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七年级上册 全集

七年级上册 全集

2022-11-18 08:40:26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旺仔QQ糖”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七年级上册 全集,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七年级上册 全集,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大家分享。

七年级上册 全集

篇1:七年级上册 全集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 师生互动,(学生为主体)共同体验

教学目的:

教学目标:

写作目标:

1. 想象要合情合理,富有创新

2. 发挥想象,把写的生动而丰富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一段舒缓的音乐

学生:复习本单元所学课文,或课外阅读的想象,重点掌握文中的奇思妙想

教学过程:

1. 导入:

同学们,我们刚刚学过第六单元的四篇课文,这些都充满了作者的奇妙的想象。其实,不仅是课文中学过的这些,我们以前读过的一些文学作品,比如《西游记》也充满了大胆的想象。请同学们回忆这些作品,选择一篇,可以是学过的,也可以是课外阅读过的,说说它们奇在哪里,妙在哪里?

2. 导写:

1)学生自由发言,品析想象的精妙之处。

2)学习知识短文《想象》。

以四人学习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结合所读作品及平时的生活实际,想一想,什么是想象?想象是怎样产生的?

——运用自己感知的材料创造出新的形象的心理过程就是想象。

——想象的产生:夸张、综合、拟人化等等方法。

3. 引导

教师播放准备好的音乐,要求学生闭上眼睛,用心地倾听,并把听到的音乐想象成一幅画面。

写作

一、教学目标

1、写作文是对生活的描述,生活是真实的作文才是真实的,才能写出真感情。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感受生活的习惯,对生活中的一切细心观察,慢慢口味,积累丰富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感情真切,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三、教学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1、准备片断

(1) “第二年的春天终于来了……”

(2) 《西湖诗情》

2、录音机

学生自读一些短文(教师推荐《一件小事》、《背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第二单元我们学习过一篇古文《儿时记趣》我们都觉得这篇写得很真实,虽然我们没有“留蚊于素帐”但与之相似的童趣我们也曾有过,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在年幼时做过哪些有趣的事呢?

二、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对说真话的同学给予肯定。

三、引入写作知识讲解,写就是要说真话,抒真情(板书)。

四、学生自读写作知识,概括成两点:

综合实践活动1

[设计思路]

1。 本次综合实践活动,旨在使学生在阅读感受本单元文学作品的基础上,进一步从整体上了解文学、认识文学,从而喜欢文学,并逐渐学会阅读、欣赏文学。

2。 本次活动过程,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通过查找、阅读、交流、编写、合作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主动探究习惯和互助合作精神。

[活动主题]

主题: 我爱文学

相关话题:①向你介绍我最喜爱的'文学作品 ② XX作品给我带来的

[活动形式]

小组、班级交流、评价

[活动过程]

1。 材料准备

利用课余时间到图书馆、阅览室,选择文学书刊,广泛阅读,筛选确定具体篇目。或者从过去自己曾经阅读并喜爱的文学作品中挑选最精彩的一篇。作品确定后,再根据作品和阅读的感受从规定的两个话题中择取你感受最深最有话说的一个话题;再反复阅读、揣摩该作品。最后写出发言提纲,或者较为详细的讲话稿。

2。 小组交流、评价

每人在各自的小组内发言交流。交流前师生商定评价标准,如发言是否符合本次活动主题,内容与原作品是否和谐一致,语言是否通顺流畅,表达是否流利清晰。交流发言完毕,每组推出2—3名代表到班级交流。班级交流前,被推选出的代表要对发言稿进行认真的修改,组内同学要积极帮助出谋划策。

3。 班级交流、评价

①在老师指导下,成立一个语文主题活动小组。安排活动主持人,规定交流次序,确定活动评委。

②各小组代表交流。

综合实践活动(第五单元)

模拟科技新闻发布会

读了本单元的课文后,你一定会更加关注科学、热爱科学、追求科学。如今正是信息时代、科技时代。信息、科技的核心是创新。为了展示同学们学习、关注科学的收获,举办一次模拟科技新闻发布会,介绍国内外最新科技成果或自己的小实验、小发明、小创造。

一、会前准备

1.从各种科技类书刊中查阅,或到相关的科研网站上搜索最新的科技成果。

2.有小发明或者有某种小制作的同学,可将有关的成果或设想用恰当的语言写成书面介绍。

3.了解简单的新闻知识,参阅报刊上的一句话新闻、标题新闻。

4.利用班级黑板报书写会标,分工模拟会议主持人、专家、发布人、记者或其他听众。

二、活动过程

1.小组筛选

在各自分头后,各小组先作交流,而后推选出两人到发布会展示。要求发布人写好新闻稿。

2.发布新闻

各发布人介绍科技信息,或发明人讲解、演示自己的成果。其间记者、听众可提问,发布人简要作答。

3.“专家”评价

请与会“专家”就本次科技新闻发布会的内容、价值、意义作出评价,或就其中某些成果的开发利用前景作出预测。

辅助活动

1.利用广播、电视、黑板报等在校内搞一个科普宣传周。

有感而发

教学目标:围绕自己日常生活说出自己真正想说的心里话

重点难点:1、说自己想说的话

2、语句通顺,层次分明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1、导入

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说起自己身边熟悉的人和事来,往往滔滔不绝,口若悬河,闭上眼睛,不假思索即会脱口而出,如数家珍。相反地,对于陌生的人和事,说起来往往冥思苦想、搜肠刮肚,勉强为之,磕磕绊绊,往往言不由衷,辞不达意,甚至“咬断笔头,开不了头”“刚开了头,言语不周”,这样的必然内容空洞苍白,语言干瘪枯燥,读之味同嚼蜡。

怎么办?作文的实质就是现实生活的再现,只有“为心声”,才能字字真情,句句实意。对于现实生活中耳闻目睹的事情,切身独到的感受,想说点什么就说点什么,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我手写我口”,就好象老朋友在谈心,敞开心扉,坦诚亲切…… 这,就是第一次“见面文” 的要求。

2、目标

说自己想说的话

明确:(1)说心里话,恰当选材

(2)文通字顺,层次分明

二、习作启发

1、巴金对繁星进行了无数次的观察,获得繁星是母亲和朋友的亲切感受,从而产生了写作《繁星》的激情。

2、赵丽宏阅读了大量的文学作品,进行了大量的文学创作,对文学有了深刻而真切的体会,才写出了《为你打开一扇门》。

篇2: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一)通过复习一位数乘整百整十数不进位的口算,学生理解并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进位乘法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

(二)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摆一摆,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掌握口算的方法,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一位数乘的口算过程.

难点:理解并掌握满十向前一位进“1”的算理.

教学过程 设计

(一)复习准备

投影出示口算题:

教师提问:14×2请你说一说口算过程.(学生回答10×2=20,4×2=8,20+8=28)

教师追问:那么你能不能说一说140×2又是怎样口算的呢?(同座位的两个小朋友互相说一说)然后请同学回答(把140看成14个十,先用10个十乘以2是20个十也就是200,4个十乘以2是8个十也就是80,200加上80等于280)

教师揭示课题:(板书:一位数乘两位数、乘整百整十数)

(二)学习新课

出示例1:板书:口算14×3.

想一想 14×3的意义是什么?(3个14是多少)

根据14×3的意义,用小棒摆出来.

想口算的顺序,先拿出表示10×3=30,3个十的小棒是30,再拿出表示4×3=12,3个4的小棒是12,合起来是42,30+12=42.

板书:14×3=42.

比较14×3与14×2两道口算的异同:

(同桌或四人小组的同学互相启发进行讨论)然后请同学回答:两道题口算过程是一样的.都是先乘以被乘数的十位上的数,再乘以个位上的数,只是14乘以3,个位上的数相乘,满 了十,最后一步是整十加上两位数.

做一做

投影出示:

16×2=

26×3=

25×2=

要求同学在练习本上直接写出结果.再把这几道题分别写在小黑板上,请几个同学直接写在小黑板上.待同学写完后集体订正.

分别请同学说出口算过程.

16×2:10乘以2等于20,6乘以2等于12,20加上12等于32.

26×3,25×2分别请同学互相说,集体说,个人说.反复叙述口算过程.

出示例2:板书:口算:140×3=

请同学想一想应该怎样做,然后试做.(教师巡视,个别指导一下)做完后,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做的.

集中起来说出不同的想法:

因为14×3=42,那么140×3只需在42后面添上一个0得420.

把140看成14个十,14个十乘3得42个十,即420.

3乘14得42,然后再在得数后面添上一个0.

以上这几种算法,要给肯定,尤其第三种方法,给予表扬和鼓励.

做一做

投影出示:

130×5=

380×2=

150×6=

每人在自己本上直接写出结果.四人小组进行讨论,能用几种方法说出口算过程.

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位数乘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要注意个位上、十位上满十向前一位进“1”.

(三)巩固反馈

1.基本练习:(投影出示)

首先看完题后,想一想这里是什么意思,然后填在书上,填完后同桌两个同学互相说一说.最后集体订正.

2.填空练习:(投影出示)

明确题目要求后,在课本上填括号.

订正时请同学说出口算过程,左面三道题,被乘数添一个0,再请同学说出结果,并说明口算过程.

3.找朋友游戏.

15×3

18×2

12×5

14×4

35×2

220×4

240×3

25×4

310×3

32×3

26×2

160×6

12×4

16×5

14×3

36×2

120×4

160×5

240×2

260×2

题目卡片贴在黑板上,(或在投影上一题一题出示)答案卡片发到同学手中,当题目出示后,答案就是它的朋友.

45

36

60

56

70

880

720

100

910

96

52

960

48

90

72

42

480

900

480

520

4.文字叙述题.

投影片出示,同学们在作业 本上做.四个同学写在小黑板上,订正时用.

(1)乘数是7,被乘数是12,积是多少?

12×7=84

(2)250的3倍是多少?

250×3=750

作业 :看书第1页.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教学内容口算“一位数乘两位数、乘整百整十数”.首先适量并有针对性的练习一些用一位数乘的不进位的乘法口算题,为学习新知识做准备.

讲授新课例1时,抓住满十进一这一难点,以旧知识引出新知识,通过新旧知识的比较,突出新旧知识的连接点,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动口获取知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真正悟出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

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达到能准确、迅速地口算的目的.

板书设计

篇3:七年级上册英语单词

guitar n. 吉他

join v. 参加;加入

dance v. 跳舞;舞蹈

swim v. 游泳

sing v. 唱;唱歌

chess n. 国际象棋

paint v. 画画

speak v. 说;说话

can't = can not 不能

kid n. 小孩;年轻人

our pron. 我们的

drum n. 鼓

piano n. 钢琴

trumpet n. 喇叭

violin n. 小提琴

or conj. 或者

musician n. 音乐家;擅长音乐的人

then adv. 那时;然后

be v. 是(表存在、状态等)

rock n. 摇滚乐

band n. 乐队

show n. v. n.演出;表演;v.展示;给……看

Sunday n. 星期日;星期天

pm abbr. (或p.m.)下午

kung fu 中国功夫

may modal v. 可能;可以

draw v. 画

little pron. 少许;少量

a little 少许;少量

e-mail n. (或email)电子邮件

address n. 通讯处;地址

why adv. (疑问副词)为什么

篇4: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课程标准】了解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教学目标】识记和理解:记住秦朝建立的时间,秦朝中央政府的重要官职。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是怎样建立起来的?秦始皇为了巩固统一采取了哪些措施?

能力与方法:通过对秦统一全国的历史条件的概括,培养概括能力。通过对秦朝建立的历史意义的分析,培养评价历史事件的初步能力。通过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的概括,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的概括,培养学生释读历史图片的能力,归纳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秦朝时期的相关知识,进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通过秦始皇功绩的概括,培养学生尊重历史、是非分明、爱憎分明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秦灭六国的意义。秦朝专制集权制度的内容与巩固统一的措施。

难点:1、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内容。2、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谈话导入新课

回忆商鞅变法与长平之战的影响,合纵与连横。

回忆发言。

讲授新课

一、“秦王扫六合”

1、1、读李白诗,分析反映的历史事实。找出完成统一的时间、都城、人。讨论:秦统一全国的主客观原因,师总结。讨论:统一的历史意义,生小结。

2、讨论:统一后发生了哪些变化?

阅读,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在老师的问题指导下再读教材,并作下笔记。

讨论、发言,得出结论。

二、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1、谈话法解决“皇帝”的称号及其权力。

2、如何治理国家?讨论后阅读教材,然后归纳,落实在书上。

3、分析理解其权力的中央集权。讨论:优与劣。

学生阅读教材、结合自己课外了解的知识谈自己对这几个问题的看法。然后教师归纳整理。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1、观察插图,谈发现,说明了那些问题?

2、为什么要这样做?做了后,有什么好处?

3、发言后,归纳:为了巩固统一,在经济、文化上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

谈分的影响。

仔细看图回答1、战国时期各国的货币不一致,2、秦始皇把原形方孔的秦国铜钱作为统一的货币。

思考回答老师的问题。

课堂小结

学生自由发言总结学生分组自由讨论,然后汇报讨论成果。

课后作业

写心得与疑问。培养学生综合、概括的能力,准确把握教材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篇5:《陌上桑》(七年级上册)(网友来稿)

《陌上桑》(七年级上册)(网友来稿)

东方实验中学:曹荣华

教学目标:

1.了解本文主人公的形象。

2.学习本文正侧描写和夸张等艺术手法的运用。

3.了解乐府常识,这是汉乐府中的著名诗篇。汉乐府,指汉朝的乐府诗。乐府,原是国家设立的音乐机关,职责是搜集、整理民间诗歌,后来就称这一类诗歌为“乐府”。

一、读。

(一)个别诵读,读准字音。

1.记住下列字的读音。

隅  倭  堕  髻  缃  绮  襦  捋  髭  踟  蹰  姝  骊  

2.记住下列字在诗中的读音。

系(多音字)  著  骑

(二)全班齐读。读懂词语。

1.落实下列重点词。

隅  我  好女  善  著  踟蹰  姝  尚  一何  居  何用  专  盈盈  冉冉  殊

2.理解下列多义词。

为:自名为罗敷  青丝为笼系  缃绮为下裙

系:青丝为笼系  青丝系马尾

居:夫媚居上头  四十专城居

3.区别下列词语的古今义。

几何  宁可  但  坐  立  骑  谢  不

(三)分组演读。读出层次。

第三节重点写“罗敷夸婿”的情节。罗敷夸婿完全是有针对性的,有三个层次。分三组试读这个片断,每组读出一个层次,教师通过停顿检验学生对层次的把握是否正确。

学生每读一层,教师进行讲解:

使君出巡,自然很有威势,于是她先夸丈夫的威势(学生读出相应的文字):丈夫骑马出门,后面跟着上千人的僚属、差役;他骑一匹大白马,随人都骑黑色小马,更显得出众超群;他的剑,他的马匹,全都装饰得华贵无比。

使君官做得大,她就再夸丈夫的权位(学生读出相应的文字):丈夫官运亨通,十五岁做小吏,二十岁就入朝作大夫,三十岁成了天子的亲随侍中郎,如今四十岁,已经做到专权一方的太守。言下之意,目前他和你使君虽然是同等官职位,将来的前程,恐怕是难以相提并论了!

最后是夸丈夫的相貌风采――这是表现男子美的名句(学生读出相应的文字):丈夫皮肤洁白,长着稀稀的美髯,走起路来气度非凡,用这些来反衬使君的委琐丑陋。这么一层层下来,罗敷越说越神气,越说越得意,使君却是越听越晦气,终了必然是灰溜溜逃之夭夭。读者自然也跟着高兴,直到故事结束。需要说明的是,罗敷的这位丈夫,也是童话中白马王子式的人物,不可拿生活的逻辑去查考。

(四)分组齐读。读好节奏,读出韵味。分男女生读。

二、悟。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主题、写法及语言。

自读课文一遍,从内容、主题、写法特点及语言等角度出发,进行发现探究,用“这是一首……的诗”说话。如:

这是一首叙述采桑少妇严词拒绝太守调戏的故事的诗。

这是一首歌颂(赞美)中国古代劳动妇女的机智、勇敢的性格的诗。

这是一首表现人们爱美的天性的诗。

这是一首寄托着作者理想的诗。

这是一首揭露封建官僚荒淫无耻的生活及卑鄙龌龊的精神世界的诗。

这是一首以记叙为主,融以描写、抒情的叙事诗。

这是一首洋溢着乐观气息、结尾带有喜剧色彩的诗。

这是一首语言清新活泼,朴实无华,字里行间蕴含乐观、幽默、俏皮情韵的千百年为人们传诵不绝的诗。

三、评。感受人物形象。

本文主要塑造了一个动人的女主人公形象――罗敷,她是一个虚构的人物,“罗敷”是古代美女的通称。自读课文一遍,理解罗敷这个形象,用“罗敷是一个……”说话。如:

罗敷是一个以采桑养蚕为业的年轻美貌的农家女。

罗敷是一个具有双重身份的女子,既是一个贵妇人,又是一个采桑女。

罗敷是一个美丽、坚贞、纯洁的农家女子。

罗敷是一个不畏权势、勇于斗争、善于斗争、维护妇女尊严的'具有无穷人格魅力的形象。

罗敷是一个作者理想化的集仪表美、内心美于一体的理想化的女性形象。

小结。这样的女性,在现在看来不足为奇,但在封建社会,妇女地位低下,她们被视为男子的附属品,特别是有姿色的女子,往往成为权势者的猎物和玩物。在那个时代,创作出这样一首诗,就有很强的社会意义。

四、赏。

重点读第一节,体会侧面烘托的技法。

1.描写人物,可直接描写人物肖像、语言、行动、心理、服饰等,也可采用侧面描写的方法,如用景物烘托、器物陪衬、借助他人的反应等。

本诗的主人公形象给我们的最深印象是美。作者描写罗敷的美貌,主要采用了侧面烘托(烘云托月)的艺术手法。具体说,通过哪些形式进行侧面烘托呢?

有美好景物的渲染。(同学读相关的文字)

有精美器物的陪衬。(同学读相关的文字)

有美丽服饰的描绘。(同学读相关的文字)

有借助他人的反应来衬托。(同学读相关的文字)(写了哪些人的反应?行者、少年、耕者、锄者的倾慕其美丽。这样写,给人以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既使不再直接描写罗敷的容貌,也足以使读者感到她的美丽姿容了。)在本诗中,这个技巧用得最绝,同时兼用了夸张的艺术手法。

(其实,在后面的“罗敷夸婿”一节中,还有借助他人的讲述及他人的对比(使君的卑鄙寡闻来衬托罗敷夫婿的才貌超群。)

教师读一段赏析文字:诗人所要表现的,是绝对的、最高的美,而这种美无法加以具体的描绘。谁能说出什么样的身材、体态、眉目、唇齿算是达到了完善无缺的程度?作者也不可能满足所有读者的各具标准的审美要求。于是笔势一荡,作者不直接写罗敷本身,而去用周围的人为罗敷所吸引的神态:过路人放下了担子,伫立凝视。他好像年岁较大,性格也沉稳些,所以只是手捋着胡须,流露出赞叹的神气。那一帮小伙子便沉住气,有的脱下帽子,整理着头巾,像是在卖弄,又像是在逗引;至少赚得美人流波一转,便可得意民多时。种田的农人更糟,看得失了神,活也不干了;回家还故意找碴,摔盆砸碗。因为看了罗敷,嫌老婆长得丑。这些都是诙谐的夸张之笔,令人读来不禁失笑,好像拿不准自己在那场合会是什么模样。其效果,一是增添了诗歌的戏剧性,使得场面、气氛都活跃起来;更重要的是,通过从虚处落笔,无中生有,表达了不可描摹的完美。反正,你爱怎么想像就怎么想像,罗敷总是天下最美的。这实在是绝妙之笔。它所表现的,是异性间的吸引,是人类爱美的天性。

2.在前面阅读的基础上尝试背诵第一节。

五、联。阅读下列关于烘云托月法写人的的解说及范例,进一步领会运用烘云托月法写人的技法之高妙。

烘云托月又叫绿叶扶花。“绿叶点缀花更艳,淡月掩映月愈明。”红花再好,也要绿叶扶持。

俗语说:“马上看将军,花间看美人。”骏马与花枝,是对将军与美人的烘托。将军骑上骏马,显得格外英武,鲜花映照着美人,美人就变得更加美丽。文学创作也是这样。文学要写人,总得写出一定的背景和环境,也还要有景物的陪衬。这就是文学创作上通常说的烘托或衬托的表现手法。文学史上一切杰出的作家,都非常注意通过对环境气氛和各种景物的描写,去表现人物性格。学习和借鉴他们在这方面的经验,对于提高我们的.写作技巧是有帮助的。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长恨歌》中这样描写杨贵妃的美:“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这是用“六宫粉黛”、“三千佳丽”作陪衬,烘托出杨玉环超凡脱俗、不同凡响的美。

有两个成语――“沉鱼落雁”和“闭月羞花”,都是形容女子的美丽无比的。那女子是如何的美丽,没有明说,只是说她的美使得那水里的鱼儿看见了,也惭愧得沉入水底;那高飞的大雁看呆了,以致忘形,而从天上摔下来;那明月儿看见了,也不好意思得躲到了云层后面;那美丽的花儿看见了,也不禁为自己的不如而感到羞惭。

片断一:那日,正是黄梅时候,天气烦燥。王冕放牛倦了,在绿草地上坐着。须臾,浓云密布,一阵大雨过了。那黑云边上镶着白云,渐渐散去,透出一派日光来,照耀得满湖通红。湖边上山,青一块,紫一块,绿一块。树枝上都象水洗过一番的,尤其绿得可爱。湖里有十来枝荷花,苞子上清水滴滴,荷叶上水珠滚来滚去。王冕看了一回,心里想到:“古人说,‘人在画图中’,其实不错。可惜我这里没有一个画工,把这荷花画他几枝,也觉有趣。”又心里想到:“天下那有个学不会的事,我何不自画他几枝。”(节选自吴敬梓《儒林外史》)

评说:荷花,是王冕一生操守的象征。作者在这里描画了美丽的荷塘景色,用以引出并烘托王冕高洁的形象。

片断二:座山雕坐在正中的一把粗糙的大椅子上,上面垫着一张虎皮。他那光秃秃的大脑袋,像个大球胆一样,反射着像啤酒瓶子一样的亮光。一个尖尖的鹰嘴鼻子,鼻尖快要触到上嘴唇。下嘴巴蓄着一撮四寸多长的山羊胡子,穿一身宽宽大大的貂皮袄。他身后的墙上,挂着一幅大条山,条山上画着一个老鹰,振翘着双翅,单腿独立,爪下抓着那块峰顶的巨石,野凶凶地俯视着山下。(选自曲波《林海雪原》)

评说:对于土匪头子座山雕,作者主要通过对他的鹰嘴鼻子和身后的背景的描绘,揭露他那野蛮、凶残和贪婪的反动本质。

片断三:太阳在橡树那边下去。斜的光线射在树间,叶丛都成为古铜色,树下一抹一抹的阳光,像金色的台布一样摊在那里。远处黄绿色的田野,渐渐地淹没在一种模糊的寂寞中。我叔父在这柔软的寂静之前,在这太

篇6:《美猴王》 七年级上册(网友来稿)

《美猴王》 (七年级上册)(网友来稿)

曹荣华

设计理念: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新理念。

1、自主学习:课前预习课文,扫除文字障碍,理清结构层次,围绕课后思考与练习自习课文。

2、合作学习:在预习课文的过程中,提倡小组的合作精神,碰到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在小组中讨论,通过想象画出心目中的美猴王,同学之间可以相互帮助。

3、探究学习:课文较浅显,学生可以自学,因此,可延伸拓展到整部小说,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到阅览室查阅有关《西游记》的资料,包括作者简介、.写作背景、创作意图以及小说的内容等。

设计思路

1、美猴王是《西游记》作者热烈歌颂的一个英雄人物,也是我们喜爱的亲密朋友,他“美”在哪里?小小的猴子如何成王?我们要了解美猴王天地生成,聪明灵巧,本来超群,有胆有识,深孚众望的特点,能有层次地复述课文,做到连贯、流利、清楚。

2、美猴王是一个神、猴、人三一体的形象?要理解神话小说的特点和孙悟空这一形象的社会意义。

3、这篇课文是培养学生想像力的好教材,要求学生在充分预习课文、观看录像的.基础上每人绘一幅画,进行观赏、评比。

4、课文组织学生阅读原著,开展讲故事比赛,引起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进行片断说话训练,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课前准备

1、学生方面:布置预习课文,到阅览室阅读《西游记》这部书。

2、教师方面:制作.课件,刻录《西游记》 第一集与课文有关的部分;为了帮助学生复述课文,美猴王“美”的几个部分在多媒体上投影出来。

教学过程分为四个板块。

第一教学板块:预备动作

1、简洁的导入。

教师:孙猴子是我国家喻户晓、为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象,我这样说对不对?

学生:应说“孙悟空” ,不能说“孙猴子”。

教师:美猴王――孙大圣――孙悟空,这一艺术形象本身有个发展过程。他是神、猴、人 三位一体的艺术形象。最初是石猴,由于本来高强,又有强烈的自我表现欲,便成了猴王,而且前面加了重要的字:美。那么美猴王究竟“美”在哪里呢?我们一起来学习本文。

2、检查学生课前了解有关作者吴承恩以及神话小说《西游记》的简介。

3、自由朗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请一名同学主持听写,二名同学上黑板写,其他同学写在课堂笔记本上,完成后让学生自己点评,师生共同校正错误。

听写词语:

镌 迸裂 麋鹿 瞑目 石碣 天造地设 滔滔不竭 力倦神疲 拖男挈女 瞑目蹲身 喜不自禁 抓耳挠腮

第二教学板块: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文章的结构。

课文虽是节选,但情节清晰,内容完整。全文按情节的发展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这是情节的开端,写石猴的出世。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 ,这是情节的发展,写石猴的山间生活和发现水帘洞。这一部分又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第2自然段),写石猴的山间生活。

第二层:(第3自然段),写众猴玩耍,以及发现了瀑布。

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写石猴发现水帘洞,带领众猴迸洞居住,而被拥戴为王。这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这一部分又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从“好猴”到“省得受老天之气”),写石猴发现水帘洞。

第二层(从“众猴听得”到完),写石猴带领众猴迸洞居住,被拥戴为王。

第三教学板块:大胆放手,弓1导参与;小组讨论,自主学习。

围绕课文让学生提出问题,最后经过筛选确定三个主要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

1、本文塑造了美猴王的形象,美猴王 “美”在哪里?

2、他有哪些性格特点?

3、这个形象既有神的色彩,又有猴的的特点和人的思想感情,三位一体,怎样理解?

教师深人巡视,参与讨论,由学生回答得出以下的答案。

1、引导学生从石猴的身世、行为、语言等几个方面探讨,得出美猴王的“美”表现在:身世美、行为美和言语美这三个方面(利用多媒体投放出对此的概括)作者通过这三方面生动的描写,主要通过石猴发现水帘洞和带领群猴迸住这两件事的描述,刻画了美猴王这个令人喜爱的形象。

2、学生通过讨论明确:这是个聪明荧巧、本领超群、有胆有识、深字众望的猴王。

3、美猴王是猴,是人,又是神。猴,表现了他的生物性;人表现了他的社会性;神,表现了他的传奇性。

第四教学板块:看看 议议 画画――讲讲――写写,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摄取有益的东西,提高人文素养,学习美猴王的聪明勇敢、有胆有识。

1、观看录像,放映《西游记》第一集与课文有关的部分,边看边思考:美猴王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

2、讨论美猴王的性格特征。

明确:聪明灵巧、本领超群、有胆有识、探字众望,他是猴,是人,又是神。

猴,表现他的生物性;人,表现他的社会性;神,表现他的传奇性。

3、体验感悟

(1)评选创作画,通过小组评选出画得最好的,拿到投影仪上展示,并自己讲解。由学生点评。

(2)讲《西游记》的故事

课前布置学生到阅览室阅读《西游记》,选中其中一回做好准备。

要求:用普通话讲,不念稿,不背稿;吐字清晰,语言流畅、有感情。

听故事耍抓住故事的主要内容,评故事要从多方面加以评论。

(3)说话训练。请选择一个精彩片断或最喜爱的片断(课内课外都可以),自我评点孙悟空(扣紧课文的性格特点。)

(4)我们看了《西游记》时,都会对识妖降妖的孙悟空赞叹不已,也常常会发出做孙悟空的奇想。假如你得了孙悟空的神通,你将如何?请你以“假如我得了孙悟空的神通”为题,充分发挥悠象,在小组中讨论,即兴上台讲讲。

4、教师进行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学习了《美猴王》,不仅了解了神话的特点,认识了“美猴王”美在哪里,对这一形象也有了新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大家发挥了想象力,锻炼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象美猴王那样积极主动,增强自我表现欲,把自己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到新的水平。

附板书设汁:

作者邮箱: caoronghua005@126.com

《美猴王》教学设计(七年级上册)(网友来稿)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请注明出处!

篇7:七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基本情景:

本期担任七年级41、42班语文教学。经过近一周时间的接触,我发现两个班的学生都比较优秀,上课踊跃发言,新学期初始,大家的学习进取性都很高,相当一部分同学在教师的提示下已经在自觉提前完成背诵任务。但两个班也各有特点:41班较活跃,敢于大胆地展示自我,遇到问题能够迅速作出反应;42班相对沉稳一些,习惯有准备的课堂展示,表现出来更精彩。

不足的是,学生缺乏自觉质疑,自主学习,上课作笔记的习惯,这一学期,我将坚持按照新课标的理念和要求认真工作,着眼于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主要目标,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进取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力求为学生营造欢乐的学习氛围,坚持学生现有态势,并深入挖掘学生潜力。

二、指导思想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养成语文学习的信心和良好的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让学生多读,多说,多摘抄,有计划地开始语言基础的积累工作,在发展语言本事的同时,发展思维本事,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并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三、教材分析(参考初一语文组教学计划作补充说明)

1、本册教科书共6个单元30课,其中精读课文15课,略读课文(标号)15课。每单元5课。另外还有《课外古诗词背诵》《名著引读》《硬笔书法》等三个附录。

2、写作分整篇写作、片段写作和课外练笔。

整篇写作计划8篇,注重速度和篇幅训练;

片段或短文写作结合课后“思考与练习”与比较鲜明的课文写作特色(如:由一件小物引发的人生感悟)每单元安排一两次(限时限量完成);

课外练笔要求学生构成习惯,有感而发并精雕细琢,每周一检查。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信心。

口语交际集中安排6次,分散的口语交际活动在课后“思考与练习”中也有适当安排。

3、综合性学习安排6次,资料涉及自我介绍、漫游语文世界、感受自然、谈上月球的奥秘等等。

4、单元目标

第一单元:侧重于怎样应对人生的困难与不幸。初一新生入校,是他们人生道路上新的起点。集中阅读以人生为主题的课文,能够激发他们的斗志,以激昂的心态投入到紧张的学习当中。

第二单元:侧重写对人生的理解和选择,有的阐述梦想,有的阐述信念,有的论述人生价值。很显然,这些资料都比较严肃而深刻,理性的成分比第一单元要重得多。能够帮忙学生在新鲜的学习环境中找到具体可行的道路。

第三单元:名家名篇,资料健康高尚,风格清新优美,具有较高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能够引导学生作拓展阅读:课文来源,作家作品,初步建立学生的文学意识,理解美的熏陶,爱上文学。

第四单元:本单元继第三单元之后,以对自然界进行科学探索为资料组成。能够有利地激发学生对未知世界探索的兴趣,培养科学的精神。《化石吟》是一首科学抒情诗;《看云识天气》是科普说明文;《绿色蝈蝈》是观察随笔;《月亮上的足迹》是纪实作品,也属科普小品;《山市》是一篇虚幻的文言小说。综合性学习是结合《月亮上的足迹》一课,开展“探索月球奥秘”的活动,试图使学生在科学与人文两方面都有较大收获。教学这个单元的课文,应以部分人的兴趣带动全员参与,结合地理、生物、历史等其他科目,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并进取质疑的探索精神。

第五单元:这个单元所选课文都是围绕着有关亲情或家庭生活的。贴近学生生活和情感,并且选文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既有散文、诗歌,还有小故事;既有现代文、文言文,还有翻译的作品;既有像鲁迅、冰心、泰戈尔这样的中外大家的作品,也有报刊上的时文。这样的课文学生也爱读,也容易理解,关键是引导学生能够吸收切实的生活指导,到达情感教育目标。

第六单元:本单元选编的课文体裁多样,有童话、诗歌、神话、寓言故事,都属于文学作品,文章资料都是虚构的,应当让学生懂得虚构作品与写实作品的区别。可尝试运用续写、改写、扩写等手法激活学生的联想与想像本事,尤其要保护学生可贵的创新意识,不要拘泥于一种固定答案,鼓励学生讨论、争辩,大胆说出自我的看法。

四、教学目标和举措

1、以语文课程目标为工作指导,在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思想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将新课程理念融于课堂教学之中。向课堂要效率,让每一堂课既是生动趣味的又是高效的。

2、进取参加每周的团体备课活动,做到提前准备并进取发言参与探讨;课前针对自我班上的个体情景做好课堂设想,充分准备知识点;课堂上根据学生反应,灵活调整教学方式方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自觉性;课后认真做好“教学反思”,以资下次改善;每周至少听两节课,学习他人长处,并及时总结自我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3、打牢写作基础。除课堂作文外,鼓励学生多写心灵日记,灵活处理练笔与每两周一次作文的关系。力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入手,让写作成为他们抒发自我心灵之感的一种方式。

4、抓实书写。从书写方式方法、习惯等方面指导和督促他们写好每一个字。每周按要求完成一至二次练笔。

5、每节晚自习安排5至10分钟给两名同学作新闻或故事讲述,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本事。

6、重视学生课外阅读的培养和语言积累,要求学生本期至少读六本文学名著,除教师指定之外,自选两本,做好摘抄读书笔记。每周要求完成四至五则摘抄,不少于500字。摘抄本要求随身携带,多读多记。

7、争取每堂课留两到三分钟给学生整理收获,说的多不如学生记得牢。

8、注意每课检查落实,搞好阶段性复习和总结。

9、用一颗爱心爱每一个学生,不仅仅关心学生的成绩,更要关心学生的心理,爱护学生的自尊,对学生多褒少贬。

10、教育教学要勇于创新,大胆探索。不断学习别人的先进教学经验,优化自我的教学,使自我的教育教学本事不断的提高。

篇8:七年级上册古诗词

一、七年级上册

1.《论语》十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3.《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4.《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5.《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6.《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7.《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8.《观书有感》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二、七年级下册

9.《木兰诗》 乐府民歌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0.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1.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2.《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3.《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14.《论诗》 赵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三、八年级上册

15.《短文两篇》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6.《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t(写作“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7.《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8.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hè)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9.《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20.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21.《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j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2. 《野 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23.《早寒江上有怀》作者:孟浩然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2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25.《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26.《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四、八年级下册

27.《岳阳楼记》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28.《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

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乎其中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29.《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30.《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31.《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32.《饮酒(结庐在人境)》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3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I长林梢,

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

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3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35.《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36.《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37.《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38.《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39.《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40.《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五、九年级上册

41.《出师表》 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t、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

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t、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t、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

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42.《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43.《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44.《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45.《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46.《月夜》 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 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 虫声新透绿窗纱

47.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48.《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49.《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 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50.《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

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51.《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六、九年级下册

52.《孟子》两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53.《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蹋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54.《诗经》两首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d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b。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b

55.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做一书生。

56.《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57.《 登楼 》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58.《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59.《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60. 《别云间》 夏完淳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七年级上册必备古诗词]

篇9:七年级上册英语单词

七年级上册英语单词

Unit 1 Good morning!

good 好的

morning 早晨;上午

Good morning! 早上好!

hi 嗨;喂

hello 你好;喂

afternoon 下午

Good afternoon! 下午好

evening 晚上;傍晚

Good evening! 晚上好!

how 怎样;如何

are 是

you 你;你们

How are you? 你好吗?

I 我

am 是

fine 健康的;美好的

thanks 感谢;谢谢

OK 好;可以

HB (铅笔芯)硬黑

CD 光盘;激光唱片

Alice 艾丽斯(女名)

Bob 鲍勃(男名)

Cindy 辛迪(女名)

Dale 戴尔(男名)

Eric 埃里克(男名)

Frank 弗兰克(男名)

Grace 格蕾丝(女名)

Helen 海伦(女名)

Starter

Unit 2 What’s this in English?

what 什么

is 是

this 这;这个

in 用(表示使用语音;材料等)用;以

English 英语;英格兰的;英语的

in English 用英语

map 地图

cup 杯子

ruler 尺;直尺

pen 笔;钢笔

orange 橙子

jacket 夹克衫

key 钥匙

quilt 被子;床罩

it 它

a(an) (用于单数可数名词前,表示未曾提到的) 一(人、事、物)

that 那;那个

spell 用字母拼;拼写

please 请

NBA (美国)全国篮球协会

P 停车场;停车位

Kg 千克;公斤

StarterUnit 3 What color is it?

color (=colour) 颜色

red 红色(的)

yellow 黄色(的)

green 绿色(的)

blue 蓝色(的)

black 黑色(的)

white 白色(的)

purple 紫色(的)

brown 棕色(的);褐色(的)

the 指已提到或易领会到的人或事物

now 现在;目前

see 理解;明白

can 能;会

say 说,讲

my 我的

S (尤指服装的尺码)小号的

M (尤指服装的尺码)中号的

L (尤指服装的尺码)大号的

UFO 不明飞行物

CCTV 中国中央电视台

Unit 3 Is this your pencil?

pencil 铅笔

book 书

eraser 橡皮

box 箱;盒

pencil box 铅笔盒;文具盒

schoolbag 书包

dictionary 词典;字典

his 他的

mine 我的

hers 她的

excuse 原谅;宽恕

me (I 的宾格)我

excuse me 劳驾;请原谅

thank 谢谢

teacher 老师;教师

about 关于

What about...? (询问消息或醍醐建议)……怎么样?……好吗?

yours 你的;你们的

thank 谢谢

for 为了;给;对

thank you for…为……而感谢

help 帮助;援助

welcome 受欢迎的

You're welcome. 别客气.

baseball 棒球

watch 表;手表

computer 计算机;电脑

game 游戏;运动;比赛

card 卡片

ID card 学生卡;身份证

notebook 笔记本

ring 戒指

bag 袋;包

in 在.里

library 图书馆

ask 请求;要求;询问

ask…for…请求;恳求

find (found /faund/ ) 找到;发现

some 一些;某些;有些;有的

classroom 教室

e-mail 电子邮件 ( = email)

at (提供电话号码时使用)按照;根据;在(某处;某时间;某时刻)

call 给(……)打电话

lost (动词lose的过去式)遗失;丢失

must 必须

set 一套;一副;一组

a set of一套;一副;一组

Anna 安娜(女名)

John约翰(男名)

David 戴维(男名)

Unit 4Where’s my schoolbag?

where 在哪里;到哪里

table 桌子

bed 床

bookcase 书架;书柜

sofa 沙发

chair 椅子

on 在……之上

under 在……之下

come 来;来到

come on 快点

desk 书桌

think 认为;想;思考

room 房间

their 他(她;它)们

hat 帽子

head 头

yeah 是的;对

know 知道;了解

radio 收音机;无线电广播

clock 时钟

tape 磁带;录音带;录像带

player 播放机

tape player 录音机

model 模型

plane 飞机

model plane 飞机模型

tidy 整洁的;井井有条的

but 但是

our 我们的

everywhere 处处;到处;各个地方

always 总是

Unit 5 Do you have a soccer ball?

do (第三人称单数形式does) 用于构成否定句和疑问句;做;干

have 有

tennis 网球

ball 球

ping-pong 乒乓球

bat 球棒;球拍

soccer (英式)足球

soccer ball (英式)足球

volleyball 排球

basketball 篮球

hey 嘿;喂

let 让

us (we的宾格) 我们

let’s= let us 让我们(一起)

go 去;走

we 我们

late 迟到

has (have 的第三人称单数形式)有

get 去取(或带来);得到

great 美妙的;伟大的

play 参加(比赛或活动);玩耍

sound 听起来好像

interesting 有趣的

boring 没趣的;令人厌烦的

fun 有趣的;使人快乐的;乐趣;快乐

difficult 困难的

relaxing 轻松的

watch 注视;观看

TV 电视;电视机

watch TV 看电视

same 相同的

love 爱;喜爱

with 和……在一起;带有;使用

sport 体育运动

them (they 的宾格)他(她;它)们

only 只;仅

like 喜欢;喜爱

easy 容易的;不费力的

after 在……以后

class 班级;课

classmate 同班同学

Bill 比尔(男名)

Unit 6 Do you like bananas?

banana 香蕉

hamburger 汉堡包

tomato 西红柿

ice-cream 冰激凌

salad 沙拉

strawberry 草莓

pear 梨

milk 牛奶

bread 面包

birthday 生日

dinner (中午或晚上吃的)正餐

week 周;星期

think about 思考;思索

food 食物

sure 当然;肯定;一定

How about...? ……怎么样?

burger (=hamburger)汉堡包

vegetable 蔬菜

fruit 水果

right 正确的;适当的

apple 苹果

then 那么

egg 蛋;鸡蛋

carrot 胡萝卜

rice 大米;米饭

chicken 鸡肉

so (引出评论或问题) 那么

breakfast 早餐;早饭

lunch 午餐

star 明星;星星

eat 吃

well 好;令人满意地

habit习惯

healthy 健康的

really 真正地

question 问题

want 需要;想要

be 变成

fat 肥的;肥胖的

Unit7 How much are these socks?

much 许多;大量;多少

How much...?(购物时)……多少钱?

sock 短袜

T-shirt T恤衫

shorts (pl.) 短裤

sweater 毛衣

trousers (pl.) 裤子

shoe 鞋

skirt 裙子

dollar 元(美国、加拿大等国的货币单位,符号为$)

big 大的;小号的

small 小的;小号的

short 短的,矮的

long 长的

woman (pl. women)女子

Call I help you? 我能帮您吗?

need 需要

look 看;看上去

pair 一双;一对

take 买下;拿;取

Here you are. 给你.

ten 十

eleven 十一

twelve 十二

thirteen 十三

fifteen 十五

eighteen 十八

twenty 二十

thirty 三十

Mr. (用于男子的姓氏或姓名前)先生

clothes (pl.)衣服;服装

store 商店

buy 购买;买

sale 特价销售:出售

sell 出售;销售;卖

all 所有的;全部的

very 很;非常

price 价格

boy 男孩

a pair of 一双

Unit 8 When is your birthday?

when (疑问副词) 什么时候

month 月;月份

January 一月

February 二月

March 三月

April 四月

May 五月

June 六月

July 七月

August 八月

September 九月

October 十月

November 十一月

December 十二月

happy 愉快的;高兴的

Happy birthday! 生日快乐!

old 年老的;旧的

How old…? 多大年纪? ……几岁了?

party 聚会;晚会

See you! 再见!

first 第一

second 第二

third 第三

fifth 第五

eighth 第八

ninth 第九

twelfth 第十二

twentieth 第二十

test 测验;检查

trip 旅游:旅行

art 艺术;美术

festival (音乐、戏剧等的)会演节;节日

dear 亲爱的

student 学生

thing 东西:事情

term 学期

busy 忙碌的;无暇的

time 时间

Have a good time! (表示祝福)过得愉快!

there (在)那里

Unit 9 My favorite subject is science.

favorite (=favourite)特别喜爱的(人或事物)

subject 学科;科目

science 科学

P.E. 体育

music 音乐;乐曲

math 数学

Chinese 语文;汉语;汉语的;中国的

geography 地理(学)

history 历史

why 为什么

because 因为

Monday 星期一

Friday 星期五

Saturday 星期六

for sure 无疑;肯定

free 空闲的

cool 妙极的;酷的

Tuesday 星期二

Wednesday 星期三

Thursday 星期四

Sunday 星期日

A.M. (=a.m.)上午

P.M. (= p.m.)下午

useful 有用的,有益的

from (表示开始的时间)从……开始

from… to… 从……到……

Mrs. (用于女子的姓氏或姓名前)太太;夫人

finish 完成;做好

lesson 课;一节课

hour 小时

【七年级上册 全集】相关文章:

1.七年级上册英语教案

2.七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3.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4.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

5.七年级上册作文

6.七年级上册寒假作业

7.七年级上册复习资料

8.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9.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10.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下载word文档
《七年级上册 全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