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教案>《“扫一室”与“扫天下”》四年级语文教案

《“扫一室”与“扫天下”》四年级语文教案

2023-05-28 08:22:39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稻谷草”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3篇《“扫一室”与“扫天下”》四年级语文教案,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扫一室”与“扫天下”》四年级语文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扫一室”与“扫天下”》四年级语文教案

篇1:《“扫一室”与“扫天下”》四年级语文教案

第一课时

一、大家自由朗读课文,从整体上把握课文。

讲的是什么时候的事情?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本文讲的是东汉时代,有个青年陈蕃,志存高远,喜好读书,但生活很懒散,连自己的书房也很少打扫。他的父亲的朋友告诫他:连一件小小的屋子都不扫,是扫不了天下的。这个故事还警示人们,不积硅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溪,无以成江河;只有勤于“扫一室”,才能“扫天下”。

二、找学生朗读课文,检查一下生字掌握情况。

蕃 薛 喧 蜘 蛛

三、小组讨论学习,找出课文的层次。‘

第一自然段,整体概述东汉时代的青年陈蕃志存高远,但生活懒惰。

第二自然段——第五自然段,描述薛勤针对陈蕃的“扫天下”和“扫一室”的观点,阐述了小小的屋子都不扫,是扫不了天下的道理。

第三自然段,写了陈蕃的感悟。

四、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许多琐碎的小事,有些同学善于从小事中汲取经验教训,养成良好的习惯;而有些同学则认为事太小,无关紧要,往往忽略不计。那么这些事小吗?它们与同学们眼中的大事有什么联系呢?今天咱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相关的课文。

2、齐读课题——“扫一室”与“扫天下”。

从课题中你读懂了什么?推测一下课文可能写些什么?

二、检查预习,全文初探。

1、昨天布置了预习,检查预习情况。

(出示课件)这些生字词,你认识了吗?请几位同学度,视情况决定人数。

2、认识了生字词,我们请几位同学来读读课文。其余学生注意:

①认真听,在你有疑问或有感受的地方做记号。

②思考:课文写了件什么事?

3、讨论交流,理清层次。

①(1)陈蕃志存高远,但生活懒散。

②(2-5)薛勤告诫陈蕃,不扫一室是扫不了天下的。

③(6)陈蕃的感悟。

(梳理课文顺序,以学生回答问题的.内容为契机,相机进行。)

三、精读课文,深层感悟。

1、自己再小声读读书,你认为陈蕃是个怎样的人?并谈出你这样认为的理由。

全班交流。

(估计学生会谈到“勤奋好学”“志存高远”“懒散”……,引导学生将课文一二三自然段中的内容尽数找出)

2、相机出示句子:薛勤一进书房,着实吓了一跳。

薛勤一进书房,吓了一跳。

(通过比较,使学生了解陈蕃书房的肮脏,体会出他的懒散、不拘小节,同时感受作者用词的精确)

3、你认为陈蕃这样对吗?可他却怎么认为?指导学生体会“理直气壮”“得意”,试着读出这几句话。

4、如果让你劝劝他,你会怎样说?拿起笔简单列一列你发言的提纲。(将写引入课堂,读写结合,使学生在读中悟理,在写中明理。)

5、全班交流。

6、和我们大家的观点一致,薛勤也认为陈蕃的做法欠妥,他是怎样劝诫的?指名生读第五自然段。

出示句子:年轻人,你连一间小小的屋子都不扫,又怎么去扫天下呢?

这句话什么意思?你能换种说法保持意思不变吗?

7、如果你是陈蕃,你听了薛勤这句话会想些什么,又会怎么做呢?在小组中交流一下。陈蕃到底是怎样做的呢?找课文答案或交流查找资料。

四、总结课文,提高认识。

学习了课文,你懂得了什么?是呀,要想干轰轰烈烈的大事,必须从小事一点一滴积累。那些课前认为:只要学习好就行了,课桌、位洞脏点不要紧;考上清华大学是大事,平日的学习是小事……的同学们,现在你们还认为小事可以不计吗?

五、布置作业:

1、仔细读读课文,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

2、从陈蕃的身上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写一写,在下次语文综合实践时交流。

板书设计:

篇2:语文 -扫一室与扫天下

【教学目的】:

一、知识技能目标:

1、学习《“扫一室”与“扫天下”》,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思路。

2、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积累词汇。

3、复述课文,感悟反问句的意思,将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二、情感态度目标:

1、熟读课文,讨论交流,领悟“扫一室”与“扫天下”

的特别含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积累词汇。复述课文,感悟反问句的意思,将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难点是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思路,领悟“扫一室”与“扫天下”的特别含义。

【教具准备】:

投影片、挂图

【教学时间】:2课时

【备课人】:  孙翠菊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朗读  识字  理解课文内容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孩子们,今天上课之前,老师有个问题要问大家。老师想知道在你的心目中小事是什么?大事又是什么?你们是怎样对待小事的?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看看课文中的人他是怎样做的,怎样说的`?板书课题《“扫一室”与“扫天下”》,齐读。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          老师先来检查一下预习情况,自由轻声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

2、          检查生字词读音。

3、          指名轮读课文,教师根据学情相机指导并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4、          浏览课文,想想课文可分成几部分?说一下划分的理由。

三、精读课文,体验感悟

(一)自主学习第一部分(第1段)

自由读课文第一部分,想:读完后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

(二)小组合作探究第二部分(2―5段)

1、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画出不懂的词语。

2、          小组合作学习,解决不理解的词句。

3、          集体交流,生交流后,师相继加以指点,并指导。

4、          思考:陈蕃书房怎样,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从这你能看出陈蕃是怎样一个人?从画出的词句中你体会到什么?你认为他的观点正确吗?为什么?

5、          薛勤的观点又是怎样的?指导朗读他的话,读出反问的语气,通过读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在反复读中学会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三)、自主学习第三部分(第6段)

齐读,陈蕃明白了吗?你们也明白了吗?

四、拓展延伸,升华体验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完课文,你有何收获或想说的。

&n

篇3:扫一室与扫天下语文教案

一、导入:

师:同学们在生活当中你是喜欢做琐碎的小事还是轰轰烈烈的大事情?

生:我喜欢做小事情,因为只有从点滴做起才能去做大事情。

生:我喜欢做小事情,就像盖房子一样先要把地基打好。

师:刚才同学都说的很好,都分别阐述了自己的观点,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相关的文章,看看文中主人公他持一种怎样的观点?请同学们打开书,今天我们来学习《“扫一室”与“扫天下”》。(师板书课题)

二、教学过程:

师:现在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在读课文的过程中老师提出这样两个要求:1、边读边画出课后田字格里的生词,进行自学;2、想想文章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生读课文,教师巡视)

师:现在就来检查一下你们的自学情况,出示生词(课件)读两遍

师:生词学完了,谁来说说文章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生:东汉时期有个青年叫陈藩,他志存高远,喜好读书,但生活懒散……

(若学生回答不完整)

师:请你仔细的读一下课文,哪一个自然段能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生:第一自然段。然后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师:那么这是一个怎样懒散地人?(连自己的书房都很少打扫)又是怎样的一个书房呢?请你现在自读文章,用横线划出相关的句子并自己来读一读。

生找到第三段,自读自悟,教师下去巡视提醒。(出示课件)

师:你认为这是一间怎样的屋子?

生:乱七八糟的屋子

师:你从哪体会到的?用△画出相关的词语。

找同学读一读,教师借机评价:你在读的时候应该怎样来处理你刚才画的词语?

生:重点的读,想象读。学生若读不出教师提示:那么你在读的时候应该重点突出这些词语。师范读,学生读。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这段文字。

师:看到这样的屋子你想说点什么吗?

生:这真是一间肮脏的屋子……

师:假如你是薛勤你有什么感受?

生:这件屋子实在是太脏了,这个陈藩真是一个懒散得人

师:老师和你们有同样地感受,那么薛勤是怎样来到这间屋子,而看到这样的屋子又有怎样的反映呢?请你现在画出相关的语句自己读一读。

生:薛勤一边和他寒暄,一边随意的走进了陈藩的.房间。

生:薛勤一进书房,着实吓了一跳。

生:薛勤看了后,不禁皱起了眉头。

生:他对陈藩说:“年轻人,怎么弄得这么乱呀?为什么不把屋子打扫干净呢?

师:同学们找得很准确,你从这些语句中体会到了什么?是怎么体会到的?

生:着实、皱起眉头。

师:从刚才薛勤的话语中你体会到薛勤是个怎样的人?

生:诚实,直言不讳,敢于说实话

师:薛勤这种品质值得我们去学习,薛勤的话陈藩听了后有什么反映呢?请同学们自读第四自然段,陈藩的话你赞同吗?把你的看法说出来,等一会你在跟同伴交流的过程中我希望你按照这样的顺序来进行:

师:从刚才这段话中我们能够知道陈藩在乎的是什么?他不在乎的是什么?

生:干轰轰烈烈的大事情,师板书:立大志;扫一间小小的屋子,师板书:行小事。这就是我们的课题,也就是扫一室和扫天下。

师:陈藩在表达自己的志向的时候态度是怎样的?

生:理直气壮、得意、满不在乎。

师:那你就带着这几种态度把这段话读一读。

师:你理直气壮的读一读,你得意的读一读,你满不在乎的读一读。

师:陈藩这样的态度对待事情,你想不想去劝劝他?(出示课件)

陈藩,我想对你说……

师:我想你们的劝告陈藩一定听到了,薛勤这时也来劝告他了,薛勤对陈藩说了什么?出示课件反问句:

“年轻人,你连一间小小的屋子都不扫,又怎么去扫天下呢?”

师:把这个句子换个说法,让他保持意思不变。这样语气不如反问强烈。生读这句话

师:陈藩听薛勤这么一说啊,觉得很有道理,那么同学们,假如你是陈藩,你会怎样做呢?出示课件:

从此以后,薛勤……

三、总结

师:通过这个小故事你懂的了什么?

生:作任何事情都要从小事做起。要想扫天下就要先去扫一室

师:老师在这有两句话想送给你们出示课件:

1、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篇4:扫一室与扫天下教案

教学目的:

1、朗读课文,交流讨论,领悟“扫一室”与“扫天下”的特别含义。

2、复述课文,感悟反问句的意思,将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朗读课文,学习生字。

教学过程:

一、大家自由朗读课文,从整体上把握课文。

讲的是什么时候的事情?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本文讲的是东汉时代,有个青年陈蕃,志存高远,喜好读书,但生活很懒散,连自己的书房也很少打扫。他的父亲的朋友告诫他:连一件小小的屋子都不扫,是扫不了天下的。这个故事还警示人们,不积硅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溪,无以成江河;只有勤于“扫一室”,才能“扫天下”。

二、找学生朗读课文,检查一下生字掌握情况。

蕃 薛 喧 蜘 蛛

三、小组讨论学习,找出课文的层次。‘

第一自然段,整体概述东汉时代的青年陈蕃志存高远,但生活懒惰。

第二自然段――第五自然段,描述薛勤针对陈蕃的“扫天下”和“扫一室”的观点,阐述了小小的屋子都不扫,是扫不了天下的道理。

第三自然段,写了陈蕃的感悟。

四、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目的要求:精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许多琐碎的小事,有些同学善于从小事中汲取经验教训,养成良好的习惯;而有些同学则认为事太小,无关紧要,往往忽略不计。那么这些事小吗?它们与同学们眼中的大事有什么联系呢?今天咱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相关的课文。

2、齐读课题――“扫一室”与“扫天下”。

从课题中你读懂了什么?推测一下课文可能写些什么?

二、检查预习,全文初探。

1、昨天布置了预习,检查预习情况。

(出示.课件)这些生字词,你认识了吗?请几位同学度,视情况决定人数。

2、认识了生字词,我们请几位同学来读读课文。其余学生注意:

①认真听,在你有疑问或有感受的地方做记号。

②思考:课文写了件什么事?

3、讨论交流,理清层次。

①(1)陈蕃志存高远,但生活懒散。

②(2-5)薛勤告诫陈蕃,不扫一室是扫不了天下的。

③(6)陈蕃的感悟。

(梳理课文顺序,以学生回答问题的内容为契机,相机进行。)

三、精读课文,深层感悟。

1、自己再小声读读书,你认为陈蕃是个怎样的人?并谈出你这样认为的理由。

全班交流。

(估计学生会谈到“勤奋好学”“志存高远”“懒散”……,引导学生将课文一二三自然段中的内容尽数找出)

2、相机出示句子:薛勤一进书房,着实吓了一跳。

薛勤一进书房,吓了一跳。

(通过比较,使学生了解陈蕃书房的肮脏,体会出他的.懒散、不拘小节,同时感受作者用词的精确)

3、你认为陈蕃这样对吗?可他却怎么认为?指导学生体会“理直气壮”“得意”,试着读出这几句话。

4、如果让你劝劝他,你会怎样说?拿起笔简单列一列你发言的提纲。(将写引入课堂,读写结合,使学生在读中悟理,在写中明理。)

5、全班交流。

6、和我们大家的观点一致,薛勤也认为陈蕃的做法欠妥,他是怎样劝诫的?指名生读第五自然段。

出示句子:年轻人,你连一间小小的屋子都不扫,又怎么去扫天下呢?

这句话什么意思?你能换种说法保持意思不变吗?

7、如果你是陈蕃,你听了薛勤这句话会想些什么,又会怎么做呢?在小组中交流一下。陈蕃到底是怎样做的呢?找课文答案或交流查找资料。

四、.总结课文,提高认识。

学习了课文,你懂得了什么?是呀,要想干轰轰烈烈的大事,必须从小事一点一滴积累。那些课前认为:只要学习好就行了,课桌、位洞脏点不要紧;考上清华大学是大事,平日的学习是小事……的同学们,现在你们还认为小事可以不计吗?

五、布置作业:

1、仔细读读课文,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

2、从陈蕃的身上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写一写,在下次语文综合实践时交流。

板书设计:

篇5:《扫一室”与“扫天下”》教案

《扫一室”与“扫天下”》教案

张渭娜吝店镇韩家小学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说理文,讲的是东汉时代有个青年陈蕃,志存高远,喜好读书,但生活很懒散,连自己的书房也很少收拾打扫。他父亲的朋友告诫他:连一间小小的屋子都不扫,是扫不了天下的。这个故事警示人们: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只有勤于“扫一室”,才能“扫天下”。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内容,。领悟“扫一室”和“扫天下”的特别含义。懂得“要想做成大事,先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的道理。

2、通过学习课文,明白“要想做成大事,就要从身边小事做起”的道理。

3、感悟反问句的意思,学会将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积累词汇。感悟反问句的意思,将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难点是理解是课文内容,理清思路,领悟“扫一室”与“扫天下”的特别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课

1 出示课题,看到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少了双引号)添加双引号。

2 为什么“扫一室”与“扫天下”要加上双引号呢?

二初读课文

1 检查预习情况,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

2同坐相互读生字词,并相互纠正错误读音。

3 指名分段读课文,老师并随机指导,学生并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三精读课文

1 请大家带着你的问题再自读课文,读后说说你都知道了什么?你知道“扫一室”和“扫天下”分别是指什么吗?(学生结合课文理解扫一室是指打扫一间屋子,扫天下是指治理国家)

2 老师小结

3 同学们的理解有道理,请大家再次自读课文,从文中找一找,陈蕃和薛勤是怎样对理解“扫一室”与“扫天下”的'?

4 文中用分别用“志存高远、喜好读书、生活懒散”来形容陈蕃,似乎有些矛盾,我们就通过课文看看,陈蕃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从画出的词句中你体会到什么? 你认为他的观点正确吗?为什么?

5 请大家自己读课文,解决自学题,然后与小组同学交流看法,最后,全班汇报。

6 薛勤的观点又是怎样的?指导朗读他的话,读出反问的语气,通过读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在反复读中学会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学生找到“你连一间小小的屋子都不扫,又怎么去扫天下呢?”,出示此句子)如果这句话意思不变,还可以怎样说?(学生将其变成陈述句:你连一间小小的屋子都不扫,是不能去扫天下的。出示此句子)

7 大家多读几遍这两个句子,体会一下,哪个表达意思更鲜明,更强烈,为什么? (学生读后,谈体会)

8 陈述句和反问句,在表达感情时,反问句的意思更加强烈,鲜明,同学们可以试着在作文中用一用。

9 齐读第六自然段:陈蕃明白了吗?你们也明白了吗?10

10 师小结希望大家能够脚踏实地,从身边小事做起,对自己严格要求,长大后也成就一番大事。

四拓展延伸,升华体验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完课文,你有何收获或想说的。

作业布置

1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

2 完成课后第一题

板书设计

做生活小事←“扫一室”与“扫天下”→ 干轰轰烈烈的大事业

不“扫一室”

“扫天下”

篇6: 扫一室与扫天下教案

教学目的:

1、朗读课文,交流讨论,领悟“扫一室”与“扫天下”的特别含义。

2、复述课文,感悟反问句的意思,将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朗读课文,学习生字。

教学过程:

一、大家自由朗读课文,从整体上把握课文。

讲的是什么时候的事情?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本文讲的是东汉时代,有个青年陈蕃,志存高远,喜好读书,但生活很懒散,连自己的书房也很少打扫。他的父亲的朋友告诫他:连一件小小的屋子都不扫,是扫不了天下的。这个故事还警示人们,不积硅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溪,无以成江河;只有勤于“扫一室”,才能“扫天下”。

二、找学生朗读课文,检查一下生字掌握情况。

蕃 薛 喧 蜘 蛛

三、小组讨论学习,找出课文的层次。‘

第一自然段,整体概述东汉时代的青年陈蕃志存高远,但生活懒惰。

第二自然段——第五自然段,描述薛勤针对陈蕃的“扫天下”和“扫一室”的观点,阐述了小小的屋子都不扫,是扫不了天下的道理。

第三自然段,写了陈蕃的感悟。

四、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目的要求:精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许多琐碎的小事,有些同学善于从小事中汲取经验教训,养成良好的习惯;而有些同学则认为事太小,无关紧要,往往忽略不计。那么这些事小吗?它们与同学们眼中的大事有什么联系呢?今天咱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相关的课文。

2、齐读课题——“扫一室”与“扫天下”。

从课题中你读懂了什么?推测一下课文可能写些什么?

二、检查预习,全文初探。

1、昨天布置了预习,检查预习情况。

(出示.课件)这些生字词,你认识了吗?请几位同学度,视情况决定人数。

2、认识了生字词,我们请几位同学来读读课文。其余学生注意:

①认真听,在你有疑问或有感受的地方做记号。

②思考:课文写了件什么事?

3、讨论交流,理清层次。

①(1)陈蕃志存高远,但生活懒散。

②(2-5)薛勤告诫陈蕃,不扫一室是扫不了天下的。

③(6)陈蕃的感悟。

(梳理课文顺序,以学生回答问题的内容为契机,相机进行。)

三、精读课文,深层感悟。

1、自己再小声读读书,你认为陈蕃是个怎样的人?并谈出你这样认为的理由。

全班交流。

(估计学生会谈到“勤奋好学”“志存高远”“懒散”……,引导学生将课文一二三自然段中的内容尽数找出)

2、相机出示句子:薛勤一进书房,着实吓了一跳。

薛勤一进书房,吓了一跳。

(通过比较,使学生了解陈蕃书房的肮脏,体会出他的懒散、不拘小节,同时感受作者用词的精确)

3、你认为陈蕃这样对吗?可他却怎么认为?指导学生体会“理直气壮”“得意”,试着读出这几句话。

4、如果让你劝劝他,你会怎样说?拿起笔简单列一列你发言的提纲。(将写引入课堂,读写结合,使学生在读中悟理,在写中明理。)

5、全班交流。

6、和我们大家的观点一致,薛勤也认为陈蕃的做法欠妥,他是怎样劝诫的?指名生读第五自然段。

出示句子:年轻人,你连一间小小的屋子都不扫,又怎么去扫天下呢?

这句话什么意思?你能换种说法保持意思不变吗?

7、如果你是陈蕃,你听了薛勤这句话会想些什么,又会怎么做呢?在小组中交流一下。陈蕃到底是怎样做的呢?找课文答案或交流查找资料。

四、.总结课文,提高认识。

学习了课文,你懂得了什么?是呀,要想干轰轰烈烈的大事,必须从小事一点一滴积累。那些课前认为:只要学习好就行了,课桌、位洞脏点不要紧;考上清华大学是大事,平日的学习是小事……的同学们,现在你们还认为小事可以不计吗?

五、布置作业:

1、仔细读读课文,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

2、从陈蕃的身上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写一写,在下次语文综合实践时交流。

板书设计:

“扫一室”与“扫天下”

(平凡小事)(轰轰烈烈的伟业)

陈蕃不扫只扫

↑(告诫)从小事做起

薛勤不扫更不能扫

篇7:语文教案-11[扫一室]与[扫天下]

教学目的:

1、朗读课文,交流讨论,领悟“扫一室”与“扫天下”的特别含义。

2、复述课文,感悟反问句的意思,将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朗读课文,学习生字。

教学过程 :

一、大家自由朗读课文,从整体上把握课文。

讲的是什么时候的事情?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本文讲的是东汉时代,有个青年陈蕃,志存高远,喜好读书,但生活很懒散,连自己的书房也很少打扫。他的父亲的朋友告诫他:连一件小小的屋子都不扫,是扫不了天下的。这个故事还警示人们,不积硅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溪,无以成江河;只有勤于“扫一室”,才能“扫天下”。

二、找学生朗读课文,检查一下生字掌握情况。

蕃   薛    喧    蜘   蛛

三、小组讨论学习,找出课文的层次。‘

第一自然段,整体概述东汉时代的'青年陈蕃志存高远,但生活懒惰。

第二自然段――第五自然段,描述薛勤针对陈蕃的“扫天下”和“扫一室”的观点,阐述了小小的屋子都不扫,是扫不了天下的道理。

第三自然段,写了陈蕃的感悟。

四、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目的要求:精读课文。

教学过程 :

一、       导入  新课,揭示课题。

1、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许多琐碎的小事,有些同学善于从小事中汲取经验教训,养成良好的习惯;而有些同学则认为事太小,无关紧要,往往忽略不计。那么这些事小吗?它们与同学们眼中的大事有什么联系呢?今天咱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相关的课文。

2、齐读课题――“扫一室”与“扫天下”。

从课题中你读懂了什么?推测一下课文可能写些什么?

二、       检查预习,全文初探。

1、昨天布置了预习,检查预习情况。

(出示课件)这些生字词,你认识了吗?请几位同学度,视情况决定人数。

2、认识了生字词,我们请几位同学来读读课文。其余学生注意:

①认真听,在你有疑问或有感受的地方做记号。

②思考:课文写了件什么事?

3、讨论交流,理清层次。

①(1)陈蕃志存高远,但生活懒散

篇8:语文 -11[扫一室]与[扫天下]

(平凡小事) (轰轰烈烈的伟业)

陈蕃        不扫           只扫

↑(告诫)                         从小事做起

薛勤        不扫    更     不能扫

语文教案-11[扫一室]与[扫天下]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请注明出处!

篇9:“扫一室”与“扫天下”读后感

“扫一室”与“扫天下”读后感

梦只是幻想,追梦只是理想,生命才懂得…

过去只是灰尘,未来是新颖,现在嗯…… 我们今天学习了一篇课文叫《“扫一室”与“扫天下”》。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

一位叫陈蕃的`人,他志存高远,喜好读书,生活却很懒散。

有一天,家里来客人了,他父亲不在家,他就走出书房接待他。这位叫薛勤的人就走进了陈蕃的书房。刚进去,他吓了一跳,那屋子里乱糟糟的。他对陈蕃说:“你怎么把房间弄得这么乱呀?”

篇10:《“扫一室”与“扫天下”》读后感

《“扫一室”与“扫天下”》读后感

《“扫一室”与“扫天下”》讲的是青年人陈蕃志存高远,喜好读书,但生活很懒散,连自己的书房也很少收拾打扫,东西堆得杂乱无章。陈蕃虽有“扫天下”的志向,却连眼前的“一室”都不愿清理干净,认为这只是件小事。难道大事不是从小事做起的吗?空有志向不行,还须踏踏实实地从小事做起,这样才能实现大的志向。 他父亲的朋友也告诫他:连一件小小的屋子都不扫,是扫不了天下的。这个故事还警示人们: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溪,无以成江河;成就大事,往往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只有勤于“扫一室”,才能“扫天下”。 我们小学生也一样,不管你从小立下什么远大目标,都要从平时的点点滴滴做起。如果你想成为一名科学家,就要养成爱动脑的好习惯,不管遇到什么事,看到什么现象,都要问个为什么。你要敢于幻想,敢于大胆的猜测,还要仔细观察,长期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只有从小好好学习,刻苦钻研,长大才能开启成功的大门。 续写“扫一室”与“扫天下”薛勤走后,陈蕃沉思起来,觉得他的话很有道理,他想:是啊,他说得可真有道理呀!如果我连一间小小的屋子都不去扫,哪有那个能耐去扫天下呢?从今以后我一定照他的话去做,这样子再去扫天下就更容易一点儿了。他拿好了工具就准备开始大扫除了,他打开窗户一股新鲜的空气便一下子跑了进来,他拿起拖把拖地,拖把脏了就洗一下,拖了好长一段时间才把地拖干净了;他把竹竿拿起来,然后再去卷蜘蛛网,他卷了一会儿就把蜘蛛网从麻布上洗下来;他拿起鸡毛担子,把书柜、桌子、椅子……上的灰尘扫得干干净净。他转了转屋子感觉整个屋子像刚洗过澡似的,变得焕然一新。后来,陈蕃成为了一个刚正不阿,远近驰名的好人,他真的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不仅扫一室,而且扫天下,成为名垂青史的清官。陈蕃明白一个道理,人有一颗志存高远的心还不够,还要懂得:做大事情,就要先从从小事做起的道理。

篇11:四年级《扫一室与扫天下》评课稿

四年级《扫一室与扫天下》评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

首先,我想借此机会,代表我们工作室感谢这次活动的承办单位——xx中心小学的各位领导和老师的大力支持,感谢薛宝琴老师的辛勤付出和精彩奉献,感谢工作室全体成员的热情参与,感谢所有来听课的老师牺牲你们的宝贵时间来参加我们这次的研讨活动。

接下来,我就薛老师执教的《“扫一室”与“扫天下”》一课,谈谈我的听后感受。我觉得薛老师的课如其人,清新温婉、灵动洒脱,课堂如行云流水,收放自如,听薛老师的课确实是一种享受。本课教学中,教师以文本为依托,与学生展开了一场心灵的对话,无论是构思还是实践都下了很大的功夫。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质疑激趣,引发探究

教学中,如果能以问促思,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紧紧围绕文中的主问题进行积极的思维,主动细读课文,在文中寻求答案,那这一课学习的重难点很快就不攻自破了。本课教学中,薛老师紧扣课题质疑:“扫一室”与“扫天下”这两个词为什么要加上引号?“扫一室”与“扫天下”有什么关系?……这些问题如一条闪闪发光的金线,串连起全文的教学。教师围绕问题引导学生学习探究,与文本进行深入有效的对话。在品味咀嚼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学生逐步领悟“扫一室”与“扫天下”的特殊含义,明白“要想成就大事,必须从小事做起”的道理。整节课设疑入手,释疑收尾,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二、词句教学,落实到位

叶圣陶先生说过:“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即:从“语言文字”入手,仔细推敲文本中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细细体会它们的作用。如:理解“懒散”一词,老师联系陈蕃喜好读书的特点,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习惯想象:一个喜好读书的人房间到底是怎样的呢?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找出相关的句子指导朗读,理解陈蕃生活的“懒散”。又如:理解房间“又脏又乱”时,薛老师抓住“满是、到处、不少、连……也……”等词,引导学生品读,感受作者用词的精准,领悟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指导有机地结合起来。另外,反问句与陈述句的训练,也做到了水乳交融。薛老师先让学生说说反问句的意思,再将反问句改成陈述句,让学生比较读,体会语气的强弱,领悟反问句在增强语气、增加说服力方面的奇妙作用,达到了教学效果。

三、朗读训练,扎实有效

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本课教学中,薛老师注重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品味情感。如:在指导学生朗读“大丈夫活在世上,要干的是轰轰烈烈的大事业,要扫除的是天下一切一平之事,哪里会花心思去清扫小小的`一间屋子呢?”这句话时,薛教师紧紧抓住“满不在乎、理直气壮、得意”等词语指导学生朗读,并通过师生分角色朗读薛勤和陈蕃之间的对话,感受陈蕃志存高远、不屑“扫一室”的“大丈夫”思想和薛勤“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语重心长”。学生读出了词语背后丰富的意蕴。

四、联系实际,感悟道理

人们常说生活是最好的教育,如果在教学中融入生活的体验,会使简单的说教脱离苍白和无力,从而焕发出教育的无穷魅力。本课教学的导入环节,教师联系生活实际,交流米粒、水滴的作用,并通过具体数据的展示,让学生形象感知:米粒、水滴虽小,但聚集起来能办大事情,解决大问题,初步感知了大与小的辩证关系,激起学生读文的兴趣。又如课文结尾,教师提问:如果你就是陈蕃,听了薛勤的话,你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呢?学生联系自身实际,拓展想象,补白文本。在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学生更加深了对“只有从小事做起,才能成就一番大事业”的理解,使语文课堂充满人文的情怀。

本节课的亮点还有很多,如:名言警句的积累、课外资料的补充以及教师富于激励性的评价语言等等。总之,这是一节真实高效的语文课堂,真正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以上是我的几点粗浅看法,只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等会儿还有专家领导发表高见。工作室安排的这次研讨活动,是我们大家相互交流的一个平台,也请各位听课老师奉献智慧,提出宝贵意见,让我们在这次教研活动中都有所收获!谢谢大家!

篇12:《扫一室与扫天下》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一、知识技能目标:

1、学习《“扫一室”与“扫天下”》,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思路。

2、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积累词汇。

3、复述课文,感悟反问句的意思,将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二、情感态度目标:

1、熟读课文,讨论交流,领悟“扫一室”与“扫天下”的特别含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积累词汇。复述课文,感悟反问句的意思,将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难点是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思路,领悟“扫一室”与“扫天下”的特别含义。

教具准备:

投影片、挂图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朗读识字理解课文内容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孩子们,今天上课之前,老师有个问题要问大家。老师想知道在你的心目中小事是什么?大事又是什么?你们是怎样对待小事的?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看看课文中的人他是怎样做的,怎样说的?板书课题《“扫一室”与“扫天下”》,齐读。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老师先来检查一下预习情况,自由轻声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

2、检查生字词读音。

3、指名轮读课文,教师根据学情相机指导并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4、浏览课文,想想课文可分成几部分?说一下划分的理由。

三、精读课文,体验感悟

(一)自主学习第一部分(第1段)

自由读课文第一部分,想:读完后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

(二)小组合作探究第二部分(2-5段)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画出不懂的词语。

2、小组合作学习,解决不理解的词句。

3、集体交流,生交流后,师相继加以指点,并指导。

4、思考:陈蕃书房怎样,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从这你能看出陈蕃是怎样一个人?从画出的词句中你体会到什么?你认为他的观点正确吗?为什么?

5、薛勤的观点又是怎样的?指导朗读他的话,读出反问的语气,通过读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在反复读中学会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三)、自主学习第三部分(第6段)

齐读,陈蕃明白了吗?你们也明白了吗?

四、拓展延伸,升华体验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完课文,你有何收获或想说的。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积累词汇。

一、朗读课文,深化感悟

1、指名朗读课文,小组中复述课文。

2、指名在班级中复述课文。

3、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扫一室”与“扫天下”有什么特别含义?(提出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

4、下面这句话的意思还可以怎样表达?

你连一间小小的屋子都不扫,又怎么去扫天下呢?指名说。

二、品读佳词妙句,领悟作者准确的表达方法

1、画出课文中你喜欢的词语。

2、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

三、指导学生学习生字,掌握字形

1、指名读生字。

2、对难写的生字交流如何记住。

3、集体扩词。

4、独立试写。

四、口语表达:

陈蕃和我(可先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对陈蕃的看法,再引导学生思考:听了薛勤的话后,陈蕃会深思些什么?薛勤的话有什么道理?然后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志向及为了实现这个理想自己是怎样做的,还可以谈谈自己的不足之处或对自己的启发)。

五、、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扫一室”与“扫天下”

不“扫一室”

?“扫天下”

[《扫一室与扫天下》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篇13:《扫一室与扫天下》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扫一室”与“扫天下”》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七册第十一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讲的是东汉时代,有个青年陈蕃,志存高远,喜好读书,但生活很懒散,连自己的书房也很少收拾打扫。他父亲的朋友告诫他:连一间小小的书房都不扫,是扫不了天下的。这个故事还警示人们: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溪,无以成江河;只有勤于“扫一室”,才能“扫天下”。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含义。

2、细读课文,理清层次,交流讨论,领悟“扫一室”和“扫天下”的特别含义。

3、复述课文,感悟反问句的意思,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4、通过学习,感受作者用词的精确,受到“任何远大的目标都要从小事着手”的教育。

教学重点:

1、交流讨论,领悟“扫一室”和“扫天下”的特别含义。

2、复述课文,感悟反问句的意思,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教学准备:

与教学相关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许多琐碎的小事,有些同学善于从小事中汲取经验教训,养成良好的习惯;而有些同学则认为事太小,无关紧要,往往忽略不计。那么这些事小吗?它们与同学们眼中的大事有什么联系呢?今天咱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相关的课文。

2、齐读课题--“扫一室”与“扫天下”。

从课题中你读懂了什么?推测一下课文可能写些什么?

二、检查预习,全文初探。

1、昨天布置了预习,检查预习情况。

(出示课件)这些生字词,你认识了吗?请几位同学度,视情况决定人数。

2、认识了生字词,我们请几位同学来读读课文。其余学生注意:

①认真听,在你有疑问或有感受的地方做记号。

②思考:课文写了件什么事?

3、讨论交流,理清层次。

①(1)陈蕃志存高远,但生活懒散。

②(2-5)薛勤告诫陈蕃,不扫一室是扫不了天下的。

③(6)陈蕃的感悟。

(梳理课文顺序,以学生回答问题的内容为契机,相机进行。)

三、精读课文,深层感悟。

1、自己再小声读读书,你认为陈蕃是个怎样的人?并谈出你这样认为的理由。

全班交流。

(估计学生会谈到“勤奋好学”“志存高远”“懒散”……,引导学生将课文一二三自然段中的内容尽数找出)

2、相机出示句子:薛勤一进书房,着实吓了一跳。

薛勤一进书房,吓了一跳。

(通过比较,使学生了解陈蕃书房的肮脏,体会出他的懒散、不拘小节,同时感受作者用词的精确)

3、你认为陈蕃这样对吗?可他却怎么认为?指导学生体会“理直气壮”“得意”,试着读出这几句话。

4、如果让你劝劝他,你会怎样说?拿起笔简单列一列你发言的提纲。(将写引入课堂,读写结合,使学生在读中悟理,在写中明理。)

5、全班交流。

6、和我们大家的观点一致,薛勤也认为陈蕃的做法欠妥,他是怎样劝诫的?指名生读第五自然段。

出示句子:年轻人,你连一间小小的屋子都不扫,又怎么去扫天下呢?

这句话什么意思?你能换种说法保持意思不变吗?

7、如果你是陈蕃,你听了薛勤这句话会想些什么,又会怎么做呢?在小组中交流一下。陈蕃到底是怎样做的呢?找课文答案或交流查找资料。

四、总结课文,提高认识。

学习了课文,你懂得了什么?是呀,要想干轰轰烈烈的大事,必须从小事一点一滴积累。那些课前认为:只要学习好就行了,课桌、位洞脏点不要紧;考上清华大学是大事,平日的学习是小事……的同学们,现在你们还认为小事可以不计吗?

五、布置作业:

1、仔细读读课文,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

2、从陈蕃的身上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写一写,在下次语文综合实践时交流。

板书设计:

“扫一室”与“扫天下”

(平凡小事)(轰轰烈烈的伟业)

陈蕃 不扫只扫

↑(告诫) 从小事做起

薛勤 不扫 更 不能扫

[《扫一室与扫天下》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扫一室”与“扫天下”》四年级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1.语文 -扫一室与扫天下

2.《扫一室”与“扫天下”》教案

3.《“扫一室”与“扫天下”》

4.“扫一室”与“扫天下”读后感

5.《“扫一室”与“扫天下”》教学实录与评析

6.《秦王扫六合》教案

7.《天游峰的扫路人》教案

8.扫狗屎作文

9.清明节扫烈士墓

10.扫黑标语

下载word文档
《《“扫一室”与“扫天下”》四年级语文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