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教案>小学语文教案《积累·运用七》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教案《积累·运用七》教学设计

2024-05-04 08:08:54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宠物店888”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7篇小学语文教案《积累·运用七》教学设计,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小学语文教案《积累·运用七》教学设计,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教案《积累·运用七》教学设计

篇1:小学语文教案《积累·运用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一、背诵课外选的歇后语。

二、阅读练习。

三、作文。

教学重点:

学习缩写。

教学时间:四课时

教学过程 :

篇2:小学语文教案《积累·运用七》教学设计

一、介绍《小抄写员》的主要内容。

二、读题明确作文要求。

三、分析题意。

1、看题。说出主要意思。

2、析题。说出缩写的要求。

A.内容要完整,重点要突出;B.语言要简练。

3、回忆文中哪些是可写可不写的?哪些是非写不可的?

4、推前:事情的起因是什么?

5、想后:结果会怎样?

四、学生拟题纲(段落式提纲)。

五、构思五分钟后开始写作,教师巡视。

篇3:小学语文教案《积累·运用七》教学设计

一、回忆背诵谚语和歇后语。

1、教师点拨,全班背诵。

2、定时背诵,时间三分钟,看谁背的歇后语最多,同桌相互检查。

3、统计,评选最优秀的歇后语背诵者。

二、理解背诵歇后语。

1、听教师讲解,学生开始自由造句。

2、学生齐读。

3、教师讲述与歇后语相关的故事。

4、学生自由讨论。练习背诵。

5、检查。

三、课后背诵有关歇后语。

篇4:小学语文教案《积累·运用七》教学设计

一、师生以善良为话题讨论神话故事。

1、你知道民间流传哪些神话故事?

2、为什么会流传民间故事?讲解。

3、民单故事的特点。

二、阅读短文《七颗钻石》。

1、学生自由阅读课文。划出全文中心句。

2、哪几段讲了原因?原因是什么?阅读第一、二自然段。

1) 水罐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2) 说说为什么水罐会发生这些变化?

3、学生自由讨论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

篇5:《积累与运用七》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积累与运用七》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理解名言警句,背诵积累。

2.理解短文内容,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

3.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4.进行习作训练。

教学重难点

理解短文内容,培养独立阅读勈习作,训练。

教学课时 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理解名言警句,背诵积累。

2、阅读短文

教学步骤

一、学习读读背背部分。

1.学生自由阅读,要求读准字音。

2.指名分句读,检查读音与停顿。

3.师生讨论理解句意,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欲穷大地三千界,须上高峰八百盘。”说的是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水有源,故其流不穷;木有根,故其生不穷。”水有源泉,因此流淌不停;树有根,所以蒸蒸日上。办事要开源固本,才能求得不断发展;看问题要追根溯源,才能抓住本质。

“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再聪明的人考虑问题,也必定会有一次失误的.时候;愚笨的人肯动脑筋,总有一次是正确的。告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能够深知别人的人算得聪明的人,能认识自己的人算得上明白通达的人。用以教育要善于正确认识别人,正确估价自己。

4.指导学生熟读背诵。

5.说说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6.抄写这些名言警句。

二、阅读短文训练

1.学生自由读短文,划上自己不懂的字词。

2.再读课文,讨论释疑。

3.默读思考:短文主要讲了哪些事?

(1)吉鸿昌被逼出国“考察”。

(2)吉鸿昌在美国大街遭到嘲笑。

(3)吉鸿昌在邮局遭受到侮辱。

(4)吉鸿昌百叶窗上“我是中国人”的牌子昂首走在美国大街。

4.你从吉鸿昌的所作所为中感受到什么?

5.感情朗读短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进行口语表达训练

教学步骤

一、启发谈话

同学们,“六一”儿童节又要到了,大家高兴吗?谈谈你以往最快乐最有意义的一些活动,好吗?

二、进行交流

1.谈话:学校老师也希望大家每一个“六一”都过得愉快,有意义,所以先在同学们中征询好的建议,今天我们一来筹划一下。自己的“六一”儿童节。

2.议定计划框架。

(1)活动新颖有意义。

(2)参与面广。

(3)切实可行。

3.分小组讨论,小组长负责整理并发言。

4.小组长全班内发言,评选一项最切实可行方案。

5.中队长整理“六一”活动计划,送交学校。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进行习作训练。

教学步骤

一、读题目明要求

1.自由作文,写人写景记事都行。

2.想好主要内容与写作顺序。

3.写具体,写清楚主要内容。

4.修改作文

二、讨论定材料

1.独立思考你想告诉别人什么。

2.小组内讨论,定出自己的写作素材。

三、学生拟定提纲,写作文草稿。

四、分小组评改作文稿。

五、全班讲评、交流。

六、誉写作文。

篇6:小学语文教案《积累.运用一 》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读读背背描写自然景物的对联。

2.阅读《大理三塔》。

3.口语交际。

4.习作

课时安排:6课时

学习过程:

篇7:小学语文教案《积累.运用一 》教学设计

一、学习对联

1、教师简介祖国古老文化——对联。

2、学生自由诵读对联。

3、教师大概介绍对联的内容。

4、学生练习背诵对联。

二、阅读短文

1、学生自由朗读短文,了解大意,找出文中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讨论:

这篇短文介绍的是什么地方的美丽景色?(介绍的是云南的大理三塔的地理位置,和它周围的优美环境,详细介绍了大理三塔的壮观景象。)

短文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是什么意思?

3、教师指导、小结:

第一自然段,大理三塔的地理位置。

第二自然段,大塔的样子。(大塔的样子写得最详细,可分三层来理解:一写大塔的名称和它的大小。二写它的总体形态美。三写了它的具体构造。)

第三自然段,两座小塔的样子。

第四自然段,大理三塔的价值。(这一段最后的排比句表达的意思非常全面深刻。)

4.引导学生分段。大家看,这四个自然段中,那些自然段意思比较接近,可以归为一段?段意怎么归纳?

5.教师小结:(第二三自然段的意思比较接近,可以归为一段:介绍大理三塔的样子。)

6.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7.朗读指导。

篇8:小学语文教案《积累.运用一 》教学设计

口语交际

一、学生自读题目要求。

1.给学生简介什么是导游。

2.你们愿意当导游吗?愿意把大家带到你的家乡看看吗?

3.那么你准备怎么样向大家介绍你的家乡呢?

二、学生讨论。

1.你的家乡在哪里?怎么走?

2.你的家乡有些什么名胜、风景?或者有些什么好玩的地方?

3.这些地方有什么特点?说出来给大家听听。

三、学生同桌互说自己的家乡。

四、请两三个同学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的家乡。

1.大家注意听,看别人是怎么介绍的。

2.听的时候可以随时举手提出问题,让导游解答。

五、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当了一回导游,向大家介绍了自己的家乡,将来我们还要学会向别人介绍我们湖北,介绍我们中国。向世界各地的朋友介绍我们的祖国。这就需要我们了解自己的祖国,了解她的历史、现在和将来。需要我们具有广博的.知识,需要我们具有一流的表达能力,那样才能把我们的祖国介绍给世界,介绍给未来。要达到这样的水平,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办呢?(好好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训练自己的说话水平。)

六、请大家回家把我们学校介绍给你的爸爸、妈妈。

篇9:小学语文教案《积累.运用一 》教学设计

作文指导

一、提出学习任务

1、大家自读作文要求。看看这次作文确定的范围是什么,要求我们写什么地方,什么时间,什么类型的内容。

2、小组讨论自己的理解情况。

二、根据自己观察到的校园内或别处的景物读题目要求,使学生初步了解作文内容。

三、再读题目要求,思考本次作文对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1、出示作文要求

(1) 写校园内(或别处)的一处景物,

(2) 按一定的顺序记叙,内容具体,可以加入丰富的想象。

(3) 写好后修改。(用上修改符号)

2、逐条讨论分析

3、大家看一看:我们的校园里有那些景点可以写?

如:教学楼,大操场,小花园等。

大家思考一下,你准备选取哪里的景物来写?这个景点可以分为几点来写?

4、交流启发,拓宽思路。

自由交流,说说自己准备写什么,怎样写。

5、你准备重点写什么?

6、请两个同学说说自己的材料及思路。

篇10:语文教学设计:积累·运用七

教学目标 :

一、背诵课外选的歇后语。

二、阅读练习。

三、作文。

教学重点:

学习缩写。

教学时间:四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回忆背诵谚语和歇后语。

1、教师点拨,全班背诵。

2、定时背诵,时间三分钟,看谁背的歇后语最多,同桌相互检查。

3、统计,评选最优秀的歇后语背诵者。

二、理解背诵歇后语。

1、听教师讲解,学生开始自由造句。

2、学生齐读。

3、教师讲述与歇后语相关的故事。

4、学生自由讨论。练习背诵。

5、检查。

三、课后背诵有关歇后语。

第二课时

一、师生以善良为话题讨论神话故事。

1、你知道民间流传哪些神话故事?

2、为什么会流传民间故事?讲解。

3、民单故事的特点。

二、阅读短文《七颗钻石》。

1、学生自由阅读课文。划出全文中心句。

2、哪几段讲了原因?原因是什么?阅读第一、二自然段。

1) “水罐”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2) 说说为什么水罐会发生这些变化?

3、学生自由讨论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

第三课时

一、介绍《小抄写员》的主要内容。

二、读题明确作文要求。

三、分析题意。

1、看题。说出主要意思。

2、析题。说出缩写的要求。

A.内容要完整,重点要突出;B.语言要简练。

3、回忆文中哪些是可写可不写的?哪些是非写不可的`?

4、推前:事情的起因是什么?

5、想后:结果会怎样?

四、学生拟题纲(段落式提纲)。

五、构思五分钟后开始写作,教师巡视。

第四课时

讲评作文。从中心的表达、故事的完整、句子的表达三个方面重点分析。

本单元复习四课时:听写生字词、四字词,讲解同步训练,设计自主练习,默写古诗三首。

篇11:积累运用七 教案教学设计

一、激情导入

1蓖学们,我们刚刚上完一节洋溢着爱的口语交际课,那些感人的事例我们终生也不会忘记。这节课,我们就来写一写父母对自己的爱。先自己想一想写什么。

2弊杂煞⒀裕互相启发,拓展思路:可以写自己在口语交际课中讲过的事,也可以写在综合性学习中了解到的其他事,还可以写自己和父母之间其他感人的事。记住:只要是爱的故事,无论大小,无论远近,都值得我们用心去写。

二、鼓励有个性的表达

1蔽颐钦馄习作的第一读者将是我们的爸爸妈妈,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写,才能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孩子理解并铭记他们的爱呢?让我们小组内讨论一下。

2备髯樗狄凰的忝翘致鄣男捶ㄓ屑钢(如,写信;给自己的习作绘制插图;附上照片;在习作前给爸爸妈妈写几句话等)。明确,只要表达了真情实感,把感人的事情写清楚、写具体,爸爸妈妈一定会将我们的习作当做最好的礼品。

三、进行习作注意书写工整,语句通顺。教师对部分同学进行个别指导。

四、延伸课外

1蓖学们,相信我们的每一篇习作都表达了我们与父母之间最真挚的爱,就让我们把这篇充满真情实感的作品献给爸爸妈妈。回家后,请读给父母听。

2比冒职致杪瓒阅阈吹哪谌萏岢鲆饧,我们认真改一改,再请他们在我们的习作后写上批语。

[积累运用七 教案教学设计]

篇12:积累运用 七 教案教学设计

lanlan

训练要求

1、指导学生积累词语并掌握一些积累词语的方法。

2、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习惯及口语交际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训练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训练要求 完成总要求1、3。

训练过程

一、导入课题

二、完成读读背背

1、学生自读词语。

2、借助工具书,大体弄清每个词语的意思。

3、想一想,这些词语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它们都是关于人们对待学习、工作态度方面的成语。)

4、指导学生熟读,达到会背。

三、完成阅读

1、指名读短文后面的思考题,明确阅读要求。

2、自读短文,一边读一边思考短文后面的思考题。

3、指名朗读短文。

4、学生再次读文,回答课后第一题。

第一题:他先用绳子把水桶系在扁担的两头,再把两个水桶轻轻地放到小桥两边的河水里,然后两只手抓着扁担的中间,推着它,慢慢地走过了桥,鞋子一点儿也没有湿。

5、组织交流、讨论第二题。

提醒学生要认真观察图画,联系上下文进行思考,精心组织语言。

6、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深思熟虑,多动脑筋方能做好;盲目冲动只会事倍功半。

第二课时

训练要求 完成总要求2。

训练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读提示,明确交际的内容和方法

1、想一想自己遇到过哪些难题,在班级讨论会上提出来。

2、在同学们所说的难题中挑选一两个进行讨论,提出解决的办法。

3、讨论时,可以有不同的见解,最好是一个难题能想出多种解决的方法。

4、评一评谁想出的办法好。

三、调动积累,表达难题

边说边引导学生将问题归纳整理。

四、学生互动表达

1、从这些难题中选取你最感兴趣的内容,开动脑筋,大胆想象,把想出的办法说给同学听。(注意说清楚遇到的难题是什么,解决的办法是什么,也可说说为什么要采用这种办法。)

2、把你的想法说给学习小组的同学听一听,其他同学注意帮他提意见。

五、学生集体表达

请小组派代表上台说说,其他同学评论。

(1)评语言,要准确、规范。(2)评思路,说话的内容要清楚、通顺、完整。

(3)评仪态,声音要响亮,态度要大方,表情要自然,注意文明礼貌。

六、请你说一说,谁的办法好,并讲出为什么。

七、课堂小结。

生活中,我们会时常碰到这样那样的难题,在这些难题面前,我希望大家都能像今天这样,开动脑筋,发散思维,想出办法,解决难题。

[积累运用 七 教案教学设计]

篇13:小学语文第七册《积累运用七》 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积累运用七》 教案

教材分析

这次“积累运用”安排了“读读背背”“阅读”“习作”“实践活动”四部分内容。

教学目标

读背《清平乐》,知道这首词描绘了农村的风光和人们的劳动生活。阅读短文《怎样制作树叶书签》,了解短文的主要内容和说明顺序,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树叶书签的制作步骤,并按短文讲述的方法,自己制作树叶书签。利用身边的废旧物品制成精美的手工制品,将制作过程写清楚并写出自己的乐趣或收获。和同学一起参加一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以开科技知识介绍会的形式,集阅读、制作、展示、交流为一体,在活动中拓展科技知识,提高动手实践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更好地学语文,用语文。

教学重点难点

利用身边的废旧物品制成精美的`手工制品,将制作过程写清楚并写出自己的乐趣或收获。

教学构想

逐题进行练习,使学生学会积累知识,并能在阅读和习作中加以运用。

教学准备 投影片

教学时间 五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熟读《清平乐》,大体知道词的的内容,并能背诵。通过自读短文,了解制作树叶书签的工具材料、步骤和收获。

学生学习过程

一、完成“读读背背”。

1 检查预习,自学这首词。

(1)学生找资料,交流对词牌及作者生平的了解,教师作适当补充。

(2)自学字词,读准字音。

(3)指名读这首词。

(4)分别找出词的上阙和下阕。

2 学习词的上半阙。

(1)学生自读词的上阙。

(2)如果请你根据上阙的内容画一幅画,你会画些什么?

(3)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上阙的内容。

(4)直到有感情地朗读上半阙。

3 学习词的下半阙。

(1)先默读,再讨论下半阙分别写了谁,他们在干什么?

(2)汇报讨论情况。

(3)教师出示图,请学生对照课文认真观察,找出大儿子、二儿子、小儿子分别在哪里,从而理解方位词。

(4)在老农的三个儿子中,作者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下半阙。

4 有感情地朗读整首词。

5 指导背诵这首词。

二、完成“阅读”。

1 激趣。展示几枚精美的树叶书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看到这么美的书签,你们一定想知道是怎么制作的,也一定想动手做一做吧。我们一起来读短文《怎样制作树叶书签》。

2 自读课文。

(1)思考:说说制作树叶书签需要哪些材料和工具?在关键词句下面画上横线。

(2)讨论:制作树叶书签有几个步骤?

3 用自己的话说说制作树叶书签的步骤。

4 请做过树叶书签的同学谈谈自己制作的经验。

作业设计

根据短文讲述的方法,自己动手做一个树叶书签。几天后在班上展示,评出优秀作品。

板书设计

积累运用七

读读背背

篇14:积累.运用七(第一课时)(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 学 目 标 】:

1、背诵古诗词,丰富语言的积累。

2、弄清短文内容,了解制作树叶书签的几个步骤。并能动手制作一张叶脉书签。

3、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或想象,提高书面表达能力。

【教 具 准 备 】:小黑板、叶脉书签一枚

【教 学 内 容 】:

一、完成“读读背背”

1、复习引入。

在同学们的记忆中已经储存了许多古诗词,现在请大家背诵自己读过的故事,比一比谁背得多。教师对背得多的学生予以表扬。并提出希望;今后能背诵更多的古诗词。

1、自读古诗

(1) 轻声读几遍,注意把自己读准。

(2) 指名读,纠正字音。

(3) 气度。

(4) 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2、练习背诵。

(5) 自由背诵。

(6) 指名背诵。

(7) 齐背。

二、阅读短文

1、自读短文。

想一想这个古诗主要讲了什么?

2、小组讨论交流。

3、集体交流

要点:

a准备过程

b制作过程,共五步。

c 制作过程中的启示。

4、讲述故事

自己练习--指名讲述

三、布置作业

1、背熟古诗。

2、制作一个树叶书签,准备展示评比。

[积累.运用七(第一课时)(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15:积累.运用七(第二课时)(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 学 目 标 】:

1、引导学生模仿《怎样制作树叶书签》制作一个树叶书签,并展示。

2、训练学生心理素质,实践操作能力。

【教 具 准 备 】:供学生展示成果的展示台

【教 学 内 容 】:

一、揭示教学内容

这节课我们将制作的小作品。

二、读题,明确范围与要求。

可以:1、展示,介绍自己的小作品用制作过程。

2、讲述自己了解的科普知识和趣闻。

3、讲述自己了解的最新科技成果。

三、小组内展示自己作品,进行介绍,了解其他科学知识介绍

四、每组派一名上前介绍自己的作品或科学知识。

五、举办展览的筹划过程

七、作业

举办展览。

[积累.运用七(第二课时)(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16:语文教案积累与运用教学设计

语文教案积累与运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并背诵《滁洲西涧》,阅读《罗马速写》,理解主要内容,了解叙述顺序

2、总结本组课文的写作特点,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有顺序地观察描写的方法,选择一处景物,仔细观察,展开想象,有序描写。

3、了解剪报的`意义、方法、步骤,学习剪报,鼓励学生养成坚持剪报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目标2、3

三:教学时数:1课时

〈一〉、竞背古诗,激趣导入

1、比一比:谁知道的诗人多,谁会背的古诗多

2、学习《滁洲西涧》

(1)读通古诗,认识生字新词:滁洲、西涧、怜

(2)粗知大意

(3)诵读古诗,

(4)鼓励用简笔画画出诗歌描写的景象。

〈二〉、阅读短文

1、自读短文,给生字新词注音。把自己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

2、想想短文写了罗马的几样景物,用笔在文中画出。

3、说说作者是根据什么顺序来叙述的?

4、交流学习收获。

5、鼓励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语言。

〈三〉、课堂小结

〈四〉、布置作业。

篇17:语文《积累·运用三》教案教学设计

语文《积累·运用三》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背诵古诗《滁洲西涧》。

2、阅读短文《罗马速写》,理解主要内容,了解短文的叙述顺序。

3、学习本组课文写景状物的顺序以及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选择一处景物,仔细观察,展开想像,进行习作。

4、了解制作剪报的意义、方法、步骤,学习制作剪报,并鼓励学生养成剪报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几份教师或学生做好的剪报。 带剪刀、胶水和一些自己家的报纸来上课,准备制作剪报。

【课时安排】 5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读读背背、阅读)

一、完成读读背背

1、回忆学过的一些古诗 在我国历史上出现过许许多多的诗人,有的被誉为诗仙,有的被尊为诗圣同学们的脑子里一定也装了不少的古诗,有的是在学校学的,有的是自己在课外学的,对吗?谁能背几首给大家听听?

2、学习新内容 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再来学习一首唐诗《滁洲西涧》。 ⑴ 指名学生朗读这首诗。 让学生说说要注意哪些字的'发音。如,滁(ch*)、涧(ji4n)、怜(li2n)。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⑵ 采用全班朗读、同桌对读、小组内互读等方式让学生将诗读熟。 ⑶ 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用简笔画画出诗句描绘的情景。 ⑷ 练习背诵这首古诗。

二、完成阅读

1、自由朗读短文《罗马速写》,读准字音,读通顺。

2、不理解的词语,弄懂意思。

3、想想短文写了罗马的哪些景物,把点明这些景物的词语画下来。

4、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

5、把你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

三、交流学习成果

1、扫清字词障碍。哪些词语是自己通过弄懂的?

2、朗读。

3、作者写了罗马的哪些景物?

4、第三、四、五自然段分别是围绕哪一句来写的?又是怎样展开描写的?

5、短文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四、背诵积累 你最喜欢哪一部分?试着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练习背诵。)

第二课时(习作指导)

在指导写这篇习作之前,最好先组织学生进行一次秋游活动。所选的活动地点最好能体现秋天的特点。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发现景物的特点,发现与其他地方、其他季节不同的特点。还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想像和联想。这样做,一是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习作时有话可说;二是便于教师有针对性地、有效地进行指导。

一、启发谈话

同学们,秋天已经来临。老师要看看谁的观察能力最强,能够说出秋天有什么特点。 (学生自由发言。)

二、回忆看到的景物

前些天,老师带领大家开展了秋游活动,寻找秋的足迹。你们找到了吗?说说什么时候,你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这些景物什么地方能体现出秋天这一季节的特点,让人一看就知道秋天已经到来? 要想写出景物的特点,除了观察要细致之外,还要展开适当的想像。比如,看到一片片的黄叶从树上落下来,就可以把它想成这是树妈妈给大地捎来的一份份祝贺丰收的电报。你们试试看能不能对你们描述的景物展开想像。

三、指导按一定顺序进行描述

大家刚才都讲得很好。通过大家的回忆,把我们秋游时到过的每一处景点都讲到了。现在请大家再回忆一下,那一天我们的游览顺序,先到了哪里,再到了哪里?能不能也像《颐和园》的作者那样,用上几个句子,说一说我们的游览路线?

四、自己准备

现在先请同学们自己准备,过一会儿,在小组内交流。 如果不想讲秋游地点的景物,也可以自己选一处景物来讲。

五、小组交流

现在,以小组为单位,每个人都汇报自己刚才准备的内容。

六、指名请两三个学生上台说,师生进行评议

七、谈感受 说一说,到了这一地方,看到这些景物后,你有什么感受。 可以像《颐和园》和《海滨小城》两篇文章一样,把你的感受作为习作的结束语。

八、学生习作

第三课时

学生习作

略。

第四课时

习作讲评

略。

第五课时

实践活动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我们平时在阅读报纸、杂志时,常常会发现有许多自己感兴趣的知识或优美的语言、图片等。但是,时间一长,当我们需要用到它们时,却很难再找到。这种情况是否也在你们的身上出现过?那么,该怎么办呢?

2、为了避免此类事情的出现,很多人自制了剪报。你们看,这就是老师、同学做的精美的剪报。 展示几份教师或学生做的剪报。

二、分组讨论做剪报的知识

认真阅读本次实践活动的提示语,共同讨论:

1、制作剪报的步骤。(阅读剪下自己认为有价值的内容──分类──粘贴──装饰──命名。)

2、应该收集什么样的材料?(能增长知识的,对自己的学习、生活有帮助的内容。)

3、从何处收集材料?如何收集?(可以到书刊上收集,也可以到网上查阅,并下载自己需要的内容,再将它打印出来。是自己的书刊,可直接剪下;不是自己的,应先将有关内容复印下来,再进行剪贴。)

4、如何分类?

5、打算给剪报起个什么名字?(根据收集的内容,起相应的名称。)

6、如何能够将剪报装饰得更漂亮些?(可用彩笔画上自己喜欢的图画,可以电脑绘画,也可以加上些花边,还可以贴上自己平时喜欢的图案等。总之只要自己喜欢、满意就行。但一定要清楚、简洁,不可太复杂。)

三、学生动手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以小组为单位,将自己带来的报刊进行阅读、剪贴。 在此过程中,教师进行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指导,让学生自行改进。如,如何将所需内容剪得整齐?如何才能贴得平整? 课堂上做不完的,可带回家继续做。

四、展示观摩,交流评点

1、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自己的剪报,介绍自己这份剪报的名称、制作过程。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评议。

2、班级举办一次自制剪报展示会。为大家提供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机会。

五、总结

制作剪报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活动,只要我们平时多看书、多看报,及时收集自己需要的资料,慢慢地,你就会拥有一本本内容丰富、精致美观的剪报。它们将成为你的小小资料库,成为你亲密的伙伴。你将从中学到很多知识。今后,每过一段时间,我们就互相交流、展示自制的剪报。到时候,我们还将评选优秀剪报。希望每个同学都能榜上有名。

【小学语文教案《积累·运用七》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语文积累运用六教学设计

2.运用积累教学设计

3.积累运用四 教案教学设计

4.教学设计的积累运用

5.积累与运用教学设计

6.《积累·运用一》教学设计

7.积累运用二教学设计

8.小学语文《积累与运用》优秀教案

9.小学语文教案《积累?运用三?习作》

10.积累与运用七优秀教学设计方案

下载word文档
《小学语文教案《积累·运用七》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