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试题>大型设备上岗证CT技师模拟试题

大型设备上岗证CT技师模拟试题

2023-12-15 08:47:4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水讷一”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3篇大型设备上岗证CT技师模拟试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大型设备上岗证CT技师模拟试题,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与分享哟!

大型设备上岗证CT技师模拟试题

篇1:大型设备上岗证CT技师模拟试题

大型设备上岗证CT技师模拟试题

自测题-1 X线的发现者是( )

A.德国物理学家威廉・康拉德・伦琴

B.英国工程师豪斯菲尔德

C.美国医生达曼迪恩

D.波兰裔法国放射学家居里夫人

E.美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

答:A

自测题-2 关于X线的发现,错误的是( )

A.X线是1895年11月8日被发现的

B.第一张X线照片是1895年11月22日拍摄的伦琴夫人手的照片

C.19伦琴被授予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

D.伦琴提议将自己发现的射线命名为X线

E.伦琴用一个高真空玻璃管和一台能产生高压的小型机器做实验

答:C

自测题-3与在X线产生应具备的条件无关的是( )

A.电子源

B.高真空

C.旋转阳极

D.高速电子的产生

E.电子的骤然减速

答:C

自测题-4 X线产生中,电子从阴极射向阳极所获得的能量,决定于(

A.X线管灯丝加热电压

B.两极间的管电压

C.靶物质的原子序数

D.管电流

E. 阴极灯丝焦点大小

答:B

自测题-5有关连续X线的解释,正确的是( )

A.连续X线是高速电子与靶物质的轨道电子相互作用的结果

B.连续X线与高速电子的能量无关

C. 连续X线的质取决于管电流

D.连续X线是高速电子与靶物质的原子核相互作用的结果

E.连续X线的放射中,高速电子的能量没有丢失

答:D

自测题-6关于连续X线的波谱特点,错误的是( )

A.管电压升高时,最短波长向短波一侧移动

B.管电压升高时,强度曲线向长波一侧移动

C.管电压升高时,最强波长向短波一侧移动

D.管电压升高时,X线能量以管电压二次方比例增大

E. 阳极靶物质的原子序数大时,X线能量增大

答:B

自测题-7有关特征X线的解释,错误的是( )

A.特征X线是高速电子与靶物质原子的轨道电子相互作用的结果 )

B.特征X线产生的X线的质与高速电子的能量有关

C.特征X线的波长,由跃迁的电子能量差所决定

D.靶物质原子序数较高时,特征X线的能量就大

E.管电压70kVp以下,不产生K系特征X线

答:B

自测题-8 与连续X线波长无关的是( )

A.阴极电子是否正撞到靶物质的原子核

B.阴极电子从靶物质原子核旁经过时离原子核的距离

C.阴极电子本身的能量大小

D.原子核的核电场强度大小

E.靶物质原子核外电子的结合能大小 答:E

自测题-9关于X线性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X线与红外线和紫外线一样,均为电磁波

B.X线具有波动和微粒的二象性

C.康普顿效应可证明它的微粒性

D.光电效应可证明它的波动性

E.X线不具有静止质量和电荷

答:D

自测题-10 不属于X线物理效应的作用是( )

A.穿透作用

B.电离作用

C.荧光作用

D.着色作用

E.干射与衍射作用

答:D

自测题-11 关于X线的本质,正确的叙述是( )

A.X线属于电磁波中的电离辐射,具有波粒二象性

B.X线的微粒性表明X光子具有一定的能量和静止质量

C.X线在传播时表现出微粒性

D.X线的波动性表明X线能激发荧光物质发出荧光

E.X线在与物质相互作用时表现出波动性

答:A

自测题-12对X线产生效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X线管产生X线的效率很高

B.X线管产生X线的效率很低

C.X线管产生X线的效率可能很高也可能很低

D.X线管产生X线的效率一般

E.X线管产生X线的效率为100%

答:B

自测题-13 关于X线的穿透作用,下述说法错误的是(

A.X线具有一定的穿透能力

B.X线的穿透力与X线的频率成反比

C.X线的穿透力与被穿透物质的原子序数成反比 )

D.X线的穿透力与被穿透物质的密度成反比

E.X线的穿透力与被穿透物质的厚度成反比

答:B

自测题-14 X线的荧光作用不能用于( )

A.X线透视荧光屏

B.X线摄影增感屏

C.CT机的晶体探测器

D.X线治疗

E.影像增强管

答:D

自测题-15 X线在医学影像检查技术中被应用的最基本的特性是(

A.穿透作用

B.荧光作用

C.电离作用

D.感光作用

E.生物效应

答:A

自测题-16 X线的哪项特性是X线剂量、X线治疗、X线损伤的基础(

A.穿透作用

B.荧光作用

C.电离作用

D.感光作用

E.生物效应 答:C

自测题-17关于X线强度的叙述,错误的是( )

A.X线强度指的是管电压的高低

B.kVp代表X线的质,mAs代表X线的量

C.阳极靶物质的原子序数越高,X线强度越大

D.X线强度与管电压平方成正比

E.整流后的脉动电压越接近峰值,其X线强度越大

答:A

自测题-18关于X线质的表示,正确的是( )

A.X线管的滤过

B.X线管电压和半值层

C.X线管电流

D.高速电子的数量

E.阳极靶物质的原子序数 答:B

自测题-19 影响X线强度的因素不包括( )

A.X线管电压

B.X线管电流

C.靶物质的原子序数

D.阳极柄的材料

E.高压的脉动率 ) )

自测题-20 不能表示X线质的概念是( )

A.半值层

B.X线管电压

C.有效能量

D.X线波长

E.X线的不均等度 答:E

自测题-21 关于X线强度的定义,错误的说法是( )

A.是指垂直于X线束的单位面积上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光子数和能量的总和

B.也即是X线束中的光子数乘以每个光子的能量

C.在实际应用中常用管电压的高低来表示

D.量是指X线束中的光子数,质则是光子的能量

E.连续X线波谱中每条曲线下的面积表示连续X线的总强度 答:C

自测题-22 下列与X线的质和量有关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X线强度受管电压、管电流、靶物质及高压波形的影响

B.X线强度与管电压的平方成正比

C.管电流越大,产生的X线光子数就越多

D.对特征X线来说,靶物质的原子序数决定产生特征X线的量

E.整流后的脉动电压越接近峰值,其X线强度越大

答:D

自测题-23在X线诊断能量范围内,利用了X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形式是( )

A.相干散射和光电效应

B.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

C.康普顿效应和电子对效应

D.电子对效应和光核反应

E.光核反应和相干散射

答:B

自测题-24关于X线与物质相互作用几率的解释,错误的是( )

A.X线诊断能量范围内,光电效应占30%

B.对低能量射线和高原子序数物质相互作用时,光电效应为主

C.X线摄影中的散射线,几乎都是康普顿效应产生的

D.康普顿效应与光电效应的相互比率,常随能量而变化

E.脂肪、肌肉,除了在很低的光子能量(20~30kev)之外,康普顿散射作用是主要的。

答:A

自测题-25下列有关光电效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诊断用X线与铅的相互作用形式,主要是光电效应

B.光电效应的结果是,入射光子能量的一部分以散射光子释放

C.光电效应可产生特征放射、光电子和正离子

D.光电效应中,X线光子能量全部给予了物质原子的壳层电子

E.光电效应以光子击脱原子的内层轨道电子而发生

自测题-26关于光电效应在X线摄影中的实际意义,错误的是( )

A.光电效应不产生散射线

B.光电效应可扩大射线对比度

C.光电效应下患者接受的照射量小

D.光电效应下,不同组织密度能产生明显的影像对比

E.选用低kVp摄影,可以扩大脂肪与肌肉的影像对比。

答:C

自测题-27下列概念与单位的组合,错误的是( )

A.X线能量―kev

B.半值层―mm

C.直线减弱系数―m

2D.质量减弱系数―m/kg

E.波长―nm

答:C

自测题-28与影响X线减弱的因素无关的是( )

A.X线能量

B.原子序数

C.密度

D.每克电子数

E.X线管灯丝温度

答:E

自测题-29吸收X射线能力最强的组织结构是

A.肌肉

B.脂肪

C.骨骼

D.肺组织

E.肝脏

答:C

自测题-30对X线在物质中的衰减,下面描述错误的是( )

A.当X线穿过物体时,高原子序数的物质对X线有较强的衰减

B.当X线穿过物体时,密度大的物质对X线的衰减能力强

C.当X线穿过物体时,电子数目越多的物质更易使X线衰减

D.当X线穿过物体时,厚度大的物质对X线的衰减能力强

E.当X线穿过物体时,低原子序数的物质对X射线有较强的衰减 答:E

自测题-31 X线衰减的反平方法则是指( )

A.X线强度与管电压的平方成反比

B.X线强度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C.X线强度与管电流的平方成反比

D.X线强度与原子序数的平方成反比

E.X线强度与每克电子数的平方成反比

答:B

自测题-32 关于距离所致的X线衰减,错误的说法是( )

A.X线在其传播时将按照反平方法则衰减

B.X线强度衰减的反平方法则是指X线强度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C.反平方法则是在X线管点焦点、X线在真空中传播的条件下严格成立

D.X线在空气中传播时会出现因空气吸收所致的衰减

E.考虑到空气吸收所致的衰减,反平方法则在X线摄影中没有应用价值 答:E

自测题-33 下列不属于连续X线衰减特点的是( )

A.通过物质以后,在质和量上都会有所改变

B.低能光子比高能光子更多地被吸收

C.透过被照体后的平均能量降低

D.通过物质之后的平均能量将接近于它的最高能量

E.改变X线管窗口的过滤可以调节X线束的线质

答:C

自测题-34 关于X线的滤过,错误的叙述是( )

A.X线滤过是指预先把X线束中的低能成分吸收掉

B.X线滤过是为了减少高能射线对皮肤的照射量

C.X线滤过包括固有滤过和附加滤过

D.固有滤过包括X线管壁、绝缘油层、窗口

E.附加滤过是指从窗口到检查床之间X线通过的所有材料的滤过总和 答:B

自测题-35 X线信息影像形成的阶段是( )

A.X线透过被照体之后

B.X线照片冲洗之后

C.X线到达被照体之前

D.视觉影像就是X线信息影像

E.在大脑判断之后 答:A

自测题-36关于X线信息影像的形成与传递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自X线管发射出来的X线强度分布是不均匀的

B.X线透过被照体之后就已形成了X线信息影像

C.被照体是信息源,X线是信息载体

D.不均匀分布的X线强度照射到屏/片体系,经显影加工后形成光学密度影像 E.照片密度影像通过看片灯,在视网膜形成视觉影像,再经大脑判断,最后形成诊断

答:A

自测题-37 X线透过被照体之后形成的X线强度的差异称为( )

A.人工对比

B.天然对比

C.射线对比度

D.胶片对比度

E.照片对比度 答:C

自测题-38关于X线照片影像形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X线透过被照体之后的透射线和散射线,照射到胶片上形成照片影像

B.X线照片影像是X线被被照体吸收与散射后形成的

C.X线照片影像是利用了X线透射线的直进性

D.照片接受的散射线不形成影像

E.常规X线照片与CT片的影像均利用了X线的穿透性 答:A

自测题-39 X线照片影像的形成要素,不包括( )

A.照片密度

B.照片的感度

C.照片的对比度

D.照片的锐利度

E.照片的放大与变形

答:B

自测题-40 X线照片影像的质量实质上指的是( )

A.影像密度

B.影像对比度

C.影像清晰度

D.影像失真度

E.胶片感光度 答:C

自测题-41 X线照片上微小细节的信息传递问题,就是( )

A.影像密度

B.天然对比度

C.影像失真度

D.影像清晰度

E.胶片感光度

答:D

自测题-42 下列哪项是构成X线照片影像的几何因素( )

A.影像密度

B.影像对比度

C.影像锐利度

D.影像颗粒度

E.影像失真度

答:E

自测题-43 关于X线影像质量的评价,错误的说法是( )

A.X线影像质量的评价经历了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

B.在检出识别过程中以心理学水平进行的评价称为视觉评价

C.主要通过特性曲线、响应函数等方法予以测定评价的方法叫主观评价

D.客观评价是以物理量水平进行的评价

E.目前X线影像质量进入综合评价阶段

答:C

自测题-44 下列不属于主观评价方法的是( )

A.金属网法

B.Burger法

C.并列细线法

D.ROC曲线

E.特性曲线

答:E

自测题-45 下列哪项不是综合评价的内涵( )

A.以诊断学要求为依据

B.以物理参数为客观手段

C.以能满足诊断要求的技术条件为保证

D.突出强调特性曲线

E.充分考虑减少辐射量

答:D

自测题-46 下列关于对比度的概念错误的是( )

A.穿过被照体后的X线强度差异叫做射线对比度

B.X线达到被照体之前不具有任何的医学信号

C.X线胶片对射线对比度的放大能力叫做影像对比度

D.X线照片上相邻组织影像之间的密度差称为照片对比度

E.X线照片上如果没有对比度就没有影像存在

答:C

自测题-47 X线影像形成的实质是( )

A.被照体对X线的吸收差异

B.影像密度

C.影像失真度

D.照片颗粒度

E.影像清晰度 答:A

自测题-48 关于清晰度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A.清晰度是在不同密度区域内线对的分辨能力

B.清晰度是胶片重建组织影像细节的能力

C.影像清晰度的影响因素涉及X线设备、胶片成像到观片者心理诸多因素

D.对照片影像清晰度产生较小影响的是增感屏清晰度

E.对照片影像清晰度产生较大影响的是胶片对比度

答:D

自测题-49 分辨力与清晰度的关系正确的是( )

A.分辨力与清晰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B.分辨力是一个极限值可以反映全部情况

C.分辨力主要在低频部分与清晰度有相应的关系

D.分辨力在高频部分与清晰度不一定统一

E.对一般X线摄影来说,希望在高频部分有更高的信息传递能力 答:A

自测题-50 关于分辨力的概念错误的是( )

A.某种成像介质区分两个相邻组织影像的能力

B.决定于在感光材料上重建的平行线对影像变化的分离程度

C.以每毫米内可以分辨出多少线对表示

D.在测定中常用测试卡代替被照体

E.从测试结果看,增感屏的分辨力远远高于胶片

答:E

自测题-51 MTF是指( )

A.胶片特性曲线

B.调制传递函数

C.分辨力测试卡

D.影像对比度

E.傅里叶变换 答:B

自测题-52 调制传递函数表示( )

A.输入信号与输出信号的比值

B.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的比值

C.某种成像介质区分两个相邻组织影像的能力

D.感光材料上重建的平行线对影像变化的分离程度

E.每毫米内可以分辨出多少线对

答:B

自测题-53 下列哪项不是影响影像颗粒性的因素( )

A.X线量子斑点(噪声)

B.胶片卤化银颗粒的尺寸和分布;

C.胶片对比度

D.胶片尺寸

E.增感屏荧光体尺寸和分布

答:D

自测题-54 关于照片斑点(噪声)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照片肉眼能见到有颗粒聚集的区域,称做斑点(噪声)

B.卤化银颗粒尺寸大约1~2 μm,肉眼是看不到的

C.X线照片斑点主要是量子斑点形成的

D.量子斑点就是X线量子的统计涨落在照片上记录的反映

E.假若X线量子数无限多,单位面积里的量子数就会因位置不同而不同 答:E

自测题-55 关于ROC曲线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A.1970年由美国芝加哥大学完成

B.以通讯工程学中的信号检出理论为基础

C.以心理临床评价的观测者操作特性曲线的解析和数理统计处理为手段

D.可以对主观评价以定性的方式进行表述

E.以信号检出概率方式,对成像系统在背景噪声中微小信号的检出能力进行解析与评价

答:D

自测题-56 关于ROC曲线的应用错误的说法是( )

A.ROC曲线属于影像质量的主观评价

B.可以对主观评价以定量的方式进行表述

C.主要应用于对评价者的主观评价能力的评估

D.可能使主观评价趋向客观化

E.用数量来表示对影像中微细信号的识别能力

答:C

自测题-57 客观评价的测量方法的参数不包括( )

A.X线摄影三参量

B.ROC曲线

C.响应函数

D.特性曲线

E.量子检出率 答:B

自测题-58可以客观地对影像质量做综合评价的是( )

A.调制传递函数的测定

B.ROC曲线的测定

C.特性曲线的测定

D.维纳频谱测定

E.X线摄影三参量测定 答:A

自测题-59在数字成像系统性能的客观评价上更具有价值的参量是(

A.MTF

B.RMS

C.WS

D.kV・mA・s

E.DQE

答:E

自测题-60关于量子检出率(DQE)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指成像系统中输出信号(信噪比平方)与输入信号(信噪比平方)之比

B.可以解释为成像系统中有效量子的利用率

C.DQE最高值为10

D.DQE值越高,有效量子利用率高

E.DQE值越高,输出信息也就越高

答:C

自测题-61 NEQ是指( )

A.等效噪声量子数

B.成像系统中输入侧的信噪比的平方

C.量子检出率

D.成像系统中输出信号(信噪比平方)与输入信号(信噪比平方)之比 E.X线摄影三参数

答:A

自测题-62 关于伪解像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星卡在一定放大率下的实际成像位置沿一定方位上移动了一段距离

B.伪解像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会出现的

C.焦点尺寸大于被照体微细结构的径线时出现

D.被照体放大到一定倍率时,相邻组织半影叠加大于组织径线时出现 E.在被照体紧贴胶片的平片摄影中常常出现

答:E

自测题-63体位设计与影像质量之间的关系,受下列因素中哪项影响最小( ) )

A.焦-片距大小

B.肢-片距大小

C.X线管焦点的成像质量

D.X线中心线投射屏/片系统的状态

E.胶片特性

答:E

自测题-64 欧共体1995年提出的综合评价概念不包括( )

A.以诊断学要求为依据

B.以物理参数为客观评价手段

C.以满足诊断要求所需的摄影技术条件为保证

D.同时,充分考虑减少辐射剂量

E.影像密度的定量标准

答:E

自测题-65 胸部后前位影像质量的综合评价标准不包括( )

A.诊断学要求的标准

B.视觉美学的标准

C.体位显示标准

D.成像技术标准

E.受检者剂量标准 答:B

自测题-66 胸部后前位影像质量诊断学要求的标准中,对肺野部的评价重点是( )

A.对血管(肺纹理)向肺野外带末梢连续追踪的评价

B.对低密度区、低对比影像分辨力的评价

C.对左心影内肺纹理的分辨

D.对主气管边界的分辨

E.对支气管分叉部分辨力的评价

答:A

自测题-67 与胸部后前位体位显示标准关系最小的一项是( )

A.肺尖充分显示

B.肩胛骨投影于肺野之外

C.两侧胸锁关节对称

D.膈肌包括完全,且边缘锐利

E.乳房阴影内可追踪到肺纹理

答:E

自测题-68 胸部后前位成像技术标准中哪项不正确( )

A.摄影装置:带有静止或活动滤线栅的立位摄影架

B.标称焦点值:≤1.3

C.FFD:180 cm

D.摄影管电压:125 kV

E.曝光时间:>20ms

答:E

自测题-69 下列哪项不是颅骨后前正位体位显示标准( )

A.颅骨正中矢状线投影于照片正中

B.眼眶、上颌窦左右对称显示

C.两侧无名线或眼眶外缘至颅外板等距

D.照片包括全部面骨及下颌骨升支

E.岩骨外缘投影于眶内上1/3处,不与眶上缘重叠

答:D

自测题-70 颅骨侧位体位显示标准中最重要的一项是( )

A.蝶鞍位于照片正中略偏前

B.蝶鞍各缘呈单线半月状,无双边影

C.照片包括所有颅骨

D.照片还要包括下颌骨升支

E.额面缘投影应与片缘近似平行

答:B

自测题-71 关于膝关节前后正位体位显示标准,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A.照片包括股骨远端、胫骨近端及周围软组织

B.关节面位于照片正中显示

C.髌骨呈正位影像清晰显示

D.关节间隙内外两侧等距

E.腓骨小头与胫骨仅有小部重叠(约为腓骨小头1/3)

答:C

自测题-72 关于膝关节侧位的体位显示标准,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A.膝关节间隙位于照片正中,股骨内外髁重合;

B.髌骨呈侧位显示,无双边

C.股髌关节间隙完全显示

D.腓骨小头前1/3与胫骨重叠

E.股骨与胫骨长轴夹角为90°~100° 答:E

自测题-72 关于腰椎前后正位体位显示标准,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A.照片包括腰1至腰5全部椎骨及两侧腰大肌

B.椎体序列清晰显示于照片正中

C.两侧横突、椎弓根对称显示

D.第三腰椎椎体各缘呈切线状显示,无双边影

E.椎间隙清晰可见 答:A

自测题-73 腹部泌尿系平片(KUB)诊断学要求标准,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A.骨骼清晰可见

B.肾脏轮廓可见

C.腰大肌影及腹壁脂肪线可见

D.腹部肠道清洁良好,对诊断无影响

E.影像细节显示指标为1.0cm钙化点

答:E

自测题-74 20世纪70年代以前的X线影像设备新技术新工艺不不可能围绕哪项开展( )

A.X线球管

B.X线胶片

C.影像增强器

D.平板探测器

E.人工对比剂

答:D

自测题-75 下列医学影像成像技术的比较哪项错误( )

图像种类 成像源 成像依据

A.常规X线 X线 密度和厚度

B.CT X线 吸收系数

C.MRI 磁场 氢核物理状态

D.US 超声波 吸收系数

E.NM g线 核素含量和分布 答:D

自测题-76 下列哪项不属于对模拟影像的描述( )

A.由模拟量构成的图像

B.影像的记录和显示是一个不连续的灰阶范围

C.是相应的成像组织结构对射线衰减的模拟

D.传统的X线照片影像属于模拟影像

E.影像密度随着坐标点的变化是连续改变的

答:B

自测题-77 下列哪项是对数字影像的描述( )

A.影像的记录和显示的是一个连续的灰阶范围

B.不同的灰度差别即为任何一个局部所接受的辐射强度的模拟

C.影像中的密度(或亮度)是空间位置的连续函数

D.将影像分解成有限个小区域,每个小区域中的图像密度的平均值用一个整数表示

E.影像中的点与点之间是连续的,中间没有间隔

答:D

自测题-78 将模拟量转换为数字信号的介质是( )

A.D/A转换器

B.A/D转换器

C.影像增强器

D.脉冲发射器

E.信号接收器

答:B

自测题-79不属于数字方法优于模拟方法的一项是( )

A.对器件参数变化很敏感

B.可预先决定精度

C.有较大的动态范围

D.更适合于非线性控制;

E.可靠性高

答:A

自测题-80 数字方法的最大特点是( )

A.可预先决定精度

B.有较大的动态范围

C.更适合于非线性控制

D.对环境、温度变换敏感性低

E.抗干扰能力强

答:E

自测题-81 关于数字图像与传统图像比较的优势,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

A.数字图像的密度分辨力可达到26灰阶

B.可通过变化窗宽、窗位等技术使全部灰阶分段得到充分显示

C.扩大了密度分辨力的信息量

D.数字图像可进行后处理以提高诊断率

E.数字图像可以存储、调阅、传输或拷贝

答:A

自测题-82有信息丢失的危险且网络连接能力低的数字影像信息获取方式是( )

A.胶片数字化仪(Film Digitizer)

B.计算机X线摄影(Computed Radiography, CR)

C.电荷耦合器(charge-coupled device,CCD)技术

D.碘化铯/非晶硅平板探测器(a-Si)

E.非晶硒平板探测器(a-Se)

答:A

自测题-83 人们习惯将计算机X线摄影提出来称之为( )

A.DR

B.CR

C.CT

D.CCD

E.a-Se

答:B

自测题-84 关于计算机X线摄影(CR)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CR开拓了X线摄影数字化的先河

B.充分有效地利用了现有X线摄影设备

C.具备目前DR尚无法替代的床边数字摄影

D.最大特点是能做动态采集

E.成本相对较低

答:D

自测题-85 CR的最大问题是( )

A.不改变工作流程

B.不能做动态采集

C.成像板易出现划痕

D.成像板易出现人工伪影

E.成本相对较高

答:B

自测题-86 数字X线摄影(DR)的核心技术是( )

A.FPD )

B.FFD

C.CCD

D.CAD

E.DSA

答:A

自测题-87 关于平板探测器的描述,错误的说法是( )

A.DR系统的量子检出率(DQE)性能比屏/片系统高一倍

B.在相同剂量下,DR系统的影像质量(DQE)比屏/片系统可以提高50%

C.在相同影像质量下,DR系统的剂量与屏/片系统相比基本相同

D.DR系统的动态范围大,线性好

E.采集速度快,可进行动态检查(30帧/秒)

答:C

自测题-88 下列数字成像基本用语哪项不正确( )

A.矩阵表示一个横成行、纵成列的数字方阵

B.采集矩阵是指每幅画面观察视野所含像素的数目

C.显示矩阵是指显示器上显示的图像像素数目

D.体素是指组成图像矩阵中的基本单元

E.像素是一个二维的概念

答:D

自测题-89有关数字影像矩阵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像素以二维方式排列的阵列称矩阵

B. 矩阵有采集矩阵和显示矩阵之分

C. 相同采样野中矩阵越大像素也越多

D. 像素越多,重建图像质重越高

E. 应用中要求显示矩阵要小于采集矩阵

答:E

自测题-90 CT中体素与像素区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体素是三维的概念,像素是二维的.概念

B. 体素属于模拟图像,像素属于数字图像

C. 组成矩阵的基本单元称为体素

D. 体素是图像重建过程的产物

E. 体素与像素的尺寸一致

答:A

自测题-91关于灰阶的论述,错误的是( )

A. 在照片或显示器上的黑白图像的各点表现出不同深度灰色

B. 表现出的亮度(或灰度)信号的等级差别,称为灰阶

C. 每一灰阶刻度内有4级连续变化的灰度

D. 把白色与黑色之间分成若干级,称为“灰度等级”

E. 肉眼可分辨的灰阶范围是150级

答:E

自测题-92下列关于重建时间的概念,错误的是( )

A. 阵列处理器(AP)用原始数据重建成显示数据矩阵所需要的时间

B. 重建时间与计算机性能有关

C. 重建时间与重建矩阵的大小有关

D. 重建时间与减少运动伪影有关

E. 内存容量大相对也能缩短重建时间

答:D

自测题-93一幅12比特数字图像的灰阶范围总数是( )

A. 8192

B. 4096

C. 2048

D. 1024

E. 512

答:B

自测题-94 关于滤波函数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指图像重建时所采用的一种数学计算程序

B.不同的数字成像设备采用的计算程序也各不相同

C.二维傅里叶变换(ZDFT)图像重建法为CT所特有

D.算法不同,所得到的图像效果亦有很大差别

E.高分辨算法实际是一种突出轮廓的算法 答:C

自测题-95在X线数字成像中严格规定噪声的定义为( c )

A.不同频率和不同强度的声音无规律的组合在一起

B.由于电子的持续杂乱运动等而在电路中形成频率范围相当宽的杂波

C.影像上观察到的亮度水平中随机出现的波动

D.由探测器直接接受到的信号

E.在成像过程中产生的错误图像的特征

自测题-96 数字图像的形成大体都要经过的正确步骤是( )

A.图像数据采集→快速实时信号处理→进行图像重建→图像的处理

B.图像数据采集→快速实时信号处理→图像的处理→进行图像重建

C.图像数据采集→图像的处理→快速实时信号处理→进行图像重建

D.快速实时信号处理→图像的处理→图像数据采集→进行图像重建 E.快速实时信号处理→图像数据采集→进行图像重建→图像的处理 答:A

自测题-97数字化X射线成像技术中探测器系统的动态范围可达到(

A.1:100

B.1:5 000

C.1:1 000

D.1:50

E.以上都不是

答:B

自测题-98 CR摄影和常规X线摄影不同之处在于( )

A.使用影像板代替胶片

B.X线发生器不同

C.人体X线吸收系数不同

D.对CR图像的观察与分析不同

E.将已摄影的X线胶片数字化

答:A )

自测题-99关于CR摄影系统的影像板,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影像板上的信息可永久保存

B.影像板上的信息为模拟信号

C.影像板可反复使用

D.影像板代替胶片保存X线影像

E.从影像板上读出的信息为数字信息

答:A

自测题-100 CR与传统X线成像相比,哪项不是优点( )

A.摄影条件的宽容范围大

B.患者接受的X线量较少

C.可经处理系统调节,达到最佳视觉效果

D.CR成像扩大了传统X线摄照部位

E.图像信息可以储存与传输

答:D

自测题-101计算机X线摄影的英文表达是( )

A.Center x-ray B.Control recognizer

C.Control reader D.Center radiation

E.Computed radiography

答:E

自测题-102 下列称谓中与CR不相干的是( )

A.计算机X线摄影

B.存储荧光体数字X线摄影

C.数字发光X线摄影

D.光激励发光X线摄影

E.直接数字X线摄影

答:E

自测题-103 CR系统的构成一般不包括( )

A.X线发生系统

B.影像板

C.影像阅读器

D.影像处理工作站

E.影像存储系统

答:A

自测题-103 IP是哪项的英文缩写( )

A.暗合

B.屏/片体系

C.影像板

D.激光胶片

E.增感屏

答:C

自测题-104 下列关于IP的叙述,错误的说法是(

A.是CR成像系统的关键元器件

B.是采集或记录图像信息的载体

C.代替了传统的屏/片系统 )

D.可以重复使用

E.具备图像显示功能

答:E

自测题-105 从IP的作用看下列哪项最重要( )

A.表面保护层

B.光激励发光物质层

C.防反射层

D.基板层

E.背面保护层

答:B

自测题-106 IP经X线照射后所形成的信号为( )

A.数字信号

B.模拟信号

C.可见光

D.紫外线

E.红外线

答:B

自测题-107 IP经X线照射后形成潜影,其中的铕离子的变化是( )

A.1+→2+

B.2+ →1+

C.2+ →3+

D.3+ →2+

E.2+ →4+

答:C

自测题-108 CR阅读器中将发射光光子转换为电信号的部件是( )

A.线束成型光学装置

B.激光源

C.光学滤波器

D.光电探测器

E.模数转换器

答:D

自测题-109 CR阅读处理器的功能不包括( )

A.使用逐点读取技术分析X线曝光条件

B.激光束按照一定的模式扫描整个成像板表面

C.测量成像板上每一点的发射光

D.将每一点的发射光转换为数字信号

E.然后采样和量化成数字图像

自测题-110 IP的潜影被激光扫描时,以何种光的形式释放出储存的能量( )

A.红色激光

B.X线

C.蓝色的光激励发光

D.γ射线

E.α射线

答:C

自测题-111 关于CR图像处理,下列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

A.CR系统必须对有用的影像信号进行编码

B.首先确认已曝光的IP上原始数字数据中图像的数量和方位

C.在一个曝光野内识别影像有用区域的重要依据是准直器的边缘定位

D.确定有用信号范围的方法需要影像灰阶直方图的构建

E.影像灰阶直方图是一种X轴为发生频率、Y轴为像素值的图形 答:E

自测题-112 关于CR影像灰阶处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CR影像是数字化像素值的矩阵,进行处理比较困难

B.可以改变影像对比度

C.可以调整空间频率

D.可以实施特殊影像算法

E.处理参数不应随意更改

答:A

自测题-113 下列哪项不属于CR影像灰阶处理中的对比度处理( )

A.层次处理

B.色调谐调

C.对比增强

D.动态范围控制

E.模糊蒙片减影(pinglvchuli)

答:E

自测题-114 下列哪项不是Fuji的CR系统使用的按LUT改变对比度的技术参数( )

A.GA

B.GC

C.GT

D.GS

E.平均密度

答:E

自测题-115 下列概念与CR影像频率处理关系最小的一项是( )

A.增强影像数据中特性的显著性

B.傅立叶滤过

C.模糊蒙片减影

D.感度测量

E.小波滤过

答:D

自测题-116 下列哪项不属于CR的新进展( )

A.双面阅读(成像板)

B.针状结构成像板

C.线扫描的读取方法

D.飞点扫描装置

E.专门用于乳腺摄影的新型高分辨屏

答:D

自测题-117 关于相位对比成像原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X线作为一种波,当其穿透物体时,会发生强度(振幅)衰减

B.X线作为一种波,当其穿透物体时,会发生相位移动

C.X线穿透物体时,由于光电效应及康普顿散射导致X线强度的衰减变化

D.因衰减而带来的强度变化的对比称为相位对比

E.根据相位位移变化所形成的图像称为相位对比成像

答:D

自测题-118 相位对比技术的基本要素是( )

A.X线的直线传播

B.X线的光电效应

C.X线的康普顿效应

D.X线的折射

E.X线的反射

答:D

自测题-119 相位对比可产生的效应是( )

A.边缘增强效应

B.光电效应

C.散射效应

D.斜射效应

E.感光效应

答:A

自测题-120 PCM在乳腺X线诊断中的意义不包括(

A.肿瘤组织与腺体组织之间的边缘增强

B.肿瘤组织与皮肤之间的边缘增强

C.肿瘤组织与脂肪组织之间的边缘增强

D.肿瘤组织与肌肉组织之间的边缘增强

E.肿瘤组织内部细微结构的边缘增强

答:D

篇2:大型设备CT技师上岗证考试试题-五套

1、CT图像重建采用的基本方法是

A. 滤波反投影 B. 傅立叶变换 C. 迭代重建

D. 重复反投影 E. 二维傅立叶变换 2、CT成像中采用卷积滤过的目的是

A. 图像的后处理 B. 减少图像的模糊 C. 同时重建多幅图像

D. 重组三维图像 E. 降低病人剂量 3、CT成像“链”的正常顺序是

A. 探测器阵列-DAS-ADC-阵列处理器 B. DAS-ADC-阵列处理器-探测器阵列 C. ADC-探测器阵列-DAS-阵列处理器 D. 阵列处理器-探测器阵列-ADC-DAS

E. ADC-DAS-探测器阵列-阵列处理器 4、像素的数值

A. 越低越亮 B. 越高对比度越好 C. 越高越致密 D. 越高越亮 E. 越低越致密 5、图像的重建时间是指

A. 病人定位至病人离开的时间 B. 病人定位至扫描开始的时间 C. 扫描开始至扫描结束的时间 D. 扫描结束至图像生成的时间

E. 扫描开始至图像生成的时间 6、线性衰减系数对CT成像特性影响最大的是

A. CT值 B. 噪声 C. 密度分辨率 D. 空间分辨率 E. 辐射剂量 7、如水的CT值是零。则骨骼和空气的CT值分别应是

A. +500和C500 B. C200和+100 C. +700和C700

D. C1000和+1000 E. +1000和C1000 8、CT中的X线的衰减与物质的密度和原子序数有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物质的密度越小,X线的衰减越大 B. 原子序数越低,X线的衰减越大 C. 原子序数越高,X线的衰减越大 D. 物质的密度越小,X线的衰减越小

E. 原子序数越高,X线的衰减越小 9、目前CT值计算公式中的常数(k)是 A. B. ±1000 C. 1000 D. 500 E. 0 10、CT扫描中使用高千伏的目的是

A. 提高球管使用的效率 B. 提高病灶的检测效率 C. 提高空间分辨率

D. 提高探测器的检测效率 E. 提高CT值的准确性 11、一幅12比特CT图像的灰阶范围总数是

A. 8192 B. 4096 C. 2048 D. 1024 E. 512 12、提高CT图像对比度的方法是

A. 增加kVp B. 增加mA C. 增加扫描时间 D. 降低窗宽 E. 降低窗位 13、下列关于体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主要根据层厚大小 B. 又称为像元 C. 由长、宽组成决定

D. 是CT扫描的最小体积单位 E. 大小一般在0.1-1mm之间 14、一幅512×512矩阵图像包含的像素数,下列数值最接近的选项是

A. 5000 B. 25,000 C. 50,000 D. 250,000 E. 500,000 15、卷积核(kernel)又被称为

答案:A 答案:B 答案:A 答案:D 答案:D 答案:A 答案:E 答案:C 答案:C 答案:D 答案:B 答案:D 答案:D 答案:D

16、CT成像中的内插方法常用于

A. 非螺旋CT的图像重建 B. 螺旋CT中的图像重建 C. 图像后处理中的三维重组

D. 动态CT扫描的时间计算 E. 增强CT时对比剂的注射 答案:B 17、下列关于准直宽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多层CT的准直宽度等于层厚 B. 准直宽度可等于有效层厚 C. 非螺旋CT扫描无准直宽度 D. 准直宽度常大于有效层厚

E. 准直宽度常小于有效层厚 答案:E 18、螺旋CT扫描螺距大于1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探测器接受射线量减少,图像质量下降 B. 探测器接受射线量增加,图像质量提高

C. 探测器接受射线量增加,图像质量下降 D. 探测器接受射线量减少,图像质量提高

E. 探测器接受射线量减少,图像质量不变 答案:A 19、过度扫描的含义是

A. 180°的扫描 B. 大于270°的扫描 C. 大于360°的扫描

D. 大于300°的扫描 E. 大于720°的扫描 20、下列关于重建间隔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重建间隔相当于层间距 B. 重建间隔减小图像质量改善 C. 重建间隔大小与螺距有关

D. 重建间隔等于扫描层厚 E. 重建间隔有两种参数设置 21、CT缩略语中常用的FOV是指

A. 扫描野 B. 兴趣区 C. 灰阶标尺 D. 矩阵大小 E. 激光胶片的分辨率 22、时间分辨率常见的英文表达方式是

A. time revolution B. time deviation C. temporal resolution

D. scanning time E. space resolution 23、CT扫描中理想的层厚响应曲线(SSP)应该是

A、矩形 B、方形 C、铃形 D、椭圆形 E、圆形 24、部分容积伪影最典型的出现部位是

A. 横断面髋关节处 B. 横断面腰5骶1处 C. 横断面肋骨与肝交界处

D. 横断面胸廓入口处 E. 横断面颅骨颞部 25、对螺旋CT扫描方式出现之前的CT扫描方式,目前通称为 A. 常规CT扫描 B. 螺旋CT扫描 C. 非螺旋CT扫描

D. 普通CT扫描 E. 单层CT扫描 26、螺旋扫描是一种新的CT扫描方式,同时又被称为

A. 动态空间重建技术 B. 三维内镜成像 C. 连续扫描

D. 容积扫描 E. 区段扫描 27、目前已知的关于4层螺旋CT的纵向分辨率约为

A. 2.0mm B. 1.0mm C. 0.6mm D. 0.4mm E. 0.3mm 28、下列关于物体对比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两相邻物体间的X线吸收差 B. 相邻物体间组织边缘CT值高 C. 物体对比度与CT值相关 D. 原子序数相同的物体对比度大

E. 人体长轴方向分辨物体的能力 29、CT接受器分辨率中的接受器是指

A. 接受器仅指胶片 B. 接受器即探测器 C. 接受器指监视器

D. 接受器包括胶片和探测器 E. 接受器包括胶片和监视器 30、CT机的动态范围的比值一般为

A. 1千万比1 B. 1百万比1 C. 10万比1 D. 1万比1 E. 1百比1 31、属于螺旋CT扫描的新成像参数是

A、矩阵 B、像素 C、灰阶 D、螺距 E、窗宽 32、单层螺旋CT在硬件上的革命性变化是

A. 扫描架旋转速度提高 B. 采用了滑环技术 C. 钨铼合金旋转阳极

D. 检查床匀速平移 E. 中频变压器 33、下述不属于螺旋CT扫描或重建方式的是

A. 容积扫描采集数据 B. 检查床连续运动同时曝光 C. 逐层扫描采集数据

D. 回顾性任意层面重建 E. 球管围绕病人旋转持续曝光 34、下列与单层螺旋扫描方式无关的叙述是

A. 高压发生器产生高压 B. 检查床单向连续移动 C. 扫描机架连续旋转

D. X射线持续曝光 E. 病人屏住呼吸 35、单层螺旋扫描噪声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 与扫描运动的方式有关 B. 与采用的内插方式有关 C. 与螺旋扫描的长度有关

答案:C 答案:B 答案:A 答案:C 答案:A 答案:E 答案:C 答案:D 答案B 答案:A 答案:E 答案:B 答案:D 答案:B 答案:C 答案:A

36、单层螺旋CT扫描最常见的伪影是

A. 同心圆伪影 B. 放射状伪影 C. 条纹状伪影

D. 阶梯状伪影 E. 星月样伪影 答案:D 37、4层螺旋CT出现年代是

A. 1989年 B. 1990年 C. 1992年 D. 1995年 E. 答案:E 38、下列关于4层螺旋CT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由4排探测器组成 B. 有4个数据采集通道 C. 由34排探测器组成

D. 一次旋转可覆盖32mm E. 最少由8排探测器组成 答案:A 39、4层螺旋CT扫描,一次旋转最多可以得到的图像数是

A. 64层 B. 40层 C. 16层 D. 8层 E. 4层 答案:E 40、4层螺旋CT的图像重建预处理的基本方法是

A. 加权外插 B. 函数修正 C. 线性内插 D. 数据偏移 E. 高序外插 答案:C 41、下列中可改善CT空间分辨率的措施是4.1

A. 使用小的X线球管 B. 增大像素尺寸 C. 提高kVp

D. 减小像素尺寸 E. 测定线分布函数 42、下述中提高密度分辨率的最有效方法是

A. 增加kVp B. 增加mA C. 增大兴趣区 D. 缩小FOV E. 减小层厚 43、CT图像的噪声对下列选项中影响最大的是

A. 密度分辨率 B. 调制传递函数 C. 后处理功能

D. 空间分辨率 E. 数据采集系统(DAS) 44、CT术语中的“杯状伪影” 是指

A. 探测器间的响应不一致所导致的伪影 B. 不恰当兴趣区(ROI) 所导致的伪影 C. 几个测试物体中具有相同的HU值 D. 一个均匀测试物体中恒定的HU值

E. 一个非均匀测试物体中CT值的变化 45、CT图像噪声增加的最直接后果是

A. 图像的伪影加重 B. 密度分辨率降低 C. 图像均匀性降低

D. 空间分辨率降低 E. Z轴分辨率降低 46、通常,CT机的密度分辨率大致在

A. 0.1% ―0.3% B. 0.25% ―0.5% C. 1% ―3% D. 3% ―10% E. 10% ―30% 47、下列中可增加CT图像空间分辨率的选项是

A. mA从200mA变为500mA B. 矩阵尺寸从2562变为5122 C. 层厚从5mm变为10mm

D. 扫描时间从2秒变为4秒 E. 机架的旋转速度增加一倍 48、CT图像的金属伪影通常表现为

A. 鱼骨样 B. 杯状 C. 尖峰状 D. 疤痕状 E. 条纹状 49、射线束硬化伪影出现的原因是

A. 射线束的吸收误差 B. 杯状伪影的结果 C. CT机的线性误差

D. CT机的均匀性不良 E. 尖峰伪影的结果 50、环状伪影常见于

A. 第一代CT B. 第二代CT C. 第三代CT D. 第四代CT E. 螺旋CT CT技师上岗考试试题(3)

1.常规CT扫描是指:

A.CT平扫 B.增强扫描 C.定位扫描 D.动态扫描 E.目标扫描 2.上腹部CT扫描范围包括:

A.脾脏的上、下界 B.肝脏的上、下界 C.胰腺的上、下界

D.肝脏上界-肾脏下界 E.肝脏上界-胰腺下界 3.CT扫描中正确定位的意义是:

A. 减少扫描时间 B. 标注扫描方位 C. 减少扫描工作量

D. 减少不必要扫描 E. 减少对比剂用量 4.CT平扫不能显示的病变是:

A.血管壁钙化 B.肾阳性结石 C.夹层动脉瘤

D.支气管扩张 E.肺间质纤维化 5.不属于CT平扫注意事项的是:

A.准确定位 B.作必要的记录 C.选择正确的延迟扫描时间

D.四肢检查尽可能双侧同时扫描 E.体位、方向须准确标明 6.以下关于CT增强扫描的描述,错误的是:

A.是将对比剂注入体内后进行扫描的方法 B.其作用是增加体内不同组织间的对比度 C.血供丰富的组织或器官强化明显 D.能提高小病灶的检出率

E.CT检查都需进行增强扫描 7.CT增强扫描是为了: 8.CT增强扫描的作用是:

A. 提高Z轴分辨率 B. 提高空间分辨率 C. 减少患者的X线剂量

D. 减少部分容积效应的影响 E. 增强感兴趣组织或结构的对比度

答案:D 答案:B 答案:A 答案:A 答案:B 答案:B 答案:B 答案:E 答案:A 答案:C

答案:A 答案:B 答案:D 答案:C 答案:C 答案:E

I. 减少部分容积效应的影响 J. 提高定性诊断正确率或小病灶的检出率 答案:E 9.以下哪项应做增强扫描:

A.颅内肿瘤 B.脑萎缩 C.颅脑外伤 D.急性脑出血 E.颅颌面畸形 答案:A 10.不需要进行CT增强扫描的是:

A. 肺栓塞 B. 夹层动脉瘤 C. 冠状动脉狭窄 D. 肺纤维化 E. 肝脏肿瘤 答案:D 11.X线球管固定不动的CT扫描方式是:

A.容积扫描 B.螺旋扫描 C.薄层扫描 D.定位扫描 E.多期扫描 答案:D 12.仰卧位病人欲获得正位定位相时,其球管或检测器应在几点钟位置:

A.1点钟 B.3点钟 C.6点钟 D.9点钟 E.12点钟 答案:E 13.对某一层面按一定时间间隔进行重复扫描的CT扫描方式是: A. 多期扫描 B. 目标扫描 C. 重叠扫描

D. 动态多层扫描 E. 动态序列扫描 答案:E 14.动态扫描的作用是:

A.能获得对比剂的时间增强曲线,有助于某些疾病的诊断

B.提高图像的空间分辨率 C.提高图像的密度分辨率

D.减少病人辐射剂量 E.减少部份容积效应 15.对感兴趣的部位或层面作较薄的层厚层距扫描称:

A: 目标扫描 B: 多期扫描 C: 重叠扫描 D: 动态多层扫描 E: 动态单层扫描 16.缩小扫描野的CT扫描方式称为:

A. 薄层扫描 B. 放大扫描 C. 多期扫描 D. 重叠扫描 E. 增强扫描 17.薄层扫描是指层厚小于多少的扫描?

A.2毫米 B.3毫米 C.5毫米 D.7毫米 E.10毫米 18.超薄层扫描是指层厚小于多少的扫描?

A.2毫米 B.3毫米 C.5毫米 D.7毫米 E.10毫米 19.CT薄层扫描的作用是:

A. 减少球管损耗 B. 减少运动伪影 C. 减少扫描时间

D. 减少患者辐射剂量 E. 减少部分容积效应 20.常规需行CT薄层扫描的是:

A. 纵隔病变 B. 颅脑外伤 C. 肝巨大血管瘤 D. 肾上腺病变 E. 腹膜后病变21.以下组合哪项属于CT重叠扫描?

A.层厚10mm,层距10mm B.层厚5mm,层距10mm C.层厚5mm,层距5mm

D.层厚10mm,层距5mm E.层厚10mm,层距15mm 22.CT重叠扫描的作用是:

A.减少球管损耗 B.减少运动伪影 C.减少扫描时间 D.减少患者辐射剂量

E.减少部分容积效应 23.重点观察肺间质性、弥漫性病变时应采用:

A、高分辨率扫描 B、重叠扫描 C、薄层扫描 D、放大扫描 E、增强扫描 24.关于高分辨率CT扫描的叙述,错误的是:

A.采用较薄扫描层厚 B.采用高分辨率算法 C.能减少图像噪声

D.能提高空间分辨率 E.能减少部分容积效应 25.颞骨岩部病变,常采用的CT扫描方式是:

A. 增强扫描 B. 动态扫描 C. 目标扫描 D. 多期扫描 E. 高分辨率扫描 26.关于CT多期扫描的叙述,正确的是

A.注射对比剂以后的一种扫描技术 B.减少患者射线量

C.采用非螺旋扫描 D.层厚大于层距 E.层厚小于层距 27.关于CT灌注成像的叙述,错误的是:

A.使用等渗对比剂 B.经静脉滴注对比剂 C.在对比剂首过时间窗采集数据

D.对选定层面进行快速、连续扫描

E.利用灌注软件测量像素值的密度变化 28.不是CT灌注成像需计算的参数是:

A.灌注量 B.相对组织血容量 C.相对组织血流量

D.组织总容量 E.平均通过时间 29.关于CT心脏门控成像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专用的心脏门控装置 B.采用非螺旋扫描技术 C.对比剂采用静脉团注法

D.专用心脏门控的图像重建方法 E.可分为前瞻性和回顾性门控技术 30.对Z轴分辨率影响最大的是:

A.扫描视野 B.扫描范围 C.扫描层厚 D.图像矩阵 E.重建算法 31.以下关于CT血管造影的叙述,错误的是:

A.属于无创或少创检查 B.检查无任何禁忌征 C.由于受部分容积效应的影响,易使血管边缘模糊 D.在一定范围内能替代常规血管造影

答案:A 答案:A 答案:B 答案:C 答案:A 答案:E 答案:D 答案:D 答案:E 答案:A 答案:C 答案;E 答案:A 答案:B 答案:D 答案:B 答案:C

32.关于CT透视的叙述,错误的是:

A.以滑环技术为基础 B.快速图像重建 C.连续图像显示

D.采集速率大于20幅/秒 E.应用专用图像重建处理硬件 答案:D 33.CT透视相邻二幅图像之间球管旋转的角度是:

A.150 B.300 C.600 D.900 E.1800 答案:C 34.为减少辐射剂量,CT透视时应严格控制:

A.曝光时间 B.球管电压 C.扫描层厚 D.扫描视野 E.球管旋转速度 答案:A 35.以下关于曲面重组的描述,错误的是: A.曲面重组是多平面重组的特殊形式

B.该方法可使弯曲器官拉直、展开,显示在一个平面上

C.有时会造成人为的伪影 D.获得的是三维图像

E.不能真实反映被显示器官的空间位置和相互关系 答案:D 36.以下关于表面阴影显示法的描述,错误的是:

A.可逼真显示骨骼系统的空间解剖结构 B.能正确的测量距离和角度 C.能清楚显示物体内部结构 D.不能提供物体的密度信息

E.有时不能区分血管钙化和对比剂 37.以下关于最大密度投影法的描述,错误的是:

A.是一种常用的三维成像显示方法 B.其投影的方向可以是任意的 C.有很高的密度分辨率 D.不能区分血管钙化和对比剂

E.主要用于具有相对高密度的组织和器官 38.图像后处理方法中,数据处理量最大的是:

A.多平面重组 B.仿真内窥镜 C.容积再现成像

D.最大密度投影法 E.表面阴影显示法 39.器官的空间位置和相互关系显示效果最好的图像后处理方法是: A.多平面重组 B.仿真内窥镜 C.容积再现成像

D.最大密度投影法 E.表面阴影显示法 40.属于离子型对比剂的是:

A.优维显 B. 碘比乐 C. 安射力 D. 欧乃派克 E. 泛影葡胺 41.离子型对比剂引起低血钙的原因是:

A. 弱亲水性 B. 存在羧基 C. 高离子性 D. 高渗透性 E.化学毒性 42.与非离子对比剂的亲水性相关的因素是:

A.渗透压 B.碘含量 C.颗粒数量 D.羟基数量 E.羧基数量 43.CT增强扫描常用的对比剂注射方法是:

A.静脉滴注法 B.静脉团注法 C.静脉滴注团注法

D.静脉团注滴注法 E.静脉多次团注法 44.以下哪项不属于碘对比剂过敏反应的症状:

A.恶心、呕吐 B.高烧 C.喉及支气管痉挛 D.血压下降 E.皮肤荨麻疹 45.发生严重碘对比剂过敏反应时,不当的处理措施是:

A.立即停止注射对比剂 B.送急诊室抢救 C.建立静脉通道

D.立即给予抗过敏药物 E.迅速给氧,必要时气管插管 46.胸部CT检查患者进行呼吸训练的目的是:

A.缩短扫描时间 B.预防呼吸困难 C、避免检查中咳嗽

D.防止病人产生紧张情绪 E.避免呼吸运动产生伪影 47.腹部CT检查前一周内不能行胃肠钡餐造影的原因是: A.肠道内遗留的钡剂会产生伪影 B.会增加碘过敏的机会 C.易误诊为胆囊结石

D.易误诊为泌尿系结石

E.腹部CT检查能替代胃肠钡餐造影 48.开始检查病人前CT机应做的准备工作是:

A. X线球管预热或校准CT值 B. 不配合病人给予镇静剂 C. 审核CT检查申请单

D. 训练受检者的呼吸 E. 去除被检部位金属物 49.训练X线球管的目的是:

A. 提高探测器精度 B. 提高图像质量 C. 保持CT值正确性

D. 避免球管损坏 E. 避免环境变化引起扫描误差 50.目前CT图像的存储格式大多采用的标准是:

A. JPG B. DICOM3.0 C. TIF D. GIF E. BMP CT技师上岗考试试题(4)

1、以下颅脑CT扫描的准备工作中,横断面扫描时可忽略的是

A、必须摘除假牙 B、摘除头部发夹及金属饰物 C、告知患者检查的注意事项

D、不合作患者可采用药物镇静 E、婴幼儿患者需要口服水合氯醛 答案:C答案:D 答案:C 答案:E 答案:E 答案:C 答案:D 答案:B答案:B 答案:B 答案:E 答案:A 答案:A 答案:D 答案:B

答案:A

A、RBL B、EML C、OML D、SML E、CBL 答案:A 3、关于颅脑CT扫描体位和扫描范围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顶颏位冠状面扫描时患者仰卧位 B、横断扫描时患者常规采用仰卧位 C、横断扫描的扫描基线可酌情变化 D、鞍区垂体冠状面扫描的后界应包括鞍背

E、横断扫描的上界应达侧脑室体部上方约2cm处 答案:A 4、以下病变行颅脑CT增强扫描时,需要增加对比剂用量及注射速率的是 A、脑肿瘤 B、动静脉畸形 C、等密度血肿

D、亚急性脑损伤 E、继发性脑组织病理改变 答案:B 5、以下颅脑CT扫描图像的显示中,窗口技术运用不当的是

A、脑萎缩可适当调低窗位 B、小儿颅脑应适当调低窗位 C、颅底层面可适当调高窗位并增大窗宽 D、病灶与正常组织密度相近时可调宽窗宽

E、软组织窗应使脑白质和灰质有良好对比 6、颅脑CT扫描时,扫描上界需要达到顶叶皮质的是

A、观察基底节病变 B、怀疑脑萎缩的患者 C、怀疑听神经瘤的患者

D、怀疑脑血管畸形的患者 E、观察内囊、外囊区域病变 7、以EML为扫描基线,层厚、层距10/10mm的颅脑CT横断面图像中, Willis血管环应显示在

A、松果体平面 B、鞍上池平面 C、第三脑室平面

D、侧脑室体部平面 E、四脑室下方平面 8、以下不属于眼部CT检查适应证的是

A、眼部异物 B、眼部炎症 C、眶内占位病变 D、先天性屈光不正

E、视网膜剥离的病因诊断 9、关于眼及眶部CT扫描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常规采用横断面

B、确定眼内异物方位可作冠状位扫描

C、横断面扫描范围从眼球前部到海绵窦 D、观察视神经病变以听眶线为扫描基线

E、冠状位扫描有助于判断眶顶骨折及程度 10、关于眼及眶部CT扫描技术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常规采用非螺旋扫描模式 B、扫描层厚、层距通常为3~5mm C、扫描时需闭眼并保持眼球固定 D、增强扫描的扫描延迟时间为70秒

E、血管性病变应做动静脉双期增强扫描 11.眼部的冠状面CT扫描图像中,显示眼球径面最大的是 A. 眶后层面 B. 眼球后层面 C. 眶尖部层面

D. 眶前缘层面 E. 眼球赤道附近层面 12、关于耳部扫描体位的选择,正确的是

A、观察乙状窦壁应采用冠状面扫描 B、观察水平半规管应采用冠状面扫描 C、观察内耳道横嵴应采用横断面扫描 D、观察鼓膜嵴病变应采用横断面扫描

E、观察外耳道前后壁应采用冠状面扫描 13、颞骨扫描常规检查方式是

A、横断面扫描 B、冠状面扫描 C、矢状面扫描

D、横断面+冠状面扫描 E、横断面+矢状面扫描 14、耳部横断面扫描不能显示鼓室的

A、前壁 B、后壁 C、内壁 D、下壁 E、外壁 15、关于耳部CT扫描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一般不需作增强扫描 B、须采用高分辨率扫描模式 C、扫描层厚、层距采用2mm甚至更低 D、增强扫描须采用高分辨率扫描模式

E、高分辨率扫描的图像只需用骨窗显示 16、以听眉线为基线,层厚、层距2mm的耳部横断面CT扫描,

在咽鼓管层面不能显示的结构是

A、外耳道 B、乙状窦 C、颈静脉孔 D、颈动脉管 E、后半规管 17、扫描基线平行于上颌窦后壁,层厚、层距2mm的扫描,

耳部冠状面CT扫描,镫骨应显示在

A、锤骨层面 B、卵圆窗层面 C、咽鼓管层面

D、后半规管层面 E、耳蜗前部层面 18、关于鼻窦和鼻咽部CT扫描技术,错误的是

A、以横断面扫描为主 B、一般可不作增强扫描 C、颅底病变以冠状面扫描为好

D、观察颅底骨质破坏时应采用薄层扫描

答案:D 答案:B 答案:B 答案:D 答案:C 答案:D 答案:E 答案:B 答案:D 答案:D 答案:D 答案:E 答案:C

19、鼻窦及鼻咽的横断面CT扫描,蝶窦的影像通常显示在 A、软腭层面 B、颅底层面 C、鼻咽层面

D、鼻中隔层面 E、上颌窦开口层面 答案:B 20、关于唾液腺CT扫描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一般做冠状面扫描 B、通常需要进行增强扫描 C、扫描基线可采用听眦线 D、扫描范围从外耳道下缘至下颌角水平

E、注意避开牙齿的金属填充物,必要时改换机架角度 答案:A 21、唾液腺CT扫描图像的显示窗位应根据

A、腮腺CT值调整 B、嚼肌CT值调整 C、下颌支CT值调整

D、软组织CT值调整 E、颌下腺CT值调整 答案:A 22、关于喉咽部CT扫描技术的描述,错误的是

A、采用软组织模式连续扫描 B、采用侧向定位片,层厚、层距5mm

C、仰卧,头后仰使颈部与床面保持平行 D、扫描范围从舌骨平面至主动脉弓上缘

E、扫描基线与喉室平行,使扫描线与椎间隙平行 答案:D 23、喉部CT检查,欲观察声带活动和梨状窝状况时,扫描期间患者应

A、平静呼吸 B、平静屏气 C、持续呼气 D、瓦氏呼吸屏气 E、持续发“啊”声 答案:D 24、关于甲状腺CT图像的描述,错误的是

A、位于气管两侧及前缘 B、上极平甲状软骨中点 C、下极至第6气管环水平

D、通常密度低于周围组织 E、注射对比剂后密度增高 答案:D 25、CT图像中颈部淋巴结的CT值约为

A、10~20HU B、20~30HU C、30~40HU D、40~50HU E、50~60HU 答案:B 26、胸部CT平扫无法明确诊断的是

A、包裹性气胸 B、肺动脉内肿瘤 D、胸膜下肺大泡 E、胸膜增厚范围及程度 答案:B 27、胸部CT扫描时,需采用俯卧位的是

A、了解胸水流动性 B、肺癌的分期诊断 C、测量肺内病变大小

D、观察肺内肿物形态 E、观察肺弥漫性病变 答案:A 28、婴幼儿的胸部增强扫描的对比剂注射剂量,一般每次检查根据体重以 A、1.0ml/kg计算 B、1.5ml/kg计算 C、2.0ml/kg计算

D、2.5ml/kg计算 E、3.0ml/kg计算 答案:C 29、横断面肺部CT扫描,主动脉弓通常显示在

A、第三胸椎平面 B、胸锁关节平面 C、第四胸椎平面

D、第五胸椎平面 E、第五胸椎下缘平面 答案;C 30、关于肺部CT扫描技术的描述,错误的是 A、扫描层厚的选择应小于病灶直径 B、屏气不佳可增加图像的运动伪影

C、肺间质病变应选薄层高分辨率扫描模式 D、增强扫描的扫描模式和参数须与平扫相同

E、增强扫描欲观察细微结构时应选用高分辨率扫描模式 答案:E 31、上腹部CT检查口服稀释的阳性对比剂的作用是 A、增加图像对比度 B、显示胃肠道内病变 C、显示总胆管下端阳性结石

D、增加胆囊及胆道系统密度

E、使胃肠道充盈,与欲观察部位鉴别 答案:E 32、腹部CT扫描的患者准备工作中,与图像的清晰度有关的是 A、禁食 B、胃肠道清洁 C、碘过敏试验

D、呼吸屏气训练 E、口服低浓度碘水对比剂 答案:D 33、小儿腹部CT增强扫描的对比剂用量应根据体重调整,一般每次用量为

A、0.5ml/kg B、1.0ml/kg C、1.5ml/kg D、2.0ml/kg E、2.5ml/kg 答案:C 34、CT的图像显示中的类骨窗(窗宽W1300~1500、窗位C350~500)可用于观察 A、脂肪肝的图像 B、胆囊造影的图像 C、心包钙化的图像

D、肺间质病变的图像 E、多发性肝囊肿的图像 答案:B 35、肝脏、胆道系统的CT图像的显示推荐选用腹窗,其窗宽和窗位是

A、W150~250,C40~50 B、W200~350,C30~50 C、W200~250,C30~35

D、W200~250,C20~30 E、W1300~1500,C350~500 答案:A 36、CT增强扫描时,肝组织密度提高,因此CT值将增加约

A、10~20HU B、20~30HU C、30~40HU D、40~50HU E、50~60HU 答案:B 37、胰腺扫描重点观察胰头时,可选择的特殊体位是

A、俯卧位 B、右侧位 C、左侧位 D、头高足低位 E、头低足高位 答案:B 38、肾脏CT增强扫描,需要进行5分钟后延迟扫描的病变是 A、肾动脉狭窄 B、肾实质病变 C、肾盂源囊肿

D、肾皮质囊肿 E、肾上腺腺瘤 答案:C 39、腹膜后腔CT检查的扫描范围是

A、自横隔向下至髂动脉分叉 B、耻骨联合下缘向上至膀胱顶部

E、自胰腺上方1cm至耻骨联合下缘 答案:C 40、腹部CT图像的显示选用软组织窗,对缺少脂肪衬托的患者,

为改善显示效果,可采取的措施是

A、调低窗位 B、调高窗位 C、调大窗宽 D、调小窗宽 E、采用类骨窗 答案:D 41、肝脏的左内叶和右前叶之间为

A、肝左静脉 B、肝中静脉 C、肝前静脉 D、下腔静脉 E、肝右静脉 答案:B 42、腹部横断面CT扫描,第一腰椎椎体水平层面不能显示的结构是

A、脾静脉 B、肾上腺 C、门静脉 D、胰头钩突 E、胰腺体尾部 答案:D 43、关于椎体和椎间盘CT检查技术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扫描基线通常根据侧位定位片确定 B、颈椎一般只扫描椎体,不扫椎间盘

C、腰椎扫描,双腿抬高使腰椎生理弧度减少 D、颈椎扫描,头部略垫高使椎间隙与床面垂直

E、椎间盘检查应使机架倾斜与扫描的椎间隙平行 答案:B 44、颅内动脉CTA的扫描范围是

A、从鞍底至鞍底上5cm B、从鞍底下1cm至鞍底上3cm C、从鞍底下2cm至鞍底上3cm D、从鞍底下1cm至鞍底上5cm

E、从鞍底下2cm至鞍底上5cm 45、关于冠状动脉CTA扫描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

A、冠状动脉钙化积分采用步进扫描模式 B、冠状动脉平扫采用前瞻性心电触发 C、冠状动脉CTA采用前瞻性心电触发 D、冠状动脉CTA采用回顾性心电触发

E、冠状动脉CTA采用螺旋扫描模式 46、腹主动脉CTA不能显示的血管是

A、肾动脉 B、脾动脉 C、无名动脉 D、腹腔动脉 E、肠系膜下动脉 47、采用高压注射器肘静脉给药的CTA检查,扫描延迟时间最长的是

A、脑动脉 B、门静脉 C、肝动脉 D、冠状动脉 E、颈内动脉 48、与CT受检者的辐射剂量无关的是

A、螺距 B、管电流 C、管电压 D、机房屏蔽 E、后准直器 A、扫描层厚 B、有无前准直器 C、有无后准直器

D、射线束的Z轴宽度 E、射线束的XY轴宽度 50、X射线电离后产生的电子计量单位是

A、Q B、mSv C、mGy D、mA E、D(z) 51、关于CT剂量指数测量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电离室的放置应平行于患者纵轴 B、电离室的放置应与X射线束平行 C、电离室须放置在专用体模内测量 D、体模各部位所测的射线剂量不同

E、常用体模为直径16cm和32cm两种 52、以下CT检查的患者防护措施中,错误的是

A、减少重复扫描 B、控制扫描范围 C、扩大扫描视野

篇3:大型设备CT技师上岗证考试试题-五套

1.对增强扫描原理和意义的论述,错误的是: A.不同的组织结构对对比剂吸收数量和分布不同 B.不同的病变性质对对比剂吸收数量和分布不同

C.当两种组织对X线的吸收差加大时,图像对比增加 D.增强扫描使病变组织的密度、形态、大小显示更为突出 E.增强扫描主要是增加组织间的天然对比 2.离子型对比剂引起副作用的机制不包括:

A.高渗性使血浆渗透压和血容量升高 B.高渗性使血管内皮细胞脱水

C.高离子状态使其分子与血液中钙离子结合 D.弱亲水性增加了药物的化学毒性 E.离子型对比剂不能破坏血脑屏障

3.CT增强扫描,应用最广泛的静脉注射法是:

A.点滴灌注法 B.单次大量快速注射法 C.滴注-大量快速注射法 D.大量快速注射-滴注法 E.多次大量快速注射法

4.非离子型对比剂与离子型对比剂比较,唯一的缺点是:

A.含碘浓度高 B.造影效果好 C.毒性小 D.副作用少 E.价格贵 5.CT检查与常规X线检查相比,辐射具有的特点是:

①散射线相对少 ②线质硬,穿透性强,被人体吸收少 ③X线的利用率高 ④是相对单一的高能射线 ⑤检查同一部位时,辐射量小于常规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⑤ D.②③④⑤ E.①②③④⑤ 6.人体一次接受多层CT扫描是安全的,因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应该控制申请CT检查 B.为追求图像质量,不应该降低扫描条件 C.扫描层厚应尽量的薄

答:E 答:C 答案:C 答案:B 答案:D 答案:D 答:A 答案:B 答案:C

E.对患者进行训练,取得配合,以减少不必要的重扫

7.人体最易受辐射损害的组织或器官是:

A.生殖腺、造血组织 B.眼晶体、毛发、汗腺 C.脑、肺、肝

D.甲状腺、骨关节 E.脂肪、结缔组织

8.急性颅脑外伤,选择CT检查的主要目的是:

A.了解病情 B.解除病人痛苦 C.迅速、准确地定位颅内血肿及脑挫伤

D.进行治疗 E.随诊复查

9.颅脑CT检查前准备工作不包括:

A.向受检者做好解释工作 B.做好屏气训练工作 C.要求受检者体位保持不动

D.必要时给予药物镇静 E.要求受检者摘掉头上饰物

10.CT检查对不合作的婴幼儿,口服水合氯醛镇静剂的安全剂量为:

A.每公斤体重0.50~0.75mg B.每公斤体重50~75g C.每公斤体重50~75mg

D.每公斤体重500~750mg E.每公斤体重5~7g

1.E;2.E;3.B;4.E;5.A;6.E;7.A;8.C;9.B;10.C;

11.常规CT检查时,下列操作与左右标记无关的是:

A.确定仰卧位 B.确定俯卧位 C.确定头先进 D.确定足先进 E.确定头架类型

12.下列影响CT图像质量最重要的因素 是:

A.调整窗宽、窗位 B.按照解剖顺序拍片 C.必要的放大或缩小组合

D.必要的测量技术 E.图像边框黑白的选择

13.不需要做眼部CT检查的是:

A.眼部炎症 B.眼部外伤 C.假性近视 D.眼眶肿瘤 E.球内异物

14.眼部轴位扫描与颅脑轴位扫描的相同点是:

A.扫描层厚 B.扫描层间距 C.扫描体位 D.扫描范围 E.扫描视野

15.欲观察眼眶微小病变,应采用:

A.放大扫描 B.超薄层扫描 C.标准算法重建 D.缩短扫描时间 E.以上都是

16.眼部骨组织图像显示的窗宽、窗位是:

A.W 1500~2500,C 300~800 B.W 3500~5500,C 800~1000 C.W 150~250,C 30~60

D.W -500~-800,C 30~60 E.W -1500~-2500,C 300~600

17.眶内肿瘤CT扫描不能显示的是:

A.肿瘤形态 B.肿瘤大小 C.肿瘤位置 D.肿瘤与邻近组织关系 E.肿瘤的病理组织分类

18.不属于耳部CT检查适应证的是:

A.耳部外伤 B.耳部肿瘤 C.耳部炎性病变 D.听小骨畸形 E.耳廓畸形

19.不属于先天性耳部疾病的是:

A.耳廓畸形 B.外耳道闭锁 C.鼓室壁缺如 D.听骨链发育不全 E.中耳乳突炎

20.内耳采用HRCT扫描特点是:

A.显示范围变大 B.影像层次丰富 C.空间分辨率高

D.密度分辨率高 E.信噪比降低

11.E;12.A;13.C;14.C;15.E;16.A;17.E;18.E;19.E;20.C;

21.CT扫描,听小骨应显示在:

A.外耳 B.中耳 C.内耳 D.骨岬后部 E.咽鼓管开口

22.副鼻窦CT扫描,参数的选择,正确的是:

A.扫描层厚10mm B.扫描层间距10mm C.采用大扫描野

D.同时采用骨算法重建 E.降低条件薄层扫描

23.副鼻窦CT,需作增强扫描检查的疾病是:

A.副鼻窦炎 B.鼻腔息肉 C.上颌窦癌 D.先天畸形 E.颌面部外伤

24.CT图像中只显示一侧鼻窦的扫描方式是:

A.轴位扫描 B.冠状位扫描 C.矢状位扫描 D.定位扫描 E.增强扫描

25.后鼻孔闭锁症,显示最好的检查方法 是:

A.副鼻窦柯氏位 B.副鼻窦侧位片 C.副鼻窦瓦氏位

D.副鼻窦横断CT扫描 E.副鼻窦正位体层摄影

26.上颌窦五个骨壁的论述,错误的是:

A.内侧壁相当于鼻腔的外侧壁 B.顶壁即眶顶壁 C.前壁即上颌骨的面壁

D.后外侧壁由前外侧向内后倾斜,与颞下窝和翼腭窝毗邻 E.底壁为上颌骨的齿槽骨

27.有关口咽部CT扫描范围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上起软腭水平,下抵环状软骨 B.上起上颌齿槽突,下抵舌骨

C.上起海绵窦,下抵上颌齿槽突 D.上起下颌齿槽突,下抵会厌软骨

E.上起下颌齿槽突,下抵环状软骨

28.咽部增强扫描观察目标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可以使大血管显示更佳 B.对病灶定位定性有帮助 C.可以鉴别血管与淋巴结

D.可区分开大体解剖结构 E.有助于对肿瘤的鉴别诊断

29.正确的咽部CT扫描参数是:

A.层厚、层间距10mm连续扫描,扫描野18~20mm

B.层厚、层间距15mm连续扫描,扫描野18~20mm

C.层厚、层间距5mm连续扫描,扫描野25~30mm

D.层厚、层间距5mm连续扫描,扫描野18~20mm

E.层厚、层间距10mm连续扫描,扫描野25~30mm

30.鼻咽横断面CT扫描,不应显示的部位是:

A.鼻咽腔 B.上颌窦 C.咽鼓管开口 D.悬雍垂 E.咽旁间隙

21.B;22.D;23.C;24.C;25.D;26.B;27.B;28.D;29.D;30.D;

31.下列喉部疾病少见的是:

A.喉炎 B.喉癌 C.喉异物 D.喉水肿 E.喉部良性肿瘤

32.有关喉部CT扫描体位的叙述,错误的是:

A.患者仰卧 B.头下枕物 C.双肩下垂 D.颈部过屈 E.头部固定

33.喉部CT扫描患者双肩下垂的意义在 于:

A.减少颈部厚度 B.防止与扫描机架碰撞 C.防止肩部伪影产生

D.患者体位舒适 E.扫描孔径的限制

34.有关喉部CT扫描范围与基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A.确定扫描范围和基线,在侧位定位片中决定

B.确定扫描范围和基线,在正位定位片中决定

C.扫描范围上至舌骨下至环状软骨下缘

D.扫描范围上至C3上缘下至C6下缘

E.扫描基线可与中段颈椎间隙保持一致

35.喉结节平面CT轴位图像中,甲状软骨的形态是:

A.∧形 B.О形 C.∪形 D.∩形 E.С形

36.下列CT检查,患者扫描前的准备工作最简单的是:

A.肾脏CT扫描 B.肝脏CT扫描 C.涎腺CT扫描 D.子宫CT扫描 E.前列腺CT扫描

37.常规下可以进行冠状位扫描的是:

A.胸部CT扫描 B.腰椎CT扫描 C.盆腔CT扫描 D.涎腺CT扫描 E.股骨CT扫描

38.腮腺冠状位扫描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

A.患者俯卧或仰卧 B.头摆成顶颏位或颏顶位 C.头矢状面与床面垂直

D.扫描基准线为COR与听眶线垂直 E.扫描范围从颈后部到颈前部

39.涎腺造影联合CT扫描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先行涎腺造影,对含有对比剂的腺体扫描

B.应扫正、侧位平片,以显示腺体及管道的位置、走行、形态和分支

C.通过轴位和冠状位扫描可明确肿瘤来源和侵占范围

D.通过轴位和冠状位扫描可清楚显示末梢导管扩张、腺泡萎缩

E.通过轴位和冠状位扫描可明确肿瘤组织学的诊断

40.显示颞颌关节半月板,较好的检查方法 是:

A.平片 B.断层 C.造影 D.CT E.MRI

31.E;32.D;33.C;34.B;35.A;36.C;37.D;38.E;39.E;40.E;

41.颞颌关节CT平扫,患者必须做的准备工作是:

A.禁食 B.大量饮水 C.屏气训练 D.摘除耳部饰物 E.碘过敏试验

42.颞颌关节CT扫描,无需作增强扫描的疾病是:

①.颞颌关节发育不全 ②外伤骨折 ③颞颌关节增生肥大 ④.肿瘤 ⑤.关节结核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⑤ E.①④⑤

43.颞颌关节CT检查,需要骨窗与软组织窗同时显示的是:

①.颞颌关节先天发育畸形 ②外伤骨折 ③.类风湿关节炎 ④.肿瘤 ⑤关节结核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⑤ E.①④⑤

44.甲状腺CT扫描范围的确定,正确的叙述是:

A.从侧位定位图像中确定扫描范围 B.扫描范围从主动脉弓上缘至舌骨下缘

C.扫描范围从颈1至颈7 D.扫描范围从舌骨上缘至颈7下缘

E.扫描范围从颈6上缘至胸1下缘

45.屏气前由于患者吸气程度不一致,会造成CT图像的:

A.移动伪影 B.层厚改变 C.病变遗漏 D.清晰度下降 E.对比度下降

46.胸部CT扫描,纵隔结构可显示的原因主要在于:

A.大血管的存在 B.气管的存在 C.食管的存在

D.淋巴结的存在 E.脂肪组织的存在

47.适宜作HRCT检查的疾病是:

A.肝癌 B.胰腺癌 C.肺癌 D.大量胸腔积液 E.肾癌

48.肺部CT轴位扫描,能同时看到头臂干血管的层面是:

A.主动脉弓层面 B.主肺动脉窗层面 C.胸锁关节层面

D.左肺动脉层面 E.左心房层面

49.属于泌尿系统CT扫描范畴的是:

①.肝胆CT扫描 ②.肾脏CT扫描 ③.胰腺CT扫描 ④.膀胱CT扫描 ⑤.输尿管CT扫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⑤ E.②④⑤

50.不属于肝胆CT扫描适应证的是:

A.肝癌 B.多囊肝 C.肝脓肿 D.病毒性肝炎 E.肝占位X线刀治疗前的定位

41.D;42.A;43.C;44.B;45.C;46.E;47.C;48.C;49.E;50.D。

【大型设备上岗证CT技师模拟试题】相关文章:

1.大型设备上岗证MRI医师题库

2.会计上岗证试题

3.会计上岗证考试试题

4.设备保养试题

5.妇产科模拟试题

6.普通话模拟试题

7.初中英语模拟试题

8.高考模拟试题

9.中级经济法模拟试题

10.证券交易模拟试题3

下载word文档
《大型设备上岗证CT技师模拟试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