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人生 > 诗句大全>描写山的古诗词摘抄

描写山的古诗词摘抄

2024-02-10 07:42:3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会计宝贝”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6篇描写山的古诗词摘抄,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描写山的古诗词摘抄,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描写山的古诗词摘抄

篇1:描写山的古诗词摘抄

描写山的古诗词摘抄

中国朴素的旅游地理最早见之于古代诗歌中。从《诗经》开始,我国历代文人墨客就喜欢游历名山大川,寄情于诗,或一览众山小,下面为大家分享了写山的古诗词,欢迎欣赏!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归嵩山作》·王维(唐)

唐代诗人王维所写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通过描写作者辞官归隐嵩山途中所见的景色,抒发了作者恬静淡泊的闲适心情。嵩山是五岳的中岳,由太室山与少室山组成,共72峰,最高峰连天峰1512米,东西横卧,古称“外方”,夏商时称“嵩高”、“崇山”,西周时称天室山,素有“汴洛两京、畿内名山”之称。曾有30多位皇帝、150多位著名文人所亲临。《诗经》有“嵩高惟岳,峻极于天”的名句。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唐)

这首诗是王维于重阳佳节登高望乡的佳作。登高处,为云台山茱萸峰。茱萸峰山势突兀,为云台山的主峰,海拔1308米,是登高远望的好去处。据传,真武帝在此苦志修行成仙而去。明、清《修武县志》云:茱萸峰为方圆五百里之最。山上原始次生林茂密,奇花、异草、珍禽、名兽繁,据考查,各种中草药就达470余种,并有一千五百余年古枫树和一千余年的红豆杉树,已被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青牛老子幽关去,遗庙苍山万仞巅。

青牛老子幽关去,遗庙苍山万仞巅。

流水汤汤仙路远,寒林栖栖草楼悬。

烟横万里凝观海,雪拥千峰欲到天。

惆怅霓旌尚来往,便又董沐扣重元。

——《咏老君山》·李衮(明)

这是明代诗人李衮在《咏老君山》一诗中的佳句。位于洛阳栾川县境内的老君山,是八百里伏牛山的主峰,山势雄伟,群峰竞秀,其山顶的道观更是历史悠久,道家文化源远流长。因太上老君李耳隐居修炼于此而得名。主要景点有老君庙、龙吟阁、太清观、老子文化苑等。主峰玉皇顶,乃八百里伏牛山主峰。记录了山体构造演化过程,故被称作地质公园。马鬃岭有三千余亩石林记录这一景观,有“北国张家界”之美誉。

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

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

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

——《苦寒行》·曹操(三国魏)

这是建安十一年春,曹操亲征高干途中于鞍马间作成的。介绍了曹操带领兵将冒着北方冬春凛冽的寒风,翻越巍峨险峻的太行山的情形。太行山既是“北雄风光”的典型代表,又是旅游观光、休闲养生、避暑度假、寻古探幽、绘画写生的好地方。主要包括桃花谷、王相岩和太极冰山等景点。桃花谷的“水景”最美,王相岩“山景”最佳,太极冰山洞内有常年不化的寒冰,太行天路可欣赏太行雄姿。建筑就地取材,山石,石街、石院、石墙、石水缸、石桌、石凳等,极具乡土特色。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鲁山山行》·梅尧臣(宋)

这是宋代大诗人梅尧臣在游历石人山的时候写下的经典诗句,以称赞这里美好的景色。尧山,又称石人山,是尧的`裔孙刘累立尧祠纪念先祖的地方,为天下刘姓发源地,主要包括冬凌潭、石扉玉章、三岔口、白龙潭、半仙居、石人、鸡冠石、白牛城、秘洞、温泉十大部分。新华社原社长穆青称之为“中原独秀”,有华山之险、峨嵋之峻、张家界之美、黄山之秀。大山壁立、异峰如塑、怪石纷呈,是尧山自然风光的特色。

鸡头石在千山里,芳草传诗传亦有名。

鸡头石在千山里,芳草传诗传亦有名。

突起云霄疑健斗,乍惊风雨欲长鸣。

绛冠日攻丹霞拥,绣羽春晖锦树生。

身世百年真一肋,夜深起舞不胜情。

——《鸡头石》·岳东升(明)

这是明朝诗人岳东升赞美鸡公山的美妙山石而写。鸡头石是鸡公山上的著名景点之一,又叫报晓峰,因为酷似一只引颈啼鸣的雄鸡而得名,鸡公山就是因为这座山峰而得名的,而报晓峰就是鸡公山的象征。半山腰有一石刻为“天下第一鸡”,是云南江川李金碧所题。鸡公山是中国四大避暑胜地之一,素有“天然植物园和天然中药园”之美誉,也是我国南北方天然分界线,有“青分楚豫”之称。“佛光、云海、雾淞、雨淞、霞光、异国花草、奇峰怪石、瀑布流泉”被称为鸡公山的八大自然景观,山上有清末民初不同国别和风格的建筑群,有“万国建筑博物馆”之美称。

西涉清洛源,颇惊人世喧。采秀卧王屋,因窥洞天门。

仙人东方生,浩荡弄云海。沛然乘天游,独往失所在。

魏侯继大名,本家聊摄城。卷舒入元化,迹与古贤并。

十三弄文史,挥笔如振绮。辩折田巴生,心齐鲁连子。

西涉清洛源,颇惊人世喧。采秀卧王屋,因窥洞天门。

——《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李白(唐)

《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山水长诗。此诗虽然写魏万这个粉丝,千里寻访李白,一路的经历,其实倒是李白自己一生登山临水的真切记录。可做一篇山水游记读。王屋山是中国九大古代名山之一,道教十大洞天之首,《愚公移山》故事发生地。主要包括阳台宫、天坛山、天坛湖、五斗峰、清虚宫、九里沟、玉阳山七大景区,以太古宇、元古宇、古生界、中生界和新生界为主,被地学界称为“五世同堂”。主峰天坛山海拔1715米,轩辕黄帝设坛祭天之所,世称“擎天砥柱”、“太行之脊”。

宫阙五云天北极,高秋更上九霄看。

晓披烟雾入青峦,山寺疏钟万木寒。

千古河流成沃野,几年沙势自风湍。

水穿石甲龙鳞动,日绕峰头佛顶宽。

宫阙五云天北极,高秋更上九霄看。

——《登大伾山》·王守仁(明)

这是明代哲学家、军事家和文学家王守仁早年的诗作,《登大伾山》诗碑至今仍矗立在大伾山顶禹王庙西侧。描写的是王守仁曾慕大石佛之名到大伾山来拜谒。登山揽胜,有感而发。大伾山因其有中国最早,北方最大的大石佛而著称于世。该石佛总高八丈,藏于七丈高的楼内,素有“八丈佛爷七丈楼”之称,为世界佛屋景观之唯一。山上寺庙洞阁棋布,摩崖碑刻林立,松柏夹道,曲径幽回,自古即为“河朔胜景”。与浮丘山东西对峙,以“城中有山,山上有城,山下有水,山水辉映”构成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晨登歇马岭,遥望伏牛山。孤出群峰首,熊熊元气间。

晨登歇马岭,遥望伏牛山。

孤出群峰首,熊熊元气间。

太和亦崔嵬,石扇横闪倏。

细岑互攒倚,浮巘竞奔蹙。

白云遥入怀,青霭近可掬。

——《以诗代书答李舍人适》·宋之问(唐)

这是唐代大诗人宋之问诗人游历陆浑南部山水时所作,描述了遥望伏牛山时看到的伏牛山的美妙山水。伏牛山,是河南省西南部山脉。东南与南阳的桐柏山相接,为秦岭东段的支脉。三大主峰分别为鸡角尖、玉皇顶、老君山,其中鸡角尖的海拔2219米,是伏牛山最高峰。主要旅游景区中国南阳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国家AAAAA级景区尧山、老君山、白云山以及宝天曼、老界岭等景区。

千古收王气,一川平夕阳。

出舟跳古岸,林外见修冈。

回头问榜子,前巘是芒砀。

其颠有高庙,松柏郁苍苍。

迤逦堆阜属,萧条茆叶黄。

千古收王气,一川平夕阳。

人家才四五,鸡犬自相望。

尚尔想新丰,谁复思沛乡。

临流一举酒,可以喻悲伤。

——《望芒砀山》·梅尧臣(宋)

芒砀山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的代表,自古为华夏名山,和中国历史上的许多名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犹如一幅历史的画卷展现在世人面前。这就是宋代大诗人梅尧臣在游历芒砀山时有感而发。芒砀山因汉高祖刘邦斩蛇起义而闻名于世,主要包括夫子庙、陈胜园、汉梁王陵、刘邦斩蛇碑等景点。其中,汉梁王陵是世界最大的地下宫殿,也是是迄今国内发现的最大石室陵墓。汉高祖刘邦斩蛇碑是天下第一奇观,刘邦像是亚洲最高帝王铜像。汉墓中出土有金缕玉衣等稀世珍宝。柿园汉墓四神壁画,早于敦煌壁画600余年,有“敦煌前的敦煌”之美誉。

篇2:描写山古诗词

关于描写山古诗词

关于描写山古诗词

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柳宗元:《江雪》)

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

5.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王维:《鹿柴》)

6.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李白:《关山月》)

7.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李白《独坐敬亭山》)

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陶渊明:《归园田居》)

9.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10.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题西林壁》)

11.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12.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李叔同:《送别》)

13.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夏完淳:《别云间》)

14.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王湾《次北故山下》)

15.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王安石《登飞来峰》)

16.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17.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18.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9.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早发白帝城》)

20.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

2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2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

23.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望洞庭》)

24.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王昌龄《从军行》)

篇3:有关描写山的古诗词

望岳

作者: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 曾 通: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题西林壁

作者: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鸟鸣涧

作者: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早发白帝城 / 白帝下江陵

作者: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夏日山中

作者:李白

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

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

关山月

作者: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望边邑 一作:望边色)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鹿柴

作者: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独坐敬亭山

作者: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只有 一作:惟 / 唯)

长相思・一重山

作者:李煜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终南山

作者:王维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有关描写山的古诗词]

篇4:描写山的古诗词

《饮酒》――(东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游黄檗山》――(南北朝)江淹

长望竟何极,闽云连越边。

南州饶奇怪,赤县多灵仙。

金峰各亏日,铜石共临天。

阳岫照鸾采,阴溪喷龙泉。

残杌千代木,Z万古烟。

禽鸣丹壁上,猿啸青崖间。

秦皇慕隐沦,汉武愿长年。

皆负雄豪威,弃剑为名山。

况我葵藿志,松木横眼前。

所若同远好,临风载悠然。

《游终南山》――(唐)孟郊

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

高峰夜留景,深谷昼未明。

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

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

《独坐敬亭山》――(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焦山望寥山》――(唐)李白

石壁望松寥,宛然在碧霄。

安得五彩虹,驾天作长桥。

仙人如爱我,举手来相招。

《晚泊浔阳望庐山》――(唐)孟浩然

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

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

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

东林精舍近,日暮空闻钟。

《登峨眉山》――(唐)李白

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

周流试登览,绝怪安可悉?

青冥倚天开,彩错疑画出。

泠然紫霞赏,果得锦囊术。

云间吟琼箫,石上弄宝瑟。

平生有微尚,欢笑自此毕。

烟容如在颜,尘累忽相失。

倘逢骑羊子,携手凌白日。

《岘山怀古》――(唐)李白

访古登岘首,凭高眺襄中。

天清远峰出,水落寒沙空。

弄珠见游女,醉酒怀山公。

感叹发秋兴,长松鸣夜风。

《过故人庄》――(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行路难》――(唐)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箕山》――(唐)汪遵

薄世临流洗耳尘,便归云洞任天真。

一瓢风入犹嫌闹,何况人间万种人。

《巫山曲》――(唐)孟郊

巴江上峡重复重,阳台碧峭十二峰。

荆王猎时逢暮雨,夜卧高丘梦神女。

轻红流烟湿艳姿,行云飞去明星稀。

目极魂断望不见,猿啼三声泪滴衣。

《宿石邑山中》――(唐)韩

浮云不共此山齐,山霭苍苍望转迷。

晓月暂飞高树里,秋河隔在数峰西。

《望天门山》――(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自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夜雨寄北》――(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题天柱峰》――(唐)白居易

太微星斗拱琼台,圣祖琳宫镇九垓。

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门千仞锁云雷。

玉光白橘相争秀,金翠佳莲蕊斗开。

时访左慈高隐处,紫清仙鹤认巢来。

《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次北固山下》――(唐)王湾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江上望皖公山》――(唐)李白

奇峰出奇云。秀木含秀气。

清晏皖公山。口绝称人意。

独游沧江上。终日淡无味。

但爱兹岭高。何由讨灵异。

默然遥相许。欲往心莫遂。

待吾还丹成。投迹归此地。

《武夷山》――(唐)李商隐

只得流霞酒一杯,空中箫鼓几时回。

武夷洞里生毛竹,老尽曾孙更不来。

即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

《望岳》――(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咏华山》――(宋)寇准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游钟山》――(宋)王安石

终日看山不厌山,买山终待老山间。

山花落尽山长在,山水空流山自闲。

《题西林壁》――(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登飞来峰》――(宋)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晓行望云山》――(宋)杨万里

霁天欲晓未明间,满目奇峰总可观。

却有一峰忽然长,方知不动是真山。

《咏江郎山》――(宋)辛弃疾

三峰一一青如削,卓立千仞不可干。

正直相扶无依傍,撑持天地与人看。

《浪淘沙・云藏鹅湖山》――(宋)章谦亨

台上凭栏干,犹怯春寒。被谁偷了最高山?

将谓六丁移取去,不在人间。

却是晓云闲,特地遮拦。与天一样白漫漫。

喜得东风收卷尽,依旧追还。

《踏莎行・秋入云山》――(宋)张抡

秋入云山,物情潇洒。百般景物堪图画。

丹枫万叶碧云边,黄花千点幽岩下。

已喜佳辰,更怜清夜。一轮明月林梢挂。

松醪常与野人期,忘形共说清闲话。

《酒泉子・长忆孤山》――(宋)潘阆

长忆孤山,山在湖心如黛簇。

僧房四面向湖开。轻棹去还来。

芰荷香喷连云阁。阁上清声檐下铎。

别来尘土污人衣。空役梦魂飞。

《登大缮绞》――(明)王守仁

晓披烟雾入青峦,山寺疏钟万木寒。

千古河流成沃野,几年沙势自风湍。

水穿石甲龙鳞动,日绕峰头佛顶宽。

宫阙五云天北极,高秋更上九霄看。

《独秀峰》――(清)袁枚

来龙去脉绝无有,突然一峰插南斗。

桂林山水奇八九,独秀峰尤冠其首。

三百六级登其巅,一城烟水来眼前。

青山尚且直如弦,人生孤立何伤焉?

《咏贺兰山》――(清)胡秉正

西北天谁补?此山作柱擎。

蟠根横远塞,设险压长城。

俯瞰黄河小,高悬白雪清。

曾从绝顶望,灏气接蓬瀛。

《忆秦娥・山重叠》――(清)纳兰性德

山重叠。悬崖一线天疑裂。

天疑裂。断碑题字,苔痕横啮。

风声雷动鸣金铁。阴森潭底蛟龙窟。

蛟龙窟。兴亡满眼,旧时明月。

《六盘山诗》――(清)京镗

绕径寒云拂步生,m袂噌盅构鲁恰

东连华岳三峰小,北拥萧关大漠平。

山外烟霞闲隐见,世间尘土自虚盈。

劳人至此深惆怅,樵唱悠悠何处声。

篇5:描写山的古诗词佳句

大地何其广袤,而山其实更壮阔。山的面积是陆地的三倍。山虽然以石为怀,却从不嫌弃泥土,始终与泥土相依相伴。山虽然雄奇伟岸,却甘愿把泥土表露在自体周围。人们赞叹山之伟大,而山却把泥土捧在自己的峰巅。山因为有泥土,孕育了坚贞不渝的青松,青松以其苍翠葱茏描绘着大山永远不老的情怀。山正因为有泥土为伴,方衬出挺拔茂盛英姿勃发青春常在。

郁郁青山,肃穆千载,那峻拔的峭壁犹如壮士的傲骨, 那幽邃的山谷犹如仁者的虚怀。滚滚江河,连绵不尽,那激溅的浪花凝聚着无数智者的哲思,那不息的川流传诵着无数志士的亮节。古人,今人,乃至后人,有多少人的情多少人的魂附驻于山倾注于水,才使得那山,那水,那风景如画,如诗,如歌。乱云飞渡的庐山,吸引着四海游客的脚步,也撩拨着游山者的眼睛。庐山,在常人眼里只是山,清秀,俊美,而又神秘。

那山,挺拔得像个巨人,高高耸立。它的皱纹非常深沉,仿佛藏满了沧桑。最妙的是,缠绵的云总是与他为伴。雾总出现在雨后。一出现,便朦胧了整座山。太阳是喜欢看热闹的,便拨开了云,偷看它们。那阳刚的山似乎害了羞,飞出一抹红晕。

山有雄壮的风采,山也有朴素的品格。山豪迈,山也俊秀。奇险是山,逶迤是山,平坦是山,突兀是山,温柔是山,呼啸是山。山,时而鬼斧神工,时而又平淡无奇。山的性格是刚强的,不惧怕任何压力,但平素却显得和蔼慈祥,文质彬彬,英俊而柔情。因为有山,流水乃为之改道,因为有山,城市才缘依环绕。大山以浑厚坦荡容纳万世汇聚百川。

人在山顶,你会觉得山再巍峨,人也能把它征服,而此时的山正默默无闻地向你展示,不远处它的伙伴比它更壮观。人在山谷,常会感叹山高不可攀,而此时的山却悄然无声向你披露,很多人正从它的峰头悠然而下。

山虽无言,然非无声。那飞流直下的瀑布,是它地裂般的怒吼;那潺潺而流的小溪,是它优美的琴声倾诉;那汩汩而涌的泉水,是它靓丽的歌喉展示;那怒吼的松涛,是山对肆虐狂风之抗议;那清脆的滴嗒,是山对流逝岁月之记录。

挺拔天地,粲然四季,垂范千古,启迪万物。这是山给予我的厚重酬报。我对于门前的山,仿佛读懂了李白与敬亭山,产生了“相看两不厌”的情感。

山是一部辞典,年轻时读它薄,年长时读它厚。“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山让人类读了千万年而永远读之不完。山依然那样虚怀若谷,山总是乐于把丰富的宝藏奉献给热爱它的人们。搜寻世上所有的形容词不足以涵括山的睿智。

山最朴素的品质是石头,而石头从不代表山,山是它身上所有存在的总和。山的身体潜藏无数的财富,金银铜铁,锡铝镍铬,鲜花美玉,矿泉温泉,钻石石墨,木材草药,珍禽异兽,只要你善于发掘,决不会宝山空回。即使普通如石头,也有许许多多的品格。山身上还有人类至今尚未发现的资源。珍贵出于山,平凡出于山,山的身上凝聚着人类物质和精神的丰厚成果。

附:描写山的美文

这是一座没有名字的山,算不上高,但却险峻;称不上大,但却深邃。我们的哨所就驻扎在这座山上。哨所里有三人,排长、老兵、我。

其实,这座山是有名字的。“大青山”,就是我们军人赋予它的.名字。但它其实是一座荒山,有的只是满山的石头和不分季节的寒风,丝毫见不到一点绿色的影子。

我初来的时候,乍一听到这个名字,心中一亮,以为在寂寞中,我可以拥抱绿色了。但来到以后,我却怎么也无法把眼前的一切与这个动人的名字连在一起。我问排长,排长只是笑笑,没有说什么。

哨所的日子是枯燥乏味的,尤其是对一个刚到这里的新兵来说。在多数的日子里,我无法触摸到快乐的那根弦,有的只是寂寞和无聊。这座毫无生机的山和机械的生活,一度使我消沉、悲观。

终有一天,我的郁闷像暴风雨似地爆发了。那是我到哨所的第34天,一个多月没有收到任何来信的我,在夕阳落山的时候,疯了似地跑到山头,脚登著乱石堆,任石块从山上滑落,带著我的哀怨,带著我的泪水……

不知什么时候,排长来到了我的身后,拍拍我的肩:“你要觉得憋闷,你就喊吧,放声地喊吧!”

我回过头来看著排长。他把两只手围在嘴边,大声地喊了起来,声音憨直而又洪亮。那延续良久的回音,使我知道,我们并不寂寞。

待回音一点点地散去,排长又拍拍我的肩,示意我喊。我深深地吸了口气,用尽了所有的气力,向远方大声地喊了一句:“大青山……”回音像是从山的那一边发出的,传入我的耳际,久久地回荡著。我震撼了,为这种回音震撼了。这一刻,我才发觉自己不是被寂寞征服的懦夫,而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军人,这座山也不是荒山,而是与我们同在的大青山……

此后的日子里,“喊山”便成了我排解郁闷的最好方式,也成了我接受精神洗礼的舞台。

渐渐地,我适应了哨所的生活,也适应了“大青山”的荒凉。“喊山”不再是我驱逐寂寞烦恼的目的,而成了我不可更改的习惯。早晨起来,或是巡逻归来,我都要对著远方的天空“喊山”,喊出我的心声,喊出我的豪情。

老兵复员的那一天,我和排长陪他爬到山顶。迎风而立,老兵流下了他入伍后的第一滴泪水,我看到了,看到了泪水洒在山的石块上,看到了石块消融了老兵的泪水。

“大青山,大青山……”老兵喊了。他的嗓子有些哑,声音没有以前响亮,但却比以前更能震撼人心。我和排长也跟著喊了起来,喊声与回音交合在一起,久久回荡在山谷中……

那一刻,我们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篇6:描写山的诗句古诗词

描写山的诗句古诗词

描写山的`诗句有那些呢?看看下面的古诗句,大家一起阅读,一起借鉴哦!

描写山的诗句古诗词

1、《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宋·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2、《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游钟山》

宋·王安石

终日看山不厌山,买山终待老山间。

山花落尽山长在,山水空流山自闲。

4、《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自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5、《晓行望云山》

宋·杨万里

霁天欲晓未明间,满目奇峰总可观。

却有一峰忽然长,方知不动是真山。

6、《题天柱峰》

唐·白居易

太微星斗拱琼台,圣祖琳宫镇九垓。

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门千仞锁云雷。

玉光白橘相争秀,金翠佳莲蕊斗开。

时访左慈高隐处,紫清仙鹤认巢来。

篇7:描写山的古诗词名句

描写山的古诗词名句

山际逢羽人,方瞳好容颜。——唐·李白《游泰山》

山明月露白,夜静松风歇。——唐·李白《游泰山》其六

深秋访农事,东驰岱宗途。——元·张士明《呈灵岩方丈》

石径俯云壑,竹林开幽境。——元·王旭《游竹林寺》

手摩红日登三观,袖佛黄埃看九州。——元·王奕《和元遗山呈泰山天倪布山张真人》

四月上泰山,石屏御道开。——唐·李白《游泰山》其一

松风振岩谷,石泉溜疱厨。——元·张士明《呈灵岩方丈》

泰山天门,无室宇尚矣,布山张炼师为之经构;累岁乃成,可谓破天荒者也。——元·杜仁杰《天门铭》

泰山一何高,迢迢造天庭。——晋·陆机《泰山吟》

泰宗秀维岳,崔崒刺云天。——南朝·谢灵运《泰山吟》

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唐·李白《游泰山》其一

我梦天倪子,同登日观峰。——元·徐世隆《纪梦》

仙人游碧峰,处处笙歌发。——唐·李白《游泰山》其六

阳明无洞壑,深厚去峰峦。——明末清初·张岱《泰山》

萦回绿水遶春山,蝶舞莺啼白昼闲。——元·康渊《赠灵岩西堂坚公禅师》

云行信长风,飒若羽翼生。——唐·李白《游泰山》其四

正气苍茫在,敢为山水观?——明末清初·张岱《泰山》

钟山英秀草堂灵,林下相逢话愈清。——元·王珩《巡按谒灵岩名刹·礼佛焚香漫继严韵》

《题西林壁》【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生在此山中。

《大林寺桃花》【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常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登庐山五老峰》【唐】李白

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

《湖上望庐山》【唐】孙鲂

辍棹南湖首重回,笑青吟翠向崔嵬。天应不许人全见,长把云藏一半来。

《登庐山》【唐】唐彦谦

五老峰巅望,天涯在目前。湘潭浮夜雨,巴蜀暝寒烟。泰华根同峙,嵩衡脉共联。凭虚有仙骨,日月看推迁。

《庐山》【唐】王贞白

岳立镇南楚,雄名天下闻。五峰高阂日,九叠翠连云。夏谷雪犹在,阴岩昼不分。唯应嵩与华,清峻得为群。

《晚泊浔阳望香炉峰》【唐】孟浩然

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

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东林精舍近,日暮空闻钟。

《庐山独夜》【唐】元稹

寒空五老雪,斜月九江云。钟声知何处?苍苍树里闻。

延伸阅读:毛主席写山的诗词

《七律·登庐山》

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

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

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

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

《七律·到韶山》

一九五九年六月二十五日到韶山。

离别这个地方已有三十二周年了。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西江月·井冈山》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篇8:杜甫描写山的古诗词

杜甫描写山的古诗词

望岳

唐代: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曾 通:层)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文

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伟?走出齐鲁,依然可见那青青的峰顶。

神奇自然汇聚了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和黄昏。

层层白云,荡涤胸中沟壑;翩翩归鸟,飞入赏景眼圈。

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注释

⑴岱宗:泰山亦名岱山或岱岳,五岳之首,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城北。古代以泰山为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又称“岱宗”。历代帝王凡举行封禅大典,皆在此山,这里指对泰山的尊称。夫:读“fú”。句首发语词,无实在意义,语气词,强调疑问语气。如何:怎么样。

⑵齐、鲁:古代齐鲁两国以泰山为界,齐国在泰山北,鲁国在泰山南。原是春秋战国时代的两个国名,在今山东境内,后用齐鲁代指山东地区。青未了:指郁郁苍苍的山色无边无际,浩茫浑涵,难以尽言。青:指苍翠、翠绿的美好山色。未了:不尽,不断。

⑶造化:大自然。钟:聚集。神秀:天地之灵气,神奇秀美。

⑷阴阳:阴指山的北面,阳指山的南面。这里指泰山的南北。割:分。夸张的说法。此句是说泰山很高,在同一时间,山南山北判若早晨和晚上。昏晓:黄昏和早晨。极言泰山之高,山南山北因之判若清晓与黄昏,明暗迥然不同。

⑸荡胸:心胸摇荡。曾:同“层”,重叠。

⑹决眦(zì):眦:眼角。眼角(几乎)要裂开。这是由于极力张大眼睛远望归鸟入山所致。决:裂开。入:收入眼底,即看到。

⑺会当:终当,定要。凌:登上。凌绝顶,即登上最高峰。

⑻小: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思为“以······为小,认为······小”。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青年时代的作品,充满了杜甫诗人青年时代的浪漫与激情。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紧紧围绕诗题“望岳”的“望”字着笔,由远望到近望,再到凝望,最后是俯望。杜甫诗人描写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了自己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洋溢着蓬勃向上的朝气。

首句“岱宗夫如何?”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揣摹劲和惊叹仰慕之情,非常传神。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夫如何”,就是“到底怎么样呢?”“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于句首的语气助词,这里把它融入诗句中,是个新创,很别致。这个“夫”字,虽无实在意义,却少它不得,所谓“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可谓匠心独具。

接下来“齐鲁青未了”一句,是经过一番揣摹后得出的答案。它没有从海拔角度单纯形容泰山之高,也不是像谢灵运《泰山吟》那样用“崔崒刺云天”这类一般化的语言来形容,而是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泰山之南为鲁,泰山之北为齐,所以这一句描写出的地理特点,在写其他山岳时不能挪用。明代莫如忠《登东郡望岳楼》特别提出这句诗,并认为无人能继。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是上句“青未了”的注脚。一个“钟”宇把天地万物一下写活了,整个大自然如此有情致,把神奇和秀美都给了泰山。山前向日的一面为“阳”,山后背日的一面为“阴”(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晓被割于山的阴、阳面,所以说“割昏晓”。这本是十分正常的自然现象,可杜甫诗人妙笔生花,用一个“割”字,则写出了高大的泰山一种主宰的力量,这力量不是别的,泰山以其高度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割断,形成不同的景观,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这里杜甫诗人此用笔使静止的泰山顿时充满了雄浑的力量,而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风格,也在此得到显现。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两句,是写细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决眦”二字尤为为传神,生动地体现了杜甫诗人在这神奇缥缈的景观而前像着了迷似的,想把这一切看个够,看个明白,因而使劲地睁大眼睛张望,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这情景使泰山迷人的景色表现得更为形象鲜明。“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可知时已薄暮,杜甫诗人还在望。其中蕴藏着杜甫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

末句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写杜甫诗人从望岳产生了登岳的想法,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仙字精神。此联号为绝响,再一次突出了泰山的高峻,写出了雄视一切的雄姿和气势,也表现出杜甫诗人的心胸气魄。“会当”是唐人口语,意即“一定要”。如果把“会当”解作“应当”,便欠准确,神气索然。众山的小和高大的泰山进行对比,表现出杜甫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这正是杜甫能够成为一个伟大杜甫诗人的关键所在, 也是一切有所作为的人们所不可缺少的。 这就是这两句诗一直为人们所传诵的原因。正因为泰山的崇高伟大不仅是自然的也是人文的,所以登上的极顶的想望本身,当然也具备了双重的含义。

全诗以诗题中的“望”字统摄全篇,句句写望岳,但通篇并无一个“望”字,而能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可见杜甫诗人的谋篇布局和艺术构思是精妙奇绝的。这首诗寄托虽然深远,但通篇只见登览名山之兴会,丝毫不见刻意比兴之痕迹。若论气骨峥嵘,体势雄浑,更以后出之作难以企及。

篇9:描写下雪的古诗词摘抄

1.《春雪》唐朝·李建勋

随风竟日势漫漫,特地繁于故岁看。幽榭冻黏花屋重,短檐斜湿燕巢寒。闲听不寐诗魂爽,净吃无厌酒肺干。莫道便为桑麦药,亦胜焦涸到春残。

2.《春雪》宋朝·陆游

江云垂野雪如簁,闰岁春来特地迟。倒尽酒壶终日醉,卧听儿诵半山诗。

3.《清平乐·咏雪》宋朝·程垓

疏疏整整。风急花无定。红烛照筵寒欲凝。时见筛帘玉影。夜深明月笼纱。醉归凉面香斜。犹有惜梅心在,满庭误作吹花。

4.《咏春雪》隋朝·陈子良

光映妆楼月,花承歌扇风。欲妒梅将柳,故落早春中。

5.《和宾客相国咏雪》唐朝·许浑

近腊千岩白,迎春四气催。云阴连海起,风急度山来。尽日隋堤絮,经冬越岭梅。艳疑歌处散,轻似舞时回。道蕴诗传丽,相如赋骋才。霁添松筱媚,寒积蕙兰猜。

6.《壬申春雪一绝》宋朝·苏籀

长天顿改楚云容,初夕依微后搅空。点缀柳条纷若絮,未妨梅蕊炫芳丛。

7.《咏雪》唐朝·姚合

愁云残腊下阳台,混却乾坤六出开。与月交光呈瑞色,共花争艳傍寒梅。飞随郢客歌声远,散逐宫娥舞袖回。其那知音不相见,剡溪乘兴为君来。

8.《小雪》唐朝·可止

落雪临风不厌看,更多还恐蔽林峦。愁人正在书窗下,一片飞来一片寒。

9.《咏雪》唐朝·骆宾王

龙云玉叶上,鹤雪瑞花新。影乱铜乌吹,光销玉马津。含辉明素篆,隐迹表祥轮。幽兰不可俪,徒自绕阳春。

10.《咏雪》唐朝·李世民

洁野凝晨曜,装墀带夕晖。集条分树玉,拂浪影泉玑。色洒妆台粉,花飘绮席衣。入扇萦离匣,点素皎残机。

篇10:描写下雪的古诗词摘抄

1.《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朝·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3.《别董大》唐朝·高适

其一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其二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4.《江雪》唐朝·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5.《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朝·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6.《问刘十九》唐朝·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7.《春雪》唐朝·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8.《雪梅》宋朝·卢梅坡

其一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其二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9.《北风行》唐朝·李白

烛龙栖寒门,光曜犹旦开。日月照之何不及此?惟有北风号怒天上来。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别...

10.《夜雪》唐朝·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篇11:描写下雪的古诗词摘抄

1.《终南望余雪》唐朝·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2.《点绛唇·五夜光寒》清朝·纳兰容若

五夜光寒,照来积雪平于栈。西风何限,自起披衣看。对此茫茫,不觉成长叹。何时旦,晓星欲散,飞起平沙雁。

3.《对雪》唐朝·杜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瓢弃尊无绿,炉存火似红。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

4.《梦江南·昏鸦尽》清朝·纳兰容若

昏鸦尽,小立恨因谁?急雪乍翻香阁絮,轻风吹到胆瓶梅,心字已成灰。

5.《采桑子·非关癖爱轻模样》清朝·纳兰容若

非关癖爱轻模样,冷处偏佳。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谢娘别后谁能惜,飘泊天涯。寒月悲笳,万里西风瀚海沙。

6.《踏莎行·雪似梅花》宋朝·吕本中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恼人风味阿谁知?请君问取南楼月。记得去年,探梅时节。老来旧事无人说。为谁醉倒为谁醒?到今犹恨轻离别。

7.《宿迁道中遇雪》宋朝·陆文圭

登车宿迁北,万顷铺琼田。墨云淇水光,上下玻璃天。六花时时飘,集我车上毡。左右拍手笑,翁似日鹤仙。失却翁白髯,顿觉翁少年。

8.《春雪》唐朝·刘方平

飞雪带春风,徘徊乱绕空。君看似花处,偏在洛阳东。

9.《对雪》唐朝·高骈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岐。

10.《念奴娇·春雪咏兰》明朝·陈子龙

问天何意,到春深、千里龙山飞雪?解佩凌波人不见,漫说芷珠宫阙。楚殿烟微,湘潭月冷,料得都攀折。嫣然幽谷,只愁又听啼鴃。当日九畹光风,数茎清露,纤手分花叶。

篇12:描写春天的古诗词摘抄

描写春天的古诗词摘抄

描写春天的古诗词名句

描写春夏景色:“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醉翁亭记》欧阳修

描写雨后景色的语句是:“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春夜喜雨》杜甫

描写桃花林中草美花繁的'语句:“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桃花源记》陶渊明

描写西湖六月优美景色的诗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以景写情的诗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以春景来烘托友人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的诗句:“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以春花喻冬雪的名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绝句》志南和尚

洞庭湖气势之大,景象变化之多的句子:“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范仲淹

篇13:描写春天的古诗词的摘抄

描写春天的古诗词的摘抄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

李白《落日忆山中》

东风洒雨露,会人天地春

李白《送祁昂滴巴中》

春草如有情,山中尚含绿

李白《金门答苏秀才》

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

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

王涯《春游曲》

不觉春风换柳条

韩滉《晦日呈诸判官》

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

宋·秦观《好事近》

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

宋·陆游《马上作》

东风吹雨细于尘

宋·辛弃疾《浣溪沙》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宋·苏舜钦《淮中晚泊犊头》

春在乱花深处鸟声中

宋·陈亮《南歌子》

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

宋·姜夔《淡黄柳》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宋·朱熹《春日》

春到人间草木知

宋·张栻《立春偶成》

肃肃花絮晚,菲菲红素轻。日长雄鸟雀,春远独柴荆

前两句形容花色红,柳絮素。后两句谓日色渐长.春色淡远,唯听鸟雀调嗽,无人来往,独有柴门而已,

杜甫《春运》

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林花著雨燕支湿,水荇牵风翠带长

燕支:胭脂。荇:荇菜,一种水生草本植物。

杜甫《曲江对雨》

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萱草:一种古人以为可以使人忘忧的草。此句说萱草萌芽,侵陵雪色。漏泄:透露。

杜甫《腊日》

江汉春风起,冰霜昨夜除

杜《远怀舍弟颖观等》

春城而色动微寒

篇14:摘抄描写秋天的古诗词

摘抄描写秋天的古诗词

秋天,杨树叶子黄了,挂在树上,好像一朵朵黄色的小花;飘落在空中,像一只只黄色的蝴蝶;落在树旁的`小河里,仿佛是金色的小船。一起温习一下秋天的诗词吧。

《河西送李十七》

唐·高适

边城多远别,此去莫徒然。

问礼知才子,登科及少年。

出门看落日,驱马向秋天。

高价人争重,行当早着鞭。

《立秋日登乐游园》

唐·白居易

独行独语曲江头,回马迟迟上乐游。

萧飒凉风与衰鬓,谁教计会一时秋?

《秋思》

唐·白居易

夕照红于烧,晴空碧胜蓝。

兽形云不一,弓势月初三。

雁思来天北,砧愁满水南。

萧条秋气味,未老已深谙。

《客亭》

唐·杜甫

秋窗犹曙色,落木更天风。

日出寒山外,江流宿雾中。

圣朝无弃物,老病已成翁。

多少残生事,飘零似转蓬。

《秋芸有春绿》

宋·范成大

秋芸有春绿,疏篱照孤芳。

清霜早晚至,何草能不黄?

宁当念衰落,政尔事容光。

及时且自好,来日殊未量。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秋登兰山寄张五》

唐·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秋夜曲》

唐·王维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子夜秋歌》

唐·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唐·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

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摊破浣溪沙》

五代·李璟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多少泪珠何限恨,倚栏干。

《秋日·其二》

宋·秦观

月团新碾瀹花瓷,饮罢呼儿课楚词。

风定小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吐秋丝。

《风》

唐·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念奴娇》

宋·黄庭坚

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

桂影扶疏,谁便道,今夕清辉不足?

万里青天,姮娥何处,驾此一轮玉。

寒光零乱,为谁偏照醽醁?

年少从我追游,晚凉幽径,绕张园森木。

共倒金荷,家万里,难得尊前相属。

老子平生,江南江北,最爱临风笛。

孙郎微笑,坐来声喷霜竹。

《山中》

唐·王维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野望》

唐·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望秦川》

唐·李颀

秦川朝望迥,日出正东峰。

远近山河净,逶迤城阙重。

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客有归欤叹,凄其霜露浓。

《早寒江上有怀》

唐·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观沧海》

东汉·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秋词二首·其一》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虞美人》

五代·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篇15:描写夏天的古诗词摘抄

描写夏天的古诗词摘抄

心静自然凉,在夏日去唐诗宋词里走一走,不失为一个消暑好去处。古人笔下那花木葱茏、长廊幽径、庭院深深、微风绕屋、凉意拂人的夏境。为大家分享了写夏天的古诗词,欢迎借鉴!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浅析:如此美丽的夏天,如此动人的夜晚,原本宁静的村庄传来蛙声一片片,好像向我们诉说着丰收的喜悦,广阔的天空只有点点繁星,小雨也不过一点点,旧日茅屋依然在,过了溪桥便可以看见。这首词描写黄沙岭夜里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的情景。从夏夜的山村风光,表达了诗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常记溪亭日暮,沈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李清照《如梦令》

浅析:这是一个注定沉醉的夜晚,这是一个清凉的夏季,傍晚时分,乘船返回,因醉酒忘了回家的路,急急争渡,惊起一滩水鸟,翻卷浪花重重时误入藕花深处。这是一首忆昔词。寥寥数语,似乎是随意而出,却又惜墨如金,以李清照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

风蒲猎猎小池塘,过雨荷花满院香。

沈李浮瓜冰雪凉。

竹方床,针线慵拈午梦长。

——李重元《忆王孙·夏词》

浅析:这一首夏词,小小的池塘里,风中的水草猎猎有声,雨后的荷花更散发出满院芳香。用清澈的井水“冰镇”过的瓜果格外清凉。吃了解暑的瓜果,进入午睡时间,享受宁静的夏日时光,多么惬意。小令虽短,却勾画出一幅具有夏令特色的仕女图,别有情趣。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

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

人静乌鸢自乐,小桥外、新绿溅溅。

凭栏久,黄芦苦竹,拟泛九江船。

年年如社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

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

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

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

——周邦彦《满庭芳夏景》

浅析:风使春季的莺雏长成,夏雨让梅子变得肥美,正午茂密的经树酒下圆形的阴凉笼罩的`地面。地势低洼靠近山,衣服潮湿总费炉火烘干。久久凭靠栏杆,遍地黄芦苦竹,竟仿佛我自己像遭贬的折居易泛舟九江边。年复一年。犹如春来秋去的社燕,飘飞流浪在大漠荒原,来寄居在长长的屋檐。且不去想那身外的功名业绩,还是怡心畅神,常坐酒樽前。我这疲倦、憔悴的江南游子,再不忍听激越、繁复的管弦。就在歌宴边,为我安上一个枕席,让我醉后可以随意安眠。这是一首暗含愁思的词,夏天在他眼里,既美丽又沉静。坎坷的心,眼里有夏天美景,心却依然要寻找清悠之处。心灵的疲惫,需要静谧的空间。人生所有的悲苦,一醉方休。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舟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白居易《采莲曲》

浅析:《采莲曲》,乐府旧题,为《江南弄》七曲之一。婀娜舞动的荷叶荷花,从荷花的深处有小船悠然划出,在碧水荡漾一望无际的水面上,菱叶荷叶一片碧绿,阵阵清风吹来,水波浮动,绿叶随风摇摆,菱叶在绿波荡漾的湖面上飘飘荡荡,荷花在风中摇曳生姿。这首诗描写的是一位采莲姑娘腼腆的情态和羞涩的心理。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浅析: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若把西湖比作古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得十分适宜。 欣赏这首诗时,如果一定要使浓妆、淡妆分属晴、雨,可能反而有损于比喻的完整性、诗思的空灵美。

篇16:描写秋天的古诗词摘抄

描写秋天的古诗词摘抄

萚兮萚兮,风其吹女……萚兮萚兮,风其漂女

萚:飘落的枯叶。女:同“汝”,你;此处指飘落的枯叶。漂:同“飘”,吹。

落叶啊落叶啊,秋风吹你……落叶啊落叶啊,秋风飘你

《诗经·郑风·萚兮》

秋日凄凄,百卉具腓

秋天风凄凄,百花都凋蔽。

《诗经·小雅·四月》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袅袅:形容微风吹拂。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波:微波泛动。木叶:枯黄的树叶。

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萧瑟:寂寞萧条的样子。燎栗:凄凉。若在远行:好象人在远行之中。

战国楚·宋玉《九辩》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汉·刘彻《秋风辞》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

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榈庭:榈巷庭院。

晋·陶渊明《酬刘柴桑》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迢迢:形容夜长。亭亭:远貌。

晋·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白露滋园菊,秋风落槐南

南朝宋·谢惠连《捣衣》

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

芙蓉:荷花。

南朝齐·萧悫《秋思》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

寒城:寒意已侵城关。眺:远望。平楚:平野。苍然:草木茂盛的样子。两句写初秋之景。

南朝齐·谢朓《宣城郡内登望》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亭皋:水边平地。木叶:树叶。陇首:山名,在今陕西、甘肃之间。

南朝梁·柳浑《捣衣诗》

草低金城雾,木下玉一门风

草低:衰草枯萎。木下:树叶落下。金城:古郡名,在今甘肃榆中与青海西宁之间。玉一门:玉一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两句写西北寒秋之景。

南朝梁·范云《别诗》

树树秋声,山山寒色*

秋声:秋天西风作,草木零落,多肃杀之一声。

北周·庾信《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维:语助词,无义。序:时节。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骛:鸟名,野鸭。齐飞:落霞从天而下,孤骛由下而上,高下齐飞。一色*:秋水碧而连天,长空蓝而映水,形成一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唐·王绩《野望》

挂林风景异,秋似洛陽春

唐·宋之问《始安秋日》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潺湲:流水声。

唐·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这两句写深秋景色*:溪水下降,白石露出,红叶飘零,所余不多。

唐·王维《阙题二首·山中》

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唐·李颀《望秦川》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唐·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

唐·刘长卿《游休禅师双一峰寺》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

唐·李白《赠庐司户》

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

唐·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酣:尽情饮酒。

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人烟:人家炊烟。寒橘柚:秋日寒烟使橘袖也带有寒意。两句写人家缕缕炊烟,橘柚一片深碧,梧桐已显微黄,呈现一片深秋景色*。

唐·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高鸟黄云暮,寒蝉碧树秋

唐·杜甫《晚秋长沙蔡五侍御饮筵送殷六参军归沣州觐省》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信宿:连宿两夜。故:仍然。

唐·杜甫《秋兴八首》

翟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唐·杜甫《秋兴八首》

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

唐·杜甫《秋野五首》

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

唐·杜甫《月》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描写山的古诗词摘抄】相关文章:

1.描写山的古诗词佳句

2.的描写山的好词佳句及古诗词

3.描写山的好词佳句摘抄

4.摘抄描写山水景的好句

5.描写春天古诗词

6.古诗词描写自然风光

7.表达思乡的古诗词摘抄

8.描写春天的古诗词

9.描写田园风光的古诗词

10.描写情人节的古诗词

下载word文档
《描写山的古诗词摘抄.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