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人口》地理课件
“t0755”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5篇八年级《人口》地理课件,下面给大家分享八年级《人口》地理课件,欢迎阅读!
篇1:八年级历史课件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了解象形文字、楔形文字发明的时间和地区,知道两种文字的特点及书写材料;知道古希腊的著名史诗及作者和两部叙事诗的名称,了解古希腊戏剧作品及作者和阿拉伯文学代表作品;理解《荷马史诗》《 俄狄浦斯王》《天方夜谭》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
二、能力与方法
通过对象形文字、楔形文字和甲骨文的比较鉴别,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和对历史文化成果的鉴赏能力;通过分组随堂制作楔形文字泥版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协作能力;通过讲述古代文学作品的故事,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人类古代文字和著名文学、戏剧作品的学习,激发学生对这些充满人类智慧的文化成果的浓厚兴趣,感悟人类文明发明的多元性和共容性,认识到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创造的这些优秀文明成果是人类的宝贵财富,培养学生理解、尊重和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精华的开放态度和价值取向。
【重点难点】
一、重点:古代文字和《荷马史诗》。
二、难点:对《 俄狄浦斯王》艺术价值的理解。
【授课类型】新课。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
一、学生准备:每人准备一块10厘米见方的黏土泥版和一根长约10厘米的尖头小木棍,上课时放在课桌上;选读《一千零一夜》的故事。
二、教师准备:教师研读课标、教材,参阅有关资料,撰写教案,制作多媒体课件;剪辑影片《特洛伊》中的宏大场景片段和《奥德赛》中的历险片段。
【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欣赏法、学生自主学习等多法结合。
【教具(媒体)】计算机及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课件出示图片:《棺盖残片上的象形文字》《楔形文字泥版》《商代甲骨文》)
(教师引导过渡)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三张图片,图片中的哪种文字是我们以前曾经了解过的呢?(待学生回答后继续引导)我们在以前的学习中知道,甲骨文在商朝时大量存在,但直到近代才被重新识破。另两张图片的文字也同甲骨文一样,曾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不为人们所了解。同学们有兴趣去了解它们吗?今天,就请大家和老师一起,揭开它们神秘的面纱吧!(出示课题《古代的文字与文学》)
篇2:八年级历史课件
【课程标准】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学习目标】
1.熟悉商、周政治制度发展演变的过程:了解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基本内容及其作用。
2.通过学习夏、商、周三个朝代政治体制的变化情况,认识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形成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应用历史的、辩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上政治体制的变革。
3.夏、商、周三代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早期的政治文明,是值得中国人自豪的事情国。
【学习要点】
重点: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
难点:商代的内服、外服制度;周礼与周朝政治制度之间的关系。
课前预习学案
【自主预习】
1、许多地名和称谓有悠久的历史。比如山东称为齐鲁,河北称为燕赵,山西称为三晋等。这些称谓起源于
A.宗法制度B.西周分封C.当地地理特征D.古代地名
2、《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这说明宗法制是以什么为纽带的()
A、财产业界B、地域C、信仰D、血缘
3、周王封邦建国的过程中,被分封的主体对象是()
A.殷商旧族B.殷商降族C.功臣D.同姓亲族
4、西周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
A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B.形成了金字塔般的等级制度
C.制定了各种礼乐制度D.保证了贵族的政治特权地位
5、西周时天下共主局面的形成主要是因为()
A.西周疆域的扩大B.分封制的实行C.内服与外服制度的形成D.等级制度的形成
【重点难点突破】
1、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
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表里。是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的紧密结合。
2、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我国早期政治制度以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为主体,以宗法制为核心。
(2)血缘关系与政治制度紧密结合。
(3)带有浓厚的神权色彩。
(4)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
(5)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八年级历史课件]
篇3:八年级语文免费课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学习诗人丰富的想像力。
(二)能力训练点
指导学生“炼字”。
(三)德育渗透点
体会作者乐观向上的精神。
(四)美育渗透点
1.感受诗中新生活的美。
2.品味朴美、清新、明快的语言美。
3.欣赏诗歌所表现的音乐美。
二、学法引导
适当联系时代背景,简要点拨,重点理解“像草一样颤抖过的/快乐或者好的思想”和诗人把声音比喻成“微风”“阳光”的意义和表达效果。在朗读中体味其中的美。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讲清想像的诗句。
2.难点:形象化的诗句。
3.疑点:歌声“像一阵微风或者一片阳光”对这种想像写法的理解。
4.解决方法:多举例子。采用讨论,比较等方法,解决诗中的疑难问题。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录音机、朗诵磁带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根据诗歌的特点,本课的学生活动,主要采用朗读法。按个别、整体、部分、师生等形式,有感情朗读体会诗中的感情。
阅读分析何其芳的《欢乐》(见后面参考材料)。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学习诗人丰富的想像力。
(二)能力训练点
指导学生“炼字”。
(三)德育渗透点
体会作者乐观向上的精神。
(四)美育渗透点
1.感受诗中新生活的美。
2.品味朴美、清新、明快的语言美。
3.欣赏诗歌所表现的音乐美。
二、学法引导
适当联系时代背景,简要点拨,重点理解“像草一样颤抖过的/快乐或者好的思想”和诗人把声音比喻成“微风”“阳光”的意义和表达效果。在朗读中体味其中的美。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讲清想像的诗句。
2.难点:形象化的诗句。
3.疑点:歌声“像一阵微风或者一片阳光”对这种想像写法的理解。
4.解决方法:多举例子。采用讨论,比较等方法,解决诗中的疑难问题。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录音机、朗诵磁带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根据诗歌的特点,本课的学生活动,主要采用朗读法。按个别、整体、部分、师生等形式,有感情朗读体会诗中的感情。
阅读分析何其芳的《欢乐》(见后面参考材料)。
七、教学步骤
导语 何其芳早在20世纪30年代初,就以绮丽、精致又略带感伤的诗风闻名于世,在诗艺上造诣很深。1938年他从四川去延安。这首诗写于1941年,那正是旧中国艰难的年代,但在延安,诗人生活在另一个新天地之中,他情不自禁地要歌唱,要为少男少女们祝福。
(一)明确目标
学习丰富的想象,体会作者乐观向上的精神。
(二)整体感知
1.教师朗读课文,学生勾画生字词。
字 弦xián
词
忧伤:忧愁悲伤。
潺潺:象声词,溪水、泉水等流动的声音。
o〈书〉日光不明。
(包含后边的《欢乐》里的词)
2.学生朗读、理解、领悟、品味。
(1)提问:“少男少女”用现在的话,应当怎样说?作者为什么要为他们歌唱?
“少男少女”就是现在所说的男女青年。这是从文言文沿袭而来的用法。在文言文中,“少年”,指的就是现在所说的青年。诗歌第一节,从“早晨”,“希望”等不同侧面,表达了对新生活、新世界的赞美与向往;而青年,正是祖国的未来,他们正创建着“那些属于未来的事物”,体现了“正在生长的力量”。因此,他要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2)提问:你从整体上如何理解评价感悟这首诗?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是一首抒情诗,这首诗以明快的思想鼓舞人,以炽烈的感情感动人,以优美的语言吸引人。
(三)总结、扩展
(1)提问:全诗四节,结构严谨,每节都写了什么?
第一节写了歌唱的是什么。不难看出,“早晨”,“希望”等并非具体形象,而是观念性的名词。这样开始一节就给作者自己设置了一个不小的障碍,出了一个难题,因为直白的手法较难获得艺术感染力。这个平淡的开篇预示着在第二节必须有妙笔加以转换。果然,在第二节中,出现了“飞到年轻人的心中/去找你停留的地方”这样的佳句。这就使第一节中的所有观念,似乎都获得了形体,诗的意境也由此逐渐形成。第三节着眼于“飞”,使第二节更具有实感,诗人写出了两个漂亮的意象:“不管它像一阵微风/或者一片阳光”。何其芳是运用意象的能手,他在第三节这样写,就使得一、二节诗腾空而起化为微风,化为阳光,显得活泼而空灵。最后一节情绪一转,诗人又用一个绝妙的意象:“轻轻地从我琴弦上/失掉了成年的忧伤”,使之与全诗起句的“歌唱”相呼应,并紧接着出现最后三行,构成了浑然一体的意境。
(2)提问:诗是写给少男少女的,但真正的主体是谁?
诗是写给少男少女的,但真正的主体是“我”。通过全诗,读者看到了诗人鲜明的形象,听到了他深情的歌喉,他是如此真诚,又是如此激动地在歌唱。诗人把他的一片赤忱之心捧给了我们。
(3)提问:诗作者在锤炼词语上很下功夫,哪些词语用得好?
第一节中写了歌唱的“早晨”是“希望”虽然不是具体形象,但却获得了很深的艺术感染力。第三节的“飞”字用得很妙,使第二节更具有实感。
八、布置作业
诗人不停地歌唱,他的歌声、快乐和思想还长上了翅膀,飞到四面八方。你能说说诗人这样写究竟想表达什么意思吗?
表达了对新生活、新世界的赞美与向往;而青年,正是祖国的未来,体现了“正在生长的力量”。诗人用“飞到四面八方”这形象化的词语,希望少男少女都和诗人一起,去赞美并迎接新的生活、新的世界。
九、板书设计
篇4:八年级物理课件
苏教版八年级物理课件
苏教版八年级物理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我们有两只耳朵,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听老师讲课,可以获得各种知识,听电台广播可以知道天下大事,声音是我们了解周围事物的重要渠道,那么,声音是怎样发生的?它是怎么传到我们耳朵?
二、进行新课:
1、声音的发生
(1)演示课本图3-1, 引导学生观察音叉发生时叉股在振动,物理教案-测量。
(2)随堂学生实验:
做课本图3-1拨动张紧的橡皮筋。
(3)随堂学生实验:
做课本图3-1用手指摸着颈前喉头部分,同时发声。
小结:
归纳以上实验,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声音的发生是由于物体的振动”。
指出鸟、蟋蟀和其他一些昆虫发声也是由于振动。
2、声音的传播
(1)课本图3-2实验 问:
右边音叉的振动通过什么传给了左边的音叉?-(空气)
(2)游泳时,潜入水中也能听到声音,说明液体也能传声。
(3)随堂实验:
把耳朵贴近桌面,用手敲桌板,可听见清晰的敲击声,说明固体也能传声。
小结:
声音能靠任何气体、液体、固体物体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称为介质。而真空不能传声。
3、声音的传播速度
学生对比表中的一些声速并找出空气中15摄氏度的`声速。
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快。
4、回声
(1)回声:
回声是声音在传播中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的现象。
讲述为什么有时候能听到回声,有时又不能。原声与回声要隔0.1s以上我们才能听见回声。请同学们算一算我们要听见回声,离障碍物体至少要多远。(17米)
(2)利用回声测距离
例题:
某同学站在山崖前向山崖喊了一声,经过1.5秒后听见回声,求此同学离山崖多远?
已知:
v=340m/s ; t=1.5s
求:
S
解:
s=vt1=340m/s×1/2×1.5s=255m
答:
略
三、布置作业:
四、板书设计:
第一节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1、声音的发生: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2、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物理教案《物理教案-测量》。
2、声音传播:
1、声音靠介质(任何气体、液体和固体)传播。
2、声速(15℃)340m/s
3、声速由大到小排列:
固体、液体、气体。
3、回声 :
1、回声是声音在传播中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的现象。(听到回声条件:
0.1s以上,17m)2、利用回声测距离:
s=1/2s总=1/2vt。
五、教后札记:
篇5:八年级英语课件
八年级英语人教版课件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fishing, rent, famous, take a vacation, Greece, Spain, Europe, leave, countryside, nature, forget, finish, tourist, be famous for
He thought about going to Greece or Spain, but decide on Canada.
I just finished making my last movie.
能力目标:提高用现在进行时态谈论将来的计划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合作意识及计划意识。
学习重难点:感知现在进行时表达将来意味: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完成下列单词或短语。
___________观光;旅游___________著名的;出名的__________ 欧洲 __________ 农村;乡村_____________大自然__________忘记________结束____________游客
2.试译下列句子。
他原想去希腊或西班牙,但最后决定去加拿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次我想做些不同的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知道那儿有许多说法语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自主学习
1. leave
动词,“离去;出发;忘带;把……留给;使……处于(某种)状态”。如:
He left home in a hurry.
He left his son a lot of money when he died.
Please leave the door open.
【归纳拓展】
leave for 动身去……
leave sb by oneself 把某人单独留下
leave…behind 忘带;留下;把……落在后面
【辨析活用】
leave / forget
两者都和“忘记”有关,但含义和用法有所不同。
leave:意为“把某物遗忘在某处”,其后一般要接具体的地点。如:
He left his homework at home.
forget:意为“遗忘某物或忘记做某事”,是指忘记一件具体的东西,其后一般不可以有具体的地点。常用短语为forget to do/ doing sth. 如:
Don’t forget to turn off the lights when you leave.
【即景活用】
(河北模拟)这个孩子太小了不应该把他单独留在家里。
The child is so young that you can’t ________ him _________ ________ at home.
2. different
形容词,“不同的;有区别的”。如:
My coat is different from yours.
【归纳拓展】
派生词:difference n. 差异;差别;不同 differently adv. 不同地
短语:be different from 与……不同 be different in 在……(方面)不同
make no difference to 对……不起作用;对……没有影响
【即景活用】
These coats are different _________ size.
A.from B. of C. to D. in
3. famous
形容词,“著名的';出名的”,同义词为well-known. 如: The city is famous for its silk.
【辨析活用】
be famous for +出名的原因
be famous as + 出名时的身份、产地
Jackie Chan is famous for his action movies.
Jackie Chan is famous as a movie star.
三、合作探究
1.2c Pairwork
2.3a Read the magazine article. What are Ben Lambert’s vacation plans? Write the number of each picture next to the correct activity.
四、拓展创新
1.3c. Write an article.
2.4. Survey.
五、达标检测
(一)单项选择
( ) 1. They’re going to San Francisco ______ July 7 _____ next month.
A. on, in B. in, on C. in, / D. on, /
( ) 2. —______ is he doing for vacation? —He is going to Hawaii to surf.
A. What B. Where C. When D. How
( ) 3. What’s it ______ there?
A. like B. look like C. likes D. liking
( ) 4. Can I ask you ______ questions ______ your vacation plans?
A. any, about B. some, with C. any, with D. some, about
( ) 5. I want to spend time ______ my grandfather ______ the countryside.
A. with, in B. on, in C. in, in D. on, with
( ) 6. Today is my son’s birthday. I’m making _____ for him.
A. anything nice ; B. something nice C. nice anything D. nice something
( ) 7. She ______ 8,000 yuan on the computer yesterday.
A. spent B. cost C. take D. paid
( ) 8. What should we ______ us when we go hiking?
A. bring with B. take to C. take with D. bring to
( ) 9. Do you have ______ to tell us?
A. something new B. new something C. anything new D. new anything
( ) 10. —______ do you watch TV every week? —About three hours.
A. How often B. How long C. What time D. How many
( ) 11. —What’s your brother like? —_______.
A. He likes playing soccer B. He likes all of us
C. He’s short but fat D. He’s very well
( ) 12. All of us are ______ in the ______ film.
A. interesting, interested B. interested, interesting
C. interesting, interesting D. interested, interested
(二)用所给单词的适当形式填空
1. Dalian is a beautiful place __________ ( go ) sightseeing.
2. It’s twelve o’clock. The children ___________ ( have ) lunch in the cafeteria.
3. This Sunday we are going bike r__________ in the park. How about you?
4. Yao Ming is a f_______ basketball player. Lots of people like ______ ( watch ) him play.
5. My sister thought about __________ ( babysit ) her pet dog.
6. He didn’t leave u_________ his mother came back.
7. Do you plan __________ ( take ) a vacation in Hawaii?
8. The book is so good, I can’t wait __________ ( read ) it at the moment.
9. You should finish _________ ( make ) these kites this afternoon.
(三)完成句子
1. 假期你打算做什么? _________ _________ you _________ _________ vacation?
2. 我听说泰国是个观光旅游的好地方。
I hear Tailand is a good place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3. 明天他要动身前往意大利。 He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 Italy tomorrow.
4. 昨天你们什么时间打扫完教室的?
When ________ you ________ ________ the classroom yesterday?
5. 你有什么重要的事要告诉我吗? Do you have _________ __________ to tell me?
6. 明天是星期天,去钓鱼怎么样?
It’s Sunday tomorrow.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
7. 我迫不及待地打开妈妈送的礼物。
I 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the present Mum gave me.
篇6:八年级物理课件
八年级人教版物理课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生认识物理是有趣的、有用的。对物理研究及物理应用有初步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步了解学好物理应注意的事情。
能力目标:
1.过观察和实验,学习初步的探究问题的方法。
2.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德育目标:
1.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发现科学实验带来的乐趣。
2.共同完成的观察及实验中,学会和同伴的协作和配合。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讨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难点:
能从看到的现象中提出问题。
●教学方法:
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师自我介绍
二、引入
[师] 从这个学期开始我们学习一门新课——物理。请同学们观看漂亮的章首图,然后听一位同学带感情地朗读配文。
三、进行新课
[师] 科学之旅的第一站,先请同学们观看几个有趣的实验。
[演示] 课本图0.1-1实验
[演示] 课本图0.1-2实验。
教师边演示,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
教师再演示书本的几个 [想想做做]
1.放大镜看自己的手指纹:是放大的;再用放大镜看窗外的物体:是缩小的。
2.乓球会落下吗?
[师] 以上的这些实验有趣吗?
[板书] 物理是有趣的
[板书] 物理学的研究范围:声、光、热、电、力等现象
[师] 这些现象不仅有趣且都包含一定的科学道理,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逐渐弄清楚其中的奥秘。
物理学不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
[板书] 怎样学习物理。
[板书] (1)勤于观察、勤于动手
[板书] (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板书] (3)联系实际,联系社会
四、小结
物理学是有趣的,有用的。学习物理要用自己的眼睛仔细观察周围的生活,从中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大胆猜想、善于动手、勇于实践,才能最终发现事物的发展规律,才能在“真理的大海”中勇往直前。
五、布置作业(略)
篇7:地理八年级课件
地理八年级课件
学习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知道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温度带的划分
2、能力目标 : 气温对人们的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3、知识目标 :知道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温度带的划分
教学重点 冬夏气温分布和温度带
教学难点 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的成因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
教 学 过 程
一、自主学习
1.展示图2.13《我国1月平均气温图》,读图思考并回答:
①从图中读出海口、南京、北京、漠河的气温,由此可见,我国1月气温由南向北越来越_______。
②我国在1月漠河镇与海口市气温相差_______℃,说明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相差______。
③1月等温线分布密集,说明了气温____________。
④分析我国冬季气温这样分布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在图中找到0℃等温线,0℃等温线东部大致穿过________—__________一线, 观察此线在_________ (地形区)发生突然变化,试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我国冬季气温的分布特点 。
影响因素有 。
2.展示图2.14《我国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读图思考:
①从图中读出海口、南京、北京、漠河的气温,
②我国7月漠河镇与海口市气温相差_____℃。
③与1月气温分布特点相比,7月等温线分布的疏密程度_________,我国七月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____℃,这说明我国夏季气温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我国夏季平均气温最低的地区在_______,试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小组合作
3.展示图2.15《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图》,读图回答:
①在图中找出我国自北向南划分5个温度带,在我国西南部还有地高天寒、面积广大的高原气候区。
②我国的温度带划分根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观察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它与1月__℃等温线基本一致,通过___________一线。
④我们的家乡南京所属__________带
4.结合活动,说说不同的温度带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什么影响?
冬——温差 (北寒南暖)
南北气温 差异 夏——温差 (普遍高温)
的差异 原因: 因素和 因素。
温度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
高原气候区。
三、课堂巩固练习
1.造成我国南北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 B.经度 C.地形 D.地势
2.南京位于什么温度带( )
A.中温带 B.暖温带 C.亚热带 D.热带
3.夏季,我国气温最低的地区是( )。
A 漠河 B 青藏高原 C x疆北部 D 帕米尔高原
4.冬季,一个坐火车外出旅行的人,当到达目的地时,原来一只空旅行袋已装满了他一路上不得不脱下暂时穿不着的衣服。此人旅行的路线可能是( )
A.北京---哈尔滨 B.广州-----昆明 C.哈尔滨-----南宁 D.北京------乌鲁木齐
5.冬季,我国气温最低的地区是( )。
A 帕米尔高原 Bx疆北部 C青藏高原 D漠河
6.关于我国气温的叙述,正确的是
A青藏高原是我国夏季最高气温区 B青藏高原是我国冬季最低气温区
C我国冬季气温南北差别大 D我国夏季气温南北差别大
7.连线分析题
A东北平原 ①香蕉 a一年一熟
B黄河中下游地区 ②苹果 b一年两熟
C长江中下游地区 ③柑橘 c一年三熟
D海南岛 ④大豆 d两年三熟
8、读下图,回答问题
(1) ①⑤⑥⑦四地一月均温最高的是 ,最低是 ,七月均温最高的是 ,最低是 。
(2)从温度带干湿地区来讲:
A 带 地区
B 带 地区
C 带 地区
E 带 &地区
F 带 地区。
(3)界线a大致以 (山)
河为界,此线以北1月均温0℃(大于、小于)以南 0℃。
(大于、小于)
教师课前准备
一、查阅资料。
现在各种教学参考书、备课手册、板书设计集以及报章杂志上刊登的各种教学参考资料,应有尽有。这些资料绝大多是由教学经验比较丰富的专家和教师们所编写或撰写的,这些资料对我们的教材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不同的层次进行了比较深入透彻的分析、综合和概括,提出了多方面合理的教学建议,设计了科学的教学思路,这些现成的教学经验对我们备课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和指导作用。如果我们能很好地利用它们,就可以避免走很多不必要的弯路,也可以争取更多的时间去研究更合适的教材教法。
我们平时听公开课作的听课记录、自己上课的课后记录,也是很有价值的参考资料。公开课凝结着讲课老师的探索创新的心血,其中的成功与失败也可以作为我们教学的借鉴。
二、精心备课。
备课,是课前准备最重要的一环,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要备好课,就必须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选择合适的教育教学方法,对教材进行梳理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我们必须适应教改的形势要求,深钻教材,了解学生,研究教法,精?心备课,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正如备课要求的重要三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我们只有紧密围绕做好这三备工作,写出来的教案才是算合格的教案,才是拿得上讲台的教案。
三、准备教具。
我们在上课预备铃响之时准时到达课室门口侯课,暗示了学生该上课了,使还在课室外游玩的学生赶快进入课室,使课室内的学生赶快回到自己的座位,逐渐稳定情绪,作好上课的准备;还有教具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和措施,借助教具能使抽象概括的知识具体化和形象化。既能达到直观、形象、简化、明了的目的,比如实物、图片、标本、模型、三机(录像机、幻灯机、放音机)、多媒体电脑等。上课需要用到哪些教具,我们应做到心中有数,并于上课前准备好。如果是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必须在课前检查一下电器是否正常,所要用到的软硬件是否已安装并可正常运行。最好自己先预做一次演示实验,以保证上课演示的成功性和准确性。上课时,教具摆放的位置,演示的时间也要考虑好。这些工作做得充分和细致一点,可以避免因教具准备做得不足而产生不必要的干扰,影响教学过程的顺利开展。
在这里着重要说的是,我们平时说的教师的“三备”,说起来较容易,从我听的所有的数学课来看,老师操作起来确有困难,有的老教师在操作过程中,不仅没有起到提高课堂效率的作用,反而浪费了很多时间,致使课堂效率低下,违背了我们改革的初衷。所以在“三备”之外,我觉得在设计课前活动时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设计的活动要有一定的生活意义:从听课中,我发现,老师们课堂上所用的准备活动缺少一定的意义,就是说,只为了让学生操作而操作,如二年级在学习比谁多几的问题时,老师让学生回家在本子上贴两条线,要求是其中一条比另一条长2厘米。学生可能就纳闷了,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为什么还得多2厘米?缺失了它的生活意义,学生做起来索然无味,课堂上自然也就不会有太多的激情,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而象五年级学习圆柱体的表面积时,老师设计让学生回家找一个圆柱体,然后给这个圆柱体做上一个漂亮的外衣,这一活动不但有它的生活意义,而且学生做起来有兴趣,在做的过程中,还把新课中的难点给突破了,即认识到圆柱侧面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突破这一点,对于学习圆柱体的表面积也就轻而易举了。
2.设计的活动要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课堂上,我们一般的做法就是直接利用学生的课前准备引入新课,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它不但是一个课前准备,更是一个导入新课的一个情境。创设情境,老师们都比较熟悉,目的除了引入新课,更重要的是要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我们所设计的这个活动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必然还要导致课堂的失败。如《分数的意义》,老师让学生回家通过自己来分一个或几个水果,指出它的几分之几,并记录下来。且不说这个活动的实际生活意义,课堂上老师仅让学生交流一下答案之后,就开始总结,学生学习的一点趣味性没有,何谈效率?再如四年级《可能性大小》课前活动设计:某商场搞促销活动,转动指针(有图),如果指针停在红色区域为中奖,如果停在黄色区域则未中奖。小明参加了本次的抽奖活动,他中奖的(),未中奖的()。然后调查一下:生活中哪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大,哪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小?想一想这是为什么?这个设计有生活意义,学生喜欢,课堂上教师还可继续为此为话题开展新课,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3.设计的活动应能引发学生的思考或发现:课前活动不仅是让学生操作完了作业就完成了,好的准备活动应能引发学生的思考,真正为新课做好准备。还如上例《可能性大小》,在学生调查结束后,随即让学生思考:这是为什么?这样就有了深度,引导学生自己探究,与新课程理念完全吻合。当学生一旦有了自己的发现,在上课时,想没有好的课堂表现都是不可能的事。
俗话说:有备无患。只有师生都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课堂才能是积极主动和科学高效的。在教师的合理正确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我们的数学课堂一定会焕发出勃勃生机。
篇8:八年级历史课件
八年级历史课件整理
课程目标:
基础知识了 解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的原因及全面调整国民经济的具体办法。
记 住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内容,“大跃进”的主要内容和严重后果。
握评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性质、后果能力训练从而培养学生初步分析历史问题、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能力
过程方法阅读资料辨别图片通过认识“大跃进”时期的壁画,了解“左”倾错误实质;通过先进人物图片,感受他们崇高品质。
对比鉴别辩证分析取得建设成就和造成探索失误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
情感态度价值观历史教训正确认识这段惨痛的历史,认真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永远牢记实事求是。
唯物史观探索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产生失误后,党和人民有能力自我纠正,并经过艰苦努力取得新成就。
教学重点: “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调整国民经济任务的完成。
教学难点: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及历史教训。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回顾前一课内容:建国初的“三大改造”在哪些行业里进行?历史作用是什么?有何意义?“三大改造”的后期,存在着哪些缺点?
二、承上启下:所以,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既取得了巨大成就,也出现了严重失误。
三、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总路线”
1、阅读勾划、合作研讨:1958年的“总路线”主要内容是什么?你怎么看待这句话?总路线反映了党、国家和人民的一种什么愿望?其主观目的是什么?为什么会在当时提出总路线?有什么影响?
2、各抒己见:怎样评价1958年的“总路线”?(它反映…愿望,但因缺少…,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终于导致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指出有哪些失误,导入下一目。
(二)“大跃进”运动
1、材料分析:出示《“大跃进”时的壁画》和相关课文讨论:这些严重失误表现怎样?你怎么看“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举例说明:“大跃进”表现在哪些方面?讨论:“大跃进”运动给工业、农业生产、资源、人力及人的积极性等方面分别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
2、建言献策:我们应当从中吸取什么教训?(学生各抒己见,后教师适当概括或请学生概括)
(三)人民公社化运动
1、如果说“大跃进”运动是生产力的大跃进的话,那么同时进行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则是生产关系的“大跃进”。阅读讨论:人民公社化运动是一场什么样的运动?其实质是什么?学生发言,教师小结。
2、事例说明: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影响。学生课前搜集的资料来说明,然后再归纳。
4、综合分析:为什么会产生这些严重失误?(对国情…,缺乏…,存在…,忽视…等。)
5、实例证明:这些严重失误产生了什么危害?(由于加上…,使…最为严重的.经济困难。)
6、我们应该从中吸取什么教训?然后指出:为此,党和政府从1961年春天开始调整国民经济,…等,取得明显成效。在这个过程中,涌现出许多先进模范人物,取得显著的建设成就。
(四)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和发展
1、学生阅读,勾划出国家调整国民经济的措施及其成果:图表说明:归纳为“二钢二铁弹油素”。
2、“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A.领导正确:B.干群积极:
四、小结(失误:指导思想、具体表现、实质;经验教训;调整成就<重工业>)
课后反思:
第5课 艰苦创业的民族脊梁
【课程标准】
讲述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等先进人物艰苦创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迹。
【课程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是民族脊梁,值得学习。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工作环境和言行的共同点的学习,感悟、体验英模的先进事迹和精神,产生正确的情感体验。。
三、知识与能力:
知道各行业模范代表人物的名字;理解“民族脊梁”的含义。培养归纳历史现象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艰苦创业的背景;先进人物的贡献。
难点: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艰苦创业的条件与创业精神的关系。
【教学步骤】
略
篇9:八年级地理课件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课件
辽阔的疆域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辽阔的疆域》是八年级第一章的内容,它是中国地理的基础章节。仅从教材内容看,它既是学习中国地理的起点,又是联系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的桥梁。就本节课而言是学生认识中国位置特点的延续和深入。教材通过大量的读图活动让学生独立获取知识,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日常生活和工作都是十分必要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我国濒临的海洋、领海、内海、岛屿、半岛及邻国,知道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2、能力目标
通过阅读,查找地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读图用图能力;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了解中国辽阔的疆域及优越的地理位置,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和重点
1、重点:要求学生理解我国地理位置及优越性是本节的重点。
2、难点:要求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和课后活动是本节的难点。 (没有难以理解的知识,但地名很多,要掌握其地理位置是难点)
二、教学方法
1、读图分析法:在“世界政治地图”中查找我国陆上疆界找出14个邻国,沿我国海上疆界找出6个隔海相望的国家,对培养学生的空间能力有一定的帮助。
2、讨论比较法:在学习我国的优越时,设置课本P3的活动,对比我国与俄罗斯等国位置的比较,从而使学生对我国优越的地理位置有一定的理解。
三、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认真阅读地图,记忆地理事物空间分布方法。
2、指导学生运用地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读图能力和地理空间概念。
3、开展谜语活动,活跃课堂气氛。
四、新课讲述:
导入:用谜语导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蓝色星球浮太空,一只雄鸡在其中,南北两分它在北,东西二分它居东,头指世界最大洋,尾靠全球最大陆。”谜底是打一地理事物现象(中国的地理位置)。
(一)、位置优越
1、半球位置
我国位于北半球、东半球。
2、纬度位置
我国领土,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于北温带,没有寒带。
3、海陆位置
我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有众多的岛屿和港湾,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活动:评价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1、与俄罗斯、加拿大、巴西相比,我国的纬度位置有什么不同?所说我国纬度位置的优越性。 (图)
答:中国大部分在中纬度,温带面积广大,有少部分在热带,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2、与蒙古、日本相比,我国的海陆位置有什么不同?说说我国海陆位置的优越性。 (图)
答:我国疆域辽阔,海陆兼备。东临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能带来丰沛的降水,使我国东部气候湿润,又有利于海上的对外交往。
(二)、国土辽阔
1、国土:是指主权国家管辖下的领土、领海和领空的总称,通常涉及领土和领海。
(附图)我国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主航道汇合处(东经135°),那里是祖国每天最先迎接太阳的地方,每年夏至日的日出约在凌晨2点20分。
我国最西端:新疆乌恰县帕米尔高原上(东经73°),过国境线不远处是塔吉克斯坦的喀拉湖。
我国最南端:海南省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附近(北纬4°)这里是一个隐没水下的珊瑚暗礁,暗礁最高点距离海面还有17.5米。我国渔民历来在这里捕捞作业,海军与科学考察船经常在这里巡行和调查。
我国最北端: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北纬53°)夏至日白昼长达17小时,东至日白昼短至7小时,是全国白昼最长与最短的地方,有“北极村”之称。
2、中国的陆地领土面积是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俄罗斯1707,加拿大997)
3、我国的疆域绵长:陆上国界线长达0多千米,相邻的国家有14个。
4、东临“四海一洋”: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及太平洋。
5、我国的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分布着台湾岛、海南岛、舟山群岛和南海诸岛。
活动:
1、阅读世界政治地图,按逆时针方向沿我国陆上疆界找出14个邻国,沿我国海上疆界由南向北找出6个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
(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3、阅读下图,说说我国东西端的晨昏差异和南北的季节差异,并解释原因。
(三)补充:我国的领海与内海
领海
1、领海是指毗连某一国家海岸的水域,这个国家对这些水域实行专有管辖权。世界所有国家领海宽度都是由各国自行确定的,从3海里到200海里不等。我国确定领海宽度为12海里,一切外国飞机和军用船舶未经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许可,不得进入中国的领海和领海上空。
2、我国濒临的海洋: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和台湾岛以东的太平洋海域。
3、我国领海及内水的面积为37万平方千米,管辖的海域面积约为30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海洋大国之一。
4、我国有美丽多样的海洋环境,有富饶多样的海洋资源。(参看教材上的阅读材料)
自然地理学上:内海是伸入大陆内部的海,面积不大,仅有狭窄的水道与大洋或边缘海相通(如渤海)。
内海
政治地理学上:内海是指国家内水的`一部分,,包括海港、领海基线以内的海域,以及为陆地所包围但是入口较狭的海湾和通向海洋的海峡(琼州海峡是政治地理上的内海)。
《中国人口》
一、说教材
《中国人口》是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第三节的内容,本节教材主要讲述我国人口的基本国情和人口分布的情况。是中国地理中非常重要的人文地理知识,是学生学好中国地理,尤其是学好我国工业、农业、交通、城市等知识以及分区地理知识的基础。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只有从这一基本国情出发,才能合理布局工业、农业、交通和城市。因此,学好本节教材,掌握我国人口的分布概况,将为学好后面各章节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1、说出我国人口总数,
2、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并简陋分析建国后我国人口增长快的原因。
3、学会制作人口增长曲线图
4、运用人口分布图说出我国人口分布概况
5、使学生明白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估国策,是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出路,也是我们每一位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我国人口的基本国情和人口分布是本节教材的重点,为我国人文地理的学习打基础。
如何交换学生分析图表和动手作图是本节的难点。本节教材出现了四种类型的图表:如扇状统计图、柱状统计图、线状统计图、人口密度分布图,因此,如何教会分析上述图表和绘制人口增长曲线图是本节的难点。
四、说学情
经过七年级世界地理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世界地理中世界人口的学习,使学生已经具备了人口密度、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等基本概念和人口分布图的阅读能力,这将为本节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八年级的学生散漫、不勤于思考和不重视地理课也将使本节课的难点突破具有一定的挑战。
五、说教法、学法
计算机多媒体辅助创设一定的情境下,主要是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教师加以点拨。
六、说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情境创设:第13亿个公民诞生的图片资料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进入《中国人口》的学习
新课学习:
活动一 感受130000000
a. 多媒体展示《世界人口构成饼状图》,中国占21.2%
b. 多媒体展示《我国省级行政单位人口数量图》找出5000万以上人口大省,9个。
c. 生活中人口拥挤的画面:下班的路上、海滨浴场、春运的候车室
说明:让学生感受13亿不再空洞、不再抽象。直观地在他们的脑海中建立起我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形成为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一,从而解决了本节的一个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
活动二 我们来发现:
我国人口达13亿,那么我国人口的发展状况如何呢?
a. 展示 我国人口增长示意图 公元0年---- 公元20的变化状况,这主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
归纳:慢
较快
飞速发展(基本国情),解决了教与学的重点。
b. 师生共同完成建国以来我国人口增长的曲线图,教会学生作人口增长曲线图,从而突破了教学难度。这个难点的突破体现师生互动、师生合作的教学理念。
c. 在自制的我国建国后人口增长曲线上进行自主分析,自主发现问题:
1949-1990 变
1990- 化 变慢,原因:计划生育
d. 计划生育的国策
说明:整个活动中,主要是学生自主活动,去动手做,去观察,去发现,不
仅能力得到了培养,而且也初步树立树立学生正确的人口观、情感态度、价值观。
活动三 探讨人口分布的特点
13亿人口在我国有的地区多,有的地区少,分布如何呢?
a. 人口密度的复习:比较中、俄、美、世界。横向比,我国的人口密度大
b. 展示各省级单位的人口密度图,找出d小大的省区、分布概况。
c. 展示人口密度图 归纳总结:东多西少
以上探索的过程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过程,使由简---难,由分析、推测---科学证实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又突破了教学的另一个重点人口分布特点。
课后拓展延伸:探究
1. 为什么我国人口东多西少
2. 我国人口过多带来了哪些人口问题
七、说板书
一、人口多,是世界第一
1、人口多
2、人口增长快、原因 国情→国策
3、国策:计划生育
二、人口分布不均:东多西少
篇10:八年级英语课件
Unit4 What’s the best theater?
(Period 1形容词和副词的`最高级)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形容词和副词的最高级的意义和用法
2. 能力目标:通过个人活动与小组活动,使学生熟练掌握形容词和副词的最高级用法。
3. 情感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使学生形成学习英语语法的兴趣,并获得一定的学习成就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形容词和副词的最高级用法。
篇11:八年级英语课件
教学流程(Teaching process)
Step1:让学生观察三个苹果,引导学生描述这三个苹果。
This apple is big.
This apple is bigger than that one.
This apple is the biggest of all..
Step2:[利用课件]总结The Superlative forms of Adjectives and Adverbs (重点为Adjectives)。
1、This apple is the biggest of all (big)
2、This computer is the most expensive of all. (expensive)
3、The weather is the worst. (bad)
4、This car is the best of the three.(good)
5、Blue Moon Cinema is the closest to my home.(close)
6、Red star Cinema is the cheapest. (cheap)
7、Super Cinema is the most popular.(popular)
8、Blue Moon Cinema has the most comfortable seats.(comfortable)
Step3:归纳形容词最高级变化规律(副词的变化随后会触类旁通) ①原级 ②原级 ③原级 ④原级 tall large big outgoing calm late thin beautiful short fine fat difficult wild nice hot athletic quiet serious small interesting high important
popular
Step4用最高级描述班级之最:
eg1:Wen Gang is the tallest and Wang Fei is the nicest .
eg2: Li Ping studies best and Pan Fei runs fastest.
Step5:(小组协作)运用动画图片描述中国之最和世界之最:
The Chang jiang River(the longest ),Qumulangma(the highest ).Taiwan Island.( the biggest ), Xing Jiang province(the largest population).
小结:
作业布置:
用最高级描述你的家人之最。
篇12:八年级英语教学课件
精选八年级英语教学课件
(一)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⑴掌握本单元至少42个生词。4个短语,丰富词语的积累。不懂的词语借助英汉词典或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2)能够正确书写规则和不规则动词过去式,会使用这些过去式谈论过去的事情。
(3)通过大量练习,能正确使用不定代词。
2.教材分析
作为本册第一单元学习内容,本单元学习是训练学生的听读技能,使其学会一般过去时的疑问句及答语,并能够在各种句式中准确熟练地使用不定代词。
3.学情分析
学生在七年级的词汇、语句学习中已建立一定的过去时和不定代词的基础,对于过去式的理解及使用难度不大。但学习如何在特定语境中准确地熟练使用不定代词,正确书写不规则动词过去式,对学生有难度。教学时应反复训练,引导学生对文中反身代词的选择,反身代词与形容词的搭配,反复揣摩、体味,以突破学习难点。
第一课时
总第一课时备课8月20日上课8月26日
(一)学习目标
1.通过认读生词表和书写练习,正确认读、书写6个生词。正确读写并积累运用。
2.通过听录音,正确填写表格中所缺失的语言信息。
3.通过个别读、分组读、齐读等多种读书形式,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对话。背诵涉及重要短语的句子。
(二)评价任务
1.正确书写anyone,anywhere,wonderful,few,quiteafew,most共6个词语。
2.听力训练,通过预测、推理以及选择注意力,使学生理解听力材料文章大意和细节,从而提高听力水平。
3.能利用过去式,简单问答过去发生的事情。
(三)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活动一:读1a,将活动与相关图片搭配。
活动二:利用1a活动,1c句式,两人结对形式练习一般过去时问答过去的事情。
教学活动二:听力训练。
活动一:听录音,将人物与活动、地点匹配,完成1b,2a。
活动二:听录音,判断信息正误,完成2b图表。
教学环节三:阅读2c2d对话,说出一般过去时问答结构和不定代词的用法。
活动一:读对话,学会利用一般过去时问答。
活动二:读对话,说出不定代词和形容词的`怎么正确搭配。活动三:会背对话中重要短语。
(四)当堂训练测试Exercisesinclass
单项选择或根据汉语提示完成句子。
1.Didyougo______________(有趣的地方)?
2.Didyoudo_________________lastmonth?(特殊的事情)
3.Thereis________withthewatch.Itworksverywell.
A.anythingwellB.nothingwrong
C.somethingwrongD.wrongsomething
()4.Peterhas_______todoatthemoment.Let’sgivehim________toread.(something,anything,nothing,everything)
()5.Ican’tfind_______sitonthebus.
A.somewhereB.nowhereC.anywhereD.everywhere
6.You’resadalltheafternoon.Maybeyouneed________likeme让你振作起来).
A.everyoneB.someoneC.anyoneD.noone
()7.Thesebooksarenice.Youcantake_______ofthem.
A.someoneB.everyoneC.anyoneD.anyone
8.There’s__________________intoday’snewspaper.(没有新东西)
()9.Thesequestionsareverydifficult.Ithink____cananswerthem.
A.someoneB.everyoneC.anyoneD.noone
10.Iwanttodo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的事情)today.根据上下文完成对话。
A.__________yougoonvacation?
B.Iwenttothemountains.
A._____yougowith_________?
B.Yes,Iwentwithmymother.
A.Didyoubuy________speciallastmonth?
B.No,Ibought___________.
A.Didyoumeetanyoneinteresting?
B.Yes.I______anEnglishman.
(五)课后反思:
不少学生误以为,英语是知识型、理解型的课程,仅满足于老师讲的内容听懂了,而没有把主要精力用在听、说、读、写实践练习上,所以就无法形成语言技能,不能熟练掌握,就会边学边忘,越学越困难,最终导致掉队。
延伸阅读:
熬年守岁
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探究这个习俗的来历,在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
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
等到鸡鸣破晓,它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
守岁习俗兴起于南北朝,梁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岁的诗文。“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人们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 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风俗被人们流传至今。
篇13:八年级地理优质课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区内的地形、山脉、河流等地理事物。
②掌握西北地区干旱的自然特征,分析造成干旱的原因。
③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信息和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由展示西北地区的景观图片导入新课,采用读图法,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相结合的方式,突出本节重点,突破难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和分工合作的意识,以及感于战胜困难的勇气。
教学重点:
1、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山脉、河流等。
2、干旱的自然特征。
教学难点:
造成西北地区干旱的原因
教学准备:
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屏幕播放西北地区的景观
师:同学们,这些景色美不美啊?
生:美。
师:美在什么地方?
生:有悠扬的马头琴声,辽阔的草原、成群的牛羊、浩瀚的沙漠……
师:想不想知道这些美景出自哪里呀?
生:想
师:好!下面我就带大家一起去了解这一极富神秘色彩的西北地区。
二、讲授新课
大屏幕展示“西北地区的地形图”。
师:这幅地形图中描绘出了很多地理事物,我们先看一看大致可以分为几类。
生七嘴八舌说出有:山脉、地形、河流、省区等。
师:好,我们分组来完成:第一组找出本区的山脉;第二组找出本区包括的
地形,并想一想有什么特点?第三组找出本区包括的省区及主要的城市;第四组找出本区的主要河流,并想一想有什么特点,完成后派一代表发言。
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师:下面请第一组的学生代表汇报你们探究的结果。
一组代表上讲台,在图上指出有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阿尔金山、祁
连山、贺兰山、大兴安岭。
师:你们真了不起,找得又多又全,能不能利用这些山脉,说一说本区的
位置?
一组代表指图说:西北地区位于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大兴安岭以北。
师:很好。并补充:从祁连山到大兴安岭之间的这段分界线是古长城。
好,下面我们一起来熟悉这些山脉。
师指图中山脉的位置,生说出山脉的名称。
师:第一组同学们的表现非常好!下面看第二组的同学展示了。
二组代表上讲台,在图上指出本区的地形有: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内蒙古高原。
有一生补充说:还有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
师:补充的真好!那么本区的地形有什么特点呢?
二组代表:本地区地形以平原、盆地、高原为主。
师:同学们这种说法合适吗?
有学生举手说两个平原面积很小,本区地形应该是以盆地和高原为主。
师:你观察地太认真了!好,我们一起来熟悉这些地形。师指图中的位置,生说出地形的名称。
师:第三组的同学们,你们准备的怎么样?
三组代表上讲台,指图说:本区包括的省区有新疆、内蒙古、宁夏。
其它学生补充说:还有甘肃。
师:对,还有甘肃,但主要包括的是新疆和内蒙古两个自治区。
师:前三组都表现的都不错,第四组的同学该你们上场了。
四组代表上讲台,指图说:本区主要的河流是塔里木河,但它是条内流河,还有一条外流河是额尔齐斯河。河流特别少。
师:总结得太准确了,本区的河流与其它地区相比,实在是太少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生:干旱少雨。
师:怎么看出来本区干旱少雨呢?
生:河流少,沙漠多吗。
师:太聪明了,从稀少的河流和无边无际的沙漠我们可以判断出本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特征就是…
生齐答:干旱。
师:这个地方到底干旱到什么程度了呢?
①本区大多数地区的年降水量有多少?
②年降水量的分布有何规律?
③本区内的三种自然景观:荒漠、草原、荒漠草原的分布有何规律?
④结合活动1:能否总结出造成本区干旱的原因。
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活动。
师:好!哪位同学来完成第①个问题。
生:大多数地区的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50毫米以下。
师: 200毫米、50毫米的年降水量实在是太少了,所以本区特别的干旱。
师:哪位同学发现了本区年降水量分布的规律了?
生:我发现西北地区年降水量从东向西逐渐减少。
师:很好!我们看本区的年降水量从东边的400毫米以上向西逐步减少为400毫米、200毫米、50毫米以下,呈现一种递减的规律。
师:那么草原、荒漠草原、荒漠三种自然景观的分布应该有何规律?
生:降水多的地方草木茂盛,降水少的地方不长草。应该是:自东向西依次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师:分析地有理有据,真棒!
师:结合活动1,哪位同学找到了西北地区干旱的原因了?
生:这四句话的顺序应该是④②③①。
师:加上一些关联词,把这四句话组成完整一段话怎么样?
生:由于本区深居内陆,距海遥远,加上山脉对湿润气流的阻隔,使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所以降水稀少,气候干旱。
师:同学们,他说得好不好?
生齐答:好!
师:那我们就一起把这段话读一遍。
生:齐读。
三、巩固练习
师:下面请每一位同学回顾一下本节所学的内容,然后完成练习题。
大屏幕展示填图题,填注西北地区主要的山脉、地形、河流。
一些学生说出答案,其它学生判断正误,加以订正。
教学反思:课前我做了大量的准备:精心设计、制作课件。教学过程中,我特别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对学生识图能力的培养。通过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提高学生从地图上收集地理信息、整理信息和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效果也很好。开始时我对这节课很满意。后来,在《地理教学》上看了李卫老师的一节课后,我忽然意识到,这节课我仍是牵着学生在走,没有大但地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去探究。所以以后在教学设计上,一定要再下功夫,即要让学生掌握学习地理的方法和技能,又能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篇14:八年级地理优质课件
【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目标
1、知道香港和澳门都是中国领土,中国政府已于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将于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同时实行一国两制的政策;香港和澳门的地理位置和范围;面积大小与人口构成情况;香港是世界重要的国际金融、贸易和交通中心,出口加工工业、对外贸易和旅游业是经济支柱;澳门的重要经济来源。
2、理解中国政府对香港和澳门恢复行使主权的意义;香港在国际交通、贸易、信息方面的重要地位;香港工业、对外贸易和旅游业的发展;澳门产业的变化;祖国大陆是香港和澳门经济发展的强大后盾。
二能力培养目标
1、初步学会比较香港和澳门在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方面的.异同。
2、会举例说明香港和澳门的经济发展与祖国大陆的密切关系。
3、能在填充图上准确填出香港、澳门、深圳、珠海、珠江口的位置。
三思想教育目标
香港和澳门都是中国领土,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香港、澳门的思想感情;树立为国家强盛发奋学习,将来报效祖国的信念;进一步明确各地区发展经济必须遵循“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原则的意义。
【教学重点】
1.祖国是香港、澳门经济发展的靠山。
2.香港的海上交通地位和对外贸易,澳门经济部门的变化
【教学方法】
以读图、讲述方法进行。
教学过程中建议掌握
1.我国对港澳恢复行使主权
2.香港港口的重要地位。港澳旅游业、加工工业的异同
【教学过程】
一香港和澳门都是中国的领土
1.从居民讲起香港人口中,中国血统居民占98%,澳门中国血统居民占95%以上。
2.从历史上讲由于不平等条约,香港和澳门分别被英、葡侵占。
3.从中英、中葡联合声明讲两地回归祖国,分别设立特别行政区,实行一国两制。我国有能力使香港和澳门的经济进一步得到繁荣发展。
二香港
1.读香港略图明确位置、组成。
2.挂“亚洲图”说明香港优越的地位位置:北靠祖国大陆,腹地宽广;南近东南亚,对外联系方便;而且正当太平洋和印度洋航线的要冲地带,可直通各个大洲。另有发达的航空运输。
3.香港港口的重要作用看香港海运图,要求学生把下列四句课文用笔划出来:
(1)香港是中国大陆进出口商品的重要转口港(有人把这条运输路线称为现代“海上丝绸之路”),(2)世界上进出口船舶最多的海港之一,(3)香港是一个自由贸易港,(4)世界上繁忙的航空港和国际信息中心之一。划完后,分别作简要
介绍。
4.香港发达的经济加工工业、对外贸易(经济的支柱)、旅游业(购物者的天堂)。结合“读一读”香港工业产品图,看一看前面香港鸟瞰彩图。
5.祖国大陆与香港的经济联系(1)重复讲述上文中的香港是大陆进出口商品的转口港,(2)读“中国内地供应香港的主要物资”图,以较重的语调,说明社会主义祖国是香港经济发展的靠山。
三澳门
1.读“澳门略图”明确位置、组成。
2.简述澳门港的历史变迁渔港——帆船运输时代是对外贸易港——现代海轮运输时代,港口地位衰落。
3.旅游业(赌场吸引游客)和加工工业简单说明即可。重点讲澳门经济的发展,与祖国大陆的支持和香港的联系有着密切关系。
【板书设计】
第六节香港和澳门地区
一香港和澳门都是中国领土
二香港
1.基本情况
2.发达的经济
3.祖国大陆是香港经济发展的靠山
三澳门
1.基本情况
2.澳门的经济及其与祖国大陆与香港的密切关系
教后一得:
本节教材讲述的中国的香港和澳门知识,在教学中,应多搜集有关的资料,联系学生的实际,联系学生的已有经验,便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篇15:八年级英语unit4课件
1.教学内容分析
在五个动词短语中,do the dishes是五(上)Unit 4要求四会的词组,read a book, cook dinner在五(上)中学过意思相同的两个短语read books和cook the meals,并且属于四会内容。draw pictures , answer the phone 在前几册中也出现过,总之,五个动词短语的前三个对学生来说比较简单。针对这种情况,我采用由易到难、由旧知识练习新句型的教学策略,以此来降低学生理解及表达的难度。
2.教学目标的确定
本节课是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时,五年级下册四、五、六单元的主要内容就是现在进行时,而本节课是学生学习现在进行时的第一节课,因此,对学生接受现在进行时的概念,理解现在进行时的用法显得尤为重要。 针对本节课的特殊情况,既学生第一次接触一种新时态:现在进行时,我确定了三个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而典型的情景,体会现在进行时的用法,能够运用句子What are you doing ? 询问别人正在做什么,并用 I'm ___ing . 这一陈述句来做答。
(2)初步认识现在分词的构成,能够听、说、读、写五个动词短语的 ing形式。
(3)通过说唱Let's chant部分的歌谣,巩固复习Let's learn 部分的短语和句子。
3.教学重点、难点的确立
(1)本节的重点是掌握五个动词短语的-ing 形式,理解下一节课的主要句型 What are you doing ? 并能用 I am doing the dishes . 来作答。
(2)难点:a、如何引导学生感知、理解现在进行时所表达的含义。
b、动词- ing形式的读音,特别是加 -ing 之后的连读。这不单是本节课的难点,也是后三个单元的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流畅的连读,它需要一个过程,需要老师多做示范,逐步引导,充分感知。这不是一节课两节课就能达到的教学目标。
4.教具准备
乒乓球、乒乓球拍、玩具盘子及洗碗布、玩具锅及铲子、一本故事书、语文书、数学书、图画书、电话、词卡、四张图片、记者服、记者证、录音机和磁带。
5、教学过程
Step 1:Warm-up, TPR活动
T: Hello, boys and girls. This class I'll divide you into 4 groups. Group1.2. 3. 4.
T: Before class. Let's warm up. Please follow me. Do as I do.
1.复习动词:(边做动作边说)
eat/ drink/read/ write/ draw/ jump/ run/ swim/ fly(T: Wonderful! Let’s go on.)
2.复习词组:
set the table/ sweep the floor/ wash the clothes./do the dishes./cook the meals./clean the bedroom.
3.sing a song: 《I can help》. 投影出示歌词,老师做动作示范,师生一同演唱。
(设计思路: 在Warm-up 中通过TPR的形式回顾所学的动词,以旧带新,同时也为后面的新授、拓展做一简单的铺垫,目的就是从一开始就将学生带入动词的世界。歌曲《I can help 》中的歌词动作在课前有所熟悉,所以让学生边唱边做动作,进一步复习有关家务劳动的短语,这也是为后面通过Free talk引出do the dishes, cook dinner两个短语所做的铺垫。)
Step 2. Unit 4 What are you doing 的导入及板书。
1.T: Boys and girls. Here’s a ping-pong. Do you like playing ping-pong.(做动作)Please look at me. What am I doing now?(边托球边解释:现在,我正在干什么?)You can ask me: What are you doing?(拿词卡边领读边板书)
2.Ask me together. (师再次托球回答)I am playing ping-pong.(让两生试着托球,师拿词卡I’m ---ing领读、板书。)
3.T: From this class .We’ll learn Unit 4. What are doing?
(设计思路:这一环节即是课题的导入也是现在进行时用法的感知,针对本节课的难点,即如何引导学生感知、理解现在进行时所表达的含义。通过play ping-pong这一正在进行的动作,鼓励学生用What are you doing?来问老师,借此老师教学并板书课题,且初步熟悉其陈述句的表达法I am ___ing.)
Step 3.Presentation
1.Free talk 引出do the dishes.
T: Hello .What's your name? S1:(回答)
Nice to meet you.
By the way, can you do housework?
What can you do?
Great. You're helpful.
T: Hello. What can you do at home? S2:(回答)
Good boy/girl. You're helpful.
T: Boys and girls ,can you do housework? Ss: Yes.
T: You're helpful .Please guess what I can do at home. Look carefully.(师做动作,生猜。You can use the sentence:“Can you ---”)
T: Yes, I can do the dishes .Who can write the phrases?(师让一名学生上黑板写词组,写完后老师让学生稍等,然后自己边洗盘子边说:I am doing the dishes now. Please try.)
T: What are you doing?
S: I am doing the dishes.
(板书领读:do add-ing is pronounced /i□/--- doing.
再次板书:I am=I'm(领读,拿盘子准备传)
T: This time, Let's pass the dish one by one, and ask: What are you doing?
(领读3-4遍之后开始传,全体同学一起打着节奏问:What are you doing? 当老师说:Stop时,拿到盘子的同学站起来边洗盘子边说:“I am doing the dishes.”)
(设计思路:由Free talk 引出do the dishes ,由学生熟悉的词组入手,通过传盘子的游戏集体练习、重点突破主句型 What are you doing ?)
2. cook dinner
T:(与最后一名学生对话)You can do the dishes . Can you cook dinner?
S: 如果生回答 Yes, I can.老师就用 T: You’re helpful. Please do an action and say.
如果生回答No, I can’t 老师边做动作边启发鼓励学生T: You can’t? cook eggs, can you? What about noodles?
T:(边让生说cook dinner, 边做动作)师板书 cook dinner
T: It means: cook the meals.
Here’s a pot .Who can ask me with the sentence : (指标题)
T: I am cooking dinner .I am cooking fish. Mmm-Yummy. (板书-ing. Cook add ing is pronounced cooking画连读符号)
T: Now, please cook something and practise in pairs. You can cook eggs. noodle,. tomatoes, potatoes, green beans and so on.
T: Mm----Yummy. SA. What are you doing?
SA: I’m----.(让两名学生一组起来汇报)
(设计思路:当盘子传到最后一名学生,老师问:You can do the dishes . Can you cook dinner?自然引出cook dinner的`教学,练习的形式是两人合作,边做动作边练习,在汇报时,老师以故事书作为奖励,并让学生坐下来耐心地一页一页的读,将read a book 引出)
3.read a book. [注意与read books的比较]
T: Wonderful. Please come here. This is for you.(把故事书奖励给学生) Please sit on the chair and read it. (师指正在读书的学生说)read a book . 板书并领读。
T:(师蹲下去问)What are you doing?
(引导学生试着加ing,并读出) Please add-ing and try to read it.
(师画连字符号)Who can help her? Wonderful. This is for you[发奖品]
T: I have many books here.
(师边说边走下去将书分给学生) Please read it! 引导学生用句型来问答
T: (师启发学生说出具体的书目)You’re reading a Chinese book.
(设计思路:当学生读到picture book时,老师用实物投影仪展示pictures,并且问学生 Can you draw pictures ?然后老师在黑板上画画示范,边画边说:I am drawing pictures .自然将 drawing pictures引出,接着让学生来画画,亲身体验现在正在进行的这一动作)
4.draw pictures
T: You’re reading a picture book. Let’s see. (老师在实物投影上展示,边翻书边说:pictures,
beautiful pictures.(板书pictures)Can you draw pictures.(师边说边画,然后板书、领读。)
T: Can you draw pictures? Let’s finish the picture together. Please draw one thing. You can draw a tree, a path, grass, flowers,an apple and so on .
(设计思路:学生边画边说句子,几位同学画完之后,老师对画做简单的评价,并适当给画添加一些东西,使之更加完美。)
5.answer the phone
T:(电话铃声响起)I’m sorry. Please wait a minute. Let me answer the phone.(老师拿起听筒)
Hello. It’s Miss Lu. I’m having English class. I’m very busy. Bye.
(放下电话教学词组answer the phone )
Practice:
A、做Hide and seek游戏,把电话藏起来,通过一名学生找电话,全班同学用高低声提示,巩固这一动词词组。当学生找到电话,电话铃声再次响起,让学生试着加ing并读出。
B、T: Next, practise in pairs. Use your books, like this.(老师把英语课本卷起,作为电话听筒,并出示下面的对话。)
A: Hello.
B: Hi. It's ________ . What are you doing?
A: I'm answering the phone. What are you doing?
B: I'm _________ (drawing pictures /doing the dishes /cooking dinner / reading a book )
(设计思路:老师接电话时说:Hello! It's Miss Lu.自然渗透打电话的日常用语,然后做Hide and seek 游戏,以此来练习这一短语。紧接着让学生将书卷起做为电话,出示对话提示,小组练习。借助这个短语即可以对前面的四个短语做一阶段性总结,又可渗透下节课 Let's talk的内容。)
Step 4 Practise
1.Listen to the tape. Listen, point and repeat.
2.Look at the blackboard and read after me .(do---doing---doing the dishes)
3.T:(师生分工读)Ss: What are you doing? What are you doing?
T: I’m doing the dishes. (教师边做动作边说)What are you doing?
4.Let’s chant.(投影出示P44的Let’s chant.边说边做)
5.Play a guessing game.
一名学生从词卡中挑出一张出示给全班同学,另一名学生背对这位同学,猜一猜自己正在干什么,全班同学问:What are you doing ?猜的同学边做动作边用I'm _ing来回答。
(设计思路:听录音之后看板书领读, 领读过程中,通过动词原形与现在分词的对比,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现在分词的构成,紧接着师生分工读,自然引出Let's chant的内容,在Let's chant之后,我设计了一个猜单词的游戏,这是一个常规性的游戏,无多少技巧隐含其中,时间够了就做,不够就略去,这是机动处理的部分。)
Step 5 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
T: Boys and girls, spring is here.Group1 is going to do housework..Group2 is going to have a picnic . Group3 is going to have a sports meeting. Group4 is staying in the classroom.(教师边说边将卡片发下去。)
1.首先从课前发下去的词卡 比如 play___ the piano 中挑选动词词组且加ing,如并试着读出,然后将词组贴在对应的图画下面。
2.学生发现问题,即个别单词的后面画有四条小横线,swim_ _ _ _, run_ _ _ _, set_ _ _ _, 老师集中讲解问题。
3.小组内练习,利用句型What are you doing? I'm _____ing.充分讨论。
4.记者采访做现场报道。先是老师穿上记者服、戴上记者证访问学生,然后由学生去采访。
【八年级《人口》地理课件】相关文章:
1.八年级物理课件
2.八年级生物课件
3.八年级地理课件
4.八年级历史课件
5.八年级英语课件
10.八年级下册教学课件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