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的测试试题
“WindBunny”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初二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的测试试题,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初二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的测试试题,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试题
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试题
一、选择正确的读音画上“—”
音乐(yuè lè) 望着 (zháo zhe) 长长的`(zhǎnɡ chánɡ)
聪明(mínɡ mín) 活泼(bō pō) 伸手 (shēn shēnɡ)
二、把下面的字用直线连起来组成一个新字,并写在( )里。
立 禾 日 走 女 木 日
日 月 里 也 千 马 几
( ) ( ) ( ) ( ) ( ) ( ) ( )
三、写出带有下列部首的字。
口—( ) ( ) ( )
辶—( ) ( ) ( )
攵—( ) ( ) ( )
讠—( ) ( ) ( )
四、把下面诗句补充完整。
①牧( )骑( )( ),歌( )振( ) 樾。
②小荷才露尖尖( ),( )( )蜻蜓( )( )头。
五、用下面的词语组成一个通顺的句子。(注意加上标点)
1、我的 荷叶 凉伞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专心 老师 同学们 听 讲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选词填空。
呀 吗 吧 呢
1、你吃饭了( )?
2、下雨了,你快回家( )!
3、今天,你怎么有空出来( )?
4、妈妈正忙着做饭( )!
篇2:八年级历史下册单元测试试题及答案
一、火眼金睛挑一个(本大题有20小题,每题2分 ,共40分)
1.历史谱写着歌曲,歌声凝聚着历史。有一首歌唱道:“让我告诉世界,中国命运自己主宰;让我告诉未来,中国进行着接力赛……”。你知道中国人民“命运自己主宰”开始于( )
A.三大战役取得胜利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D.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
2、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决定是( )
①以五星红旗为国旗 ②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 ③采用公元纪年 ④以《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
A、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祖国大陆获得统一、中国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的标志是( )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B.开国大典
C.x藏地方政府与中央人民政府达成和平解放x藏的协议
D.1951年9月,人民解放军先遣支队进驻拉萨
4.中国抗美援朝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和朝鲜是邻国 B.中国和朝鲜都是社会主义国家
C.美国实行敌视中国的政策 D.美国的侵略威胁中国的安全
5.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是( )
A.刘伯承 B.朱德 C.彭德怀 D.邓小平
6.新中国成立后,涌现出大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杰出人物,人民分别给予了他们许多光荣的称号,不相符的是( )
A.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B. 铁人
C.杂交水稻之父 D.县委书记的好榜样
7.1952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后,农村的土地所有制是( )
A.国家土地所有制 B.集体土地所有制 C.农民土地所有制 D.公社土地所有制
8.下列关于新中国土地改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土地改革顺应了农民阶级的要求 B.到l952年底,全国完成土地改革
C.土改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 D.土改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提供了条件
9.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 )
A.农业 B.交通运输业 C.重工业 D.农业、商业
10.“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桥”指的是( )
A.钱塘江大桥 B.武汉长江大桥 C.南京长江大桥 D.川藏、青藏公路
1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的标志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B、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D、土地改革的完成
12、我国实现了原油和石油产品全部自给,结束了“洋油”历史的标志是:( )
A、胜利油田建成 B、新兴电子工业发展起来
C、大庆油田建成 D、原子能工业从无到有
1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 )
A.广大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热情高涨的进步产物
B.社会主义建设必需的方式
C.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
D.三大改造的继续
14.““””中最大的一起冤案是( )
A.老干部批评““””错误做法,反被诬为“二月逆流”
B.1976年群众在天安门前悼念周恩来,却被“_”强压下去
C.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诬为“叛徒、内奸、工贼”,开除出党,并非法监禁,迫害而死
D.“_”借批林彪,把矛头指向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
15、““””结束的标志是:( )
A、周恩来、邓小平扭转了经济的下滑 B、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C、毛泽东批评以江青为首的“_” D、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16、1951年,x藏地方政府代表团抵达北京,双方代表进行协商谈判,代表x藏的人物是( )
A、多吉 B、阿沛.阿旺晋美 C、**额尔德尼 D、__喇嘛
17、每个时代都有独一无二的鲜明流行语,“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就反映了( )时期的社会特征。
A、土地改革 B、“大跃进”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新中国成立
18、“蔑视核讹诈,华夏创新篇,君视名利如粪土,许身国威壮山河,功勋泽人间。”这是前国防部长张爱萍写给一位核科学家的悼词,这位核科学家是( )
A、钱学森 B、杨振宁 C、邓稼先 D、许德珩
19、““””期间,国家经济形势一度好转的原因是( )
A、林彪反革命集团的覆灭 B、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C、“_”被粉碎 D、周恩来、邓小平出来主持、整顿工作
20、到下个世纪中叶我国都将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邓小平说的这个初级阶段,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的社会变革开始的,这次社会变革是( )
A、三大改造的完成 B、第一个五年计划
C、土地改革 D、抗美援朝
二、能说会道列出来(五个小题,每题1分,共5分)
21、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
22、““””中形成的两个反革命集团—( )
23、x藏和平解放是—( )年
24、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的是—( )
25、中共八大提出的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 )
三、历史诊所会把脉(五个小题,每题1分,共5分)
26、开国大典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初步建立。
错误( ) 改正( )
27、黄继光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涌现出的英雄人物。
错误( ) 改正( )
28、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说明生产关系不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错误( ) 改正( )
29、三大改造为国家工业化奠定了重要基础。
错误( ) 改正( )
30、开国大典确定了《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错误( ) 改正( )
四、历史沙龙会所(总分5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
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个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4分)
(1)哪一年召开的什么会议决定在他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2分)
(2)“三年以来”是中国人民革命史上的什么时期?(2分)
(3)“三十年以来”是从哪一年开始的?这一年发生的一个划时代事件是什么?它标志中国进入了什么时代?(6分)
(4)“一千八百四十年”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从此,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4分)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请回答(5分)
(1)上述材料是属于什么文件的内容?(2分)
(2)是这个文件颁布多少周年?(1分)
(3)在这个文件颁布之前,在中国起到临时宪法作用的文件是什么 ?(2分)
3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就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这样,当作一个阶级来说,就在社会上废除了地主这一阶级,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材料2】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请回答(10分)
(1)根据以上材料,说明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和目的。(6分)
(2)土地改革有什么历史作用?(4分)
34、 阅读下列材料
为了按照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大多人的最大利益……根据过度时期总路线,从1953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开始实行系统的有计划的社会主义改造……在公私合营中实行‘四马分肥’的‘赎买’政策。……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在客观形式的推动下……到(1956年)1月底,全国大城市以及50个中等城市,先后全部实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请回答(9分)
(1)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从何时开始的?(2分)?
(2)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什么政策?(2分)?
(3)除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外,国家还进行了哪两个方面的改造?(2分)?
(4)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意义是什么?(3分)
35、阅读以下材料:
到1957年底,各项经济建设指标,一般都大幅度超额完成,特别是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喜报频传1956年,中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我国以苏联帮助兴建的156个项目为中心,先后施工的工业项目有l万多个,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形成了,沿海地区原有的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华北和西北也建立了一批新的工业基地…
请回答(5分)
(1)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一五”计划的重点是什么?(2分)
(2)有人说“一五”计划完成以后,中国变成了社会主义工业国。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说说你的看法。(3分)
36、阅读下列材料
实践证明,““””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而只能造成严重的混乱、破坏和倒退。历史已证明,““””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民族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请回答(7分)
(1)十年““””从哪年开始到哪一年结束?(2分)
(2)根据材料概括““””的性质是什么? (2分)
(3)我们应从““””的历史中吸取什么教训?(3分)
篇3:八年级历史下册单元测试试题及答案
一. 1—5BDCDC 6—10CCBCB 11—15 BCCCD 16-20BBCDA
二.16、(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分 (2)—1954年=59周年 1分
(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2分
17、(1)内容: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目的: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6分)
(2)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在我国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4分)
18、(1)1954年 1分(2)实行赎买政策 2分 (3)对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分 (4)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3分
19、(1)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2分)
(2)不同意。 “一五”计划完成以后,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3分)
20、(1)1966—1976 (2)““””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民族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3)“”中要吸取的教训:(类似一条即可)
①要加强民主法制建设?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②在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以后必须坚定不移地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③对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的阶级斗争要作科学的分析(正确区分两类不同社会性质的矛盾)
④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反对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
篇4:一年级语文下册试题之第二单元测试试题
一年级语文下册试题之第二单元测试试题
一、会认下面的'词语:
材料 选择 填 序号 划去 不合适 污染 寄信 实践
检查 答案 正确 邮局 邮票 厕所 厨房 客厅
我已经全部会认( ) 还不会认的词语( )
二、看拼音写词语:
hé qì yǔ wén xiānɡ shǔi tīnɡ jiǎnɡ
( ) ( ) ( ) ( )
yuǎn chù dìnɡ xiànɡ yǐ hòu ɡènɡ jiā
( ) ( ) ( ) ( )
zhǔ yì zǒnɡ shì ɡān jìnɡ ɡǎn kuài
( ) ( ) ( ) ( )
zhuān mén nián jí kōnɡ fánɡ ér tónɡ
( ) ( ) ( ) ( )
huánɡ sè huā duo lái wǎnɡ sònɡ qù
( ) ( ) ( ) ( )
ɡuò shí rànɡ rén dé dào jiè zǒu
( ) ( ) ( ) ( )
三、我会连线:
在空中 kōnɡ 看着老师 zhe
我没空 kònɡ 妈妈很着急 zháo
我得走了 děi 蜘蛛结网 jié
飞得慢 de 树上结果子 jiē
天气闷热 mēn 不怕困难 nàn
她闷闷不乐 mèn 难民 nán
四、我会找朋友。
和 气 逃 树 新 年
合 作 桃 走 心 情
伸 体 争 眼 非 走
身 手 睁 气 飞 常
五、我俩来对反义词。
你对阴,我对( )。 你对黑夜,我对( )。
你对近,我对( )。 你对晚,我对( )。
篇5: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测试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共20分)
1.提出“拨乱反正打破精神枷锁,使我们的思想来个大解放”的是 ( )
A.邓小平B.叶剑英C.胡耀邦D.陈云
2.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思想理论界开展了一次关于什么问题的讨论( )
A. 如何评价““””B.真理标准
C.是否以阶级斗争为纲D.市场经济是姓社姓资
3.下列哪些历史事件对思想解放产生了重大影响( )
①百家争鸣②新文化运动③人民公社化运动④真理标准问题讨论
A.①②B.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
4.著名史学家胡绳认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中史党史上的地位类似于
A.中共一大B.遵义会议C.中共十二大D.中共十五大
5.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使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此“新”字的含义是( )
①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②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入城市,开始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③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④形成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⑤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③④D.①④⑤
6.下列有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与八大相同点阐述错误的是( )
A.建国后召开的党的会议 B.重视经济,都大力发展生产力
C.为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D.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
7.江泽民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20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这三次巨变指的是( )
①辛亥革命②五四运动③抗战胜利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⑤改革开放 A.①③⑤B.①④⑤C.②④⑤D.③④⑤
8.1985年,邓小平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其本质含义是( )
A.改变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B.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D.改革不适应经济发展的管理体制
9.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 诞生在这一时期的法律文献有( )
①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④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⑤《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A.①⑤B.②③④⑤C.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
10.我国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A.是对所有制的重大变革 B.适应了中国农村目前生产力水平
C.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最高形式 D.是党中央调整产业结构的重大举措
11.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是 ( )
A.解放社会生产力B.增强农村和城市经济活力
C.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D.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12.1980年,我国在广东建立的经济特区有( )
①深圳②珠海③汕头④厦门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13.在沿海开放城市中,已发展成为国际化金融中心的是( )
A.珠海经济特区B.海南经济特区 C.上海浦东开发区D.厦门经济特区
14.下列哪一项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容?( )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坚持改革开放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D.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15.改革开放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关系是( )
A.互相对立B.互为条件,互为补充 C.完全一致 D.大同小异
16.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相同点是( )
A.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B.深化了改革开放
C.巩固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领导 D.指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7.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一直在努力探索民族独立和富强之路。但中国走什么样的道路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论和实践,你认为邓小平走的是什么路( )
A.阶级斗争之路B.照搬苏联经验之路 C.学习日本之路 D.走自己的路
18.下列哪些成语可以用来形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变化( )
①不可同日而语②士隔三日,当刮目相看③翻天覆地④闭门造车
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20.“……从1861年至今,34年的自强,的变法,67年的革命,的改革,中国走向近代的历史路程清晰在目,但留下的脚步并非一条直线。”这句话中包含的重大历史事件有( )
①洋务运动②戊戌变法③辛亥革命④新民主主义革命⑤改革开放
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
二、非选择题(共80分)
22.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请列举中国共产党为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所作出的贡献,并比较这些创新的思想理论的共同点。 (7分)23.改革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请列举中国历史上出现的重大改革事件并简要阐明其影响(各举一例):(共9分)
古代:
近代:
现代:25.王亮同学是一位歌迷,下面是他搜集到的三首歌曲的部分歌词:(共20分)
材料一: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
──《走进新时代》
材料二:东方红太阳升……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大救星,他是我们的带路人,为了建设新中国,领导我们向前进,共产党像太阳, 照到哪里哪里亮 ,哪里有了共产党, 哪里人民得解放……
──《东方红》
材料三: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春天的故事》
(1)材料一中所唱到的让我们“当家作主站起来”、“富起来”、“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的人物分别是谁?(3分)
(2)材料二、三所涉及到的历史人物分别是谁(2分)?其主要历史业绩各有哪些?(至少各写出两例,8分)
(3)好的歌曲是历史发展的见证。通过以上分析,请分别写出这三首歌曲的创作背景。(3分)
(4)你还能帮助王亮同学搜集到有着浓厚时代特征的歌曲吗?(请至少写出一首并注明其创作背景,4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共11分)
材料一 :(建国初期)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材料二 :(1992年的深圳)仙湖植物园里植物千姿百态。有一种树叫“发财树”……小平同志(观赏后)深情地说:“让全国人民都种,让全国人民都发财。”
请回答:
(1)为了改变材料一中状况,我国政府编制了什么经济发展计划?请举出在这一计划实施过程是所取得的一项建设成就。 (4分)
(2)为了实现材料二中小平同志的愿望,我们必须依靠党在新时期的哪一伟大决策?这一决策是在哪次会议上作出的? (4分)
(3)材料中两代领导人对国家富强的期望给了你什么启示?(3分)
27.某校以“乡村今昔”为题,举办了一期关于农村建设的图片展,以下是其中的三幅图片:(共13分)
(2)概括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制定农村政策的出发点。(3分)
(3)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和所见所闻,就当前我国正在开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一项合理化建议 。(3分)
篇6: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测试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 2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A B C B B D B C C B D C C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B A D B C D
二、非选择题(共 80 分)
21.(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千里跃进大别山等(2分)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实行改革开放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4分)
(2)略(2分)
22.理论创新: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4分)
共同点:实事求是,一切从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等。(3分)
23.古代: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时期最强大的封建国家,为统一六国奠定基础等。(3分)
近代:戊戌变法,传播了维新变法思想等(3分)
现代:改革开放,使中国富强起来等(3分)
其他符合要求的亦可
(1)
《开国大典》、《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农民拔地界碑》、《邓稼先》、《““””中一幕》、《凤阳小岗村》、《恢复高考后第一次考试的考场》、《上海浦东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主会场的夜景》等(9分)(2)略(3分)
25.(1)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3分)(2)毛泽东:创立毛泽东思想、领导建立新中国等;邓小平:领导改革开放,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10分)(3)新民主主义革命:《东方红》;改革开放:《走进新时代》、《春天的故事》(3分)(4)抗日战争:《黄河大合唱》、《义勇军进行曲》等(4分)
26.(1)第一个五年计划。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等。(4分)
(2)改革开放。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4分)
(3)如我国政府关注国计民生,代表人民群众利益;经济发展是硬道理,我们应坚持走改革开放之路,大力进行经济建设;立志报效祖国等(3分)
27.(1)顺序:农民拔除地主的地界碑、农民积极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凤阳小岗村农民。解说词略(7分)
(2)解放生产力或为了农民的利益等。 (3分)
(3)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增加农民收入; 加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重视农村教育和医疗; 保护农村耕地,注重环保等。(3分)
篇7:初二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的测试试题
初二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的测试试题
一、选择题(共50分)
1.我国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以五年为单位编制发展国民经济的计划,始于
A.1951年B.1952年C.1953年D.1956年
2.下列表格反映了建国初期的经济现状,对此理解不恰当的是()
中国(1952年产量)印度(1950年产量)美国(1950年产量)
钢产量(人均)2.37千克4千克538.3千克
发电量(人均)2.76千瓦时10.9千瓦时2949千瓦时
A.我国工业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也不如印度
B.经过三年经济恢复,新中国工业生产虽然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但基础仍然薄弱
C.这是我国开始“大跃进”运动的背景,“大跃进”的'目标是钢产量赶超美国
D.这是我国制订“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之一
3.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非常重视西藏地区的建设,下列哪项是在“一五”计划期间完成的()
A.西藏和平解放B.建成青藏、川藏、新藏公路
C.建成青藏铁路D.派孔繁森等干部支援西藏建设
4.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中的重工业项目集中建设在()
A.华北地区B.西北地区C.东北地区D.华南地区
5.1957年是有纪念意义的,因为这一年()
A.我国开始生产出第一辆国产汽车“解放牌”汽车
B.三大改造结束,我国建成社会主义制度
C.中共“八大”召开,人们建设社会主义热情高涨
D.“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6.有的人的名字暗含纪念意义,比如有人名叫“国庆”,因为他出生在国庆节,那么名叫“纪宪”的人可能出生在哪一年()
A.1951年B.1952年C.1953年D.1954年
7.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公布前,曾有1.5亿人民参加讨论,提出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这充分说明()
A.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B.它体现了人民的意志
C.它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订的D.它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保证
篇8:初二下册历史练习试题
人教版初二下册历史《““””的十年》练习试题
选择题
““””开始于 ( )
A.1946年 B.1956年 C.1966年 D.1976年
““””中形成的两个反革命集团的核心人物分别是 ( )
A.王洪文、张春桥 B.林彪、王洪文
C.林彪、江青 D.江青、姚文元
1971年9月13日,林彪等人出逃的飞机坠毁于 ( )
A.苏联境内 B.中国内蒙古境内
C.越南境内 D.蒙古境内
““””期间,我国民主法制遭到严重践踏最为典型的事件是( )
A.实行“大鸣、大放、大字报、大串联” B.制造“刘少奇案”
C.九一三事件 D.镇压“四五运动”
图中的诗句出现在哪一运动中?( )
A.五四运动 B.“二月逆流” C.“四五运动” D.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中共中央政治局一举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这是在( )
A.1969年 B.1971年 C.1973年 D.1976年
综合题
根据所学知识,将下列历史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
①“二月逆流” ②毛泽东决定发动““”” ③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④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⑤全国出现学校停课、工厂停工“闹革命”的**局面 ⑥“四五运动” ⑦毛泽东逝世
( )→( )→( )→( )→( )→( )→( )
阅读下面两幅图:
请回答:
(1)图一反映的是“四五运动”时张贴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一篇诗作。诗中的“鬼”和“豺狼”指的是谁?“雄杰”又是谁?
(2)图二反映的是1976年10月24日,首都百万军民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大规模集会,庆祝粉碎“_”的胜利。在1976年10月,是谁代表中共中央采取果断措施,一举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从而结束了““””这场内乱?
(3)图一内容和图二内容之间有没有联系?为什么?
篇9:初二下册历史练习试题
北师大版初二下册历史《“”十年内乱》练习试题
选择题
毛泽东发动““””是在( )
A.1965年11月 B.1966年5月
C.1966年8月 D.1967年1月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和““””错误相同的根本原因是( )
A.一些野心家、阴谋家的挑动 B.党内“左”倾思想的发展
C.中共缺乏革命和建设的经验 D.盲目照搬苏联的经验
“五四运动,四五精神,顶天立地大英雄,生死荣哀,光耀二十世纪;八一倡义,一八赍志,赤胆忠心好,鞠躬尽瘁,恩被九亿神州。”这副对联赞颂的是( )
A.毛泽东 B.周恩来 C.朱德 D.陈毅
下列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②和平解放西藏
③““””开始
④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②①④③ D.③④①②
下列经济建设成就不是在““””期间取得的是( )
A.成昆铁路建成 B.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C.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 D.红旗渠建成
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主要罪恶活动有( )
①策划篡夺中央到地方的政权
②打击迫害老干部
③林彪等策划谋害毛泽东,发动反革命政变
④“_”残酷镇压四五运动
⑤策划篡夺党和国家最高领导权,阴谋颠覆无产阶级专政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
某同学拿出一些“1969年发行”和“1971年发行”的毛主席像章给同学们观赏,从中可以断定这些像章是( )
A.建国初期的 B.抗美援朝时期的
C.““””时期的 D.改革开放以后的
下列事件不是发生在1976年的是( )
A.林彪叛逃 B.周恩来逝世
C.毛泽东逝世 D.粉碎“_”
长达十年之久的““””结束的标志是( )
A.林彪叛逃事件 B.周恩来逝世
C.四五运动 D.粉碎“_”
1976年9月逝世的党和国家的领导人是( )
A.毛泽东 B.朱德 C.周恩来 D.刘少奇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大的一起冤案错案的受害者是( )
A.陈毅 B.刘少奇 C.邓小平D.彭德怀
1966年8月毛泽东发表《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矛头实际指向的是( )
①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家主席刘少奇
②中共中央邓小平
③林彪反革命集团
④江青反革命集团
A.①② B.②
C.③④ D.①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你们把党搞乱了,把政府搞乱了,把工厂、农村搞乱了!你们还嫌不够,还一定要把军队搞乱!这样搞,你们想干什么?”——叶剑英1967年中南海怀仁堂会议的讲话
材料二 “欲悲闻鬼叫,我哭豺狼笑。洒酒祭雄杰,扬眉剑出鞘。”——1976年天安门诗抄
请完成:
(1)材料一中的“你们”指的是谁?这一事件后来被污蔑为什么?
(2)材料二中的“雄杰”指的是谁?为悼念“雄杰”而爆发的群众性运动是什么?
(3)以上两段材料中铿锵有力的词句,表达了哪些共同的思想感情?
中国现代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根据所学知识完成:
(1)1953—1957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在政治和经济领域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动和变革,试述其主要内容。
(2)20世纪50—70年代,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也出现了严重失误,请你举出两件具体事例。
(3)对比以上内容,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篇10: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测试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面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答案,请将其选出并填入相应的表格中,每个2分,共50分)
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是。
A.夏朝B.商朝C.东周D.春秋
2.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
A.拱卫皇室,防止外族侵入B.巩固国家政权
C.开发边远地区的经济文化D.建立对全国的控制网
3.下列内容不符合西周分封制的是()。
A.周天子分封亲属功臣,让他们到各地做诸侯
B.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保卫周天子
C.各个诸侯必须保持密切联系,共同抵御外族入侵
D.诸侯要按受封土地数量向天子定期纳税
4.我国青铜文明的灿烂时期是()。
A.夏朝B.商朝C.西周D.春秋
5.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A.建国者没有打好基础B.不注意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
C.最后一个国君暴虐残酷D.内部发生严重的叛乱
6.西周是一平民在田中劳作,关于他可能使用的农具错误的是()。
A.用石镰收割庄稼B.用装有木柄的骨耜耕地
C.用铁制的犁耕地D.用青铜农具进行生产
7.西周时为巩固统治,开发边疆而实行的制度是()。
A.禅让制B.世袭制C.兄终弟及制D.分封制
8.关于春秋的争霸战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争霸的背景是周王室衰微②目的是为了维护周天子的威信
③争霸的实质是获取周天子过去的政治、经济特权④争霸战争具有两面性
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②③④
9.贵族把奴隶当作祭祀祖先的供品或殉葬品始于()。
A.夏朝B.商朝C.西周.D战国
10.我国古书中“千耦其耘”的现象应出现于()。
A.夏朝B.商朝C.西周D.春秋
11.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主要原因是()。
A.使用的铁农具最多B.使用牛耕最普遍
C.兴修水利工程最多D.商鞅变法最彻底
12.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主要通过()。
A.实行变法B.人民起义C.分封诸侯D.争霸战争
13.关于甲骨文,错误的解释是()。
A.我国古代的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B.甲骨文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
C.商朝时期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D.是研究商朝历史的唯一资料
14.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A.生产力的不断发展B.社会大变革的出现
C.频繁的争霸战争D.学术的繁荣和思想的活跃
15.在诸子百家中,主张“无为而治”的是()。
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
16.孔子的教育成就主要有()。
①以德教民②以礼治国③有教无类④当仁不让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17.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其主张对当时封建统治最有用的是()。
A.儒家B.法家C.道家D.兵家
18.成为我国封建社会正统思想并对后世的思想文化产生巨大影响的学说是()。
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
19.下列是描述公元前350年生活在关中地区某人发迹的故事,你认为哪个是不可能的()。
A.他在一次战争中杀敌有功,得到几十亩土地的赏赐
B.几年后,他辛勤耕种这些土地,粮食丰收,政府免除他的徭役
C.后来,他用卖粮的钱,又添置了几十亩土地,成为小地主
D.四十岁后,他卖掉所有的土地去经商,得到政府的奖励,成为拥有雄厚资产的大商人
20.下列成语和晋楚争霸有关的是()。
A.老马识途B.退避三舍C.卧薪尝胆D.尊王攘夷
21.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
A.司母戊鼎B.四羊方尊C.青铜立人像D.青铜鼎
22.都江堰位于今天的()。
A.湖南省B.云南省C.湖北省D.四川省
23.战国时期的编钟出土的地点是()。
A.湖南省B.云南省C.湖北省D.四川省
24.东周的建立者是()。
A.周文王B.周武王C.周幽王D.周平王
25.西周的都城在()。
A.阳城B.亳C.镐京D.洛邑
二、改错(辨析)题(12分)
26.禹死后,他的儿子启夺取了王位,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我国开始了“公天下”的历史。(2分)
27.战国初年,秦、晋、齐、燕、楚、吴、越七国并立,史称战国七雄。(2分)
28.甲骨文纪录和反映了西周的政治、经济情况,商朝最大的青铜器是四羊方尊。(2分)
29.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著有《论语》一书;孙子是兵家创始人,著有《孙膑兵法》一书。(2分)
30.小明:小强,你能给我说说都江堰吗?
小强:当然可以。都江堰在珠江上,是两千年前的秦朝人李冰父子修建的,那儿还有二王庙,就是为了纪念他们的。都江堰分三部分:分水鱼嘴将江水分成内江和外江,内江灌溉,外江分洪。飞沙堰将内江的水引入灌溉农田,宝瓶口还可以在夏季泄洪排沙。江上还有一座安澜桥,可好玩了。(4分)
三、材料解析题(32分)
31.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史记商君列传》
(1)文中“卫鞅”指谁?“孝公”是哪国国君?(4分)
(2)文中反映卫鞅什么主张?(2分)
(3)文中的议论代表哪个阶级?结果如何?(4分)
32.一个人起什么名字,往往打上了时代的烙印。春秋时期,许多人常常以“牛”“耕”作为名、字。例如,孔子弟子司马耕,字子牛;晋国大力士姓牛,字子耕。
(1)这反映出当时的什么社会现象?(4分)
(2)当时还有一种什么生产工具的使用和推广,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4分)
(3)当时在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情况?(4分)
33.材料一“三人行,必有吾师焉。”
材料二“当仁不让于师。”
材料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1)材料一、二、三是谁所言,他生活在什么时期?(4分)
(2)上述材料的教育思想对我们的学习有何启发?(6分)
四、简答题(6分)
34.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当时有哪些主要的学派?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12345678910111213
答案ABDBCCDACCDAD
题号14151617181922232425
答案BBBBADBADCDC
二、改错辨析题
26.夏朝是大禹建立的,启夺取王位,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
27.战国七雄是齐、秦、楚、燕、赵、魏、韩。
28.甲骨文纪录和反映的是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商朝最大的青铜器是司母戊方鼎。
29.《论语》并不是孔子本人编撰的,而是由他的弟子将他的言论整理成书的。孙子的军事著作是《孙子兵法》。
30.都江堰在岷江流域,是秦国李冰父子修建的,不是秦朝。宝瓶口引水灌溉,飞沙堰泄洪排沙。
三、材料解析题
31.(1)商鞅秦国(2)实行改革,以适应时代的发展
(3)地主阶级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
32.(1)说明当时牛在生产中的重要性,牛耕普遍推广。(2)铁器
(3)史书记载,这一时期“公作则迟”“分地则速”,个体生产取代了大规模强制性集体耕作,个体小农逐渐成为社会的基本生产单位。新兴地主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33.(1)孔子、春秋(2)学无常师、择善而从;独立思考、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学习是踏踏实实、认认真真,来不得半点虚伪。
四、简答题
34.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促进了商业繁荣和城镇兴盛,传统的礼法秩序受到猛烈冲击。在各国竞相改革的风潮中,拥有文化知识的士人冲击狭隘宗族纽带的束缚,四处游说、讲学,极大地开阔了视野,促使他们独立思考和创造性地探索。社会上不同政治思想派别的代表人物,对各种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见解,涌现出一批做出了开创性贡献的学术大师,从而形成了思想领域中百家争鸣的局面。
当时主要的学派有墨家、儒家、道家和法家。
篇11: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单元测试:第二单元试题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单元测试:第二单元试题
【-二年级数学试卷】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单元测试:第二单元试卷“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单元测试:第二单元试卷”一文由小学频道编辑整理,更多精选内容请关注本频道二年级数学试卷栏目!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单元测试:第二单元试卷
有()个,平均分成()份,每份有()个。
列式:()÷()=()
5、
有()个,每()个为一份,平均分成()份。
列式:()÷()=()
二、在()里填上合适的数。(12)
()÷6=336÷()=64×()=24
()-15=27()÷1=84÷()=1
三、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12分)。
1、在算式24÷6=4中,6是除数,24是被除数,4是商。()
2、算式12÷6=2,表示把12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6。()
3、把18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6,列式是18÷6=3。()
4、把18个苹果分成2份,每份是9个,叫平均分。()]
四、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里。(15)
1、12个杯子,平均分成4份,每份有()个。列式为()。
①12÷3=②12÷4=③12-4=
2、18个萝卜,每6个为一份,分成了3份。列式为()。
①18÷6=②18÷3=③6×3=
3、有15个苹果,小明吃了5个,还有几个?列式为()。
①15÷3=②15÷5=③15-5=
4、商是4的算式是()。
①12÷3=②12÷4=③4÷4=
5、除数是6的算式是()。
①6÷3=②12÷6=③2×3=
五、把口诀填完整,并写出乘、除法算式。(15)
三( )十五
( ) ( )
( ) ( )
四( )二十四
( )()
()()
五()三十五
()()
()()
在里填上+、—、×、÷(12)
43=1282=42421=45
123=4328=24122=10
七、解决问题。24
种6行树,每行8棵,一共要种多少棵?
2、48棵树,平均栽成6行,每行有多少棵?
3、有48棵树,每8棵栽成一行,可以栽多少行?
4、老师把18枝铅笔,平均分给小红和她的两个小伙伴。每人分几枝
篇12:初二下册历史期末复习试题
人教版初二下册历史期末复习试题
选择题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历史的结论。能充分说明这一结论的依据是( )
A.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土地改革运动 D.三大改造的完成
“紫荆怒放,莲花添彩,港澳回归祖国了!”我国成功实现这一情景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国际地位提高B.综合国力增强C.军事力量强大D.“一国两制”的构想
2009年,海协会、海基会两会领导人第三次会谈在南京举行。“两会”曾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的时间是( )
A.1987年B.1992年C.1993年D.1997年
总结、归类、提炼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某班历史兴趣小组在自主学习时从网络上收集了以下几幅图片,符合这组图片主题的是( )
A.新中国的工业化历程B.外交事业的发展
C.新中国的国防建设 D.现代的社会生活
一位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某次重大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这次会议是( )
A.日内瓦会议B.万隆会议C.第26届联合国大会D.上海APEC会议
“和而不同”是孔子“仁”的思想体现。下列哪些史实符合这一思想主张( )
①万隆会议 ②中美关系正常化 ③我国重返联合国 ④巴以冲突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周恩来说:“你的手伸过世界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25年没有交往了呵!”从尼克松与周恩来握手的时刻起“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这次握手”表明( )
A.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B.中国政府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D.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恢复
图是1949--2008年中国与外国建交状况曲线图,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出现建交高峰的直接原因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B.中美关系的改善
C.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D.苏联解体
2013年6月11日,“神舟十号”成功发射。这是我国航天技术领域取得的又一突破。追溯历史,上世纪70年代,我国在同一领域取得的成就是(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中近程地地导弹发射成功
C.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D.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刚刚在贵阳落幕。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科技的力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国为发展高新技术实施了( )
A.“星球大战”计划B.“尤里卡计划”C.“希望工程”D.“863计划”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国家实行“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明确提出要放在“优先发展战略”的领域是 ( )
A.教育B.高新科技C.高等教育D.电子产业
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深情地阐述了“中国梦”。实现“中国梦”( )
①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②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
③与我们每个人的幸福息息相关 ④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D.③④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曾强调说:英国人不该对香港的回归耿耿于怀,她称赞邓小平的构想是“最富天才的创造。”这一“天才的创造”是指(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一国两制”伟大构想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十二五”期间,浙江省对口支援西藏那曲地区规划建设项目共65个,总投资约12.4亿元,将全部用于改善民生。援建西藏有利于( )
①消除民族差异 ②民族共同繁荣 ③维护民族团结 ④建设和谐社会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某班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单位准备利用暑假时间编撰不同时期《革命英烈小传》分册,其中一组搜集到了黄继光、邱少云、罗盛教、毛岸英等英雄人物的相关资料加以整理。该组英烈应属于( )
A.国民革命军北伐英烈B.抗日战争英烈
C.人民解放战争英烈D.抗美援朝英烈
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3亿无地和少地的农民获得了7亿亩土地。土地改革的完成( )
A.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B.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C.建立了土地的公有制D.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设会
我国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的标志性事件是( )
A.新中国的成立B.1953--1957年“一五”计划的完成
C.1956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D.1958年“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某同学利用下面三幅历史图片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研究的主题应该是( )
A.抗美援朝B.社会主义改造
C.“大跃进”运动D.人民公社化运动
下图反映的是新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出现图中B点到C点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建设没有计划性
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D.““””扩展到经济领域
下列内容中,可以证明“1966—1976年的‘“”’是一场内乱”的是 ( )
①掀起夺取党和政府领导权的狂潮 ②迫害领导干部和知识分子 ③消灭地主阶级 ④国民经济发展缓慢 ⑤教育科学文化事业遭到严重摧残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20世纪以来,中华民族经历了伟大的三个三十年的探索和实践。在九十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在1919、1949、1979和2009年谱写的历史乐章的主题分别是( )
A.民族觉醒、民族独立、民族振兴、民族崛起
B.民族觉醒、民族振兴、民族独立、民族崛起
C.民族觉醒、民族独立、民族崛起、民族振兴
D.民族振兴、民族独立、民族觉醒、民族崛起
1949年10月,面对一个新中国的诞生,诗人胡风以一句“时间开始了”表达自己的心声。对于无数人来说,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意味着“时间又开始了”!对此认识错误的是( )
A.前者使中国人民站起来B.前者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C.后者让中国人民富起来D.后者标志着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时期
《联合早报》指出:“新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外开放,让世界进入中国……”“让世界进入中国”开始于( )
A.中美建立外交关系B.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C.香港顺利回归祖国D.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学者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一种贴近现实生活的马克思主义应运而生……它是能够为老百姓带来福祉的现实马克思主义。”“现实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开创者是( )
A.毛泽东B.邓小平C.江泽民D.胡锦涛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遇到姓“社”姓“资”等问题的困扰。对解决这些问题,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是(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B.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的讲话
C.中共十三大报告D.南方讲话
列举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12分)
材料一:日本政客一方面表示希望改善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另一方面却在进行有悖于国家关系的正常化的举动,这不禁让人怀疑日本有否认侵华期间所犯的罪行,而这是不为世人所容许的。
——摘自《人民日报》
材料二:一个国家一旦迷失前进方向,注定会陷入焦躁状态。焦躁又会让其更加起劲地瞎折腾。日本的两出闹剧,就是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发生的。不顾亚洲各国的正义呼声和严正抗议,2013年4月23日上午,日本168名国会议员集体到靖国神社拜国。与此同时,日本右翼分子非法进入中国固有领土钓鱼岛海域寻衅滋事。
——摘自《人民日报》
材料三:我们应该把坚持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作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把深化交流合作、推进商业谈判作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途径……协商涉外事务;结束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
——2009年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胡锦涛讲话稿(节选)
(1)结合材料一,写出近代史上日本发动的两次侵华事变。(2分)
(2)结合材料二,说说近代史上台湾与祖国大陆有哪几次分离?(3分)
(3)根据材料三写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是什么?改革开放以后,党和政府确立的对台基本方针是什么?(3分)台湾问题和港澳问题有什么不同?(2分)
(4)结合以上材料想一想,日本怎样才能真正同亚洲邻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答出两点)(2分)
问答题
某中学准备开展以“期盼民族复兴、探求强国富民之路”为主题的德育活动。下面是他们收集的相关资料,请用学过的知识来一试身手。(11分)
材料一、1949年9月,毛泽东在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说:“……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
——摘编自人民出版社《复兴之路》
材料二、“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为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1953年1月1日社论
材料三、“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
“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
——l979年1月1日社论
请回答:
(1)标志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历史事件是什么?(1分),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名称是什么?(1分)
(2)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肩负起民族复兴重任。“一五”计划的主要任务是什么?(1分)取得了哪些成果?(举二例即可)(2分)
(3)1978年底,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作出的伟大决策是什么?(2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到2001年,中国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是什么?(1分)
你一定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历程有所感悟。请你将自己心中的感想写出来,与大家分享。(3分)
【初二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的测试试题】相关文章:
4.初二数学下册试题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