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小儿不畏虎》诗词鉴赏
“昼夜夜”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苏轼《小儿不畏虎》诗词鉴赏,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苏轼《小儿不畏虎》诗词鉴赏,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欢迎大家分享。
篇1:苏轼《小儿不畏虎》诗词鉴赏
小儿不畏虎
宋代:苏轼
有妇人昼日置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就惧;而儿痴,竟不知。虎亦寻卒去。噫,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亦无所施欤!
译文
有个妇人白天将两个小孩安置在沙滩上,而自己去河边洗衣服。老虎从山上跑了下来,妇人慌忙地潜入水里来躲避老虎,两个小孩还是像刚才一样在沙滩上玩耍。老虎仔细地盯着他们看了很久,甚至用头来触碰他们,希望让其中一个能够感到害怕,可是小孩很天真,最终还是不知道害怕,最后,老虎终于离开了。估计老虎吃人,先要对人施加威风来吓唬人;可是(对于)不害怕的人,它的威风也就没有施展的地方!
注释
浣衣:洗衣服。
自若:神情不紧张。
庶几:差不多,有那么一点。在这里是“希望”的意思。
意虎之食人意:估计。
虎熟视久之熟:仔细。
至以首抵触首:头。
虎亦寻卒去卒:最终。寻:副词,随即,不久。去:离开
仓皇:匆忙而慌张。
惧:害怕。
被:施加,给......加上。
意:估计,推断。
置:安放。
驰:向往。这里指:老虎从山上(往沙滩)跑下来。
避:躲避
痴:此指无知识。
昼日:白天
道理
1、人对人倒常常是这样的。最终还是要凭实力决定一切的。
2、有时候知道的东西多了,成熟了,反而唯唯诺诺,害怕很多事情,没有勇气了,其实是赞赏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的.
3、小儿因“痴”不畏虎,“虎亦寻卒去”。这样的稀奇事引起作者思考。他获得的结论是:“意虎之食人,必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亦无所施欤!”从这一启示说开去,对所有的艰难困苦,挫折磨练,不也应该如此认识吗?望而生畏,自伤锐气;无所畏惧,成功有望。
篇2:小儿不畏虎古诗词鉴赏
小儿不畏虎古诗词鉴赏
古诗原文
有妇人昼日置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就惧;而儿痴,竟不知。虎亦寻卒去。噫,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亦无所施欤!
译文翻译
有个妇人白天将两个小孩安置在沙滩上,而自己去河边洗衣服。老虎从山上跑了下来,妇人慌忙地潜入水里来躲避老虎,两个小孩还是像刚才一样在沙滩上玩耍。老虎仔细地盯着他们看了很久,甚至用头来触碰他们,希望让其中一个能够感到害怕,可是小孩很天真,最终还是不知道害怕,最后,老虎终于离开了。估计老虎吃人,先要对人施加威风来吓唬人;可是(对于)不害怕的.人,它的威风也就没有施展的地方!
注释解释
浣衣:洗衣服。
自若:神情不紧张。
庶几:差不多,有那么一点。在这里是“希望”的意思。
意虎之食人 意:估计。
虎熟视久之 熟: 仔细。
至以首抵触 首: 头。
虎亦寻卒去 卒: 最终。寻:副词,随即,不久。去:离开
仓皇:匆忙而慌张。
惧:害怕 。
被:施加,给......加上。
意:估计,推断。
置:安放。
驰:向往。这里指:老虎从山上(往沙滩)跑下来。
避:躲避
痴:此指无知识。
昼日:白天
篇3:小儿不畏虎原文参考
小儿不畏虎原文参考
原文
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①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②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虎亦寻卒去。 意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亦无所施欤!
译文 有个妇人白天将两个小孩安置在沙滩上,而自己去河边洗衣服。老虎从山上跑了下来,妇人慌忙地潜入水里来躲避老虎,两个小孩还是像刚才一样在沙滩上玩耍。 老虎仔细地盯着他们看了很久,甚至用头来触碰他们,希望让其中一个能够感到害怕,可是小孩很天真,最终还是不知道害怕,一会儿,老虎终于离开了。估计老虎 吃人,总是先用其威风施加在别人身上;可是对于不害怕的'人,它的威风也就没有施展的地方!
寓意 1面对困难我们要无所畏惧 2无知而无畏
道理 1.人对人倒常常是这样的。最终还是要凭实力决定一切的。 2.面对突如其来的艰难或挫折,只要我们镇定自若,勇敢无畏,也一定能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望而生畏,自伤锐气;无所畏惧,成功有望。) 3.初生牛犊不怕虎
篇4:《小儿不畏虎》阅读答案
忠、万、云、安(地名,都是在四川一带长江沿岸。)多虎。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怪,虎亦卒去。意虎之食人必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无所施欤?
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1)虎熟视久之熟:
(2)虎亦卒去卒: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
3、文中妇人和她的两个儿子为什么对老虎的突然来到有不同反应?(3分)
4、读了这个故事,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受到的怎样的启发。(2分)
参考答案:
1、(1)仔细(2)终于(2分,每小题1分)
2、有个妇人白天将两个小孩安置在沙滩上,而自己去河边洗衣服。(2分)
3、因为妇人知道老虎的威力,畏惧而躲避到水中;(1.5分)两个孩子不懂得老虎的威风,无所畏惧,令老虎悻悻而去。(1.5分)
4、言之有理即可。如:当困难来临时,无所畏惧是成功的前提。我以前最害怕跑步,但中考体育考试要考查跑步,我没有沉浸在畏惧之中,而是勤奋地练习,结果考了好成绩。(3分)
篇5:《小儿不畏虎》阅读答案
《小儿不畏虎》阅读答案
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①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②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虎亦寻卒去。 意③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亦无所施欤!
【注释】①庶几:在这里有“希望”的意思。②意:估计。
8.下列各项中实 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舍生而取义者也(放弃) 置二小儿沙上(放)
B. 公将驰之(追赶 ) 虎自山上驰来(跑)
C. 吾与点也(和) 虎亦寻卒去(离开)
D. 不见曦月(太阳) 威亦无所施欤(威风)
9.下列各项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 至以首抵触 属予作文以记之
B.意虎之食人 具答之
C.而儿痴 乃记之而去
D.浣衣于水者 于舅家见之
10.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选文运用了对比衬托的写法来突出人物形象。
B.从文中“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这句话可以看出:面对凶猛的老虎,妇人急中生智,跳到水里躲起来,其反应之敏捷、动作之迅速令人称赞。
C.选文从字面意思来看是:天真的、没有踏入过俗世的人对外界的.事物毫无戒心,不知道什么叫做危险,或许能够避免一场危险。
D.选文给我们的深层启迪很多,如:对所有艰难困苦、挫折磨练,都不应该望而生畏,自伤锐气,应当无所畏惧,这样才能成功有望。
11.翻译下列文言语句。(4分)
(1)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列子·愚公移山》)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韩愈《马说》)
参考答案:
8.C(2分)
9.D(2分)
10.B(2分)
11.(4分)
(1)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2分)
(2)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按普通的马)喂它。(2分)
篇6:《小儿不畏虎》原文以及译文
《小儿不畏虎》原文以及译文
原文
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①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②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虎亦寻卒去。
意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亦无所施欤!
译文
有个妇人白天将两个小孩安置在沙滩上,而自己去河边洗衣服。老虎从山上跑了下来,妇人慌忙地潜入水里来躲避老虎,两个小孩还是像刚才一样在沙滩上玩耍。老虎仔细地盯着他们看了很久,甚至用头来触碰他们,希望让其中一个能够感到害怕,可是小孩很天真,最终还是不知道害怕,一会儿,老虎终于离开了。估计老虎吃人,总是先用其威风施加在别人身上;可是对于不害怕的人,它的威风也就没有施展的地方!
篇7:《小儿不畏虎》原文及翻译
《小儿不畏虎》出自北宋文学家苏轼《东坡全集》,主要讲有个妇人白天将两个小孩留在沙滩上,自己去河边洗衣服。老虎从山上跑来,妇人慌忙潜入水里躲避老虎,两个小孩仍然在沙滩上自在嬉戏。老虎盯着他们看了很久,甚至用头顶触碰他们,想让其中一个(感到)害怕,可是小孩傻乎乎,竟然不知道害怕,老虎一会儿也就离开了。
原文
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虎亦寻卒去。
意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亦无所施欤!
译文
有个妇人白天将两个小孩安置在沙滩上,而自己去河边洗衣服。老虎从山上跑了下来,妇人慌忙地潜入水里来躲避老虎,两个小孩还是像刚才一样在沙滩上玩耍。老虎仔细地盯着他们看了很久,甚至用头来触碰他们,希望让其中一个能够感到害怕,可是小孩很天真,最终还是不知道害怕,一会儿,老虎终于离开了。估计老虎吃人,总是先用其威风施加在别人身上;可是对于不害怕的人,它的威风也就没有施展的地方!
寓意
1、面对困难我们要无所畏惧。
2、无知而无畏。
道理
1、人对人倒常常是这样的。最终还是要凭实力决定一切的。
2、面对突如其来的艰难或挫折,只要我们镇定自若,勇敢无畏,也一定能克服困难,取得成功。(望而生畏,自伤锐气;无所畏惧,成功有望。)
3、初生牛犊不怕虎。
【道理二】
1、从字面意思来看是:天真的、没有踏入过俗世的人对外界的事物毫无戒心,不知道什么叫做危险,或许能够避免一场危险。
2、老虎不应该是在外表上欺软怕硬的,人对人倒常常是这样的。最终还是要凭实力决定一切的。
3、对所有艰难困苦、挫折磨练都不应该望而生畏,自伤锐气,应当无所畏惧,这样才能成功有望。
篇8:小儿不畏虎阅读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甲】愚公移山(节选)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扣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乙】小儿不畏虎
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①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②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虎亦寻卒去。意③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亦无所施欤!
【注】①浣衣:洗衣服。②庶几:在这里是“希望”的意思。③意:估计。
1.解释下列加粗词语的含义。
(1)惩山北之塞 惩:_________________
(2)固不可彻 彻:_________________
(3)甚矣,汝之不惠 惠:_________________
(4)虎亦寻卒去 寻:__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下面说法的正误,在后面括号内分别打“√”或“×”。
A.甲文愚公之妻和智叟对愚公说的话角度不同,但都对移山持否定态度。( )
B.乙文中“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从这句话可以看出:面对凶猛的老虎,妇人急中生智,跳到水里躲起来,其反应之敏捷,动作之迅速令人称赞。( )
C.甲乙两文均运用了对比衬托的写法来突出人物形象。( )
D.甲文中的“遗男”和乙文中的“二小儿”均阅世不多,天真可爱。( )
4.甲文愚公“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乙文二小儿“初生牛犊不怕虎”。对此你有何感想?请简要谈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苦于。(2)通。(3)通“慧”,聪明(4)不久
2.(1)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昵?(2)老虎看了孩子很久,甚至用脑袋去碰他们,希望期中有一个害怕。
3.A.×B.×C.√D.√
4.示例:人生有时会而对如大山般的艰难险阻甚至是突如其来的灾难,但只要我们有信心,有毅力,镇定自若,勇敢无畏,就能克服困难,战胜灾难。
篇9:小儿不畏虎阅读答案
小儿不畏虎阅读原文及试题
忠、万、云、安①多虎。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②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③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怪,虎亦卒去。意④虎之食人,必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无所施欤?
(选自苏轼《东坡全集》)
[注]①忠、万、云、安:地名,都是在四川一带长江沿岸。②浣衣:洗衣服。③庶几:差不多,有那么一点儿。在这里是“希望”的意思。④意:估计,推断。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虎熟视久之(______)
(2)虎亦卒去(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
3、文中妇人和她的两个儿子为什么对老虎的突然来到有不同反应?
4、读了这个故事,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受到了怎样的启发?
小儿不畏虎阅读答案
1、(1)仔细(2)终于
2、有个妇人白天将两个小孩安置在沙滩上,自己去河边洗衣服。
3、因为妇人知道老虎的威力,畏惧老虎而躲避到水中;两个孩子不懂得老虎的威风,无所畏惧,令老虎悻悻而去。
4、示例:当困难来临时,无所畏惧是成功的前提。我以前最害怕跑步,但中考体育考试要考查跑步,我没有沉浸在畏惧之中,而是勤奋地练习,结果考了好成绩。
注释
浣:洗。
熟视:注目细看。
庶几:表示希望。
卒:终于。
意:估计,推断。
被:施加。
欤(yú):语气助词,表示反问。
译文
有个妇人白天把两个小孩放在沙滩上,而自己去河边洗衣服,老虎从山上跑下来,妇人慌忙地潜入水里来躲避老虎。二个小孩子还是依然如故地在沙滩上玩耍。老虎仔细看了很久,甚至用头来触碰二个小孩子,希望其中一个能够感到害怕,可是小孩子很天真,竟然不知道害怕。老虎也终于离开了。
估计老虎吃人,必定先对人施加威风,但是对于不害怕的人,老虎的威风不就没有施展的地方了吗?
启发
妇人仓皇躲避老虎,而二小儿却不畏老虎,这样的事情引起作者的思考,他得出的结论是:“对于不害怕的人,老虎也无计可施。”
对于苏轼的结论,我们从中还是能得到一些启示。面对艰难困苦,挫折磨练,望而生畏只会自伤锐气,忧心忡忡对解决问题没有丝毫裨益。遇事倒不妨从容一些,自信一点,坦然面对困难并埋头做些实事,等到积累足够,自然会水到渠成。
篇10:小儿不畏虎阅读答案
苏轼
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①其一惧;而儿痴②,竟不知。虎亦寻③卒去。意虎④之食人,先被⑤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亦无所施欤!(苏轼《小儿不畏虎》有删改)
【注】①庶几:在这里有“希望”的意思。②痴:这里指天真可爱。③寻:不久。④意:估计。⑤被:施加。
12.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洗
B.威亦无所施欤:威风
C.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前面(《狼》)
D.乃悟前狼假寐:睡觉(《狼》)
13.下列选项中“而”字的用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
A.而儿痴,竟不知
B.而不惧之人,威亦无所施欤!
C.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狼》)
D.有闻而传之者(《穿井得一人》)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每小题3分)
(1)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
(2)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15.同样是面对凶恶的动物带来的危险,选文中二小儿与《狼》中的屠户一开始的反应有什么不同之处?你认为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不同反应?并从两者不同的反应中谈谈你的启示。(4分)
答案:12.C
13.C
14.(1)老虎从山上奔驰而来,妇人急忙沉入水下来躲避它。
(2)一会儿,一匹狼径直走了,其中另一匹狼像狗一样在前面坐着。
15.选文中的小孩十分淡定、泰然自若,而屠户一开始有些害怕,后面战胜了狼则对狼有些藐视。不同反应的原因在于二者对动物的了解程度不一样。启示:在对事情不了解时保持充分敬畏和冷静,在充分了解之后则想办法应对。
翻译
有个妇人白天将两个小孩安置在沙滩上,而自己去河边洗衣服。老虎从山上跑了下来,妇人慌忙地潜入水里来躲避老虎,两个小孩还是像刚才一样在沙滩上玩耍。老虎仔细地盯着他们看了很久,甚至用头来触碰他们,希望让其中一个能够感到害怕,可是小孩很天真,最终还是不知道害怕,最后,老虎终于离开了。估计老虎吃人,先要对人施加威风来吓唬人;可是(对于)不害怕的人,它的威风也就没有施展的地方!
篇11:《小儿不畏虎》阅读答案
忠、万、云、安(地名,都是在四川一带长江沿岸。)多虎。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怪,虎亦卒去。意虎之食人必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无所施欤?
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1)虎熟视久之 熟:
(2)虎亦卒去 卒: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
3.文中妇人和她的两个儿子为什么对老虎的突然来到有不同反应?(3分)
4.读了这个故事,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受到的怎样的启发。(2分)
参考答案:
1.(1)仔细 (2)终于 (2分,每小题1分)
2.有个妇人白天将两个小孩安置在沙滩上,而自己去河边洗衣服。(2分)
3.因为妇人知道老虎的威力,畏惧而躲避到水中;(1.5分)两个孩子不懂得老虎的威风,无所畏惧,令老虎悻悻而去。(1.5分)
4.言之有理即可。如:当困难来临时,无所畏惧是成功的前提。我以前最害怕跑步,但中考体育考试要考查跑步,我没有沉浸在畏惧之中,而是勤奋地练习,结果考了好成绩。(3分)
参考译文:
忠、万、云、安这些地方有很多老虎。有个妇人白天将两个小孩留在沙滩上自己到水里去洗衣服。老虎从山上跑来,那妇人慌忙潜入水里躲避老虎,两个小孩(仍然)在沙滩上自在嬉戏。老虎盯着他们看了很久,甚至用头触碰他们呢,期许他们会有些害怕,但是小孩无知,竟然不觉得有什么奇怪的,老虎最后也就离开了。估计老虎吃人必是先向人显示其威风,但是对于不怕它的人威风无处施加(而放弃的)吗?
篇12:小儿不畏虎的原文注释及译文
小儿不畏虎的原文注释及译文
【原文】
有妇人昼日置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就惧;而儿痴,竟不知。虎亦寻卒去。噫,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亦无所施欤。
【注释】
1、 浣衣:洗衣服。
2、自若:神情不紧张。
3 、庶几:差不多,有那么一点。在这里是“希望”的意思。
4 、意虎之食人 意:估计。
5 、虎熟视久之 熟: 仔细。
6 、至以首抵触 首: 头。
7 、虎亦寻卒去 卒: 最终。寻:副词,随即,不久。去:离开
8 、仓皇:匆忙而慌张。
9 、惧:害怕 。
10 、被:施加,给加上。
11 、意:估计,推断。
12、置:安放。
14、驰:向往。这里指:老虎从山上(往沙滩)跑下来。
15、避:躲避
16、痴:此指无知识。
17、昼日:白天
【翻译】
有个妇人白天将两个小孩安置在沙滩上,而自己去河边洗衣服。老虎从山上跑了下来,妇人慌忙地潜入水里来躲避老虎,两个小孩还是像刚才一样在沙滩上玩耍。老虎仔细地盯着他们看了很久,甚至用头来触碰他们,希望让其中一个能够感到害怕,可是小孩很天真,最终还是不知道害怕,最后,老虎终于离开了。估计老虎吃人,先要对人施加威风来吓唬人;可是(对于)不害怕的人,它的威风也就没有施展的地方。
【苏轼《小儿不畏虎》诗词鉴赏】相关文章:
6.苏轼诗词
8.诗词鉴赏
9.苏轼蝶恋花鉴赏
10.苏轼诗词《浣溪沙》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