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扫一室”与“扫天下”》

《“扫一室”与“扫天下”》

2024-01-05 08:47:06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JZ987654B”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扫一室”与“扫天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扫一室”与“扫天下”》,欢迎阅读与收藏。

《“扫一室”与“扫天下”》

篇1:语文 -扫一室与扫天下

【教学目的】:

一、知识技能目标:

1、学习《“扫一室”与“扫天下”》,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思路。

2、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积累词汇。

3、复述课文,感悟反问句的意思,将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二、情感态度目标:

1、熟读课文,讨论交流,领悟“扫一室”与“扫天下”

的特别含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积累词汇。复述课文,感悟反问句的意思,将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难点是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思路,领悟“扫一室”与“扫天下”的特别含义。

【教具准备】:

投影片、挂图

【教学时间】:2课时

【备课人】:  孙翠菊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朗读  识字  理解课文内容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孩子们,今天上课之前,老师有个问题要问大家。老师想知道在你的心目中小事是什么?大事又是什么?你们是怎样对待小事的?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看看课文中的人他是怎样做的,怎样说的`?板书课题《“扫一室”与“扫天下”》,齐读。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          老师先来检查一下预习情况,自由轻声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

2、          检查生字词读音。

3、          指名轮读课文,教师根据学情相机指导并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4、          浏览课文,想想课文可分成几部分?说一下划分的理由。

三、精读课文,体验感悟

(一)自主学习第一部分(第1段)

自由读课文第一部分,想:读完后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

(二)小组合作探究第二部分(2―5段)

1、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画出不懂的词语。

2、          小组合作学习,解决不理解的词句。

3、          集体交流,生交流后,师相继加以指点,并指导。

4、          思考:陈蕃书房怎样,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从这你能看出陈蕃是怎样一个人?从画出的词句中你体会到什么?你认为他的观点正确吗?为什么?

5、          薛勤的观点又是怎样的?指导朗读他的话,读出反问的语气,通过读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在反复读中学会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三)、自主学习第三部分(第6段)

齐读,陈蕃明白了吗?你们也明白了吗?

四、拓展延伸,升华体验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完课文,你有何收获或想说的。

&n

篇2:扫一室与扫天下教案

教学目的:

1、朗读课文,交流讨论,领悟“扫一室”与“扫天下”的特别含义。

2、复述课文,感悟反问句的意思,将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朗读课文,学习生字。

教学过程:

一、大家自由朗读课文,从整体上把握课文。

讲的是什么时候的事情?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本文讲的是东汉时代,有个青年陈蕃,志存高远,喜好读书,但生活很懒散,连自己的书房也很少打扫。他的父亲的朋友告诫他:连一件小小的屋子都不扫,是扫不了天下的。这个故事还警示人们,不积硅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溪,无以成江河;只有勤于“扫一室”,才能“扫天下”。

二、找学生朗读课文,检查一下生字掌握情况。

蕃 薛 喧 蜘 蛛

三、小组讨论学习,找出课文的层次。‘

第一自然段,整体概述东汉时代的青年陈蕃志存高远,但生活懒惰。

第二自然段――第五自然段,描述薛勤针对陈蕃的“扫天下”和“扫一室”的观点,阐述了小小的屋子都不扫,是扫不了天下的道理。

第三自然段,写了陈蕃的感悟。

四、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目的要求:精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许多琐碎的小事,有些同学善于从小事中汲取经验教训,养成良好的习惯;而有些同学则认为事太小,无关紧要,往往忽略不计。那么这些事小吗?它们与同学们眼中的大事有什么联系呢?今天咱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相关的课文。

2、齐读课题――“扫一室”与“扫天下”。

从课题中你读懂了什么?推测一下课文可能写些什么?

二、检查预习,全文初探。

1、昨天布置了预习,检查预习情况。

(出示.课件)这些生字词,你认识了吗?请几位同学度,视情况决定人数。

2、认识了生字词,我们请几位同学来读读课文。其余学生注意:

①认真听,在你有疑问或有感受的地方做记号。

②思考:课文写了件什么事?

3、讨论交流,理清层次。

①(1)陈蕃志存高远,但生活懒散。

②(2-5)薛勤告诫陈蕃,不扫一室是扫不了天下的。

③(6)陈蕃的感悟。

(梳理课文顺序,以学生回答问题的内容为契机,相机进行。)

三、精读课文,深层感悟。

1、自己再小声读读书,你认为陈蕃是个怎样的人?并谈出你这样认为的理由。

全班交流。

(估计学生会谈到“勤奋好学”“志存高远”“懒散”……,引导学生将课文一二三自然段中的内容尽数找出)

2、相机出示句子:薛勤一进书房,着实吓了一跳。

薛勤一进书房,吓了一跳。

(通过比较,使学生了解陈蕃书房的肮脏,体会出他的.懒散、不拘小节,同时感受作者用词的精确)

3、你认为陈蕃这样对吗?可他却怎么认为?指导学生体会“理直气壮”“得意”,试着读出这几句话。

4、如果让你劝劝他,你会怎样说?拿起笔简单列一列你发言的提纲。(将写引入课堂,读写结合,使学生在读中悟理,在写中明理。)

5、全班交流。

6、和我们大家的观点一致,薛勤也认为陈蕃的做法欠妥,他是怎样劝诫的?指名生读第五自然段。

出示句子:年轻人,你连一间小小的屋子都不扫,又怎么去扫天下呢?

这句话什么意思?你能换种说法保持意思不变吗?

7、如果你是陈蕃,你听了薛勤这句话会想些什么,又会怎么做呢?在小组中交流一下。陈蕃到底是怎样做的呢?找课文答案或交流查找资料。

四、.总结课文,提高认识。

学习了课文,你懂得了什么?是呀,要想干轰轰烈烈的大事,必须从小事一点一滴积累。那些课前认为:只要学习好就行了,课桌、位洞脏点不要紧;考上清华大学是大事,平日的学习是小事……的同学们,现在你们还认为小事可以不计吗?

五、布置作业:

1、仔细读读课文,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

2、从陈蕃的身上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写一写,在下次语文综合实践时交流。

板书设计:

篇3:“扫一室”与“扫天下”读后感

“扫一室”与“扫天下”读后感

梦只是幻想,追梦只是理想,生命才懂得…

过去只是灰尘,未来是新颖,现在嗯…… 我们今天学习了一篇课文叫《“扫一室”与“扫天下”》。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

一位叫陈蕃的`人,他志存高远,喜好读书,生活却很懒散。

有一天,家里来客人了,他父亲不在家,他就走出书房接待他。这位叫薛勤的人就走进了陈蕃的书房。刚进去,他吓了一跳,那屋子里乱糟糟的。他对陈蕃说:“你怎么把房间弄得这么乱呀?”

篇4:《扫一室”与“扫天下”》教案

《扫一室”与“扫天下”》教案

张渭娜吝店镇韩家小学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说理文,讲的是东汉时代有个青年陈蕃,志存高远,喜好读书,但生活很懒散,连自己的书房也很少收拾打扫。他父亲的朋友告诫他:连一间小小的屋子都不扫,是扫不了天下的。这个故事警示人们: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只有勤于“扫一室”,才能“扫天下”。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内容,。领悟“扫一室”和“扫天下”的特别含义。懂得“要想做成大事,先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的道理。

2、通过学习课文,明白“要想做成大事,就要从身边小事做起”的道理。

3、感悟反问句的意思,学会将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积累词汇。感悟反问句的意思,将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难点是理解是课文内容,理清思路,领悟“扫一室”与“扫天下”的特别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课

1 出示课题,看到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少了双引号)添加双引号。

2 为什么“扫一室”与“扫天下”要加上双引号呢?

二初读课文

1 检查预习情况,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

2同坐相互读生字词,并相互纠正错误读音。

3 指名分段读课文,老师并随机指导,学生并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三精读课文

1 请大家带着你的问题再自读课文,读后说说你都知道了什么?你知道“扫一室”和“扫天下”分别是指什么吗?(学生结合课文理解扫一室是指打扫一间屋子,扫天下是指治理国家)

2 老师小结

3 同学们的理解有道理,请大家再次自读课文,从文中找一找,陈蕃和薛勤是怎样对理解“扫一室”与“扫天下”的'?

4 文中用分别用“志存高远、喜好读书、生活懒散”来形容陈蕃,似乎有些矛盾,我们就通过课文看看,陈蕃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从画出的词句中你体会到什么? 你认为他的观点正确吗?为什么?

5 请大家自己读课文,解决自学题,然后与小组同学交流看法,最后,全班汇报。

6 薛勤的观点又是怎样的?指导朗读他的话,读出反问的语气,通过读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在反复读中学会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学生找到“你连一间小小的屋子都不扫,又怎么去扫天下呢?”,出示此句子)如果这句话意思不变,还可以怎样说?(学生将其变成陈述句:你连一间小小的屋子都不扫,是不能去扫天下的。出示此句子)

7 大家多读几遍这两个句子,体会一下,哪个表达意思更鲜明,更强烈,为什么? (学生读后,谈体会)

8 陈述句和反问句,在表达感情时,反问句的意思更加强烈,鲜明,同学们可以试着在作文中用一用。

9 齐读第六自然段:陈蕃明白了吗?你们也明白了吗?10

10 师小结希望大家能够脚踏实地,从身边小事做起,对自己严格要求,长大后也成就一番大事。

四拓展延伸,升华体验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完课文,你有何收获或想说的。

作业布置

1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

2 完成课后第一题

板书设计

做生活小事←“扫一室”与“扫天下”→ 干轰轰烈烈的大事业

不“扫一室”

“扫天下”

篇5:《“扫一室”与“扫天下”》读后感

《“扫一室”与“扫天下”》读后感

《“扫一室”与“扫天下”》讲的是青年人陈蕃志存高远,喜好读书,但生活很懒散,连自己的书房也很少收拾打扫,东西堆得杂乱无章。陈蕃虽有“扫天下”的志向,却连眼前的“一室”都不愿清理干净,认为这只是件小事。难道大事不是从小事做起的吗?空有志向不行,还须踏踏实实地从小事做起,这样才能实现大的志向。 他父亲的朋友也告诫他:连一件小小的屋子都不扫,是扫不了天下的。这个故事还警示人们: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溪,无以成江河;成就大事,往往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只有勤于“扫一室”,才能“扫天下”。 我们小学生也一样,不管你从小立下什么远大目标,都要从平时的点点滴滴做起。如果你想成为一名科学家,就要养成爱动脑的好习惯,不管遇到什么事,看到什么现象,都要问个为什么。你要敢于幻想,敢于大胆的猜测,还要仔细观察,长期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只有从小好好学习,刻苦钻研,长大才能开启成功的大门。 续写“扫一室”与“扫天下”薛勤走后,陈蕃沉思起来,觉得他的话很有道理,他想:是啊,他说得可真有道理呀!如果我连一间小小的屋子都不去扫,哪有那个能耐去扫天下呢?从今以后我一定照他的话去做,这样子再去扫天下就更容易一点儿了。他拿好了工具就准备开始大扫除了,他打开窗户一股新鲜的空气便一下子跑了进来,他拿起拖把拖地,拖把脏了就洗一下,拖了好长一段时间才把地拖干净了;他把竹竿拿起来,然后再去卷蜘蛛网,他卷了一会儿就把蜘蛛网从麻布上洗下来;他拿起鸡毛担子,把书柜、桌子、椅子……上的灰尘扫得干干净净。他转了转屋子感觉整个屋子像刚洗过澡似的,变得焕然一新。后来,陈蕃成为了一个刚正不阿,远近驰名的好人,他真的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不仅扫一室,而且扫天下,成为名垂青史的清官。陈蕃明白一个道理,人有一颗志存高远的心还不够,还要懂得:做大事情,就要先从从小事做起的道理。

篇6: 扫一室与扫天下教案

教学目的:

1、朗读课文,交流讨论,领悟“扫一室”与“扫天下”的特别含义。

2、复述课文,感悟反问句的意思,将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朗读课文,学习生字。

教学过程:

一、大家自由朗读课文,从整体上把握课文。

讲的是什么时候的事情?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本文讲的是东汉时代,有个青年陈蕃,志存高远,喜好读书,但生活很懒散,连自己的书房也很少打扫。他的父亲的朋友告诫他:连一件小小的屋子都不扫,是扫不了天下的。这个故事还警示人们,不积硅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溪,无以成江河;只有勤于“扫一室”,才能“扫天下”。

二、找学生朗读课文,检查一下生字掌握情况。

蕃 薛 喧 蜘 蛛

三、小组讨论学习,找出课文的层次。‘

第一自然段,整体概述东汉时代的青年陈蕃志存高远,但生活懒惰。

第二自然段——第五自然段,描述薛勤针对陈蕃的“扫天下”和“扫一室”的观点,阐述了小小的屋子都不扫,是扫不了天下的道理。

第三自然段,写了陈蕃的感悟。

四、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目的要求:精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许多琐碎的小事,有些同学善于从小事中汲取经验教训,养成良好的习惯;而有些同学则认为事太小,无关紧要,往往忽略不计。那么这些事小吗?它们与同学们眼中的大事有什么联系呢?今天咱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相关的课文。

2、齐读课题——“扫一室”与“扫天下”。

从课题中你读懂了什么?推测一下课文可能写些什么?

二、检查预习,全文初探。

1、昨天布置了预习,检查预习情况。

(出示.课件)这些生字词,你认识了吗?请几位同学度,视情况决定人数。

2、认识了生字词,我们请几位同学来读读课文。其余学生注意:

①认真听,在你有疑问或有感受的地方做记号。

②思考:课文写了件什么事?

3、讨论交流,理清层次。

①(1)陈蕃志存高远,但生活懒散。

②(2-5)薛勤告诫陈蕃,不扫一室是扫不了天下的。

③(6)陈蕃的感悟。

(梳理课文顺序,以学生回答问题的内容为契机,相机进行。)

三、精读课文,深层感悟。

1、自己再小声读读书,你认为陈蕃是个怎样的人?并谈出你这样认为的理由。

全班交流。

(估计学生会谈到“勤奋好学”“志存高远”“懒散”……,引导学生将课文一二三自然段中的内容尽数找出)

2、相机出示句子:薛勤一进书房,着实吓了一跳。

薛勤一进书房,吓了一跳。

(通过比较,使学生了解陈蕃书房的肮脏,体会出他的懒散、不拘小节,同时感受作者用词的精确)

3、你认为陈蕃这样对吗?可他却怎么认为?指导学生体会“理直气壮”“得意”,试着读出这几句话。

4、如果让你劝劝他,你会怎样说?拿起笔简单列一列你发言的提纲。(将写引入课堂,读写结合,使学生在读中悟理,在写中明理。)

5、全班交流。

6、和我们大家的观点一致,薛勤也认为陈蕃的做法欠妥,他是怎样劝诫的?指名生读第五自然段。

出示句子:年轻人,你连一间小小的屋子都不扫,又怎么去扫天下呢?

这句话什么意思?你能换种说法保持意思不变吗?

7、如果你是陈蕃,你听了薛勤这句话会想些什么,又会怎么做呢?在小组中交流一下。陈蕃到底是怎样做的呢?找课文答案或交流查找资料。

四、.总结课文,提高认识。

学习了课文,你懂得了什么?是呀,要想干轰轰烈烈的大事,必须从小事一点一滴积累。那些课前认为:只要学习好就行了,课桌、位洞脏点不要紧;考上清华大学是大事,平日的学习是小事……的同学们,现在你们还认为小事可以不计吗?

五、布置作业:

1、仔细读读课文,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

2、从陈蕃的身上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写一写,在下次语文综合实践时交流。

板书设计:

“扫一室”与“扫天下”

(平凡小事)(轰轰烈烈的伟业)

陈蕃不扫只扫

↑(告诫)从小事做起

薛勤不扫更不能扫

篇7:扫一室与扫天下语文教案

一、导入:

师:同学们在生活当中你是喜欢做琐碎的小事还是轰轰烈烈的大事情?

生:我喜欢做小事情,因为只有从点滴做起才能去做大事情。

生:我喜欢做小事情,就像盖房子一样先要把地基打好。

师:刚才同学都说的很好,都分别阐述了自己的观点,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相关的文章,看看文中主人公他持一种怎样的观点?请同学们打开书,今天我们来学习《“扫一室”与“扫天下”》。(师板书课题)

二、教学过程:

师:现在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在读课文的过程中老师提出这样两个要求:1、边读边画出课后田字格里的生词,进行自学;2、想想文章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生读课文,教师巡视)

师:现在就来检查一下你们的自学情况,出示生词(课件)读两遍

师:生词学完了,谁来说说文章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生:东汉时期有个青年叫陈藩,他志存高远,喜好读书,但生活懒散……

(若学生回答不完整)

师:请你仔细的读一下课文,哪一个自然段能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生:第一自然段。然后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师:那么这是一个怎样懒散地人?(连自己的书房都很少打扫)又是怎样的一个书房呢?请你现在自读文章,用横线划出相关的句子并自己来读一读。

生找到第三段,自读自悟,教师下去巡视提醒。(出示课件)

师:你认为这是一间怎样的屋子?

生:乱七八糟的屋子

师:你从哪体会到的?用△画出相关的词语。

找同学读一读,教师借机评价:你在读的时候应该怎样来处理你刚才画的词语?

生:重点的读,想象读。学生若读不出教师提示:那么你在读的时候应该重点突出这些词语。师范读,学生读。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这段文字。

师:看到这样的屋子你想说点什么吗?

生:这真是一间肮脏的屋子……

师:假如你是薛勤你有什么感受?

生:这件屋子实在是太脏了,这个陈藩真是一个懒散得人

师:老师和你们有同样地感受,那么薛勤是怎样来到这间屋子,而看到这样的屋子又有怎样的反映呢?请你现在画出相关的语句自己读一读。

生:薛勤一边和他寒暄,一边随意的走进了陈藩的.房间。

生:薛勤一进书房,着实吓了一跳。

生:薛勤看了后,不禁皱起了眉头。

生:他对陈藩说:“年轻人,怎么弄得这么乱呀?为什么不把屋子打扫干净呢?

师:同学们找得很准确,你从这些语句中体会到了什么?是怎么体会到的?

生:着实、皱起眉头。

师:从刚才薛勤的话语中你体会到薛勤是个怎样的人?

生:诚实,直言不讳,敢于说实话

师:薛勤这种品质值得我们去学习,薛勤的话陈藩听了后有什么反映呢?请同学们自读第四自然段,陈藩的话你赞同吗?把你的看法说出来,等一会你在跟同伴交流的过程中我希望你按照这样的顺序来进行:

师:从刚才这段话中我们能够知道陈藩在乎的是什么?他不在乎的是什么?

生:干轰轰烈烈的大事情,师板书:立大志;扫一间小小的屋子,师板书:行小事。这就是我们的课题,也就是扫一室和扫天下。

师:陈藩在表达自己的志向的时候态度是怎样的?

生:理直气壮、得意、满不在乎。

师:那你就带着这几种态度把这段话读一读。

师:你理直气壮的读一读,你得意的读一读,你满不在乎的读一读。

师:陈藩这样的态度对待事情,你想不想去劝劝他?(出示课件)

陈藩,我想对你说……

师:我想你们的劝告陈藩一定听到了,薛勤这时也来劝告他了,薛勤对陈藩说了什么?出示课件反问句:

“年轻人,你连一间小小的屋子都不扫,又怎么去扫天下呢?”

师:把这个句子换个说法,让他保持意思不变。这样语气不如反问强烈。生读这句话

师:陈藩听薛勤这么一说啊,觉得很有道理,那么同学们,假如你是陈藩,你会怎样做呢?出示课件:

从此以后,薛勤……

三、总结

师:通过这个小故事你懂的了什么?

生:作任何事情都要从小事做起。要想扫天下就要先去扫一室

师:老师在这有两句话想送给你们出示课件:

1、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篇8:《“扫一室”与“扫天下”》教学实录与评析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第7册第11单元。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用多种方法理解“寒暄”、“懒散”和“志存高远”的意思。 2.品读课文,领悟“扫一室”和“扫天下”的特别含义。让学生懂得“要想做成大事,先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的道理。 3.感悟反问句的意思,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4.渗透转折句式的用法。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领悟“扫一室”和“扫天下”的特别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感悟反问句的意思,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3.学习作者有条理、有顺序的写作方法,并引导学生运用到今后的写作之中。 教学准备:与教学相关的课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师:我在黑板上写一个字,看看你们认不认识。(师写“室”。) 生:(齐读。)室。 师:“室”当什么讲? 生:屋子、房间。 师:说得对。接着看,(师在“室”前板书“扫一”。)可以连起来读一读。 生:扫一室。 师:“扫一室”什么意思? 生:打扫一间屋子。 师:这是我们经常做,也是很容易做的小事。再看,(师板书“扫天下”。)现在你们有疑问吗? 生:天下那么大怎么扫啊? 师:问得好。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请同学们齐读课题。(师板书课题。) 生:(齐读。)“扫一室”与“扫天下”。 师:看到这个题目。你又有什么问题? 生:“扫一室”与“扫天下”有什么关系? 生:“扫一室”与“扫天下”这两个词为什么要加上引号? 师:俗话说“学贵有疑”,带着问题来学习课文是一种好习惯。下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 二、检查预习,全文初探 师:老师知道你们刚才读了课文,可能有人还不太熟练,现在把课文再快速读一遍。注意,要读准字音,遇到难读的句子可以多读几遍。(生自读课文。) 师:老师把课文中需要我们认识的和难读的词语都找了出来,(出示课件)看看谁能读准确。 (生开火车读词语,师相机指导难读或难理解的字词。如:“着实”要读准字音zhuo。联系上下文理解“寒暄”的意思等。生读完一遍词语后,师再随意指名读。) 师:认识了生字词。就可以顺利地读课文了。谁想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想一想:课文讲了件什么事?(指名读课文。) 生: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东汉时代,青年人陈蕃志存高远,喜好读书,但生活很懒散。连自己的书房也很少收拾打扫。他父亲的朋友薛勤告诫他:连一问小小的屋子都不扫,是扫不了天下的。 三、精读课文,深层感悟 师:概括得好。那么这篇课文中的两个人物都是怎样看待“扫一室”与“扫天下”的呢?快速浏览课文。 生:陈蕃认为男子汉大丈夫要干的是轰轰烈烈的大事业,不愿意去干打扫房间的小事。而薛勤却认为连一间小小的屋子都不扫,是扫不了天下的。 师:看来,同样是“扫一室”这件事两个人却有不同的看法,这是为什么?我们先来看看陈蕃是个怎样的人,就知道他为什么那么认为了。快速找出课文哪一段有介绍。 生:第1段。 (指名读第1自然段,同时课件出示:东汉时代,有个青年叫陈蕃,他志存高远,喜好读书,但生活却很懒散,连自己的书房也很少收拾打扫。) 师:谁想说说陈蕃是个怎样的人? 生:他是个志存高远、喜好读书、生活懒散的人。(课件相应词语变色。) 师:什么叫“志存高远”? 生:就是有很远大的志向。 师:那么“懒散”又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懒惰、散漫的意思。 师:人志向远大、喜好读书是好事,而生活懒散却不是好习惯。在一句话中前半句和后半句的意思或观点等正好相反时。中间就用“但”字连接。大家读一读,再体会一下。(生齐读句子:他志存高远,喜好读书,但生活却很懒散。) 师:在这句话里,如果把“但”字去掉,还有哪些词可以替代它呢? 生:可以换成“可”字。 生:可以换成“可是”。 生:可以换成“而”。(生每换一个词,师都让其放到句子里读一读,看是否通顺,同时体会转折的意思。) 师:课文中从哪里能具体地看出陈蕃的“志存高远”、“喜好读书”和“生活懒散”呢?能自己找找吗?用不同的符号画出来。(生画句子,师巡视。) 1.阅读课文。感受陈蕃的“生活懒散”。 师:哪些句子是说陈蕃生活懒散的? 生:我画的是——屋子里乱七八糟,桌子上书呀、杂物呀什么都有,上面满是灰尘:地上到处是垃圾,墙壁上有不少蜘蛛网。屋里不仅肮脏,连空气也显得污浊。 师:你读了这段话有什么感受? 生:陈蕃的书房也太脏了,而且还很乱。 师:这一段主要介绍了陈蕃书房的脏和乱,那么把这段话改成这样好不好。(出示句子:屋子里很乱,桌子上有书和杂物,上面有灰尘;地上有垃圾,墙壁上有蜘蛛网,屋里肮脏,空气污浊。) 生:这样写不好。虽然也在说屋子的脏乱,但是写得不具体。 生:这样写让人看不出到底哪脏,哪乱了。 生:原文中说“桌子上满是灰尘”,—个“满”字可见灰尘之多。可是改后,就不能表现出灰尘多了。 生:还有,地上有垃圾,表现不出垃圾到底有多少;墙壁上有蜘蛛网,是多是少,也不明确。所以还是原文好。 师:说得好。那么课文中是怎样把书房的脏乱写具体的呢?首先,先写对这间屋子的总体印象是—— 生:乱七八糟。桌子上书呀、杂物呀什么都有,上面满是灰尘,地上到处是垃圾,墙壁上有不少蜘蛛网,屋里不仅肮脏。连空气也显得污浊。 师:(小结。)这段话有条理、有顺序、形象具体地表现出书房的脏乱,从而突出陈蕃生活的懒散。以后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也可以学习作者这种写作方法。 师:现在我再请一名同学读读这段话,要表现出书房的脏乱来。(指名读,师生共同评价。) 2.阅读课文,感受陈蕃的“志存高远”。 师:这么懒散的生活习惯可大大出乎薛勤的意外,所以文中说薛勤一进书房,着实吓了一跳。有哪些句子是说陈蕃志存高远的? 生:我画的是一大丈夫活在世上,要干的是轰轰烈烈的大事业,要扫除的是天下一切不平之事,哪里会花心思去清扫小小的一间屋子呢?(出示相应文字课件。) 师:这一段你读懂什么了? 生:陈蕃只是一心想成就大事业,不愿意做打扫屋子这样的小事。 师:陈蕃一心想成就大事业,对打扫屋子这样的小事不屑一顾。他认为即使不清扫屋子也不妨碍他日后干大事。所以我们在读陈蕃的话时要带着怎样的语气读呢? 生:要带着满不在乎的语气读。 师:好。那你们谁愿意试一试? (指名读。第一名学生读得不到位,师做了范读,然后请想读的同学站起来齐读。) 3.阅读课文,感受陈蕃的“喜好读书”。 师:哪些句子是说陈蕃喜欢读书的? 生:我画的是——陈蕃见客人到来,就从自己的书房里出来接待。 师: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生:从这句话能看出在薛勤到来之前陈蕃就在书房看书,他的书房都那么乱了,他还能呆得下去,说明他很爱读书。 生:老师,我还从一个地方能看得出来。第3段说,他的书房桌子上书呀、杂物呀什么都有,也能看出他每天在书房呆的时间很长,有可能边吃东西边看书,所以也能看出他喜好读书。 师:这么喜好读书的人,又有如此远大的志向。可以说是一个人才啊!可是生活上他却很懒散,让薛勤看到后感到他的做法很不妥当,那么薛勤又是怎么想,怎么说的呢? (指名读第5自然段。) 师:薛勤的观点是—— 生:你连一间小小的屋子都不扫,又怎么去扫天下呢? 师:如果这句话意思不变,还可以这样说——你连一间小小的屋子都不扫,是不能去扫天下的。 师:你觉得这两个句子哪个表达得更好,为什么? 生:我认为原句好,因为它语气表达的强烈。 师:你们同意吗? 生:同意! 师:好,那我们再读读原句,体会一下这种强烈的语气。(生齐读。) 师:这里还有一个问句,你能意思不变,也换一种说法吗? (出示句子:此人年少而有大志,但连小事都不愿意做,怎么能做成大事呢?) 生:此人年少而有大志,但连小事都不愿意做,是不能做成大事的。 师:看来薛勤在心里暗暗佩服陈蕃的同时,也看到了他的不足。薛勤不愿看到自己朋友的孩子空有大志,而日后一事无成,所以才语重心长地劝陈蕃。那我们就再读读他俩之间的对话好吗? 生:好! 师:男同学读第4自然段,女同学读第5自然段。 (生分段朗读。) 四、联系生活,明白寓意 师:听了薛勤的一番话,陈蕃会有改变吗? 生:他会有改变的。因为文中说,薛勤走后,陈蕃沉思起来,觉得薛勤的话很有道理。既然是有道理的话,他一定会听的。 师:他会怎么做呢? 生:他会立刻收拾自己的书房。 生:今后他也会做一些生活上的小事。 生:他会从小事做起。因为在干好小事的同时。也培养了自己的能力,锻炼了意志,养成一种做事认真的好习惯,这样将来才能做好大事。 师:你们觉得有道理吗? 生:有道理! 师:让我们把赞许的掌声送给他,好吗? (生鼓掌。) 师:陈蕃听了薛勤的劝告后成就自己的大事业了吗?(生摇头,表示不知道。) 师:我们来看一个小资料。(出示介绍陈蕃的资料,师读:陈蕃,东汉时期著名政治家,曾担任过太守、太尉、太傅等职。从政数十年,为官清正廉洁,刚正不阿[e],被世人所称赞。) 师:看来,陈蕃真的成就了他轰轰烈烈的大事业。如果当初他不做身边的平凡小事,就难以成就日后的大事业。 五、总结课文。提升认识 师:现在我们再回到课题,“扫一室”仅仅指打扫一间屋子吗? 生:是指生活中的平凡小事。 师:那么“扫天下”呢? 生:是指干轰轰烈烈的大事业。 师:课题中的两个词语都隐含另一个意思,所以加了引号。 师:刚才还有一位同学提到“扫一室”与“扫天下”的关系。是谁呀?(师指名刚才提此问题的同学来回答自己提出的这个问题。) 师:所以有一句名言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课件出示句子,生齐读。) 师:最后老师再送同学们一句名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生齐读。) 师: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迈出一小步。就不能走到千里之外;不积累小的河流,就不会有大江大海。 师:希望你们能用这句名言时刻提醒自己,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走好人生中的每一小步,这样才能跨越出人生中的一大步。  评析: 刘老师的课堂教学温婉中透着灵动,洒脱中不失严谨,整堂课如行云流水,收放自如;似涓涓细流,润物无声。师生以文本为依托展开了一场心灵的对话,没有烦琐的分析,没有支离破碎的讲解……有的是学生对文本和精神的重构,这是语文教学的一种本色回归。正像崔峦老师说的那样“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 一、巧妙设疑,培养学生探究意识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而“扫一室”与“扫天下”的辩证关系正是本文的重难点。因此。课堂伊始刘老师紧紧抓住题眼。由“室”依次引出“扫一室”与“扫天下”。刘老师引领学生通过读、画、议,感受陈蕃志存高远,不屑“扫一室”的“大丈夫”思想,和薛勤“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语重心长”。在品味咀嚼语言文字的过程中,逐步领悟“扫一室”与“扫天下”的特殊含义。整节课设疑入手,释疑收尾,首尾呼应,既保持了课堂教学的完整性,又彰显了课堂教学的层次性和发展性。这不是简单的原点回归,而是在原点基础上的升华。学生从开课时“扫一室”与“扫天下”有什么关系?到结课时“只有做好平凡小事,才能成就轰天伟业”的思想提升,正是在主动的探究中形成和发展的。 二、加强训练,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新课标指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点在刘老师的课堂教学中随处可见。亮点一,“但”字的换词处理。刘老师先让学生明确句意的转折,接着“可是、但是、而”等词语的替换,使学生进一步体会陈蕃“志存高远”的优点和“生活懒散”的缺点之间的矛盾,既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又使主人公陈蕃的形象进一步丰满,为下文深入理解他不屑“扫一室”的性格特点打下伏笔。亮点二,句群的比较。在学习第三段时刘老师去掉“满是、到处、不少”等修饰成分,让学生与原文对比哪种写法更好?在比较中学生感受作者的用词精当,领悟把内容写具体的科学方法,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指导有机结合。亮点三,反问句的训练,体现层次性。刘老师通过“你连一间小小的屋子都不扫,又怎么去扫天下呢”和“你连一间小小的屋子都不扫,是不能去扫天下的”的句式对比,让学生体会语气的强弱,领悟反问句的特点与作用。紧接着教师又出示另一反问句,由学生转成陈述句,自然是水道渠成。亮点四,朗读训练,扎实有效。课标中指出要让学生在 “读中理解,读中感受,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刘老师紧紧抓住“满不在乎、理直气壮、得意”等词语,通过品读、范读、悟读、有表情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体悟陈蕃不愿做小事的糊涂思想和胸怀大志的自命清高。学生读出了词语的色彩,读出了词语的温度,更读出了词语背后丰富的意蕴。整节课语言与精神同生共构,相得益彰

【《“扫一室”与“扫天下”》】相关文章:

1.“扫一室”与“扫天下”读后感

2.《扫一室”与“扫天下”》教案

3.语文 -扫一室与扫天下

4.《“扫一室”与“扫天下”》四年级语文教案

5.《“扫一室”与“扫天下”》教学实录与评析

6.扫狗屎作文

7.清明节扫烈士墓

8.扫黑标语

9.细节主题演讲-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10.扫街作文300字

下载word文档
《《“扫一室”与“扫天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