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教学反思>《爸爸妈妈抚育我》教学反思

《爸爸妈妈抚育我》教学反思

2023-07-03 08:03:38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李汭燦Scout”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20篇《爸爸妈妈抚育我》教学反思,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爸爸妈妈抚育我》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爸爸妈妈抚育我》教学反思

篇1:《爸爸妈妈抚育我》教学反思

《爸爸妈妈抚育我》教学反思

《品德与社会》教材采取以图为主的形式,体裁多样,内容丰富、富有启发性,设置了许多活动环节,教师可以创设多种教学情境再现生活。《爸爸、妈妈抚育我》是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中的一个主题,要求学生通过活动感受父母在自己成长过程中所付出的心血,萌发对父母的感激、尊敬和孝敬之情。我在教这课时以情贯穿课堂,让学生于情中明理。

一、激情导入。

引发学生带着真实的情感进入课堂,必将是积极主动的投入学习。首先,我煽情引入问学生:“爸爸、妈妈给我们生命,带我们来到了这个世界上,是爸爸把、妈妈哺育了我们,使我们能够茁壮成长,你爱爸爸、妈妈吗?爸爸、妈妈辛苦吗?作为儿女应怎样做?”在老师激情的提问感召下揭示课题,学生的感知更加鲜明起来。

二、入情于境。

教科书中呈现的图片和作文等材料都是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的一些虽然普通却又非常典型的画面和事例,在教学中我采取观图、导读等形式,创设,渲染情景气氛,使学生目视耳听,口诵心动,进入情景,产生共鸣。首先充分利用课中插图,引导学生分析思考。观看第七页和第八页的底衬图后,我问:“图上画了什么?有什么含义?”观察第八、九页的照片,问学生:“照片表达的是什么意思?”然后通过老师提问,学生自由发言为主要形式进行全班讨论,让学生深入思考。接着朗读书中的作文《我心灵的家》,让学生从文字中体会,从不同的侧面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生活实际中的细微小事,去发现和体会父母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付出的辛劳,体会家庭成员间的亲情,通过体验,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三、动情导行。

学生对关心父母有了正确的认识,对父母的热爱之情又进了一层,教者有的放矢为其感知及时提供素材,让学生辨析。我在《爸爸、妈妈抚育我》一课中设计了一个体验活动――护蛋活动。要求学生把一个鸡蛋带在身边,看看带起来是否容易。活动结果,许多小朋友的`鸡蛋都弄碎了。通过活动,学生体验到了保护一个小小的鸡蛋都是那么的辛苦,那么的不容易,要让一个婴儿长大成才又谈何容易,学生由此深深感受到了父母不但给了我们生命,还辛勤地抚育我们成长。每个同学的成长过程都凝聚着父母的汗水和心血,我们不仅要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而且应当铭记在心。

四、课外延伸。

为了延伸主题,为了表达儿女的爱,我布置了学生完成作业,写一封给爸爸、妈妈的信,把最想说的话告诉他们,写出对父母的感激之情,并请爸爸、妈妈看完后写出他们的想法。通过本课的学习,搭建一个学生与家长心与心沟通的平台,使学生有机会与父母进行一次交流、沟通,让学生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课堂教学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注重他们的情感体验,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及家长的热心参与,使学生始终处在浓郁的家庭氛围之中。

篇2:《爸爸妈妈抚育我》教学反思

思品课最怕是脱离生活谈理论,学生没有真切的体验,最后让学生理解的理论也是空虚的,像浮云流水,很快在学生的脑海消失掉。针对这样的特点,我在设计本课时,尝试结合学生的实际,利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从学生的真切感受出发,从而让学生最大程度的理解父母的辛苦和父母的爱。

只有关注儿童的生活,才能使课堂更富生活气息。每个人都是从婴儿阶段走过来的,他们在成长过程中也曾经发出过无数的哭声,这种声音是孩子婴儿时期的语言,是孩子最熟悉的声音之一,我用这种声音引出爸爸妈妈抚育孩子的点点滴滴,是最贴近生活的,也是父母抚育孩子的最平常的片段。孩子婴儿时期也是最弱小的时期,我用这个时期导入父母对孩子的抚育,能最大程度的体现出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最大作用,能最大程度的发掘孩子心中对父母最大的感激之情。

只有抓住课堂与生活的结合点,才能把教材内容按学生生活原貌活化课堂,带给学生真实的问题,让学生产生感情上的体验。课前我布置的“家务劳动小调查”和 “最喜欢的`礼物”,是学生真实的实践体验活动,同学们在实践中用心去体会父母为家庭生活所付出辛勤劳动,感受父母在自己成长的过程中所付出的心血,从而萌发对长辈的感激、尊敬和孝敬之情,这种情感种子深深地播在孩子们的心中,它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这样的教学跟传统的“老师要我尊敬父母”的教学效果是无法比拟的。

但是,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如:没能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交流。如何在课堂上更有效的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如何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表现自己,这些都是我今后的教学中要进一步探索的课题。

篇3:《爸爸妈妈抚育我成长》教学反思

[教学片断]

T:(出示生命树,树上挂着班里同学们的宝宝照片)你们认识哪几位?

学生认照片,有的同学一下子认不出自己的宝宝照了。

T:是呀,同学们的变化实在是太大了,很多同学我们都认不出来了。你们看(课件演示孩子不同时期的照片,展示成长过程。)

T:其实,我们每一位同学都是这样慢慢地长大的。同学们,我们能长成这么大,*的是谁?

S:爸爸、妈妈

T:你知道从你出生到现在,爸爸妈妈是怎样关心、照顾你们的?

学生拿出自己的一些生活照片,讲诉父母在抚养我们的过程中的感人故事,讲得情深意切。

T:上周布置大家去调查爸爸妈妈一天的生活、工作情况,你们调查了没有?

S:调查了!

同学们纷纷拿出自己亲自观察记录的表格,很多同学都记录得十分认真。有几个还画了一幅幅简笔画。

同学们交流很热烈。

T:同学们,此时此刻你们想对爸爸、妈妈说些什么?

S1:爸爸、妈妈,你们给了我生命,带我来到这个世界上,我要感谢你们。

S2:爸爸妈妈,无微不至地呵护我,才使我健康成长。

S3:爸爸妈妈,不仅教我怎样做事,还教我怎样做人,我要以实际行动报答你们的养育之恩。

S4:爸爸妈妈工作太辛苦了。

……

T:那我们能为父母做些什么?

S1:帮父母做家务,让爸爸妈妈多休息一会。

S2:从小到大都是妈妈为我洗脚,今天我要为妈妈洗一次脚。

S3:以前我总是爱撒娇、稍不称心就会大发脾气,以后我要听爸爸**的话,不再撒娇。

课后,学生真的去做了,有的还写了日记,下面就是一位学生写的爱心日记:

我帮妈妈洗脚

今天我帮妈妈洗了一回脚。

小时候是妈妈帮我洗脚的,而今我长大了,作为**的心肝宝贝,却一次也没有为妈妈洗过一次脚。今天我要为妈妈洗一次脚,好好尽一份做儿子的孝心。当我将这个想法告诉妈妈时。妈妈笑了,这是我看到妈妈笑得最快慰的一次。

我拉着妈妈坐到木板凳上,然后拿来洗脚盆放上自来水,再加上热水,调好了水温。我把洗脚盆端到妈妈跟前,轻轻放在地上,蹲下身子先帮妈妈脱下了袜子,再把**的双脚放入水中。啊!**的脚上有许多老茧,碰上去硬邦邦的。摸着**的脚,我思绪万千,一件件往事浮现在眼前:是啊,妈妈用这双脚不知走过了多少的路,我生病了,妈妈背着我上医院;下雨了,妈妈给我送雨伞……我轻轻地搓着**的脚,尽量地让妈妈觉得舒服。我抬头看看妈妈,妈妈正慈祥地看着我,我心里甜甜的。

我帮妈妈洗好了脚,又用毛巾把**的脚擦干。妈妈抚摸着我的头,夸我真乖。但我想:妈妈把我抚养这么大,为我付出了许

许多多,我为妈妈洗一次脚,是多么的微不足道,以后我要多为妈妈做些事,做个孝顺的儿子。

[思考]

只有关注儿童的生活,才能使课堂更富生活气息。在“说说父母对我的关心和养育”时,我注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体验出发,唤起了学生对以往生活的美好回忆。从出生的小宝宝照片,到“成长过程”中所演出的照片都来自本班学生的生活照,课堂成了生活的缩影。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体验是真切的。

只有抓住课堂与生活的结合点,才能把教材内容按学生生活原貌活化课堂,带给学生真实的问题,让学生产生感情上的体验。课前我布置的`“观察与记录父母一天的作息时间表”和课后“我为父母做点啥”,是学生真实的实践体验活动,同学们在实践中用心去体会父母为家庭生活所付出辛勤劳动,感受父母在自己成长的过程中所付出的心血,从而萌发对长辈的感激、尊敬和孝敬之情,这种情感种子深深地播在孩子们的心中,它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这样的教学跟传统的“老师要我尊敬父母”的教学效果是无法比拟的。

品德教育的一个主要问题是人们常常把道德、品德从人的生活中剥离出来,把它们作为一种孤立现象来对待。其实,道德存在于人的整个生活中,不存在脱离生活的道德。品德的发展也只有在生活中才能实现。

现代教育理论指出:学生的道德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又是在活动和交流中表现出来的。道德实践是学生品德形成和发展的源泉和基础。因此,教师要将品德教学回归学生的生活,要让学生真正地用心去感受生活,感悟社会,从实践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品德素养。

篇4:《爸爸妈妈抚育我》听课反思

《爸爸妈妈抚育我》听课反思

梁老师在讲《爸爸妈妈抚育我》在教学的过程中,她匠心独运,设置了小宝宝的哭声”作为情景导入,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散漫的心,既满足了小学生乐的好奇心,又始终让这一故事的发展贯穿课堂始末,并随故事的进一步发展水到渠成的完成了教学任务。让学生禁不住就随着故事的发展,沉浸其中,身临其境,细心发现了问题,又积极热烈地在小组讨论中解决了问题,轻松快乐得掌握了感恩父母的技巧和方法,这也让我大开眼界,深受启发,设置恰当的情景导入,确实是关键而又具实效的一个教学环节,为我们在常规的思品课提供了借鉴的模型。

《爸爸妈妈抚育我》在教学的过程中,一个具有生命力的课堂总是在动态中生成。学生是灵动的生命体,在丰富而又千变万化的课堂教学情境中,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现象出现。面对这些生成性的教育资源,如何及时捕捉,让它成为教育教学的契机,而不是一闪即逝的流星,需要教师用敏锐的目光去观察,梁老师站在儿童的角度,用一颗孩子般的童心去思考,用自己的学识和机智去处理,让课堂收获意外的精彩。梁老师心去思考,用自己的学识和机智去处理,让课堂收获意外的精彩。

《品德与生活》的课堂应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而不仅仅是教师展示的表演场所;课堂应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沉睡的潜能的时空,离开学生的主体活动,这个时空就会破碎;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课堂应是向在场的每一颗心灵都敞开温情双手的怀抱,平等、民主、安全、愉悦是她最显眼的标志,没有人会被无情打击,更没有人会受到‘法庭’式的审判;课堂应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而给予火把、火种的是一个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走出教室的时间仍然面对问号,怀抱好奇;……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那么就是:焕发出生命活力的课堂才是理想的课堂。这样的课堂,也就是我作为一名《品德与生活》教师所永远追求的课堂。

篇5: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反思

本文主要写了对一次屠杀的纪念活动,很能使人有所触动,所以在教学中我主要让学生完成两方面的学习任务,一是给各个部分拟小标题,第二是让学生说说阅读本文后有哪些触动,明白哪些道理。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是自读课文,所以觉得时间有限,教得也就仓促,给学生准备的时间太少了,所以所教的其中一个班表现的不够好,觉得以后应该让学生有更充分的准备,给以让学生在课本上批注,让学生写好发言稿。第一个任务不应该受资料上的答案限制,只要学生说得有道理就应该肯定,对于资料上的答案学生说不到时,可以给学生讲讲,或给学生提示让学生说出来;第二个任务则应给学生更具体的要求让学生就某段的某处的能够触动自己的地方写一些要言式感想或在本上写好发言稿,这样学生的发言才会更精彩。总的来说,在细节上做得还不够好,以后要在细节上下功夫。

篇6: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反思

《亲爱的爸爸妈妈》是一篇自读课文,在以前的教学中一直未受到我的重视。在备课时,我参考了一些别人的资料,确定了教学流程:

一.通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概括文章四部分的内容。

二.理解文章开头萨特的话中“沉重的记忆”和“美丽的记忆”。

三.第三部分中,作者为何在六十几位作家中只写了西德和日本作家?

四.再读课文,品味文章的语言。如:“凄风。苦雨。天昏。地暗。”的短句的表达效果;“人,是健忘的。不记仇,很对。但是,不能忘记。”的含义……

五.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备完之后,再次审视,我问自己:这一节课能上完吗?内容太繁多了,而且流程的几个部分之间有联系吗?我想让学生学完这篇课文之后记住什么呢?

于是我再次读课文。这是聂华苓参观南斯拉夫的克拉库耶伐次纪念地之后写的文章,她在这里感受到了南斯拉夫人民面对刽子手时的勇气,被杀戮者们在生命即将终结时的对生命的无限热爱与留恋,这些真实而美好的人性更加让人感到扼杀美丽的杀戮者的残忍和战争的残酷。这是这篇文章的主旨所在,也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由此出发,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即让学生在阅读文本中体会南斯拉夫人民的美好人性,反观纳粹的的残忍和战争的残酷,从而记住历史,记住和平。根据这样的教学重点,调整了教学流程:

一.通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概括文章四部分的内容。在概括第三部分内容时,问学生:作者为何在六十几位作家中只写了西德和日本作家?

二.学生齐读文章开头萨特的话,读完后,请就这段话的内容自主提问。(教学过程中,学生很快就提出了:“‘那就是我带走的沉重的记忆。但这是个美丽的记忆。’既然是‘沉重的记忆’,为什么又说它是‘美丽的’?”)

请学生再次跳读课文,结合相关语句或段落,说一说作者为什么认为那一段记忆是“美丽的”?

(1、“无论何时,只要有人提起南斯拉夫,我就想起克拉库耶伐次和那儿被敌人杀戮的那一刻,我就想起那里整个民族的英勇。”萨特的话直接点明了“民族的英勇”,这是美丽的。

2、“有一位老师,纳粹要他合作,他说:‘开枪吧!我给孩子们上最后一课!’”这位老师用他英勇无畏、忠于祖国的高尚人格,给孩子们上了美丽的一课。

3、“孩子们对未来的憧憬,对生命的喜悦,对死亡的恐惧,对亲人的呼唤,父母失子的哀伤和控诉,塞尔维亚人对暴力的反抗和对自由的执著——世世代代‘人’的声音,在诗和音乐的韵律中,响彻云霄,响遍山谷。”他们对人生、对生命的热爱与留恋,对自由的执着,对暴力的反抗,这是美丽的人性。

4、全文最后被残杀的人们的临终遗言,让我们看到,这些人在生命的尽头仍保有对生活的热爱,对亲人的热爱,对生命的热爱,怎能不叫人感动?尤其是两个小学生的遗言,孩子稚嫩的语句,对爸爸妈妈的最后呼喊,对生活的愿望,鲜活的生命就这样结束了,更让人感到战争的残酷。)

三.回到题目,文章记叙了作者参观南斯拉夫的克拉库耶伐次纪念地及纪念活动,为何不题为《克拉库耶伐次纪念》,而题为《亲爱的爸爸妈妈》?

(通过对“美丽的记忆”的理解,学生已经能体会到本文的主旨,因而对题目的理解也水到渠成:在孩子们的最后一次呼喊中,表现了他们对人生无限的眷恋,更显示了杀戮者的残忍和战争的残酷。原文的题目更具震撼力,更能体现全文的主旨。)

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每个学生都应拥有学习和发展的自由。因此,教师必须把阅读的自由、学习的快乐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文本对话,去自主探索,真正实现与作者、与文本的对话。

对于《亲爱的爸爸妈妈》这样的需要一课时完成的,篇幅又较长的课文,“主问题”的设计尤为重要。如果仅仅按照作者的写作顺序,读一部分提一个问题,牵着学生的鼻子走,那课文结束之时,学生很可能对课文的重点茫然无知,这样的教学是无意义的。所以教师在备课时不久要全面理解课文,更要把握课文的重点,以此作为自己教学的重点,精心设计主问题,带领、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在教学《亲爱的爸爸妈妈》时,我主要是从文章的主题思想的角度设计主问题,不同的文章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设计主问题,比如:可从文章的结构角度设计主问题;可从语言品析的角度设计主问题等等。

篇7:《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反思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反思

同时,这又是一篇适宜彰显语文学科人文性的好文章,它所体现的对历史的.牢记与反思无疑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很好的影响,所以,在课堂的延展阶段我逐步把学生的关注点推出课文,推向了当代世界,把从文中获得的感受与自己平日积累的对战争与和平的认识结合起来,大胆阐发自己的观点,使其在课堂上收获到胸怀天下的感觉,树立起和平至上的正确观念。从课堂实际收效来看,学生们情绪激昂,发言热烈,甚至让我这个课堂上的老师也深受感染。

篇8: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反思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五篇课文,全部都是以“战争”为题材的文章。本单元的设计意在让孩子们了解历史,看到正义战争的威力和非正义战争的罪恶,看到真善美与假恶丑的两个极端。从而在心里树立起“要和平,不要战争”的意识,激起孩子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本单元第三课《蜡烛》和第五课《亲爱的爸爸妈妈》所讲的故事都是发生在二战期间。字里行间是对法西斯纳粹分子的批判和憎恶,对被侵略者英勇无畏精神的赞美。就拿第五课《亲爱的爸爸妈妈》来说,在讲这节课之前,我深深明白,要想让孩子们深入了解文本,深刻感悟“要和平,不要战争”这个中心 ,字词可以粗讲,语句赏析可以少说,但必须花一定的时间去讲二战。有了这个想法,我开始搜集大量有关二战的资料、图片及二战期间法西斯的野蛮残暴行为,比如德国法西斯的奥斯维辛集中营,希特勒对犹太人的“最后解决”彻底灭种计划,日本在中国令人发指的“三光”政策,法西斯德国及日本利用所谓“囚犯”进行的毒气细菌实验等等。一幅幅惨不忍睹的历史画面,配上简单深刻的文字解说,图文并茂 ,这样既让孩子们有了感官视觉,又可在心灵深处受到震撼。

可想而知,孩子们带着这种被感染起来的愤怒情绪去学习文本,身心完全融入其中,这样的课会是何等精彩。课后反思,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我们语文教师经常为了赶教学任务,怕影响进度,便“缄默其口”,在课文背景介绍上“吐字如金”。可结果往往会事与愿违,在没吃透作者写作意图的条件下,非生拉硬拽着孩子往主题上牵扯,这样的语文教学怎一个失败了得?

作为语文教师,课文背景的深刻渗透绝对不可缺少!

篇9: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的教学结束之后,我为没有用第一个教案去上课感到庆幸。每篇课文能够教给学生的东西都很多,把这些都设计到教案里去,让学生掌握,这是老师所希望的。但在实际教学中,面面俱到的讲授,反而是低效的教学。因为这样的出发点必然会导致提问过多、过碎, 提问过多、过碎的弊端有:“步步为营”的提问成为牵引着学生向“设计”靠近的阶梯;“提问群”成为帮助教师滔滔讲析的桥梁;“碎问碎答”成为桎梏学生创造思维的网络。因此很多情况下,教师投入在语文阅读教学的备课时间非常多,准备得很充分,课堂上也很热闹,但效果如何呢?由于教师的那些提问是较琐碎的、肤浅的,设计的问题过于零碎,不便于学生把握阅读要领,不能对文章提纲挈领。这种“多问题”式的设计方法,使学生的思维缺乏连贯性,而且是在教师的提问之下被动学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抑制,最终还是不利于学生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每个学生都应拥有学习和发展的自由。因此,教师必须把阅读的自由、学习的快乐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文本对话,去自主探索,真正实现与作者、与文本的对话。

余映潮老师首先提出了“主问题”式的语文阅读教学的问题设计新理念。什么是 “主问题”呢?“主问题”是相对于课堂上随意的连问、简单的追问和习惯性的碎问而言的。它指的是课文研读教学中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的提问或问题。如此看来,对“主问题”的设计,就是在阅读教学中对课堂提问的设计,用尽可能少的关键性的提问或问题,引发学生对课文内容更集中更深入的阅读思考和讨论。用“主问题”来形成课堂教学步骤,往往表现出一种“线索”之美,表现出“妙在这一问”的新颖创意。

对于《亲爱的爸爸妈妈》这样的需要一课时完成的,篇幅又较长的课文,“主问题”的设计尤为重要。如果仅仅按照作者的写作顺序,读一部分提一个问题,牵着学生的鼻子走,那课文结束之时,学生很可能对课文的重点茫然无知,这样的教学是无意义的。所以教师在备课时不久要全面理解课文,更要把握课文的重点,以此作为自己教学的重点,精心设计主问题,带领、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在教学《亲爱的爸爸妈妈》时,我主要是从文章的主题思想的角度设计主问题,不同的文章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设计主问题,比如:可从文章的结构角度设计主问题;可从语言品析的角度设计主问题等等。

篇10: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反思

《亲爱的爸爸妈妈》是八年级语文第一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这个单元的文章都是与战争有关的。本文是美籍华裔女作家聂华苓写的一篇揭露法西斯残酷暴行的文章。作者通过人们悼念在二战中被纳粹杀害的遇难者的活动,再现了那一段残酷的历史,表现了塞尔维亚人在面对屠杀时所表现出来的整个民族的英勇,从而告诉人们世界上不要再有战争了。

这节课在整体上体现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发言踊跃,发言次数和发言人数都比较多,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在阅读教学中,师生的合作、交流、共享尤为重要。要达到这一境界,平等的对话是前提。通过这节课,我体会到,教师要实现和学生的平等对话,就必须鼓励孩子每一个思想的火花,不轻易否定任何一次思维的过程。当学生的思维火花被激活时,情感的体验就很容易实现了,方法能力的培养也尽可以贯穿其中。

篇11:《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反思

《亲爱的爸爸妈妈》是八年级语文第一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这个单元的文章都是与战争有关的。本文是美籍华裔女作家聂华苓写的一篇揭露法西斯残酷暴行的文章。作者通过人们悼念在二战中被纳粹杀害的遇难者的活动,再现了那一段残酷的历史,表现了塞尔维亚人在面对屠杀时所表现出来的整个民族的英勇,从而告诉人们世界上不要再有战争了。

为了让学生们能更好的把握课文内容,理解文章主旨,我在课前给学生们介绍了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的一些历史背景,然后让学生们带着对这段历史的真切认识去阅读课文,认真思考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何在?因为有对课文中所介绍的那段历史的认识,很多学生都能说出文章的主旨:就是世界不要再有战争了。

在这一课中我通过介绍历史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弄清了文章的主旨,同时也让学生们对历史、战争、和平有了更深的认识,达成了单元目标要求。

篇12:《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反思

1、利用远程教育设施获得相关教育资源和相关学习资料,方便学生扩大知识面,有利于学生对文章内容和问题的理解,因为本文内容发生的时间和学生相隔较长,从而能够更好地实现本文的教学目标

2、运用远程教育设施和相关教育资源,使学生对当时的历史史实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比如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日本先后发动制造的一系列侵华史实和事件,二战的纳粹罪行,同时利用图片让学生对纳粹罪行有个直观的认识,从而能够更容易地理解本文的主题,也就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至于本文难点也就是有深意语句的理解,则可以利用投影仪同时呈现多位同学的理解,在这样地讨论比较中解除难题,理解语意

3、在教学过程中,利用远程教育设施和相关教育资源,从视觉听觉等不同途径激发学生的兴奋点,如听朗读,看文字或图片资料,促使学生能够更积极地学习,真正实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学习中的应用

4、当然,由于时间关系和学生的`具体差异,在拓展拓展延伸上有一些学生更多地处于被动状态,也不能让一些自主学习能力好的学生把自己的资料参与其中,如收看了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栏目关于日本731部队揭秘后的观后感,又如看中央电视台伊拉克战事报道后的感想

篇13:《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反思

本堂不足是:学生的感情得到了酝酿,探讨课文的积极性却没有完全被激发,一个非常简单的任务——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四小节的内容都没有很好地完成,只有两个同学举手把自己的概括展示出来,而其中一位同学还是从参考书上窃取的结果。

是什么原因遏制了学生展示自我的欲望?仔细分析,我觉得原因有三:1、课文较长,可我为了完成预设的任务,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少,而且过高的估计了学生综合概括的能力;2、上期对这样的问题我是允许他们看参考书的,可这个学期我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感悟能力,课堂上我有了新的规定——禁用参考书,这样一来,部分依赖性强的同学,就像刚会走路的小孩,突然失去了可以依靠的对象而显得六神无主,无从下手。

学生的热情没有激发,就不可能有与文本,与教师,与作者发自内心的真诚对话,也就很难有触及学生灵魂的高层次的感悟!

篇14:《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反思

为了让学生能更好的把握课文内容,理解文章主旨,我在课前给孩子们介绍了相关的一些历史背景,然后让孩子们带着对这段历史的真切认识去阅读课文。

本课教学我设计的教学主问题是“为什么萨特说记忆是“沉重”的,又是“美丽”的?”,根据文首萨特的那句话而设计。采用了小组讨论、读中品的方式,并举例了一些历史事件,以加深印象。课堂上也让学生阅读了《综合性学习》中“铸剑为犁”的内容,深层感知了战争带给人类的残酷性。

通过分析,加上对那段历史的介绍认识,很多学生都能说出文章的主旨就是文中的那句:世界不要再有战争了。学生的感情得到了酝酿,但探讨课文的积极性却没有完全被激发,一个非常简单的任务——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四小节的内容都没有很好地完成,只有两个同学举手把自己的概括展示出来,而其中一位同学还是从参考书上窃取的结果。

我在想,这个教学环节是不是可以删去,以情感解读为主。

篇15:《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反思

1、课文通过四个部分来记述纪念活动的四个片断:来到纪念地;看纪念演出;参加座谈会;参观纪念馆。按照以上四个部分,依次阅读课文,来理解全文回顾历史,面向现实,呼唤和平的强烈愿望。

2、自己动手搜集一些有关战争的图片和资料,并结合你的理解数数自己的感受。

3、同学之间相互帮助搜集一些南京大屠杀的相关资料,出一期简报。

4、文中对那位日本人是什么态度,为什么?结合新闻和报纸的相关报道,了解现在日本人对战争的反省情况,并发表你的看法。

篇16:《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反思

课后反思,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我们语文教师经常为了赶教学任务,怕影响进度,便“缄默其口”,在课文背景介绍上“吐字如金”。可结果往往会事与愿违,在没吃透作者写作意图的条件下,非生拉硬拽着孩子往主题上牵扯,这样的语文教学怎一个失败了得?

作为语文教师,课文背景的深刻渗透绝对不可缺少!

篇17:《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反思

《亲爱的爸爸妈妈》是八年级语文第一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这个单元的文章都是与战争有关的。本文是美籍华裔女作家聂华苓写的一篇揭露法西斯残酷暴行的文章。作者通过人们悼念在二战中被纳粹杀害的遇难者的活动,再现了那一段残酷的历史,表现了塞尔维亚人在面对屠杀时所表现出来的整个民族的英勇,从而告诉人们世界上不要再有战争了。

为了让学生们能更好的把握课文内容,理解文章主旨,我在课前给孩子们介绍了相关的一些历史背景,然后让孩子们带着对这段历史的真切认识去阅读课文,认真思考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何在?因为有对课文中所介绍的那段历史的认识,很多学生都能说出文章的主旨就是世界不要再有战争了。

在这一课中我通过介绍历史让学生更轻松的理解了课文内容,弄清了文章的主旨,同时也让孩子们对历史、战争、和平有了更深的认识,达成了单元目标要求。

篇18:《感谢我的爸爸妈妈》教学反思

在《感谢我的爸爸妈妈》这节课的教学与反馈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有两点:

一、感恩是体谅父母、关爱父母。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谈谈我为父母做了哪些事这个环节时,有的说:“帮妈妈扫地”、有的说:“在家帮妈妈洗碗”。这时,我让学生明白家的含义,明确自己也是家庭的小主人,扫地、洗碗是我们能做并且应该做的'事。这时,有个男生举手,我让他发言:“爸爸妈妈每年只有在过年的时候回家一次,那时的我是最高兴时候,依偎在他们怀里享受父母的爱。给父母端洗脚水,给他们洗脚,在洗脚的过程中,父母有时摸摸我的头,有时面带笑容长时间注视,我心里美滋滋的。可春节过后不几天,他们又去打工去了,我.......眼泪顺着他的脸颊流淌。”这时让学生明白,感恩父母不是做轰轰烈烈的大事,也不是挂在嘴上只说不做,而是生在活中逐渐学会体谅和关爱父母。

二、惊喜地看到了学生的改变。又一节课的到来,课前温习上一节课知识,通过调查了解,每班有大部分学生能向父母说声“谢谢”,敢向父母说“我爱你”,虽然这是最简单也最常用的礼仪用语,但是却让孩子和父母同时都感受到家的温馨和温暖,也让孩子在无形中受到应有的感恩教育。

总之,在授课的过程中能触碰学生心灵深处、能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篇19:爸爸和妈妈抚育我的教学设计

爸爸和妈妈抚育我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懂得个人的健康平安是家长呵护的结果。

2. 学习通过观察、体验、思考,发现和理解生活中蕴涵的道理。

3. 感受父母在自己成长过程中所付出的心血,萌发对长辈的感激。尊敬和孝敬父母之情。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材料,准备课上发言。材料内容为:爸爸、妈妈疼爱我,令我难忘的一件事。

教学活动及过程

一、创设主题活动的情景

1、观看鸟和人类抚育子女的图片和录像片断

2、生谈感受

3、师小结:“我们已经回顾了各自的成长历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是,爸爸、妈妈给我们生命,带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是爸爸、妈妈抚育了我们,使我们能够茁壮成长。”板书课题:爸爸、妈妈抚育我。

(设计意图:小鸟的成长图片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特别是自己的成长过程唤醒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环节也是一种迁移,从小鸟的成长迁移到学生自己的成长。)

二、学习合作探究

1、自主学习书上7-10页内容

2、师:看完了书上的内容,你知道了什么?同桌交流。

3、指名谈感受

(设计意图: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交流探讨,谈感受,再让家长现身说法。使学生在真情实感中加深体会,提高认识,落实教学目标。感受到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扶持。)

三、回忆体现父爱的生活小事--故事会

1、师:爸爸、妈妈给了我们生命,还辛勤地抚育我们成长。每个同学的成长过程都凝聚着父母的汗水和心血,同学们不仅要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而且应当铭记在心。

2、指名讲一讲爸爸、妈妈疼爱自己的故事,或者一件令自己难忘的父母抚育自己成长的事情。

3、请家长现身说法

(设计意图:通过调查、体验,让学生以讲故事的形式,在生动的表达中了解父母在自己成长过程中所付出的`心血,萌发对长辈的感激。)

四、总结:“爸爸、妈妈给我们以生命,带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在已经过去的3000多个日日夜夜,他们终日操劳,在生活中无微不至地关心我们,爱护我们,抚育我们健康成长。他们不仅教我们怎样做事情,还教我们怎样做人。我们应该记住父母的养育之恩。”

五、主题探究的行为落实讨论:我能为父母做些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上一环节讲述生活中的实例,家长的现身说法,调动学生的情感,引发学生思考采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对父母的爱,让自己的情感体验能在生活实践中落实和升华。)

六、课后延伸:结合母亲节、三八妇女节、父亲节、重阳节等开展系列活动:(1)制作贺卡(2)开展班队主题活动:如学唱感恩歌曲(3)开展实践活动:《我为妈妈做件事》、《我当生鸡蛋一天的爸爸妈妈》(4)习作展示……

(设计意图,注重与语文、综合实践等学科的紧密结合,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通过开展各种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使学生所受到的教育和启发贯穿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拓宽到生活社会实践中,并注重学科整合,注重与生活、社会相联系。让孩子在学校、家庭、社会共同营造的充满爱心的大环境中,逐渐形成了良好的道德品质。)

七、教学反思

1、课前生动的情境创设,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中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再回忆体现父爱的生活小事,家长的现身说法及他们生动地讲述,把课堂推向了高潮,使学生在真情实感中加深体会,提高认识,感受到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扶持。更引发学生思考采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对父母的爱,让自己的情感体验能在生活实践中落实和升华,又能使课后延伸工作更具实效性。

2、课后延伸结合各节日开展系列活动,充分挖掘节日内涵,有目的有选择地把德育教育融入到节日活动中,并注重学科整合,注重与生活、社会相联系。让孩子在学校、家庭、社会共同营造的充满爱心的大环境中,从“受爱”到“施爱”,从知恩到报恩,逐渐形成了良好的道德品质,成为知恩图报,心存博爱的人。

篇20:《亲爱的爸爸妈妈》的教学反思

《亲爱的爸爸妈妈》的教学反思

在我们周围流传着这样一句笑话:教书瞎了一只眼睛,教语文又瞎了一只眼睛。而昨天,通过看了《亲爱的爸爸妈妈》这一课光碟,我心中不禁要说,这句话应该改一改了:教书让我们多了一只眼睛,教语文让我们多了无数只眼睛。由此可见,我们广大的语文教师是多么地幸福,新课程改革带给带给语文教学的冲击,碰撞是无可比拟的,下面让我具体谈谈看《亲爱的爸爸妈妈》光碟后的反思。

一、本节课教师上得一清如水

本节课教师课堂简明扼要,教什么、怎么教,教师心中一清二楚,课堂教师向学生展示了三点:一、呈现资料;二、文章的主题;三、质疑。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线索分明,层层推进,步步深入,轨迹清楚,轮廓分明。思路清晰是教课的基本要求,教学流程清晰,学生听起来心中才明白,才有可能积极参与课堂,才有可能积极思考。

二、本课教师充分启动了学生的思维,促进了他们智力的发展

新课程改革告诉我们广大语文教师,课堂教学主要是促进学生的智力的发展,而智力发展的核心是思维总量大了,才有可能启动他们的智力发展。本节课,教师可以说是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师向学生展示图片资料,然后让学生讨论,自由发表对本文主题的看法,通过学生的发言、论说,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已深深地进入了本课的意境,如果没有思维,学生能谈出那么精辟的言语吗?更精彩的是课堂后期,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质疑--交流--论说,可以看出有充分的思考,才可能质疑;有思考,才会论说。可见本节课充分做到这些。

三、本节课教师解放,充分享受着学生的快乐,幸福,痛苦,悲伤

本节课,让我们广大的.语文教师感到欣慰的是,语文课再也不是填鸭式的教学,而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相信他们,给他们动手、动口、动脑的机会,而让语文老师从滔滔不绝的讲课中解放出来了,老师在课堂上充分享受着学生的快乐,幸福,痛苦,悲伤,和他们同呼吸,共命运。

今天,通过看《亲爱的爸爸妈妈》一课的教学,我深切的感受到,做一名语文教师真幸福。教室里,有那么多种生机勃勃的笑脸;有那么多张嘴巴向我们讲述着世界上最美、最真、最动听的故事;有那么多颗诚挚的心带领我们广大的语文老师走近世界,亲近世界,和他们一起感受着世界的真、善、美;体验着快乐、幸福、痛苦、悲伤的人生杂味。

做一名语文教师,真的很幸福。

【《爸爸妈妈抚育我》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1.爸爸妈妈,我错了作文

2.我真希望教学反思

3.我是什么教学反思

4.我的教学反思

5.《爸爸妈妈的心,我能懂》教学设计

6.语文《爱爸爸妈妈》教学方案设计

7.八年级《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设计

8.我爱我的爸爸妈妈演讲稿

9.我的爸爸妈妈英语日记

10.初中作文:我亲爱的爸爸妈妈

下载word文档
《《爸爸妈妈抚育我》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