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下册历史知识点
“yhuisky”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初一下册历史知识点,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初一下册历史知识点,以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篇1:初一下册历史知识点
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一、契丹族与党项族
1.契丹族
(1)生活区域:游牧在我国北方的民族。
(2)建国:10世纪初,耶律阿保机(辽太祖)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有时称契丹,有时称辽),都城在上京临潢府。
(3)统治:阿保机建国后,发展生产,创制文字,国力不断增强。
2.党项族
(1)生活区域:生活在我国西北地区,后集中到甘肃东部、陕西北部一带。
(2)建国:11世纪前期,元昊称大夏皇帝,定都兴庆府,史称西夏。
(3)统治:元昊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创制西夏文字。
二、辽、北宋、西夏的和战
1、北宋与辽──澶渊之盟
(1)背景:宋真宗时,澶州之战,寇准力劝宋真宗亲征,宋军击退辽军。
(2)内容:辽宋议和,辽朝退兵,宋给辽岁币。
(3)评价:
①“澶渊之盟”是宋辽双方均势的体现,它对宋辽两国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②对于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和约,岁币成为北宋人民沉重的负担。
③对辽来说,“澶渊之盟”不仅使辽兵安然脱险,还得到了岁币。
④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来看,“澶渊之盟”的订立有其积极的一面:它结束了宋辽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此后的宋辽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双方展开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边境地区的生产发展,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
2、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1)战争:元昊称帝后,多次进攻北宋,北宋节节败退,但西夏损失亦很大。
(2)议和:北宋与西夏订立和约,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宋夏边境贸易兴旺。
3.如何正确认识北宋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
(1)宋辽、宋夏之间有战有和,和战交错,但“和”始终是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
(2)辽宋、宋夏之间的战争只是中华民族大家庭内部的兄弟之争,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别,但无侵略与反侵略之说。它给中原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客观上也促进了民族交融,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4.“澶渊之盟”与宋夏和约的异同点有哪些?
异:宋与辽结为兄弟之国。夏向宋称臣。
同:宋辽、宋夏议和都结束了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宋王朝都要交纳岁币。
篇2:初一下册历史知识点
北宋的政治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1.建立: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宋太祖)在陈桥驿发动兵变,以开封为都城,建立政权,史称北宋。
2.统一: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3.措施
(1)军事上: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了军队;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还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
(2)政治上:
①在中央,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设置相当于副宰相的若干人,与宰相共同议政;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
②在地方,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并频繁调动,三年一轮换;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
(3)财政上: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4.影响: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
1.目的:防止武将对中央集权造成威胁。
2.措施
(1)重视文官:宋太祖重用文官掌握军政大权,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
(2)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在全国范围内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3.辨证认识北宋重文轻武的政策。
(1)积极影响:
①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及经济的发展。
②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2)消极影响:
①文臣掌兵,不熟悉军务,而将不专兵,兵无常帅,严重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这也导致了北宋在与少数民族的战争中多次失利。
②重文轻武形成了以士大夫为主的官僚集团,但由于政治机构重叠,相互牵制,官吏冗多,人浮于事,既导致政府办事效率下降,又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支出。
篇3:初一下册历史知识点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1.安史之乱
(1)背景
a.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腐败;社会矛盾尖锐,边疆形势紧张。
b.节度使势力膨胀,中央与地方力量对比失衡,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
c.安禄山兼任三镇节度使,势力不断壮大。
(2)爆发:755 年,安禄山和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平定:763 年被平定。
(3)影响
a.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北方地区遭受浩劫;
b.唐朝国势从此由盛转衰;
c.唐朝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严重失衡,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2.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1)原因
a.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
b.人民赋税繁重,生活困苦;
c.连年灾荒。
(2)概况
黄巢起义军转战南北,攻入长安,建立政权, 给唐朝统治者以致命打击;最终被镇压。
(3)唐朝灭亡:907 年,朱温建立后梁,唐亡。
3.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1)政权: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南方地区出现吴、南唐等九个政权,加上北方的北汉,史称五代十国。
(2)五代十国的实质:唐末翻镇割据局面的延续。政权的更迭与分立。
(3)五代十国的特点
a.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
b.北方政权更迭频繁,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
c.南方政局相对稳定,经济有一定的发展。
(4)历史趋势
虽然政权分立,但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使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篇4:初一下册历史知识点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1.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1)雕版印刷术:隋唐时期发明
(2)活字印刷术:北宋匠人毕昇发明
(3)发展:此后又发明木活字;元代王祯发明了转轮排字法;元中期出现铜活字印刷
(4)影响: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5)传播:朝鲜——日本、东南亚地区-波斯——欧洲
2.指南针、火药的应用
(1)指南针
a.战国:利用天然磁铁做成指南工具——司南
b.宋代:利用人造磁铁制成了罗盘
c.应用:北宋末年,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
d.传播:阿拉伯人将指南针传到阿拉伯国家,后传到欧洲
e.影响: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2)火药
a.唐朝:已经发明了火药,开始运用到军事领域
b.宋代:发明了竹管火枪、突火枪
c.元代:发明火铳
d.传播:13 世纪传入阿拉伯地区,14 世纪初经阿拉伯人传到了欧洲。
e.影响: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3.发达中外交通
(1)原因:航海技术的进步,南方的海上贸易频繁,海陆交通发达。
(2)通道
a.陆路
丝绸之路:在宋元时期成为通往西方的交通要道。
驿站:宋代驿站比较发达;元代修建了覆盖全国的陆路交通网,建立了四通八达的驿站
b.海运
条件:使用指南针,初步掌握了潮汛、信风、气象的规律。
概况:海上交通发达,海外贸易繁荣。
航线:宋代通往日本、高丽、东南亚、印度、阿拉伯等,远至波斯湾及东非海岸;元朝时,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
(3)影响:使中外经济、文化和科技的交流进一步发展起来。
篇5:初一下册历史知识点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1.繁荣的大都市生活
(1)大都市
北宋的开封,南宋的临安、元朝的大都,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北宋的开封最为繁华的是大相国寺。
(2)瓦子:指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
(3)杂剧
杂剧是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形成于宋代;元朝统一南北后,元杂剧为广大民众所喜爱。
(4)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在宋代都有了。
2.宋词和元曲
(1)含义: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有短,也称长短句,便于歌唱。
(2)词牌:每首词依据乐谱的要求,有一定的格式,叫作词牌。如《念奴娇》、《满江红》、《蝶恋花》等。
(3)著名词人
a.苏轼:豪迈飘逸;
b.李清照:委婉、细腻、清秀;
c.辛弃疾:豪放词风和报国情怀,使词境更为雄奇阔大。
(4)元曲:包括散曲、杂剧和南戏等。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融合在一起。
(5)代表人物及作品:关汉卿,《窦娥冤》
(6)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郑祖光、白朴
3.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1)司马光: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主持编写了《资治通鉴》。
(2)《资治通鉴》
a.体例:编年体的通史巨著
b.内容: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共 1300 多年的历史
c.编写目的:“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得失作为鉴戒来加强统治。
(3)地位: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与司马迁的《史记》,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他们也被后人称为“史学两司马”。
篇6:初一下册历史知识点
元朝的统治
1.元朝的疆域
(1)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
(2)地位: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3)民族交融:元朝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2.行省制度(难点)
(1)背景
元朝建立后,忽必烈在汉族知识分子的帮助下,参照中原历代王朝的统治方式,逐步确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2)元朝行省制度的内容
a.在中央:设中书省,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下设六部,分管各项事务。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调度全国的军队。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
b.在地方:把山东、山西、和河北称作腹里,直属于中书省。其他地区设立 10 个行省。行省下设路、府、州、县。
3.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重点)
(1)特点:因地制宜
方式:设置机构,加强中央对这些地区的统治。
东南地区: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行政机构。
(2)西域:北庭都元帅府管理西域军政事务,加强对西域的管辖。
(3)西藏地区
a.1247 年凉州会盟,议定吐蕃归附蒙古(蒙古王子阔端和吐蕃政教领袖萨迦班智达)。
b.元朝在西藏地区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地方),由宣政院(中央)直接统辖, 掌管西藏事务。
意义: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4)行省制度和对边疆地区管辖的目的:对辽阔疆域进行有效治理。
【初一下册历史知识点】相关文章:
10.初一下册地理知识点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