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教案>练习5 教案教学设计

练习5 教案教学设计

2023-05-10 08:48:28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胡胡大豆子”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8篇练习5 教案教学设计,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练习5 教案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练习5 教案教学设计

篇1:练习5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按笔顺书写本单元所学汉字。

2、进行有关形声字的字词训练。

3、熟记成语与儿歌。

4、按从外到内的顺序,练习书写三框儿且框口朝下的字。

5、口语交际训练,以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学时间:

四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一、 审题

1、指名借助拼音读题目。

2、让学生说说题目有什么要求。(认清笔顺,按笔顺写字)

二、指导

1、出示所有生字。

指名认读,注意学生读音是否正确。

2、小朋友们能正确认识这些本单元的生字真不错,你们能把每个字都按照     正确的笔顺书写吗?

请小朋友们把书打开,回忆一下每个字的笔顺,遇到自己记得不熟的字,画上一个五角星,多练习几次。

学生自己学习,解决学习中的困难。

3、请同座位的小朋友先检查一下画五角星的字是不是记牢了。

以同桌为单位合作学习,教师巡视、监督。

4、教师随机抽查学生画星的字是否会了,并小结检查结果。

5、师小结。

三、 巩固练习

1、师:同学们用心去记这些字,下面老师想考考大家是不是真正掌握了。

2、出示:数笔画填空。

瓜:第四笔是(   )

桃:第八笔是(   )

爷:第三笔是(   )

奶:第:四笔是(   )

坐:第五笔是(   )

指名学生填空,集体订正。

3、出示:按笔顺写字。

指名学生按笔顺写字,集体评议。

4、小游戏:对口令。

游戏规则:(1)生甲:斗怎么写?

生乙:斗这样写:点,点,横,竖。

(2)由学生任意抽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用字词句。

一、 审题

1、指名借助拼音读题目。

2、让学生说说题目有什么要求。

3、师:这次字词句学习分三个部分,借助拼音把每个部分的题目读一读。

4、师:读了小题目以后,我们知道每部分学习都是围绕“丁“的他的伙伴们展开的。

二、 指导

1、同学们你们先自己读一读题目。请同学们看老师手中的转盘,谁会读这个字?

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现在丁和谁交上了朋友?谁会读?

3、依次转动字盘,分别让学生说出丁和谁交上朋友?指名认读“灯、盯、钉“。

4、出示词语:丁丁、电灯、盯着、钉子、叮叮当,认读词语。

5、师:这些词语是什么意思呢?请小朋友们自己借助汉语拼音读读由这组   字编的儿歌。

学生自由读儿歌。

检查学生朗读情况,要求读正确。

6、指导学生看书上插图,说说图上有什么人,他们分别在干什么。

师:看懂了图画,小朋友们你们再去读读儿歌,想想儿歌说的是什么意  思,这些词语的意思又是什么。

指名回答。

7、知道这些词语的意思,你就会觉得这些汉字很有趣。

讨论:“电灯“的”灯“为什么用火字旁?

“盯着”的“盯”为什么用目字旁?

“钉子”的“盯”为什么用金字旁?

指名学生回答。

8、教师小结:丁在这些字里表示读音,它和不同的部首组合以后就表示不  同的意思,像这样的有规律的汉字,我们把它称作形声字。

三、 拓展练习

1、师:在汉字中类似的形声字还有不少。

出示:包子  水泡  饱满  跑步  怀抱

肚皮  披风  疲劳  山坡  破坏

少年  沙子  吵闹  炒菜  抄写

小朋友你们先自己读一读,想想每个字的意思。

讨论:它们分别用哪个字作基础字,与不同的部首组合而成?

2、提问:你能找到以“青“作基础字的形声字吗?

3、自己用这个方法再认识一组字,交流。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1、读读背背。

2、学写铅笔字。

一、 教学第三题

1、审题

(1) 指名借助拼音读题目。

(2) 让学生说说题目有什么要求。

(3) 师:这次读读背背学习分两个部分,借助拼音把每个部分的题目读      一读。

2、指导。

(1) 学习成语歌。

看图: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师:这个小朋友从小就学写毛笔字,你看他已经能写二年级才学的一些复     杂的字了,他可是从练习写基本笔画开始的呀!

(2)出示:循序渐进  由浅入深

借助拼音自由读,要求读正确。

检查读正确情况。

(3)这两个成语是什么意思呢?请同学们想想。

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教师补充。

(4)指导朗读,读出韵味。

师:你怎么看出他很认真?

师:这个小朋友他今天练习一个类型的字,明天再练习一个类型的字,   还不忘记复习前几天写过的字。

3、出示:日积月累  温故知新

(1)借助拼音自由读,要求读正确。

(2)检查读正确情况。

(3)这两个成语是什么意思呢?请同学们想想。

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教师补充。

(4)指导朗读,读出韵味。

练习:学生练读,同桌练习背诵。

(5)检查背诵情况。

4、学习儿歌。

(1)看图,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2)生借助拼音试着大声朗读,要求读准字音。

指名朗读,教师范读。

学生自由朗读,回答教师问题:

“花儿”指什么?

“风雨”指什么?

(3)同学们遇到困难应该怎么做?应带着什么样的心情读呢?

(4)师:同学们现在我们就好象小一个下雨的早晨,打着小伞去上学,谁   来读一读?

(5)练习朗读、背诵。

(6)检查朗读、背诵。

二、 教学第四题

1、审题。

(1) 指名借助拼音读题目。

(2) 让学生说说题目有什么要求。

2、指导。

(1) 复习以前学过的书写规则从上到下,从左到右。

(2) 今天,我们学写“同、问、网”3个字,看看这些有三框儿的且框口   朝   下的字应按什么顺序书写。

(3) 出示:同

3、练习。

(1) 练习描写“同”3个,仿影1个。

(2) 教师巡视指导。

4、小结。

(1) 表扬写得好的同学,指出问题。

(2) 进行纠正性练习。

其余两个字教学方法相同。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口语交际。

一、 审题

1、指名借助拼音读题目。

2、让学生说说题目有什么要求。

二、 指导

1、出示图一:图上的王洪是怎样看书的?

3、出示图三:图上的张海是怎样看书的?

4、出示图四:图上的韩小是怎样看书的?

5、分成四人小组讨论:谁的姿势正确呢?

汇报讨论结果。

三、 拓展训练

1、请三人按图意表演,其余的小朋友如果你看到了这种情况,你会怎样劝说他呢?

2、组织学生发言。

3、小结:在生活之中我们要注意正确的读书姿势,保护好自己的眼睛

4、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不好的读书姿势呢?组织学生发言。

四、 练笔

你想对这些有不良看书习惯的同学说什么呢?用一句话写下来。

教后记:

1、能按笔顺书写本单元所学汉字,书写较美观。

2、能够熟记成语与儿歌。

3、嫩够按从外到内的顺序,练习书写三框儿且框口朝下的字。书写美观。

4、通过口语交际训练,使学生明白了良好的读书习惯。但较难付之于行动。

[练习5 教案教学设计]

篇2:练习5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学会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

2. 区别4组形近字。

3. 读一读句子,初步了解同一意思有不同的表达方式。

4. 熟记成语。

5. 读背《腊梅花》。

6. 写好上下结构的字。

7. 观察图画,展开想象,会用几句连贯的话表达自己的愿望,再练习写一段话。

教学重难点:说话、写话训练。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小黑板。

主要板书安排:练习5。

作业设计:

课内:填表、组词、写字、说话、写话、读背。

课外:读背。

教学时间: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教学第一题

1. 审题。

2. 指导。

(1) 出示“脸”,让学生读准字音。

(2) 教给学生音序查字法。

a.在“汉语拼音索引”里找到大写字母L。

b.在L的下面找到音节lian,看清后面的页码。

c.按照页码,在字典的正文找到音节lian,再按声调的排列顺序,查找“脸”字,并把所在的页码填到表中

3. 练习。

(1) 按老师教的方法,分别查“祝”和“忘”。

(2) 学生试填表格。

4. 反馈。

(1) 检查学生查字典,填表情况。

(2) 指出存在的问题,巩固音序查字法。

二.教学第二题

1. 审题。

2. 指导。

(1) 指名读。出示:己--已。

a. 按书写笔顺分别说说两字的笔画名称。

b. 说说它们异同。

c. 口头组词。

3. 同步骤学习其他几组形近字。

4. 练习。

(1) 分组出示卡片,集体认读。

(2) 口头扩词,选择一个写下来。

5. 反馈。

(1) 检查学生组词情况。

(2) 出示卡片,指名读读这几组字,并组词。

第二课时

一. 教学第三题

1. 审题。

2. 指导。

(1) 出示小黑板。(第一句话)

(2) 让学生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3) 让学生试把句子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4) 出示:我喜欢跳绳、跑步和滑雪。请学生认读。

(5) 指名读这两句话,比较有什么不同?

(6) 老师告诉学生:同一意思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方式。

3. 反馈。

出示句子,让学生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1) 我家有电视机,有收录机,还有冰箱。

(2) 果园里有苹果,有梨子,还有柿子。

二.教学第四题

1. 审题。

2. 指导。

(1) 认读要写的字:克、苍、家。

(2) 引导学生回忆前面提出的描红要求和写字要求。

(3) 指导书写。

3. 学生练写,师巡视。

4. 反馈。

表扬写字认真并写姿好的学生。

第三课时

一. 教学第五题

1. 审题。

2. 指导。

(1) 学生自由读成语。

(2) 指名试读。

(3) 教师范读。

(4) 教师结合插图讲解成语的意思。

3. 练习。

(1) 学生自由练读。

(2) 同位练习背诵。

4. 反馈。

(1) 集体背诵。

(2) 指名背诵。

二.教学第六题

1.审题。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儿歌。

(2)指名试读。

教师范读。

(3) 教师结合插图讲解这首诗的意思。

3.练习。

(1) 学生自由练读。

(2) 指名读。

(3) 练习背诵。

5. 反馈。

(1) 检查背诵。

(2) 指名背诵。

第四课时

教学第七题

一. 审题

1. 揭示说话的话题,让学生弄清话题的意思,知道说话时该针对着什么话题说。

2. 学生借助拼音自读图下的两个问题。

二.指导

1. 指导观察。

(1) 启发学生弄清图上画了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

(2) 指名回答。

2. 指导说话。

(1) 你长大了想当什么?

(2) 你为什么想干这个工作?

(3) 联系自己,展开想象。

(4) 提供句式:我长大了想当( ),因为( )。

我长大了想当( ),因为( )。

三.练习

1. 指名练说。

2. 练习写话。

3. 同桌之间相互交流,读读自己写的内容。

[练习5 教案教学设计]

篇3:练习5 教案教学设计

练习5

教学要求:

1、按笔顺正确书写汉字。

2、懂得4个常用标点的用法。

4、熟记4条成语和我国传统的十二生肖。

5、训练学生的听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训练学生的听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按笔顺正确书写汉字。

2、懂得4个常用标点的用法。

教具准备:

字典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2、指导。

(1) 出示生字卡片,依次认读汉字。

(2) 利用生字卡片,比赛认读汉字。

(3) 观察每一个字的笔顺,练习书空。

(4) 重点指导“弹、胸、雕”的笔顺和“裙、福”的偏旁。

(5) 用铅笔描红,进一步强化巩固笔顺。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2、指导。

(1) 出示《标点符号歌》,自由读,齐读。

(2) 思考:这首儿歌主要讲了什么?

(3) 逗号、句号、感叹号各是什么样的?该怎样写?

(4) 什么情况下使用这些标点?再读儿歌。

(5) 出示对话,有不认识的字查字典,并在书上标上读音。

(6) 分角色朗读,说说这组对话讲了一件什么事?

(7) 结合儿歌给句子加标点。

(8) 全班讨论交流,教师指出存在的问题。

(9) 齐读对话。

三、作业设计:

1、画去不是同一类的词语。

仙鹤  动物  猴子  棕熊

手枪  步枪  机枪  开枪

天空  飞机  潜艇  导弹

工人  学生  青年  教师

2、面的句子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1)我是少先队员

(2)人们在端午节吃粽子

(3)漓江的水真清啊

(4)妈妈   这是不是雄伟壮观的长城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认真写好铅笔字。

2、熟记4条成语和十二生肖,了解一些关于十二生肖的民间故事。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a) 教学第三题

1、审题。

2、指导

(1)出示生字卡片,依次认读,口头说词。

(2)教师范写,教学写字技巧。

(3)学生描红,写字。

b) 教学第四题。

1、看图读成语,要求:读准字音,看图想想成语的意思。

2、指名读,师生共同评议。指导读准“拳、掌、生、壮、筋、铁”的字音。

3、引导理解成语的意思。

你懂得哪一条成语的意思?说给大家听一听。

摩拳擦掌:形容精神振奋,急于做好某种事情的状态。

生龙活虎:比喻精力充沛,生机勃勃。

身强力壮:指身体强壮。

铜筋铁骨:比喻如铜一样的筋,如铁一样的骨,形容人身体十分壮

实。

4、熟记成语。

学生自由背、指名背、比赛背。

5、认识我国传统表示次序的符号十二地支和十二属性。

6、师述:十二地支在古代表示时辰,并以十二属相搭配。

7、自由练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8、看图练习背诵。

9、你们知道自己的属相吗?说给大家听一听。讲述一些关于十二生肖的民间故事。

c) 作业设计:

1、你曾经看过的体育节目用两三句话写下来,尽量用上本课所学的四条成语。

2、背诵十二地支和十二属相。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口语交际:训练学生的听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审题。

二、指导。

1、看图,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2、图上有哪些游戏?

3、图上这些游戏你玩过吗?怎么玩?

4、学生自由练习说,同桌互相说,指名说,师生评议。

5、除了书上画的,你还玩过哪些游戏?请你教大家玩一玩,注意说清游戏的名称和玩的方法。看谁能把大家教会,其他同学仔细听。

课后可以与其他同学做游戏,回家说给父母听。

四、作业设计:

1、比一比,再组词。

室(    )   腿(    )  哨(    )  班(     )

到(    )   退(    )  梢(    )  斑(     )

2、选词填空。

(1)江明会讲不少(   )故事。(神话、祖先、祝福)

(2)太阳出来了,屋子里格外(    )。(晴朗、明朗、朦胧)

(3)(    )在大海上高高地飞翔。(乌鸦、海鸥、杜鹃)

2、选择一个有趣的游戏,教爸爸、妈妈一起玩。注意说清楚游戏的名称和玩的方法。

[练习5 教案教学设计]

篇4:《练习5》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会用音序查字法查指定的字,并据词查出合适的解释;能给指定的多音字按读音组词;能写出“忧郁简单”的反义词。

2、能加上合适的词语,把句子写具体;能改出句子中用的不恰当的词语;会用“因为…………所以……”造句。

3、能读短文,提出不懂的问题,会联系上下文理理解短文中有关词语的意思,回答有关问题。

二、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1――4题

第二课时教学5――7题

三、每题重点难点提示

1、第一题

要求用音序查字发查带点的字,重点训练学生椐词定意的能力。

2、第二题多音字组词

3、第三题反义词不能用否定形式的组词作为反义词

4、第4题先指导看懂例句,说说例句你看了明白了什么在把练习中3个句子所写的说话人的.神态或动作表达出来,使句子的意思更具体。

5、第5题知道学生读懂集资的基础上,仔细分析哪个词语用的不恰当,然后思考用上恰当的词语。这题常常是词义混淆而造成用词不当,所以修改后还需要明白这些词语意思上的差别,以防误用。

6、第六题题中有“有因缺果”或“有果缺因”的不完整的句子,训练时把他补完整,独立完成。

7、第7题要求读短文后完成后面3个问题。

篇5:《练习5》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读童话故事,发挥想象,把结尾补充完整。

2、熟记成语和名言。

3、用钢笔描红。

4、在一定的交际情境中,学会帮别人出主意。

教学重点难点:

处处留心和口语交际。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完成“处处留心”这一综合性练习题,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2、读读背背,积累8个成语和一则名人名言。

教学过程:

一、教学“处处留心”

1、出示电脑图,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电脑的几个主要部件及作用?

(1)指名学生介绍电脑几个主要部件的作用,导入新课。自读《争功》。

(2)你能说说这则童话主要讲了什么?

(3)讨论:小主人会说些什么呢?

(4)反馈。

2、有感情朗读故事。

3、把故事补充完整。

4、在交流的基础上,把话写下来。

5、把划线的部分用成语代替。

6、师评议。

二、教学成语

1、复习。

背诵学过的成语。

2、指导。

(1)学生自由地读,要求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2)指名一学生读,及时正音,集体齐读。

(3)教师范读。(让学生边听边体会每排两条成语之间有什么关系。)

(4)学生分组讨论每条成语的大概意思。可查字典。

(5)学生说说这些成语的意思。以下词义供参考:

学富五车:形容读书多,学问渊博。

满腹经纶:一肚子学问和才能,形容人饱学而有理大事的才能。

学贯中西:有关中西方的学问都通晓。形容人学问渊博。

博古通今:对古代的事知道很多,又通晓现代的事情。

功成名就:功业建立了名声也就有了。

著作等身:著述之多,等于身体一样高。形容著作极富。

温文尔雅:态度温和,举止文雅端庄。

文质彬彬:形容人举止文雅,态度端庄,从容。

3、练习。

(1)自由地读,边读边思考,如何记忆。

(2)同座位的同学互相练背,交流记忆方法。

4、反馈。

(1)指名试背,说说记忆的经验。

(2)集体背诵。

三、教学名言

1、指导。

(1)让学生自读名言,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

(2)指名试读,正音。

(3)邻近同学讨论名言的含意。

(4)交流讨论结果,教师相机点拨。

鲁迅的话是针对别人说他是天才讲的,意思是:我不是什么天才,我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就,是因为我抒别人休息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了工作上。

(5)集体齐读。

2、练习。

(1)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由练读。

(2)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同座互背。

3、反馈。

(1)指名试背。

(2)集体背诵。

(3)课外延伸。

课后请同学们搜集鲁迅的名言,互相交流。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写好钢笔字,指导写好“捺”。

教学过程

一、指导

1、指名读字。

2、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字的结构。

3、让学生说说这些字的共同点。

4、教师重点指导学生书写。(捺要伸长,才能托住上面)

二、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

2、根据描红的情况,教师及时小结。

三、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作业,评点好在哪里。

2、指出不足,根据情况进行矫正强化练习。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口语交际,学会帮遇到难题的同学出主意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审题

1、指名读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2、教师进一步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①合理想像图意,②补画第2幅图,③将四幅图的意思连贯地说出来。

二、指导

1、指导看图,思考:这几幅图中共有几个人?他们是什么人?分别给他们取名。(小刚、小红、小明)

2、组织讨论:三幅图(1、3、4)分别画的是什么内容?(①小刚拿着照相机在走路,后面的事情吸引了他,使他转过头去;③小刚用相机拍下了刚才的情景;④小刚把洗好的照片拿给小红和小明看,他们三人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3、继续讨论:第2幅图的内容和什么有关?(小刚拍下的照片)

4、这是一张怎样的照片呢?(题目:《一张令人发笑的照片》)

5、分组讨论:小刚拍下了什么照片,他们为什么笑得前仰后合?

三、练习

1、每个小组派代表站起来汇报他们的想像。

2、对发言的同学汇报的不足之处,给予补充并发表白己的意见。

四、反馈。

1、教师对学生的汇报进行评点,提醒学生想像的内容不仅要合理,而且要健康。

2、让学生自己准备,将四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3、指名讲,教师及时给予提醒和帮助。

4、和同桌互相说说这件事。

篇6:《练习5》教学设计

《练习5》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 引导学生认识事物之间的相似处,并学习运用打比方。

2 增加词语积累的练习。

3 练习用钢笔书写点画教多的字

4 调动学生平时的观察积累,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最喜欢或最不喜欢的广告,说明理由。

5 练习书写带有横折钩笔画的“为”字和带有横折提笔画“计”字,重点要求学生掌握这两个笔画的运笔方法。

教学准备:一些广告的图片、录音及多媒体资料。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学用字词句”部分

1 导入语:有一句广告词叫做“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联想和想象是人类发明、创造的前提。

2 请看这三幅图,你一定会想到与它们相似的事物。

①学生观察

②全班互相交流

③选择一个自己认为最相象的事物画下来,在旁边写上名称。

3 用打比方的句子吧上面的图画说一说,并写下来。

4 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也有很多打比方的句子,大家找出来,读一读。

5 讨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6 师小结:运用打比方的方法具体的描绘事物,能使文章生动形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完成“读读背背”的内容

1 读准字音

①自读词语,借助字典或词典读准字音。

②指名读词,正音。

③全班齐读

2 理解词义

①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或查阅到的资料,自由讲解词义。

②师适当的讲解:自强不息:自觉的努力向上,永不停息忍辱负重:忍受屈辱,担负重任志在千里:指有远大的抱负和理想。义无返顾:反顾,向后看。在道义上,只许奋勇向前,不容徘徊后退。

③读了这些词,你感受到什么?

3 反复朗读,以期背诵。

三学习“写好钢笔字”

1 学生自读“我的提醒”

2 观察字型,找出点在三个字中所处的位置有什么不同。

3 讨论:如何将这些点画写好4 学生描红。师巡视指导

5 谈谈描红体会

6 练习写字

第二课时(完成口语交际)

一、导入

“蓝猫的饮料我爱喝”、“我家的盘子会唱歌”、“真巧,好吃得不得了!”大家对这些耳熟能详的'广告词非常熟悉吧?广告作为一种宣传商品或公益事业的常见形式,在我们周围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有的广告大家都已经作为生活用语的一部分了。

二、展示一些精彩的广告录象

三、大家交流在各式各样的广告当中,你最喜欢的广告是什么?为什么?你不喜欢的广告是什么?为什么?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强调互动)

四、精彩广告再现学生自由组合,将自己最喜欢的广告表演出来学生表演

五、设计广告

我们一起聊了很多广告,可是那都是别人设计的。你们想不想为自己喜欢的商品也来设计一个广告呢?或者,设计一段公益广告也行。学生自由组合,讨论创意。尝试设计。

篇7: 《练习5》教学设计

一、明确学习目标

二、教学读读背背

1.复习。

背诵学过的成语。

2.指导。

(1)学生自由地读,要求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2)指名一学生读,及时正音,集体齐读。

(3)教师范读。(让学生边听边体会每排两条成语之间有什么关系。)

(4)学生分组讨论每条成语的大概意思。可查字典。

(5)学生说说这些成语的意思。以下词义供参考:

学富五车:形容读书多,学问渊博。

满腹经纶:一肚子学问和才能,形容人饱学而有理大事的才能。

学贯中西:有关中西方的学问都通晓。形容人学问渊博。

博古通今:对古代的事知道很多,又通晓现代的事情。

功成名就:功业建立了名声也就有了。

著作等身:著述之多,等于身体一样高。形容著作极富。

温文尔雅:态度温和,举止文雅端庄。

文质彬彬:形容人举止文雅,态度端庄,从容。

3.练习。

(1)自由地读,边读边思考,如何记忆。

(2)同座位的同学互相练背,交流记忆方法。

4.反馈。

(1)指名试背,说说记忆的经验。

(2)集体背诵。

三、教学第六题

1.审题。

(1)指名读练习要求。

(2)让学生说说该项练习的要求是什么。

2.指导。

(1)让学生自读两句名言,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

(2)指名试读,正音。

(3)邻近同学讨论两句名言的含意。

(4)交流讨论结果,教师相机点拨。

鲁迅的话是针对别人说他是天才讲的,意思是:我不是什么天才,我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就,是因为我抒别人休息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了工作上。

(5)集体齐读。

3.练习。

(1)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由练读。

(2)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同座互背。

4.反馈。

(1)指名试背。

(2)集体背诵。

(3)课外延伸。

课后请同学们搜集鲁迅的名言,互相交流。

篇8: 《练习5》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用钢笔描红行楷字,努力写得入体。

2、对照简化字,认读括号里的繁体字。

3、将成语补充完整,再按要求分类。

4、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关联词。

5、熟记成语。

6、朗读、背诵古诗《大风歌》。

7、口语交际:学采访。培养学生提问、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

二、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任务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将完成练习5的第1~3项练习。注意要看清题目要求。

二、教学第一题

1、出示教学内容。

2、读句子,注意每个字的字型。

3、哪些字比较难写,请提出来。(鹭、嵌、璃、像)

4、讨论该怎么写,让学生说说运笔的特点和应注意的地方。

5、学生描红,从字的整体入手,并注意整体布局。

三、教学第二题

1、复习学过的一些繁体字。

2、说说你发现了汉字简化的基本规律。

3、小结:认读繁体字的主要部件,偏旁的简化,这样可以帮助我们识记一大批繁体字。

4、学生认读本题中简化字组成的词语。

5、将简化字和繁体字对照比较,认读。

6、运用简化规律识记繁体字。

7、多种形式认读繁体字。

四、教学第三题

1、复习学过的成语。

2、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说说本题该怎样练习(先补充完整,再归类)

3、四人小组交流,然后自行填写。

4、交流。

(1)补充完整词语:

昧堂贯巷舍战跳状采己恒致私市焕

(2)根据要求归类。

A优秀品质:拾金不昧严于律己大公无私

B精神集中:全神贯注专心致志

C人的精神好:神采奕奕容光焕发

D担惊受怕的:胆战心惊心惊肉跳惊恐万状

E坚持不懈的:锲而不舍持之以恒

F人特别多的:济济一堂门庭若市万人空巷

5、反复诵读,积累词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1、复习学过的关联词。

2、审题。

(1)指名读题。

(2)明确要求。

3、学生读题,体会前后句子中的联系。

4、四人小组讨论,然后自行填写。

5、学生自由朗读填好的句子,检查修改。

6、交流评议。

(1)“无论……都……”

(2)“不但……而且……”或“不仅……还……”

(3)“只要……就……”

(4)“……因此……”

二、教学第五题

1、复习。

2、学习。

(1)多种形式准确认读。

(2)理解词义。

A你能说说哪些成语的意思?

B提出不明白的成语,交流讨论。

头头是道:形容说话做事有条理。

娓娓而谈:形容不断地连续讨论。

理直气壮:理由正确充分,说话有气势。

夸夸其谈:形容说话写文章常浮夸,不切实际。

无稽之谈:没有根据的谈论。

拾人牙慧:比喻袭取他人的语言或文字。

老生常谈:比喻常说的老话。

(3)请同学们边读边想,你发现了什么。

(这12个成语都和说话或谈论有关。每一组的两个成语意思相近,且每一组的最后一个字相同。)

(4)反复诵读,读出韵味。

(5)熟读成诵。

三、教学第六题

1、复习前四组所学过的诗歌。

2、学习《大风歌》。

(1)简介。

《大风歌》是西汉开国皇帝刘邦于公元前195年在安徽宿县西打败黥布叛兵后路过家乡沛县,和父老乡亲一起饮酒欢庆胜利时,即席吟成的一首气势磅礴的诗。

(2)自由试读,指名读。

(3)读懂诗意。

兮:相当于“啊”,海内:四海之内,指全国。

安得:怎能得到。

(4)诗意:刘邦得了天下之后,感到自己在风云变幻的斗争中取得了胜利,在全国有了很高的威望,这时怀着自豪感回到了家乡。但整个国家尚未巩固,期望能得到更多的勇士镇守四方!

(5)反复朗读,注意停顿。

(6)熟读成诵。

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七题

1、课前准备

提前一周让学生看《新闻联播》、《大写真》等电视节目,观察记者是如何对人物进行采访的。

2、激发兴趣。

(1)引导学生讨论观看的节目。指名模仿其中你最感兴趣的、印象最深的一位记者的采访,将其表演给同学看。

(2)说说从同学的表演中,你学到了什么。

3、指导。

(1)你是怎样理解采访的?什么是采访?

(2)采访就是了解情况,搜集资料。

(3)小结:采访要有一定的目的性,它对语言的要求很高。因此,采访前要确定采访对象,列好采访提纲。采访时提问要有礼貌,要得体。

4、模拟采访。

(1)请你选择一名同学,列好采访提纲。

(2)同桌交流。

(3)指名说。

(4)出示一些句式。

“请……”“你(您)是……还是……?”“……好不好?”“……是不是……?”“也许……吧?”“……是吗?”

“如果……”“……怎么办?”“……是不是,……可以不可以?”

5、小结。

采访是广大新闻工作者每天必做的工作,生活中的好人好事、坏人坏事也正是通过新闻工作者的大量采访而公布于众的,这是个有意义的事,请同学们都试着来当学校小记者。

篇9: 《练习5》教学设计

重点难点:

1.学习字词句,给独体字加偏旁,再组成词。

2.照样子,练习写上下结构的字,仿写时既要正确又要美观。

教学时间:三课时教材分析:

这个练习安排了7道题,包括以下几项内容:1.按顺序写好铅笔字。2.学习字词句,给独体字加偏旁,再组成词。3.照样子,练习写上下结构的字,仿写时既要正确又要美观。4.熟记4条成语,读背诗歌《腊梅花》。5.让学生在小组里讨论,长大了想做什么工作?为什么?

教学要求:

1.按顺序写好铅笔字。

2.学习字词句,给独体字加偏旁,再组成词。

3.照样子,练习写上下结构的字,仿写时既要正确又要美观。

4.熟记4条成语,读背诗歌《腊梅花》。

5.让学生在小组里讨论,长大了想做什么工作?为什么?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此项分散在各课教学中进行。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2.指导

1)出示卡片,让学生认读“另 苍 家”三个字。

2)引导学生会议前面提出的描红的要求和写字要求。

3)指导写字。

3.练习。

4.反馈。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四题。

(一)熟记成语。

1.审题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成语。

2)教师下一页

篇10:《练习5》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读准指定的音节;能比较熟练地拼读音节,写出相应的词语。

2、能写出“稀少”、“宽敞”的近义词。

3、能说出省略号在指定的句子中的.用法;会仿照例句改写句子;能按课文内容填空。

4、能抓住重点段给课文分段。

二、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确定讨论重点

快速看题目,哪几题有疑问,需要重点讨论?(3.4题)

二、重点讨论第3题。

1、学生质疑

2、集体讨论

归纳:当一个词的近义词比较多时,可以代入句子,看是否合句意。也可以看搭配是否恰当。

“稀有”一般是指很少有的,极少见的,往往用来形容事物的珍贵或罕见。“少有”含有“稀有”的意思,但范围要小得多。“很少”可指一切事物数量少。“稀罕”也即“少有”。看句意:“人烟?”排除其他,只能选“很少”。

3、同理讨论第2题。(宽敞——宽大。)

4、小结:给句子中的词语选近义词要紧扣句意,注意搭配。

三、讨论第4题。

1、说说省略号表示哪几种意思?

2、读句子,说说在这里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第一句:说话因慌张而断断续续,最后一个表示话未说完。第二句:参观的地方很多,不一一例举。)

3、用省略号的这两个意思分别说一句话。

四、交流一下你做题的方法。

你在做题目的时候有什么好方法或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提醒大家一下。

(要多读题目,理解题目的要求,不盲目做题。)

第二题“荒芜”“国徽”“商量”不要写错。

第二课时

一、提出需要重点讨论的题目。

二、重点讨论第7题。

1、审题,确定短文主要写了什么。

2、围绕课后思考题1自学。

3、交流分段。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分?用了什么方法?

4、指导感情朗读。

(1)自由选择喜欢的语句练习朗读。

(2)选择你最有把握的语句朗读。评议提高。

(3)分角色朗读全文。

三、交流方或提醒注意的地方。

1、仔细,不添字漏字,写完后要连起来读一读。

2、第6题别忘了加逗号。

四、完成作业本上的题目。

篇11:《练习5》教学教案

《练习5》教学教案

教学要求:

1.字词句的综合练习。

2.按先横后竖的笔顺规则,照样子练习写字。

3.知道我国主要节日的名称。

4.朗读并背诵儿歌。

5.仔细观察图画,能根据图下问题说一段通顺的话。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学习字词句。

课前准备:教学挂图或投影片、水彩笔。

1.审题。

⑴学生借助拼音自读图下面的.语句。

⑵帮助学生弄清本题的学生要求。

2.指导。

⑴指导观察。

A.出示挂图或投影片。

B.指名回答以上问题。

⑵指导涂色。

⑶指导在田字格中写字。图上田字格分别画了什么?指名说一说。指导看图编故事。指导学生说好开头的第一句话。

3.练习。

⑴分小组看图讲故事。选一人上台讲。

⑵课后讲给其他小朋友听。

二、教学第二题:学写铅笔字。

1.审题。指名读题,教师讲解题目要求。

2.指导。

⑴认读:十、牛、丰。指名按笔顺书空,说说这3个字的笔顺有什么共同之处。观察这3个字的每个笔画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⑵复习描红,教师范写。

3.练习。

4.反馈。

三、教学第三题:综合性学习。

1.审题。

⑴教师讲解本题要求:

⑵指名读题目,让学生说说本题先练习什么,再练习什么。

2.指导练习。

四、教学第四题:读读背背

1.审题。指名读题目,说说题目有哪几个要求。

2.辅导。

3.练习。

4.反馈。

第三课时

教学第五题:口语交际——应该怎样做。

一.课前准备

1.教学挂图。

2.教学录像带。

二、审题

1.齐读课题。

2.借助拼音读图下的要求。

三、指导

1.指导学生逐幅看图,说说每幅图画的意思。

2.讨论:图中的同学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

3.读一读录象上的歌谣。

四、练习

1.说说在马路上应该怎样做。

2.你平时是怎样做的?

3.说说在马路上还有哪些不遵守交通规则的现象。

篇12:第十册《练习5》教学设计之一

《练习5》教学设计之一

佚名

[教学目标 ]

1、用钢笔描红。

2、读一读,比较各组词中加点字的声调

3、读一读对韵歌。

4、给下面的文字加上标点符号。

5、熟记12个成语。

6、读背小诗《问到底》

7、口语交际:给家乡环保提建议8、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点难点] 口语交际:给家乡环保提建议

[作业 设计、安排]

[课内]

习题二~四题

[课外] 练习册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1、练习用钢笔描红。

2、练习轻声的读法,正确区重音和轻声。

3、读一读对子,培养语感,理解对子的大体意思,并练习对对子。

4、加标点,学习顿号的用法。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明确题目要求。

2、指导。读贴,注意这句话中每个字的笔画各布局。

对重点字进行指导

3、练习描红

反馈、评点、强化训练。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2、指导

(1)分小组读读议议,比较各组词中加点字的声调有什么异同。

(2)讨论完后,请每小组推荐一名同学说说讨论的结果。

(3)请同学读一读,注意把轻声读好。

(4)再让全班同学读一读。

三、教学第三题

1、审题

2、指导

(1)自由读一读,标出自己读得可能不够准确的`字词。

(2)让学生提出这些问题,或请教别人解决,也可以查字典解决。

(3)理解后再请同学有感情地读一读,读出清丽雅致的校园生活情味。

四、教学第四题

1、审题

2、指导

(1)让学生自己读一读这两个句子,做到读正确,读通顺。

(2)用铅笔给这两个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3)分小组讨论正确答案。

(4)指导,归纳总结。

(5)读一读。

3、练习

今天妈妈从超市里买了苹果梨子香蕉等水果

要开学了我来到商场的文具部买了尺子铅笔橡皮盒等崭新的文具

4、反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1、熟读成语。

2、读一读《问与底》这首小诗,理解诗意。

一、教学第五题

1、审题

2、指导

(1)请学生读成语,注意听读音是否正确。

(2)纠正读得不正确的成语,尤其注意“白璧微瑕”和“差强人意”这两个成语。

(3)再请学生正确朗读。

(4)让学生说说这些成语中自己已经大体理解的成语的意思,也可提出不理解的成

语请教别人。

(5)让学生自己再读读,找找这些成语有哪些共同之处。

(6)齐读成语,读出成语歌的韵味。

二、教学第六题

1、审题

2、指导

(1)指名读小诗。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2)讨论这首小诗的意思。

(3)理解诗意,再请学生读,听听他是否读得好。

(4)全班学生有感情地齐读。

3、练习

4、反馈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口语交际:给家乡的环保提建议。

教学口语交际

一、课前准备

到生活环境中进行污染源调查,有条件的可延伸到农村和野外。

二、审题

(1)揭示口语交际话题:给家乡环保提建议

(2)学生自读课题要求。

3、指导

(1)引导学生阅读书上的要求

(2)指导学生说说书上的要求。

(3)指名说说调查到的情况

4、练习

(1)根据学生调查的内容,组成讨论小组。

(2)请小主持人来主持讨论交流。

(3)小组进行讨论交流

(4)各小组推选一名同学对大家说说调查到的环保情况。随机指导。

(5)学生交流发言。

5、强化。

(1)要求学生将调查的结果和建议加以整理,再当众说一说。

(2)写一份建议书。

篇13:练习5的教学设计

关于练习5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1、能正确拼读音节,写出词语。

2、能按制定的字各组成3个词语;能仿照例子减缩词语。

3、能用“谁、在什么地方、怎么样地、干什么”的句式和“专心致志”“兴高采烈”“不顾一切”写句子;能把陈述句改写成反问句。

4、能正确朗读并背诵有关格言和谚语,了解其教育意义。

5、能按事情发展顺序把排列错乱的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标 :

1、能正确拼读音节,写出词语。

2、能按制定的.字各组成3个词语;能仿照例子减缩词语。

3、能用“谁、在什么地方、怎么样地、干什么”的句式和“专心致志”“兴高采烈”“不顾一切”写句子。

教学过程 :

一、第1题。

1、拼读音节,读准字音。

2、写词语,注意“藏、凳”不要写错。

二、第2题。

1、说说课文里学过的有关词语,再口头组词。

2、选择3个写下来,注意不写错别字。

三、第3题。

1、理解例句的意思。

2、说说,并写下来。

四、第4题。

1、明确题意,让学生知道写句子的要求是什么。

2、让学生充分思考后指名试说,并评议订正。

3、写下来,反馈。

篇14:第十册《练习5》教学设计

第十册《练习5》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用钢笔描红。

2、读一读,比较各组词中加点字的声调

3、读一读对韵歌。

4、给下面的文字加上标点符号。

5、熟记12个成语。

6、读背小诗《问到底》

7、口语交际:给家乡环保提建议8、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点难点] 口语交际:给家乡环保提建议

[作业设计、安排]

[课内]

习题二~四题

[课外] 练习册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练习用钢笔描红。

2、练习轻声的读法,正确区重音和轻声。

3、读一读对子,培养语感,理解对子的大体意思,并练习对对子。

4、加标点,学习顿号的用法。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明确题目要求。

2、指导。读贴,注意这句话中每个字的笔画各布局。

对重点字进行指导

3、练习描红

反馈、评点、强化训练。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2、指导

(1)分小组读读议议,比较各组词中加点字的声调有什么异同。

(2)讨论完后,请每小组推荐一名同学说说讨论的结果。

(3)请同学读一读,注意把轻声读好。

(4)再让全班同学读一读。

三、教学第三题

1、审题

2、指导

(1)自由读一读,标出自己读得可能不够准确的字词。

(2)让学生提出这些问题,或请教别人解决,也可以查字典解决。

(3)理解后再请同学有感情地读一读,读出清丽雅致的校园生活情味。

四、教学第四题

1、审题

2、指导

(1)让学生自己读一读这两个句子,做到读正确,读通顺。

(2)用铅笔给这两个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3)分小组讨论正确答案。

(4)指导,归纳总结。

(5)读一读。

3、练习

今天妈妈从超市里买了苹果梨子香蕉等水果

要开学了我来到商场的文具部买了尺子铅笔橡皮盒等崭新的文具

4、反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熟读成语。

2、读一读《问与底》这首小诗,理解诗意。

一、教学第五题

1、审题

2、指导

(1)请学生读成语,注意听读音是否正确。

(2)纠正读得不正确的成语,尤其注意“白璧微瑕”和“差强人意”这两个成语。

(3)再请学生正确朗读。

(4)让学生说说这些成语中自己已经大体理解的成语的意思,也可提出不理解的成

语请教别人。

(5)让学生自己再读读,找找这些成语有哪些共同之处。

(6)齐读成语,读出成语歌的.韵味。

二、教学第六题

1、审题

2、指导

(1)指名读小诗。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2)讨论这首小诗的意思。

(3)理解诗意,再请学生读,听听他是否读得好。

(4)全班学生有感情地齐读。

3、练习

4、反馈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口语交际:给家乡的环保提建议。

教学口语交际

一、课前准备

到生活环境中进行污染源调查,有条件的可延伸到农村和野外。

二、审题

(1)揭示口语交际话题:给家乡环保提建议

(2)学生自读课题要求。

3、指导

(1)引导学生阅读书上的要求

(2)指导学生说说书上的要求。

(3)指名说说调查到的情况

4、练习

(1)根据学生调查的内容,组成讨论小组。

(2)请小主持人来主持讨论交流。

(3)小组进行讨论交流

(4)各小组推选一名同学对大家说说调查到的环保情况。随机指导。

(5)学生交流发言。

5、强化。

(1)要求学生将调查的结果和建议加以整理,再当众说一说。

(2)写一份建议书。

篇15:练习5教案

关于练习5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把句子写具体。 读背《边疆小夜曲》,领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

1、教学第一部分

(1)教师创设情景,学生读情景对话。

(2)教师把爸爸的话提出:想想看,怎么写才能让人具体地感到大海的大呢?

(3)学生说出小芳的话:大海真大,一眼望不到边。

(4)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该句还可以怎样补写,也能写得具体?

(5)教师归纳把句子写具体的基本方法:要紧紧抓住前句的中心词来写,使中心词的意思表达

更具体、生动、准确。

2.教学第二部分。

(1)学生读这部分的句子,想想每句后半部分横线上可以怎么补写,才能使前半部分更具体。

(2)学生试着补写句子。

(3)学生分组读自己补写的句子。(师生评议,有错误的及时纠正)

(4)学生说把句子写具体的方法。

(5)教师设计巩固练习。

3.教学第三部分。

(1)学生读《莫高窟》一文中的相关内容,感受文章是怎样把

(3)小结。

二、教学第二题(诵读与欣赏)

1.读背《边疆小夜曲》。

(1)讨论:同学们,你们去过祖国的边疆吗?边疆是个什么样子?你们听过小夜曲吗?

(2)出示《边疆小夜曲》,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节奏。

(3)指名试读,教师相机指导。读出

(4)指导学生动眼,动脑,动口,动情,正确理解诗人的感情贴着诗人的心来想,走进诗歌的境界。

(5)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注意表情和手势。

(6)指名朗读,读出味儿,读出感情。

(7)学生练读,在熟读基础上背诵。

2.反馈。

(1)指名说出诗人的思想感情,并有感情地朗读。

(2)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2、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点: 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教学难点: 学写毛笔字。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1.指导。

(1)指读题目,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要求学生朗读这段话,指明这段话选自《莫高窟》。

(3)引导学生观察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放在一行中的位置。

(4)教师重点指导尊、彩塑、智慧等字的`书写和整体布局。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

(2)教师根据描红情况及时小结。

(3)学生仿写。要求一气呵成,注意行款布局。

3.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2)对写得不好的字,进行纠正,强化训练。

二、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审题。 明确本次学写的左偏旁:金字旁、绞丝旁。两个例字是:钉、给

2.指导。

(1)学生细心观察偏旁和例字的写法以及在米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边范写边讲解书写方法。

(3)学生初练,教师及时指导。

3.练习。

(1)学生临摹,教师巡视,帮助写字有困难的学生。

(2)练习钉、给的写法。(注意在米字格中的位置)

4.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2)指出不足,进一步纠正。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练习口语交际,学习设计公益用语。

教学重点: 学习设计公益用语。

教学难点: 设计有意义的公益用语。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1.审题。

(1)学生读题,并说说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2)教师进一步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①明确什么是公益用语。

②设计一条公益用语。

③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设计,

(2)学生读一读介绍什么是公益用语的话。

(3)教师略加讲解:公益用语通常是用来教育我们关注公共的利益,维护公共的利益。

(4)引导学生回忆见过、听过的公益用语。

(5)讨论这些公益用语的作用。

(6)想一想为什么这样设计。

3.练习。

(1)思考设计一条公益用语。

(2)集体讨论交流,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到要这样设计的。

(3)集体评议补充,互相完善。

4.反馈。

(1)教师对学生的设计进行点评。

(2)鼓励学生关注公益事业,大胆设计公益用语,并在学校家庭等地进行宣传。

篇16:《练习5》教案

《练习5》最新教案

教学目标:

1、会正确朗读音近字,分清平舌音和翘舌音。

2、能照样子抄写拼字形结构的字,写得正确、匀称。

3、能看图说说形近字的构成方法,掌握其声旁表音,形旁表义的规律。

4、能给独体字加上偏旁变成合体字,再正确组词。

5、能正确读写“人民大众、心想事成”等词。

6、能正确地读拼音写句子,初步树立热爱大森林、绿化祖国的环保意识。

重点:

复习4种学习生字的方法,巩固本单元所学生字,同时进行朗读和说话训练。

难点:

能看图说说形声字的构成方法,掌握其声旁表音、形旁表义的规律。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正确朗读音近字,分清平翘舌音。

2、能看图说说形声字的构成方法,掌握其形旁表音、形旁表义的规律。

3、能照样子抄写拼字形结构的字,写得正确、匀称。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1题

1、师读题目,请生边听边想,这道题要求我们做哪两件事。

2、出示6组音近字,请学生读准音。

3、请生看清字形,搞清哪个字念平舌音,哪个字念翘舌音。

4、请学生给每个字组词。

二、教学第2题

1、读题目,明白要求。

2、仔细看图,认真动脑,说说形声字“清、请、跑、抱”是怎样组成的`。(自由选择一个说说)

三、教学第3题

1、读题明意。

2、指导观察品字形结构的字的特点:三角形结构。

3、写好后读一读,记一记,品字形结构的字该怎么记住。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给独体字加上偏旁变成合体字,再正确组词。

2、能正确读写“人民大众、心想事成”等词。

3、能正确地读拼音写句子,初步树立热爱大森林、绿化祖国的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4题

1、读题目,说说有几个要求:

①加偏旁写字

②组词

2、想一想,“成”和“方”加上什么偏旁可以变成什么字?再组词。

3、写好后,读一读。

二、教学第5题

1、读题目,明白要求。

2、读词语,并正确抄写。

3、抄好后读一读,把词语积累在脑海中。

三、第6题

1、读题目,明白要求。

2、拼读句子,把句子读熟,然后书写。注意字要写好,最后别忘了加标点符号。

3、写好后读一读,说说你读了这句话后的感想。

篇17:练习(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一、基础知识(第1题5分,第2题19分,共24分)

1.根据要求默写课文原句。

(1)《过零丁洋》中最能表现文天祥崇高民族气节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望岳》诗中表现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登飞来峰》一诗中,蕴涵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论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警策人们:任何时代都应有创造型人才的书。

(5)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阐明世上事物具有两重性道理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一段话完成后面问题。(19分)

长沙岳麓山在湘江西岸,是南岳七十二峰之一。岳麓虽然是观尝红叶胜利,但是名胜古迹甚多,山上有辛亥革命名人黄兴、蔡锷的墓庐及麓山寺、望湘争,山脚下是我国宋代四大书院之一的岳麓寺院,院内古木参天,环境清幽,游人络绎不绝。书院后上方有座古扑别致的爱晚亭,被四周漫山遍野枫林拥抱,它原名红叶亭,后改名爱晚亭,亭额为毛泽东所题。岳麓山尝枫绝佳处在爱晚亭,深秋漫山红艳,千林似锦,在夕阳反照下,把半天都映成一片跃动的金碧,落霞散紫攒红,丹枫烟茏霜染,深深浅浅,艳丽多姿,难怪古人有《霜叶红于二月花》之誉。

(1)给段中的加粗字注音。(2分)

岳麓( ) 散紫攒红( )

(2)段中有4个错别字,找出来并予订正。(2分)

错别字 订正

(3)关联词“虽然……但是”不当,应改为:(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络绎不绝”的意思和它的近义词与反义词。(4分)

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近义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义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段中有一处的标点符号用错了,请找出并改正。(2分)

(6)文段中将枫林比作人来写,请使用拟人手法造一个句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段中提到“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诗句,你知道它的原文和作者吗?请写出来。(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46分)

(一)(17分)

治水之法,既不可执-( ),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 )轻信人言。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 )有浅深,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是以必得躬( )历山川,亲劳胼胝( )。

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 )一钱。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 ),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1.给下列加粗字注上拼音。(2分)

潴( ) 咨询( ) 相度( ) 胼胝( )

2.解释文段中加粗的词,将答案写在括号内。(3分)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文中原句回答下面的问题:(4分)

(1)治水必躬亲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明治水不但要躬亲,而且要清廉的论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中的成语“好逸恶劳”是何意?(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文论述了什么道理?(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17分)

最美好的时刻

[美国]格拉迪贝尔

人,在他的一生中有一段最美好的时刻。

记得我的这一时刻出现在八岁那一年。那是一个春天的夜晚,我突然醒了,睁开眼睛,看见屋里洒满了月光,四周静悄悄的,一点声音也没有;温暖的空气里充满了梨花和忍冬树丛发出的清香。

我下了床,踮着脚轻轻地走出屋子,随手关上了门,母亲正坐在门廊的石阶上,她抬起头,看见了我,笑了笑,一只手拉我挨着她坐下,另一只手就势把我揽在怀里。整个乡村万籁俱寂,临近的屋子都熄了灯,月光是那么明亮。远处,大约一英里外的那片树林,黑压压的树林里却并不那么宁静--野兔子和小松鼠和金花鼠,它们都在那儿奔跳、欢笑;还有那田野里,那花园的阴影处,花草树木都在悄悄地生长。

那些红的桃花,白的梨花,很快就会飘散零落,留下的将是初结的果实;那些野李子树也会长出滚圆的、像一盏盏灯笼似的野李子,野李子又酸又甜,都是因为太阳烤炙的,风雨吹打的;还有那青青的瓜藤,绽开着南瓜似的花朵,花朵里满是蜜糖,等待着早晨蜜蜂的来临,但是过不了多久,你看见的将是一条条甜瓜,而不再是这些花朵了。啊,在这无边无际的宁静中,生命--这种神秘的东西,它既摸不着,也听不见。只有大自然那无所不能、温柔可爱的手在抚弄着它--正在活动着,它在生长,它在壮大。

一个八岁的孩子当然不会想得那么多,也许他还不知道自己正沉浸在这无边无际的宁静中。不过,当他看见一颗星星挂在雪松的树梢上时,他也被迷住了;当他听见一只模仿鸟在月光下婉转啼鸣时,他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高兴;当他的手角到母亲的手臂时,他感到自己是那么安全,那么舒坦。

生命在活动,地球在旋转,江河在奔流。这一切对他来说也许是莫名其妙的事情,也许已经使他模糊地意识到:这就是生命,这就是最美好的时刻。

1.给下列词语中加粗字注音并解释词语。(3分)

万籁俱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烤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从开头就渲染了一种宁静的气氛,请你从文中找出描述宁静气氛的语句,并说说这样渲染的目的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的哪些部分是在联想?想到了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画线句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这些句子要表达什么?当读到这些句子时,你是否想到邹韬奋先生《我的母亲》中的一段话与此类似,你能把它们默背下来吗?(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这篇文章的结尾中有句话:“这一切对他来说也许是莫名其妙的事情”,这句中的“也许”能删掉吗?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的作者在对自然景物的深情描述中,更要表达怎样一种情感?(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12分)

你见过黑色的闪电吗?

1974年6月23日17时45分,著名的天文学家契尔诺夫在一场大雷雨袭击札巴洛日城时,亲眼看到一次飞速滚动的黑色闪电。开始是强烈的球状闪电,在灰色云层的背景下看得很清楚。无独有偶,包格旦诺夫上校于大白天在莫斯科城也看到一个平稳的、冒着气的黑色闪电,直径大约30厘米,像是雾状凝结物。它的身后呈淡红色的阴影,周围呈现深棕色的光轮,像烧红了的大火球,飞快地滚动,不久就爆炸了。

科学家们观察研究后发现,黑色闪电与人们常见的天空中的条状闪电有很大的不同,它常附在树上、桅杆上、房顶上和金属表面上,呈现出瘤体状或泥团状。当人们用物体敲打它或摘除它时,它便会燃烧或爆炸。||黑色闪电的“本来面目”很难被认清,人们往往把它看成是一只鸟儿或其他物体。当人或飞机接近它时,它就会变成球状体并发生爆炸,因此是最危险的闪电。||黑色闪电是怎样形成的呢?科学家研究的结论是:它是由分子气溶胶聚集物产生出来的。是由于太阳、宇宙光、云电场、条状闪电等因素长时间作用于空气产生的。当聚集物基本上聚成球状时,就会变成能爆炸的黑色闪电。

1.对下面句子的说明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黑色闪电与人们常见的天空中的条状闪电有很大的不同。(作比较)

B.天文学家契尔诺夫……亲眼看到一次飞速滚动的黑色闪电。(举例子)

C.1974年6月23日17时45分……(列数据)

D.(黑色闪电)周围呈现深棕色的光轮,像烧红了的大火球。(打比方)

2.“直径大约30厘米”一句中的“大约”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三段分为三个层次(已在原文中用“||”标出),请写出层意。(4分)

第一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采用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2分)

5.结合你的生活经验,向他人介绍预防雷电危害的常识。(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福建南平中考题)

三、作文(3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500字左右的记叙文章。

初二开学,我被同学们选为班长。于是我开始用自己的方式来管理班级。不久,一些同学说我“爱管闲事”,“好出风头”,对此,我说:“这是我的责任!”此后,班里常常响起这句话。一学期下来,当听到同学们日渐多起来的赞扬时,我还是说:“这是我的责任!”

参考答案

一、

1.(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4)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5)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1)lù cuán

(2)“尝”改成“赏”;扑改成朴;反改成返;茏改成笼

(3)应改成“不但……而且”

(4)形容往来的人、马、车、船等连续不断近义:纷至沓来川流不息 反义:路断人稀门可罗雀

(5)将《霜叶红于二月花》中的书名号改成双引号

(7)出于唐朝诗人杜牧的《山行》,原诗:“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二、

(一)1.zhū zī xún du6 pián zhī

2.(依次排列)固执一端,不知变通;随意;水停聚的地方;亲自;手脚因劳动而磨成的茧子;横行勒索;抱怨

3.(1)治理水患的方法,既不能固执不知变通,拘泥于古代的典章、制度,也不能随意相信别人的话。

(2)只想远远地躲开嫌疑,避免抱怨,那么事情就做不成,水利也就办不好了。

4.(1)“盖地有高低,……亲劳胼胝”

(2)“昔海忠介治河……未尝横索一钱。”

5.贪图安逸,害怕辛劳的意思。

6,本文论述了治水必躬亲的道理,说明只有躬亲、清廉才能治好水。

(二)1.1ài 一切声音都没有了(一切都是静悄悄的) zhì 烤

2.“四周静悄悄的,一点声音也没有”“整个乡村万籁俱寂” 反衬出各种生命(动物的、植物的)的活跃,“正在活动着,它在生长,它在壮大”。

3.第4节段,从“红的桃花、白的梨花”想到“果实”;从“野梨子树”想到“野李子”;从“瓜藤”想到“甜瓜”;从以上的一切想到生命的生长。

4.排比 表达了一种迷恋、喜悦、安全、亲切、挚爱的体验和感受。“我由现在追想当时伏在她的背上睡眼惺忪所见着她的容态,还感觉到她的活泼的、欢悦的、柔和的、青春的美。”

5.不能,删去“也许”,此话就完全是肯定语气了,这不符当时八岁年龄小孩的实际情况,而用上“也许”后,句子的表达意思灵活了,多种情况都可以考虑进去。

6.更要表达自己是在怀念一种平静温馨和幸福的家庭生活、怀念亲爱的母亲这种情感。

(三)

1.C

2.不能,因为黑色闪电形体大小是目测的估计数,如果删去就成为准确数字了,这与原句意思不符,所以用“大约”更能体现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3.介绍黑色闪电的特征,介绍黑色闪电的危害,介绍黑色闪电的成因。

4.逻辑顺序

[练习(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18:《练习5》课堂教学设计

《练习5》课堂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会用音序查字法查指定的字,并据词查出合适的解释;能给指定的多音字按读音组词;能写出“忧郁简单”的反义词。

2、能加上合适的词语,把句子写具体;能改出句子中用的不恰当的词语;会用“因为…………所以……”造句。

3、能读短文,提出不懂的问题,会联系上下文理理解短文中有关词语的意思,回答有关问题。

二、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1——4题

第二课时教学5——7题

三、每题重点难点提示

1、第一题

要求用音序查字发查带点的`字,重点训练学生椐词定意的能力。

2、第二题多音字组词

3、第三题反义词不能用否定形式的组词作为反义词

4、第4题先指导看懂例句,说说例句你看了明白了什么在把练习中3个句子所写的说话人的神态或动作表达出来,使句子的意思更具体。

5、第5题知道学生读懂集资的基础上,仔细分析哪个词语用的不恰当,然后思考用上恰当的词语。这题常常是词义混淆而造成用词不当,所以修改后还需要明白这些词语意思上的差别,以防误用。

6、第六题题中有“有因缺果”或“有果缺因”的不完整的句子,训练时把他补完整,独立完成。

7、第7题要求读短文后完成后面3个问题。

【练习5 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练习5教学反思

2.练习1 教案教学设计

3.练习六 教案教学设计

4.《与练习》教学设计

5.“与练习”教学设计

6.练习七(苏教版上册) 教案教学设计

7.《喂-出来》教学设计5

8.《认一认5》教学设计

9.《大雁归来》教学设计5

10.《沁园春 雪》教学设计5

下载word文档
《练习5 教案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