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教案>第四节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化学教案

第四节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化学教案

2023-08-05 08:28:33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kwz”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7篇第四节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化学教案,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第四节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化学教案,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第四节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化学教案

篇1:第四节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化学教案

一、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

[阅读]93页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原理

[板书]1、药品: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强调:大理石、石灰石为混合物)

[板演]2、化学议程式:CaClO3+2HCl=CaCl2+H2o+CO2

[思考]能否将稀盐酸换成稀硫酸?碳酸钙能否换成碳酸钠?

[演示]在投影仪上放一只有稀硫酸的培养器,放入一小块石灰石,让学生观察现象。

[生答]石灰石跟稀盐酸反应一段时间就停止放出气体。

[演示]在培养器中放入一块金属锌。

[讲解]放入金属锌有气体产生,说明还有稀硫酸,为什么停止呢?主要是石灰石稀硫酸反应生成的物质覆盖在大理石表面,阻止大理石和稀硫酸接触,反应就停止了,所以不能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

[演示]在一支试管内放入少量碳酸钠,在加入少量稀盐酸。

[结论]不能用碳酸钠代替碳酸钙

[思考]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确定制取二氧化碳可采用什么装置?

[板书]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生答后板书]1、装置:与制取氢气的装置相似。

[讲解]采用与制取氢气相似的装置,指出反应的容器可以是锥形瓶、平底烧瓶、广口瓶、大成管、启普发生器等,并强调装置的正确性和原因。

[讨论、板书]2、二氧化碳的收集方法:采用向上排空气法,不能用排水法。

[板书]三、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

[设问]⑴如何检验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⑵采用什么方法收集二氧化碳?如何证明集气瓶中充满了二氧化碳?

[生答小结]⑴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如果石灰水变浑,则该气体是二氧化碳。

⑵因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⑶将燃着的火着的火柴置于集气瓶口,火柴熄灭,证明瓶内充满二氧化碳。

[演示]实验室制二氧化碳

[板书]三种常见的灭火器

[自学]阅读教材第95页的选学材料,回答每种灭火器的用途及注意事项。

[总结]比较氧气、氢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练习]

[作业]课本习题1、2。

附:练习题

1、实验室制取CO2的反应原理是

A、木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B、焦炭与CuO高温生成二氧化碳

C、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D、煅烧石灰石生成二氧化碳

2、下列关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实验室制取H2与CO2,的发生装置相同,因为都是固体,液体反应且不要加热

B、不能用排水法收集CO2,因为它能溶于水

C、不能选用石灰石与稀硫酸作原料,因为二者不反应

D、不选用Na2CO2粉末与浓盐反应,因为二者反应速率太快

3、实验室制取CO2,应选用的一组仪器 (    )

A、长颈漏斗、广口瓶、导管、酒精灯

B、长颈漏斗、广口瓶、导管、集气瓶

C、长颈漏斗、广口瓶、导管、水槽

D、大试管、导管、量筒

4、实验室制取CO2一般有以下几个步骤:

⑴向长颈漏斗中注入盐酸;⑵向容器中放入几小块石灰石;⑶按要求装好仪器;⑷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⑸收集气体。

下列操作顺序中正确的是   (    )

A、⑴⑵⑶⑷⑸     B、⑷⑶⑴⑵⑸

C、⑶⑷⑵⑴⑸       D、⑶⑷⑴⑵⑸

5、检验集气瓶中是否集满CO2的正确方法是  (   )

A、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内

B、用燃着的木条伸入瓶内

C、倒入澄清石灰水并振荡

D、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

6、两份质量相同的CaCO2,一份与是量盐反应,一份充分煅烧,则得到的CO2,气体的质量  (   )

A、与盐酸反应的多       B、充分煅烧的多

C、一样多           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7、按下列要求各写一条化学方程式:

⑴化合反应生成CO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分解反应生成CO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置换反应生成CO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不属上述三种反应也产生CO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欲除去热水瓶胆内壁附着的水垢(主要成分之一是CaCO3),可采用的方法是(用化学方程式或化学式回答,下同)_____________________;盛放石灰水的敞口瓶内有一层白色薄膜是__________________,其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板书设计

一、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原理

1、药品: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

2、化学反应方程式“

CaCO3+2HCl===CaCl2+H2O+CO2

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1、装置:同制取氢气的装置相似。

2、收集方法:采用向上排空气法,不能用排水法。

三、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

1、检验方法: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是二氧化碳。

2、验满方法:将燃着的火柴放在集气瓶口,火柴熄灭,证明收集满了。

篇2:第四节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化学教案

二.重、难、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和制取方法。

2.难点:从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设计思路出发,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 室制取方法。

3.疑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为什么不能用稀硫酸?

4.解决方法

(1)采取讨论的形式,从学生学过的氧气和氢气的实验室制法,归纳和总结出气体实验室制法的设计思路和方法。 。

(2)通过演示和补充实验,组织学生分析讨论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使学生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联系实验室制取氧气、氢气,学会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方法。

2.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使用的药品、仪器名称和收集方法。

(二)整体感知

本节主要采用讨论的'形式,使学生掌握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三)教学过程[复习提问]:(1)CO2有哪些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实验室制取H2、O2的反应原理是什么?

[小结]: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是利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在加热条件下得到氧气。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原理是用金属锌和稀硫酸(或稀盐酸)反应得到氢气。

[教师活动]:投影出制取H2、O2的几套装置图,通过讨论得出这些装置图的适用范围:(1)当用固体反应,需要加热产生气体时,可采用制取氧气的装置;(2)当用固体与液体反应,不需加热就能生成气体时,可采用制取H2的装置(注意该气体难溶于水或酸)。

[提问]:(1)在实验室如何收集H2和O2,根据它们什么性质?

(2)如何检验H2和O2?

[学生活动]:通过讨论得出以下结论:(1)根据气体的物理性质(密度和溶解性)决定采用什么方法收集;(2)利用物质的特性来检验物质。

[总结板书]: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是:

1.首先了解在实验室的条件下,用什么药品,通过什么化学反应制取这种气体。

2.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和生成气体的物理性质,来设计实验装置,决定采用什么方法收集。

3.需要通过什么实验来验证制得的气体就是所要制的气体。

[讲解]:根据以上思路,我们来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板书]:一.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原理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第93页。

[板书]:1.药品:大理石(石灰石)和稀盐酸

2.化学方程式: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学生活动]:讨论实验室制取CO2时,能否将稀HCl换成稀H2SO4?能否将CaCO3换成NaCO3?

[演示实验]:向装有大理石的试管中加入稀HCl,另一支也装有大理石的试管中加入稀H2SO4,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讲解]:大理石跟稀H2SO4反应一段时间就停止放出气体,是由于CaCO3和H2SO4反应生成的CaSO4微溶于水,覆盖在大理石表面,阻止大理石和H2SO4接触,反应就停止了,所以不能用稀H2SO4代替稀HCl。

[演示试验]:取两支试管,一支装有大理石,另一支装有碳酸钠,都加入盐酸。

[学生活动]:观察两支试管中产生气体的程度,思考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是否容易收集。

[目的意图]:通过上面的演示试验,使学生理解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所用药品和依据的反应原理。

[提问]: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确定制取二氧化碳可采用什么装置?

[板书]: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1.装置:同制取氢气的装置相似。

[讲解]:采用与制取氢气相同的装置,指出反应的容器可以是锥形瓶、平底烧瓶、广口瓶、大试管、启普发生器等,并强调装置的正确性和原因。

[提问]:根据CO2的物理性质,采用什么方法来收集CO2呢?

[板书]:2.收集方法:采用向上排空气法,不能用排水法。

[实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提问]:(1)如何检验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2)如何证明集气瓶中充满了二氧化碳?

[总结板书]:三.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

1.检验方法:将生成的气体通人澄清的石灰水中,如果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该气体为CO2。

2.验满方法:将燃着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木条熄灭,证明瓶内充满CO2。

[实验]:再次演示实验5—8:实验室制取CO2。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第95页的选学材料,回答每种灭火器的用途及注意事项。

[目的意图]: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板书]:四.三种常见的灭火器

(四)总结、扩展

比较氧气、氢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四.布置作业

1.列表比较H2、O2、CO2的实验室制法。

2.教材第96页习题2、3、4、5。

篇3:第四节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联系实验室制取氢气,学会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方法。

⑵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使用的药品、仪器名称和收集方法。

2、科学素养目标

⑴通过制取二氧化碳盐与酸的选择,使学生深刻理解反应原理,提高学生深刻理解实验原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⑵结合前面学过的O2,H2的实验室制法,运用联想、对比方法培养学生对知识进行总结、概括和归纳的能力。

⑶介绍几种常见的灭火器,了解它们的适用范围,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⑷向学生渗透实验装置美和反应规律美。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和制取方法。

2、从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设计思路出发,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三、教具准备

1、药品:器材、石灰石、稀盐酸、稀硫酸、硫酸钢、试管、培养器等。

2、投影图片:制取氢气、氧气的几套装置图。

四、教学过程

[投影]教学目标

[投问]⑴二氧化碳有哪些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⑵实验室制取氢气、氧气的反应原理是什么?

[生答后总结]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是利用高锰酸或氯酸钾(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在加热条件下得到氧气,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原理是利用金属锌和稀硫酸(或稀盐酸)反应得到氢气。

[投影]实验室制取氧气,氢气的几套装置图。

[讨论]装置图的适用范围。

[总结]当用固体反应,需要加热产生气体时,可采用制取氧气的装置;当用固体与液体反应,不需加热生成气体时,可采用制取氢气的装置。

[设问]⑴实验室如何收集氧气、氢气,为什么?

⑵如何检验氧气、氢气?

[讨论]通过讨论得出以下结论:

⑴根据气体的物理性质,决定采用什么收集方法。

⑵利用物质的性质来检验物质。

[讲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过渡]根据以上思路,我们来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板书]

第四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

一、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

[阅读]93页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原理

[板书]1、药品: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强调:大理石、石灰石为混合物)

[板演]2、化学议程式:CaClO3+2HCl=CaCl2+H2o+CO2

[思考]能否将稀盐酸换成稀硫酸?碳酸钙能否换成碳酸钠?

[演示]在投影仪上放一只有稀硫酸的培养器,放入一小块石灰石,让学生观察现象。

[生答]石灰石跟稀盐酸反应一段时间就停止放出气体。

[演示]在培养器中放入一块金属锌。

[讲解]放入金属锌有气体产生,说明还有稀硫酸,为什么停止呢?主要是石灰石稀硫酸反应生成的物质覆盖在大理石表面,阻止大理石和稀硫酸接触,反应就停止了,所以不能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

[演示]在一支试管内放入少量碳酸钠,在加入少量稀盐酸。

[结论]不能用碳酸钠代替碳酸钙

[思考]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确定制取二氧化碳可采用什么装置?

[板书]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生答后板书]1、装置:与制取氢气的装置相似。

[讲解]采用与制取氢气相似的装置,指出反应的容器可以是锥形瓶、平底烧瓶、广口瓶、大成管、启普发生器等,并强调装置的正确性和原因。

[讨论、板书]2、二氧化碳的收集方法:采用向上排空气法,不能用排水法。

[板书]三、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

[设问]⑴如何检验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⑵采用什么方法收集二氧化碳?如何证明集气瓶中充满了二氧化碳?

[生答小结]⑴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如果石灰水变浑,则该气体是二氧化碳。

⑵因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⑶将燃着的火着的火柴置于集气瓶口,火柴熄灭,证明瓶内充满二氧化碳。

[演示]实验室制二氧化碳

[板书]三种常见的灭火器

[自学]阅读教材第95页的选学材料,回答每种灭火器的用途及注意事项。

[总结]比较氧气、氢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练习]

[作业 ]课本习题1、2。

附:练习题

1、实验室制取CO2的反应原理是

A、木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B、焦炭与CuO高温生成二氧化碳

C、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D、煅烧石灰石生成二氧化碳

2、下列关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实验室制取H2与CO2,的发生装置相同,因为都是固体,液体反应且不要加热

B、不能用排水法收集CO2,因为它能溶于水

C、不能选用石灰石与稀硫酸作原料,因为二者不反应

D、不选用Na2CO2粉末与浓盐反应,因为二者反应速率太快

教学教案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篇4:第一册第四节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四.布置作业

1.列表比较H2、O2、CO2的实验室制法。

2.教材第96页习题2、3、4、5。

[1]

教学教案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篇5:初三化学教案: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在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方法和设计思路的基础上,研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通过讨论,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和反应原理;

通过实验探究,学会设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能力目标

通过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和装置的探究,逐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能力、表达能力;

通过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培养学生实验室制取气体装置的设计思路;

通过筛选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发展观察能力并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在探究中,使学生体验合作、发现的乐趣;

在设计实验装置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建议

课堂引入指导

方法一:引导学生复习到目前为止学生已经掌握的可以得到二氧化碳气的方法,逐一筛选出适合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方法,让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学会选择,学会判断,从中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实验学生的主动学习。

方法二:从实验室制气的要求入手,讲清楚原则,让学生自己总结,思考到底实验室中用什么方法来制备二氧化碳。

方法三:单刀直入先讲实验室中制二氧化碳的原理,让学生思考,实验室选择这种方法的依据是什么?通过对比突出该方法的优越性,总结出实验室制气的原则。

知识讲解指导

注意讲解时的条理性,使学生明白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原理、装置;检验方法;让部分学生清楚选择该方法的原因和实验室制气方法选择的依据。

注意理论与实验的`结合,避免过于枯燥或过于浅显,缺乏理论高度。

联系实际,讲二氧化碳灭火器的原理,适用范围,必要时也可讲解常用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关于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的教材分析

本节课在全书乃至整个化学学习过程中,所占有的地位十分重要。它是培养学生在实验室中制取某种气体时,药品的选择、装置的设计、实验的方法等思路的最佳素材。上好此节课对学生今后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基本实验及实验探究能力都有深远的影响。

本节知识的学习比较容易,学生在前面学习元素化合物的基础上经过讨论便可解决。本节学习的重点是能力训练。学生在前面学习的氧气、氢气的实验室制法,具备了一些气体制备的实践经验,各项实验技术也已经具备,此时,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主体,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正是时机。教师提出探究问题、引发学生思考;通过小组合作,设计方案、表达交流、实施方案、总结表达等环节完成整个探究。

关于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的教学建议

为了完成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设计2课时完成此节教学;

本节是典型的探究学习模式。其中有两个探究:制备药品的探究(快、易)、制取装置的探究(重点、慢)。

讲授过程指导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可结合实验六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进行边讲边实验。

注意运用讨论法,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可适当与氧气、氮气的实验室制法进行对比;结合装置讲解制二氧化碳装置与制氢装置的区别与联系(均是固液反应不需加热制气);结合二氧化碳气的性质,讲解二氧化碳气的检验和验满方法。

课程结束指导

复习实验室制二氧化碳原理、装置及验满方法。

布置学生进行家庭实验,用醋酸和鸡蛋壳或水垢制二氧化碳。

布置作业,注意计算和装置图两方面的内容。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过程:

【引言】

二氧化碳是一种有广泛用途的气体,实验室中如何制取二氧化碳呢?想一想到目前为止,你知道多少种能够制得二氧化碳的方法。

(学生讨论,并列举学过的可以得到二氧化碳的方法。教师在黑板上逐一记录)

1.碱式碳酸铜热分解

2.蜡烛燃烧

3.木炭燃烧

4.石墨等碳单质在氧气中燃烧

5.木炭还原氧化铜

6.碳在高温下还原氧化铁

7.碳酸受热分解

8.人或动物的呼吸

9.高温煅烧石灰石……

引导学生讨论作为实验室制法的条件是:

1.制取应简便迅速;

2.所制得的气体纯度高,符合演示实验的需要;

3.操作简单、安全,易于实现。

学生评价每一种制得二氧化碳的方法是否可以作为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篇6:初三化学教案: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小结】以上方法都不能作为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讲解】经过不断研究改进,实验室中常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盐酸反应来制备二氧化碳。

【板书】一 反应原理

1.试剂 石灰石或大理石 盐酸

【讲解】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碳酸,碳酸不稳定,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最终产物为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板书】2.原理:

CaCO3+2HCl=CaCl2+H2O+CO2↑

【提问】可不可以用稀硫酸与石灰石或大理石来制取二氧化碳?

【演示】在两个表面皿中分别放有大小一样的石灰石各一块,一支试管中加入稀盐酸、一支试管中加入稀硫酸。(让学生观察到开始都有二氧化碳生成,随后加入硫酸的试管,反应速率越来越慢,最后停止。)

【结论】不能用硫酸与石灰石或大理石来制取二氧化碳。

【讲解】为了收集到二氧化碳需要什么样的装置来制备二氧化碳呢?反应条件反应物的状态等对实验装置有较大的影响。碳酸钙是块状固体,盐酸是液体,且反应进行时不需要加热,根据这些特点,我们可以选择什么样的反应装置呢?(必要时教师可以讲解制氧气、氢气的装置特点)

【板书】二、反应装置: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讲解】因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和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反应药品状态,反应条件类似,故可以采用相似的装置来制取。用投影显示制氢气和制二氧化碳的装置图

【讨论】

1.长颈漏斗是否可用普通漏斗代替?

2.锥形瓶可否用其他仪器来代替?

3.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可以采用什么方法收集二氧化碳?

4.如何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

(学生讨论、回答,然后教师实验演示、讲解)

【演示】用普通漏斗代替长颈漏斗,结果没有在集气瓶中收集到二氧化碳。

【讲解】

1.因为普通漏斗颈太短,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会从漏斗处逸出。长颈漏斗下端管口在液面下被液体封住,气体不会从长颈漏斗处逸出。

2.锥形瓶可以用广口瓶、大试管等玻璃仪器代替。

3.气体收集方法主要取决于气体的密度和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因二氧化碳可溶于水生成碳酸,故不宜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比空气重,所以常采用集气瓶口向上排气法收集。

4.可以根据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性质,可以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火焰熄灭,则说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满。

【板书】三 收集方法:向上排气法

验满方法: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火焰熄灭,已经收集满。

【板书】四、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演示】制取并验证二氧化碳气体。

【提问】怎样证明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变浑浊)

【讲解】上一节学过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以用来灭火,如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还有其它一些二氧化碳型灭火器。

【录像】各种二氧化碳型灭火器介绍

【演示】灭火器原理实验。

常用二氧化碳灭火器主要有:

(1)泡沫灭火器(2)干粉灭火器(3)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小结】通过已学习过的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归纳出气体实验室制取的设计思路及方法,必须明确制取气体的顺序是:

1.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所需药品及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根据反应物、生成物的状态及反应条件选择合适的反应装置。

3.根据气体的物理性质(尤其是密度及其在水中的溶解性),选择合适的收集方法及验满方法。

篇7: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

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联系实验室制取氢气,学会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方法。

⑵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使用的药品、仪器名称和收集方法。

2、科学素养目标

⑴通过制取二氧化碳盐与酸的选择,使学生深刻理解反应原理,提高学生深刻理解实验原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⑵结合前面学过的O2,H2的实验室制法,运用联想、对比方法培养学生对知识进行总结、概括和归纳的能力。

⑶介绍几种常见的灭火器,了解它们的适用范围,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⑷向学生渗透实验装置美和反应规律美。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和制取方法。

2、从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设计思路出发,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三、教具准备

1、药品:器材、石灰石、稀盐酸、稀硫酸、硫酸钢、试管、培养器等。

2、投影图片:制取氢气、氧气的几套装置图。

四、教学过程

[投影]教学目标

[投问]⑴二氧化碳有哪些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⑵实验室制取氢气、氧气的反应原理是什么?

[生答后总结]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是利用高锰酸或氯酸钾(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在加热条件下得到氧气,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原理是利用金属锌和稀硫酸(或稀盐酸)反应得到氢气。

[投影]实验室制取氧气,氢气的几套装置图。

[讨论]装置图的`适用范围。

[总结]当用固体反应,需要加热产生气体时,可采用制取氧气的装置;当用固体与液体反应,不需加热生成气体时,可采用制取氢气的装置。

[设问]⑴实验室如何收集氧气、氢气,为什么?

⑵如何检验氧气、氢气?

[讨论]通过讨论得出以下结论:

⑴根据气体的物理性质,决定采用什么收集方法。

⑵利用物质的性质来检验物质。

[讲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过渡]根据以上思路,我们来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板书]

第四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

一、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

[阅读]93页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原理

[板书]1、药品: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强调:大理石、石灰石为混合物)

[板演]2、化学议程式:CaClO3+2HCl=CaCl2+H2o+CO2

[思考]能否将稀盐酸换成稀硫酸?碳酸钙能否换成碳酸钠?

[演示]在投影仪上放一只有稀硫酸的培养器,放入一小块石灰石,让学生观察现象。

[生答]石灰石跟稀盐酸反应一段时间就停止放出气体。

[演示]在培养器中放入一块金属锌。

[讲解]放入金属锌有气体产生,说明还有稀硫酸,为什么停止呢?主要是石灰石稀硫酸反应生成的物质覆盖在大理石表面,阻止大理石和稀硫酸接触,反应就停止了,所以不能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

[演示]在一支试管内放入少量碳酸钠,在加入少量稀盐酸。

[结论]不能用碳酸钠代替碳酸钙

[思考]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确定制取二氧化碳可采用什么装置?

[板书]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生答后板书]1、装置:与制取氢气的装置相似。

[讲解]采用与制取氢气相似的装置,指出反应的容器可以是锥形瓶、平底烧瓶、广口瓶、大成管、启普发生器等,并强调装置的正确性和原因。

[讨论、板书]2、二氧化碳的收集方法:采用向上排空气法,不能用排水法。

[板书]三、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

[设问]⑴如何检验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⑵采用什么方法收集二氧化碳?如何证明集气瓶中充满了二氧化碳?

[生答小结]⑴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如果石灰水变浑,则该气体是二氧化碳。

⑵因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⑶将燃着的火着的火柴置于集气瓶口,火柴熄灭,证明瓶内充满二氧化碳。

[演示]实验室制二氧化碳

[板书]三种常见的灭火器

[自学]阅读教材第95页的选学材料,回答每种灭火器的用途及注意事项。

[总结]比较氧气、氢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练习]

[作业]课本习题1、2。

附:练习题

1、实验室制取CO2的反应原理是

A、木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B、焦炭与CuO高温生成二氧化碳

C、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D、煅烧石灰石生成二氧化碳

2、下列关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实验室制取H2与CO2,的发生装置相同,因为都是固体,液体反应且不要加热

B、不能用排水法收集CO2,因为它能溶于水

C、不能选用石灰石与稀硫酸作原料,因为二者不反应

D、不选用Na2CO2粉末与浓盐反应,因为二者反应速率太快

3、实验室制取CO2,应选用的一组仪器    ( )

A、长颈漏斗、广口瓶、导管、酒精灯

B、长颈漏斗、广口瓶、导管、集气瓶

C、长颈漏斗、广口瓶、导管、水槽

D、大试管、导管、量筒

4、实验室制取CO2一般有以下几个步骤:

⑴向长颈漏斗中注入盐酸;⑵向容器中放入几小块石灰石;⑶按要求装好仪器;⑷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⑸收集气体。

下列操作顺序中正确的是          ( )

A、⑴⑵⑶⑷⑸          B、⑷⑶⑴⑵⑸

C、⑶⑷⑵⑴⑸ D、⑶⑷⑴⑵⑸

5、检验集气瓶中是否集满CO2的正确方法是 ( )

A、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内

B、用燃着的木条伸入瓶内

C、倒入澄清石灰水并振荡

D、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

6、两份质量相同的CaCO2,一份与是量盐反应,一份充分煅烧,则得到的CO2,气体的质量              ( )

A、与盐酸反应的多 B、充分煅烧的多

C、一样多 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7、按下列要求各写一条化学方程式:

⑴化合反应生成CO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分解反应生成CO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置换反应生成CO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不属上述三种反应也产生CO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欲除去热水瓶胆内壁附着的水垢(主要成分之一是CaCO3),可采用的方法是(用化学方程式或化学式回答,下同)_____________________;盛放石灰水的敞口瓶内有一层白色薄膜是__________________,其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板书设计

一、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原理

1、药品: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

2、化学反应方程式“

CaCO3+2HCl===CaCl2+H2O+CO2

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1、装置:同制取氢气的装置相似。

2、收集方法:采用向上排空气法,不能用排水法。

三、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

1、检验方法: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是二氧化碳。

2、验满方法:将燃着的火柴放在集气瓶口,火柴熄灭,证明收集满了。

篇8: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联系实验室制取氢气,学会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方法。

⑵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使用的药品、仪器名称和收集方法。

2、科学素养目标

⑴通过制取二氧化碳盐与酸的选择,使学生深刻理解反应原理,提高学生深刻理解实验原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⑵结合前面学过的O2,H2的实验室制法,运用联想、对比方法培养学生对知识进行总结、概括和归纳的能力。

⑶介绍几种常见的灭火器,了解它们的适用范围,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⑷向学生渗透实验装置美和反应规律美。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和制取方法。

2、从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设计思路出发,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三、教具准备

1、药品:器材、石灰石、稀盐酸、稀硫酸、硫酸钢、试管、培养器等。

2、投影图片:制取氢气、氧气的几套装置图。

四、教学过程

[投影]教学目标

[投问]⑴二氧化碳有哪些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⑵实验室制取氢气、氧气的反应原理是什么?

[生答后总结]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是利用高锰酸或氯酸钾(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在加热条件下得到氧气,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原理是利用金属锌和稀硫酸(或稀盐酸)反应得到氢气。

[投影]实验室制取氧气,氢气的几套装置图。

[讨论]装置图的适用范围。

[总结]当用固体反应,需要加热产生气体时,可采用制取氧气的装置;当用固体与液体反应,不需加热生成气体时,可采用制取氢气的`装置。

[设问]⑴实验室如何收集氧气、氢气,为什么?

⑵如何检验氧气、氢气?

[讨论]通过讨论得出以下结论:

⑴根据气体的物理性质,决定采用什么收集方法。

⑵利用物质的性质来检验物质。

[讲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过渡]根据以上思路,我们来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板书]

篇9: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

一、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

[阅读]93页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原理

[板书]1、药品: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强调:大理石、石灰石为混合物)

[板演]2、化学议程式:CaClO3+2HCl=CaCl2+H2o+CO2

[思考]能否将稀盐酸换成稀硫酸?碳酸钙能否换成碳酸钠?

[演示]在投影仪上放一只有稀硫酸的培养器,放入一小块石灰石,让学生观察现象。

[生答]石灰石跟稀盐酸反应一段时间就停止放出气体。

[演示]在培养器中放入一块金属锌。

[讲解]放入金属锌有气体产生,说明还有稀硫酸,为什么停止呢?主要是石灰石稀硫酸反应生成的物质覆盖在大理石表面,阻止大理石和稀硫酸接触,反应就停止了,所以不能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

[演示]在一支试管内放入少量碳酸钠,在加入少量稀盐酸。

[结论]不能用碳酸钠代替碳酸钙

[思考]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确定制取二氧化碳可采用什么装置?

[板书]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生答后板书]1、装置:与制取氢气的装置相似。

[讲解]采用与制取氢气相似的装置,指出反应的容器可以是锥形瓶、平底烧瓶、广口瓶、大成管、启普发生器等,并强调装置的正确性和原因。

[讨论、板书]2、二氧化碳的收集方法:采用向上排空气法,不能用排水法。

[板书]三、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

[设问]⑴如何检验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⑵采用什么方法收集二氧化碳?如何证明集气瓶中充满了二氧化碳?

[生答小结]⑴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如果石灰水变浑,则该气体是二氧化碳。

⑵因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⑶将燃着的火着的火柴置于集气瓶口,火柴熄灭,证明瓶内充满二氧化碳。

[演示]实验室制二氧化碳

[板书]三种常见的灭火器

[自学]阅读教材第95页的选学材料,回答每种灭火器的用途及注意事项。

[总结]比较氧气、氢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练习]

[作业 ]课本习题1、2。

附:练习题

1、实验室制取CO2的反应原理是

A、木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B、焦炭与CuO高温生成二氧化碳

C、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D、煅烧石灰石生成二氧化碳

教学教案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篇10:第四节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 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

湖南省冷水江市七中 周德君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方法和仪器装置。

2.通过研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和制取方法。

难点:从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设计思路出发,研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

教学方法

自学、讲授与演示相结合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回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2.写出已经学过的可以得到二氧化碳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引言〕碳在氧气中燃烧、碳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等都可以得到二氧化碳气体,我们在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能否利用这些反应呢?

〔板书〕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提问〕在实验室里制取气体要考虑哪些问题?

学生回答。

〔讲解〕首先要考虑的是反应原理,即在实验室条件允许下(如加热、常温、催化剂)用什么药品,通过什么样的反应来制取。我们先来讨论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

〔板书〕

一、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

〔讲解〕在实验室里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主要成分都是碳酸钙)跟稀盐酸起反应制得。

〔板书〕

1.原料:大理石(或石灰石),稀盐酸。

〔讲解〕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与碳酸,而碳酸不稳定,易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

〔板书〕

2.化学方程式  CaCO3 + 2HCl==CaCl2 + CO2↑ + H2O

〔设问〕为什么不用碳与氧气(或其他的)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

[讲解]实验室里制取气体,不能只考虑一个反应能否生成要制的气体,还要考虑其他因素,如反应条件、仪器装置在实验室是否易于实现等。

〔设问〕用什么装置来制取二氧化碳呢?

〔板书〕

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展示〕装置并介绍各仪器名称。

〔提问〕为什么可以采用这样的装置?

〔讨论〕

1.怎样确定制取气体的装置?为什么可以用这样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

2.为什么只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

3.装置中的长颈漏斗能否用普通漏斗代替?可用其他仪器代替锥形瓶吗?

4.能用这个装置中的仪器,装配成实验室制取氢气的装置吗?怎样装配?

〔讲解〕

1.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是根据所需药品的状态,反应条件来确定的。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物石灰石(或大理石)是固体,盐酸是液体,反应是在常温下进行的。反应前可以将固体置于锥形瓶中,液体在制取时从长颈漏斗中注入,液体与固体接触时生成的气体经导气管导入集气瓶中。

2.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又能溶解于水,所以用这样的装置来收集二氧化碳。

3.为了避免产生的气体从漏斗中逸出,必须使长颈漏斗的管口在液面以下,而普通漏斗颈太短不合适。锥形瓶在装置中作为容器,可以用其他(如大试管、烧瓶、广口瓶)口径大小适宜的容器代替。

4.这个装置的气体发生部分可以用来制取氢气,因为制氢气用的药品状态与制二氧化碳的相同,反应也不需要加热。但收集方法不同,因为氢气的密度小于空气,又难溶于水。

〔引言〕下面我们就应用上述反应原理和仪器装置来制取二氧化碳。

〔板书〕

三、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

1.制二氧化碳气体。

〔说明〕首先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演示实验〕在锥形瓶中放入数颗石灰石,从长颈漏斗中注入稀盐酸,注意观察锥形瓶内的变化。

〔讲解〕瓶内产生大量气泡。

〔板书〕

2.怎样验证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演示实验〕将导气管插入澄清石灰水中。

〔板书〕产生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是二氧化碳气体。

〔板书〕

3.怎样证明集气瓶中已集满二氧化碳气体?

〔演示实验〕将燃着的火柴伸到集气瓶口,注意观察。

〔板书〕将燃着的火柴伸到集气瓶口,火柴熄灭,说明二氧化碳气体已充满集气瓶。

〔小结〕实验室制取气体要考虑反应原理,装置及验证气体的方法。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反应原理是石灰石(或大理石)在常温下跟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及二氧化碳的密度,水溶性等,选择适宜的装置;由于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由此验证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思考后讨论〕

能否用燃着的火柴验证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作业〕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简单介绍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使学生对二氧化碳的灭火原理和常用灭火器有个初步了解。

2.通过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与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的对照分析,提高学生归纳综合知识的能力。

重点

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

难点

联系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及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提高学生的能力。

教学方法

讲授、分析和演示。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

2.实验室用于证明二氧化碳气体已充满集气瓶的方法的理论根据是什么?

〔引言〕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能使燃着的火柴熄灭,二氧化碳的'密度又比空气大,如果向燃着的物质喷洒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气体就笼罩在可燃物上,使之与空气隔绝而停止燃烧。这就是二氧化碳可以灭火的原因。目前有些灭火器就是利用化学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来灭火的。例如:泡沫灭火器。

〔板书〕泡沫灭火器的原理:

〔演示实验〕在吸滤瓶中注入纯碱(碳酸钠)的浓溶液,把用细线栓住的盛浓盐酸的试管小心地放进吸滤瓶中,塞紧塞子。

〔讲解〕这个装置的原理跟泡沫灭火器基本一致。不用时正立,灭火时倒立。现在我们就用它来扑灭火焰。

〔演示实验〕用废纸生一团火。压紧盖子将吸滤瓶倒转,对着火团喷射。注意观察吸滤瓶的侧管有什么现象。

〔讲解〕纯碱与盐酸在吸滤瓶中急速反应产生大量的气泡,气体带着里面的溶液喷向火团使可燃物停止燃烧。

〔设问〕怎样书写纯碱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呢?

〔学生思考〕

〔提示〕比较纯碱(碳酸钠)与碳酸钙的组成,再根据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就不难得出。

〔分析〕纯碱就是碳酸钠,与碳酸钙相比,有一相同的组成部分──碳酸根。而碳酸钙与盐酸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正是由碳酸钙中的碳酸根与盐酸中的氢结合成不稳定的碳酸,再分解出来的。所以碳酸钠与盐酸也有类似的反应。

〔板书〕Na2CO3+2HCl==2NaCl+CO2↑+ H2O

〔追问〕如果是碳酸钾或者其他的金属碳酸盐与盐酸(或硫酸)有相似的反应吗?

〔学生板书〕碳酸钾与盐酸(或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K2CO3+2HCl==2KCl+CO2↑+H2O(或K2CO3+H2SO4==K2SO4+CO2↑+H2O)

〔讲解〕用碳酸钠、碳酸钾,碳酸钙与盐酸反应都可以得到二氧化碳气体,那么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是否可以用碳酸钠代替石灰石?泡沫灭火器中又能用碳酸钙代替碳酸钠吗?请同学们课后思考。

实际生活中,灭火除了使用泡沫灭火器以外,还有干粉灭火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有关这些知识请同学们阅读课本中的选学内容。

〔边小结边板书〕

1.实验室利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

CaCO3 + 2HCl==CaCl2 + CO2↑ + H2O

2.二氧化碳的检验: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气体。

3.由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又比空气重,可以用二氧化碳灭火。

4.泡沫灭火器中的反应原理:Na2CO3 + 2HCl==2NaCl + CO2↑ + H2O

〔作业〕略

篇11:第一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二.重、难、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和制取方法。

2.难点:从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设计思路出发,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                       室制取方法。

3.疑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为什么不能用稀硫酸?

4.解决方法

(1)采取讨论的形式,从学生学过的氧气和氢气的实验室制法,归纳和总结出气体实验室制法的设计思路和方法。    。

(2)通过演示和补充实验,组织学生分析讨论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使学生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联系实验室制取氧气、氢气,学会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方法。

2.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使用的药品、仪器名称和收集方法。

(二)整体感知

本节主要采用讨论的形式,使学生掌握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三)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1)CO2有哪些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实验室制取H2、O2的反应原理是什么?

[小结]: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是利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在加热条件下得到氧气。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原理是用金属锌和稀硫酸(或稀盐酸)反应得到氢气。

[教师活动]:投影出制取H2、O2的几套装置图,通过讨论得出这些装置图的适用范围:(1)当用固体反应,需要加热产生气体时,可采用制取氧气的装置;(2)当用固体与液体反应,不需加热就能生成气体时,可采用制取H2的装置(注意该气体难溶于水或酸)。

[提问]:(1)在实验室如何收集H2和O2,根据它们什么性质?

(2)如何检验H2和O2?

[学生活动]:通过讨论得出以下结论:(1)根据气体的物理性质(密度和溶解性)决定采用什么方法收集;(2)利用物质的特性来检验物质。

[总结板书]: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是:

1.首先了解在实验室的条件下,用什么药品,通过什么化学反应制取这种气体。

2.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和生成气体的物理性质,来设计实验装置,决定采用什么方法收集。

3.需要通过什么实验来验证制得的气体就是所要制的气体。

[讲解]:根据以上思路,我们来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板书]:一.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原理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第93页。

[板书]:1.药品:大理石(石灰石)和稀盐酸

2.化学方程式: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学生活动]:讨论实验室制取CO2时,能否将稀HCl换成稀H2SO4?能否将CaCO3换成NaCO3?

[演示实验]:向装有大理石的试管中加入稀HCl,另一支也装有大理石的试管中加入稀H2SO4,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讲解]:大理石跟稀H2SO4反应一段时间就停止放出气体,是由于CaCO3和H2SO4反应生成的CaSO4微溶于水,覆盖在大理石表面,阻止大理石和H2SO4接触,反应就停止了,所以不能用稀H2SO4代替稀HCl。

[演示试验]:取两支试管,一支装有大理石,另一支装有碳酸钠,都加入盐酸。

[学生活动]:观察两支试管中产生气体的程度,思考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是否容易收集。

[目的意图]:通过上面的演示试验,使学生理解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所用药品和依据的反应原理。

[提问]: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确定制取二氧化碳可采用什么装置?

[板书]: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1.装置:同制取氢气的装置相似。

[讲解]:采用与制取氢气相同的装置,指出反应的容器可以是锥形瓶、平底烧瓶、广口瓶、大试管、启普发生器等,并强调装置的正确性和原因。

[提问]:根据CO2的物理性质,采用什么方法来收集CO2呢?

[板书]:2.收集方法:采用向上排空气法,不能用排水法。

[实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提问]:(1)如何检验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2)如何证明集气瓶中充满了二氧化碳?

[总结板书]:三.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

1.检验方法:将生成的气体通人澄清的石灰水中,如果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该气体为CO2。

2.验满方法:将燃着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木条熄灭,证明瓶内充满CO2。

[实验]:再次演示实验5―8:实验室制取CO2。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第95页的选学材料,回答每种灭火器的用途及注意事项。

[目的意图]: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板书]:四.三种常见的灭火器

(四)总结、扩展

篇12:第一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四.布置作业

1.列表比较H2、O2、CO2的实验室制法。

2.教材第96页习题2、3、4、5。

篇13:初三化学教案:氢气实验室制法

初三化学教案:氢气实验室制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掌握实验室用金属和酸反应制取氢气的化学反应原理,初步了解实验室制备实验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了解置换反应的概念,对给定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反应,能初步判断反应类型;

根据气体的性质,学会判断气体收集的方法。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观察了解启普发生器的工作原理,并根据其原理,用易得廉价的简单实验仪器,自行设计制备氢气的简易装置。

情感目标

通过对氢气纯度的检验,使学生了解点燃可燃性气体之前,需要进行验纯的必要性,加强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教学建议

本节课是元素化合物的基础知识课,难度虽不大,但知识面广,这些知识是后续教学的基础。

1.准确 恰当地抓住教学目标,本节课要抓住置换反应的概念和氢气的实验室制取装置等主要内容,紧紧围绕这些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行教学活动。因此教学目标应具体、明确,教材处理详略得当,紧紧围绕教学大纲的规定和教材内容的要求,重视能力培养和养成教育。

2.教学内容应有序、合理

教学过程从水的电解产物和氧气的有关知识开始,可以用计算机等媒体放映“氢气的用途”资料片,导出新课。再通过实验,师生共同讨论,建立置换反应的概念,同时简介原子团的知识。在此基础上,结合实物展示,巧设问题,由简到繁,从易到难,根据仪器药品,让学生在课堂上设计出一套制氢气的合适装置,通过设计实验,一可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二可增强他们学习兴趣,三可巩固已学知识。

3.优选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多样化

本节教学方法是实验探究法,以实验为前提,通过实验观察,实物展示和录像、计算机、投影等电化教学手段,集实验、讨论、讲述、讲解、归纳、练习为一体,这种方法既充分体现了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特点,又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二者统一的教学原则。

4.重视能力培养,注意养成教育

本节教学应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实验或启发性、探究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动眼、动手、动口、动脑的机会,培养和发展学生观察、操作、思维与自学等多种技能和多种能力。同时,教学中每一个知识点都是以已有知识或化学事实、探究性问题开始,通过实验观察、引导思考、讨论、自学等多种方式,突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这样有利于逐步建立有效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此外,教学中还可结合“氢气的发现史”和“制氢发生装置”的分析讨论,以及知识的迁移过程,同时向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的教育,这些都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

教学设计方案

早在十六、七世纪的时候,有好几位科学家都发现了金属跟酸反应能产生一种可燃性的气体——氢气。直到现在,氢气的实验室制法仍然选用金属跟酸反应。那么用哪种金属,用哪种酸为最好呢?

一、验室制取氢气的原理:

(实验)取四支试管,分别向其中加入镁条、锌粒、铁钉、铜片,然后向试管中加入等量的同种稀硫酸,观察产生气体的速率。

(现象)稀硫酸同时与Mg、Zn、Fe、Cu接触,实验现象是:Mg与稀硫酸反应剧烈,锌与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速率较快,Fe与稀硫酸反应很慢,铜与稀硫酸接触,没有明显现象。

实验室制取气体,要求便于操作和收集,而Mg反应速率过快,不方便收集;Fe反应速率过慢,因此常选用锌为最合适。

二、实验室制取氢气的装置和收集方法

1. 制备装置:

完整的气体制取装置包括发生装置(即发生反应生成该气体的`装置)和收集装置两部分。

气体发生装置的确定,要依据反应原理,特别是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实验室制取氢气所用的锌是颗粒状固体,所用的稀硫酸呈液体,常温下两种药品接触即可发生反应。由此可见,只需用容器将锌和稀硫酸盛放在一起,并将产生的氢气通过导管导出即可。因此组装发生装置应包括盛装药品的反应容器(大试管、广口瓶、锥形瓶、烧瓶等均可),用于封闭反应容器口的胶塞,穿过胶塞用于导出氢气的玻璃导管(用试管或烧瓶作反应容器时还需用铁架台固定)。这种装置是最简单的氢气发生装置,如下图(A)、(B)所示。

(A) (B)

(讨论)但这种发生装置的缺点是必须当锌和稀硫酸中至少有一种完全反应后该反应才能停止,如何使制取气体的过程连续呢?

实验中常加一长颈漏斗,通过长颈漏斗分次加酸来控制反应,如下图所示。

长颈漏斗下部必须浸泡在酸液中,为什么呢?

此时将导气管一端堵死,观察实验现象。如学生看不清楚,可重复几次,并提示学生应注意的问题。

(请同学简述现象,分析原因)

展示启普发生器,介绍部件名称,作用,介绍使用方法。

2. 气体的收集:

气体的收集装置要依据该气体的收集方法而定。氢气的收集方法有两种:向下排空气法(因为氢气密度最小)和排水法(因为氢气难溶于水且不和水反应),如图(E)、(F)所示。

(E) (F)

如果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氢气,难于验满,因此收集氢气的最佳方法是排水法。

注意事项:仪器连接好以后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再装入药品制取氢气;将锌粒装入试管时,应将试管倾斜,使锌粒滑入试管底部,以免直接投入时砸破试管底;对产生的氢气经验纯后再收集或直接应用;收集满氢气的集气瓶应倒置在桌上,防止氢气很快逸散。

三、氢气纯度的检验方法

实验操作:用排水法或向下排气法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移近火焰,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然后按上述方法再收集、再检验,至点燃时发出的响声很小时,表明氢气已经纯净。实验操作过程如下图:

注意事项:当开始收集的氢气经检验不纯,这时需要再收集、再检验。若下一步要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氢气,应先用拇指把试管口堵住一会儿,再去收集、检验氢气。否则刚用于检验氢气的试管内的火焰可能没有熄灭,立即用这个试管去再收集氢气时,可能会点燃导管口不纯的氢气,引起装置爆炸,发生危险。

四、置换反应:

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跟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

置换反应中“置换”的涵义是:反应物之一的单质中所含元素,代换了参加反应的化合物中的某种元素。

置换反应是化学基本反应类型之一。

表达式:单质 + 化合物=新单质 + 新化合物

A + BC AC + B

锌 + 稀硫酸 == 硫酸锌 + 氢气

Zn + H2SO4 == ZnSO4 + H2

单质 化合物 化合物 单质

置换反应的特点是:参加反应的物质只有两种,且一定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物也只有两种,一种一定是单质,另一种一定是化合物。掌握了这些特点,就能够正确地判断置换反应。

(讨论)置换反应与化合反应,分解反应有哪些区别?

五、原子团的概念:

锌 + 稀硫酸 == 硫酸锌 + 氢气

Zn + H2SO4 == ZnSO4 + H2

在锌与硫酸进行反应时,反应物硫酸,生成物硫酸锌均有相同的集团,即:

H2SO4和ZnSO4中的画线部分。在许多化学反应中,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就好像一个原子一样,这样的原子集团叫做原子团。

常见的原子团有:

KClO3 氯酸根

KMnO4 高锰酸根

NaOH 氢氧根

H2SO4 硫酸根

KNO3 硝酸根

探究活动

1 用废旧的可乐瓶(塑料)、吸管、粘合剂,根据启普发生器原理,制作一个简易装置。

2 根据启普发生器的原理,设计三套类似的实验装置,画出装置图。

3 设计一个储存氢气的装置,便于利用该装置收集氢气,便于实验中使用氢气。

4 实验室制取氢气时,以锌粒与较浓的盐酸反应,用气球收集气体,一段时间后,气球瘪了,重复上述实验多次,均得到相同的现象,试分析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篇14:《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着重反思了以下几点:

一、贴近生活、联系社会实际、增加动手实践能力是学生的强烈希望和要求,也是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提高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需要。

因此,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化学课程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积极作用,注意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现象入手,寻找新的视角和切入点,引导他们感受身边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变化,增强学习的兴趣,发现问题、展开探究以获得新的知识和经验,加深对化学知识在生活实际中应用的认识,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对有关问题作出价值判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与决策能力。

二、把握已有经验是激发学生创新潜能、提高实践能力的重要前提

从教学过程与调查所见,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逐步提高、不断进步的过程。教学时立足于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发展水平以及兴趣爱好和潜能,根据其形象思维、感性思维和经验型的逻辑思维为主的特点,设计必要的教学环节,让学生自我发现其原有认识中的不科学和片面的成分,主动构建抽象的概念和结论,理解化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作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篇15:化学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教案

二.重、难、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和制取方法。

2.难点:从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设计思路出发,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 室制取方法。

3.疑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为什么不能用稀硫酸?

4.解决方法

(1)采取讨论的形式,从学生学过的氧气和氢气的实验室制法,归纳和总结出气体实验室制法的设计思路和方法。 。

(2)通过演示和补充实验,组织学生分析讨论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使学生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联系实验室制取氧气、氢气,学会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方法。

2.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使用的药品、仪器名称和收集方法。

(二)整体感知

本节主要采用讨论的形式,使学生掌握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三)教学过程

:(1)CO2有哪些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实验室制取H2、O2的反应原理是什么?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是利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在加热条件下得到氧气。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原理是用金属锌和稀硫酸(或稀盐酸)反应得到氢气。

:投影出制取H2、O2的几套装置图,通过讨论得出这些装置图的适用范围:(1)当用固体反应,需要加热产生气体时,可采用制取氧气的装置;(2)当用固体与液体反应,不需加热就能生成气体时,可采用制取H2的装置(注意该气体难溶于水或酸)。

:(1)在实验室如何收集H2和O2,根据它们什么性质?

(2)如何检验H2和O2?

:通过讨论得出以下结论:(1)根据气体的物理性质(密度和溶解性)决定采用什么方法收集;(2)利用物质的特性来检验物质。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是:

1.首先了解在实验室的条件下,用什么药品,通过什么化学反应制取这种气体。

2.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和生成气体的物理性质,来设计实验装置,决定采用什么方法收集。

3.需要通过什么实验来验证制得的气体就是所要制的气体。

:根据以上思路,我们来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一.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原理

:阅读教材第93页。

:1.药品:大理石(石灰石)和稀盐酸

2.化学方程式: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讨论实验室制取CO2时,能否将稀HCl换成稀H2SO4?能否将CaCO3换成NaCO3?

:向装有大理石的试管中加入稀HCl,另一支也装有大理石的试管中加入稀H2SO4,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大理石跟稀H2SO4反应一段时间就停止放出气体,是由于CaCO3和H2SO4反应生成的'CaSO4微溶于水,覆盖在大理石表面,阻止大理石和H2SO4接触,反应就停止了,所以不能用稀H2SO4代替稀HCl。

:取两支试管,一支装有大理石,另一支装有碳酸钠,都加入盐酸。

:观察两支试管中产生气体的程度,思考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是否容易收集。

:通过上面的演示试验,使学生理解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所用药品和依据的反应原理。

: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确定制取二氧化碳可采用什么装置?

: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1.装置:同制取氢气的装置相似。

:采用与制取氢气相同的装置,指出反应的容器可以是锥形瓶、平底烧瓶、广口瓶、大试管、启普发生器等,并强调装置的正确性和原因。

:根据CO2的物理性质,采用什么方法来收集CO2呢?

:2.收集方法:采用向上排空气法,不能用排水法。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1)如何检验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2)如何证明集气瓶中充满了二氧化碳?

:三.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

1.检验方法:将生成的气体通人澄清的石灰水中,如果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该气体为CO2。

2.验满方法:将燃着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木条熄灭,证明瓶内充满CO2。

:再次演示实验5―8:实验室制取CO2。

:阅读教材第95页的选学材料,回答每种灭火器的用途及注意事项。

: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四.三种常见的灭火器

(四)总结、扩展

比较氧气、氢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四.布置作业

1.列表比较H2、O2、CO2的实验室制法。

2.教材第96页习题2、3、4、5。

篇16:初三化学《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教案

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在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方法和设计思路的基础上,研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通过讨论,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和反应原理;

通过实验探究,学会设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能力目标

通过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和装置的探究,逐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能力、表达能力;

通过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培养学生实验室制取气体装置的设计思路;

通过筛选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发展观察能力并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在探究中,使学生体验合作、发现的乐趣;

在设计实验装置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建议

一、课堂引入指导

方法一:引导学生复习到目前为止学生已经掌握的可以得到二氧化碳气的方法,逐一筛选出适合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方法,让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学会选择,学会判断,从中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实验学生的主动学习。

方法二:从实验室制气的要求入手,讲清楚原则,让学生自己总结,思考到底实验室中用什么方法来制备二氧化碳。

方法三:单刀直入先讲实验室中制二氧化碳的原理,让学生思考,实验室选择这种方法的依据是什么?通过对比突出该方法的优越性,总结出实验室制气的原则。

二、知识讲解指导

注意讲解时的条理性,使学生明白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原理、装置;检验方法;让部分学生清楚选择该方法的原因和实验室制气方法选择的依据。

注意理论与实验的结合,避免过于枯燥或过于浅显,缺乏理论高度。

联系实际,讲二氧化碳灭火器的原理,适用范围,必要时也可讲解常用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篇17: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化学教案设计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化学教案设计

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在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方法和设计思路的基础上,研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通过讨论,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和反应原理;

通过实验探究,学会设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能力目标

通过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和装置的探究,逐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能力、表达能力;

通过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培养学生实验室制取气体装置的设计思路;

通过筛选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发展观察能力并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在探究中,使学生体验合作、发现的乐趣;

在设计实验装置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建议

课堂引入指导

方法一:引导学生复习到目前为止学生已经掌握的可以得到二氧化碳气的方法,逐一筛选出适合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方法,让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学会选择,学会判断,从中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实验学生的主动学习。

方法二:从实验室制气的要求入手,讲清楚原则,让学生自己总结,思考到底实验室中用什么方法来制备二氧化碳。

方法三:单刀直入先讲实验室中制二氧化碳的原理,让学生思考,实验室选择这种方法的依据是什么?通过对比突出该方法的优越性,总结出实验室制气的`原则。

知识讲解指导

注意讲解时的条理性,使学生明白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原理、装置;检验方法;让部分学生清楚选择该方法的原因和实验室制气方法选择的依据。

注意理论与实验的结合,避免过于枯燥或过于浅显,缺乏理论高度。

联系实际,讲二氧化碳灭火器的原理,适用范围,必要时也可讲解常用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关于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的教材分析

本节课在全书乃至整个化学学习过程中,所占有的地位十分重要。它是培养学生在实验室中制取某种气体时,药品的选择、装置的设计、实验的方法等思路的最佳素材。上好此节课对学生今后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基本实验及实验探究能力都有深远的影响。

本节知识的学习比较容易,学生在前面学习元素化合物的基础上经过讨论便可解决。本节学习的重点是能力训练。学生在前面学习的氧气、氢气的实验室制法,具备了一些气体制备的实践经验,各项实验技术也已经具备,此时,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主体,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正是时机。教师提出探究问题、引发学生思考;通过小组合作,设计方案、表达交流、实施方案、总结表达等环节完成整个探究。

关于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的教学建议

为了完成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设计2课时完成此节教学;

本节是典型的探究学习模式。其中有两个探究:制备药品的探究(快、易)、制取装置的探究(重点、慢)。

讲授过程指导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可结合实验六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进行边讲边实验。

注意运用讨论法,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可适当与氧气、氮气的实验室制法进行对比;结合装置讲解制二氧化碳装置与制氢装置的区别与联系(均是固液反应不需加热制气);结合二氧化碳气的性质,讲解二氧化碳气的检验和验满方法。

课程结束指导

复习实验室制二氧化碳原理、装置及验满方法。

布置学生进行家庭实验,用醋酸和鸡蛋壳或水垢制二氧化碳。

布置作业,注意计算和装置图两方面的内容。

教学设计方案一

教学过程:

【引言】

二氧化碳是一种有广泛用途的气体,实验室中如何制取二氧化碳呢?想一想到目前为止,你知道多少种能够制得二氧化碳的方法。

(学生讨论,并列举学过的可以得到二氧化碳的方法。教师在黑板上逐一记录)

1.碱式碳酸铜热分解

2.蜡烛燃烧

3.木炭燃烧

4.石墨等碳单质在氧气中燃烧

5.木炭还原氧化铜

6.碳在高温下还原氧化铁

7.碳酸受热分解

8.人或动物的呼吸

9.高温煅烧石灰石……

引导学生讨论作为实验室制法的条件是:

1.制取应简便迅速;

2.所制得的气体纯度高,符合演示实验的需要;

3.操作简单、安全,易于实现。

学生评价每一种制得二氧化碳的方法是否可以作为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板书】第四节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小结】以上方法都不能作为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讲解】经过不断研究改进,实验室中常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盐酸反应来制备二氧化碳。

【板书】一 反应原理

1.试剂 石灰石或大理石 盐酸

【讲解】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碳酸,碳酸不稳定,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最终产物为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板书】2.原理:

CaCO3+2HCl=CaCl2+H2O+CO2↑

【提问】可不可以用稀硫酸与石灰石或大理石来制取二氧化碳?

【演示】在两个表面皿中分别放有大小一样的石灰石各一块,一支试管中加入稀盐酸、一支试管中加入稀硫酸。(让学生观察到开始都有二氧化碳生成,随后加入硫酸的试管,反应速率越来越慢,最后停止。)

【结论】不能用硫酸与石灰石或大理石来制取二氧化碳。

【讲解】为了收集到二氧化碳需要什么样的装置来制备二氧化碳呢?反应条件反应物的状态等对实验装置有较大的影响。碳酸钙是块状固体,盐酸是液体,且反应进行时不需要加热,根据这些特点,我们可以选择什么样的反应装置呢?(必要时教师可以讲解制氧气、氢气的装置特点)

【板书】二、反应装置: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讲解】因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和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反应药品状态,反应条件类似,故可以采用相似的装置来制取。用投影显示制氢气和制二氧化碳的装置图

【讨论】

1.长颈漏斗是否可用普通漏斗代替?

2.锥形瓶可否用其他仪器来代替?

3.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可以采用什么方法收集二氧化碳?

4.如何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

(学生讨论、回答,然后教师实验演示、讲解)

【演示】用普通漏斗代替长颈漏斗,结果没有在集气瓶中收集到二氧化碳。

【讲解】

1.因为普通漏斗颈太短,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会从漏斗处逸出。长颈漏斗下端管口在液面下被液体封住,气体不会从长颈漏斗处逸出。

2.锥形瓶可以用广口瓶、大试管等玻璃仪器代替。

3.气体收集方法主要取决于气体的密度和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因二氧化碳可溶于水生成碳酸,故不宜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比空气重,所以常采用集气瓶口向上排气法收集。

4.可以根据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性质,可以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火焰熄灭,则说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满。

【第四节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化学教案】相关文章:

1.化学教案-氢气的实验室制法

2.化学教案-第四节 氢气的性质和用途

3.化学教案

4.化学教案-第一册第四章《卤族元素》第一节《氯气》第二课时——氯气的制法

5.二氧化碳化学教案设计

6.第四节《重力》教案

7.初三化学教案

8.高三化学教案

9.高中化学教案

10.九年级化学教案

下载word文档
《第四节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化学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