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教案>《爸爸和书》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爸爸和书》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2024-10-06 08:10:36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zwflmy”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9篇《爸爸和书》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爸爸和书》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借鉴!

《爸爸和书》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1:爸爸和书(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一、懂得《皇帝的悲哀》这本书为什么珍贵,教育学生喜欢读书,热爱学习。

二、知道哪几个自然段是讲爸爸给“我”买书的经过的,训练给课文分段。

教学重难点:

通过阅读课文中爸爸给“我”买书经过的部分,懂得书的来之不易和读书的乐趣;知道哪几个自然段是讲爸爸给“我”买书的经过的。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审题。

1、出示课题:爸爸和书

2、从课题看,课文写什么?(写“爸爸”买书给“我”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学习新字难词。

1、齐读课文,找出不懂的字词。思考:课文怎样写“爸爸”买书给“我”的故事。

2、字音难点:皇、荒、店、似、忍、番

3、难词理解。

悲哀:悲伤、伤心。

清晰:清楚。

忍受:承受,把遇到不好的事尽力从心除去。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来写这个故事。

2、给课文分段落,说说每段的意思。

(一)第一段(1-2)。

1、指名读,思考:作者是怎样引入故事?

2、“我”和姐姐的书架上有多少本书?重点说了哪本?

3、《皇帝的悲哀》这本书有什么特点?

4、可是对“我”来说为什么比任何一本都珍贵?(过渡)

(二)第二段(3-12)。

1、自读课文,思考:故事是怎样发生的?

2、爸爸是在什么情况下给“我”买《皇帝的悲哀》这本童话集?

3、从哪里可以看出“我”的家生活艰苦,但爸爸还要想办法买书给“我”?

4、为什么“我”冷得发抖,还说买书比坐汽车强?

5、爸爸听了“我”的话明白“我”已懂得爱惜书更是激动了,说了什么?

6、小结:这一段写了在艰苦的环境下,爸爸买书给“我”的事。

(三)第三段(13-16)。

1、齐读,思考:哪里写明爸爸对“我”和姐姐的希望?我们又是怎样做?

2、爸爸病了,生活更苦,为什么他精神一直很好?他又是怎么做的?有什么希望?

3、“我”懂得了什么?又和姐姐怎么达成爸爸的希望?

4、小结:这一段写了在更艰苦的环境中,爸爸仍尽量为“我”们买书。

四、总结全文。

1、指导有感情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

2、课文主要讲了爸爸在生活困苦时给“我”们买书、培养“我”们爱学习的故事,表达了父母对下一代的深切关怀和希望。教育我们要懂得读书的乐趣,成为热爱学习的人。

五、作业:完成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

爸爸 和 书

节衣缩食 省吃俭用 一百来本 薄薄破旧

买书不能乘汽车 最 (一本)

(买书比会汽车强) 珍

不这样做没法买书 贵

一心希望(“我们”)爱学习

[爸爸和书(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2:爸爸和书(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作者:qijiagnag@126.com

一、教学目标:

1、借助字典等工具学会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读懂《皇帝的悲哀》这本书对“我”产生的作用,教育学生要喜欢读书,热爱学习。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目标1、2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师:你们喜欢看课外书吗?是怎么培养出来的?

我们一起来看看文中的同学是怎样喜欢上读书的。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找出不理解的地方和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三〉、理解课文内容:

1、理清课文的思路:

1)、“我”把书看得最珍贵的原因。

2)、买书的经过。

3)、买书带来的欢乐。

4)、爸爸的希望。

2、讨论重点、难点、疑点:

1)、一本薄薄的破旧的童话故事书引来什么?“清晰”是什么意思?

2)、《皇帝的悲哀》这本书是怎么买来的?这说明了什么?

3)、买书的过程爸爸都说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这让我们想到了什么?

4)、“我”是怎样懂得了读书的乐趣的?

5)、读书的乐趣是什么?

6)、爸爸这样节衣缩食、省吃俭用,给孩子买书的目的是什么?

7)、看看书中的“我”,再想想自己,谈谈感受。

8)、谈谈对爸爸和“我”的看法。

3、分段朗读课文,加深理解。

〈四〉、巩固练习: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理解:“节衣缩食”、“省吃俭用”等词语。

3、谈自己得到的启发和以后的奋斗目标。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

3、选择自己喜欢的课文书,多读、多看、多想。

[爸爸和书(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3:爸爸和书(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爸爸和书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叙述顺序。

2、体会爸爸对子女的关怀和期望,引导学生热爱书籍、热爱学习。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体会父亲对子女的深情,懂得书的来之不易和读书的乐趣。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质疑问难。

1、学生自读课文,思考“阅读提示”。

2、学生小组交流讨论。

(1)你读懂可什么?请和同学们一起分享。

(2)还有哪些地方你没读懂?请同学们一起探讨。

3、质疑问题归纳如下。(用幻灯出示)

(1)爸爸的公司倒闭了,我们家的生活艰难,为什么爸爸还要带“我”去买书?

(2)为什么“我”捧着这本刚买的童话集就像捧着一件珍宝似的?

(3)爸爸问“我”:“怎么样,乘汽车比坐汽车强!”这举话怎么理解?

(4)“我”大声回答:“买书比坐汽车强!”这时,“我”心里想些什么?

(5)这本薄薄的童话集为什么“我”缠着爸爸读了一遍又一遍?

(6)为什么许多年过去了,对“我”来说,这本薄薄的童话集比任何一本书都珍贵?

三、再读课文,演剧激趣。

1、学生自读课文。

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在课文的哪些自然段?

2、表演课本剧。

一、合作探究,自学感悟。

1、讨论。

2、分析。

(1)同学们朗读有关句子。

(2)找出表示动作的词。

(3)思考讨论。

①“我”和爸爸是在哪里挑中了这本童话集的/

②如果把“挑”换成“买”好吗?

小结:同学们在表演时,要演好爸爸“挑”书的动作。

(4) 思考讨论。

A、书买下了,此时,“我”的心情怎样?为什么“我”捧着就像捧着珍宝似的

B、那么,该怎样表演好这个“捧”的动作呢?谁来试一试?

3、讨论。

对刚才同学的表演,你还有什么看法呢?

4、分析。

思考讨论:对“冷”的表演重要吗?为什么?

A、因为路远天冷,“我”实在走不动了。“爸爸问我:‘怎么样,成汽车比买书强吧?’”在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B、是寒风呼啸,“我”冷得直发抖,“我”却大声说“买书比坐车强!”这是为什么?

5、讨论。

“我仿佛觉得爸爸是含着热泪在说这番话的 。”你理解了吗?谁能体会爸爸当时的心情?请发表你的看法。

6、请同学们再表演三至十二自然段课本剧,同时给予较高的评价。

五、总结。

板书

6 爸爸和书

爸爸 和 书

希望我们热爱学习节衣缩食 买一百多本

[爸爸和书(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4:《爸爸和书》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爸爸和书》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进行自学。理解课文的词句,弄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教学目标:

了解课文内容和叙述的顺序。

教学过程:

一、交待任务,指导自学。

1.导入:本文是阅读课,同学们以自学为主。通过自学,读准字音。理解词语的意思,初步理解课文的内容。

2.出示自学要求。

投影:自学要求: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查查不懂的词语。

(2)再读课文,边读边想,理解课文中的词句,把不懂的地方画下来。

(3)看看每个自然段说的是什么内容。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说爸爸给“我”买书的经过的。

二、学生按自学提纲自学。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汇报自学情况,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教学目标:

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爸爸对子女的关怀和期望,立志做个热爱学习的人。。

教学过程:

一、汇报自学情况

1.指导读出字词。

2.指名读课文。

3.用概括的话说说每段的意思。哪几个自然段说的是买书的经过呢?(第三--十二自然段主要讲爸爸带着“我”,克服困难,步行回家,节约出坐汽车的钱给“我”买了《皇帝的悲哀》这本书。)

4.理解词语。(运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进行理解。)

清晰--清楚。课文指当年买书的情景清楚地出现在眼前。

忍受--把痛苦、苦难、不幸的遭遇等勉强承受下来。本文指买书回家,路过荒山大桥时,寒风呼啸,刺骨,冷得直发抖。但“我”和爸爸坚持走过来了。

倒闭--指企业或商店因亏本而停业。

二、提出文章中难以理解的问题。

三、带着问题进行学习讨论。

1.出示思考题:

(1)爸爸是在什么情况下给“我”买书的?

(2)为什么“我”冷得直发抖,还大声说买书比坐车强?

(3)爸爸含着热泪说了哪些话?说说这些话的意思。

2.逐题讨论理解。

第1题,让同学动笔划出有关的语句。(如“爸爸所在的公司倒闭了。”“爸爸只好去做临时工,妈妈也要出去干零活。”“一家旧书店”“给你买一本书,今天就不能乘汽车回家了。”)

查字典理解“倒闭”的含意。

第2题,找出买书回来的路上遇到的困难和克服困难的词语。(表示困难的词语:“路真远啊!”“我有些走不动了”“寒风呼啸”“冷得直发抖”;克服困难的词语:“紧紧伏在”“忍受刺骨的寒冷”“大声说:‘不,买书比坐汽车强!’”)

说说为什么“我”冷得直发抖,却大声说买书比坐车强。(教师引导体会作者热爱学习,热爱读书的迫切心情和克服困难的决心、勇气。)

第3题,找出爸爸含着热泪说的话,读一读。

结合上下文说说爸爸当时说这句话的的意思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这句话看出爸爸多么的慈祥,多么疼爱子女。为了满足子女喜欢读书的愿望,吃多少苦,受多少累也心甘情愿,从而也看出爸爸对孩子的期望:做一个爱读书、爱学习的人。)

另外还要通过作者老缠着爸爸念书,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怎样热爱读书,为什么这本书比任何一本书都要珍贵,从中体会读书的乐趣。

[《爸爸和书》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5:爸爸和书(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黄军霞

6、爸爸和书

湖北省枣阳市第二实验小学黄军霞

教材分析:

在这篇阅读课文中,作者用饱含深情的笔墨,回忆了“我”的爸爸在生活困苦的情况下,节衣缩食,省吃俭用,为我们买书,给全家人带来的欢乐,表达了爸爸对我们的深切关怀和殷切希望,说明了这件事对“我”的童年生活有深刻的影响,使“我”懂得了读书的乐趣,成为热爱学习的人。

文章一、二自然段主要讲《皇帝的悲哀》这本书对“我”来讲是最珍贵的。为什么这本不引人注目的书对“我”来说这样珍贵呢?“一……就……”告诉了读者和当年买书的情景有关。

第三至十二自然段主要讲述了爸爸给“我”买书的经过。通过父子间的对话,一个慈祥而又善于教育子女的父亲的形象跃然纸上。

第十三自然段至十五自然段讲爸爸节衣缩食,省吃俭用继续给我们买书以后买书给全家带来的快乐。

最后一段概括地讲“我”和姐姐的一百来本书是怎样买的,指出爸爸买书的目的是希望我们成为热爱学习的人。

教学目标:

思想目标:

牢记爸爸的希望,即生活再苦也要想办法买书、读,使自己成为爱学习的人,从学习中获取知识,得到乐趣,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知识目标:

1、自学字词,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含义。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为什么对我来说,一本薄薄的童话集比任何一本书都要珍贵的意义。

3、培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法目标:

1、自读自悟,合作探究,自主完成学习任务。

2、学习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来体会爸爸的希望。

三、教学重点:爸爸给我买童话集的经过是本课的阅读重点。

四、教学难点:理解这本童话集为什么珍贵是本课学习的难点。

五、教法建议

这篇阅读课文,应以学生自学为主。引导学生探究思考题:“这本书为何珍贵”,达到理解课文的目的,并设计好探究性拓展练习,让学生谈谈自己在读书实践活动中的收获与体会,激发学生热爱读书的兴趣。

六、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激趣。

1、板书课题,齐读思考:课文为什么以爸爸和书为题?爸爸

和书之间有什么关系?

2、自读阅读提示,明确自学要求。

(二)、学生自学,完成预习任务。

1、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你读懂了什么?讲给同桌听一听。

3、什么地方你没有读懂?做上记号,并和同桌讨论。

(鼓励学生自学,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三)、合作探究,讨论质疑。

1、请小组内的优秀学员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2、生自由述说。

3、质疑,说说你什么地方没有读懂?把它变成问题问出来。

4、归纳整理,提出学生下一步讨论的重点问题。

(1、在那么多的书中,为什么《皇帝的悲哀》这本薄薄的童话

集那么珍贵?

2、为什么我捧着这本书就像捧着一件珍宝似的?

3、为什么明明是“寒风呼啸”“冷得发抖”,而我却大声说

“买书比坐车强”?

4、为什么“我”仿佛觉得爸爸是含着热泪说这番话的?)

5、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

第1题,让同学动笔划出有关的语句。(如“爸爸所在的公司倒闭了。”“爸爸只好去做临时工,妈妈也要出去干零活。”“一家旧书店”“给你买一本书,今天就不能乘汽车回家了。”)

查字典理解“倒闭”的含意。

第2题,找出买书回来的路上遇到的困难和克服困难的词语。(表示困难的词语:“路真远啊!”“我有些走不动了”“寒风呼啸”“冷得直发抖”;克服困难的词语:“紧紧伏在”“忍受刺骨的寒冷”“大声说:'不,买书比坐汽车强!'”)

说说为什么“我”冷得直发抖,却大声说买书比坐车强。(教师引导体会作者热爱学习,热爱读书的迫切心情和克服困难的决心、勇气。)

第3题,找出爸爸含着热泪说的话,读一读。

结合上下文说说爸爸当时说这句话的的意思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这句话看出爸爸多么的慈祥,多么疼爱子女。为了满足子女喜欢读书的愿望,吃多少苦,受多少累也心甘情愿,从而也看出爸爸对孩子的期望:做一个爱读书、爱学习的人。)

另外还要通过作者老缠着爸爸念书,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怎样热爱读书,为什么这本书比任何一本书都要珍贵,从中体会读书的乐趣。

(带领学生自主确立学习目标,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

极性,鼓励每个学生都发表自己的意见)

(四)、精读课文,激发感受。

1、同学们通过读书,自觉的学到了许多知识,感受也特别深刻

,这篇课文中让你最受感动的是什么呢?你从哪里知道的?把

课文深情地读一读,说说你从中体会 到了什么?

2、学生自读课文,找出文中最受感动的地方。

3、请生先读课文,再说说体会。

(五)、感情朗读,体验深情。

1、谁能有感情地读一读课文,体现出爸爸的深切希望?

2、生读后评一评。再指导朗读。

(六)、综合实践活动。

回忆自己童年生活中最难忘的事,和同学交流。

作者邮箱: hjx19780213@yahoo.com.cn

[爸爸和书(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6:《爸爸和书》教学设计

路远、寒风呼啸 《皇帝的悲哀》

背着我 旧的、很薄很薄

一遍又一遍(读)

节衣缩食、省吃俭用 我们成为热爱学习的人

篇7:《爸爸和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叙述的顺序;

2、了解爸爸对子女的关怀和期望,立志做个热爱学习的人。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出示课题:爸爸和书

2、爸爸和书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二、初读课文

1、出示自学要求 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想想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初读情况 ⑴ 分自然段读,纠正或强调容易读错的字或多音字,轻声字的字音。 ⑵ 讨论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事? 明确:这篇文章主要讲了当年爸爸给我买《皇帝的悲哀》这本书的情况。

三、深入理解课文

1、默读第一、二自然段,讨论交流 ⑴ 我和姐姐的书多吗? 明确:一百来本,有童话,有历史故事,还有关于作文的。 ⑵ 小伙伴们为什么从来不翻《皇帝的悲哀》? 明确:因为这本书很薄,又太旧了。 ⑶ 我是怎样认为的?为什么? 明确:我认为这本书比任何一本书都要珍贵,因为只要一翻开这本书,当年买书的情景就清晰地浮现在我眼前。 ⑷ 理解:“珍贵”、“消晰”、“浮现” 明确:珍贵:本文指《皇帝的悲哀》这本书是宝贵的,有很大价值,很大意义的。 清晰:指买书的情景清楚地浮现在眼前,浮现:指当时买书时的情最重新显现在眼前,说明这件事给我的印象太深刻了。

2、指读第三自然段 这段主要写了什么? 明确:我家经济条件很差。 从哪些词语中看出来的,用“____”在书中画出。 明确:工厂倒闭,只好做临时工,妈妈干零活。

3、默读4~13自然段,讨论交流 ⑴ 爸爸给我买了一本什么样的书? 明确:旧的,很薄很薄 ⑵ 我得到这样一本书心情怎样? 明确:尽管爸爸给我买的是一本很薄很薄的旧书,捧着它我还是像捧着珍宝似的。 ⑶ 即使这样一本旧的很薄很薄的书买下它还附加了什么条件? 明确:不能乘汽车了,要走回家。 ⑷ 走回家困难大吗?仔细读8、9、10、11自然段读出感情。 明确:路真远哪?寒风呼啸,我还很小。 ⑸ 看图,从爸爸和我的神情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明确:从爸爸和我愉快的神情中,我体会到了爸爸和我即使再冷再累,只要能有书读,心里也是热乎乎的,高兴的,也不觉得苦。 ⑹ 买来的书我们是怎么利用的? 明确:一遍又一遍,念几十遍。 ⑺ 为什么说对我来说,一本薄薄的童话集比任何一本书都要珍贵? 明确:因为在当时家里极其困难的情况卜,我和爸爸顶着呼啸的寒风,走了很远的路,省下坐汽车的钱买的这本书。同时,是这本书让我懂得了读书的乐趣,所以我觉得这本书是最宝贵的。

4、自由读14、15、16自然段,讨论交流 ⑴ 后来爸爸生病了,我们的生活更苦了,我们还坚持买书吗? ⑵ 怎样理解“节衣缩食,省吃俭用”我们异口同声地说,和爸爸一同开心地笑起来。明确:因为我们体会到了读书的乐趣,在读书中获取了知识,即使节衣缩食、省吃俭用,我们也开心,虽然我们的物质生活贫乏,但我们的精神生活是富有的。 ⑶ 爸爸为什么要给我们买书? 明确:他希望我们成为热爱学习的人。

5、你觉得读书有乐趣吗?举个例子说一说。

四、总结全文

五、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六、板书设计

6、爸爸和书 只好、临时工 一百来本、童话、故事、作文 路远、寒风呼啸 《皇帝的悲哀》 背着我 旧的、很薄很薄 一遍又一遍(读) 节衣缩食、省吃俭用 我们成为热爱学习的人

【教案点评】 在学习《珍贵的教科书》这篇精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运用已学过的学习方法,在老师的帮助下,自主地学习课文。重点还是要弄清楚叙述的顺序。

篇8:《爸爸和书》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汇报自学情况,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教学目标:

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爸爸对子女的关怀和期望,立志做个热爱学习的`人。。

教学过程:

一、汇报自学情况

1.指导读出字词。

2.指名读课文。

3.用概括的话说说每段的意思。哪几个自然段说的是买书的经过呢?(第三--十二自然段主要讲爸爸带着“我”,克服困难,步行回家,节约出坐汽车的钱给“我”买了《皇帝的悲哀》这本书。)

4.理解词语。(运用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进行理解。)

清晰--清楚。课文指当年买书的情景清楚地出现在眼前。

忍受--把痛苦、苦难、不幸的遭遇等勉强承受下来。本文指买书回家,路过荒山大桥时,寒风呼啸,刺骨,冷得直发抖。但“我”和爸爸坚持走过来了。

倒闭——指企业或商店因亏本而停业。

二、提出文章中难以理解的问题。

三、带着问题进行学习讨论。

1.出示思考题:

(1)爸爸是在什么情况下给“我”买书的?

(2)为什么“我”冷得直发抖,还大声说买书比坐车强?

(3)爸爸含着热泪说了哪些话?说说这些话的意思。

2.逐题讨论理解。

第1题,让同学动笔划出有关的语句。(如“爸爸所在的公司倒闭了。”“爸爸只好去做临时工,妈妈也要出去干零活。”“一家旧书店”“给你买一本书,今天就不能乘汽车回家了。”)

理解“倒闭”的含意。

第2题,找出买书回来的路上遇到的困难和克服困难的词语。(表示困难的词语:“路真远啊!”“我有些走不动了”“寒风呼啸”“冷得直发抖”;克服困难的词语:“紧紧伏在”“忍受刺骨的寒冷”“大声说:‘不,买书比坐汽车强!’”)

说说为什么“我”冷得直发抖,却大声说买书比坐车强。(教师引导体会作者热爱学习,热爱读书的迫切心情和克服困难的决心、勇气。)

第3题,找出爸爸含着热泪说的话,读一读。

结合上下文说说爸爸当时说这句话的的意思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这句话看出爸爸多么的慈祥,多么疼爱子女。为了满足子女喜欢读书的愿望,吃多少苦,受多少累也心甘情愿,从而也看出爸爸对孩子的期望:做一个爱读书、爱学习的人。)

另外还要通过作者老缠着爸爸念书,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怎样热爱读书,为什么这本书比任何一本书都要珍贵,从中体会读书的乐趣。

篇9:《爸爸和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皇帝的悲哀》这本书珍贵的原因,使学生更加喜欢读书,热爱学习。

2.学习本课生字,通过,读准字音,了解词意,并有感情地读出人物的对话。

3.默读课文,找准重点段,试着总结每段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阅读课文中爸爸给“我”买书经过这部分,懂得《皇帝的悲哀》这本书的来之不易和读书的乐趣。

2.找准重点段,训练给课文分段及归纳段意。

3.感受“走这么长的路是很累的……”爸爸说这番话时的思想感情。

教学思路

1.以读为主,读中悟,悟中读。

2.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从而体会“父亲希望子女成为热爱学习的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读《皇帝的悲哀》这本书。

2.预习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3.把不懂或不明白的问题记下来。

(二)板书课题:爸爸和书。

导入新课:看到课题,你想到了什么?(爸爸和书有什么关系?)是啊,爸爸和书有什么关系呢?学习课文后就知道了。

(三)自学课文。

布置预习要求,由学生预习。

1.边读书边划出带有生字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不理解的用“△△”作上记号。

2.标出序号,找准重点段,试写各段主要内容。

3.画出课后思考的句子,想想你是怎样理解的?

(四)指导阅读。

1.汇报自学情况:

(1)先由学生汇报自学的收获或不明白的问题。教师根据学生自学情况,作进一步检查。

学生可按自学要求汇报,也可以学懂一点讲一点。如懂得题目的意思;知道哪些部分是写买《皇帝的悲哀》这本书的经过。又如学会了哪些生字,学懂了哪些新词,还有哪些词不理解等等。教师在检查过程中,可根据要求询问学生是怎样学的?也可以补充一些学生没有讲到的问题。

总之,教师以指导、点拨为主,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初读课文。

(2)在字的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字的读音和字形。

①注意下面字的读音,区分多音字。

②注意下面字的字形。

缠(ch2n):容易少一笔为“緾”。

晰(x9):容易多一笔为“”。

裹(gu%):“果”字最后一笔不要写成奈。

2.指导精读课文:

(1)先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

①默读思考:《皇帝的悲哀》这本书对“我”来说为什么是最珍贵的?这两段主要内容是什么?

②学生自学讨论:

《皇帝的悲哀》这本书对“我”来说最珍贵的原因是“只要一翻开这本书,当年买书的情景就清晰地浮现在我眼前。投影:“一……就……”体会出这本书的珍贵与“当年买书的情景”有关。

总结1、2自然段主要内容:《皇帝的悲哀》这本书对“我”来说是最珍贵的。

(2)学习重点段落3~12自然段:

①请一学生读文,其他同学思考:

A.爸爸是在怎样的情况下给“我”买《皇帝的悲哀》这本书的?

B.你怎样理解爸爸在给我买书过程中说的.那些话?

理解A:爸爸是在公司倒闭,妈妈干零活,“我”无人照管,家中生活十分窘迫和贫苦的情况下给我买书的。而且买的是旧书,很便宜,还是用乘汽车回家的钱买的,而回去的路又不好走。

理解B:重点体会父子二人买书后在路上的对话。

投影a:“怎么样,乘汽车比买书强吧?”

……“不,买书比坐汽车强!”

体会b:在路远天寒情况下,爸爸用反话激励“我”,使“我”产生战胜困难的勇气。

投影b:“走这么长的路是很累的。但是不这样做的话,爸爸就没法给你买这本书了!”

体会b:爸爸的这句话既体现了父亲对孩子的理解,同时又讲了这样做是迫不得已的。

投影c:“尽管这本书很薄很薄,我捧着它还是像捧着一件珍宝似的。”

体会c:爸爸朴实的话语,沟通了父子之间的心灵。爸爸含着热泪的一番话,使我倍感书来之不易,所以“我”觉得“尽管这本书很薄很薄,我捧着它还是像捧着一件珍宝似的。”为此,更加珍惜这本书。

②反复朗读,理解句子含义。

A.再读重点句,体会句子深刻含义。

B.分角色朗读,理解人物情感。

C.通读第3~12段,归纳主要内容。

爸爸给“我”买《皇帝的悲哀》的经过。

(3)学习课文第13至第15自然段:

默读概括13至第15自然段,概括主要内容:爸爸节衣缩食,省吃俭用继续给我买书以及买书给全家带来的欢乐。

教师引导学生读课文,体会出:读书,像吃饭穿衣一样,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

(4)学习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自读最后一段归纳总结主要内容:“我”和姐姐的一百来本书是怎样买来的,指出爸爸买书的目的是希望我们成为热爱学习的人。

3.指导学生给课文分段并试归纳各段主要内容。

(1)老师提问: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是讲爸爸给我买《皇帝的悲哀》这本书的经过的?

(2)学生朗读全文,找出课文3~12自然段是讲爸爸给我买《皇帝的悲哀》这本书的经过的。

(3)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1、2自然段)

讲《皇帝的悲哀》这本书对“我”来说是最珍贵的。

第二段:(3~12自然段)

主要讲爸爸给“我”买《皇帝的悲哀》这本书的经过。

第三段:(13~15自然段)

主要讲爸爸节衣缩食、省吃俭用继续给我们买书以及买书给全家带来的欢乐。

第四段:(16自然段)

概括地讲“我”和姐姐的一百来本书是怎样买来的,指出爸爸买书的目的是希望我们成为热爱学习的人。

(五)总结全文。

1.让学生在朗读全文基础上,试总结全文主要内容。

2.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老师补充、做小结。这篇阅读课文,作者怀着深情,通过写买《皇帝的悲哀》这本书的经过,回忆“我”的爸爸在生活困苦的情况下,节衣缩食,省吃俭用,为“我们”买书,给全家带来的欢乐,表达了爸爸对“我们”的深切关怀和所寄予的希望,说明这件事对“我”的童年生活有深刻的影响,使“我”懂得读书的乐趣,成为热爱学习的人。

3.学习了课文,你觉得读书有乐趣吗?有哪些乐趣?

在学生自己谈体会的基础上,老师引导学生懂得:读书能给人带来很多乐趣,它可以使人增长知识,明白事理,陶冶情操,激发情趣。所以,我们从小就应爱书,读书,让书成为我们的朋友,使自己成为热爱学习的人。

篇10:《爸爸和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会7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掌握“悲哀、珍贵、清晰”等词。

2学习课文,老街爸爸靠省吃俭用、节衣缩食给我买书的事,体会爸爸买书的艰辛及希望我们成为热爱学习的人,同时体会作者对读书的热爱之情。

3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思路,体会倒叙的写法所产生的效果。

4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积累词汇。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导学过程:

一激趣,导课。

学习了《小小的书橱》一课,老师了解到,同学们都有许多课外书籍,那你们这些课外书是怎么买的呢?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爸爸和书》,让我们一起到文中去看看作者的书是怎么买到的?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生字,想办法认识它。

2师检测生字。,重点指导多音字“薄”,并口头组词。

三学习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1仔细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把文中描写父亲买书时艰辛的词句画出来。

抓住文中父亲和我的对话,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评价—再读。体会它们生活的艰辛和读书给他们带来的乐趣。(指导学生读,读出真实感受)

3思考讨论:

书给我们带来了那些乐趣?你是怎么体会到的?

4引导学生想像:

为了使我和姐姐成为热爱学习的人,爸爸还为我们做了些什么?

四拓展练习

1在学习上,你的父母都为你们做了些什么?他们对你有哪些希望?

2我们应该如何回报父母?

五小结布置作业。

篇11:《爸爸和书》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作者通过写买《皇帝的悲哀》这本书的经过,回忆“我”的爸爸节衣缩食,为我们带来得快乐。表达了爸爸对我们的深切关怀和所寄托希望,说明这件事对“我”的影响。使“我”懂得读书乐趣,热爱读书。

教学目标

从爸爸省吃俭用买书以及书籍给我们带来的乐趣中,引导学生热爱书籍、热爱学生。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独立阅读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学情分析

学生能够认真朗读课文,并且在老师的指导下,初步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教学构想

本课内容较为简单,让学生分小组自学,全班交流,教师适当点拨,采用启发式教学为主。

教学准备

录音机、投影片

教学时数

1课时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提出阅读要求。

1看了课题你想到了什么?

2这是一位慈祥的爸爸?爸爸和书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呢?我们来学习第6课。

二、自读课文(根据提示要求进行)

1“我”和姐姐有多少书?这些书是怎么来的?

2课文中着重讲了那一本书?是怎么来的?

3边读边注意生字的读音。

4阅读后检查汉字情况,着重正音(指名读生字词)

三、指导阅读。

1课文中那几个自然段是将爸爸给我买《皇帝的悲哀》?这本书经过的?请把他们用[]表示出来。

2前面讲什么?后面讲什么?

3看看课文分几段?

4指名说说每段的意思。

四、放录音,再读课文,理解重点内容。

1提示:把课文重要的地方读一读,把自己最感动的地方画下来。

2分角色读第二大段。

3同位分角色读第二大段。

五、总结全文,结合谈体会。

1你们的爸爸、妈妈给你们买书吗?

2你们从读书中得到了什么乐趣?

作业设计

讲一个你所知道的和书有关的故事。

板书设计

书多整齐地排列其中

6爸爸和书买书买书比乘汽车强

爱读成为热爱学习的人

篇12:四年级《爸爸和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叙述的顺序;

2、了解爸爸对子女的关怀和期望,立志做个热爱学习的人。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出示课题:爸爸和书

2、爸爸和书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二、初读课文

1、出示自学要求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想想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初读情况⑴分自然段读,纠正或强调容易读错的字或多音字,轻声字的字音。⑵讨论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事?明确:这篇文章主要讲了当年爸爸给我买《皇帝的悲哀》这本书的情况。

三、深入理解课文

1、默读第一、二自然段,讨论交流⑴我和姐姐的书多吗?明确:一百来本,有童话,有历史故事,还有关于作文的。⑵小伙伴们为什么从来不翻《皇帝的悲哀》?明确:因为这本书很薄,又太旧了。⑶我是怎样认为的?为什么?明确:我认为这本书比任何一本书都要珍贵,因为只要一翻开这本书,当年买书的情景就清晰地浮现在我眼前。⑷理解:“珍贵”、“消晰”、“浮现”明确:珍贵:本文指《皇帝的悲哀》这本书是宝贵的,有很大价值,很大意义的。清晰:指买书的情景清楚地浮现在眼前,浮现:指当时买书时的情最重新显现在眼前,说明这件事给我的印象太深刻了。

2、指读第三自然段这段主要写了什么?明确:我家经济条件很差。从哪些词语中看出来的,用“____”在书中画出。明确:工厂倒闭,只好做临时工,妈妈干零活。

3、默读4~13自然段,讨论交流⑴爸爸给我买了一本什么样的书?明确:旧的,很薄很薄⑵我得到这样一本书心情怎样?明确:尽管爸爸给我买的是一本很薄很薄的旧书,捧着它我还是像捧着珍宝似的。⑶即使这样一本旧的很薄很薄的书买下它还附加了什么条件?明确:不能乘汽车了,要走回家。⑷走回家困难大吗?仔细读8、9、10、11自然段读出感情。明确:路真远哪?寒风呼啸,我还很小。⑸看图,从爸爸和我的神情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明确:从爸爸和我愉快的神情中,我体会到了爸爸和我即使再冷再累,只要能有书读,心里也是热乎乎的,高兴的,也不觉得苦。⑹买来的书我们是怎么利用的?明确:一遍又一遍,念几十遍。⑺为什么说对我来说,一本薄薄的童话集比任何一本书都要珍贵?明确:因为在当时家里极其困难的情况卜,我和爸爸顶着呼啸的寒风,走了很远的路,省下坐汽车的钱买的这本书。同时,是这本书让我懂得了读书的乐趣,所以我觉得这本书是最宝贵的。

4、自由读14、15、16自然段,讨论交流⑴后来爸爸生病了,我们的'生活更苦了,我们还坚持买书吗?⑵怎样理解“节衣缩食,省吃俭用”我们异口同声地说,和爸爸一同开心地笑起来。明确:因为我们体会到了读书的乐趣,在读书中获取了知识,即使节衣缩食、省吃俭用,我们也开心,虽然我们的物质生活贫乏,但我们的精神生活是富有的。⑶爸爸为什么要给我们买书?明确:他希望我们成为热爱学习的人。

5、你觉得读书有乐趣吗?举个例子说一说。四、总结全文五、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六、板书设计

6、爸爸和书只好、临时工一百来本、童话、故事、作文路远、寒风呼啸《皇帝的悲哀》背着我旧的、很薄很薄一遍又一遍(读)节衣缩食、省吃俭用我们成为热爱学习的人。

篇13:四年级《爸爸和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会7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掌握“悲哀、珍贵、清晰”等词。

2、学习课文,老街爸爸靠省吃俭用、节衣缩食给我买书的事,体会爸爸买书的艰辛及希望我们成为热爱学习的人,同时体会作者对读书的热爱之情。

3、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思路,体会倒叙的写法所产生的效果。

4、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积累词汇。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认识本课生字。

2学习课文,感受父亲买书的艰辛,以及读书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3能抓住重点次与理解课文内容。

导学过程:

一激趣,导课。

学习了《小小的书橱》一课,老师了解到,同学们都有许多课外书籍,那你们这些课外书是怎么买的呢?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爸爸和书》,让我们一起到文中去看看作者的书是怎么买到的?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生字,想办法认识它。

2师检测生字。,重点指导多音字“薄”,并口头组词。

三学习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1仔细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把文中描写父亲买书时艰辛的词句画出来。

抓住文中父亲和我的对话,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评价—再读。体会它们生活的艰辛和读书给他们带来的乐趣。(指导学生读,读出真实感受)

3思考讨论:

书给我们带来了那些乐趣?你是怎么体会到的?

4引导学生想像:

为了使我和姐姐成为热爱学习的人,爸爸还为我们做了些什么?

四拓展练习

1在学习上,你的父母都为你们做了些什么?他们对你有哪些希望?

2我们应该如何回报父母?

五小结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进一步学习课文,理清文章思路,体会倒叙的写法所产生的效果。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会写本课生字。

导学过程:

一激趣导课

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爸爸和书》这一课,再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我们一起看看,本课在结构上与以前所学的课文有什么不同之处?

二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1认真读课文,看看第一段和最后一段有什么相同之处?(首尾照应)

2在叙述爸爸买书的经过时,作者运用了什么方法进行写的?(倒叙)

3说说“倒叙”在文中所起的作用。(突出表现和赞美父亲纯朴的爱)

4试着按你的理解给给课文分段。

2概括段意并说明分段的理由。

三情感朗读,联系自己进行拓展练习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你体会到读书的乐趣了吗?

3结合自己平时读书,说说读书有哪些乐趣。

四指导写字

1观察生字,说说那些字难写或易写错。

2重点指导写:薄、哀、刺、概

3生练习写字,师巡视

五布置作业

篇14:《爸爸和书》的教学设计

《爸爸和书》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一、懂得《皇帝的悲哀》这本书为什么珍贵,教育学生喜欢读书,热爱学习。

二、知道哪几个自然段是讲爸爸给我买书的经过的,训练给课文分段。

教学重难点:

通过阅读课文中爸爸给我买书经过的部分,懂得书的来之不易和读书的乐趣;知道哪几个自然段是讲爸爸给我买书的经过的。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审题。

1、出示课题:爸爸和书

2、从课题看,课文写什么?(写爸爸买书给我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学习新字难词。

1、齐读课文,找出不懂的'字词。思考:课文怎样写爸爸买书给我的故事。

2、字音难点:皇、荒、店、似、忍、番

3、难词理解。

悲哀:悲伤、伤心。

清晰:清楚。

忍受:承受,把遇到不好的事尽力从心除去。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来写这个故事。

2、给课文分段落,说说每段的意思。

(一)第一段(1-2)。

1、指名读,思考:作者是怎样引入故事?

2、我和姐姐的书架上有多少本书?重点说了哪本?

3、《皇帝的悲哀》这本书有什么特点?

4、可是对我来说为什么比任何一本都珍贵?(过渡)

(二)第二段(3-12)。

1、自读课文,思考:故事是怎样发生的?

2、爸爸是在什么情况下给我买《皇帝的悲哀》这本童话集?

3、从哪里可以看出我的家生活艰苦,但爸爸还要想办法买书给我?

4、为什么我冷得发抖,还说买书比坐汽车强?

5、爸爸听了我的话明白我已懂得爱惜书更是激动了,说了什么?

6、小结:这一段写了在艰苦的环境下,爸爸买书给我的事。

(三)第三段(13-16)。

1、齐读,思考:哪里写明爸爸对我和姐姐的希望?我们又是怎样做?

2、爸爸病了,生活更苦,为什么他精神一直很好?他又是怎么做的?有什么希望?

3、我懂得了什么?又和姐姐怎么达成爸爸的希望?

4、小结:这一段写了在更艰苦的环境中,爸爸仍尽量为我们买书。

四、总结全文。

1、指导有感情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

2、课文主要讲了爸爸在生活困苦时给我们买书、培养我们爱学习的故事,表达了父母对下一代的深切关怀和希望。教育我们要懂得读书的乐趣,成为热爱学习的人。

五、作业:完成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

爸爸

节衣缩食

省吃俭用

一百来本

薄薄破旧

买书不能乘汽车

(一本)

(买书比会汽车强)

不这样做没法买书

一心希望(我们)爱学习

篇15:小学语文第六册《爸爸和书》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第六册《爸爸和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预习中能读准文中生字的字音,同过查字典理解“珍宝”的意思。

2.联系上下文了解“我”将那本又薄又破旧的书视为“珍宝”的原因,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关句子。

3.通过想象说话理解“节衣缩食、省吃俭用”的意思,体会“我们”的爱书之情。

4.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读书的乐趣,并激发学生与书交上朋友的愿望。

教学重点:

1.联系上下文了解“我”将那本又薄又破旧的书视为“珍宝”的原因,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关句子。

2.通过想象说话理解“节衣缩食、省吃俭用”的意思,体会“我们”的爱书之情。

教学难点:

体会爸爸说“走这么长的路是很累的……”的这番话的意思及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整体感知

1.课题引入

师:英国大作家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书是最好的营养品。”同学们,你们觉得读书有哪些乐趣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一篇与读书有关的阅读课文《爸爸和书》。板书课题:5爸爸和书

2.出示自学要求:

(1)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查字典理解不懂的词语。

(3)在不懂的问题旁做上记号“?”,联系上下文进行思考解答。

二、指导阅读,引导质疑。

1.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的第几小节写了这件事的经过?

爸爸很喜欢给我和姐姐买书,但《皇帝的悲哀》这本书却比任何一本都珍贵。(3—13小节)

2.根据学生质疑总结出示问题。

一本又薄又破旧的书,为什么小作者却觉得它是“珍宝”?

三、研读课文,领悟方法

1.出示问题1,引导学生通过反复阅读,寻找答案。

(1)寻找重点句

尽管这本书很薄很薄,我捧着它还是像捧着一件珍宝似的。

(2)理解关键词

1)“珍宝”是什么意思?(珍贵的宝贝,泛指有价值的东西。)你觉得那些东西可以称得上珍宝?

2)又破又薄的书怎么会成为作者心中的珍宝呢?让我们联系上下文,边读边想,体会一下这句话的含义。

(3)体会句子含意。

爸爸是在怎样的情况下给我买这本书的?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

1)出示句子A.

那时候我还小,爸爸所在的那家公司倒闭了。爸爸只好去做临时工,妈妈也要出去干零活。

品读理解:

临时工的活是很辛苦也很不稳定的,随时都有被解雇的可能,因而爸爸不可能有稳定的`收入。而妈妈干零活也只能赚取微薄的收入。由此可见小作者家的时的生活是很贫穷、困苦的。对勉强维持生计的一家来说,书实在是一件奢侈品。

板书:生活窘迫

2)出示句子B.

“不过,给你买一本书,今天就不能乘汽车回家了。你愿意走路,就给你买。”

品读理解:

当时小作者家的生活实在太艰苦了,拿不出多余的钱来买书,要买书,就得省下坐车的车钱,买这本书真是不容易啊!)

板书:省下车钱

3)出示句子C.

我跟着爸爸往回走。路真远啊!我有些走不动了,爸爸把我背了起来。过荒山大桥时,寒风呼啸,我冷得直发抖。

品读理解:这一段是环境描写,不坐车的代价就是受累,挨冷,从侧面写出了这本又薄又破旧的书来之不易。

4)出示句子D.

“走这么长的路是很累的。但是不这样做,爸爸就没法给你买这本书了!”

品读理解:看着孩子走这么长的路,收这么多的累,父亲也不忍心,可是为了让孩子有书看,为了孩子能成为爱读书,有知识的人,父亲又不得不这么做。所以这本书更显珍贵。

(4)体会人物情感

出示:我仿佛觉得爸爸是含着热泪说这番话的。

含着热泪说明爸爸的自责和无奈,这里体现了一位父亲的良苦用心和对子女的殷殷希望。

2.分角色朗读3—13节,加深体会这本书的珍贵。

四、拓展说话,揭示中心

爸爸给我们买的一本旧书都是如此不易,那么我们书架上的100多本书又是怎么来的?请你用文中的两个词语来概括。

板书:节衣缩食,省吃俭用

1.为了买书,我们可能还会省下那些钱呢?请大家展开想象,说一说。

我们可能省下了的钱去买书;省下()的钱去买书;省下()的钱去买书。听着爸爸念书,我们渐渐懂得了读书的乐趣,读书可以(),可以(),可以()。

在爸爸的引领下,我们一家人都爱上了读书。虽然我们家的物质生活是贫穷的,可我们在精神上却是富有者。

五、课外拓展,积累名言。

学了这篇课文,你对书一定又有了新的认识,下面有一些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出示: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终生的伴侣,最诚挚的朋友。——高尔基

读书如吃饭,善吃饭者长精神,不善吃者生疾病。——章学诚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吴晗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顾炎武

板书:

5 爸爸和书

视为珍宝

生活窘迫

节衣缩食 节省车钱 省吃俭用

受累挨冻

流着热泪

(热爱学习)

篇16:小学语文第六册《爸爸和书》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爸爸和书》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皇帝的悲哀》这本书珍贵的原因,使学生更加喜欢读书,热爱学习。

2.学习本课生字,通过查字典,读准字音,了解词意,并有感情地读出人物的对话。

3.默读课文,找准重点段,试着总结每段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阅读课文中爸爸给“我”买书经过这部分,懂得《皇帝的悲哀》这本书的来之不易和读书的乐趣。

2.找准重点段,训练给课文分段及归纳段意。

3.感受“走这么长的路是很累的……”爸爸说这番话时的思想感情。

教学思路

1.以读为主,读中悟,悟中读。

2.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从而体会“父亲希望子女成为热爱学习的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了解《皇帝的悲哀》这本书珍贵的原因,使学生更加喜欢读书,热爱学习。

(二)查字典,了解字音词义,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三)找准重点段,总结每段主要内容。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懂得并体会《皇帝的悲哀》这本书为什么珍贵。

(二)体会“走这么长的'路是很累的…”爸爸说的这番话的意思及思想感情。

(三)试给课文分段。

三、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读《皇帝的悲哀》这本书。

2.预习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3.把不懂或不明白的问题记下来。

(二)板书课题:爸爸和书。

导入新课:看到课题,你想到了什么?(爸爸和书有什么关系?)是啊,爸爸和书有什么关系呢?学习课文后就知道了。

(三)自学课文。

布置预习要求,由学生预习。

1.边读书边划出带有生字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不理解的用“△△”作上记号。

2.标出序号,找准重点段,试写各段主要内容。

3.画出课后思考的句子,想想你是怎样理解的?

(四)指导阅读。

1.汇报自学情况:

(1)先由学生汇报自学的收获或不明白的问题。教师根据学生自学情况,作进一步检查。

学生可按自学要求汇报,也可以学懂一点讲一点。如懂得题目的意思;知道哪些部分是写买《皇帝的悲哀》这本书的经过。又如学会了哪些生字,学懂了哪些新词,还有哪些词不理解等等。教师在检查过程中,可根据要求询问学生是怎样学的?也可以补充一些学生没有讲到的问题。

总之,教师以指导、点拨为主,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初读课文。

(2)在字的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字的读音和字形。

①注意下面字的读音,区分多音字。

②注意下面字的字形。

缠(ch2n):容易少一笔为“C”。

晰(x9):容易多一笔为“”。

裹(gu%):“果”字最后一笔不要写成奈。

[1] [2] 下一页

2.指导精读课文:

(1)先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

①默读思考:《皇帝的悲哀》这本书对“我”来说为什么是最珍贵的?这两段主要内容是什么?

②学生自学讨论:

《皇帝的悲哀》这本书对“我”来说最珍贵的原因是“只要一翻开这本书,当年买书的情景就清晰地浮现在我眼前。投影:“一……就……”体会出这本书的珍贵与“当年买书的情景”有关。

总结1、2自然段主要内容:《皇帝的悲哀》这本书对“我”来说是最珍贵的。

(2)学习重点段落3~12自然段:

①请一学生读文,其他同学思考:

A.爸爸是在怎样的情况下给“我”买《皇帝的悲哀》这本书的?

B.你怎样理解爸爸在给我买书过程中说的那些话?

理解A:爸爸是在公司倒闭,妈妈干零活,“我”无人照管,家中生活十分窘迫和贫苦的情况下给我买书的。而且买的是旧书,很便宜,还是用乘汽车回家的钱买的,而回去的路又不好走。

理解B:重点体会父子二人买书后在路上的对话。

投影a:“怎么样,乘汽车比买书强吧?”

……“不,买书比坐汽车强!”

体会b:在路远天寒情况下,爸爸用反话激励“我”,使“我”产生战胜困难的勇气。

投影b:“走这么长的路是很累的。但是不这样做的话,爸爸就没法给你买这本书了!”

体会b:爸爸的这句话既体现了父亲对孩子的理解,同时又讲了这样做是迫不得已的。

投影c:“尽管这本书很薄很薄,我捧着它还是像捧着一件珍宝似的。”

体会c:爸爸朴实的话语,沟通了父子之间的心灵。爸爸含着热泪的一番话,使我倍感书来之不易,所以“我”觉得“尽管这本书很薄很薄,我捧着它还是像捧着一件珍宝似的。”为此,更加珍惜这本书。

②反复朗读,理解句子含义。

A.再读重点句,体会句子深刻含义。

B.分角色朗读,理解人物情感。

C.通读第3~12段,归纳主要内容。

爸爸给“我”买《皇帝的悲哀》的经过。

(3)学习课文第13至第15自然段:

默读概括13至第15自然段,概括主要内容:爸爸节衣缩食,省吃俭用继续给我买书以及买书给全家带来的欢乐。

教师引导学生读课文,体会出:读书,像吃饭穿衣一样,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

(4)学习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自读最后一段归纳总结主要内容:“我”和姐姐的一百来本书是怎样买来的,指出爸爸买书的目的是希望我们成为热爱学习的人。

3.指导学生给课文分段并试归纳各段主要内容。

篇17:小学语文第六册《爸爸和书》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爸爸和书》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在预习中能读准文中生字的字音,同过查字典理解“珍宝”的意思。

2.联系上下文了解“我”将那本又薄又破旧的书视为“珍宝”的原因,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关句子。

3.通过想象说话理解“节衣缩食、省吃俭用”的意思,体会“我们”的爱书之情。

4.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读书的乐趣,并激发学生与书交上朋友的愿望。

教学重点:

1.联系上下文了解“我”将那本又薄又破旧的书视为“珍宝”的原因,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关句子。

2.通过想象说话理解“节衣缩食、省吃俭用”的意思,体会“我们”的爱书之情。

教学难点:

体会爸爸说“走这么长的路是很累的……”的这番话的意思及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整体感知

1.课题引入

师:英国大作家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书是最好的营养品。”同学们,你们觉得读书有哪些乐趣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一篇与读书有关的阅读课文《爸爸和书》。板书课题:5 爸爸和书

2.出示自学要求:

(1)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查字典理解不懂的词语。

(3)在不懂的问题旁做上记号“?”,联系上下文进行思考解答。

二、指导阅读,引导质疑。

1.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的第几小节写了这件事的经过?

爸爸很喜欢给我和姐姐买书,但《皇帝的悲哀》这本书却比任何一本都珍贵。(3―13小节)

2.根据学生质疑总结出示问题。

一本又薄又破旧的书,为什么小作者却觉得它是“珍宝”?

三、研读课文,领悟方法

1.出示问题1,引导学生通过反复阅读,寻找答案。

(1)寻找重点句

尽管这本书很薄很薄,我捧着它还是像捧着一件珍宝似的。

(2)理解关键词

1)“珍宝”是什么意思?(珍贵的宝贝,泛指有价值的东西。)你觉得那些东西可以称得上珍宝?

2)又破又薄的书怎么会成为作者心中的珍宝呢?让我们联系上下文,边读边想,体会一下这句话的含义。

(3)体会句子含意。

爸爸是在怎样的情况下给我买这本书的?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

1)出示句子A.

那时候我还小,爸爸所在的那家公司倒闭了。爸爸只好去做临时工,妈妈也要出去干零活。

品读理解:

临时工的活是很辛苦也很不稳定的,随时都有被解雇的可能,因而爸爸不可能有稳定的收入。而妈妈干零活也只能赚取微薄的收入。由此可见小作者家的时的生活是很贫穷、困苦的。对勉强维持生计的一家来说,书实在是一件奢侈品。

板书:生活窘迫

2)出示句子B.

“不过,给你买一本书,今天就不能乘汽车回家了。你愿意走路,就给你买。”

品读理解:

当时小作者家的生活实在太艰苦了,拿不出多余的钱来买书,要买书,就得省下坐车的车钱,买这本书真是不容易啊!)

板书:省下车钱

3)出示句子C.

我跟着爸爸往回走。路真远啊!我有些走不动了,爸爸把我背了起来。过荒山大桥时,寒风呼啸,我冷得直发抖。

品读理解:这一段是环境描写,不坐车的代价就是受累,挨冷,从侧面写出了这本又薄又破旧的.书来之不易。

4)出示句子D.

“走这么长的路是很累的。但是不这样做,爸爸就没法给你买这本书了!”

品读理解:看着孩子走这么长的路,收这么多的累,父亲也不忍心,可是为了让孩子有书看,为了孩子能成为爱读书,有知识的人,父亲又不得不这么做。所以这本书更显珍贵。

(4)体会人物情感

出示:我仿佛觉得爸爸是含着热泪说这番话的。

含着热泪说明爸爸的自责和无奈,这里体现了一位父亲的良苦用心和对子女的殷殷希望。

2.分角色朗读3―13节,加深体会这本书的珍贵。

四、拓展说话,揭示中心

爸爸给我们买的一本旧书都是如此不易,那么我们书架上的100多本书又是怎么来的?请你用文中的两个词语来概括。

板书:节衣缩食,省吃俭用

1.为了买书,我们可能还会省下那些钱呢?请大家展开想象,说一说。

我们可能省下了的钱去买书;省下()的钱去买书;省下()的钱去买书。听着爸爸念书,我们渐渐懂得了读书的乐趣,读书可以(),可以(),可以()。

在爸爸的引领下,我们一家人都爱上了读书。虽然我们家的物质生活是贫穷的,可我们在精神上却是富有者。

五、课外拓展,积累名言。

学了这篇课文,你对书一定又有了新的认识,下面有一些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出示: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终生的伴侣,最诚挚的朋友。――高尔基

读书如吃饭,善吃饭者长精神,不善吃者生疾病。――章学诚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吴晗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顾炎武

板书:

5 爸爸和书

视为珍宝

生活窘迫

节衣缩食 节省车钱 省吃俭用

受累挨冻

流着热泪

(热爱学习)

篇18:爸爸的老师 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借助拼音读准“新、劲、眨、叮、咛、强、她、绩、虽、曾”10个生字的字音。并结合课文语言环境正确认读生字。能说出词语“严厉、教育、同意”的近义词。能在田字格里正确书写和记忆“新、劲、绩、虽、曾”。

2朗读儿歌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标点停顿。能根据标点符号的提示,读出不同语气。

3知道再有成就的人,也是从小由老师交给他们知识,教导他们做人,帮助他们成长的。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能读准生字“新、劲、叮、咛、强、曾” 的字音。

2 能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读出句子的不同语气。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 今天,老师向大家介绍一个人,他是一个小朋友的爸爸,出示课文第一小节。借助拼音,读一读,想一想: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有学问的,精通数学的人。)

2 我和爸爸去看了爸爸的老师,结果让我大吃一惊。让我们一起学习第7课。

板书课题。读课题。

二、初步感知,了解内容。

1听范读。

思考:是什么让“我”觉得新鲜?是什么让我觉得稀奇?

出示卡片:新鲜 学习生字:新 读词语。

2初读课文。

1 第一遍读,借助拼音,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学生开火车朗读交流。教师正音。

2 第二遍读,带问题读。要求:再仔细读读,回答刚才的问题。

学生朗读、思考。

交流。(新鲜:课文第2-7段内容。稀奇:课文第8-13段内容。)

三、品读课文,学习生字。

指名读课文第2-7段。

1 爸爸那么有学问,怎么还有老师?真让我觉得新鲜。

指导朗读:

我的爸爸还有老师?你说多么新鲜!(看清楚标点符号,把句子读好。)

我一个劲求我爸爸,带我去看看他。(读准生字:劲 书空)

他当然比爸爸强,是位老数学家,他要不是老数学家,怎能教我爸爸?学习生字:强

2 看我一定要去见老师,爸爸是怎么说?怎么做的?

读句子:我的爸爸眼睛一眨,对我说道:“嗯,好吧!”

可是爸爸临走以前,对我反复叮咛,要我注意这个那个,我当然都答应。

学习生字:眨  叮咛

爸爸会叮咛些什么?

他为什么要这么说这么做?(因为爸爸的老师也是我的老师,他很尊敬老师。)

过渡:这多出乎我的意料,因为他是爸爸的老师,所以认为他应该是--

出示:他一定是胡子很长,满肚子的学问。

他当然比爸爸强,是位老数学家,他要不是老数学家,怎能教我爸爸?

1 那我的老师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呢?指名读课文第8-12段。

学生交流。(是一位教一年级的女老师。)

学习生字:她(女字旁,表示女性。)

如果鞠躬的是我,那还--不算稀奇,现在鞠躬的是爸爸,我觉得--非常稀奇。

2 让我们听一听他们是怎么说的?分角色朗读老师和爸爸的对话。

3 引读最后一段。

四、延伸拓展。

我们在成长的过程,有许多老师曾经教育过我们,帮助过我们,你还记得他们吗?你有没有回去看过他们?

学生交流。

五、游戏巩固

我们在幼儿园里玩起了游戏--找朋友:在课文中找一个与带点的词意思相近的词,写在括号里。

今天我和小明打架了,老师严厉地批评我们。(    )

老师经常教育我们要关心同学。(    )

我请爸爸陪我到书城去买书,爸爸同意了。(    )

六、指导书写。

在田字格中描、写5个生字,要特别注意“曾”,上半部分要写得宽、扁,下半部分要写得瘦、长。教师示范书写,边写边说笔画顺序,学生书空练习。

学生书写,教师巡视。

我的反思:

[爸爸的老师 教案教学设计]

篇19:爸爸带我去爬树(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陈永怀

教学目标:1、文章的情节结构。 2、理解文章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点:体会爸爸带我去爬树的深意。

教学难点:体会对比手法的运用。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自然就引出爸爸带我去爬树这一话题。

二.分组讨论,赏析全文。

导入时已经谈到了爸爸带我去爬树这一话题,

1、提出第二个问题:爸爸为什么带我去爬树?。

板书“回归自然”,解决本文重点之后,

2、提出第二个问题:文章是怎样表现这一主题的呢?

让学生从写法角度入手赏析全文。通过讨论可知文章运用了对比写法,即

我与父亲的对比和我爬树前后的心理对比来突出主题--回归自然。

解决难点,为后文作铺垫。

三、合作探究,理解主题

文章通过“爬树”来突出“回归自然”,可现实生活中“爬树”又不太可能。

引导学生思考:应该怎样回归自然?有没有回归自然的亲身经历和喜悦感

受与我们共同分享?顺势我提出第三个问题:为什么要“回归自然”?学

生分组讨论后得出“回归自然”因为热爱自然,我们应保护自然,有基本

的公德和环保意识。这时我板书“热爱自然”、“保护自然”。

四、课堂练习

训练学生把城市人“回归自然”的设想用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或把亲身经

历和感受记录下来。

五、课堂小结

大自然给我们美的享受和陶冶,我们在回归自然的同时,应积极主动的热爱

自然和保护自然让我们为保护美好、健康的大自然去共同努力吧!

六、作业:写一篇作文,题目是《爸爸带我去___》。

板书设计:

爸爸带我去爬

回归自然 热爱自然 保护自然

教学后记:

[爸爸带我去爬树(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爸爸和书》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好学的爸爸 教案教学设计

2.教学设计教案

3.《诗经》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4.推敲 教案教学设计

5.《稻草人》教案教学设计

6.苏州园林教案教学设计

7.锄禾 教案教学设计

8.《金色花》教学设计教案

9.植树 教案教学设计

10.成功 教案教学设计

下载word文档
《《爸爸和书》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