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说课稿>七年级上册《人口与人种》说课稿

七年级上册《人口与人种》说课稿

2023-08-02 08:56:39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放着我来”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七年级上册《人口与人种》说课稿,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七年级上册《人口与人种》说课稿,供大家参考。

七年级上册《人口与人种》说课稿

篇1:人口与人种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地理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是对世界人文地理学习的开始,本课主要包括人种和人口两方面的基本知识,重在从“人”的角度认识世界“居民”特点,同时也是学习本章各部分知识的基础,在教材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根据本节课教学容量和八年级学生认知水平,我将分两个课时讲解,本次主要说第二课时,包括“三大人种”和“人口的分布”两部分。

依据本节课知识构成,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1、了解世界三大人种并能在“世界主要人种分布”图上说出各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  2、了解世界人口分布不均的概念并能在“世界人口分布”图上说出世界人口分布密集地区和稀少地区;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树立人种没有优劣之分的正确世界观。

依据八年级学生身心发展水平,我确定了以下重点、难点: 难点:世界三大人种及其分布;世界人口分布; 难点:世界人口分布存在密度差异的原因。

二、说教法

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教授为辅,学习活动在前,教师点拨在后”的原则,我将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探究式教学和计算机辅助教学三种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的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自主合作学习精神。

三、说学法

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七年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不高,我将着重培养学生学习探究的能力,掌握比较、分析、综合等科学的探究方法;培养学生归纳的能力,使学生能用准确简练的语言表达某一问题的含义。

四、说教学过程

篇2:人口与人种说课稿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理解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和分布及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

能力目标:

(1)运用地图、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分布状况,以及世界人种的分布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进行地理思维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世界三大人种特点的了解,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种族平等思想。

[教学重点]

(1)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及分布地区。

(2)人口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

世界人口的分布及原因

[教学方法]

讲授式、启发式、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等。

[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平台、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出示一张有关外国小朋友和中国小朋友的图片,并配有刘欢的《我和你》,引入新课。

让同学们看75页三大人种相关知识,完成表格。(引导、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过渡)人类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为了适应不同的自然环境,逐渐形成了不同的体质特征,其中区别最明显的是肤色,按照肤色差异,世界人口可分为三大种族。

一、三大人种

(学生活动1):(出示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图片)提问:从体质的外部特征上看,他们除了肤色有差别外,还有什么不同?

(学生活动2):(展示 “世界人种分布图” ),你知道三大人种主要分布在哪儿吗?

[师生归纳总结]  世界上的所有人种都是平等的,没有优劣之分。一些有种族偏见的人,把某个人种说成是“高等”或“优等”的`,并对“低等种族”的人加以歧视和压迫,都是应该遭到反对并且谴责。

(学生活动3):每组推荐一名学生扮演不同人种进行表演。

[过  渡]  我们知道现在世界人口在不断增长,而且增长速度在不断地加快。但各国由于国情的不同,人口的增长速度不一,从而导致世界人口的分布极不均衡。

二、世界人口的分布

[承  接]  不同的国家或地区人口的疏密程度是不一样的,我们通常用人口密度这一指标来衡量。

引言:世界上人口的分布是不是均匀的?(有的地方人口稠密,有的地方人口稀疏。)

1、小组对抗赛:用语言描绘人口的疏密(人迹罕至、人烟稀少、接踵摩肩、人声鼎沸………….

[学生活动4]  接下来请同学们看“世界人口分布图”,找出世界人口分布稠密地区和稀疏地区?那么影响世界人口分布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引导、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师生总结归纳]

世界人口密集区:(1)亚洲东部沿海、东南部和南部——自然条件好,农业发展早。

(2)欧洲西部、北美洲东部——工业发展早,经济发达。

世界人口稀疏区:(1)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2)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

(3)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4)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地

世界人口分布不均主要是受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历史等的综合影响形成的,其中与经济条件的关系最为密切。自然条件优越、历史悠久、经济发达的地区,人口就密。自然条件恶劣的干、湿、冷、高的地区,不适合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人口就稀少。

[课堂小结]  世界三大人种的体质特征及主要分布地区;世界人口的主要分布地区。

篇3:七年级上册《人口与人种》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说出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并在地图上指出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地理图表的能力,学会从图表上获得地理信息的能力;教会学生如何读图,如何从图上获得有关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种族观和民族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世界三大人种及主要分布区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启发式讲授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猜猜看:他们是谁(媒体投影展示三幅图片:)

1.“神七”的三位航天员

2.安南与球王贝利

3.欧文和贝克汉姆

提问:这三幅图片反映了世界的三大人种,你能说出来吗?你是怎样区分出来的?

(同学们看图回答)

二、了解三大人种的体貌特征。

教师问:你见过白种人和黑种人吗?你能从肤色、眼色、发色等方面说出世界三大人种各自体质特征吗?

教师媒体展示三大人种的特点,

练习:说出图中人物属于哪一人种。(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适当说明美洲的印第安人、因纽特人都属黄种人;南亚的印度人则属于白种人)

学生抽签分组准备(可以短剧表演、化妆表演、动手画面具)表现出世界三大人种各自体质特征,说出三大人种的特点。

三、读图三大人种的分布特点

活动二:除亚洲以外,还有哪几个洲黄种人较多?你能读三大人种分布图说出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吗?(动画链接:世界人种的分布)

学生回答

小组讨论回答并填表:

( 1 )非洲北部、亚洲西部和印度北部主要分布着什么人种?

( 2 )除亚洲以外,还有哪几个洲黄种人较多?

( 3 )把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填入表中。

四、学会分析影响人种分布的因素

活动三:有人说:非洲是黑人的故乡,但是,黑种人不仅仅分布在非洲。结合下面的阅读材料《黑人被贩卖至美洲》采取小组讨论

用自己的语言解释黑人的分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五、通过辩论渗透正确的种族观和民族观

教师引导:

但是,也应该指出:人种的外部特征差别,同人种的心理素质差别没有因果关系;近代,一些白种人为了推行种族歧视政策,制造了白种人是“高等”人种,有色人种是“低等”人种的反动种族优劣学说。

特别强调:种族优劣论是违反历史事实的,例:属于黄种人的人创造了长达五千年的人类文明历史的古代文明;印第安人在美洲创造了辉煌的.古玛雅文化和印加文化;黑种人,中世纪时曾在尼日尔河流域创造了灿烂的贝宁文化,都比所谓的欧洲文明要早得多。

教师:

人种的外部特征同原居地的自然条件有关,这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而绝不是什么“神的意志”。

自由辩论:

一些人把某个人种说成是“高等”或“低等”的,并对“低等种族”的人加以歧视和压迫,你赞成吗?

自由辩论:人种有高等、低等之分么(要求有理有据)

篇4:七年级上册《人口与人种》教案

知识目标:

理解世界人口增长、分布的特点及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和分布。

能力目标:

运用地图、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分布状况,以及世界人种的分布

[教学重点]

(1)人口增长和分布特点。(2)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3)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及分布地区。

[教学难点]

(1)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密度的概念。(2)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3)人口问题及对策。

(4)三大人种的地区分布。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推理、比较、讨论法、谈话法、小品表演等主的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

课前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上网搜集有关人口问题的资料。

[教具准备]:投影仪、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第一节 人口与人种

讲授新课

[教师提问] 同学们,你们知道现在地球上有多少人吗?地球上的人口总数又是怎样变化的呢?

[活动1] 让学生结合课本65页活动1,并根据平时的了解展开讨论。并出示幻灯片(资料:地球上第50亿位和第60亿位居民)

[过 渡] 同学们都讲的很好,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探讨世界人口是怎样增长的?

一、世界人口增长

[活动2] 读图分析问题。投影展示“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图”从该曲线图的变化你知道了哪些信息?教师可以提示学生曲线图中,曲线的倾斜程度越大,说明人口增长的越快,然后引导学生分时段,边观察曲线的倾斜程度,边分析人口增长速度的特点。(通过读图,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

国家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尼日利亚高高高巴西英国德国

德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与其他3个国家有什么不同,这意味着什么?

[学 生] 学生讨论回答

[练一练2] 世界上不同的国家或地区,人口增长的速度是不同的。而从大洲来看,非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最大的,下面我们依据非洲人口统计数据,完成非洲人口增长柱状折线图?请两位同学到黑板上画。

[教师投影演示] 在学生绘制完柱状图后,教师再用投影图给学生演示绘制过程,使学生真正掌握。

[过 渡] 通过以上一系列活动,我们可以看到世界人口在不断增长,而且增长速度在不断地加快。但各国由于国情的不同,人口的增长速度不一,从而导致世界人口的分布极不均衡。

二、世界人口的分布

[活动4] 请同学们完成课本P67页活动题1,想想人口密度是怎样来计算的呢?

[师生小结] 人口密度一般是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数,它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分布状况。人口密度=该地区的人口总数/该地区的总面积

[活动5] 接下来请同学们看“世界人口分布图”,找出世界人口分布稠密地区和稀疏地区?那么影响世界人口分布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投影展示“世界人口分布图”)

篇5:人口与人种

教学课题:第四章居民与聚落      第一节  人口与人种                                               课时: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世界人口总数和增长、分布特点; 2、世界人口问题对社会、环境和经济的影响; 3、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和分布规律。 4、树立正确的种族平等思想。▲能力目标:1、通过了解城市人口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理解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原因及人口过多带来的问题; 2、通过了解世界人口问题,初步形成科学的人口观与人地观,树立人口、资源、环境要协调发展的观点。3、会绘制人口增长柱状图。教学重点: 1、理解人口增长、分布特点; 2、世界人口问题对社会、环境和经济的影响;教学难点城市化过程中的人口问题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世界政区图等教学过程:(含小结与作业布置,见教案内页)教学反思:

篇6:七年级地理上册《人口与人种》教学设计

七年级地理上册《人口与人种》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运用地图、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学会通过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资料,比较不同国家或地区人口增长的快慢;在世界人口分布图上,说出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了解人口密度的含义,学会通过面积和人口数计算一地的人口密度;举例说明人口问题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地理图表的能力,学会从图表上获得地理信息的能力;教会学生如何读图,如何从图上获得有关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形成科学的人口观和人地观

【教学重点】

1.世界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

2.世界人口的分布差异

【教学难点】

人口问题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

【教学方法】

启发式讲授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新课导入

导入:利用世界上第五十亿和第六十亿人诞生的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出问题:对世界人口问题你了解多少,还想了解哪些方面的内容

自由发言、提问

新课学习

板书:人口与人种

阶段一:通过读图、读书讨论世界人口增长特点。

提问人类历史已有几百万年,世界人口是怎样增长的呢? (动画链接:世界人口的增长)

(学生读图和书,教师巡回辅导。最后引导全班讨论得出结论)

(结论)

1. 世界人口一直在增长;

2. 18 世纪以前增长缓慢;以后增长加快,由于现代医疗卫生技术的进步, 1930 年以来速度更快;

读图及教材相关文字并思考下列问题:

活动一: 1 、计算人口每增加 10 亿用了多少年。(世界人口增长示意图)

2 、利用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图分析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

阶段二:自然增长率的概念和计算

提问:你熟悉的亲戚、朋友,近几年家庭人口变化了吗?怎样变化的?

人口数量变化跟什么有关?(出生和和死亡的人数)

请解释下面的一句话:“我国 1971 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2.34% , 1985 年下降为 1.12% ”提问:( 1 )按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大小给这些国家排队,看看哪个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最大?( 2 )德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与其他 3 个国家有什么不同,这意味着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理解情况进行纠偏、落实

读教材提供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示意图,用自己的话解释出生率、死亡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概念。

活动二:计算 4 国 年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

阶段三:了解世界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差异。

提问:世界上不同国家和地区人口增长的情况一样吗?

结论:

各洲人口增长速度不同,非洲最快,欧洲最慢;发展中国家快,发达国家慢;

活动三:完成非洲人口增长柱状折线图(非洲人口增长柱状折线图)

全体思考、讨论并回答:各大洲人口增长是否一样快,有什么不同?

阶段四:人口密度的概念和计算

教师:世界上的人口是如何分布的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了解人口密度的概念。人口密度表示人口的疏密程度。

理解人口密度的概念

活动四:通过练习计算两地人口密度。

承转: 前面我们学习了人口密度的概念,它反映一个地区人口的分布状况,接下来我们就利用学过的知识来分析一下世界人口分布的特征及成因。

阶段五:读图讨论世界人口分布特征

教师:“世界人口分布图”是分层设色的等值线图。和我们以前学的地形图、等温线图类似,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人口密度。

结论:世界人口分布的总特征“人口分布不均匀”

阅读“世界人口分布图”分析世界人口分布的总特征,读图说出世界人口分布的基本特征即“人口分布不均匀”。

阶段六:分析影响世界人口分布的因素

提出问题: 读世界人口分布图,找出人口稠密和稀疏的地区。(视频链接:世界主要人种)

结论:

“四密” 1.亚洲东部 2.亚洲南部 3.欧洲 4.北美洲东部

“四疏” 1.沙漠地区 2.高原山地 3.高纬度地区 4.雨林地区

分组活动:

读世界人口分布图,找出人口稠密和稀疏的地区 ,并准确描述其位置。

提出问题:结合地形图和气候图分析以上各地区人口稠密或稀疏的主要自然原因(动画链接:世界人口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结论: 1.人口稠密区都分布在中低纬度(气温适宜),沿海(降水丰富)平原区(地形平坦),都是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

2.人口稀疏地区都是自然条件恶劣的地区。

分组活动:

对照世界地形图和世界气候图分析影响各地区人口密度的主要自然因素

每一组分析一个地区的影响因素

利用景观图和资料让学生了解影响人口分布的社会经济因素。

结论:人口分布除了受自然因素(地形、气候等)影响外,还要受到经济发展水平开发历史长短等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

看图片、资料分析总结

阶段七:分析讨论人口快速增长带来的问题及对策。

出示:世界人口增长图

算一算:在一节课的时间内,要增加多少人?( 6885 人)相当于我校总人数的多少倍?

一分钟钟内,要增加多少人?指导学生活动,让学生体会在一分钟内我们能做的事情及世界上新增加的人口数。

1. 完成活动( 1 )

2. 全班每三人组成一小组(三人之一:负责计时三人之二:负责计算三人之三:完成一项自己认为在一分钟之内能完成的事情。例如:做一道算术题、把自己的书包重新整理一遍)

提问:请你说说人与环境的关系。人口增长过快,会带来哪些问题

活动:脑力激荡

以小组为单位,看哪一个组写出的最多(发每组大白纸、彩笔、胶条)。

阅读材料:

不同的人口政策

提问:怎样的人口才是适宜的?

总结: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学生分组讨论

[ 作业 ] : 1 .以小组为单位,总结一份课堂笔记

2 .地理填充图作业

【板书设计】

篇7:七年级地理人口与人种教学设计

七年级人口与人种教学设计

七年级人口与人种教学反思

1、本节课的导入太过于平淡,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本节课在整个授课过程中特殊是讲到人种的分布时没有使用到教学挂图,只是要同学们看书上已有的图形。不是很客观。

3、本节课只注重课本内容的学习,甚少拓展到课外的知识。在讲到三大人种的特征时,没有让从我们身边知道的人去找,如:球王贝利、克林顿、大长今......,而要求同学通过观察课本上三大人种的照片去得到答案。

4、对于三大人种以外的混血人种在本节课没有提到,另外,给予学生的讨论时间过短,学生的思维没有得到充分的展开。

当然,用表格展示三大人种的特征,使学生能直观了解三大人种,这种方法应该是可行的,另外课后的巩固练习也是有必要的,最后,带着问题进课堂带着新问题走出课堂也是新课改所提倡的。

篇8: 《人口与人种》教学反思

《人口与人种》教学反思

本节主要介绍世界人口和人种的基本知识,包括世界人口的增长、世界人口的分布、人口问题和不同的人种四部分内容。安排两个课时。

关于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和活动安排,我们总结在研发过程和试验中的经验教训,总结如下,供参考。

1、课时内容教学的安排。

对于教学内容的安排,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不一定要按照教材顺序。开始我们考虑把“世界人口的增长”和“人口问题”安排在第一课时,“世界人口的分布”和“不同的人种”为第二课时。这样讲的顺序是第一课时讲了人口增长知道有的地区增长快有的增长慢,增长过快和增长过慢都会有问题,引出人口问题,过渡自然。可经过分析,如果这样安排,就把本节的两个教学难点放在同一课时讲了。学生容易混淆人口分布和人种的分布。教学效果会受到影响。而且根据我们自己学生的学习习惯和特点,觉得还是按教材顺序安排好。为此我觉得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顺序的先后。适合学生掌握知道的就是最好的.。

2、人口增长曲线图的教学

要直观表示世界人口变化的趋势,往往通过人口增长曲线图来表达。教材安排了人口增长曲线图。开始直接指导学生读图,学生掌握不够好。于是在教学中增加了指导学生读人口增长曲线图的投影,让学生知道曲线平缓,说明人口增长缓慢;曲线较陡,说明人口增长较快。学生学起来就轻松多了。在上课时往往教师觉得很容易的,学生学起来却不一定容易,我们要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来思考教学方法,不要想当然。

3、世界人口分布不均匀的原因

这部分知识点有点难度,如果讲得太多会影响上课进度,在设计时我们是打算通过几幅景观图一笔带过的。在上课时,为了让学生加深印象,知道人口分布稠密的几个地区。于是引用生活经验和实例来讲,问学生:沿海地区和内地相比,那里生活条件好些?温带和寒带、热带相比呢?经济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呢?学生很快就有结论,于是老师归纳说:世界人口分布稠密的地区就是沿海平原、中纬地带和经济发达工业发展早的地区。至于人口分布稀疏的地区,学生也很容易就能分析得出结论了。在地理教学中,联系学生生活经验,生活知识来教学,会化难为易。

4、人口问题和人种

关于这部分知识,难度不大,但是思想观念、情感价值观的教育重要,联系的政策性强。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我主要是通过学生小组交流讨论获得。同时通过一些资料、数据来说明,学生学起来感到有趣也有积极性。并且我设计了课外作业:让学生出收集材料出手抄报:人口政策面面观,不同人种的杰出人物,为我国的人口政策宣传画一幅画或写宣传标语。效果很好。学生收集到的素材多,增加了对不同国家人口增长特点不同所采取的人口政策也不同的理解,也了解了许多不同人种的名人。对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发展观和不同人种没有优劣、贵贱之分,是平等的等观念,渗透得自然,避免了说教形式,收效好。

5、不同人种的特点和分布的教学

这两个知识点,都是通过对比表格来完成的。开始设计时,我分两部分进行,让学生阅读教材看书完成。后来觉得这样形式单调,学生学起来不够激情。于是在上课时把这两部分知识合在一起,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来掌握。也就是把学生分成三组,每组代表一人种,让他们介绍自己的外貌特征和主要居住地。学生学起来积极性高,气氛也好。两部分知识经过这一活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很好。

6、课外拓展培养能力

这一节课的教学,我感觉教学过程中活动的设计恰当。同时课后让学生搜集资料完成手抄报和宣传画及宣传标语很实用。既能拓展学生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各种能力。也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我国人口政策。

总之,这节课是人文地理知识的教学,而且学生较熟悉,选择的素材也好,课件制作实用,在上课过程中又灵活处理了一些环节,效果好。不过如果课前布置学生收集资料,课堂上展示给学生看,效果会更好。

篇9:人口与人种教案4

人口与人种教案4

第一节《人口和人种》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人口增长、分布的特点。

(2)理解世界人口问题及其对社会、环境和经济的影响。

(3)了解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和分布规律。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及对资料的分析、归纳能力和计算能力。

(2)使学生初步了解城市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理解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原因以及人口过多所产生的问题。

(3)根据有关人口统计数据,学会绘制人口增长柱状折线图。

(4)通过读图,提高学生利用图像说明地理事物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

(1)通过了解世界人口问题,让学生初形步树立科学的人口观和人地观。

(2)使学生树立人口,资源,环境要协调发展的观点;初步认识城市人口增加带来的城市环境问题,增强环保意识。

(3)通过对世界三人种特点的了解,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种族平等思想。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世界人口分布图、世界人种的分布图、三大人种的面具以及书中相关内容的图片;水土流失和城市人口拥挤交通堵塞录像。

二、学生准备:世界地形图、世界气候分布图。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 (播放交通拥挤录像)

人们把地球亲切地称为“地球村”,而把自己称为“地球村的村民”。在20世纪下半叶地球村的居民急剧增长,以致于录象中喊出了“别挤了”。人口问题以成为举世瞩目的全球性问题 。我们的人口现状如何?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我们将做一些探讨。

[投影]“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图

[板书] 一、世界人口的增长

(二)教师质疑:

曲线的形态是怎样反映出人口的增长变化的?什么时期人口增长发生了很大变化?

学生看图,说出结论:

从“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图中可以直观的看出,曲线平缓,人口增长缓慢,曲线较陡,说明人口增长较快。所以在18世纪以前,人口增长得十分缓慢;18世纪以后,特别是20世纪以来,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才大大加快。

(三)指导活动

看书中图4.3“世界人口增长示意图”,完成活动1,即计算世界人口从1830年的10亿到1990年的60亿,人口每增10亿所需的时间,让学生将答案填人右表中,然看看这些数值的变化规律。

(四)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人口每增加10亿,所需的'时间逐渐趋(短),这表明在这段时间内,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逐步趋(快)。

(五)教师设问:为什么人口增长越来越快呢?(启发学生)1。中国有句古话“人生七十古来稀”。同学们认识的爷爷奶奶,年龄有超过七十岁的吗? 2。旧中国许多贫困家庭生育的七八个孩子中仅能成活一二个,而现在的状况怎样(指导讨论)

学生明确:

人口的增长与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是紧密相关的。据有关资料调查,现在每年出生的婴儿数大大多于死亡人数,使得人口总数不断提高,显然,人口增长的速度是由出生和死亡的人数来决定的。

指导学生活动:

看书中图4.2“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示意图”,从图中了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含义。

引导学生得出计算公式: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六)学生小结

人口增长速度的快慢,是由人口的出生率与死亡率所决定的,即由人口自然增长率来决定的。当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于0时,表示人口增加,数值越大,表示增加越多,也就是人口增长快;当人口自然增长率等于0时,表示人口即不增加,也不减少,也就是人口停止增长;当人口自然增长率小于0时,表示人口减少,绝对值越大,表示减少越多,也就是人口减少快。

(七)指导学生活动

组织学生进行活动2,计算右表中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

组织学生讨论

1.比较表中四个国家自然增长率的大小。

2.德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与其他3个国家有什么不同,这意味着什么?

(八)指导学生小结

四个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由大至小排列为:尼日利亚>巴西>英国>德国;

德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是负值,说明德国的人口死亡率高于出生率,人口出现负增长

即人口在减少,但是由于有外来移民的补充,实际人口并没有减少。

(九)指导学生进行活动3

依据非洲人统计数据,完成非洲人口增长柱状折线图。

指导学生小结

通过以上活动可以得出:世界人口在不断增长,而且增长速度不断加快,但各国增长的速度不同,即世界人口的分布是不均匀的。

[板书] 二、世界人口的分布

讲述:明确人口密度的概念‘人口密度一般是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公式为:人口密度=该地区的总人口数/该地区的总面积。它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的疏密程度。

(十)指导学生活动

看书中图4.6,填写下表

地区面积/平方千米人口数/人人口密度/人口每平方千米

A12500100万80

B10000160万160

(十一)小结

从表中可看出,A地人口密度较B地小,也就是人口分布较稀疏。所以世界各地的人口密度是不相同的。

(十二)组织活动

1、提问:看课本世界人口的分布图 世界上哪些大州人口最为稠密?

学生回答:亚洲东部南部、欧洲、北美东部 ( 占陆地面积40%集中人口70%)

2、看世界人口分布图对照世界地形图分析人口稠密的这些地区自然条件有什么特点?(学生讨论回答)

学生明确:纬度、距海远近、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还有历史或其他原因。

(十三)学生小结

1.世界人口稀疏区

(1)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如非洲的撒哈拉大沙漠;

(2)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如南美洲的亚马孙热带雨林区;

(3)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如亚洲和北美洲的北冰洋沿岸地区,南极洲更是无人口的地区;

(4)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如中国的青藏高原。

这些地区的自然条件不适合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所以人口稀少。

2.世界人口稠密区

(1)从自然条件看,这四个地区都分布在中低纬度地区,气候较为适宜;同时地势平坦,大都在平原地区(亚洲东部是中国的华北平原的长江中下游平原,亚洲南部是印度的恒河平

原,欧洲主要分布在中欧和西欧平原,北美洲东部主要是五大湖地区),所以,自然条件比较优越。

(2)另外,社会经济发展条件也影响人口的分布:亚洲的东部和南部都是人类发祥地之一,人类在这里聚居的历史悠久,农业发展较早;欧洲和北美洲东部都是工业发展较早的地区,经济发达。

(十四)课堂小结

略。

第二课时

(一)引入新课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当今世界人口众多,而且在逐年增长,大家知道每年具体增加多少吗?

(二)指导学生活动

看书P65活动1,世界每年增长8000万人口,那么,每天、每小时、每秒钟所增长的人口数多少?

请问人们生活生产所需要的物质和能源来自何处?生活生产中产生的废气物又排向何方?(学生思考讨论)

教师展示[人类活动与地球环境]之间的关系图

学生讨论明确:

“人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所以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他们作为生产者的确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大量贡献,但同时作为消费者,他们也会消费掉更多的能源、自然资源,造成更为严重的环境污染。

全世界如此众多的人口,他们为了生存和发展,除了要满足饮水、吃饭、穿衣、住房等基本生存需要之外,还有教育、医疗、就业等其他方面的需求,需要相应的能源、资源。人口过多,增长过快对环境经济和社会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现在我们就来看看几张图片感受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除了书上的图片,教师可再找相应的资料投影,加深学生印象)

[板书] (三)人口问题

教师提问:人口增长过快除了图片中的问题外,还带来什么问题?

启发学生思考。(固体废气物,噪音污染,世界粮食问题、环境污染、自然资源和能源的消耗以及文化、教育、体育等方面展开讨论。)

(四)指导学生小结

自然资源遭破坏--人口剧增,人们占用大量耕地修建房屋,毁林开荒,水土流失?? 资源消耗过大--人口增加,对能源需求量增大(如石油等),造成世界能源短缺?? 环境污染--人类作为消费者,产生了大量垃圾,人口越多,垃圾越多,环境污染越严重??

(五)反问质疑:

人口增长过快,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如此众多的问题,严重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我们的环境、资源不协调,那么是不是人口增长慢就好呢?在世界上也有一些国家,特别是欧洲的一些国家(如德国)人口不仅不增长,还出现了负增长,是不是就不存在人口问题呢?我们将如何解决呢?

学生讨论明确:

所以为了我们的环境更美,生活更好,我们应严格控制人口的增长,积极拥护国家的人口政策,(设计活动)假设今天是国家人口政策宣传日,你们是宣传人员,你能为今日的活动,设计一幅宣传画或一句宣传语吗?

(六)指导学生小结

人口既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但现在世界主要的总是是人口过多,人口增长过快。所以正确的人口观应是:人类必须控制自己,做到有计划的生育,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七)讲述

从人口发展的历史来看,早期,人们多居住在农业比较发达的地区,以后随着城镇的出现,一部分农村人口渐渐向城市迁移。目前世界的人口仍有从农村向城市迁移的趋向。(组织学生活动)指导看书图4.8“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原因示意”,组织学生以乡村人的身份向同学们表演,为何向城市迁移。

播放城市环境问题影像资料,结合课本四副插图,说明城市人口增长过快。过多给城市带来什么问题?(讨论)(组织学生活动)讨论“城市既然有这么些问题,我们还应住在城市吗?”

(八)指导学生小结

乡村人来到城市后,为城市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也活跃了城市的商业,为城市的建设与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但太多的人口涌人城市会造成城市人口拥挤不堪,环境卫生差等一系列社会环境问题,甚至社会治安也会受到很大影响。

(九)过渡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今在中国各城市不仅涌人乡村人,还有许多的外国朋友也能投资、观光等,你们见过外国人吗?他们的形体有什么特点?

[板书] 四、不同的人种

同学们所看到的这些外国人,以肤色的不同大致可以把他们分成三种: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邀请三个同学上来分别代表一个人种玩游戏。

(十一)指导学生小结

黄种人:皮肤呈淡黄色、头发墨直、面庞扁平、体毛中等。

黑种人:肤色黝墨、头发卷曲、嘴唇较厚、体毛很少。

白种人:肤色、眼色、发色都很浅,头发天生呈波状、鼻梁高、嘴唇薄、体毛多。 (十二)组织活动

请同学们列举出自己知道的三种人种中的杰出人物(如:科学家、文学家,体育明星,歌星等等)。

讨论明确:

世界上的所有人种都是平等的,没有优劣之分。一些有种族偏见的人,把某个人种说成是“高等”或“优等”的,并对“低等种族”的人加以歧视和压迫,都是应该遭到反对并且谴责的言行。

提出问题:

人种的区别只是身体外部特征的不同,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是什么呢?世界人种的分布又是如何的呢?

(十三) 指导学生小结

人种主要分布地区:

白种人欧洲、亚洲西部和南部、非洲北部、北荚中部、南美洲东部沿海及大洋洲 黄种人亚洲东部和东南部、北美洲北部、南美洲北部和西部

黑种人非洲南部和中部

(十四)提出问题

“有人说:非洲是黑人的故乡,但是黑种人不仅仅分布在非洲(看图4.11)大家思考一下为什么?”

(十五)指导学生小结

非洲是黑人的故乡,那些分布于非洲之外的黑人,主要是在16世纪中期开始,欧洲殖民者把他们从自己的土地掳掠到美洲、大洋洲上去,并沦为奴隶,经过黑人几十代人的努力,现在奴役制度已被废除,他们为美洲、大洋洲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

(十六)课堂小结,完成本节教学。

篇10: 人口与人种教学反思

人口与人种教学反思

首先,在引入新课环节,我进行了认真的思考:怎样创设情境,一下子吊起学生的胃口,启发起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上课开始,我在班内做了一个小游戏,首先请同学们看看我一个人在讲台上时,可以行动自如,接着我邀请班内前三排的同学迅速上台,再观察我是否还能自由行走?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不能了。我进一步问道:这是为什么?答案显而易见,我也就自然而然地引出了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我还在电脑屏幕上出示了一张拥挤不堪的人群的背景图片,打出本节课的课题,再一次让学生感到人口数量过多、人口增长过快地问题。

在学习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问题的原因时,我要求学生根据课本上提供的图片上台表演,可以不拘泥于课本上提供的四条内容:“家里人多低少,生活困难,我要去城里打工;城里有好学校,我将来要去城里读书;城里的生活条件好,我要搬到城里去;城里有更多更好的发展机会,我要去城里工作”等,可以根据个人的理解去进行扩展、补充。

有的孩子设计了一个情景,一家四口人有的扮演父母,有的扮演孩子,各自从自己的角色和角度去展示要到城里去的原因。有的孩子还说:城里公交车多,交通四通八达,出门方便;城里医院多,医疗条件好,农村看不了的疑难杂症大多要转到城里去;城里有展览馆、博物馆、大书店,课外学习很方便……孩子们集思广益,为课堂教学提供了很多优秀的教学资源。

在学习“世界的人种”时,我课前布置孩子们预习时,顺便说道,大家先预习三大人种的体质特征,然后分好小组选择其中一个人种,进行表演和展示,看看哪个小组最有创意。

第二天同学展示时,简直令大家惊叹不已!瞧,扮演阿拉伯人的`王伟名同学还准备好了一块大白布,装扮成阿拉伯人的白头巾,那个表演白种人的仄明豪同学,为了表现白种人的发色浅,特意用彩纸剪制出了白种人的头发,粘到了一个黑色帽子上;那个扮演日本人的同学,还在一块白布上画出了一轮红彤彤的太阳,用以表示日本的国旗。

孩子们不仅说出了人种的特征,他们还能将下一节要学习的“世界的语言和宗教”的知识联系在一起综合地展示,他们还到处搜索资料,由袁英杰同学执笔写出了比较详细的剧本,汇报的内容详细具体,真的出乎意料。尤其是上台表演的孩子,有些孩子平时学习比较差,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但是当老师提出要求后,他们都能精心准备,作好展示。孩子们具有极强的表演能力,有些孩子课堂上不善于表现,但却具有非凡的创意。

另外,在课前我首先播放了谢霆锋唱的《黄种人》,同时在屏幕上打出了歌词,由于许多同学都听过这首歌,所以有的同学也跟着哼唱起来,他们也被这首歌慷慨激昂的曲调所感染,所以一上课他们就进入了良好的状态。

当然,孩子们的展示还不太成熟,有些内容也不够熟练,但毕竟孩子们自己动手参与了,我感到很欣慰,以后我还会设计更多更有创意的课堂活动,让孩子们主动参与。

我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话一点也不假,只要给孩子更多参与课堂活动与展示自我的机会,只要孩子对所学知识感兴趣了,我们也就不用愁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调动不起来了。

【七年级上册《人口与人种》说课稿】相关文章:

1.人口人种 教学反思

2.七年级上册说课稿数学

3.七年级英语上册说课稿

4.七年级上册 《合并同类项》说课稿

5.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课说课稿

6.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说课稿

7.《咏雪》说课稿(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8.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家的意味》说课稿

9.七年级数学上册《合并同类项》说课稿

10.七年级上册语文《春》优秀说课稿

下载word文档
《七年级上册《人口与人种》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