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改革的研究报告
“毓嫣沅”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改革的研究报告,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改革的研究报告,欢迎阅读借鉴。
篇1: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改革的研究报告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改革的研究报告
[关键词]高中物理;课程改革;分层次教学;研究
[摘要]由于学科课程目标的“划一化”,使学生的个体差异问题得不到解决,学生的认知、情感,知识和能力的协调发展难以实现,本文着眼于物理学科课程结构改革,进行物理学科的分层次教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良好的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对于高级中学来讲,在学科教学方面,以下三个问题值得研究
1 学生的能力发展问题
促进学生在认知领域的发展是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而学生在认知领域的发展应该是知识和能力的协调发展。但是,在目前的学科教学中,以传授知识为主,忽视学生能力发展的现象还是普遍存在的,如果这个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学生在认知领域的发展就不可能是全面的,也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
2 学生的情感发展问题
促进学生在情感领域的发展,既是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手段,也是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目的。但是,在目前的教学中,人们主要关注的是学生“听懂了没有?”、“学会了没有?”和“能否解决作业中的问题?”等,忽视了学生“是否愿意学?”、“是否喜欢学?”“是否相信自己能够学好?”等情感领域的问题。毫无疑问,这样的教学只能算是“一半的教学”,难以培养学生的民主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3 学生的个体差异问题
促进学生的发展(认知和情感)是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教学的根本目的。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现存在的,所以要保证所有的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就应允分考虑因材施教的'问题,但是,目前的学科教学,对全体学生基本上还是采取“一刀切”的方式,这势必会给部分学生带来过重的课业负担。
我们认为,上述三个问题虽然主要表现在教学层面上,但根子在学校的课程上面。学科课程目标的“划一化”,使得学生个体差异的问题得不到高度重视;“单一化”的学科课程,使得全体学生认知和情感的和谐发展、知识和能力的协调发展难以实现。因此,要解决高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必须使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科学研究的方法,着眼于课程,对教学运作方式进行改革。考虑到从课程角度对教学运作方式进行改革是一个较大的课题,为了积累经验,我们决定先在物理学科进行探索。
二、主要措施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根据国家教委颁布的《现行普通高中教学计划的调整意见》和江苏省教委提出的有关实施《调整意见》的补充意见,结合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的实际情况,一手抓物理学科课程的结构改革,另一手抓物理学科的分层次教学(即课程实施)模式的研究。
1.物理学科课程的结构改革
为了使那些对物理学科有较大兴趣和爱好并且是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够学习更多的物理学知识及提高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我校从高一年级的第二学期开始(从第二学期开始,主要是为了能够给学生一段确定和调整自己兴趣爱好的时间),便设置与物理选修课和物理学科活动课程。这样使得物理学科课程由原来单一的必修课,变成由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程组成的复合结构(如下表所示)。
年级
课程设置
[1] [2] [3] [4]
篇2:高中物理课程改革的几个问题二
关于高中物理课程改革的几个问题(二)
物理课除了必修课和必选课(Ⅱ类大纲包括必修课和必选课的内容),还有任选课。任选课可开设若干门,供学生任意选择。任选课可以设想有两类。一类是上述两类物理课的拓宽和加深,供少数对物理课有浓厚兴趣并有志钻研的学生选择。另一类是与物理知识有密切联系的应用物理课或技术基础课,如电工学、无线电电子学等。我们要从课程设置上保证全体学生都能学到足够的、全面的物理知识,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同时又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个性和特长,并为准备升入理工科高等院校的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以便更好地实现普通中学的任务。
二、怎样适应21世纪的需要
教育必须有超前的思考,高中物理课程必须适应21世纪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适应21世纪对人才的需要。高中所讲的物理是中等程度的物理,离现代科学技术本身有相当距离。高中物理课程适应21世纪需要,主要是打好与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基矗基础打得扎实,学生才能对飞速发展变化的世界有较强的适应性,才能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有效地学习和运用各种科学文化知识和现代科学技术,以至探索新领域、新问题。没有好的基础,谈“现代化”也要落空。现代科学技术是在各门基础科学之上发展起来的,基础不牢固,不能攀登现代科学技术的高峰;基础不牢固,进一步学习也会发生困难。高中物理课必须着眼于打好基矗从这一观点出发,我们初步探讨以下几个问题。
(一)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确定
制定新的教学大纲,要重新审视高中物理课的教学内容,按照不同类型物理课的要求进一步对教学内容加以精选,并适当予以更新。
我国现行物理课的内容,与我们所见到的世界上几个主要国家和地区(如美、英、日、俄、港、台)的相比,他们的知识面比我们宽,个别内容比我们深,有的增加了一些较新的内容。但就重要的基础知识来说,基本相同,即主要讲述经典物理中属于中等程度的基本知识。另一方面,教学内容必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进步而更新,不更新将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但更新的进程必须是渐进的,不能一次作过大的变动。因为尽管科学技术的发展迅速,而作为物理知识的核心部分仍是稳定和巩固的。现在还看不出作过大变动的依据。并且,作过大的变动教师和设备均不适应,并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传统的教学内容,只要是反映基本的客观规律的知识,就永远是常新的。问题在于如何选择,要研究选择的标准。
我们认为,内容的选择和更新可主要遵循以下的标准: 1.选择在知识结构中处于重要地位的主干知识。
2.选择对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有重要作用的知识。
3.选择在实际中有广泛应用的知识。
4.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能力。
在新的高中大纲中仍应以经典物理学的基础知识为主,即学习那些为进一步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所必须的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等知识。各种现代科学技术(例如航天技术)都离不开经典物理。经典物理是学习现代物理以至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矗考虑物理课的“现代化”,不能脱离开以经典物理为主。
脱离开这个“为主”,大量地追求现代物理知识,只能得其皮毛,将来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就会感到基础单薄,高中物理是不能这样“现代化”的。
在课时偏少的情况下,更要强调选择主干知识。主干知识学得透彻,学习其他知识就容易些,也有条件扩充和加深自己的知识结构;某些新知识,即使在学校没有学到也可以自学。课时少,决不能削弱主干知识。这就是不能“伤筋动骨”的意思。一方面要强调主干知识,另一方面,知识面又不宜过窄,否则,不利于学生开阔眼界和思路。最近,杨振宁教授曾谈到,知识面窄是我国学生的一大弱点。因此,要处理好主干知识与其他知识的关系。教学内容要有“骨头”,也要有“肉”。物理学本身在发展,对20世纪物理学的进展和物理学的前沿要给予介绍,使学生知道物理学是一门发展中的科学,物理学的大厦在不断建造当中。
总之,内容要精选,安排要留有余地,可以分为必学和选学内容,使负担适当且有弹性,以利于学生主动学习和发展。
要根据不同类型的物理课调整教学要求。教学要求要明确,要突出重点,分开层次,以利于教学,便于明确考查要求。关于教学要求,是否可作如下考虑:(北京信息员张同恂)“”关于高中物理课程改革的几个问题(三)“”关于高中物理课程改革的几个问题(三)Ⅰ类物理课对必学知识的教学要求可分为A、B、C三个层次。
A层次:?知道所列知识的内容,能够说出它们的大意,在有关问题中能够识别它们。
B层次:?理解所列知识的含义,能够说出它们的要点,认识与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并能用来分析、解决物理问题。
C层次:指应用较广泛的某些重要概念和规律,要求与B层次相同,但要更为熟练。
Ⅱ类物理课对必学知识的教学要求也分A、B、C三个层次。
A层次:?知道所列知识的内容,能够说出它们的要点,在有关问题中能够识别和直接使用它们。
B层次:?理解所列知识的确切含义以及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认识与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并能用来分析、解决物理问题。
C层次:指应用较广泛的某些重要概念和规律,要求与B层次相同,但要更为熟练。
在两类物理课中,C层次的内容不宜过多。Ⅱ类物理课中B层次的内容应比Ⅰ类课多。
现行的教学大纲只列出了知识点,没有从要求上对知识加以分类,这不利于物理教学。物理教学必须分清主次,突出重点。没有重点,对所有知识都要求讲深讲透,会徒然增加学生负担,也并不能都讲深讲透。反之,在要求上对知识加以分类,突出重点,会使学生较好地、较快地掌握所学知识。不同的知识在知识结构中的地位不同,在教学中所起的作用(例如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等)不同,教学要求必然不同。实际上在多年的物理教学和考试的实践中,已经对不同知识作了不同要求,在这方面积累了相当的经验。新制定的教学大纲要研究、总结、参考这些经验,对教学要求作出明确而又适当的规定。这是一项细致的工作,需要进入到学科领域,作深入的探讨。
[1] [2] 下一页
(二)进一步加强联系实际
近来,与物理学联系密切的某些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迅速,物理学知识有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我国中学物理课程一向注意联系实际。新的高中物理大纲要继承和发扬这一好的传统,密切联系实际,重视物理知识在现代生活、现代生产、现代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应用。在以下几方面应当有所前进。
1.理论和实际之间的联系要更密切,?某些实际应用应成为基本知识的组成部分,联系实际应强调其中的物理原理。这也是培养能力的重要途径。脱离开知识的应用,所学的知识还是“死”的,只有在反复应用中,才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要从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角度,进一步认识联系实际的重要性。
2.进一步以学生能够接受的.形式讲述某些实际中的物理原理,?介绍与物理有密切联系的现代科学技术的成果。联系实际的事例,应该尽量有现代化的气息。
3.要培养学生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的志趣,?注意介绍物理学的成果与其他文化知识的联系,注意联系普遍关心的社会经济问题(如环境、能源等),理解物理,技术,社会的关系,使学生从更广阔的角度认识物理学作为人类文化的一部分所起的作用。
提到联系实际,通常是指联系自然现象、生产技术等方面,对物理学与社会及文化发展的联系注意不够。近年来,国外提倡S-T-S(科学・技术・社会),注意物理知识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这一经验值得吸取,我们要把联系实际的内涵加以扩充,以便使学生能从更广阔的角度认识物理学的作用,这对他们将来参加社会生活是有益的。
(三)强调能力的培养,加强科学方法的训练为适应21世纪对人才的需要,要特别强调能力的培养。时间久了,有些知识可能忘掉,但通过学习培养起来的能力却是长久起作用的。Ⅰ、Ⅱ两类物理课,要求虽然不同,但都要十分注意能力的培养。现行大纲已经注意到能力培养的问题,新的大纲要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前进,要总结多年来物理教学的经验,对能力的要求阐述得更加具体、明确,以推动物理教学进一步重视能力的培养。同时,更需大力提倡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出培养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上一页 [1] [2]
篇3:高中物理课程改革的几个问题一
关于高中物理课程改革的几个问题(一)
目前,国家教委正在制定新的高中课程计划和大纲。高中物理课应当怎样改革,抓什么主要问题,是一个很需要研究的课题。我们认为有两个主要问题需要认真思考解决。一个是高中物理课程如何设置,另一个是高中物理课的内容和要求如何适应21世纪的需要。如果这两个主要问题解决得好些,既有改革精神,又切实可行,那么,高中物理改革将会前进一步。
一、课程如何设置
1990年,根据国家教委印发的《普通高中教学计划的调整意见》,普通高中物理课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部分(即“二、一分段”),物理大纲相应地作了调整,这项调整改变了过去的单一课程设置,是建国以来对普通高中物理课程的一项重大改革,在物理课程改革上迈出了一大步。
1990年调整后的物理教学大纲,必修课的内容着眼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包括比较全面的物理基础知识,注意面向大多数学生,降低了难度和要求,缩小了初、高中的台阶,减小了学习困难。加之会考制度的实施,使大多数学生都能学到比较全面的物理知识,改变了过去学生文理科知识结构的不平衡现象。
但是“二、一分段”这种模式,仍不能适应不同学校的不同情况。必修课与选修课的性质不同,要求不同,侧重点不同。必修课的内容要照顾大多数学生能够学得了,要求不能过高。重点校的师资、生源等条件好,多数学生感到必修课的内容浅,他们学有余力,高中的前两年“吃不饱”,影响他们的学习效率。另一方面,必修课的要求又不能降得过低,否则无法在高三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完成选修课的教学任务。这样,也还有一部分学生“跟不上”,不能适应必修课的要求。“跟不上”与“吃不饱”的矛盾,一直困扰着高中物理教学。
必修课的内容既要照顾到全体学生都能学到比较全面的物理知识,且学有所得,又要考虑与选修课的衔接,照顾到准备升入理工科院校的学生具有较高的知识和能力,在目前的高考制度和高中分段教学的情况下很难处理。1990年调整后,各地反映了不少意见。
在制定新的教学大纲时,应当继续1990年的改革初衷,总结几年来实施“二、一”分段的经验,充分考虑普通高中的性质、任务以及物理学科的特点,在原有的基础上对课程设置作进一步的改革。
高中是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普通高中要进一步使学生的素质得到更高层次的发展,又要为将来准备升入高等院校的学生打好坚实的基矗在课程设置上要充分考虑社会需求和学生情况的差异,要为有不同发展倾向或发展前途的学生开设不同类型的物理课,明显地分开层次,便于分流,既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解决“跟不上”与“吃不饱”的矛盾,使不同流向的学生都能有效地学习,且学有所得。
物理是系统性较强的学科,物理知识本身的特点决定了高中物理课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特别是对准备升入理工科高等院校的学生,能力要求较高。物理学是一门基础科学,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矗物理知识在现代生活、社会生产、科学技术中有广泛的应用。不论学生将来的流向如何,在高中阶段都需要学到足够的、全面的物理知识,对物理学的概貌有所了解。由物理学形成并发展起来的科学研究方法,对探索自然有普遍意义。在高中阶段学习物理课,使学生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熏陶,是提高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方面。这样,对全体学生来说,知识面不宜过窄,程度也不宜过高。如果仍采用分段的办法,则现在所暴露出来的矛盾仍无法解决,不能使不同流向的学生都学有所得。出路何在?与其分段,不如分为两类物理课,以便分开层次,便于在适当的时候分流,这样对高中物理教学可能会更合适些。
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看,物理课可分为两类。两类物理课的大纲要有不同的要求,各具特色,各有侧重,明显地分开层次。
Ⅰ类物理课属于基本要求的物理课,要学习跟现代生活、现代科学技术关系密切的基本物理知识。知识面应该包括物理知识的主要方面,使学生学到比较全面的物理知识。考虑到现行必修课的内容对全体学生来说要求较高,Ⅰ类物理课的程度要低于现行必修课的程度。定性的内容多些,定量的计算少些。
Ⅱ类物理课属于较高要求的物理课。Ⅱ类物理课要完覆盖Ⅰ类物理课。Ⅱ类物理课要为学生将来升入理工科高等院校打好坚实的基矗要学习比较系统的物理知识,选择那些为进一步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所必需的物理基础知识作为教学内容。
据反映,现行必修课加选修课的内容和要求,基本上能满足学生进入理工科高等院校学习的需要,因此Ⅱ类物理课的程度总体上可不再提高,但要学得更扎实些,更灵活些。
篇4:高中物理课程改革的几个问题二
关于高中物理课程改革的几个问题(二)
物理课除了必修课和必选课(Ⅱ类大纲包括必修课和必选课的内容),还有任选课。任选课可开设若干门,供学生任意选择。任选课可以设想有两类。一类是上述两类物理课的拓宽和加深,供少数对物理课有浓厚兴趣并有志钻研的学生选择。另一类是与物理知识有密切联系的应用物理课或技术基础课,如电工学、无线电电子学等。我们要从课程设置上保证全体学生都能学到足够的、全面的物理知识,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同时又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个性和特长,并为准备升入理工科高等院校的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以便更好地实现普通中学的任务。
二、怎样适应21世纪的需要
教育必须有超前的思考,高中物理课程必须适应21世纪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适应21世纪对人才的需要。高中所讲的物理是中等程度的物理,离现代科学技术本身有相当距离。高中物理课程适应21世纪需要,主要是打好与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基矗基础打得扎实,学生才能对飞速发展变化的世界有较强的适应性,才能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有效地学习和运用各种科学文化知识和现代科学技术,以至探索新领域、新问题。没有好的基础,谈“现代化”也要落空。现代科学技术是在各门基础科学之上发展起来的',基础不牢固,不能攀登现代科学技术的高峰;基础不牢固,进一步学习也会发生困难。高中物理课必须着眼于打好基矗从这一观点出发,我们初步探讨以下几个问题。
(一)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确定
制定新的教学大纲,要重新审视高中物理课的教学内容,按照不同类型物理课的要求进一步对教学内容加以精选,并适当予以更新。
我国现行物理课的内容,与我们所见到的世界上几个主要国家和地区(如美、英、日、俄、港、台)的相比,他们的知识面比我们宽,个别内容比我们深,有的增加了一些较新的内容。但就重要的基础知识来说,基本相同,即主要讲述经典物理中属于中等程度的基本知识。另一方面,教学内容必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进步而更新,不更新将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但更新的进程必须是渐进的,不能一次作过大的变动。因为尽管科学技术的发展迅速,而作为物理知识的核心部分仍是稳定和巩固的。现在还看不出作过大变动的依据。并且,作过大的变动教师和设备均不适应,并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传统的教学内容,只要是反映基本的客观规律的知识,就永远是常新的。问题在于如何选择,要研究选择的标准。
我们认为,内容的选择和更新可主要遵循以下的标准: 1.选择在知识结构中处于重要地位的主干知识。
2.选择对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有重要作用的知识。
3.选择在实际中有广泛应用的知识。
4.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能力。
在新的高中大纲中仍应以经典物理学的基础知识为主,即学习那些为进一步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所必须的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等知识。各种现代科学技术(例如航天技术)都离不开
[1] [2] [3]
篇5:高中物理课程改革的几个问题三
关于高中物理课程改革的几个问题(三)
对Ⅰ、Ⅱ两类物理课应培养的能力,我们有以下初步的考虑:Ⅰ类物理课: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科学思维能力以及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Ⅱ类物理课: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和Ⅱ类物理课的要求,应当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科学思维能力、运用数学工具表达和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能力的'培养,离不开科学方法的训练,一定意义上说,能力的高低与掌握方法的多少及灵活程度有密切关系,这里指的不是一般的方法,而是指由物理学最先发展并形成的探索未知世界的科学方法,即观察实验、抽象思维与数学运用相结合的方法,它对探索自然和社会具有普遍意义,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思维能力和形成科学世界观有重要作用,应当十分注意培养和训练。
除了上面提到的能力,考虑到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新特点,是否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迅速。?适应这种情况,高中物理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独立地获取知识的能力。要提倡独立思考,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志趣和能力。使学生能够不断地学习和更新知识,适应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
2.科学技术从发现到发明,?到实用,周期越来越短,科学要尽快地转化为生产力。适应这种情况,高中物理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愿意并善于把物理知识应用于实际当中,进行创造发明和技术革新,爱动手、会动手,会手脑并用。鼓励开拓意识和创新精神。过去,在教学中重视探索自然的一面,现在还要注意应用的一面。既要重视科学家的发现,又要重视发明家的发明。
3.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包括物理学的应用)?逐渐普及和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比如电脑的普及使用)。物理教学要培养学生适应这种形势,比如,对新的成果不感到神秘,能学会使用;在信息社会中会查寻资料,及时吸取和处理某些信息;会运用学过的知识,用物理和数学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等。
解决上述问题,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也非单方面因素决定的,除了大纲和教材,教学过程更是重要的一环。但首先要从内容选择、教学要求、课程结构上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和安排,这是一个前提。
篇6:高中物理课程改革的几个问题一
关于高中物理课程改革的几个问题(一)
目前,国家教委正在制定新的高中课程计划和大纲。高中物理课应当怎样改革,抓什么主要问题,是一个很需要研究的课题。我们认为有两个主要问题需要认真思考解决。一个是高中物理课程如何设置,另一个是高中物理课的内容和要求如何适应21世纪的需要。如果这两个主要问题解决得好些,既有改革精神,又切实可行,那么,高中物理改革将会前进一步。
一、课程如何设置
1990年,根据国家教委印发的《普通高中教学计划的调整意见》,普通高中物理课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部分(即“二、一分段”),物理大纲相应地作了调整,这项调整改变了过去的单一课程设置,是建国以来对普通高中物理课程的一项重大改革,在物理课程改革上迈出了一大步。
1990年调整后的物理教学大纲,必修课的内容着眼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包括比较全面的物理基础知识,注意面向大多数学生,降低了难度和要求,缩小了初、高中的台阶,减小了学习困难。加之会考制度的实施,使大多数学生都能学到比较全面的物理知识,改变了过去学生文理科知识结构的不平衡现象。
但是“二、一分段”这种模式,仍不能适应不同学校的不同情况。必修课与选修课的性质不同,要求不同,侧重点不同。必修课的内容要照顾大多数学生能够学得了,要求不能过高。重点校的师资、生源等条件好,多数学生感到必修课的.内容浅,他们学有余力,高中的前两年“吃不饱”,影响他们的学习效率。另一方面,必修课的要求又不能降得过低,否则无法在高三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完成选修课的教学任务。这样,也还有一部分学生“跟不上”,不能适应必修课的要求。“跟不上”与“吃不饱”的矛盾,一直困扰着高中物理教学。
必修课的内容既要照顾到全体学生都能学到比较全面的物理知识,且学有所得,又要考虑与选修课的衔接,照顾到准备升入理工科院校的学生具有较高的知识和能力,在目前的高考制度和高中分段教学的情况下很难处理。1990年调整后,各地反映了不少意见。
在制定新的教学大纲时,应当继续1990年的改革初衷,总结几年来实施“二、一”分段的经验,充分考虑普通高中的性质、任务以及物理学科的特点,在原有的基础上对课程设置作进一步的改革。
高中是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普通高中要进一步使学生的素质得到更高层次的发展,又要为将来准备升入高等院校的学生打好坚实的基矗在课程设置上要充分考虑社会需求和学生情况的差异,要为有不同发展倾向或发展前途的学生开设不同类型的物理课,明显地分开层次,便于分流,既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解决“跟不上”与“吃不饱”的矛盾,使不同流向的学生都能有效地学习,且学有所得。
物理是系统
[1] [2]
篇7:普通高等院校地图学课程建设与改革探讨
普通高等院校地图学课程建设与改革探讨
针对目前地图学课程教学内容落后于地图制作技术发展现状这一问题,结合在中国农业大学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对当前地图学的.教学内容、实验实习安排和教学手段和方法改革进行探讨,提出基于数字环境下地图学概念体系、基础理论体系和地图制作技术与地图应用方面内容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作 者:张荣群 朱德海 ZHANG Rong-qun ZHU De-hai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北京,100083 刊 名:测绘通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BULLETIN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年,卷(期):2006 “”(9) 分类号:P2 关键词:地图学 课程建设 内容 实习 教学手段【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改革的研究报告】相关文章:
1.课程改革心得体会
2.工商管理课程改革
3.回味课程改革论文
5.教学课程改革总结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