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教案>《秦王扫六合》教案

《秦王扫六合》教案

2025-01-20 07:39:14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ashifaca”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秦王扫六合》教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秦王扫六合》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一起分享。

《秦王扫六合》教案

篇1:《秦王扫六合》教案

一、建立统一国家:(板书)

师:同学们,自长平之战后,东方各国再也无力抵抗秦军的强大攻势,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秦国灭掉其他六国,建立起秦朝,请同学们看书后介绍秦朝建立的有关情况。

生: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定都咸阳。

前221年秦朝咸阳(板书)

师:那么秦为何能消灭其他六国完成统一呢?请同学们分四组讨论四个问题:

展示投影:1秦国的商鞅变法有何作用?

秦王嬴政在用人方面有何长处?

秦统一前各国人民过着一种怎样的生活?

秦统一的作用或意义是什么?

生:答略

师:秦的统一,符合社会历史的发展趋势,符合人民的愿望,是历史上第一次也是真正意义上的统一,开创了我国历史的新局面,但秦王嬴政的优点还不仅体现在秦的统一,在统一后,嬴政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巩固他的统治,下面请同学们看书并完成练习。

(分发准备的练习)

二、巩固统一国家:(板书)

师:请五位同学把五个填空题包括答案念一遍。

生:答略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看书和练习,对秦巩固统一的措施有了初步的了解,现在我们从四个方面来讨论秦巩固统一的措施,请看思考题。

展示投影:5从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军事等方面归纳秦巩固统一的措施有哪些?

生:答政治措施略

展示投影《中央集权示意图》

展示投影秦为何要统一货币、文字、度量衡,有何作用?

生:统一货币、度量衡是为了促进各地的经济交流,统一文字是为了促进各地的文化交流。

展示投影《秦统一货币》图

师:秦统一前,各地的货币都不一样,我们设想一下如果赵国的商人去齐国做生意需准备齐币,而如又去楚国需带上楚钱,这样做生意方不方便呀?

生:不方便。

师:我们再看度量衡的情况,秦统一前各国的度量衡都不相同,这样好不好呢?我们来看书后的“自由阅读卡”,算一算,这种说法对不对。

生:不对,因为秦代的将军身高八尺,按秦时的度量衡计算应为1.848米,而我们现在的最高男篮中锋应为2.26米。

师:因此古代的人是骑在马上和现在的中锋比高,这不是一个笑话吗?liuxue86.com

展示投影《秦统一文字》图

师:秦统一前,各国的文字都不一样,统一后如果原来赵国的地方官员写奏章用赵国的文字,齐国的地方官员写齐国的文字,同学们这样行不行呢?

生:不行。

师:此外,我们现在各地有各地的方言,如果不规定在正式的场合说普通话,那会闹出很大的笑话,我们就简单的以“我们是中国人”为例,请同学们分别用上海话、广东话、我们本地的家乡话来学一学。

(学生活动略)

师:因此,不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是不行的,秦的这些措施加强了各地的经济文化的交流,巩固了秦的统治。在思想上秦又采取了什么措施呢?

生:焚书坑儒。

师:“焚书坑儒”是怎么一回事,同学们对这件事有何看法呢?

(学生讨论回答略)

师:“焚书坑儒”的目的是为了统一人们的思想,巩固秦的统治,出发点是好的,但他采取的手段极其残暴,摧残了文化,钳制了人们的思想,给古代文化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对此我们应予以批判。最后我们来学习秦在军事上巩固统一的措施是什么?

生:北筑长城,开发南疆。

展示投影:6秦为何要修筑长城?起、止点分别在哪里?

秦开发南疆的作用是什么?

生:答略

师:秦为了抵御匈奴的进攻修筑了长城,它西起临洮、东到辽东。在南方秦开挖了灵渠,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加强了中原和边疆地区的联系,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展示投影《秦的疆域》

师:秦实行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使统一的封建国家得到巩固。此时,秦的疆域也空前辽阔,请同学们看图,用学过的地理方位知识画出秦的疆域示意图。

(学生动手画图,教师作出评价)

师:这样,我们就学习了秦朝实现统一、巩固统一的情况,请同学们思考一下“秦朝在我国历史上起了什么重要作用?”

(学生讨论回答略)

师:秦的统一结束了我国春秋战国以来长期的分裂割据局面,符合社会历史的发展趋势,符合人民的愿望;秦统一后建立了一整套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影响深远;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促进了我国以后经济文化的发展,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北筑长城和开发南疆安定了祖国的边疆,加强了中原地区与边疆地区的联系,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所以说,秦朝在我国历史上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巩固小结:

本节课从建立和巩固统一国家两方面学习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建立统一国家应从时间、名称、都城三个方面理解;巩固统一国家应从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军事四个方面掌握,“统一”是本课的核心,本节课的所有内容都是围绕“统一”来进行的,对此我们应该知道“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篇2:《秦王扫六合》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秦的统一;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及作用;了解秦朝的疆域和秦长城、灵渠两项古代工程。

(2)通过引导学生归纳、试评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等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利用动态历史地图等直观教具,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秦的统一及巩固政权的措施。

难点:对焚书坑儒的评价。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由李白的诗导课进入今天的学习主题。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秦王扫六合》。(板书:第10课 秦王扫六合)

(二)出示学习目标

1、秦统一的时间?建立了什么国家?定都在哪里?

2、战国有七个国家,秦为什么能灭六国?

3、秦为了巩固统一采取了哪些措施?(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军事、边疆开发)

4、秦朝的疆域的四至?

5、秦朝在中国历史上起了什么重要作用?

(三)完成学习任务

(一)秦的统一(板书:一、统一六国)

1.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于公元前221年,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板书:1.建立:公元前221年 咸阳 嬴政)

2、战国有七个国家,秦为什么能灭六国?

材料一:商鞅入秦,助秦孝公变法,使秦国后来居上,国力跃居七国之首。长平之战后,东方六国再无力抵抗秦的进攻。

材料二:秦王嬴政任用许多有才干的人,如李斯、蒙恬、王翦。王翦是秦国名将,嬴政应未采纳王翦的意见而伐楚失败,于是亲自到他家当面检讨,再三请求他出兵伐楚。

材料三:公元前475年,历史进入春秋战国时代,诸侯国相互兼并,长期的战争给人民带来极大的痛苦,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通过材料得出结论:

1、秦通过商鞅变法增加了国力,奠定统一六国的基础。

2、秦始皇重用人才,采用正确的策略,促进了统一的到来。

3、统一六国顺应历史发展趋势,人们渴望统一。

(2)巩固统一的措施

秦用十年时间完成了统一以后,为了实现新的统一形势,加强封建统治,秦王必然要采取一系列措施。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分小组讨论概括秦巩固统一的措施,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边疆开发等方面进行归纳。(板书:二、巩固统一的措施)讨论后得出以下答案,

1.政治上:创设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经济上:统一货币、度量衡;

3、文化上:统一文字;

4.思想上:焚书坑儒;

5军事上:北方:修长城

6、边疆开发:兴修灵渠。

教师讲述:政治上:建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至高无上,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在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分天下为36郡,郡下设县。我们可以用下面图示来表示秦朝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

(课件上图片)

秦始皇通过郡县制把地方的权力集中到中央,这就是中央集权,有通过中央的太尉、丞相、御史大夫把权力集中到自己手中,这就是君主专制,这就形成了封建的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这套封建官僚制度造成了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皇权是权力的中心。

在咸阳的街头,一位来自遥远的楚国的商人准备出售他手里的千里马,他选好了位置,放下行李高声喊道“卖母(马)呦,良种的千里母(马)呦。”不一会儿,围观了很多人,但没有听懂他在吆喝什么,无奈之下,他只好在纸上写下一个大大的字母,可是围观的人看到之后更加不知所以然。这时来了一位曾经到过楚国的商人向人们解释这是卖马的,大家才恍然大悟……

过了一会,有一个老者有意思买他的马。于是,楚国人带着老者来到他拴马的地方,交易很快的谈成了。老者解下身上的布袋取出貌似刀子(刀型币)的东西交给楚人。“这是什么?你用刀子交换我的千里母(马)吗?”老者一脸疑惑。“刀子?我们燕人就是用这个买东西的,那你们的钱是什么样的?”楚人掏出一把石子(蚁鼻钱)。“这不是石子吗?山上多的是啊,这可以买东西吗?”结果可想而知,楚人的马没有卖掉,燕国的老者也没有买到中意的马。

(课件上出示统一度量衡、文字图片)

通过以上材料及图片得出秦巩固统一的措施经济: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文化:统一文字。

经济文化上:如果在一个国家里,使用的是不同的货币,那么人们在经济交往中就会有很多不便。例如,在市场上流通的货币有人民币、英镑还有美元,而且这些货币分属不同地区使用,即一种货币只能在一个地方使用,那人们在不同地区进行经济交流时,首先得把货币兑换,再进行交易,否则就会出现用甲地的货币到乙地买不上东西的现象。度量衡也一样,如果不统一,那人们在进行交流时就得换算,非常麻烦。

文字不统一问题更大,它带来的最大后果就是不同地区的人因为使用文字不同根本就没办法交流,更重要的是诏令下达到地方,官员会说看不懂而不执行,不利于国家的统一。因此,秦始皇采取了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的措施。统一后的货币是圆形方孔铜钱,对度量衡的统一表现为对尺寸、升斗、斤两作出了整齐划一的规定,统一后的文字是小篆,后来又推广了笔画更为简单的隶书。

史料:

公元前2,秦始皇在咸阳宫设宴,大臣纷纷歌功颂德,儒生淳于越提出秦始皇应效法古代,恢复分封制。丞相李斯不同意他的意见,并借题发挥,认为儒生借古非今,惑乱百姓。他把这一切归罪于儒生读书的缘故,建议秦始皇下焚书令。第二年,又有一批儒生批评秦始皇天性刚暴,贪于权势,滥施刑罚,秦始皇大怒,认为这是谣言惑众,下令大肆搜捕,把抓到的儒生四百六十多人全部活埋。

引出:焚书坑儒

如何评价焚书坑儒?

“焚书坑儒”的目的是为了统一人们的思想,巩固秦的统治,出发点是好的,但他采取的手段极其残暴,摧残的文化,钳制了人们的思想,给古代文化造成巨大的损失,对此我们应予以批判。

军事上:在北方,对于匈奴的进攻,秦始皇采取了积极防御的策略,主要是三步。一是命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夺取河套平原;二是把内地民众移居到河套平原垦田戍边,充实边防;三是修筑长城,秦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用来抵御匈奴,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独创性的象征。在南方,统一了东南、岭南等地区,为了加强对于越族的管理,兴修了灵渠,沟通了长江和珠江水系,为中原与岭南地区的经济交流,提供了有利条件。

(3)疆域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安定北边,开发南疆,使秦的疆域空前广大,下面我们绘制一张简图来进行识记。

秦为了巩固统一采取了哪些措施?(知识小结)

政治:建立封建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经济: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

文化:统一文字

思想:焚书坑儒

军事:北筑长城

边疆开发:兴修灵渠

分析讨论

秦朝在历史上起了什么重要作用?

(1)结束了春秋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自秦统一后,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虽然有的时期出现了割据状态,但统一始终是历史的主流。

(2)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其专制集权统治制度,在我国沿袭了两千多年,影响十分深远。

(3)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对我国以后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维护国家统一,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4)最后,修筑了著名的万里长城和灵渠等古代工程。

五、课堂小结。

六、习题训练

篇3:《秦王扫六合》教学教案

《秦王扫六合》教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掌握秦朝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和秦始皇对内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及作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视频、图片和史料,组织学生讨论掌握本课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及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它的建立及巩固在我国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由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教学重点:秦的统一及巩固统一的措施

教学难点:探讨秦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三、教学资源:自制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出示图片)秦小明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发生在他身边的故事。)你想知道他身边发生了哪些历史故事么?那今天我们就跟随秦小明一起去看看发生在他身边的故事。(出示课题)

二、落实课标

教师:(出示)秦小明:我父亲是本是秦国一小兵,跟随秦王南征北战十余年,六国尽灭,天下归一。

1、你知道六国尽灭指的是什么事件么?

2、为何秦王能一统天下?

学生:读书、思考问题 小组讨论回答

教师;出示秦灭六国示意图

学生;了解六国灭亡顺序

教师:秦灭六国的原因

教师:秦统一后是如何治理这个国家的那?(出示)秦小明:我父亲因战功显赫被封为太尉,同丞相、御史大夫共同辅佐皇帝。

你知道皇帝是谁么?

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有何职责?

秦朝在地方上,推行的是何种制度么?

学生:读书、小组讨论回答

教师:出示等级示意图

教师:国家统一后秦始皇又会遇到什么问题那?(出示)秦小明:天下初定,一日我父亲随皇帝秦始皇出巡,听到这样一件事

有个秦国人在国内做了一条长裙。她去原齐国旅游的时候又叫原齐国的裁缝做同样尺寸的'裙子,取货时发现:竟然是超短裙!付款时裁缝又拒收她的圆形货币而要她付刀币。请问:

1、变超短裙是不是裁缝偷工减料?

2、为什么裁缝只要刀币而不要圆形货币?

:如果你是秦始皇听到情况你会想什么 ?又该如何做那?

学生:读书、探究、小组讨论分析

教师:此时解决不就又有事情发生了(出示)秦小明:公元前213年,我父亲受招赴宴,回家后惶恐不安将家中大多书籍焚毁。

学生:看视频了解真相

秦始皇为什么要这么做?还会有什么事发生呢?

学生:读书、思考小组讨论解决问题

教师:国内刚刚安定,边疆战事又起(出示)秦小明:经过皇帝的治理国内刚刚稳定,可边疆战事又起,皇帝再次派兵“北抗”、“南讨”。

“北抗”、“南讨”指的是什么?还采取了什么措施安定边疆。

学生:读书、思考小组讨论解决问题

教师:边疆安定会秦始皇又会做什么(出示)秦小明:经过不断征战皇帝终于平定了天下,为了便于统治,他命我父亲等绘制疆域图。

你能帮他的父亲完成任务么?

学生:动手制作秦疆域四至。

教师:出示制作

回顾所学知识了解统一国家的意义。

三、巩固提高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能说说国家统一有哪些好处、对今天有何启示?(出示)

小测试

四、小结:

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自秦统一后,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虽然有割据状态出现,但统一是历史的主流,这一点贯穿始终。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它的专制制度在我国沿袭了两千多年,影响深远。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对我国以后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国家统一,有极为深远的影响。

篇4:七年级历史《“秦王扫六合”》教案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秦王扫六合》这节课在教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结束了我们前面学习的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同时它也标志着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开始。秦的统一,符合我国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第一次也是真正意义上在中国历史上完成了统一,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局面。秦统一后,秦始皇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军事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这些对统一的封建国家的巩固和经济、文化的发展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秦的措施几乎囊括了我国封建社会各个不同时期所例行的诸多方面:如郡县制的推广,文字、货币、度量衡的统一等。因此,学习好本课内容对今后学习我国不同时期的历史情况将有极好的启迪。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秦朝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秦的疆域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归纳并试评“秦完成统一的原因”“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培养学生初步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对秦朝统一历史作用进行分析,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秦的统一在历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巨大的进步作用。

三、教学重点:秦的统一及作用

四、教学难点:焚书坑儒

五、教学方法:情景交融

六、教学媒体: 投影 地图

七、教学设想:

《秦的统一》是本课重点,因此,在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战国七雄的名称,熟悉战国七雄的地理位置,这些知识我通过事先准备的《战国七雄图》来完成;然后我就引导学生分析秦统一六国的原因,在这里我把原因细分成几个部分,设置几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通过让学生分小组讨论的方式来进行,这样学生在比较活跃的气氛中就完成了对秦统一六国原因的探讨,让学生易于掌握;在学习秦巩固统一的措施时,我把事先准备的练习题分发给学生,让学生边看书边做练习,充分体现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做完后我对此进行评判,并引导学生从四个方面对秦巩固统一的措施进行归纳: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军事等,在讲授此内容时我充分发挥投影图片和示意图的功能,引起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同时加深了学生对该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最后我在讲授秦的疆域时,学生先结合课本介绍看《秦的疆域》图了解秦疆域的“四至”,再让学生结合已学过的地理方位知识在黑板上从四个方位画出秦的疆域,这样既注意了与其它学科的联系,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八、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师:战国七雄指的是哪几个国家?

生:齐、楚、燕、韩、赵、魏、秦

展示《战国七雄》图,指出七雄的位置。

(二)导入新课:

战国时期群雄割据纷争,不断发动兼并战争,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秦灭六国,才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秦为什么能统一六国?统一后建立了什么朝代?又是怎样进行统治的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学习第10课《秦王扫六合》

(三)讲授新课:

一 建立统一国家:(板书)

师 同学们,自长平之战后,东方各国再也无力抵抗秦军的强大攻势,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秦国灭掉其他六国,建立起秦朝,请同学们看书后介绍秦朝建立的有关情况。

生 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定都咸阳。

那么秦为何能消灭其他六国完成统一呢?请同学们讨论:

1、秦为什么能完成统一?(秦的统一,符合社会历史的发展趋势,符合人民的愿望,是历史上第一次也是真正意义上的统一,开创了我国历史的新局面,但秦王嬴政的优点还不仅体现在秦的统一,在统一后,嬴政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巩固他的统治)

2、秦的统一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什么作用?(1、结束了长期以来诸侯割据的局面,开创了统一新局面。自秦统一以后,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虽然有的时期出现了割据状态,但统一始终是历史的主流。2、有利于人民生活安定和社会生产,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是历史的进步)

3、目前祖国未完成的统一大业是什么?谈谈你对统一大业的认识?(畅所欲言,自由的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拓展想象空间。)

如果你是秦始皇,你统一六国后将会做什么?

观看历史短剧

秦王:“我结束长达500多年的分裂割据局面,建立了从未有过的丰功伟业,我要好好的纪念,并永传后世,众臣听好,你们要给我立一个从古未有的名号,以显我的功德。”

篇5:初一历史《“秦王扫六合”》教案

课题名称 《秦王扫六合》 科 目 高中历史 年级 一年级 教学时间 1课时(45分钟) 学习者分析 学生通过影视及小说已经对秦始皇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容易进入历史情景。高一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联系、比较能力较差,对秦朝制度、政策的变革原因及作用不易理解。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秦的统一以及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对我国历史产生深远的影响

2.体验探究乐趣,交流探究结论,形成国家统一对于国家富强的重要作用的价值观

3.形成努力进取,奋发向上,为国家发展勇于献身的人生态度。

4.长城和灵渠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工程,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考察、研究、质疑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通过质疑和解疑获取历史信息。

2.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树立课程意识,深入挖掘学生这一人力课程资源 三、知识与技能

1.秦的统一;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及作用;了解秦朝的疆域和秦长城、灵渠两项古代工程。

2.通过对秦始皇及其相关历史事件的正确评价,培养学生辩证认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秦的统一及作用

2.“焚书坑儒” 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教师参考书、教材 《秦王扫六合》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描述

教学活动 1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古诗《古风》

1.师生齐读:“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2.教师:这是唐朝著名诗人李白《古风》组诗的第三首。请同学们思考这首诗反映了哪一个历史事件?

3.学生:秦王灭六国最终统一中国。

教学活动 2

(二)探究合作

1.实现统一

首先引导学生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设问:“战国七雄”是哪七国?它们分别处于什么地理位置呢?

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秦兼并六国的时间及过程,再现兼并战争场面。

接着提出问题:结合课文第一、二段的内容和以前学过的知识,思考一下:秦为什么能够兼并六国实现统一?

篇6:初一历史《“秦王扫六合”》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秦的统一;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及作用;了解秦朝的疆域和秦长城、灵渠两项古代工程。

(2)通过引导学生归纳、试评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等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利用动态历史地图等直观教具,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

(3)通过对秦始皇及其相关历史事件的正确评价,培养学生辩正认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创设历史故事情境、动态演示历史地图、设计秦朝疆域示意图、评价历史人物、比较辨别等方式,采用电化教学手段,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从而达到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的目的,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

(1)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秦的统一以及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对后世具有深远的影响,对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以及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3)长城和灵渠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工程,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

教学重点、难点和处理方法

重 点:秦的统一及巩固统一的措施。

(利用书中的地图、文字资料、图片及学生查找的补充资料,通过讲故事、再现历史场景的形式,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讨论分析总结秦巩固统一的措施,从而加深理解统一在我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的突出作用和秦的统一的深远影响。)

难 点:焚书坑儒;对秦始皇这个历史人物的评价。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是历史学习中所要掌握的最重要的基本方法之一,对于七年级学生,思维认识比较片面和局限,因而利用多个名人的观点,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学会把历史人物放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去评价和认识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

互动探究式教学、阅读讨论、情境教学、启发式谈话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教 学 过 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故事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显示:“荆轲刺秦王”系列插图

结合图片,哪位同学给大家讲一讲“荆轲刺秦王”的故事?

刺秦王没有成功,也没能阻止秦国攻取燕国,秦王最终灭掉六国,统一了天下。

多媒体显示:嬴政像及其简介,附诗“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扫六合,就是统一的意思。李白这首诗全面评价了秦始皇的功与过。那我们如何来评价这位中国历史上的伟大帝王呢?

学生讲述“荆轲刺秦王”的故事

了解统一的趋势不可逆转

了解课题的含义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

加深对秦始皇的认识

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秦统一六国

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

巩固统一的措施

北筑长城

开发南疆

多媒体显示:秦灭六国动态示意图

【学习记忆方法】:秦灭六国的顺序,可以谐音为含(韩)着(赵)委(魏)屈(楚)咽(燕)气(齐)。

设问:为什么秦能灭掉六国?他比其他国家有哪些优势?

根据同学们的答案,老师把原因概括为一个字:“强”,最终秦始皇于公元前2,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秦朝。

多媒体显示:秦朝疆域图

【游戏】:请同学们根据书中所述及搜集到的相关资料和信息,完成游戏大拼图。

规则:①在游戏大拼图的指定位置标明秦统一的时间、都城。②按秦灭六国的先后顺序,组成一幅秦朝疆域图。

面对疆域如此辽阔的秦帝国,秦始皇该如何进行治理呢?这时有位大臣上了一封奏折。

奏折1:现在天下统一,请依法古代,分封诸子到各地做诸侯,镇守疆土。

设问:秦始皇会赞同实行分封制吗?为什么?

秦始皇亲眼目睹了分封制带来的战乱纷争,他不想噩梦重演,于是创立了一套史无前例的中央集权制度。

设问:哪位同学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中央集权制度?

多媒体显示:

中央的事处理好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奏折2:各地官员反映治理困难重重,各地民众看不懂下发的诏书,收上的赋税钱币各色各样、粮食多寡不等。

设问:秦始皇该怎么解决呢?

假如你是当时的官吏,这种做法对你有什么好处?假如你是商人或是百姓呢?

奏折3:现在国内很多儒生到处散布谣言,抨击我朝的制度,很多百姓起来反抗,严重影响国家稳定。

设问:秦始皇对这个问题又是如何解决的?你赞同他的做法吗?为什么?

结合历史学家郭沫若对此事的评价,教师做总结。

篇7:初一历史《“秦王扫六合”》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秦灭六国统一全国及巩固统一的措施。

2.使学生理解归纳“秦朝完成统一的原因”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等问题,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了解秦灭六国的顺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评评价秦始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秦朝统一历史作用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秦的统一在历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和进步作用。

通过对秦始皇为统一全国,创建一系列政治、经济制度,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的认识,评价秦始皇为“千古一帝”。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学生朗读李白诗“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铭功会稽岭,聘望琅琊台”。诗中的“秦王”是谁?扫六合是指什么?有何影响?

生:秦始皇;统一全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十课“秦王扫六合”

板书课题

多媒体展示课件

完成统一

讨论:战国时期有七个国家,为什么秦能灭掉其他六国, 统一全国呢?

生:……

师:(1)商鞅变法,封建改革彻底(2)长平之战,赢得绝对优势(3)秦王嬴政,善于任用人才(4)统一大业,顺应人民愿望

秦灭六国

师:秦王嬴政灭六国的起止时间、顺序?

(1)时间:前230年——前221年

(2)顺序:韩、赵、魏、楚、燕、齐

过渡:秦王嬴政统一后,建立了什么国家?定都在哪里

秦朝建立

(1)时间:公元前221年

(2)都城:咸阳

(3)人物:嬴政(秦始皇帝)

(4)意义: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二、巩固统一

1、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师:俗语说“创业容易,守业更难”秦王嬴政完成了统一大业,那么如何巩固统一?

生: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历史小品(朝会)

师:结合课本和历史小品的介绍回答:秦王嬴政在政治上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强自已的权力?

生:政治上加强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

师小结:政治上: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1)皇帝:至高无上,大权独揽

(2)中央:{丞相(行政)

{太尉(军事)

{御史大夫(监察)

(3)地方:郡县制

师:这种统治制度叫什么?它来源于战国的啊一思想家的主张?

生: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法家

展示图片:三公六制

篇8:七年级历史《“秦王扫六合”》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秦灭六国统一全国的过程及原因,了解秦朝的疆域和秦长城、灵渠两项古代工程,掌握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让学生自学和小组合作-探究讨论“秦朝完成统一的原因”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等问题的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初步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充分利用多媒体直观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秦朝统一历史作用的分析,结合现实从情感上激发学生对祖国统一的渴望,使学生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对秦始皇所创建的一系列制度措施的学习了解,学会公正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

教学重点:秦灭六国和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

教学难点:焚书坑儒对于初一学生来说难以理解,容易主观臆断。

教学方法:

1、分组学习法:将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探讨归纳“秦完成统一的原因”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

2、讨论法:学生自主讨论,如何评价秦始皇这个人物?

教 具:多媒体课件,战国形势图、秦朝疆域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听说过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吗?我们课文导入框中的内容讲的就是这个故事。谁能更好的给我们讲一下这个故事呢?好了故事讲完了,我们来思考一个问题,荆轲应不应该刺杀秦王呢?有人认为荆轲很伟大,为挽救燕国献出了自己生命,但也有人认为荆轲不应该刺杀秦王,这又是为什么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请同学们随我一起走进秦朝,先认识一下我们这位千古一帝——秦始皇。

讲授新课

一 、秦统一六国

(教师):我们前面学习了春秋战国的历史,相信大家对著名的“战国七雄” 一定还记忆犹新,那么“战国七雄”是指哪七国呢?能不能按地理方位说出这七个国家?(出示战国形势图)

(学生):齐楚燕韩赵魏秦,(教师学生)东齐、南楚、西秦、北燕、中间从北向南分别是赵、魏、韩三个国家(三家分晋)

(教师):秦灭六国用了多长时间呢(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西边的秦国就灭掉了其它六国,统一全国。现在先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的内容,完成下列小题:

秦灭六国:公元前____年至公元前____年秦朝的建立,公元前____年,定都____,建立者__________。

(教师)现在请同学们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思考一下:秦为什么能够灭六国而实现统一?

(学生):看书、思考 、回答

(讲解):综合同学们的回答,我们可以将秦统一六国的原因归纳成三点:首先,民心所向。春秋战国时期割据混战,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灾难,也不利于各地经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和交流。因此,结束战争,实现国家统一是当时各族人民的强烈愿望。其次,秦具备了灭六国的实力。公元前秦国进行了商鞅变法。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经济实力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3)善于用人。嬴政秦王嬴政任用了李斯、蒙恬、尉缭、王翦等有才干的人。(教参)

(教师)请同学们看课文的动脑筋部分,思考一下:秦王嬴政在用人方面有什么长处?这和他取得统一战争的胜利有什么关系?

(学生)……

(教师)秦王嬴政在用人上不以出身高低取人,不拘一格,广招人才;能够礼贤下士,任人唯能;敢于向部下承认错误。

由于秦王嬴政善于发现人才并加以重用,所以这些人才在他的统一大业中,能够各尽其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过渡)俗话说“创业容易,守业难”,现在的秦王面对的可是一个如此庞大的帝国。(出示秦朝疆域图)面对这样一个大帝国,他又该如何管理呢?

二、巩固统一的措施

(教师)现在同学们每四人分成一个小组,用5分钟的时间看课文,找出秦始皇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和军事上各采取了什么措施,然后派出代表说出你们小组讨论的结果。

(学生)

1、政治上,建立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

(教师)嬴政顺应历史潮流完成了统一,可谓顺民心、合民意,这一点确实值得我们敬佩。而他自己也洋洋自得,豪不谦虚。原来战国七雄的最高统治者都是称王的,嬴政就觉得自己功高盖世,如果还是称王的话,就与自己的功业地位不相称了。结果他怎么办呢?

(学生)把古代三皇五帝的“皇”字和“帝”连在一起,称“皇帝”,又希望秦朝的统治能够千秋万代,而自己是第一个皇帝,就自称“始皇帝”。

(补充)后来,秦朝没有象秦始皇希望的那样前世万代,但“皇帝”这个称呼却一直沿用下来,直到清朝的灭亡。但面对当时那么大一个国家,要管的事情多得不得了,就靠他一个人能搞好国家的管理吗?(不能)那怎么办呢?

学生讨论发言:……(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总结)综合前面讲的内容,同学们能用一个简图来概括出这套封建制度吗?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它的特点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秦始皇通过郡县制把地方上的权力集中到中央,这就是中央集权,最后中央的权力又集中到了最高统治者皇帝手中,这就是君主专制。两者相结合,就形成了我国历史上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这套制度的核心是皇权,这样就极大地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极有利于国家的统治和统一,所以一直被以后的封建王朝所沿用。在这方面,秦始皇可谓是万世开基。

(过渡)刚才同学的表现非常好,现在哪组同学再来说出其他方面的措施呢?

(学生)秦灭六国后,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铜钱同时,统一度量衡,对尺寸、升斗、斤两作出整齐划一的规定。秦朝还统一了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废除原来六国的文字。后来,又推广笔画更为简单的隶书。

2、经济文化上:统一货币、度量衡;统一文字

(讲解)秦统一六国后,对尺寸、升斗、斤两作出整齐划一的规定,这叫统一度量衡,把秦国的圆形方孔铜钱作为统一的货币,把小篆作为全国使用的规范文字,通行全国。(指导学生观察课本P67图片,加深印象))

(教师)通过观察现在请同学们思考一下:秦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有什么意义?

(学生)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发展,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过渡)秦始皇在思想上又采取了什么措施呢?

(学生)焚书坑儒。

3、思想上:焚书坑儒。

(讲解)秦始皇为什么要实行焚书坑儒?(为了加强思想控制)这又是谁给他出的主意呢?,(在丞相李斯的建议下,秦始皇发布了焚书令)同学们知道这个焚书令要烧的是什么书吗?(除了医药、占卜和种植的书外,其它的都要烧掉。)焚书之后,秦始皇还不满意,第二年他又借口一批儒生批评他,谣言惑众,将他们抓起来全部活埋了,这两个历史事件,就是我们今天说的焚书坑儒了。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67史学家郭沫若的话,想一想:你是怎样看待秦始皇“焚书坑儒”这件事的呢?

(学生)1、加强了思想统治,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学生)2、禁锢了思想,摧残了中华文化。

(过渡)同学们说的很好,但不管怎么说,秦始皇通过这一系列措施从政治、经济、文化和思想上控制了全国。但是,这还没有让他感到高枕无忧,因为我国的北方和南方还没有完全安定下来,于是,他又将目光盯在了边境上,要消除边境上的隐患。我们来看一下他是怎样巩固边防的。

七年级历史《 “秦王扫六合”》教案范文

篇9:七年级历史《“秦王扫六合”》教案

1. 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要掌握的基础知识有:秦灭六国及其意义;秦巩固统一的措施:中央集权统治的确立,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焚书坑儒,万里长城,灵渠;秦朝疆域。

能力方面:

通过阅读课文和相关课外书籍的活动,使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多种途径,正确理解和处理历史信息。

通过对秦始皇及其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学习分析,使学生掌握分析人物、事件的方法,从而正确认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

通过思考和分析“秦始皇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对后世产生了什么影响”,使学生明确综合分析问题的重要性,学会运用全面、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思想方面:

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封建帝王。

秦始皇统一六国,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是对中国历史的巨大贡献。但他的残暴统治也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埋下了秦朝短命的祸根。他所采取的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对中国的历史产生深远的影响。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秦灭六国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教学难点:

中央集权制的概念;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与建立中央集权,巩固统一的关系。

3. 教学用具

多媒体工具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复习:1.我国从什么时候进入封建社会?2.战国七雄是哪七个诸侯国?3.为什么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国家?

导入:

战国时期,七国割据称雄,不断进行兼并战争,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也不利于经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和交流。秦国商鞅变法最为彻底,奴隶制被废除,封建经济和军事力量增强了,逐步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的封建国家。因此,七国中秦国最有实力统一六国。

二、新课讲授:?

(一)、秦灭六国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1.秦灭六国(前230--前221年)

提问:同学们还记得《纸上谈兵》这个成语的出处吗?

(学生回答:略)

直观的向学生展示:从公元前230年兼并韩国开始,到公元前221年兼并齐国,十年间,六国先后灭于秦,在公元前221年,秦完成了统一,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提问:秦的统一有什么历史意义?(学生讨论回答:略)

篇10:关于人教版初中历史秦王扫六合教案

《秦王扫六合》教学设计

播放电视剧《秦始皇》片段及秦始陵兵马俑图(调动学生积极性)

师:看了图片和电视剧后,想到了哪朝的历史?(秦朝),那么秦朝是如何统一?又是如何巩固统一的?

展示材料:李白诗:“秦王扫六合”扫六合就是统一的意思。(加深对秦始皇的认识,了解课题的含义)。

完成统一

展示“秦灭六国形势图”指导学生结合课本内容回答:

①秦王灭六国的时间?顺序?(远交近攻策略)

②秦王嬴政统一后,建立了什么朝?定都哪里?

③嬴政用了十年时间完成了统一,统一是好事还是坏事,为什么?

好事,结束了诸侯割据局面,实现了国家统一。符合人民的愿望,人民可以获得较为安定的生产生活环境。

巩固统一

俗话说:“创业容易,守业难。”秦王完成了统一大业,那么如何巩固统一?(展示秦始皇图片)下面请同学们欣赏小品《朝会》(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让学生在乐中学习,掌握秦始皇加强君权的措施。

提问:秦始皇在政治上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强自己的权力?这种制度叫什么?它源于战国哪一思想家的主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来源于法家韩非的思想。)

⑴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至高无上,总揽全国一

政治上:1、加强皇权 切军政大权。

(2)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

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

(3)在地方上 ,推行郡县制。

教师用图展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将文中枯燥的知识通俗化,便于学生接受)

总结:从图中可以看出,从皇帝到中央有一整套的官僚体系。秦始皇通过郡县制把地方的权力集中到中央,这就是中央集权。通过中央的太尉、丞相、御史大夫再把权力集中到自己的手里,就是君主专制。这样就形成了封建的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播放漫画:漫长画中,你发现了哪些问题?(文字、货币不统一)

除了文字货币不统一外,度量衡也不统一,这给人们生活带来很多不方便,于是秦始皇:

2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播放相关图片)

为了巩固统一,秦始皇在思想上采取什么措施呢?

3加强思想控制,焚书坑儒(播放材料及焚书图片)

北拒匈奴修长城,南统越族,开灵渠

(请同学把课本第三目看一下,归纳秦朝巩固国防,开发边疆的措施。(播放长城起止点图片)

秦统一后,疆域不断扩大。播放秦朝疆域图(结合图片记忆秦朝的疆域)

人教版初中历史秦王扫六合教案优秀范文大二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秦朝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了解秦

朝的疆域和秦长城、灵渠两项古代工程。

(二)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归纳、试评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等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利用实物模型图等直观教具,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秦朝统一历史作用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统

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的统一在历史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进步作用。

【教学重点】:秦灭六国和巩固统一的措施

【教学难点】:“焚书坑儒”

【教学方法】:历史情境创意法、图表法、讨论探究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播放音乐视频:《秦始皇》主题歌

二、讲授新课

《秦始皇》主题歌“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这也是唐朝著名诗人李白《古风》组诗的第三首。请同学们思考这首诗反映了哪一个历史事件?

学生:秦王灭六国最终统一中国。

多媒体出示:秦始皇的人物图

教师:今天这节“秦王扫六合”就是关于秦统一的。

多媒体出示:第10课“秦王扫六合”

(一)秦统一六国和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

教师:请同学读教材中关于诗句及‘六合’的注释,了解‘六合’的含义。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教师:“六合”并非六国,而是指上、下、东、南、西、北,泛指天下。而在诗句中讲到了“诸侯尽西来”。这蕴涵了什么含义?

学生:秦位于西面。

多媒体出示:战国形势图

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活动,合作学习:要求每一位同学都画出战国七雄的方位图,相互之间检查指导。

老师:在战国时代,有七雄争霸,但为何是秦完成了统一,他的统一具备了哪些条件呢?组织学生相互讨论,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

1、战乱不断,人民渴望统一;

2、商鞅变法使秦国强大;

3、秦王赢政重视人才,胸才大略,各个击破。

指导学生阅读书本内容,进一步了解秦王赢政重视人才,为他取得统一奠定了基础。

教师: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秦王相继灭了六国。

利用多媒体动画效果,展示灭六国的先后顺序:韩、赵、魏、楚、燕、齐。

教师:最终“秦王扫六合”,于公元前221年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定都咸阳。

(二)、秦王嬴政采取哪些措施巩固统治?

教师设计问题:如果你是秦王,你如何来治理国家,你从哪几个方面着手开展整顿、管理。学生各述己见,众说纷纭。

教师总结:首先,一个人是不可能管理整个天下的,所以首先要建立起一套比较完整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多媒体展示中央集权的示意图

教师:自战国以来,各国都铸造了货币。如齐国、燕国的“刀币”,赵、魏的“布币”,楚国的“鬼脸钱”。各国货币的使用给商品的流通带来了许多不便。各国的度量衡对尺寸、升斗、斤两的规定不一。各国文字繁简不一,书法、形体各有差异。长此以往,势必对秦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所以全国统一使用秦的圆形方孔钱;统一度量衡,对尺寸、升斗、斤两作出整齐划一的规定;以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废除原来六国的文字。

多媒体出示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的图片

教师:秦刚刚统一全国,各家对于朝廷的法令各有议论。为了加强控制,巩固统一,所以采纳李斯的观点,采取“焚书坑儒”。规定:除政府,民间只准留下医药、占卜和种植的书,其它的书都要烧掉;以后再有谈论儒家诗书的人都要判处死刑。后来,他又暗中把批评他的一批儒生逮捕活埋。

教师:秦虽然灭了六国,但是天下还有南方和北方的威胁。所以秦始派蒙恬统率30万大军攻打北方匈奴,夺取河套地区,并且修筑长城。

人教版初中历史秦王扫六合教案优秀范文大三

一、基本说明

1、模块: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2、年级:七年级

3、所用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

4、所属的章节:第三单元 第10课

5、学时数:1课时(45分钟)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秦朝的疆域和秦长城、灵渠两项古代工程;掌握秦朝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

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归纳并试评秦完成统一的原因,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培养学生初步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启发学生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的统一在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和进步作用。

2、内容分析:

《秦王扫六合》是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课文介绍了秦灭六国,秦朝为了巩固国家的统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秦朝的疆域。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诸侯长期混战的局面,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王朝,同时秦开创了对我国两千多年封建制度产生重大影响的中央集权制度。课文的重点是秦的统一及作用。难点是焚书坑儒及相关知识的空间概念。

3、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孩子有着旺盛的求知欲望,但理解抽象的历史与社会问题心力与智力相对欠缺;认识问题的能力存在缺乏辨证与全面看问题的不足,个性化与绝对性认识问题的倾向比较突出;在电影电视以及其他媒体已经接触了秦始皇的人物形象,已经对他有了初步的表象,能够相对比较容易地进入课程但概念化与系统的认识还没有建立起来。

4、设计思路:

《秦王扫六合》是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中的第一篇课文,秦始皇统一六国,开创了中华统一的先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本课以秦始皇统一为核心安排和展开,灭六国是实现统一,秦始皇采取一系列措施是为巩固统一,以此为主线,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并引导学生正确分析评价秦始皇的功过是非是上好本课的关键。教师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借助多媒体课件,采用动态图示法、谈话法、讨论法等手段,动静相长,寓教于乐,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

三、教学方法

提问引导法、讨论法、讲解法、图示法、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等。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和考查及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3’ 师:战国有哪几个主要的诸侯国?

教师用鼠标点击屏幕,随学生回答。

师:诸侯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是谁?有什么史实能证明你自己的结论?

师:于是,有人想用刺杀秦王的办法来阻挡秦国的进攻。请看教材第56页“导入框”。 答:“齐、楚、秦、燕、韩、赵、魏”

生:实力最强的应该是秦国。因为在战国时期各国变法运动中,以秦国的商鞅变法效果最显著。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自长平之战以后,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要求学生在《秦统一六国》图上填出七国的大体方位。

篇11:初中七年级历史《“秦王扫六合”》教案设计

播放电视剧《秦始皇》片段及秦始陵兵马俑图(调动学生积极性)

师:看了图片和电视剧后,想到了哪朝的历史?(秦朝),那么秦朝是如何统一?又是如何巩固统一的?

展示材料:李白诗:“秦王扫六合”扫六合就是统一的意思。(加深对秦始皇的认识,了解课题的含义)。

完成统一

展示“秦灭六国形势图”指导学生结合课本内容回答:

①秦王灭六国的时间?顺序?(远交近攻策略)

②秦王嬴政统一后,建立了什么朝?定都哪里?

③嬴政用了十年时间完成了统一,统一是好事还是坏事,为什么?

好事,结束了诸侯割据局面,实现了国家统一。符合人民的愿望,人民可以获得较为安定的生产生活环境。

巩固统一

俗话说:“创业容易,守业难。”秦王完成了统一大业,那么如何巩固统一?(展示秦始皇图片)下面请同学们欣赏小品《朝会》(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让学生在乐中学习,掌握秦始皇加强君权的措施。

提问:秦始皇在政治上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强自己的权力?这种制度叫什么?它源于战国哪一思想家的主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来源于法家韩非的思想。)

⑴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至高无上,总揽全国一

政治上:1、加强皇权 切军政大权。

(2)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

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

(3)在地方上 ,推行郡县制。

教师用图展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将文中枯燥的知识通俗化,便于学生接受)

总结:从图中可以看出,从皇帝到中央有一整套的官僚体系。秦始皇通过郡县制把地方的权力集中到中央,这就是中央集权。通过中央的太尉、丞相、御史大夫再把权力集中到自己的手里,就是君主专制。这样就形成了封建的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播放漫画:漫长画中,你发现了哪些问题?(文字、货币不统一)

除了文字货币不统一外,度量衡也不统一,这给人们生活带来很多不方便,于是秦始皇:

2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播放相关图片)

为了巩固统一,秦始皇在思想上采取什么措施呢?

3加强思想控制,焚书坑儒(播放材料及焚书图片)

北拒匈奴修长城,南统越族,开灵渠

(请同学把课本第三目看一下,归纳秦朝巩固国防,开发边疆的措施。(播放长城起止点图片)

秦统一后,疆域不断扩大。播放秦朝疆域图(结合图片记忆秦朝的疆域)

篇12:初中七年级历史《“秦王扫六合”》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秦朝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了解秦

朝的疆域和秦长城、灵渠两项古代工程。

(二)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归纳、试评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等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利用实物模型图等直观教具,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秦朝统一历史作用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统

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的统一在历史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进步作用。

【教学重点】:秦灭六国和巩固统一的措施

【教学难点】:“焚书坑儒”

【教学方法】:历史情境创意法、图表法、讨论探究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播放音乐视频:《秦始皇》主题歌

二、讲授新课

《秦始皇》主题歌“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这也是唐朝著名诗人李白《古风》组诗的第三首。请同学们思考这首诗反映了哪一个历史事件?

学生:秦王灭六国最终统一中国。

多媒体出示:秦始皇的人物图

教师:今天这节“秦王扫六合”就是关于秦统一的。

多媒体出示:第10课“秦王扫六合”

(一)秦统一六国和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

教师:请同学读教材中关于诗句及‘六合’的注释,了解‘六合’的含义。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教师:“六合”并非六国,而是指上、下、东、南、西、北,泛指天下。而在诗句中讲到了“诸侯尽西来”。这蕴涵了什么含义?

学生:秦位于西面。

多媒体出示:战国形势图

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活动,合作学习:要求每一位同学都画出战国七雄的方位图,相互之间检查指导。

老师:在战国时代,有七雄争霸,但为何是秦完成了统一,他的统一具备了哪些条件呢?组织学生相互讨论,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

1、战乱不断,人民渴望统一;

2、商鞅变法使秦国强大;

3、秦王赢政重视人才,胸才大略,各个击破。

指导学生阅读书本内容,进一步了解秦王赢政重视人才,为他取得统一奠定了基础。

教师: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王相继灭了六国。

利用多媒体动画效果,展示灭六国的先后顺序:韩、赵、魏、楚、燕、齐。

教师:最终“秦王扫六合”,于公元前221年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定都咸阳。

(二)、秦王嬴政采取哪些措施巩固统治?

教师设计问题:如果你是秦王,你如何来治理国家,你从哪几个方面着手开展整顿、管理。学生各述己见,众说纷纭。

教师总结:首先,一个人是不可能管理整个天下的,所以首先要建立起一套比较完整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多媒体展示中央集权的示意图

教师:自战国以来,各国都铸造了货币。如齐国、燕国的“刀币”,赵、魏的“布币”,楚国的“鬼脸钱”。各国货币的使用给商品的流通带来了许多不便。各国的度量衡对尺寸、升斗、斤两的规定不一。各国文字繁简不一,书法、形体各有差异。长此以往,势必对秦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所以全国统一使用秦的圆形方孔钱;统一度量衡,对尺寸、升斗、斤两作出整齐划一的规定;以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废除原来六国的文字。

多媒体出示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的图片

教师:秦刚刚统一全国,各家对于朝廷的法令各有议论。为了加强控制,巩固统一,所以采纳李斯的观点,采取“焚书坑儒”。规定:除政府,民间只准留下医药、占卜和种植的书,其它的书都要烧掉;以后再有谈论儒家诗书的人都要判处死刑。后来,他又暗中把批评他的一批儒生逮捕活埋。

教师:秦虽然灭了六国,但是天下还有南方和北方的威胁。所以秦始派蒙恬统率30万大军攻打北方匈奴,夺取河套地区,并且修筑长城。

【《秦王扫六合》教案】相关文章:

1.《天游峰的扫路人》教案

2.《扫一室”与“扫天下”》教案

3.六合秀开《茉莉花》作文

4.秦王怫然怒阅读答案

5.《“扫一室”与“扫天下”》四年级语文教案

6.扫狗屎作文

7.清明节扫烈士墓

8.扫黑标语

9.《天游峰的扫路人》第二课时优秀教案

10.扫街作文300字

下载word文档
《《秦王扫六合》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