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教案>四年级语文上册《积累?运用四》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上册《积累?运用四》教学设计

2023-07-13 12:58:48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顾小武”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8篇四年级语文上册《积累?运用四》教学设计,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四年级语文上册《积累?运用四》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借鉴。

四年级语文上册《积累?运用四》教学设计

篇1:四年级语文上册《积累·运用四》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口语交际的内容是介绍健康小常识。了解一些健康小常识。

2、通过查找资料,可以丰富自身的知识水平,通过介绍可以提高自身的表达能力,在认真倾听别人发言时,学会质疑,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3、习作写自己想写的内容,写人、记事、写景、写物、编故事、写读后感都可以,要求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不写错别字。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是口语交际和习作。

2、难点是阅读短文,回答问题。通过学习,理解短文的主要内容,体会短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明白其中的道理,对于文章内容来讲有一定的难度,应在多读的基础上,理解内容。

教学时间:六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读背古诗《夜书所见》和阅读《邯郸学步》。

教学要求:

1、读读背背古诗,了解诗意。

2、阅读《邯郸学步》,明白成语含意。

教学重点:阅读短文《邯郸学步》。

教学过程 :

一、读背古诗:《夜书所见》

1、试读通全诗。不明白的查。

2、抽读,集体读。

3、了解含意:叶绍翁的《夜书所见》表达了作者思乡之情。

A:作者描写了秋天的哪些景物,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B:你读后明白了什么?

4、精析:菊花围绕着茅舍,好像晋朝陶渊明的家,我绕遍篱笆边的菊花,一直到日渐西斜,不是在百花中偏爱菊花,而是菊花开过之后没有其他花开了。

补充:

菊花(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菊(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二、阅读《邯郸学步》

1、学生自读,扫清字词障碍。

2、通读短文。抽读,小组内读。

3、思考问题:

(1)燕国的那个年轻人学来学去,连路都不会走了?

(2)作者借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燕国的那个年轻人今天跟这个人后边走几步,明天跟那个人后面走几步,可学来学去,总是不像,没有学会邯郸人走路的步法,又把自己原来的走法丢掉了,所以他最后连路都不会走了。作者借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不能盲目,不能机械、简单地模仿别人,而应学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

4、说说你的体会。由学生自由讲解,教师引导。

三、练习:

1、读背古诗。

2、讲故事《邯郸学步》,说清成语含意。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介绍健康小常识,知道一些健康的科学知识。

2、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习惯。

教学准备:

收集一些有关的健康小常识资料。

教学过程 :

一、揭示课题,引入。

二、分组介绍:

1、以四人小组介绍,并记一记笔记。

2、小组搜集整理。

三、交流:

代表向全班介绍。

提示要求:

1、自己向别人介绍时要注意口齿清楚、简明扼要。

2、听别人介绍时要认真、有礼,如有不同意见可作适当的补充。

3、因为每一种小毛病都有很多种解决方法,但注意说话要谦虚,不能引起争吵。

四、练习:

整理你本课了解的健康小常识。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习作写你想写的内容。

教学要求:

1、写自己想写的内容,可以是写人、记事、写景、写物、编故事、写读后感。

2、要求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不写错别字。

3、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

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不写错别字。

教学过程 :

一、读题目明要求,研讨习作提示。

最近,你有特别想和别人说的话吗?这次作文,就请你写自己最想写的内容,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比如,一件有趣的事,自己喜欢或讨厌的人,想对别人诉说的愿望、委屈,一次旅游见到的景物,自己一个奇特的想像总之,写人、记事、写景、写物,编故事(神话、童话、科幻故事),写读后感、观后感都可以。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注意不写错别字。

问:1、写什么内容?2、要求是什么?

二、习作准备:教师介绍。

介绍本次习作在命题上没有任何要求,同学们可以任意写自己想写的人、事、物等。因此,同学们可以各展其能,写自己特有的想法,写与众不同的经历,写对你产生很大影响的人或事关键是选材要新,角度要新,要让人有新鲜感,或出乎意料之感。

三、学生习作,教师指导。

四、写好后认真读一读,修改。

第四课时

教学要求:

1、通过评讲,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内容要具体。

2、培养学生修改习惯,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过程 :

一、提问导入 。

教师介绍:

1、有趣就是有趣味。写到有趣的地方,要把自己深藏于内心的高兴、激动反映出来,做到乐在其中。

2、要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既要把事情的全过程,即事情是怎样发生、发展的,结果怎么样,一一写清楚,还要把有意义、有趣的地方写具体。

3、要认真修改。文成于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我们从小要养成认真修改的好习惯,文章是否表现出有意义、有趣,事情经过是否具体,语句是否通顺,都要反复阅读,认真修改。

二、抽生读习作,全班评议。

1、是否通顺?完整?

2、内容具体吗?

3、怎样改,提出方法。

三、学生修改习作。

四、抽读优秀习作,共同欣赏。

篇2:四年级语文上册《积累·运用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新词,学会积累词语的方法。

2、阅读短文《雪化后是什么》,理解主要内容,懂得思考问题要有创见、有新意。

3、通过互相介绍自己喜爱的科学小实验,学会把话讲清楚、说明白,并要耐心回答同学提出的问题。

4、学写书信。

【课时安排】

5课时。

【教学过程】

一、完成“读读背背”

1、读一读。

⑴ 自读,思考,说说这些词语都描写了哪些景象。(星月、风雨、雷电等自然景观)

⑵ 先让同学们自由练读,然后邀请4位同学当小老师一人读一行,带领全班齐读。要注意读准字音。如,拱(gǒng)、烁(shuò)、滂(páng)、沱(tuó)、掣(chè)。

2、背一背。

⑴ 教师举例启发。第一组中,月亮刚从东方升起到高高悬挂在天空,说的是哪两个词?月光像流水一般柔和,指的是哪个词?

⑵ 让学生选自己喜欢的词语,像老师一样用自己的方法记住其中一组词语,先让同桌猜,再让全班同学猜。教师在旁指点。

⑶ 仔细观察每组词语在排列上有什么特点和规律。(启发学生注意各组词语描写对象和排列顺序的特点和规律。如,第一组月亮从“东升到高悬”;第二组“众星、群星、繁星”;第三组从“和风细雨”到“大雨滂沱”;第四组从“电闪雷鸣”到“风驰电掣”。)

⑷ 鼓励学生背诵这四组词语。

二、完成“阅读”

1、自由朗读,说说短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分角色朗读。让学生说说“我”、班长、爸爸和王叔叔五岁的儿子对“雪化后会变成什么”这个问题有什么不同的答案?对“我”和班长的回答,文中的老师有什么评价?让学生谈谈对文中的三种答案,自己有什么看法。

启发:“雪化后会变成什么”这个简单的问题为什么爸爸会觉得是个奇怪的问题?为什么“我”和爸爸苦苦思索两天想不出来,而一个五岁的孩子会突发奇想,说出了满意的答案?

3、思考:这件事说明了什么?给我们什么启发?

4、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答案。

课前准备:想想自己喜欢的科学小实验有哪些,收集关于小实验的资料,确定好要介绍的小实验,并自己在家动手做一做,准备在班级展示。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准备好各自的小实验了吗?今天,我们就要把自己喜欢的小实验介绍给大家,比比谁的小实验做得最有趣,谁介绍得最清楚,好不好?

二、介绍方法

1、指名一个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小实验。

2、教师点拨介绍中应注意的问题。

⑴ 向大家介绍小实验时,应该说清楚以下几点:

① 这个小实验叫什么名字。

② 做这个小实验要准备哪些材料和工具。

③ 是怎样一步一步做的,可以边做边讲。

④ 可以说说其中的科学道理。

⑵ 同学讲的时候要认真听,不明白的地方要提出来。自己讲的时候要把话说完整、说清楚,要认真解答同学的各种疑问。

三、分小组交流

四、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各小组推荐代表在全班交流

1、听的'同学可以提出与该实验有关的问题,由介绍的同学回答。

2、介绍后师生共同评议。

五、同学谈感受

可从以下几方面来谈:

1、听了同学的介绍,了解了许多有关小实验方面的知识和实验方法。

2、平时要多与他人交流,说话要有条理,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3、要认真听别人说话,领会别人说话的主要内容。

六、以下实验供教师教学时参考

1、白纸显字。

⑴ 实验步骤:准备碘酒和米汤,以木笔蘸米汤在白纸上写字,干后还是一张白纸,刷碘酒在纸上还原字迹。

⑶科学道理:淀粉与碘酒结合后发生化学反应显出蓝褐色,字迹便显露出来。

2、会跳舞的纸人。

⑴ 实验步骤:准备磁铁、铁钉和纸做的小人。以磁铁吸贴在铁钉上的纸人,纸人便翩翩起舞了。

⑵科学道理:磁铁的正负极分别对铁钉产生吸引力及排斥力。

3、纸锅煮水。

⑴ 实验步骤:准备纸做的小锅、酒精灯和水。纸杯盛水,点着酒精灯在纸锅下烧水,水开而纸锅不坏。

⑵ 科学道理:加热纸锅的同时,酒精灯燃烧的热量均匀传递给纸锅中的水,导致水烧开,而纸锅烧不坏。

4、巧取硬币。

⑴ 实验步骤:准备小碟、玻璃杯各一只,火柴、小纸片一张、硬币一枚。小碟装少量水,硬币放入碟中,使水没过硬币。点燃纸片,放入玻璃杯,将玻璃杯迅速倒置在碟中(不罩住硬币),取出硬币。

⑵ 科学道理:玻璃杯中纸片燃烧消耗氧气,杯中气压降低,杯外的大气压将水压入杯中,硬币便露出来了。

篇3:四年级语文上册《积累·运用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解释一词多意。

2、积累名人名言。

3、介绍小发明。

4、完成本单元学习:想象作文。

6、在读,借,背中形成积累名言名句的习惯。

7、在说,听,评,议中形成口语表达能力,训练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学习并理解,一词多意。

2、积累名人名言。

3、口语表达能力训练——介绍小发明。

4、进行写作能力培训——想象作文。

教学准备:

文字资料、小发明

教学课时:3—4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指名分句朗诵

2、你发现了什么(同一个字在不同句子里所表现的不同的意思)

3、自主学习(学生利用工具书进行学习)

4、指名反馈

5、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自由发言)

二、语海拾贝

1、指名分句朗读。

2、生自评朗读。

3、师生共评朗读。

4、小组讨论:各句名言的大概意思。

5、朗诵名人名言。

6、同桌互背。

7、师指名背诵。

8、你还知道那些名人名言呢?(学生自由发言)

9、师出示文字幻灯,名人名言。

(1)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

(2)书山有路勤为经,学海无涯苦做舟。

(3)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时。

……..

10、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名人名言,进行积累

三、点击成语

1、自由练读成语故事,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解决文中不认识的字或词。

2、再读段文,把读懂的内容讲给同桌听,互相交流自己的感受。

4、全班交流阅读体会。(成语的意思)

5、你还知道哪些成语故事,讲给大家听听。

四、综合性学习

1、指名读题

2、题目给大家提出了什么要求?

(1)把自己的设想介绍给大家。

(2)先说想发明什么东西。

(3)再说用了什么材料、怎么样制造、有什么用等。

3、对于听众有要提什么要求的吗?

(1)认真听介绍。

(2)对没听明白的地方要提问。

4、学生自主准备,小组内发言。

5、推荐一名同学展示发言。

6、师生共听,共评。

7、评出最佳口才,最新发明两项奖。

五、习作百花园

1、指名读题目。

2、小组讨论:本次习作的要求?

3、全班交流:应该怎么写?(先确定自己要写的内容,整理出几个要写的部分)

A、文章的开头很重要。开头可以采取开门见山的形式,直截了当地点出小发明的有关情况,也可以由其他事物自然的引出发明。

B、这篇记叙式说明文,重在叙述发明的过程。基本上难的地方详细一点,容易的地方简略些,但是每个步骤都要求清楚,不能含混不清,让人看了混乱一团,不知所云。

C、加入适当的心理活动描写。

4、学生写草稿作文,老师巡视。

5、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将修改后的作文读给同桌听。两人互相进行修改。老师对作文中出现的普遍问题进行指导。

6、抄写作文。

六、自主阅读园地

1、这一单元中我们学习的课文有一个共同点,都与科学有关。今天我们还要一起去学习另一篇段文《奇妙的书》。

2、自读段文,提出你不明白的地方,和小伙伴讨论解决或请老师帮助。

3、读了这篇段文你有什么想法吗?

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积累好词佳句。背一背、抄一抄都可以。

篇4:四年级语文上册《积累·运用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引号的用法。

2、读背描写秋景的诗句,积累语言。

3、阅读成语故事,培养积累、运用成语的习惯。

4、能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提出自己的建议;能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并能针对别人的发言提出自己的看法;能虚心采纳别人的意见,养成与人平等交流的习惯。

5、能清楚、明白地介绍活动的过程;能根据别人的意见修改习作,养成修改的好习惯。

一、温故知新

1、学生自读两个句子,体会每个句子中引号的不同用法。

2、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归纳出两个句子中引号的作用:第一句是用于直接引用的部分;第二句中的“威尼斯”是有特殊含义的词语。

3、教师投影出示几组带引号的句子,让学生说说其中的引号分别有什么作用。

二、语海拾贝

1、自由读诗句,注意读准音。

2、同桌合作读,互相指正。

3、教师抽读,学生评价。

4、指导背诵。

5、你还知道哪些描写秋景的名诗佳句?背给大家听听。

三、点击成语

1、自由读成语故事。

2、说说你明白了什么。

3、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4、把你知道的成语故事讲给大家听。

四、口语交际

1、谈话导入。

同学们,下周我们班将开展一项集体活动——秋游。这次活动的目的是欣赏秋天的美景,锻炼大家的动手能力,培养同学之间团结协作的精神。对于人员的分工、活动的方式和步骤等,你们一定有许多好的建议。今天,我们就这个问题展开讨论,希望每个同学都能提出自己好的意见和主张。

2、组织讨论。

讨论提示:讨论时,要把自己的建议考虑成熟,做到按一定的顺序表述,提出的建议要切实可行。

(1)现在我们进行第一步:分小组讨论。(组长主持:时间10分钟左右。教师到学习小组中参与讨论。)

①每个同学个别发表意见。

②小组商议,使小组同学的建议能形成一致,并推选出小组发言人。

(2)全班讨论(推荐一名主持人)。

①各组发言人谈本组建议。

②对发言人的建议可以再作补充发言,使建议更可行、完善。

③在全班讨论的基础上,做出班级决定。

3、组织实施班级决定。

包括人员分工、活动形式、活动步骤、注意事项等。

4、教师小结。

五、习作百花园

1、激发兴趣,明确要求。

(1)激发学生产生习作愿望。

播放近期学校开展的集体活动场面,教师配上热情洋溢的旁白,让活动气氛感染学生,产生写作的愿望。

(2)读习作题目,了解本次习作要写的内容和习作要求。

①写发生在校园中的一项集体活动。

②把语句写通顺,把活动情况介绍清楚。

③会根据别人的意见进行修改。

2、集思广益,拓展思路。

(1)小组交流:在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中,哪一次活动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或是你特别喜欢的,在小组内说给你的同学听听。

(2)说完后,大家评一评,达到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目的。

(3)全班交流:各小组推荐讲得好的同学在班上讲一讲,以开启思路。

(4)教师提供一篇范文给大家欣赏,通过评说,进一步明确写作要求。

3、自主写文,个别指导。

学生自主完成写作,教师巡视,对个别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选择有共性的问题相机指导。

4、指导修改,相互评议。

(1)找两篇典型习作,在全班读一读,评一评。

(2)把自己的习作念给同学或老师听,互相评议,作口头修改。

(3)综合大家的意见自己进行修改,再抄写。

5、赏析美文,激励表扬。

习作批阅完后,选出在选材、语言等方面较好的习作,供大家评议,教师再点评、总结、表扬。

六、自主阅读园地

1.自主选择你喜欢的方式阅读《富饶的西沙群岛》,并用你喜欢的读书符号在文中留下你思考的痕迹。

2.勾画出你最欣赏的内容,自由练读,再大声地读给你的同桌听。

3.小组合作交流探究:你读懂了什么?还有没有不懂的地方?

4.说说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收获。

5.选择你最喜欢的方式,积累好词佳句,可以是背诵、摘抄等。

篇5:四年级语文《积累·运用四》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积累·运用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熟读、背诵对子歌,丰富语言,增加积累,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阅读短文《四季的美》,了解主要内容,理清叙述顺序,体会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可与过去学过的写景文章在叙述顺序上进行比较。

教学准备:

师生收集对子,课件。

教学过程:

一、完成“读读背背”

1、趣聊对子:师讲郭沫若的'故事,一定注意要讲得有声有色。

郭沫若幼年在私塾里读书。有一次和同学们偷吃了庙里的桃子。和尚找先生告状,先生追问学生,没人承认。先生说:“我出个对子,谁能对上免罚。”先生说:“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郭沫若思索了一会儿,对出下联:“他年攀桂步蟾宫,必定有我。”先生为他的才华所震惊,极为高兴,全体学生都免予处罚。(边讲故事,边演示课件,课件出示故事中的对联)教师解释“蟾宫”)

“对子”也叫“对联”,是我国古代文学的一种形式。有人对此很感兴趣,我以前有个学生就是这样的,他学了《狐假虎威》后,就自己做出这样的对联:上联是“老虎虽凶恶,半信半疑该受狐狸骗”,下联是“狐狸太狡猾,大摇大摆凭借老虎威”。大家看,多么有趣!同学们喜欢对子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祖先创造的这种世上独有的“对子”。(课件出示此对子)

2、教师范读,培养学生听的习惯。听老师是怎样读出对子的韵味儿的。(教师的范读要读出文味,读出趣味,读出韵味)

3、指导学生朗读,读出对子的美感。

4、各种形式读,男女生对读、小组读、师生读、同位读等,熟读成诵。

5、发现对子规律:读着读着,你发现对子的什么规律吗?(意思相反、相似、相近,字数相等等)

6、交流收集到的对子。

小结过渡:大家对对子的学习兴致很高,我建议大家多搜集一些,如有可能,我们将利用秋游机会,开展对对子比赛,好不好?说到秋游,有人心花怒放了。来,让我们走进大自然,去欣赏一下。(出示课件:四季美景图片)

二、完成“阅读”

1、看了图片,你想说什么?想做什么?

2、刚才我们欣赏了哪几个季节的美?

篇6:《积累·运用四》四年级教学设计

《积累·运用四》四年级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熟读和背诵对子,能够读准韵脚,读出节奏。

2、理解短文内容,了解作者叙述的顺序,感受大自然的美。

【教学重点】

了解短文叙述的顺序,感受大自然的美。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一个单元的学习已经结束了,现在我们开始积累运用的学习。(教师板书课题)

二、读读背背

1、请大家看看今天读读背背的内容是什么?(出示读读背背的内容)请你们读一读,看看这些句子有什么特点?

2、学生发言,互相交流。

3、教师总结:同学们说的都很好,这些句子有个名字叫做对子。它有什么特点呢?我们一起来看每组的前两对对子:

来对往,

去对回。

潮涨落,

月盈亏。

“来-往,涨-落”都是意思相反的词。

每组的后三对呢?

雨雪对风雷,

松梢对竹叶,

草舍对柴扉。

暮色对朝晖,

窗前莺共语,

帘外燕双飞。

“雨雪-风雷,草舍-柴扉”是意思相近或相似的词,而“暮色-朝晖,窗前-帘外”是意思相反或相对的词语进行配对。

4、指导朗读:对子读起来朗朗上口,非常有节奏感。请大家试着在相对的词语处停顿,读出对子的节奏。

5、背诵:请大家熟读这两组对子,看看谁最先把它们背下来。

三、阅读

1、今天我们来欣赏一下日本作家清少纳言的一篇短文──《四季的美》。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请大家读一读,想一想,文章描写了四季中哪些美丽的景物。

2、学生自读课文,进行汇报。

3、作者认为每个季节什么时候、什么景物最美?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春──早晨的朝霞

夏──萤火翩飞的夜晚

秋──乌鸦归窠、大雁齐飞的黄昏

冬──落雪的早晨

4、根据你平时的观察和体会,你认为哪个季节最美呢?

5、请大家再读课文,想一想,这篇短文的叙述顺序有什么特点?可以小组讨论后发言。

6、教师总结:短文是按照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来写的',每一个季节一个自然段,四个自然段并列,每个自然段都是先总写结论,后分写原因。

7、同我们学过的课文相比,比如同《高大的皂荚树》相比,两篇文章的叙述顺序有什么不同呢?

8、同学发言,教师总结:两篇文章虽然同是按照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来写的,但是《高大的皂荚树》一文是针对皂荚树一种景物来写的,而本文是写了四季的不同景物。

四、扩展

你认为哪个季节的什么景物最美呢?请仿照《四季的美》写成一段短文。

【板书】

积累·运用四

四季的美

春──早晨的朝霞 夏──萤火翩飞的夜晚

秋──乌鸦归窠、大雁齐飞的黄昏 冬──落雪的早晨

并列 先总后分

第二课时

怎样保护周围的环境

【教学目标】

1、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并把这种意识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

2、开阔学生的思路,培养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3、能组织好语言,有针对性的谈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每个人都希望在一个清洁、美丽、舒适的环境里生活,却不是每个人都在为美丽的生活环境而努力。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我们的生存环境面临着很多问题,那么,你想知道我们都面临着哪些问题吗?今天,老师先请大家认识一下我们的生活环境。

二、教学新课

1、出示录像:《认识我们的环境》

2、教师:通过这段录像,同学们已经认识了我们的环境,那么,你能具体地说说你都看到了哪些现象吗?

3、同学自由发言。

4、老师:是的,我们周围的环境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因为处在这个环境中的人对环境保护重视程度的不同,所出现的现象也不一样。那么,针对你们刚才说,我们选出几个急待解决的、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想一想,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保护我们周围的环境?

5、小组讨论、交流。

6、学生推选发言,大家护评。看哪个小组把情况说得最清楚,提出的建议最可行。

三、拓展活动

从学生提出的最可行的建议中选出一个,开展一次环保活动。

【板书】

怎样保护我们周围的环境

一、认识我们的环境

二、周围现象:垃圾 污水 噪音 ……

三、怎样保护:……

篇7:[语文教案]四年级语文上册《积累・运用四》教学设计

[语文教案]四年级语文上册《积累・运用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1、熟读、背诵对子歌,丰富语言,增加积累,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2、阅读短文《四季的美》,了解主要内容,理清叙述顺序,体会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可与过去学过的写景文章在叙述顺序上进行比较。

教学准备:师生收集对子,课件。

教学过程 :

一、完成“读读背背”

1、趣聊对子:师讲郭沫若的故事,一定注意要讲得有声有色。

郭沫若幼年在私塾里读书。有一次和同学们偷吃了庙里的桃子。和尚找先生告状,先生追问学生,没人承认。先生说:“我出个对子,谁能对上免罚。”先生说:“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郭沫若思索了一会儿,对出下联:“他年攀桂步蟾宫,必定有我。”先生为他的才华所震惊,极为高兴,全体学生都免予处罚。(边讲故事,边演示课件,课件出示故事中的对联)教师解释“蟾宫)

“对子”也叫“对联”,是我国古代文学的一种形式。有人对此很感兴趣,我以前有个学生就是这样的,他学了《狐假虎威》后,就自己做出这样的对联:上联是“老虎虽凶恶,半信半疑该受狐狸骗”,下联是“狐狸太狡猾,大摇大摆凭借老虎威”。大家看,多么有趣!同学们喜欢对子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祖先创造的这种世上独有的“对子”。(课件出示此对子)

2、教师范读,培养学生听的习惯。听老师是怎样读出对子的韵味儿的`。(教师的范读要读出文味,读出趣味,读出韵味)

3、指导学生朗读,读出对子的美感。

4、各种形式读,男女生对读、小组读、师生读、同位读等,熟读成诵。

5、发现对子规律:读着读着,你发现对子的什么规律吗?(意思相反、相似、相近,字数相等等)

6、交流收集到的对子。

7、小结过渡:大家对对子的学习兴致很高,我建议大家多搜集一些,如有可能,我们将利用秋游机会,开展对对子比赛,好不好?说到秋游,有人心花怒放了。来,让我们走进大自然,去欣赏一下。(出示课件:四季美景图片)

二、完成“阅读”

1、看了图片,你想说什么?想做什么?

2、刚才我们欣赏了哪几个季节的美?

3、自由读短文,检查自己昨天预习有没有要变动的内容。

4、小组讨论交流教材中的问题,训练一个同学当小组长。

5、全班反馈:

(1)作者认为每个季节什么时候、什么景物最美?(教师小结,出示课件:四季的美)

春天的黎明,美在天空颜色的变化;

夏天的夜晚,美在萤火虫的微光在漆黑的夜里闪烁;

秋天的黄昏,美在风声、虫鸣;

冬天的早晨,美在暖和的火盆与严寒的和谐。

(2)你最喜欢哪个季节的描写,美美地读一读,准备挑战读,指名读。

(3)分春、夏、秋、冬四大组,找志趣相投的伙伴读最喜欢的一段,争取背下来。

(4)大家将每段的第一句划下来,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没有?

(5)根据你平时的观察和体会,你认为哪个季节最美?仿照书上的内容说一说。

(6)这篇文章按什么顺序写的?与《高大的皂荚树》对比。(《高大的皂荚树》的叙述顺序:围绕皂荚树这一种景物来写的,本文写的是各个季节不同的景物。)

(7)归纳小结:读文章要弄清文章的叙述顺序,这样可以了解作者的思路,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我们自己写文章,也要理清思路,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别人读了才会清楚明白。

三、作业 :准备“口语交际”及作文的相关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1、在口语交际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往的素养。

2、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训练学生,使学生了解掌握购物讲价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生活技能。

重点、难点:

本课的重点、难点是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创设真实的购物情景,让学生在实践中练习如何购物讲价。

课前准备:教师:各种商品,商店标牌等。

学生:文具、玩具、日用品、食品,果蔬等道具。

教学过程 :

一、情景导入  ,揭示课题。

1、改变身份,引生入境。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不光来上课,还要向大家推荐我们学校校办工厂的一种书包,美观大方,使用方便,原价50元,今天第一次跟同学见面,优惠价40元,怎么样,想买的同学请举手。

(教师可走到学生中间,激发学生购买,引导学生还价!)

(点评:通过教师改变身份,设计情景,让学生参与进来,师生互动,从而激发学生表达欲望,让学生明白购物讲价的重要性。学生当时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

2、因势利导,引出课题。师根据学生的表现,买的价格不同,问:为什么同样的东西,有的同学买的要便宜得多呢?(讨价还价)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种本领。师板书课题,生打开课本。

二、联系生活,获取经验。

1、联系生活。师:刚才老师设计了一个情景,就是想让大家知道还价的重要性。其实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们日常生活中买东西还价的机会非常多。同学们,你们跟家里人一起或自己买过东西吗?想一想怎样还价的?

(也可让学生看课本或从刚才的情景中领悟方法,可先同桌互说。)

(点评: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生活经验作为一种课程资源。在实际生活中获得讨价还价经验,运用于课堂之中。)

2、学生发言,介绍经验,教师概括提炼。

3、师:老师把大家介绍的方法总结成了还价宝典,请看大屏幕,指名朗读。

4、过渡:下面我们就来用这些方法进行实战演习。

三、自由结合,摸拟训练。

1、师:在练习之前,我们先来看一看练习的注意事项,指名朗读。

2、同学们下面我们就把教室当成申泰大市场,把你的课桌当柜台,请同学们自由组合,分别扮演卖家和买家,看谁最会卖,看谁最会买。等一会儿老师请同学们到台上来表演,谁演得最好,老师的书包就做为奖品送给他。

(点评:教师再次创设购物情景,使学生进行购物实践来训练刚才学到的还价方法。学生分成了几个小组,卖家叫卖,使出看家本领,买家使出浑身解数讨价还价,有买有卖,气氛热烈。)

3、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指导学生注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身份、讲价方法。教师也可让学生

篇8:四年级语文上册《积累・运用四》

四年级语文上册《积累・运用四》

教学目标:

1、熟读、背诵对子歌,丰富语言,增加积累,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2、

阅读短文《四季的美》,了解主要内容,理清叙述顺序,体会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可与过去学过的写景文章在叙述顺序上进行比较。

教学准备:师生收集对子,.课件。

教学过程:

一、完成“读读背背”

1、趣聊对子:师讲郭沫若的故事,一定注意要讲得有声有色。

郭沫若幼年在私塾里读书。有一次和同学们偷吃了庙里的桃子。和尚找先生告状,先生追问学生,没人承认。先生说:“我出个对子,谁能对上免罚。”先生说:“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郭沫若思索了一会儿,对出下联:“他年攀桂步蟾宫,必定有我。”先生为他的才华所震惊,极为高兴,全体学生都免予处罚。(边讲故事,边演示.课件,.课件出示故事中的对联)教师解释“蟾宫)

“对子”也叫“对联”,是我国古代文学的一种形式。有人对此很感兴趣,我以前有个学生就是这样的,他学了《狐假虎威》后,就自己做出这样的对联:上联是“老虎虽凶恶,半信半疑该受狐狸骗”,下联是“狐狸太狡猾,大摇大摆凭借老虎威”。大家看,多么有趣!同学们喜欢对子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祖先创造的这种世上独有的“对子”。(.课件出示此对子)

2、教师范读,培养学生听的习惯。听老师是怎样读出对子的韵味儿的。(教师的范读要读出文味,读出趣味,读出韵味)

3、指导学生朗读,读出对子的美感。

4、各种形式读,男女生对读、小组读、师生读、同位读等,熟读成诵。

5、发现对子规律:读着读着,你发现对子的什么规律吗?(意思相反、相似、相近,字数相等等)

6、交流收集到的对子。

7、

小结过渡:大家对对子的学习兴致很高,我建议大家多搜集一些,如有可能,我们将利用秋游机会,开展对对子比赛,好不好?说到秋游,有人心花怒放了。来,让我们走进大自然,去欣赏一下。(出示.课件:四季美景图片)

二、完成“阅读”

1、看了图片,你想说什么?想做什么?

2、刚才我们欣赏了哪几个季节的美?

3、自由读短文,检查自己昨天预习有没有要变动的内容。

4、小组讨论交流教材中的问题,训练一个同学当小组长。

5、全班反馈:

(1)作者认为每个季节什么时候、什么景物最美?(教师小结,出示.课件:四季的美)

春天的黎明,美在天空颜色的变化;

夏天的夜晚,美在萤火虫的微光在漆黑的夜里闪烁;

秋天的黄昏,美在风声、虫鸣;

冬天的早晨,美在暖和的火盆与严寒的和谐。

(2)你最喜欢哪个季节的描写,美美地读一读,准备挑战读,指名读。

(3)分春、夏、秋、冬四大组,找志趣相投的伙伴读最喜欢的一段,争取背下来。

(4)大家将每段的第一句划下来,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没有?

(5)根据你平时的观察和体会,你认为哪个季节最美?仿照书上的内容说一说。

(6)这篇文章按什么顺序写的?与《高大的.皂荚树》对比。(《高大的皂荚树》的叙述顺序:围绕皂荚树这一种景物来写的,本文写的是各个季节不同的景物。)

(7)归纳小结:读文章要弄清文章的叙述顺序,这样可以了解作者的思路,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我们自己写文章,也要理清思路,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别人读了才会清楚明白。

三、作业:准备“口语交际”及作文的相关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在口语交际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往的素养。

2、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训练学生,使学生了解掌握购物讲价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生活技能。

重点、难点:

本课的重点、难点是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创设真实的购物情景,让学生在实践中练习如何购物讲价。

课前准备:教师:各种商品,商店标牌等。

&n

篇9:《积累运用四》教学设计

《积累运用四》最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读、背对仗工整的句子。

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3、会编童话故事。

4、会制作新年礼物。

教学准备

阅读关于动物方面的童话故事。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完成“读读背背”

1、自由朗读,大致了解诗句的意思。

2、同桌对读,理清每一句前后事物的关系。

例如:

天——地 雨——风

秋月白——晚霞红

……

3、在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

4、集体交流,指名背诵。

5、分组背诵。(可以采取多种形式)

二、完成“阅读”

1、正确流利的朗读短文。在朗读时,要注意文中小男孩过河时的动作描写。(要求学生画出描写小男孩过河时动作的词语)

2、说说你是怎样通过理解重点词语读懂短文内容的。

3、自渎短文,体会小男孩的聪明和爱动脑筋。

4、小组讨论,小男孩是用什么办法把水挑过河的?为什么大家都说他的办法

5、拓展活动。

(1)让学生说说在日常生活中一些爱动脑筋的事。

(2)你有更好的办法将水挑过河?

(任选一题,分小组进行讨论交流)

6、教师小结。

第二课时

一、让学生回想一下自己最喜欢的动物童话故事,让学生说一说。(指名说一说自己喜欢的动物童话故事,给其他学生以启发。)

二、教师引导学生想一想,在这些童话故事中,那些小动物都有什么特点。

教师小结:童话就是把这些小动物写成会说话,有感情的人。

三、学生练习编写童话故事。

1、启发学生思路。通过和学生谈话,帮助学生发现素材。开阔思路。

2、让小组里说一说自己选择的小动物。说一说他们中间发生的故事,他们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怎么想?试着给这些小动物起个名字。

3、将想好的故事内容写下来。

第三课时

一、交流写好的故事。

1、修改故事。

同桌交换提意见,个人修改。

2、先小组交流,推荐写得好的在班级交流。

二、实践活动。

1、准备活动

明确要求,准备好制成新年礼物的材料和制作工具。

2、活动指导。

引导学生想一想:新年到了,你会送给自己最喜欢的人什么样的礼物?

引导学生在写祝福的话的时候,应该写一些赞美、祝愿、鼓励方面的内容,不要写那些带有迷信色彩的话或不健康的内容。

3、在班级交流自己准备制作的礼物。

在交流制作过程时,要求学生把话连贯、说通顺,说清楚,让同学能明白。

另外:学生制作好了以后,可以在班上举办一个小展览会,将同学们的作品一一展出,组织评委,评出优秀作品,并进行鼓励。

教后小结:

篇10: 《积累运用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温故知新”,知道一字可以多义。

2、通过学习“语海拾贝”积累名言警句,理解名句的意思。

3、通过“点击成语”让学生理解并运用成语,养成积累成语的习惯。

4、通过综合性学习,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5、完成习作,写写自己的小发明。

6、通过阅读园地,使学生养成积累好词佳句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积累知识。

2、训练口语表达能力。

3、完成习作。

课时划分

4课时。

教学设计

一、学习“温故知新”部分

1、读这两组的句子。

2、提问:

句子里带点的字是什么意思?

你发现带点的字有什么特点?(生讨论)

3、反馈:

同一个字在不同的句子里意思不一样。

4、师述:

这就是多义字。或称为“一字多义”。

5、你还知道哪些多义字呢?(生自由发言)

6、拓展练习。

二、学习“语海拾贝”

1、全班分组朗读。

2、学生自主学习。(以小组为单位)

3、反馈信息。

你读懂了什么?

教师重点指导理解“锲”(qiè):镂刻;“舍”:停止;镂(lòu):雕刻。比喻坚持不懈,才能成功。

4、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背熟名言。

5、小组合作积累或创作类似的语句。

你还知道哪些名人名言呢?

(生自由发言)

三、学习“点击成语”

师:成语是人民群众长期的习惯运用形成的结构简洁、意思精辟的固定词组或短句。在课本中,有许多成语值得我们去理解、应用。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成语乐园,来更好地了解它们,运用他们。

1、出示课件或挂图,抽学生读《千里鹅毛》的故事。

2、学生讨论,理解故事情节。

3、学生理解成语意思。

4、试着运用成语。

5、课外延伸,收集成语。

师:在丰富的词汇乐园中,成语是一个大家庭,希望同学们走到成语乐园中去,与它们朝夕相处,让成语成为我们交际的好工具。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注意积累成语,并把它们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布置学生课外收集成语)

四、学习“综合性学习”部分

师:同学们都有一双灵巧的手,让我们人人都来当设计师,用五颜六色的彩笔画出美丽的图画,制作出独特的手工作品。

1、开展绘画和小制作比赛。

2、展示交流。

(1)小组交流:把自己的绘画和手工作品向同学介绍。

要求说的同学具体介绍作品是什么样子的?具有什么特征?

听的同学认真听。如有不明白的地方,要提出来,请求给予解答。

(2)组内评议,从内容和表达两方面提意见和建议。

(3)推选内容和表达俱佳者,小组集体出谋划策,包装出本组参加全班竞赛的代表。

3、作品现场交流,全班评议提高。

(1)各组代表在全班介绍,注意礼貌用语。

(2)集体评议,评出内容最佳者和表达最佳者。

(3)教师根据活动目标和活动要求点评,提升。

4、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学习“习作百花园”部分

师:上节课,同学们不仅看到了用灵巧的双手,用五颜六色的彩笔画出的美丽的图画,制作出独特的手工作品,而且,还听到了精彩的介绍。今天,我们试着用手中的笔,用语言文字把自己的作品描绘出来,你们愿意吗?

1、准备习作。

(1)自由谈习作要求,明确要求。(要写出自己对作品满意度)

(2)展示优秀作文。

(3)自由读文后,说说它好在哪里。

2、写作。

(1)根据内容自己拟题。

(2)学生习作。教师巡视,发现亮点,当即鼓励创新。

(3)同桌交换习作,互相欣赏,提出意见和建议。也可找自己愿意找的同学进行交流。

3、欣赏佳作。

(1)出示好作文。(实物投影)

(2)自由读文。

(3)说说你认为作文好在哪里。

4、自我修改、完善。

六、学习“自主阅读园地”部分

1、自主选读短文,选择合作伙伴和阅读方法。给出充裕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

2、说说,你从短文中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小组交流。

3、学了这篇短文,你能说说你有什么收获吗?(生自由发言,把它写在书旁)

篇11: 《积累运用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自学、背诵古诗。

2、阅读短文,理解内容,从故事中感悟人生哲理。

3、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口语交际。

4、自由写作,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

教学重点:

阅读,理解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搜集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

教学时间:

三课时

课前准备:

搜集健康小常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自学、背诵古诗。

2、阅读短文,理解内容,从故事中感悟人生哲理。

教学重点:

阅读短文,理解内容,从故事中感悟人生哲理。

教学难点:

从故事中感悟人生哲理。

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背一背古诗

教师大体讲解古诗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朗读《邯郸学步》,理解内容。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自学:

(个人读、双人读、小组读、互相讨论等学习方式;教师巡视课堂,或询问、或指导、或鼓励。)

1、学生围绕问题自学短文,试着解决问题。

2、讨论交流:

(1)那个青年人学来学去,为什么连路都不会走了?

(2)作者借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对待学习要有正确的态度和方法,要结合实际,发扬自己的长处,学习他人的优点,做到学以致用。)

二、结合自己生活的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举例说说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样做到结合实际学以至用?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口语交际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搜集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口语交际的情境。

向低年级的小朋友介绍健康小常识。

二、要求:

1、注意礼貌用语;年龄特点。

2、语言简单、明白、生动。

3、小组进行交际,成立健康知识宣传小分队。

三、小组汇报

说: 每组派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

听: 同学们认真听,不清楚的地方可以提问。

四、总结:

表扬积极参与和有创见的同学,将搜集到的资料整理成宣传小册子,由学生自己设计封面、插图,将小册子送给低年级的小同学。

第三、四课时

篇12: 《积累运用四》教学设计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

教学过程:

一、指名读题目要求,使学生初步了解作文内容。

二、读题目要求,思考本次作文对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1、写自己最想写的内容。

2、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不写错别字。

3、自由交流,说说自己准备写什么,怎样写。

4、教师举例说明这次作文的内容和范围,启发学生思考和选材。

三、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的作文思路,借以启发大家。

四、学生作文,教师巡视

五、个别面批,指导差生

篇13: 《积累运用四》教学设计

【课题】:

积累运用四(3.4)

【课型】:

习作课

【教学目标】:

1、背诵古诗《夜书所见》,并在读背中有所感悟。

2、阅读短文,明白其解释的道理。

3、交流健康小常识,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4、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或想象,提高书面表达能力。

【教具准备】:

学生收集健康小常识,为口语交际做准备。

【教学内容】:

(习作指导)

一、激发习作兴趣,明确习作要求

这次习作是一次自由习作,为我们提供了一片自由翱翔的天空。大家想些什么就写什么,想怎样写就怎样写。下面请同学们读一读习作提示。

学生自读习作提示,明确要求:谢罪想写的,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不屑错别字。

二、交流想法,开启思路

1、先自己想一想,你最想写什么?

2、小组内进行交流,也可以互相帮助提提建议。

3、全班交流,说说自己准备写什么,打算按怎样的顺序写。教师鼓励学生向他人所未想,写别人所未写的内容。

三、试写出稿

教师巡视学生习作,进行个别指导,发现存在的问题。

第四课时

(习作评改)

一、组评议,修改习作

1、四人为一小组,轮流读自己的习作,组内学生共同进行评议。

2、根据同学的评议意见修改自己的习作。

二、选读习作,共同评议

1、每组推荐一名学生读一读自己的习作,全班学生对照习作要求进行评议,发现优点,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提出修改意见。

2、每组推荐一篇写地较好的习作或一些优秀片断,全班同学共同欣赏。

3、教师提出学生在习作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引起学生注意。

三、修改誊抄

1、自己再次修改习作。

2、将习作抄写在作文本上。

篇14:六年级语文上册《积累・运用四》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上册《积累・运用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一、背诵课外选编的四字词。

・・      二、阅读练习。

・・      三、看图作文。

・・      教学重点:

・・      看清图意,推前想后。

・・      教学时间: 四课时

・・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      一、回忆诗歌,背诵。

・・      1、教师点词,全班背诵。

・・      2、定时背诵,时间三分钟,看谁背的四字词最多,同桌相互检查。

・・      3、统计,评选最优秀的`四字词背诵者。

・・      二、背诵四字词。

・・      1、听教师朗读,学生开始寻找四字词的规律。

・・      2、学生齐读。

・・      3、教师讲述反义的四字词的特点。

・・      4、学生自由讨论。练习背诵。

・・      5、检查。

・・      三、默写四字词。

・・      第二课时

・・      一、师生以环保为话题讨论珍稀动植物。

・・      1、你知道世界上有哪些珍稀动植物?

・・      2、为什么要保护珍稀动植物?讲解生物

篇15:语文《积累与运用四》教学设计

语文《积累与运用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积累丰富多彩的成语,让学生了解祖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体味其中的趣味。积累歇后语。

2?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心里话,愿意与别人交流,并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3?学会按顺序观察图画并写下来。

4?自主阅读,培养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

积累成语,从小养成善于积累、喜欢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

1?师生搜集不是四个字的成语。

2?教师准备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

3~4课时。

【教学过程】

一、积累有趣的成语

1?复习导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和好多好多的成语娃娃交上了好朋友,谁愿意说几个给大家听听呢?(抽生说)

刚才同学们说的.成语娃娃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是四个字的,今天,我们还要和许多不是四个字的交朋友,你们愿意吗?

2?读成语,了解成语的意思。

(1)学生自由读书上的成语,你发现了什么?(书上的成语呈阶梯状,字数由少增多。)

(2)你知道这些成语的含义吗?抽生自由说,教师适时指导、补充。

(莫须有也许有,恐怕有。)

(3)师生交流除书上以外的不是四个字的成语。(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不分青红皂白;吃一堑,长一智等)

3?讲成语故事。

(1)抽生读《破釜沉舟》的故事。

(2)你还知道哪些成语故事?能讲给大家听听吗?

教师总结:同学们,丰富多彩的成语是我们祖国的宝藏,有的来源于诗文经典,有的是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我们平时注意搜集、积累这些成语,以后说话和写作一定会受益匪浅。

二、语海拾贝

1?学生自读书上的歇后语。

2?学生合作学习,弄懂每条歇后语的意思。

3?全班交流学习结果。

4?试着用其中的一条歇后语说话。

5?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积累歇后语。

三、小小讨论会

通过学习,我们认识了足智多谋的孙膑、聪明能干的禄东赞、机智勇敢的小姑娘杰奎琳他们用智慧解决了种种难题。在生活、学习中,我们也可能遇到过难题,你愿意告诉大家,让老师和同学们为你解决困难吗?

1?抽学生说。

2?小组讨论。

3?交流。

4?教师总结。同学们,我们生活在班集体这个大家庭里,应该团结友爱,互相帮助,谁有困难,我们都应该伸出援助之手,共渡难关。

四、看图写话

1.同学们,你们喜欢看连环画吗?下面,就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几幅图。看完后,思考:(1)这几幅图讲了一件什么事?(2)图中的男孩是怎样把皮球弄出来的?

2.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

3.指导学生将这几幅图写下来,注意把这件事情的过程写清楚。

五、自主阅读《忆读书》

同学们,你们喜欢读书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著名作家冰心奶奶读书的故事吧!

1?学生自读。思考:我为什么喜欢读书?读了哪些书?读书给我带来了哪些快乐?

2?讨论交流。

3?你喜欢读书吗?谈谈自己的感受吧。

4?教师总结。正如冰心奶奶所说,读书是一个人生命中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还可以得到许多做人处世的道理,让我们都做一个好读书、会读书的好孩子吧!

篇16:积累与运用(四)(西师版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比鲜兑号的作用。

2倍帘趁栊辞锞暗氖句,积累语言。

3痹亩脸捎锕适拢培养积累、运用成语的习惯。

4碧致垡幌罴体活动,能在讨论中清楚明白地提出自己的建议;与人讨论时要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

5鼻宄地介绍一次活动。能做到语句通顺,能自读自改。

教学准备

口语交际、习作:师生回忆班上曾开展过的集体活动,想想活动的形式、步骤及人员的分工情况。

教学时间

3~4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碧富暗既耄好恳坏ピ学习后,“积累与运用”里的“温故知新”总会带给我们新的收获,“积累与运用(四)”里的“温故知新”又会带给我们哪些新知识呢?

2弊远寥个句子,读正确。

3痹俣辆渥樱小组内讨论三个句子中引号的不同作用。

4苯淌ν卣辜缸槔嗨凭渥樱学生讨论说出句子中引号的作用。

二、语海拾贝

1毕衷谡是秋高气爽的季节,在古代诗词中有很多描写秋天景色的精彩诗句,让我们一起走进“语海拾贝”去读读吧!

2毖生自由读诗句,注意读准字音。

3蓖桌合作读诗句,互相指正。

4背槎潦句。

5庇米约合不兜姆绞绞宰疟乘惺句。

6蹦慊怪道哪些描写秋景的名诗佳句,推荐给大家。

三、点击成语

1弊杂啥脸捎锕适拢要求读正确。

2庇米约旱幕跋蛲桌讲一讲这个成语故事,并说说自己明白了什么。

3笔宰庞谩爸缴咸副”说话。

四、自主阅读园地

1弊杂稍亩痢陡蝗牡奈魃橙旱骸罚借助注音把文章读正确。

2庇胪桌交流自己读懂了些什么?西沙群岛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惫椿出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自由练读。

4毖≡褡约合不兜姆绞剑积累好词佳句。

五、口语交际

1蓖学们,在我们这个班集体里,每一位同学都有各自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了充分展示同学们的特长,在班委的组织下,我们班决定开展一次“自我展示”的交流会。为了把这一次交流会开展得有声有色,今天我们就对这次活动的实施方案进行讨论。

2背鍪究谟锝患实幕疤狻疤致垡幌罴体活动”。

3币橐灰椋河Ω么幽男┓矫娼行讨论。

(1)活动的目的和任务。

(2)活动中人员的分工。

(3)活动的方式和步骤。

4狈中∽槎砸陨霞阜矫娼行讨论。讨论时注意要把自己想说的内容说清楚;讨论中要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当对别人的看法有不同意见时,表达自己的想法时要诚恳、要有礼貌。

5备餍∽橥萍鲆幻同学到台上汇报讨论的结果,全班互评互议,找出活动的最佳方案。(如活动目的和任务:让每个同学都有展示自己兴趣、爱好或特长的机会,在展示中大家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6苯淌π〗帷#ù颖敬慰谟锝患驶疃和集体活动方案的确定两方面进行小结。)

六、习作百花园(可结合口语交际讨论后开展的“自我展示”活动进行。)

1痹诨疃中边观察边收集素材。在“自我展示”活动中,提醒学生细心观察,留心收集素材,鼓励他们用手中的笔留住每个精彩的瞬间,培养学生做即兴速记的本领和习惯。

2被疃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交流。围绕活动过程说说自己的观察所得;谈谈各自的感受;听听别人给自己的建议……

3碧致郏喝绻要把这一次活动留给你的深刻记忆写下来,你准备如何构思?学生发言时教师注意倾听,并做好引导的准备。

(1)听听学生的口语表达是否通畅、准确,有误时要及时纠正。

(2)听听学生是否收集到足够的素材来完成习作,不够的要引导学生从别人的发言信息中补充。

(3)引导学生将表达的重点放在清楚地介绍活动情况上。

4毖生自由写作。

5痹谘生习作中,选取有代表性的作文作为范文全班一起评议、修改。

6痹擞眯薷姆号,自读自改作文。

7卑炎约盒薷暮玫淖魑亩粮老师或小伙伴听,虚心听取别人的建议,并把作文做进一步的修改。

8比班开展一次作文展评会。

[积累与运用(四)(西师版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篇17:积累运用四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记声母和韵母。

2能正确分解、组合音节。

3会拼读儿歌。

4拼读音节词、能把它与相应的图画连起来。

重难点

能正确分解、组合音节。

教学方法

导读法做游戏

学习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拼音卡片、投影等

教学时间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读读想想”

1利用声母卡片,采用“开火车”,分组读。

2出示声母表,齐读。

3分类认读韵母,回忆发音方法帮助认读。

4出示韵母表,齐读。

5引导分辨几组易混韵母。

二学习“读读连连”

1引导读题。

2以一个音节词指导读读连连。

3自主练习,同桌交流。

4全班交流、集体评议。

三学习“边说边比画”

1引导读题。

2学生自由读。

3自主练习,同桌交流。

4全班交流、集体评议。

四自主识字园地。

板书

b---dt---fq----p

教学后记:

篇18:积累运用四的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口语交际的内容是介绍健康小常识。了解一些健康小常识。

2、通过查找资料,可以丰富自身的知识水平,通过介绍可以提高自身的表达能力,在认真倾听别人发言时,学会质疑,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3、习作写自己想写的内容,写人、记事、写景、写物、编故事、写读后感都可以,要求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不写错别字。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是口语交际和习作。

2、难点是阅读短文,回答问题。通过学习,理解短文的主要内容,体会短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明白其中的道理,对于文章内容来讲有一定的难度,应在多读的基础上,理解内容。

教学时间:六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读背古诗《夜书所见》和阅读《邯郸学步》

教学要求:

1、读读背背古诗,了解诗意。

2、阅读《邯郸学步》,明白成语含意。

教学重点:阅读短文《邯郸学步》。

教学过程:

一、读背古诗:《夜书所见》

1、试读通全诗。不明白的查。

2、抽读,集体读。

3、了解含意:叶绍翁的《夜书所见》表达了作者思乡之情。想想:

A:作者描写了秋天的哪些景物,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B:你读后明白了什么?

4、精析:菊花围绕着茅舍,好像晋朝陶渊明的家,我绕遍篱笆边的菊花,一直到日渐西斜,不是在百花中偏爱菊花,而是菊花开过之后没有其他花开了。

补充:

菊花(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菊(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二、阅读《邯郸学步》

1、学生自读,扫清字词障碍。

2、通读短文。抽读,小组内读。

3、思考问题:

(1)燕国的那个年轻人学来学去,连路都不会走了?

(2)作者借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燕国的那个年轻人今天跟这个人后边走几步,明天跟那个人后面走几步,可学来学去,总是不像,没有学会邯郸人走路的步法,又把自己原来的走法丢掉了,所以他最后连路都不会走了。作者借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不能盲目,不能机械、简单地模仿别人,而应学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

4、说说你的体会。由学生自由讲解,教师引导。

三、练习:

1、读背古诗。

2、讲故事《邯郸学步》,说清成语含意。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口语交际

教学要求:

1、介绍健康小常识,知道一些健康的科学知识。

2、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习惯。

教学准备:

收集一些有关的健康小常识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示课题,引入。

二、分组介绍:

1、以四人小组介绍,并记一记笔记。

2、小组搜集整理。

三、交流:

代表向全班介绍。

提示要求:

1、自己向别人介绍时要注意口齿清楚、简明扼要。

2、听别人介绍时要认真、有礼,如有不同意见可作适当的补充。

3、因为每一种“小毛病”都有很多种解决方法,但注意说话要谦虚,不能引起争吵。

四、练习:

整理你本课了解的健康小常识。

补充资料:

①剧烈运动后,不能马上坐下休息,实在走不动,也应请同学扶着走一段。

②烈日下突然晕倒,要赶快到阴凉通风处,在太阳穴上涂风油精等。

③上体育课时扭伤了,应先立即用冷水敷,让血凝固,24小时后再用热水敷。

④课间不小心擦伤了,要及时用碘酒或双氧水消毒,涂上红药水或紫药水。

⑤要注意保护视力,课间一定要走出教室向远处看看,让眼睛作适当的调节。

⑥流鼻血时,不能仰头,而应把相反方向的手高高举起。

⑦春天的时候不能到外面小摊上乱吃东西,因为春天是传染病多发的季节。

⑧咳嗽时,可用冰糖、贝母炖梨子汤喝;⑨黄瓜和西红柿都很有营养,但两样东西不可以放一起吃……。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习作写你想写的内容。

教学要求:

1、写自己想写的内容,可以是写人、记事、写景、写物、编故事、写读后感。

2、要求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不写错别字。

3、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

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不写错别字。

教学过程:

一、读题目明要求,研讨习作提示。

最近,你有特别想和别人说的话吗?这次作文,就请你写自己最想写的内容,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比如,一件有趣的事,自己喜欢或讨厌的人,想对别人诉说的愿望、委屈,一次旅游见到的景物,自己一个奇特的想像……总之,写人、记事、写景、写物,编故事(神话、童话、科幻故事),写读后感、观后感都可以。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注意不写错别字。

问:1、写什么内容?

2、要求是什么?

二、习作准备:教师介绍。

介绍本次习作在命题上没有任何要求,同学们可以任意写自己想写的人、事、物等。因此,同学们可以各展其能,写自己特有的想法,写与众不同的经历,写对你产生很大影响的人或事……关键是选材要新,角度要新,要让人有新鲜感,或出乎意料之感。

三、学生习作,教师指导。

四、写好后认真读一读,修改。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评讲习作。

教学要求:

1、通过评讲,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内容要具体。

2、培养学生修改习惯,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

教师介绍:

1、有趣就是有趣味。写到有趣的地方,要把自己深藏于内心的高兴、激动反映出来,做到乐在其中。

2.要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既要把事情的全过程,即事情是怎样发生、发展的,结果怎么样,一一写清楚,还要把有意义、有趣的地方写具体。

3.要认真修改。文成于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我们从小要养成认真修改的好习惯,文章是否表现出有意义、有趣,事情经过是否具体,语句是否通顺,都要反复阅读,认真修改。

二、抽生读习作,全班评议。

1、是否通顺?完整?

2、内容具体吗?

3、怎样改,提出方法。

三、学生修改习作。

四、抽读优秀习作,共同欣赏。

第五六课时

教学内容:

单元检测,学生独立完成本单元测试题。

佳作引路:

一天晚饭后

程方

上个星期六晚饭过后,我们一家三口在院子里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呼拉圈比赛。

(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比赛开始前,我们先开始抽签。爸爸第1号,妈妈2号,我第3号。别看爸爸已到中年,性子可急啦。一上场,他就匆匆忙忙地拿起呼拉圈往身上套。准备工作还未做妥,就见他把手用劲一甩,呼拉圈转动起来,爸爸腆着肚子,弯着腰,越急越转不下去,越急呼拉圈越不听使唤。三次,总共只转了9下。我和妈妈笑得前仰后合,爸爸不服气地冲着妈妈说:“你比我好不了多少。”(爸爸在呼拉圈比赛中的表现。“腆”“弯”“越……越……”“越……越……”“笑得前仰后合”,写出了比赛的情趣。)

轮到妈妈了。妈妈虽然不像爸爸那样急,但也没有找准窍门,前后左右乱扭身子,呼拉圈一下子快,一下子慢。结果比爸爸稍好一点,共转了14下。爸爸还取笑妈妈:“我说你不行就不行吧!”妈妈说:“呼拉圈这玩艺儿看起来简单,实际上不容易,这回我算领教了。”(“领教了”点明妈妈受到教育,表现了比赛的意义。)

该我上场了。因为我平时在学校练过,掌握一定的技巧,就是腰转动的速度要与呼啦圈的速度同步,所以我不紧张,信心十足。呼拉圈在我身上“唰唰”地飞转起来,十分有节奏,而且姿势十分优美,不时赢得爸、妈的叫好声。爸、妈在一旁数着数,一直数到421。这时,妈妈说:“行了,行了,别转了,你已经赢了。”我听了妈妈的话,停了下来,欢快地跳到爸、妈中间,一边一个吻。(“我”在比赛中的表现。“因为……所以……”再次表现了比赛的意义。)

一家人在欢笑中结束了这次有趣的比赛,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再次写出了比赛的情趣。)

【四年级语文上册《积累?运用四》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积累运用四 教案教学设计

2.语文教案设计:积累.运用四

3.六年级语文上册《积累?运用一》教学设计

4.三年级语文上册《积累运用五》教学设计

5.语文积累运用六教学设计

6.运用积累教学设计

7.积累与运用(五)(西师版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8.教学设计的积累运用

9.积累与运用教学设计

10.《积累·运用一》教学设计

下载word文档
《四年级语文上册《积累?运用四》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