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人生 > 诗句大全>《白马篇》诗词鉴赏

《白马篇》诗词鉴赏

2023-07-26 08:51:25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Ultraman艾克斯”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白马篇》诗词鉴赏,下面是小编给各位读者分享的《白马篇》诗词鉴赏,欢迎大家分享。

《白马篇》诗词鉴赏

篇1:《白马篇》诗词鉴赏

《白马篇》诗词鉴赏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赏析

曹植的这首乐府可分四节来理解其内容。第一节,从开头至“幽并游侠儿”,概写主人公游侠儿英俊豪迈的气概;第二节,从“少小去乡邑”到“勇剽若豹螭”,补叙游侠儿的来历和他超群的`武艺;第三节,从“边城多警急”到“左顾凌鲜卑”,写游侠儿在战场上冲锋陷阵、奋勇杀敌的英雄事迹;第四节,从“弃身锋刃端”至结束,写游侠儿弃身报国、视死如归的崇高思想境界。全诗塑造了一个武艺高强又充满爱国情感的游侠形象。

作品运用了铺陈的笔法。这正是乐府诗突出的艺术特点。如诗中写游侠儿的武艺:“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左的”、“月支”、“马蹄”,都是练习射箭的靶子,作者这样铺陈地写,就从左、右、上、下不同的方位表现了他高强的射箭本领。再如写他的战功:“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躯蹈匈奴,左顾凌鲜卑。”“羽檄”就是命令,他闻风而动,立即投入浴血的战斗当中。他平定了边乱,保住了四境的安全。这种铺陈的写法,前后句文意互应,渲染了气氛,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这种铺陈的写法,也表现了作者对游侠儿由衷赞羡之情。如在第四节,作者连用了意思大致相同的四句话,反复咏叹,赞扬游侠儿弃身报国、视死如归的高尚思想品德,可见其敬仰之深。其实,曹植这样写,也是借诗抒怀,借写游侠儿,来表达自己为国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

篇2:诗词古韵白马篇

关于诗词古韵白马篇

浪人羁白马,翩自山中来。

借问何处去,北上求功名。

少小奔乡邑,游学十八载。

苦旅江淮客,人马廋异乡。

宿城觅学道,寂寥著诗文。

闷恨知音少,弦断无人听。

怀乡思瘦骨,风悲惹愁情。

命系寒门生,荒唐世人冷。

亲朋皆厚望,龙腾属浪人。

世人堪笑海,海岂笑他人。

乐天遗竹杖,烟雨任平生。

青莲邀对饮,同销千古愁。

白马人迹去,蜀道世人忧。

试问谁相与,江湖渡飘零。

红颜弃海走,暗洒诗人泪。

功名佳人远,萧索遗书言。

人马终归老,两亡人不知!

篇3:《白马篇》的诗句鉴赏

《白马篇》的诗句鉴赏

【诗句】归来使酒气,未肯拜萧曹。羞入原宪室,荒淫隐蓬蒿。

【出处】唐·李白《白马篇》。

【意思】你归来豪气不改,终日饮酒,不肯给萧曹宰相下拜羞于学原宪,居住荒僻蓬蒿的地方。

【全诗】

《白马篇》

.[唐].李白.

龙马花雪毛,金鞍五陵豪。

秋霜切玉剑,落日明珠袍。

斗鸡事万乘,轩盖一何高。

弓摧南山虎,手接太行猱。

酒后竞风采,三杯弄宝刀。

杀人如剪草,剧孟同游遨。

发愤去函谷,从军向临洮。

叱咤经百战,匈奴尽奔逃。

归来使酒气,未肯拜萧曹。

羞入原宪室,荒淫隐蓬蒿。

【赏析】

第五层,写壮士不附权贵、不甘隐没的磊落胸怀。这一层也从两方面着笔。 “归来”两句,写其立功归来,不改往日豪侠本色,常借饮酒发泄其胸中不平之气(“使气”),不肯向手握权势的人物低头(萧、曹指西汉名相萧何、曹参)。不肯恃功求爵,不愿依附权贵,独立不羁,我行我素,此为壮士胸怀之一面。 “羞入”两句,讲的是壮士胸怀的另一面:羞于做原宪之类隐士的弟子(“原宪”,孔子弟子·为隐士之代表; “入……室”,即以某人为师),隐居于荒径蓬蒿之中,做那种不问世事的隐者之流。此层四句,其实皆与前文有承接关系。“使酒气”,承“酒后竞风采”四句; “羞入原宪室”,与“发愤去函谷”四句一脉相连。合而言之,则是平时决不摧眉折腰,俯首贴耳;一旦国家有事,又能挺身而出,奋勇当先。诗人所赞美的,就是这样一种清高的品德和独立的人格,这也正是全诗的立意所在。

合观全诗,一二两层描绘人物的'外形与勇力;四五两层刻划人物的性格与精神;居间的第三层,为前后转换之关键;结末第五层,则是以上各层的汇集与升华。结构井然有序,着墨浓淡相宜,层层递进,步步深入,终于使这位壮士鲜明的精神风貌跃然纸上。

篇4:《白马篇》

《白马篇》

一、解题

《白马篇》又名《游侠篇》,作者曹植(192―232),字子建,三国时魏诗人,曹操第三子,封陈王,谥思,世称陈思王,是文学史上五言诗的奠基人,自如地运用乐府体裁,大大地开拓了五言诗的境界,宋人辑有《曹子建集》。《白马篇》是乐府歌词,以开头二字命名。诗中塑造了一位武艺高强的少年英雄形象,歌颂他“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爱国精神。同时寄托了作者欲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凌云壮志。

二、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①读诗,扫除文字障碍。

②内容和形式总理。

再次读全诗,讨论后明确:

诗分前后两部分,前半部分先写少年的装束,再写少年的不平凡的经历,然后写“游侠儿”超群的武艺。板书:装束、外在美。

后半部分先写参战之快,再写作战之勇,然后揭示其内心美。板书:征战、内心美。

(解说:先概括,为下一步的具体品味打下基础。)

2.具体品味,把握重点难点

前半部分赏析分四步:

①起句奇特:“白马”“金羁”,一白一黄,色彩鲜艳。“连翩”“驰”,马又是何等英姿。看似写马,实则写人。骏马配英雄,英雄驭骏马。

②“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仅此一句,写出了少年不平凡的经历。

③重点赏析:“宿昔秉良弓……勇剽若豹螭”八句。

A.内容概括:写“游侠儿”超群的武艺。

B.表达作用:此八句既是“扬声沙漠垂”的.重要原因,又为后半部分写“游侠儿”“捐躯赴国难”的英勇行为作好了铺垫。

C.艺术手法及其作用――铺陈。

④重点句吕味: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写少年英雄身手比“猴猿”还要“狡捷”,气势像“豹螭”那样“勇剽”。

后半部分赏析:

①“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对偶句的使用,增强了诗句的表达效果,“蹈”“凌”写出了少年英雄长驱直入、排山倒海之势,尽现为国征战、蹈死不顾之勇。为什么能为此左凌右蹈呢?自然过渡到原因的分析,揭示少年英雄纯美的内心世界。

②赏析“弃身锋刃端”以下八句:

A.此段铺陈,淋漓尽致,极写少年英雄精忠报国的英雄肝胆。

B.连用两个反问句,把舍身为国、不顾家庭的爱国感情表现得更强烈,显示义无反顾的气概。可试着改用陈述句,让学生比较表达效果的差别。

三、课堂训练

熟读全诗,当堂成诵。

四、课堂小结

本诗结构谨严,环环相扣,气势宏伟,酣畅淋漓,铺陈和委婉含蓄的艺术手法的运用,大大增强了语言的表达效果,使人物形象有血有肉,栩栩如生。尤其是少年英雄的忠勇报国之心、建功立业之志,值得我们学习。

五、布置作业

1.通过本诗的学习,以“爱国”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体裁不限,题目自拟,700字以上。

2.①默写《迢迢牵牛星》和《饮酒》;②默写《白马篇》中描写少年装束、精湛射骑技术、赫赫战功的句子。

篇5:曹操爱国的诗词《白马篇》

曹操关于爱国的诗词《白马篇》

白马篇

朝代:魏晋

作者:曹植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译文】

驾驭着白马向西北驰去,马上佩带着金色的马具。

有人问他是谁家的孩子,边塞的好男儿游侠骑士。

年纪轻轻就离别了家乡,到边塞显身手建立功勋。

楛木箭和强弓从不离身,下苦功练就了一身武艺。

拉开弓如满月左右射击,一箭箭中靶心不差毫厘。

飞骑射中了“长臂猿”,转身又去射“箭靶”。 注:“马蹄”即为“箭靶”之意。

灵巧敏捷赛猿猴, 勇猛剽悍如豹螭。

听说边境军情急, 侵略者一次次进犯内地。

告急信从北方频频传来,游侠儿催战马跃上高堤。

随大军平匈奴直捣敌巢,再回师扫鲜卑驱逐敌骑。

上战场面对着刀山剑树,从不将安和危放在心里。

连父母也不能孝顺服侍,更不能顾念那儿女妻子。

名和姓既列上战士名册,早已经忘掉了个人私利。

为国家解危难奋勇献身,看死亡就好像回归故里。

篇6:壮士篇诗词鉴赏

壮士篇诗词鉴赏

古诗原文

天地相震荡,回薄不知穷。

人物禀常格,有始必有终。

年时俯仰过,功名宜速崇。

壮士怀愤激,安能守虚冲?

乘我大宛马,抚我繁弱弓。

长剑横九野,高冠拂玄穹。

慷慨成素霓,啸咤起清风。

震响骇八荒,奋威曜四戎。

濯鳞沧海畔,驰骋大漠中。

独步圣明世,四海称英雄。

译文翻译

天地在不停地运动变化,这种生生息息的过程是没有穷尽的。世间的人或物都遵从着宇宙间的生灭规律,都有自己的初始也有自己的终结。人的'时光俯仰之间就已逝去,功名应该尽快建立并使之崇高。身为壮士而应该勇搏、激情满怀,怎能够安守所谓的虚无呢?乘上我那大宛产的良种战马,手按我那名为“繁弱”的大弓。手握我那可以横扫九野的长剑,头戴着高得快接天际的征战之冠。当慷慨走上战场的时候有天上的白虹壮气,有萧萧而起的清风送行。杀敌的吼声、鼓声惊骇着敌阵,奋勇向前的威势展示给周边的敌国。壮士既可横渡河海,也可驰骋于大漠。壮士独步于圣明之世,四海之内都称其为英雄。

注释解释

回薄:指天地生生息息,不停运动的过程。

禀常格:遵从宇宙间的自然规律。

速崇:指功名应该尽快建立并使之崇高。

虚冲:守于虚无。

繁弱弓:名为“繁弱”的大弓。

八荒:也叫八方,指东、西、南、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指离中原极远的地方。后泛指周围、各地。

四戎:指周边的敌国。

濯鳞:这里代指壮士。

篇7:白马篇读书笔记

衰草连天、黄沙万里的塞上,英姿飒爽的少年,素衣如雪,白马嘶风,腰间长剑冷若寒霜。马蹄过处,胡虏万军鼠窜,血流成河。这是曹植心目中的英雄,也是古今多少热血少年寝寐难忘的梦想。

喜爱武力也许是人类的天性之一,即使在愈来愈文明的世界里也不曾发生过本质的改变。尤其是男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喜欢拿着假刀假枪在那里挥舞追逐,打打杀杀,自发地进行一场模拟的战争。他们的理想中最多的一项便是“长大了当解放军”, 把坏人统统杀死,保卫我们的祖国。再大些的时候,他们识字了,会自己看书,于是便有许多人喜欢上了和军事有关的东西,看战争的史书和小说,研究攻伐谋略,一堆一堆地购买关于舰船武器的杂志,不厌其烦地组装试验各种航模。就连看电影,他们也喜欢看战争或动作片,玩游戏也要玩激烈对抗的虚拟战争。在和平的年代里,尽管只是很少的人长大之后会真正与军事有所关联,但在每一个少年的心中,都曾经有一个驰骋沙场、报效国家的雄伟愿望。

“雕外胡骑飞镝声,玉匣长剑日日鸣”,“男儿西北有长安,莫滴水西桥畔泪”……自古的少年,对于铁马金戈、硝烟锋火都有着相同的眷念,这眷念不仅来自天性中的好武,更多的是因为对于国家故园那种生死以之的责任感一而长久以来、每一个时代的边疆巩固,国富民安,依靠的都是那一腔永不变冷的热血

篇8:白马篇读书笔记

燕地男儿多任侠,那豪迈的气概,潇洒的身姿,无不显示出北方少年的力量与强悍,英猛之气力透纸背,他们性格豪爽,并不以父母家室等一己私利为重,他们及其关注国家与民族的危亡,这才是英雄本色,诗人一介书生,即能道出如此的报国热情,是在难能可贵,让我们佩服深思。

作为现代的大学生,我们又曾几何时有过如此的热情,如此的报国之情呢?我们国家现在不需要征兵打仗,但是一直都需要我们的爱国之情,需要我们的支持!而我们现在好多人对国家概念的淡化,爱国意识的衰退,让我们国家日益增强的步伐变得缓慢起来!

回想历史,一向人烟稀少土地贫瘠的日本为什么能够如此强大,为什么能够在世界的强国之林占取一席之地?那全仰仗于他们国家人民的团结。我们的人民如果都团结起来,何愁不比日本强呢?又怎会遭日本的凌辱?又怎么会陷入现在危机四起的境况呢?

我们不能在爱国教育上有所缺失啊!否则真的将国将不国了!

希望我们的爱国诗篇能给我们一些警示和学习的榜样!

篇9:白马篇读书笔记

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沙漠边陲,戈壁滩下,年少的英雄壮志凌云,身跨着一匹骁勇的白马,骏马奔驰在西北的土地上,在沙场上空留一串声如钟磬、如鸣在心的马蹄声。

这就是曹植的白马篇带给我的感觉——“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装饰华美的骏马衬托着骑手的英俊和气派,骏马的奔腾自如衬托着骑手骑术的高超。虽然写的还只是奔驰的骏马,但骑士英俊气派、善骑勇敢的形象早是已跃然纸上了。

诗歌简短,却很艺术的描写了一个边塞游侠儿的高大形象。少小离乡,却有着一身好武艺,骑着白马手秉弓箭,那种强劲的力量,似乎要将良弓拉断。“控弦破左的,右发催月支,扬手接飞猱,附身散马蹄。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这些凶猛的野兽就这样被一箭中的,干脆利落,这是一种多么令人惊叹的姿态!

然而看看当时的处境,汉末的建安时代,群雄四起,江山岌岌可危。边疆的匈奴和塞外鲜卑人也一度崛起威胁着祖国的安危。乱世出英雄,虽然还是年少,带着一丝稚气,但是这份捐躯国难、视死如归的理想也足以令人钦佩。于是不禁觉得:诗中的英雄就是他自己憧憬的未来的自己。“长驱蹈匈奴,左顾陵鲜卑。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将生死置之于度外,正是作者心心念念想要奋勇杀敌的强烈诉说。

这种伟大的抱负和英雄的情感或许很早就根植于曹姓人的心里了。就像曹植的父亲曹操所说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是一样的,不论是已成“烈士暮年”还是一个初生牛犊,父子俩的心性都是一样充满豪迈的英雄气概。曹植前期的许多作品也同样是这样。“骨气奇高,词采华茂”、“如三河少年,风流自赏”,历来对他的评价也是甚高。南朝大诗人谢灵运更是赞许有佳:“天下才共一石,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然而诗歌背后有着怎么样的心酸呢?后来的曹植被卷入了世子之争,不受重视甚至被冷漠孤立,都说曹子建是政治上的悲剧人物,是政治上的悲

剧促成了他在诗歌创作上的卓越成就。真是讽刺啊!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和憧憬付之东流,原本光明的未来也被浇灭。对于无法实现的理想,曹植就像是被折断翅膀的鹰,飞不上蓝天,却临空呐喊,奋力振翅。

读了这样的诗歌,不禁使人萌生对这个少年的敬意,或许就是这样我才爱上了白马,爱上了这个翩翩少年。面对这颠沛流离混战的江山,满怀着一腔热血,这是一个少年的英雄梦,更是发自内心的对祖国的依恋。我为诗人那高超的艺术技巧所震惊,也为诗人那开阔的襟怀和强烈的爱国精神所感动。同时我也自豪:中华民族之所以历经沧桑、饱受外敌的侵略而依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就在于中华民族从来都有着任何强大的外部力量都无法摧毁的精神支柱——强大的无坚不摧的爱国之思,执着的顶天立地的强国梦。

这也正是我们新一代的少年应该有的思想情怀,不是说征战沙场奋勇杀敌,是难得的这份愿为国贡献的精神。没有人能抹杀一个少年的情怀,我们不也是如此?我们的未来和国家本就是紧密相连的,我们应该像这诗歌里的战士一样披上战袍做自己的战士,面对升学压力,或许会茫然失措,但是拼下去,过你自己的青春,就像这翩翩白马,奔驰在自己心中的草原,驰向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梦!

篇10:白马篇 沈约

,以白马篇为诗题的诗作在历史上出现过不少,但是最著名的`莫过于李白的作品,当然这首沈约的作品也不失为一首精品,大家可以欣赏一下!

白马篇 沈约原文:

白马紫金鞍。

停镳过上兰。

寄言狭斜子。

讵知陇道难。

赤坂途三折。

龙堆路九盘。

冰生肌里冷。

风起骨中寒。

功名志所急。

日暮不遑{。

长驱入右地。

轻举出楼兰。

直去已垂涕。

宁可望长安。

匪期定远封。

无羡轻车官。

唯见恩义重。

岂觉衣裳单。

本持躯命答。

幸遇身名完。

翻译:无

赏析:无

作者资料:

沈约孤贫流离,笃志好学,博通群籍,擅长诗文。

历仕宋、齐、梁三朝。在宋仕记室参军、尚书度支郎。在齐仕著作郎、尚书左丞、骠骑司马将军,为文惠太子萧长懋太子家令,“特被亲遇,每直入见,影斜方出”。竟陵王萧子良开西邸,招文学之士,沈约为“竟陵八友”之一,与谢I交好。齐梁禅代之际,他帮助梁武帝萧衍谋划并夺取南齐,建立梁朝。曾为武帝连夜草就即位诏书。萧衍认为成就自己帝业的,是沈约和范云两个人。萧衍封他建昌县侯,官至尚书左仆射,后迁尚书令,领太子少傅。晚年与梁武帝产生嫌隙。十二年(5),忧惧而卒,时年七十三。诏赠本官,赐钱五万,布百匹。有司谥请谥沈约为“文”,梁武帝道:“怀情不尽曰隐。”故改谥为“隐”。天监十二年八月十五日,卒于任,归葬蔺村(今浙江德清县新安镇群益村百子堂)。沈约生前与名道陶弘景相交,沈约死后陶弘景悼好友沈约诗“我有数行泪,不落十余年,今日为君尽,并洒秋风前”,应是陶弘景痛苦心境的写照。

著有《晋书》一百一十卷,《宋书》一百卷,《齐纪》二十卷,《高祖纪》十四卷,《迩言》十卷,《谥例》十卷,《宋文章志》三十卷,文集一百卷,并撰《四声谱》。作品除《宋书》外,多已亡佚。明人由张溥在《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中辑有《沈隐侯集》。

白马篇 沈约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不妨分享给您的好友吧,更多你想要的诗句、古诗词,这里诗句大全都有!

关注微信公众号:miyu_88,精彩内容每天推送!

篇11:边塞诗——《白马篇》

《白马篇》原文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白马篇》赏析

这首诗描写和歌颂了边疆地区一位武艺高强又富有爱国精神的青年英雄,借以抒发作者的报国之志。本诗中的英雄形象,既是诗人的自我写照,又凝聚和闪耀着时代的光辉,为曹植前期的重要代表作品。 青春气息浓厚.

诗歌以曲折动人的情节,塑造了一个性格鲜明、生动感人的青年爱国英雄形象。开头两句以奇警飞动之笔,描绘出驰马奔赴西北战场的英雄身影,显示出军情紧急,扣动读者心弦;接着以“借问”领起,以铺陈的笔墨补叙英雄的来历,说明他是一个什么样的英雄形象;“边城”六句,遥接篇首,具体说明“西北驰”的原因和英勇赴敌的气概。末八句展示英雄捐躯为国、视死如归的崇高精神境界。

《白马篇》作者简介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后人因他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篇12:《白马篇》原文及译文

白色的战马,饰着金黄的笼头,直向西北飞驰而去。

请问这是谁家的孩子,是幽州和并州的游侠骑士。

年纪轻轻就离开了家乡,到边塞显身手建立功勋。

楛木箭和强弓从不离身,下苦功练就了一身武艺。

拉开弓如满月左右射击,一箭箭中靶心不差毫厘。

抬手就能射中飞驰而来的东西,俯身就能打碎箭靶。

他灵巧敏捷赛过猿猴,又勇猛轻疾如同豹螭。

听说国家边境军情紧急,侵略者一次又一次进犯内地。

告急信从北方频频传来,游侠儿催战马跃上高堤。

随大军平匈奴直捣敌巢,再回师扫鲜卑驱逐敌骑。

上战场面对着刀山剑树,从不将安和危放在心里

连父母也不能孝顺服侍,更不能顾念那儿女妻子。

名和姓既列上战士名册,早已经忘掉了个人私利。

为国家解危难奋勇献身,把死亡看得像回家一样平常。

《白马篇》赏析:

曹植的这首乐府诗可分四节来理解其内容。第一节,从开头至“幽并游侠儿”,概写主人公游侠儿英俊豪迈的气概;第二节,从“少小去乡邑”到“勇剽若豹螭”,补叙游侠儿的`来历和他超群的武艺;第三节,从“边城多警急”到“左顾凌鲜卑”,写游侠儿在战场上冲锋陷阵、奋勇杀敌的英雄事迹;第四节,从“弃身锋刃端”至结束,写游侠儿弃身报国、视死如归的崇高思想境界。全诗塑造了一个武艺高强又充满爱国情感的游侠形象。

作品运用了铺陈的笔法。这正是乐府诗突出的艺术特点。如诗中写游侠儿的武艺:“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左的”、“月支”、“马蹄”,都是练习射箭的靶子,作者这样铺陈地写,就从左、右、上、下不同的方位表现了他高强的射箭本领。再如写他的战功:“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躯蹈匈奴,左顾凌鲜卑。”“羽檄”就是命令,他闻风而动,立即投入浴血的战斗当中。他平定了边乱,保住了四境的安全。这种铺陈的写法,前后句文意互应,渲染了气氛,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这种铺陈的写法,也表现了作者对游侠儿由衷赞羡之情。如在第四节,作者连用了意思大致相同的四句话,反复咏叹,赞扬游侠儿弃身报国、视死如归的高尚思想品德,可见其敬仰之深。其实,曹植这样写,也是借诗抒怀,借写游侠儿,来表达自己为国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

作者简介: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后人因他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白马篇》诗词鉴赏】相关文章:

1.李白白马篇

2.白马篇翻译

3.白马篇赏析

4.白马篇李白赏析

5.白马篇教学设计

6.诗词鉴赏

7.白马篇阅读答案李白

8.白马篇和木兰诗

9.古典诗词鉴赏之杜甫篇——《佳人》

10.古代诗词鉴赏

下载word文档
《《白马篇》诗词鉴赏.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