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教案>《一位盲人的感谢信》教学设计

《一位盲人的感谢信》教学设计

2022-12-19 08:57:25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狗大胆”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4篇《一位盲人的感谢信》教学设计,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一位盲人的感谢信》教学设计,欢迎您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位盲人的感谢信》教学设计

篇1:《一位盲人的感谢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1、知道要主动关心、帮助身有残疾、行动不便的人。

2、学会本课的12个生字,理解“盲人、感谢、教育、名字、风雪、绊倒、背包、阿姨、清脆、嗓音、总是、准时、搀扶、使劲、精神、闪耀”等词语的意思。

3、能照样子改写句子。

4、会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学习字词,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在课文的朗读中让学生受到感染,懂得做好事并不难,难的是持之以恒,经常做好事,而且做了好事不留名。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了解大意。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盲人、感谢、绊倒、清脆、搀扶、闪耀”等词语的意思。

3、学习课文第1节,并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过程 :

一、揭示课题,教学生字。

1、什么样的人叫“盲人”?

2、什么叫“感谢信”?教学“盲”,读音与“忙”一样,上面是“忙”的右边部分,表示声音,下面是“目”,表示眼睛。“盲”是眼睛失明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思考:①这位盲人阿姨的感谢信是写给谁的?信中表扬了谁?

②什么事值得盲人阿姨写感谢信表扬?

2、自读:①轻声读课文,划出带生字的词语读读。

②看田字格记字形,难记的字多记几遍。

③边读边想,准备回答以上问题。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抽读课文,评议正音。

2、练习:读一读,给带点字注音。

绊( )倒盲人清脆( )总是感谢搀( )扶使( )劲( )举高胸前精( )神闪耀……

3、说一说,你学会了哪几个生字?用的是什么好办法?(重点指导:姨、搀、胸、耀、脆)

4、重点理解:

绊倒:指名表演。

清脆:请一位声音清脆的小朋友说一句话,然后教师说::“这位小朋友的声音真清脆!”

搀扶:动作演示。

闪耀:举例说明词义,例如:“塔顶闪耀着金光。”

5、巩固提高。

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四、学习第1节。

1、自由读第1节。

2、盲人阿姨的感谢信写给谁,信中表扬了谁?

3、指导学生用真诚、感谢的语气来读这一节。

盲人阿姨为什么要感谢她呢?我们下节课再学。

五、书写指导。

搀、胸、耀、脆:左右结构,要左窄右宽。

搀:第5笔是横撇,第9笔是撇,要从“口”字中穿出。

胸:右边的中间部分应先写“×”,再写竖折竖。

耀:第6笔是竖提。

脆:第9笔是横折钩。

六、作业 :

1、抄写生字。

2、作业 本:第2、3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1、学习课文第2-5节,知道少先队员是怎样帮助盲人阿姨的。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

一、复习检查。

1、开火车认读生字、词语。

2、比一比,再组词。(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做在书上。做后,集体评改)

绊( ) 胸( ) 使( ) 盲( ) 搀( ) 飘( )

伴( ) 脑( ) 便( ) 育( ) 馋( ) 漂( )

3、有感情地朗读第1节。

二、学习第2节。

1、轻声读第2节,想一想:诗中的“我”指谁,“她”又指谁?

2、少先队员与盲人阿姨是怎样认识的?谁能用几句话把这件事讲清楚?

3、指名试答,师生共同评议。

①联系“顶”、“绊倒”等词,体会当时的情景。

②风雪中,少先队员看见盲人阿姨在路上被石头绊倒后是怎么做的?

③“他赶紧跑过来把我扶起”一句中的“跑”字能换成“走”吗?为什么?

4、指导朗读。“赶紧、还替我”应读重音。

三、学习第3、4节。

1、指名读,联系上下文说说“从此,我们认识了”,这个“此”指的是什么。(就是指前面讲的这件事发生后,她们认识了。)

2、“向导”是什么意思?(为人引路的人。)从哪些句子看出她“每天”为盲人阿姨做向导?(抓住“早晨、傍晚、下雪天、下雨天”等词进行教学)

3、你觉得“她”做得对吗?从哪儿看出来?

(一是有礼貌,亲切热情,可抓住“甜甜地、清脆的.、总是”等词。二是认真负责,从不间断,可抓住“准时、送、接、紧紧地、搀扶”等词。)

4、看图说说:下雨天,“她”怎样送盲人阿姨?理解“使劲、举”。

5、指导朗读。第3节中“每天、甜甜地、总是”应读重音,第4节应读重音的是“准时、紧紧、使劲”。

四、学习第5节。

1、少先队员天天接送盲人阿姨,盲人阿姨为什么不知道她叫什么名字呢?

2、盲人阿姨为什么说雷锋精神在她身上闪耀呢?(做几次好事并不难,难的是经常做好事。雷锋叔叔走到哪儿就把好事做到哪儿,他做的好事数不完。与雷锋叔叔一样,这位少先队员做了好事不留名,所以在她的身上能看到雷锋叔叔的好思想、好品质。)

3、朗读指导。最后一句应该用赞扬的语气读得响亮些、慢些。

五、作业 :

1、抄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

1、朗读、背诵、总结课文,有感情地朗读。

2、懂得少先队员要主动关心帮助身有残疾、行动不便的人。

3、照样子改写句子。

教学过程 :

一、朗读课文,讨论总结。

1、有感情地齐读全诗。

2、讨论总结

①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想法?

②向大家说一件帮助残疾人的事。

总结:这首诗通过一位少先队员每天接送盲人阿姨的事,赞扬了少先队员主动关心、帮助身有残疾行动不便的人的好品德,我们班上也有许多同学做过帮助残疾人的事,希望大家都像那位少先队员学习,热心为残疾人做好事。

二、指导背诵。

1、按问题背诵:①盲人阿姨感谢谁?

②她们是怎样认识的?

③从此,她们就怎样了?

④少先队员是怎样帮助盲人阿姨的?

⑤盲人阿姨知道什么?

2、自由背——齐背——指名背。

三、作业指导。

1、照样子改写句子。(课后第3题)

①分析例句,使学生明白,这个例句是将“‘什么’把衣服刮跑了”改写成“衣服被‘什么’刮跑了”。

②要求学生仿照例句改写题目中的两句话。

③答案:a、盲人阿姨被一块石头绊倒了。

b、盲人阿姨被我扶了起来。

2、读课文第4节,写出少先队员是怎样帮助盲人阿姨的。

①朗读第4节。

②师生共同试写第1句:早晨,少先队员是怎样帮助盲人阿姨的?

a、读课文中的原句。

b、问:句中的“她”指谁?“我”又指谁?

c、把“少先队员”和“盲人阿姨”分别代入句中。(早晨,少先队员准时把盲人阿姨送过大街。)代入后的这句话,就是第1句的答案。

③其余3句,按上述方法让学生独立完成。

四、作业 :本第4、5、6题。

篇2:《一位盲人的感谢信》的教学设计

《一位盲人的感谢信》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要主动关心、帮助身有残疾、行动不便的人。

2、学会本课的12个生字,理解“盲人、感谢、教育、名字、风雪、绊倒、背包、阿姨、清脆、嗓音、总是、准时、搀扶、使劲、精神、闪耀”等词语的意思。

3、能照样子改写句子。

4、会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学习字词,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在课文的朗读中让学生受到感染,懂得做好事并不难,难的是持之以恒,经常做好事,而且做了好事不留名。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了解大意。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盲人、感谢、绊倒、清脆、搀扶、闪耀”等词语的意思。

3、学习课文第1节,并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教学生字。

1、什么样的人叫“盲人”?

2、什么叫“感谢信”?教学“盲”,读音与“忙”一样,上面是“忙”的右边部分,表示声音,下面是“目”,表示眼睛。“盲”是眼睛失明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思考:①这位盲人阿姨的感谢信是写给谁的?信中表扬了谁?

②什么事值得盲人阿姨写感谢信表扬?

2、自读:①轻声读课文,划出带生字的词语读读。

②看田字格记字形,难记的字多记几遍。

③边读边想,准备回答以上问题。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抽读课文,评议正音。

2、练习:读一读,给带点字注音。

绊( )倒盲人清脆( )总是感谢搀( )扶使( )劲( )举高胸前精( )神闪耀……

3、说一说,你学会了哪几个生字?用的是什么好办法?(重点指导:姨、搀、胸、耀、脆)

4、重点理解:

绊倒:指名表演。

清脆:请一位声音清脆的小朋友说一句话,然后教师说::“这位小朋友的声音真清脆!”

搀扶:动作演示。

闪耀:举例说明词义,例如:“塔顶闪耀着金光。”

5、巩固提高。

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四、学习第1节。

1、自由读第1节。

2、盲人阿姨的.感谢信写给谁,信中表扬了谁?

3、指导学生用真诚、感谢的语气来读这一节。

盲人阿姨为什么要感谢她呢?我们下节课再学。

五、书写指导。

搀、胸、耀、脆:左右结构,要左窄右宽。

搀:第5笔是横撇,第9笔是撇,要从“口”字中穿出。

胸:右边的中间部分应先写“×”,再写竖折竖。

耀:第6笔是竖提。

脆:第9笔是横折钩。

六、作业:

1、抄写生字。

2、作业本:第2、3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2-5节,知道少先队员是怎样帮助盲人阿姨的。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开火车认读生字、词语。

2、比一比,再组词。(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做在书上。做后,集体评改)

绊( ) 胸( ) 使( ) 盲( ) 搀( ) 飘( )

伴( ) 脑( ) 便( ) 育( ) 馋( ) 漂( )

3、有感情地朗读第1节。

二、学习第2节。

1、轻声读第2节,想一想:诗中的“我”指谁,“她”又指谁?

2、少先队员与盲人阿姨是怎样认识的?谁能用几句话把这件事讲清楚?

3、指名试答,师生共同评议。

①联系“顶”、“绊倒”等词,体会当时的情景。

②风雪中,少先队员看见盲人阿姨在路上被石头绊倒后是怎么做的?

③“他赶紧跑过来把我扶起”一句中的“跑”字能换成“走”吗?为什么?

4、指导朗读。“赶紧、还替我”应读重音。

三、学习第3、4节。

1、指名读,联系上下文说说“从此,我们认识了”,这个“此”指的是什么。(就是指前面讲的这件事发生后,她们认识了。)

2、“向导”是什么意思?(为人引路的人。)从哪些句子看出她“每天”为盲人阿姨做向导?(抓住“早晨、傍晚、下雪天、下雨天”等词进行教学)

3、你觉得“她”做得对吗?从哪儿看出来?

(一是有礼貌,亲切热情,可抓住“甜甜地、清脆的、总是”等词。二是认真负责,从不间断,可抓住“准时、送、接、紧紧地、搀扶”等词。)

4、看图说说:下雨天,“她”怎样送盲人阿姨?理解“使劲、举”。

5、指导朗读。第3节中“每天、甜甜地、总是”应读重音,第4节应读重音的是“准时、紧紧、使劲”。

四、学习第5节。

1、少先队员天天接送盲人阿姨,盲人阿姨为什么不知道她叫什么名字呢?

2、盲人阿姨为什么说雷锋精神在她身上闪耀呢?(做几次好事并不难,难的是经常做好事。雷锋叔叔走到哪儿就把好事做到哪儿,他做的好事数不完。与雷锋叔叔一样,这位少先队员做了好事不留名,所以在她的身上能看到雷锋叔叔的好思想、好品质。)

3、朗读指导。最后一句应该用赞扬的语气读得响亮些、慢些。

五、作业:

1、抄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朗读、背诵、总结课文,有感情地朗读。

2、懂得少先队员要主动关心帮助身有残疾、行动不便的人。

3、照样子改写句子。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讨论总结。

1、有感情地齐读全诗。

2、讨论总结

①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想法?

②向大家说一件帮助残疾人的事。

总结:这首诗通过一位少先队员每天接送盲人阿姨的事,赞扬了少先队员主动关心、帮助身有残疾行动不便的人的好品德,我们班上也有许多同学做过帮助残疾人的事,希望大家都像那位少先队员学习,热心为残疾人做好事。

二、指导背诵。

1、按问题背诵:①盲人阿姨感谢谁?

②她们是怎样认识的?

③从此,她们就怎样了?

④少先队员是怎样帮助盲人阿姨的?

⑤盲人阿姨知道什么?

2、自由背——齐背——指名背。

三、作业指导。

1、照样子改写句子。(课后第3题)

①分析例句,使学生明白,这个例句是将“‘什么’把衣服刮跑了”改写成“衣服被‘什么’刮跑了”。

②要求学生仿照例句改写题目中的两句话。

③答案:a、盲人阿姨被一块石头绊倒了。

b、盲人阿姨被我扶了起来。

2、读课文第4节,写出少先队员是怎样帮助盲人阿姨的。

①朗读第4节。

②师生共同试写第1句:早晨,少先队员是怎样帮助盲人阿姨的?

a、读课文中的原句。

b、问:句中的“她”指谁?“我”又指谁?

c、把“少先队员”和“盲人阿姨”分别代入句中。(早晨,少先队员准时把盲人阿姨送过大街。)代入后的这句话,就是第1句的答案。

③其余3句,按上述方法让学生独立完成。

四、作业:作业本第4、5、6题。

篇3:《一位盲人的感谢信》语文教学设计

《一位盲人的感谢信》语文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道要主动关心,帮助身有残疾、行动不便的人。

2、学会本课的12个生字,理解“盲人、感谢、教育、名字、风雪、绊倒、背包、阿姨、清脆、嗓音、点、准时、搀扶、使劲、精神、闪耀”等词语的意思。

3、按照样子改写句子。

4、会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学习字词,正确理解“精神”、“闪耀”等词,会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教学难点:通过朗读让学生受到感染,懂得做好事并不难,难的是持之以恒,这点学生难以理解。

三、教学时间:

3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要点:初读课文,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朗读,学会有关生字词。

(一)揭题。

读题:教学盲,理解盲人(眼睛看不见的人)。

感谢信(为了表示对别人的感谢而写的一封信。)

介绍书信:书信在以前没有电话的时候,相隔较远的人们之间有什么重要事情都会采取书信的格式予以交流。可以是给长辈写,也可以给同辈写,还可以给自己的晚辈写。感谢信就是其中的一种比较特殊的,他是公开的,而其他的书信是不公开的,而且受到法律的保护,要是没有经过允许就拆开他人的书信是属于一种违法的行为。今天要学的这封感谢信更加的特殊,他是不具备书信的一般格式,而是采取诗歌的形式来写的。这样大家读起来会更上口一些,他虽然格式不一样,但是,也具备信的几要素。

(二)初读课文。

1、要求:边读边划出课文的生字词,要求按拼音读准读正确,响亮地自读课文,看田字格记字形,难记的字多记几遍。

2、检查读音。

词语:绊倒阿姨清脆搀扶使劲举高胸口精神闪耀

读准音,分析有关生字字形,理解较容易的词语。

课文读通顺。

(三)找出信的几要素。

1、写信人是谁?

写信人是盲人阿姨。

2、收信人是谁?

3、要感谢的是谁?

要谢谢教育他的人,但盲人阿姨更多要谢的是那个红领巾。

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也就是说信的这些信息都在第一自然段告诉了我们。

4、看信人有哪些?

(四)小结:

下堂课我们再继续来学习感谢信的主要内容。

(五)生字词巩固练习。

绊胸()使()

伴()脑()便()

盲()搀()飘()

育()馋()漂()

第二课时

要点:研读课文,进一步理解有关词语,指导朗读。

(一)导入新课。

思考:阿姨为什么要写这封感谢信呢?请你从课文中找出、根据。

生自由学习课文,边读边做标记。也可以与同学合作谈论得出要感谢的.原因,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一位盲人的感谢信》教学设计之二》。要找的内容可是一个词,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一段话。

(二)生学习,师巡视辅导。

1、第2自然段。

(1)生说。师让生分辨两句话分别是写谁的?第一句是写阿姨的。第二句是写红领巾的。再圈出动作词。

(2)知道朗读句子。从中体会到阿姨行走的艰难,和红领巾的急人所急的美好心灵。

(3)集体有感情地朗读。

(4)小小表演。

表演——评议(加上动作、语言、神态)——再演,

2、第3、4、5自然段。

(1)理解“向导”(给人带路的人。)谁做向导?给谁做向导?你在什么时候用到过向导?但红领巾呢?——每天

(2)根据学生的回答让他们理解:

A准时——给找个近义词。说明什么?

B设实际情况让学生体会到红领巾的不容易。在学生讲到课文中的“为我把雨伞使劲举高”时,挑选一个个不高的同学为老师举伞一分钟,后让他来说说感受。

C搀扶是在是什么情况下,什么人需要紧紧搀扶?

(3)朗读课文。

(4)小结:

是呀,红领巾的心灵是多么的美好,这些都很直接地表现出来了,有些不是很明显,但是如果我们用眼睛要脑子去找还是能看出来的?

(甜甜的嗓音总是带着笑)

(5)介绍:

校长看到了这里,他要红领巾在全校同学的面前介绍她自己的事情,你是那位红领巾会如何来介绍呢?

生练说——指名说——评议——再说

(6)红领巾还是个做了好事不留名的学生。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三)练习巩固:

课后第4题。

第三课时

要点:通过朗读让学生受到感染,懂得做好事并不难,难的是持之以恒少先队员要主动关心、帮助身有残疾、行动不便的人。

(一)巩固练习。

1、听写生字词。

2、朗读课文。

(二)置疑。

解决问题:盲人是看不见东西的,但是她怎么知道“鲜艳的红领巾准在她胸前飘?”

分小组讨论并交流。

小结:因为少先队员向雷锋叔叔学习,做好事却不留下名字。所以还说“雷锋精神在她身上闪耀。”

(三)感情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四)总结课文。

1、学了这封感谢信你有什么想法?

2、说说你会如何帮助残疾人?

师指出:我们要正确地看待残疾人,他们由于身体上的不健全,已经给他们带来了很多的不方便,我们不应该看不起残疾人,学习他们的一些动作,如拐脚、碰壁等,而是应该伸出我们的援助之手,让他们感觉到我们的世界是温暖。

(五)作业:

1、补充练习,用线连接词语。

清脆的红领巾高高地叫

美丽的嗓音紧紧地举

鲜艳的花园

篇4:《一位盲人的感谢信》课文的教学设计

《一位盲人的感谢信》课文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

1、知道要主动关心,帮助身有残疾、行动不便的人。

2、学会本课的12个生字,理解“盲人、感谢、教育、名字、风雪、绊倒、背包、阿姨、清脆、嗓音、点、准时、搀扶、使劲、精神、闪耀”等词语的意思。

3、按照样子改写句子。

4、会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学习字词,正确理解“精神”、“闪耀”等词,会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让学生受到感染,懂得做好事并不难,难的是持之以恒,这点学生难以理解。

三、教学时间:3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要点:初读课文,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朗读,学会有关生字词。

(一)揭题。

读题:教学盲,理解盲人(眼睛看不见的人)

感谢信(为了表示对别人的感谢而写的一封信)

介绍书信:书信在以前没有电话的时候,相隔较远的人们之间有什么重要事情都会采取书信的格式予以交流。可以是给长辈写,也可以给同辈写,还可以给自己的晚辈写。感谢信就是其中的一种比较特殊的,他是公开的,而其他的书信是不公开的,而且受到法律的保护,要是没有经过允许就拆开他人的书信是属于一种违法的行为。今天要学的这封感谢信更加的特殊,他是不具备书信的一般格式,而是采取诗歌的形式来写的。这样大家读起来会更上口一些,他虽然格式不一样,但是,也具备信的几要素。

(二)初读课文。

1、要求:边读边划出课文的生字词,要求按拼音读准读正确,响亮地自读课文,看田字格记字形,难记的字多记几遍。

2、检查读音。

词语:绊倒阿姨清脆搀扶使劲举高胸口精神闪耀

读准音,分析有关生字字形,理解较容易的词语。

课文读通顺。

(三)找出信的几要素。

1、写信人是谁?

写信人是盲人阿姨。

2、收信人是谁?

3、要感谢的是谁?

要谢谢教育他的人,但盲人阿姨更多要谢的是那个红领巾。

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也就是说信的.这些信息都在第一自然段告诉了我们。

4、看信人有哪些?

(四)小结:下堂课我们再继续来学习感谢信的主要内容。

(五)生字词巩固练习。

绊( ) 胸( ) 使( )

伴( ) 脑( ) 便( )

盲( ) 搀( ) 飘( )

育( ) 馋( ) 漂( )

第二课时

要点:研读课文,进一步理解有关词语,指导朗读。

(一)导入 新课。

思考:阿姨为什么要写这封感谢信呢?请你从课文中找出、根据。

生自由学习课文,边读边做标记。也可以与同学合作谈论得出要感谢的原因。要找的内容可是一个词,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一段话。

(二)生学习,师巡视辅导。

1、第2自然段。

(1)生说。师让生分辨两句话分别是写谁的?第一句是写阿姨的。第二句是写红领巾的。再圈出动作词。

(2)知道朗读句子。从中体会到阿姨行走的艰难,和红领巾的急人所急的美好心灵。

(3)集体有感情地朗读。

(4)小小表演。

表演——评议(加上动作、语言、神态)——再演,

2、第3、4、5自然段。

(1)理解“向导”(给人带路的人。)谁做向导?给谁做向导?你在什么时候用到过向导?但红领巾呢?——每天

(2)根据学生的回答让他们理解:

A 准时——给找个近义词。说明什么?

B 设实际情况让学生体会到红领巾的不容易。在学生讲到课文中的“为我把雨伞使劲举高”时,挑选一个个不高的同学为老师举伞一分钟,后让他来说说感受。

C 搀扶是在是什么情况下,什么人需要紧紧搀扶?

(3)朗读课文。

(4)小结:是呀,红领巾的心灵是多么的美好,这些都很直接地表现出来了,有些不是很明显,但是如果我们用眼睛要脑子去找还是能看出来的?

(甜甜的嗓音总是带着笑)

(5)校长看到了这里,他要红领巾在全校同学的面前介绍她自己的事情,你是那位红领巾会如何来介绍呢?

生练说——指名说——评议——再说

(6)红领巾还是个做了好事不留名的学生。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三)练习巩固:课后第4题。

第三课时

要点:通过朗读让学生受到感染,懂得做好事并不难,难的是持之以恒少先队员要主动关心、帮助身有残疾、行动不便的人。

(一)巩固练习。

1、听写生字词。

2、朗读课文。

(二)置疑。

解决问题:盲人是看不见东西的,但是她怎么知道“鲜艳的红领巾准在她胸前飘?”

分小组讨论并交流。

小结:因为少先队员向雷锋叔叔学习,做好事却不留下名字。所以还说“雷锋精神在她身上闪耀。”

(三)感情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四)总结课文。

1、学了这封感谢信你有什么想法?

2、说说你会如何帮助残疾人?

师指出:我们要正确地看待残疾人,他们由于身体上的不健全,已经给他们带来了很多的不方便,我们不应该看不起残疾人,学习他们的一些动作,如拐脚、碰壁等,而是应该伸出我们的援助之手,让他们感觉到我们的世界是温暖。

(五)作业 :

1、补充练习,用线连接词语。

清脆的红领巾 高高地叫

美丽的嗓音 紧紧地举

鲜艳的花园 甜甜地搀扶

2、完成课堂作业 本。

体会:

如此这样的设计,我想对以后他们学习书信可以打下基础,也可以对感谢信这一应用文有所了解。在教学中,学生能够积极地进行思考,对他人的答案给以补充和反驳,参与性很高。可能是这个教学内容新鲜的缘故吧。可在交流过程当中,他们的思维真是让人摸不着头脑,居然连感谢的是谁,都分不清。但仔细一想,学生的思维是简单的,也难怪他们觉得“校长和老师”才是真正要感谢的人,因为课文中不是有白纸黑字吗?

如果让他们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在进行“看信人”有哪些环节的时候,进行一下想象的说话训练,如“当看信人看见这封信的时候,他会说一些什么?”,让学生从不同的角色,从自身的语言和他人的语言中来体会红领巾的难能可贵之处,并萌发出对她的敬佩之情,达到情感的教育。

篇5:语文课文《一位盲人的感谢信》的教学设计

语文课文《一位盲人的感谢信》的教学设计范例

教学目标 :

1、知道要主动关心、帮助身有残疾、行动不便的人。

2、学会本课的12个生字,理解“盲人、感谢、教育、名字、风雪、绊倒、背包、阿姨、清脆、嗓音、总是、准时、搀扶、使劲、精神、闪耀”等词语的意思。

3、能照样子改写句子。

4、会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学习字词,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在课文的朗读中让学生受到感染,懂得做好事并不难,难的是持之以恒,经常做好事,而且做了好事不留名。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了解大意。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盲人、感谢、绊倒、清脆、搀扶、闪耀”等词语的意思。

3、学习课文第1节,并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过程 :

一、揭示课题,教学生字。

1、什么样的人叫“盲人”?

2、什么叫“感谢信”?教学“盲”,读音与“忙”一样,上面是“忙”的右边部分,表示声音,下面是“目”,表示眼睛。“盲”是眼睛失明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思考:①这位盲人阿姨的感谢信是写给谁的?信中表扬了谁?

②什么事值得盲人阿姨写感谢信表扬?

2、自读:①轻声读课文,划出带生字的词语读读。

②看田字格记字形,难记的字多记几遍。

③边读边想,准备回答以上问题。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抽读课文,评议正音。

2、练习:读一读,给带点字注音。

绊( )倒盲人清脆( )总是感谢搀( )扶使( )劲( )举高胸前精( )神闪耀……

3、说一说,你学会了哪几个生字?用的是什么好办法?(重点指导:姨、搀、胸、耀、脆)

4、重点理解:

绊倒:指名表演。

清脆:请一位声音清脆的小朋友说一句话,然后教师说::“这位小朋友的声音真清脆!”

搀扶:动作演示。

闪耀:举例说明词义,例如:“塔顶闪耀着金光。”

5、巩固提高。

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四、学习第1节。

1、自由读第1节。

2、盲人阿姨的感谢信写给谁,信中表扬了谁?

3、指导学生用真诚、感谢的语气来读这一节。

盲人阿姨为什么要感谢她呢?我们下节课再学。

五、书写指导。

搀、胸、耀、脆:左右结构,要左窄右宽。

搀:第5笔是横撇,第9笔是撇,要从“口”字中穿出。

胸:右边的中间部分应先写“×”,再写竖折竖。

耀:第6笔是竖提。

脆:第9笔是横折钩。

六、作业 :

1、抄写生字。

2、作业 本:第2、3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1、学习课文第2-5节,知道少先队员是怎样帮助盲人阿姨的。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

一、复习检查。

1、开火车认读生字、词语。

2、比一比,再组词。(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做在书上。做后,集体评改)

绊( ) 胸( ) 使( ) 盲( ) 搀( ) 飘( )

伴( ) 脑( ) 便( ) 育( ) 馋( ) 漂( )

3、有感情地朗读第1节。

二、学习第2节。

1、轻声读第2节,想一想:诗中的“我”指谁,“她”又指谁?

2、少先队员与盲人阿姨是怎样认识的?谁能用几句话把这件事讲清楚?

3、指名试答,师生共同评议。

①联系“顶”、“绊倒”等词,体会当时的情景。

②风雪中,少先队员看见盲人阿姨在路上被石头绊倒后是怎么做的?

③“他赶紧跑过来把我扶起”一句中的“跑”字能换成“走”吗?为什么?

4、指导朗读。“赶紧、还替我”应读重音。

三、学习第3、4节。

1、指名读,联系上下文说说“从此,我们认识了”,这个“此”指的是什么。(就是指前面讲的这件事发生后,她们认识了。)

2、“向导”是什么意思?(为人引路的人。)从哪些句子看出她“每天”为盲人阿姨做向导?(抓住“早晨、傍晚、下雪天、下雨天”等词进行教学)

3、你觉得“她”做得对吗?从哪儿看出来?

(一是有礼貌,亲切热情,可抓住“甜甜地、清脆的、总是”等词。二是认真负责,从不间断,可抓住“准时、送、接、紧紧地、搀扶”等词。)

4、看图说说:下雨天,“她”怎样送盲人阿姨?理解“使劲、举”。

5、指导朗读。第3节中“每天、甜甜地、总是”应读重音,第4节应读重音的是“准时、紧紧、使劲”。

四、学习第5节。

1、少先队员天天接送盲人阿姨,盲人阿姨为什么不知道她叫什么名字呢?

2、盲人阿姨为什么说雷锋精神在她身上闪耀呢?(做几次好事并不难,难的是经常做好事。雷锋叔叔走到哪儿就把好事做到哪儿,他做的'好事数不完。与雷锋叔叔一样,这位少先队员做了好事不留名,所以在她的身上能看到雷锋叔叔的好思想、好品质。)

3、朗读指导。最后一句应该用赞扬的语气读得响亮些、慢些。

五、作业 :

1、抄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

1、朗读、背诵、总结课文,有感情地朗读。

2、懂得少先队员要主动关心帮助身有残疾、行动不便的人。

3、照样子改写句子。

教学过程 :

一、朗读课文,讨论总结。

1、有感情地齐读全诗。

2、讨论总结

①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想法?

②向大家说一件帮助残疾人的事。

总结:这首诗通过一位少先队员每天接送盲人阿姨的事,赞扬了少先队员主动关心、帮助身有残疾行动不便的人的好品德,我们班上也有许多同学做过帮助残疾人的事,希望大家都像那位少先队员学习,热心为残疾人做好事。

二、指导背诵。

1、按问题背诵:①盲人阿姨感谢谁?

②她们是怎样认识的?

③从此,她们就怎样了?

④少先队员是怎样帮助盲人阿姨的?

⑤盲人阿姨知道什么?

2、自由背——齐背——指名背。

三、作业 指导。

1、照样子改写句子。(课后第3题)

①分析例句,使学生明白,这个例句是将“‘什么’把衣服刮跑了”改写成“衣服被‘什么’刮跑了”。

②要求学生仿照例句改写题目中的两句话。

③答案:a、盲人阿姨被一块石头绊倒了。

b、盲人阿姨被我扶了起来。

2、读课文第4节,写出少先队员是怎样帮助盲人阿姨的。

①朗读第4节。

②师生共同试写第1句:早晨,少先队员是怎样帮助盲人阿姨的?

a、读课文中的原句。

b、问:句中的“她”指谁?“我”又指谁?

c、把“少先队员”和“盲人阿姨”分别代入句中。(早晨,少先队员准时把盲人阿姨送过大街。)代入后的这句话,就是第1句的答案。

③其余3句,按上述方法让学生独立完成。

四、作业 :作业 本第4、5、6题。

板书: 16、一位盲人的感谢信

认识——跑 扶 找

感谢 甜甜 清脆 总是

向导 送接 搀扶 举

篇6:《一位盲人的感谢信》 之一

认识――跑 扶 找

感谢 甜甜 清脆 总是

向导 送接 搀扶 举

《一位盲人的感谢信》教学设计之一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请注明出处!

篇7:16《一位盲人的感谢信》

教学目标:

1、知道要主动关心、帮助身有残疾、行动不便的人。

2、学会本课的12个生字,理解“盲人、感谢、教育、名字、风雪、绊倒、背包、阿姨、清脆、嗓音、总是、准时、搀扶、使劲、精神、闪耀”等词语的意思。

3、能照样子改写句子。

4、会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学习字词,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在课文的朗读中让学生受到感染,懂得做好事并不难,难的是持之以恒,经常做好事,而且做了好事不留名。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了解大意。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盲人、感谢、绊倒、清脆、搀扶、闪耀”等词语的意思。

3、学习课文第1节,并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教学生字。

1、什么样的人叫“盲人”?

2、什么叫“感谢信”?教学“盲”,读音与“忙”一样,上面是“忙”的右边部分,表示声音,下面是“目”,表示眼睛。“盲”是眼睛失明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思考:①这位盲人阿姨的感谢信是写给谁的?信中表扬了谁?

②什么事值得盲人阿姨写感谢信表扬?

2、自读:①轻声读课文,划出带生字的词语读读。

②看田字格记字形,难记的字多记几遍。

③边读边想,准备回答以上问题。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抽读课文,评议正音。

2、练习:读一读,给带点字注音。

绊( )倒盲人清脆( )总是感谢搀( )扶使( )劲( )举高胸前精( )神闪耀……

3、说一说,你学会了哪几个生字?用的是什么好办法?(重点指导:姨、搀、胸、耀、脆)

4、重点理解:

绊倒:指名表演。

清脆:请一位声音清脆的小朋友说一句话,然后教师说::“这位小朋友的声音真清脆!”

搀扶:动作演示。

闪耀:举例说明词义,例如:“塔顶闪耀着金光。”

5、巩固提高。

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四、学习第1节。

1、自由读第1节。

2、盲人阿姨的感谢信写给谁,信中表扬了谁?

3、指导学生用真诚、感谢的语气来读这一节。

盲人阿姨为什么要感谢她呢?我们下节课再学。

五、书写指导。

搀、胸、耀、脆:左右结构,要左窄右宽。

搀:第5笔是横撇,第9笔是撇,要从“口”字中穿出。

胸:右边的中间部分应先写“×”,再写竖折竖。

耀:第6笔是竖提。

脆:第9笔是横折钩。

六、作业:

1、抄写生字。

2、作业本:第2、3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2-5节,知道少先队员是怎样帮助盲人阿姨的。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开火车认读生字、词语。

2、比一比,再组词。(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做在书上。做后,集体评改)

绊( ) 胸( ) 使( ) 盲( ) 搀( ) 飘( )

伴( ) 脑( ) 便( ) 育( ) 馋( ) 漂( )

3、有感情地朗读第1节。

二、学习第2节。

1、轻声读第2节,想一想:诗中的“我”指谁,“她”又指谁?

2、少先队员与盲人阿姨是怎样认识的?谁能用几句话把这件事讲清楚?

3、指名试答,师生共同评议。

①联系“顶”、“绊倒”等词,体会当时的情景。

②风雪中,少先队员看见盲人阿姨在路上被石头绊倒后是怎么做的?

③“他赶紧跑过来把我扶起”一句中的“跑”字能换成“走”吗?为什么?

4、指导朗读。“赶紧、还替我”应读重音。

三、学习第3、4节。

1、指名读,联系上下文说说“从此,我们认识了”,这个“此”指的是什么。(就是指前面讲的.这件事发生后,她们认识了。)

2、“向导”是什么意思?(为人引路的人。)从哪些句子看出她“每天”为盲人阿姨做向导?(抓住“早晨、傍晚、下雪天、下雨天”等词进行教学)

3、你觉得“她”做得对吗?从哪儿看出来?

(一是有礼貌,亲切热情,可抓住“甜甜地、清脆的、总是”等词。二是认真负责,从不间断,可抓住“准时、送、接、紧紧地、搀扶”等词。)

4、看图说说:下雨天,“她”怎样送盲人阿姨?理解“使劲、举”。

5、指导朗读。第3节中“每天、甜甜地、总是”应读重音,第4节应读重音的是“准时、紧紧、使劲”。

四、学习第5节。

1、少先队员天天接送盲人阿姨,盲人阿姨为什么不知道她叫什么名字呢?

2、盲人阿姨为什么说雷锋精神在她身上闪耀呢?(做几次好事并不难,难的是经常做好事。雷锋叔叔走到哪儿就把好事做到哪儿,他做的好事数不完。与雷锋叔叔一样,这位少先队员做了好事不留名,所以在她的身上能看到雷锋叔叔的好思想、好品质。)

3、朗读指导。最后一句应该用赞扬的语气读得响亮些、慢些。

五、作业:

1、抄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朗读、背诵、.总结课文,有感情地朗读。

2、懂得少先队员要主动关心帮助身有残疾、行动不便的人。

3、照样子改写句子。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讨论.总结。

1、有感情地齐读全诗。

2、讨论.总结

①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想法?

②向大家说一件帮助残疾人的事。

.总结:这首诗通过一位少先队员每天接送盲人阿姨的事,赞扬了少先队员主动关心、帮助身有残疾行动不便的人的好品德,我们班上也有许多同学做过帮助残疾人的事,希望大家都像那位少先队员学习,热心为残疾人做好事。

二、指导背诵。

1、按问题背诵:①盲人阿姨感谢谁?

②她们是怎样认识的?

③从此,她们就怎样了?

④少先队员是怎样帮助盲人阿姨的?

⑤盲人阿姨知道什么?

2、自由背――齐背――指名背。

三、作业指导。

1、照样子改写句子。(课后第3题)

①分析例句,使学生明白,这个例句是将“‘什么’把衣服刮跑了”改写成“衣服被‘什么’刮跑了”。

②要求学生仿照例句改写题目中的两句话。

③答案:a、盲人阿姨被一块石头绊倒了。

b、盲人阿姨被我扶了起来。

2、读课文第4节,写出少先队员是怎样帮助盲人阿姨的。

①朗读第4节。

②师生共同试写第1句:早晨,少先队员是怎样帮助盲人阿姨的?

a、读课文中的原句。

b、问:句中的“她”指谁?“我”又指谁?

c、把“少先队员”和“盲人阿姨”分别代入句中。(早晨,少先队员准时把盲人阿姨送过大街。)代入后的这句话,就是第1句的答案。

③其余3句,按上述方法让学生独立完成。

四、作业:作业本第4、5、6题。

篇8:16《一位盲人的感谢信》

认识――跑 扶 找

感谢 甜甜 清脆 总是

向导 送接 搀扶 举

16《一位盲人的感谢信》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请注明出处!

篇9:《一位盲人的感谢信》教案

《一位盲人的感谢信》精品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要主动关心、帮助身有残疾、行动不便的人。

2、学会本课的12个生字,理解“盲人、感谢、教育、名字、风雪、绊倒、背包、阿姨、清脆、嗓音、总是、准时、搀扶、使劲、精神、闪耀”等词语的意思。

3、能照样子改写句子。

4、会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学习字词,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在课文的朗读中让学生受到感染,懂得做好事并不难,难的是持之以恒,经常做好事,而且做了好事不留名。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了解大意。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盲人、感谢、绊倒、清脆、搀扶、闪耀”等词语的意思。

3、学习课文第1节,并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教学生字。

1、什么样的人叫“盲人”?

2、什么叫“感谢信”?教学“盲”,读音与“忙”一样,上面是“忙”的右边部分,表示声音,下面是“目”,表示眼睛。“盲”是眼睛失明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思考:①这位盲人阿姨的感谢信是写给谁的?信中表扬了谁?

②什么事值得盲人阿姨写感谢信表扬?

2、自读:①轻声读课文,划出带生字的词语读读。

②看田字格记字形,难记的字多记几遍。

③边读边想,准备回答以上问题。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抽读课文,评议正音。

2、练习:读一读,给带点字注音。

绊( )倒盲人清脆( )总是感谢搀( )扶使( )劲( )举高胸前精( )神闪耀……

3、说一说,你学会了哪几个生字?用的是什么好办法?(重点指导:姨、搀、胸、耀、脆)

4、重点理解:

绊倒:指名表演。

清脆:请一位声音清脆的小朋友说一句话,然后教师说::“这位小朋友的.声音真清脆!”

搀扶:动作演示。

闪耀:举例说明词义,例如:“塔顶闪耀着金光。”

5、巩固提高。

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四、学习第1节。

1、自由读第1节。

2、盲人阿姨的感谢信写给谁,信中表扬了谁?

3、指导学生用真诚、感谢的语气来读这一节。

盲人阿姨为什么要感谢她呢?我们下节课再学。

五、书写指导。

搀、胸、耀、脆:左右结构,要左窄右宽。

搀:第5笔是横撇,第9笔是撇,要从“口”字中穿出。

胸:右边的中间部分应先写“×”,再写竖折竖。

耀:第6笔是竖提。

脆:第9笔是横折钩。

六、作业:

1、抄写生字。

2、作业本:第2、3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2-5节,知道少先队员是怎样帮助盲人阿姨的。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开火车认读生字、词语。

2、比一比,再组词。(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做在书上。做后,集体评改)

绊( ) 胸( ) 使( ) 盲( ) 搀( ) 飘( )

伴( ) 脑( ) 便( ) 育( ) 馋( ) 漂( )

3、有感情地朗读第1节。

二、学习第2节。

1、轻声读第2节,想一想:诗中的“我”指谁,“她”又指谁?

2、少先队员与盲人阿姨是怎样认识的?谁能用几句话把这件事讲清楚?

3、指名试答,师生共同评议。

①联系“顶”、“绊倒”等词,体会当时的情景。

②风雪中,少先队员看见盲人阿姨在路上被石头绊倒后是怎么做的?

③“他赶紧跑过来把我扶起”一句中的“跑”字能换成“走”吗?为什么?

4、指导朗读。“赶紧、还替我”应读重音。

三、学习第3、4节。

1、指名读,联系上下文说说“从此,我们认识了”,这个“此”指的是什么。(就是指前面讲的这件事发生后,她们认识了。)

2、“向导”是什么意思?(为人引路的人。)从哪些句子看出她“每天”为盲人阿姨做向导?(抓住“早晨、傍晚、下雪天、下雨天”等词进行教学)

3、你觉得“她”做得对吗?从哪儿看出来?

(一是有礼貌,亲切热情,可抓住“甜甜地、清脆的、总是”等词。二是认真负责,从不间断,可抓住“准时、送、接、紧紧地、搀扶”等词。)

4、看图说说:下雨天,“她”怎样送盲人阿姨?理解“使劲、举”。

5、指导朗读。第3节中“每天、甜甜地、总是”应读重音,第4节应读重音的是“准时、紧紧、使劲”。

四、学习第5节。

1、少先队员天天接送盲人阿姨,盲人阿姨为什么不知道她叫什么名字呢?

2、盲人阿姨为什么说雷锋精神在她身上闪耀呢?(做几次好事并不难,难的是经常做好事。雷锋叔叔走到哪儿就把好事做到哪儿,他做的好事数不完。与雷锋叔叔一样,这位少先队员做了好事不留名,所以在她的身上能看到雷锋叔叔的好思想、好品质。)

3、朗读指导。最后一句应该用赞扬的语气读得响亮些、慢些。

五、作业:

1、抄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篇10:感谢信教学通用格式

感谢信教学通用格式模板

以下的是感谢信通用的格式:

1称呼:顶格,有的还可以加上一定的'限定、修饰词,如亲爱的等。

2问候语:如写“你好”、“近来身体是否安康”等。独立成段,不可直接接下文。否则,就会违反构段意义单一的要求,变成多义段了。

3正文:这是信的主体,可以分为若干段来书写。

5祝颂语:以最一般的“此致”、“敬礼”为例。“此致”可以有两种正确的位置来进行书写,一是紧接着主体正文之后,不另起段,不加标点;二是在正文之下另起一行空两格书写。“敬礼”写在“此致”的下一行,顶格书写。后应该加上一个惊叹号,以表示祝颂的诚意和强度。 称呼和祝颂语后半部分的顶格,是对收信人的一种尊重。是古代书信“抬头”传统的延续。古人书信为竖写,行文涉及对方收信人姓名或称呼,为了表示尊重,不论书写到何处,都要把对方的姓名或称呼提到下一行的顶头书写。它的基本做法,为现代书信所吸收。

5具名和日期:写信人的姓名或名字,写在祝颂语下方空一至二行的右侧。最好还要在写信人姓名之前写上与收信人的关系,如儿×××、父×××、你的朋友×××等。换行写日期。

篇11:设计的感谢信

我出生的时候是一个下雪的深夜,我的父亲在床边生了一堆柴火,我的母亲躺在四周漏风的那间破屋角落的床上,咬紧牙关,生下了我。27年后,也是在一个下雪的深夜,我完成了我的博士论文。当我打完最后一个字的时候,我站起来,拉开窗帘,打开窗户,白天还吵吵闹闹、喧嚣的世界变成一片洁白,让人顿感清净。

我从进入大学到博士毕业整整十年。在这十年中,我过得浑浑愕额。十年前,我身高170cm,十年后,我身高还是170cm;十年前,我体重60kg,十年后,我体重还是60kg;十年前,我一无所有,十年后,我还是一无所有。十年前,我眼睛明亮、有神,十年后,摘掉眼镜,我已看不清自己有多少个手指了;十年前,我声音洪亮、清澈,十年后,已经是慢性咽喉炎,声音嘶哑;十年前,我踌躇满志、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十年后,我心如止水,只求温饱;当然,我也得到了一些东西。十年前,我还是个农民的儿子,十年后,我成为了一个博士;十年前,我只懂得砍柴、种田、割草、放牛,十年后,我已经成为了一个懂机械、金融、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但如果您问我这十年最大的长进是什么,我将告诉您:十年前,我十七,十年后,我二十七。

篇12:关于设计的感谢信精选

感谢培养教育我的学校,浓厚的学术氛围,舒适的学习环境我将终生难忘!祝母校蒸蒸日上,勇创辉煌!祝校长财源滚滚,仕途顺利!感谢对我倾囊赐教、鞭策鼓励的大学系诸位师长,诸位恩师的谆谆教诲我将铭记在心。祝恩师们身体健康,家庭幸福!感谢论文中引文的原作者,他们都是学界的名师大家,大师风范,高山仰止。祝他们寿域无疆,德业永辉!感谢同窗好友、、、以及更多我无法逐一列出名字的朋友,他们和我共同度过了四年完美难忘的大学时光,我十分珍视和他们的友谊!祝他们前程似锦,事业有成!家有娇妻,外有二房!最最感谢生我养我的父母,他们给予了我最无私的爱,为我的成长付出了许多许多,焉得谖草,言树之背,养育之恩,无以回报,惟愿他们健康长寿!感谢我的牌友、、、,他们和我一齐度过了大四无聊的时光,让我在写作之余能有很好的休闲活动。祝他们以后多培养牌坛新秀!感谢我的烟友、、。在我没烟抽的时候他们总能毫无吝啬的将自己的烟分给我抽,尤其是在本文写作过程中,我废寝忘食,足不出户,烟抽得很快,他们给予我很大帮忙,让上一支烟,文思如泉涌,快乐似神仙!祝他们永远都有好烟抽!最后要感谢我自己,没有自己的努力,本文是无论如何也完不成的!感

谢我以最大的毅力完成了四年大学学习,在这个环境里我能洁身自爱,出淤泥而不染持续一颗纯洁的心,真的是很不容易!祝自己身体健康,权财两旺!家里红旗不倒,外面彩旗飘飘!

篇13:盲人语文教学中导语设计五例(选修教学论文)

一. 过向学生描绘更广博的画面导入课文

在讲《海上日出》一课时,可如此设计导语:“同学们,我们所生活的大自然中,有许多景观都是非常美的,它能陶冶人的情操给人以美感,江海的浩瀚奔腾,高山的巍峨险峻;那迷人的海市蜃楼,千奇百怪的钟乳石,或者那涓涓溪流,天边的彩虹晚霞等,都显示了大自然的奇特魅力。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描写大自然现象的文章《海上日出》,让我们共同领略大自然的风采。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学习作者有步骤的描写的写作方法。”

通过这样的导语,不仅点出了课题,也激发了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更吸引了学生----太阳出来时究竟时什么样呢?更多更美的画面的介绍,让学生的思绪投入到广博的大自然的怀抱之中,让他们的情为大自然的美景所动。《火烧云》一课也可以如此设计。

二. 分析课文题目导入课文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相当大的比重是写人叙事的,此类课文该如何设计导语呢?通过对课文题目的分析,启发学生抓住此类课文的主要特点,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由此设计导语导入课文。如《饲养员赵大叔》一课,可如此设计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饲养员赵大叔》。看过题目之后,我们分析一下,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还是记事的文章?这个人是做什么的?写人的文章主要通过什么来塑造人物形象的?(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那么这篇课文是通过哪些语言和行动来塑造了怎样一位饲养员的形象呢?”

如《老水牛爷爷》一课,“看过题目之后我们是否感到奇怪?他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称号呢?这就是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老水牛爷爷名字的来历,反映他的品质。”

再如《避雨》一课,此文也可通过对课题的分析导入。“这是一篇什么样的文章?文章记的是什么事?文中写谁在哪避雨?在避雨时发生了什么事?通过这件事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思想?”

文章的题目是文学内容的精髓。通过问答形式,对题目分析的透彻,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变得容易了。同时,它又能分析出不同题材文章的特点。

三. 过介绍背景导入课文。

有些课文具有一定的历史背景,不熟悉当时的具体情况,就有碍于文章内容的理解。所以,适当的介绍与课文有关的材料,有助于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十六年前的回忆》、《再见了,亲人》,但是这些背景的介绍,必须要准确、真实,注意思想性。

四. 借助直观教具,设疑留下悬念导入课文。

通过教师叙述事情的有关部分,不是十分重要的部分,留下具有深刻意义或疑难的部分启发学生自己去思考,以吸引学生的听课注意力与学习的主动性。

如《草地夜行》一课的导语可这样设计: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在茫无涯际的草海里,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一个红军老战士为了救助一个落了伍的年轻战士,坠身草海,把生命献给了革命事业。虽然那是一个漆黑的夜晚,虽然那是一句普通的简短的话,可这些留给小战士的,却是一片光明与无限的思索。

在讲《跳水》一课时,由于盲生无法理解桅杆、横木与甲板的位置关系。所以在讲课之前,教师一边叙述课文主要内容,一边让学生触摸实物。随着教师的讲解:“当这只猴子将孩子戏弄到最高一根横木上边,孩子面临生命危险的危急时刻,孩子的性命将如何呢?(前面叙述语言语气要平缓,继而变得严肃,最后一句要留给学生一定的空间)

这样,随着老师声音的抑扬变化,学生很容易被吸引过来。同时,留下悬念深深的思索,而这正式课文的核心所在。

五.习作例文课的导语设计

习作例文都是针对小学生而做的。文中所叙事情或人物的语言、动作、思想等与学生有很大的一致性。通过分析同一题目下的不同内容来导入课文,既拓宽了同一问题的写作思路,又利于学习作者的写法。所以,习作例文课的导语设计可通过学生的叙述导入。

篇14:给设计的精选感谢信

时间飞逝,大学的学习生活很快就要过去,在这四年的学习生活中,收获了很多,而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和一直关心帮助我的人分不开的。

首先非常感谢学校开设这个课题,为本人日后从事计算机方面的工作提供了经验,奠定了基础。

本次毕业设计大概持续了半年,现在终于到结尾了。

本次毕业设计是对我大学四年学习下来最好的检验。

经过这次毕业设计,我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比如操作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合作精神、严谨的工作作风等方方面面都有很大的进步。

这期间凝聚了很多人的心血,在此我表示由衷的感谢。

没有他们的帮助,我将无法顺利完成这次设计。

首先,我要特别感谢我的知道老师周巍老师对我的悉心指导,在我的论文书写及设计过程中给了我大量的帮助和指导,为我理清了设计思路和操作方法,并对我所做的课题提出了有效的改进方案。

周巍老师渊博的知识、严谨的作风和诲人不倦的态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从他身上,我学到了许多能受益终生的东西。

再次对周巍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其次,我要感谢大学四年中所有的任课老师和辅导员在学习期间对我的严格要求,感谢他们对我学习上和生活上的帮助,使我了解了许多专业知识和为人的道理,能够在今后的生活道路上有继续奋斗的力量。

另外,我还要感谢大学四年和我一起走过的同学朋友对我的关心与支持,与他们一起学习、生活,让我在大学期间生活的很充实,给我留下了很多难忘的回忆。

【《一位盲人的感谢信》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盲人路作文

2.体验盲人作文300字

3.体验盲人作文700字

4.假盲人作文300字

5.国际盲人节教案

6.盲人走路作文450字

7.盲人的阳光作文

8.教学设计

9.教学设计

10.关于设计的感谢信精选

下载word文档
《《一位盲人的感谢信》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