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设计:不连续进位加
“关雎”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数学教学设计:不连续进位加,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数学教学设计:不连续进位加,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数学 - 连续进位加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四册第91页例5、做一做、思考题、练习二十五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万以内连续进位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地计算。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计算速度。
培养学生计算完成后主动进行验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连续进位加的计算方法。
难点:连续几次在同一题中运用进位加法法则,弄清连续进位加的含义。
教具准备:
投影机、投影片、游戏卡片。
教学过程:
基础训练
⒈口算:9+6= 5+5= 6+8=
8+6+1= 8+2+1= 6+5+1=
⒉求385与705的和。(作为准备题)
全班齐练,教师巡视,做完后集体订正。指名学生说出计算过程和计算法则。
教师强调: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
学习新课
⒈导入新课 出示课题
师:刚才的'复习,是前面刚刚学过的进位加法,同学们掌握得很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进位加,但和前面学的稍有不同,今天要学习的是连续进位加。
篇2:数学 - 连续进位加
师:现在老师把复习2 的第2个加数改成765,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例5。
⒉出示例5 求385与765的和。
学生读题
师:求两个数的和,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算式?(指名学生回答)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85+765=
⑴让学生尝试,列竖式计算出结果,教师巡视。
⑵教师指导学生看教科书的例5,对照自己做的是否正确,并且思考以下问题(屏幕展示):
①相同数位怎样?
②从哪一位加起?
③百位上的小1表示什么意思?
④为什么千位上要写1?怎么得来的?
教师着重强调:不论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都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都要加上进上来的1。
⒊做一做:
①笔算下面各题。
465 596 2729 975
+389 + 87 +3684 +9025
②计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
275+765= 847+1368=
三、巩固练习
⒈判断下面各题是否正确,为什么?请说出理由。
8607与999的和是多少? ②比431多569的数是多少?
8607+999=8506 431+569=1090
8607 431
+ 999+ 569
8506 ( ) 1090 ( )
⒉填空题。
笔算加法时,不论哪一位上的数相加( ),都要向前一位进( ),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都要加上进上来的( )。
⒊思考题。
在下面同样的图形中,填上同样的数字。
8
+△□
△□8
从个位数上看可能是4,也可能是9,再根据△肯定是1,能够得出○不可能是4,否则百位上两个数即使再加上十位进上来的1的和也不能超过 10,所以可以得到△=1,=9,再从十位上的数可以得到□=0。整个算式就应该是:
989
+ 109
1098
四、接力游戏
游戏规则:
每一组选出三位同学作代表,在讲台前排成四列纵队,
每个组的第一位同学先算出前两个加数的和,把笔交给第二
位同学;第二位同学根据第一位同学计算出来的和算出中间
两个加数的和,再把笔交给第三位同学;第三位同学根据第
二位同学计算出来的和,算出最后的得数。老师喊“开
始”,第一位同学才开始做,其他同学为本组的代表喊“加
油”,看哪个组做得又对又快。最后,哪个组得冠军,老
师就把这个“奖杯”奖给你们。
(选人排队后,出示黑板上跟右图相同的四条题单) (游戏题单)
老师宣布:游戏开始!
五、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连续进位加法,在笔算加法时,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不论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都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都要加上进上来的1。
板书设计
篇3:《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加法的计算法则,能够正确笔算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
2.使学生理解验算的意义,会正确进行三位数加法的验算,初步养成检查与验算的习惯。
(二)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过程,理解算理,掌握算法,体会算法多样化。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独立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增强合作意识,使学生树立自信心。
2.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用万以内的加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进行笔算和验算。
教学难点:正确笔算三位数连续进位的加法题;能结合实际选取合理的方法计算三位数加三位数。
三、教学准备: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谈话导入
1.看谁做得又对又快。(分组练习)
156+162 204+825 271+297 525+721
2.集体反馈:计算中应该注意什么?这几道题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3.引出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三位数加三位数的加法。
【设计意图】以比赛的形式进行练习,既可以复习旧知,又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出示例3
某湿地有野生植物445种,野生动物298种。该湿地的野生植物和野生动物共有多少种?
(1)仔细阅读,你获取了那些信息?
(2)解决什么问题?怎样列式?(板书:445+298=)
【设计意图】结合书中情景,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获取有用信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交流算法,体会算法多样化
(1)这道题等于多少呢?同学们自己想办法计算出来吗?请大家试一试。
(2)全班交流方法。
预设1:列竖式计算
带领学生回顾过程,并重点提问:
问题1 你是从哪一位开始算起的?
问题2 十位上4+9=13,怎么会在十位上写4呢?
问题3 百位上的7是怎么来的?
预设2 简便运算的方法
【设计意图】连续进位是学生学习的难点,通过追问及学生介绍计算的过程突破难点。借助298是这一数据的特殊性,让学生了解简便运算的方法,渗透简算的意识,逐步培养学生简算的能力。
3.探究验算方法
(1)学生自主探究验算方法
师:你怎样知道自己是否算对了?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进行验证呢?
预设1 用原来的竖式再计算一遍。
预设2 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
预设3 利用原来的竖式,把相同数位上的数从下往上再加一遍。
(2)归纳验算方法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检验笔算的结果是否准确,让学生感知加法检验的意义,让学生选择一种验算方法,通过验算,养成及时验算的好习惯。
(三)练习巩固,应用提高
1.基本练习。
(1)完成教材P38的“做一做”。
(2)完成教材P39第5题的“啄木鸟治病”。
(3)完成教材P39第6题的“找朋友”。
2.提高练习。
(1)完成教材P40的`第8题的“解决问题”。
(2)下面7个△都代表同一个数,想一想,△代表的是哪个数?
【设计意图】通过“做一做”“啄木鸟治病”“找朋友”等多形式的基本练习,巩固算法,形成技能;通过“解决问题”的练习,做到算用结合,体现计算的价值,通过“填数”的练习,在巩固算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四)回顾梳理,促进内化
1.回顾本节课收获。
2.回顾学习例题时,让学生根据信息提出问题,如“该湿地的野生植物比野生动物多几种”。请有兴趣的同学课后研究一下该怎样解决,下节课继续研究。
篇4:《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科书P18例2及相关练习
教材分析:
“ 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试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本课是在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和是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整百整十加整百整十的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以后学习多位数进位加法的基础,又为后面的加减法验算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计算法则,会笔算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
2.学会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教学重点:
掌握计算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会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算理。
学法指导:
1.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任务,指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并总结规律方法。
2. 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迁移,借助已掌握的知识探究新知。
探究过程
一、知识准备
同学们,咱们已经学会了两位数加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今天老师要考考你们,看看谁是计算小能手。(课件出示复习题)
1. 列竖式计算
59+77= 85+68= 87+99= 76+84=
2. 估算
38+60 599+800 900+101
二、导学过程
跟我的答案一样的举手。同学们真棒!全都做对了,都是计算高手诶。所以,我有信心大家一定能学好“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板书课题)
1.估算
大家看大屏幕(出示课件:中国部分动物种数 爬行类 376种 两栖类 284种)
师:通过大屏幕你知道了什么?如果我想知道这两种动物一共有多少种?该怎么列式?谁来说说?
师:对,用376+284,大家看看这两个加数,与前面加法中的加数有什么区别?对,都是三位数,而前面学的都是两位数加法。
师:谁能猜猜这道算式的结果大约是多少?哦,对了,还记得前面我们猜想结果时采用的是什么办法吗?对,估算!嗯。谁说说前面我们是怎样估算的?对,把这些数字看成整十整百的数再进行计算。那么,这一题又该怎样估算呢?请各个小组的同学先在一起说说,再自己进行估算。好,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想的?(376最接近400,所以把376看成400,284最接近300,所以把284看成300,因此,376+284≈700也就是说我国这两种动物大约共有700种。哦,看样子你还有不同的做法,嗯,把376看成380,把284看成280,所以376+284≈660大约有660种)。哎呀,同学们真是太棒了!这些做法都是正确的,但是在写估算结果时都要注意一点,你知道是什么吗?对,用约等号连接。
2.笔算
同学们,我们采用不同的方法估算,得到的结果就不一样,那么这两种动物究竟一共有多少种呢?如果想知道准确答案,该怎么办?对,笔算。
师:你认为这道算式的竖式应该怎样写?又应该怎样计算?
(对,相同的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哦,你还知道,哪一位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一)
诶,你怎么知道的?(哦,前面做两位数加法笔算时,就是先把相同数位对齐,再从个位加起,而且哪一位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一,这一题只不过是多一位数,所以算法肯定一样。嗯,你实在是了不起,能利用前面学的知识推断新知识,你是一个会学习的学生。)
师:大家同意他的说法吗?既然大家都同意,那你们还等什么,赶快拿起笔来,列竖式计算这道题吧。
师:好,大家都做好了。可我还不太会,你们愿意教教我吗?(师边板演计算过程,边强调算理,特别强调不能忘记加进位1。)
师:老师跟你们算的一样吗?那你们也表扬一下老师啊!
师:谢谢大家。谁能说说老师刚才是怎样算的?谁再说说最容易出错的是什么地方?对,计算到前一位的时候千万不能忘记加进位1。
三、分层训练,达标检测
1.我是计算小能手
476+286= 578+165= 395+455= 563+249=
184+367= 217+688= 96+ 627= 746+187=
师:同学们真聪明,都会算三位数加三位数了。老师为了奖励大家,准备了一些智慧果,想要吗?只要你算对了里面的题目,这个智慧果就属于你啦!
2.火眼金睛
459 537
+287 +276
638 803
四、总结全课,全面提升。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练习五第一题
篇5:《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教学设计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
2.能熟练地进行竖式计算。
3.通过观察、操作,学生自主、合作归纳出笔算加法的法则。
4.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和操作能力。
5.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精神和计算认真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掌握两位数(不进位加)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教具准备:
条幅、flash课件、题卡、小黑板。
学具准备:
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南湖小学开展了书香校园读书活动,读书是我们每个同学喜欢的一件事。(出示宣传纸,这个你们熟悉吗?这两周同学们都在选订自己的你们都已选订了自己喜欢的课外读物了吗?张老师也特意向小朋友选择了几种适合你们阅读的课外读物,我们一起看一看。出示课外读物宣传纸,谁来说一说他们的价钱分别是多少?一年级李明的妈妈给他六十元要求他选订两份读物,都只订半年?你们认为他可以订哪两样?
二、合作探究,获得新知
学生汇报:哪个同学愿意回答刚才老师提出的问题?
生1:他可以订中国儿童报和红领巾
生2:他可以定中国儿童报和少先队小干部
生3:……(老师有顺序的板书,整十数和两位数放在一起)
他有这么多的选择,这些都行吗?我们来验证一下好不好?你准备用什么方法验证?
生:把两份读物的价钱加起来看是否超过六十元。
下面我们就对第一种订法进行验证,请你们动脑筋,想办法算出结果来,当然也可以请小棒来帮忙,算好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好:谁愿意汇报一下验证的过程?
生1:我是用口算的方法想出得数的,
师: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生2:我是用摆小棒的方法进行验证的。
生3:我是用估算的方法来验证的。
师: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生4:我是用竖式的方法来验证的。你认为哪一种方法又快又准确呢?大家各自都有自己的道理,我们暂且保留自己的意见,那就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对第二题进行验证。
生汇报:
师;看来学会用竖式的.方法也挺好的,那么用竖式计算应注意什么呢?(用竖式计算的同学请举手,老师请他边写边介绍)
生:首先把个位与个位对齐,十位与十位对齐,再从个位开始加,个位相加的数写在个位下面,十位相加的数写在十位下面,大家都听明白了吗? 我们以前所学的算式是横着放的是横式,还有一种是竖着放的叫竖式,又叫笔算。下面我们再用课件演示一下。大家看明白了吗?那么列竖式应该注意些什么?先学生说再同桌之间在说一说。
下面我们就用这种列竖式的方法小组内每人选择一道题验证一下好吗?
指名板演,学生汇报时说计算过程。同桌互相检查看谁写得更好,指导书写。
我们观察这些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这些数都是两位数加两位数,今天我们就学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那我们在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要注意什么?
现在我们再用我们最漂亮字体,最整齐的竖式验证一下最后这种方法,好不好?我们小组评一评,比一比看谁的写得又快又好又漂亮又整齐。
(算理是个位是3个一加上5个一;十位是2个十加上2个十;只有相同数位上的它们的计数单位是统一的,所以才能相加)每位所表示的意义不同。在说明注意什么时,学生能归纳出相同数位对齐,在对从个位加起还是从十位加起有些迷惑。老师首先肯定两种都可以,同时说明在实际生活中要注意算法的优化。并列举从个位加比十位加方便快捷。从而顺得成章地得出结论。同时板书。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让学生读理解重点词语。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老师这里也有好多小朋友用竖式做的题目,出示错题。请小朋友们当当小老师,来批改一下。
17+20=19
50+26=56
3+54=84
17503+2+ 2 6 +54 1 97 684
你能说出错误的原因吗?
看了这些同学写的题目,你们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大家都说得挺好,看下面的问题看谁做得最好。
四、联系生活实际,活用数学知识。
老师家有一位邻居强强,他非常喜欢运动,他妈妈给他买了一双跑鞋和足球,共用去多少钱?你能帮他算一下吗?
五、教师小结:
今天同学们表现可真棒,不仅帮李明选择了许多方法,而且还自己创造和学会了新的计算方法(笔算加法),老师这儿还有一个问题留给大家,李明要定《少先队干部》和《少年科学画报》这两种刊物到底够不够?下节课我们再一起解决好吗?
篇6:《两位数加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数学教学反思
《两位数加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数学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围绕如何把计算课上“活”进行设计和实施,改变了以往计算教学的模式,在学生自主探索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计算的基础上,重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列竖式计算的方法,较好地处理了算法多样化和一般方法的关系,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下列两点思考尤为深刻:
1、计算教学究竟需要怎样的情境?
我看过也听过现在许多教师对计算教学情境的创设,千方百计地寻找生活中的情境,往往不是从“买东西”引入,就是从“分东西”开始。许多情况一旦导入新课,就脱离后面的教学过程。《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要提供丰富的现实背景”,这现实背景既可以来源于生活,也可以来源于教学本身。情境化的出发点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产生兴趣,而作为数学学科能吸引学生的,恐怕不仅仅只有创设情境。本节课没有刻意追求时尚的外表,没有开展一些华而不实的活动,但整节课学生的兴趣浓厚,学得积极主动。本节课就以“选取3个数字→组成6个两位数→列出9道算式→研究算法”这样一条自然流畅的“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在自然的“纯数学”情境中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2、计算教学的价值是什么?
计算教学的目标如果仍然停留在完成“双基”那是远远不够的,计算教学应该关注学生思维的发展。应将计算教学内容作为学生思维平台,让学生在紧张或轻松的环境中进行有效的思维训练。首先,让学生通过数字与数字、数也数的搭配活动,训练学生的有序思维;其次,在解决例题时,我没有像教材那样规定学生用惟一的竖式计算方法,而是让学生进行多种算法的研究,并有意充分展现多种方法,让学生在“自我欣赏”时加强对比与反思,从而在这些算法的`求同比较中获得对算理本质的认识——那就是把两个两位数进行分拆,再按相同计数单位相加,进而让学生体会到“十位满十向百位进1”的道理。这些都有效地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深刻性;此外,练习设计追求开放性,让学生在开放的时空中充分发散思维;第三,通过多层次的巩固练习,让学生对学习内容作出积极的选择,使每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和潜能,进行有效的个性化学习,真正做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最后,教学过程的开放,带给学生宽松、安全和自由的探索氛围,使学生保持一种良好的学习心态投入整个学习过程。因此,学生在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上,就显得非常有个性化。
篇7:不连续进位加(人教版二年级教案设计)
课题:不连续进位加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具的直观演示和学生的动手操作,学生掌握万以内不连续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2.初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并能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掌握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算理.
教具和学具
教师准备375个信封的投影片(如书上图),准备计数板、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演示课件“不连续进位加”】
1.口算练习
50+70= 30+600= 30+300=
90+20= 40+50= 0+500=
2.求38加25的和
(1)怎样列竖式计算?(相同数位对齐)
(2)得数十位上为什么是“6”,而不是“5”?
(因为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十位3个十加2个十是5个十,再加上个位进上来的一个十应是6个十.)
(3)你觉得计算时应注意什么问题?(十位上不要忘记加进上来的一个十.)
(4)回忆两位数笔算加法的法则是什么.
板书:笔算两位数加法
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3.设疑
刚才我们复习了两位数进位加法的笔算.如果是“求1738加上625的和”,你知道应当怎样计算?(板书:1738+625=)能说出你计算的理由吗?好了,学完这节课你就能顺利解答这道题了.
(二)学习新课
1.不进位加法.教学例1.
求下面两个数的和.请看图
(1)教师继续演示课件“不连续进位加”,出示图A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有多少个信封?(43个信封)教师接着出示图B,放在图A下面提问:这是多少个信封?(32个信封)
(2)要求两个数的和如何列式?怎样写竖式?怎样计算(相同数位对齐)如:
(3)计算后教师追问:相同数位对齐是什么意思?(个位十位分别对齐)
(4)如果有百位呢?(教师继续演示课件“不连续进位加”出示下图中第一排的一个百一扎的两扎信封和第二排中一个百一扎的一扎信封)变成如下的图和算式:
师问:竖式的百位如何写?(让学生填)
(5)请学生独立计算
师问:说说你是从哪一位开始加起的?为什么把相同数位的数相加?(四人一组讨论,明确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的道理)
(6)在教师指导下理解算理
243是2个百4个十和3个一,132是1个百3个十2个一.个位上3个一加上2个一和是5个一.所以和的个位写“ 5”;十位上4个十加上3个十和是7个十,所以和的十位写“7”;百位上2个百加上1个百是3个百,所以和的百位写“3”.只有是相同数位上的数它们的计数单位是统一的,才能相加.
(7)练一练
4111+367=
28+570=
师:为了对齐数位,注意竖式中第一个加数不要写得太挤,在写第二个加数时,要看好第二个加数的最高位,应该和第一个加数的哪一位对齐.
2.进位加法.出示例2【继续演示课件“不连续进位加”】
270+58=(如下图所示)
(1)请学生独立列出竖式,并计算.
(2)师问:十位应该怎样计算?(关键性问题)
(3)教师演示、操作活动投影片(如图),使学生明确算理、7个长方形和5个长方形合起来可以组成一块正方形计数板(100)和2个长方形.指导学生写出竖式,十位相加满一百,要向百位进1.
(4)学生独立填写百位结果.
(5)练一练
(6)小结:计算时注意:十位上的数相加满十,不要忘记向百位进“1”,同时百位上不要丢掉进位的1.
3.进位加法.【继续演示课件“不连续进位加”】
例3 求809与3764的和.
(1)请学生自己列横、竖式,并计算.
(2)重点思考:百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应该怎么办?
篇8:教学反思--二年级数学《不进位加》
教学反思--二年级数学《不进位加》
本周,学校的“师带徒”随堂课,我讲授了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的第一课时《不进位加》。课程讲完后,听课老师随机对本节课我存在的问题给予了指点和建议。周三教研课上,我也简单的谈了谈了对本课的说课和自己直观的感受和教学反思。
第一次经历这样的随堂听课,由得知消息后的紧张焦虑,到“硬着头皮”迎头而上的积极准备,再到后来下课铃响起的那份短暂“轻松”,真的好似梦一场。而在上课过程中自己所做的不够好的地方,老教师的那份独到见解、直击要害,更是让我心服口服,收益良多。
虽然之前自己有两年的教学经验,但这其中有些困惑也是时常为难着我,比如:抓不住重点、如何轻松突破重难点、让学生能积极有效的发展观察能力等,仍是我要学习和改进的地方。对于这节课,我自己的直观感受就是自己在某些环节过于心急,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急于替代学生说出答案,把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一股脑的强加给学生,不利于学生的整体发展。通过这节课的讲授,让我觉得最幸福的是,课后马老师给我提出的几点问题,直击要害,简明有用,在细微处发现问题并干净利落的指出。首先是在出示例图时,一个简单的参观博物馆的情境,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去发现是件什么事情,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其次,笔算加法不仅要关注竖式,在常规练习和讲授中,问题情境的单位,以及横式的写法也是需要注意的,也给学生养成了一种良好的数学习惯。最后,对于学生的发言,教师无意识的反复重复,其实是无效的,这样其他孩子的专注能力得不到发展,听别人说话的理解能力也得不到发展。马老师提出的建议里说道:“遇到关键的、重要的`句子,可以问别的孩子是否听懂,能不能重复?来强化记忆,巩固知识”。结合自己的这节课,也反思之前的所有课中,前辈老师给出的建议和指点是十分适用的。
周三的教研中,除了对自己本节课进行了反思,其他老师也分享了自己的授课过程和方式,各位前辈老师,从方方面面来提出问题,总结经验和方法,自己也收获多多、记录满满。在以后的课堂里,自己也可以学着加以灵活的运用,扬长避短,逐渐做的更好。
总之,这次活动我觉得自己学到了很多,得到了很多,虽然过程有些“艰辛”,但我时刻准备着坚持到底、努力修炼直至“涅重生”。更是打从心里感谢这些经历和历练。也希望能努力记录下自己成长过程中的种种。给自己加油!
篇9:连续进位乘法教学设计
连续进位乘法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能正确地、熟练地应用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法则进行计算。
2.通过练习,体现认真、细致的.重要性,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算:(只写得数)
500×7 21 ×4 320× 3 1000×9 430×2
2、检验下面各题,把做错的改过来。(练习十八第9题)
1 2 5 2 4 7 6
× 7 × 4 × 8
7 4 2 8 3 8 0 8
3、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二、练习设计
1、观察下表,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表略,练习十八第4题)
(1)看表说一说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怎样解决?(可以是乘法问题,也可以是加、减、除法问题。)
2、完成练习十八第11、12题。
(1)读题,找出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2)小组讨论:要解决提出的问题要先计算出什么?你准备怎样解决问题?
(3)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3、引导找规律(练习十八第13题)
(1)观察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2)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3)师生齐总结规律:
积的首位比第二个因数少1,末位与首位的和都是9,中间一位都是9。
9与第二个因数相乘的积左右分开,中间插入一个9,即是所求的积。
三、实践应用
1、独立完成练习十八第7、8题。
2、完成练习十八第10题
(1)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交流。
(2)组织学生反馈交流,集体订正。
四、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练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2、师总结。
篇10:三年级数学《不连续进位的乘法练习》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不连续进位的乘法练习》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通过综合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计算一位数乘二、三、四位数的熟练程度。
教学步骤
一、复习
1、口算(练习四第10题)
2、笔算(两人板演,全班齐算)
41×4=17×6=
217×5=241×4=
312×7=124×8=
练习后请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
记时间训练,看谁算得又对又快。(练习第7题)集体订正。
二、练习
做练习四第5、、8、9、10、题和聪明屋
先帮助学生弄清题意,再让学生独立作业,最后集体订正。
第5题:有趣的动物世界。对于这一题,不要只解决计算问题,更多的是让学生开阔视野,了解一些动物的常识。
第9题:是一道探索题,鼓励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和策略解决。可以估算得出正确答案。也可以通过计算,得出如果要用铝合金B做窗子,需151×6=906(元),而计划用800元钱,钱不够,所以选择铝合金B是不合适的,而换铝合金A、塑钢(A)、塑钢(B),都是可以的。
聪明小屋:难度较大,不仅需学生熟练地掌握计算的方法,而且还要有一定的推理能力,这是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准备的,对于中下游的学生不作要求。
作业:基训p15走进生活、补充练习
课后反思:
篇11:两位数加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教案
两位数加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教案
一、教学内容:两位数加两位数连续进位加
课本第15—17页例1、练习四
二、教学目的:1、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连续进位加的计算方法。
2、通过多练,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教育学生要保护野生动物。
三、重点难点:
理解并掌握连续进位加的计算方法。
四、教具准备:
课本15页的情景图,投影片。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
33+5811+57+35+2815+45
23+7517+4027+6838+15
(二)探究新知
1、新授:
动物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你们喜欢动物吗?(喜欢)
师出示15页的动物图片。
2、学习例1
(1)师出示中国特有动物的种数统计表。
(2)学生根据统计表提出数学问题。
(3)师投影出示问题,中国特有的鸟类和爬行类一共有多少种?
(4)学生根据问题,列出算式:(98+25)
(5)学生尝试进行计算
(6)找学生说说在计算中遇到的新问题,并解决的方法(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十位相加满十,向百位进1)。
98从个位加起:8+5=13满十向十位进1,个位写3。
+25十位9+1=11再加上进位1是12,满十向百位进1。
123十位写2,百位写1,98+25=123。
课堂小结:我们学会了连续进位的加法计算,在计算过程中,千万不要忘记加进上来的1,计算认真,不算错数,不抄错数。
3、做一做(课本16页)
找学生上黑板演算,其他学生独立完成,集体停止。
(三)课堂作业
课本第16页做一做2,17页练习四第2题。
篇12:《三位数加三位数进位》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算理,掌握万以内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三位数加法笔算方法的探究过程,体会归纳概括的方法和策略。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让学生感知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培养学生独立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计算知识经验,理解三位数加法的算理算法,并能够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笔算加法中“满十进1”的书写及计算。
三、教学准备
课件、布置学生了解有关湿地及湿地动物的知识。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计算,激活经验
1.笔算下面各题。
43+52 32+59 47+61 51+49
2.交流笔算两位数加法的算理算法。
【设计意图】激活学生已有的计算知识和经验,为探究新知做准备。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谈话,引出主题图。
谁来说一说,你了解到的有关湿地和湿地动物的知识。
2.生成统计表,提出问题。
(1)介绍湿地动物情况,生成统计表。
(2)观察统计表,提出问题。
预设1:鸟类和爬行类一共有多少种?
预设2:鸟类和哺乳类一共有多少种?
预设3:爬行类和哺乳类一共有多少种?
预设4:鸟类比爬行类多多少种?
……
3.引入新课。
同学们根据统计表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这节课我们主要来研究这两个问题:①鸟类和爬行类一共有多少种?②鸟类和哺乳类一共有多少种?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导入,不仅让学生了解了有关湿地和湿地动物的'知识,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提出了多个问题,然后从这些问题中有选择、有重点地研究。这样既培养了学生从图中搜寻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积极思考、不断提问的意识。
(三)利用旧知,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列出算式,独立解决。
(2)交流算法,理解算理。
预设1:200+100=300,70+20=90,1+2=3,300+90+3=393。
预设2: 1+2=3,70+20=90,200+100=300,300+90+3=393。
预设3:竖式计算
重点交流竖式计算:竖式的书写格式“相同数位对齐”,及计算顺序“从个位加起”。
2.教学例2
(1)列出算式,尝试解决。
(2)汇报交流笔算方法。
重点交流:十位上7+3=10,十位上该怎样写?百位上是2还是3?为什么?
(3)想一想:271+903,怎样计算?
学生独立计算后交流:百位上2+9=11,相加满十了怎么办?
(4)观察比较
请同学们观察黑板上的三个竖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设计意图】例1和例2中的三道例题中,其中一个加数都是271,另一个加数发生了改变,就出现了不进位、一次进位等不同的情况,构成了三位数加法教学的一个整体,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逐步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
3.回顾梳理,归纳总结
(1)小组讨论: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笔算要注意什么?(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
(2)对比交流:与“两位数加两位数”计算法则相比,发现了什么?(除了数位多少不同以外,方法是一样的。)
(3)小结万以内加法的计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万以内加法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加深学生对算理的理解,促进计算技能的形成。
(四)实践应用,巩固提高
1.完成练习八的第1题。
2.完成P37的“做一做”。
3.完成练习八的第2题。
4.练习八的第3题。
每层练习都选取几道有代表性的错题进行板书,让学生找出错误,并分析错误的原因。
【设计意图】“做一做”和练习八的第1题,让学生应用所总结的计算法则完成具体计算,进一步巩固法则,培养计算能力。练习八的第2题和第3题,进一步巩固算法,同时考查学生对数据的敏感程度,培养学生的数感。通过错题展示与分析环节,避免或减少学生出现同样的错误。
(五)全课小结,促进内化
1.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2.你有什么收获与体会?
【数学教学设计:不连续进位加】相关文章:
6.进位加的教学反思
8.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