之减少。引申到我国南方地区夏季会出现洪涝灾害,明确灾害的形成原因,树立防灾减灾意识。完成活动2的有关部分。
篇10:八年级地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知识点
八年级地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知识点
1、我国的北方大地常被称为“黄土地”,主要有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两大地形区,东北平原主要为黑土地。
2、北方地区的交通主要以铁路为主。
3、东北平原土壤肥沃,是我国春小麦、玉米、大豆、高梁、甜菜的主要产区 。
4、北方地区为湿润、半湿润的温带季风气候。
5、北方地区煤、石油、铁资源丰富。山西是全国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
6、大庆、胜利、辽河、中原和华北等油田,是全国主要的石油工业中心。
7、北方地区的交通运输,陆上以铁路、公路为主。
8、被誉为“神州第一线”的是大秦线;被称为“北大仓”的是东北平原。
9、北方居民的主食是面食,以小米为主食的地区是黄土高原。
10、北方地区苹果产量最大的地区是山东半岛、辽东半岛。
11、我国冬小麦、棉花、花生的主要产区是华北平原。
12、环渤海工业带的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全国的1/4。
13、南方地区面积约占全国25%;人口约占全国的55%,少数民族有30多个,人口500多万。
14、南方地区降水丰富,年平均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属于 湿润的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
15、南方地区农作物可一年两熟至三熟。水稻是本区主要的粮食作物。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四川盆地是我国重要的粮棉产区。
16、南方地区出产多种亚热带和热带水果,其中产量最大,分布最广的是柑桔。
17、南方地区是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南方水乡,船舶是农村的重要运输工具。
18、被称为“紫色盆地”的是四川盆地。
19、南方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
20、南方地区有“三大火炉”之称的城市是重庆、武汉、南京。
21、号称“华南大动脉”的水系是珠江水系,素有“水乡”之称的地区是长江中下游平原。
课后习题
1.全部位于南方地区的省级行政单位是( )
A.江苏 B.内蒙古
C.山东 D.河北
2.关于南方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全区都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上
B.全区降水量都很大,故有“水乡泽国”之称
C.全区光热充足,都能生产天然橡胶、甘蔗等
D.长江以南广大丘陵地区分布着酸性红壤
3.关于南方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冬季严寒,夏季凉爽
B.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下
C.多水田,以种植水稻、油菜为主
D.耕作制度为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4.有关北方地区农村生活景观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民居的屋顶坡度较大
B.民居的墙壁体较厚
C.农作物两年一熟
D.以种植水稻、油菜为主
5.下列平原中,耕地类型为旱地的是( )
A.台湾西部平原 B.渭河平原
C.洞庭湖平原 D.鄱阳湖平原
答案:
1.A 2.D 3.C 4.B 5.B
篇11:八年级地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测试题
八年级地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测试题
选择题(下列各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1.以下几组对我国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存在的自然差异的描述,正确的一组是
[]
A.北方地区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南方地区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
B.北方地区、南方地区冬季河流都不结冰,河流终年可以行船
C.在植被方面,北方地区主要有温带落叶阔叶林,南方地区则主要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
D.北方地区地形多以高原草地为主,南方地区则以平原水乡为主
2.北方地区种植的粮食作物主要是
[]
A.小麦B.水稻C.高粱D.玉米
3.下列几组地形属于南方地区的是
[]
A.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太行山、山东丘陵
B.武夷山、南岭、珠江三角洲、洞庭湖平原
C.华北平原、东北平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
D.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黄淮海平原、东南丘陵
4.位于南方地区南部的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耕作制度是
[]
A.一年三熟B.一年二熟C.二年三熟D.一年一熟
5.下列几幅景观图是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文化景观,它们属于北方地区的是
[]
A.农村房屋外观、室内的火炕、窑洞、马车
B.农村房屋外观、室内的火炕、窑洞、马车、水乡地区的养鱼池、水乡的船和桥
C.室内的火炕、窑洞、马车、水乡地区的.养鱼池
D.窑洞、马车、水乡地区的养鱼池、水乡的船和桥
6.下列分别是北方与南方居民主食的是
[]
A.大米、谷子B.高粱、玉米
C.面食、谷子D.面食、大米
提高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1.根据以往所学的有关我国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知识,判断我国北方最缺水的农耕区是
[]
A.东北平原B.华北平原C.黄土高原D.山东丘陵
2.北方著名的温带水果是
[]
A.苹果B.香蕉C.椰子D.柑橘
3.关于南方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冬季严寒,夏季凉爽B.年降水量在1600毫米以上
C.山青水碧,鱼米之乡D.风吹草低见牛羊
4.下列民居属于北方地区的是
[]
A.四合院B.土楼C.高脚屋D.茅草棚
5.南方地区的民居屋顶坡度较北方地区大,原因是
[]
A.主要是突出民居的居住功能,外表显得气派豪华
B.这是由于南方地区降水多,屋顶坡度有利于排水
C.主要是南方地区的传统文化决定的
D.这是由于南方地区的河流密集,河网密布决定的
6.北方地区的民居墙体较南方地区厚,朝北的窗户较小的原因是
[]
A.北方地区冬季寒冷,大风天气多,墙体厚,朝北的窗户较小是为了保温、防风
B.主要是北方地区传统文化决定的
C.北方地区较南方地区降水少,但大风天气多,墙体厚,朝北的窗户起到防风作用
D.北方地区多产黄土,黄土砌墙,必须加厚才能砌起来
(二)填表题
根据以往所学的知识,填写下表中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有代表性的地理事项:
(三)填图题
1.在下面空白图中填注下列地理事项: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黄河、长江、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四川盆地
2.位于北方地区的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它们是________平原的一部分;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内的商品粮基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华北平原地区与太湖平原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请你说说两地传统交通不同的原因。
答案:
达标
选择题
1.C2.C3.B4.A5.C6.D
提高
(一)选择题
1.B2.A3.C4.A5.B6.A
(二)填表题
(三)填表题
1.略2.东北太湖平原、江汉平原、鄱阳湖平原、洞庭湖平原3.华北平原地区由于气候较干燥,降水较少,河流密度小;且地势平坦,陆路交通发达,传统上多使用马车。太湖平原地区气候湿润,降水丰富,地势平坦,河汊纵横,水运发达,传统上多以舟船作为交通工具。
篇12:八年级地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面积、人口等基本概况;
2.了解南方的自然环境;
3.了解南方的资源和经济。
二、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
南方的自然环境。
(二)难点
导致南北方诸多差异的'原因。
三、教学流程设计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提出学习目标】
了解南方地区的基本概况、自然环境和资源、经济。
【自学指导】
阅读P9~12“南方地区”,回答下列问题:(5分钟)
1.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2.主要的地形区?
3.两大岛屿一个半岛?
4.主要的农业区?
5.主要的物产?
6.主要的矿产资源?
7.热带的范围和热带作物?
【检查自学效果】
学生依次回答以上问题。
教师补充释疑。
【看图识图】阅读P9“南方地区”图找出主要地理事物。
总结: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
【师生互动解决疑难】
出示若干南北方景观图,让学生直观感受南北差异。
出示“中国地形图”,学生看图说明南北地形差异。
出示南北方植被图,学生看图说明南北的植被类型,并说明气候差异。
出示南北民居图,学生看图说明南北的民居有哪些不同、原因。
活动:快速抢答。
【当堂训练】完成课本P8、12活动题
【当堂训练】
1、导致北方和南方存在诸多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
A 地形 B 风俗 C 经济 D 气候
2、窑洞是哪个地区的特色建筑( )
A东北平原 B华北平原 C黄土高原 D四川盆地
3、下列地形区中,位于北方地区的是( )
A青藏高原 B黄土高原 C柴达木盆地 D四川盆地
4、我国五个经济特区不包括( )
A厦门 B珠海 C海南 D宁波
5、下列省区中盛产热带经济作物的是( )
A云南省 B浙江省 C福建省 D安徽省
6、下列语句中,描写南方地区景观的是( )
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B山青水秀,鱼米之乡
C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 D远看是山,近看成川
【当堂作业】必做:《全优》P9-10选择题。 选做:P11第13
四、板书设计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差异说课稿】相关文章: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